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时间:2023-09-04 16:41:05

导语: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第1篇

【关键词】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发展前景

1. 当前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世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机组容量的快速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不断地从相关学科中吸取最新成果而迅速发展和完善,近几年更是日新月异,一方面作为机组主要控制系统的DCS,已在控制结构和控制范围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SIS)、现场总线技术和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技术的应用,给热工自动化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1.1DCS的应用与发展。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变化,在二十世纪给人耳目一新的是DCS的应用,而当今则是DCS的应用范围和功能的迅速扩展。

1.1.1DCS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展。

20世纪末,DCS在国内燃煤机组上应用时,其监控功能覆盖范围还仅限DAS、MCS、FSSS和SCS四项。即使在2004年的Q/DG1-K401-2004《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技术规范书》中,DCS应用的主要功能子系统仍然还是以上四项,但实际上近几年DCS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除了一大批高参数、大容量、不同控制结构的燃煤火电机组的各个控制子系统全面应用外,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空冷系统、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等新工艺上都成功应用。可以说只要工艺上能够实现的系统,DCS都能实现对其进行可靠控制。

1.1.2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崛起。

(1)随着一些电厂将电气发变组和厂用电系统的控制(ECS)功能纳入DCS的SCS控制功能范围,ETS控制功能改由DCS模件构成,DEH与DCS的软硬件合二为一,以及一些机组的烟气湿法脱硫控制直接进入单元机组DCS控制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控制系统一体化,在DCS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而走向成熟。

(2)由于一体化减少了信号间的连接接口以及因接口及线路异常带来的传递过程故障,减少了备品备件的品种和数量,降低了维护的工作量及费用,所以近几年一体化控制系统在不同容量的新建机组中逐渐得到应用。

(3)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实现,是电力行业DCS应用功能快速发展的体现。排除人为因素外,控制系统一体化将为越来越多的电厂所采用。

1.1.3DCS结构变化,应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1)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DCS系统在结构上发生变化。过去强调的是控制功能尽可能分散,由此带来的是使用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但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不一定能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相反到有可能导致故障停机的概率增加。何况单元机组各个控制系统间的信号联系千丝万缕,互相牵连,一对控制器故障就可能导致机组停机,即使没有直接导致停机,也会影响其它控制器因失去正确的信号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随着控制器功能与容量的成倍增加、更多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控制器)、冗余技术的采用(有的DCS的核心部件CPU,采用2×2冗余方式)以及速度与可靠性的提高,目前DCS正在转向适度集中,将相互联系密切的多个控制系统和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集中在一对控制器中,以及上述所说的单元机组采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正成为DCS应用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不但减少了故障环节,还因内部信息交换方便和信息传递途径的减少而提高了可靠性。

(2)此外,随着近几年DCS应用技术的发展,如采用通用化的硬件平台,独立的应用软件体系,标准化的通讯协议,PLC控制器的融入,FCS功能的实现,一键启动技术的成功应用等,都为DCS增添了新的活力,功能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宽广。

1.2全厂辅控系统走向集中监控。

(1)一个火电厂有10多个辅助车间,国内过去通常都是由PLC和上位机构成各自的网络,在各车间控制室内单独控制,因此得配备大量的运行人员。为了提高设备控制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随着DCS技术和网络通讯功能的提高,目前各个辅助车间的控制已趋向适度集中,整合成一个辅控网(简称BOP 即Balance Of Plant的缩写)方向发展,即将相互独立的各个辅助系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全厂IT系统上进行运行状况监控,实现控制少人值班或无人值班。

(2)近几年新建工程迅速向这个方向发展。如国华浙能宁海电厂一期工程(4×600MW)燃煤机组BOP覆盖了水、煤、灰等共13个辅助车间子系统的监控,下设水、煤、灰三个监控点,集中监控点设在四机一控室里,打破了传统的全厂辅助车间运行管理模式,不但比常规减员30%,还提升了全厂运行管理水平。整个辅控网的硬件和软件的统一,减少了库存备品备件及日常管理维护费用[1]。由于取消了多个就地控制室,使得基建费用和今后的维护费用都减少。一些老厂的辅助车间也在进行BOP改造。

1.3变频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

(1)变频器作为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功率变换部件,以提供高性能变压变频可控的交流电源的特点,前些年在火电厂小型电机(如给粉机、凝泵)等控制上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变频调速不但在调速范围和精度,动态响应速度,低速转动力矩,工作效率,方便使用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更重要的是节能效果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上产生的显著效应,因此继一些中小型电机上普遍应用后,近年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扩展到一些高压电机的控制上试用,如送、引风机和给水泵电机转速的控制等。

(2)因为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可以预见随着高压变频器可靠性的提高、一次性投资降低和对电网的谐波干扰减少,更多机组的风机、水泵上的大电机会走向变频调速控制,在一段时间内,变频技术将继续在火电厂节能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1.4局部系统应用现场总线。

(1)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型自动化仪表的涌现,现场总线系统(FCS)是其中一种,它和DCS紧密结合,是提高控制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实时性、快速性和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解决现场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以及降低工程投资等的一项先进的和有效的组合。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现场总线已应用到各个行业,其中电力行业最典型的是德国尼德豪森电厂2×950MW机组的控制系统,采用的就是PROFIBUS现场总线。

(2)我国政府从“九五”起,开始投资支持现场总线的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HART仪表、FF仪表开始生产。但电厂控制由于其高可靠性的要求,目前缺乏大型示范工程,缺乏现场总线对电厂的设计、安装、调试、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因此现场总线在电厂的应用仍处于探讨摸索阶段,近二年我国有十多个工程应用了现场总线,但都是在局部系统上,其中: 某电厂,在单元机组的开、闭式水系统中的电动门控制采用Profibus DP总线技术,电动执行机构采用原装进口德国欧玛公司的一体化智能型产品Puma Matic,带有双通道Profibus-DP冗余总线接口作为DP从站挂在总线上。为了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总线光纤、作为总线上的第一类DP主站的AP和相应的光电转换装置都采用了冗余结构,这是国内首家在过程控制中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火力发电厂。

(3)某电厂的补给水处理系统和废水系统[2],采用了二层通讯网络结构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其链路设备和主站级网络采用冗余配置。控制系统人机终端与主控制器之间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讯,以太网交换机采用ITP形式接口,四台交换机构成光纤高速路网。现场设备层之间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通讯。主环网采用光缆,分支现场总线通讯选用总线电缆。配置二套冗余的主控制器,分别用于锅炉补给水系统和废水系统,且各自有两条由光电耦合器组成的现场总线环形光缆网构成冗余配置,所有现场仪表和气动阀门定位器(均采用带PA总线接口),通过DP/PA耦合器连接到现场总线上。中低压电器设备(MCC)采用具有现场总线通信接口功能的智能电机控制器。加药泵的电动机采用带总线的变频器。锅炉补给水的阴阳离子床气动隔膜阀的电磁控制阀,采用具有总线接口的阀岛来控制,阀岛与现场总线连接。这是国内在局部过程控制中全面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首个火电厂,其应用实践表明,辅控网全面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已成熟。

1.5热工控制优化技术的应用发展。

(1)随着过程生产领域对控制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控制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火电厂热力流程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最优化方面的要求,汽温超标已经成为制约机组负荷变化响应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燃烧优化主要是锅炉专业在进行,本文不作讨论)。由此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些现代控制系统逐步在火电厂过程控制领域中得到应用。如基于过程模型并在线动态求解优化问题的模型预测控制(简称MPC)法、让自动装置模拟人工操作的经验和规律来实现复杂被控对象自动控制的模糊控制法、利用熟练操作员手动成功操作的经验数据,在常规的串级PID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前馈控制作用等,在提高热工控制系统(尤其是汽温控制系统)品质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

(2)如某电厂使用的西门子公司PROFI系统,充分使用了基于模型的现代控制理论,其中汽温控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图1中,用基于状态空间算法的状态观测器解决汽温这种大滞后对象的延迟造成的控制滞后,焓值变增益控制器解决蒸汽压力的变化对温度控制的影响,基于模型的Smith预估器对导前温度的变化进行提前控制;通过自学习功能块实时补偿减温水阀门特性的变化;而对再热汽温控制,尽量以烟道挡板作为调节手段,不采用或少采用减温水作为控制手段,以提高机组效率;在机组协调控制模块中,采用非最小化形式描述的离散卷积和模型,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根据控制品质的二次型性能指标连续对预测输出进行优化计算,实时对模型失配、时变和干扰等引起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补偿,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PROFI投入后,AGC状态下以2% Pe /min负荷率变化时的响应时间为57秒,压力最大偏差0.208MPa,汽包水位变化最高和最低之差为-38.86mm,炉膛负压变化曲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差-145Pa,主蒸汽温度偏差稳态基本控制在2℃以内,动态基本控制在5℃以内。

1.6SIS系统的应用发展。

(1)SIS系统是实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与各种分散控制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实时信息共享的桥梁,其功能包括厂级实时数据采集与监视,厂级性能计算与分析。在电网明确调度方式有非直调方式且应用软件成熟的前提下,可以设置负荷调度分配功能。设备故障诊断功能、寿命管理功能、系统优化功能以及其它功能(根据电厂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3]。自从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总院在2000年提出这一概念和规划后,至今估计有200家多电厂建立了SIS系统,可谓发展相当迅速。

(2)但是自从SIS系统投运以来,其所起的作用只是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和可打印各类生产报表,能够真正把SIS的应用功能尽情发挥出来的很少,其面向统计/生产管理的数据分析工具,基于热经济性分析的运行优化,以品质经济性为目标的控制优化,以提高可靠性为目的的设备故障诊断等功能基本多数都未能付绪实施。其原因主要有设计不够完善,多数SIS厂家并没有完全吃透专业性极强的后台程序及算法,使其在生产实际中未能发挥作用,加上与现场生产脱节,因此SIS商所能做的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边搭建一个基本的SIS 架构边进行摸索。此外SIS应涵盖哪些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缓慢了其功能的应用。

(3)但从大的方向上看,SIS系统的建设符合技术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趋势,将给发电厂特别是大型的现代化发电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 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动向及前景

随着国家法律对环保日益严格的要求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未来热工系统将围绕 “节能增效,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向智能化、网络化、透明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新的测量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断得以应用,将使机组的运行操作和故障处理,象操作普通计算机一样方便。

2.1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是热工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1)单元机组DCS的普及应用,使得机组的监控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它的监控智能化程度在电力行业却没有多大提高。虽然许多智能化的监视、控制软件在国内化工、冶金行业中都有较好的应用并取得效益,可在我国电力行业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有所起步。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电厂单元机组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将是一种趋势,因此未来数年里,实现信息智能化的仪表与软件将会在火电厂得到发展与应用。

(2)如:仪表智能管理软件,将对现场智能传感器进行在线远程组态和参数设置、对因安装位置和高静压造成的零位飘移进行远程修正,精度自动进行标定,计算各类误差, 并生成标定曲线和报告;自动跟踪并记录仪表运行过程中综合的状态变化,如掉电、高低限报警、取压管路是否有堵或零位是否有飘移等。

(3)阀门智能管理软件将对智能化阀门进行在线组态、调试、自动标定和开度阶跃测试,判断阀门阀杆是否卡涩, 阀芯是否有磨损等,通过阀门性能状况的全面评估,为实现预测性维护提供决策。

(4)重要转动设备的状态智能管理软件将对重要转动设备的状态如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等,综合采用基于可靠性的状态监测多种技术,通过振动、油的分析以及电机诊断,快速分析(是否存在平衡不好,基础松动, 冲击负荷,轴承磨损)等现象和识别故障隐患, 在隐患尚未扩展之前发出报警,为停机检修提供指导和帮助。

(5)智能化报警软件将对报警信号进行汇类统计、分析和预测,对机组运行趋势和状态作出分析、判断,用以指导运行人员的操作;故障预测、故障诊断以及状态维修等专用软件,将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机组潜力中发挥作用。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将带来机组检修方式的转变,以往定期的、被动式维护将向预测性、主动式为主的维护方式过渡,检修计划将根据机组实际状况安排。

2.2过程控制优化软件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1)进一步提高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调节范围和品质指标,是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虽然目前有关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在电厂控制系统优化应用的报道有不少,但据笔者了解真正运行效果好的不多。随着电力行业竞争的加剧,安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通用性强、安装调试方便的优化控制专用软件(尤其是燃烧和蒸汽温度优化、性能分析软件、)将会在电厂得到亲睐、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2)目前机组的AGC均为单机方式(由调度直接把负荷指令发给投入AGC的机组)。由于电网负荷变化频繁,使投入AGC的机组始终处于相应的变负荷状态,锅炉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波动幅度大,辅机、阀门、挡板等设备动作频繁,这种方式对机组和设备的寿命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发电成本的提高,发电企业需从各个角度考虑如何切实降低电厂运行成本,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因此配置全厂负荷分配系统(即电网调度向电厂发一个全厂负荷指令,由电厂的全厂负荷分配系统,以机组的煤耗成本特性为基础,在机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经济合理地选择安排机组的负荷或变负荷任务,使全厂发电的煤耗成本最低,降低电厂的发电成本)将是发电企业必然的要求,相信不久的将来,单机AGC方式将会向全厂负荷分配方式转变。

(3)SIS系统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二次开发,促进自身应用技术走向成熟,在确保火电厂安全、环保、高效益及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发挥作用。

2.3现场总线与DCS相互依存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里,现场总线将与DCS、PLC相互依存发展,现场总线借助于DCS和PLC平台发展自身的应用空间,DCS和PLC则借助于现场总线完善自身的功能。

2.3.1现场总线与DCS的关系。

现场总线作为一个完整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目前还难以迅速应用到整个电厂中,而DCS虽然是电厂目前在线运行机组的主流控制系统,但由于其检测和执行等现场仪表信号仍采用模拟量信号,无法满足工程师站上对现场仪表进行诊断、维护和管理的要求,限制了控制过程视野,因此DCS通过容入通信协议国际标准化的现场总线和适合现场总线连接的智能化仪表、阀门,并将自身的输出驱动功能分离移到现场或由现场智能驱动器代替,功能简单且相对集中的控制系统下放到采用FCS控制和处理功能的现场智能仪表中,然后由少量的几根同轴电缆(或光缆)和紧急停炉停机控制用电缆,通过全数字化通信与控制室连接。将有助于降低电厂造价,提高自身的可靠性,拓宽各自的功能,推动各自的发展。除新建电厂将会更多的采用现场总线的智能设备外,也会成为运行多年的机组下一步的改造计划。

2.3.2现场总线与PLC的关系。

(1)现场总线在电厂的应用将借助于PLC,这不但因为PLC已广泛应用于电厂辅助设备的控制,将现场总线技术和产品溶合到PLC系统中,成为PLC系统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PLC系统的延伸部分,在辅助设备的控制中将直接明显地体现其经济效益。还因为现场总线和PLC的制造商间关系密切,如、ProfiBus等本身就是由PLC的主要生产供货商支持开发。

(2)由于电厂现场的环境恶劣,温度高、灰尘多、湿度变化大,因此现场总线在电厂应用,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质量。

2.4辅助车间(系统)集控将得到全面推广。

随着发电厂对减员增效的要求和运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辅助车间(系统)通过辅控网集控将会得到进一步全面推广。但在实施过程中,目前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辅控系统I/O点数量大,各辅助车间物理位置分散,存在远距离通信、信号衰减和网络干扰问题,因此监控系统主干通信网宜采用多模光缆以确保通信信号的可靠性。

(2)各辅助控制系统采用不同的控制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协议不同,甚至不同的物理接口,因此须解决网络通信协议的转换问题,选型时应事先规定好各系统间的接口连接协议。

(3)各个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为不同的厂商供货,由于使用的软件不同,其操作员站的人机界面很有可能不一致。因此选型时应注意上位机软件,设计统一的人机界面,采用统一的风格及操作方式,以便方便各系统画面接入BOP网络。

辅助车间集控系统能否实现设计目标,除了自身的技术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助系统本身的自动投入情况。因此高可靠性的执行机构、动作灵活可靠的限位开关、智能化的变送器将会得到应用。

2.5单元机组监控系统的物理配置趋向集中布置。

过去一个集控室的概念,通常为一台单元机组独用或为二台机组合用,电子室分成若干个小型的电子设备间,分别布置在锅炉、汽轮机房或其它主设备附近。其优点是节省了电缆。但随着机组容量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深化,近几年集控室的概念扩大,出现了全厂单元机组集中于一个控制室,单元机组的电子设备间集中,现场一般的监视信号大量采用远程I/O柜的配置方式趋势。

2.6APS技术应用

(1)APS是机组级顺序控制系统的代名词。在机组启动中,仅需按下一个启动控制键,整个机组就将按照设计的先后顺序、规定的时间和各控制子系统的工作情况,自动启停过程中的相关设备,协调机炉电各系统的控制,在少量人工干预甚至完全不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整台机组的启停。但由于设备自身的可控性和可用率不满足自动化要求,加上一些工艺和技术上还存在问题,需要深入地分析研究和改进,所以目前燃煤机组实施APS系统的还不多见。

(2)由于APS系统的实质是电厂运行规程的程序化,其优势在于可以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人为操作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缩短机组启停时间。作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机组整体自动化水平,增强在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将会成为未来机组控制发展的方向之一,引导设计、控制系统厂商和电厂人员更多地去深入研究,设计和完善功能,并付绪实施。

2.7无线测量技术应用。

无线测量技术能监视和控制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更多情况,获得关键的工艺信息,整合进入DCS。除节省大量安装成本以外,还将推动基本过程和自动化技术的改善。如供热、供油和煤计量,酸碱、污水区域测量等,都可能通过无线测量技术实现远程监控。

2.8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将深入。

由于热控系统硬软件的性能与质量、控制逻辑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保护连锁信号的定值和延迟时间设置,以及热控人员的检修和维护水平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此使得热控保护系统误动作引起机组跳闸事件还时有发生。在电力生产企业面临安全考核风险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本着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效益优先原则,从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着手,深入开展技术研究,是热工自动化系统近期的一项急需进行的工作。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工作,包括控制软硬件的合理配置,采集信号的可靠性、干扰信号的抑制,控制逻辑的优化、控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完善等。随着机组控制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重要控制子系统的硬件配置中,将会采用安全型控制器、安全型PLC系统或者它们的整合,保护采集信号将会更多的采用三选二判断逻辑。独立的测量装置需要设计干扰信号抑制功能。此外基建机组一味以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模式也应得到扭转(最低价中标,迫使厂商通过减少配置来降低投标价,导致控制系统可靠性下降)。

2.9火电厂机组检修运行维护方式将改变。

(1)随着电力市场的竞争,发电企业将趋向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结构扁平化,为提高经济效益,发电企业在多发电,以提高机组利用小时的同时,将会通过减少生产人员的配备,密切与外包检修企业之间的联系,让专业检修队伍取替本厂检修队伍的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检修维修工作社会化将是一种趋势。此外DCS的一体化及其向各功能领域渗透,提高电厂整体协调和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将会使电厂原专业间及专业内的分工重新调整,比如热工与电气二次回路的专业划分打通。为了降低成本,电厂不再保持大批的检修维修人员,因此检修维护方式也将因此而改变,比如让生产厂家和公司承担DCS和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

第2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机械自动化技术通俗简单的说,就是机械通过一系列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系统化技术,它是整个工业生产中最先进的技术之一,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行业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提高整个工业上产效率,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和拓展力。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另外,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程度的高低能显示出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实力水平的高低。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对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保证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应用水平能够更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机械自动化应用水平想接近,也就确立了我国的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几项技术的简单组合和应用,而是体系化的有机整合。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生产的各个领域当中,带来的直接后果不仅仅是生产节奏的加快和生产利润的提高,更为主要的是可以大大促进整个应用行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大大缩短行业的生产周期,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提高产品的更新进度,对环境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保护作用。具体来说,机械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信息流。所谓自动化信息流,简单的说主要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制造以及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和产品数据库的管理等几个大的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本身的影像功能进行设计分析工作。计算机制造,主要是采用计算机内部的核心技术即是数值控制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控技术,来进行对相关程序的分析和研究。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最为主要的作用则是连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2.自动化的物流供输系统,物流供输系统可以最大化的将整个应用技术过程中所需要的生产材料和生产出来的成品在最快的时间内分配到最需要的位置上,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物流供输系统的调动。使得其花费的时间最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运输设备。

3.自动化加工系统。自动化加工系统是通过各项生产技术的有机利用而形成的一个循环运作系统,还包括对产品的自动卸载等工作。自动化的应用和加工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变得高效而快捷。跟传统的手工加工相比,加工自动化可以说是本质上的飞跃。最为明显的是,减少了生产成本,确保了生产过程中的错误率。

4.自动化的装备过程,自动化装配过程是指在各项产品成型之前,按照事先设计的模型进行组装。这个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一定的要求进行搬运、组合,当然在最后还需要进行产品的检查工作。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装备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始终采用人工的装配的话,所需要的人员较多不说,更为重要的是造成了整个工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动化的装配系统取代了以往依靠t人的复杂操作和技巧进行的装配工作。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瘦用。

5.自动化的检测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和刀具、复杂的加设备不断的被应用到机械制造的过程中,使产品的检测丁作难度有所加大,以往依靠人T进行检测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所以。自动化的检测过程被引入到机械制造中。包括肇于时序、电流信号、人工神经网络对刀具磨损状态的识别、多专家系统的智能设备诊断技术等。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由当前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实力决定,但是其发展的方向,还是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为主要依据,因为机械自动化最为根本的作用是为企业服务。脱离了企业,机械自动化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可言。同时也就不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应有的经济利益。所以说,只有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对机械自动化进行合理科学化应用和发展才会真正发挥出机械自动化的价值和作用。

在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还是需要找一些低投入高回报的自动化技术,因为在我国,通过调查发现,机械自动化基础还是处在一个低水平的阶段,如果想取得更快的发展效率,就必须要采用引进的手段,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低成本的自动化技术有着十分巨大的潜力。而较少的投资可以更好的节省个空间,为企业的发展充足的资金进行整体化发展。另一方面,事物的发展始终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率先发展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就可以更好的实现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进程,我国机械制造食业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时。要以企业中原有的设备为基础,通过调整机床的布局、添加数控设备等手段逐渐发挥自动化信息流的作用.以自动化的信息流为基础.逐渐发展机械自动化的其他应用技术,最后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应用。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拥有着十分广大的基础,但是在进行机械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也就是要时刻抓住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个关键点不放,逐步实现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当然要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国家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最为主要的变现为缺乏技术和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当前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然后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针对性的机械自动化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慢慢实现我国的机械自动化高水平的发展。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学习和引进的同时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机械自动化理论。并将理论推向实际,在不断的学习和发展中,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应用。达到生产过程的全盘自动化的目标。最重实现工业生产的现代化。

总结:通过以上对机械自动化的分析和阐述,要求全面实现机械自动化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以这个目标为基础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国外先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然后学习的基础上来实现符合我国基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机械自动化。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推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保证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水平与国际接轨,提高我陶机械制造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l]李涛.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才智,2008(20).

[2]杨建平,刘艳玲.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应用中的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

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电电视;现状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在诸多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着很大的进步发展。在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将网络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能够将其质量得到有效加强。这也是当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和特征体现分析

1.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内涵分析

对于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的,以往的电视节目信息传输中,是通过图形和语音等有效信息在信号模拟基础上进行传输的。这样的方式对信号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并且在长期使用之后也会出现变色以噪音的情况。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传统的应用技术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人们的需求,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加以应用就有着很大的需求[1]。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信息传输速率以及质量层面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1.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特征体现分析

从当前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特征体现层面来看,主要就是在网络化的程度上有着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网络的应用依赖性也愈来愈强,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广播电视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促进,在应用中将网络作为主要的载体,就能够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人们提供娱乐信息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丰富,在信息交流共享方面的发展目标也能得到有效实现。另外,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强的特征也有着鲜明的呈现。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将其在广播电视当中加以应用,能对信息数据的传输速率得以有效提升,对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干扰起到抵抗作用,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就能够在应用的效率上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能够在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上得到进一步迈进[2]。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作用和应用现状及前景

2.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作用分析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中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发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就能有效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将应用的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在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将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利用,可以将制作步骤最大化的减少,从而就在时间上得到了有效节约。并且在信息资源共享之后,通过高速便捷的传输,就能够将活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网络数字化应用在信号传输以及处理的效率上能最大化的呈现,对外界的影响因素影响信息传输就有着避免,从而在音视频的图像信号等方面的正常化就能得到有效保障[3]。另外,对网络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在快捷以及远程编辑等目标上得到有效实现,在信号的传输稳定安全性的保护上就能得到有效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在信息的操作咨询能方面比较容易获得,在音频的质量上也能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对人们的实际需求就得到了有效保证。这些方面的作用发挥,对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2.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我国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并非是短期内实现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探索逐步实现的[4]。网络数字化的目标实现,主要是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下,从而和广播电视进行结合的,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系统构建体系。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能够将数字信号对传统的模拟信号进行替代,并在应用之后得到了迅速推广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成为了电视技术中的核心发展技术。在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为能够保障这一方面的发展安全性,就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进行规范,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规范化。在规范化的政策应用下,就在电视一体化的网络发展上得到了有效保障和促进。

2.3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为能够促进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能够从多方面得到重视,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要能有效解决,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网络数字化进一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当前的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应用和作用的发挥,将IP往以及窄带网没有得到有效衔接使用过程中,就要能够对IP技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发展,将联网以及建网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有效推动发展[5]。这样也能有助于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当前的移动数字电视的不断发展下,在市场中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只有充分注重市场导向,结合市场不断的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优化,才能保障其得以可持续的发展,对我国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整体发展才能起到推动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技术的不断进步优化发展下,要能充分的重视技术的合理化应用。要能加强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优化,将应用的受众范围不断的扩大,在应用的资源上能得到有效充足,这些方面对信息化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理论研究,对实际的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赵丹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参考文献:

[1]闫其政.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21).

[2]张志.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发展进程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3(16).

[3]郭云鹏.试析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1).

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应用探讨;发展方向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gital integrated safe guard system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meaning and function, and then expounds the security system of digital realiz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modern digital security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introduced, and finally analyses the digital comprehensive safety system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 digital; Safe guard system; Discusse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 TL3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发展的迅速崛起和推广掀起了当前的数字化浪潮,各个产业都卷入到这股大潮之中,相关产业也朝着这个趋势发展,安全防范系统中更是不断深化这数字化改革。运用现代化传感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和数字化通信技术等得以实现的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实现了各项安全防范信息采集、运输、处理到集成的系统化操作。本文简要介绍该系统的实现和规划设计的同时,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数字化综合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特征

2.1 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特征

数字化的综合安全防范系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高速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出现的,正在朝着一体化和联动智能化发展方向扩展的现代领域。数字化的安防理念及数字化安防建设是为了适应数字城市建设及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被提出,所以数字化安防同智能安防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有明显的区别。一方面数字化安防建立在网络基础上,具有网络的架构,拥有数字信息化的功能,智能安防建立于智能的子系统基础至上。数字化安全防范更能充分的实现现代数字信息采集、传输到处理的一体化操作,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集成及共享。另一方面智能安防仅适应于小的建筑内部或者小区内容智能子系统集成及联动控制的需要,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属于数字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奠定着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基础。

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依赖于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提高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首先,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增强了网络技术功能,利用完备全面的广域网络和局域网络,能够实现智能化及远程的监控,并能够实现安全防范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监控需要。其次,应用了现代数字技术的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全面实现了现代化传感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各项尖端科技,保证了信息传输速度的高速化,而且保证了安全防范系统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功能要求及其安全性要求。再次,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增强了智能安防整体水平,实现安防信息资源充分的共享,优化了整个系统。最后,作为数字城市基本的组成单元,数字化安全防范建设给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条件,奠定了物流、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的安防监控基础。

安防系统数字化的实现条件

首先,要能够实现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同社区的局域网、计算机和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业务的通信和交流。其次,要能够实现同外部的通信网络及国际互联网之间畅通的联系。另外,所完善的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要保证能够同其他的输出设备良好的连接,例如紧急广播、背景音乐设施和交换机设备等。光纤、同轴电缆及双绞线及他们之间的混合布线,配合5类或者以上的配置要求,综合建立布线系统便能达到以上三方面要求。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由于其拥有一体化联动安防平台,必须建立独立的数字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综合的管理平台加以实现。一方面数字化安全防范内网必须具备足够的安防设备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服务、社区的安防网络教育和服务,外网要便于互联网的服务及宽带的接入。另一方面远程的安全防范监控要包含远程的安防设计,对各种数据的调整和设计、远程安防教育及信息服务必须满足足够的要求。

现代化安全防范工程规划设计

完成数字化的安全防范系统项目工程的第一步是设计安全防范系统的规划,这一步工作的合理正确得到对后期整个工程实施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现代化数字安全防范系统规划设计要从整体规划角度出发,遵从形影的规划设计原则,以开放的互联网系统作为核心,密切联系建筑设施,满足监控需要和承受的能力。首先,要满足发展同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小到一栋大楼大到一个城市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必须考虑监控的需求,兼顾建筑设计定位于城市总体设计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其次,满足最优化进行配置的原则,各项计算机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机械设备系统必须保持联动,所有设备及资源要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优化处理。

综合数字化安全防范产业的发展前景

5.1 数字化安全防范产业发展认识和分析

从常用的设备硬盘录像机来看,目前主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低压缩比实时类别的录像机,其拓展性有限,技术上较为明确清晰;第二种是没有国际统一的新型音视频的压缩技术设备,其数据容量较小但是功能强大;第三种是没有操作系统的功能上类似于前两者但是更加稳定的设备,预留的数字控制接口更具有实用价值。尽管各项产品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从具体的需要选择来对待产品选择非常重要,仅从硬盘录像机来讲,其发展主要会受到技术、行业折射到市场需求等方面影响。

5.2 数字化的安全防范产业未来前景

网络视频监控的服务器同其他的设备要以兼容作为前提,辅以排斥特征,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安防技术全面的数字化进程。从整体上角度来看,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一个庞大有效的网络数字化的监控网络,继而同安防产业各项产品联网形成网络产品体系。未来的控制讲完全按照设备使用职能进行划分,产品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数字化的安全防范控制发展将全面涉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6.结语

国家和政府由于安全防范领域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对安全防范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从政策上到经济上予以支持。数字化综合安全防范系统凭借其尖端的科技水平含量和高度的在安全防范监控工作需求中的满足程度,势必引起安全防范行业的革命。把握住数字化综合安全防范系统的工作特征,随着数字化产品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安全防范系统数字化时代的逐渐临近将实现人们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9-1

随着信息更新机制不断完善,不断建立和完善控制网数据库、地形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等,现代测绘技术建立了规模化的数字化生产和数据管理机制,切实担负起各项测绘数据的及时获取、处理、加工和提供的重任,构建了完整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数据集,形成庞大而实用的数据体系。在信息标准化方面,制定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技术标准有利于行业稳步快捷的发展。

1 数字化扩展了测绘学的内涵和外延

测绘学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已日益向相关地学领域渗透,作为一门新的信息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例如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方面、湿地保护方面、水利工程方面和精准农业方面的应用,在各个相关领域上互用数据,极大的减轻了科研或者测绘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时间缩短,工效大大提高,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数字化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且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例如大地测量更成为研究地球动力学(包括海洋动力甚至大气动力)的重要技术手段,GPS监测已能提供全球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精密数据,可用于研究地学灾害(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的预测;GPS已可以和VLBI相近的精度和频谱分辨率监测地球自转的变化,由此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过程及全球变化;专题GIS也成为环境灾害问题分析预测工具[1]。数字地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一个可供观察、分析、模拟和预测的全球信息系统,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了有效地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地理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地球的认识能力。人们利用空间信息去认识、开发和保护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研究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运行状况、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等,进行规划、监测、管理、决策等。与此同时,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组织、传输和实现各类与地理坐标有关的海量信息的观念和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设想把有关地球的海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2]。借助这个数字地球,人们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高速地、直观地、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通过网络和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最新、最全面的实时情况。因此,数字测绘技术在许多方面具有潜在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生态环境的保护、气候变化的预测、精细农业、减灾、打击犯罪活动、外交、国防等等。数字地球将使我们有可能对人为的和自然界的灾害作出快速响应,所以必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测绘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攀升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迅猛发展彰显其重要性。客观地说,整合利用共享已有数据和信息资源,数字化测绘技术将成为可持续发展中信息资源的主体与核心,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安全中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展现了地球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服务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测绘学科,测绘行业反应更显强烈,数字化的概念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是构成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主干。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目前,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战略制高点,运用新型的测绘战略,我国的“数字中国”规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而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数字城市”的建设必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城市遥感信息是“数字城市”的多源信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与城市的其他信息相比,有其特点和应用优势[3]。遥感技术也是“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遥感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高速发展,人们对遥感信息内在规律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因此,遥感信息在城市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必将推动“数字城市”乃至“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的环境、经济、社会等的综合效益,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拥有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数字化、人性化等诸多优点的数字测绘技术必将屹立于科学技术之林,以其快速、人性、精准优势,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 GIS能源和公用事业市场报告,Gartner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

2009(3).

[2] 陈运迪.数字地球――将世界放在手掌中.网络世界,1999

(1).

第6篇

[关键词]刑事影像 数字化 刑事影像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7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刑事影像技术逐渐的实现了数字化,对我国的刑事影像处理工作创造了诸多的便利条件,而且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的基础上,具体的阐述了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在刑事影像处理工作(包括刑事照相、辅助物证检验、模糊或者低质量的刑事图像增强、刑事图像重建与演示、刑事图像分析与鉴定等)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介绍

所谓的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应的电子设备进行刑事影像处理,同时也可以从三个层次分析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即:(1)低层次的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该层次包括刑事图像的采集、压缩、存储、输送、显示等,同时还包含刑事图像的合成、变换、复原、增强等,另外,该层次的数字化刑事影像充分的体现出图像的数字水印及信息隐藏技术的特点;(2)中层次的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该层次包括刑事图像的测量、分类、描述、分割、边缘检测等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图像的纹理、颜色、运动、形状等基本特性进行科学分析,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取并且验证虹膜、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3)高层次的刑事影像技术。该层次可以理解为图像剖析,主要包括图像校准以及匹配技术、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图像检索技术、在先进的三维场景中实现重建技术,同时,该层次的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还体现出对图像的感知、判断决策、理解等描述性特征。

二、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在刑事影像处理工作中的应用

1、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在图像采集及传输工作中的应用

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在图像采集及传输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现场照相、物证照相以及图像辨认。(1)现场照相。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刑事影像中的现场照相改变传统的胶片照相模式才,利用数码相机无需进行化学冲洗等一系列繁琐的过程,大大的提升了刑事现场照相的效率及质量。另外,现场照相完成之后,照片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利用先进的图像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字照片进行科学的裁切、编辑、打印、标注,并且严格的按照刑事照片制卷质量标准对处理过后的数字照片进行成卷。除此之外,现场照相所获取到的所有物证图像信息可以与公安图像管理系统(如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人相识别系统、足迹查询系统等)进行连接,更加便捷的对刑事照片进行归档管理。(2)物证照相。物证照相与现场照相有诸多类似的地方,但是区别在于:无证照相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数字图像进行科学的分色,方便相关文件的字迹、弹药残留、体液、足迹等物证信息的显现及验证。(3)图像辨认。数字化刑事图像技术具有叫强大的图像存储与管理功能,能够高效的对采集到的人犯面貌照片、物证及尸体等照片的辨认,而且对于面貌不易被辨认的尸体照片,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适当的修复,及时的改变辨认条件,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工模拟图像所特有的主观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刑事图像的辨认度。

2、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在改善刑事图像质量工作中的应用

模糊或者低质量的刑事图像增强是改善刑事图像质量工作的重点,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利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对模糊或者低质量的刑事图像的对比度、色彩、锐化程度、平滑状态等进行增强,主要是为了有效的弥补人眼视野小、感光范围狭窄、分辨力低、时间鉴别能力弱、图像灰度识别能力弱等局限性,从而大大的提升刑事影像的使用价值。另外,在刑事影像的处理工作中,利用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可以实现刑事图像重建与演示,将退化的图像有效的还原到原本的面目,如监控中所出现的车辆车牌号在运动状态下比较模糊,则可以利用数字化刑事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成像设备、去噪等,还原真实的车牌号。

3、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在图像鉴别工作中的应用

辅助物证检验、刑事图像分析与鉴定等均属于图像鉴别工作的范畴。在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图像鉴别的简化,而且可以高效的鉴别出图像的真伪,避免伪造的刑事影像给社会安全带来的不稳定性安全隐患,同时,利用自动成像原理,根据刑事场景的特征,利用计算机方法,鉴别篡改留痕等,还原刑事图像的真实性及原始性,从而为刑事辨别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另外,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在图像鉴别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刑事侦查质量,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安全,总之,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在图像鉴别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良好,且对于整个刑事影像处理工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刑事影像技术实现数字化,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刑事影响处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另外,数字化刑事影像技术具有时效、便捷、质量高等应用优势,在刑事照相、辅助物证检验、模糊或者低质量的刑事图像增强、刑事图像重建与演示、刑事图像分析与鉴定等刑事影像处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能够为我国刑事影像处理工作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 张慧.浅析刑事影像技术在案件侦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风,2014,(4):174-174.

[2] 朱晓光.刑事影像技术在案件侦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学导报,2015,(4):236-236.

[3] 陈文奎.浅析刑事影像技术在侦查、调查取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9,(7):173-173.

第7篇

传统的设计技术只是简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数字化设计技术则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并进行后期的维护。对于农业机械的设计来说,它有着广阔的市场,而且可以设计的种类非常多,但是农业机械的设计一般都没有使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所以长期以来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相对较低。而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使农业机械设计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使设计出来的农业机械更加完善。目前,农业机械的种类相对固定,功能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且没有过多的创新。比如,在播种机的设计中应该考虑根据不同的播种对象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即可以分为条形播种机和精密播种机,要根据不同的播种条件来进行相关的设计。另外还可以按照播种机工作原理的差异设计机械式和气力式播种机,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将这些种类进行区别设计。将数字化设计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将会使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加丰富,使同一种类的产品有不同的功能区分,完善目前农业机械设计的不足之处,使农业机械能够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运用。

二、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设计的前景

由于现今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数字化设计技术必然在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可以将虚拟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中、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协同设计以及在农业机械的设计中注重增强创新意识,下面将对这些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运用前景进行详述。

2.1将虚拟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中

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产品的三维图像设计,通过虚拟技术可以使设计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产品的形状,另外虚拟技术可以对机械运动进行仿真模拟,即可以模拟所设计的产品的功能,这样就便于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改进,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产品设计的可行性。通过虚拟技术还能够加快产品设计的速度,完善产品的质量。

2.2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协同设计制造

在农业机械的制造过程中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和设计时间。利用这一技术能够使设计方案得到较快地更改,避免不够完善的计划造成生产成本浪费。

2.3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设计

现今的农业机械种类和样式差异不大,没有较大的改良,所生产的农业机械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要,而且作用较单一,如果能够对农业机械进行创新设计,那么将会使农业产品的种类更加完善,并且能够更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生产率。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较快捷、可靠地帮助研发人员设计出不同的农业机械,这将是未来农业机械的设计的必然发展方向。

三、小结

第8篇

关键词: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

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不断上升。科学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也愈来愈明突显,并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数字时代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前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普及率越来越高,20世纪由彩色电视转变到液晶电视。除在电视材质出现巨大变化之外,电视广播技术也出现了新的革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各国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中起到的推动作用。电视广播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所以不能忽视信息技术的关键作用。计算机网络的成熟使数字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蜕变,且最后得以应用在广播电视当中。在对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发展前景研究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对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推动。由于我国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东西部差距显著,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收获的同时,百姓的生活水平难以从整体上得到有效提高,深处落后地区的人民无法共享到社会进步的发展成果。因此,广播电视的推广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但想要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推进到全国范围内具有非常大难度,原因有二:一是我国地理区域辽阔,地势复杂;二是受我国地理条件影响,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数字化技术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农村居民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上的时差。目前,在于这个信息化时代中,信息落后就意味着在知识吸收方面的速度缓慢与落后,会导致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我国对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解决数字电视及数字化在农村以及偏远落后地区推广和实施的难题,能够逐渐让千家万户共享我国经济发展成果。

2数字技术无线发射的技术分析

欧美等国家的数字技术遥遥领先于我国,数字技术无线发射核心在于校正技术。欧美的国家对校正技术极其重视,由于在数字无线发射机中,对地理区域定位及对数字信息传输都需要用到相关校正技术,在此情况下,不断对校正技术进行开发和完善也是我国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针对计算机的大量运算和研究,无线发射无疑可以解决诸多问题;同时,校正技术的成熟也可以降低数字技术在分析和传输过程中对计算机的功耗,减少计算机及系统在使用当中所产生的热量,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因此,应该不断地对其在计算机方面的运用进行优化,将有效节省人力资源作为校正技术开发的主要目的,提高数字技术在无线传输及发射中的准确率和有效率。在无线发射当中,校正技术能够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其体现出来的主要区别是可以不断地对数字技术进行调整。校正技术有一个最优值的限定,所有优化均围绕这个最优值进行展开,也就是说,当我国对校正技术发展到足够成熟时,便可以调整这个最优值,进而取得一个理想的目标和预期。为此,在对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人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相关的核心技术问题,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够不断推广数字技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并且让老百姓共享经济发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校正技术,意味着更加精确和更加科学的技术的成型和发展;同时,只有重视和大力发展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才能让校正技术真正在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中发挥最大作用,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在对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分析时,不能忽略广播电视的模拟发射机问题,在信号发射中,需要对频率、发射速率和接收速率进行充分考虑,因此对其模拟发射机的改造也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模拟发射机的数字化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革新,数字化模拟发射机可以节省更多成本,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在数字化中它意味着更准确的技术和更严谨的定位与传输。由于偏远山区经常存在着信息接收不好及信息接收失误等状况,所以在目前的科学技术当中,应该适当加强在该方面的研究力度,降低失误发生的概率。在改造模拟发射机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经济因素。改造小型台站时可以采取局部改造方式,以节约更新系统所需要耗费的大量资本。其次,使模拟发射机和数字发射机共存,以符合我国地区发展失衡的情况。最后,强调技术因素。数字发射机和模拟发射机对于部件的要求不一,且在我国多种类型的模拟发射机中,除因速调管外,其他种类的模拟发射机都适合进行改造,其中激励器是实现数字化必须具有的基础设备。向模拟发射机向数字技术方向的转变必然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各国都在不断完善数字技术,这一技术无论是在电视广播领域还是通信领域,都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推动广播电视模拟发射朝着数字化方向的转变,一方面是对其传输质量以及传输速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现今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数字化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功率信息传输和接收的需要,以及当今的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

3结语

探讨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是在当前科学技术的要求下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也是基于此进行展开。本文不仅对无线发射的核心技术进行了分析,还对发射载体——模拟发射机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在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而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成功.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

第9篇

【关键词】 数字测量技术;应用;展望

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是工程施工的指引,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增加。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应用为提高工程测量质量、降低测量工作劳动强度奠定了较高的技术基础,为我国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方式与方法。在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对各个行业、领域不断渗透的今天,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加,GPS、GIS、数字化测量设备等在工程测量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针对现代数字测量技术的发展,对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1 数字测量技术应用现状

深入了解数字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分析和综合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效果、应用前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数字化技术不断渗透的今天,工程测量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加。数字测量技术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的应用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繁荣为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根据对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应用的调查发现,现代数字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人员中有着极高的评价。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为测量人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测量工作质量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还能够极大的提高测量工作效率,保障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2 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1现代数字测量技术的发展与方向分析

现代数字测量技术正在由传统的光学与机械化向着光学、机械、微电子技术以及智能化测量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以及系统的设定简化测量工作,并为测量工作的标准化、数据化传输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效率、提高测量工作质量。针对测量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投资建设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数字测量设备还能够根据测量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定及设备选择。另外,针对测量工作对设备便携性的需求,现代数字测量设备也正向着相关设备便携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数字测量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与优势使得该项技术已经在现代建筑工程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测量的发展。

2.2建筑工程测量中常用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分析

2.2.1建筑工程测量定位中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

建筑物的测量定位是建筑工程投资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有效保障工程开展的重要工作。在现代数字测量技术应用中,GPS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全天候、连续性的高精度三维坐标为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物的定位应用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项技术以静态、动态卫星信息的接收实现了实时、高校、精准的测量信息提供,有效的保障了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2.2.2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现代数字测量技术的优势使得数字测量在建筑工程的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数字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地减低建筑工程测绘的劳动强度、提高测绘工作质量。通过电子经纬仪、全站仪、自动跟踪全站仪等数字测量设备实现了实时动态的定位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处理、编辑以及自动绘图等躬耕,有效的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同时,数字化、自动化的提高也为提高测绘工作精度、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数字测量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测绘工作中取得了广泛的好评,其是未来测量测绘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2.2.3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数字成像测量技术最先应用矿山测量等领域。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变形监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被测二维影像数据的提取以及对建筑物的变形参数分析能够快速的对建筑工程沉降、水平位移以及倾斜等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变形监测的工作效率与准确性,保障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

3 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展望

随着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应用的不断增加以及测量人员对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认可,数字化测量技术将在建筑工程测量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现代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已经成为工程施工、测量单位的重要测量方式与技术。数字测量技术以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特点为数字测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数字测量技术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技术方式,其将推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发展,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施工单位、测量单位以及一线测量人员的一致好评。其所具有的高效性、高准确性以及便捷性,使得数字测量技术将在未来的建筑工程测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未来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数字测量技术对操作人员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操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企业的培训以及自身对相关技术的掌握提高数字测量技术应用的工作质量,促进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那。

参考文献:

[1]郑丽洁,杨帆.GPS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测量与测绘,2009,11

[2]陈威.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及其应用[J].建筑工程信息资讯,2009,4

[3]刘浩宇.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测绘时代,2009,8

[4]王玉英,柳志昊.数字图形技术在建筑工程变形监测的应用[J].工程建筑资讯,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