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家庭教育的智慧

时间:2023-09-05 16:45:56

导语:在家庭教育的智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家庭教育的智慧

第1篇

是为了羡慕嫉妒恨吗?显然不是。

是为了取长补短吗?是,但还不够。

挪威学前教育专家说:每个国家的学前教育理念,对待孩子的方式都深深地扎根于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那么我们最珍视的是什么,我们最想给孩子的是什么……值得你我停下脚步想一想。

说起挪威,大家都知道它地处北欧,天气寒冷,一年之中有好几个月在严冬中度过。接着便是这是一个高福利国家,在我的想象中基本上人们都是天天玩不用干活。在这样一个国家,人们怎样养育孩子呢?真让人好奇。

自然主义养育理念:只有气温达到-15℃以下,挪威父母才不带宝宝出去玩

小宝宝冬天照样带出去,接触大自然完全零距离

挪威虽然工业发达,但自然环境非常好,一出家门就是树林、山坡、小溪、海边(和中国的大城市比起来,挪威就像农村),得天独厚的环境让挪威的孩子从小就在大自然中成长。比如才几个月大的宝宝,妈妈就用背带背着宝宝去户外散步、活动,天气晴好时,甚至会玩上四五个小时;而爸爸呢,滑雪时也会用特制的滑雪车带上九十个月大宝宝,宝宝坐在带有透明罩子的滑雪车上乐滋滋地欣赏雪景。什么样的天气,挪威妈妈才认为不适合带宝宝外出活动呢?答案是-15℃以下。还有,挪威的幼儿园只有小年龄孩子睡午觉,而且居然是睡在室外――躺在幼儿园走廊的童车里。

大孩子户外活动花样多,在雪地上走路是家常便饭

到孩子1岁以后,随着他能走会跑,户外活动越来越丰富,几乎可以用爬山涉水来形容。比如经常去远足,一边走路一边认识沿途的植物和动物;去海边、森林收集可以吃的东西,了解食物是从哪来的。而在幼儿园,孩子每天基本上有2~3小时在户外自由玩耍。有时幼儿园会刻意安排孩子体验恶劣的天气,比如下雪天,孩子们坐上大客车外出参观自然博物馆,中途老师可能会把孩子“赶”下车,然后孩子在雪地中步行到目的地。

学会在大自然中生存是每个孩子必修的功课

挪威人对自然的爱和依恋有着强烈的文化传统,所以他们认为孩子从小就要在大自然中锻炼身体,运动和新鲜的空气会让他们越来越强壮、勇敢、健康、快乐;认识、尊重大自然也是为了生存;通过体验野外生活、了解食物是从哪来的,对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有所准备,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依靠自然在自然中生存下来。这样长大的孩子,也就“继承”了挪威人亲近自然、崇尚简单的生活方式。

挪威父母看重的3个关键词:社会参与能力、自理能力、生活的规律性

社会参与能力:关注孩子是否孤独

挪威人的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融合度,但同时2011年爆发的奥斯陆爆炸枪击案也让教育者开始反思,他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一个人怎么可以不爱周围的人。在挪威,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社会化教育。他们认为一个孩子如果社会化程度越高,他就有可能越快乐。

同时,挪威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都是多子女家庭,有相当数量的挪威家庭只有1个孩子,平均每1个女性生育1.9个孩子。他们非常关注孩子是否孤独,有没有朋友一起玩。如果孩子总是一个人,家长就会很担心。同时他们会带着孩子一起参与社区的活动,鼓励孩子走出家门。

挪威父母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培养孩子的社会参与能力:

1. 让孩子学会分享;

2. 让孩子学会等待;

3. 如果伤害了他人要懂得去弥补;

4. 懂得如何倾听他人;

5. 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自理能力:孩子很早就学会穿衣服

挪威的父母非常看重孩子成长为一个自我服务的人,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自理能力。比如六七个月时,小家伙就拿着勺子喝粥,挪威父母认为体验把东西弄乱是孩子的一项权利。因为挪威很冷,保暖很重要,所以孩子要尽早学会自己穿衣服。学穿衣服可是一项大工程,通常父母都是在浴室把孩子的衣服从里到外一件件摆好,教他先穿哪一件,再穿哪一件。

生活的规律性:孩子1岁时就开始按点吃饭、睡觉

在挪威,孩子入园的年龄是1岁,也就是说1岁之后孩子就要按着幼儿园的时间表生活了。为了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很早就让孩子感受有规律的生活。比如,晚上8点睡觉前喝一顿奶,11点再喝一顿,然后逐步拉长喂奶的间隔时间,慢慢建立吃奶和睡觉的规律。要知道挪威人有早睡早起的习惯,生活非常规律,这可是从小养成的。

挪威专家还悄悄告诉我:

挪威的妈妈很幸福,爸爸更幸福

挪威的产假足足有一年,其中妈妈可以带薪休息6个月,剩余6个月给爸爸,或者妈妈休息9个月,爸爸有3个月的假期照顾妈妈和宝宝。当然,20年前,挪威的爸爸也不愿意带宝宝,不过现在的爸爸越来越喜欢做奶爸。

挪威的幼儿园制度无缝对接产假制度

第2篇

关键词:特殊家庭;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近几年,我一直担任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发现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较多。他们有的父母离异,有的丧父或丧母,甚至是孤儿,还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跟着老人或亲戚生活。与正常家庭的学生相比,他们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内向偏激,学习成绩较差,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也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困难。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感到只要方法得当,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同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用真诚和关爱开启紧闭的心扉

爱是情感诱导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殊家庭的学生长期缺乏父母之爱,更渴望老师的爱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用真挚的情感热爱、尊重、信任他们。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真心实意去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与你沟通交流。在我的班上曾有名学生聂,不到一岁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对她很不好,将她和七八十岁的爷爷赶到姑姑家,还经常为学费、生活费的事发生矛盾。我从刚入学就仔细了解了她的情况,经常主动和她谈心,安慰开导她。一开始,她不愿和我交流,不管我怎么说,她都一言不发,只是叹气。我决心用真诚的实际行动感动她。国庆节放假,她回家帮助姑姑砍玉米秆,回校时因过敏咳嗽不止,心脏也不舒服,甚至无法上课和睡觉。我就自己出钱带她看病,把中药拿回家亲自煎,煎好送到教室给她喝。有一样药需要用蜂蜜炙,我在炙药时不小心手上烫了个大泡,她看到后感动得哭了,说谢谢老师,从小到大还没有人对我这么好。从此以后她主动找我沟通交流,将不愉快的事讲给我听。我就鼓励她要自立自强,开导她要学会思考问题,心态要平和豁达,要多替父亲想想,他也很不容易,等学到一技之长找到工作就不受他们的气了。现在她比以前更懂事了,也坚强开朗了许多,并且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上学,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二、用耐心和宽容等待迟来的进步

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们身上的缺点、坏习惯,不可能靠一两次简单地批评说教就能改掉,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事。班主任要抓住一切时机,想尽各种办法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小刘聪明伶俐,小学时学习比较好,六年级时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他跟随父亲生活。直到后来他父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他母亲才回到他身边。小刘到我们学校时还不满15岁,时间不长就开始连续旷课,还吸烟、喝酒、上网吧,经常顶撞母亲,暴露出一身坏毛病。我和他母亲三番五次到网吧、酒吧和他朋友那里找他,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软硬兼施地带他回学校,三天两头想办法劝导他,帮他收心,给他讲做人的道理,从各方面慢慢约束他。有时刚刚谈过心,他向我保证得很好,但第二天毛病就犯了,把我也气得真想撒手不管这个不争气的学生。但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他也很可怜,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的残缺,我们当老师的不能灰心丧气,随便放弃,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磨掉他身上的缺点。正是由于我不气馁、不放弃,该学生最终圆满完成了学业,现在一家中档饭店做凉菜师傅,做到了自食其力。

三、用鼓励和赞赏唤回久违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赏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对学生要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骂,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滋润学生的心田。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自卑、敏感、脆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要挽救他们,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好切入点,用放大镜看待学生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当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我们就应该及时加以肯定,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吝啬地赞扬、鼓励,这样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前面提到的刘某,身上缺点一大堆,一时还真难发现有什么优点。一次学生们进行大扫除,他正在烹饪实习室练习面点,我就没通知他。没想到他做完面点回来后,主动提水、拖地,跑了一趟又一趟,累得满头大汗,裤腿上也沾满了泥,但他毫无怨言。我就趁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像个男子汉。他听了两眼发光,激动地说:“很久没有人这样夸过我了。”从此以后,他总是把烹饪实习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激发他学习烹饪的积极性,我还经常买些原料请他加工,夸他做菜味美可口。在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下,在任课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他的烹饪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

四、用集体和友谊弥补缺失的情感

第3篇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房地产交易市场收费行为,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现将房地产交易手续收费问题通知如下:

    一、收费范围交易手续费是指房地产管理部门设立的房地产交易机构为房屋权利人提供交易场所、信息服务和代办房屋产权审查、登记等所发生费用的合理补偿。

    凡经过房地产交易机构办理房屋买卖、租赁、抵押、分割、交换、赠与、继承等房地产流通过程中的各种经营活动,房屋权利人应按规定向房地产交易机构交纳一定的交易手续费。

    二、收费项目和标准

    1.房屋买卖,按成交价总额的2.5%收取。其中,职工按房改政策购公有住房首次上市交易和实行差价换房的,交易手续按成交价的0.5%交纳。买卖双方各负担一半。

    2.新建商品房交易手续费,按成交价的0.5%交纳,(经济适用住房按价格主管部门核准价格的0.5%交纳)买卖双方各负担一半。

    3.出租生产经营性用房,按年租金总额的3%交纳,出租非生产经营性用房按年租金总额的2%交纳,租赁双方各负担一半。

    4.房地产抵押,按抵押额0.2%?0.4%交纳,由抵押人负担。具体执行标准,由地、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备案。

    5.房地产分割、交换,按评估价的1%交纳。双方各负担一半。

    6.房地产赠与、继承,按评估价的1%交纳。由受赠人、继承人负担。

    7.为体现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凡企业在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发生的房地产权属转移的,免收交易手续费。

    为方便房地产交易当事人,房地产交易手续费内含房屋产权登记费(权证工本费),由房地产交易机构统一代征。房地产交易机构按本通知规定收取交易手续费后,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不得再重复收取房屋产权登记费(权证工本费),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交易双方征收其他费用。

第4篇

方联根

一个很小的族群,却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成就:美国三分之一的百万富翁是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当中,有25%是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为什么人口数只同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其天才却多如繁星?全世界的人们一直都十分好奇,希望知道犹太人能够如此优秀的秘诀是什么?

然而,实际上,其中毫无“秘密”可言,犹太人与其他任何种族的差异都不大,与中国人还些相似。关键在于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极大关系。在犹太人的整个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追求高成就的动力,使孩子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的强烈愿望。犹太人皆遵循的价值是:追求真正的财富——知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猜一个谜团:“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说是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当孩子无法回答时,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的一生。” 犹太父母如此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犹太父母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知识源于书本,知识更活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从知识中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因此,犹太家长们从小便培养孩子们读好书的习惯,使他们知道书中赋予他们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另外在培养方法上崇尚个性,鼓励创造;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口才。

第5篇

实验小学015班

二0二0年9月25日

9月24日,非常有幸能在实验小学聆听了榆次区太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崔文利校长关于“家长学校智慧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讲座第一讲。听了崔校长的精彩讲座并进行了现场互动和面对面沟通之后,感觉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收获良多。

崔校长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如何能做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让孩子们能在快乐中学习,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崔校长从多方面通过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运用浅显的语言,从教育现象、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讲解和详尽的阐述,为我们今后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使其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有用之才,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办法。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做个合格好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感染和影响着孩子。父母之间的感情关系对孩子的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构建学习型家庭,为孩子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

第6篇

1.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孩子从出生到正式步入社会,是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着,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孩子打开走向成功之门。

1.1“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基点

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教子做人,就是要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懂事到懂事,从不能分辨到能够分辨事物的好坏对错,都是在家长的行为中获得的。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纠正不良习惯,形成好的习惯,就有利于孩子道德认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如果做父母的由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犯下的错不及时地给予纠正,有的甚至袒护,影响了孩子道德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提高孩子鉴别能力,针对问题及时指导,提高孩子德分辨的能力,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做人的关键。

1.2“学会求知”,是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智慧开发的前提

教育子女“学会求知”,这是家庭教育子女智慧开发的前提。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重知识、重能力、重创造、重发展是人才的重要标志。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学习上,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内容,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他今后的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再聪明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也会半途而废。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潜力的开发。学习能力指不仅具有知识运用的能力,还具有把握知识并提出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标新立异的主张和想法。在“求知”上机械照搬、因循守旧,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会成功的。

1.3“学会劳动”,是家庭教育培养子女综合能力的关键

“学会劳动”,就是重视教育子女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及社会公益劳动等。如果父母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调查表明,目前有许多家庭,“劳动”已成为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基本不做家务劳动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占一般以上。专家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是懒惰、懦弱和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勤劳、勇敢、奉献是良好品德的基础,安排好子女参加家务劳动,引导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既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也是培养子女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

2.把握家庭教育的特性,才能更好实施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长辈对未成年孩子所实施的综合性教育。家庭教育特点归纳为三个方面。

2.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之师,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的怀抱里接受父母良好的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对所有的家长来说都是不可轻视的。从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看,幼儿期的孩子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为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习惯、性格等,因此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

2.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孩子从小到大,几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甚至可以说家长以一种连续不断地、随时随地的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子女,中国传统家教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父慈子才孝,兄友弟则恭。父母的言行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会潜移化地对孩子产生终生影响,甚至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的力量,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作用相当大,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

2.3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应根据孩子特性和个性,采取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的教育形式,对孩子因材施教,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成功的起点。

3.家庭教育方法是塑造成功人才的关键

教育不是一件只凭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性,既要面对客观条件和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又要在实施教育中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作为父母,教子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方法错误,孩子的潜能与才干不但无法被发现,反而会被误导,影响孩子的一生。

3.1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重智轻德。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培养。有些家长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二是重“金”投资。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三是对孩子.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一切。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父母的教育的误区使许多孩子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缺少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缺少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的实践能力较差。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对孩子的“轻德”、“重金”、“溺爱”只能导致未来社会人才的“淹没”。现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这些家长要高度重视。

3.2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培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教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具有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规范、理想志趣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一是人才品质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劳、美五个方面的发展。德是做人的前提条件,智是智能开发关键,体是人才发展的保障,劳是技能和习惯养成的途径,美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条件,它们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二是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科学的头脑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少的。三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仅是智力上的发展,更需要生活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家庭教育对创造力的开发,应贯穿于整个生活环境、整个身心发展、整个日常行为之中。因此,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人文环境,使环境成为孩子创造力发展的课堂,引导孩子质疑、探究和发现,引导孩子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他们走出课本、体验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引导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慧优势,从而拓展孩子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孩子发展的空间。

第7篇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但是,不可否认,一些与时代相背离的传统思想,包括家庭教育思想,作为文化遗产也同时影响到我们的价值取向,它们成了种种规范,束缚了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家庭教育科学化的羁绊。中国父母心中有许多潜在的“规范”,这些规范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思想里。尽管我们很难讲出这些“规范”是什么,但是,当孩子的言行与我们潜意识中的这些“规范”不符时,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涉。

二、中国当代家庭教育之弊端

说到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弊端,主要是指许多家庭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不科学,本人从当代我国家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主要弊端,选取了以下的典型加以论述。

(一)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抑制了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

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中国家长溺爱程度之深,很在一部分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的隔代教育造成的。

(二)管得太多,干涉太多,惩罚太多,孩子累父母也累

在中国特有的传统观念之中,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不存在。所以父母对孩子有一切的干涉或者惩罚,认为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中国的孩子一出生,以后的道路就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了,孩子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教育是一个过程,让孩子逐步的成长,,给孩子太多的干扰,限制孩子天性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优秀能干的父母经常试图用自己的光环套给未来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能力来取代孩子的一面。

(三)性教教育近乎空白,以至于成为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在中国,虽然有很多的父母认为青少年的性教育死有利于促进他们本身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可是大多数孩子在家庭的性教育形势却很严峻。因为中国父母本身就几乎没有正式的、系统的接受过性教育,性知识,性教育的旧思想状态很差。传统观点使他们羞于谈论这方面的问题,也有家长认为性是可以自学的。在“性”这个问题面前,大多数父母都选择逃避或沉默来面对这个问题。事实上,中国青少年的性教育缺乏不是一天二天养成的,父母让它自学,学校教师、教科书的观点,这些教学方法让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不是通过正常途径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不健康的性心理,性犯罪、青少年可能是未成年少女怀孕和其他社会问题的主要人群。

三、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

(一)注重家庭教育的本质

家庭教育其本质是一个家庭一起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没有在一起的时间的家庭是一个虚拟的家庭。作为父母更多的是关注是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并不断对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目标。事实上,孩子在成长的关键在于自己父母,必须不断地建立成长的目标,不断的学习,自我完善。这是一个在学习实践的反应,促进智慧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提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内容

在提升的“文化内容”,第一点是要促进“观念能力”的概念,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教育不是目前最主要的模式,首先是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概念。随着现代科学思维发展,肯定是可以找到良好的教育模式的,甚至可以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盲目地使用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是不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简单地增加投资经费或许不会带来家庭教育的成功。核心是充分发挥智力的优势,文化融入到他的智慧来指导家庭教育的艺术。

(三)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家庭

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的愿望,即使这样他们也愿意苦点、累点。但是平时应该多沟通,及时指导孩子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孩子的困难,让孩子一步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信任孩子,耐心地说服、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心。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默契,民主的关系,平等的家庭。

四、结语

第8篇

1.1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智力的可持续发展

智力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对智力本身的开发,而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发现:精力充沛、情绪表现独立,有进取心和能积极探索环境的儿童,其智商增长较快;稍大一些儿童的智商增长与强烈的成就动机关系密切.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可以有效地促使智慧潜能转化为智慧行为,诸如,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影响智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人们认识自身和外部世界内驱力的大小和强弱.相反,缺乏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其智力潜能不可能被充分挖掘,甚至不良的非智力因素还会制约智力的可持续发展,如厌学,厌学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失去了认识奇妙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父母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既关注孩子早期智力本身的开发,又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有利于智力的可持续发展.

1.2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情绪情感的可持续发展

情绪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极大的影响.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构成了认知活动恒常的心理背景或者一时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良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则会阻碍问题解决,情绪情感成为影响认知过程的重要因素.情绪情感作为一种客观表现,构成了人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情绪情感以微妙的表情动作传递人的思想观点,沟通交流;另一方面,情感交流促使人产生同情,互相感染,甚至使人接近和依恋,情绪情感对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起着调节作用.情绪情感是后天习得的,家庭教育与环境是一个人情绪情感形成的最初起点,尤其是家庭教育对情绪情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Bowlby)在1951年出版的《母亲照顾和心理健康》中强调,如果在关键期内没有和母亲建立密切的依恋,那么儿童的人际情绪关系就会受到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害,形成一种“无情感的性格”.例如,儿童到2岁半以后才得到母亲的关爱,那这种关爱对儿童就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了.马塔斯等人的研究证实,在12或者18个月是安全依恋的儿童,到2岁时比那些当时是非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大的兴趣解决提供给他们的问题.对男孩来说,1岁的非安全依恋与6岁的行为问题或者适应不良有关.心理学实验说明,在婴儿期获得的依恋类型会持续地影响其日后生活的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影响各种人际情感关系,包括幼儿期的同伴关系、儿童期的友谊关系、青少年期的恋爱关系、成年期的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以及老年期的孤独感.由此可见,父母早期与孩子形成的情感依恋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家庭为孩子情绪情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3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人格的可持续发展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具有复杂的结构系统,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格是在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征的稳定性源于孕育期,它经历出生、婴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以至老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时代的人格特征变得愈加巩固.由于人格的持续性,因而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人格特征来推测其成人时的人格特征以及将来的适应情况;同样也可以从成人的人格中来推论其早年的人格特征.孩子心理的成长,实质就是人格的成长.一个人从小到大不仅仅是生理建构的过程,更是人格建构的过程,早期孩子的人格建构更为重要,因为它影响着人格的后期发展.早期经验理论研究证明,人格发展具有连续性,体现出人格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早期经验在决定和控制后继人格和行为发展方面的作用.弗洛伊德(Freud)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论开创了早期经验的研究,他认为人格发展需要经过口腔期、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阶段,阶段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先后顺序,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问题,如果停滞和倒退,不仅使发展受到阻碍,而且会对人格结构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影响后期的发展.弗洛伊德认为,婴幼儿时期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一个人从出生之后长到6岁时,其人格的基本模式就大致形成了,以后一直保持到终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新精神分析学派中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阿德勒(Alfred.Adler)也认为,个体出生后的头几年对成年后的人格形成是绝对重要的.个体是否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集中体现在他的生活风格上,而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已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早期经验理论强调了儿童早期经验对其一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儿童时期获得的各种经验决定了成人后的人格特征.这就是说,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如何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知识可以在学校、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而人格形成后则难以改变,家庭对孩子人格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奠基性作用.智力、情绪情感和人格是心理活动的不同侧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早期家庭教育只有重视心理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才能谈得上人的可持续发展.

2提升父母教育能力,促进孩子可持续发展

2.1父母要树立孩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并理解孩子

发挥家庭教育职能,树立父母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关键.家庭教育必须以孩子为本,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注意孩子内在精神和支配知识、能力的人生智慧的培养,引导孩子走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要尊重孩子,把孩子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精神追求的独立个体来看待.父母要了解和关注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不能一厢情愿地规划孩子的人生,把孩子当作自己愿望的实现者,从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导致孩子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激情,自然也就失去了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正确认识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并非是孩子的特长发展和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孩子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健康愉快地成长.许多家长并不理解早期教育的真正含义,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计算、拼音等内容,或者不顾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学钢琴、绘画、舞蹈等,使孩子过早地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失去了好奇,惧怕学习,厌恶学习.父母以损害孩子的长远发展为代价换取了眼前的短期效益,在家长一时的满足中失去了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空间.

2.2提高父母自身的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具有较强的情境性、随意性和示范性,父母的每个言行,甚至每个表情,都会具有教育意义.家庭教育更多地体现出了隐性教育的特点,只有提高了父母的整体素质,父母才能营造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的家庭教育氛围.一是高素质的父母可以增强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和有意性.一方面,父母会随时关注孩子,时时意识到孩子是受教育者,随时随地捕捉蕴藏在生活之中的事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一个人的言行是其内在素养的自然流露和外在表现,高素质的父母无意识不自觉的言行可以起到有意识教育的良好效果,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意性.二是高素质的父母可以随时成为孩子学习的良好榜样.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抚养和情感关系,使得子女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这决定了父母对孩子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再加之,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受父母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孩子起着示范作用.所以,父母作为孩子成长中的导师和灵魂的奠基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三是高素质的父母可以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家庭文化、亲子关系、家庭互动等容易形成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并不总是表现为主动接受和吸收父母的理性说教,家庭环境常常会以隐蔽的、间接的方式,通过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机制作用孩子,孩子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家庭环境所负载的各类信息,吸纳家庭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渗透性影响.提升父母自身的整体素质,可以营造民主自由、宽松健康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教育的自觉性,为现实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广阔的心理空间.

2.3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减少家庭教育的失误

第9篇

搞好家庭教育指导既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拓展,也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新途径。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接触机会多,对学生及家庭的情况有更深的了解,学生及家长对班主任也最为崇敬、信赖,这是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优势和条件。但是,要完成时代赋予的这一神圣使命,班主任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

家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家长的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关键。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走向,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从转变家庭观念入手,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并使之入脑、入心,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亲子观、人才观,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的行为指南。如:许多家长一谈到培养孩子成才,就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教育投资、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一讲到家庭教育,就认为只要盯住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的学习、保证孩子的学习就可以了,而对于孩子做人的教育则忽略了。被恩格斯誉为“新时代的伟大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添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古今中外的事例表明,一个人具备优良品质越多,其聪明才智往往发挥得越好。否则,纵有聪颖的天资,也会被不良品性和习惯所淹没。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生活空间和成长的摇篮,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如果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教育好孩子的心情再迫切,效果也是很差的,甚至是事与愿违的。

2、引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

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中,班主任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家长经常“索要”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而不太探索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一些家长常对老师说:“我没多少文化,教不了他,孩子就听老师的,老师办法多,您费心多管管,孩子的教育就全靠您了。”好像班主任的一副“灵丹妙药”就能解决家庭教育遇到的所有难题。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班主任应利用各种机会,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基本规律重要性的认识,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用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去分析、认识错综复杂的家庭教育现象。(班主任 )正如人们常说的“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以身作则”就是家庭教育的一条“金科玉律”,家长的人格状况、素质状况、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用正面的、积极的言行熏陶孩子。

3、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体差异大。因为家长的人格修养、性格气质、知识层次、职业类别等都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家有效,到另一家则可能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家庭关系、家教思想做到心中有数,利用家长会在进行普遍性家庭教育的同时,抓住各个家庭的特点,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指导,以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如:对于那些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不管的家长,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因离异而忽视孩子的家长,要劝他们不要因为个人恩怨而影响甚至耽误孩子,帮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尽到父母的义务和责任。

4、启发家长不断自我完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中国父母们的共同心愿。重视孩子教育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为此,家长不论自己多苦多累,都想方设法送孩子上学读书,渴望孩子将来成才。父母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学习进步,重视提高孩子的素质,却忽略提高自身的素质。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父母的学习精神和知识积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能否把孩子教育好,很重要的是取决于家长自己能否不断的学习。无数的经验表明,那些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家庭教育基本知识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更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反之,不重视、不善于学习、凭老经验教育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实践中往往事半功倍。班主任可以利用召开“主题家长会”、听专题家庭教育报告、互动交流沟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鼓励家长以各种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让家长学会学习,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才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