时间:2023-09-04 16:41:00
导语:在商业模式创新情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渐进式改革:由经济到政体逐步展开是历史进程之必然——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舒扬教授专访
广东全球化程度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研究
广东经济要素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与策略探讨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金融调控
广州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实证研究
深圳高房价的成因、走势与调控探析
对广州流花地区会展经济发展的思考
P2E2政策工程介绍及对我国污染治理的启示
广东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东北振兴与中日东北经济合作新趋势
珠三角宗族制与农业耕作系统
珠江经济 征稿启事
科学发展观与公共管理科学化
珠三角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测度实证研究
人为因素对珠江三角洲旅游景观演变的影响研究
广东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支撑体制改革
广东省教育投资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发展研究
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深圳工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分析
打造湛江国际枢纽港 建设中国—东盟大通道
改革为什么改不动的博弈分析
实施竞业禁止 保护商业秘密
广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问题探讨
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政策建议
征稿启事
我国经济的忧患:无发展的经济增长及其出路
高油价背后的投机与阴谋——围绕中国石油储备展开的一场财富争夺和政治遏制
中国经济:高油价下的生存状态
CEPA:粤台经贸合作的新契机
广佛都市圈的区域资源整合初探
华人资本与华南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
珠三角的比较劣势与应对策略分析
广东模式:危机与转机
长三角经济:老路已走到尽头?
城市商业模式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收入分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评析及中国对策
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完善
全流通股改研究纲要及其方案设计
青年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抉择的心理学探讨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企业战略选择
征稿启事
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及2005年物价走势分析
2004~2005年:收入分配领域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对策
正视当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制度
“郎氏之咒”基金之痒——关于基金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论推进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合作
论基于“10+1”框架下的泛珠三角合作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新、韩、粤比较与借鉴
粤港澳大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上海城市发展模式转变途径新思考
加快外资研发中心建设力促广州成为泛珠三角的科技中心
广州构建高度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深圳:引进外资的趋势与反思
私人资本与我国市场化进程
广东省高校人才集聚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时代。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正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完成“三去一降一补”这一艰巨任务,积极引导经济、社会和科学,规范和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改革日益深化,互联网金融和商业模式创新方兴未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燃起前所未有的创业激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不断加快。所有这一切,引致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内在要求和外部压力不断加大,迫切要求全面深化会计改革。为此,财政部近期就一系列会计新规公开征求意见,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
《会计法》自1985年实施以来,特别是经1993年修正和1999年修订后,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现行《会计法》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现实发展需求。为推动《会计法》修订工作,财政部于5月份启动了为期50天的《会计法》网络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会计法》的方方面面。例如,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如何界定?参与会计监管的行政部门应该有哪些?目前统一使用公历会计年度的做法是否需要改变?会计处罚的力度是否需要加强?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身处会计工作第一线的广大会计人员出谋划策、献计献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充分调研、全面听取广大会计人员心声的基础上,修订后的《会计法》在规范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管、维护会计人员权益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6年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开始在小企业开始实施)。上述两大会计准则的和实施,标志着完整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完成。但是,我国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商业模式、融资模式千差万别,这两部会计准则能够满足广大企业的会计核算需要吗?能够满足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要求吗?有没有必要在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之间再研究建立一套中间层会计准则?对此,财政部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合作开展了“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问卷调查”,全面听取各方意见与建议。
“三去一降一补”是我国近期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此项改革的推进与落实也直接涉及企业的会计处理,相关企业与监管部门也十分关注,有必要及时加以规范。为此,财政部制定了《“三去一降一补”有关会计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财政部于2008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后又了相关指引与解释,并陆续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等范围内实施。由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高、披露细、实施成本高,因而不太适用于面广量大的小型企业。但是,小型企业又需要规范发展,需要解决融资难问题,客观上又迫切要求强化内部控制、规范企业运作,因而制定适合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十分迫切。为此,财政部最近出台了《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整合并简化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
靠天吃饭
所谓商业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如何赚钱。就证券公司而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商业模式,可称之为“联结资本市场”。
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中,有融资者亦有投资者,证券公司介于其中。随着传统业务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与逐利的驱动下,证券公司的业务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前者如开始涉足直投等类似PE的领域,以及提供财务顾问等咨询服务;后者是指开展证券投资等自营业务,并跻身基金、资产管理乃至衍生品等领域。
近期,券商PE业务为市场普遍关注。券商PE就是券商的直接投资业务,属于国内券商创新业务之一。2007年9月,证监会允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半年后,证监会公告称,将适度扩大证券公司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范围,并给出了详细的标准。券商的直投业务本质上就是向证券公司产业链上游的延伸,即先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参与到融资者――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中,并最终于上市后退出获利。
就前景而言,直投业务的逐渐开展,将有利于目前券商业绩过度依赖经纪与自营的局面,利于券商长期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证券公司“联结资本市场”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其经营业绩随资本市场的波动而起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券商“靠天吃饭”的情况。直投等创新业务的开展并不能改变证券公司“靠天吃饭”的行业属性,只能是在经营业绩上寻求时间及空间范围上的平滑。
苦乐中报
上市券商2008年中报呈业绩分化的态势。上半年中小券商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而一些大型券商业绩则保持相对稳定,甚至出现增长。
中信证券(600030)200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9.13亿元,同比增长2.57%;净利润47.69亿元,同比增长13.33%。尽管没有中信证券的中报“亮丽”,海通证券(600837)中报净利润基本还是与上年同期持平。
相比中信证券与海通证券,在2008年上半年A股市场熊市的惨淡情况下,其他中小上市券商的中报情况就不很乐观了。宏源证券(000562)中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减少53.80%;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减少65.78%。东北证券(000686)上半年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减少42.17%;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减少48.09%。长江证券(000783)200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59亿元,同比下降33.68%;实现净利润6.34亿元,同比下降40.08%。
不同规模券商业绩之所以出现分化,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净资本规模不同。在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制下,承销与创新等方面业务的发展,需要有雄厚资本金的支持。大券商实力雄厚,因而可以更顺利地、更大规模地开展相关业务。
券商资本规模不同导致包销业务分化的情况,在中信证券2008年中报中充分体现。中信证券2008年上半年承销业务净收入9.32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73亿元增幅高达96.94%。其中,股票主承销业务完成了新股、定向增发和配股共7单项目,合计股票主承销金额271.45亿元;公司债券主承销业务完成可转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和短期融资券共15单项目,合计债券主承销金额321.33亿元。
其次,收入结构不同。由于证券行业具有“靠天吃饭”的特点,业绩受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大,中小券商在收入结构方面,往往存在过分依赖经纪与自营业务的情况,从而加大了自身的经营风险。
由于宏源证券自营业务出现巨额亏损,经纪业务同比减少36%,两项主要业务表现不佳,从而导致2008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幅下滑65.78%。尽管宏源证券投行业务渐有起色,但仍属起步阶段,目前所贡献的利润有限。情况稍好的东北证券,其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48.09%,其中参股银华基金获得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2008上半年,东北证券长期股权投资收益5287万元,同比增加60.75%;其中,对银华基金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计算取得投资收益4524万元。与东北证券相比,券商龙头中信证券的业务结构更加多元化,2008年上半年基金管理费收入16.33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6.35亿元。
可见,业务结构越是多元化,其抗风险能力也越强。而大型券商往往在业务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其中既有自身资本实力的原因,也有政策倾斜的因素。
第三,大券商具有的金融控股管理架构与其所发挥的协同效应。大券商往往起步早,在资源整合方面独具优势。比如,大券商可以建立包括证券、基金、期货、专业投资银行与证券研究所在内的证券控股集团管理构架,从而发挥业务协同与规模效应。
另种分化
就2008年上半年券商业绩而言,存在着两种层次的分化:一是龙头券商与中小券商由于规模不同所产生的业绩分化;二是由于不同券商对大势判断与操作风格的不同,所导致的自营业务方面存在的分化。
东北证券2008年上半年自营业务未出现巨额亏损,营业收入为-1473万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9541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1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东北证券2008年上半年“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净增加额”为1.50亿元。可见,东北证券于上半年适时进行了减仓的运作,取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从而抵补了随大盘下跌所导致的存量证券投资上出现的巨额浮亏。
除了适时减仓外,调整自营业务的投资品种结构,也是熊市下的一种操作风格。
长江证券2008年6月末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27.92亿元,其中债券19.82亿元,占比70.97%;而年初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21.49亿元,债券10.75亿元,占比50%。也就是说,在2008年上半年A股市场大跌的过程中,长江证券适时转变了证券投资的结构,加大了收益固定、价格稳定的债券类的比例,从而较好地控制了自营业务的风险。当然,导致长江证券自营投资结构变化的,也有股票投资缩水的因素,但加大债券投资规模是主要原因。这从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04亿元,以及债券投资绝对额的增加上便可以分析得出。长江证券也在中报中介绍: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比年初数上升29.93%,主要系本期公司扩大了债券投资规模所致。
准则样本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公允价值的引入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两个方面。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准则规定,两种金融资产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影响券商业绩的路径却不同。具体而言,随着大盘的波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浮盈或盈亏,都会通过“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体现于券商当期业绩中;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盈或盈亏先是计入资本公积,只有出售时才转入投资收益,进而体现于当期业绩。
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会计准则至今,适逢中国A股飞涨至牛市巅峰,又回落于熊市的惨淡,这使得券商在自营业务方面充分演绎了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所导致的金融资产与业绩的波动。
分析2008年上半年券商的中报,我们发现,在新会计准则影响方面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在牛市的环境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盈往往起到业绩储备的作用。而在2008年上半年的熊市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开始出现浮亏,进而开始出现待消化的未来利润的包袱。
长江证券2008年6月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成本6.10亿元,公允价值4.58亿元,扣除年初的减值准备2660万元,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在浮亏1.26亿元。
长江证券的这种浮亏也可以通过另一项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即所得税的纳税影响会计法之债务法得以验证。根据长江证券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披露,期末“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暂时性差异项目”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价及减值准备”为1.52亿元,即浮亏1.256亿元加上减值准备0.266亿元;年初该项是零,而在“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项目”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价及减值准备”一项是8.82亿元。相应于此,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价及减值准备”项为3804万元;而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价及减值准备”项为2.21亿元。期末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是递延所得税负债,一个是资产方,一个是负债方,反映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上从浮盈到浮亏的转变。
摘要:当前,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的适用范围不断拓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农产品的加工样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先对农产品加工的含义以及农产品加工发达路径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借助电子商务助推农产品加工的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也;发达路径
0 引言
电子商务是新型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打破买卖双方交易所存在的时空差异,满足双方的个性化需求,为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巨大的动力。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衍生产业,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农产品加工业也在不断转变经营理念,通过加快自身与电子商务融合,使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因此相关企业要对自身的生产与销售路径进行重组与优化,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农产品加工业基本概述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利用农产品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常见的农产品加工业包括食品再生产、木材加工、饲料加工等。与传统的农产品生产相比,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性与关联性较强,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较高,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从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供给、产品生产以及市场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农产品加工业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原料为农产品,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耕作或者集中耕作所产出的产品[1]。(2)农产品加工对政策有很高的敏感度,企业的发展、生存都取决于政策的方向。(3)农产品加工I制造出的产品面向各个阶级的群体,企业处于一个开放的市场,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4)受技术条件、加工产品类型以及销售手段的不同,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也不同,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在以上技术上突出也不会产生行业垄断的情况。
2. 农产品加工业发达路径研究的必要性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为了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困境,我国农业部也规划了农产品加工业的三个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在第一阶段,农产品应以解决温饱为主;第二阶段,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实现农业产品节约化发展的目的;第三阶段,农产品的生产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目标,农民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2]。显然,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因此,农产品加工业应积极转变思想,注重产业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以期从以往粗放式的生产形式变为集约化、多元化发展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与工业融合。
3.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加工业发达路径建设
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电子化手段来取代传统基于纸介质的数据与资料交换,简化业务与交易流程[3]。下面以农产品加工中的采购流程电子商务模式构建进行分析,给出采购流程优化创新策略。
3.1 转变企业原有的原料采购模式
传统的农产品企业采购模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采购双方的信息沟通相互封锁、闭塞,这是的采购变成一项盲目的行为;第二,采购方往往不能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日期进行有效控制,使得采购过程中经济纠纷不断;第三,采购双方往往只是短期的合作关系,竞争大于合作;第四,企业的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沟通脱节,使得大量采购用品不能用作实际生产,造成巨大浪费。
基于电子商务构建的现代化采购管理模式,就是为减少库存以及使采购变成订单,加快采购商品的流转速度,通过电子商务构建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与信息提供平台,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使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原料供应商形成供应链关系,并且在企业设立统一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采购。
3.2 应用现代电子商务采购模式
基于电子商务的采购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借助网上原料采购,缩短了买卖双方交易的时间与程序,并且通过供应方竞价的方式,还能使采购成本大大降低。一般而言,使用电子商务采购模式,采购成本往往能够下降至15%-20%的范围,采购成本的下降具体体现在订货周期的缩短、采购合同的编写以及差错的数量降低等方面,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采购依赖相关采购方交易平台信息的,供应方根据采购需求,进行竞价行为,并且利用供应商给出的产品信息,采购方还能根据自身需求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以及原料,通过网上洽谈、签订合同、网上订货以及网上支付货款,然后由供应方线下物流运输,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基于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采购具有全天候、全透明、超时空的特点,有效避免个人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企业采购效率。
3.3 掌握网上信息更新情况
为了保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稳定运行,应根据系统传输信息的具体情况,随时掌握以及了解业务进展,并采取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从而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带来采购效益与企业生产效益上的显著改善。
3.4 建立网上采购交易平台
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报价工具、物料补给以及便于供应商竞价的信息交换体系,可以使供应商分享原料相关信息。通过网上采购交易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整体运行成本,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利润。
4 结语
总之,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重要产业类型,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材料采购、加工以及销售方式,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产品加工的概念及发达路径研究的重要性,并以农产品加工中的采购流程为例,对其电子商务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旨在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6年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承德农产品加工业:困境与出路”(课题编号:H20161024)
参考文献:
[1]聂林海.“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J].中国流通经济,2015(06):53-57.
国务院总理提出“互联网+”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着重强调“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提出要积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推进,电商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而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大量存在不利于电商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也不利于“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推进。
关键词:
知识产权;电子商务;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驱动的新手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生产要素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优化和集成方式,“互联网+”将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助推器。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手段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产生,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现代物流产业极大地扩展了原有的市场规模。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推进,电商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而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速度远不及电商行业的发展,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仍大量发生,长期下去将会阻碍电商企业的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不利于其利用网络技术“走向世界”,最终将会影响电商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互联网+”与知识产权
“互联网+”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是多元的。我们持续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以创新原有产业的发展模式,这包括互联网与知识产权行业的结合,例如互联网与知识产权申请服务业的结合。而早于互联网电子商务制定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新形势下也必然面临许多新问题,存在着冲突也存在着融合。这包括原有知识产权在网络电子商务环境下产生的新情况,也包含利用电子商务而产生的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方法等新型知识产权。
(一)相互冲击“互联网+”作为电子商务手段的一种普及推广,必然借助于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与各个传统实体产业的集成结合,而传统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仅仅局限于有形实体阶段,而当这些传统实体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后,其实体侵权行为也会随之复制到网络上,而知识产权本身的虚拟性加之网络本身所固有的开放、公共的特性,使得“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侵权行为的便捷性、隐蔽性强、范围广的特点将大大冲击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困难。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改变,实体有形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越来越频繁,盗用、冒用他人商标,利用知名商标骗取点击量,利用假冒名牌等手段进行虚假宣传等一些传统侵权行为延续到网络电子商务中。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新产生的新型侵权方式也在威胁着权利人的利益,例如恶意抢注域名行为大量存在,利用网络链接技术、复制他人网页、利用网络搜索技术、在网络地址中使用他人标志,侵权人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标识获利,严重损害了权利人的商标权。
(二)相互促进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互联网+”行动战略将会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新手段,而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保护好他们的知识产权将会大大促进“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推进,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于产业升级、生产要素优化集合的积极作用,最大程度地为“互联网+”护航。另一方面,电商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也丰富了传统知识产权客体范围,展现了知识产权在“互联网+”视角下的新形态,例如在电商环境下产生的新商业模式、商业方法、电子支付技术等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发展。
(三)相互结合相互结合更能体现出“+”的意义,目前知识产权与互联网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服务方面。利用互联网为专利人或所与申请人提供相互选择的平台。知识产权申请较为专业性造成普及难度大,而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其需求却不断增大,申请人与人双方在这个平台上直接对接洽谈具体申请事宜,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申请人,同时简化了申请流程,公众专利申请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这将解决知识产权行业的大问题,是促进知识产权行业发展的“金钥匙”。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我国电商知识产权现状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互联网大潮汹涌而来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我国电商企业知识产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侵权现象严重,侵权方式多样目前,网络侵权包括对个体与组织私权的侵害、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和对国家利益的侵害三个层面,出现最多的是第一类。①知识产权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即著作权、专利权与商标权。电子商务侵权现象大量存在,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环境中,知识产权的侵权方式呈现多样化、虚拟性、复杂性、隐蔽性及成本低的特点。在著作权方面,将传统作品数字化并将其上传网络进行传播与交易,或者将本身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作品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进行传播交易,这都大大侵害了作者的发表权与发行权等著作财产权且传统作品数字化的过程实际上也侵犯了作者的复制权。并且在特定的商务环境下,商务信息及数据库等新型作品也经常遭受着盗用、篡改的威胁,另一方面网页设计、网络素材、网络链接等使用方面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在专利权方面,电子商务催生的新型商务模式、商务方法、商务技术应得到保护。新型商务模式与方法是电商企业利用互联网所创造的新型获利手段,其与电商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种手段在物联网环境下极易复制,这就对专利权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在商标与域名方面,恶意抢注域名现象最为常见。每一个电商企业都有自己的域名,而将他人的注册商标或企业名称注册为域名,并将此以高价卖给原企业以此获得利益的行为称之为恶意抢注域名,这种行为大大侵害了原企业的合法权益。利用网络链接技术、网络引擎技术侵害权利人商标权的行为也时常发生,将驰名商标作为自己网页的链接入口,消费者点击后直接进入设置链接人的网页从而骗取访问量,搜索引擎技术与此相类似,消费者在搜索某品牌商品,点击后进入了设置者的网页,从而误导消费者,也涉嫌不正当竞争。
(二)电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差且新环境下维权策略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商企业法务部门职能缺失,无条件成立知识产权部门,不注重知识产权的培养与保护,无形资产方面关注不够,由于电商企业处于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中,上文介绍网络环境中知识产权侵权手段多样复杂且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并且电商企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对互联网中侵权行为认识不清,掌握不足,易造成保护的遗漏与缺陷。知识产权作为权利人的专有权利在应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在商标方面,商标作为商品的标识有着对商品辨认的价值,而一些企业在合资、转制时往往忽视了对商标隐含价值的评估,商标随意转让或低价转让,造成商标后隐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得不到有效开发拱手让给了被转让人。域名也是一样,不及时注册域名使得域名被他人抢注高价回购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在专利方面,电商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新型商务技术、网络技术专利申请率低,技术含量不高,远远低于国外,研发力量不够,缺乏激励。在维权策略方面,电商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手段过于单一,且往往是自身权益遭到侵害后的赔偿式维权,预防式维权不到位。例如在商标方面,大多数企业没有防御商标、主副商标的注册意识,往往让不法侵害人钻了空子。防御商标即事先注册一系列与自己的商标近似的影射商标,其中一个指定为正商标,与其他近似的商标一起构成具有防卫性质的联合商标。主副商标注册是指,有一个代表企业形象的主商标,每一个产品再使用一个商标。防御注册与主副商标注册策略均属于预防式维权策略,都会从源头上遏制侵权结果的发生。
(三)法律规范不到位且申请程序效率低目前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仍有不足,法律位阶低,制定部门多,不同制定主体间的法规存在冲突矛盾。另外,网络催生的知识产权新客体、网络环境发生的侵权新方式以及在网络“云系列”领域,法律并没有全部覆盖,例如关于域名抢注、商务模式、网络技术等新情况法律规定仍处在空白阶段,如发生侵权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爱莫能助,这显然不利于电商企业的维权。另外在互联网环境中瞬息万变,网络技术更新速度快,研发周期短,企业从某一网络技术获利的时间短,对注册效率要求高。而传统知识产权的成功获得,需经过申请、公示、审查和批准等流程,对知识产权规定了很多的限制,以保证权利的公平公正性。②走完这些注册程序的时间要远远长于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时间,往往申请程序还未进行完毕,网络技术专利已经获得了公开,严重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专利资源的浪费。
三、“互联网+”背景下电商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一)法律制定专业化,法律执行专门化法律的制定一般落后于实践,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一般都落后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关于互联网的立法比较混乱,各相关部门各自立法,缺乏合作,法条互补性弱,我们应对现有互联网的法规条例进行梳理整合,通过人大常委会完善相关立法,提高法律位阶。另一方面,加强对互联网催生的新型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要体现互联网化的特点,填补目前知识产权制度的空白,实现法律制定专业化。在执法方面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监管,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实施,实现执法专门化。
(二)发展网络技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需要法律还需要网络技术的补充。由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虚拟性、成本低等特点,易造成侵权认定中的取证难、确权难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依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外,一些保护互联网知识产权的网络技术也相继出现,例如水印技术、防火墙、加密技术、追踪报警技术等等,他们在保护互联网知识产权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研发网络技术保护互联网知识产权对于单一电商企业存在着高成本的弊端,建立网络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各方利益集团合作开发,电商企业共同利用,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保护网络知识产权“大本营”作用。
(三)电商企业要综合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提高预防式维权能力由于通过电商创业门槛低,电商俨然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地,而互联网电商企业对科技与创新的要求高,科技与知识成为电商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知识产权制度恰恰保护了电商企业的创新成果,是电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互联网+”的潮流中,电商企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大力创新,重视知识产权的规划与保护,在企业内部成立知识产权部门专门进行开发与保护。另外,电商企业还要储备基本的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学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变事后赔偿性维权为预防性维权。例如,在商标域名方面要及时注册、防御注册,采取主副商标战略,同时还要加强商标管理,建立商标使用有管理档案,密切关注市场监督侵犯自身合法权益行为。在专利方面,在及时注册的同时还要注意申请专利的时间与国别,这与申请人的优先权息息相关,电商企业还要关注市场动态,回避专利冲突,以免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电商企业还需要加强专利的管理,成立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之中。
四、结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也应朝着体系化、战略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将传统保护与互联网环境下的保护相结合,制定切实有用的保护方案,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提高企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董新蕊,朱谨.新形势下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6).
[2]朱怀国,钟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49.
[3]李志军.“互联网+”战略下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J].新经济导刊,2015(9):84.
[4]刘勇燕,胡琼静,肖蓉.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物价,2015(7).
Facebook是美国著名的社交网站,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中尤为受欢迎。该网站目前正在广开门户,希望能够吸引到比目前900万用户更多的使用者。由此引发的问题是:这样做可能会模糊公司的业务重心,弱化其品牌形象。
社交网站通常把同一类型的人聚到一起,比如学生、商务人士、独立音乐发烧友或者20来岁的都市青年。他们可以使用诸如聊天、上传照片和网络日记等形式进行交流。
Facebook今年9月5日推出了两个新功能,分别叫作“新闻feed”和“迷你feed”。这两个功能可以让用户了解到他们社交圈内其他用户信息的更新情况。如果一个人的档案改动过了,那么所有订阅这一“feed”的用户都能收到更新的资料。更新的内容包括私人信息,比如用户决定终止一段感情,或者开始一段新的恋情等等。虽然浏览个人档案时也能看到这些信息,但是一部分用户反对这种个人无法掌控信息流向的做法。9月8日,作为对用户隐私问题的回应,Facebook发表了一封检讨信。现在Facebook新的功能就加强了对隐私的保护。正如首席执行官马克・祖克博格(Mark Zuckerberg)在Facebook的公司博客上所写的那样:“我们这回真是搞砸了。”
Facebook向更多人群开放
根据《商业周刊》和《福布斯》杂志的报道,Facebook正在打开大门,除了学生和特定公司的人员外,它也开始为其他类型的人群服务。Facebook早期的成功归结于它与用户之间紧密的网络关系。比如说,Facebook一位在亚利桑那大学念书的用户也许只允许学校的同学或者他列为“朋友”的用户查看其档案。“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让所有的成员都属于某个小圈子,比如学校、公司或者地区。这样你就只能看你自己关系网络中的人以及朋友的档案。”祖克博格说。
随着Facebook向更多人群开放,比如说,一个和新泽西州有关联的人就可以使其档案公开给所有这个州的人看。也就是说,祖克博格的小圈子可以扩大很多。
祖克博格的扩张计划的背后是所有社交网站面临的困境:如何在不失去让网站热门的特色、不疏远原有用户的同时又能扩展到新的市场?“比如说,如果一个网站一开始是为年轻人服务的,然后又想吸引上了年纪的用户,那么它就很难留住自己原有的客户。”沃顿商学院的专家如是说。
再加上社交网站的商业模式早已脆弱不堪,那么失去重心更是致命的举措。在扩张的时候,“你会冲淡社区的特色,”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大卫・贝尔(David Bell)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就会离开网站。这就是扩张和品牌稀释之间的重要角力。”
沃顿商学院信息技术高级主管肯戴尔・怀特豪斯(Kendall Whitehouse)也同意这一观点。“广泛扩大规模是否是个好主意很值得商榷。很多公司开始的时候都很小,然后进行扩张。但是碰到那些希望能够形成社区、关系紧密的团体的时候,决定就更加复杂。到底是专注于一个成功的市场呢,还是占领更大的市场范围?”
沃顿商学院法学和商业道德教授凯文・韦巴赫(Kevin Werbach)表示,对于那些原来只针对一类人群,但是又想扩大用户基础的网站来说,这个问题愈发突出。“Facebook扩张的前景充满挑战,因为它和大学生、中学生那种社区体验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连网站的名字也让人感觉像是某个学校的学生才会去上的网站。扩张还会让Facebook和用户数更加庞大的Myspace直接竞争。”
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的创始人之一康斯坦因・古尔克(Konstantin Guericke)现在是公司负责市场营销的副总裁,他也承认扩张确实要面对这种尴尬的两难境地,这也是LinkedIn很早就决定把重点放在商务和就业市场上的原因之一。古尔克说,LinkedIn的目标人群是25岁~65岁之间的劳动人口。“我们只想做一个商务网站,对于其他类型的用户并没有什么兴趣,”他说:“通过抓住商务市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较大的市场让我们去开发了。”
在古尔克看来,是否需要扩张取决于网站的具体目标。LinkedIn由于已经有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目标市场,所以没有什么扩张的压力。古尔克说一定要谨慎考虑任何延伸到新人群的想法。原因何在?社交网络取决于用户提供的内容。如果用户有问题,那么社交圈也会有问题。这就好像eBay失去了大量的买家和卖家一样。网站必须要“更多地考虑用户,”古尔克说:“你不想疏远你的受众群。”
扩张压力
那为什么有明确定位的社交网站不专注于自己的市场呢?毕竟,Facebook已经有了微软作为广告商,而且根据comScore网络公司的统计,它还是访问量排名第七的网站。韦巴赫说,像Facebook类型的社交网站想要扩张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的效应问题,也就是说更多的用户意味着更大的价值。使用社交网络的人越多,他们就能联系到更多的人。这是一个会自我发展的成长模式。
“社交网络的本质决定了规模的重要性,除非它们针对的是一个界限明确且有很好赢利空间的市场,”韦巴赫说:“网络效应意味着最大的社交网站能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Facebook知道如果自己只局限于大学(市场),那么它的用户就只有四年的时间。”
古尔克也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网络的协同效应是非常大的。社交网络大就意味着人们有更多地和他人建立联系的选择。但这也让网站面临新用户赶走老用户的危险。比如说,如果Facebook一个20岁的用户发现自己15岁的妹妹也加入了这个网站,前者可能就会觉得这个网站不酷了。“你必须要满足目标市场的人群。”古尔克说。
“满足目标市场人群”的需求也是大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沃顿商学院首席信息官兼副校长黛尔德・伍兹(Deirdre Woods)说,随着企业寻找更好的途径来鼓励员工分享知识、激发创新,现在因特网上那些热门的社交工具也许发现自己在公司内部网上也有用武之地。沃顿商学院的计算机部门有一个名为Aspect的由客户开发的社交网站。学校的技术人员利用这个网站可以很方便地共享诸如编程技巧、技术问题、兴趣爱好甚至和工作无关的话题。“有很多人为我们工作,他们很喜欢能够和同行保持联系。”伍兹说。她还补充说,Aspect不仅用来传递知识,“它让人们在同事和组织中找到一种归属感。”
随着伍兹和她的员工逐步改善这一系统的各种细节,他们正在考虑把这个系统推广到沃顿商学院和宾州大学的其他部门中去,让他们可以和在校学生及校友保持联系。这样做的主要挑战在于,如果Aspect扩大到其他人群,比如学生、校友和教师,这些用户会不会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并且组成一个成功的社交网络呢?伍兹对此充满信心。她觉得在学生、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中有足够的共同点来组成一个强大的校园社交圈。对于Facebook这样依靠人群所处的地域进行扩张的公司来说,人们还不知道按照所处的地区来划分人群是否就足以建立一个成功的社区网络。
社交网络的不同在哪里?
沃顿商学院的专家指出,在扩张问题上,社交网站要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为慎重,后者并不那么需要依靠使用者的贡献。“那些基于社区的商业模式很容易分崩离析,他们一开始就把吸引过来的用户分为各个类型。”贝尔说。
韦巴赫还重点解释了Facebook这样的公司在扩张时所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用户的想法变化很快。“那些帮助MySpace和Facebook这样的网站快速发展的用户其实很变幻无常。只要看看这个领域早期的领头羊Friendster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分崩瓦解的就知道了。”创建于2002年的Friendster是社交网站的先锋,但是它在2004年被MySpace取而代之。登陆和打开页面时间太长让用户们抛弃了这个网站,而公司几近破产边缘。Friendster目前在新的团队的管理下继续运营,它还拥有一个最近刚刚获得专利的社交网络技术,现在这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资产。
Friendster的传奇告诉人们,社交网站一定要考虑到“酷”这个因素。用户在俱乐部里有没有得到心理的满足?举例来说,MySpace最早是针对独立乐队的。而现在,任何一个有浏览器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建立自己的主页。到目前为止,这种扩张还没有给这个最热门的网站带来任何负面影响,但是怀特豪斯指出,其他社交网站可能就需要“保持自己的排他性”来留住自己的客户。
虽然社交网站正在和自己的两难境地作斗争,贝尔指出,这些公司所面临的市场营销问题和其他在市场上要占据一席之地的公司是类似的。比如说,丰田汽车的Scion车型最早是针对年轻顾客的,如果五六十岁的人也开始买这款车,那么它就会失去自己的独特魅力。
向宝洁公司取经?
贝尔说,虽然社交网站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们也可以从其他行业大公司的营销实践中学到不少知识。很多大公司常常面临这样的问题:是做一家“多品牌企业”呢,还是“名牌企业”呢?
可以看看宝洁公司的经历。它的扩张要归功于一系列品牌,比如汰渍、帮宝适和Bounty等。Facebook这样的公司也可以走这条路。贝尔认为,它的主打品牌可以把重点放在大学生市场,而新的网站则应为年轻的专业人士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就不必担心主打品牌形象会被淡化了。其他行业中有很多类似的做法。”事实上,那些想打入不同受众的交友网站确实和丰田汽车这样的公司有相似之处。丰田汽车就是通过丰田、凌志和Scion等品牌对顾客进行了区分。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贸流通价值链升级创新发展
一、共享经济发展现状与价值链基本内容
(一)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状态,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技术创新应用的速度也明显加快,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成为我国在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力量。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完成交易额达到49205亿元,与2016年同比增加47.2个百分点。非金融行业,如交通出行、生产能力、房屋住宿等占据的比例比较大,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6.8个百分点。随着共享经济发展的不断成熟,非金融共享领域市场所占据的销售额比例逐渐增加,反而金融行业的交易额占比有所降低。在2017年期间,增长最快的三个领域分别是房屋住宿、知识技能以及生活服务。共享经济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社会稳定器以及蓄水池的作用。2017年我国参与共享经济有7亿人,其中提供共享服务的人有7000万人。共享经济的包容性也在不断增加,在行业工人再就业、化解产能过剩以及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共享单车而言,在2017年注册用户数量达到4亿人,累计订单超过110亿单。共享单车的发展推动了单车行业的发展,项。当前可以看出,共享经济显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以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为基础,其充分发挥了在文化传统、网络红利等多方面的优势。在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后,各行各业也都开始关注创新的重要价值。不少传统行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积极开发金融、生产以及设计、营销等。加强在柔性化、服务化、个性化等方面的转型,打造内外协同、上下联动的生态系统。新型互联网也开始步入制造业的领域,通过共享平台的构建,将闲置的产能利用起来。
(二)价值链概念
价值链的具体内容: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为企业当中的员工、供货商以及顾客和利益集团创造价值。如果将企业进行详细划分,可以发现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为具体的、有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也可以被称作是增值活动。这些活动的综合也就构成了价值链。价值链的增值活动具体包含了基本和辅两种。第一,基本活动就是企业常规的经营环节,如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生产和运行、市场营销与后期服务等。这些活动都和实体商品的加工与生产关系密切。第二,辅活动包含采购、人事管理内容,也有组织建设等。也包含其他资源的投入,比如和其他公司构成合作关系,邀请其提供长期战略、法律咨询等。价值链当中每个环节都和其他环节关系密切,但是其中某个环节对于其他环节影响力的大小会与这个环节在价值链当中所处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可以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环节。基本价值活动一般处于价值链的上游,下游环节则是包含了营销、运输以及售后等。
二、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交易方式也随即发生了显著变化。线上交易的模式越来越普遍,使得传统采用经销和模式的商贸流通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和制约,增强了其局限性。价值链整体比较短。传统商贸流通行业盈利的核心就是赚取中间利润,并未过多关注提供服务给顾客所带来的价值。过多关注价格的价值,致使在实际经营当中价值链极短,价格优势成为了竞争的主要优势。但随着电商和微商的兴起,传统商贸营销模式受到很大冲击。这种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就我国当前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来看,很多都是以劳动力作为盈利的优势,从而获取相关利润。在这种传统模式下,电商和微商的兴起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那些没有办法适应新情况的企业会面临被淘汰和重组的风险。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商贸流通行业之前所采用的单纯进货买卖的方式,在当前电商和微商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替代。如果企业缺少了核心竞争力,就难以在市场上立足。这要求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价值,如果缺少了这种核心价值,就会受到下游、上游不同企业的排挤,若无法处理好这些问题,最后会难以生存,继而消失。采用传统销售模式的企业发展空间比较小,生存难度很大。现如今,我国商贸流通行业中不乏一些大型公司,他们如果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也会对附属关系产生影响,今后企业在发展当中空间也会很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会有那种集娱乐和商贸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网点,在三线城市以及县城则是很少见到,其物流、批发和分销等环节也都比较薄弱,有现代化特点的批发市场更是少见。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少流通企业内部缺少完善且科学的配送体系,很多情况下依然依赖于人力输出,缺少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作为辅助,使其在实际运营当中导致成本的浪费。诸多方面的表现可以将其概括为:企业缺少扎实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缺少核心竞争力,导致流通资源浪费。信用体系不健全。电商和微商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商贸特点,即全民皆商,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信用交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很多行业也都逐渐建立起专门的信用档案。国家政策也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文来进行规范,商贸流通行业积极引入当前比较先进的质量追溯制度。当前,商贸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营主体规模大小不一,拖欠货款,坑害消费者。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传统的信用缺失问题显现出来,现在这方面的约束机制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大风险。商贸流通行业企业发展当中最为核心的因素是现金流,企业在实际运营当中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维持各项业务的运营和开展。也会采用赊账的方式来给上下游的企业付款。在经营当中,如果企业的资金链断开了,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小型企业自己缺少核心竞争力,也没有办法在资源组合上游刃有余,一旦资金缺乏将会难以运作。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在传统商贸流通当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威胁。企业需要通过升级转型来找到与自己现状相符合的发展模式。将传统的资金密集型企业进行积极转化,再通过服务和管理来帮助企业实现运营,使其核心竞争力有所增强。
三、共享经济模式下商贸流通价值链升级与创新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少企业为了顺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积极转变商业模式。当前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在实际发展当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顾客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更重视独特性的追求,让很多企业无法单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即需要不同的企业联合起来才可以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之间需要构建起合作关系,将上游和下游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确保不同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多赢、业务紧密联系以及优势互补。在构建起的供应链当中包含了信息、资金以及物流等,商品的买卖以及流通不可避免地需要物流,这是物品流通的重要程序,将产品的供应商、零售商以及顾客等不同的主体串联在一起。在整个商品流通当中,信息流指参与到流通的企业的相关信息,可以对市场进行准确反馈,同时将制造商连接起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准确性。而资金流则是整个链条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缺少资金,整个链条将会处于瘫痪状态。不少企业指出,当前的竞争核心已经发生了变化,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的竞争,而非传统价格竞争。也有更多企业认识到在当前背景下,想要继续采用以价格为核心的竞争模式显然不合适,需要将这一模式转变作为企业的核心工作,使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流通速度提高,提升服务型模式在商贸流通企业当中的地位。
(一)延长产业链条
商贸流通行业在传统发展情况下,产业链条比较短,使得其盈利空间很低,附加值也就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在共享经济发展快速的情况下,首先尽可能减少成本,让其可以发挥优势,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当前比较火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发挥这种类型企业的作用。在运输配送以及传统的仓储上,提升物流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提供一些相对简单的加工服务,如分包和改装等。中小型的商贸物流公司还可以积极承担大型商场的物流外包业务,拓宽其盈利空间。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也可以转变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转变成功后,会将传统流通当中不必要的中间商环节减少,同时降低资金和经营的风险,帮助企业集中资源,将专业分工的优势和作用发挥出来,使整个供应商的运营效率得到提升。
(二)建立和发展物流中心
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是商贸物流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需要为与其产生合作关系的企业提供高效且便捷的增值服务。原本传统的商贸流通企业只是将配送中心当做货物转送的中转地,流通环节的效率比较低。想要提升流通环节的效率,需要改造传统的配送中心,采用GPS定位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改造传统的配送中心设施和设备,让配送中心的配送、仓储变得更有效率,继而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服务。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于商贸流通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遵循以顾客为基础的原则,作为一种新兴服务行业,必须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商贸流通企业也必须构建起现代化的物流发展中心,将不必要的环节去除,提升效率。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也需要加大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仓储中的应用,降低库存成本。企业的员工和管理层人员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积极和上下游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升合作效率。
(三)建立网络渠道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体系当中的重要构成体系,网络营销也应当引起商贸流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传统的商贸流通企业只是起到流通的作用,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影响力比较小。在此种背景下应当尽快找到一条可以影响行业发展的道路。网络渠道的构建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让企业在市场当中的价格以及服务上的竞争力有所提高。想要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商贸流通企业网络渠道,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实现内部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转化,直接构建起属于公司的网络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促进供应链系统的优化。第二,改变传统企业销售结构,借助于网络直接构建消费者和制造商之间的联系,降低销售成本。第三,积极构建具备现代化特征的物流运输体系,使商贸物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
人本
“人本”是一个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涉及到的概念,讲的是在世界万物中什么最重要的问题。“人本”是相对于“神本”和“物本”而言的。在中国,“人本”最早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前725年~前645年)提出的。《管子》一书中有一段话“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中国儒家思想是提倡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爱人”指的是爱别人和社会人。儒家提倡“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在商朝的时候是以神事为本,以敬神、对待神的事情为根本。到了周朝逐渐重视人了,春秋战国时儒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不少人认为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儒家并没有很好地实践这一思想。儒家所谓的重视人,更多的是重视以“天子”为首的统治集团,“天道、天理、天命”往往被当作人间最高意志和力量的化身,而皇帝又被视作“天子”的化身,“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样一来,儒家提倡的“以人为本”在中国千百年的封建社会中实际上演化成了“以统治者为本”。中国千百年的官本位就是以统治者为本的体现。
从企业管理实践角度看,以人为本理念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了,到了中世纪,神学在西方生活和思想方面都占据了核心地位,“君权神授”被看作理所当然。文艺复兴以后,神学和君权受到了挑战,崇尚人性自由和人自身,确立了人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本”异化成了“物本”和“法本”(以法为本),人创造了物质财富,但人也崇拜物质,为物所困所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使人们已经不再需要简单的“物质刺激”,而企业森严的职能组织、刻板的指令、流水线的作业方法等“法本”都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企业管理中出现了以人为本的潮流。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对企业的描述如下:“企业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企业的目的必须超越企业本身。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因此企业的目的也必须在社会之中。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由此可见,德鲁克在50多年前就是以人为出发点来研究企业管理的。
杰克・韦尔奇在其自传中有专门一章,题目就是“人的企业”,他说“每一天,每一年,我总觉得花在人身上的时间不够。对我来说,人就是一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航国际价值观的人本观符合人类发展的潮流,指出了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超越商业就是从以人为本派生出来的。
责任
责任就是义务,就是担当,是企业对客户、股东、员工、国家和社会的承诺,是商业之上的更高追求。企业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对顾客负责,一切为顾客着想,满足顾客需求,全力成就顾客的成功。当然责任也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如果管理层和员工不能对企业履行责任的话,企业就不可能成功,企业对顾客和社会的责任也就无从谈起。关于管理层的责任,德鲁克认为管理层的责任就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管理者的首要责任和职能就是经济绩效。管理层必须管理,管理不能只是被动的适应,必须主动采取行动,使企业获得期望的经济绩效。企业只有产生经济成果,才能为员工带来幸福,为社会做出贡献。“只有当管理者能以有意识、有方向的行动主宰经济环境、改变经济环境时,才算是真正的管理。”我们现在所说的“管理层要有士大夫精神”,其实就是讲的管理层的责任。
和管理层一样,员工也必须对企业有责任,企业需要负责任的员工,企业要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要依靠鼓励、引导、推动和薪酬制度促使员工负责。
伙伴
伙伴讲的是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内部的人都在同一个组织内,为着共同的目标工作,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只有相互协作、甘于奉献才能完成企业的目标。每个人在做自己的工作时都要想到企业的整体责任和目标,那就是一切为了顾客。要考虑项目整体是否可行,如果觉得项目有问题就要讲出来,而不是仅仅做好自己承担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伙伴,才是对伙伴负责。
《管理的实践》中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三个石匠在砌墙,别人问第一个石匠在干什么,他说在养家糊口,第二个回答说他在砌最好的墙,第三个回答说他在建造一座大厦。第三个石匠才道出了问题的本质,他在为建造大厦这项整体而工作,也就是说他是为一个整体目标而工作的伙伴中的一员。
我们一定要大力倡导伙伴观,要克服“老死不相往来”的陋习,推倒内部围墙,使企业成为一个团结奉献的团队。
创新
创新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资本主义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熊彼特提出“创新”后,“创新”很快就成为了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中最常用的名词,被人们广泛应用,“创新”被视为企业的生命。
新国企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中一定要践行创新的理念,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到企业的机制、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市场开拓都要创新,紧盯世界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趋势,不断创新。不创新,我们就不可能继续发展。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知行合一”虽然是一个哲学命题,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哲学本身。企业经营和管理其实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企业经营就是要先制订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制造产品或提供劳务以达到经济绩效,执行中再不断对计划进行总结检验。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指出:“计划和执行是同一项工作的两个不同部分,而不是两项不同的工作,必须两者兼顾,才能有效完成工作”。他认为,首席执行官必须既是“思考者”又是“行动者”,这些都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管理思想。
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精神,不断深化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融入员工教育全过程;不断健全机制、完善体系、创新载体,转变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了广大员工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植于企业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广大员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得到弘扬,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逐步养成,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坚定。正是这些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变革,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统筹制定规划,引领支撑了企业战略的实施
企业战略引领企业发展方向,体现了企业使命、愿景,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反映。企业文化影响和引领着企业战略的制订和选择,是驱动理念变革、习惯转变、管理创新等诸多战略支撑要素的根本动力。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引领支撑企业战略的实施,这是一流企业通行的做法和经验。
中央企业围绕“十二五”时期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改革发展核心目标,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动力之源,通盘考虑、全力推进,有效发挥了企业文化引领支撑战略的作用。在制订“十二五”企业发展规划时,不少企业同步制订“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着力推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契合和协调发展。中航工业不仅制定了集团文化“十二五”规划,而且制定了2020年企业文化中长期规划。不少企业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转变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意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等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了企业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有些企业还通过推进集团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战略实施。国家电网实施企业文化传播、落地和评价工程,统一价值理念、发展战略、企业标准、行为规范和公司品牌,提高了集团管控力和执行力。
促进深度融合,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管理属性,需要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渗透到企业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考评体系之中,才能发挥作用,实现文化与管理相融共进,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中央企业大力加强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专项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不少企业以企业文化为导向调整组织架构、完善企业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制订完善竞争择优机制、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合理的绩效评估与分配机制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企业制度文化。中国华能将“三色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管理,推动公司改善治理结构,健全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一些企业通过价值导向影响企业运作方式和团队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文化逐步深化、细化,落实到管理中去,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习惯。港中旅集团建立以业绩文化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收入分配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许多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把专项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基础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航天科技集团、中船重工等企业深入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激发了员工创新热情和活力,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企业结合窗口行业特点推行服务文化。神华集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使安全理念潜移默化,融入了员工工作和生活。
不少企业还针对并购重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大文化融合的力度。通用技术集团根据企业并购重组、融合发展的新情况,提炼了新的文化理念,进行全员企业文化宣贯培训,凝聚了共识。武钢建立文化融合沟通协调和保障机制,制定了关于推进重组企业文化融合的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和工作推进计划。中化集团将管理职能对接、管控模式复制、管理制度嫁接与文化导入同步实施,保证了中化文化在重组企业的落地。中国建材把文化认同写进每一个联合重组协议中,实施文化一体化。
弘扬先进精神,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企业使命、宗旨、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的集中概括,反映了企业和员工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弘扬企业的先进精神,是深化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建设、凝聚员工智慧力量的有效举措。
中央企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企业先进精神,培育选树典型,凝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汇聚促成企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在长期改革发展实践中,中央企业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培育和提炼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人民兵工精神、东汽精神等一批反映时代特征、体现央企特色的中央企业先进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组成中央企业先进精神报告团赴14个省区市,走进机关、企业、高校,宣讲中央企业先进精神。中国石油几年来宣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350多场。不少企业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提炼符合本企业和行业的先进精神。中国电科提炼弘扬了“预警机精神”,中国北车提炼了“第一代高铁工人精神”等。
在推动先进精神人物化、人格化,发挥企业文化激励、辐射作用方面,不少企业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以吴大观、孙家栋、黄纬禄、郭明义、窦铁成、巨晓林、陈超英、罗阳、李新民为代表的一批批时代楷模不断涌现,选树培育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充分展示了中央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人格力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坚持以文育人,促进了员工全面发展
人才是企业兴盛之本、发展之本,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育人,用文化理念教育人,用人文关怀凝聚人,把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习惯,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了优秀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员工素质的全面提升。
许多企业以职业实践为基础,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操守教育,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企业和员工行为。中航集团、东航集团、南航集团等窗口服务企业,结合行业特点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提高了员工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水平。
不少企业积极创新学习理念,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中粮集团大力倡导“行动学习”“团队学习”,使学习成为了员工的自觉意识和习惯。一汽集团构建员工素质工程,健全培训体系,营造了知识型员工成长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