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45:55
导语:在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这位木工出身的企业家或许有着斧头一般的开辟精神。早在出访俄罗斯之前的两年,隆力奇已在俄罗斯成立了分公司。实际上,隆力奇商标目前已在全世界183个国家注册,并在马来西亚、南非、喀麦隆、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成立分公司。
2013年,隆力奇计划在全球3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成立销售分公司,并预计在2020年前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成立分公司。
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改革开放走过三十五年之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大多都举步维艰。
在6月份的最后几天里。徐之伟随埃尔文·罗斯调研江苏常熟,在此期间。徐之伟数次提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冲击国际化
6月29日上午,隆力奇生态工业园内的办公室里,徐之伟的红木办公桌摆满文件,木工出身的他对红木仍情有独钟,办公室的红木家居,都来自隆力奇自己的木器厂。
这位年过60,每天只睡4小时的企业家的办公室里挂着“自强不息必得救,人生苦短须努力”的警句。这一点和他脚上的黑色布鞋风格一致。突兀的是,布鞋之上,他的着装仍是西装领带。
时代周报:作为民族日化行业的领军品牌,你觉得隆力奇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徐之伟:从1998年至今,隆力奇化妆品已经走过了近16个年头。在这个期间,隆力奇坚持不懈地从品牌、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各个方面投入、提升。我认为,不管是要做好一个品牌还是做好一个品类,都是贵在坚持,不管是做保健品还是做化妆品。
另外,人的因素也非常关键。与成功的人合作,能使企业保持好的发展迹象和积极的工作状态。而与成功的人合作、与成功的人交朋友,可以让我们整个企业始终保持青春活力。
当然,科学地规划发展和方向,这也是关键之一。
时代周报: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欠佳,这对隆力奇及其他中国日化企业有什么影响?
徐之伟:隆力奇做的是大众化妆品,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对隆力奇而言,反而有发展机会。一方面,我们产品的质量、研发工艺、配方、功能都达到了世界级标准,另一方面,我们产品价格大众,适合广大的消费者。例如护手霜。正因为产品价格低廉,我们可以令老百姓有更多的价值感。
在2012年11月11日光棍节,淘宝成交191亿元,这说明民众实际上愿意消费。而正因为隆力奇具有低价、特价产品,以及直销模式,因此我们的发展可以部分规避大经济环境下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隆力奇在美国、日本都有自己的研究所,也推出一些高端的产品。因为有这些研发技术上的基础,隆力奇的增长还是比较稳健的。
另外,隆力奇的直销模式有利于就业,适应当前形势。大批的毕业生需要工作,直销就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只要认真去把握,就会从推广和消费产品中获得收益。另外,直销还是一个低成本的创业平台。这些都符合我们所说的“快速提升”的发展方向。
时代周报:据你所知,目前国内的其他日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
徐之伟:目前大部分的日化企业的经营仍比较艰难。就日化行业而言,世界上几个大品牌如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等,经营状况没有下行。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他们仍然可能存在增长疲软的情况。就目前的国内经济形势来看,越是高端的产品可能增长越疲软。
而国内日化品牌,有增长的企业可能更少。受到了国际上大品牌的挤压,中国企业在日化行业发展始终艰难,这需要中国企业有清醒的头脑。所以,我们也与一些大品牌进行OEM的合作,这样能够提高隆力奇在产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的公司能够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国内的日化企业与国际企业相比,有什么差距?
徐之伟:与国际企业相比,差距就多了。第一,国际企业具备全球视野、全球思维,能够从全球角度进行规划和决策;第二方面,国际企业能够吸纳世界各地的人才,以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企业为例,从世界上最好的学校里挑选人才,并且在招聘的时候,国际企业的工资水平比一般企业高出50%-100%,所以在人才方面,国内企业就与国际企业存在差距;第三个方面是国内企业研发水平、理念等方面,与国际企业存在的差距,但近几年,国内企业也在这些方面不断提高。
时代周报:隆力奇在国际化的路上,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在国际化的路上,曾经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又怎样去突破的?
徐之伟:我们从事日用品生产,日用品是生活必须品,到哪个国家都有一个很好的需求点。并且与欧洲、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生产成本还是要低很多,所以,还是有机会到这些国家去发展的。
而所谓的困难,在与成功的人合作,将品牌推向世界,把产品销往国际消费者等大目标下,便显得微不足道。
时代周报:请你介绍一下隆力奇在将民族品牌推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就?在品牌国际化方面,有何具体规划?
徐之伟:主要是海外投资研发机构,提升产品研发技术能力;在海外建立分公司,目前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马来西亚、喀麦隆、中国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成立分公司;做好本部的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升级和优化。目前已基本投入生产的新工厂造价为6亿,这对吸引更高端海外客户创造了条件。目前,隆力奇生产的产品已远销全球52个国家,隆力奇商标已在全球183个国家注册。
未来,在品牌国际化方面,隆力奇将进一步优化品牌LOGO设计元素的时尚度和国际化;今年公司计划完成20家海外分公司的建设;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要借力发展,如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可以减少走弯路、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成功率,降低风险。
国内日化,瓶颈共生
时代周报:虽然,老百姓非常愿意支持民族品牌,但是一些民族品牌频出质量问题,影响了老百姓对民族品牌的整体信心。在这种情况下,隆力奇怎样赢得消费者的信心?在营销战略上有哪些新的举措?
徐之伟:近几年来,中国在食品、化妆品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不管是质量问题,还是工艺、配方等问题,在曝光以后都给国人带来很大伤害,对产品没有信心。
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曾在食品方面存在问题,欧洲也存在“假肉”等问题。所以,政府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企业也必须提高素质和认识。但作为消费者来说,要相信90%以上的企业是认真的,值得信赖的。
目前,政府的监管力度比以往有所加强,监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也有了充分体现,所以我认为不管是中国的食品还是保健品、化妆品,都将会很快提升。
时代周报:隆力奇在赢得消费者信心方面,有什么成功经验供其他中国企业来借鉴呢?
徐之伟:27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质量是企业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全力以赴对质量负责任。为了实现对食品、化妆品的监管,投资几千万元去建造世界级的质检实验室,配置高精尖的设备,以便快速及时的得到检测结果。可以说,苏州地区以及其他地方的民营企业是没有这样一个实验室的,即使是国际企业也是极少的。
而隆力奇工厂的整洁程度甚至超过一些食品企业,并且我们获得了工业旅游牌照,老百姓对食品、保健品或者化妆品有些不放心,就让民众来参观企业,让他们看到,隆力奇在各个方面都是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时代周报:如何在突破技术瓶颈、获得核心技术,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创新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日化行业是技术型密集产业,同样需要在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请问隆力奇在自主研发方面进展如何?投入了多少资金?目前取得了多少项专利?
徐之伟:除了人才,我们同样也很注重科技研发。在2005年,隆力奇与清华大学合作,2007年,从雅诗兰黛聘请专家,在美国纽约成立隆力奇(美国)保健化妆品研究院。去年在法国,与一家有机化妆品企业合作,成立隆力奇·丽娜有机产品(法国)研发中心。除此以外,隆力奇建立了本部研发中心、隆力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隆力奇企业院士工作站,并与江南大学合作建立江南大学·隆力奇功能食品联合研究所。目前,隆力奇已在全球成立研发机构。
所以在研发方面,隆力奇非常愿意投入,每年的投入以亿计算。去年用于研发的投入近2亿,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和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获得江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有8个,公司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共50多项,其中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7项;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4项和外观专利100多项。
我们注意到,宝洁有8000多个研发人员,但他们也引进很多外来技术,所以我们也在学习一些他们的做法,在引进技术方面隆力奇并不保守,很多技术都是引进的,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加健康的发展。
时代周报:你觉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做研发重要吗?
徐之伟:重要,现在这个时代还是产品时代,虽然很多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但消费者最终还是看产品的。目前,企业拥有了最极致的、使用最方便的产品,就拥有了世界最大的市场,例如iPad。
时代周报: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很多民族企业在经济困境中挣扎,你认为对民族企业家而言,应该如何应对当前困难的经济环境?
徐之伟:要坚持,但不要等待。
目前,我国CPI连续2个月跌破1%,PPI连续37个月出现负增长,持续时间之堪长为20年来之最。加之从去年11月份以来央行实行了1次降准、2次降息,不少民众对未来我国经济是否面临通缩风险而担忧。
通缩究竟意味着什么?
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通货紧缩是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或GDP平减指数来衡量的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由于CPI与居民生活更密切,因此通常选择CPI同比涨幅来作为通货紧缩的度量指标。国家信息中心一般认为CPI同比涨幅低于1%,且持续6个月以上,就认为是通货紧缩。
那么,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物价水平来看,未来民众是否面临通缩的风险呢?据了解,2015年2月份CPI同比增长1.4%,预期增长1%;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8%,预期下降4.3%,已连续37个月下降,持续时间之长堪为20年来之最。有人认为“中国的通缩来了”,但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这些指标的异常并不意味着我国通缩风险真正来了。原因有三:其一,物价确实是观察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物价指标又分为好多种,比如CPI、PPI以及GDP平减指数等,若单纯看一两个物价指数出现异常,就断定“通缩来了”,显然是不准确的。其二,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正进入“新常态”,PPI又与投资活动联系紧密,在此过程中PPI的变化自然也会大一些。其三,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大宗商品、铁矿石价格下降,对PPI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民众在密切关注我国物价指数的同时,也要把观察的时间段和趋势性放得更长一些,合理判断,慎重投资。
不过,对通缩的风险也不可掉以轻心。民众不仅要认识通缩、知晓通缩的危害,并清楚通缩来了,更应制定究竟该如何抵抗通缩的计划,做到心不慌。
通缩真来了,危害在哪里?
通缩若真的来了,首先表现为国内物价整体下降―各企业投资收益下降――国家经济发展将下降――民众的收入降低或面临失业无收入,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导致民众消极消费――社会购买需求下降――为刺激民众消费,物价再次下降……长期通缩会发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国内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减慢或下降,民众生活越来越不好过。
而且通缩真来了,货币将越来越贵,那些借款买房、买车或做投资的人的债务负担也将增大。以前每月8000元收入时,每月还贷3000元,那是小意思,但是通缩来临后,工资降到4500元或面临“被失业”,失去经济来源,这些人就会面临巨大的还贷困难。再往下,导致银行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甚至倒闭,金融体系最终崩溃。因此,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升值是引起一个国家所有经济问题的共同原因”。
五招抵抗通缩
通缩真来了,钱将越来越值钱,如何抵抗?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国家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同时,民众在生活方面也要懂得一些抗通缩的知识,并采取一些措施抵抗通缩。
1、少花钱,积极储蓄
通缩真来了,物价下跌相当于现金增值,所以要尽可能地让手中持有更多的现金。在确保正常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民众应该合理消费,克服从众、攀比心理等,限制奢侈品包包、香水等消费及高档服务消费。减少高开支,少花钱,积极储蓄,持有大量的现金,能给生活带来最大的灵活性。
2、最好不买房,不更换汽车
通缩真来了,国内经济形势必定严峻,出口衰退,企业不景气,甚至倒闭,意味着将有很多人面临着失业或收入剧减,生活质量也会急剧下降。而压力最大的,就数那些贷款买房买车的人,因为之前买房贷款100万时,房价3万元一平米,而等还100万时,房价1万元一平米,已经不合算了。所以,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通缩来了,不要买房、买汽车等昂贵的实物,不能把活钱变成死钱。
3、不进行有风险的投资
通缩真来了,不要进行一些有风险的投资,比如股票。毋庸置疑,通缩对股票是个坏消息,因为通缩期间物价下跌,民众消费需求降低,企业利润减少,从而打压股价。
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可以多考虑3个月的短期定期储蓄或者短期固定收益类理财,既能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又能取得一定的利息收入。或者购买期限较长的国债。总之,不要进行有风险的投资,资金能保本和随时调用就行。
4、适当采取全球化资产配置
通缩真来了,人民币是对内升值、对外贬值,此时期持有美元或美元投资产品也是不错的避险方式。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对一些家底丰厚的民众来说,可以进行一些海外投资来避险,比如海外保险、海外房产投资、海外地产基金及海外信托等,实现全球化资产配置,让资产收益实现最大化。
5、努力保住工作,是最幸福的保障
通缩真来了,国内经济萧条,企业收入低下或倒闭,任何人都将面临降薪、“被失业”的严峻的挑战。而此时,如果你依然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将会是一种很幸福的保障。所以,通缩期任何人都要不断努力,争取工作出色,避免“被失业”。
宽松货币政策“适度”的取向
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关于今后我国货币政策取向的表述中提出:2010年的经济工作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其中,货币政策的基调确定为,既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其含义可以理解为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适度”的把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通胀预期的关系。
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其背后的“玄机”寓意深长。据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以来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9月以来新增人民币贷款金额历史新高一次又一次被改写,到2009年3月份创下历史“天量”,达到1.89万亿人民币,而后虽然有所收缩,但6月又创下1.53万亿元又一个“天量”后,7月新增贷款骤然下降至3559亿元,降幅达到77%,虽然9月升至5167亿元,但10月大幅降至2530亿元,11月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不足2300亿元,显然2009年下半年新增贷款的投放量在逐步收紧。对此,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11月11日发表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表示,在继续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巩固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关于货币政策的解释,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要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巩固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如何理解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适度”,成为媒体和有关部门热议的话题。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关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调整的解释,是在继续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调整,从“合理”向“适度”过渡。因此,恐怕需要从“合理”和“适度”上来理解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细微变化。由此可见,调整后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其核心是真正意义上的“适度”,不同于前期的扩张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因此,当下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动态性调整,既不能理解为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导向将要发生根本性变化,也不能简单地视为我国现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自2008年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执行以来,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效果也日渐明显,货币政策“惯性”的后续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出来。但另一方面,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逐步演变成“扩张”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真正意义上的“适度”成分明显减弱,导致2009年以来货币投放量屡创新高。自2008年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执行以来,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效果也日渐明显,货币政策“惯性”的后续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出来。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11个月超过9万亿元人民币的天量。
显然,在前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驱动下,已然导致我国信贷增长规模正在不断扩张,货币流动性持续宽裕在我国股市和楼市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可以视为极度宽裕,股市和楼市“体验”更多的是扩张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非“适度”,而在实体经济则完全不同。因此,我国在资本市场流动性宽裕和实体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延续下去,还是改弦更张,需要进行认真的论证和谨慎的选择,货币政策的取向就成为我国货币当局适时考虑的问题。
通胀预期下的货币政策
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将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尺度。依据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与金融形势,在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适度宽松依然是支撑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可或缺的配套货币政策,需要延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与金融形势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然而,在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通胀预期抬头以及大量信贷资金不断涌入股市和楼市的背景下,不得不引起我国货币当局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由于世界上主要货币已经进入“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期,受西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输入性货币扩张和通胀的影响,无疑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是经济尚未全面复苏,全球性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尚存着诸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潜在的通胀已有所抬头。由此,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落实既要有一定阶段的连续性,也不可对已经出现的通胀苗头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因此,优先考虑可支撑经济持续复苏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自然是最根本的选择。当然,在经济复苏尚不稳定和金融领域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增加货币的投放量和放宽信贷是刺激经济复苏的必要措施,这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前期“合理”的一面。但未来全球经济复苏过程将极有可能与全球性通胀风险同时出现,政策导向需要与形势的发展相适应,而不是“滞后”,并加强市场追踪监测,把握调控的力度,这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现阶段“适度”的一面。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进行动态微调的表态,防范潜在通胀风险的意图十分明确。在继续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微调,力图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从“合理”过度到“适度”。这意味着,中国现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在中国的货币市场发挥作用,在目前国内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相对充足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对输入性货币扩张和通胀以及自身潜在货币扩张和通胀风险的防范。
因此,在现阶段需要适时调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扩张的力度,货币政策开始逐渐向理性回归。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与金融政策的导向已经出现“拐点”,但政策导向开始向防范通胀预期风险倾斜,中国适时调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扩张力度,是从防范国际“输入型”通胀风险和国内流动性不断扩展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其出发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放缓国内市场上货币投放量的增速,逐渐回归货币投放的常态,防止经济复苏过程中再度陷入流动性过剩的陷阱;二是对西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输入性货币扩张和通胀风险的防范,其中包括西方货币进一步贬值,以及国际市场能源等大宗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对通胀预期的判断,及时调整政策的导向。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倾向
未来,在我国经济复苏尚不稳定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仍显必要,同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配合积极的财政、产业等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是巩固经济回升成果的有力支撑点,对增强市场信心、刺激投资和消费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并未解除、全球经济复苏可能将出现较长和曲折过程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如何体现致关重要。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较快发展的阶段,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潜力,目前货币政策的宽松和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尽管有利有弊,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有利于稳固经济回升的成果;其次,消除了通货紧缩预期;三是稳定了资产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四是推动了企业存货周期的调整(企业存货周期调整进入常态有利于企业生产的恢复,将促进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但目前市场流动性过度宽松,通胀预期已经在上升,规避未来通胀风险也需要考虑。因此,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对未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确定了基本方向,即在以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巩固经济回升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同时,货币政策的取向将考虑到向实体经济和消费领域倾斜,并在宽松货币政策不改的情况下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通胀预期的关系,提高我国货币当局把握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能力。
【关键词】宏观调控 基础货币供应 财政收入/支出
2012年第二季度,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08、09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时隔3年再次回落8%的下方。尽管上半年7.8%的GDP增速相比较其他很多国家,仍然是个非常漂亮的数据,但对于熟悉和了解中国经济的人来说,应该知道这个数据的来之不易,更应该知道我们前方的路并不好走。
即便是7.8%这个数据,是否真实反映了目前国内经济的现状,我看未必。我们知道在国内GDP构成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而单从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还是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速,月度平均增速在21%左右,这对于上半年的经济产出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为0,比5月份大幅下降2.7个百分点,而发电量一向是被看做衡量工业投资热度的最佳数据,这一数据的加速下滑充分表明目前企业的投资动能远不如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那样来的光鲜。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新增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偏低这样一个数据中得到佐证。
在年初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提出,要把今年的经济增速控制在7.5%左右,而过去几年这个数字是8%,应该说,从这个转变,我们看到了管理层希望通过压低经济增速,来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赢得时间的信心。但是,经过半年的洗礼,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很多领域却并没有对这0.5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变化做好准备,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慌张和无措,而我们的A股市场也在7月份就跌破了上半年2132点这个所谓的钻石底。
但笔者更关注另外一个话题,即便我们能够在下半年看到来自于数据上的反弹,但7.8%,乃至于二季度7.6%这样的GDP增速在几个月或者几个季度之后,会成为未来国内经济增长的上限,那么我们的管理层是不是也做好了保持中速发展的准备。
早在今年4、5月份,温总理就提出了要适时加大宏观调控预调微调力度的观点,于是我们也看到了在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6、7月份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央行又连续两次动用降息策略,这种来自货币政策上的微调;我们也看到了不少行业增加了补贴力度以及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扩大,这种来自财政政策上的微调。但是,无论从股市层面还是从实体经济运行层面,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政策所应该发挥的功效。可能有人认为是由于时间不够,一般宏观调控要经历6个月左右的政策时滞期,但笔者却认为,即便在经过几个月,即便预调微调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但由于国内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周期,而原有宏观调控模式已经很难和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因此,现有政策对于经济摆脱困境来说,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近些年来,很多机构在对国内经济进行分析时,开始更多的使用诸如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这样一些概念,笔者并非经济学家出身,对于上述概念了解不多,但一直有这样一个困惑,上述一些概念差不多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学基础之上,如果照搬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不是会有处之不当的地方。笔者看到的是在没有更多科技自主创新、社会进步以及制度推动的背景下,中国依靠“货币+投资”的增长模式,创造了所谓的高速增长30年的奇迹。但这个奇迹其实就像是一个泡沫,而但凡泡沫就会有这样的特点,吹的越大,吹的越快,就越容易破掉。论货币,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已经高达90万亿,而GDP总量今年来看不过50万亿,以货币量与GDP的比值来讲,中国是1.8,而美国只有0.6,也就是美国的经济效率是中国的三倍;论投资,我们钢铁过剩、汽车过剩,即便是新兴产业的多晶硅也已过剩,再生产出东西,也只能放在仓库里自生自灭。所以,现有的增长速度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限制经济的这种无限扩张,即便限制拼劲全力能维持现有增速,但未来也确定不能持续。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39-02
自从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紧缩,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少企业的发展陷入僵局。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实力,打破国际、国内发展僵局是亟待企业解决的难题。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是能有效解决难题的手段之一。成本控制本身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重要的作用。
一、何谓企业成本控制
要想探究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就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企业成本控制,以及其与财务合理化有什么关系。
(一)基本概念
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事先通过成本会计等不同的方法,预算出企业可供利用的生产成本金额,之后再与实际的企业生产成本进行对比,根据对比之后所得的结果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所收获的成果进行客观、可靠的分析和评价。
正确理解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弄清楚成本、控制,及其之间的关系。成本指的是生产成本,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某个生产目标而投入的费用。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是一个企业进行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总体费用投入,狭义的成本是企业在进行某一特定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控制是针对成本而言的,指的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的控制对象进行各种类型的转换,使其向企业既定的生产目标发展。
成本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企业产生的总的成本费用的控制,以达到利用最低的生产成本,创造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的结果。狭义的成本控制指对企业某一生产经营环节进行费用管控,以保证企业的实际成本不会超出预期花费。
(二)三大导向
强化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这一指引下,会计成本控制的强化应该树立以三个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1.树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众所周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收入―成本”,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应该以最小的成本消耗实现收入的最大化。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局势判断,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不理想,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呈下降趋势,于是就对企业降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成本控制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一方面要求企业解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从业人员加强忧患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的整体工作效率。
2.树立以个人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企业能从多方面创造效益,而任何一个企业效益的创造与员工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赋予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更多地是要重视人力资源,树立以个人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将个人效益与企业的整体效益结合起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树立以新形势下的生态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因此,不管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以生态为导向,自觉树立以新形势下的生态为导向的企业意识。生态观表面上看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关系不大,然而一些事实表明并非如此,比如:地面塌陷、雾霾严重、水污染等等。企业只有将生态成本考虑进去,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三)与财务的关系
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属于财务合理化的构建范畴,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而存在。建立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依据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只有在会计成本控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才是合理的。
二、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探究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花费和资金流动一般要经历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能够及时地了解资金去向和耗费金额,从而也就能在客观上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为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提供可能。具体而合理的财务模式构建能够有效地实现成本管控,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一)意义所在
制定并落实财务合理化模式对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的现代化来说至关重要。就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构建财务合理化模式不仅能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还能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长远而健康的发展打下经济根基。
(二)构建概述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内容涉及多方面,然而在大体上,可以围绕以下几点来进行:
1.财务合理化定位
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定位需要依据成本控制来进行。上述内容分析到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需要树立三个导向的企业意识,因此,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也需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的个人效益,以及新形势下的生态效益。针对企业经济效益,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主要是解决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企业的市场了解能力。在个人效益方面,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主要是在工资预算和激励机制上。以效率第一兼顾公平为原则,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缩小内部收入的差距,通过集约化资金来实现企业成本控制。实现合理化定位考虑到生态效益,就需要企业提高技术、改善管理,财务管理的资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同时兼顾成本控制。
2.合理机制的确立
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多个部门联合机制来共同推进。我国企业在工业产值、实现利税方面在全国占据着较大比重,发展至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新的困难。财务管理在监督并控制企业经济活动大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企业而言,财务合理化模式相关机制的确立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参与其中,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多方努力,共同推进,是财务合理化模式的一大保障,也是一大特色。
3.作用边界的构建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有很多,覆盖范围十分广泛。除了必要的企业日常资金管控,还涉及到企业资金的筹集。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确立财务管理的作用边界,以防影响整体的财务管理大局。由此,考虑到成本控制的内容和需要,财务合理化模式的边界作用主要体现为对企业资金的预算管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资金的安排和监督。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考虑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较为可靠和实际。
4.重点和难点分析
结合当今全球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来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产能结构和生产工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应该本着创新的思想,重点对购进新设备、新工艺的成本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资金预算、核算和项目审核。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
由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出现问题,容易出现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引起企业的成本估算失误,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因此,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的难点就在于解决成本控制中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资金使用监管的误差。
(三)办法探究
从在会计成本控制下构建财务合理化模式提出至今,已经被应用到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果实。由财务合理化模式实现企业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究其办法,以下三点很重要:
1.对于资金使用绩效,严格评定
资金的使用绩效可以根据企业投入和产出的比值得到,但这种计算方法太笼统,不利于掌握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情况。因此,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制定规定时间内可供企业量化的具体指标。严格评定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掌握企业的经济动脉,对发展企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2.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陈出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的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但是现如今,传统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因此,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陈出新,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刻不容缓。变“集权式”为“分权式”,实现网络化、虚拟化,增强电子货币的使用等等,都能有利于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通过推陈出新,能够帮助企业紧紧抓住市场和经济的脉络,及时发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3.实行资金使用的分段管控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前后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先后实现了货币职能――购买,生产职能――商品生产,以及商品职能――物物对换。因此,针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分段管控的职能,能够细化成本控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企业各个部门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对于资金的利用,完成成本控制工作,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理财产品;创新;监管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加速转型、金融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国内各商业银行敏锐的察觉到了个人理财业务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也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截止2011年6月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累计数达到了11041.49元,农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累计数达到了3706元。同时,高净值人群也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咨询 联合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50万人,共有可投资资产15万亿人民币,预计2011年该数字将达到18万亿人民币。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与高净值人群的持续增加、投资者理财意识逐步增强,从而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长远的发展前景。自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国内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以来就得到了市场的热捧,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产品的投资币种、投资期限、投资领域、收益类型、结构类型等反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完善,
自2004年首例理财产品推出后,为适应投资者需求多样化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商业银行在开发设计理财产品方面不断创新,并不断拓展投资领域。产品数量已经由2004年的114款发展到2009年的约8000款,2010年更是突破了万款大关达到11776款,发行规模超7万亿;2011年上半年发行产品8497款,募集资金超过8万亿人民币。产品种类逐渐丰富,发行规模快速增长。(如图1)
图1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与规模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综合分析,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迅速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随着我国近30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国内高净值人群也大幅增加,客观上为银行理财产品提供了足够大的需求者;(2)虽然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得到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但我国狭窄的投资渠道仍无法满足国内投资者的投资需求,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迎合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使这种矛盾得到了很大的缓解;(3)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使存贷款利差缩小,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转变银行盈利发展模式,提供个人理财服务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丰富了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也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利润来源,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确实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产品种类逐渐完善、产品投资领域逐渐扩大、产品设计结构也趋于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从设计到营销、监管等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各银行之间相互模仿,产品缺乏客户针对性,特别是结构性产品更是缺乏特色化和创新性,产品多为从外资银行直接购买,发行主体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的设计、风险管理、基础资产的趋势判断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具体见表1、2、3)
表1 2010年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各类产品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表2 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收益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表3 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基础资产分布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从发行主体来看,排名前三甲的依次为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华一银行,发行产品分别为1763款、1178款、1164款,也是本年度仅有的三家发行产品数量过千款的商业银行,占比依次为14.89%、9.95%、9.83%。其中传统的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HY银行和中国银行)共发行产品2495款,占比达21%。
另外受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持续走高也给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由于目前国内投资渠道相对狭窄,大部分居民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将资产保值寄希望于银行理财产品,但在本轮通胀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却不尽人意,大部分产品没有跑赢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保值增值的作用。(具体见图2、表4)
图2 2010年以来我国CPI与PPI走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表4 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2011年上半年共有7731款到期的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其中到期收益率不低于5月份CPI增速5.5%的只有186款,仅占到期产品总数的2.4%,即只有2.4%的产品实际收益率跑赢了CPI。此外,还有2款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为负,7款理财产品为零收益。从已公布产品到期收益的产品来看,实际年化收益率大于5%的产品仅占已公布收益率产品的3.32%(如表4)。而2011年以来各月CPI均在5%以上,产品并没有有效地保障我国大多数个人财产不受通胀的侵蚀。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GDP和国民收入均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主要资本市场的告诉增长,也催生了一批亿万富翁的出现;国民投资意识的增强和居民剩余生产资料的增长等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市场,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推力。
但在目前后金融危机的全球市场环境下,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美国推行定量宽松的环比政策、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幅度猛烈、国内通货膨胀、货币流动性强、CPI指数居高不下等不利局面。
而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展道路上,必须继续坚持产品的实效性、创新性,不能一概模仿其他商业银行的既有产品,从而造成在市场上存在的理财产品出现雷同。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应当根据银行风投导向、国际市场汇率变化,同时考虑国内资金流动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情况,合理、差别化的制定理财产品,提升产品的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到期收益率。
纵观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整个发展过程,国内经济形势在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正是国内外金融市场变化的一个缩影,紧随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而发展,始终受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内监管要求的制约和影响,经历了由先发展、再规范到边规范、边发展的过程。在产品设计方面由硬套外资银行产品设计计划到自主的设计并创新,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并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客户要求的提高、监管政策的加深,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面临着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产品设计的进一步创新等新的挑战,不断地“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模式动态发展下去。
例如:结合我国当前的高通胀环境,银行存款以无法抵御通胀的侵蚀,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其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机会,可指定主要投资于我国银行间债券、拆借、回购、票据市场,已合理保证投资者本金的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而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美元指数一路下行。但从对比目前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与美元指数相关经济体的经济形势、美国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元指数技术分析来看,美元指数目前处于底部,预期未来有较大的上涨空间的特点,可制定为有经验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中高端客户设计的与美元指数与美元指数期货挂钩、采取做多美元指数并用美元指数期货套期保值的策略,使投资者在享受美元指数上涨带来的收益的同时合理规避风险的理财产品。
参考文献:
[1]陈学彬、周光友、徐明东.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J].金融论坛,2011(5).23-24.
[2]高业伟.短期理财产品的“六化”特征[J].大众理财,2010(12).69-70.
[3]黄振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J].国际金融,2010(12).22-23.
关键词:会计实务;税收筹划;运用
文章通过从会计政策以及税务规划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国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目前国内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中税收筹划的合理性进行探究,同时结合具体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目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税收筹划的运用。
一、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企业经营过程当中对缴税的低位选择行为,其基本概念主要为纳税人在税收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企业可以通过对投资以及理财等事项进行安排和合理规划,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支出,从而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1]。税收筹划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税收支出作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支出,那么减轻税收成了企业减轻其成本的一个目标,区别于偷税、漏税等行为,合理的税收规划是在国家税法许可的范围之内,将税法作为基础,理解税法精神的基础之上,在多种税收方案当中选择一种税负最低的方案。其次,税收筹划具有事先性。通常情况下,企业在交易行为发生之后才缴纳增值税,在确认收益之后才进行所得税缴纳,在这一过程当中,税收筹划是在纳税义务确立之前所做的投资理财以及事先的合理规划,所以说税收筹划具有提前性。最后,税收筹划具有择优性。税收筹划具有择优性的原因为税收规划具有很多方案,企业可以通过选择税负最轻的一种方案,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最大化的最终目标,但是税收筹划不能强制进行,企业税收筹划与必须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保持一致,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服务。
二、税收筹划的意义
税收筹划有助于企业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就目前国内的税收发展情况来说,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合法方式进行纳税,但是也存在极小部分企业通过违法手段进行减轻税负的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法律意识不够强。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在合法的过程当中减轻税负,开通了一条合理合法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2]。税收筹划有助于企业优化其投资结构。企业通过税收筹划根据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企业资金进行投资活动以及加强企业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从侧面拉动了国家税收经济杠杆,优化了企业产业格局以及生产力结构。税收筹划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合理进行税收规划,企业能够加强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以及资金运营能力。这三方面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因此,合理的税收规划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以及财会水平的最佳方式。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时需要注意适用性,企业需要在国家宏观的会计政策之下进行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选择,保证合规性、科学性、合理性。以经营方向以及企业经济目标为合理导向,结合企业所在行业以及发展特点,按照自身实际发展的规律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在国内会计准则的规定范围以及国家税法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政策[3]。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时需要还要注意连贯性。根据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一经确定某种会计政策后,不得随意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比如,在会计准则的要求下,当企业运用成本模式进行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时,可以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但是一经转换会计政策之后,投资性房地产在公允价值模式下进行计量时,就不允许企业再转换为成本模式。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时需要注意连续性。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因为纳税本来就是企业的一项成本支出,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对其成本的影响是不同的,企业应当以成本最优化为目标选择会计政策,兼顾成本和效益原则,从而达到良好的减免税负的效果,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四、企业财务管理中实现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
目前的税法制度主要为企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和规划空间,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前提和基础是需要一套完善和健全的税法体系,企业只有掌握全面的税法细则并加以遵循,才能够避免不合理的避税行为。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合理的税收筹划空间,通过实施税收差异化政策,不断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加人民群众的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稳步运行。在不同纳税主体的情况下,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更加适用于我国目前国内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形势[4]。国家目前已经实施了差异化税收政策,比如出口退税等行为,外商投资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在颁布税收法律的过程当中考虑到了不同企业所面临的不同经济行为以及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国家又对税收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所以目前国内对税收筹划行为提供了较为广泛的空间。税法也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了较强的制度保障。企业作为纳税主体,在纳税过程当中也享受到了一些相应的权益,随着国内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税收筹划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各个国家相对来说也拥有较为完善的税收筹划体系,所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国家税收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可以让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环境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应运而生,国内全面开放外商投资以及商品市场之后,受到外资企业会计政策等影响,使得国内企业也可以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涉外税收政策以及制度,也为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五、企业财务管理中实现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
首先企业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扩大盈利面以及所占市场份额,不断优化自身的资源,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逐步优化产品结构,在提升单价的同时,控制制造成本以及管理费用等支出,有效扩大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在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进行税收筹划,加强成本控制能力。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合理控制其税收成本能够有效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为企业争取更加合理公平的竞争平台。企业在进行销售收入的确认时,要精准把握收入确认原则。由于销售过程当中受到很多不同情况的限制,所以很多会计处理较为复杂,特别是在目前国内新收入准则的颁布之下,企业应当更好的把握销售确认原则,在编制企业财务报表的时候应当运用更新后的会计准则,往期数据应当进行重述。在保证财务数据可靠真实的情况之下进行税收方面的会计处理。由于不同的销售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缴税日期及方式,所以企业需要准确定位其销售确认原则,比如企业如果通过委托代销方式进行销售收入,要在收到代销清单时对收入进行确认,若采用预收款进行销售的模式,则企业要在发货时对收入进行确认。综上,企业需要精准把握销售确认原则,这对于税收筹划具有重要作用[5]。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税收筹划,需要做好相关税收计划的更新以及完善。在融资方面,企业需要基于目前贷款利息税前抵扣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贷款融资方案,最好可以选择有税收优惠的贷款融资方案。此外,在选择适合自身的贷款方案时,需要考虑自身的财务指标,比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能够衡量企业长、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控制自身流动性的同时选择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案,规避资不抵债的风险。所以企业在制定相关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资金成本以及税收因素,从而选择最优方案。
美联储出人意料的降息,同样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对此,国内市场流行的观念有,一是在中国加息情况下,美减息将制约中国升息空间,而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又呈刚性上扬的态势,这自然会加大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二是在中国加息、美国减息的情况下,随着中美利差水平缩小,就容易增加国际热钱流入可能性,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三是美减息所导致的美元、油价及黄金的异动,可能不仅不能够提振美国经济,反之可以成了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动荡的根源。因为,美元的走低一定会严重影响国际上对美国的经济信心,从而使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而黄金、石油快速上涨,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与影响也可能大大超出市场的预期,最终将恶化整个国际市场的经济环境。如果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影响肯定会不小,等等。
美联储为何要降息
对于上述观点,我们先从第三个问题来讨论,尽管这次美联储加息出招不一定准。因为,这次美国的次按危机本来就是由于流动性泛滥及金融创新泛滥之结果,好在出招的是收缩流动性,而不是扩张流动性。美联储反其道而行之,既是为华尔街左右,也是有损于美联储的信度,更为重要的是否能够提振美国,结果是不确定的。特别是美联储减息导致“三金”异动,更是不利于国际经济稳定。不过,美元的贬值既有利于美国的出口,也有利于美国减缓债务关系。
在美国一些学者看来,如果美国经济放缓,消费者和政府会减少支出、增加储蓄,事实上有利于改善美国目前投资储蓄不平衡的状况。同时,美元贬值和减息也可以吸收更多投资,并且促进美国产品出口。一些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元不断小幅贬值的情况下,美国第二季度的贸易逆差已经开始下降,占GDP的比重降到了5.5%。美国7月的逆差继续下降,但是美国出口仍然增长了2.7%,其中食品、投资性产品、工业设备、汽车及消费品的出口均创下新高。以其态势,美国今年可能迎来6年内首个贸易逆差下降的年份。也就是说,美联储减息使得美元的疲软,也正好给了美国一个调整自身宏观经济的好机会。
对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
但是,如果美国经济真的是疲软甚至于出现衰退,那么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伤害可能要大于对美国经济造成的伤害。有研究表明,通过1991年到2006年中国、美国、欧盟等国的经济增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世界经济增长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在中国对美国出口占绝对比重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
还有,美联储减息,可以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刺激通货膨胀上升。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就不仅是美元贬值、进而带动通货膨胀上升的问题,而是会动摇美元债权持有人的信心而抛售美国国债。在这样情况下,对于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中国政府来说,持有美国国债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也就加大。
有人认为,在美联储减息、而中国央行加息的情况下,中美利差的缩小,不仅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会使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可能成为国际热钱流入的避风港。随着人民币升值,国际热钱流入中国早就成了央行货币政策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但是,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央行对这种看法有根本性改变。一般来说,中美之间的利差缩小,人民币升值加速,国际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就越来越高,国际市场上逃入中国的热钱也就是越来越多。这样,不仅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但是,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对日元的升值不小(从2005年7月以来分别为10%及20%以上),但是人民币对欧元等货币升值则是十分有限的,甚至还没有升值。因此,笼统地说,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热钱大量流入是根据不足的。有研究表明,由于中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外汇管制造成境外资金出入比较困难,国内不存在短期流动性强的“热钱”,只有长线投机资金通过外商投资渠道的方式流入中国。而据统计,从1999―2005年,这种长线投机资金累计存量也仅3000亿美元左右,并非如市场所估计的那样大。
还有,在一些货币对人民币没有升值的情况下,为什么一些国际热钱也流入了中国金融市场?原因就在于,这些资金炒作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它们最为重要的方面,它们进入中国市场,一则表面上要炒作人民币升值预期,更为重要的是希望通过中国的低利率政策,利用中国银行的金融杠杆来炒作股市与楼市价格的飚升。因此,利差大小并不是外国资金进入中国的理由。因为,无论是人民币升值的收益还是利差交易的收益,在国际金融市场许多产品与市场都能够轻易地找到,比如日元的利差交易。一些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最为重要的是利用中国银行体系的低利率政策来炒作中国楼市及股市泡沫。而要改变这种格局,央行的货币政策并非是要盯住中美利差水平大小,而是要改变目前中国的低利率政策,就得让中国的利率水平达到市场一般回报率的水平。
中国应该冷静应对
正如周小川行长指出,虽然美联储近日宣布降息,但中国人民银行并未因中美利差大小的变化感到压力。因为,中国央行更多的是关注国内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来确定央行的货币政策。正是在这意义上说,尽管美联储减息,由于国内CPI快速上涨,抑制国内的经济过热和通胀仍然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小企业;税收政策;建议
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促进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来说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关系着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从改革开放以来,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技术创新方面就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小企业存在着融资不易、税负偏高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小企业发展收到影响,本文从现行税收政策问题方面收入,分析税收政策不利于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改进。
一、小企业发展困境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使得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阻力,无论是体制方面,还是自身发展能力方面,都存在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形势紧迫、融资渠道窄、企业税负重、经营方式落后等。
1.经济形势趋于紧迫
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外部市场开始变得紧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数据显示近年来外贸出口形势越发不容乐观,尤其是对小企业盈利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国内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升,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节能环保要求的提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问题都对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融资渠道变窄
小企业本身具有资本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等特点,使得起存在着倒闭或者歇业的危机,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以及信贷危机,就会导致小企业无法生存。同时,国内结构性通胀问题的出现,国家银根政策收紧,使得小企业容易收到银行政策的影响,银行贷款的控制给小企业巨大的冲击,使其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3.企业税费负担重
根据全国税收资料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中小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下降了将近20%。虽然我国小企业的整体税负为3.81%,但是小企业增值税已缴税却与企业集团相当。由此可见,相对比较偏重的税负已经增加了小企业的负担,并且使得小企业的投资盈利能力降低,使得很多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的状态。小企业没有形成更多的财力投入,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和扩大再生产,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企业增长以粗放式为主,产业层次低
国内小企业自身融资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使得小企业在技术装备和个工艺手段上比较落后,大部分小企业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的大量投入维持发展,其更多的是属于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企业在科研投入方面不高、对于产品档次重视不足,生产规模也十分有限,市场竞争力比较小。粗放式经营模式,导致了产业层次较低,不利于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
二、现行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针对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主要集中在各单个税收种类之中,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和系统的制度,而且大部分的税收政策都是以补充规定或者是通知的方式,多半属于临时性措施,这使得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一般。从最后的效果来看,国家税收政策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大企业和国有企业。
1.税收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为了能够推进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税收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是这相对于小企业自身的缺陷和弱点来说,制度依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增值税起征点较低。依据现行的增值税标准,企业仅就一般毛利率为15%左右的商业零售来说,毛利在300-750元就达到了起征点。这显然不合理。对于小企业来说,增值税起征点不利于其逐渐的形成初期的积累。而且现行税法针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允许起抵扣进项税额,也不能够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一来,对很多的小企业正常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第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并不合理,根据现行的企业所得税,企业利息率的扣除是不能够超出一般国有金融机构带壳利率水平的,但是现实中小企业在获得贷款方面要比大企业难得多,通常依靠的是民间融资,由于超出的部分不能够税前扣除,需要在税后列支,这样使得小企业承担了更高的生产成本。第三,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不利于小企业的前期发展。针对小企业创办前期费用比较多的情况,我国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减免,但是现行所得税则取消了对新办企业的减免优惠政策。第四,我国在降低小企业投资风险和鼓励引导就业方面,缺乏比较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
2.税收政策优惠率较小
增值税方面,从2009年开始实施了增值税转型政策,进项税抵扣范围进一步扩大,鼓励企业更多的用于生产加大投入和设备更新。并且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降低到了3%,这无疑给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小企业而言,将会受到资本积累、市场环境、企业规划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很多企业处于筹建阶段并没有生产销售,就不能够享受到转型的优惠。同时在税制设计上的差异,一般纳税人只对进销项抵扣后的差额缴税,增值额多则多征,无增值额则不征,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不管起增值额多少都需要按照固定比例缴纳增值税,由于抵扣链条缺少,使得小企业中盈利较差的企业税负负担重。企业所得税方面,在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实行了对小企业减负的诸多积极因素,尤其是20%、15%两档优惠税率规定改变了过去以地域标准限制的收税优惠,使得大量的小企业从中受惠。但是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对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不强。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没有对小企业投融资的税收政策进行科学的引导,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采用国际上对小企业普遍采用再投资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这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发展。第二,5年的过渡期中,依然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和国营大型企业享受到大量优惠情况。民营小企业在税后利润和个人所得税重复课税问题依然存在。第三,税收优惠力度小,而且时间较短。如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了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抵于3万元的小企业,其所得税的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从中可以看出,税收优惠政策只是针对一部分小企业,而且优惠的时间也比较短,仅仅是2010年当年。这不利于小企业的长期发展。第四,在操作性方面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较差,如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作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的费用可以享受加计扣除。然而对于企业所申请的项目是不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难以界定。相关的费用是不是用于研究开发的审核工作也难以进行,因此在实际政策执行过程中难以掌控。
3.小企业税收遵从成本较高
我国目前税制方面情况较为复杂,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环节多。因此,在实际的征管过程中存在着问题,通常是要采取通知方式进行后续具体的规定,正是这样的规定,导致了税务条文的繁琐,从而影响了对企业税收政策的准确把握,而且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用于信息收集确定相应的法规和税收规定的适用范围,从而决定企业最终以何种方式遵从税收。这样导致小企业在税收遵从方面的成本较高,同时小企业存在着逃税避税的问题,税务机关对于小企业存在着“重征管,轻服务”的态度,也导致了小企业税收遵从成本的过高。当前小企业在管理水平上较低,在创业初期为了节约成本往往身兼数职,很少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记账和纳税规则,如果不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而是一味的采取“严征管”的措施,势必将会加重这些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难度。
三、关于小企业税收政策改进建议
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从改革开放以来,小企业就在国家稳定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税收政策制定方面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完善税制,引导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优”的方向发展,激励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建树,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并且要指导好小企业社会化分工协作、市场功能互补、产业机构合理分布等发展方向,进而提升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1.完善税收管理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纳税环境
税收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包括在执法公平、纳税便利、节约成本等方面,需要做到大力加强对小企业税法知识的辅导工作,以便扩大小企业的建账面,简化小企业纳税流程,节约其纳税的时间和成本,积极推进税务工作,服务于小企业的咨询和,尽量境地因为对税法的不了解带来的错误,改进小企业的征收办法,积极扩大查账征收范围,必须要在调查核准正确之后进行,从而维护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可以适度下方地方各税的减免权,以利于各地小企业享受到减免扶持,促使其发展。
2.完善增值税税制,维护小企业合法权益
完善目前的增值税税制,维护小企业合法权益,需要改进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办法和征收规定,从而促进小企业发展、健全增值税的运行机制。第一,进一步扩大纳税征收范围比重。凡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小企业,处于商品流转的中间环节,为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只要具备固定场所、畅销环节易于控制、能够完成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的,都可以纳入一般纳税人范围。从事经营年销售额达不到180万标准的,如果会计核算健全,也可以核定为一般纳税人。如果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不健全,也应当积极配合创造条件,提高起会计核算水平。第二,进一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根据数据显示,现行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依然存在着较高的征收率,对于那些地区无记账能力但是需要按照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的小企业,应该进一步降低起征收率,保证公平税负的进行,从而减轻他们的税负负担。为此可以执行,在工业小规模纳税人方面,征收率降低为4%,而在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方面,可以降低为3%。如此执行,可以有助于缩小增值税两类纳税人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小规模纳税人生产经营方面的健康发展。
3.完善现行所得税税制,减轻小企业负担
第一,降低小企业优惠税率。目前国际上都在执行相继调低所得税税负的趋势,我国也应当紧跟形势,将企业所得税进行调整,可以降低为24%或者25%,而对于小企业中发展困难大、利润比较小的,可以继续进行优惠税率,并且适度调整优惠税率的限额标准。第二,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面对日益进步的科技市场,小企业也应当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设备,不断的开发新的产品,这样才能够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对于小企业中比较重视科技设备的,允许起可以实行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从而最终有助于小企业加快产品设备的更新换代。第三,进一步扩大小企业优惠范围。应当改变现行的以地区为主的优惠方式,改为以经济性质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以产业倾斜为导向的优惠政策,而且在优惠形式方面也需要多样化,不能够仅仅依靠单一的直接减免方式,可以选择直接减免、税率降低、放宽费用、折旧加速、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重方式,从而扩大对小企业的优惠范围。
4.加大支持小企业融资和技术创新力度
小企业当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实行金融机构在向小企业的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给予一定的减免征收营业税的优惠政策,从而鼓励当前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投资和贷款。同时在关于小企业技术落后问题上,国家可以规定有关的机构或者个人在进行专利转让或租赁的时候,对追求新工艺的小企业收入给予减免营业税,从而增加小企业在企业产品中的技术含量,进而提升小企业产品在国际竞争力。
5.完善税收制度结构,提升直接税比重
当前国内对小企业实行的是以间接税为主要的税制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小企业感觉到税负不公平,税制不合理导致其出现了功能缺位、调节不利等问题。国内小企业大多数,还是属于劳动型密集企业,更多的支出用在了工资上,但是现行的增值税制不能够抵扣这一部分。从税负转嫁方面来看,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弱,使得市场的定价能力薄弱,向下游进行税负转嫁的能力有限。因此,出现了小企业税负普遍偏重的情况,导致企业给员工涨薪的激励意愿不够强烈。当前,我国税收超常增加,主要部分就是增值税的超常增加。加上国内贫富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社会公平成为了今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作为调节能力较强的直接税在国内税制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以及国内市场不断的融入国际经济环境,国家更需要通过逐步提升直接税的比重,一方面增加直接税可以让小企业实现减负,让大企业承担更多的税负,从而创造相对公平的环境;另一个方面增加直接税比重,相对降低间接税的比重,可以实现对小企业的扶持,帮助小企业发挥在社会中扩大就业和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小企业既遇到了机遇又遇到了挑战。国家需要在税收政策方面为小企业提供相对公平和优惠的环境,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李庆云.杨志银.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9年.
[3]刘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法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4]凌辉贤.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
[5]周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