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45:57
导语:在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意义
概括而言,核心素养是指个人的素养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所需要的“关键素养”,最终落实到个人的和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必备品质。具体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10 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这些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足够的基础,并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给学生打来极大的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意识。当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设计中
核心素养往往是看不到摸不着,没有具体落脚点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需要与学生教学的“三维目标”相结合,逐渐渗透在教学中。这是一种实现一般到具体、普遍到特殊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就能够为学生的成长设计出足够的空间设计等。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将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中。首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寻找到数学核心素养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将核心素养设计在具体的教学中。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策略分析,帮助学生判断所学知识的实现方法。在很多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渗透入核心素养[1]。
(二)紧扣核心素养组织教学工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教学评价
G623.5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数学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比较基础性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除了其技术性之外,还是一种对培养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罗辑思维、变通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因此,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可以砥砺心智
由于数学是个和数字打交道的学科,其严密性和精确性非常的强,这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是非常有好处的。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因为需要在工作中用到这门学科,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其思维和意志,使其思维更加缜密,在日后的工作中办事思考更周密、意志力更强。因此,这种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末来生活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所以如果想要学好数学,并且掌握其中的精髓,就必须对数学抱有一定的兴趣,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而这种兴趣也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基本前提。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努力夯实其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
2.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学习数学的学生都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数学不是要知道某个题目的答案,而是需要知道其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这里学生对于题目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掌握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教材体系在定义数学教学的时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则是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理解题目的来龙去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深入的挖掘数学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思想,并且通过这种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同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的轻松,而不是简单的靠死记硬背来解决数学问题。
3.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
变式教学的含义就是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形式改变,但是不改变问题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本质上看问题,而不仅仅只看表面。这就引申出另外的一种概念叫做抽象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数学的很多理论科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它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化的结果,所以更加能够反映出问题的本质。将变式教学与探究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使得学生看到问题的实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才能使他们将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在实际生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锻炼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素养将其解决的能力。例如进行数学某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各种相关的实例,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巩固了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自主地锻炼了其数学思维。这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理解它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和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一旦这样的数学思维素养培养成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主地系起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对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
5.课堂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当前的教学评价
数学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学生起着激励、导向和管理的作用。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关注自身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利用“成长日记”、“错题集锦”、“数学手抄报”等学生喜欢方式来进行管理和评价。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周整、创新,使评价体系更加的多样、科学。
三、结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数学的教学不应该只是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坚韧的思维品质和谨慎严密的办事风格,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开始进行分析,重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教学核心素养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数学素养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对策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诚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的需求也越发的多样化,正是基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需要我们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方能为社会提供和输入大量合格的人才。而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极为重要,这就是我们题目中所谈论的“核心素养”问题。正是因为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因此,在现代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实现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核心素养理念对当前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那么,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1.自主性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和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之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课程、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这种自主能力的培养,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正是当代中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探究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概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方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这一点对于促进数学课程的改革,对于促进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创新性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创新是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现代社会人才的创新能力,则是体现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国外的教育来讲,以美国为例,在七八十年代人家的教学改革就已经将人才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重点。由此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创新性也可以作为当前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
4.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诚然,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为了让这些理论化的知R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实践性成为当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生活中的很多案例和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对策
以上,笔者主要是从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社会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从根本上讲,不同的时代,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核心素养体现的,往往都是和时展相适应的关键能力。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呢?
1.强化自身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对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和时展相适应,是否和当前国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想适应。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为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学习,可以从几方面做起: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当前的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和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灌输式的,或者是题海战术式。尤其是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每天面临的都是大量的试题,做完以后面临的就是教师大篇幅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例如,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这种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的手段是很多的,如课堂教学导入、情境教学法等的运用,都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交流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交流和反思是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必由之路。为什么可以这样讲?我们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里的当局者,我们可以认为是老师。教师在教学中,有时对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清楚,那和学生之间良性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通过积极的教学反思,最终为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而言,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性;教学策略
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观察身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依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的现象。笔者通过对这些教学异相的分析,加之实践凝练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以实验性数学学习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形成与常规教学相融合的初中数学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一、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的内涵
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是指为解决某种数学问题、获得某种数学结论、验证某种数学猜想而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从而进一步把这种探索活动的方法、经验、精神等,自觉内化为学习数学的一种思维方法,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此数学实验与大学数学重视的“思想实验”不同,其以“物质实验”形式存在;也与物理和化学的科学实验不同,是数学思维的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数学推理证明。它提倡的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重视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体验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的过程性策略
1.选择工具,进行操作观察。
初中数学实验性学习的前提是“做”数学,其离不开动手操作,离不开实验工具。工具来源于自己动手制作、现成教具、软件等。有了合适的工具,学生便可以根据课题目标,进行操作,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直觉,培养想象力,为下面的实验做好铺垫。
案例1苏科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探究实验。
实验工具:装有几何画板软件的计算机。
实验内容:(1)打开几何画板,作☉O,在☉O上依次取四个点A、B、C、D,并顺次连接。
(2)顺次选中A、B、C三点,点击“度量”菜单下的“角度”,量出∠A的度数。同理,量出∠B、∠C、∠D的度数,观察猜想,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之间有何关系?
(3)拖动点A、点B,看结果如何变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几何画板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学生发现、猜想、验证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提出猜想,引发数学思考。
在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获得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主提出猜想,这个环节是整个实验学习过程的关键,对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至关重要,也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案例2苏科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探究实验。
用同样大小的两种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片,按照如下的方式拼正方形。
思考:第1个图形有1个小正方形。
第2个图形比第1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第3个图形比第2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第10个图形比第9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第100个图形比第99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第n个图形比第(n-1)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你还有什么发现?
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串,提高数学实验的思维含量,引发数学思考。从简单的图形开始观察,提出猜想,探索规律。通过这个数学实验,学生能提升自己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3.讨论交流,走向深度学习。
在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产生猜想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升华猜想;要帮助学生勇于呈现形成概念、揭示定理、发现方法的过程;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实验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进行高阶思维训练。
案例3苏科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探究实验。
把一个正方体表面沿着棱剪开,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先猜想,再剪一剪,与同伴交流。你能把得到的图形分类吗?
分类如下——
1222型:中间两个面,只有1种基本图形。
2141型:中间一行4个做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3231型:中间一行3个做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
433型:中间没有面,两行只能有一个正方形相连,只有1种基本图形。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图形分类,学生经历这样“悟”的过程将有利于他们对分类思想的进一步认识,走向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三、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的实践意义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的模式的研究,个案的探索,理性地总结出操作流程的规律。这不仅表现为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内化成了师生教与学的一种思想,填补了数学教学相关研究的空白,提供了初中数学教学可借鉴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2B-0025-02
随着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各地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而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課程改革的关键因素。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教学的主体,提升其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构建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因素,以及当前我国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先进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数学核心素养是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
核心素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思想,将教育作为学生知识获取和情志成长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数学核心素养也是基于现有的数学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新兴数学教学理念,通过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的经验积累中不断总结和思考,从而形成相应的数学课程体系,并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成熟。根据相关理论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机、知识获取、学习态度和信念等。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数学核心素养需渗透于数学教学课程的设计理念、设置内容等方面。可见,数学核心素养的产生,是构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关键因素。同时,在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融入数学核心素养,并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推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我国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扎实,才能灵活应用数学法则和方法。通过对我国各地师范院校小学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在搜集对比各地师范学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设置的资料发现,不同地区的专业课程在内容、难度标准方面都各不相同,甚至一个省份的不同城市的专业课程内容和难度都差距较大,造成不同地区师范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流动性不强,适应程度不等。
二是随意性较强,通过对多所师范学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发展,课程内容差异较大,很多小学数学专业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汇总数学教师平时的教学经验而得出,导致很多师范院校毕业的小学数学教师,所学的数学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学校对小学数学的课程难度定位过高,加入了中学数学的知识点,与小学数学的实际内容切合度不高。
三是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差。小学数学教师最终的教育阵地在于小学,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理解能力差、自制力不强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已经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不但关系到教学内容,而且更能展示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所以,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中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培育其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综合教学素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很多学校让学生自己寻找实践单位,学校缺乏管理和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敷衍了事的情况普遍存在,极大影响了学生毕业后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能力。
三、国际上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未来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也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未来数学素养。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小学教师的重要作用,将教师教育作为教育战略的核心内容。所以,很多国家小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已经完善和成熟,这为我国小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08年美国针对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发现美国大部分师范学校的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都相差甚大,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我国当前的情况十分相似。当时,美国教育机构针对此情况收集了全美80所师范院校的教师课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并且,结合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突出小学教师教育的实用性和基础性,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从而增强教师在就职前的教学能力发展。
四、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制定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统一标准
针对我国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存在随意性的情况,应由教育部门制定统一的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标准,并且组建一支由教研人员、基层小学数学教师等组成的调研队伍,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特征和知识重点,筛选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再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符合我国特色的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提供设置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方向和指导。
由于制定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标准,将作为以后小学数学教师职前培训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其操作性,将标准细化,并且针对每一标准提出具体的实践建议。比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的知识和技能部分,分别说明与小学数学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具备的具体技能,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从而促使其在编制教学方案、传授知识时能够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程设置结合实际需求
在设置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设置的课程内容很多都融入了高级数学的知识,与小学数学的关联度较差。高级数学的设置虽然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就职前的理论知识水平,扩展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视野,但是如果脱离了小学数学的实际需求,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小学数学教育工作难以推进。所以,设置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时,要合理分配高级数学比重,紧密结合小学数学需求。
(三)强化小学数学教师的职前实践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也是指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包括对信息的基本概念的原理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信息道德是指一个人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能否遵守相关的信息法律法规,能否遵守社会信息伦理的道德规范。
二、针对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从哪些方法着手
(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
(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
(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
(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课程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五、根据《纲要》对课程任务的要求,结合我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缩小学生差距,提升学习兴趣
我校初一新生来自惠农区七、八所小学,有的在市区、有的是厂矿子弟小学也有周边农村小学,家庭环境和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差别也大,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年级及学生的人机比也不一样,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掌握知识的程度等差别也很大。如何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是七年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首先我们对七年级新生进行调查了解,知道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采用不同的授课平台,如课堂演示、网络学习、个别辅导、学生一对一互帮等,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提供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平台,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奋斗的方向,提出达成目标的时间。经过一至两学期的学习能很大程度缩小学生的差距,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助力。
2.利用活动提高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者的情况,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学校及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平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如学校组织的禁毒宣传、安全你我他宣传、交通知识竞赛、创建文明城市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组织的全国性的中学生电脑制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把各种活动的资料(包括文本型的、图片型以及音乐等素材)收集起来,结合自己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进行整合,采用个人制作、分组协作等方式制作出完美的作品进行展演,并把优秀作品公布在学生的网站上进行宣传,以此来鼓励和激励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特别是对学生作品进行展演评比,可以很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现代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又起着指导和引领作用。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素质
一、现今数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受传统的教学影响较深,一般都是老师在上边自己讲课,学生只是坐在下面听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较少。而且数学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机械重复地做一样类似的题,而老师也反复重复讲。但是每次遇到同样原理的问题,学生还是不会。这就反映出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是单纯地为讲题而讲题,学生单纯为做题而做题,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其中原理、智力活动较少。而且现今的课堂教学多是大课堂教学,这样就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层次性练习少,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少。而且数学老师也很少鼓励学生创新,教学方法也十分陈旧,造成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创新素质偏低。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看法
(1)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科学创造,贵在质疑,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所以,数学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对数学问题事先进行精心设计,设计问题的主旨是能够主动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首先要从数学教材入手,发掘其中的疑点,从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其次,鼓励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要认真听取学生所尝试的解决办法,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总的来说,老师要鼓励学生去质疑,从多种角度、多种方面、多样的层次对数学知识提出问题。
(2)学校要加大力度加强对数学老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老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素质,跟老师的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加强教师教育是关键。数学老师要提高自身对创新的认识,正视自己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认识到对一个问题解决的创新性不是在于这个问题是不是别人已经解决过的,而是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是新颖的。学生的思维都是活跃的,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师生共同合作探讨解决方法。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要进行转变,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发言,主动探讨问题,老师在一旁引导教学,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听众。一耳朵进一耳朵出的学习,是不会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起到任何作用的。简单来说:老师要放下架子,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老师在课堂中充当组织、引导、合作者,而真正的学习主人是学生,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思想和探讨问题的舞台。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性素质教育。
三、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对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素质。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存在一种渴求尽快找到答案的心理。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素质可以从此出发。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爱好兴趣,设计适当的问题,不要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设计的问题也不要过于简单。只有问题设计得当,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探讨数学问题的求知欲望,自觉钻研问题,自发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在不自觉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一般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这是人之常情。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失败,有些学生一旦失败,就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时,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从失败中勇敢地走出来。要为在数学学习上有失败感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重新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不耽误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3)利用数学中丰富的图形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有的线条美、颜色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激发学生研究几何图形的欲望。
四、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现在以九年级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例子来阐述。
(1)观察联想、探究新知。观察反比例函数y=2/x,y=4/x,y=6/x的图像,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吗?探索:①函数图像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内?②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
(2)自主探究、领悟规律。考察当k=-2,-4,-6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3)归纳小结。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总结:为了适应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需要,符合新课改需要,加强数学课堂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挑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健.创新意识教育与个性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0(1).
一、夯实基础,创新方式
初中生年龄尚幼,没有太多生活方面的体验,且数学知识不够系统化,学科素养和抽象思维能力都缺少进一步的训练,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最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最易懂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完善大脑中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除了对教学内容的重视,也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不再是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应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使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进行分析,首先,应该明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再利用数学文化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学习。在这里,利用“鸡兔同笼”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解决该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发现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趁机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知识点,并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二、体会文化,满足期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重视学生的期望和需求,只有明确学生的期望,并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中去,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最开始要做的就是了解学情,明确学生现在最想学的东西,对此采取一定的行动,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与此同时,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时一定要渗透相关的文化,在对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积极地挖掘相关文化中可以应用到教学中的内容,如,数学的公式美、图形美等。
在教授“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时,首先要明白学生已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通过该知识点逐步引入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例如,先引入我们日常婚庆的“?帧弊旨糁剑?之后再给出“双鱼”剪纸,都是由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组成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个图形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才能使两者重合?然后学生会回答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新知识拥有了更深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图形美,同时让学生感受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益于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趣味教学,思维培养
数学的学习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是影响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中应当考虑的问题之一是抽象性的知识点应当通过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同时在保持趣味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善于利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具体的方法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性的教学工具辅助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抑或是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例如做游戏,协助教学。另外,给学生讲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点,并将学习方法一并传授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抛物线的图象和性质”为例,结合生活实际中的喷泉的形状进行讲解,利用PPT对这一路线进行动态演示,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出抛物线函数的特征,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
四、借助多媒体,实现数字化
课本是数学知识的系统载体,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考试说明》中规定测试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的各种数学能力,都是通过课本体现的,而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是课本的精髓,是极具教学价值的题目。高考数学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3)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有“问”,才有所思、所想,才有发明创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百万,起点是一问”。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中学数学教材重视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引发探求欲望与动机。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三、变例题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材中的证明题都是以结论的形式直接给出的,其发现的过程被省略了,而证明思路的探索过程也没有体现,将这些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让学生重新经历一次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对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如高中《代数》(必修)下册P120例3:平面内有n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这n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 。
首先让学生研究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某地区有n条直线型公路,在每两条公路的交点处设一个红绿灯,问:至多要设多少个红绿灯?由学生研究:何时最多?用怎样的数学模型研究?从而抽象出合理的教学模型:平面内有n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问这n条直线有多少个交点?再让学生探索问题的结论。可引导其实验探索:
直线条数 1 2 3 4 5 …
交点个数 0 1 3 6 10 …
增加交点个数 1 2 3 4 …
从中发现规律,明确增加的原因,进行直觉猜想,最后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这个问题的研究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强烈的问题意识都是十分有益的,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事实是科学研究中触发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四、进行差异练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差异练习是指学生在解题时,由于思路不同会得到不同结论的练习。用结论的差异性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对差异的进一步研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大家都知道,学生在运用基本不等式解最值问题时,往往因忽视等号成立的条件而导致错误。在前面的基础上,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选择了高中《代数》(必修)下册P16 练习18题:求证: ≥2,把它变形为求函数 (x∈R)的最小值。课堂上,我首先展示源于学生中的一些解法(略),让他们辨析,答案的差异,将学生引入愤悱的情境,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通过审视、分析、比较,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基本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实质,而且还悟出等号不成立并不意味着没有最小值。
差异练习,融相关知识于一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锤炼,加大了思维量,能有效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四、一题多变,训练学生创新思维通过适当变化题目的已知或结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以下各题的解答或证明在此略)。 如高中《代数》(必修)上册P233例9:求 sin210。 cos240。 sin10。cos40。的值。在复习时结合此题我选了高考中出现过几次的考题。
如:(1) cos275。 cos215。 cos75。cos15。的值等于______。(90高考题);
(2)求sin220。 cos280。 sin20。cos80。的值。(92高考题);
(3) 求sin220。 cos250。 sin20。cos50。的值。(95高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