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经济学的专业知识

时间:2023-09-05 16:45:45

导语: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济学的专业知识

第1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 大学生创业 实际应用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22-02

根据杰夫里・提蒙斯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1]

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有意在这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可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同时吸引风险投资。[2]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淘宝网的出现,的确改写了中国的商业格局,互联网消费成为人们当今生活的主流。[3]

一、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共有15个二级学科。与经济管理有关的专业有:经济学、财政税收、金融证券、会计、审计、统计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管理、文秘、保险学、旅游管理、物流、投资决策、管理学。[4]

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的科目如下: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现代经济管理、工(商)业经济管理、农(林、渔、牧)业经济管理、运输经济、劳动经济、股份制经济管理、贸易经济、技术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经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工业外贸、财政、税收、金融管理、农村金融、国际金融 货币银行学、投资经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保险、统计学、会计与统计核算、应用统计与优化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公司管理、国际企业管理、乡镇企业管理、乡镇建设与管理、邮政通信管理 、财务会计、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农业会计、金融会计、税务会计、涉外会计、铁道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理财学、资产评估、企业财务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基建财务与预算、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商品学、市场调研、工商企业营销、国际营销、经贸公关、旅游、导游、旅游经济、历史与文化旅游、饭店管理、酒店管理、宾馆管理、餐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工资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评估与开发、土地规划与地产市场管理、土地管理、管理工程等。

二、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运用

上面介绍了很多经济管理专业可以学习到的知识,下面我就这些知识具体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可操作的运用,简单阐述一下。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收益和效率为目的,同时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操作,提供给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来实现对组织机构的有效管理。

现在有很多大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可以应用于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管理整个企业的流程,可以先通过沙盘模拟的方式进行熟悉,有利于同学们在创业之前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知道企业需要有哪些部门或人员,及其具体要做的事情。

(二)创业团队的建立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包括企业成立前和成立早期),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

一般而言,创业团队由四大要素组成:目标、人员、团队成员的角色分配和创业计划。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少走从前的弯路,而从一开始就走规范化管理道路。因此,创业者在注册公司时就应该组建创业团队,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对新创科技型企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风险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其打破创始人的自有资源限制,从私人投资者和风险资本支持手中吸引资本的能力)与企业管理团队的素质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个喜欢独立奋斗的创业者固然可以谋生,然而一个团队的营造者却能够创建出一个组织或一个公司,而且是一个能够创造重要价值并有收益选择权的公司。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合作精神、立足长远目标的敬业精神会帮助新创企业渡过危难时刻,加快成长步伐。另外,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补、协调以及与创业者之间的补充和平衡,对新创科技型企业起到了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

(三)创业计划书的书写

创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商业计划,其主要用途是递交给投资商,以便于他们能对企业或项目做出评判,从而使企业获得融资。

通常一本创业计划书在前面需要写一页左右的摘要,接下来是创业计划书的具体章节,一般分成十大章。

第一章:事业描述。必须描述所要进入的是什么行业,卖什么产品(或服务),哪些是你的主要客户。所属产业的生命周期是处于萌芽、成长、成熟还是衰退阶段。还有,企业要用独资还是合伙或公司的形态,打算何时开业,营业时间有多长等。

第二章:产品/服务。需要描述你的产品和服务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色,你的产品跟竞争者有什么差异,如果并不特别为什么顾客要买。

第三章:市场。首先需要界定目标市场在哪里,是既有的市场又有的客户,还是在新的市场开发新客户,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客户都有不同的营销方式。在确定目标之后,决定怎样上市、促销、定价等,并且做好预算。

第四章:地点。一般公司对地点的选择可能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要开店,店面地点的选择就很重要。

第五章:竞争。下列三种时候尤其要做竞争分析:1.要创业或进入一个新市场时。2.当一个新竞争者进入自己在经营的市场时。3.随时随地做竞争分析,这样最省力。竞争分析可以从五个方向去做:谁是最接近的五大竞争者;他们的业务如何;他们与本业务相似的程度;从他们那里学到什么;如何做得比他们好。

第六章:管理。中小企业98%的失败来自于管理的缺失,其中45%是因为管理缺乏竞争力,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决之道。

第七章:人事。要考虑现在、半年内、未来三年的人事需求,并且具体考虑需要引进哪些专业技术人才、全职或兼职、薪水如何计算,所需人事成本等。

第八章:财务需求与运用。考虑融资款项的运用、营运资金周转等,并预测未来3年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第九章:风险。不是说有人竞争就是风险,风险可能是进出口汇兑的风险、餐厅有火灾的风险等,并注意当风险来时如何应对。

第十章:成长与发展。下一步要怎么样,三年后如何,这也是创业计划书所要提及的。企业是要能持续经营的,所以在规划时要能够做到多元化和全球化。

三、实践效果及思考

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中,对有创业想法的各个专业的同学进行了以上所介绍的经济管理知识的实践教学。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创业团队的建立、创业计划书的书写等,引导学生的实际创业活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得益彰。当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在不停完善中。

【参考文献】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

[2]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机电类;专业技能竞赛体系

一、构建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即是要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无疑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着积极意义,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可靠途径。

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实施和操作上也涉及多个层面,需要形成一个专业技能竞赛体系,为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组织和顺利开展提供保证。首先,该体系为专业技能竞赛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其次,设计可行、有效的专业技能竞赛实施手段,为专业技能竞赛创造一个实施平台。再次,为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措施,确保专业技能竞赛持续开展、不断优化。最后,建立一个绩效反馈机制,评估专业技能竞赛实施后的效果,总结成果,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构建专业技能竞赛体系,可以为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开展提供保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现状

(一)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特色和成果

机电类专业技能竞赛项目涵盖了不同层次和各个专业,学生参赛积极性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竞赛项目涉及多个层次和所有专业

机电类学生已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广东省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相关赛事,在省级以上层次的大赛中与外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增进技能。但此种竞赛门槛较高,参赛人数有限,更多的是学校内部组织开展的小型竞赛活动,如模具、数控专业开展的工程制图竞赛、汽车专业开展的汽车发动机拆装竞赛、玩具专业开展的水火箭比赛和电子专业开展的电子电路焊接比赛等,参赛人数均超过相应专业人数的一半。

2、学生参赛积极性较高,尤其表现在挑战性和趣味性兼有的竞赛项目上

如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举办的水火箭比赛,形式新颖,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造能力,制作和表演水火箭模型,可谓寓学于乐,学生参与率高,达到专业人数的70%。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专业技能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目标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

毋庸置疑,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是,由于教育、引导不够,部分学生还存在为了增加素质学分而参赛,甚至为了获奖、物质奖励而参赛的心理。这虽然可以理解,但不能提倡。

2、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手段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专业技能竞赛项目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有些竞赛项目无论从开展周期、操作程序还是组织保障上都已经比较规范,但有些项目的实施还比较随意,诸如开展时间不定、操作随意无序、经费不能保证等等。

3、教师的指导是专业技能竞赛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赛事缺乏教师指导。除一些层次较高的竞赛外,校内组织的竞赛项目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些项目因参与人数较多,更加能够起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目的,但是教师的重视和指导力度不够,竞赛的成效有待加强。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构建一个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确保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实施,增强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成效,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三、高职机电类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

经过不断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出一套包括实施目标、构建原则、实施手段、保障和激励措施、拓展渠道和绩效反馈6个部分组成的专业技能竞赛体系。

(一)实施目标

配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树立学生的求知、求真、求实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技能,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原则

1、以赛促训,赛训结合

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和训练,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训中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竞赛既是对学习和实训效果的检验,又是对学习和实训的促进,将学生的学习和竞赛结合起来。

2、可操作性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在组织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

3、注重反馈

开展技能竞赛后,要全面、细致地对竞赛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听取参赛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以便增强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施手段

1、依托专业教育和目标引导,使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定位

我们认为,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表现。要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专业技能,必须使其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明确未来的职业定位,这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目标引导。学生大多在入学前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各专业教研室要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和今后的就业方向。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2、依托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塑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才能在专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因此,应该牢牢抓住专业教学这条主线,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课外专业技能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更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3、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教师指导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我们依靠专业教研室,将有兴趣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学生组成一个个专业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及时为他们解疑释惑,加强训练。 转贴于

4、配合学校素质拓展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素质拓展的核心应是职业能力的提升,而职业能力首先体现在坚实的专业技能上。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组织学生开展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是整个体系的核心环节。在开展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过程中,注意因人而异、有所侧重、规范有序。具体来讲,一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开展不同的竞赛项目。一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较薄弱,可以多开展一些趣味性、实操性项目;二、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可鼓励参加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竞赛项目。二是有所侧重,即侧重开展适应面较大、参赛人数较多、可操作性较强的竞赛项目,以便提高多数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三是在实施和操作上加强组织管理,细化实施步骤,做到规范、有序。

5、发挥专业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学生社团专业技能竞赛

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是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组织。专业社团是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平台,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共同的专业归属为纽带,可以开展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以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保障和激励

1、师资保障

教师的指导是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保障,不仅有助于提升竞赛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实现竞赛的目标。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在学生技能竞赛过程中跟进指导,同时按照导师制的管理规定,将专业教师的课外指导工作折算成工作量,以增强专业教师指导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辅导员负责做好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使竞赛活动顺利开展。

2、经费保障

经费是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物质保障。高职院校的实训实习经费是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经费来源之一,这样有利于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此外,学生活动经费也是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经费来源。

3、激励保障

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胜出,不仅可以获得竞赛主办方的奖励,而且可以在学校获得素质拓展积分,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证明。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之后,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获得一定补贴。

(五)拓展渠道

1、专业顶岗实习

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专业技能竞赛不能局限在学校和特定的场所,更应该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真正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社会实践活动

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具有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作用。充分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学生自发的实践活动,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实践岗位上,将自身学习和实操训练结合起来,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六)绩效反馈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后,要全面、细致地对竞赛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成绩和不足,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以便使竞赛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3篇

[摘 要] 经管类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了许多问题。知识管理理论的兴起与应用为经管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指导思想。通过加强和组织校内模拟实践活动,不但能缓解实习经费少和联系实践单位难的困境,还能将经管类专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本文就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模拟实践活动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经管类专业 技能 培养

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使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人类的知识有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人类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称为隐性知识。内隐知识具有以下特征:它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与行动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自用性,是人们达到价值目标的工具。目标的价值越高,这种知识支持获得目标就越直接、越有用;通常只有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从干中学,是不能言传的知识,在最低环境支持条件下所获得。知识的一般性特征是其默会性,显性知识仅是人类知识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知识是默会的、隐于实践中的。

二、知识管理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应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经管类专业知识内隐的成份比较大,要提高经管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掌握大部分隐于实践中的知识,教学实践是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有效的组织在校内即可完成的实践活动,将内隐知识显性化,成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提高的重要途径。模拟实践法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办法,模拟实践法是指利用一定手段和模式,将经管类专业活动的具体工作进行高度提炼,通过一定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于特定的实践场合,人为创造某种经管类专业活动的仿真环境,使学生在比较接近真实的情形下,亲身体验实际业务流程,在群体实践活动过程中,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达到获取和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系列模拟实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模拟实践集约化、系列化,校外专家和教师参与指导下的系列仿真实践活动。系列模拟实践活动可以使专家或教师在系列实践活动过程中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学生在集体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学习获得。系列模拟实践活动还能促进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符合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有助于成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从而便于隐性知识的生成、获得。

1.系列模拟实践活动的时间保障。在本科学生培养计划中,每学年安排10天~15天的时间用于学生系列模拟实践活动,称为经管科技活动节,学生本人有选择的参加系列模拟活动的其中几项,也可全部参与,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总结。教师根据参与活动情况和书面活动总结给予评定成绩。

2.在活动举办的方式上,可采取跨院校联合举办的方式,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更加有利人才的培养。在活动的组织上,采取了由学生会组织、教师和校外专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挥及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活动的手段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高校互联网、IBID网站等先进手段,有利于推进高校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实践活动实施成本相对较低。

3.实践活动的运作与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参与空间,如高校联网模拟金融市场通过和企业联合提供技术支持,可以容纳数万名学生进行模拟股市的训练,为学生提供零风险分角色锻炼机会,学生只需投入几块钱,就可到股市中大显身手。

4.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可以大规模开展和创新的模拟实践活动主要有:“高校联网模拟金融市场”、“ERP沙盘模拟大赛”、“校园模拟拍卖”、“商务模拟谈判”、“模拟创业设计大赛”、“模拟营销策划大赛”、“商业银行CI策略”、“模拟招聘”、“跳蚤(二手)市场”、“学生组织‘CI’设计系列活动”、“电子商务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这些模拟实践活动可在校际之间、课堂之外进行,其组织形式新颖、方法独特、手段先进。

模拟经济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经济、金融、贸易实际较为接近的环境,提供了学生发明创造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实习经费少、联系实践单位难的困境,促进了不同学生团体间的交流与和合作,便于团体或团体中的个体通过交流和与合作吸收、消化或生成、获得新的隐性知识。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课程 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杨广荣(1978—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江苏 镇江 2124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38—02

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在专业就业内容上一般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块,室内设计既是一个专业方向,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国内室内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四个专业的基础课。以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设计施工、陈设设计与相关配套等,而室内设计课程是专业方向的核心与基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国外,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更多地倾向于视觉传达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与国内高职教育的现状差异性较大,可参照性较小。因此,进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帮助。

一、高职高专环艺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室内设计通常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约90~120学时,教学内容主要为室内设计史论、室内空间划分、室内界面设计、设计色彩、风格、不同性质室内空间设计以及室内陈设等。室内设计课程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美术、建筑基础、工艺装饰、人体工程学、材料学、色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室内空间并进行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多数为五个学期,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结合生源素质和教学模式,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能力薄弱。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艺考热”,高职高专艺术类在校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对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高考考试内容一般为基础的美术加试,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认识,对室内设计专业缺乏了解。室内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美术和设计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而这恰恰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薄弱点。

2.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一些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够明确,室内设计方面的课程教师引导的多点,学生就以室内设计专业自居,相反学生就以景观设计专业自居,弱化了“一个界面两个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各大院校室内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网络资源的共享,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很多学校相互模仿,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上处理不当。其次,各大学校缺乏自身的专业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面缺乏个性,导致毕业生缺乏相对突出的竞争力。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强,在常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否则会使学生学完课程印象不深。从企业回馈信息反映,学生在进行相关室内设计项目时,往往不知如何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操作。

3.课程教学方法定位不准确。当下,各大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多数专业课程都在推进项目化教学、工作室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而相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而言,室内设计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有一定的理论性课程性质,而对于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的学生而言,根本不具备室内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配以相应的案例分析,才能不断积累实践项目操作能力,因此过多地模仿项目化、工作室化等教学模式,不依据自身专业体系的个性化特征,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惘。

4.课程实践环节的缺乏。室内设计课程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特征的综合体,要求学生除具备一定的造型、色彩等能力基础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体验。而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体现为实践教学学时、“双师型”专业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短缺,使得常规理论教学成为“纸上谈兵”。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种实践方式在时间上不连续,学生难以获得对室内设计系统的认识;校外企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无法跟踪指导,企业没有接纳和指导学生的义务,部分学生甚至找不到实习机会,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一举措往往效果不够理想。

5.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较“独立”,缺乏相互贯通。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室内设计课程开设前,一般辅以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制图、造型基础、建筑理论等,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大环境为主,缺乏对专业的考虑,不能顾及后续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各课程相互孤立,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整。此外,环境艺术专业在开设室内设计课程时,还开设其他专业课程,如景观设计、观赏植物等相对于户外的课程,但在教学和实践上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导致同一时间内,学生专业学习丧失方向,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1.找准课程定位。在找准室内设计课程定位前,必须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讨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终是面向人居环境的艺术设计与技术实施,人居环境从狭义方面讲包括室内和室外,因此,室内设计课程是满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往往能够引导学生往具体的职业方向发展。课程应在相应基础课程开设后进行,如设计制图、设计基础、建筑理论等,使得学生在学习室内设计时,能有一定的专业设计思想和基础性知识。

2.依据特色,合理安排课时分配。除艺术类高职高专外,普通高职高专在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时,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因此,课程教学必须因地制宜,在具体室内设计的课程安排与课时分配方面有以下考虑:

一是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安排。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就业方向来看,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室内设计基础理论,同时具备系统室内设计的技能,因此,在室内设计课程定位方面,应将室内设计课程分成夯实基础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分解成室内设计原理和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两门课程,前者室内设计原理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基础课程,重点以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为主,配以专题设计训练,提升学生对室内设计基础理论的认识;后者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化或者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团队形式完成不同专题的综合设计项目,系统运用所学各课程知识完成不同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设计。

二是室内设计课程的具体课时规划。以普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从室内设计基础原理的性质考虑,室内设计课程每周4课时,总计90学时左右,在课时分配上采用“1/2学期的理论讲授+1/2的理实一体讲授+1周的课程设计环节”的形式。第一部分的理论讲授旨在让学生较好地认识室内设计,了解室内设计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第二部分的理实一体讲授主要依据相应的专业知识,设计一些室内空间的局部环节,如背景墙设计、顶棚设计等;最后在课程内容结束后,通过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完成教师制定的空间设计,一般以某一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为设计平台,全面地完成某一空间设计,包括室内界面、装饰造型、照明设计等,最终完成平面、顶面、侧立面的设计,以及主背景的设计图纸和相应的空间装饰透视效果图。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角度出发,在大三上学期之前,基本上完成了与室内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支撑课程,包括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等,通过结合前面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开设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一般考虑课时90~100学时。在这个环节里,宜采用项目化、工作室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上课过程中,以“案例分析+命题”的方式,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包括全面系统的设计图纸,最后模拟项目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方案评讲,模拟公司实际业务操作流程,以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期末再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由专业教师命题,学生单独系统地完成全套设计及图纸。

3.合理使用教学方法。(1)理论内容“实务化”。在室内设计原理基础教学内容方面,以实际工作中的目标任务为行动导向,讲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比较有用的专业理论或者实务知识,应由市场为导向,配以相关设计理论,达到“教而不空,学而不乏”,不空放理论的教学效果。(2)专题内容“模块化”。无论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还是室内空间专项设计的教学过程,都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专题分成若干模块,在一些概念性、规则性理论方面,以专题模块化形式的教学,让学生重点认识、掌握相对应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配套训练更加紧密,具有实际生产性意义。(3)项目分析法。 项目分析法适合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室内空间专项设计内容一般包括居住空间、交通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旅游空间、医疗空间、餐饮空间等不同性质、功能空间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实践,因此要以项目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如主题别墅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地铁站或火车站大厅设计项目、某中型主题商业广场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企业写字楼设计项目、主题酒店设计项目、某美容院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主题酒楼室内空间设计项目等,对给定空间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通过课堂的案例分析,学生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并结合自主创新,较好地完成相关设计。(4)工作组模式实训教学。 在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中,进行项目操作时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以工作组为实践单位;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完成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绘制、技术图纸、设计方案投标解说等一系列过程,教师予以指导,实现课堂项目与企业实际项目的无缝接轨,达到较好的团队训练、团队合作效果。

三、结语

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事相关室内设计行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必须根据专业特征以及办学优势、特色,进行合理调整和布局。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灌输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市场规则,如招投标的运作、项目操作实务、工程施工实务方面的具体方法与规则等,使课堂项目紧紧围绕企业实践开展。在室内设计课程艺术性设计方面,必须加大学生对文化、民俗、材料工艺、宅配等的认识,提高其对室内设计项目内容的认识,从而系统地学好室内设计课程,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 现状调查 建议

专业是指职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首要条件。从一所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我们就能初步了解该校的性质及其特点,学生家长就能知道是否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如何设置专业,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山东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研,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如何设置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措施。

一、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

2012年,山东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近600所,本次调研随机抽取其中68所,包括了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职教中心)等多种类型。本省大部分职业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覆盖面、争取生源都在追逐热点,尽可能多设置专业,忽视了专业设置的原则和内涵,视专业设置同儿戏,在不具备任何条件的情况下随意设置专业,所设专业根本无法承载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毕业的学生两手空空,没有任何专长,严重影响了本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甚至引起社会对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质疑,把原本发展空间广阔,前景可观的优秀专业推向被大家抛弃的边缘。

(一)专业设置的恶性竞争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总会有不同的职业岗位被人们推崇和追逐,因而造成了不同的专业热点,并且在不同的区域,大家的认识不相一致,南方发达地区与西北的差异就很大,现阶段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出财经类学校热,而西北财经类学校的专业往往不被人们认可。近年来某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拉动及卫生服务领域的扩展,呈现出的是石油化工类专业和卫生服务类专业倍受欢迎。由于这些原因的影响,许多职业学校纷纷放弃了自己若干年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特点,在专业设置上你追我赶,忙于设立专业而忽视了建设,带来的后果肯定是恶性竞争,不利于一个优秀专业的成长和发展。

(二)专业设置的重复

其实就是专业设置的恶性竞争带来的结果,在同一地区一个专业被多个同类职业学校重复设置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当然专业的重复设置利于学校之间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但试想一下,在一个地区有若干个职业学校办同一专业,会出现什么局面?以职业学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在山东至少有十几所学校在办,而山东选择工程造价专业的生源又有多少呢?结果是大家同时办了很多相近的专业,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都严重不足,我们在专业教学及专业建设中精力分散,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每个专业都不能办好,很难办成精品专业。

(三)在不具备条件的基础上设置专业

调查发现某些职业学校,校园面积不足三十亩,观其基础设施不过三栋五层楼房,问其师资说有几十号人,可是看其专业不禁哑然失色,专业设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达十几个之多,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十多个专业不知道靠什么来支撑?能给学生教会专业技能吗?有些地方职教中心有漂亮的校舍,政府投入资金购进大批先进的实训设施,但为数不多的教师都是从中学调入,经过短期培训成为众多专业的核心教师,自己本身的专业能力就不强,实训设备不能精通使用,如何教化学生。这一点已经在全省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上得到充分的证明,大部分地方职教中心培养的学生基本不具备专业技能。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建议

1.专业设置要立足当地,面向全国。

专业设置首先要考虑如何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比如有些地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可以考虑在物流、电子商务等方向设置专业,有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导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发展。

2.专业设置要紧贴市场需求,以经济发展为坐标,以职业分析为导向。专业设置应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教育,以企业的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形成学生入学即等于就业的教育方向。

3.专业设置要突出自身特色。中职学校各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与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应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

总的来说,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以经济发展为坐标,以职业分析为导向,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动态,遵循“经济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的原则,为经济建设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实用型人才。必须把握全局、认准形势,给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提供合理、科学的理论依据,让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人才的培养紧扣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决策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状况,形成合理的专业格局。

参考文献

[1]刘德思.职业教育的模式选择――资源交换的观点.

[2]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4).

第6篇

关键词:园林 风景园林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吉林农业大学校1997年设立园林专业,2011年设立风景园林专业,目前同时有园林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的迷茫和不理解:这两个专业什么关系?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所以探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首先从专业设置入手。

一、园林与风景园林

1.学科专业设置

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2012年颁布执行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同时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关于园林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分类如下:

园林(Landscape Gardening,专业代码090502,原专业代码090401)隶属于农学门类(代码09)下林学类(代码0905)的本科专业[1]。从学科分类角度来讲是农学类(代码09)林学(代码0907)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2]。

风景园林(注:可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代码082803),取代原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代码080708W)、景观学(专业代码080713S)、风景园林(专业代码080714S)三个专业,隶属于工学门类(代码08)下建筑类(代码0828)的本科专业,与建筑学(代码082801)、城乡规划(代码082802)平行设置[1]。从学科分类角度来讲是工学类(代码08)风景园林(代码0834,可授工学、农学学位)一级学科(共13个学科门类和110个一级学科)[2]。

从上述专业设置和学科分类来看,“园林”和“风景园林”相去甚远,那么二者是什么关系又是是怎么定义的呢?

2.园林学与风景园林学的关系

关于“园林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提出:“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三个层次。传统园林学包括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分支学科;城市绿化研究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大地景物规划是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做资源,从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三方面评价,合理利用土地进行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明确地将园林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作为三个并驾齐驱的学科[3]。

关于“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风景园林与建筑及城市构成图底关系,相辅相成,是人居学科群支柱性学科之一。学科外延涵盖包括:①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②自然遗产、文化景观、保护性用地的规划、设计、保护、建设与管理;③传统园林的鉴别、评价、保护、修缮与管理;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参与“园林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⑤旅游与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⑥各种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⑦风景园林建、构筑物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⑧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研究与评价,医疗康复环境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⑨园林植物应用[4]。

从上述对“园林”和“风景园林”两个学科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园林”和“风景园林”的内涵是一致的,只是在外延上有了变化,“风景园林”的外延似乎要比“园林”的外延更加广泛,更加现代,也更加与国际接轨。所以说“风景园林”是社会发展至现代对“园林”的丰富,只是在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就如同“园林”是“风景园林”的曾用名,其实质是一个事物。

造成园林和风景园林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分类上不同的局面,应该是其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性质[4]造成的,其基础学科主要有建筑学、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分属于关系较远的学科门类。同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受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历史较短的美国等国家的影响所致。

二、吉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15年的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能力,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5]及《高等学校风景园林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6]为指导,在社会调查基础上,借鉴同类院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吉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1.专业定位

园林(或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所涵盖的知识非常庞杂,主要内容包括认知和实践2个层次,可设5个二级学科或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4]。上述专业及其相关知识安排在一个专业、4年学习是不现实的,于是在两个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或侧重。经过研究和论证,明确了我校两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在基本保证学科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上,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侧重培养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的能力,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与管理;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侧重培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兼顾园林植物及其应用和园林工程与管理。

2.人才培养目标

园林(或风景园林)的学科性质是应用型学科,根据社会调研,在人才需求方面也是需要应用型人才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我们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3.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侧重园林植物及其生产、繁殖、应用的能力的要求,同时具备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侧重规划设计和植物应用方面能力的要求,同时具备施工管理的能力。

4.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方面,两个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基本保证有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及其应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表现、园林工程与管理三个方面的知识体系,但两个专业各有侧重。知识体系中两个专业都强调园林植物应用,是根据我校条件和特点,充分发挥了我校在园林植物方面强于建筑类、艺术类院校的基础优势。

5.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践教学,根据社会调查,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反馈的信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制定当中,更加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分量。具体实践教学安排如下:

园林专业:植物分类学实习、园林树木学实习、花卉学实习、园林苗圃学实习、园林规划设计实习、园林植物昆虫学、病理学实习、园林工程实习、测量与3S技术实习、园林植物育种实习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课程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计、树木学、花卉学独立实验、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

风景园林专业:素描实习、色彩实习 、植物学实习、园林树木学实习、花卉学实习、风景园林建筑构造与结构实习 、测量学与3S技术实习 、园林工程实习、风景园林综合教学实习、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设计、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计 、风景园林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

6.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下面按照知识体系,把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如下:

6.1园林专业

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高等数学E、无机与分析化学B、有机化学B、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础生物化学B。

专业课:植物学基础、园林植物分类学、园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配置、花卉商品学、插花、干花与盆景艺术、园林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植物育种学、草坪与地被植物、园林植物昆虫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病理学、实验设计与统计方法(以上为园林植物及其应用方面课程);园林设计初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美术、中外园林史(以上为规划设计方面课程);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测量学与3S技术(以上为园林工程与管理方面课程)。

6.2风景园林专业

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D、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C、大学物理实验C。

专业课: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配置(以上为园林植物及其应用方面课程);画法几何、素描、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构成、城市规划原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风景园林设计表现技法、风景区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施工图设计、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初步、色彩、阴影透视(以上为规划设计方面课程);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测量学与3S技术(以上为园林工程与管理方面课程)。

三、小结

吉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用人单位要求确定毕业生规格,在保证专业知识完整体系的前提下,两个专业各有侧重,同时利用我校条件,发挥我校特色。在教学环节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2012)[Z].2012.

[2] 教育部.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Z].2011.

[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2010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3-5.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增设风景园林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 2011,27(5):4-8.

第7篇

独立学院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错位发展模式

经过多次调研长三角地区的业内大中型企业、景观设计院、室内装饰公司、园林研究所等用人单位,了解社会对应用性复合型环境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走访了解多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达成了独立学院对于环境艺术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四点共识:其一,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对应用性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保持强劲势头;其二,根据人才需求金字塔结构和市场细分现状,必须克服同质化办学模式,必须分层培养,凸显特色,不仅要和母体学校错位发展,也要和兄弟院校差别化发展;其三,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应坚持应用性培养规格,应在坚持本科规格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介于设计师和绘图员之间的助理设计师的培养规格上,为其毕业后经过实践磨练成长为合格的设计师、主案设计师奠定基础;其四,应充分利用环境设计、建筑学、动画三个专业的学科生态,通过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培养方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打造有自身的专业特点,走出一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目前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的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存在的问题

《室内设计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前修及基础课程,也是专业课程的重要依托和平台,此课程涉及到很多造型、布局、材料以及施工制作要求等问题,最终要在图纸上详尽地表达出来,以此作为施工或制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高等教育相关学科的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会受到学院体制的影响,比如艺术院校中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比较偏重于效果表现和形式探索,而对于理论和构造的训练则相对薄弱;工科类院校过于规范基础,理论基础相对宽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表达手绘能力则相对不足。因此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在熟悉建筑制图标准的规定,掌握室内设计制图基础知识、原理及规范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的基础制图理论的学习、制图作业的实践、能够运用各种图示语言来阅读和表达室内设计工程图的教学就变的尤为重要。

1.在教材选用方面:针对高等教育的室内制图的参考书籍种类繁多,质量层参差不齐,书籍内容也是存在大量的重复性,甚至有些教材附带的参考案例图纸本身绘制并不严谨,这些例图是学生学习室内设计制图的重要参考,例图的不标准会直接导致学生绘图的失误。因此教材的选择也是室内设计制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

2.教学内容上:大多是沿袭了建筑制图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进度是:依次是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建筑制图基础知识、抄绘室内设计平立面及天花图纸、空间透视基础及练习、完成整套设计方案的抄绘练习。对画面的要求清晰明了,文字符号要精确,但是忽略了设计构思和设计合理性的深层表达,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已经完成了室内设计制图的学习,进行了相关图纸的抄绘,但是在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中仍然不会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进行准确合理的表达,还有一些学生只是对自己抄绘的图例能够绘制,而对于其他形态,如异形及不规则的造型却无从下手,这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标准图例的抄绘而缺乏了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化这一主要环节。

3.在教学硬件及方法上:主要是以教师上课教授为主,学生抄绘图纸为辅。教师通过在课上除了ppt课件的讲解,还需要在黑板上绘制作图的详细步骤,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受到教学器材的限制,在板书制图的过程中不利于同一内容的多次演示,也不够直观,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的教学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制图作业量大,而上课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学生往往拘泥于作业的完成,只能尽量在课程答疑时间内提问自己的疑问和问题,而在课下与老师的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造成了学习的被动与滞后。

4.在教学实践方面,由于本专业着重突出绘图的基本功训练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而室内设计制图的教学不仅仅涉及到线条的运用、图例的绘制等练习,同时还涉及到一些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简单掌握,所以如何完善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对接就显得至关重要。如目前的课程只是教会学生绘制线条图纸,但是学生缺乏对不同材料的属性与施工工艺的了解,而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同时进行的,由于课程中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在制图过程中无法绘制设计中的扩初图纸及大样图,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学生虽然抄绘了图纸,但由于现实设计中材料的变更,学生仍然不会绘制相应的施工图。

因此,改革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实际出发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际意义,对培养学生室内设计制图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专业设计技能都是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具体改革内容

1.明确课程内容设置,结合当前形式与需要

在课程重点设置上,结合独立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针对设计公司对细部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助理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着眼于毕业生长远和未来发展,致力打造具有“差别化”的市场紧缺的专业小方向;其次依托建筑设计制图基础,将建筑工程专业的制图原理与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基本的法律法规,统一制图标准做到准确到位并通过大课学的模式完成,室内专项的制图标准则由专业课上专业课老师完成,同时将法律法规穿插在每个课题设计中;最后应结合当前的形势,加强小区物管建筑内部装饰设计、民生工程、小型养老保险医疗建筑内部装饰设计、老年公寓及社区小型医院建筑单体内部的设计及制图练习。

2.教学方法上调整教学模块,突出思维训练

在教学方法上,沿袭了建筑制图的教学方法但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我们把脉络梳理清楚,调整教学模块,关注物体和空间的整体概念,把二维平面线条绘制与三维速写效果的表达结合在一起,反复训练来回加强,学生学会运用投影规律思考线条的对应关系,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一小步,学生一大步。在整个制图教学活动中,我们始终抓住二维平面线条和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转换关系这条主线,注重透视表现和平面线条的转换关系,有利于强化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建立整体设计表达概念,为后续其他设计表现手段和专题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3.注重知识点的融合,形成多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的兴趣

应根据课程内容适当穿插建筑、人文、艺术、工程及材料等相关知识,比如引用安藤忠雄、巴拉干等大师经典案例,引发学生兴趣点,诱导多角度的设计思考,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剖析案例,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结合教学难点对图片中的细部处理进行设问,然后循循善诱,从制图的角度分析,如何才能准地的用二维平面表达。这样课程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枯燥乏味的制图知识在浓厚兴趣环境中迎刃而解。其次让学生在一定的材料基础上学习图纸的绘制,通过材料的调研、施工现场的参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这种教学方法既加强了制图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设计中所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的“趣”味发展。

4.建立“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中加设空间测绘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但巩固了工程语言,也同时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应用能力;其次教师根据自身工程实践与调研,将课堂搬进装饰城、施工现场等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师必须清晰、准确地用设计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使工人依图施工,完成工程不走样,施工效果与设计预想完全一致,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再次教师与设计公司加强沟通,针对学生状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工程为例,系统讲解从方案到施工一套完整的绘图表达体系,对施工说明、材料表、施工图的深度等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兴趣浓厚且易于接受,制图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枯燥线条,图样融入了设计的内涵,每根线条亦有设计的“味道”了。最后在课程作业设置上,按照技能训练的难易程度分为若干个项目任务,课程从基础的模型制图任务,到家具测绘制图任务,再过度到建筑测绘制图任务,最后完成室内设计制图的测绘制图任务。

5.丰富课件形式,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结合板书,用ppt讲解理论知识,而今我们可以讲室内专业与建筑动画专业结合起来,利用动画视频播放来创设教学情境,将虚拟表现手法即动画的表现方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材质与工艺的讲解不再局限在文字层面,而是通过虚拟表现技术将构造和材料的分层、工艺,按照施工的先后顺序动态的表现出来,便于图纸绘制的分解和回放,这种生动的形象思维授课,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进行专业制图的学习与练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网络资源为中心”转变,从“以实验为中心”到“以实战为中心”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将专业设计课程中形象思维训练、理性图纸表达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展示室内设计制图相关的制图规范法律法规、精品课程课件、优秀作业展示等,并通过教学试验不断加以改进,建立起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开设“微信课堂、作品时评、问题经验交流、留言板”等栏目,让学生随时进行学习、交流等互动性的探讨,改善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关系,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7.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创新成绩评价机制

在此课程改革中针对学生的随堂练习、图纸临摹、施工图点评与分析、实训项目等进行综合评定,强化学生的识图制图以及二维到三维的形象思维构建能力。成绩的评定主要采用校内老师、本行业专业人士、外聘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结语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等教育;园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19-01

随着我国快速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提高居住质量,营造满足人们旅游、休憩、娱乐、度假等活动需要的良好园林环境,已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方向。这些需求给园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园林行业是各级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园林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的趋势。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大学生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为此,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

一、通过市场调研,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深入市区园林绿化局、规划局,以及从事园林绿化施工、景观设计的园林企业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市场调研及社会需求分析。2015年4月到6月,对沧州市园林行业、企业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沧州市苗木繁育类技术员缺口为254人,园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护类技术员为182人,花卉公司的人才缺口为280人,累计为600人左右。在现有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到20%。

(2)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在广泛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借鉴其他同类院校的经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观赏树木及花卉栽培管理、园林规划设计的技术管理,满足各级园林高新科技园区、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植物园、工矿企事业单位、园林科研机构、园林管理和技术部门等急需,具有一定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立足河北,辐射京津及周边地区。

二、工学结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园林技术专业是我院院级教育教改试点专业,依托校内外实习基地,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实施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模块制教学模式。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为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为落脚点的专业特色。通过对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相关的职业标准分析,整合教学资源,制定课程标准,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在不同年级中进行“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强化、职业能力应用”三阶段训练,并进一步完善。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构成,围绕核心能力进行训练,通过和企业生产实际结合,设计综合训练项目,提高技能训练效果。对大学生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方针,大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实习任务,自主选择仪器材料,自行设计实施方案,独立完成。师生角色转变,教师成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辅导者、开发者,而大学生能够发挥自主能动性,充分挖掘自我潜能,增强自我约束力。

三、以职业岗位为切入点,提高职业能力

我院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的突出特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1)加强德育,培养职业素质。由于园林企业的工作特点,离不开和土打交道,苗圃生产、园林施工工作现场复杂,条件艰苦,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只愿从事设计、管理工作。为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成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适应园林生产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顶岗实践,培养职业综合能力。每年都投入一定的经费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先后与沧州市园林处园林苗圃场、沧州农林科学院、沧州绿茵园艺有限公司、名人植物园、新天地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提供部分教师、生源,科研单位和企业则提供设备、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就业机会,双方在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进行联合共享,使生产、教学、科研结合更加紧密。在实践中,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学会在工作中正确地与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加强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基本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能在社会相应的行业找到适合的位置。

(3)建立健全考评体系。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完善的师生考评体系。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考评包括专业教师互评、在校大学生测评、毕业生评价,以及校外专家、行业、企业评价。制定并完善了大学生专业能力考核配分评分标准,全面考核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模式

一、引言

机制专业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因其涉及到比较复杂的专业背景知识,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当前机制专业英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方式单调,多以单纯的阅读翻译为主,对于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较弱;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师很少使用录音、影视甚至PPT等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上述问题直接导致了以下结果: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学到的多是“哑巴”英语,缺乏把专业知识准确地表达为书面英语的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生动具体场景,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参与者及学习者积极的情感体验,将理论知识演化为直观内容。目前情景教学法在国内外英语教学中正逐步得到重视和应用,且实践证明该法能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机制专业英语可以且适合结合学生继续深造或工作后常接触到的工程实际构建其情景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参与性、互动性与创造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将枯燥的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二、基于工程实际的机制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具体目标

针对机制专业英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工程实际开展机制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通过创设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的情景模式,规划其实施过程,实施愉快情景教学,建设情景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并对该模式进行评价与优化,最后将情景教学模式的成果推广到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主要内容

1.基于工程实际的专业英语教学情景选择与设计。教学情景的选择与设计应立足于工程实际应用,且应为前期理论或实践教学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背景,在满足机制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争取在每个新单元内容教学之前,利用2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教学情景任务可包括如下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预设角色扮演情景主题;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录像或视频放映、声音或动静态图片介绍,模拟并营造生动的视觉、影像、声音及图片环境。

2.情景任务教学过程的规划与实施。其实施可通过“角色分工―情境准备―情景模拟实施―总结完善―资源库建设―评价考核”的过程展开。模拟情境设计好之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制定情景任务,并详细分析实施过程,进行角色分工,引导学生通过e-Learning查找相关资料,准备素材,编设对话内容并演练角色,根据情景的模拟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完善,并将总结出的资料上传网络,建立情景教学资源库或网络互动平台。最后对情景任务实施过程做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加入到对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评定中,以改变单一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

3.情景教学模式辅助教学的效果评价、反馈、优化与推广。为了评价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可通过并行设立情景班开展试验与试点,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应用调查、考核成绩比较及四、六级成绩比较等方式,比较其与非情景班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影响,根据反馈结果对其进行优化,最后将情景教学模式的成果推广到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中。

(三)关键问题

1.设计出既能有效训练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与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情景与任务,要求突出形式的多样性,并具有新颖性,具有趣味性。

2.规划并实施好专业英语的教学情景与任务,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学习风格和策略等进行合理分工、角色准备、扮演实施及总结完善。

(四)技术路线

机制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模式构建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五)主要方法

1.通过充分调研机制专业学生工作及工程实际应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分析、对比、优选,创设基于工程实际的适合机制专业英语的教学情景及任务,其中强调新颖性、多样性及趣味性。

2.在情景任务的教学过程规划及实施中,通过“角色分工―情境准备―情景模拟实施―总结完善―资源库建设―评价考核”的过程展开,其中强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等。

3.通过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定性或定量评价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根据反馈结果对情景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推广。

三、结语

为了改变目前专业英语单调的教学方式和以单纯的阅读翻译为主的教学方法,针对机制专业英语具有的理论知识性和实践性都相对较强的特点,文章结合机制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工程实际,通过创设经常遇到的问题情境、主题情景、实物模型、影像、声音、图片情境等情景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其实施过程,并使学生置身其中,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相联系、基础培养与能力提高相结合、传统专业英语教学与情景模式教学相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荣光,高广娣,葛建兵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浅谈[J].机械管理开发,2013,(3):157-160.

[2]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