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05:30
导语:在旅行社管理思想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旅游业;旅行社;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107-01
一、我国旅行社业经营体系剖析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从我国旅行社业的类别结构来看,国内社占压倒优势;从我国旅行社业的规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旅行社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
二、现代旅行社管理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与具体措施:
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方向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一)大型旅行社集团化。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它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
(二)中小型旅行社专业化,网络化。与大型旅行社实现集团化、专业化和连锁经营相适应,我们设想的目标模式对众多中小旅行社的调整是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网络的开发如果比较成功,那么对与产品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宣传就可以相应减少,为旅行社在开发新的产品上或其他用途上留有更多可支配资金。
三、现代旅行社的人力资源管理
旅行社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就是要有效的选聘员工,合理的配置员工,系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一)旅行社对员工的招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且可以准备一些实际中发生案例进行招聘的一个环节,综合考虑,最后是评价分析遴选效果并进行反馈。
(二)旅行社员工的管理,员工的管理一直是各个企业的头等大事,只有企业内部稳定,才能让企业有资本去开拓发展,所以,各个层面人员的管理都是要用心考虑的。
(三)旅行社员工的绩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认真挑选,大胆使用;以职定人、用人所长;合理激励、赏罚分明。员工的绩效管理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四、信息系统总体应用目标
(一)是在旅行社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用友e-HR管理系统提升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理念,确定系统运用模式。
(二)是指导旅行社在用友e-HR管理系统的平台上顺利在组织机构管理、员工信息管理、员工变动管理、薪酬管理、合同管理、政策制度管理等模块完成日常管理与应用。
(三)是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二期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经理自助、员工自助的可扩展性。
五、系统应用模型
针对旅行社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需求特点,用友软件提出了一套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平台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方案的主旨在于根据旅行社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以用友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为平台,支持建立一套高效、易用、个性化、体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依靠网络化信息系统实时、高效、刚性等优势,帮助旅行社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旅行社的人力资源管理得到全面的优化,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最终能够为企业创造核心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进步。
六、系统实施范围
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业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旅行社的组织架构,分为管理和业务两个部分,分别在系统中体现为总公司和分公司的职能。未来其他分子公司上线,则可以现有的在组织架构上进行扩充。总公司可以对所有分公司及其他下属分支机构的统一控制、管理、查询、汇总、统计、分析。总公司以及各分公司都是独立的公司帐,分公司无法查询上级数据,平级公司也无权限进行交叉处理,总公司有权限查询下属公司的数据。
七、信息系统应用价值
(一)重新梳理和整理了旅行社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将人力资源的相关SOP内化在系统中。从组织机构的变革(单公司到多公司,现在再回到集团管理),岗位体系的梳理,人事管理信息库的建立,完整的人事记录管理,符合国家要求的劳动合同法,薪资福利的计算以及招聘、培训和高绩效的考核体系的建设,再这一次实施中,公司又重新梳理并进一步的深化了。
(二)构建了公平、公正公开的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由人力资源部绩效主管对总公司和分公司的绩效活动进行维护和实施,统筹安排总公司和分公司的绩效活动。包括绩效指标库的建立和维护、绩效方案的制定、绩效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记录、绩效评估的监督执行、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相比之前的绩效考核,公司将培训和考勤的数据作为绩效考核的定量指标之一,而且将这些数据从系统中自动的导入,产生绩效考核的结果。
关键词:中小旅行社;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1-0197-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行社队伍也不断壮大。目前中国大大小小旅行社近15 000 多家, 再加上大大小小近三四千家的相关机构, 我国旅行社业的规模可谓是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占80 %的国内旅行社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旅行社。而中小旅行社运营效率一直相对较低, 旅游需求个性化的趋势, 无疑对其运营效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我国中小旅行社发展现状
(一)低水平重复旅游线路
创新产品开发的欠缺一直是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其中那些实力较弱的中小旅行社来讲,更乐于充当市场跟随者而不是市场领导者的角色,更舍不得投资开发新产品,大家互相“克隆”别人的旅游线路,一旦发现备受欢迎的旅游线路,许多旅行社都会争相模仿,在各自的领域内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品没特色,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而价格战的结果只会是多败俱伤[1]。久而久之,形成了旅游线路单一、老化的普遍情况,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也滋长了旅游市场中的许多不规范行为,恶性竞争加剧,消费陷阱、导游服务打折扣等将会严重影响旅游接待地产品的形象。
(二)专业化分工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旅行社包括中小旅行社总体上说目前仍在实行水平分工体系,即各旅行社基本从开发踩线到外联接待全方位出击,彼此之间很少存在业务链接,自己做自己买卖。这种经营的多环节一方面加大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必然造成旅行社每一项目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弱化了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三)内部管理能力差
大旅行社集团普遍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能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内部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成本较低,并能充分激励企业各级从业人员,吸引大量优秀而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2]。因此,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多数中小旅行社是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企业核心人员通常都是家族的人,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及财务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较多不规范行为及短期行为。经营手段相对落后,经营成本较高。由于在业务数量上无法与大旅行社相比,在票务、地接、住宿、餐饮等方面所取得的优惠也不及大旅行社,因而成本价格要高于大旅行社。在人事机制上也不完善,不能科学合理安排工作,一人分饰多角或几人兼顾多种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内部信息不通畅及服务缺陷,管理成本增加,而且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工作环境较差及福利待遇较低,留不住优秀人才,导致员工流动率大。工作效率因而受到限制,无法保持良好的服务品质。
(四)企业发展资金不足
决定旅行社规模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资金,由于资金有限,中小旅行社在产品设计、市场推广上普遍力不从心,当然也没有承担开发新产品所伴随之风险的能力,从而使得旅游线路追随大流或偏向单一[3]。另外,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中小旅行社不能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点,其主要表现是中小旅行社的门市少,且往往选址不太理想。一般的中小旅行社只有一两个办事处,一个做总部,一个做门市,不得已时连总部也要做一些门市接待的工作。门市少不但不便接受大量的业务,更不能广泛地招徕顾客,当然也难以给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资金短缺,中小旅行社在企业网站建设、人员培训等各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五)促销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由于资金普遍不足,中小型旅游社不可能像大旅行社那样开展集中性的广告宣传,最多偶尔连续上几期报纸,但占版面太小,这与每天都在市内主流报纸上占有一大块版面的大旅行社的广告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就算哪家中小旅行社打算不惜血本多登几次广告,也会因为促销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很难取得和大旅行社一样的效果。更何况大旅行社刊登广告的受益面十分广泛,撇开分社和门市不谈,就连它们的合作社以及各式各样的代办网点也能明显受益。中小型旅行社不仅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若是真的天天登广告还显得太不经济。
(六)面临信用危机
面对旅行社业白热化竞争局面,为了生存,中小旅行社在组团市场拼命地降价以揽到游客,而后向地接社拼命压价,而地接中小旅行社面对竞争压力有的降低地接价格,有的甚至承诺垫付资金,但在业务操作时为了生存则暗地降低服务标准,或者加大购物行程,最终导致回程旅客对组团社反感、甚至发生纠纷,组团社面对游客的投诉和不满又对地接社施压,甚至不结算地接款。如此的恶性循环,导致游客、组团社、地接社三方互相埋怨和不信任。旅行社业为此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尤其是中小旅行社。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势必严重影响到中小旅行社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中小旅行社发展对策研究
(一)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4]
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产品是一种服务,其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旅游商品时,除了价格以外,难以比较产品之间的优劣。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往往依赖其对品牌的认知及旅游线路的创新程度。在这方面,一是要以准确定位和优质服务树立品牌;二是在扩大规模上做文章,将旅行社做大,扩大市场占有率,然后才能做优做强,三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产品;以产品创新来延伸品牌。
(二)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随着消费者不断成熟和旅行社竞争的加剧,市场细分和产品细分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中型旅行社应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对市场的把握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在营销策略上大动脑筋,不贪大求全,不求面面俱到,设计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形成各种各样的专业化旅行社。专业化的经营特色会在旅行社内部行业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增强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同时,因为只针对一个或几个旅游市场所以在这个市场上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避开与大社、强社正面较量。对于实力较弱的小旅行社而言,可以借助“加入世贸”后一些具有实力的旅行社的兼并重组小旅行社以扩充自己的规模的时机,规顺大旅行集团,作为专业直销店,它不直接从事产品开发,但它可以帮大旅行社把销售触角伸向社会上产生旅游需要的每个角落。一方面可以帮助大旅行社集团降低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广泛布点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众多小旅行社原先在业务上面面俱到实际上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彻底挣脱艰难发展的局面。
(三)加强旅行社内部管理
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规章制度,降低管理成本。从宏观上说,旅行社应在有效控制、推动经营、确保效益上做足工作。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中小企业中比较流行的“网络型组织结构”。这种结构能较大程度地扩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从而使信息沟通更加畅通无阻,并进一步增加旅行社环境适应能力。另外要严格抓好财务管理。中小旅行社资金周转普遍困难,应着重抓各类财务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控制成本费用、提高利润,抓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应收账款的到位率,以及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服务质量是旅行社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旅行社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中小旅行社只有狠抓服务质量不放松,才能求生存,获发展。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抓导游员服务质量提高。要加强导游员培训,要强化对导游员的管理和监督,要建立和完善导游员的教育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和促进导游员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要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
中小旅行社想要求得长足的发展,政府绝对是一个可依靠的强有力的后盾[5]。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管理作用,使市场更加开放,为所有旅行社创造平等的竞争舞台,加快建立面向中小旅行社的融资渠道,如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建立中小旅行社基金等。
(五)不断推进营销创新
1.借助网络技术
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许多人特别是中青年城市居民逐渐习惯了在网上搜索产品信息甚至在网上购物。在这种背景下,中小旅行社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常用的方法有:建立企业网站,介绍旅行社的情况和所经营的旅游线路的具体内容;在企业网站上新产品信息,并适时更新线路;接受网上报名,并经常举办一些有奖销售活动;在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专业旅游网站上做广告,或与之建立友情连接;与受大众欢迎、使用率高的门户网站协商,利用电子邮件、网页插件广告等手段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或推广独具特色的新线路。
2.注重会展营销
诸多旅游企业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参加展览会是一个既能打响知名度,又可以取得经济成果的好机会[6]。因此,中小旅行社应该抓住这样全新的营销契机,积极参加各种全国性或地区性的专业旅游展览会,如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国内旅游交易会等,或在主要目标市场地开展各式各样的旅游推介会,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争取更多合作的机会。
3.开展一对一营销
业务量不大的中小旅行社必须学会把服务送上门。一种可行的办法是通过一对一营销去赢得一些团体客户,对方对旅行社的首次服务满意,便可能成为一个长期客户。
(六)解决中小旅行社的信用问题
可以通过行政管理适度介入的方式,扩大质保金用途,即使之除了用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外,对欠款可从质保金中划转。再配以旅行社信誉等级评定并公示,即可解决中小旅行社信用与结算问题,使之向国际化经营方式迈进。
参考文献:
[1] 贡保南杰.试论北京郊区旅游业重复建设[J].旅游学刊, 2004,( 1) .
[2] 郭鲁芳,等.旅行社经营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 刘伟东,等.中小企业现代经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 许刚,张晨.旅游社发展应强化品牌意识[J].经济师,2002,(1).
一、引言
19世纪末,工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铁公机”基础设施建设催生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经济体系,包括大生产、大零售、大品牌和大物流。如今,信息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终端及其平台、服务业和商业生态等,正在催生和改造出属于信息时代的新经济体系。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社会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进入了DT(Data Technology)时代。新的基础设施、要素与结构,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三个要素。
旅游服务的迅猛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推动分不开。旅游业是信息资源密集型产业,对信息传播和信息技术具有根本性需求。另一方面,信息也是旅游业的基础性资源,更是支撑整个旅游产业正常运转的“血脉”。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特征,这造成旅游市场流通领域的对象不是商品,而是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旅行社企业为旅游者提品服务的过程,全都依赖于信息或信息渠道。充分依托或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和新服务方式,使现代旅游业区别于传统旅游服务的界限性标志,更是使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根本性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旅行社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业务拓展也将进入智慧化时代。对于现代旅游业来讲,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是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二、智慧旅游的内涵与应用
(一)智慧旅游的内涵
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它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以更加准确、及时和智能的方式为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化应用服务。智慧旅游的内涵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服务泛在化、业务管理职能化和产业发展集约化四个方面。具体来讲,智慧旅游是基于高科技的基础设施,通过数据统计与智能分析有效配置资源,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决策,为旅游者提供任何时间、地点和人的泛在化服务,提高旅游产业链效率,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1]。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者已经由过去的追求旅游目的地数量转向追求旅游体验的品质,在旅游资讯获取、旅游产品选择、旅游产品购买、旅游在途服务、旅游经历分享等领域产生了更多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二)智慧旅游建设在旅游企业层面上的应用
服务是智慧旅游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智慧旅游借助无处不在的感知网络,以统一的旅游线系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各种应用系统向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各种智慧服务。更确切地讲,在旅游企业层面上的智慧旅游应该是智能旅游服务平台。它借助云计算平台,实现旅游企业信息化的集约建设和按需服务,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中小型旅游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经营活动的资源和技术壁垒,更有助于提升旅游信息化应用的研发与服务效率,推动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催生出OTS(Online Travel Service),即在线资源型旅行社,就是具备互联网思维、融在线旅游与传统旅游及旅途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企业运营模式。
三、我国旅行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OTS模式的实施与运行需要良好的运营基础环境,也就是需要较好的旅行社信息化基础。旅行社信息化是旅行社企业利用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旅行社的运行和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一)重新定位在价值链中角色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旅行社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采购相关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旅游者,担负着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形成了以旅行社为核心、服务于旅游者的综合性系统[2]。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旅行社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一度被边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旅游业分配其产品和服务的方式,部分旅游产品供应商撇开旅行社直接为消费群体提供服务。信息技术赋能改变了消费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削弱了旅行社的信息垄断,而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面对市场变化,旅行社企业必须通过调整自己的战略和服务来重新定位自己在旅游业价值链中的角色,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和市场需求。
(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旅游产业信息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原有的分工模式已经变成了以共享和消费者为主导的模式。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消费者的旅游观念日益成熟,传统旅行社企业的电话咨询、店面定购、团体旅游的运作方式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今旅游市场需求,更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因此,旅行社企业必须实施转型升级,改变才能发展。研究表明,旅行社企业未来的业务应该着重于凭借自身的专业化优势,通过旅游信息搜集与加工,为旅游者提供高知识含量的信息咨询,并不断提供个性化旅游产品与服务。
(三)争夺在线旅游市场
随着国民旅游需求和在线旅游渗透率的提升,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在线旅游行业快速成长,在线旅游市场已经正式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市场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参与模式日益多元化和差异化[3]。根据艾瑞网的监测数据,2014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30779亿元,在线渗透率达92%。到2015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已达42372亿元,同比增长3767%,在线渗透率突破10%。2015携程与去哪“联姻”更加强了在线旅游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和成熟度。激烈的市场争夺要求传统旅行社企业不断加快与时俱进的脚步。信息化无疑是旅行社企业加强企业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四、我国旅行社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在线旅游市场的透明度高、购买便捷、价格低廉等特性始终冲击着整个旅游行业,传统旅行社企业由此受到一定挤压。市场需求变化要求旅行社企业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尽快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而传统旅行社向OTS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是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旅行社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旅行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发利用,从而拓展销售市场,提升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必须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企业领导者要将信息化管理等科学方法与成果应用于旅行社的业务管理中,结合企业文化与思维方式,从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等方面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旅行社企业应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宽松的环境,加大投入力度,保持软硬件投资比例协调,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4]。
(二)业务流程重组与信息化同步
提高旅行社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实现旅行社的转型升级,必须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模式调整相结合。其中,旅行社业务流程改造是旅行社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陈旧的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无法适应先进技术,并且会限制信息化发展进程。旅行社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最终提高旅行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组织灵活性,增强对市场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
(三)增加对在线业务的投入
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与不断成熟,在线旅游网站的竞争已经开始往深层次、差异化方向发展。目前,携程(Ctrip)正在谋求从OTA转型升级为OTP(一站式旅行服务平台),深入到采购和服务等环节,做全产业链,营造封闭生态系统。面对日益激烈的在线领域竞争,旅行社企业必须加大投资来发展在线业务。不仅包括软硬件设备购置,还有对于专业人才的招聘与培养的投入。在线业务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调整与维护。
(四)提供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
在智慧旅游发展背景下,旅行社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时刻关注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并持续提供正确的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是旅行社企业产品与服务开发的方向。旅行社企业必须充分关注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所需所想,关注市场变化,找到顾客所关心的,而不是旅行社企业自身认为重要的信息。旅行社企业可以依托自身的采购优势,在网络上提供尽量准确而详尽的信息,包括与旅游行程相关的旅游吸引物、时间安排、住宿以及费用标准等各方面信息供旅游者选择。旅行社企业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产品原创性强的优势,利用企业网站与客户建立直接的交流机制,为旅游者提供各种在线咨询服务和出行信息,为其量身定制旅游产品与服务;也可以在网站上设置在线调查表以及旅游反馈意见表,及时获得旅游者的出行反馈信息,与旅游者保持售后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五)谋求多方合作与共赢
由于产业链的不断融合,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更细分的层面上展开,旅游行业中各大企业均以各自利益为中心,将同行定位为直接竞争对手,采用“价格战”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无疑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在线旅游产业链中,旅游企业的经营优势既来源于其竞争实力,也来源于合作能力。通过企业间的横向关联或者上下游企业间的纵向合作,可使得产业链的各部分相互作用而产生“1+1>2”的整体效应。为实现在线旅游业务的不断拓展,旅行社企业必须加强与旅游服务企业,甚至是与不同行业企业的多方合作。通过跨区域合作使中小型旅行社通过资源整合提高竞争力及相互支撑的能力,最终实现共赢。跨行业合作包括旅行社企业与大型旅游景区、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由于在线旅游业务的安全问题,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有利于确保支付环境安全,维护旅游产品交易的正常秩序。
关键词:旅行社,财务管理,内部银行制度,资金结算中心,经营风险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和国际影响力的强大,我国旅游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之国外旅行社开始抢滩中国旅行社市场,旅游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财务活动十分活跃。面对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思想,中国旅行社企业要做大、做强,尤其要在未来的旅游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鲜明、创新的的管理理念,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理顺财务管理与其他其他管理之间的的关系,以便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信息运系统,保证财务活动顺利进行。
1旅行社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1.1旅行社财务管理的概念
旅行社财务管理,是指旅行社利用货币形式,通过预测、计划、核算、分析、监督与控制,对旅行社的资金运动和业务收支进行综合管理,促使旅行社遵守国家法律与规章制度,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提高旅行社的经济利益。
财务管理是随着旅行社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出现的一种管理职能。[1]
1.2.旅行社财务管理的内容
1.2.1旅行社会计核算
旅行社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经营业务过程和经营结果。旅行社的会计核算包括业务核算和业务结算两项内容。
1.2.2旅行社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是旅行社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旅行社管理者通过对成本费用的分析、核算和控制,可以达到不断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论文参考。
旅行社的成本费用主要由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构成,对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建立日常控制制度、进行定期检查与考核挂钩等办法来实现的。
1.2.3旅行社收入、利润管理
旅行社通过向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服务,获得其预期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旅行社利润来源于营业收入,它是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利润的高低反映旅行社经营水平的高低。
(1)旅行社收入管理
旅行社的营业收入是指旅行社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向旅游者提供服务而获得的全部收入,主要包括综合服务收入、房费收入、城市间交通收入、专项附加费收入和单项服务收入。
对旅行社营业收入的管理主要采取确认营业收入和界定营业收入时间的原则。
(2)旅行社利润管理
旅行社的利润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所构成,是旅行社一定时期内经营的最终成果。利润管理是旅行社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内容是确定目标利润和进行利润分配。
1.2.4旅行社的资产管理
资产,是旅行社所拥有的全部资产的具体化形式,包括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1)旅行社流动资产的管理
流动资产是旅行社可以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将其转化为先进或者耗用掉的资产。流动资产又可划分为货币资产和债款资产。旅行社行业性质决定了它和其他行业相比,流动资产比重较大,在保证企业现金流正常的情况下,热合能加速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速度,让流动资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是旅行社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折旧的管理,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损耗等转移到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通过提供服务,送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为企业今后的固定资产更新筹集资金。
固定资产折旧的管理具体包括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和方法。
1.2.5旅行社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
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基础。财务分析,即对旅行社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旅行社一定期间财务活动的总结,为旅行社下一阶段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1)旅行社的财务报表
旅行社的财务报表是反映旅行社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附表。
(2)旅行社财务分析
考核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主要包括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列润率等。这8项指标分别反映和评价旅行社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4]
2 旅行社财务管理的目标
旅行社财务管理是旅行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不同时期经济政策不同,我国经历了以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两个阶段,现在正在向着社会责任最大化的目标方向发展。
2.1. 利润最大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利润最大化为旅行社的财务目标有其合理性。因为投资者出资办旅行社以赢利为目的,旅行社实现利润的多少直接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收益,旅行社只有在赢利的前提下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利润最大化是旅行社获取资本的有效途径,由于取得资本等于获取了一定的经济资源,从这一意义上说,利润最大化又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2.2.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也称企业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的所有者谋求利益,因而是站在所有者(投资者)的角度给企业财务目标定位。企业对投资者注入的资本进行合理经营,采用最优财务安排,在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的情况下,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进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股票市场价值真实,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就是指公司股票市场价值的最大化。由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是旅行社长期努力才
能实现,而不是某一期的利润最大化所达到的,因此也有利于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2.3.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衡量旅游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一个优秀企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不应该只是利润,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它既要为出资者着想,也要为国家、社会和消费者着想,还要为企业内部的职工着想。只有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利益,这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企业。企业赚了钱之后不忘国家、社会,积极回报社会,实现了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跨越。[2]
3 我国旅行社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3.1目前我国旅行社的定义和分类
3.1.1定义
根据我国1996年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3.1.2分类
(1)国际旅行社
是指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我国的出境旅游业务为特许经营业务,拥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国际旅行社被业内称为“出境社”。
在我国国际旅行社中具有相当资本条件、有网络、有规模并具有招徕、组织、接待来华旅行社的客人和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授权的大型涉外旅行社企业被称为大型旅行社。随着我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壮大,大型旅行社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旅行社集团公司。
(2)国内旅行社
是指经营中国公民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国内旅行社多为中小企业,这部分行业的总体状况是“小、散、弱、差”,中小旅行社数量多,规模小,利润少,经营种类和方式单一,构成整个旅行社行业的主体。
另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出现了外商投资旅行社,包括中外合资、合作旅行社和外商独资旅行社。外商投资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没有向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5]
3.2我国旅行社的特点
旅行社是人们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和经营者,它将旅游者按其兴趣和要求组成一个旅游团,规定旅游地点、路线、往返时间,安排途中食宿、交通,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组织游览参观,并派导游翻译人员提供导游翻译服务。它一方面招徕游客,另一方面又向饭店提供客源,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3.2.1为旅游者只提供劳务,不提供服务设施
旅行社只是组织分散在各处的旅游者外出旅游,提供导游翻译服务,自己
不向旅客提供交通工具和住宿场所。它是利用民航、铁路、汽车公司和轮船公司的交通工具运送游客,利用饭店的设施供游客食宿,利用景点的文物古迹或自然风光供游客欣赏,自身并不提供着方面的服务设施。它要求自己的工作人员通晓一些旅游胜地的情况,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包订饭店、飞机,与多方联系,满足旅游者的不同要求,组织他们到愿意去的地方旅游。
3.2.2资金投入少,结算工作多
旅行社作为旅游中介机构,其业务特点是通过组织工作和提供劳务取得收益,不向旅游者提供服务设施,不需要太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物资投资储备投资。但它的交易特点是金额少,次数多,协作广,涉及单位多,每接待一个旅游团都要和买卖双方进行大量复杂的结算工作,结算周期长,资金周转量大。因此,结算资金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3.2.3经营活动依附性很强
旅行社作为旅游中介机构,其自身的经营活动不能单独进行。由于客源分散,旅行社必须依靠众多的旅游商销售其商品,以招徕游客;而有了游客,又必须依靠民航、铁路、汽车运输以及饭店、景点等提供旅游服务,其经营活动才能完成。为此,旅行社需要建立地区分布合理、数量足够、关系稳定的推销网络和由众多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供应者组成供应网络,要妥善处理和这两个网络的关系,才能取得充足的客源和优质的旅游服务。[4]
4.目前我国旅行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我国旅行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国内中小企业的“瓶颈”现象与国际旅行社中旅行社集团公司的资金结算与应收账款问题。
4.1国内中小旅行社财务管理中的“瓶颈”现象
所谓“瓶颈”即为颈细肚大容器的颈部,在这里易产生滞留和堵塞。那么旅行社企业管理机制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4.1.1旅行社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大部分旅行社在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上,特别是在二者结合上缺少明确的目标,形不成有自己特色的核心力量,要么只有约束没有激励,或激励方式人为因素较大。一些旅行社仍然沿用上级主管部门给企业下指标,企业再给业务部门定任务,超额部分分成兑奖来解决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问题,而指标的制定往往又是滞后的,有些企业甚至到了年中过后才给各业务部门定下任务。加上旅行社企业的业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企业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给定的指标填补空缺的任务,总是人为造成给企业贡献多的业务人员(部门)指标就定得高,给企业贡献少的业务人员(部门)指标就定得低的“鞭打快牛”的怪现象。使干得好、贡献大的业务人员(部门)和干得差、贡献少的业务人员(部门),在收入和奖励分配上没有实质性的差距,严重地挫伤了优秀的业务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另有大部分中小旅行社目前则普遍实行部门(个人)承包或变相部门(个人)承包方式这种“以包代管”的机制是另一种只有激励没有约束的机制,由于这些旅行社自身控制乏力,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其结果是往往只收钱,不管理,最后造成漏洞多、纠纷多的现象。如何解决好二者的结合关系一直是旅行社行业多年的弱点
4.1.2旅行社的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资金短缺问题是妨碍旅行社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的首要矛盾,主要表现在:
其一,旅行社资金使用上的“大锅饭”问题。旅行社事实上只是资金流通的中间环节,资金在旅行社流转非常频繁,旅行社除去赚取的毛利外,其余均为代垫和拨付资金,所以资金的短缺一直是旅行社发展的滞障,资金使用产权不分、责任不明,更是造成了旅行社企业资金使用上的“大锅饭”现象。一方面旅行社向银行或上级单位贷款来支撑旅行社的团队运行,偿付高额的利息,财务经理“焦急万分”;而另一方面是业务部门的接待规模不断扩大,应收账款急剧膨胀,而业务人员却“潇洒自如”的怪现象。
其二,应收账款问题。特别是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更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旅行社老总们的一块心病。多卖怕收不回团费,有限的赊销,虽能减少呆账,可又担心失去市场。而在资金使用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外联人员往往选择后者,只强调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客源,而忽视销售所带来的收款风险。只注重个人指标的完成,而不关心账款能否收回。还有极个别的外联销售人员只关心个人的灰色收入,而不关心团队有无利润,账款能否收回,最后总是不知不觉中将旅行社拖入资金的“黑洞”。
4.2我国中小旅行社财务管理的“瓶颈”现象的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必须予以重视,加强管理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解决措施是当务之急,否则漏洞会越来越大,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此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4.2.1建立旅行社责任部门的费效比例机制
费效比即费用与绩效之比,也就是每个责任部门所花费的各项费用(主要是营业费用)与每个责任部门所挣得毛利(主要是营业毛利)之比,即营业费用是以营业毛利为基础形成的比例。每个责任部门要花费的费用是根据责任部门挣得的毛利多少来核定的,责任部门给旅行社创利越多,贡献越大,则责任部门所分得的费用就越多,在一定范围内所获得的奖励也就越多,当然奖励的多少更决定于责任部门对费用的节约程度。论文参考。具体办法有两个:
方法一,直接激励办法。费效比例机制的实施难点在于如何确定责任部门的费效比例,旅行社可以根据本企业近几年其主要责任部门费效比例的平均数来确定,例如,确定比例为40%,即如果以责任部门的毛利基数为100%的话,责任部门可得到毛利的40%作为费用,但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确定比例,否则,本机制难以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事实上也是企业管理者对外联人员信用的承诺。当然,营业费用中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其中变动费用是可以节约的,节约的费用可以作为奖励来发放。奖励到位后各企业应鼓励业务人员自觉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上缴个人所得税。
方法二,间接约束办法。行政约束。旅行社各责任部门必须服从旅行社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核算的有关规定。成本约束。旅行团成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坚决杜绝为减少费用而乱进成本的现象。应收账款到账情况的约束。业务人员的奖励发放必须以应收账款到账情况来核算,真正落实“谁作团,谁收款”的原则。
费效比例机制是一种自发的市场机制,它是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来不断调
节旅行社企业和外联人员的贡献和利益分配的机制,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
律的。当然费效比例机制的实施更有赖于企业内部环境的稳定和对业务人员信誉和承诺的可信度。如果一个企业频繁更换领导,事实上也是企业对内对外的信誉否定,其结果必须影响企业费效比机制的实施。
4.2.2完善旅行社的内部银行机制
旅行社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是当前旅行社行业所面临着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有些旅行社有时甚至由于资金的“贫血”而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强化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大力盘活资金力度、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是旅行社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行社的内部银行机制便是强化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1)企业内部银行机制的概念。
企业内部银行是核算企业内部资金占用的组织结构,是企业虚拟的利润中心,负责对企业整体资金统筹运作。企业的内部银行机制便是在企业内部划分若干个责任中心,核定各责任部门资金定额,并积极组织“存款”,发放“贷款”,按照银行同期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
(2)内部银行机制的实施办法。
核定企业内各责任中心的资金定额应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或通过先核定一定的资金定额作为企业为各责任中心提供的启动资金,然后通过各责任中心负责人以招标形式来有偿使用资金,各旅行社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利率的杠杆来鼓励和限制贷款,通过合理的资金调剂、充分激励那些资金周转速度快、应收账款回款好的责任中心,利用它们充裕的资金冲减资金使用成本,而那些资金周转速度慢、应收账款回收不好的责任中心,不仅要为此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而且最终会被资本市场“扫地出门”。
(3)加强内部银行的管理。
内部银行制度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具有提高企业整体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我们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更应加强对企业内部银行的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对内部各核算单位的管理状况、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于经营状况好、信誉度高的核算单位可通过利率的杠杆来减少他们的资金成本;对于经营管理不善、还贷还息不及时、信誉度较差的核算单位,则要严格控制其放款规模,消除其对内部银行的依赖,增强回收贷款的积极性。
解决旅行社资金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收的关键问题在于“分清责任和资金的有偿使用”。企业的内部银行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和化解企业资金困难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它集企业经营管理和银行金融管理于一身,在企业内部发挥着资金信贷、资金结算、资金监控的职能,同时它的设立也有利于增强旅行社企业整体的活力。
4.3旅行社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
随着中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以及外资旅行社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给各大旅行社形成很大压力,中国旅行社集团化网络经营成为必然趋势,旅行社集团公司这种大型旅行社的特殊组织形式就这样油然而生。
目前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管理与全国其他行业的集团化管理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如何有效学习、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已成熟的网络技术,是各旅行社经营者当前工作的主要重点。下面就旅行社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主要是资金结算管理和应收账款问题进行探讨。
4.3.1旅行社集团公司资金结算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旅行社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管理需要建立与完善
近年来,旅行社资金的集中控制和统一结算已成发展趋势,首旅于05年4月实施的资金结算中心管理,也成为中国旅行社行业率先进入旅行社资金结算管理网络化的行列,这就是说,财务集权、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和实施风险控制的优势,正在被旅行社业内人士所认识。事实上,资金集中控制和结算对所有旅行社都非常重要,尤其对产权关系和组织层级复杂的旅行社集团,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所以对于还没有设置资金结算中心的旅行社集团公司需要建立资金结算中心,而对已经建立的的公司来说,资金结算中心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3]
(2)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不严格
旅行社的应收账款管理与其他行业应收账款管理非常不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旅行社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旅行社行业的特点又比较特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旅行社行业不论是业务从业人员,还是财会人员,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解欠缺很大,人与人之间的业务完成还靠的是人与人之间一相情愿的单纯信任,没有把市场规则融入旅行社行业业务交易中,所以,造成旅行社之间,旅行社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三角债,呈恶性循环之趋势。在这个行业里,由于传真确认件的法律效力欠缺,从业人员一直对这个问题淡漠,造成向对方要款时,由于证据不足,失去索要应收账款的条件,另外,还有相当的旅行社之间的应收账款,只是一句话,连个字据都没有,其原因是,如果让对方打欠条,对方就有可能不与其合作。特别是旅行社集团化管理,所有的单据都在分支机构那里,总社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只有一个数字,原始凭证一张都没有,如果该分支机构发生主要人动,就有可能连应收账款的单据都找不见,这并非危言耸听,这是一个现实。所以,如何对分支机构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就成为旅行社财务管理的又一重要问题。[3]
4.3.2旅行社集团公司资金结算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解决措施
(1)建立旅行社集团集团公司的资金结算中心
总体思路如下:
为了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切实从资金管方面入手,对旅行社旅行社各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旅行社推行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委派制。作为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委派的人事管理的配套设施,旅行社在资金管理上做了重大调整,将原来由各分支机构自行实施的资金分权分权管理,改为“收支两条线”
管理,即所有收入全部集中到旅行社结算中心,各分支机构支出按预算计划由结算中心拨付到支出账户后由由各分支机构自己支付,或有结算中心按照各分支机构的付款要求,直接划拨到收款人账户,分支机构的支出账户受结算中心的监督。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归属旅行社计财部领导。
首先,要选择合作银行。一般旅行社集团集团公司各分支机构会在许多银行开有账户。为了实现资金资金管理,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旅行社集团决定清理清理各分支机构的银行账户,总的原则是:选择一家主要合作银行,两家辅助合作银行,其他银行开设账户全部销户。选择合作银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目前已开设账户最多的银行:能提供银企直联服务;在旅行社各分支机构附近基本上由网点;平时银企双方合作关系比较融洽。
其次,要开设银行账户。旅行社结算中心主要对下属分支机构和旅行社采购核算组的银行账户资金进行监控核算。旅行社结算中心以旅行社名义在银行开设银行账户,直接与开设银行发生关系,此账户为整个旅行社资金中央账户,用于用于归集结算中心所有分支机构的资金收入及结算中心的对外融资收入。结算中心根各分支机构的资金具体要求、额度,以一定的利率发给率各分支机构,并进行各种各样的资金支付和投资。结算中心的的各分支机构均作为独立的机构分别在结算中心指定的协办银行开立两个银行账户,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是“收入专户”,此账户专门用于用于归集各分支机构的收入资金,除划入结算中心的中央账户外,此账户只收不付;二是“支出专户”,此账户作为基本户,用于各分支机构的一般结算(费用等)业务,除有结算中心中央账户划入资金外,此账户只付不收。各分支机构在结算中心开立内部结算账户,用于资金归集与下拨。但日常结算业务仍然直接与银行结算,间接与结算中心发生关系。除有特殊业务的结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结算中心的批准可以另开张户外,,各分支机构一律不得再开立其他一般结算账户。通过同开户银行签订协议,开户银行将实时或定时地为结算中心提供结算中心账户以及各分支机构的银行账户支付明细等信息,达到结算中心对各分支机构的资金监控的目的。结算中心通过划拨资金的授权,可以避免出纳权力权力过大,有侵吞旅行社资金的可能。结算中心通过“收入专户”的资金归集,同样能避免资金避免资金管理不当造成的不应有的损失。
再次,还应关注网上银行与结算中心。旅行社集团结算中心通过与银行合作,每家分支机构只需要每年向银行支付几百元的费用,即可享受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各分支机构银行账户动态状况,加速资金回笼,集中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销售网络财务管理,实现个性化结算服务。具体包括以下服务:账户管理、实时监控、权限管理、资金划拨、异地结算、即时入账、资金回笼、工资以及预警通告等。通过结算中心使用网上银行系统,使得旅行社对各分支机构的资金管理更加合理、有效,避免了某一机构集体辞职造成资金无法收回的局面。
旅行社集团使用网上银行系统,有以下有点:投资极小,每年每个分支机构只需支付银行几百元服务费;确保旅行社集团资金安全,结算中心已成功实现旅行社集团所有分支机构的收入全部归集到旅行社集团总部,并且并且各分支机构对外支付款项款项根据预算由结算中心拨付,从技术层面和基础确保旅行社资金的安全;降低旅行社集团的财务费用,由于旅行社资金集中,盘活存款资金,鉴赏银行贷款,增强旅行社集团的资金协调能力,从而更大幅度降低了旅行社集团的财务费用;使旅行社集团的在途资金为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成为现实;实现对旅行社集团所有银行账户的全面监督。
(2)加强旅行社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根据某旅行社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设定了
这样一套投资极小,效果极好,简便易行的方案,那就是利用网络远程视频监控管理模式,进行异地报帐审批。首先,旅行社集团为每一个分支机构配备一台电子扫描仪,一个与网络配套使用的摄像头。其次,旅行社集团要求各分支机构必须把每天发生的业务的原始凭证,通过扫描仪扫描后,上传给旅行社财务管理中心,由双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记帐,旅行社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实行电脑记帐管理,一个月对一次帐。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如果分支机构在两个月未能收回,这笔帐将由旅行社清欠办公室代为收款,分支机构必须将相关的原始凭证复印后寄给旅行社财务管理中心,清收该笔款的所有费用都由分支机构承担,这样,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旅行社集团财务管理中心才有相当的监督控制权。事实上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旅行社集团集团公司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不仅能解决所有会计报帐问题,实际上,对于分支机构的其他管理,如同在身边。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旅行社集团异地管理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他是旅行社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发展经营规模的比较好的管理方法,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所有旅行社对分支机构的全程管理难题。
旅行社集团之发展,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大数量的分支机构营销网络的支持,想要做大做强恐怕只是一种空想。所以,如何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利用已经建立好的网上银行系统,进行旅行社集团化管理,恐怕是目前旅行社行业真正做大做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3]
5旅行社经营风险管理
由于自然力和非自然力的作用,旅行社同其他企业一样存在着大量的经营风险。各种经营风险的存在,不但会给旅行社带来收益上的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经营风险的管理便成为旅行社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旅行社的风险管理与财务具有直接关系。财务活动的各项记录和数据可以提供各种经营损失的信息。如呆死账及账面评估可以提供资产、经营收入的潜在损失;现金流入和现在流出情况及变动结果;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潜在经营风险情况等等。同时,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会造成资金和其他资产的损失。因此,加强旅游行业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把经营风险控制到最低,有利于旅行社的财务管理。那么如何选择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案呢?
5.1旅行社经营风险的概率
一般来说,旅行社经营风险概率分析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来源:统计数据、理论分析和主观估计。统计数据是对旅行社经营风险历史观察统计的结果,是旅行社经营过程中发生某种经营风险的相对频率。理论分析是利用经营学、管理学的一般理论来说明和确定产生某种经营风险的概率。主观估计是根据人的经验判断和对某种经营风险的主观认定而得出的概率。旅行社可以利用经营风险的可能性的概率分布来研究经营方案,从中选优。[6]
5.2期望值分析法
用期望值法来评估旅行社经营风险,首先要根据各种信息资料确定不同方案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以及损益值,列入比较分析表;其次,根据比较表计算各种方案的期望值;最后,根据风险控制目标,比较各种方案经营风险的大小,选取较优的经营方案。
5.3敏感性分析
在经营风险评估中,还可以采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经营风险的大小。论文参考。敏感性分析法是研究不确定因素一定幅度的变化,对经营结果的影响程度。这种分析方法是从敏感性因素变化的可能性以及测算的误差来评价经营风险的大小。
在敏感性分析中,首先要确定敏感性分析的评价指标,确定什么因素;其次,将选定的不确定因素按一定幅度变化,计算出相应的指标变动结果,并将各种评价结果进行排列,做出旅行社经营风险情况的大致估计。
财务管理作为旅行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面对当前我国旅游业的激烈竞争,各大旅行社想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赢得发展,就必须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经营管理,选择最适合的经营方案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总之,财务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做好财务管理,才能使旅行社的决策不失误,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中国的发展为我国旅游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各地旅行社数目越来越多,旅行社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行社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以及发展势头和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专家预测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目的地国家,因此,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旅行社行业将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挑战与机遇,各大旅行社行业必然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更加重视,旅行社的财务管理机制将会得到更加的完善,我国旅行社将会朝着网络化、品牌化、国际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信我国旅行社行业一定会在激烈的竞争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李隆茂,李亚利.旅游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2]杨敏,段九利.旅游财务管理实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3] 李志轩.旅行社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小议资金结算中心与应收账款的管理[J] 2004-10-24
[4]姚延波,左坚.旅行社经营管理:理论、实践与案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张道顺.现代旅行社管理手册[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4
[6]杜江.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5
[7]楼嘉军.旅行社经营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4
[8]何忠诚.旅行社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3
[9]徐东文.旅行社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0]张红,李天顺.旅行社经营管理实例评价[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11]刘荣.旅行社经营管理[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12]徐云松.旅行社经营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3]郭鲁芳.旅行社经营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网络营销、旅游营销、旅游产业
目前对于旅游界来说,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站,网络营销已不是个陌生的东西了,并且如今的旅游网站也不是像刚开始那样,声势浩大地要把所有旅行社取而代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网站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也都日益显现出来。
INTERNET的发展始于1994年,其前身是美国的GII计划,即“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其目的在于连通各国的NII(“全国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亦为美国首先提出),以实现信息的全球共享。INTERNET的应用,实现了大量信息的低成本高速传递。信息的构成,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而且还可以随时更新。由于制作简单,其成本远远低于电视等信息媒体,INTERNET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人。目前,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国家顶级域名CN注册量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9万,成为国内用户注册域名的首选,稳居亚洲第一。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95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36106M,网站数达到69.4万个。IP地址总数达到7439万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1〕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媒介,INTERNET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手段和方式。
一、旅游营销中应用网络营销是一种必然趋势
1.将改变传统接待模式,使供给市场规模增大,个性化愈益明显。一方面,旅游人数将会空前的增多。这一现象的出现固然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特别是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各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将会进一步打破,国际贸易也将逐渐走向自由化,这将给旅游服务贸易带来广阔的市场和平等竞争的机遇。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本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也是信息革命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信息革命的进一步推进,网上旅游、网上预订将促成旅游个性化、多极化的进一步盛行,再加上人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和收入的增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完全可形成在办公中旅游、在旅游中办公。旅游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生活的必需,另一方面,散客比例将增大。以前人们外出旅游前,要预知旅游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等情况,往往受到信息传递途径的限制,在较大程度上只好依赖旅行社(团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团队旅游比例较大,旅游个性化和多极化难于发挥。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旅游者可以对旅游地进行预游(网上旅游),这样可以了解旅游地食、宿、行、游、购、娱等具体情况,还可以通过网上预订,事先安排好旅游活动。于是,个性化旅游和多极化旅游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散客比例将会明显增大。据统计,入境旅华游客中团队与散客的比例,已由1997年的40.3:59.7变成2005年的36.5:63.5,〔2〕可以肯定,这一比例在继续扩大。正因为旅游市场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逐渐改变,所以传统的接待模式已难于适应这一变化。
2.将淡化旅行社职能旅行社作为中间服务商,主要职能是提供咨询服务、票务、设计和推销旅游产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旅行社受到的冲击将最大,它的职能将逐渐淡化,如果它不重新构筑生存的基石,那么它将可能消失。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被网络的自动查询功能所替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网上资源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随着信息家电的推出,人们可以“在家观世界”,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自动查询功能更具体、更直接、更及时地查询到自己所需的旅游目的地信息。
(2)旅行社旅游产品的推销模式和手段将被网上营销方式所替代。旅行社传统的广告宣传和推销手段,不仅成本高,而且推广面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利用这样全球性的网络进行产品的营销,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成本低、效果好。特别是随着个性化旅游和多样性旅游的发展,很多旅游者通过网上旅游后,他们可能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旅游线路,而不使用旅行社为他们安排的旅游线路。
(3)旅行社票务的收入将会随着旅游预订系统(CRS)和银行付款系统(BSP)的完善和推广逐年下降。
3.酒店内部管理模式和营销将面临挑战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推进,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管理者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来综合运用企业资源,而且还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正确、及时地对客源市场信息作出反应并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酒店内部管理模式通过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将取得较大的突破,它能保证有效信息的采集和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通过酒店信息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使决策者根据需求进行资源控制,提高服务效益,改进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项目。
4.旅游地产品将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在这以前,大部分旅游地产品的营销属于一种“被动”的方式,只是运用传统营销手段进行初步加工和包装并推向市场,主要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通过旅行社的图片、旅游交易会等形式,少量产品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随着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运用,人们网上旅游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就对旅游地产品的营销带来了压力,要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对产品组合要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要及时更新资料和信息,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二、网络营销在旅游营销中应用
1.在网络空间运作商务,首要的问题是要建立一个优质的网站。网站质量的优劣,是决定网上商务成的关键。目前国内许多旅游企业已经上网,但是网页和信息量尚不丰富,互动功能也不很强。因为旅游信息是旅游网络营销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因此,要建立一个优质的网站,最关键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目前,旅游行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客观上也要求旅游企业提供全方位、详细的旅游信息,以满足各类旅游群对各种不同旅游信息的需要,并承诺和真正做到相应的服务。这是争取顾客,赢得利润十分关键的不容忽视的至关重要的部分。第二,建立内部数据库,网页和数据库相关部分应建立链接,以按时自动更新网页上的信息和取得网上的各种反馈信息等。第三,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信息和相关信息。网站应建立和国内外旅游站点的联系和链接,建立和相关服务机构的链接,以满足顾客的各种相关需求,增加顾客对点的访问次数和对站点的依赖性,提高网站的知名度。此外还应尽量制作多语种网页,在设计上也要新颖别致,并做好网站的宣传工作。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网站真正成为一个面向世界、服务全球的网站。
2.适应网络化改变企业的产品策略,促进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性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消费者的行为正在从静态的信息准备转向动态的信息准备,他们期望最好的选择、市场透明和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反映在旅游业上,就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线路、个性化旅游经历和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由于以往的信息交流手段本身的局限,旅游营销者很难了解每一个潜在旅游者的需求,个性化的旅游事实上不可能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网络的运用为个性化旅游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互联网使得旅游消费者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查询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旅游产品要素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组合,设计适合于自己的旅游产品,然后通知许多卖主,要他们对旅游承包各专项因素出价,从中确定自己的选择。所以形成特色定位是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基础,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旅游电子商务也以服务为本。
3.省略nic.省略/html/Dir/2006/01/17/3508.htm.
[2]中国旅游资源网,省略/.
[3]柳思维.市场营销学 [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86-87 .
[4]郑怀丽.谈我国的企业信息化[J].现代管理科学,2002,9: 23-25.
关键词:旅游企业;旅游网站;电子商务
一、全国旅游网络营销现状
旅游电子商务由于无物流配送、便于网络营销的特点,理论上成为拓展企业产品销售新渠道、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新武器,因而备受青睐。
受国外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良好发展的鼓舞和国内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自20世纪90年代中华旅游网和华厦旅游网开通之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所有企业不同深浅程度的“触网”。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国现有5000多家与旅游相关的网站。
我国旅游网站发展现状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已建有网站,并与后台企业管理系统相连,可以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第二,已建有网站(网页),可以预订,但无法网上结算;第三,已建有网站(网页),但只能信息,无法进行信息交互、产品预订;第四,尚未建有网站(网页)。
从比例上看,第一、四种类型都是极端例子,前者以携程、E龙在线等极少数网站为代表,较接近理论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网站类型。而后者多为中小酒店、旅行社网站,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费用的降低,这一类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少。第三、四种类型占绝大多数,两者合计应该占到我国旅游企业的80%以上,网上业务寥寥无几。
现阶段我国旅游网站的经营者,无不期望把网站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尤其是交易的窗口和平台作用,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网站对于企业来说,所起的作用仅限于信息和发电子邮件,多数网站信息匮乏,并且无法及时更新、实时预订。
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基础条件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在业务处理由单模块信息化过度到内部系统整合――ERP(企业资源计划)运用基础上,建立外部网站,实现内部信息管理与外部商务网站平台两大系统的全面对接,支撑企业全面的电子商务运作。内部ERP为核心的整合称为内部E化。ERP既是技术,也是管理思想和方法。
一方面,内部E化的成功,从营销角度上看,可确保企业信息的共享,提升外部网站客服响应速度和交易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又可简化组织机构和提升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大企业较为重视。但实施ERP也存在不足,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投入,一般企业难以承受,况且ERP运作要求有相对完备的基础数据和运作规范,在我国旅游行业暗箱操作的业务模式下,英雄难有用武之地,即便运作起来,也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因而,如今我国旅游企业中成功运用的例子并不多见。
相对而言,表层E化就简单一些,且花费较少,但要使网站由静态变动态,满易功能,内部E化是前提。中小企业对此态度相对保守。
旅游行业进入门坎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中小企业经营者极易产生短期心理。内部E化又属于基础性工作,在未能带来短期利益的情况下,期望这些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做很多的投入,也是不现实的。基础工作的欠缺,使多数企业网站先天就缺乏电子商务运作中必要的后台系统支撑,我国旅游行业90%以上为中小旅行社、客栈、酒店招待所,信息化程度不高,从技术角度上看绝大多数的网站根本不具备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的技术条件。
三、在现阶段特殊的国情下旅游网站运营成本过大
网站的建立和运行,仅仅是企业电子商务运作的初始。网站的建立只是为企业产品营销构建了对外信息交流平台,网站要具备交易功能,其后台要具备相应的信息化基础。旅游是跨地域的活动,业务联系广,参与者众多,参与交易各方的信息、业务交易处理环节的衔接程度尤为重要。
由于信息化基础欠缺,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企业外部网站销售平台与内部生产、调度系统、交易第三方管理和交易平台脱节,一些基本的业务操作无法做到在线实时处理。以支付功能为例,据吴建民调查,在国内的网站中,只有1.2%有在线预订功能,能提供在线支付的仅占0.88%。旅游活动涉及面广,尤其是以组装包价线路、销售为业的网络公司、旅行社等中介网站,其产品中间环节多,信息变化快,这些网站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则在实际运作中会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更新慢,交易各方无法实时交互,页面链接无法打开等。同时,在国内目前虚拟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监管尚存漏洞、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国内的消费者难以适应网络消费环境和产生消费信任。如我国民航计划实施的无票旅行,从技术上已无太大问题,但实际还是难以普遍推行,网上预订、网下人工送票与收款往往是旅行网站经营必不可少的环节。携程网在网站建立后即收购了北京海岸订房中心,在国内30个国内主要客源地有分支机构,实施网络与传统业务的融合。所有这些不仅要求网络经营者要有创新思想,还要有资金。
号称国内旅游业第一网站的携程网,从1999年5月在上海以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成立,从注册成立到2004年6月,通过国外风险投资基金、纳斯达克股市上市、外资收购股权途径,获取了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投入。
2006年成立的芒果网,在2007年的Alexa中国旅游网站排名中,由无名小卒一跃位居前三,连经营多年的业内网站已难望其项背,其中大部分原因在香港中旅游的背景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在芒果网的10亿投资中,用于网站建设的前期投入也就3.5-4亿,其余投入主要在于后期的推广和实体机构建设。以上事例说明,网站运营开支主要还是在网络之外。如果成本上控制不好,则难免会亏损,这也是为国内数千家网站中,纯粹从销售中获利的网站凤毛麟角的原因。
因此,过去认为电子商务成本低,各类企业都在同一线上起跑的理论并不完全正确,持这一观点的人,可能仅看到建网站和维持网站运转的投入,而实际上如果把市场的拓展和品牌推广等后期费用计算在内,成本甚至比传统店铺也要高。
四、现阶段我国在线旅游市场空间有限
首先,现阶段我国有效消费网民比例偏低,市场空间有限。据艾瑞市场调查报告,本年度国内旅游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700亿元,然而网上旅行预定市场规模只有8.5亿元,占总值的0.1%,而同期美国为32%,欧洲为12%。数据表明,短期内我国旅游在线市场空间有限,网站要达到规模效益有较大难度。
我国旅游在线网站主要经营订房、订票、包价线路、出租车等业务,在销售比例中,订房为大头,约占比例70%,其次为机票,其余产品份额不到10%。
旅游产品无形,它主要是由一系列的服务组成,无论是产品推销、展示和预订、交割,实质上只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传递和互动。传统市场所形成的自然区在网络虚拟空间得以打破,理论上网站的销售空间和市场都是无限的,并且边际成本很低,未来的网站会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格局,短期内众多网站的市场空间实在相当有限。旅游在线市场的这一状况,一方面是由旅游产品的特性所决定,另外一个原因也是由消费环境所决定的。消费习惯、信用、安全问题的解决成为决定性的外部因素。
虽然旅游交易可以在线进行,但电子商务毕竟是虚拟行为,如何规避风险成人们首先关注的话题,其成败取决于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银行等第三方担保、网络支付安全保障的有效实施。
全社会公民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气,属于制度建设问题,任重而道远;第三方支付担保方面,虽属于技术性问题,但尚有待完善。电子支付以银行或银联的电子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电子支付平台,企业内部自行建设的电子支付平台为主。
五、对现阶段旅游企业网络经营的建议
在当前环境下,电子商务建设要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
(一)以务实的态度来应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对基础较好、财力尚可的企业可以先从内部做起,在完善内部信息化基础上,通过自建或是托管建网形式,进行电子商务运作。而其他企业,不应过多追求完全电子商务的实现。
(二)发展区域社会化的ASP服务
发展第三方ASP(服务提供商)服务支持平台,解决自建网站存在投入大,信息流量小的问题。利用ASP提供设施为企业客户提供应网站设计、托管、租赁、维护服务,以减少和回避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人力等投入风险,解决实际应用等问题。
(三)建立区域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建立统一推销平台
依托当地基础较好的网站或与国家旅游局目的地营销系统进行合作,共同出资建设区域旅游产品营销平台。为游客全面了解目的地和集中展示推销区域目的地提供统一平台,便于客户的搜寻和了解信息,解决企业自建网站产品不够丰富、访问量有限的不足。减轻企业商务前台对外招揽宣传,动态信息更新等繁重的技术维护的负担,便于集中解决企业网络安全和交易便利性、支付、清算、信用等技术问题。
(四)网站引入诚信机制,解决支付安全问题
旅游企业在线交易量上不去,支付安全没能很好解决是主要原因。企业电子商务应从区域旅游营销平台开始,通过平台第三方对商家、用户交易信用互评展示形式,对交易行进行监督,通过第三方监督机制,尽可能确保买卖双方信息真实和诚信;同时,网站完全可以引进类似于阿里巴巴“支付宝”和eBay的“贝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硬信用”保障机制,方便各类银行卡支付,也解决安全问题。
目前可以先试行让机票商、酒店和旅行社分别与消费者实现订金部分的网上交易和支付,确保用户在享受到服务后再正式支付费用,减少大额交易风险。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各个企业网站的网上交易,使个人和中小企业的网上支付和收款变得更加方便、安全,从而促进了网上交易开展和推进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
(五)加强产品的独特性提供丰富的产品
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常规品种上避开与大旅行社的竞争,这就要做到有特色,如旅行社的线路特色,酒店的经营特色,形成经营上的区分,以增加自身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吴建民,丁疆辉.中国旅游网站的功能及其空间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研究,2007(2).
2、CNNIC.全球互联网统计信息跟踪报告[EB/OL].省略/chy/a/a1/200507/chy_31630.html.
3、网上酒店预订面临尴尬直销模式能否解困[EB/OL].省略/web/.
1.1张家界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06年以后,张家界旅游网站已经达到了200余家。这些网站在各大搜索引擎、门户网站中大量注册和宣传广告,为张家界的旅游事业添砖加瓦。其中影响较大的张家界国际旅游网是一个多功能的旅游门户网站,该网站致力于整合张家界各项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构建成为一个集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广告宣传等多功能多媒体的综合型旅游网站。相比来说,其它网站大多数则为旅行社或旅游企业自建网站,旨在吸引客源,为各自旅游企业服务。
1.2张家界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服务功能分析
目前张家界现有的众多旅游网站中,大多只是简单的介绍旅游景点和一些旅游路线,真正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很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对象主要是在网上消费的旅游者,他们追求的是个性化的服务和安全的支付环境,而现有的旅游网站提供的服务则暂时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现有的电子商务网站涉及的主要服务功能有:旅游新闻、景点介绍、旅游路线推荐、在线咨询、旅游配套服务的查询和预定等。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缺乏网络用户基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网民规模达到了全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但是,据CNZZ监测的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12月30日,在线旅游预订使用率仅为7.9%,平均每天只有1.3%的访客有在线交易行为,而在旅游景点及旅行社的网站中,这一比例仅为0.02%。尤其是张家界,虽然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但作为“老少边山穷”的民族落后地区,互联网覆盖率不高,经济基础和市民文化素质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导致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缺乏网络用户基础。
1.3.2网站内容、功能简单,服务项目单一,缺乏特色目前的大部分旅游网站在运作方式、目标市场、服务内容上普遍存在雷同、内容单调现象。旅游网页上多是企业情况介绍,内容过于简单,并且更新速度慢,电子商务的特点与功能优势在这些网站上几乎体现不出来。同时,近几年,旅游网站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网上促销、网上预订成功率不高,整个旅游业电子商务的销售额比例较小,缺乏特色。
1.3.3网络信任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支付环境由于消费者的观念还未跳出传统的现实交易模式,再加上网上支付的不透明性,网上旅游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互不信任”现象。
1.3.4没有建立统一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单兵作战已经成为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一个主要特点,各个网站主体仅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站和更新信息内容,旅游电子商务开展既没有政府和行业监管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成为影响旅游电子商务开展的主要因素。
2张家界旅游电子商务存在问题的思考
2.1对缺乏网络基础的思考
旅游电子商务的对象是广大旅游顾客和潜在网络用户,其数量多寡是影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旅游热点区的张家界,其电信基础设施依然落后;旅游局的信息系统比较薄弱,应用水平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旅行社虽然配备了电脑进行微机管理,但事实上配备的电脑大多只是做一般的预订登记和财务结算工作;旅游企业的管理软件,实行的是手工操作的计算机处理,没有培育出具有先进管理思想规范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对企业自身的规划和实施都不尽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游客根本无法及时获悉所在景区(点)的最新旅游动向,无法实现与景区(点)的在线咨询和交流。
2.2对旅游电子商务功能服务的思考
张家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与国内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相比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没有明显的旅游标志、景点介绍单调、缺乏图片和动态演示、服务项目单一、内容功能简单等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更加个性化是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旅游电子商务当然也不能例外,旅行爱好者更喜欢有自己个性化的旅行选择;从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来说,个性化消费观念和档次比较高,消费能力比较强,报价高一些也能承受,个性化网站规划线路行程带来增值服务,获得收益自然也比较高。因此,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行服务,是眼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趋势,也是进行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功能重构的基础。
2.3对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的思考
由于传统思想的禁锢,人们习惯于采取传统的有形支付方式,对数字化货币在网络上的传输和周转还处在成长阶段,这无疑对旅游电子商务在网上交易制造了障碍;另一方面,国内各大银行介入网上交易安全的程度还不够,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网上支付的安全性还存在很多问题,无法让网民达到对网上支付安全的完全信任。
3张家界旅游电子商务的解决对策
3.1加强旅游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全民旅游商务化
张家界旅游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全发展需要政府逐步实现旅游管理电子化,办好政府旅游网站,为旅游业和旅游者提供权威的旅游资讯信息,宣传政府旅游业管理的法规政策;政府部门应制定出符合本市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框架,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与国内外接轨,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数据化整合,规划旅游电子商务整体战略和实施措施,保证旅游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地发展。主要措施有为:第一,优先发展互联网和交通,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第二,积极推动中小旅游企业入网和呼吁全市人民参与旅游电子商务。同时,政府应大力推广和宣传旅游电子商务,并呼吁全市人民加入旅游电子商务,最终形成全民的旅游商务化。
3.2增进网站服务功能开发,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为了满足旅游者各异的需求,旅游网站商业部门全面地收集、提炼和整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再根据这些整合的特点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或者让旅游者自己设计旅游线路和旅游行程,旅游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提供量体裁衣式的订单服务,充分体现其个性化特征。同时,旅游网站为游客提供信息互动平台,博客专栏,为更全面收集信息与提供信息设置最佳平台。网站应该在“虚拟旅游”这个亮点中开辟新天地。虚拟旅游是现实旅游的补充和完善,对现实旅游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突破。在建立现实旅游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或超越现实景观等手段,构建一个能使旅游者欣赏旅游景观、体验旅游活动或进行虚拟互动旅游的虚拟旅游环境,这必然是今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3.3构建公共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寻求最佳盈利模式
鉴于张家界的旅游服务企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旅游服务企业与景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旅游服务企业信息化基础还比较薄弱,若选择自主投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投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也造成重复投资,不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因此建立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是发展张家界旅游电子商务的最好途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作用有二:第一,致力于整合张家界各项旅游资源,提供最透明、最实在、最优惠的服务,确保所有旅客都可以快速集中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第二,通过旅客在本平台的反馈信息和对各景点、酒店等进行的客观评价,督促当地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提高张家界的旅游服务质量。平台所涉及的客户管理、网上预订和支付、景点和路线推荐、游客互动等功能模块也是目前旅游电子商务迫切需要的功能。同时,张家界在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时应积极寻求合适的盈利模式。目前可供学习参考的有以下三种旅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①政府主导性旅游电子商务;②大型旅游企业旅游电子商务;③中小旅游企业旅游电子商务。笔者认为,张家界可以采用第一种模式,通过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公共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以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
3.4加强银企合作,解决网上支付难题
张家界市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尽早介入建立旅游电子商务与银行的合作关系,推出面向旅游业的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支付方式,为旅游企业的网上交易提供信用担保。同时,旅游企业的网站应安装防火墙和引进国内、外高端技术,防止“黑客”攻击,保障网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安全,使网上交易变得安全、方便、快捷、高效。
关键词:高职高专 旅游管理 应用 培养模式
中国在旅游发展方面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业具有服务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宗旨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这要求学生除掌握必要理论知识外还需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也就是注重能力和应用。但目前我们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1 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实训模式缺少科学性、规范性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还沿用其他传统学科的老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或者有重实践这个意识但缺乏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方面能力的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依靠模拟训练来进行实训、实践,而模拟训练的实训标准达不到理想效果,与实际应用和操作还有一定距离。理论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偏少。在旅游企业用人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好高骛远,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实践课程安排有时流于形式,实训效果不明显。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单位的顶岗实习或预就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作为学生的一门实践课程,学校把学生送到旅游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至于学生到了旅游企业是否较好地结合所学进行实习,把所学带到实践中,又把实践中的问题带回课堂继续学习,每个环节有没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旅游企业是否真的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较好地学习及培养能力,还是只简单的在使用廉价劳动力?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实践基地不够完善,缺少科学规范性。如何建立规范成熟的实训基地模式,并进行有效科学的合作和实训管理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问题
1.2 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
现在旅游市场上需要的人才是接受国际先进服务理念,并能把服务意识融进熟练的操作中。而我们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却错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设置的课程如仪表仪容、公共关系、语言训练、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饭店服务、导游服务等大多是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以为这样就能搞好学生素质培养。其实这只能说是学生的专业操作训练,而实训过程中素质培养从思想到内容都跟不上,学生在参加这些训练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这达不到让学生从教育理念上接受国际旅游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3 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有待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拥有一些带团机会,在服务技能和实际能力方面能得到一定锻炼,但学生对整体运作、旅游产品销售、管理经验方面缺乏实践。只能具体地根据安排来做一些事情,如果让其站在一定高度来做一个旅游产品还不行,在创业创新、独挡一面方面欠缺。
1.4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实训课质量的整体提高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大部分从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直接从事高职教育,他们没有太多实践经历,对实践环节及实训中将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较好地进行实训,较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了。很多教师还是按高中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动手练习的模式来教授学生,或照本宣科,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较难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
2 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1 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规范
高职高专学校领导及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实训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及将来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将之付诸行动,把实训基地建设规范起来。
2.1.1 校内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尽可能的与实际情况零距离靠拢,如模拟导游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前厅。同时运用计算机软件将模拟方法用于教学科研活动,模拟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旅游企业经营决策,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教学训练方式。通过建立导游模拟实验室,主要模拟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现场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实验室针对学生进行气质形象,美容美体、服装化妆、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仪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防真的训练环境,适应行业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许多高职高专学校都有自己的产业部门,有的学校有高校招待所、专家楼、高校旅行社、餐厅等实体。把这些实体办成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培养出独挡一面的就业能力。如让学生进入校招待所、专家楼、餐厅等让学生思考并实践如何经营与服务才能让顾客满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经营;让学生参加旅行社的工作,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由学生自己负责整个业务的运行,包括拉客源,做计划,安排行程,带团,处理善后事宜等工作。作为高校的实体既完成了实习任务,更好的协助学生就业、创业,又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节约开支,只要认真研究,敢于探索,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的走向成功。当然万事有利就有弊,难免会有不利的一面,如因学生实践能力不过关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样就要求在学生上岗前做好相关培训和提醒工作,上岗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老师及时提醒和定时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真的出现什么差错向客人做好赔礼道歉工作,当事人作出检讨分析差错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并警示所有同学。
2.1.2 校外
校外实训以顶岗为主,严格把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选择专业性强、操作规范,行业中处于先进管理的旅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与企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坚持资源共享、产学双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实习基地。具体操作可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一个稳定时间内如半年或一年内进行顶岗实习,另一部分留校学习,到期后可互换。这样总能保证企业有学生在岗,不影响企业的工作进程,学校正常安排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实习中带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真正与企业之间行成了“双赢”。
2.1.3 旅游企业、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
高职高专学校可创造条件在校园内部举办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供需见面活动,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及与外界联系打开了一道窗口。具体操作可在实训、就业办公室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安排供需见面活动,把学生按能力大小进行搭配,轮流进行:1.去社会上了解、收集、整理对口的用人单位信息;2.向单位发出邀请函或亲自到用人单位邀请;3.布置安排好见面会场;4.会后班级讨论,总结安排活动成败经验,写出总结。事实证明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在安排供需见面会的过程中就被企业相中到企业去预就业或就业。学校还应加强与地方旅游局的联系,及时了解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修改旅游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学生就业。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把资格证书考试,全省导游大赛,旅游界的有影响的活动引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与旅游局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及考前培训,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2.2 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与国际旅游接轨
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现在的学生,虽然理论水平及特长爱好突出,但团队合作精神差,遇到困难缺少耐心和韧性。我们可在实训中加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公关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应变能力和独挡一面的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和服务经验,更好的顺应中国旅游强国的大发展方向,与国际旅游管理接轨。具体的做法可多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既生动又能让学生更好理解。组织学生分组到艰苦的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到贫困山区去“献爱心”,在校内组织一些象“烹饪大赛”这样的劳动光荣,勤动手脚的活动;到校外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如何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实训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实训师资队伍。我们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首先是由学校自己培养。我们从学校的教师中选拔优秀的、有责任心的青年教师到相关校外实训基地或合作的旅游企业进行一年到两年培训或顶岗实习,让他们真正扎根在工作上,深深的体会学生将来在实训中会面对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校协调或解决的问题及工作中应重点培养的地方。能及时发现、解决并协调好各方面问题,同时积累大量实践工作经验,对学生以后的实训指导能做到心中有数,能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意义的站在较高平台上指导学生的实训。有能力、有实力培养出新一代应用型人才;其次就是主动引进。我们可以从旅游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金牌导游,资深从业人员来作学生的专业兼职教师,请他们用带团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通过讲座,团体的、个别的指导等形式指导及参与学生实训,提高实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仁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J].机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报,2007(4)
[3]王景山,孙德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半共半度“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关键词: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曹毓(197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83-02
应用型国际化人才是指既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又具备较高国际素质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
一、应用型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特点
(一)广而专的知识结构
国际化旅游人才掌握的知识要“广”。“广”首先是指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掌握了文学、法学、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基础知识;其次,“广”是指在掌握本土知识的同时,能深入了解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悠久文明和历史文化, 了解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现有社会状态和经济发展水平, 能流利地使用当地语言进行交流,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国际化旅游人才掌握的知识要“专”。“专”是指具有精深扎实的国际旅游专业知识,熟悉各项国际旅游业务。尤其在掌握本土旅游法规的同时,能够很好掌握并运用国际旅游业基本规则和惯例 ,熟悉以 GATS( 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旅游业基本规则和惯例。
(二)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国际化旅游人才的显著能力特征首先是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所谓国际交往能力,是指以对旅游者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熟悉为基础, 合理运用基本的沟通技巧, 以灵活、务实的态度, 协调国际旅游活动与交往中的各种关系的能力。各种沟通技巧的基础是良好的国际语言的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就不可能进行顺畅的国际交流;同时,国际化旅游人才还要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对多元文化有较高的忍耐度。理解并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才能更好地和旅游者进行沟通交流。其次,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相比,可变性较大、风险性较强,因此,国际化旅游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以便在不确定环境下或突发状况下正常开展工作。
(三)敏锐的政治触觉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国际旅游受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影响比较大,政府的参与也比较深,各国政府经常参与国际旅游活动的协商与谈判, 如签订各种国际间旅游协定、航线协定、航空运输协定、移民和海关手续,以及制定措施保护本国公民外出旅游人身财产安全和正当权益等。因此, 国际化旅游人才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触觉,能第一时间关注并预测国际政治形势对旅游业的影响,从而保持对国际旅游业发展最前沿动向和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与此同时,国际化人才必须保持始终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做国际人的同时,坚守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
二、旅游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我国旅游业对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2011年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7000万人次,出境旅游消费690亿美元,出入境旅游兴盛。但应用型国际化人才数量的不足,导致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制约了旅游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涌入中国的外国游客达到上千万人次,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人才缺口很大。据统计,当年北京、上海等地酒店业人才缺口至少为50万。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者消费能力的强劲上升,出境游人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9%。在此前提下,国际旅游业不断增设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服务项目,因此中国籍员工的招聘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二)对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与庞大的国外客源市场不相对应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严重缺乏。接待服务人员外语水平不高,跨文化沟通能力不强,降低了出境游服务质量,影响了客源市场的进一步扩展。通过对我国最大的几个城市旅游业进行调查显示,目前急需的旅游人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涉外高技能型人才”,即从事涉外接待、涉外沟通与联络、境外客户关系管理、境外营销等工作的人才;第二类是“涉外经营管理人才”,即从事服务管理、公关、销售等部门的高级经理人才。
三、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一)专业建设国际化
专业建设的总体原则应是: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根据学校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及自身特点,拓宽专业口径,保留传统专业方向,剔除陈旧过时的专业方向,设置急需及需求量较大的新专业方向,形成既符合社会需求又具有自身特点的专业定位。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做法是:在原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国际酒店方向、国际导游方向、国际旅游会展方向、国际餐饮管理方向。
(二)培养目标国际化
确定专业方向之后,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培养目标。应用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中应包括:具备广而专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具备敏锐的政治触觉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以旅游专业国际导游培养目标为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服务意识和心理素质,以及旅游管理、外语语言学、导游服务、中外历史文化等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旅游的法律法规和国际礼仪,掌握国际导游、旅游企业外事接待、旅游咨询等方面的专业基本技能,具备出境领队岗位、国际导游岗位应有的沟通与讲解能力,能在国际旅行社、涉外酒店、旅游景点(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外语导游、外事接待、旅游翻译、旅游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课程体系国际化
培养目标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施,教学质量的高低、培养目标实现与否,最终体现在课程结构和教学上。因此, 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将英语语言学设为主干学科,旅游专业英语、高级旅游英语、旅游英语口语、旅游英语视听、导游口译技巧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提高授课学时,增加授课比重。
2.开设模拟导游、主要客源国概况、现代饭店服务技巧等多门双语课程,让学生同时进行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并接受国际旅游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
3.增设西方文化、国际旅游概论、世界遗产概论、世界美食、跨文化交流、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国际著名旅行社概况、中西旅游文化比较、世界酒店概况等国际化知识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主要客源国的文化习俗,理解并接受中外文化差异。
(四)培养模式国际化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产学研结合仅仅体现为高校与国内企业、国内院校的合作,但是要培养国际化人才,仅与国内企业合作是不够的,还应积极发掘与国外企业、外资企业及国外院校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国际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这种产学研结合,应该是一种全过程的深度合作。过程前,合作企业、院校参与学院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审议,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更为符合国际行业需求,学生的素质与竞争力更好地和国际接轨;过程中,一方面聘请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国外师资给学生讲课,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赴合作企业实习考察,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经营理念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国际化的思维分析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还可通过严格选拔,以交换生的方式为优秀学生提供到发达国家进修学习的机会,过程后,可考虑打破国内就业的思维定势,开发更为广阔的海外就业市场。
(五)师资培训国际化
建立一支国际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主要途径,着力打造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
“请进来”一是请合作企业管理人员来校授课,为教师们开设专题讲座、实践指导;二是直接从合作企业引进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及开设讲座;三是从国外引进师资,聘请外籍教师,以保证国际化教学的实施;“走出去”,一是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有旅游企业的工作经验,教师们必须定期到国际旅行社、涉外饭店等国际氛围较浓的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等;二是将本学院教师作为访问学者,派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进修、访问、讲学,以此来提高教师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并应用到本国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之中。此外,高校之间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合作科研以及建立的学术互访制度、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等,也为高校旅游专业师资培训国际化创造了必要条件。
总之,我国旅游业对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均在不断提高,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旅游专业培养人才的一个必然方向,只有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实现国际化、与国际接轨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