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时间:2023-09-05 16:45:46

导语:在企业运营情况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第1篇

(江苏虎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再加之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将运营成本管理作为实现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有力途径。房地产企业在经过高度繁荣的历史时期之后,应该逐步认识到运营成本管理同企业存续之间的必然联系。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在深化运营成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应该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切实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082-02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花慧(1979-),女,江苏扬州人,财务经理,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纳税筹划。

一、引言

获得最大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则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力手段。首先,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都将有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收入持平或者增长的情况下,运营成本的降低本身就意味着利润的直接增加,如果企业发生收入下滑,运营成本的降低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实际损失。其次,降低运营成本还有助于缓冲企业的外部竞争和内部资金运作的双重压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内部不断优化运营成本,能够为企业实现价格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同品质、低价格的商品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加客观的市场份额,让企业即便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仍旧生存下来,并且得到一定的发展。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支出,诸如销售费用、劳务支出等都是运营成本的组成部分。客观来看,房地产企业具有资金投入额度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如何有效利用运营资金、降低运营成本,成为房地产未来发展的关键。

二、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运营成本分析内容

目前,我国针对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的分析方法有很多,诸如量本利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等,然而,面对众多的分析方法,房地产企业却还很难从中选择适合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运营成本分析方法,究其原因,主要同房地产企业未能全面搜集运营成本分析内容有关。不少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分析内容,还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单一对比和汇总层面上。这样的对比与汇总,只能在表面上大致了解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情况,无法做到深入分析,而且还只能对相邻两个会计年度内的运营成本情况进行分析,难以对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预测和规划。从管理内容上来看,财务分析、预算分析、经营分析都是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分析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有企业能够将这些内容同时加以考虑,以偏概全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运营成本管理方式不科学

首先,组织架构与成本管理意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水平。一些房地产企业甚至都没有专有的部门负责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在组织架构上就无法保证运营成本管理的客观需要。在思维理念上,一些房地产企业管理者仍将“财务管理”、“造价成本”等概念同运营成本混为一谈,并没有理解运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降低运营成本也就更加无从谈起。其次,一些房地产企业在运营成本管理过程中,缺乏“动态成本”、“目标成本”等概念,未能有效形成针对运营成本管理的系统过程。最后,缺乏业务水平扎实的运营成本管理人员,也是房地产企业难以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房地产业务中,人才短板更加明显。

(三)运营成本分析机制不完善

灵敏高效的运营成本分析机制,不仅能够通过制度化的规定明确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权利和责任,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中的疏漏和弊端,做好事前的风险控制工作。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分析机制还处在初级阶段,完善程度有待提升。一些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针对运营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能严格执行,而且在规章制度的内容中,也仅仅包括运营成本分析内容、报告编制的具体工作,与经营管理活动有着明显的脱节,导致运营成本分析机制十分不完善。

三、房地产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主要方法

(一)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对相关内容进行统一管理

针对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分析内容不完整的情况,建立专业化的运营成本管理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运营成本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运营成本的动态管理。信息技术是运营成本管理平台能够有效运行的必备基础,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实时接收动态成本内容,从而实现同步化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搭建运营成本管理平台之后,房地产企业的各项核心业务都能够处在实时追踪之下,并且有助于提升各流程的规范程度,实现同金融业务、财务管理工作的对接。在运营平台的日常运行中,合同管理是核心,主要包括合同的变更、结算、支付管理等内容。除此之外,该平台还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针对运营成本管理相关决策的有力依据,比如大量的运营成本日常管理工作都可以依靠平台进行处理,甚至是简化,并且可以实现透明化管理和实时查询,能够有效提高决策效率,对降低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有极大促进作用。

(二)完善运营成本管理方式

行之有效的运营成本管理方式,需要依赖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和规范的组织架构,这也是房地产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前提条件。完善的运营成本管理机制能够抑制不利于降低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因素的产生。可以说,运营成本管理方式是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相关的投标管理办法、成本管理激励机制、设计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预算管理办法等内容都已经迫在眉睫。完善运营成本管理方式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并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房地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运营管理人才的选聘和培养,组建一支专业素养扎实的运营成本管理人才队伍,为提高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水平,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水平打下人才基础。

(三)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运营分析机制

房地产企业需要意识到,运营成本管理的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不是只要数字上有所降低就是成功,运营成本的降低只有同质量、进度、效率、工作量等内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才具有实际意义,决不能一味压缩运营成本,而不顾其他目标的是实现。鉴于此,在运营成本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合同管理、进度监督工作都必须同步实施。大量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的超支很大程度上不是成本控制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由于分析机制出现偏差所带来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难以通过强化成本控制加以解决,需要结合技术、管理等层面综合考虑。鉴于此,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运营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会不会对其他目标产生不良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采用限额设计法时,并不是仅仅考虑节约投资,盲目将投资金额降低,而是在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尊重客观规律的原则下,改进设计方法,一方面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在较高水平上保持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的质量与功能。

四、结语

面对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在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一方面获得了更多更先进的运营成本控制方法,另一方面也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面临着更加残酷激烈的竞争。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谁能够获得运营成本管理上的又是,谁就能抢占竞争的先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房地产企业需要深入挖掘运营成本管理中“降低成本”和“获得利润”的潜力,积极转变传统的落后观念,在充分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先进的运营成本管理法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鹏.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42)

[2] 孙琰镔.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运营成本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11)

第2篇

关键词:运营能力;分析体系;企业研究

对企业运营能力分析的研究,就是要根据分析体系中有关资产运营效率和收益速率的指标进行计算和比较,从而得出帮助企业发现运营中的问题,客观评价自身运营能力,有效提高经营收益的结论来。这里主要指的是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企业各类资产的周转速率越快,其运营能力也就越强,赚取利润的速度和能力也就越强。有了科学合理的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对于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改善财务状况、优化产业结构等都大有裨益,同时还会带动企业的改革和升级。在下文中,将对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作具体研究说明。

一、企业运营能力分析的指标设置与原则依据

要客观准确评价某个企业的运营能力,就要建构一个契合其实际状况的评价分析体系。在建立这样的体系时,必须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一)要能够将企业的各类资产状况都纳入到体系中来,以求全面准确地进行评估,同时还便于横向、纵向比较分析;

(二)要本着帮助企业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的目的进行建设性评价分析,也就是说,这样的体系是为了帮助企业改进资产运营方面的不足而建构的,在指标选取时要有针对性,而不是无关痛痒的考核;

(三)要选取有利于进行分析比较实际操作的数据指标来建构这样的体系,因为企业运营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变化的量,所O置表没有现成的标准数据进行对照。因此,选取的指标应当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有科学的变量和对照组,有很强的可比性。

根据上述三个建构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基本原则,按照学界提出这一概念的基本设想,具体的考核指标应当包括:

(一)对全部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

这其中又分为三个部分――(1)产值率;(2)收益率;(3)周转率。这一类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资产总体状况进行宏观分析,既体现企业资本产收数值的比率情况,也体现产收速度的快慢情况。上述的三个二级指标也基本上是其他一级指标的参考指标,即其他考量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指标都集中在“产出”、“收入”和“周转”三个方面各自的比率上。

(二)对流动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

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对流动资产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周转速率上。主要包括――(1)全部流动资产周转率;(2)垫支周转率;(3)周转加快效果;(4)存货周转率;(5)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类分析较为繁杂的原因主要在于,流动资产本身具有变动性强的特点,对其运营能力的考察分析自然要选择多个变量指标,以求全面估计、准确衡量。

(三)对固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

作为企业资产的另一部分,固定资产比流动资产的复杂性要减小许多。对它的分析分为两个部分――(1)产值率;(2)收入率。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从上述构建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基本原则遵循和具体考核指标来看,这样的分析体系聚焦在企业资金的周转率和产收率上。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关注企业资产的占用比例和流动速度,来监控企业运营中的经济状况,随时治理可能出现的危机,调整经营政策。长期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够从企业财务资产的角度出发,倒逼公司架构的合理优化和公司管理理念的更新升级,规避更多的致命风险。通过研究分析体系体现出的指标数据,可以观测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类资产的分配情况,同时能够根据数据得出如此分配的前因和后果来。这样一来,调整企业资产的分配比例,进行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整合就变得容易许多了。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一旦企业在运营中资金被占用过多,就会在周转链条中出现卡顿,甚至导致资金不足,从而影响自身信用水平,为以后的投融资与经营销售带来大的麻烦。而有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存在,上述的许多风险和危机都将得到控制,企业管理水平自然能够上升一个台阶。

(二)能够帮助投资者合理选择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功用不仅仅只针对企业自身,作为一种公开透明的企业信息,也将会成为其竞争力的一部分被广大投资者看见并使用。一个企业的资产状况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为这与投资人的投资安全直接相关。假如一家企业的流动资产所占资金比例高,而且周转速率又快,那么这就意味着这家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较好,一般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资金短缺的不利情况,投资人可以放心进行投资,不必过多担心投资收益无法兑现的事情发生。反之,如果上述数据不理想,投资然通常不敢贸然选择这样的企业进行投资,这样的企业也会面临投融资的难题。这就说明,通过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观察到的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和资产管理情况,对于投资者判断被投资企业的资产安全性、收益现实性有着直接帮助。

(三)能够帮助信贷方正确做出信贷决策

公司资产状况与债务能力直接关联,这一点从企业的资产结构比例上就能够看得出来。因此,当信贷方面对企业的信贷请求时,通过关联考察其运营能力分析体系中的资产周转周期,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其债务的偿还期限与偿还能力,从而决定是否进行这样的借贷。

三、有效应对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办法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对企业运营能力的考察,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市场的安全。无论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还是投资方、借贷方的角度,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获得收益,取得发展。这样一来,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体系的评价结果水平成为企业追求的一个目标。如何能够有效应对这样一个分析体系的考察,得到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以便在获得投资和借贷等方面占到优势,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通过建立信用体系来管理客户,按时获取收益

要想在企业运营分析体系的考量之下得到一个“企业资产结构合理、资金安全”的评价,就要避免有财务风险的运营方式。通过建立客户信用体系,可以对不良信用的客户进行筛除。同时,由于应收账周转速率是一个考察方面,就要着重避免那些客户延迟或拒绝付款的现象出现,以免影响企业运营分析体系的评价结果。这就使得客户管理和营销环节必须主动出击,通过优惠、督促和厘清权责等手段,确保应收资金早日回笼。

(二)通过提高规避风险的水平来加强自身经营能力

这就需要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掌握有效信息,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或作出决策。要提高企业运营的技术含量,积极投入互联网金融大潮。狠抓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产品含金量;建立合理的资产管理监督部门和架构。

(三)通过自行计算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中的衡量指标,动态调整经营战略和资金管理使用。

第3篇

一、建设运营监控中心的必要性

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运营信息是管理和决策重要依据,企业运营监控中心的构建,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产,监测和分析公司运营业务的开展情况与绩效表现,从而全面掌控公司运营状况,持续强化薄弱环节、加强分析控制,促进企业整体绩效提升。

二、运营监控中心的目标和功能定位

运营监控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利用信息化集成手段,全面监测公司内部运营状况,及时发现经营过程的异动和问题,督促企业相关业务部门或下属企业改善绩效,从而提高集团企业的集约化管控能力。

1 内部的信息化资源,对分散在各业务系统、各子公司、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收集和整理,打破专业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全汇总。

2 发现运营的异动和风险并快速定位其原因,通过全面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企业运营的异动和风险并快速定位其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及时消除异动和风险,使企业运营更加高效、平稳。

3 推动战略目标的加快实现,理清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与各业务条线、各子公司经营目标的支撑关系;明确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和环节,促使各业务部门与下属企业围绕整体战略目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确保战略落地。

三、运营监控中心核心业务能力的建设思路

运营监控中心的业务能力可描述为:以业务信息系统为数据支撑,以战略目标的落地为需求,对运营要素开展全面监测,促进经营风险预控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1构建监测指标库

指标库是运营监控所需结构化数据的集合,它的功能是集中管理监测分析业务所需的各类型指标,确保各类监测和分析业务中使用的指标的唯一性与准确性。指标库的构建思路是:从运营核心要素出发,运用关键因素分解方法,逐级分解成相应的关注维度和关注点,从关注点再落实到具体指标,对指标事先规定定义、数据格式、来源、颗粒度等,最后汇总形成指标库统一管理。

2构建监测方法库

监测方法是指对某一监测指标或一组相关监测指标进行监测所采用的方法。利用设计好的监测方法,能够快速、方便地发现运营管理的异动和问题。常见的监测方法有:阈值预警、关联监测、比对监测、穿透查询等;针对不同的指标,也可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灵活配置,组合使用,或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的专用监测方法。多种监测方法组成监测方法库,以此指导全面监测业务的开展。

1.1 阈值预警

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与采集的指标数据进行即时比对,当越限时进行预警,以便及时发现经营活动的异动。

1.2 关联监测

根据业务管理关系和指标体系定义,将多个相关指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建形成关联模型,或者关联到相关的业务指标,通过对指标的多维度解析,发现指标间的差异和问题,进行快速预警及定位分析。

1.3 比对监测

通过指标自身同比、环比、趋势、对标等不同形式的比对,查看指标所对应的业务变化趋势,发现异动与问题。

1.4 穿透查询

根据监测业务需要,对具体业务系统进行穿透查询,获取业务明细数据并进行多维度分析,进而发现异动的根本原因。

3构建分析模型库

分析模型是指对监测发现的异常或问题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方法开展分析,以查找管理短板。在分析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全面收集、消化吸收先进通用的分析模型,并结合管理实际,构建分析模型库,用于指导分析工作的开展。

3.1通用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PEST分析:这是对所处宏观环境的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主要用于综合分析中的外部环境分析。

SWOT分析:根据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找出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所在,主要用于竞争能力分析。

波士顿矩阵分析:这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将复杂的企业行为用市场增长率和市场份额两个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用于各种业务组合的战略制定。

波特五力分析:通过分析的五种能力,明确所处的竞争环境,主要用于竞争战略分析。

价值链分析:通过对构成业价值链的基本经营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核心竞争力,主要用于竞争能力分析和成本控制分析。

杜邦分析:通过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评价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绩效的好坏,主要用于EVA和绩效分析。

3.2除了通用分析模型外,针对需要分析的主题,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通用分析模型,构建适合实际情况的分析模型,不断丰富拓展模型库。

指标库、监测方法库、分析模型库的建设构成了运营监控核心业务能力的主要内容,其中指标库是监测和分析的对象支撑;方法库和模型库为监测分析业务提供业务指导。

第4篇

一、前言

企业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单位,从一定的程度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尤其是农业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的条件下,企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企业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加强,各国和各个地区都通过招商引资或着放宽准入等各项政策来实现吸引投资者在本地构建企业,其目的就在于带动经济的增长,这些政策也都体现了企业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性,也体现政府对企业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企业运营能力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运营能力的各变量的关系和指标变量的分析方面,侧重于企业运营能力的改进和管理,如谢守祥,欧立平(2008)探讨了企业运营能力与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邹非(2007)用学习曲线模型分析了企业的运营能力,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宋小曼(2011)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能有效地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 协调、 控制和业绩评价。孙清涛,孙涛,田金凤(2005)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企业运营能力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都侧重与如何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并没有考虑到企业运营能力的水平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企业运营能力的评价方式和比对比方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急需明确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企业有相对运营能力优势,那么就应该有较好的竞争能力。本文基于此研究的不足,来研究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体系。

二、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依据和原则

企业运营能力是一个侧重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主要就正对运营这一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但是它又是一个综合性分析指标,要对其进行分析,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二级指标来综合分析。为了综合分析这一指标,应建立先设立所需要的影响因子,把这些影响因子综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得到科学的分析结果。所以本节先对企业运营能力作一界定,根据企业运营能力的界定,形成相应指标变了选取原则。

(一)企业运营能力的界定

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资产的周转运行能力,反映的是资金的使用能力,如果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较高,结构合理,则企业的运营能力较好。从深层次看,企业运营能力反映的是企业可持续额反正的能力,因为资金运转的效率是企业盈利的重要前提,也是盈利的基本保障。企业运营能力一般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四个财务指标来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具体地讲,企业运营能力是正对企业资金运转的概念,不包括销售和生产产品的运营。

(二)企业运营能力的评价依据

(三)企业运营能力评价原则

(1)选取指标变量的代表性要好,企业运营能力是一个较为具体的指标,要对其进行分析,所选择的分析指标必须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否则分析将会失去意义。只有代表性良好的指标变量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运营能力。(2)指标变量具有可比性,因为各个指标变量的单位不同,性质不同,不具有可比性,影响分析意义,扭曲分析结果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无论用什么方法综合,都必须先使得所有的指标变量具有可比性。一般情况下,为了可比性,分析签对变量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3)指标具有对比性,运营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变量,没有标准的参考依据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运营能力。其判断的标准是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综合指标的对比来反映,所以要求分析指标分析的结果具有可比性特点。(4)综合指标的稳定性,综合指标具有很强的评价和考核意义,只有稳定的综合指标才能对企业运营能力有较好的预测和时间延续作用。(5)考虑指标变了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可持续性,企业运营能力是当前资金运转能力的反映,但是为了反映企业竞争的可持续性,应该考虑企业运营能力的可持续性。(6)指标变量的高度相关性,企业运营能力是反映企业资金运转的指标,其本身的综合性不强,应该注意指标变量的高度相关性,防止无关变了对综合分析形成干扰。

三、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构建

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体系是一个综合分析体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性和综合对比性,为了实现综合分析性综合对比性,先要确定分析综合指标的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合理的基础上,然后采用有效的方法综合起来。

(一)分析指标的构建

企业运营能力是反映企业资金运转的指标,通常情况下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四个指标变了来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是企业资本最为活跃的部分,反映的是企业短期性资金流通和使用的效率,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是企业运营活力最为直接、最为基本的表现。如果流动资产流转时间短,周转率就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较好。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有所不同。

(2)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但是通常情况下。资产主要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总资产周转率,是指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频率的大小,也叫做资产周转次数,如果一定时期内资产周转次数多,周转效率就好,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减少负债。

(3)存货周转率。存货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已经生产但还没有出售的产品,存货的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但是存货过多不利于企业经营获利,企业存货的增多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形成,一是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市场销售并没有扩大,另一方面是市场规模的缩小,而产品生产能力不变,并没有合理地调整。如果存货周转速度快,存货量减少,有利于减少资金积压和库存管理等费用。

(4)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应收款、代垫运杂费、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等。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速度,它是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企业的应收帐款能否及时收回,关系到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二)企业运营能力综合分析指标的合成

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不能通过多个指标直接来评价,否则会形成主管意识太强,难以有一个合理的评价结果,选择了合理指标只是建立有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的基础,只有对合理的指标体系进行有效合理的综合,才能有效地、客观地分析企业运营能力,使之不受个人主观影响。对指标综合的方法很多,其中离散系数方法确定权重的方法比较客观,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方法。企业盈利能力都是比率,是无量纲化的数据变量。变量本身就满足离散系数分析的方法。离散系数法确定权数来综合分析企业运营能力的具体过程如下:

离散系数确定权数的原理是:一个随机变量(指标)的方差用相对指标表示时,若离散系数越大,则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多。由此,赋予该指标的权数也就越大。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设: 为第i个主指标变量的平均数;为第i个指标变量的标准差; 为第i个指标变量的离散系数; 为第i个指标变量的权数(i=1、2、3、、、n); 为第i个变量第t年的基尼系数; 为综合得分,t表示第t年(t=1………k)

计算过程:

用离散系数法来综合分析评价企业运营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客观性。离散系数确定权数的过程中,利用的是企业的运营相关变量数据自身的特点,自身的离散程度决定其权数的大小,这一点很少能加入人为的主观性。另外,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一方面利用离散系数确定权数,可以反映变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离散系数确定的权数,不受年份的影响,可以计算每一年的综合水平。既可以与其它企业之间形成比对,也可以与自己各个年份的综合运营能力进行比较,以得出企业运营能力上升或下降的结论。

四、结语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是通过大量的企业相关的指标变量来分析企业运营能力的水平,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构建不是一个变量的评价,也不能被某一个变量所决定,本文中是通过大量企业相关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再利用离散系数方法来综合分析。用离散系数法来综合分析企业运营能力,主要应该注意两点内容:1.指标选择一定要符合指标变量选取的原则,这是指标变量质量的保障,也是有效分析的基础。2.合理客观的综合方法,不同的综合方法,就有不同的综合结果,最为重要的综合分析指标会因方法的不同而完全不同,采用离散系数法确定权数,有很强的客观性,能有效地解决主观影响。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对比性指标之一,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根据更新的数据,更新变量的权重,不断计算新的综合指标,以有效地分析并评价对比。从而对企业战略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谢守祥,欧立平.企业运营能力的关系检验.统计与决策.2008.21.

[2]邹非.基于学习曲线的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2.

第5篇

[关键词]运营监测;电力行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34-01

在国家电网公司顶层设计引领下,我国各地电力全面部署了运营监测信息支撑系统,由于电力企业在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为了提高电力行业的工作效率,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具备信息监测、分析处理等多种功能的创新电网运营监测管理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全面监测、协调控制及综合管理等多个模块,能够在线全天候监控,并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有利于维护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

一、运营监测信息系统基本简介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

1.全面监测。围绕运营监测中心对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5种类型的业务进行全面监测的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了外部环境监测、综合绩效监测、运营状况监测、核心资源监测、管理流程监测以及为了满足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的日常监测的功能性要求,实现后台监测管理的支撑功能,实现对全面监测业务有效支撑。

2.运营分析。围绕运营监测中心对综合分析、专题分析的运营分析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分析管理。

3.协调控制。根据运营监测中心对协调控制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异常事件管理、调控任务全过程管理、调控任务统计分析、调控任务评价管理。

4.全景展示。根据运营监测中心对全景展示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系统实现了公司概况、科学发展、经营业绩、优质服务、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责任实践、热点聚焦、企业看板9大主题域的主题展示,为了满足全景展示业务的正常开展,运营监测中心需要扩展后台展示管理的支撑功能,建立展示管理模块对全景展示业务进行有效的功能支撑。

二、 实例分析

1.以某电力电网运营监测管理为例,该公司利用运营监测和应急指挥都需要上下贯通、协同合作、集成资源,充分发挥“一个平台的双重作用”,为了实现对电力公司经营管理24h即时在线监测分析,满足电力企业安全、高效、精准、庞大、复杂的业务需求,我们有必要对电力电网运营监测管理工作加强重视。

2.运营监测系统的内容。电网运营监测工作台系统按照“综合利用再开发”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应用综合查询分析系统(IAS),结合数据资源管理工具、流程监控平台(BAM)等系统。实现对跨业务、跨部门的业务协作环节的监控,辅助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异动和问题,支撑中心工作开展。

(1)全面监测紧紧围绕电力行业的核心业务活动来完善其自身所应发挥的功能,及时发现公司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发性问题问题并自动预警,以得以及时解决。一是外部环境监测。外部环境监测功能主要通过对现存政策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环境分析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对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环境、电厂、电力用户等相关信息的监测功能。二是综合绩效监测。综合绩效监测功能主要包括:电网状况、资产质量、服务水平、业绩水平、可持续发展5 个方面。通过对这5 个方面的监测可以反映公司电网状况、资产质量、公司服务水平以及业绩水平,反映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核心资源监测。核心资源是指为公司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形成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员。核心资源监测功能通过对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实物资产以及其他资源的监测,提供对用工状况、人员素质、财务状况、整体规模状况、实物资产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2)运营分析。一是综合分析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一般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其中外部环境分析是对公司运营产生较大影响的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反映公司运营的关键绩效,综合体现公司运营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异常问题的规律、频度、类型和问题的处理过程, 综合反映横向协作效率和业务条线内的协调运转效率。二是专题分析是从电网结构、装备水平、协调发展、电网投资规模、电网建设规模五个关注点对电网发展进行绩效分析;从价值和财务角度出发, 对公司的经营规模及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为公司提高电网接入能力、树立企业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社会贡献率提供决策支撑。通过专题分析,还可以对公司内外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

(3)全景展示。一是主题展示:主题展示主要包括电力企业自身概况、科学发展、经营业绩、管理提升、责任实践等功能模块。在企业概况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企业介绍、企业规模、企业文化、企业荣誉等方面;在科学发展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电网发展、产业金融、国际化运营、人才发展、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在经营业绩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经营效益、安全水平、市场营销等方面;在管理提升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三集五大建设、党风廉政、依法治企等方面。二是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建设分析。可视化是连接用户和数据的桥梁,是我们向用户展示我们的成果的一种手段,因此可视化并不是非常特化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创建途径。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主要是通过直观、形象、动态、实时和新颖的展示方式,优化全景展示的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对应用功能及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现,对各项分析结果提供形象的显示,让人们能够很直观、清晰地理解数据含义,提高系统应用的易操作性、可读性。

3.创新电网运营监测管理的理念及目标

(1)规范监控信息工作各部门间的管理职责及业务流程。为将监控信息管理工作纳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闭环管理,确保电网和主设备安全运行,公司成立了监控信息分析管理小组,明确运检部、调控中心、检修试验工区、变电运维工区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

(2)提高监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由于监控信息所需的业务知识横跨多个专业,电网设备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换代,监控值班员的业务水平已经不能满足调控一体化需求,为了使监控人员的业务技能与时俱进,我们需要全面提高监控人员、运维人员及检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为该体系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3)管理的目标。一是加强电网的监控信息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是建立监控信息常态化管理机构和运作体系,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及业务流程。三是监控信息标准、规范、精简,信息分析深入、精细、高效,尽量能够对故障点、故障原因及其危害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提高事故和缺陷处理效率。

综上所述,在电力行业应用运营监测信息系统可大大提升企业资源的整合程度,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电力企业的运转更加流畅,实现电力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9):779.

第6篇

【关键词】资本运营 财务决策 战略决策 企业

一、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1、资本运营的概念

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企业内部一切可以增值的价值的总称,企业对资本的拥有表现为强大的资源支配权。运营的一般含义是指对企业的筹划和管理活动,那么所谓资本应该是指对企业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所谓资本运营,就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值为目的,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通、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调整和优化配置手段,对企业资本进行有效运作,实现增值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2、资本运营的主要特点

(1)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资本运营者不仅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要考虑运用一切经营手段扩大可以利用的资本的份额,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来获得更大价值的增值。资本运营的这种开放性,使企业面对的经营空间更为广阔,打破地域、行业、部门、产品等分割,把企业看成可增值资本的载体,使企业资本随着利润的多少和高低而转移。

(2)资本运营要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运动是资本的内在属性,资本只有通过不断的流动才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增值,资本的闲置是资本的极大浪费和流失。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通过资本形态的变化,盘活沉淀、闲置、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的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优化资本的组合质量,达到资本有效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加快资本流动的速度,缩短资本的流动过程,提高资本的流动效率,实现资本的迅速增值。

(3)资本运营具有分散风险的要求。资本运营而对众多的可供选择的经营对象和经营方式,在未来结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而也存在着风险。任何一项资本运营活动,总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自己的资本既能够安全运行,又能够得到最大盈利,因此资本运营均趋于把资本分散并吸收其他资本参股,营造一种分散和混合的资本结构,通过资本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而增强资本的抗风险能力。

(4)资本运营重视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而非占有权。利润来源于对资本的使用、运作而非占有,因而资本运营把资本的支配和使用看得比资本占有史为重要。资本运营关注一切有利于自身资本扩张的资源,可以通过控股、合资、租赁、兼并等方式将木不属于自身占有的有增值价值的资本纳入自己的支配体系,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企业,从而增强竞争能力,“做大蛋糕”,提高获取更大盈利的可能性。

二、完善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建议

1、企业资本运营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并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协调

(1)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战略广义上包括目的与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狭义上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一般认为战略是由若干要素构成。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是由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四要素构成的。产品与市场范围说明企业属于什么特定行业和领域;增长向量说明企业有产品与市场范围向未来产品与市场范围移动的方向即企业经营方向;竞争优势表明企业某一产品的市场组合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凭此可给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协同作用指明了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涉及到企业与其新产品与市场项目配合所需要的特征。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

(2)为何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企业战略的总体指导性。企业战略是指贯穿于企业一定历史时期的所有重大决策中的指导思想及其事关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目标、规划与谋略;是企业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思路,具有强大的指引性。企业战略的科学性。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是充分分析了所有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与内条件)之后决定的。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而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二是战略分析工具的科学性。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法、学习曲线法、竞争性分析法、成本领先地位分析、产品差异分析、价值链分析、盈利相关分析、市场份额分析、产品质量分析、技术领先优势、关系矩阵、成长/份额矩阵分析、吸引力矩阵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为企业科学地、正确地确定企业战略提供了保证。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盲目性,是指国内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目标定位不能反应企业实践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一是重产权资本运营轻产业资本运营。部分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产权资本运营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所以要从产业资本运营转向资本运营,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自己的主业,结果搞得企业组织庞大,但资本盈利性却较小;二是资本运营不讲究量身策略。有些企业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施无关联多元化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有的企业本无良好的基础和业绩支撑,由于收购项目与企业原先所具有的核心产品、技术缺乏内在的联系,又未能在新产品中培养出新的核心产品最终把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正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应该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运用各种资本运营方式、方法来进行。

2、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财务决策水平

(1)处理好战略决策与财务决策的关系。在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在具体资本运营方式的选用上,要以战略决策为主,并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战略决策为主是指在扩张、收缩或治理型资本运营方式类型的选择上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来确定。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另外,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确保了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是指在先定的资本运营类型后,以财务管理的各种分析、决策方法来评判该资本运营类型下方案的盈利性、可行性,以对战略决策进行财务管理上的第二道把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风险与收益的比较,选择具体资本运营方式。

(2)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运用方式。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主体方法。据有关调查,国内企业所采用的决策方法中,成本法是最主要的评估方法,占95%左右。收益法一般被作为成本法的验证方法,市场法很少采用,期权法几乎无人采用。一般其中的收益法是最科学合理的一种决策方法,其被国际公认为是企业价值估算最恰当、最理想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却被企业运用的最少,这一点是一定要更正的。所以,应提倡一般的企业在决策时以收益法为主体方法。当然,这也要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而定,应该收益法也有它的缺点。辅以非主体方法的验证。因为各种决策方法都有它的缺点,都有它小适用或发生偏差的情况,所以企业有必要再选用另外一种方法加以验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与科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期权法的优点决定了它应当被用为验证方法的第一选择。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操守等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决策的正确性,而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又处于一个管理的核心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各相应执业能力。另一方面,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时选用的财务方法,必然提高了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特别是收益法、期权法的复杂原理和对数学等方面的高要求。成本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这也是以往企业财务决策大都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因。所以,企业应该在人力资本运营上下功夫,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业务能力。

3、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

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包括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无形资本运营。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者是产生的新价值的源泉,而企业的劳动力就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当中,所以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三个过程,企业的所有资本的运动只能表现为各资本类型的等值的转化,而没有新增价值的产生。

不论企业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企业价值的增值都离不开企业的虚值资本的运营。所以企业不论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都要重视虚值资本的运营。

然而,在企业进行产权资本运营时,主要是并购资本运营,其并购动机决定了并购的成败就取决于企业并购后新企业或两个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将原有的和新增的虚值资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虚值资本整体,然后发挥虚值资本的价值创造作用。所以,企业虚值资本的运营对企业的产权资本运营的成败是最关键的。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产权资本运营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进行企业虚值资本的整合。

三、结论

本文在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理论与方法上,吸取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针对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思考解决办法,提出企业资本运营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三个建议。

本文对企业资本运营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力图为完善企业资本运营的实务提供一个理论指导。但是,由于能力及篇幅所限,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中提出的方法也还有待于在实务中进行一步验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佳贵:现代大中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 赵炳贤:资本运营论[M].企业出版社,1997.

[3] 肖瑜、刘兴云、王维虎:资本经营战略[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0.

第7篇

企业绩效管理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运行环境也日益严峻。为了提高竞争力度,企业需要加大绩效管理措施,是而人力资源得到高效管理,进而提高整体竞争水平。目前,企业在竞争中,引入了关键绩效指标法(KPI)。这种管理方式是对企业输出端和输入端的关键参数进行随机抽选,然后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完成衡量运行绩效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能够将企业的战略目标给予分解,然后对每个部分制订实施目标。本文就基于企业绩效管理的KPI实施要点进行如下分析。

1 KPI的基本概念

KPI是英文缩写形式,全称为关键绩效指标,是指对企业输出端和输入端的关键参数进行抽样、计算、分析,以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管理指标。它能够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有效提高了运行效率,也使管理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KPI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第一,能够量化企业管理任务,是其管理方式朝着精确化及准确化的方向发展,为绩效管理做好铺垫。第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因为KPI具有计算分析功能,所以能够提供员工绩效考核标准,使员工的业绩充分反映在考核中,从而提高了考评的公平性及合理性。第三,KPI最终的作用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不同阶段,然后对每阶段制订运营目标,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目标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运营效率。基于KPI具有诸多功能,所以企业应积极采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运营效率。

2KPI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权重划分不够合理

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KPI将企业管理工作划分的太细,使得需要完成的环节显得很繁杂,不仅不利于完成质量,更难于对各指标有效控制,从而起不到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第二,权重设计缺乏合理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设计者没有对KPI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理解,使得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随意性、主观性。由于权重设计时出现错误,导致企业重要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

2.2不能有效反映企业发展战略

在KPI方案制订时,管理人员没有对企业的运营现状及今后的发展目标,没有准确认识,使得方案和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相违背,并不能有效指导企业稳定、高效运营。此外,在KPI应用时,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战略分解时,偏离了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使其在企业发展中的指导意义被削弱。

2.3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

KPI应用到企业管理中,需要有适合的评价指标,才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合理评价,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企业运用中。但目前,KPI评价指标缺乏客观性,并不能对员工的业绩进行公平评价,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如在KPI评价指标具有缺乏客观性,在业绩评价中,出现了高评或者低评的现象,严重违背了企业的绩效评价目标。

3完善KPI实施策略

3.1优化企业结构和运作流程

企业在实施KPI时,需要分清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可以根据企业运营现状和目标,将KPI分为企业和个人。在实施时,需要针对二者各自特点,采用合理的评价指标。此外,在实施KPI时,需要明确企业的运营流程和机构,使得评价指标更合理。管理人员在KPI方案设计时,需要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和运营流程,才能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和运营流程,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2完善KPI指标库

KPI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够对员工业绩进行计算、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以指导他们高效完成日常工作。KPI之所以能够高效完成绩效评价工作,主要依靠指标库的作用。所以,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需要重视KPI指标库的更新工作,才能满足绩效评价效果。在KPI指标库更新时,需要结合企业的运营现状和战略目标,并根据二者的特点,对库里边的内容进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使KPI在业绩评价时,能够将员工的真实水平表现数来,才能做到绩效评价和企业运营相一致。需要指出的是,KPI指标库更新工作是长期性工作,应对企业日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添加到里边,才能保证库数据发挥实际效用。

3.3重视企业员工的参与性

为了使KPI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设计时,应展示其优越性能,使员工充分理解其内在含义,从而在工作中自觉执行。这样便实现了KPI在企业运营中的实际效能。为达到这种效果,在KPI评价指标制订时,应鼓励员工参与,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和KPI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其认识更加深入。此外,企业员工能够参与到KPI评价指标制订全过程,才能保证指标更具合理性、客观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等。KPI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在应用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并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才能使其完成人力资源高效管理。

4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运营规模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应加大绩效管理,使其对员工的日常工作给予公平、合理的评价。目前,KPI应用在绩效管理中,不仅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及目的性,而且使员工的业绩得到更加公平、客观评价,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ERP沙盘 企业模拟经营 数学模型 实战分析

一、企业资源计划与用友ERP沙盘简介

(一)企业资源计划简述。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是一个有效地组织、计划和实施企业的“人”、“财”、“物”管理的系统。企业的资源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如人、财、物、产、供、销等资源,无形资源如企业的品牌、组织结构、知识、控制策略、检验方法等。企业资源计划就是对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计划,以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到利润最大、成本最低。

(二)用友ERP沙盘简介。以用友软件公司开发的ERP沙盘模拟为例,ERP沙盘企业经营模拟是以企业资源计划基础为背景,虚拟一家生产型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经营。其盘面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不同的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每个小组由五人组成,根据不同的职能分别担任总裁(CEO)、财务总监(CFO)、营销总监(CMO)、生产总监(COO)、采购总监(CSO)。各角色分别承担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生产组织、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形象地模拟了生产型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三)ERP沙盘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意义。ERP沙盘强调主动性和积极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亲自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强化受训者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综合素质。

二、ERP沙盘企业经营模拟规则分析

(一)掌握沙盘模拟运营规则。运营规则往往以数据规则的形式呈现,我们依据近年来沙盘大赛规则数据的变动情况,将其分为每组规则中不变规则和常变规则。不变规则往往包括贷款的额度(通常为股东所有者权益的3倍)、贷款利息率、贴现率、库存拍卖折扣、市场开拓费用与周期、原材料单价等。常变规则主要为:是否有市场老大、厂房的类型、生产线的类型、原材料的种类、产品的成本与研发周期、ISO认证费用等。

1.不变规则。不变规则中有许多数据都要求四舍五入或者向上取整,这对于公司模拟运营时财务成本的控制、减少利息费用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如表1所示。

违约金与库存拍卖在运营中应尽可能避免,否则会对公司盈利产生不好的影响,违约往往是订单没有按期交货、卖库存一般在紧急解决现金流或交订单时会使用,属于被动情形不可控。控制财务成本在贷款、贴现方面用处很大。以贷款为例,长贷的利息是10%,因此本年度贷款14W与贷款10W来年都只收取1W的利息,倘若贷款15W来年就收取2W的利息,由此可见贷款15W是不合适的。

通过运用表2的使用技巧,我们便可以在公司运营中控制好财务成本,若息税前利润不是4的倍数+1,可以多贴现10W增加现金流用贴息抵消所得税。

2.常变规则。

(1)有无市场老大。市场老大即上一年度在某个市场取得销售额总和最大的企业,下一年度它在取得老大的市场对于所有产品都有第一个选单的机会。因此规则中有无市场老大对于比赛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有市场老大一般意味着开局以长贷为主力以求取得市场老大的位置,后期在广告与产量上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没有市场老大,则要重点考虑市场情况决定长短贷的运用以及生产线的布局。

(2)厂房的类型。不同的厂房买价、售价、租金、所能容纳的生产线不同,厂房有租和买两种形式。租厂房节省现金流但受租金费用的影响,在运营初期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极大。买厂房在企业运营初期对于控制所有者权益有很大的作用,从而影响下一年的可贷款额度。

(3)生产线类型。在规则中分析生产线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产线分为超级手工线、租赁线、自动线、柔性线。超级手工线对于在开局初期快速拓展生产线、抢占市场老大具有很明显的效果,投资建线的成本也相对较低,缺点就是生产速度慢,线过多会占用厂房空间。在生产过程中也可以紧急应对订单数过多的情形。由于超级手工线维修费、折旧费都相对较低,在使用时的潜力也是不可忽视的。租赁线无需投资建线,可以快速拉动产能,也是抢夺市场老大提高销量的利器,但是在年底需要承受极多的维修费用,在利润效率上远低于柔性线与自动线。自动线属于性价比最好的生产线,倘若可以生产利润较高的产品,自动线无疑是最合算的。柔性线投资成本高,维修费也相对较高,但可以随意转产,降低投放广告的压力,在选择订单上更灵活,但同时还应提前多订一些原材料。

(4)产品的分析。对于规则中的产品参数,重点关注产品的开发周期、原材料构成以及直接成本。开发周期往往决定了生产产品的时间,未开发完成的产品不得加工生产。此外重点关注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中是否含有产成品,倘若含有产成品,该产品相当于加工了两次,占用了两次生产线,因此应将该产品的直接成本除以2进行分析,同时对于原材料构成中含有产成品的产品往往要考虑现金流。在经营初期不能为了生产含产成品材料的产品而过多的库存产成品,否则会影响利润的提高。

(5)企业模拟综合分数分析。企业模拟的经营与发展不单单追求所有者权益最大、净利润最高,还需要综合考量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量化成综合的分数。6年经营结束后,将根据各队的综合分数进行排名。综合分数=所有者权益×(1+企业综合发展潜力/100)-罚分。如表3所示。

综合分数往往在企业运营的第六年起到关键作用,所以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综合发展潜力表的系数。最后一年在追求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提升综合发展潜力总值。表4为综合分数测算矩阵:

由表4可以发现随着所有者权益的增大,综合发展潜力系数对于扩大综合分数的作用也在不断放大。在最后一年,值得牺牲一定的利润贴现,建立生产线、购买厂房、投资产品研发,以争取更多的综合潜力系数。

(二)市场规则分析。市场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规则变化莫测,主要反映产品需求量、价格的走势,直接影响到了每个企业的运营策略。透过下发的市场规则,尽可能挖掘数据背后的内容。

1.市场容量。主要结合市场每种产品的需求量、订单总数逐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指标进行分析:

每一年全部产品需求量/比赛总共队伍数 (1)

第一年的基础产品(P1+P2+P3)需求量/比赛队伍数 (2)

每一年每种产品的需求量/(比赛队伍数×0.7) (3)

绘制折线图比较每一年度产品市场容量的走势。

每个市场的每个产品的需求量/订单总数 (4)

2.产品分析。主要结合每种产品的需求量和每个市场的平均单价进行分析。分析产品均价时,分两种情况:

不含产成品构成的产品毛利=均价-直接成本 (5)

含产成品的产品毛利=(均价-直接成本)/2 (6)

由此可以分析如下指标:不同市场、每种产品需求量的年度走势图;不同市场、每种产品的毛利走势图;每种产品竞单的数量、ISO认证情况。依据每种产品六年的需求量、毛利的走势,选好自己需要主打的市场,可以有针对性地预测,对于抢夺市场老大至关重要。

三、ERP沙盘企业运营实战分析

在ERP沙盘企业运营实战过程中,除了读透比赛规则,还需要感悟经验与技巧,在比赛前要准备一份做预算的电子表格。电子表格中含有现金流量预算表、综合费用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不仅可以在比赛前研究比赛开局方案的合理性,也可以在比赛时快速分析企业运营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到开源节流、统筹运营,接下来按照比赛流程的先后进行实战过程中的分析总结。

(一)开局策略。首先是思考开局方案,良好的开局会对企业未来六年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开局一般初始所有者权益为600W,可贷资金为所有者权益的3倍,因此最大贷款开局为1 800W。利用好资金至关重要。首先根据对于市场规则的分析定位开局的策略,是争抢市场老大、还是稳健发展?研发产品的选择如何?以上问题都需要定位、明确。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以下策略:

1.老大开局:可以考虑长贷为主,尤其是大量贷款长期贷款需要注意可以采取多次、分期贷款的方式,以防止未来巨额贷款到期所产生的还款压力而导致资金断流。例如1 800W的长期贷款可以分成:300W、3年;500W、4年;1 000W、6年的三次分别贷款。以抢夺市场老大为目标需要采取市场渗透、产品开发的产品策略。即:锁定一个市场进行开拓,其他市场可以延期开拓。尽可能多研发产品,力求将多种产品销售到同一市场。由于抢夺市场老大前期的投入成本很高,为了保全所有者权益不被降低太多,可以适当考虑ISO的认证、投资于厂房的购买等问题。

2.稳健发展:在沙盘战场上,争抢市场老大往往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有时成功与破产仅有一步之差。倘若成功地避开了市场强大的竞争、吃透市场规则,稳健发展往往也可以后来居上。稳健发展以短贷为主、长贷为辅,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初期企业投资方面也相对保守,因此可以采取前期市场开发后期产品多样化的策略。即:初期选择2种左右的产品进行研发,尽可能的多开发市场,力求在少量产品的市场上分散抢单,降低广告投放成本,循序渐进地发展企业。

(二)广告投放。在正式的大赛中,订单一般遵循一定的特征。一般情况下每个市场、每种产品订单的需求量的交货期是在均分的基础上上下浮动。例如在本地市场P1有12张订单,那么交货期1-4期的订单各有3张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运营前两年对于投资周期长的产品除外。因此倘若想要销售第四季才生产完成的产品就要努力抢交货期是第四季的订单,这就要求投放大量的广告力压竞争对手,因此往往抢夺成本较高。这一点在第六年即最后一年抢订单的订单会上表现最明显。在企业规划时,可以根据:产品市场均单=每个市场的每个产品的需求量/订单总数,来判断自己的拿单情况,一般来说每个市场最大需求量与最小需求量订单在±3浮动。

此外,在订单会时,需要仔细分析每个市场的竞争程度,以便于下一年做更适合,避开部分不必要竞争的决策。但如果进入了比赛中期企业的柔性线数量有所提升,第二年企业都会转移到第一年看似竞争不激烈的市场上,造成某种产品一年竞争激烈一年竞争不激烈的假象。为此广告的投放在战术上也存在着大量的博弈。

依据2014年全国ERP沙盘本科组决赛的数据结果,获得前四名的企业往往都占据着某个市场的市场老大。以决赛A组的数据为例,选取第一名、第二名、第十四名、第十五名企业的每年广告投放量进行分析,见表5。

U03第二年用197W获得了区域市场老大的头衔,守擂4年,U10第五年用334W获得了本地市场老大,守擂1年。由此可知在运营初期抢夺市场老大的成本相对较低,享受到的利益也最多。取得市场老大的企业六年广告投放总和也是相对较低的。最后一年各企业为了清库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投放广告需要注意一些。

(三)运营过程。在每一年广告会结束拿完订单之后,不要急着开始运营。一定要对至少6个季度之后的发展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划。运营的步骤大致分为如下几步:第一步,配单。依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将每个季度计划所收订单的账款记录在电子现金预算表中,最终将资产负债平配平。第二步,财务成本控制。尽可能少的贴现,保证本年顺利结束。第三步,下一年运营规划。包括生产计划、投资规划、采购规划、广告投放预算、预估现金流等方面。第四步,开始本年的运营操作。由此可见如果要运营好企业,在每一年开始的比赛初期要做很多的预算工作。

此外在运营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技巧:一是在企业发展中后期,企业每年的净利润是稳步提升的。因此后期就没有必要以长期贷款为主,可以在年初以长贷还短贷、续短贷的方式进行。二是订单的违约金为订单额的20%,成本相对不是特别高,倘若在竞单会拿到利润极高的订单,不仅可以抵消违约订单的违约金,同时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

(四)询盘。每一年年底投放广告之前各参赛队都要经历10分钟的询盘过程,询盘对于投放市场广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每支队伍4名选手分别间谍四分之一的企业。为此组织好成员有针对性地间谍每个企业的发展情况并总结很重要。在询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生产线情况(重点关注每种产品生产线的数量、柔性线的数量)。二是产品研况(注意关注还差几个季度投资完成)。三是市场开况。四是现金与应收款。五是ISO认证。通过以上分析来掌握每个企业的发展动向,对于企业决策和规避风险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何晓岚,何洁.ERP沙盘模拟实用教程(实物+电子)(第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2.樊晓琪.ERP沙盘实训教程及比赛全攻略[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第9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金融产品;ABCDTM技术;运营体系

1引言

传统的金融业务基本都是建立在有具体实物的抵押、相关证券的质押以及良好信用的基础上,而核心企业中的供应商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缺乏相关的抵质押物,信用贷款也缺乏充足的征信数据,传统的金融业务很难适应这些中小微企业。为了给中小微企业纾困,政府、金融机构、大型核心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可行性及实施途径,随着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T(物理网)、M(移动技术)技术的应用,使得对供应链业务的确权变得可行,从技术上保障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文章主要研究基于核心企业的特点,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情况,探索出适合核心企业自身特点的供应链金融运营体系,从而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提供运营保障。

2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2.1发展背景

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与金融两个领域交叉产生的创新业务,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得到了理论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各类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和实践蓬勃发展。在经济高度全球化形势下,供应链金融将金融资源和产业资源高度融合,实现产业效益与金融效益的乘数效应。不同类型供应链金融业务结合所处产业运行特点和规律,有效地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改善了核心企业周边生态圈的营商环境。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流程自动化等技术发展,企业供应链活动呈现出数智化的趋势。在数智化供应链的不断创新下,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也悄然发生变化,成为国家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有关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业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8年8月广东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农业厅、金融办联合制定《广东省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2019年7月国务院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

2.2发展现状

供应链金融发展经过了贸易融资、物流金融、1+N供应链金融、M+1+N供应链金融等历程,近年来借助数字化手段演进得更加多样。从供应链金融的质押物性质及交易场景先后顺序来看,目前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分为三大类:面向上游企业融资的应收账款类、基于物流运输行业的存货类、面向下游销售企业的预付款类,并由此衍生出数十种具体的应用模式。从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和运营平台主体又可分为:核心企业模式、电商模式、物流公司模式、第三方平台模式,不同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参与主体、风险管控点等供应链金融相关的内容均有不同,体现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差异化和多样化特征。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运营体系必须要切合企业的业务实际,为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保驾护航。

3供应链金融运营体系概述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模式不断发展,为供应链金融产品管理提升风控能力,降低业务成本。为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实现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南网公司”)“对中央负责,为五省服务”的经营宗旨,同时为解决供应商发展所面临的融资需求,南网公司以南网供应链金融统一服务平台为依托,将业务相关的金融机构与南网供应商融合在一个业务流程内。供应链金融的运营体系需要包括运营的保障机制、体制;日常业务运营的流程、操作规范;面对客户服务的服务体系。

4供应链金融运营体系架构

4.1供应链金融运营保障

供应链金融运营体系综合了多方面的职能管控,包括组织内部的管理团队建设、财务会计、技术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和与外部金融机构及供应商的交互协调。通过分析核心企业目前的组织架构和部门岗位职能,并结合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控管理,为供应链金融管理组织架构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主要以信息服务为核心,采用业务流程化、操作标准化、管理信息网络化的运营模式进行运作。基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的要求,为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全面管控,需从多个管理维度实现供应链金融管理的专业性和高效性。供应链金融管理维度主要有法务管理、业务运营、业务管理、供应商服务、平台运维、财务结算、系统风险控制、业务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管理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确定职责范围。法律服务团队通过对融资筹划、风控合规、交易设计、资产管理等方面开展分析,整合运用各种法律技术,为金融机构及供应链企业识别相关风险。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三大核心要素:数据、建模和系统。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的实质是通过整合各类供应链参与方(包括供应商、物流仓储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的相关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供应链生态的发展和完善。在此过程中,核心企业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筛选具备优质资源且能够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优秀供应商,使其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来,实现共赢发展互惠互利。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业务申请、服务提供机构审批、业务办理、业务执行、资金支付、业务结算等,该过程形成了完整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闭环。核心企业处于业务信息集中处理环节,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的核心,核心企业相关信息的传递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应用效果。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需要构建专业的供应商服务体系。该体系为核心供应商、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如银行)等多方提供优质服务。主要工作包括建设专业的服务人才队伍、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解答供应商在使用供应链金融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接受用户的投诉与建议等。系统日常运维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硬件设施运维、平台系统运维、运营审计。财务结算运营包括核心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收入来源的核算,主要有信息服务费、保险经纪业务返佣等。系统风险控制运营通过对风控体系进行高效管理,规范事前尽职调查工作,提高对授信主体真实信息的掌控,强化对核心供应商的授信准入管理。业务风险控制运营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合理划分岗位职责。通过设置专业部门、制订业务操作指引,建立内控管理制度,健全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各流程环节操作风险的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控制运营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对供应商资信调查、付款方式、信用限额、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全面监控,以保障应收款项能够及时回收。包括贷前风控:设立专门机构控制信用风险、确立提供信用额度的原则、制定信用政策、建立专门的信用体系;贷中风控:执行信用政策、管理信用周期、投后贷款跟踪、持续不断地监督债务人、监督供应商的信用情况;贷后风控:基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需求,核心企业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4.2供应链金融日常业务运营

供应链金融的日常运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七点。历史数据提供:从核心企业招投系统中提取供应商基础资料及历史交易信息,以大数据分析方式,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评估。交易数据导入:供应商确认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在系统中签署使用相关数据的授权协议。在经过核心企业法务审核后,通过数据接口,推送至金融机构。回款账户开立与确认:与核心企业业务系统联动,由供应链金融业务部门确认后,才可以变更。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供应商进行准入条件审批,通过审核的供应商,方可确认进入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数据储存:对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供应商,通过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收集并分析系统数据,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级,评级报告应经过授权后推送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办理、合同签订及管理均应采用电子签章或CA证书确认,合同签订流程全程采用系统电子化完成。财务核算:核心企业应着手成立供应链金融财务中心,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内容及要求,从组织框架上为资本运营管理做准备。绩效考核:为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高效有序运营,应设置并实施质量目标考核办法。质量目标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设置的范围与标准管理;二是实施控制管理;三是持续改进控制管理。经营团队建设: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管理的要求,管理团队建设模块的程序设置基本上可以分为:招聘录用管理程序;学习培训管理程序;机构与岗位设置管理程序;辞退与辞职管理控制程序;目标设置与绩效考核管理程序;职业规划设计与控制管理程序;公司经营发展目标与文化构造控制管理程序。

4.3客服运营

设置有效的供应链金融客户服务运营管理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完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分类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主要由客户的基本信息、业务对接服务信息组成,其中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的工商注册、法人基本资料、基本经营情况(如处于经营何种阶段、经营类型、规模等)、经营管理者个人基本信息、详细经营情况(如资产情况、利润情况、产品结构等)、潜在需求情况等;业务对接服务信息包括业务对接类型、时间、履约情况、客户满意度等信息。第二,建立完善客户潜在需求分析机制。针对会员客户,由客户管理部门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沟通,定期对客户的潜在需求进行分析,及时准确把握客户在经营发展各个时期的服务需求。第三,逐步规范客户跟踪回访制度。该制度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履约过程中的回访,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了解客户经营情况或履约情况;其二,对客户进行定期回访,重点是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的潜在需求,该回访将贯穿客户关系维持的全过程。第四,建立完善客户台账管理机制。应按照会员管理、履约情况、客户潜在需求分析等内容,分别建立总台账和各子台账。供应链金融业务应立足于客户服务,有效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通过组织相应的商务活动,如金融商务论坛、咨询培训等,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增强客户对南网的认可程度,保持紧密关系。汇总分析供应链金融服务日常运营中的常见问题,整理列示常见问题库,方便供应商查阅相关信息,同时配置智能客服机器人,根据问题关键字返回相应解答。

5结论

核心企业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一定要从自身掌握的资源、所能确权的内容去考虑,不可盲目贪大、贪快。传统的核心企业由于缺乏金融领域人才配置、信息系统支撑、运营经验以及相关风控体系,供应链金融业务需要从以上方面加强保障,可以借助外部资源,也可以引入相关的人才、信息系统、风控系统以及运营体系。

参考文献:

[1]章雁.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风险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2011(7):123-127.

[2]李飞.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思考[J].财会月刊,2011(6):34-36.

[3]康晨.供应链金融主体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商贸,2011(21):119-120.

[4]潘明.供应链运作机制选择研究———以H省A县丝网业为例[J].金融经济,2005(16):75-76.

[5]郭清马.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2):2-5,9.

[6]张宜萍.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及推广[J].宜春学院学报,2011(1):39-41,116.

[7]龙志云,陈飞燕.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的再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