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45:47
导语:在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一、项目治理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桂林漓江东岸,东南部为岩溶较发育的海拔300~500米的高丘,西部、北部及东北部为海拔在150米以下的丘陵区,位于区内东南部的冠岩景区,有着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内耕地范围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田块相对整齐,但高坎较多。项目区涉及一个乡镇两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共4,830人。项目区属丘陵地区,山、林地较多,但大部分耕地集中连片、整理地形相对较缓,拟建设面积665.31公顷,其中草坪村320.64公顷、潜经村委252.09公顷、大田村委92.58公顷。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
项目建设将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并且通过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提高项目区防洪抗旱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复垦率和生产能力,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内容有:
(一)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配套和完善项目区内现有水利设施,着眼于沟渠的整修及合理规划,为项目区灌溉提供保障,并配套田间灌排渠系,以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
(二)道路工程。在原有道路路网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田间道及生产道路网络,使之形成回路闭合的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和耕作效率,为机械化耕作奠定基础。
(三)其他工程。主要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风貌改造,对部分村内道路改建硬化,加设一些村内排水设施。
项目建设期工期为12个月,从2012年6月开工至2013年5月完成。工程总投资为2,494.91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3.75万元。资金筹措方式:自治区耕地开发专项资金投资。
三、工程平面布局
(一)灌溉与排水。项目区内原有的渠沟大部分为土质,淤积严重,很多渠、沟的供水、排水能力比较差,且分布零乱。规划设计将考虑原渠沟的利用情况分别处理:对大部分弯曲、占地多且利用程度不高的沟渠,重新规划,废弃利用程度不高的沟渠,并将部分沟渠平整为耕地;对走向比较直且现状利用程度高的渠沟进行裁弯取直整修后再利用;合理规划新建部分沟渠,达到不浪费原有沟渠的目的。
1、灌溉系统布置。项目区属引水灌溉工程,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冠岩水、漓江、兰口水库及山泉河流。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兴修水利,支渠和斗渠布置网络已经较为完善,但项目区内深入田间的原有渠道多为土渠,串排串灌,渗漏、淤积较大,淤塞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未能形成有效的灌溉网络,造成尾水耕地灌溉困难,部分渠道由于损毁,造成其控灌面积缩小。结合项目区灌溉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引水土质渠道进行硬化改建处理,并增设部分下级渠道,以提高其灌溉水源的利用效率。
2、排水系统布置。漓江是整个项目区排水系统的主要骨架。
(二)田间道路。道路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化等各方面的需要。规划中道路系统的布置坚持区内外道路系统成为一个整体的原则,田间道路布置则主要考虑在各行政村之间及与外界交通相连的情况,各村相互连接及耕作流向,以现有主路为依托,利用现有的村道和田间小道进行布局,在不改变大体交通流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置,以达到出行便捷的目的。同时,在修建田间道路时,考虑适当的提高田间道路规划的标准。
(三)其他工程
1、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庄面貌,提高群众生活条件,应当地群众要求,规划对各村屯通屯路及屯内路进行改建硬化,以改善村屯道路面貌。为改善原来村内的排水体系,美化环境,沿新修村内道路附设排水渠。
2、防洪墙。大田村内主要防洪沟,受所在地四周环山,山洪破坏影响,区内抽水房西侧有一处积水十分严重。因此,在冲沟段50米修建高2米的防洪墙。
3、农桥。根据当地村民的要求,在河伯源村新修6×4m农桥一座,以便用于农产品运输及日常通行,接通潜在旅游开发景区交通咽喉。
四、结语
整治后仍将基本维持现有土地利用格局,根据各村耕作区域及作业流向进行道路设置,原则上对原有主要耕作道路进行改扩建、硬化处理,增加其通行能力;按照村民意愿适当增设生产路,使路网达到贯通相连,解决运输问题。灌溉渠道及排水设施则依照自然地势及耕作用水需求进行布设,以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整体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彦随,朱琳,李玉恒.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6.
农村信用管理的内容包括信用主体、信用活动、信用形式、信用工具、信用制度等。信用管理必须适合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落后和超前的信用活动形式都会阻碍农村金融活动发展。在农村信用管理创新中,政府占据主导和核心地位,依靠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资源优势和农民金融服务需求为管理载体,比如在信贷优先投放给那些诚实守信的农民,建立最基础的债权债务良好信用关系,同时依靠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一)信用管理必须适合农村金融活动需求
落后的信用基础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社会失信严重,社会信用状况差;二是传统的封建的小农的自给自足的观念,这是一种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封建小农经济思想,这种思想不利于农村金融活动的开展,这样农民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金融抑制现象。落后的信用基础会阻碍农村金融发展,在失信的社会里无法开展有效的经济活动,人们的经济交往无法正常、有序开展。
(二)信用管理制度的创新
信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内在自我信用约束和司法等外在制度的保障等两方面。
1、农村社会精神文明等内在制度管理创新
建立信用行为的奖惩制度。农村以村为单位的群体集居方式,有利于对同一村民的信用行为起着规范作用,虽然私利主义大量存在,但是当大家都遵守同一品德标准时,单一个体或小数人违反大家已经默契的品德标准时,就会遭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遣责。所以有条件的村组织可以对“失信”的人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对其进行相应惩罚,对于诚实守信的人进行相应的奖励,奖惩分明的民间监督和管理机制。
2、司法等外在制度的保障和创新
(1)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更离不开司法体系的保障。在封建社会有“皇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司法体系作为社会管理的保障。有效的司法体系能保证信用行为的规范性,司法体系是代表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则,起着威慑作用,对人们的“失信”行为进行相应惩罚。我们的社会活动规则需要司法体系进行维护,法治社会里代表着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人平等意味着每个信用主体必须遵守纪律,规范自己的信用行为,遵守公共道德和各项法律制度。
(2)农民的法律观念落后造成司法体系在农村实施的困难。由于农村区域分散、交通条件差等条件落后,造成司法体系的司法实施成本较高,也是造成农村司法保障不力的另一原因。
所以在农村,应该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知识,司法部门应该加大在农村地区的司法实施力度,使司法体系对“失信”行为起着事先威慑作用,对“失信”行为起着惩罚作用,使具有传统美德的淳朴诚实的农民增强法律维权意识,使地方强势和家族强势的势力文化作用下的置法律于不顾的“失信”农民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社会公共美德,使司法等外在制度在规范和促进农村地区的信用建设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3)司法等外在制度的保障和创新还包括不断完善各类征信系统。现有的征信系统往往只局限于银行业的征信系统,而银行业的征信系统又往往只局限于涉及于银行业务的普通的债权债务偿还信息,这种征信系统的实用性比较局限,往往只适合于银行业,对其它行业的实用性比较有限。
企业或单位组织部门的征信系统发展比较滞后,造成对这些经济活动的主体信用行为的规范和制约有限,即使被银行类采集的个人的征信系统,由于农村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他们对征信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失信行为被记录,对自身的信用行为的规范和自律性不够强。所以,征信系统需要不断 完善和丰富信用采集内容,扩大信用信息采集的群体,同时在农村要大力宣传守“信用”的重要性,让人们认识到征信系统在信用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建立以征信系统为中心的信用管理模式,对“失信”行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惩罚,包括法律惩罚等手段。
(三)对信用关系等方面管理的规范和创新
农村信用管理的内容包括信用主体、信用活动、信用形式、信用工具、信用制度等。信用管理制度包括内生制度和外在制度。信用主体包括农村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的主体。信用活动主要指参与农村各种的经济和生活关系的总和。信用形式是指农村经济活动通过信用标准来衡量人们的经济生活行为。信用工具是指人们采取某种合作或交往方式进行经济活动。
(1)在推动信用工程建设过程中,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共同组成信用建设的主体,只有广泛参与的信用工程建设才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才能增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作为社会上的公民,人人都是这个社会上的信用主体,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旁边的事物,同时向人们表达着我们的信用状况如何。所以信用主体不仅要规范自己的信用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做到“诚实守信”“依法、依章”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管理,而且对旁边的信用主体和发生的信用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上信用管理人员。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以科学规划网络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开放办社,坚持“多元化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连锁化经营”基本原则,遵循“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方针,加大各类经营网点整合改造和连锁配送工作力度,通过上下协同、城乡互动,内外合作、联合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保证农民消费平安,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任务
抓好示范,1.构筑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供销联社农资企业农资经营主渠道作用。依托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完善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全县农资经营网络资源,坚决清理乱挂靠行为,以农资综合服务社、村级站和庄稼医院为网络终端,构建集中推销、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个别经销人员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和滥施农药破坏环境的现状,针对我县农药市场价格不一。支持供销联社符合条件的农资企业实行统一配送,连锁经营;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联社从事种子、农机具、废品油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支持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供销联社系统内有条件的企业,利用现有设施承担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国家商业储藏、救灾贮藏任务;支持供销联社企业的仓储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送中心仓储立体化、商品配送机械化、电子化水平。2015年末,培育和完善农资配送中心4个,建立镇场区农资直营连锁店60个,村级终端销售网点204个,实现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与服务一体化,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充分的农资商品满足全县农业生产需求,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打造农产品“绿色通道”整合现有农产品流通、加工、仓储资源,2.发展疏通有序的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当地主导特色产业,推进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建设,并与各类农产品种养、加工型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产加销型企业对接,形成“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服务格局。支持新建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和原有农副产品市场改造升级,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资金结算、信息服务系统,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创建名牌农产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推介。有秩序、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经纪人开展农产品销售,切实把我县优质农产品推向国内国际市场。2015年末,建立和培育高标准农产品批发市场3家,发展重点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3户。
进一步完善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农村零售终端建设,3.优化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一是支持供销联社以加盟、招商引资等方式建设日用品配送中心。形成县有配送中心、镇场区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体系,营造便利实惠、平安放心的消费环境;二是支持以日杂公司烟花爆竹销售中心为龙头企业的烟花爆竹配送网络。加强全县烟花爆竹配送网点建设和整合,以放心商品和优质服务,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2015年末,发展日用品连锁店240家。
采取招商引资、加盟等方式建立我县再生资源大市场,4.整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鼓励支持供销联社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并作为综合利用处置基地,规范建设小区、镇场区、村回收网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以资产为纽带,对全县再生资源经营企业整合,加强教育培训,强化行业规范管理,营造低碳环保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2015年末,建立和培育规模以上再生资源交易市场1个;发展规模以上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1个;各镇场区再生资源网点控制在23个以下,由现在70个压缩到40个左右。政府在资金、土地等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三、推进措施
实现一网多用。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1.大力发展双向流通。努力把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成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供应和农产品购销“双向流通”新平台。拓展经济服务范围,主动适应农村消费市场新变化、新要求,依托流通服务网络,拓展、完善以助农增收为重点的科技、劳务和信息服务。
增强带动力。采取外引内联等多种方式,2.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寻求与社会物流配送龙头企业联合与合作,培育壮大具有自主品牌、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商贸、加工、服务、科技型龙头企业。依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一体化生产、购销、加工经营网络。
扩大覆盖面。把“新网工程”建设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3.加强网络终端建设。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加强配送体系建设,采取网点改造、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现有网点基础上,延伸经营网络终端,实现镇场区、村连锁经营全覆盖。
强化网络利益联结。加强连锁配送企业与经营网点之间产权、利益上联结,4.搞好规范化管理。增强网络可控性;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商品配送率。积极探索组建推销联盟,争取实现规模效益,推进基层网络终端规范化、规范化建设,提升运营水平。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支持供销联社牵头组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各类农产品专业协会建设。加强供销联社系统行业协会建设,5.发挥部门作用。完善服务功能,组织市场开拓,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发挥供销联社系统行业协会在制定农资、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和农副产品等方面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及产品规范中的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行业调查、决策咨询等相关工作。
开拓农产品购销渠道。依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各类农产品专业协会,6.加强信息服务。组织涉农企业、经纪人和种养大户利用各种媒体购销信息,加强产需衔接,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增强影响力。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培育企业品牌,7.培训品牌。加强对品牌的管理和经营,保证品牌健康发展。同时,大力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培育优质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努力形成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农民收入。
四、组织领导
县政府决定成立县新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为切实加强对我县新网工程建设工作领导。负责全县新网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其组成人员如下:
五、工作要求
一、督查内容
1、督查新农村建设点:
(1)村民理事会组建和开展工作情况。
(2)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编制与执行情况,重点是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执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民自治组织建设情况。
(3)农民自筹资金和农民投工投劳情况。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重点是改水、改厕、改路完成情况。
(5)环境卫生整治情况。重点是村庄绿化、改栏、改房、用洁净能源等相关情况。
(6)农村新社区建设和开展活动情况。重点是“一村一品”文化、农民自治长效机制建设;文化室、阅览室、休闲场所等文体场所建设和村点建设资金使用和帐务公开等情况。
2、督查乡镇(街道):
(1)组织推动工作情况。重点是领导力度、责任落实、激励奖惩机制建设等工作情况。
(2)资金配套和管理情况。重点是乡镇(街道)每个省定建设点不少于3万元配套资金和建设点资金报帐管理等情况。
(3)宣传培训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是理事会成员学习培训,新农村信息上报和媒体宣传等工作情况。
(4)档案资料工作情况。重点是档案收集、整理、存档和及时上报相关档案资料情况。
(5)储备点建设工作情况。重点是理事会建设,群众筹资,“三清三改”工作开展情况。
(6)原有省定建设点巩固完善情况。重点是“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和村民自治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二、督查形式
1、领导督查:通过全市领导干部流动现场会,农业农村工作流动现场会,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市领导到新农村建设点调研、指导工作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
2、联合督查:由市委、市政府抽调市直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每年开展不少于三次的联合督查,并向全市发出相应的督查通报。
3、常规性督查:由市新村办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分人员组成督查组,开展常规性督查,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队,一月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年终总考核。
4、重点督查:在建设点建设的各个阶段,市新村办要组织不定期的就某一项或几项工作开展情况(完成情况)进行单项重点督查。
三、工作要求
1、督查组工作人员要深入建设点和农户,了解和掌握各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真实情况,总结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挖掘典型,提炼升华;发现问题,帮助解决。督查结束后,要及时形成汇报材料,集中汇总,及时报告和反缋。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技术框架
1前言
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8898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87.6%,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阶段性任务。“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正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内容除了供水设施建设外,重点开展管理部门、供水单位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随着集中式供水工程数量剧增、供水人口不断增加、供水状态动态变化以及农村饮水精准扶贫等形势发展,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水平。
2安徽省农饮工程及信息化现状
2005年起安徽省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将其作为民生工程和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加以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8年底,全省有千吨万人供水工程(以下简称规模水厂)1419处、实际受益人口4305.44万人,占农村供水总人口的80%。目前,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平台正进行建设中,市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尚未建设。全省95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县区,仅有蒙城县、颍泉县、临泉县、谯城区、定远县、阜南县、肥东县、屯溪区8个县区已经建设了县级农饮平台,尚有87个县(市、区)尚未建设县级平台。全省1419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水厂,有607个规模水厂已建自动化监控系统,尚有812个规模水厂未建立自动化监控系统。
3总体思路与目标
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在遵循全省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地管理需求开展建设。(1)科学划分、分级建设。根据需求,分为省级、市级、县级信息管理平台和规模水厂监控平台4个层面分别进行建设(图1),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线监测数据采集、基础资料整编及各级农饮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2)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为保证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一盘棋”,避免各级信息系统间互为孤岛、无法兼容等问题,编制了《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规划》《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指南》,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技术标准,保障省、市、县、水厂四级信息化系统之间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3)整合资源、降低成本。省级信息管理平台依托省水利信息中心平台建设,省级信息管理系统部署于省水利厅信息中心机房,充分利用已有硬件、网络环境资源、安全体系以及软硬件运行环境等,完成省级农饮平台软硬件资源配置,不再另行采购相关机房环境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GIS地图、支撑软件等。(4)互联互通、保障安全。四级信息化系统需在全省水利信息平台统一框架下进行建设,充分考虑与安徽省水利信息共享平台、安徽省水资源管理平台等进行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调。信息系统部署后应进行等级保护测评,需通过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二级测试。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总体建设目标为:2020年底前完成全省农饮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建设信息化任务;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平台,规模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分期实施,实现部、省、市、县四级平台贯通。
4技术路线
根据农饮数据管理和业务管理需求,参考安徽省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系统技术框架可以自下而上地划分为: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如图2所示。感知层完成对农饮原始数据的感知、采集、上报,主要包括信息感知采集、水质检测数据填报、基础数据填报三类。信息感知采集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厂、水源地、管网、供水设施等供水全过程的基础数据和在线运行数据的采集、监测和传输。水质检测数据是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将通过人工检测的水质数据进行系统填报;基础数据主要包括水厂各类工程及非工程基础数据、县级农饮业务及基础数据,通过系统完成填报、审核、汇总。通信层基于安徽省已建防汛抗旱骨干网(水利专网),结合各级平台数据采集、传输、访问等环节的不同需求,综合利用GPRS、微波、4G等无线传输网络及互联网、光纤、专网等有线网络,实现感知信息到省、市各级农饮平台的传输,实现各水利部门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数据层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类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存储、共享与应用。数据资源管理体系设计主要包括数据整编汇集、数据库建设、数据服务三个组成部分。应用层基于计算机软件及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开发各级网络版业务应用软件及移动版业务应用软件,根据各级平台业务管理需求,设定满足其需求的软件功能。
5主要实施内容
5.1信息管理平台构建
在省水利信息中心已有硬件与应用支撑环境基础上,根据农饮业务管理需求开发相关软件模块,实现对全省的农饮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省级平台功能侧重于省、市、县三级行业管理部门业务应用,主要包括饮水现状、项目建设、工作报表、水质检测、精准扶贫、资料档案等。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数据资源管理、网络传输、信息采集与共享、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以及省级移动APP系统等6个方面建设内容。市级根据自身农村饮水业务需要,可选择性建设农饮监测平台,其主要功能侧重于供水工程监管,水源、水量、水质、运行状况等。市级平台业务数据从省级平台共享调用、规模水厂监测数据从县级平台共享推送。全省规划建设16个市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市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业务综合应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基础设施、网络传输、信息采集与共享、业务应用系统以及市级移动APP系统等方面。县级农村饮水工程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据的汇集、管理和应用。县级平台功能侧重于供水工程监管、应急管理、供水服务,掌握辖区农村水厂分布、供水设施分布、运行状况、水源、水质、水压、供水服务等。平台建成后,监测数据需共享推送至所在市农饮平台或省级农饮平台。规划建设80个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基础设施、网络传输体系、信息采集与共享、业务应用系统、县级移动APP应用系统等方面。
5.2水厂信息化建设
根据工程运行管理的要求,规模水厂信息化建设包括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和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建设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对水源、泵站、水处理、二次加压、供水管网全过程的信息监测和自动化控制,使值班人员实时掌握准确的运行数据,使设备按照设定的条件全自动运行,为水厂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的达标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水厂管网的地理信息管理,实现对取水用户的抄表收费管理和巡线人员的GPS设施巡查管理,为用水户提供供水信息查询、在线缴费服务、用水问题上报、供水服务热线的供水服务。提高供水管理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供水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决策支持。规划在已建607处规模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完成剩余812处规模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建设,实现水厂监测信息的动态联网。主要包括供水工程自动化系统监控、供水管网监控、信息传输网络、水厂中控室、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水厂移动APP等建设内容。
5.3多级平台互联互通体系建设
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体系,省、市、县(市、区)各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可实现平台间的信息共享交换,互联互通,省级平台是其中重要的支点,对上通过标准数据服务接口可与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对下可通过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与各市、县级平台对接;各规模水厂运行信息采集传输至县级平台,县级平台通过数据推送共享交换体系向市级、省级平台推送水厂监测数据;此外,省级农饮平台基于省水利数据中心现有服务基础上,通过开放标准化服务注册进入省水利服务总线,与省水利信息系统集成,实现与全省水利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互联贯通;此外,各级平台可通过外部接口实现与财政、卫生、发改、环保、住建和扶贫等外部单位系统的对接、数据共享和互联应用。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经济;因素;功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影响农村经济的因素
(一)居民经济生活意识
居民经济生活意识是指居民对自己经济生活的规划,以及对待生活中经济活动的态度,主要包括其消费价值观、理财意识、对农村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农村居民传统的生活意识相对保守:在消费上,往往表现得较为不喜消费,除基本生活消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消费,也有部分居民仍没有能力进行过多的其他消费;在理财方面,农村居民较多的是重视财产的保存即存款,害怕投资害怕蚀本,造成大量的农村经济滞留,资金流动性小;在对市场的认知上,往往由于自身知识能力较低,导致其对市场规律把握不到位,农民眼中的市场犹如一潭深水。
(二)区域性经济结构
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地域广阔人数分散、地势偏远等原因,造成其区域性经济结构失调。主要表现在:①农村市场畸形,农村市场上出现的商品普遍质量较低,农民能够出售的商品也多是廉价的初级原料,农村市场管理漏洞较大,农民消费得不到保障;②农村产业结构失衡、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深加工力量不足;③农村信息网络不完善,特别是信息网络方面,由于其地域广阔,人员分布不均衡等原因,以目前的经济实力不能做到“家家通”。上述问题直接将农村变成一个封闭、滞后、独立的空间,农村经济脱离与外界市场的联系,活力较低,因此发展缓慢。
二、新农村建设的功效
(一)有助于促进农村消费观念的城镇化
城市经济之所以较为发达且发展较快,关键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其经济效应被集中扩大化,单以居民消费而言,同样是基本生活消费,盖因城市人口脱离了自给自足的模式,而变得异常活跃。新农村的建设,将农村居民汇聚在新型城镇当中,部分居民离自己的土地较远,难以独以土地为收入来源,因此只能是另寻他路谋求生存(在外务工、发展民营经营等),众多的人口聚集,其消费需求也同时被集中为一点,因此消费水平也相对提升。另外,农村居民的集中,相互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信息交互,就如早期城镇发展一般,渐渐会衍生出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或者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向城市居民靠齐。
(二)解决了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当代住房问题是人们最为重视的实际问题之一,农村居民一生的积蓄,最终往往都是花在了维修或者翻新自家住房上,也有部分居民节俭一生为的是能够在城市中购得一套住房。因此,可以说住房问题是促使农村消费水平低,使农村群众偏于资金存蓄的主要原因。新农村所建住房有国家财政补助,农民只需花费较少的一部分钱财便能够入住,解决了多数农民一生需要操劳的问题,释放了农村居民的负担,便能渐渐开放农村经济。
(三)促使农村集群化生活模式的构建,拉动农村内需
①新农村的建设,将农村生活中心转移到“新型城镇”当中,诸如超市、小型集市等设施必将应运而生,使居民消费集中起来;②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触发一些休闲类产业的发展,例如茶楼、饭馆、KTV等,丰富了农村的消费形式;③住宅高档之后,居民相继会配套进行装饰装修、家具家电配置、交通工具配备等消费行为;④信息网络的完善,促使消费渠道的增多,诸如网络消费等经济形式出现,丰富了农村居民眼光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村经济流动性。
三、未来建设工作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一)文化及道德建设
新农村的建设,从目前看来仅仅是物质上的建设,即住房和配套建筑设施的建设,而在思想上的建设略显不足。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新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例如科学知识的普及、政策法规的宣传等,提高农村居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特色文化的建设,例如农村地域特色的娱乐节目、历史遗留风俗等,作为新农村生活经济的有机调剂。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是制约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原有的土地应当重新被合理规划,农产品种植用地可以采用规模化管理,例如蔬菜大面积大棚种植,种植机械化,养殖集中化等。农村劳动力可以采取统一协调、集体分工。在农副产品方面,政府部门和居民委员会等应发挥统筹能力,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或者引进外来投资,发展深加工企业,深化产业结构形式。
(三)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环境
一是要严格农村商品的准入和准出制度,加大工商质监执法力度,对农村出入商品的质量、成分等进行监测,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商品坚决不准予流通。二是要根据各新农村聚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专门的市场管理标准,最好是建立诚信档案,对不法商人予以登记、警告、驱逐和惩治。三是要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建立以群众为主体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总结
总而言之,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经济的相对空白地带,大量的农村经济市场开发,有助于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我国农村目前正在有选择地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这是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补充。经过上述研究表明,新型城镇(新农村)的建设,能够对农村经济产生有效的促进效果。从农村居民本身经济状况来看,要想大量迁往城市毕竟是不现实的,只能用其他方式让他们聚集起来,形成农村新型小城镇,使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城镇接轨,尽快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尚全.小城镇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湖南大学,2007.
[2]尹建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实施婚育文明工程,助推乡村文明建设
一是拓展婚育文明传播阵地。2010年以来,投资近20万元在袁河南岸景观公园新建以花草、园林、石刻为依托,以婚育文化、人文历史、精美壁画、温馨标语为内涵的人口文化休闲公园,在各管理处新建“新家庭文化书屋”5个,在富裕起来的村民廖秋生等12个院落新建了人口文化中心。
二是拓展婚育文明传播方式。联合区电视台开展以“传承红歌精髓、弘扬婚育文明”为主题的红歌大家唱比赛,3000多名群众参加了红歌比赛。联合区文化部门举办“创婚育文明、建新型农村”群众文艺晚会3场,观众达2000多人次。三是改进婚育文明传播手段。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新人结婚的喜庆日子,上门为新婚夫妇送上印有计生政策法规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知识的宣传册,免费为新婚夫妇和女孩家庭拍摄纪念照或全家福。
实施子女成才工程,助推综合素质提升
设立计生家庭子女成才基金,对农村女儿户女孩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每学期每人发放助学金100元,上高中阶段每学年每人发放助学金1000元,共有77名女儿户女孩享受此项优惠;对农村计生家庭子女考取大学的发放奖励金,共有37名计生家庭子女领取3000~5000元不等的奖励;对就读本市的职业院校的计生家庭子女,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共有17名计生家庭子女享受此项优惠。对农村计生家庭子女中考实行加分(独生子女加10分、纯女户女孩加15分),共有76名计生家庭子女享受此项优惠。
实施母婴安宁工程,助推家庭安康幸福
围绕群众在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家庭保健、抵御风险、生殖健康、产后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制定并落实“六免”具体措施。即: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发放叶酸营养素,免费为孕产妇提供优质的孕产期、产后保健和营养咨询服务,免费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免费为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检查,免费为新生儿和婴幼儿提供健康检查。2011年以来,为37对夫妇提供免费婚检服务,为56对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337名夫妇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检查,为77对夫妇发放叶酸等营养素,为177名儿童提供健康检查。
当前,许多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缓慢。针对这一现实,__县全面启动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取得了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以10的速度递增的良好效果。
一、健全服务体系,确保信息直通到户
(一)抓机构建设。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村建点的思路,成立__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明确为事业性质,划给2个事业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配备科技人员,规定了七项职能,每年安排2万元事业补助经费,装配了数码相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机、刻录机、喷墨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安装了宽带,建立了局域网,制作并开通了“__县科技信息网”。同时,启动了乡镇信息服务站和科技信息服务点的建设,落实了专门人员负责,与县科技信息中心签订技术服务、信息共享及目标责任合同。乡镇、专业大户配备了电脑及相关全套设备,选配安装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等实用技术软件,实现了拨号上网。截止目前,已在24个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15个村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点,以县科信息中心为枢纽、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站为骨干、村科技信息服务点为基础的科技信息体系基本形成。
(二)抓规范运作。__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严格做到了“七有”:有一套电脑设备,有一套专家系统,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规章,有统一的服务合同,有统一的标识标牌,有统一的信息栏,有统一的技术服务。按照县科技信息中心服务于乡镇、乡村站(点)服务于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业务工作,实行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县科技信息中心为乡(镇)、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其性质和职能,各站(点)在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服务,乡镇信息服务站的设备所有权的50归县科技局所有,乡镇服务站每年向县科技信息中心缴纳一定的技术服务费,县科技信息中心根据乡镇的要求提供各种技术咨询和服务。小康示范村科技信息服务点配备的设备,科技信息示范户享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并为当地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其所有权归县科技信息中心,由县科技信息中心与各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签订合同,严格实行目标管理。
(三)抓优质服务。在信息传递上,力求做到“新、实、快”,确保让农民以最便捷的方式,不出乡(镇)就能了解全国各地的最新信息,不出村就能学习最先进的实用技术,坐在家中就能直接接受专家的指导。网络建成后,随时大量产品供求、病虫害防治及种养新技术信息,上网学习成为了乡镇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民的首选,全县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共有360余人通过科技信息示范工程学会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有近2.5万人次通过网络查询信息和技术,有3000余农户通过网络和专家系统掌握了1至2项致富技术,有7500余人次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从事经营流通,有800余条专利技术、产品供求信息通过网上,帮助客户上网查询经济技术信息1300人次,进一步拓宽了各级干部和农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同时,通过现代信息高速公路逐步缩小了区位空间距离,先后有广东、深圳、徐州、阿坝等地有关部门查阅我县的网站,咨询__黄羊、银花、石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产品信息,很好的推介了__的知名品牌。大部分乡镇将网上采摘的信息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种养新知识,市场信息,有力推动了新科技的普及和运用。
二、搞好“三个结合”,努力实现增收富民
(一)科技信息工作与“三村”建设相结合。始终把科技信息服务站(点)的建设作为“科技兴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各试点村均建立了科技信息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发送各类科技信息,开展业务查询,使村民们大开眼界,有效地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大幅度减少了因技术原因造成的损失。流坝乡金台村二社的科技示范户李新琼不仅自己依靠科技信息发家致富,还主动为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和黄羊养殖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拓宽了产品销路,增加了收入。该村村民还通过上网查询各地劳务需求信息,成批有序的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近万元。准确便捷的信息成了村民们致富的法宝。
(二)科技信息工作与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把科技信息工作作为示范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示范建设村的科技含量,先后在13个示范村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并以站(点)为依托,利用黑板报、简报、培训会议等方式普及和推广实用科技、最新农业信息,确保户平有一名掌握2至3项实用技术的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占总户数的30以上,十个试点示范村中90的劳动力掌握2至3项实用技术,科技示范户占总农户的50以上。
(三)科技信息工作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围绕__黄羊、__金银花和__石材等重点产业,狠抓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搞好信息跟踪服务,搭建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技术市场平台,把农村分户经营与大市场连接起来,缩短时空差距,改善区位劣势,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围绕国家“863”计划《__黄羊新品系选育研究课题》实施,加快新品系培育和新技术推广,按照“园区 基地联农户”的运作模式,推进__黄羊产业化发展。二是抓住被列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金银花规范化种植__科技示范区”的机遇,以金银花GAP核心基地为中心,依靠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抓品种选育,标准制定,全力打造__金银花品牌。三是按照“三集中的原则”,围绕__石材等特色资源的加工,通过招商引智,建立__民营工业园区,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以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
秦巴山区核桃绿色食品开发标准化栽培》为重点的核桃产业发展科技专项,抓低改技术推广和优质品种选育,加快科技基地建设。五是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知名的品牌优势,着力抓优质水稻栽植、优质茶叶栽植和观光农业开发等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壮大绿色产业基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科技工作实效
始终坚持市场法则和效益原则,大胆创新科技开发机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为富民兴县提供科技支撑。
(一)创新投入机制。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坚持把科技三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逐年增长。建立__黄羊、优质生猪、石材工业科技开发基金,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科技项目,鼓励金融部门扩大科技贷款规模。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劳动者开发科技项目,聚集民间资金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和个人逐渐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在科技信息工程建设中,县上在科技三项费用中列支专门经费,用于科技信息中心建设和乡村科技信息站(点)建设补助,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事业补助费,用于网络建设和维护,确保信息工作正常开展。
(二)创新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县级领导联系拔尖人才制度,逗硬落实技术、物资、资金“三配套”和工作实绩、职称评定、职级待遇“三挂钩”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使科技人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__县三洋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由18名畜牧科技人员筹资创办,投资350万元建成无公害生猪科技养殖园,按照“园区 基地 农户”的运行模式,委派畜牧科技人员实行包片联户,与50多户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和收购合同。该公司年可产外二杂母猪5000头,年出栏无公害生猪4万头,年创产值3000万元,辐射带动全县建成100个优质仔猪基地村、20个DLY优质肉猪基地乡。县上出台了《__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予以隆重表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概况,措施;管理对策;东昌府沙镇。
中图分类号:TU99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沙镇位于东昌府区的西南部,辖119个行政村,耕地15万亩,人口10万多人。沙镇的群众长期饮用上层井水生活,井水苦涩还不卫生。2006年水务局和镇党委政府克服了种种困难,落实了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农村饮水水质,降低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率,减少农民医疗费用支出,解放和节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使其更多地投入到工农业生产。同时,可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经济效益显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的饮水,是实施沙镇小城镇战略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稳定社会次序,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显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关系农村生活健康和条件的民生工程,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沙镇面对新形势,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切实措施,下大力气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使人民群众喝上了干净的水,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构建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提供了保障。
1 工程工程建设概况
沙镇位于东昌府区的西南部,全镇区域面积140万平方公里,辖119个行政村,10万人口。根据2004年初对全镇农村饮水现状和存在问题,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研究适合的工程建筑模式,总结出了符合农村新形势的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自2004年沙镇列入村村通自来水安全工程以来,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建设管理过程中采取科学规划、适度规模、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等措施,共解决了119个行政村,1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新打配套水源井8眼,延伸管网100多公里,工程投资1000多万元。
2 工程建设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切实搞好项目工程建设,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单位领导任成员的沙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区、镇两级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2)|统一规划,严挌实施为了使规划合理,水利局多次组织人员到实地考察,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为工程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从实施方案的编制、申报审批、施工单位的选定、材料和设备采购、资金支付、竣工验收、建后管理等都严挌按照程序运作。在工程建设中,严把水质关、材料设备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工程质量关、工程验收关;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使用资金、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统一料物采购供应;统一检查验收;抓好打井设施进场时的性能检查环节、井深控制环节、井灌滤网料滤料环节、上下水层密封环节、成井后控制环节、井灌滤网料检查环节、上下水层密封环节、成井后的洗井环节,确保了工程质量。
(4)严挌资金管理
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资金支出先由实施单位提出申请,经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根据进度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后拨付资金。实行支票支付,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理,提高了运行管理对策。
3 工程管理措施
(1)健全管理体系
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公室,设在水利局,负责全市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各村由村民委员会选举一名有责任心、懂技术的水管员进行管理。
(2)落实管理责任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各村的供水技术及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搞好安全用水、节约用水知识宣传、管好维修服务基金、制定管理制度等工作;用水协会负责汇集群众意见、监督水费征收、管理员的管理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供水管理员负责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和水费征收等工作,保证安全、及时、足量供水到户,服务用户。
(3)完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