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时间:2023-09-06 17:05:26

导语: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第1篇

一、中原城市群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突出。该区域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沿海发达地区,西接广袤的西部地区,具有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实现中部崛起的最佳地理位置。在已有陇海、京广、焦枝等铁路构成的铁路交通区位优势基础上,随着国家大通道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的贯通,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正在建设中的西气东输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打破制约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2)城镇化进程较快,资源条件良好。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我省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2006年,城镇化水平为4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同时,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超过全省的3/5;粮食、油料、生猪、肉牛、林果、花木、烟叶、中药材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也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3)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基础。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郑州的汽车、卷烟、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商贸流通等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洛阳的装备制造、铝电、石化、建材等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平顶山、焦作是大型能源基地;开封是具有悠久文化底蕴和古都韵味的特色城市;新乡等城市轻纺、电器工业基础较好;漯河的食品工业、许昌的电力装备制造业等全国闻名。各具特色的产业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劣势分析

(1)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中原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各城市之间在经济上分工合作程度较低,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还不很顺畅,产业协作度低,在大规模吸引跨国公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营造金融贸易中心等方面力不从心。城乡差别一直在扩大,都市区与郊县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断增大,郊县的发展跟不上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

(2)总体发展水平不高。2006年,中原城市群的GDP总额达到7116.77亿元,占河南省GDP总额的56.95%,工业增加值达到3701.68亿元,占河南省工业增加值的61.38%;第三产业达到2271.96亿元,占河南省的6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86.51亿元,占河南省的56.35%;年末居民储蓄余额达7366.74亿元,占河南省的64.10%。金融、房地产、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整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而且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省内经济发展的突出程度也不够。此外,由于中原城市群的范围是按照行政区划来确定的,西部的一些山区县和东部的一些农业县也被划进中原城市群的范围内,这也是中原城市群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政府组织作用明显。中原城市群位于河南省中部,区内各城市的发展并不具备相似的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历史渊源,区内各城市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联系也不够紧密,只是由于空间上的相邻和行政区划的原因才得以划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因而政府组织的作用较为明显,也特别重要。

3.机会分析

(1)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构想的推动。2008年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列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部分,这标志着“中部崛起”战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为配合“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就“中原城市群”未来15年的发展从2004年8月开始展开专项研究,历时一年多,完成了《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并于2006年2月通过专家评审,报告认为,中原城市群应成为中部崛起的增长极和重要支柱,应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同时,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构想,河南省提出了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组织编制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进行了统筹规划,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2)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十一五”期间,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郑州市的核心地位显著提升,九市功能和主导产业定位基本明晰,发展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等四大产业带初具雏型,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型核心区,奠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完善,形成区域内任意两城市间两小时内通达的经济圈;城市功能显著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和谐城市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而这些的实现需要中原城市群拥有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仅仅依靠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远远不够,必须有强大的金融支持。基于目前中原城市群的金融现状,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正是解决之道。

4.威胁分析

(1)竞争对手的挑战。河南城市首位度不够,无法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缺乏一个辐射力强的中心城市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郑州是虽有良好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条件,从理论上有可能成长为新型的超特大城市,在中部地区独树一帜。但国内外经济竞争的态势严峻,争夺“第四经济圈”的战役已悄然打响,仅靠郑州自身发展,难以与中部“武汉大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相抗衡。另外,西部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也都虎视眈眈,无不做着占领“第四经济圈”的美梦。因此,只有在合理发展郑州的同时,加强以郑州为中心的周围城市间的横向联系,形成一坚强的大中城市核心区,以“群”的力量开展对外交流,以“群”的力量带动全省发展。

(2)金融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承诺的兑现,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样也加剧了中原城市群内的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中原城市群内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金额相差很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金额自2003年至2006年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城市商业银行原是作为一股打破国有银行垄断的新兴力量出现在市场上,但是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的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挥自身特点,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扩大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现在,城市商业银行在其面前已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入驻郑州,对这里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是很大的威胁。随着外资银行涉足更多的国内银行业务,不仅会出现更多的客户分流,还会导致更多的中高级金融人才的流失。

通过上面分析得出,中原城市群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同时还有机不可失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威胁。但总体而言,中原城市群面临的优势和机遇多于劣势和威胁,这就为其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中原城市群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构建模式

1.组建模式

(1)中原城市群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组建方案。基于中原城市群目前的金融现状,可以组建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该银行实行一级法人模式,采取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模式,即在郑州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联合洛阳、开封、新乡、焦作等地的5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开封、洛阳、新乡、焦作及许昌的城市信用社将郑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中原银行作为存续公司,采取总分行制,总行设立在郑州市,而各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成为分行,各分行下自设支行。合并各方股东持有的股份,根据各自清产核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以及最终确认的折股比例,置换成中原银行的股份。同时,被合并方注销法人资格,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学习其先进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理念、管理体制、公司治理机制、内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等等。

(2)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充实核心资本实力。严格按照新《公司法》的要求,科学合理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权责关系。要坚持“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合理划分董事会和管理层经营职责。

(3)积极稳妥的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竞争能力。对于一家银行而言,要保持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除不断提高经营效益,降低不良资产外,增资扩股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快速弥补资本充足率不足更为有效的方法。

(4)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由分散管理转向集中管理,由目标管理转向过程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在集中统一管理上,就是在理顺组织管理体制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按照一级法人体制要求确定清晰的授权体系,加强对资金调度、财务政策、人力资源和高风险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形成有效的业务操作规范、行员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体系,全面提高业务发展的效率性和合规性。在过程管理上,就是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贯彻落实和执行监督,注重对每一笔业务、每一个操作环节进行分析和监督,建立健全风险保障和检测反馈机制,对银行经营工作实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形成有利的内部控制机制。

2.运营模式

(1)整合银行间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一体化的服务链条。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区域性商业银行可以在本区域内先行开发侧重于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将已有的业务操作系统整合到大框架下,同时要求未来的业务操作系统开发也必须与之相容,在此基础上,逐步将以成本管理为主的信息系统提升到包含更多信息内容的管理信息系统,最终目标是实现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实时反应。因此,对现有的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化的技术改造,建立健全一套现代化的银行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具体包括柜台业务处理系统、自动服务系统清算转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2)坚持业务创新,提升经营层次。银行只有根据变化了的市场,不断否定自己,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才能保持可持续的发展。首先,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业务创新的前提和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借鉴国内外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经验和做法,创新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以制度创新催发经营动力,坚持创新与规范并重,抓好自身建设。同时,还应发挥充分依托各级地方政府的天然优势,积极寻求允许范围内的政策扶持。其次是产品创新,要将创新产品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广泛开展票据贴现与承兑业务等,并不断完善出口退税、保兑仓贷款、国内保理等业务,在人无我有中取得竞争优势。第三,进行市场创新。以分析客户需求的具体与细节特征为出发点,为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和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从长远角度把握对市场的分析、定位与控制,不断开发新的客户群体和业务领域,形成市场优势和良好的服务形象。

(3)建立完善的内部考核激励约束体系。首先,建立完善的干部人事制度,建立一支勇于创新,勤勉敬业,作风过硬,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人才队伍,在选用干部上可实行竞聘制、推选制、自荐制,让一批年轻有业绩的能人上来;同时,让工作能力较低,业绩不突出,综合考评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下去,从而彻底改变干部“上”、“下”用人渠道不畅的问题。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要进一步深化薪酬机制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在薪酬方面,将全行人员的绩效工资与工作实绩挂钩,从而拉开系统员工的工资档次。在对经营机构的考核方面,以利润为中心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兼顾在存款、贷款、不良贷款清收等硬指标,同时附之安全保卫、优质服务及有无被诉案件发生等软指标进行考核。

(4)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该部门集中全行各类相关授信管理和项目贷款审批,但不与客户接触,通过业务部门调查了解客户信息,按照内部贷款评审原则进行审批,业务部门负责贷款的发放和收回等工作,从组织机构上形成业务开拓和风险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还应建立全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全行风险情况报告,同时向专管风险控制的行领导负责,这样可以保持该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保证其监管的公正合理性。此外,要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银行业务部门的经理和重要岗位的员工,都必须实行强制休假制度。

(5)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提高银行的透明度。健全信息披露机制的实质就是提高银行的透明度建设,规范信息披露的原则、标准、方式、内容和可比性,增加银行经营管理的透明度,接受相关利益者和社会的监督,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完全负责,从而保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服务 集中化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在金融服务集中化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十分迅猛,对于经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处于发展最为旺盛、速度最为快的时期,所以我们的很多企业都需要通过银行提供的一些具体的综合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个人乃至是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快速发展,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例如:包括 IPO、发行信用债券、发行抵质押债券和信托理财产品、引入 PE 投资人、发行担保债券以及含权可转换债券等。然而一个企业往往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对于很多大型的企业来说,他的相关子产业遍布在各个区域,往往企业的负责人都希望通过一家银行的金融服务,统一对于企业的所有区域进行相应的管理,这就需要银行在金融服务集中化发展的同时,向企业提供跨区域发展的服务,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客户的整体数量,帮助客户减轻负担。

但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金融机构具有十分强的组织能力、调配能力,对于各个领域的资源以及人力进行的合理的组合安排,既要做到向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又要保证客户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对于客户想要的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优良调配,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要求金融机构对于客户的各种渠道都要一一打通,并且确保没有问题,例如:产品、信息、市场和服务等等。调动一切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这里所调动的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内部资源,还有外部一些十分必要的资源,也需要金融机构去调动,例如政府或者其他的相关的机构等等。然后金融机构要通过组合各个产品、服务、市场和渠道,以此来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服务集成化发展已经逐渐成为银行业创新发展的趋势性的选择。

随着信息、资金、交通等各方面区域的不断突破,企业也在不断地向着跨区域经营的模式迈进步伐,我国的金融机构更应该紧随脚步,提供让企业放心,帮助企业跨区域经营的金融服务,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结果。然而面对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一下子向企业提供多个地区的综合型服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在改革的同时,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应该讲究一定的策略,将较为重要的、客户比较倾向的金融服务进行先改革,先帮助企业实现跨区域管理,在这样的基础上,在慢慢改进,慢慢实现所有金融服务可以跨区域管理的结果,满足企业客户的金融需求,加快金融产业的发展。

二、对于商业银行目前金融服务集中化发展的研究

在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集成化发展历程中,跨区域运营以及帮助客户跨区域管理已经成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有些国家为了防范和托比一些金融风险,曾经对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管理进行了阶段的限制。后来相关的学者也对这一现象产开了激烈的讨论和深刻的研究,对于跨区域经营管理进行了相关的论证。这样经过大量的事实和研究结果证明,银行业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管理的模式无论是对于银行业本身,还是针对于企业客户来讲,都是可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控风险等一些是实质性好处的,这样也同时有利于银行间的优化资源配置,展开自由的竞争,这样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也同时起着促进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银行客户的跨区域运营的发展趋势以及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集成化发展的趋势,这些限制和管制措施逐步得以取消。

通过跨区域经营,银行可以通过不断地扩大规模,获得最合适自己的经营模式,再通过经营模式的优势,完成相关产品以及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实现相关风险的可控性,以及银行抗风险能力的上升,从而增加银行的稳定性。

通过纵向对于时间序列的研究,跨区域发展经营更加有利于银行资产规模的提升,同时对于区域发展也起着繁荣发展的作用。这一重要的判断主要是基于银行的跨区域集成化金融服务的形成对于银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也十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的金融服务集中化的发展趋势。这样银行也可以通过跨区域分支机构的设立和产品的相关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在帮助金融机构承担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业的业务风险水平。我们同时也希望在各个行业呈现的竞争态势都应该是和平的、平等的,不应该出现各个机构争相耍手段,忽略职业道德的行为,通过跨区域运营的模式,银行间的竞争就可以实现自由化发展,实现良性发展,竞争对手间将通过不断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等手段来巩固其竞争地位,从而使客户获得更好、更便利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通过跨区域运营,银行在获得更好的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区域经济具有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

通过跨区域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可以大大地提高银行的资产使用率和经营效率,有效降低中介费等经营成本,还有可以明显地降低贷款过程中的损失,从而提升银行的经营绩效和相应额成长空间;跨区域运营也可以促进银行金融业的资源的流通个优化配置,从而增加银行的竞争优势,同时,存款集中度的下降也有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的多地区经营有利于稳定民心,增加地方经济的稳固增长,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起着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并且这样的促进作用并不是短期的,而是具有相当长的时效性和相当稳定的作用,对于现在已经存在的一些研究成果中,对于跨区域的运营模式的作用和效果的研究还是很多的,但是对于区域的定位和相关的选择机制确是少的可怜,所以对于很多银行企业来说,这样的研究往往没有最根本的指导作用,银行产业的机构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去进行改革管理,不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改革,这样企业往往很迷惑。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首先应该对自己进行定位,然后进行有的放矢的跨地区运营管理,快速帮助自身发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集中化发展的相关因素

在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集中化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都是以某一个城市或地区为起点,然后再分层次、分步骤的进行扩散,逐步扩展到多个城市、多个地区之中,在这一部中,对于城市的定位和选择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银行产业的相关负责人对于目标城市系统而科学地进行评估才是保证金融服务集中化发展的必要保证,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对于评估指标的要求也是十分客观的 ,我们要求评估指标既要保证跨区域运营模式的稳定性和重点的体现,还要概括到各个方面,考虑周到,不应该对金融服务行业有所影响,保证金融产业的稳固发展,还要保证各个指标之间不能出现重复交叉的现象,阻碍金融银行业跨区域运营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在评估指标的选取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宏观与围观的因素,也应该结合实际,考虑到银行内部以及银行外部的活动,从实际出发,做到每一个评估指标都能够从根本上影响银行业的发展,根据一些较为权威的研究结果,本文选取了经济因素、 金融市场因素、地方政府财力因素 、政策因素 、社会因素、市场竞争因素以及银行自身因素等七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估指标的选取与分析:

(一)经济因素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经济因素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经营模式,什么样的经济效益,都是由于区域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的,银行产业本来就是一个金融机构,拉动经济的产业,所以对于银行业的发展,经济因素是最为重要、最不可缺失的,在区域评估时,经济因素也应该首先被考虑进来,并且予以重视。

(二)金融市场因素

金融市场的发展好坏与发展速度会直接影响我们金融银行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模式的形成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想要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集成化稳固发展,我们首先就要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固发展与快速健康的形成,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所以金融市场因素也是在区域评估时,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三)地方政府财力因素

无论什么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所谓的支持与鼓励也就是指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如何,如果一个地方政府都不能保证自己地区的经济稳固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那么相应区域的银行产业又怎么会发达,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所以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在不同程度的反映着相应地区的经济条件与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所以在进行区域评估时,地方政府的财力是必须要考虑进来的,而且还要作出详细系统的总结性文档,以供相关部门的研究。

(四)政策因素

什么样的企业想要飞速发展,都不能脱离组织、违反政策,银行产业也同样如此,我们进行的任何银行业的发展规划方案都应该是符合国家政策,促进国家经济稳固发展的,这样的方案才能被保证顺利地进行、有效的实施。

(五)社会因素

中国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无论什么样的举措都应要做到合乎国情,我们首先要考虑到自身国家的社会背景,对于跨区域管理的相关规定中,不应该出现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应该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响应社会的号召,这样才能赢得更多地客户,创造更高的效益。

(六)市场竞争因素

对于区域管理,必要的工作就是了解当地的市场竞争状况,不管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还是市场竞争过于温和都不利于银行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银行产业进行业务的创新和拓展都有着阻碍性的作用,所以我们提倡健康的形成市场竞争环境,良性发展。

(七)银行的自身因素

在选取区域时,外界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实际因素更有价值,我们一定要考虑银行的自身因素,无论是制定战略目标还是战略方法上,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银行快速发展,稳固提升。银行的资产,业务类型以及客户人群等等都是必要的考虑因素,这样制定出来的方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银行本身的。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集中化的发展趋势就是实施跨区域经营管理模式,向客户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多地区的资金有效管理,在实施跨区域管理的前提就是结合所有相关因素,制定一个系统科学的方案,确保计划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闫晓莉,徐建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比较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杨一锋.改进贝叶斯算法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3]欧永生.商业银行零售网点转型的思路探讨[J].贵州农村金融, 2009(07).

[4]刘长喜,张晖.商业银行信用评估模型发展评述[J].生产力研究, 2005(02).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电子商务平台 互联网金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繁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网络时代日益来临。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极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人们的金钱交易等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现金交易方式转变为电子交易,由此可见,互联网在当前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日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社会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各行业带来相应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国家股份制的新产物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

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正逐渐消失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表现之一。自从城市商业银行诞生以来,商业银行传统的优势便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为商业银行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红利方面、商业银行的相应资金成本方面、商业银行的最低信用成本方面以及商业银行的作业成本方面,上述四个方面不仅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传统优势表现,同时也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同行业中发展比较突出的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日益到来,信息化网络时代中新的金融工具逐渐为各个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比传统城市商业银行更为平等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平台,致使以往城市商业银行中所独有的传统优势不再受人们的热捧,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平台则更受人们的欢迎,由此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传统的优势逐渐在竞争环境加剧的前提下消失。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

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正逐渐下降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表现之二。在现代信息化网络时代中,由于互联网的崛起,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感受到重要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挑战,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较为堪忧,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城市商业银行自诞生至今,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世界经济发展范围内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同时也是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和维护世界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在世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城市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互联网以其快速、方便等诸多优点逐渐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体地位。就银行的本质而言,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互联网时代下,新金融势力依靠更为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平台的优势逐渐垄断了银行客户的诸多信息,银行对于客户信息获取的相应渠道经由互联网技术性阻断,从而无法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发展。

二、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空间

(一)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

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虽然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应用使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也存在相应的发展空间,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力,通过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使互联网环境成为保障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在互联网环境下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就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总体的发展而言,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先天性的发展优势,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是其能够在现代化社会中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庞大的资金成本对其进行支持,同时银行在结算和信贷等方面的优势也相对明显,但城市商业银行在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过程中,也应主义银行在战略定位和竞争定位方面的创新。

(二)城市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

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另一发展空间体现在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空间的拓取,主要是在商业银行发展各种业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的力量,与最新化的互联网金融力量进行有效互动,将彼此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结构。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所起到的金融沟通能力在在于资金流动性转换强以及信用风险管理。城市行业银行凭借其相对庞大的资金优势在资金流动性转换方面做得比较到位,而互联网新金融势力则以其信息方便快捷的优势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由此,城市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使二者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良好的合作,从而不断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三、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城市商业银行应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一定的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有效在城市商业发展中运用互联网金融,将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应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力,将二者之间的优势有效进行互补,从而不断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效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金融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

利用互联网金融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信息化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中的风险控制机制也应随着网络信息逐渐转变,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信用主体身份认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当利用互联网金融对相应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创新和变化,从而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中线上、线下的有效对接,促进城市商业银行逐渐朝着信息一体化和信息全网化的方向推进。同时尤其要注重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对风险控制的模式思路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改变城市商业银行传统风险控制思想,有效发挥网络线上的作用,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线上评级风险的控制制度。

(三)通过互联网金融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

通过互联网金融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根本发展趋势。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仍是较大的,并且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状态。随着现代城市商业银行逐渐实行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并且商业银行平台逐步向个性化需求方面发展,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对而更多的客户及其相关信息有了更多的了解,利用诸多信息,城市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对更多客户和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运用,能够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一定程度的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

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应积极在互联网环境下寻求发展。本文主要对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同时从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和城市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空间进行探讨,并从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以及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对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毅,尹笑怡.互联网金融对三四线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机制分析――以湘潭为例[J].金融会计,2015,(01).

[2]胡妍蕊.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3).

[3]陆岷峰,陆顺,汪祖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用户思维”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02.

[4]喻石,罗宁欣.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网点转型探析――以长沙市商业银行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04).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状况;信贷营销管理;信贷客户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更大的地域主导性和地方产业性,其特点也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和服务对象上有其特有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就城市商业银行的特色业务来看,信贷业务始终是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的一块重要业务领域。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就其地方性,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与各地区的大小政府机构和事业部门的密切合作,其业务创新以及客户营销一直是个难解的课题。究其根本原因来讲,信贷客户的优良,决定着城商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信贷业务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利润。对于信贷流程,可以将其定义为银行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并收回贷款本息,其中一部分为工本费用,大部分将成为银行的最终利润。本文将对信贷营销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对信贷业务的影响

首先,作为信贷业务的银行主体,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城商行的整体经营规划,这将对银行的文化理念、经营模式、市场服务、客户对象等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信贷业务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业务,对银行的财务状况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下面,通过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背景予以了解。

近几年,各项监管指标显示①,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呈现向好状态,从资本状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资本状况来看,平均资本充足率保持在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8%的基础上;从盈利能力来看,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打压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普遍存在着下滑的状态,而城商行保持了稳定不下落的态势;从流动性来看,很大比重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较好。从整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均处于较好的水平,这对于城商行来说无疑是发展业务的好时机,在此基础上的业务创新,规模扩张,市场推广等活动都会顺利进行,基本上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处在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中。

二、城市商业银行关于信贷客户选择的策略

城市商业银行缘其成立发展的地域性,其信贷业务便特定的服务于地方中小企业,故其客户选择也应有其地区性和特殊性。在城市商业银行收回贷款本息的行为中,信贷客户的选择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最切身的利益,为防止恶性贷款的发生,城商行在客户指引性选择上形成独特的判断力。

(一)企业生命周期的定性分析

可靠有效的客户定位,应该将企业作为特定的对象加以评判分析。常用的方法——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对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衡量。首先是要确定企业的成长阶段,可将其分为五段:起步阶段、存活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成熟阶段。其次,在这五个阶段中,又应该分别从企业的存在状态、经营管理、财务状况、战略取向、组织结构等方面着手,充分分析企业作为信贷客户的选择对象的适合性。

(二)企业生命周期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即是要借助一些参考数据,构建模型,通过对销售额、资产负债、营业利润、资金投入等指标的统计调查分析,再加上信誉指数、专利指数、无形资产指数等序数列的数值,在模型中加以权数计算,得出数值,作为判断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参考值。现存的计量模型,如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分别表示企业规模函数,企业发展后劲函数和企业无形资产函数等。其中,衡量规模的指针包括员工数量、营业额、有形资产;衡量发展后劲的指针包括资金状况、产品市场前景和管理实力;衡量无形资产的指标包括品牌、信誉、技术专利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快速简便的对企业的生命周期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了解,以衡量其作为信贷客户的价值度。

时期不同,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资金需求、投资结构都会有所不同,银行应判断企业的生命周期,对于信贷业务的受理与退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发展期的企业,银行应该扩大对其的信贷投入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对于繁荣期的企业,大部分投资已经在运行阶段,故只需做信贷量的调整或维持现存信贷规模即可;而对于衰退期的企业,银行应慎重考虑是否进行信贷服务,进行跟踪调查,后期的服务对于银行信誉以及今后的客户关系都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趋势

在讨论了上述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现存状态后,城市商业银行正在向新的战略发展动向迈进,不少商业银行为了补充资本选择了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增加资金规模,为信贷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城市商业银行正在转变“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单一的资金服务转变为多元化的全方面的业务服务,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与企业客户在信贷领域的“互利共赢”,真正达到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的银行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传送带作用,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在城市发展中成为金融领域的先驱者。为了进一步发展信贷业务,营销管理正在逐步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方经济开放化合作的转变,城市商业银行在树立营销观念的同时,必须使理念文化作为银行形象的品牌,打造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的龙头信誉,这就要求将工作踏实稳步的进行,在恰当的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下抓住时机,大步迈进。

注释:

①刘煜辉,等.2010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摘要)[J].《银行家》研究中心,2010(09).

参考文献:

[1]刘煜辉,等.2010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摘要)[J].《银行家》研究中心,2010(09).

第5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经国务院批准在部分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而来,被称为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136家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从业人员达150,920人。据中国银监会统计,以2009年第三季度银行总资产为例,城市商业银行所占的比重仅为7%左右。2003~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上升速度最慢。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虽然在逐渐扩大,但总体实力仍无法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而且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不及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迅速。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城市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本来就相对弱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将在未来无力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

二、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学者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研究基本可以分为4类:1、多角度研究;2、针对引进外资方面的研究;3、针对客户服务的研究;4、针对公司治理和监管的研究。

(一)多角度研究。陈燕玲(2001)从法人治理结构、组织制度、业务特色、金融风险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五项对策建议,即城市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组织架构、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努力化解不良资产、走合作与联合之路,谋求共同发展之势等。张吉光(2008)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做了分析之后指出,城市商业银行因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总体发展态势是增长放缓,压力显现,主要表现在经营环境恶化和风险压力凸现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走发展转型的道路,坚持和深化市场定位,正确处理跨区域发展问题,同时还要积极探索产品创新。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2009)在对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后认为,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今后的改革发展中有三大有利条件,即积极的政策条件、良好的宏观经济金融成长基础和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已有的合作呈现良好势头。因此,该课题组给予六大政策建议,即定位中小企业客户;定向增资扩股和上市,建立资本持续补充机制;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分离前中后台业务,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转换经营机制;积极拓展与证券、保险机构的业务合作;创新组织体制和管理理念等。

(二)针对引进外资方面的研究。李永东(2005)在引进外资方面做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引资的对象不应该是短期投资者,而应该是战略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要考虑区域经济环境和自身发展战略。甘小丰(2007)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入世”5年的效率及其平均值变动趋势,他认为引入外资改善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差、资本缺乏等问题,地方政府应该鼓励外资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持股。王修锦(2008)认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利于解决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不完善问题,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有利于树立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品牌形象。陈科、宋增基(2008)认为,国有股权比例较大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有很大的负作用,“一股独大”的情况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是没有好处的,平均而言,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安全性有所增强。

(三)针对客户服务的研究。黄光伟(2006)通过对南充市商业银行的调查分析后认为,城市商业银行从“草根金融”跃升为“现代金融”后仍要保持其“草根性”,即应继续选择“草根阶层”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户,满足处于经济社会底层那部分人的金融需求,形成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错位竞争格局。邱兆祥、赵丽(2006)在对美国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定位于社区银行既能弥补基层金融供给不足,又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从而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安贺新(2008)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指出实施利基营销战略才是城市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即选取竞争对手获利甚微或力量薄弱甚至忽视的一小块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王海霞(2009)通过利用8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2005~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客户贷款集中程度直接与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盈利水平相关,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理念,积极创新针对小企业的信贷流程、风险评估等技术,从而开拓贷款客户资源,降低客户贷款集中度。刘加顺、邓宁(2009)通过建立一个银行服务品质的空间模型,说明城市商业银行宜采用高品质、差异化服务,以此克服自身劣质资源缺陷。

(四)针对公司治理与监管的研究。徐宝启(2004)认为,使城市商业银行摆脱经营发展困境的有效措施,是尽快着力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步入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熊继洲(2004)从制度安排角度分析,建议把董事长和行长的职权与责任边界按市场化要求界定清楚,引进具有专业经验的人士出任独立董事,建立独立而有效的董事会,同时培养银行家市场,并建立银行家筛选机制。郑义(2004)立足于安徽省6家城市商业银行,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研究了金融监管取向,提出了以督促城市商业银行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为中心的监管框架。杨明章(2007)认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建立了完整的资本监管框架,改进了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扩大了风险覆盖种类,拓宽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适用范围,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3大压力,即资本充足率压力、信息披露压力、经营成本压力,城市商业银行必须采取3大措施,即推进增资扩股,优化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朱科敏(2008)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分析,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存在股权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完善等问题。姚建军(2009)指出,公司治理方面要延续灵活迅速的优势,跟踪主要业务流程,加强市场营销和操作风险控制能力。王翠春、刘桂君(2009)选取了2005~2007年67家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城市商业银行要增强资产的质量,注意控制贷款业务和金融产品投资业务的风险,可通过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严格投资决策的程序。李萍萍、马占新(2009)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选取总资产、存款总额、所有者权益作为投入指标,贷款总额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对山东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资产多,资本严重不足,缺乏权益性融资渠道。

三、小结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由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来,尽管原城市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差,信贷结构比例失衡等问题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而逐渐得到解决,但城市商业银行的实力仍然弱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不能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分庭抗礼。2006年12月11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我国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大量的外资银行将逐渐进入,威胁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城市商业银行如何使自己守住已取得的金融阵地、制定向外扩张的发展战略方针、保持相对优势等问题会受到重视。

总结上述文献,城市商业银行主要存在以下缺陷: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资本来源不足,资本补充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导致运行风险加大,阻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燕玲.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及对策.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1.

[2]张吉光.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分析.银行家,2008.12.

[3]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研究.浙江金融,2009.4.

[4]李永东.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外资应关注的问题.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甘小丰.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3.

[6]王修锦.城市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战略合作分析[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

[7]陈科,宋增基.战略投资者、公司治理与银行绩效――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金融论坛,2008.12.

[8]黄光伟.保持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银行家,2006.4.

[9]邱兆祥,赵丽.城市商业银行宜定位于社区银行.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

[10]安贺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营销的一种定位――利基营销.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0.

[11]徐宝启.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云南社会科学,2004.2.

第6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再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054-02

面对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国金融行业相继达成共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建设队伍始终在不断壮大与发展,它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但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知识经济不断深入与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将受到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城市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其能够无期限地活跃在中国银行体系,乃至世界金融体系中。

1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所有的银行组织结构中,利用人力资源规划和设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另外,运用先进的科学评估方法,对城市商业银行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估,并按照设置的激励机制来约束所有人员的自身行为和职业道德准则。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考核机制和薪资机制,它是一套集合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策略的综合系统。主要包括相应的激励机制、统一协调的沟通平台、全体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归属感、企业文化等。

2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1 缺乏人才,人力资源结构不平衡

在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中,其内部员工的整体学历偏低,对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高学历员工更少。虽然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人力资源调整,但是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人才比例失衡上的矛盾日显突出,这一局面严重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由于人才缺乏,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致使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策略和服务理念上缺乏认识,最终导致城市商业银行失去生机和活力。

2.2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到能动作用,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统一协调各方面的资源配置,是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要体现“以人为本”,还需要利用有效的管理模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的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很多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创新与发展。

2.3 员工薪资分配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完善

很多在城市商业银行工作的员工,由于薪资报酬分配不合理,致使银行留不住人才,也无法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城市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考虑激励对象的差异性,缺乏针对性,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4 城市商业银行用人模式不合理

在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员工,完善岗位设计,用好人才是银行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的核心。现阶段,虽然很多城市商业银行采取了相应的聘用制度,但是与国家机关和企业相比却缺乏实质性的约束效应,也不像企业人员任职和经营绩效联系的那样紧密,新员工入职后,没有充分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员工没有责任感、危机感以及紧迫感。要想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提高和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用人机制是首要任务。

3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再造策略

3.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的再造需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这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目标实现来说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的再造,就需要建立银行内部人才市场,合理优化各岗位员工的配置,建立符合城市商业银行要求的银行职员级别体系,在用人制度上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使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配置实现新面貌、新格局、新理念。在保持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要以实现银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3.2 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文化

3.2.1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城市商业银行的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它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活动中发挥自身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企业经营业务中。可以说,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城市商业银行要实现现代化经营模式,就需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文化,使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文化需要结合银行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营造具有城市商业银行的文化氛围。另外,还需要建立员工价值体系,使银行每个员工都形成来良好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思想行为准则。

3.2.2 切实关注员工的人文需求

人文主要是指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审美价值等品行。所以,人文与人的价值尊严、独立个性、生活意义、理想命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注重其人文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其融入业务工作中。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构建友好互助、团结友善、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关心并关注员工职业规划,努力使员工理想与企业理想一体化,并为实现理想创造条件。

3.3 设立绩效评估,完善薪资报酬体系

薪资报酬体系的建立需要结合市场、岗位评估结果与员工能力等因素,并依据绩效考核结果,从而使薪资报酬体系同绩效管理及岗位评估联系起来,与晋升机制相挂钩,促使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达成统一,实现双赢。使薪酬体系达到“外有竞争力,内有公平性”的良好状态。

通过“以岗定薪”,来解决内部不公平的问题。利用岗位测评对银行所有的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评,通过确定不同的岗位工资和绩效考核系数来确定本岗位在部门、银行贡献中所占的分量,测算出每个岗位上的每个员工对业绩贡献的大小,决定了该岗位工资收入是多少。使得银行能够把这些关键岗位的人员留住,并根据该员工的能力和业绩,通过竞聘上岗等形式给这些岗位较低的人员以机会,对应其调岗或晋升的成功给予其相应岗位的薪酬,同岗同薪,岗变薪变。

在新的薪酬制度之下,员工在此之后如果想要加工资,必须提高自己的管理和专业水平,通过岗位晋升和表现优秀(年终考核优秀),提高自己对银行的贡献率才能提高自己的工资,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员工的效果,员工在为银行创造价值提高的同时实现其个人的职业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

3.4 完善城市商业银行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留住人才,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建立开放式的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发放期权工资、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给予培训机会和学历进修条件等,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始终将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不断激发员工自身潜能,为良性循环贡献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4 结 论

综上所述,要想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再造速度,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现代化经营模式,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再造,完善各项机制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任务,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始终将开发和培养人才放在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首位,并在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系中,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麦瑞勇.农村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广东肇庆端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南方金融,2012(12).

[2]何善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实选择[J].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2(10).

[3]陆利.浅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上海农村金融,2012(2).

[4]刘平.浅谈事业部制架构下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并购;重组

由于单一城市制制约着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客户资源、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着不可突破的限制并且面临着较高的、无法化解的地域风险。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银监会《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明确鼓励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联合、重组、并购及跨区域发展。

论文百事通随着徽商银行的破茧而出,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分行的设立以及东北银行、晋商银行等的筹建,更名之后进行跨区域经营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一种发展趋势且正愈演愈烈。

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模式分析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监管层态度的逐渐明朗,渴望做大做强的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在达到监管当局的要求之后纷纷迈开了跨区域经营的步伐。但不是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要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模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才是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成功的基础。

(一)并购重组

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主要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收购三种形式。

(1)吸收合并。指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的合并,其中一家银行吸收了其他银行而成为存续银行的合并形式。在这类合并中,存续银行仍保持原有的名称,而且有权获得被吸收银行的资产和债权,同时承担债务;被吸收银行不复存在。

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城市商业银行中合并时间最早的徽商银行。合肥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徽商银行作为存续公司,采取“6+7”的吸收合并模式,吸收合并芜湖等5家城市商业银行及六安等7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徽商银行(杨家才,2006)。对于徽商银行而言,因为存在着存续的部分,一些原有的资源可以继续利用,合并过程中的风险相对于新设合并而言较小一些。

(2)新设合并。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通过合并成立一家新银行,参与合并的银行全部消失,新设银行接管了参与合并银行的全部资产和业务,并承担其全部债务或其他责任。

城市商业银行新设合并的代表是江苏银行。江苏银行由江苏省内无锡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根据“新设合并统一法人,综合处置不良资产,募集新股充实资本,构建现代银行体制”的总体思路组建而成。

(3)收购。与参与多方地位较为平等的合并相比,收购则是一种以强食弱的模式。2006年,南京银行收购了山东日照市商业银行约18%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07年,锦州市商业银行收购抚顺市清原、新宾两县的城市信用社并设立分支机构。2009年,北京银行将出资1.275亿元持有廊坊商业银行19.9%的股份。

虽说收购对银行的经营绩效要求相对较高,且需占用大量资金,但在收购对象、收购数额以及收购方式上的选择却较为灵活,能够很好地切合收购方的战略计划并能较为方便地控制规模。对那些效益良好、目标明确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快捷易行的模式。在银行发展历程中,收购往往是兼并的前奏。

(二)单个城市商业银行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

这种模式是依靠单一银行自身的发展,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后突破地域限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规定》对设置银行分支机构的条件有明确规定。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能够以自身的力量去设立并运营多家异地分支机构的还不多。截至2009年初,作为第一家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已在宁波、南京、杭州等地设立了分行。而北京银行亦在天津、上海、西安、深圳及杭州设立了分行。

与并购重组相比,新设分支机构需要银行在资金、人员方面的大量投入,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新设的分支机构会在起初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存在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给总行的总盈利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新设分支机构会使总行没有接受其他银行资产以及重新配置他行人员的负担,分支行在企业文化方面也能更好地与总行相融合。

并购重组亦存在着利弊两面。并购重组能够使银行快速地扩大资本规模,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并能通过参与重组银行的原有客户及资源优势,迅速融入当地市场,占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银行在处理并购过程中的清产核资、确定并购成本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若是处理不当,容易留下隐患,并且银行在企业文化的融合及人员的精简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扩张模式之外,设立村镇银行也成为了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选择。自兰州银行第一个尝试之后,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纷纷跟进。对于在中小企业信贷以及市民存款方面经验丰富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设立村镇银行是双赢之举:既能给银行自身增加盈利与经验,作为突破地域限制的一种方式,又能服务三农,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周雪平,2008)。

二、城市商业银行推进跨区域经营的对策

城市商业银行长久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地域内经营,跨区域发展对其而言是从未接触过的方式。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对于迅速扩张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不仅仅是作为化解地域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对曾经局限一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妥善解决之前就贸然跨区域发展,其结果只能是风险的扩散。因此,针对目前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应该:

(1)转变不正确的经营理念,确定合理的业绩目标,不冒进,优质、健康地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应把风险管理与业绩进步放到同等高度来对待,在银行内部进行全员风险文化教育,做到风险控制人人有责,并进行合规文化建设。此外,制度建设作为道德约束的补充也是十分重要的。

(2)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不仅仅要覆盖信贷风险,还要覆盖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对不同风险、不同业务、不同地区进行差别化管理。

(3)引进先进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技术,借鉴成功的风险量化模式,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进行基础性的数据收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将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4)培养或引进风险管理人才。城市商业银行应吸纳懂管理、金融、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优秀的风险管理经理队伍。对于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高薪揽才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行。

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分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应亚于总行,尤其是设立初期的分行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此时,应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分行运作架构,直接派驻风险经理部和稽核监督部,对分行进行风险与稽核的垂直管理应是较优选择(延红梅,2007;王新宇,2008)。

(二)完善公司治理

在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初期,出于化解地域风险的考虑,国家曾允许地方财政以一部分预算资金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入股的最高比例为总股本的30%,同时对企业和个人入股进行了限制。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地方财政的影响之下,公司治理制度建立晚,“三会一层”曾形同虚设(朱科敏,2008)。近年来,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突破地域的限制,各种治理机构相继建立,产权主体也逐渐多元化。但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依然是一项并不轻松的任务,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1)优化股权结构。银行应该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更加谨慎地筛选股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上市的途径使股权进一步分散,在提高股东质量的同时,形成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以防止独大的股东过于关注个体的利益。此外,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上市还能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新晨

(2)完善董事会结构,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建立健全董事的提名机制,使股东大会能够在董事的任免中起决定作用。在组建董事会、提名董事人选时,要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让中小股东也拥有话语权。不仅要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还要提高独立董事的质量,使董事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3)健全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令银行各岗位各人员权责分明。强化对经理层的制约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实行股权激励,将管理人员的利益与银行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4)及时、完整地披露银行信息,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受众面,强化市场监督及约束作用。

此外,与独立董事相应,监事会也应引进外部监事,健全监事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架构,使城市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逐步达到上市银行的要求。

(三)合理定位,增强核心竞争力

市场定位是指银行在分析其所处的宏微观环境和自身的优劣势以及特色之后,找到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明确所服务的目标群体。对于处在扩张初期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在技术能力、产品设计、资本规模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处于劣势,城市商业银行如果要在不具优势的业务领域去与强于自己的对手勉强进行竞争是不理性的,因此现有的市场定位还不应贸然做过大的改变——应该作为跨区域银行而不是全国性银行继续发挥在中小企业融资和个人金融业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引入新业务时,城市商业银行要和自身所处的阶段及规模相适应,进行科学的市场划分,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在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城市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营销战略的制定,引入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客户档案,开展数据库营销、善因营销等,并进一步加强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李富军等,2007)。树立城市商业银行本行的品牌形象,开展品牌营销。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银行的创新能力。建设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三、结语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可以或都应该按照这种趋势前行。在确定发展战略之时,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而对于已经形成跨区域经营格局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跨区域经营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需要在不断完善中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李富军,孙峰.2007.浅析CRM在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3):21-22.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服务营销;营销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2-0113-02

一、引言

城市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是为了整肃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城市信用社时期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的局面,并初步建立起有效的企业决策系统、激励机制以及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组成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格局。

随着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媒介的金融电子化的快速发展,其已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技术依托。银行的经营模式正逐渐从传统的实体经营向虚拟的网络经营发展模式转变。在此形势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应以客户需求作为核心服务目标,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制定最佳服务营销模式,与时俱进,改变营销理念,并最终达到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盈利的目的。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不清

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市场定位还只是流于形式,稳定的客户群体还没有形成,他们对潜在客户的研究不够细致。城市商业银行当初成立时,虽然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然而仍有很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由于对市场细分不够重视,才导致目标市场过于庞大,目标客户群过于繁杂,从而给后续工作增加了难度,影响了整个营销活动的效果。目前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将目标锁定在中小企业上,而对中小企业市场的再细分却模糊不清,重视不够,最终导致对中小企业的实际重视程度远远不如预期。同时,几乎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把为数不多的效益好的大中企业客户作为工作重点,主要表现在: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使本来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客户资源变得极为狭窄和有限。客观上也造成了大量的费用支出,提高了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2.金融产品缺乏创新,趋同现象严重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和产品市场定位不鲜明,特色服务不突出,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现代银行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由于客户方面存在年龄差异、区域性差异、收入差异等因素,导致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性银行。由于对本地区市场缺乏科学详细的预测、详尽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在业务创新上具有盲目跟进市场的现象,有些新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或无法形成规模而不能带来效益,造成创新产品缺乏生命力。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往往对此问题重视不够,缺乏深入分析,因此,很难开发出满足客户实际需要的新产品。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趋同现象严重。

3.服务理念滞后

现如今的服务营销并不是产品之争,而是理念之争,银行服务营销理念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始终,是一种全方位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营销理念,要求银行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并且要随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相应的营销策略调整,并对客户提出的问题提出满意的解决方案和解决办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缺乏对服务营销的重识,服务理念滞后,不能将其提高到应有的战略高度,致使银行对服务营销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缺乏系统的服务营销战略,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对市场进行分析、定位与控制,并没有完全实现经营理念和服务观念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转变。

4.客户关系管理缺乏科学性

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便于及时获得大量的客户信息,然而目前有些城市商业银行对客户资料的利用程度还远远不够,对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方面存在欠缺。在实践中,通常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与直接客户的关系上,采取的一些政策,比如改进服务、增进感情等都只是针对直接客户,而对商业银行有重大利益影响的客户关系则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全面的关系协调和促进政策。同时与外资银行营销模式相比,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效率相对偏低。我国商业银行如不提高综合竞争力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服务营销渠道上,虽然有些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依靠网点提供柜面服务,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但总体来看功能还不够全面,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电子银行的实际应用效率,导致银行对客户服务存在缺陷。

5.信息技术落后

城市商业银行有效实施经营策略的关键是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我国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产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对科技投入不够,技术条件相对落后,不仅与西方商业银行比相差甚远,与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劣势。信息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银行产品开发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有些服务营销策略就很难实施到位,如难以做到通过信息技术细分客户群体,并据此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有些新产品的开发滞后于市场需求,与其他银行竞争处于劣势,对非传统销售渠道和网络营销的推广力度不够等。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对策建议

1.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组织体系

国际主流银行在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构建营销组织结构方面,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机构调整的重点在于建立“扁平化”的营销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在营销组织体系中设置多个关键服务流程,分别配备流程主管,各自领导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包括财务、信贷、数据分析等各类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综合、全面的金融服务。一个关键流程相当于一个综合的业务部门,按照其服务对象可将其划分为个人银行服务部和公司银行服务部及信用卡部等。职能部门对业务部门主要提供运作支持,建立一个充分授权的跨职能部门的工作团队,客户的评价信息与团队的绩效直接挂钩,真正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组织体系。

2.建立科学的客户经理制

建立科学的客户经理制,首先要明确客户经理的基本职能。客户经理在银行组织营销体系再造后,居于核心地位。其次要完善客户经理业绩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在业绩管理体系方面,目前流行的多项业务指标综合评分方法,即按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等制定若干项关键指标,来设定目标值,根据客户经理业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以此分配劳动报酬。

3.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人才不仅是城市商业银行开展服务营销的关键性因素,而且是决定城市商业银行竞争的关键要素,城市商业银行要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根据银行服务营销的需要和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建设规划。

4.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建立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是城市商业银行实施服务营销策略的关键技术保障。搭建一个基础平台能够为银行服务营销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在具体实施中,城市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服务营销模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分析客户的需求及其发展变化,把握金融业创新趋势,并通过创新业务和创新金融产品来吸引更多的客户;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城市商业银行的员工不仅具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服务营销技巧,还要掌握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开展网上业务创新,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平,焦瑾璞.中国商业银行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吕轶.拓展中间业务,强化营销策略与手段[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3).

[3]蔡汉明、徐艳玲.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国内现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4]梁文玲.构建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营销战略体系[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11).

第9篇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激烈,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城市商业银行需以城市居民、中小企业作为市场定位,坚持理财产品特色开发,重视主动营销、裙带营销方式的运用,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

一、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迅速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理财顾问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财富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强,中国银行理财业务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汇丰、花旗、东亚等外资银行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的理财服务经验和便捷的全球投资渠道优势积极登陆中国,抢占高端私人理财市场;国内大型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凭借自身规模和实力纷纷建立“理财工作室”、“理财中心”开展理财业务,不断研发推出系列化和组合化的理财产品,例如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光大银行“阳光”理财、民生银行“非凡”理财等等。理财产品类型也由最初的储蓄型理财产品发展为包括结构型、信托贷款型、票据型、债券型及QDII等多种理财产品。

二、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与全国理财业务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却不尽人意。2008年发行了理财产品的城市商业银行只有19家,占所有发行理财产品银行总数的34%,但综合理财能力前10名的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只占据1席①。由于在研发能力、网点规模、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夹缝中生存。

三、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1、理财市场定位

首先,在全国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中,除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少数几家城商行规模实力较强之外,绝大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属于小银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网点规模较小,难以占据高端客户市场。其次,“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基本市场定位,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是其传统业务市场。第三,从客户方面来看,高端客户投资金额大、抗风险能力很强,但同时要求的收益率也相对较高,与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具吸引力;低端客户投资资金少、抗风险能力较弱,不适合作为理财业务的营销对象。而中端客户投资金额适中、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倾向于收益风险均衡型理财产品,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能完全满足其需求。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定位于城市居民、中小企业等中端客户群。

2、理财产品研发

一是坚持市场跟随型研发策略,以开发成熟型理财产品为主。开发新的理财产品需具较高的前期投入研发成本、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较高的风险管控水平及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城市商业银行的自身能力难以达到上述要求。而坚持市场跟随型研发策略,开发市场上相对较成熟的理财产品开发成本低、市场风险小、业务管理较成熟,例如信托贷款型、债券票据型、打新股型等理财产品。二是适当开发个性化、本地化的特色理财产品。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地域性较强的特点,对本地市场需求、客户群体等情况比较熟悉,城市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发适合本地客户或基于本地市场的理财产品,形成自身独特的产品竞争优势。三是加强合作,走理财业务联合发展之路。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开发、销售理财产品,实现风险分担、收益共享;城市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地域性网点渠道优势与具有产品研发优势的大中型银行合作,通过代销其理财产品获益;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可以与信托、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募集资金规模较小的理财产品。四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严控理财业务风险。理财业务之所以能成为各家银行竞相发展的新兴业务,主要原因在于理财业务是一项收益较高的中间业务,但其风险也是各项银行业务中较高的,例如利率风险、政策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等。理财业务一旦形成风险并产生损失,将对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风险管控水平有限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讲,控制理财业务风险尤为重要。

3、理财渠道运用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不具有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在媒体宣传投放、银行品牌信誉度等方面的优势,所以不能坐等客户上门。城市商业银行的营销优势在于其本地化客户经理团队,他们在当地拥有较好的人脉和客户资源,通过现有的各项业务与当地企业、居民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城市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主动营销、裙带营销的方式通过“客户经理——现有客户——客户的客户、亲朋”发展模式积极营销理财产品,抢占扩大理财业务市场份额。

4、理财人才培养

企业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在理财业务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打造一支精英理财团队。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适当从同业引进高级人才,在并不熟悉的理财业务上迅速打开局面、进入市场。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存在费用高、同业人才紧缺的缺点。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可以与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通过共同开发推广理财产品、邀请专家对本行员工培训等方式,借用外部人才发展银行自身的理财业务。但这种方式存在着不确定性的缺点。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当理财团队建设的重点放在培养自己的人才方面。一方面要支持鼓励员工参加理财规划师、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等各类金融职业培训,加快理财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建立人才的激励机制,创造人才实施才华的平台,发挥其业务潜能,实现其人生价值,提高人才事业忠诚度。

5、理财业务目标

自2007年1月份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加速了在中国的布局和业务发展,国内的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金融业务品种,中国金融市场进入了战国时代,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局面。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理财业务已成为各家银行竞相发展的新兴业务,竞争尤为激烈。但是理财业务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之一。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近期首要目标不应是提高盈利水平,而是:1)丰富自身银行产品,完善金融产品体系。理财业务是一个新兴的银行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城市商业银行不能在起跑线上输给其他银行。通过研发理财产品可以丰富银行产品体系,积累业务管理经验,培养锻炼研发营销人才,为以后业务的发展夯实基础。2)培养稳定忠实客户群体,抢占中小企业、个人客户市场份额。通过不断研发推出适合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可以将客户长期吸引住,逐渐将其培养为忠实的客户群体,避免因为理财产品种类缺乏而丧失已有客户,进而对银行其他业务造成冲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