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0 18:36:57
导语:在ppp模式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现阶段我国旅游文化营销运作现状分析
(一)旅游文化产品缺乏深层次开发。旅游文化,准确来讲,应为文化旅游,景点有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反之,单纯的景点无法吸引游客。旅游因文化理念的加入,而提升了莫大的附加值。现如今,旅游行业已从“单纯只靠游客数量增加收益”的怪圈中跳出,所以,不断挖掘深层次的景点文化内涵,才是旅游行业的生存之道。但现状则为,旅游行业经营者对挖掘深层次旅游文化的理念匮乏,只是简单的对景区、景点、旅游线路等进行变化,开发,不能从文化的角度,去再次解读旅游环境,导致旅游文化没有连续性。
(二)旅游文化主题缺少特色和个性。景区的生命力、吸引力就在于景区的主题。特色主题、个性主题能吸引游客的眼球。比如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江南典型水乡古镇———乌镇,以“淳朴秀丽的水乡景色、风味独特的民间小吃、历史沉积的民俗节目”为主题,吸引游客。旅游文化的主题,是旅游文化营销中的核心,是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所在。因为,旅游是一种大众化的审美过程。但现状却令人担忧,很多景区、景点普遍存在严重的“跟风嫌疑”。所以,旅游文化主题的特色和个性,决定着景区的长远发展,切勿盲目跟风、雷同。
(三)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枯燥单一。现在的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已经与“文化”二字背道而驰,如果说早期的文化旅游还算是营销手段之一的话,现在,则不然。因为多次经历文化旅游后,游客对其已经熟知。“文化旅游”已经无法再次吸引游客,“降价”反而成为文化旅游的“生命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其次,旅游文化营销的宣传策略手段也普遍单一,除了不停投入的广告宣传外,很难见到其他出彩的宣传方式,宣传缺乏立体感,持久性;再次,旅游时间相对集中,旅游经营者只把目光盯在全年为数不多的几次长假上,造成大量游客短时间内涌入各大景区,被网民讽刺为,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看人头。
(四)旅游文化营销策略呈现快餐式。旅游文化快餐式的营销策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误区。例如:《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热播后,取景的淄博市淄川区涌泉村,就成了当地最炙手可热的旅游地。但是在《马向阳下乡记》开播之前,淄博市淄川区的涌泉村,只是一个距离淄川区中心35公里远的小村庄,由于位于群山之中,尽管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风景区,但是来此探访的人却并不多。然而随着电视剧慢慢退出银幕,涌泉村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类似这种景点品牌如昙花一现般。这样的旅游文化营销策略缺乏张力,缺乏生命力。
二、新时期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的构建
旅游文化受到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市场、需求、文化。原因在于,一是旅游本身就是连接市场与需求的桥梁,实现市场与需求的良性对接,是旅游的根本任务;二是文化因素影响着市场、需求,是旅游联系的第三个端点。所以,市场(P)、需求(m)、文化(C)这三者成为了互为影响的三角关系,且这三者,构成了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在此种新形式的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下,又可以细分为四类:第一种,以旅游产品为目标,以整个旅游市场的需求为核心,兼顾文化因素,考虑的顺序依次为:市场、文化、需求,即为P-C-M营销运作模式;第二种,以需求为目标,考虑的顺序依次为:需求、市场、文化,即为M-C-P模式满足市场需求;第三种,以文化创新为目标,以市场为核心,考虑的顺序依次为:文化、市场、需求;第四种,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文化为目标,考虑的顺序依次为:文化、需求、市场。以上四种营销方式,由于出发点和注意点的不同,效果的取得亦会不同。接来下,我们就以这四种营销模式,细细分析。
(一)挖掘旅游文化产品内涵,恰当运用P-C-M营销运作模式。P-C-M营销运作模式,其中,文化(C)作为连接市场(P)和需求(m)的中间项,意为借助文化媒介,把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满足需求。旅游文化营销,实质为营销与文化的结合。文化不能因为营销的原因,而去改变自身。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属性的力量强于营销力量,在营销与文化的结合中,营销应以文化为根本,利用文化,挖掘文化内涵,辅之于恰当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若为了营销而去强行改变、改造文化属性、文化内涵,这样会增加不必要的投入。恰当运用P-C-M营销运作模式,能使游客对文化产生认同感、亲切感,然后,再把产品推向游客,这样有助于产品实现价值。
(二)旅游资源实行整体策划,运用M-C-P模式满足市场需求。M-C-P营销模式中,需求(m)目标,意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物质消费是一方面,但也不能忽视游客的精神消费。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文化内涵。原因在于:一方面,不会存在纯文化的旅游产品,文化必定依附产品而存在,但并不意味文化因此而被忽视;另一方面,文化是旅游产品决定性因素,是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灵魂。所以,在营销前,旅游经营者应深入了解产品文化底蕴,挖掘产品文化内涵,对旅游资源实行整体策划,再与市场需求相联系,使得二者保持通畅。比如,山西省的旅游开发就很值得提倡,不仅开发文物古迹、山水自然景色,而且还将文物古迹与山水相结合,利用文物古迹的文化感染力,将山水自然景色,推向市场。
(三)确保旅游策略的差异性,实现以文化创新的C-P-M模式。创新是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当今,人们对于文化需求提高,满足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所以,如何把握在现有的旅游产品上,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创新符合旅游产品特色的文化主题,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旅游经营者的面前。诚然,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比如当地政策、景区的硬件措施等。但关键还是在于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彻底融合。这就需要一个适当的、吸引游客的文化主题,将文化主题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以文化创新的C-P-M模式。比如苏州拥有各式各样、数目总多的私家园林,将这种园林历史文化融入至当地水乡古镇中,形成了特有的园林古镇文化。
第一阶段(Plan):计划
①对现有教学工作状态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拟定方向性调研方案,对学校各教学部门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方式可采取多种形式,即可借助网络、电话等工具进行调查、也可采用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总体要求每一次的调研目的要明确,调查方式的选择要恰当,调研对象要有针对性。②通过调查,找出产生问题的影响因素以教学效果评价为例,通过整理、归纳、找出如下影响因素: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教师选拔任用缺少合理的激励机制;教师课酬过低、教学工作量过大;教师缺少再培训进修的机会、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缺少较为有效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纠偏与跟踪。③找出关键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再借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找出关键影响点。如以教学效果评价为例,通过分析可看出缺少较为有效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纠偏与跟踪这两个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较大。④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整改措施
第二阶段(Do):实施
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是实施,也是核心阶段,工作程序一定要清晰。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例:①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包括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水平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每一学期结束前一周,由教务处牵头、学生管理部门配合组织进行,所有这一学期有授课任务的教师均在接受评价之列,由其授课班级学生(不少于2/3人数)进行评价:教学水平评价主要是对授课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水平进行的评价,可组织专家根据被评教师授课安排进行随堂评价,或组织教师讲课比赛进行集中评价;也可教研室同行教师进行互听互评。②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实施咨询、指导和监督。③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在各班学生中选拔教学信息员,其任务:一是协助评价工作人员开展教学满意度评价工作,具体负责评价问卷的发放、回收和统计工作;二是在学期中召开一次信息员会议,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把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正
第三阶段(Check):检查
检查阶段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它贯穿于各个环节,这也正是PDCA所倡导的管理思想,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可行,必须要用检查的数据信息来解释。①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度的调查,一般可根据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结果折合成百分制或十分制评分,每学年以课程(分不同专业及层次)为单位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总体效果满意度评分汇总。②教学水平评价按课程性质使用不同的评价表,由专家打分和老师互评相结合,采用百分制或十分制评分。③把教学水平评价和教学效果满意度的评分进行汇总,设定档次若某授课教师连续二次不合格,经学校专家组复议后仍不合格者将取消其任教资格,连续二次排名靠前的授课教师将给予表彰鼓励。④每学年评价工作结束后,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总结,并向教师通报评价总结果以及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意见与建议。并责成不合格的教师分析其自身原因,提出初步整改意见。⑤组织专家对评价不合格的教师进行诊断性听课,进一步帮助其改进,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督导委员会同时进行抽查,观其改进效果。⑥教师的课时津贴分配、职称评定、选优以及教师竞岗等方面应结合评价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
第四阶段(Action):处理
①按照PDCA管理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企业经营管理都是会把成熟化的成功经验提炼上升为“标准”,因此,两者是相通的,虽然是个艰苦的过程,但也是积累与提高的过程。②对于遇到的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将其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系统。
2实施PDCA循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项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当前在项目管理上,主要是把工程项目分成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其他阶段来分别处理,该管理模式不能在整体上对项目的建设需求与限制作出有效控制,全部管理流程没有系统性特点,造成项目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保证。项目管理缺少系统性,其内部也没有做到较好的协调,在以往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参加项目建设的所有单位都是彼此独立的,相对来说他们在利益上的诉求是不同的,这就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因为目标不同而产生问题,参加建设的各个单位缺乏协调和沟通,造成项目在整体管理上的效果很差。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会浪费很多资源,在以往的分阶段管理中,各个建设单位因为运营和指导目标不同,所以很多情况下就会分开进行管理,这就引起了项目的各个建设单位之间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很多价值较高的信息数据不能被共享使用,对资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浪费。
2优化项目的管理模式所需措施
选择科学合理和实用性较强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选择项目管理模式时,要结合项目的实际特点,可以选择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模式,也称为EPC模式;管理型的承包模式;BOT模式等其他方式来做好项目管理。下面重点介绍EPC模式。
2.1EPC管理模式特点
EPC指的是在工程项目中总承包商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工作,使设计、采购和施工各阶段进行合理交叉和紧密融合,同时对项目进度、质量、造价与安全负责的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自问世到现在,因为对整个过程实施总承包的优势获得很多认可,它的综合管理功能获得很大程度上的发挥,尤其是在设计、采购和施工方面实现合理交叉,不但有助于缩短工期,还能对全过程在费用、质量与进度上进行综合控制。该管理模式被推广应用后,对建筑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提高效率、减少经济犯罪,不断细化项目管理与施工的分工,培育跨国和国际上总承包与总集成有较大的引导作用。从以往工程实践来看,业主不断重视承包商的综合能力。EPC模式把工程的设计、管理与施工有效结合起来,优势独特,在项目管理中正被更多地应用。因为受到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面还是处于2个领域,设计任务被专门的设计院去完成,但是他们基本没有施工资质;对于施工单位,他们也没有设计资质,他们主要是施工任务。工程总承包起源于建设管理的改革。从建设部通过下发文件开展总承包试点以来,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工程总承包在我国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现在,基本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的建设在高速发展,那些大型和超大型的工业项目不断增多,在实践中一直都在摸索总承包模式。这几年例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被先后建设,这表示我国的建造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上的先进行列: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世博中心等,因为独特造型和意蕴吸引着中外游客的驻足。这些工程,都是运用EPC项目管理模式的成功例子,也代表了多种项目管理模式的主流。现在EPC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和国际上发展情况比起来,在经验上还不够,综合素质、合同执行水平等方面和国际上的大公司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
2.2EPC管理模式的问题
因为受到外部大环境影响,客观上对EPC管理模式发展有一定的制约。行业垄断在我国还比较严重,因为历史原因,计划经济时代很多行业都有基建队伍,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工程项目,很容易产生行业垄断,对总承包模式的实施有很大阻力。另外,在现在的体制下,业主已经发展成多种,例如个人投资、多方集资、国家投资和中外合资、外资等,不同的业主其建设目标也不同,在建筑法和招投标法上的运用与理解也不同,有些业主觉得实行总承包之后,自身权力会被削弱,所以不愿使用总承包模式进行工程建设。同时,人们对总承包的概念没有全面认识清楚,存在不少误解,例如有些人觉得总承包就是自行管理与施工,但是结构主体还要独立完成,不会进行分包,这种理解对建设企业运用总承包管理产生了较大制约。此外,现在在国内,和总承包模式能够配合使用的法律法规比较少。例如对招投标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制订了有关在勘察设计和施工上的招投标办法,但是没有对于总承包的招投标办法。这些制约了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2.3企业软环境产生的影响
基本功差劲是我国很多企业的软肋,现在只有少数的建设集团已经转变成国际型公司,大部分的勘察设计与施工企业都没有创设和总承包模式相应的组织。开展总承包过程中,还沿用以往的施工组织模式。所以在组织与服务功能上根本无法达到总承包要求,缺少和总承包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系统。复合型人才缺少,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EPC总承包企业也是这样的。国内缺少能够运用EPC总承包的高级管理人才。
3EPC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
拓展EPC管理模式对于建筑市场上的竞争与发展能起到很大作用,对于建筑企业要实现更强发展也是较好的选择。建筑企业要把EPC总承包核心水平提高到战略高度,使尽可能多的建筑企业都适应该管理模式,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来看,建筑企业需要调整结构、加快转型,朝着管理和技术密集型建筑企业进行转变,培养自身在资源调整、风险控制、人力、协调能力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竞争力。增强在调整结构上的能力。随着全球经济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速度加快,建筑企业要在国内甚至是全球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资源调整能力非常重要,建筑企业要获得较好的经营效果必须进行资源调整,除了通过对内外资源、以往资源和新资源、个体和组织资源、横向和纵向资源等进行整合,发挥其使用效能的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开发出新资源,提高建筑企业的绩效。在风险控制上提高能力,总承包项目在管理上有很多风险,有关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总承包企业中每年大概有14%破产,所以进行工程总承包时要深入考虑风险因素、准确估计风险大小,研究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与避免风险带来的危害,这是企业做强的重要问题。培育人才资源,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人才是动力之源,要认真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加大培养适合EPC管理模式的复合人才。在总承包项目的管理方面多多开展交流和合作,可以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考察和交流,促进建筑企业高层人员和最新管理模式的接轨。还要组织对总承包经理的培训,培养更多本土的总承包经理和拥有实践经验的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管理、质量和投资控制等其他相关方面人才,以满足国内外的建设市场需求。提高综合协调方面的能力,工程建设关系到多个领域和专业,所以要做好EPC管理,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综合实力,在设计、采购和施工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尽可能降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拓展信息管理水平,在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时,把项目管理中所有主线都进行信息化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与效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对承包商发展也是必然选择,信息化措施也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在推进总承包管理过程中,总承包商要在宏观角度上控制交付需求、质量、方法与效益,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抛弃以往那种甲方和乙方关系,从根本上转变为伙伴与合作关系。在现在情况下,总承包商要做到身体力行,监控各个专业分包伙伴对工程实际设计与实现方法,就像那些大型工程的建设,在过程中蜕变为大型的集成商;同样每个专业的分包商需要通过较多的磨合,慢慢成为较好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使项目资源与利益获得高效的组合。
4结语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休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之衍生的休闲产业也在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我国的休闲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宏观环境的制约。因此,运用PEST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休闲产业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等一般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客观评价我国休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需求,为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现实的研究范式和路径选择。
休闲与休闲产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的休闲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成为驱动消费、繁荣经济的重要因素。据美国著名的休闲研究专家杰弗瑞·戈比预测.在稍后的几年,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休闲产业的中心地位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休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一般环境的制约,因此,客观分析我国休闲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了解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寻求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相对路径,是发展我国休闲产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休闲与休闲产业的界定
自从人类进入T业社会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观念的更新变化,使休闲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究竟何为休闲?首先,我们从休闲的词源角度进行考察。“休闲”一词.我国常用词典的解释是:休息,闲暇休闲的英文是“Leisure”,主要是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在希腊语中“休闲”为“Skole”,拉‘r语为“so1a”,意为休闲和教育,即休闲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础。其次国外对“休闲”的界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马克思认为“休闲”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是“非劳动时间”和“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一般被定义为空闲时间,即除了T作和其他责任之外的时问。约翰·凯利认为休闲普遍地是一种自由状态。忮普尔认为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态度。在我国,就“休闲”概念的界定而青,马惠娣认为:“休闲是指已完成社会必要劳动之外的时间,它以缩短劳动工时为前提,劳动的缩短会使劳动时间更紧凑,劳动条件更好,休闲活动更丰富,对劳动产生更有益的影响。”楼嘉军认为:“所谓休闲是个人闲暇时问的总称,也是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科学和合理的使用。”许斗斗说:“休闲作为人类的一种现代社会现象,在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季忠认为:“休闲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存在状态”、“是主体自由自在活动的过程”。f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休闲的定义,休闲的内涵大致包括:一是“休闲”相对应的载体是“时间”,是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时间;二是休闲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状态和过程;三是休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们体悟人生与领略自我、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实现自由三个需要之中。
“休闲产业”是体闲的衍生品,是与人类休闲密切相关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集合体。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休闲产业”的界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已经形成初步共识,但仍存在一定的分歧。于光远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它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马惠娣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它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李再永认为,所谓休闲产业是指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而兴起的产业,它主要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美、感、游、创等心理需求为主,主要包括旅游业、美容业、文化娱乐业、居民服务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等。…卿前龙把休闲产业定义为:由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发的、国民经济中那些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行业总称.它广泛存在于国民经济i大产业之中。我们将存在于三三大产业中的休闲产业部分别称为休闲第一产业、休闲第二产业和休闲第三产业,分别简称为休闲农业(广义)、休闲工业和建筑业、休闲服务业。在现代社会中,休闲服务业是休闲产业的主体产业部门。由此可以看,这些界定主要集中在:一是休闲产业是与休闲、休闲活动、休闲行为、休闲心理等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二是休闲产业延伸的范围以及产业划分;三是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休闲产业的PEST模型及其内涵
休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环境的影响,并且宏观环境在休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它是影响一切行业和组织机构发展的外部性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方面。PEST分析是一种分析宏观环境的方法,休闲产业的PEST分析就是对休闲产业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P)、经济环境(E)、社会文化环境(s)和技术环境(T)等一般环境进行分析,它与一般环境的关系用函数关系表示即LI=f(P,E,S,T……)。休闲产业的PEST模型。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指影响休闲产业发展的政治法律因素。影响休闲产业的政治法律变量主要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制,政府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社会的参与等。它是休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环境主要指影响休闲产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影响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变量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与休闲产业发展相关的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就业程度等因素。经济环境是休闲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指影响休闲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休闲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它是影响休闲产业的主要因素。技术环境主要指影响休闲产业发展的技术因素。技术环境是降低休闲产业发展成本,提高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辅因素。影响休闲产业发展的技术变量主要包括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原材料的供应能力以及科技利用效率等。对我国的休闲产业进行PEST分析,不仅可以客观了解目前我国休闲产业的实际现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我国休闲产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的分析,提取有利于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和相对路径。
三、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是影响休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体制保证,而且需要法律保障。目前尽管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只是初现端倪,但传统意义上的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却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效应,在政府体制、产业政策、战略规划和法律保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为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良好的铺垫。如1998年国务院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全国有24个省级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支柱,或者是作为一个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分别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为此,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行政法规。1996年文化部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并于2000年颁发《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开放公共体育场馆的通知》,推出了“绿色健身工程”等,为人们的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在地方,各种与休闲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领域,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总体规划,并给予了一定的财税、融资和扶持政策,积极影响到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来看,休闲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微观环境层面还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尤其在政治法律环境上。具体而言:(1)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还处于转型期,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原有的计划式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休闲产业的发展,这需要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强对休闲产业的信息引导、疏通与管理。(2)日前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行业分类标准,在具体的与休闲产业相关的领域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总体规划,但缺乏对休闲产业的行业分类标准和战略性规划。(3)政府在对休闲产业的扶持政策、财税政策、融资政策等产业政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强化。(4)我国目前的产业法还需进一步完善,休闲产业立法更为缺失,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法以及为休闲产业立法,为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5)我国的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是主导因素,缺乏中介机构以及公民的有效参与。
(二)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3O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到约9997元,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达到约3224元,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也分别由1978年的约58%和68%下降到约37%和46%。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业、文化产业、娱乐业、服务业和体育业等休闲产业的发展,并为我闰休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全国假日办的2008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十一”黄金周期问,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78亿人次,比2007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2.1%;实现旅游收入796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4.2%;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48冗。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132万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比2005年提高17.1%,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2002年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97.42元。据推算,2010年中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至少可达281.2亿元。
虽然目前的经济环境有利于休闲产业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利于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经济变量因素,具体表现在:(1)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相对于休闲产业发达的国家而言,人均GDP偏低,恩格尔系数偏高,休闲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休闲消费动力不足。(2)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问差距较大。同样,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3)休闲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和市场化程度低。我国休闲产业主要集中于服务业.还没有形成与休闲产业互动的整个休闲产业链。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大、利用率低,休闲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和民营经济.市场化程度较低。(4)休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在美国.休闲产业已处于国民生产总值第一的位置,其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的1/4。在西班牙,休闲产业已是国家经济中的第四大产业部门,其收入占GDP的4.5%。在El本,休闲产业产值达7160亿美元,约占GDP的7.4%。在韩国,休闲产业产值也达到了21.2万亿韩元。而我国的休闲产业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J社会文化环境
充足的闲暇时间是休闲产业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我国在保障公民合法休息权利、完善职工休假制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职工工作时间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_T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T作40小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口。在国家法定假lE方面,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Et放假办法》可以分为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部分公民放假的节lE及纪念日和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在带薪休假制度方面,国务院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订T《职1二带薪年休假条例》,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氽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连续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此外我国职工可以享受的其他休假还有:寒暑假、探亲假、病假、事假等。闲暇时间的逐渐增多,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围休闲产业提供了潜在的巨大市场。据初步统计,我国休闲产业形成后,将提供亿个1二作岗位,实现上万亿元经济收益.休闲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契机。
人们受教育机会增多,知识水平普遍提高,直接影响到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7年研究生教育招生42万人,在校研究生120万人,毕业生3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l885万人,毕业生44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0万人,在校生2000万人,毕业生530万人。全圈普通高中招生840万人,在校生2522万人,毕业生788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869万人,在校生5736万人,毕业生l964万人。近年来,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公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带动了休闲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
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r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审美能力不仅仅停留在物质需求层次上.开始重视精神需求层次、自身健康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并把更多的时间和物质用于休闲产业的消费上。休闲也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关键词】低温储罐;EPC总承包;工程造价;控制
1.前言
1.1低温储罐功能及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化工产品在各领域被大规模使用,为了节约土地使用面积和增加存储量,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的建造低温储罐项目。低温储罐的主要功能是把气态产品在零下几十度或几百度低温下转换为液态产品以增加罐体的存储和运输能力。例如,气态乙烯(冷凝点为-104摄氏度)和天然气(冷凝点为-162摄氏度)均是在低温情况下液化后进行存储和运输的,低温储罐项目已经成为国内非常有前景和广泛应用的项目。
1.2低温储罐的型式
低温储罐又叫双层储罐,分内罐和外罐两部分,目前国内外较为常见的为全包容和单包容二种类型:
全包容低温储罐在设计和建造上内罐和外罐均能单独容纳所储存的低温液体产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内罐储存低温液体,外罐支撑罐顶、容纳低温液体和增加低温储罐的安全性。如全包容乙烯低温储罐的内罐为低温钢,外罐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乙烯为易燃易爆产品,发生危险事故时,外罐可起到较大的防护和隔离作用,可以降低危险事故发生时产生的破坏作用。
单包容低温储罐内罐的设计和建造满足储存低温产品的要求,外罐主要起固定和保护保冷层的作用,通常由外罐周围构筑的围堰容纳低温液体产品。单包容低温储罐内罐为低温钢,外罐多为16MnR等材质,其抗风险能力不如全包容储罐。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建设时考虑较多的是建设全包容低温储罐。
1.3工艺流程
低温储罐低温储存系统配有储存容量较大的冷冻储罐、气体再液化系统、气体蒸发与过热系统、输送系统,以及安全和可靠操作所要求的其它设施。既可在紧急情况下如用户停车等事件发生时,将液化后储存在低温储罐内的产品作为应急供应源使用,也可通过码头的输入和输出设施在主要装置长期停车时依靠储罐进行上、下游装置间的物流平衡。具体工艺流程参见下面乙烯低温储罐项目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1)。
1.4 EPC总承包项目概述
目前我国国内的低温储罐项目一般由有资质、工程业绩及实力较强的工程公司进行EPC总承包,即设计、采购及施工一体。EPC总承包合同一般是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合同中费用开口部分较少。因此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如何对低温储罐项目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使其EPC总造价不超过总承包合同价,将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预定限额以内,并取得较好的利润一直是总承包方追求的目标。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石油化工工程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造价控制实践经验。本文结合低温储罐项目的特点和建设环境,借鉴大量工程造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已在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中的各种造价控制实例,本着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为对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进行分析论述。
2.做好前期工作,保证总承包工程造价
2.1研究业主招标文件及初步设计文件
在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投标时认真研究业主方的招标文件,要求进行项目现场踏勘,以便在投标答疑时,能及时补充项目现场实际将要发生的相关工作,并根据项目的特点、工作范围及罐体的型式(是采用全包容还是单包容)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或报价。
详细研究业主初步设计文件,业主初步设计文件对总承包的投标费用及能否中标均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透彻业主初步设计文件对控制项目的工程造价起着关键作用。切不可把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和精力仅放在后期的施工图阶段。如,投标前重点对业主建设场址的地质详细勘察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来确定地下岩层情况,确定场址是否是处于地震带,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这些在业主初步设计中的条件将会给后续的EPC总承包详细设计带来非常大的工程造价影响。这些因素不调查清楚可能会影响设计过于保守,使后续详细设计中的低温储罐罐壁、罐底承台加厚,桩基直径和配筋量增大、桩基入岩深度加深,这些将会造成项目实施阶段EPC总承包工程造价增加[1]。
因此,忽视施工前的事前控制,将错过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导致最后局面无法控制,造成工程项目的总承包费用在施工阶段包不住,大大超过最初的预期值。因此必须做好初步设计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2.2做好总承包报价工作
要使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有一个合理的工程造价,投标前要制定一个规范、科学的决策规程。如组织一个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的包括设计、采购、施工及工程造价人员组成的高效有力、相互协作配合的报价团队。由设计人员根据基础设计文件为报价人员提供各专业的工程量,团队中的成员共同检查各专业工程量的合理性;采购人员根据设计提的条件根据多家询价检查并确定低温储罐项目中所涉及到的设备、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和未来涨价的风险,确保中标后仍能保证项目采购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工程造价人员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量和采购提供的价格对项目进行报价,设计、采购、施工共同讨论投标价格的合理性,避免漏报现象。
为了提高标书编制质量和水平,使报价既要有市场竞争力又价格合理。在报价中需要重点注意几个影响工程造价的地方,具体如:
1)单包容低温储罐中罐体拱顶支承型钢为弧形型钢,一般市场上没有此类成品型钢,多数需要利用低温钢板现场制作,在套概算指标或定额时一般都是按成品型钢安装组价的,并没有包括现场型钢制作费用,此部分费用要有所考虑。
2)低温储罐本体制作与安装报价时若套概算指标确定费用时,要注意在无损检测方面低温储罐与普通储罐上的区别,普通储罐概算指标中的制作安装费中已经综合了所有无损检测费用,而由于低温储罐本体一般要进行100%射线探伤及超声波探伤(具体根据招标文件或基础设计文件要求),参考2000版概算指标低温储罐子目时要注意制作与安装中不包括无损检测费用,容易按普通储罐方式考虑而遗漏无损检测费用,因此在投标报价中要注意单独考虑无损检测费用,使报价合理不漏项。
3)低温储罐项目中,由于低温钢及不锈钢所占比例相当大,为防止低温钢与普通钢材混淆而发生危险事故发生,根据目前国内外规范要求,要对低温钢材要进行100%半定量光普实验。如浙江某化工厂的低温储罐项目,对螺栓、阀门、管件及管道等配套设施共进行了5万点左右半定量光普实验,一个低温螺栓也要进行三个点试验(即螺帽、螺杆及螺母),每个半定量光普按市场价55元/点计,共要花费约275万元;概算中包含的半定量光普检测费用为50万元,实际费用超过概算费用225万元,报价中应考虑超概算的费用。
4)低温储罐项目中配套中的工艺管道内的介质多数为低温价质,管道材质也多数为不锈钢或低温碳钢,套概算指标时不能按普通碳钢子目进行套指标,而是要按设计温度-29度以下套概算指标,确保报价合理。
5)低温储罐需要在零下几十度至零下几百度中安全使用,罐体保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内罐与外罐间距只有一米左右,造成了保冷作业空间狭小,罐体保冷施工难度增大;同时还要在内罐罐壁粘保温钉,在如此狭小空间内粘保温钉工作,难度相当大,经统计,一个3万立的低温储罐罐壁要粘6万个左右保温钉,然后还要在罐壁保温钉上挂上弹性毡等工作,这些工作比普通保冷难度大上几倍,因此施工费用要比套定额或概算指标中的保冷费用高很多,因此要及时调整造价。
7)预应力混凝土全包容低温储罐中,要考虑外罐砼罐壁所采用的模板型式,用于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设备费及工具费用;同时也要考虑外罐砼罐壁施工时的临时施工通道:如通到罐内的斜坡道和罐四周的环形安装通道、外罐混凝土壁施工过程中的上下通道、内外操作平台设置和维护等费用。
3.详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3.1细致做好详细设计各项工作
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中标后,要进行详细设计工作,即施工图设计工作,由于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侧重于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即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或EPC总承包合同价内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
3.1.1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低温储罐项目的施工图设计阶段,EPC总承包项目部要组织协调好技术与经济(工程造价)两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工作,是合理的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低温储罐项目储存的低温物质一般是易燃易爆产品,因此在低温储罐设计过程中既要防止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工程使用功能;又要防止仅重技术、轻视经济,设计过于保守浪费,脱离国情的情形。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调动项目设计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的主观积极性和责任感,使他们密切配合,严格按照EPC总承包合同价,利用技术与经济的比较,在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上下功夫。同时工程造价人员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及时地对所设计的低温储罐及配套工程的造价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反馈信息,能动地影响设计。
3.1.2采取限额设计与优化设计
低温储罐EPC总承包工程在项目中标后,项目工程造价人员要根据中标价格,对投标书中的各专业价格和工程量进行分解后制定限额设计控制价,将限额设计控制价及时反馈给项目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做设计上的参考。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加强节约费用的观念,要特别注意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并要经常检查本专业设计图纸发生工程费用情况。
在优化设计上,设计人员在尊重科学、尊重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性及工程造价合理性,经过多个设计方案比较最终筛选后确定出最合理、最节约的设计方案。如某低温储罐项目中输往全厂火炬的中压火炬气排放温度为-60℃,由于气体温度过低在全厂火炬内无法燃烧,通过设计人员与工程造价人员共同比较和论证设计方案,最终选定输往中压火炬气体在低温储罐区做水浴增温处理,使中压火炬气温度升到了零上20℃。低温储罐区增加中压火炬加热器及控制系统,费用增加了200万元;采取增温设施,使工艺、热力外管及全厂火炬项目中的共约800米DN350火炬排放气管线由不锈钢管道改成碳钢管道,节约费用365万元。因此经方案比选,在优化设计方案后所采用的中压火炬气增温方案共计节约费用165万元。
3.1.3提高设计质量,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中产生变更因素很多,如:1)合同工期紧张,为了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工程,往往需要边设计边施工,从而使设计质量降低,造成设计遗漏、计算或绘图错误等技术原因使设计图纸更改。2)由于工程地质、设备材料的供应、物资采购、供应价格的变化,以及业主和监理的决定,也会造成施工图设计阶段甚至施工过程中的局部变更。因此由于设计变更单和现场工程签证单增多,会引起对己确认的低温储罐项目工程造价改变,造成工程造价人为失控的现象。
因此,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要加强低温储罐EPC项目的设计变更等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防范制度,防止不合理的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要克服技术与经济脱节现象,加强图纸会审、审核、校对,尽可能把问题暴露在施工之前,以免在施工时对项目工程造价产生影响。
4.采购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4.1采购费用是盈利的关键
在大多数工程项目建设中,设备、材料费用所占比重均很大。对于石油化工中EPC总承包项目来说,设备材料采购费用要占到EPC总承包合同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50%-70%)。采购成本直接影响到总承包商的利润,因此控制好项目中设备、材料的物资采购是关系到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是否盈利的关键因素[2]。
4.1.1制定采购控制价,对比盈亏
在低温储罐项目中标后,工程造价人员按专业将EPC总承包合同额中的采购费用进行细化分解为设备和材料两部分,制定采购控制价,建立采购控制台帐。项目工程造价人员在采购开标前下达采购控制价,将采购价格严格控制在项目制定的利润目标内,并且严格控制采购超概现象;当发现采购费用突破概算价格时,工程造价人员及时向采购人员提出预告。在采购合同签订以后,工程造价人员将所有签订的设备合同与材料合同分专业填写在已分解的采购控制台帐内,根据采购控制台帐进行费用控制动态跟踪,并对比其盈亏额,这样既能对采购费用进行控制,又可为后期的工程结算及项目利润核算打下基础。
4.1.2加强采购管理
在低温储罐项目采购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采购过程管理,制定严格的交货计划和各种确保货物质量的规章制度。交货进度和货物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因采购管理不到位造成采购成本增加、工期拖延并最终使得总承包项目亏损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和改善采购管理意义重大。如低温储罐自控专业上采用的进口低温阀,不仅费用高,而且到货周期非常长。因此在项目采购订货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要早做订货准备,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到货时间等,以免因货物迟到,影响项目总工期,造成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的增加。
4.1.3严控材料代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因设计、采购、施工或业主等原因发生材料代用等情况,由于低温储罐及配套内的介质多数为低温介质,发生材料以高代低会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若发生以低代高虽然能节约成本,但是如果计算有误会出现材料被冻裂现象,出现危险事故,造成项目工程造价增加。因此,要严格控制材料代用。
5.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5.1做好施工招标工作
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在施工招标时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和施工分包策化科学的划分工程施工标段,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的特点认真编制适用于本项目的施工招标文件,并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编制出较准确的招标工程量清单,尽力保证工程量清单子目涵盖的工作内容全面。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如果出现错项、漏项、项目特征及工作内容描术不准确的问题,在后续施工阶段可能会引起中标单位的索赔或者工程变更,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从而损害总承包方的利益 [3] 。
最后通过评标定标,确定中标单位,签订分包合同。 要防止中标的施工单位因自身投标报价失误或故意低价中标,在后续施工中想方设法提出各类索赔甚至降低工程质量来弥补利润上的损失。
5.2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变更和签证
在施工阶段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施工单位按设计施工图要求完成施工,如果施工质量控制不好,会造成返工和工程隐患等情况,会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工期的拖延,引起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工程造价升高,利润降低。
项目部要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制度,在分包合同谈判中尽力划清施工单位工作范围,严格控制合同内外变更及签证等情况。明确规定项目中相关人员的职责、职权、分工和项目中变更及签证手续,涉及到的变更和签证要经过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层层把关和审核。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和签证,更要严格控制,要采取先核定费用,后变更和签证,严禁随意变更和签证。
5.3明确全员控制,加强进度款审核
低温储罐EPC项目施工现场要强调全员工程造价控制观念,让项目全体成员意识到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使项目全体成员认识到费用控制不仅是工程造价部门的职责,更是全体成员的责任。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项目费用控制在目标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款支付要以合同为依据,不要突破合同。在施工工程进度款审核过程中,严格审查施工单位每月工作实际完成情况,核实施工图工程量、采取限额支付,严格控制不应支付的各项费用,保证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5.4做好总包合同外变更工作
低温储罐EPC总承包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总承包合同范围外工作,如业主或监理指令新增加的工作、地质情况与业主提供的勘探资料不符等,工程造价人员要及时收集合同外变更的资料,如会议纪要或业主指令单等,为计算合同外费用提供依据。
另外,项目要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对合同工作范围的界定,确定合同内工作范围和合同范围外的工作;针对出现合同工作范围外的工作,要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方签证确认,同时工程造价人员要及时将合同外费用报给监理及业主确认,争取用充足的证据和资料来申请到更多的合同外变更费用。
6.结束语
综上所述,EPC总承包工程模式下的低温储罐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最终要根据每个低温储罐项目的具体特点和类型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不能照搬于任何一个项目。总之,低温储罐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就是要在合同范围内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才能使EPC总承包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昌贤.由地震引发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中国科技财富2010(12).
>>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下的政府伦理责任 《公共服务视野下的政府责任法治》述评 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模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协同管理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电子公共服务研究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县级政府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公共产品供给民营化背景下的政府规制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中地方政府责任研究 公共服务的“政府主导”模式 网络治理视角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新形势下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责任 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边界与制度安排 浅析公共服务市场化政府责任缺失 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财政责任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探析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PPP模式的建设分析 浅论服务型政府下的政府责任问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作者于2017年2月2日访问。
④王慧峰:《共享单车的喜与忧》,人民政协报,2017年2月7日,第三版。
⑤深圳市交通\输委员会官网:,作者于2017-2-11访问.
[5]民间资本介入公共自行车遇难题政府未考虑.载于南海网,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于2017-2-2访问.
[8]王慧峰.共享单车的喜与忧.人民政协报,2017-2-7(第三版).
[9]王菲予.城市公共交通民营化过程中的政府责任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论文:11.
[10]E.S.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田娇娇.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政府责任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业论文.
(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摘 要:随着国内地铁建设热潮来临,巨额的地铁资金需求对地方财政造成了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融资问题,以PPP模式为代表的特许经营融资模式被引入地铁项目融资中来。论文在分析PPP模式的内涵、基本结构和类型的基础上揭示其基本属性,研究分析了其投资决策的典型特征,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项目的真实价值,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地铁;PPP模式;投资决策
中图分类号:F57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136-03
地铁项目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准公益性工程,地铁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巨大、社会影响大且项目面临的风险水平高,属于不可逆的投资项目。地铁项目采用PPP模式积极引入私营部门资金和管理技术,一方面为政府解决了融资难、资金运营效率低问题,另一方面良好的风险分担机制也给私营部门带来了稳定可观的利润回报。但地铁项目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高且投资额巨大,一旦投资失败,巨大的沉没成本是私营部门所不能承受的。因此,私营部门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地铁PPP项目的投资特点以及项目的真实价值做出正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做出投资决策。
一、PPP模式的基本理论
(二)PPP模式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部门积极利用各私人领域的商业服务公司或机构,在金融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为公共领域提品或服务,初步形成了完备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即PPP模式。目前,PPP项目融资模式已经在全世界的基础设施融资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我国的北京地铁4号线采用的就是PPP模式。
(二)PPP模式的内涵
PPP模式本身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目前世界各国对PPP的确切内涵还没有达成共识,PPP的确切含义要根据不同的案例来确定。联合国培训研究院对PPP的定义为:PPP涵盖了不同社会系统倡导者之间的所有制度的合作化方式,目的是解决当地或区域内的某些复杂问题。欧盟委员会对于PPP的定义为:PPP是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传统上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项目或服务。美国PPP国家委员会的定义:PPP是介于外包和私有化之间,并结合了两者特点的一种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它充分利用私人资源进行设计、建设、投资、运营和维护公共基础设施,并提供相关服务以满足公共需求。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模式。PPP模式运用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是由项目参与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政府可以通过PPP模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民营企业或私人资金也可以获得建设和经营基础设施的权利,并从中获得回报。
(三)PPP模式的基本结构
PPP模式本身的组织结构灵活,不同项目所具有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各参与方的多赢;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融资成本等。PPP模式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地铁PPP项目的属性分析
(一)地铁PPP项目的属性--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带有某种特性的某一商品或服务,政府提供此类服务要优于私人。纯粹的公共产品在现实中是很少的,而不少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特征之一或只具有其中一个特点,例如公路桥梁、电力、自来水等。轨道交通,如地铁,不是纯公共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可以分为公益性和可经营性两部分,对于公益部分须由政府来承担,对于可经营性部分则可以引入私营部门资金以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这种特性决定了地铁项目可以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和运营。
(二)地铁PPP项目的特点
地铁PPP模式下,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执政和服务能力,而稳定可观的收入对于私营部门来说也是有利可图的。这样不仅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积极引入私营资金也提高了项目运营效率,实现了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但地铁项目属于资金密集型项目,属于不可逆投资,世界上地铁运营实践也表明地铁盈利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除了香港等少数地区的地铁盈利以外,多数地铁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对地铁PPP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来说,地铁PPP项目的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准公益性、极强的正外部性、投资巨大且沉没成本高、组织结构复杂且风险大、资金回收期长且运营期亏损的困扰。
三、地铁PPP项目的基本类型
PPP模式的结构灵活,对于其具体的类型划分必须要选定一定的角度。考虑PPP模式运用于地铁项目时的特点,以政府资金参与项目的不同时期为分类标准,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地铁项目采用的PPP模式分为如下三类:
(一)前补偿模式
在北京地铁四号线的具体工程实践中,创造性的提出两种适合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PPP模式,一种为SB-O-T模式,即前补偿模式,另一种为B-SO-T模式,即后补偿模式。SB-O-T模式的具体做法为: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准公益特性,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分成两个部分,其一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的公益性部分,包括车站、轨道、洞体等土建工程;其二为盈利性部分,包括车辆、信号等设备项目的投资。公益性部分交由公共部门出资成立的投资公司负责建设,而赢利性部分则交由私营部门出资成立的PPP项目公司来加以完成。在全部建成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签订特许经营协定,在项目的成长期,政府将公益性部分无偿或象征性地租赁给PPP项目公司,以保证其正常的运作和收益;在项目达到成熟期后,政府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在收回政府投资的同时也防止了私营部门的超额利润,使得项目的性质仍然是准公益性质,让最终用户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在项目特许期满后,PPP项目公司将无偿的把项目全部资产移交给政府或续签合同继续运营。
(二)后补偿模式
后补偿模式,即B-SO-T模式,其具体的运作方式为: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确定项目之后,由私营部门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部门在预测客流量和实际票价的基础上,预先核定PPP项目公司的运营成本及收入,对可能产生的运营亏损给予相应的补贴。政府以运营期内客流量的年平均增长率a%为控制标准,在项目投入运营后,若实际客流量比预测客流量减少的幅度超过a%,政府则按照合同的规定给予私营部门相应的补贴,而如果实际客流量达到了预测客流量的1+a%以上,那么超出的部分将由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按照规定的比例共享收益。此模式中,预测客流量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调整。最终的目的在于控制私营部门的利润,即保证其正常的利润,同时也避免其获得超额利润。
(三)建设—转移—运营
建设—转移—运营也被称为BTO模式,其具体的做法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共同确定项目之后,由私人企业和财团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和融资,政府主要负责监督和协调,在建设完成后将项目转交给政府,政府再将整个项目以及轨道沿线的土地开发与使用等权利租赁给该私人企业。在项目成长期内,政府公共部门不收取租金或象征性地收取租金,为其实现合理的投资收益提供了保障,在此期间企业可以利用车站及沿线的区位优势对沿线土地进行投资开发,对轨道交通主业及沿线开发进行培育,从而形成“沿线房地产热销—客流需求递增—轨道交通市场活跃—沿线房地产热销”的良性循环,通过这种方式在租期到期之前,为回收成本且实现盈利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地铁PPP项目投资决策的典型特征
(一)不可逆性
地铁PPP项目资产专用性强,其投资决策的不可逆性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地铁资产缺乏流动性
地铁项目位置形态相对固定,地铁一旦建成之后,客观上就难以实现列车牵引、车站机电设备、环境控制以及通信信号设备设施的流动与转产,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因此,地铁项目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容易成为沉没资本,从而造成全部或部分投资的不可逆性。
2.地铁项目建设周期长
地铁PPP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较长,在客观上造成了地铁项目投资资金缺乏流动性,使得投资不可逆。综上所述,地铁PPP项目投资的不可逆性决定了需要对项目的真实价值进行评估,避免做出错误的投资而造成巨额的沉没成本。
(二)不确定性
地铁是具有社会经济属性的一种开放式系统。地铁的客流量不仅受到城市交通系统内部如运营组织、交通设施条件等诸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来自城市交通系统外部系统如经济发展规模、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地铁项目投资决策具有明显的期权特征,从本质上来说地铁项目所蕴涵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了地铁项目投资的期权价值。具体来说,不确定性因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营收入方面
地铁的市场需求存在不稳定性,目前全国许多城市纷纷上马地铁项目,没有很好结合本地实际,导致建设过于超前,票价不合理高于公众承受能力,亦或者是在于常规公交竞争时,丧失竞争力,最终导致客流过低。
2.投资风险预测方面
地铁项目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且投资风险较难以预测。一般说来,延缓地铁建设将会使得地价提高,导致拆迁难度增加,拆迁成本上升,且目前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工程原料价格的上涨、施工难度的加大等因素也会导致费用的增加。
3.社会经济的影响方面
地铁建设的滞后会影响沿线土地开发目标的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都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地铁PPP项目投资的建设成本、运营收入以及社会经济影响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灵活性
地铁PPP项目属于具有柔性管理决策特征的项目,其投资决策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地铁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在短期内往往难以看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不确定性会逐渐降低,此时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项目的价值。因此,由于地铁建设时机的不同,投资收益与风险也会随之改变,在等到获得更多有利的信息后,延期投资会将这些信息的价值体现。一方面,延期可以使投资使决策者有更多的时间来收集信息,避免不利条件下的投资导致的巨额沉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延期来检验自身对环境变化的预期是否准确,使得延期投资也能保持对未来获利的机会。
实际中,尽管许多投资项目是值得适当等待的,但等待并不适用于所有投资项目,等待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等待的价值计算出来。如果投资项目的等待价值为负,就意味等待的价值为零,即等待已失去意义,即使投资者能预见未来可能存在较高的现金流而选择继续等待,其结果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因为对于某些项目,特别是地铁项目,长期的等待会造成投资机会的丧失,政府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来建设地铁,不会留给投资者太多时间去选择等待。因此,在进行地铁PPP项目投资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投资时机问题。
因此,在地铁PPP项目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充分分析地铁PPP项目的特点、属性以及其融资程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掌握其投资决策的典型特征,最终才能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项目的真实价值,从而选取合适的投资决策方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 陈涛.基于实物期权的地铁PPP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1.
[2] 蓝兰.我国地铁建设状况分析[J].中国仪器仪表,2009(10):28-33.
[3] 陈柳钦.PPP:新型公私合作融资模式[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3):69-70.
[4] 李秀辉,张世英.PPP: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J].中国软科学,2002(2):51-55.
[5] Halld,Robindcla M,Davis.Terminology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ublic Service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Unit(PSIRU)Paper,2003.
[6] 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Raining and research.PPP-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0.
【论文摘要】公私合营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应用PPP模式的现状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对于PPP模式的应用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 进而对我国应用PPP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对于我国PPP模式的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以及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论文关键词】公私合营(PPP);现状;问题;建议
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 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社会需求迅猛攀升,政府财力不足的局限,尤其是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融资、管理、设施维护等事务使得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有效改革,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采取公私合作的PPP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将适度的市场竞争与政府规制相结合, 可以在实现社会福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利润, 同时也能够增强公共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国内PPP模式的应用现状
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就开始了尝试在城市供水、节水、供气、公共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道路、桥梁、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公用事业当中引入非政府投资,并在2003年前后在全国掀起了公私合作的浪潮。
公私合作制(PPP)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有效途径,国家越来越重视公私合作制(PPP)改革。
相关资料显示:2002年,成都市政公用局将6条公共汽车线路的特许经营权进行拍卖;深圳市在水利、燃气、公交、电力等领域进行国际招标,实行特许经营。
2004年底,五家试点公用事业单位完成了招募引资工作;广州市政府通过合资、合作、参股、项目法人招标、BOT、BOR等方式,允许个体、私营经济主体投资经营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公路、桥梁、隧道、港口、站场、停车场、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排污管道、电力、绿化、园林、道路、能源、水利、公共信息网络、公共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上海友联联合体获得了上海市最大的污水处理项目——污水处理厂20年特许经营权,负责此项目的融资,建设以及20年特许经营权内的运营管理。
2005年以来,北京通过实行新建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有10个项目实现市场化融资50亿元;通过向国内外公开推出387个北京奥运经济招商项目,签订协议55项,协议金额达223亿元。
到2008年的总投资达2300多亿的公共事业项目中的大多数,都将以项目法人招标(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总体来看,PPP模式已逐渐被国人接受,国内对PPP的认识也正在逐步提高,并且愿意尝试这一模式。但是由于PPP模式引入的时间并不长,在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尚需要完善和改进。
2.PPP模式在我国公共设施建设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门的适用于PPP模式的法律法规
PPP项目实际是在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和合约的约束下运行的。但现阶段中国尚没有成文的关于PPP应用的法律法规。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较早,其中大部分内容是针对项目BOT而不是针对PPP模式制定的,而且多为部委规章或地方性管理条例,这种开放式的构架不利于国家对PPP项目的统一管理,而过多的管理办法也可能出现相互矛盾。同时,对于PPP项目运作过程中的诸多具体问题等均未涉足,客观造成国际上PPP项目融资的一些惯例和做法与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是相冲突的。法律不健全、不完善是制约PPP模式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
2.2 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中占主导角色
目前,在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运营过程中,政府部门身兼直接投资者、直接经营者和直接监管者的三项职能,很容易在具体的工作中产生混淆。政府的职能混淆为发展公共事业带来许多不利。
2.3 在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低效与寻租现象普遍
由于政府自身的运行以及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存在交易成本,且政府系统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 因此在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常会出现“政府失灵”的现象。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公共产品在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时也难免存在特殊利益集团的“寻租”现象。比如,由于现在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流程规范,因此,政府官员有时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为PPP 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设置繁多的名目以获取更多利益,从而造成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的低效。
2.4 私人部门融资存在障碍
相对于其他投资主体而言,私人部门在融资上表现出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以及融资规模小的缺陷,使其在参与公共事业建设中处于不利地位。私人部门的融资困难,严重地制约了私人资本投资于公共事业项目。另外,PPP项目风险的分配难以达成一致。PPP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往往就项目中风险的分配难以达成一致,大大延长了双方谈判的时间和增加了交易成本。
3.国外PPP模式的经验借鉴
英国作为PPP模式的发源地,是采用该模式的最典型、最前端的国家。在英国,采取PPP模式进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80%的工程项目按规定工期完成,20%未按期完成的,拖延时间最长没有超过4个月,而常规招标项目按期完成的只有30%;同时,80%的工程耗资均在预算之内,20%超过预算的是因为政府提出调整工程方案,而按一般传统招标方式工程耗资在预算之内的只能达到25%。
目前,基于PPP 模式的投资项目已经贯穿英国政府活动的各个领域。按照英国的经验,适用于PPP模式的市政工程的范围被确定为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卫生(医院)、公共安全(监狱)、国防、教育(学校)、公共不动产管理等。这项划分对于PPP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都起到了指导作用。美国是一个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各项品目众多的法律条款是美国社会各项生产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美国运用PPP 模式进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一个亮点。美国政府将建设城市公共设施的有关项目通过合同承包给私人部门进行,由私人部门进行生产与经营,其产品由政府购买。合同贯穿于PPP 模式施行的整个过程,通过合同来确定利益相关方的权责划分以及利益分配,将各方的诉求以清晰的合同条款加以明确,可以减少纷争,简化流程,具有法律保障效力。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在如何完善合同法等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日本积极发展第三方部门,引入了市场竞争,提高建设城市公共设施的效率,对如何完善发展中介组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其PFI法案中对于事前的风险评价以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权则划分,极大地推动了PPP模式的成功运用,也值得我国学习。
对我国来说,私人部门参与城市公共设施的供给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通过公私合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双方的不足, 使城市获得长远的发展。PPP模式在国外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的供应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对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供应准公共产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PPP模式在我国公共设施建设中应用的改进建议
结合目前PPP模式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国外的先进经验,PPP模式的应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1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是PPP 模式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增强投资者信心、降低项目风险的有效措施。PPP 模式涉及担保、税收、外汇、合同、特许权等诸多方面,内容复杂,文件繁多。作为项目运作的监督者和指导者,政府应从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有必要建立一套执行PPP 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交易流程,对项目的具体运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政策支持,确保项目运作全过程公开与公正。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保护双方利益。 转贴于 4.2 转变政府角色定位,合理界定公私作业边界
2010年5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城际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新36条”对民间资本进入绝大部分行业投资不再限制,但真正操作起来,仍然困难重重。在公共服务领域,民间资本多受歧视,常常遭遇不切合实际的技术条件、人员资格、注册资金等进入这些领域的实际门槛。即使在为数不多的PPP 模式实践中,多把机会给予外国投资者,严重制约了国内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意愿和可能性。
政府应由过去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角色,变为与私人企业合作提供公共服务中的监督、指导以及合作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监督指导以及合作者的角色。
4.3 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
政府监管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通常一个基础设施的投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所以政府也必须建立一个适合项目长期发展的程序,并有一个相应的监管规则。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PPP模式进行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过程中, 所有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必须都要纳入监管的范围。因此,应该确立一套良好的审计、监督体系和方法,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灰色地带加以监控,确保PPP模式能够健康有效地应用实施。
4.4 完善投资市场
采用PPP模式,需要长时间评估,进行复杂的合同谈判,实现合理的风险分担,并实行有效监管来防微杜渐。因此,政府推进PPP模式非常需要专业机构的支持。一方面要求政策制定参与方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PPP交易流程,对项目的运作提供技术和相关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中介机构提供具体专业化的服务。
4.5 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是PPP 模式的核心环节。在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风险,原则上,风险应由最能控制风险发生的一方承担,属于经营活动自身产生的,由投资者承担,而超出投资者控制范围的风险,如法律风险、利率风险等,则应由公共部门独立承担,或由公私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共同分担。
4.6 放宽政府扶持政策
PPP模式推广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退出基础设施领域, 不是简单“国退民进”。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 不仅要欢迎国际大型的私营部门和财团参与, 也鼓励国内一些有实力的私营部门参与进来。政府应出台优惠的特许权政策, 比如允许投资者进行广告、商业及房地产的开发, 让投资者确实感到有利可图, 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外资。
另外,政府部门作为PPP模式的一方,其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要适应这种变化。对建设项目,应注重采用合同管理这种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经济手段。通过合同管理,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规模,达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当经济活动各方出现问题或纠纷时,主要依靠经济或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干预来解决。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各相关部门之间并联式的项目管理模式,超前做好项目选址、投融资方案、规划设计条件、土地供应方等方面的工作, 对项目起导向作用,使改革的成果落到实处。
4.7 加强人才培养
PPP模式的实施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PPP模式操作复杂,需要懂经济、法律、财务、合同管理和专业技术等各方面的人才。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缺少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在我国PPP模式尚属新生事物,并具有国际融资项目的性质,我们在这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要着重加强复合型、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增强私营企业或外商的投资信心,确保项目立项、签约、实施能够高效率地完成。
关键词:公私合营;特许经营;城市公共交通
一.概述
城市公交巴士采用集团化的公私合营的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刚刚开始,由于公交运营作为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交通项目,具有服务水平要求高,利润水平低,受经济环境,政府对票价的控制及政策的约束等,对于合作的私营方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为了对如何成功地运作特许运营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必要对国际及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公私合营经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二.香港及我国公交特许经营的实践经验
(一) 香港公交巴士系统
香港优先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共交通,为700多万市民及游客提供了安全可靠、畅通便捷的交通服务。香港约90%的市民出行首先选择公交,每天有1150万人次使用各种公交工具 。
香港巴士服务采用巴士专营体制。香港目前有5家私营的巴士公司,包括九龙巴士,城巴,新世界第一巴士,龙运巴士,新大屿山巴士公司。共拥有5000多辆巴士,运营线路约600条,日载客量超过400万人次,占全港每日公交载客总量的37%。香港有近7000辆非专营巴士,主要为游客、社区居民、公司雇员、学生等提供服务。香港还有4000多辆公共小巴,以及近2000辆只提供团体服务的私人小巴。
香港的巴士专营全部由私营公司经营,即PFI的模式,私营公司承担了运营的收入,成本等方面的主要风险,特区政府不直接介入,也不提供补贴等直接资助,但坚持长期的,稳定的限制小汽车发展,鼓励使用公共交通的扶持政策与法规。
政府负责对公交工具实行总量控制与价格监管。政府通过对巴士运营线路实施经营专利权许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公共小巴牌照实行定额拍卖发放。市场调节的一大作用是让社会资金能自由进入公交领域投资,使公交发展始终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政府既不用掏钱投资公交,也不用背上给公交补贴等财政包袱。巴士公司调价方案由政府审批。
政府对各公交运营公司实施有效监管。巴士公司的董事局里按规定至少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两个代表,政府代表每月参加董事局会议,随时掌握公司的财政状况和经营状况,并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提出政府的意见。当巴士公司服务质量低于标准影响公众利益时,政府则出手干预按巴士专营条例进行处罚。
(二) 国际城市的经验汇总
目前在城市巴士运营实现真正赢利的城市并不多,香港私营公交运营公司及新加坡的公交运营均实现了盈利,他们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政府对公交市场有正确的发展策略
政府保持宏观市场需求的调控
政府不直接给运营商补贴,但尽可能提供政策优惠及减免税务方面的优惠来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政府有一套有效的对公交运营的监控及票价控制体系
(三 ) 我国的公交特许经营的实践经验
公共交通的私营(PFI)及公私合营 (PPP)运营模式在欧洲及亚洲的一些城市已广泛采用。我国的特许经营主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最开始多集中于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后来逐步扩大到公共交通领域, 特别是城市地铁,至今外资在公交巴士特许经营项目的参与仍然十分有限,但特许经营的模式已从最初的单纯为引进外资和为项目提供资金,发展到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在我国公共交通的公私合营PPP项目规模较大的主要集中于地铁行业,已经有北京,深圳,沈阳,杭州等城市采用PPP模式邀请外资独资及中外合资企业承担地铁的运营与维护。在公交巴士运营方面,我国一些城市开始对公交运营的改革采用的经营模式实际上也是公私合营PPP模式,政府控制公交票价,并建立相应专项的基金,用于公交运营补贴,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允许运营商获取合理的利润,并设有利润分享机制,当运营商获取利润高于约定范围时,部分利润上缴给政府的专项基金。
自1990年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了一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用以规范迅速发展的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2004年建设部以规章形式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对城市公用设施特许经营项目的建设、融资方式、经营、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并规定了境外投资者投资城市的特许公共交通服务应以合资的形式进行,而且必须以中方公司控股,也就是说境外投资者所占的合资企业的股份最多达到49%。
三.结论
通过对上述几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完善的政府对公交市场宏观控制,明确的公司合营发展策略及有效的政府监管体制是公交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其中任何要素的不完善都会导致PPP的效果下降,甚至失败,以及政府可能背上沉重的经济补贴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