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3-09-05 16:45:46

导语:在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 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浅析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浅析当今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作用浅议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借鉴韩国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大力开展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我国各历史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特点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 少先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 不可忽视的爱国主义教育 走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误区 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蕴涵 浅析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 论日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日本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李晓岗.美国的“爱国主义”与反恐战争.太平洋学报,2004(3).

[3] 凌宏.国外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4] 李定文.美国爱国主义教育考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7).

[5] 王炜.美国爱国主义教育探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市场,2010(15).

[6] 严炜,郑红宇.美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及启示.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7] 付兵儿.美国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启示.小学德育,2004(11).

第2篇

    然而,当前中学生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卫生习惯等状况难令人满意,特别是不少“小皇帝”在家受宠,为所欲为,渐渐地养成“不拘小节”的习惯;有的出口骂人、语言很不文明;有的见到师长不理不睬,缺少应有的礼貌……中华民族的许多良好的传统礼仪道德正面临缺失。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原因就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进入中学阶段后自我意识的出现和自尊心的增强,还有成人感和逆反心理的出现使他们形成了不正确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导致他们对凡是来自父母、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和批评都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和逆反行为,这就是从内心深处为他们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准备了内在的心理基础。客观原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方面的不良影响。家庭方面有的是父母、长辈自己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导致的,有的是父母及其长辈教育方法不当娇宠纵容或粗暴教育导致的;有的是家庭结构缺损、父母关系不和、或是长期在外打工缺少使其缺少必要的家教和关爱的结果。社会方面主要是市场经济的不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所形成的不良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因素对其价值观的影响导致的。而学校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多年来一些学校的教育措施不到位,只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加之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也导致或助长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节,致使学生的道德水平下降。作为学校在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一、养成教育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基础

    养成教育要靠广大教职员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其中有三个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时事政治教育、日常思想教育。在政治课上,教师应在传授理论等基本政治知识的同时恰当地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应以当前的国内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结合典型人物的言行进行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共同完成,其中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中坚作用。通过这些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来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从点滴抓起

    在日常生活、教学工作等一系列环境中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要求来养成。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主渠道。在操作中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老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结合学校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相关规定,从学生的服装发式、卫生习惯、课堂纪律、课外活动等入手制定出各项行为要求,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第3篇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1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空前冲击,一些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严重腐蚀着人们健康的思想肌体。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一些校园蔓延着,状况令人担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然而生活在21世纪的中小学生,物质生活充裕,其思想道德状况却令人担忧: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和风雨,意志力差;不懂得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目标不明确,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因此学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2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的成因分析

我们的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时,把更多目光放在青少年身体健康上,忽视了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只重视学习,忽视了对他们人格的培养。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或给予的方法、环境还不够理想。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一味娇宠、溺爱;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德育实践;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的风气尚未形成,有些社会场所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中小学生好奇心强,但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摆在教育者面前。

3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3.1提高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分辨是非能力不强,但可塑性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逐步增强,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参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各种交往日益增多。但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领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抵制错误,形成良好的形为习惯,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是适应他们自身成长的要求。

3.2学校、家长、社会的密切配合

思想道德教育决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在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中举足轻重,父母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应做出榜样,提出要求并严加管理。另外,社会大环境也应相应提出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惟其如此,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青少年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同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政府部门、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及社会各部门应共同努力,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应加强联系,发挥共同教育作用。

3.3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教材只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除了利用教材,加强德育外,课余时间也是一个丰富的德育课堂。各门学科可结合各自特点,组织主题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课外读书活动、小型公益活动、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少先队组织一些课余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从日常生活、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白做人的道理。共青团可针对中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中小学校在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可组织相关内容的活动,如在“世界禁毒日”举行“远离、珍爱生命”的展览活动或演讲活动;国庆节可举行与之相关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画展等。活动形式要实在,不能单讲热闹、华丽、不要走过场,要引导同学们实实在在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影响他们思想的目的。

3.4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讲授理念与方式

应当借鉴构建主义的理论与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师生和谐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学方式上,除继续发挥有效的传统方法之外,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与工具。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校园网的优势,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采用“体验式”和“体悟式”等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构造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以个体体验、体悟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引导学生在主观心理感受和体验、体悟的基础上,确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并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成长。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教师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和元旦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加强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渠道,我将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寓德育于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以正面、健康和积极的指导和影响,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二、坚持长抓不懈,保持讲文明礼貌的良好班风,进一步发挥“六好班级”在班级纪律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宣传,及时表扬先进,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三、落实“实践五小我能行”的行动,通过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四、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营造“你追我赶”的比学氛围。

1.通过各种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结合本学期开展的阅读竞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组织和举行读书会,积淀他们良好的文化底蕴。

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情况。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4.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五、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锻炼并提高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第5篇

一、全方位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利用教师节、国庆节、重阳、队庆等有利契机,通过举行队活动、出版宣传栏,慰问孤寡老人等形式生动的活动,在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次征订报刊,我总是积极的发动学生踊跃订阅,《第二课堂》、《少先队员》等刊物经常在队员间传阅,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广见闻。通过一系死活动,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二、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狠抓学生养成教育。

小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我们注重狠抓养成教育、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言行。我从排队、行礼做起,教学生做到见到老师行鞠躬礼,看见升旗时行队礼或注目礼等从一点一滴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学生常规训练,为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大部分还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严抓真管、经常地、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记清记牢,做到淳淳教导,坚持不懈;二是对规范学生行为采取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及时表扬、及时批评,让小队与小队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小队考评内容中。

三、加强队员的卫生意识。

由于九、十月是红眼病的高峰期,严重威胁着队员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为了让队员们了解此病毒的情况,减少对红眼病的恐惧,按照学校的指示精神,通过出黑板报、宣传资料的张贴,开展队活动等,来使队员认识病毒,了解此病毒的症状,掌握预防病毒的方法:不用手擦眼睛,不乱摸公共财物,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不幸患病的人要找医生看病;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结合学校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

学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给予极大关注,在大队辅导员的领导下,我校的少先队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我们xx中队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如:《我爱您,老师》、《学习“十七大”精神》、《实行“三不个”目标》、《从简单的小事做起》等活动,另外我中队还开展了“人人争做好队员”的活动,许多队员都争着为学校捐花、捐书,为学校小花园的花草松土、浇水,为学校的图书室整理书籍,缝补图书等等。在活动中,他们解了很多有关少先队的知识,增长了见识;陶冶了他们爱美的情操,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五、利用“学习园地”发挥各队员的特长。

“学习园地”是同学同学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知识营,同时也为了发挥各队员的特长和爱好,在“园地”上展示他们的才华。我中队开展了轮流出黑板的活动。每两周出一版,每版由几位队员负责,自从开展这项活动,队员们踊跃参加,有的设计排版,有的设计图画,有的画花边,有的抄写。

六、密切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第6篇

(一)抓好十、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要通过组织报告会、主题团日、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引导他们把个人全面发展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与建设和谐社会等重大部署结合起来。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开展志愿者、青年文明号、“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拉手、学雷锋活动月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突出规范仪式活动的教育作用。规范升旗仪式、入团、入队等仪式,营造育人氛围,增强荣誉感,提高教育效果。开展十八岁成人教育宣誓等系列活动,对年满16或18岁的学生必须举行集体成人宣誓活动或身份证颁发仪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继续办好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开展规范化团校(党校)评比活动。规范升国旗仪式,通过国旗手培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加强国旗教育。

(四)大力选树优秀青少年典型。大力选树优秀典型,组织开展区十佳青年教师、十佳中学生、十佳少年评选活动,参加“市十佳(优秀)中学生”评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优秀团组织、优秀共青团员等评选表彰、推荐上报制度。

二、抓好团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一)抓好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区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和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辅导员助理制度,规范任命程序,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组织团队干部培训班,开展团队干部读书交流会、成长训练营等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团组织要发挥“团结凝聚青年教师”的作用,抓好青年志愿者活动,继续为老年大学提供志愿服务,开展青年教职工志愿者与特殊学生一对一帮扶活动。

(三)抓好团员、队员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团员组织发展程序,扎实开展好团前知识培训考试工作,落实好“唱团歌、戴团徽、集体入团宣誓”工作。各校团委按时换届,规范团代会仪式,进一步提高团代会质量,完善团员(学代会)代表提案、答复、处理制度。每年一次召开少代会,鼓励少先队员自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和民主意识。

三、发挥团队组织优势,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开展手拉手团队互助共建活动。组织全区各学校之间开展团队共建活动,同时,选取典型学校与、新疆等贫困地区和北京、江浙等发达地区之间“团队共建、青少年手拉手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爱心互助,开阔视野,促进共同提高。深化为特殊困难青少年送温暖活动,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和特殊困难少年儿童群体为重点,深入开展“手拉手”活动。

(二)开展青少年读书工程,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大力实施青少年读书工程,通过知识讲座、征文比赛、读书论坛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适时组织“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童谣传唱活动”。

(三)开展“争做四好少年”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中队会、少代会、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扎实学习贯彻总书记给全国少年儿童的贺信精神,积极开展争做四好少年教育活动。突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利用“五四”、“六一”等重大纪念日、节庆日,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打造中小学生社团品牌活动,深化雏鹰争章行动,把争章内容、评价体系等与新课程做好有机结合。

(四)加强基层组织参与度,激发工作活力。充分调动基层学校团组织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个基层团组织(学校团委、教工团支部)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倡导以学校为单位积极组织承办面向全区的团队赛事、展演、观摩等活动。通过举办论坛、座谈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影片展映、文艺演出、少先队检阅式、18岁成人宣誓仪式和集体升国旗仪式,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使广大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第7篇

论文摘要:安全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前提。搞好安全工作是法律的要求,也是每个正直、真诚人的本分工作。当前,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中学在安全防范教育和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要遵循一定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 

 

 

“安全”,是个既熟悉又模糊的词。在很多时候,总因忙忙碌碌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和琐碎的家务事中,从未认真仔细地思考过。“安全”尽管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挂在嘴边的永不过时的话题,但还是停留在过去一些狭隘的思维认识上。“重视安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1.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必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2.1强化教育的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强化教育的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更新教育的手段。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三是要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优势,在学校网络上安全教育的信息,分析典型案例,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四是发挥心理咨询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 

2.2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中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校生活,乃至以后人生道路上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2.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文化橱窗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2.3.1纪律:上学、放学不在路上逗留,及时到校或回家。中午、下午放学时排队出校门,当课老师或班主任要将学生送出校门。下午放学后,学校将在半小时后清校,教育学生认真打扫卫生,按时离校。 

2.3.2集会:(包括广播操进出场等)上下楼梯靠边走(课间、平时上下楼梯靠右行),静齐快,不奔跑、不推搡。队伍行进中如遇鞋脱、鞋带散等意外要整理时,教育学生需出列,待整理完毕后再回归队伍。集会、集合须班主任、辅导员带队,值周教师维持秩序,防止楼梯口、过道等地拥挤。 

2.3.3课间活动:不跳楼梯,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栏杆,不滑扶手,不做有危险的活动。上下楼梯不奔跑,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游戏要到一楼天井或运动场。同学间开展室内活动要适当,不拿剪刀、钢笔、教棒、三角尺等坚硬物品做游戏。上厕所要避开高峰,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雨天路滑要小心,同学之间不推搡。 

2.3.4体育活动:不开展有危险的活动,剧烈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除不能在教学楼上开展体育活动外,更不能在二楼以上做集体跳跃运动,以防共震生险。运动中发生损伤要尽快送校医室救治,并汇报教师。 

2.3.5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如无证摊上的油炸品等),不喝生水,提倡自带开水。不围抢校外人员散发的宣传品、广告纸、优惠券等。打扫卫生时不要爬高或擦没有护栏易生危险的玻璃窗。 

2.3.6用电安全:教给学生预防角电的知识。不湿手开关电器,拨插插座。发现有电器损外及时报告班主任和总务处。 

2.3.7校外活动:活动前教师要堪察路线,精心组织、落实带队教师职责。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习惯。 

2.3.8交通安全:未满12周岁儿童不能骑车上学。已满12周岁儿童确要骑车上学的,必须向学校打报告,并留校备案。教给学生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注意上下学行路安全,年小路远学生建议家长护送。做好乘公交车上下学学生的安全教育,教给学生乘车知识、上下公交车方法。 

2.3.9消防安全:不玩火,不乱放烟花爆竹。出现火情及时报警,讲清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救火的原因。 

2.3.10自护知识:上学期间遇陌生人寻找,应及时向班主任汇报,中途离校要征得班主任或相关任课教师同意,不擅自旷课或早退。校外遭遇抢劫要智斗,先保证人身安全。发生危险(比如落水、受伤等)要喊大人帮助。发生事故不隐瞒,及时向家长报告。不玩危险玩具(如仿真子弹枪,皮弹弓等),更不能将危险玩具带入校内。下雨天上下学注意安全,不在教室内、走廊上、楼梯过道上撑伞,以免拥挤而戳伤身体(眼睛、脸面等)。 

是否开展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否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是衡量一个学生素质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安全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做到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与自身建设发展相结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第8篇

一、作为班主任须自身练好“基本功”

要做好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作为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升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形象和权威。这种形象和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的丰富、能力的超众、人格的高尚本身,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形象、声誉和威望,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十全十美和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形象与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其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形象和权威,那么他在班主任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积极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其积极合作的。

班主任树立形象和威信的关键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拥有者。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知识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形象和威信的。为此,班主任必须在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的同时,还要精通所教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乃至于百科知识。

其次是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表率。

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心目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永远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因此班主任更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给学生以榜样,做学生的典范。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经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过:“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个班主任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最后是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具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此外,还应当具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二、切实做好学生的各项工作 转贴于

作为班主任教师练好”基本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题,班主任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做好四项基本工作:

第一,树立良好的班风,形成班级是一个整体的意识。

学生要在班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能力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甚至改变人身。因此一个班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这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恐后爱班好学的积极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与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重视思想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其各项工作的基础,一丝不苟地言传身教则是建好班级的法宝。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品课》、班会课、中队活动、辩论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四有新人。集体主义教育是积极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树好班风建立良好集体的重要表现。因此,班主任除了要求班级在学校集体性活动中树立班级的形象外,还需经常对学生进行“班兴我荣。班落我耻,以班为家,荣辱与共”的教育。以此来增强班主任的向心力、凝聚力和鲜活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第二,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少先队。要做好学生的各方面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而应当形成以班少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有人形象地说,班委会和少先队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能否组建起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少先队,如何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的工作,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班干部的工作包括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推荐等一系列的工作。选拔是基础,班主任可以通过委任、竞选和自荐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愿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班委会、少先队组成后,班主任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有些学生在小学担任过班干部,但进入初中后,其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班主任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第9篇

小一,关键是好习惯的培养及养成

入学是孩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孩子从幼儿园到一年级是不同的两个环境。要让孩子有一种当一名小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幼儿园生活以“动”为主,小学生活则以“静”为主,特别是上课的时候。班主任就要从好习惯抓起。因此,可以对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静坐训练。教室一定要安静,从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静坐时老师给孩子讲讲故事,也可以自由地涂涂画画。

从“坐、立、行”开始向“听、看、写”过渡:‘坐’也就是上课及平日的坐姿,如有的学生歪坐斜坐或其他的坐姿,老师应及时的纠正并指出对身体及其他方面的不好。‘立’就是回答问题的立姿及和老师谈话的立姿,‘行’就是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及体育课应该的所做所为。并养成“听、看”的习惯,认真的、仔细的、虚心的、友好的听别人的讲话或解释。如上课认真的听老师讲课,老师应指出听不懂怎没办,要友好的问老师或同学。

还要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尊师爱友,见了老师要问好、行礼,要团结和帮助同学,如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借给同学铅笔、橡皮等。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上学不迟到,上课讲话要举手报告,下课后不和小朋友打打闹闹等。教育孩子热爱集体,爱护公物,做好值日生。教育孩子爱护书包、书本文具,自己会整理书包、桌洞。下课后要快速上厕所,尽量不要在上课时上厕所。要多和老师交流沟通,有什么困难要赶紧报告老师。如果上下学不是家长接送,要让孩子和同路的小朋友结伴而行,放学路上要排队走,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交往,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和食品,不乱买小商贩的食品。要让孩子记住家庭住址、门牌号、家里或父母以及邻近的电话号码等等。真正让孩子做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守纪律、爱自己和保护自己的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

好习惯会帮助我们收获知识和智慧,成为开启我们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初一,关键是养成适应、融入、追求、和谐的氛围

由小学跨进中学大门,是初一新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一个质的飞跃。这些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并不陌生,但中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感到陌生和新鲜,尤其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骤变而急剧发展的阶段。所以,在主观上重视,在客观上改善对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这一工作做好了,以后的教育便少、快、好、省,否则,可能出现多、慢、劣、费有艰难、窘迫的局面。

加强对初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可概括为三条:纪律意识、心理准备、环境适应。

1.纪律意识

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中心,初一是中学的起始年级,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初生牛犊不怕虎”,因此,班主任应实行“教育倾斜”,注重对初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那种“来日方长”慢慢来的分散教育思想(并非说取消分散教育)是不可取的。“纪律”乃共同遵守的规章、条文。经验告诉我们,入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守则”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行动的准则,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这是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乃至当今缺乏自我约束力,生性好动习以为常,进了中学一时难改此“脖”的缘故。在开学典礼前后,班主任可结合军训集中数日时间组织新生反复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列举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教育、引导;张贴“守则”和“规范”的全部内容(或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要求学生做到能背诵会默写;组织讨论,撰写学习后的感想,安排学生作典型发言;开展纪律方面的知识竞赛,强化“守则和规范”的知识灌输。

2.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系指教育初一新生作好中学阶段接受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方法的心理适应准备。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可比较中、小学阶段教学原则、方法的异同,着重使学生认清:小学以直观、形象教育为主,中学则有所不同,作好培养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准备;小学课业负担轻,而中学则重,作好培养预习、自习习惯,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的心理准备;小学教育时间松懈,中学的时间长而紧凑,作好培养自我控制力的心理准备;小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中学以运用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为主,作好多动脑、勤动手和积极参与的心理准备;中学教师多半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积极改革落后的教育手段、方式,作好接受新事物、积极配合和主动协调老师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心理准备。

事实证明,班主任如果实现了中学教育战略的这一步骤,那么初一新生会尽快地适应学段的“断乳”,进入中学生角色,在今后的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学习的成效随之提高。

3.环境适应

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初一新生会对新环境感到短期的孤寂、不自在,甚至有辍学的念头。这些都是正常的、暂时的现象,否则不成其为“新”生。究其因,大都是不适应所造成的,问题在于班主任要设法使新生尽早脱离这种“不适应”。

基于此,我认为,学校在开学前要打扫整个学校的卫生布置好教室,做到窗明几净、鸟语花香、热情洋溢,迎接新生步入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的新环境中。心理学有“先入为主”、“定势效应”之说,这种“人”和“势”在此便是新生将要适应的新与美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新与美的社会环境:教师特别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举止。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让本班学生逐一作自我介绍,尽早消除同学间陌生的感情隔膜,使他们尽快地相互熟悉,增进团结,成为学友。

实现这一目标,旨在使初一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进入角色,尽快改变因陌生感而带来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的精神状态,培养他们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为在这样好的中学学习、生活而骄傲的自豪感。

初一学生的特点在于一个“新”字,学校和班主任要针对这种“新”及时地、认真地加强入学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新人、新事、新面貌、新气息,进而顺利地完成初中学段的学习任务。哲人云,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双翅膀,能让我们在高高的蓝天上翱翔。

习惯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 ,能让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既细小又重要的事情。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原来得到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