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脱贫攻坚的感受

时间:2023-09-04 16:41:03

导语:在脱贫攻坚的感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脱贫攻坚的感受

第1篇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本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剖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对于脱贫攻坚,从思想重视上看,虽然能够主动学习了解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但主要是为了应付帮扶工作,认识不高不全,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工作行动不积极。特别是对自己所帮扶的两户,都没能完成一次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完整讲解,对其他户宣传的就更少,大量存在死角死面。

二是投入精力不够到位。

对自己的帮扶对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每次只是按照部里的整体工作安排才到户上去,上户主要是让贫困户一定要认识我,还没有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别是在他们生产经营关键时刻,需要有人帮忙、出主意的时刻,我都因工作忙而推脱,没能及时到场帮助其协调解决,就是到了户上去,不是找他们签字,就是找他们盖章,多数见面找他们都是解决我自己的事。

三是政策学习不够到位。

工作不认真,政策学习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到上户开展工作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填写《帮扶手册》不够精准,出现很多逻辑错误。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宗旨意识有所弱化。

工作中没有做到时刻把贫困户的冷暖挂在心上,主观上不同程度淡化了对贫困户的感情。深入实际、联系贫

困户的时间少,尽管内心是真心想为贫困户多办些实事好事,但在考虑工作时站在贫困户的角度、体察贫困户的感受还不够,设身处地解决贫困户的困难做得还不够。

二是缺乏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

对工作的热情有所减退,缺乏干劲、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放松了对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视。学习有所放松,要求有所降低。

三、下步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根据中央、省、市、区最新脱贫攻坚精神,对存在问题认真反思、找准症结、突出重点、抓紧解决。

一是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坚持从大局出发,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强化自我党性意识,反复学习省市区近期有关脱贫攻坚的领导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反复学习领会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掌握精准脱贫政策,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是端正脱贫攻坚工作态度。

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脱贫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开展脱贫工作,端正好工作态度,建立真切的干群关系,把帮扶对象当成亲人,做到行动上自觉,措施上明确,切实解决数据信息不精准等问题,力争把扶贫工作做得更精准。

第2篇

一、组织保障

(一)加强脱贫攻坚领导组。局党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班子成员调研指导。局班子成员多次召开局务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对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人员保障、计划安排、项目支持、资金落实和检查督办等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主要负责人到村调研指导共4次,班子成员到村调研指导30余次,我局党委每两个月听取一次驻村工作组的情况汇报,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15个。

(三)强化干部驻村工作。继续选派担任村“第一书记”,为驻村工作队员,明确办公室主任担任联络员。今年,多次全覆盖走访贫困户,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通过“一看、二问、三算”,对农户住房、生活生产设施、家庭成员情况及人均年纯收入等进一步了解,摸清家底,配合镇、村因户施策,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具体责任,实施帮扶项目。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帮扶计划。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推进帮扶对口单位的脱贫工作,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结合交通实际,制定《交通运输局2020年脱贫攻坚定点帮扶计划》,对帮扶人员、帮扶资金、帮扶措施、帮扶要求作了详细安排部署。

(二)建立结对帮扶。一是按照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机制,将村、文武村的149户贫困户分别落实对口联系帮扶责任人,制定“定点扶贫一对一帮扶”措施,实行一对一精准扶贫,按照一对二、一对三的方式进行定点帮扶,落实工作第一责任人,做好对口帮扶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二是与结对帮扶户交心谈心,了解帮扶村及村民的基本情况,实现了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出谋划策。

(三)坚持定期走访。干部职工要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联系户,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基础性工作。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入户调查贫困户享受政策的情况,填写季度对账卡,帮助结对帮扶联系户分析原因,理清扶贫帮困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并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宣传解释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帮扶干部人均走访达12次以上。

(四)落实帮扶措施。一是开展种植养殖帮扶。在入户摸查的基础上,针对各户的实际情况和各户脱贫发展计划,切实为有关农户提供种植养殖帮扶。想方设法为贫困户解决种植养殖技术和资金问题;二是支持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咨询房屋改造、种植、养殖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做好与农业、林业、畜牧部门协调,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在公路建设上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做好与乡镇的协调配合,为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政策咨询帮助、就业机会,农村公路养护岗位可优先安排贫困人员。

(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充分利用院坝会、座谈会、农民夜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普惠政策给村内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力宣传扶贫开发给村内发展带来的大好机遇;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年交通大会战等利民惠民政策,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发展的希望;加强与非贫困户的互动交流,积极搞好现场答疑,及时反馈个别特殊疑难问题,切实化解各类矛盾。

三、工作成效

第3篇

下午好!今天回到家乡,感到非常亲切。我也是平堡村走出去的干部,在外工作了四十多年,现在已经退休在家。对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我一辈子深怀感恩之情。今天回到家乡,一方面是工作需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脱贫指挥部的工作要求,开展原籍干部回村大走访活动,宣传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回来走走亲戚,话话家常,摆摆心里话。借此机会,我讲三句“感谢”的话。

第一句,感谢党恩、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就从身边的事情说起。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乡亲感受更深切,过去老百姓的生活是吃不饱、穿不暧,对比现在的生活是吃得好、穿得好,人人都用上了手机、有些人家还有小汽车。村寨也是越变越漂亮,通了路、通了水、通了电和网宽信号,也有安全住房等。千百年来,老百姓纳税交粮天经地义,现在老百姓不用上粮了,还发种粮补贴、发养老金;过去小孩读书包米、包酸菜去学校,现在小孩读书享受各种优惠政策;过去老百姓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现在生病住院还有报销;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发展产业,还可以分红,政府还给贫困户送猪、送鸡、送鱼,等等。乡亲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会越变越好呢?这一切都是党的政策好,国家的政策好带来的,所以各位乡亲要感谢党恩、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第二句,感谢我们的干部。再好的政策也需要我们干部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执行好。帮扶干部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到村到户宣传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驻村工作队和网格员吃住在村,排查每家每户存在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和困难,想尽办法协调解决;还有我们村干部,报酬那么低,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在脱贫攻坚中,我们的干部是付出很多艰辛和努力,下派到村的干部白天黑夜的在干,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有的网格员几个月都没能回一次家,一些未婚的帮扶干部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我们又平心而论,换位思考一下,哪个人又不想周未休息放松一下,哪个人又不想常回家看看亲人。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乡亲父老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所以我们要对帮扶干部、驻村干部要心怀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当检查组到你家检查,问:“认不认识帮扶干部?”起码你要说:“认识帮扶干部、认识第一书记、认识网格员,对村里的工作认可。”

第三句,感谢我们的群众、感谢我们的乡亲父老。脱贫致富奔小康,更多的是要激发我们群众的内生动力,切切实实转变“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认识。政府的帮扶、干部的帮扶只能是助一把力,“扶上马,送一程”,更多的是靠我们群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能老想着“天上掉馅饼”,要是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各自专长,找准门路,创业就业,增加收入。我记得有位领导说过“我们群众是可爱的”,我在农村长大,对此我深有体会。只要把道理跟群众讲清楚,绝大数群众都会拥护和支持工作的。刚才,我与村里的干部交流一下,也大体了解村里的一些情况。所以,最后要感谢的就是我们群众。一是感谢大家自力更生,靠着自身的努力,脱贫致富;二是感谢大家对脱贫攻坚工作支持和理解。

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村民代表:

大家好!在驻村工作队工作一年多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及村“两委”的支持和广大村民的配合下,紧密围绕全村发展规划,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始终坚持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现将我的驻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资料收集、整理

今年,是我村脱贫摘帽的关键年,为确保我村顺利通过脱贫攻坚验收工作,我协助第一书记对村级脱贫攻坚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完善,务必保证我村在今年的脱贫验收工作顺利摘帽。

(二)政策宣讲,落实

通过农名夜校、入户宣讲政策方针,每月至少开展2次农民夜校学习活动,确保农民夜校学习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三)全心全意服务群众

驻村以来,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宗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村社道路硬化等一系列项目,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各项扶贫惠民政策。

(四)严于律己,恪守纪律

驻村以来,我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每周从周一到周五吃住在村,与村两委一起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外出报备等日常管理制度

二、工作体会

(一)努力工作,依靠组织

驻村工作者一年多以来,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把群众的期盼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问题,才能不辜负这两年的驻村工作;及时向单位汇报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及困难,单位给予最大的支持,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将全部精力放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去。

(二)加强学习,锻炼本领

在驻村期间,只有以“练真本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的政策、理论学习,才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第5篇

我局共有48个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任务,48个建档立卡户涉及5个乡镇13个村,48名帮扶责任人。

(一)高度重视扶贫帮扶工作。局领导及时召集全体帮扶责任人开会,开展扶贫政策培训,把区有关要求传达到位,使帮扶责任人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投入到扶贫工作当中。

(二)宣讲扶贫政策规范整理档案资料。根据区扶贫工作要求,我局要求48名帮扶责任人按照精准帮扶文件精神要求,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生产情况、生活情况,急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按时按要求填好《扶贫手册》、《结队帮扶记录本》、完善好公示牌。

(三)落实好“三日一网”制度。根据组织部“三日一网”通知要求,我局开展“走贫日”、“恳谈日”、“交流日”活动,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入户,增加与贫困户的感情,帮助村和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

第6篇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扶贫办主任杨子强数年如一日辛苦的工作。

寒门子弟早当家

杨子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老家有一个挺富贵的名字,叫元宝洼。可现实却是另外一种样子――贫穷。贫穷像一把打不开的锁,牢牢锁成心结,锈迹斑斑地压在他的心坎儿上。

敖汉旗位于赤峰市东南部,由南向北呈低山丘陵、浅沙坨沼地貌。虽有“华夏第一村”的八千年史前文明,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耕文明,但多年来,被风沙干旱、土质贫薄、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的恶劣环境所困扰,农牧业生产极其脆弱,人均收入较低,被列为全国273个贫困县之一,有贫困嘎查村99个,是自治区贫困人口最多的旗县。在“贫”字阴影下,古老的文明历史相对黯然失色。贫困,始终像副沉重的枷锁,死死地困住敖汉旗前进的步伐,但多年来,牧民们摆脱贫困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敖汉旗委旗政府工作核心,重中之重。而脱贫攻坚首当其冲,责任大、任务巨、困难多。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敖汉旗委开始挑兵点将,经多方考查,于2013年1月,选择杨子强担任敖汉旗扶贫办主任。

可是,面对戴着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杨子强,大家都充满了疑问,他能担起这沉重的担子吗?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文静而寡言。可是了解他的人却说他的性格像酒:水一样的外表,火一样的内心。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位做事沉稳、敢于担当,面对困难,永不言退,内心充满无限激情的人,脱贫攻坚拔寨尖兵非他莫属。

深入基层细把脉

在敖汉旗萨力巴乡章京营子村,人们经常会看到杨子强和村干部一起从田间到地头,再到贫困户家中,脚不停歇地走遍了敖汉旗18个乡镇苏木办事处的山山水水。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不断走访,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和发展意愿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并梳理归纳出“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发展资金不足、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等制约群众增收致富的瓶颈问题。

为做好脱贫攻坚准备,杨子强先从最基础的生产、生活条件摸底。通过一家一户走访,了解情况,为他们建档立卡,制定一系列包含住房、耕地、农机具、健康状况、劳力素质等监测条件的17大项71子项的《精准识别入户调查表》,并组织乡村干部、村党员、群众代表成立七人民主评议核查小组,以村民组为单位,开展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对提出申请的贫困户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评议,根据每家每户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和资金落实到位。

分类施策下良药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杨子强发现,大多数贫困户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但苦于缺少资金,也不知发展何种产业,更不知前景如何。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杨子强总结推广了五种造血式扶贫模式,并相继制定扶贫产业、资金功能最大化等一系列措施,让敖汉旗扶贫攻坚战场初露胜利曙光。

资金短缺,是全国各地扶贫乏力的通病,敖汉旗也不例外。自治区在推进金融扶贫时,杨子强抓住时机,天天往金融机构跑,磨破了多少双鞋不知道,只为贫困村庄的希望之灯亮起来。经多方调研协商,杨子强提出“五六七”工作方法确定贷款发放对象,采取“2联1”“3联2”方法联户担保,形成穷联富、富带穷、大户带小户的帮扶链条,不但解决了贷款难、贷款额度小的问题,也有力助推了产业发展,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2014年夏天,敖汉旗萨力巴乡章京营子村农民康晓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扶贫贴息贷款真好!实现了我多年养羊的想法,以前看到别村人大把大把发羊财,真眼馋,现在好了,我终于可以自己养羊大干一番了。”记者问及为什么不早养羊,康晓杰说:“当时看到别人养羊发财我非常眼热,但谁让自己没钱呢?是村干部找到我,说上面下来一笔金融扶贫贴息贷款,只要符合条件,每户能借到3-5万元,经过审核,我家最终借了3万元,用这些钱我买了30只基础母羊,外加1只公羊。”康晓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一只母羊本钱900元,一只羊能下3个羔子,按每只母羊纯剩1000元算,30只母羊能挣3万元,一年我就能把本钱还上,到最后还能剩下30只母羊,还贷款一点不成问题。”

目前,全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共发放贷款5.5亿元,覆盖17个乡镇苏木办事处89个嘎查村,受益群众7005户、2.2万人,其中贫困户4413户、1.36万人。2015年,在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敖汉旗还做了典型发言。

在扶贫过程中,杨子强发现,贫困户每家经营的土地有限,即使得到扶贫资金支持,也难形成规模效益,脱贫致富步伐较慢。杨子强就组织贫困户充分利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以土地和农机具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使贫困户在得到土地分红的基础上,还能参加其他产业劳动,又增加一份收入。新惠镇扎赛营子村有155户贫困户,杨子强动员他们以资入股或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制定杂粮深加工产业项目,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有收益。

在扶贫考察过程中,杨子强发现敖汉旗新惠镇凤沟村、三家村、哈达吐村、高家窝铺村、老烧锅村最让他揪心。那里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春天风大,黄沙漫漫;夏季多雨,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产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贫穷如影随形,牧民苦不堪言。杨子强决定采取“无土安置”模式,将贫困人口迁到产业园区周边,解决收缩转移人口的就业与居住问题。近年来,共移民搬迁 20个村、1115户、4691人。贫困户有了稳定住所,又在家附近就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带动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还要带领他们增收致富。杨子强和团队调研周边社会资源,把龙头企业牵引到贫困区,帮助养殖户在技术、资金和市场三方面进行嫁接。对敖汉旗境内的内蒙古大鸟鹅业以全产业链模式全程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证养鹅户利益,提高了贫困户大规模养鹅积极性。2015年,又以“反担保”方式,为贫困户担保扶贫贷款2000万元,扩大资金覆盖范围和数量,一大批养殖户被带动起来,不仅脱贫,而且快步进入了小康。

聚力合作助攻坚

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杨子强越加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工作的系统性和社会性,仅靠几个地区和部门、甚至举全旗之力都难以实现,只有聚集各方力量才能彻底改变敖汉旗贫穷落后面貌,因此必须吹响合力攻坚集结号。自从2012年国家中直机关帮扶敖汉旗以来,杨子强按照旗委政府要求,找到相关部门主动对接、积极协调,落实了“一桶油、一条路、一粒种子、一滴水”的“四个一”工程。成功引入塞浦路斯浦达拉集团年处理1500万吨印尼沥青岩项目;将县道敖润苏莫苏木至四家子段(蒙辽界)升级为省道210线;引进澳洲纯种羊胚胎,培育出澳大利亚杜泊种羊156只;争取总投资8千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等。

第7篇

          7月15日,XXX大学党委书记XXX带队前往XX县XX镇食用菌产业园、“纳米小镇”筹建基地,XX镇XX村金银花产业服务中心,XX镇党定村XX养殖数据中心,考察调研学校定点帮扶工作。该校副校长XX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一同参加考察调研。

  惟农是务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在XX镇食用菌产业园的种植大棚,XXX与正在参加暑期劳动实践的同学们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同学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多到乡亲们家里走一走,多和村里的孩子们交流交流,在科技方面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听到同学们用温度传感器帮助解决大棚恒温问题后,校领导对同学们主动思考、积极寻求优化方案的行为表示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发挥所学所长,用科技创新为传统农业赋能。

XX镇是XX校友XX院士的故乡。结合当地产业、教育、资源特点,学校积极对接协调资源、提供智力服务,帮助XX镇形成了建设“纳米小镇”的乡村振兴方案。校领导一行在实地走访考察“纳米小镇”筹建基地后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入对接,挖掘拓展定点帮扶领域,帮助落实落细建设方案,深入促进教育资源互联共享,为“纳米小镇”建设及当地产业发展给予持续有力支持。

青春奉献 集聚人才振兴活力

在XX镇XX村金银花产业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中的重要一环,本次劳动实践课程一经,就有80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竹园1号书院XXX同学便是其中之一,“大家挎着篮子开始采摘,心里都在暗暗努力,都想多采摘一些。走进美丽乡村,我们学到了书本中没有的知识,体验了劳动的辛苦,收获了劳动的经验,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XXX为参加劳动实践的同学们讲述了学校帮助XX村做大做强金银花产业脱贫致富的历程。他指出,XX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底的不足4000元,到2020年的21000元,整体脱贫致富,正是中国千千万万个贫困村脱贫的缩影,充分体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伟大成就。他表示,自2013年被确立为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以来,学校始终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地方共同打造特色产业,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西电贡献。

XXX勉励同学们珍惜参加劳动实践的宝贵机会,深入乡村、走近群众,亲身感受人民生活和乡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乡村、理解社会,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同时还要关注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实际需要,结合所学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贡献力量。

科技赋能 汇聚产业振兴动力

第8篇

关键词:藏区;旅游脱贫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藏区脱贫与藏区旅游

当前,中国扶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期、冲刺期,在5年之内,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特别是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是否能够如期脱贫,与全国人们一道达致共同富裕,直接关系到2020年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实现。正如所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青藏高原藏区就是这样的贫困地区。藏区地处中国西部边陲,地域广袤,人口稀少分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牧民相对贫困,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鉴于其显要的地理战略地位,更成为扶贫攻坚的急所。这些地方如何发展,如何让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成为一大课题。但是,贫困的藏区,其自然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却异常丰富,是全国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能否转化为利民惠民的经济资源,旅游发展与扶贫奔康能否有效结合,发挥旅游在扶贫中的巨大作用,实现总理提出的“未来五年,中国将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1200万人口脱贫”目标,是旅游资源富集但经济相对落后、百姓生活相对贫困的诸多地区面对的共同课题。

通过多年扶贫攻坚的实践摸索,可以确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藏区,与其他扶贫攻坚方式相比,旅游扶贫更具包容性,更显交融性,以其强大的朝阳产业活力、强劲的持续造血功能、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在扶贫攻坚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正成为我国扶贫攻坚被接纳被推广普及的崭新生力军。旅游扶贫是包容性、交融式扶贫,旅游与扶贫相结合,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可以这样说,旅游扶贫既是藏区旅游业的历史必然,也是藏区旅游业新的发展机遇、新的空间。

二、旅游扶贫是藏区扶贫攻坚的主要手段

归纳起来,藏区旅游扶贫有如下几点特点及作用:

1.旅游扶贫是造血式扶贫,脱贫彻底,致富持续。与简单的、单向的钱物施舍输血救助型帮扶不同,旅游扶贫因着旅游的持续不间断吸引消费者并形成产业链特性,可培育成藏区的优势产业甚至主导产业,为农牧民带来持续良性的经济收益,跳出“等、靠、要”越扶越贫的怪圈,播下了致富种子,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造血式不返贫扶贫。

2.旅游扶贫是带动式扶贫,脱贫面广,致富面宽。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其特性是产业链长,产业面广,稳定可持续。 在藏区,与其它产业相比,旅游就业容量大、投入较小门槛较低,很多旅游消费依托既有的生产生活条件可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且生态、特色等因素,激励广大农牧民积极从传统农牧业劳作向现代旅游业经营转变。实践表明,旅游扶贫成为藏区带动性普遍、参与性广泛的扶贫方式。

3.旅游扶贫是市场型扶贫,高效配置,低廉成本。近年来,藏区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奇特的自然生态,越来越成为旅游者的新宠和首选的旅游目的地,藏区旅游持续升温,旅游与扶贫的对接应运而生。旅游扶贫通过旅游产业链条,带动藏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旅游扶贫通过旅游渠道,将内地先发地区的消费吸引到藏区贫困地区,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实现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将财富通过市场机制移到藏区贫困人群,实现先富带后富。与一般财政转移支付和其它社会援助等扶贫方式相比,在旅游扶贫中,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东西部资源进行有效输送有效配置,其效率高、社会成本低,避免了拉郎配式行政指令的诸多弊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藏区旅游区,很多旅游扶贫点的旅游投资规模并不很大,大多就是将农牧民拥有的藏式房屋,稍加改进即可成为藏家乐、藏家民居,投资小,一两年即可收回成本,易被农牧民接受,便于推行。

4.旅游扶贫是观念型扶贫,对接传统,容纳现代。旅游是异样需求的满足或体验,更是与外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旅游扶贫不仅送来为农牧民财富,带来物质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为贫困地区农牧民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带来了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实现藏区传统观念的更新与转变。

5.旅游扶贫是生态型扶贫,绿色产业,生态致富。旅游扶贫不仅促进藏区民众更好地保护本民族的独特文化,促进民族交融,更有助于家乡生态环境的保护。青藏高原藏区是最重要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更是长江上游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在藏区发展旅游,就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藏区的旅游扶贫,就是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友好的扶贫开发方式。

三、藏区旅游扶贫的模式创新

近年来,藏区各地紧扣“旅游发展”主线和“扶贫惠民”主题,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与旅游扶贫工作紧密结合,逐步摸索总结出了旅游扶贫脱贫方式,并在具体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了这些方式能脱贫、能致富、可推行、不反弹、可持续,是脱贫奔康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值得借鉴推广。

其一,全域旅游产业吸纳型。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藏区坚固全域旅游资源、全面规划部署、全境打造建设、全民投身参与的“四全”旅游发展理念,通过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藏区全域就是一个一个的旅游大景区,就是旅游产业高地,以此吸纳全民参与,旅游致富。

其二,基础建设保障促进型。除了实施交通攻坚,提高旅游可进入性及便捷性外,藏区还努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水电、通讯、城镇、生态停车场、综合服务站、游客中心、应急救援、标识标牌、生态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百姓旅游脱贫创造基础条件;

第三,景区建设辐射带动型。藏区依托已建景区带动脱贫致富;依托在建景区拓宽增收渠道,如以“政府+公司+贫困村”模式进行开发,工程建设以使用当地劳动力为主,景区开发公司为当地百姓购买医保社保;百姓以服务、宅基地、草场、森林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伙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景区开发并从中获得收益。

第四,旅游商品市场激发型。通过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引导农牧民针对“酒、肉、果、蔬、茶、菌、药、水、粮、油”十大产品和非遗文化、藏民俗、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创产品,为卖而生产,为旅游而生产;鼓励企业投资旅游商品开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与旅游商品开发和生产,带动百姓就业和增收;

第五,专合组织引领促进型。搭建成立农牧民广泛参与、成果共享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和旅游行业协会,政府予以资金、税收、用地等优惠政策,推动旅游商品开发和文创产品打造。同时,深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从乡村合作社协议定点购买,努力实现产品共建、品牌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当;

第六,乡村旅游就业就地消化型。实行整村推进旅游扶贫,指导建设本土化标准化乡村酒店、乡村主题酒店和特色民居,吸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将乡村自然资源开发与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相结合,展现乡村旅游魅力,如四川藏区泸定樱桃节,从以前以观光休闲为主,向集观光、采摘、度假、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拓展开发乡村摄影、徒步漫游、体育健身、养生养老、亲子体验、研学旅行等新形态,提高旅客的参与率与回头率;

第9篇

2018年8月24日

各位参训学员:

由市关工委、市科技局联办的青年农民家畜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圆满结束了。近几年,在省关工委、市科技局、市扶贫办等单位和部门的配合下,市关工委多次举办了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到牛、猪、鸡等家畜、家禽养殖技术和果蔬、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一大批青年农民参加关工委组织的培训后,学习到了知识,结交了朋友,扩大了规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两天的时间里,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张忠庆老师和陈泽林老师结合实际,向当家详细讲解了牛和猪的疫病防治技术,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中心对大家的食宿作了细心的安排;全体参训学员学习认真,遵守纪律,昨天又是传统的中元节,大家仍然克服困难,参加学习。看到大家热爱学习,追求进步,我们关工委的各位老同志感到十分欣慰。培训班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内容颇丰。通过培训班这个平台,大家结交了诸多朋友,进一步增强了规模化养殖的信心。在此,我代表市关工委向给予培训班大力支持的市科技局,向百忙之中抽空为大家授课的张忠庆老师、陈泽林老师,向为大家的食宿付出辛勤劳动的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全市900多万各族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座的各位学员,你们是脱贫攻坚的实践者和奋进者,更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升养殖技术,增强抵御风险的防范意识,做大做强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下面,谈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要有发展科学化养殖的意识

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农村有着广阔的创业空间,并且蕴含着巨大的创业市场。但是创业只有强烈的热情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拥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参加几次这样的培训不能一下子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对本次培训班上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消化理解,有弄不清楚的地方相互之间多讨论交流,还不明白的可以向专家老师请教。把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去,多动手实践、动脑总结、动流,做一名爱学习、求进步的新型农民。

大家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发展养殖的意识,增强依靠科技发展养殖的信心。

二、要有追求规模化养殖的信心

昨天在撒拉溪养鸡场,大家也了解到,如此大的规模化养殖场,当初也是从零开始,通过不断的摸索,失败了再重新来过,反复跌倒了爬起来,慢慢发展壮大到如今近100万只存栏蛋鸡的规模。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政府帮助他们牵线搭桥,联系市场,但是更多的是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抱团作战,每户农民通过特惠贷入股5万元,自己又到养殖场务工,每个月有工资,每年能分红3万到5万元,126户当地农民通过这样的方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在自己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引导当地的农民一起,大家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扩大养殖的规模,提升养殖的档次。

三、要有打造品牌化养殖的目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品牌。就像我们提到辣椒就想到老干妈一样,一个企业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通过品牌效应的推动。昨天在撒拉溪不知道大家认真观察没有,每一盘鸡蛋装盘后,都要在上面印上“庐山”两个字,这就是一个品牌。消费者在超市或者商店只要一看到印有这两个字的鸡蛋,就知道它是产自哪里的,在质量上有保证,大家消费起来也比较放心,自然市场销路就会越来越广。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遵纪守法、合法经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的路,做有良心的产业,做一名新时期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新型农民,争取用诚信、质量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四要有带领大家致富的胸怀。“勤奋”“踏实”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无论在任何领域,只有勤勤恳恳做事的,事业才能做大做强。在座的学员中有的已经是成规模、上档次的养殖大户,也有的还是计划发展养鸡的农户,希望已经发展的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向先进典型和发达地方看齐;目前还没有发展的别气馁,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向身边的大户学习。我们相信,在座各位学员中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大户,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我们期待着大家完成从普通农民向农民企业家的华丽转身。同时我们也希望,你们在发展壮大自己产业的同时,能够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一片、辐射一方,引导和帮助其他农民发展产业,增强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