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45:53
导语:在多元统计学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估;主成分分析
教学评价是系统地收集教学信息,基于所获得的信息,确定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衡量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宏观调控,来达到预期结果的过程。对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显示教师教学质量所达到的指标,亦能不断给对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根据学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细则,调查了我校不同年级的部分学生。除去外出或拒绝回答等因素外实际调查人数153,应答率为85%。
主要是通过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三方面来,确定了7个指标,公平对待每位学生鼓励学生对学习负责;上课准备充分、熟悉教学内容并注重课堂纪律;讲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程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实际预期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或理解大部分教学内容;善于引导我们深入思考,课堂互动气氛浓厚,最后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一个总评价。教学质量评价(10分制):优秀:8.5分以上;良好:7.5分以上;合格:6.5分以上;基本合格:5.5分以上;不合格:5.5以下。
根据采集的100多份数据,利用excel录入数据,通过加权平均处理分析得到样本数据。论文根据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模型,应用了SAS软件和MATLAB神经网络环境分析处理。
在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这个多变量的课题时,变量个数太多就会增加课题的复杂性。人们自然希望变量个数较少而得到的信息较多。在很多情形,变量之间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主成分分析是对于原先提出的所有变量,建立尽可能少的新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而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课题的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
从上文中确定评价指标有7个,按顺序分别编为,代表学生对教师上课评价满意程度。我们将评价指标的取值范围定为[0,10],表格通过随机的153名同学评价,经过EXCEL处理得到数据,如表1所示。
将表1的组数据全部导入SAS中,调用主成分分析过程,编写程序如下:
提交运行,完成相关性分析。从结果中得到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于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依次为0.6888,0.6550,0.5451,0.4496,0.4182。同时可以看到与的相关系数为0.6343;与的相关系数为0.6000。这些预测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因此,需对预报因子做主成分分析,以提高评价准确性。
主成分分析将研究对象的多个相关变量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而且这些不相关的综合变量包含了原来变量提供的大部分信息。直接调用上面的SAS的主成分分析主程序,可以得到8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如图1所示,同时可以得到其主成分的相关负荷表如图2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1.18%,因此可以认为,用前面5个就足以获取原始数据的方差结构了。在看对主成分分析的解释,图2中给出了主成分与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即因子负荷)。从因子负荷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主成分中和的相关系数比较高;而在第二主成分明显的是由所支配的;同样可得到第三主成分是,第四主成分中和特征向量系数比较大,第五主成分中是。综述所述,可以得出特征性比较显著。
本文主要是对目前我院教学质量效果评价进行了研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教学质量评价,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以主观评价试验和统计分析为基础,SAS和MATLAB为运行环境,得到结果。通过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完成了研究工作,并得出结果,即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和因素对教学质量评价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实践教学模式微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17-02
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维随机变量内在统计规律性的数学方法,在各领域科学研究和工业、农业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数学专业或其他涉及多维数据分析的非数学专业,该课程都被列为重要的必修课程。我校也于2011年将其列为重点课程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本文结合近年来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论述其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以及精品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具体措施和改革成效,为同类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借鉴。
一、以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多元统计分析》包含很多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数学推导和繁琐的矩阵、线代计算。这些特点增加了理论教学的难度,同时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因此,首先应转变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的传统教学思想,以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精简,拓宽,实用”的原则重组、整合知识结构,同时适当拓展课程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反映本学科发展前沿和新兴应用,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
(一)注重统计思想和方法原理的讲授和灌输
多元统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着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的历史背景和经典应用案例,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有关背景知识和导论,介绍经典统计方法的历史起源、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学科发展经历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过程,从而对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以实际统计分析问题出发,重组和优化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内容的选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法,能解决一些统计分析实际问题,同时又要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潜力的培养,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和统计素养,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以统计分析的四大类实际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一是降维问题,即简化数据结构、提炼数据信息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二是归类问题,即分类与判别方法,包括各种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三是预测、预报问题,包括各种回归分析、定性数据建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四是统计推断问题,包括各种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以及对应分析等。以上述四大问题重组和整合后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紧凑,且针对性、指向性更强,突显出该课程核心内容的典型应用背景和实践应用方法。
(三)丰富实际应用案例,强化实践教学,凸显创新应用
只有学以致用,理论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和加深并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农业院校专业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补充了很多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案例,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下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针对实际案例的思考、剖析、调研、求解以及辨析等一系列交互式探索和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凸显出实验案例教学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充分利用统计软件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引入统计软件实验教学,是新形势下多元统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课程组充分利用SPSS、SAS、S-plus等国际通用软件,编制大量的实验案例进行演示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通过体验式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既“站在统计专家的肩膀上,又借助了计算机专家的智慧”,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过程信息化、智能化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将文字、插图、动画、视频等教学信息有机结合制作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高维空间数据统计特征和动态分析、演算过程,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如在讲授Fisher判别和因子旋转等方法时,利用三维动画演示技术, 生动地再现了高维空间坐标轴旋转的动态过程,形象地说明了超平面上投影的概念和性质,使抽象、深奥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丰富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提高了知识传授效率。多媒体授课等现代技术有力地推进了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三)拓展课外教学活动,构筑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的必经之路。这促使该课程的教学必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课题、开放实验、建模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实现实践、实训教学,构筑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先后完成了“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城镇家庭汽车拥有量及停车需求预测”、“pm2.5等空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等大学生创新课题和开放实验项目,完整体验从抽样调查―数据采集―问题分析―模型构建―统计分析―解释论证的整个实践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造等潜能的发挥。
三、构建精品课程网上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信息化、学习自主化
(一)积极推进“微课”设计与制作,构筑自主学习环境
微课(程)通常指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是近一两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新兴的网络教学模式。课程组根据多元统计课程内容整体架构和知识脉络,精心挑选出一些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设计并录制了多个微课视频,将重点知识点的讲述与阐释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还提供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等学习支持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构筑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和辅助支持。并进一步探索针对特定课程学习活动、实验以及调研等实训教学模式的微课设计制作方法。
(二)完善精品课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创建开放式教学平台
精品课建设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扩大教学受益面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经过两年的网站建设,已实现所有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微课视频、实验指导、实验案例以及习题等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增设了课外习题、拓展阅读以及实践应用等栏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开设网上答疑和学习讨论空间,提供异步在线讨论以及实时在线答疑,开辟了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实施的时域、地域,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扩展了课程教学的受益面和影响力。
结语
通过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践教学以及微课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等全方位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见图1),实现了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
为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效果,对我校开设该课程的各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并以改革前往届学生作对照组进行抽样和对比分析。调查表明,近93%的实验组学生认为该课程切实提高了自身数据处理和实践应用能力,远高于对照组约64%的比例。同时76%的受访者认为学习过程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方面,实验组的认可度高达84%,同样远高于对照组57%的比例。许多经济管理、农业工程及生物学等专业的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和专业研究中都能熟练运用该课程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同时,该课程精品课网站和微课视频点击率在应届学生中高达92%,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精品课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在往届学生中这一比例达到52%。调查数据证实了该课程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的显著作用,同时促使课程教学向着教育信息化、学习自主化方向转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课题组还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顺应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方向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翼,张庆灵.多元统计与回归分析课程设计及教学探讨[J].大学数学,2011,(6).
[2]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肖枝洪,郭明月.研究生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8).
[4]邓华玲,傅丽芳,任永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验课的探讨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8,(3):11-14.
台湾地区行政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最早开始于1962年政治大学的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计划,对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编制出一套公共行政领域课程,但课程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政治学领域师资的影响。因此,在台湾行政管理学科发展初期,仍处于寻求学科地位的科际领域整合的状态,公共行政领域相关课程数量不多,政治学领域仍主导着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不能突显行政管理的特征,课程变化不大,以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为例,一直到1987年,课程都不曾有大幅度变化。但2001年以后,台湾地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出现明显的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两类教育并行发展的现象,学科领域也开始朝多元发展模式扩展。2002年,江明修教授进一步分析台湾地区行政管理学科11个研究所必修、选修课程,以及政治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1991-2002年的必修课程,并比较年代之间的课程差异,说明公共典范(强调社会关怀)与传统典范(强调内部功能)课程领域设计的差别,研究结果指出台湾地区行政管理课程具有相当多元、开放和时代性特征,公共性课程仍有增加的空间。2003年5月,台湾公共行政暨公共事务系所联合会(TASPAA)成立,不但有效带动台湾行政管理学科的学术与教育资源整合,更为台湾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教学方向和目标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沟通平台。
台湾地区的行政管理学科历经近六十年的发展,逐步整合了行政管理相关学科,成为一个专业的学术领域,同时,通过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来实现学者与学生之间的知识经验积累和传承,使行政管理专业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客观地讲,与有着多年积累的台湾行政管理教育相比,我们还有一段距离。笔者希望通过对台湾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其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模块类型、各类课程分布、课程设置特点等,为大陆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样本及研究方法
笔者以台湾所有设立本科层次的行政管理学系或公共行政学系的10所综合大学为样本,包括5所公立大学和5所私立大学,公立大学分别是暨南国际大学、台北大学、台南大学、东华大学、政治大学,私立大学分别是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大学、世新大学、东海大学、淡江大学。
由于台湾各高校把课程信息公布于网站上已是招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大学网站上的课程体系资料足以代表样本高校相关学系课程设置现状,因此将样本高校的网站作为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样本高校相关学系课程基本包括通识课、共同必修课或校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四种。笔者主要以台湾各高校2012或2013年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其中的专业必修课(包括院定必修和系定必修)为分析单位。笔者通过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对样本高校相关学系的课程进行分类探讨。内容分析法是通过对内容的分析以获得结论的一种 研 究 手 段。美 国 学 者 波 纳 特 布 里 森(BernardBerelson)认为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手段。这几十年中,内容分析法在社会人文科学的任何领域,包括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历史、与语言学等,内容分析法都曾被大量使用[4]。
三、数据资料分析
(一)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笔者对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各类课程的学分分布进行收集整理,其中,因为东海大学行政管理暨政策学系的4个群组都单独安排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与其他高校相关学系一起参与统计。最后,笔者共统计13组数据,包括东海大学行政管理暨政策学系的4个群组和其他9所高校的相关学系。在统计过程中,我们使用公式CD = Mi/S(Mi表示各类课程的学分;S表示样本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总学分),来反映通识及共同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分布情况。由于样本高校和群组的某类课程的学分设置以及课程总学分均未必相同,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不同高校间各类课程的学分,但可以通过上面公式转换后的数值来比较。另外,各样本高校的选修课安排各有特色,学分规定不一,因此只进行文字说明。
关于不同高校各类课程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相似点
(1)课程教学体系基本相似。各样本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几乎都建立了包括通识课、共同必修课或校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四部分组成的课程教学体系。
(2)总学分相似,都在130学分左右。
2.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不同点
通识课程及共同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最高为34%,最低为19%;专业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最高为58%,最低为21%;选修课安排都不完全相同。
(二)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情况
1.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中的各类型模块分布情况
基于行政管理专业复合性、跨学科性的学科特征,样本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各部分课程的分布差异明显。笔者把所有样本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86门专业必修课程分为十大类型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其课程模块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有大量专业课程来自其他学科,其他学科的课程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模块中的平均比重大约74%,充分体现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复合型、跨学科性特征。样本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清单及分类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政治类 政治学、西洋政治思想史、国家学、中国政治思想史、国际政治、地区政府与政治经济类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台湾政经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财政学、政府预算与财政、公共经济学法律类法学绪论、宪法、中华民国宪法 、 中华民国宪法与政府 、宪法概论、行政法、民法概要、刑法概要、行政与刑法、行政与民法社会类 社会学、全球化与社会科学专題管理类管理学、组织理论与管理、行销管理、组织理论与行为、组织理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专题研究、数的推理与管理行政与公共管理类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治理哲学、公共管理、行政学、非营利组织管理、比较政府、人事行政、政府人事管理、财务行政、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公务伦理、科技资讯与政府、政府与企业、第三部门、全球化与国际事务、都市与地方政府、跨部门治理、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地方政府与自治、都市计划与行政、技能与策略、行政管理专业英文导读、行政资讯管理、行政统计学、政府预算公共政策类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概论、政策分析、政策规划与分析、政策执行与评估、政策专题研究研究方法类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方法概论、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行政学方法论、行政学研究方法技能与应用类 行政实习、专题与实习、实习与演练、统计学、应用统计、应用统计学、应用心理学、民意调查其他 环境与永续发展、会计学、逻辑与推理、进阶英文素养、逻辑
(2)除行政与公共管理类课程以外,法律类课程的比重相对较大。根据对各类课程在总学分中比重的平均值统计,除行政与公共管理类课程占26%以外,法律类课程占17%,经济类课程占10%,管理类和政治类都为9%。这一统计结果与大陆地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严重的政治学和管理学取向不同,法律类和经济类课程在台湾更受重视。另外公共政策类、研究方法类、技能与应用类课程的比重也相对较高,分别占到8%、7%、7%,大陆地区这三类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分别占4%、1%、19%说明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对这三类课程,尤其是公共政策类、研究方法类课程相对重视。
(3)不同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各有侧重。通过对各样本高校各类课程的学分比较,除行政与公共管理类课程以外,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和暨南国际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学系比较重视政治类课程;台南大学公共行政学系、东华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淡江大学公共行政学系等比较重视法律类课程;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和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等比较重视管理类课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和东海大学行政管理暨政策学系的两个群组等比较重视经济类课程。
2.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的开课频率分析
我们使用公式CF =f/N(f为某课程在所有学系和群组中的开设次数;N为开课学系和群组的数量)计算开课频率,CF越高表示该课程开设次数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课程较重要,这里取CF=40%作为开课频率较高的临界值,因为这意味着在样本高校中最少有6个学系和群组开设某具体课程。为使统计不受具体名称影响,把教授内容相近而名称不同的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统计,包括: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概论2门课程,统一称作公共政策课程;中华民国宪法 、 中华民国宪法与政府 、宪法概论、宪法4门课程,统一称作宪法课程;组织理论与管理、组织理论与行为、组织理论3门课程,统一称作组织理论课程;政府人事管理、人事行政2门课程,统一称作人事行政课程;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法、社会科学方法概论4门课程,统一称作社会科学研究法课程;应用统计、应用统计学2门课程,统一称作应用统计课程。
经统计,所有样本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共有75门专业必修课,有13门课程开课频率高于40%。其中,行政学、行政法、经济学、公共政策、政治学5门课程开课频率达80%以上,说明这5门课程在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最为重要。另外,所有75门专业必修课程中只有13门开课频率高于40%,说明其他62门课程开设的学系和群组均少于6个,可以反映出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的差异明显,这与前面的统计分析相印证。
四、大陆地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由于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以及大陆地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出现的问题,根据上述调查统计,笔者认为,大陆地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进行三个方面调整。
1.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多元发展
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教学体系、课程类型侧重、具体课程设置等方面差异明显,呈多元发展现象。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也对高等教育各类院校,各个专业多元发展提出必然的要求。2009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行政管理专业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主客观条件,明确专业定位,打造具有本土特征的专业课程,实现课程设置多元发展。
2.以学生为本,实现分类培养
台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都实现了选修课模块化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实现人才分类培养,选修课安排方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大多高校选修课比例超过30%,有些甚至超过50%。而在大陆,有调查显示,高校选修课所占比例最高仅达35%,最低不到10%,而且范围窄,无法实现学生自由发展。为此,大陆行政管理专业应根据高校各自不同的定位及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在专业选修课及任意选修课程中设定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素质、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保证学生有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自我设计空间,这样在学生掌握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有助于急性肺损伤(ALI)感染的早期诊断。本研究对53例ALI 进行多时间点观察血清中hsCRP的变化,为病情监控、评估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选择
收集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本院ALI患者53例。ALI诊断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ALI和(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标准。根据肺损伤分值将患者分为两组:轻、中度组(分值0.1~2.5)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20~61岁,平均(30.2±3.2)岁;重度组(分值>2.5)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9~68岁,平均(31.8±5.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排除肝、肾、肿瘤、内分泌、血液系统等疾病。
1.2 检测方法
分别观察患者4个时间点hsCRP水平,分别在诊断ALI后1h内、2h、4h和8h抽肘静脉血3ml注入试管中,3000r/min离心30min,分离血清待测,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由RANDOX公司提供。
1.3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评分
入选患者于入院后24h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II)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P)评分(各参数取24h内最差值)。SIRS的评分标准: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20次/min或二氧化碳分压<32mmHg;④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幼稚红细胞>0.10。存在其中1项为1分,将SIRS严重程度分为14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
2 结 果
2.1 ALI患者各组血清中hsCRP、SIRS和APACHEII评分比较
ALI重度组血清中hsCRP水平、SIRS和APACHEII评分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
2.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死亡组血清hsCRP、SIRS与APACHEII评分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hsCRP、SIRS与APACHEII评分均有较好相关性,APACHEII评分越高,血清hsCRP水平、SIRS评分越高,病情越重,死亡危险性越大,见表3。表3 死亡组血清hsCRP,SIRS与APACHEII 评分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C反应蛋白是1930年由Tillet he 和FranCis在肺炎血清中发现的一种反应素,它能沉淀肺炎球菌的C多糖,因此被称为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CRP是环状五球体蛋白,属于Oligomeric钙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20000,由5个相同的单体以非共价键构成,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它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在钙离子存在下可以结合膜上的磷脂酸胆碱,也可结合染色质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起调理作用。CRP常规是用于炎症的标志物,在发热、感染、各种炎症、创伤时会显著升高。常规CRP检验方法可在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检测出CRP>10mg/L,但不能很好地检测出低水平(0.1~10mg/L)的CRP变化。超敏CRP(hsCRP)检验可检测出低水平(0.1~10mg/L)的CRP浓度,该水平的CRP与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发现,ALI患者各组hsCRP伤后1h接近高峰,2h达到高峰,持续8h。由于hsCRP早期升高幅度较大,且与APACHEII评分相关性好,故hsCRP早期监测和病情评估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通讯作者:李平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75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电生理学检查是否具有神经传导异常,分为DPN组与DM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BP)、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肾病(DN)、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DPN组年龄、HbAlc、FBG更高,病程更长,另外吸烟、合并DN和DR的比例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lc、FBG、吸烟、合并DN、合并DR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糖、吸烟、微循环障碍是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戒烟、改善微循环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危险因素; 预防; 治疗方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病率大约为30%~4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导致糖尿病足及非外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影响因素较多。目前临床对DPN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或方法,因此早期诊断DPN并积极干预治疗以延缓或防止其进展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筛选出其中75份完成神经传导电生理检查且资料较完整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肌电图示有无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分为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NP),DM组28例(男15例,女13例),DNP组47例(男25例,女22例)。
1.2 入选标准 (1)所有2型糖尿病参照2003年ADA推荐的诊断与分型标准;(2)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以下3项: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③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应具以下特点:(1)神经病变累及部位以下肢为主;(2)主要以影响感觉神经为主;(3)双侧对称性神经病变;(4)肌电图示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其中(4)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1.3 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肾病(DN)、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样本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起作用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HbAlc、LDL-C、FBG的水平以及吸烟比例、合并DN和合并DR的发病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DNP组患者合并DR、DN、吸烟、饮酒比例明显高于DM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2型糖尿病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为因变量,对可能发生作用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向后逐步法,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下列因素有关:HbAlc(OR1.173,P0.032)、年龄(OR1.078,P0.041),吸烟(OR1.521,P0.019)、合并DN(OR1.427,P0.024)、合并DR(OR2.498,P0.009),见表2。
表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各危险因素的
Logistic回归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DNP组的年龄明显大于DM组,说明DNP的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DNP组的病程、HbAlc、FBG均高于DM组,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持续对机体造成损伤而引发神经病变的发生。DNP组的LDL-C水平高于DM组,高水平的LDL在氧化、糖基化等化学修饰后,不易通过肝细胞的LDL受体代谢,而容易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或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其清道夫受体摄入,LDL中的脂质过量沉积于这些细胞内形成泡沫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HbA1C、吸烟以及合并微血管病变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长期高血糖是导致DPN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由其造成的微循环障碍又成为DPN发病的因素。
DPN的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为:(1)醛糖还原酶(AR)活性增高。糖尿病时长期高血糖状态可使葡萄糖的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强,使AR活性增高,AR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它依赖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将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高血糖状态下,多元醇通路被激活,山梨醇大量产生,在神经细胞内积聚,可引起神经损害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相关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1,2]。(2)微循环障碍。高血糖可使神经营养血管的基底膜增厚,管壁内脂肪和多糖类沉积,影响微循环;此外高血糖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能力增强,组织纤溶酶激活物减少等而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导致神经组织灌注不足,神经纤维缺血、缺氧和功能异常,促使神经营养障碍和变性[3]。(3)长期高血糖引起神经髓鞘蛋白糖基化,被巨噬细胞吞噬而使神经髓鞘脱失,神经髓鞘抗原暴露。T细胞介导免疫炎症反应过程,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过程[4]。(4)神经营养因子及维生素的缺乏。神经营养因子能够有选择的营养各种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缺乏会影响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或损伤后的修复再生,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5];糖尿病患者限制饮食,因此维生素摄入减少,同时消耗增多及利用障碍,使营养神经的维生素(尤其B族)缺乏,在某种程度上诱发神经病变的产生。
根据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应归结为四方面[6]:一为病因治疗;二为根据发病机制治疗;三为对症治疗;四为避免风险因子和并发症。
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减轻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痛苦,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而继续探讨发病机制以减慢和预防发病过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参 考 文 献
[1]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978-992.
[2] 何敏慧,李红.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醛糖还原酶mRNA水平测定.浙江医学,2004,26(3):167-200.
[3] 相爱霞,陈成华.糖尿病神经病变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6):424-425.
[4] 余传霖,叶天星,陈德源,等.现代医学免疫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86-387.
[5] Mustjoki S, Alitalo R, Stephens RW, et al. Plasminogen activation in human leukemia and in normal hematopoietic cells. APMIS,1999,107(1):144-149.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22-02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环节的一组疾病的总称。目前,冠心病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增高倍受关注,有研究证实上述因子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过程。本文旨在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早期干预指标的筛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中资料完整的57例病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为(65.8±13.0)岁;其中MS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为(63.1±13.0)岁;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CHD+MS)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为(67.0±12.0)岁;正常对照组19例(男10例,女9例),来自健康体检人群,年龄61~72岁,平均年龄为(63.5±3.5)岁。
1.2 观察指标和测定方法:每位受试者脱去外衣和双鞋后, 测量身高(m)、体重(kg)、腰围(cm)和血压(mmHg)。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 胰岛素敏感指数(ISI)-Log(FINS×FBG)。
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静脉血糖、P-选择素、MCP-1、hs-CRP、ox-LDL、TG、总胆固醇(TC)、HDL-C、LDL-C等指标。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单纯MS组、CHD+MS组和正常对照组空腹血浆MCP-1和P-选择素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上述三组hs-CRP水平,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述三组ox-LDL水平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 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单纯MS组、CHD+MS组和正常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结果发现三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血压差异不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MS组、CHD+MS组体重指数(BMI)均显著大于前者(P
2.2 血浆P-选择素、MCP-1、hs-CRP、ox-LDL和ISI的比较:血浆P-选择素、MCP-1、hs-CRP、ox-LDL在CHD+MS组与MS组比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表1 三组间MCP-1、hs-CRP、ox-LDL和ISI的比较(x±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2.3 血浆P-选择素、MCP-1、hs-CRP、ox-LDL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血浆P-选择素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r-0.460,P
MCP-1与ISI呈负相关(r-0.468,P
hs-CRP与ISI(r-0.304,P
Ox-LDL与ISI呈负相关(r-0.472,P
3 讨论
近年来系列研究证明,有一组特殊的危险因子能够明显促进冠心病、卒中和2型糖尿病的发展,这组特殊危险因子的组合被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心发病环节。代谢综合征的大多数临床表型已被证实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P-选择素是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成员之一。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斑块局部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明显升高[1],说明P-选择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结果显示,单纯MS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MS+CH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血浆P-选择素水平增高在MS发展为CHD中可能起一定作用。结果表明,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ISI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二者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P-选择素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P-选择素通过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代谢综合征发展为冠心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脂质浸润,促使单核细胞浸入内皮吞噬脂蛋白成为泡沫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2]。结果表明,血浆MCP-1水平与ISI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MCP-1与IR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全身非特异性炎症的敏感性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hs-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冠状动脉疾病病人体内炎症应答的标志物[3,4]。hs-CRP 高于基线水平的健康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明显增加[5]。结果表明,hs-CRP水平与ISI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hs-CRP与IR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MS患者中IR越严重,hs-CRP代谢紊乱则越明显; hs-CRP就是通过加重IR促进MS发展为CHD。hs-CRP的升高提示MS存在慢性炎症, 可能是导致MS患者易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
天然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形成的脂蛋白,称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ox-LDL 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子之一。结果显示,单纯MS组血浆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MS+CHD组血浆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血浆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在MS发展为CHD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与Yamagishi SI等[6]对亚洲日本MS患者的研究结果相似。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二者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MS患者胰岛素抵抗越严重,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紊乱则越明显;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就是通过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代谢综合征(MS)发展为冠心病(CHD)。
参考文献
[1] Shebuski RJ,Kilgore KS.Rol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thrombogenesis. J Pharmacol Exp Ther,2002,300∶729-735
[2] Park SY, Lee JH, Kim YK, et al. Cilostazol prevents remnant lipoprotein particle-induced mon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by sup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and monocyte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expression via lectin-like receptor for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activation[J]. PharmacolExp Ther, 2005, 312(3):1241-8
[3] Han KH,Hong KH,Park JH,et al.C-reactive protein promotes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ediated chemotaxis through upregulating CC chemokine receptor 2 expression in human monocytes[J].Circulation,2004;109(21):566~71
[4] Pasceri V,Cheng JS,Willerson JT,et al.Modul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mediate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induction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by anti-atherosclerosis drugs [J].Circulation, 2001, 103(21): 2531-4
【关键词】 血液化学分析;甘油三酯类;回归分析;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Q 5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19-02
高三酰甘油(TG)血症系脂质代谢异常的一种类型,是我国临床脂质代谢异常构成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显著特征之一。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国际上的新动向,国外对主要危险因子之一的血脂异常在儿童青少年期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1]。本研究采用2 395例年龄在 16~18岁青少年的资料,分析青少年血TG的分布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以秦皇岛市城区和郊县农村分层,以学校为抽样框的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6~18岁青少年2 395名,其中男生 1 181名,女生 1 214名。
1.2 方法
1.2.1 人体基本参数测定 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 由经过培训并认证合格的调查员应用标准技术方法进行血压及人体测量。每位检测对象静坐休息 5 min后测量 3次坐位血压(测量前30 min内避免吸烟、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及剧烈运动),取平均值。测量 2次体重和身高,均取平均值。测量体重时只穿内衣,脱鞋,精确至 0.1 kg;测量身高时脱鞋,应用测距仪,精确至 0.1 cm;腰围为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静呼吸肋弓下缘与髂前上嵴连线中点水平的周长。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WHtR),其中BMI=体重(kg)/身高(m)2,WHtR=腰围(cm)/身高(cm)。
1.2.2 实验室检查 所有受试者均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样,检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血前确认空腹时间,空腹不足 10 h者不予采血。FPG用改良的己糖激酶法测定,TG和HDL-C应用酶法测定。测定仪器为日立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3 高三酰甘油血症诊断标准 采用1992年推荐的美国2岁以上儿童的诊断指标TG≥1.7 mmol/L[2]。
1.2.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性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所有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三酰甘油的分布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见,16~18岁青少年的第5,10,25,50,75,90,95百分位数分别为0.48,0.54,0.67,0.86,1.12,1.45和1.75 mmol/L。不同性别、年龄青少年血三酰甘油分布情况见表1。
2.2 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检出率 16~18岁青少年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检出率为5.8%,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 6.9%和 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0,P<0.05)。随年龄增长,男、女生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检出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高三酰甘油血症检出率见表2。
2.3 高三酰甘油危险因素分析 以性别分组,以血三酰甘油为自变量,以年龄、BMI、腰围、腰围身高比、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和HDL-C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组最佳模型引入HDL-C和腰围,女生组引入HDL-C和WHtR。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外源性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多及青少年学习压力增大、运动减少等,血脂异常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刘颖等[3]对北京地区19 593名6~18岁儿童青少年血脂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高脂血症总患病率为9.161%,其中TG增高者占8.179%,同20 a前比较,TG的水平有了2倍以上的升高,而总胆固醇增高的百分率略有增高。高三酰甘油血症作为脂质代谢异常之一,是目前脂质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高三酰甘油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青少年时期的血脂异常与成年时期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被证实,进一步显示了青少年时期血脂代谢研究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16~18岁青少年血三酰甘油第95百分位数为1.75 mmol/L,与2005年国际糖尿病协会代谢综合征定义中成人诊断标准TG≥1.70 mmol/L相近[4],超过2002年日本报道的全国性儿童血脂调查制定的标准(高三酰甘油浓度为≥1.58 mmol/L)[5]。秦皇岛市16~18岁青少年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检出率为5.8%,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且随年龄增长,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大量研究证实,中心性肥胖是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显示,中心性肥胖是青少年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新近研究发现,腰围身高比与年龄无关,且反映中心性肥胖的程度,计算又比BMI简单,故相比而言,腰围身高比是描述中心性肥胖简单可靠的指标[6]。本研究中女生组引入腰围身高比,男生组引入腰围,考虑与此年龄阶段男女生体型发育不同有关。
我国人群血脂代谢异常类型以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这与西方人群以高总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点有所不同[7]。TG与多种脂类有密切联系,有关三酰甘油与HDL-C的关系目前研究尚有争议。本研究对三酰甘油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男女生模型最终均引入HDL-C,证明HDL-C是血三酰甘油的保护因素。其可能机理是高密度脂蛋白含有不同的脂质成分,如 TG、胆固醇酯(CE)、磷脂(PL)等,其核心为胆固醇酯和少量三酰甘油[8], HDL-C逆向转运胆固醇的同时逆向转运三酰甘油。
脂质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中居首要地位。大量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始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且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今后应该更加重视青少年高三酰甘油血症危害和早期干预。
4 参考文献
[1] 周世瑜,邹浪平,李伟贤,等.儿童青少年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及高脂血症的预防.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5(2):78-80.
[2]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 High lights of the report of the Expert Panelon Blood Cholesterol Level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1992,89(3):495-501.
[3] 刘颖,米杰,杜军保.北京地区6~18岁儿童血脂紊乱现况调查.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2):101-102.
[4] ALBERTI KG, ZIMMET P, SHAW J. Metabolic syndrome-a new world-wide definition: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 Med, 2006, 23(5):469-480.
[5] 岩田富士彦.儿童期高脂血症的判定标准.日本医学介绍,2001,22(10):455-456.
[6] 谢蓉蓉,李桂梅,霍美玲,等. 腰围/身高比值:预测儿童代谢综合征有效简便的中心性肥胖指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75-177.
[7] 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06-310.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踝臂指数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050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一种下肢动脉硬化并发症[1, 2],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间歇性跛行, 但许多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ABI是评估PAD最好手段之一, 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PAD, 从而加剧了该人群的死亡率。本研究明确在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MetS与ABI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纳入博州人民医院的患者356例, 男190例, 女166例, 平均年龄(54.77±10.81)岁。其中代谢综合征184例, 无代谢综合征172例。排除标准:既往诊断PAD, 下肢介入术后, ABI>1.3, 终末期肾病, 严重感染, 系统性疾病, 恶性肿瘤, 怀孕患者。
1. 2 踝臂指数(ABI)测量 踝臂指数采用AHA推荐的方法, 先测量肱动脉收缩压并去平均值, 若两侧血压差值>10 mm Hg (1 mm Hg=0.133 kPa)则取高值作为肱动脉收缩压。再测同侧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 取其中的高值作为踝部收缩压, 最后用踝部收缩压除以肱动脉收缩压, 所得值为一侧的ABI[3]。
1. 3 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征:3项或更多以下因素①男性腰围≥90 cm, 女性腰围≥80 cm;②甘油三酯≥1.69 mmol/L;③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 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ABI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具体赋值如下:男:0, 女:1;吸烟:0, 不吸烟:1;无代谢综合征:0, 有代谢综合征:1。P
2 结果
2. 1 代谢综合征人群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无代谢综合征人群(P
2. 2 各代谢综合征包含因素个数的ABI是(0~1)(1.13±0.02)、(2)(1.11±0.01)、(3)(1.09±0.02)、(4~5)(1.07±0.02), 随着代谢综合征包含因素个数的增加, ABI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0.009)。
2. 3 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分组的ABI值, MetS(-)DM(-)(1.13 ±0.01)、 MetS(+)DM(-)(1.11±0.02)、MetS(-)DM(+)(1.11±0.02)、 MetS(+)DM(+)(1.07±0.01), 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均为(-)的人群ABI最高, 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均为(+)的人群ABI最低。各分组的AB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2. 4 非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群ABI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非糖尿病人群中, 在经过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及吸烟的校正后, 非糖尿病人群β:-0.046、95% CI:-0.096, 0.015, 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β:-0.189、95% CI:-0.235, -0.137, 代谢综合征并不与ABI显著相关(P=0.328)。在糖尿病人群中, 在校正上述影响因素后, 代谢综合征与ABI显著相关(P=0.01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糖尿病人群中, 代谢综合征独立于性别、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及吸烟与ABI显著相关。而且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会更高。然而, 本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阳性, 糖尿病阴性的患者与代谢综合征阴性, 糖尿病阳性的患者的AB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均为(1.11±0.02)。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代谢综合征采用的评判标准不同, 而且他们的研究排除了BMI超过27 kg/m2的人群。
本研究中各个分组的ABI值最大差异为0.06, 作者发现从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的患者到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的患者, ABI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这就体现出ABI的特定值可以用来诊断PAD, 而且, 作为连续变量的ABI值, 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存在负相关, 本研究采用空腹血糖, 而不是糖耐量试验, 因此, 空腹血糖正常, 但是餐后血糖增加的患者可能在分组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会缩小各组间ABI的差异。以后的前瞻性研究可以关注在糖尿病患者中, 改善或者预防代谢综合征能否降低PAD的发生。
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中, 代谢综合征与ABI存在相关性, 但在非2型糖尿病患者中这种相关性并未存在。同时在剔除非糖尿病人群后两者相关程度显著增加。
参考文献
[1] Hirsch AT, Haskal ZJ, Hertzer NR, et al. ACC/AHA 2005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lower extremity, renal, mesenteric, and abdominal aortic). Circulation, 2006, 113(11):e463-e654.
[2]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disease among NHANESⅢ participants age 50 years and older. Diabetes, 2003, 52(5):1210-1214.
关键词:2型糖尿病;短期饮食、运动跟踪指导
2型糖尿病是一组慢性高血糖综合征,尚没有根治的办法,目前主要采取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五者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其中饮食、运动是基础。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饮食、运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血糖控制水平。我们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开展短期饮食、运动跟踪指导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均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正常。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9~54岁,平均(46.9±6.5)岁;实验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1~56岁,平均(48.3±6.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均相似(P>0.05)。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赖脯胰岛素25(优泌乐25,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皮下注射治疗,根据病情分别选择1次/d、2次/d、3次/d方案,监测血糖,调整剂量,对肥胖者酌情加用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所有患者入院头3d均进行饮食、运动健康宣教。其中于实验组在入院头3d每天进行具体的饮食、运动跟踪指导,即按照医学和营养学的原则设计个体化食谱,依据年龄、病情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并全程指导、监督、纪录执行情况。
1.2.2检测指标及方法 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FPG、2hP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HbA1c采用高压液相离子交换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定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各组治疗前、后糖代谢相关指标变化 各组治疗后FPG、2hPPG、 HbA1c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间治疗前、后糖代谢相关指标变化 两组间治疗前FPG、2hPPG、 HbA1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认为细致而全面的糖尿病教育是成功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前提[1]。研究者还认为行为(例如自我管理能力)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最重要手段[2],患者的行为改变被认为是评价糖尿病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3]。然而,目前糖尿病教育重在对患者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亲自带领患者实践的少,特别是影响血糖的饮食及运动基础治疗。患者往往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但由于文化程度、年龄以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差异,导致执行中经常出错。我们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3d的饮食、运动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并帮助患者分析原因。譬如我们发现患者活动量明显增减后,而饮食热量不相应增减,违背了合理控制总热能原则;再如患者喜欢早餐老面馒头加白米稀饭,不仅违背了平衡营养原则,而且还违背了参照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生成负荷原则;还有的患者每天只吃早餐和午餐,这就违背了每日热量科学分配原则等。这种短期的跟踪指导教育模式,一方面使患者对饮食、运动的质和量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让其真正获取了正规的"实战"经验。这样出院后患者就能够以此为参照,规范自己的日常饮食和运动,更好地控制血糖。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短期的饮食、运动跟踪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糖尿病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 李正春,熊黎.不同教育方式对66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6,27(6):74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