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14:40:04
导语:在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41―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为了一切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忽视甚至放弃学困生。对学困生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因材施教,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 家庭因素。有些语文“学困生”在婴幼儿时期的语言发展水平较慢,其原因是:有的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语言的惯性。这些原因致使学生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说话关”、“阅读关”、“写作关”,逐渐产生畏难情绪,自暴自弃,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也就缺失了。
2. 学校因素。学生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语文学习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由于学校的语文实践活动少,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随着年级的升高,每个人的语文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差别,语文成绩也就有了“三六九等”,语文“学困生”便逐渐增多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的问题。但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语文教师常常无暇顾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只有那几个考试不合格的语文“学困生”才能得到优厚的补差待遇,因此“学困生”无法彻底清除。
3. 个人因素。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教学中,教师最伤脑筋的就是“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了,新课改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就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问题,谈谈几点看法和大家共同商榷。
1. 尊重“学困生”,帮助树立信心。学困生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应付了事;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作为教师,只看到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成绩不理想就予以否定,这将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如果想真正帮助“学困生”得到进步,就不能因为其成绩不理想而歧视他们,相反,平时要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2. 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喜悦。教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学困生”更为强烈。对于“学困生”,教师一个友好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就能让他们感觉到阳光。教师经常性地鼓励学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原因;策略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在班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严重制约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务必关注学困生,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促进学困生语文素养提高。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这里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困生有以下共同表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记忆力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弱,语文成绩低劣。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习惯差。绝大多数学困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玩小东西,不认真听讲,不思考,不发言;课后不复习,作业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等。
二是对自身要求不严。一部分学困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自制力差,上进心不强,性格古怪,自卑心理严重,缺乏与老师、同学的有效沟通,心灵封闭,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造成学习的心理障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是家庭变故,造成心灵伤害。一部分学困生,原来成绩比较好,但突然遭遇父母离异或去世、家庭成员生重病等因素,不良情绪未得到及时宣泄,造成巨大精神压力,心灵受到伤害,导致精神恍惚,成绩一落千丈。
四是教师不当言行,伤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处事不公正,不恰当的批评,甚至恶语相向,造成对学生心灵的伤害,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喜欢语文学习,久而久之,语文成绩持续下滑,成为学困生。
五是家庭教育缺失。农村学困生大多数的家庭环境普遍较差,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祖辈监管,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辅导学生作业的能力,对子女要求不高,对学生学习放任自流。
二、转化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实践策略
针对上述学困生的现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加大学困生的转化力度,取得较好效果。
1.尊重学困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记》中的“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是我在转化学困生中最大的法宝。学困生大多数心灵封闭、敏感,对别人有天然的抵触。因此,作为师者,要蹲下身来,以儿童的视角,关心学困生生活,了解其内心世界,聆听他们的倾诉,给予他们更多爱,和他们做朋友,让他们真切地感受老师真正的关心,尊重他们,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自觉听从老师的指导,努力追求进步。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叫小×的女生,性格活泼,成绩较好。但在三年级上学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与同学发生纠纷,成绩直线下滑,在中期考试的时候,居然只考了30多分。后来我及时与其家长沟通,才知道她父母离婚,导致她心灵受到伤害,故意放弃学习,以便引起父母的重视。我随后经常找她谈心,给她讲要理解父母,讲学习的重要性,在生活给予她特别的照顾,慢慢地她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和同学的关系和谐了,上课听讲也认真了,作业也认真完成了,期末考试语文成绩居然考了88分,我大张旗鼓地表扬了她,让她重拾过去的自信。
2.强化学习习惯培养,促进学困生提高
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决定学生成绩高低的关键因素,可以影响学生的持续发展,而学困生往往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我始终把培养学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要抓手。我主要抓了学困生以下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培养学困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我要求他们上课认真读书,听老师讲课,倾听学生发言,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培养学困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由于学困生意志力薄弱,爱贪玩,我采取给他们“少布置作业”让他们完成作业,坚持一段时间后,给予鼓励和表扬。然后逐步加大作业量,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逐渐让学困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三是培养学困生专心做事的习惯。学困生大多做事不专心,喜欢边做边玩,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因此我用讲故事、情境感染等方式,苦口婆心地教育学困生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做好该做的事情再玩,做到学习、玩耍两不误。四是培养学困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我给他们推荐喜欢的故事书、课外杂志等易于吸引他们兴趣的读物,让他们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3.抓好三个环节的辅导,给予学困生有效帮助
学困生语文基础差,运用能力弱。在转化学困生中,我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辅导,给予他们切实有效的帮助。一是课前辅导。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跟不上教学节奏,因此,我提前组织学困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讨论主要问题,扫清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二是课中辅导。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他们,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三是课后辅导。我采取味栏ǖ肌⒂派帮扶等方式指导学困生完成作业,提高学业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
一、农村语文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为了能够很好地转化教育学困生,笔者将自己所带班级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在调查中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没有自信,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在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我们的语文学困生的不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书写潦草,书写速度慢,作业拖拉,作业质量糟糕。很多题目教师在黑板上一板一眼地强调了,轮到自己做作业时仍然错误百出。长此以往,更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学困生就这样形成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注意力转移,受外界干扰大,爱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动作,干一些破坏良好课堂秩序的事情,例如,看课外书、传纸条、投纸弹、睡觉、说话等一些与语文内容无关的事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些语文学困生是非辨别能力差,认为学习与自己无关,根本不管老师和家长的良言苦劝,上课时思想不能集中在学习上。这部分语文学困生语文能力低下,在课堂上喜欢当观众,当其他学生激烈地学习语文,谈论语文问题,探究语文奥秘时,他们则与世无争。
二、农村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在广大农村,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科学有效的辅导,学生作业时只问做完了没有,
至于作业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根本无人问津,实际上是没有能力过问。再一个方面就是农村的家长由于家务忙,常年忙于农事,不能主动地与学校老师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学生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失衡。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我们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我们一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并且人数越来越多,这样就导致有很多的未成年孩子留在家里成了留守儿童,这样的群体在我们农村越来越多,这部分特殊的社会群体不可小视,这部分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关乎到民族的未来,
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也可能是亲朋好友,也有可能是哥哥姐姐,这些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这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亲长期不在身边,造成了亲情的缺失,
管理疏松,要求不严格,学习成绩低下。
有一部分老师很少对语文学困生进行赞扬、鼓励等正确性的评价。这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消极作用,有的学生就因为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由于自己没有明确的语文学习目标和端正的语文学习态度,这部分学困生在小学语文成绩一直不乐观,到了小学,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内容的增多,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了一种恐惧感,自身存在严重的自卑感,经常自暴自弃,经常逃学。久而久之,成为语文学困生。他们没有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不知道语文课堂之前该怎样预习,上语文课时怎样听讲,上完语文课之后怎样巩固复习,加深记忆。结题时不会思考,不会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知识,不会变通,不会归纳总结。
三、农村语文学困生转化教育措施
农村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分
析教育转化每一位学困生,只要有进步,我们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点点滴滴的微小进步和变化,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放大这些闪光点,引导学困生,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老师在挖掘他的闪光点,老师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学困生的情感比较脆弱,这部分学生的内心比较敏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每一位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能蔑视,侮辱学困生的人格,要用一颗善良、宽容、仁爱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教师要想办法消除自己与学困生心灵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用爱架起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桥梁,让学困生亲近我们,爱我们,这样才会变被动的学习语文,为主动的学习语文。另外,教师转化学困生不能一蹴而就,要用耐心、恒心和爱心在长期的教育中发展学困生。要教育和转化学困生,家庭方面也应该作出努力,家长要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时期教育子女的方法,家长要创造各种积极有利的条件,
让学生去学习。针对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需要社会加大投资力度,让学生有条件、有地方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每所学校发展的永恒话题。语文“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只有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把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做细致、做深入,用新举措、新方法转化教育学困生,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发现,学困生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非常普遍,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领导加强管理,真正与学困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才能真正做好其转化工作,对于促进学困生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1.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有:
1.1家庭方面。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他们发挥良好模范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但是,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还保持以前传统的方式,经常对着孩子大吼、严厉批评,甚至打骂小学生,致使小学生出现反叛心理。与此同时,部分家长非常宠溺自己的孩子,不让小学生接触各种新鲜的事物,也不让他们自己解决任何问题,从而降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影响小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
1.2自身方面。小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成长阶段,一般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都不够强,自控能力也比强,如果遇到难度较大一点的问题,则可能出现畏惧、逃避、不自信和美元耐心等情况,从而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
1.3学校方面。在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领导都会成绩较好的学生关注较多,而成绩不好或比较差的学生则得不到关心,甚至被成绩好的学生嘲弄。在这种情况下,成绩不好的学生一直处于被隔离的环境,不但语文成绩得不到提高,还嫉妒缺乏安全感、自我存在感和自信心等,最终厌恶学习、成为学困生。
2.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措施
2.1家庭方面的措施。家长作为孩子的导向标,需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学生加强关心、沟通和交流等,才能降低孩子对父母的惧怕感。同时,在设定期望值时,应全面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分析孩子的成绩,才能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同时,家长要与教师、学校保持良好互动,经常询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校情况等,才能更好的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对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极大作用。另外,家长要及时的鼓励孩子,通过不同的方法与孩子进行交流,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陪伴孩子学习、识字和玩游戏等,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对于提高孩子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2.2学困生自身方面的措施。根据相关调查和分析发现,学困生之所以语文成绩不好,是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信息也不够强等,从而不敢向教师、同学询问,甚至不敢告诉父母。因此,教师在正确引导、帮助小学生的情况下,小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语文成绩进行反省,思考自己的不足、缺点等,并及时找到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从而在主动寻求帮助、询问教师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同时,在上课之前,小学生应对即将学习的语文知识、课文等进行预习,回到家后,应及时的复习、巩固,才能真正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另外,家长、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掌握自我激励的各种方法,如复习一遍今天学的语文知识,才能看一集动画片;期末成绩拿到90分以上,就可以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力、语文成绩等有极大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转化;学习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00-01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一些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形成的学习障碍,经过观察与分析,我逐渐找出了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缘由。虽然他们大部分都很聪明,但他们的学习成绩与他们的智力水差很大,这说明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确存在障碍,而造成这种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与家庭密切相关
首先,这些学习障碍的学生中有些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因从小受父母溺爱,养成了心血来潮时就学习、心情不好时就不学的毛病,学习语文更是三分钟的热度,而他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及时矫正这种习惯的必要性。现在他们长大了,其父母才把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习惯提到日程;但改变一个人的习惯绝非易事,他们既嫌麻烦,又没有恒心,于是他们把转变孩子的希望都寄托于学校和教师。其次,农村相当部分的学生家长迫于生计,整天奔波在外,无力、无心顾及孩子。家庭配合、监督教育的缺失和空白以及本身语言能力的有限使这些孩子从小就没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再者,部分家长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这些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和优待,把一腔的“热情”交给了老师,然而教师往往给予每个孩子的只能是均等的关注。
2、学校对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比如,有些老师在授课时有意、无意忽视了一些接受能力弱、对知识再运用能力差的学生,加之学校的不够重视,造成了语文这一学科的教育不均衡;有些学生有问题向老师求教时,老师不是和颜悦色、极富耐心地解释讲解,而是讽刺、挖苦、甚至厉声叱责。有些老师也深知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但却无心或不愿一对一地辅导等等。
3、个人因素是学生学习障碍的直接诱因:过分紧张,学习效果不佳
这些学习障碍生成绩不如其他同学,在同学面前总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他们也想学习上与其他同学一起进步,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产生了自卑感。同时他们还担心自己学习不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责骂,过度的焦虑又使他们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去帮助这一部分语文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尽快地走出学习的误区。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小学生的思维基本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地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记忆。直观教具如教学卡片、实物、多媒体展示等。
2、多激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及时肯定和表扬学困生,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可以产生其要求进步的动力。因此在语文课堂内,多留给学困生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让他们朗读事先读过多遍的课文,句子和对话;叫他们进行简单的对话表演……让他们感觉到“我也行”。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成功
小组合作学习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逐渐产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最大的优点是面向全体,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缺点是优等生是“亮点 ,学困生是“陪衬”,较少受关注。所以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如果能把眼光更多的放在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身上,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表现自我,提高自信;多让同学在小组内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来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学习的成功,相信效果一定非常的显著。
二、指导给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科学的方法
1、指导学生科学的词语记忆方法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词语、古诗和简短的小文章是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此,低年级学习词语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困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其实,在词语记忆过程中,运用每天记一个或几个的方法,相信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的词汇量会越来越多,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帮助学生养成预复习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只重视课堂上老师的听讲,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却忽视课前课后的预复习工作。相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复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要求学生回家读通课文,并挑出不懂的词句,记录在作业本上。对于刚学过的知识,要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并鼓励学生勇敢克服学习当中的困难、战胜遗忘,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复习、记忆和操练。
3、养成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产生原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27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汉语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语文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经验,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成为语文学困生。为了更好的帮助学困生走出语文学习的误区,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找出导致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有效实现学困生转优。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为了有效帮助学困生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要求教师在帮助学困生转优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找出原因,更好的实现学困生的转优。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对学困生问题引起了重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目前导致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科学习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就目前导致初中学生出现语文学科学习困难的情况来讲,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是导致学生出现语文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自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会下降,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困难,最终成为学困生。同时,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对学生走出语文学习困难的泥潭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知识盲区难以得到及时弥补
之所以称一些学生为学困生,就是因为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知识盲区,导致学生在应用知识点的过程中及在学习新知识点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导致部分学生成为语文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盲区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尤其进入初中阶段,相比小学语文学生要进行难度更大的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例如:修辞方法、写作方法等方方面面对学生更具挑战性的知识,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盲区而难以有效得到解决,那么势必会给学生的学科学习带来严重困难,最终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
(三)思考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思考不足。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点难度进一步增大,很多知识点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直观的理解,需要学生通过有效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而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初中阶段语文学科学习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有效进行思考,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善于思考,导致学生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也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于语文这门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的学科而言,更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部分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一些学生难以有效把握课堂教学;一些学生难以有效进行课前预习;一些学生难以有效进行课后复习等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都是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使学生逐渐成为语文学困生。
二、实现初中语文学困生转优的有效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本着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语文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也要对学困生引起高度重视。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导致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针对部分学生由于对语文学科学习不感兴趣,而导致学生成为语文学困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二)鼓励学生及时弥补知识盲区
针对部分学生由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区难以得到有效弥补而导致学生成为语文学困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及时弥补知识盲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弥补知识盲区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一方面要积极的求助于教师;另一方面要积极的求助于同学,使学生以往有疑惑的知识点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三)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进行思考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思考不足,而导致学生成为语文学困生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本人会针对学困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设计一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学生只有将语文学习与有效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走出困境。
(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困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学困生形成分析
众所周知,英语学困生的形成与家庭、社会、群体、以及个人等因素有关,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比较复杂,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而新课程的起点对于他们又高了一点,他们尚未从小学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也无法适应初中英语的学习,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滞后的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是不聪明,而是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善于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懂得如何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英语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对这样的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英语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英语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基于对英语学困生以上方面的认识,我认为,英语教师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也就是说,要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我们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应该研究学生怎样学;我们不仅要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做学习策略的培训者,也要从学困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策略。这才是提高学困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困生学习策略的理论依据
我国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教学已经开始重视学习策略在中学生英语学习乃至整体能力培养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而,通过对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调查我发现,班上的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各种策略的使用上普遍较差,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1、沟通从心开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此,老师要增加对学困生的情感投资,缩短与学困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从喜欢英语教师到喜欢英语,其次,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如果学生有了对英语的积极情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例如,我教过的一位女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太好,而且还有些“口吃”,故不论上课还是下课都不愿意多讲话。通过我多次与她谈心,让她克服心理障碍,让她懂得学习英语必须要多读,多讲,总之多开口。课堂上我又有意让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口多了,自然她也没有恐惧心理,英语成绩也就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调控尤其重要,只有师生(特别是与学困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2、自信从赏识开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比较关心学优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不少学困生随着学习困难的逐渐加重,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也渐渐失去了课堂上的表现机会与舞台。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重视这些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多给他们提供展示他们自身特长的平台。正如又一位学者曾说过“人人都要表现自己,而且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尤其每一个人都想以一定的方式表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我对“学困生”的心理转化始终以:“你行,我也行”为支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学困生的“闪光点”是多方面的,也是微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细心捕捉,一经发现,就应该及时伸出大拇指说:“Welldone!”例如在教广州版Book4lesson13前,我发现本班有一个英语学困生是“寓言故事迷”,同学们称他为“寓言故事词典”。他以前阅读过大量寓言故事,只要有同学提到的寓言故事,没有他不会的。在上课前我曾暗示过上课时要他讲一些寓言故事,开始他还在犹豫,我鼓励他“英汉一起讲”必要时还可以请一位英语好的同学给你当翻译。一听到这一句话,他高兴极了,结果平时上课沉默无言的他这一节课表现的十分活跃,在课堂上我及时赞赏他:“Verygood!”!Ithinkyoucan,youcan!”经过这次以后这位同学英语课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正如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多一次进步。”因此要在课堂上为每个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了成功的多元化衡量尺度和个性化表现机会,让他们通过表现来展示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让他们始终保持一个信念:Youcan,Ican!3、进步从合作开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它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更重要的是,英语课堂的合作教学,有助于学困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策略。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每个学生找到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会让学困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技巧等。再者,课堂合作上,各小组要顺利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也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因此在班上我开展了“一帮一”活动,给每一个学困生安排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桌,指导他们制定目标、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协助英语教师去帮助、辅导、检查、督促学困生的学习。在平时的月测、期中、期末考试后,对成绩突出,或有进步的小组,给于小小的物质奖励,这样让他们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气氛中,加强合作,互帮互学,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成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成功从评价开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我在教学中发现,通过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于学困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从学期一开始,我针对不同类型的英语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设为A、B、C三个等级,以此量化学困生注重平时表现,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困生都展现出自己闪光的一面。比如,我在讲广州版Book4,Lesson13时,上课听课情况;如有些学困生能认真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做好笔记,我就给他们打个“A”。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只要他们能在书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Whydidtheturtlecomefromtheocean?Whatdidtheturtleseeinthewell?必要时用一些汉语,我就给他们打个“A”或“B”。小组参与配合情况;只要能和小组成员一起查阅资料,课堂上又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Whereisthefrog?Isithappyinthewell?他们也会得到“A”。在完成课堂练习方面,只要他们能正确填空如,I’msohappy!I’msobig!并且能正确用“too…to”造句,也会得到“A”;会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词,把课文复述下来,得“A”,能掌握“so”“too…to,not…enoughto”用法得“B”,只能勉强读下课文的得“C”等等。按照这种规则进行了一学期,这些学困生掌握了老师的做法,以后他们在每节课后,都可以做出自我评价。如:
1、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
2、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感到:
A.满意的地方是
B.不满意的地方是:
3、对自己在本节课中小组中的表现感到:
A.满意的地方是
B.不满意的地方是:
4、我对我们组的评价是
5、对本节课老师的建议是:
6、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形式的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努力通过对学困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学生确定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学习策略指导与运用,让学生充分了解、领会、操练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懂得外语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的意义与作用,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策略改进自己的外语学习。同时教师和学生必须认识到学习策略的培养和使用必须要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要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总而言之,就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外语水平,同时为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因素分析、教育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及引导,应该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职责,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不能少”的教育公平的理念。学困生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关系到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在校生中,由于非智力因素或生理机能障碍,而在大学学习期间由于挂科、成绩绩点过低等成绩原因被学籍处理获得警告、中途被退学或者在培养计划的年限标准内无法正常毕业,以及在毕业时无法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被认定为学困生。本文从学困生内在诸多因素中寻找学习困难的原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大学生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本校学困生进行抽样调查。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参考部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以及一些应用比较成熟的问卷,结合研究前期对学困生的谈话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大学生学习心理因素调查问卷》对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学习心理因素(学习情况、元认知、学习动机)进行调查。
经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及个人访谈、实例分析表明: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在校大学生平均水平,大部分学困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认知模糊、情绪障碍、自我效能感偏低、错误归因、自控能力差、动机不明确等心理因素是极其重要的内在原因。另外,学困生在人际交往、敏感、焦虑、抑郁、恐怖等方面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大一比大二、大三学困生数量值高,某些专业的学生由于课业较重,自我调控及解决问题能力偏低,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学习困难程度加深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反过来这些心理问题又成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不断恶性循环。
一、导致成为学困生的心理因素
上述表明,导致成为学困生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不足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思维,如何协调的利用它们是能否有效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各种学习能力的有机结合,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学习的连贯性与持续性。调查中发现,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能力差,了解和认识学习、社会、世界的心理能力不足,会时常出现认知模糊和认知偏差,把一些问题错误归因,严重影响了基本学习技能的发挥。正因为如此,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应付心理,就做作业这项学习任务来说,学困生会选择抄袭、草草作答或者不予上交作业等作法来应对。
2.情绪情感问题
学困生在学习中时常表现出一些情绪问题。这种不利于学习的情绪情感会严重的对自身的学习产生阻碍,随之自我效能感也会变的偏低。
(1)强迫性的焦虑。从上学之初至大学,长期受到家长、教师及大学阶段辅导员的潜移默化的学习要求和督促,在学生的心理已经将努力学习固化为理所应当。学习中稍有闪失就陷入痛苦的自责之中,课堂听讲、作业练习、实验实训、课外活动生怕有错误产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发生了转移,思想包袱随之而来,对自我的学习过程产生了怀疑。严重影响了认知技能的正常发挥。
(2)逃避或回避。在学习中有过严重失败经历或者给自己、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历,面对学习困难容易产生为难情绪,试图回避不好的情绪记忆,从而选择逃避远离学习。
(3)对抗与抑郁。由于学困生在教师、学生的心目中埋下了负面的印象,使得有些学困生开始对老师、学生有对抗心理或敌对心理,或者出现某些抑郁的状态。因此,他们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时就表现出过度敏感,对他人格外提防抵触,长期下去易产生心理疾病,给学习带来更大的阻碍。
3.意志(动机不明,自控能力差)
现今大学生拥有追求独立,个性张扬、及其强烈的叛逆性的特点,对新事物接受快,观念超前。但是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进入大学校园,摆脱了家庭、父母的束缚,脱离了高中时代的学习模式,他们像完全自由了一样,大部分事情和问题都要自行决定和解决,但是,由于步入大学阶段,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者说未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困生会时常感到茫然,加之自控能力差,缺乏内驱动力。
4.个性行为
现今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期盼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但是实际上他们依赖心理较强,抗挫折能力较弱,呈现出假性成熟的特点。易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行为表现成熟,心理脆弱,因为他们表现出的心理成熟与社会实际的要求相差甚远,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调查显示:有73.5%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6.2%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
二、如何做好我校学困生的教育工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好我校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实际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是我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和改进工作的重要内容。本人认为教育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引导学困生进步有很大的帮助。
1.激发和引导建立自信心
只有对成功充满渴望,人们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和经历投身到完成目标的行动中去。因此,学困生要脱离学习的困境和排解困扰,首先就是要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和辅导员多去爱护、关心学困生,提供树立自信心的机会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对与学困生的错误,教师不能简单的只是一味的呵斥,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进行情感上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困生与其他学生须一视同仁,拿出更多一些的耐心、关爱来关心他们,鼓励并信任他们,同时应号召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让他们融入到大家的学习环境中去。在关心之外,也一定要信任他们,善用他们,因为善“用”是对人最大的信任,会让人产生力量,也最容易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克服自卑、逃避心理
对于学困生来说,自卑心易出现。而且,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也易产生逃避心理。在帮助他们客服自卑心理时,首先要做到的就要客观公正的对待他们。学习方面,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要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了帮助克服恐惧心理,要积极融入到他们当中去。在平等互动的方式中,了解他们的爱好及兴趣,寻求共同话题,从中发现他们的优点,赞扬他们的优点,使他们愿与你交流,乐于与你分享。课上、课下都要多留意学困生。例如:课下经常找他们闲谈,让他们帮老师送作业、发问卷等,从而拉近与学困生的距离。集体活动时,发现他们有所进步,适时的及时鼓励。
3.培养坚强的意志
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意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让学困生正视面临的困难,培养其学习自觉性,并让他们明白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培养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应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遇到困难不要逃避掩埋,而要坚持不懈向目标奋勇前行。所以,教师及辅导员要让学困生对困难有正确及明确的认识。当学困生思想、意志处于低谷状态时,及时引导,及时谈心,帮助坚定信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不仅如此,还要适时地严格要求学困生,培养学困生的自制力。现今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力比较弱,自制力偏低,加强学困生的自制力的培养也是培养学困生意志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学困生自制力的培养,进而不断促进学困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长期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困生意志力的培养,对减少学困生的学习障碍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今高校学困生的产生和特点是伴随着高等教育普及而逐步产生的,具有其时代性。由此,我校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寻求帮助学困生的方法和途径:确定相应的教育策略,找准侧重点,把握教育对象的层次性,选择不同策略方法,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尽可能的使学生拥有成就感,拥有尊严,有层次地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帮助、促进其不断进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和教育目标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田景正.苏霍姆林斯基转变差生的理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3]王建红.网络环境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5(7)
[4]刘粦霞,曾秋红,谢攀水,廖梦玲,陆迪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5(3)
[5]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6]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35)
[7]陈蕾.“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6)
关键词:外语院校 困难学生 心理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有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在10%―30%之间(1),而在家庭困难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更高,笔者结合从事辅导员工作五年多来的实践,以所在的大连外国语学院韩国语系的学生为例,就这一问题作一浅析。
一、导致困难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1、专业学习上的压力
家庭困难学生是有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困难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由于当地的中等教育中的外语教育方面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普遍较差,家庭也没有能对孩子的学习提供特别的支持,单一的学习模式导致这些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只注重书面的考试,而忽略了外语学习的其他方面:听、说、读的训练。升入大学后,专业外语的学生是要求全面发展的,课程划分也比高中时代仔细得多,在听、说、读、写方面都设置了必要的课程。以我所在韩国语为例,我们的专业课程分为初(中、高)级韩国语、初(中、高)级韩国语听力、初(中、高)级韩国语会话、韩概况、韩国报刊选读、同声传译、韩国经济、韩国文学史、韩国政治与外教等课程,边远地区的困难学生能够考入我系,应该说书面的成绩是足够优秀的,但是,中学阶段一切为了升学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忽略了听、说、读的练习。升入大学后,学习习惯很难及时改正,难以启齿,再加上自身的贫困问题而引发自卑,本来就就不愿与人交流,更别说用外语和别人谈话,因此有种“不适应大学生”的感觉,由此而产生一种逆反情绪,甚至对专业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对自己当初的高考志愿选择都产生了怀疑,笔者对自己所带的两个年级中学校认定的困难学生中就“韩国语的学习中你感觉压力如何”进行了问卷调查,高达65%的学生认为有压力,26%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仅仅9%的学生认为没有压力。由此,久而久之,这次困难学生长期收到经济上和专业学习上的压力,不堪重负,把自己搞的精疲力竭,心理问题的产生也便不可避免。
2、学生自身个性的原因
与其他学校学生不同,外语类院校学生大多性格开朗、外向,喜欢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且大多具有一定的文艺才能。如果一个学生性格过于内向,则会显出不合群,这正是那些家庭困难学生较为尴尬一点,他们大多在高中时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不刻意也没条件去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更谈不上什么特长,个性大多偏内向,即使偶尔有特长,也不敢上台表现,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时间长了,内心的压抑得不到释放,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足为奇。
3、外在环境的因素
外国语院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就笔者所在的韩国语系为例,班级中女生占绝对大比例,个别班级甚至只有一名男同学。一般来说,考入大外的学生中家庭经济条件都不错,相比较而言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就显得很土气,有的学生甚至连生活费都勉强供应,更谈不上知名化妆品、品牌衣服等;另外,由于从小所受的生活及教育环境的不用,来自偏远山区的同学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根本就没接触过,这就导致他们在其他同学面前有种“丑小鸭”的感觉。笔者所带的2012级的一名来自云南偏远山区的学生跟我反映他所苦恼的事儿:他的计算机课根本无法进行,他连基本的开机、关机都不会,而在其他同学看来,这根本是“小菜一碟”……再有,近几年,我校突出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以我们韩国语专业为例,每年大约有将近40%的同学能通过一年交流、2+2、半年公派等各种形式取得到韩国(朝鲜)留学交流的机会;而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则无法实现留学梦想……如此种种原因,导致那些家庭困难学生过分敏感、性格孤僻内向,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二、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心理疏导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作为辅导员,要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得在“心理”上做文章。第一,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长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那些困难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第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他们了解和发现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健康的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有耐心、有方法的去帮助困难学生,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和帮助。第三,转移家庭困难学生的注意力,在搞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开阔心胸。
2、加强对困难学生的资助
心理问题解决了,还得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我们在学校学生工作部的支持下,为家庭困难学生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并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在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原则下,联系了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既锻炼了学生的自身能力又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我们韩国语系为例,每学期通过学校相部门为学生提供的助学岗位多达十几个,每月150元,有效的减轻了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
3、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大学是通往社会的跳板,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外语专业的学生别以后大多从事翻译或文秘工作,需要学生从一开始就注意锻炼自己的口语和表达能力,而大连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有很多的国际会议、学术年会在大连召开。另外,大连每年都举行服装节、啤酒节等大型活动,我们通过校团委积极为学生联系志愿者的岗位,为学生既解决了经济困难,又能在实践中锻炼了自身能力,对以后更好的就业、在社会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由此,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切实立足工作实际,转变观念,把问题研究透彻,把针对这类学生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