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05:32
导语:在家庭教育智慧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孩子从出生到正式步入社会,是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着,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孩子打开走向成功之门。
1.1“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基点
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教子做人,就是要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懂事到懂事,从不能分辨到能够分辨事物的好坏对错,都是在家长的行为中获得的。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纠正不良习惯,形成好的习惯,就有利于孩子道德认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如果做父母的由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犯下的错不及时地给予纠正,有的甚至袒护,影响了孩子道德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提高孩子鉴别能力,针对问题及时指导,提高孩子德分辨的能力,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做人的关键。
1.2“学会求知”,是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智慧开发的前提
教育子女“学会求知”,这是家庭教育子女智慧开发的前提。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重知识、重能力、重创造、重发展是人才的重要标志。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学习上,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内容,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他今后的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再聪明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也会半途而废。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潜力的开发。学习能力指不仅具有知识运用的能力,还具有把握知识并提出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标新立异的主张和想法。在“求知”上机械照搬、因循守旧,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会成功的。
1.3“学会劳动”,是家庭教育培养子女综合能力的关键
“学会劳动”,就是重视教育子女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及社会公益劳动等。如果父母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调查表明,目前有许多家庭,“劳动”已成为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基本不做家务劳动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占一般以上。专家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是懒惰、懦弱和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勤劳、勇敢、奉献是良好品德的基础,安排好子女参加家务劳动,引导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既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也是培养子女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
2.把握家庭教育的特性,才能更好实施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长辈对未成年孩子所实施的综合性教育。家庭教育特点归纳为三个方面。
2.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之师,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的怀抱里接受父母良好的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对所有的家长来说都是不可轻视的。从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看,幼儿期的孩子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为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习惯、性格等,因此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
2.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孩子从小到大,几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甚至可以说家长以一种连续不断地、随时随地的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子女,中国传统家教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父慈子才孝,兄友弟则恭。父母的言行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会潜移化地对孩子产生终生影响,甚至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的力量,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作用相当大,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
2.3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应根据孩子特性和个性,采取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的教育形式,对孩子因材施教,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成功的起点。
3.家庭教育方法是塑造成功人才的关键
教育不是一件只凭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性,既要面对客观条件和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又要在实施教育中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作为父母,教子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方法错误,孩子的潜能与才干不但无法被发现,反而会被误导,影响孩子的一生。
3.1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重智轻德。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培养。有些家长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二是重“金”投资。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三是对孩子.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一切。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父母的教育的误区使许多孩子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缺少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缺少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的实践能力较差。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对孩子的“轻德”、“重金”、“溺爱”只能导致未来社会人才的“淹没”。现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这些家长要高度重视。
3.2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培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教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具有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规范、理想志趣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一是人才品质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劳、美五个方面的发展。德是做人的前提条件,智是智能开发关键,体是人才发展的保障,劳是技能和习惯养成的途径,美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条件,它们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二是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科学的头脑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少的。三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仅是智力上的发展,更需要生活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家庭教育对创造力的开发,应贯穿于整个生活环境、整个身心发展、整个日常行为之中。因此,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人文环境,使环境成为孩子创造力发展的课堂,引导孩子质疑、探究和发现,引导孩子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他们走出课本、体验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引导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慧优势,从而拓展孩子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孩子发展的空间。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 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关键词】师生关系 学习方法 家庭教育 体验快乐
《英语新课程标准》建议英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而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有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爱护与信任,以及教学中的密切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它显而易见地告诉我们师生之间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面对英语学困生,他们的情感也较为敏感,害怕老师的批评和另眼相看。要使学困生有一个有利其情感智慧和智力发展的良好环境。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困生,从生活中或另一学科中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我班上有一个数学较好的学生,英语却较不理想。在课堂上从不发言,也不积极投入。所以在平时,我时常跟学生聊大家的特长,有意无意地夸大他的优点,并在生活中关心他,使他也有话跟我聊,慢慢地我们就建立一种情感。这样,在英语课堂上,他就不会放弃听讲,反而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慢慢地也看到了他开口说英语了。
一、激发兴趣,大胆开口,狠抓课堂注意力
1.图片展示,形象记忆 由基础好的同学先读出新单词,再让他们重复,给予他们很多次的语言输入信息时间,才能自信的在课堂中展现自我。也就很快体验到成功感。
2.复习上一课时,采用快速单词重现法。英语后进生大部分的短暂记忆力都是比较强。所以运用快速闪现单词进行重现复习,既能加深读音记忆,又能展现他们的特长,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3.教学课堂中设计的任务要考虑英语学习后进生的可接受性,比如在教了新句型时,我要求其他同学能表演对话,而对于英语学习后进生只要求能模仿对话;当他们顺利完成任务时也要毫不吝啬的给他们“Well done!”“Excellent!”等这样的表扬,这能很好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轻松可接受的英语课堂是后进生提高自我的一个前提。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才最终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制定合适的奖励措施
《学生学习新策略》一书中提到学习的自主性原理,就是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积极自主的行为,只有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并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英语后进生,学习最大的问题是毅力。所以大部分这样的学生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帮助并时常督促他们,使他们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对这些学生进行谈心,一方面把一学期的英语学习目标分成短期的周目标及月目标。把目标考核表一式两份,一份在学生手头,由组长记录他们的课堂积极参与次数和单词课文的背诵情况。另一份张贴于我的办公桌上,方便当面及时表扬记录和鼓励他们的可见性手段的运用。另一方面我采用了奖励措施的方法,在学生快要处于疲倦期时,我会进行总结,一般会两星期一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精美的笔记本并附上学校印章和名句激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产生成就感,强化“心理优势”。学生有了信心,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样他们成绩就会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在班级里也能产生一种良性积极的效应。
三、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是促进他们长期发展的保障
家庭教育可以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教育家范崇燕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三大要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有效的配合,形成有机互动的整体,才能有效的开展好当前的教育工作,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执行者教师与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家长,必须紧密配合,加强沟通,互相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的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开展好。对于初中学习的后进生,很多部分是在家庭中缺少关注,孩子在父母中缺失了情感优势和信任优势。所以要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长期有效的发展,家庭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定期对家长进行联系,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在孩子取得成绩时,更有必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比如;我经常在家长来校接孩子时,表扬奖励他们,使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校优秀的表现,从而产生亲情的信任优势。有一次,我校颁发班级十大品德优秀学生时,我也悄悄通知了几个家长到来,看到自己孩子在校受到表扬,他们内心不知有多高兴,当孩子看到家长,也充满了自豪感。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上他们就形成了良性发展。同时也遏制了他们产生不良的情绪。这样以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们就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给英语后进生一个搭建知识的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没有人不喜欢成功的滋味,没有人不喜欢被别人欣赏,欣赏一个人,是促使他们做得更好的动力。让我们更多了解他们,携手他们进入学习的乐园,让他们给生活添一份惊喜。
犹太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人看来,既有些“另类”,又有些匪夷所思。但正是他们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才使得这个民族以“头脑聪明”、“游刃有余”著称于世。
犹太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让人惊讶甚至是瞠目结舌的方法――
书本涂蜜。在犹太人的家中,最多的“家产”不是金钱,而是书籍。犹太人深知,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因而对读书非常重视,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读书教育。
为了能让孩子从小认识到书本的重要性,喜欢上读书,父母们在孩子咿呀学语时,便在家中的书籍上涂上蜂蜜,引导孩子去舔书本。这样的教育方法,意在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因此,犹太人的孩子,个个养成了从小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孩子成年后,为了让他们继续热爱读书,父母们又在孩子的房间和床头上,分别摆放书柜、书橱,使孩子时时刻刻看到的是书,随手便可以接触到书,随时都可以坐下来读书。读书,便成了犹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有关组织调查,犹太人平均年读书15本以上,少年和中年人最多,达到了20本,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图书、人均读书数量最多的,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也就成了世界上国民人均藏书量、读书最多的国家。
智慧第一。犹太父母有一个共识:智慧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财富无法同他们相提并论。因此,在犹太人家庭中,孩子六七岁时,便要接受“家庭考试”――试题只有千古不变的一道:“如果某一天家中失火,或是你身上的财物被抢,你会带什么东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书籍,父母很会满意地奖励孩子一些藏书;如果孩子回答是其它的东西,如钱财、玩具等,父母们不恼不急,会进一步启发孩子:“世间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隐藏在每一个家庭中。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孩子答不上来时,父母就会告诉孩子:“是智慧!智慧是这个世界上谁也抢不走的东西,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这样的“家庭考试”会让孩子终生难忘,尤其是父母们对智慧重要性的描述,更使他们在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烙下了“智慧第一,千古不易”的烙印,使孩子们一生一世都崇尚智慧、学习智慧、积累智慧。真可谓是“一道考题,终生受益”!
学以致“疑”。犹太人最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死抠”书本、盲从书本,他们非常支持孩子对书本产生疑问。犹太父母认为,学习只是一种模仿,没有任何的创新;而怀疑,才可以透过知识的表象,启开智慧的大门。学而不问,不会使人进步。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20xx》也被选送苏州。20xx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课上,我把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 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xx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xx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 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2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关键词:中国美国教育观差异
当今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正稳步向前,国际上的竞争也越演越烈。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要培养优秀少年,教育是关键。教育从很大方面有得益于文化的传承。由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国家教育理念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如美国拥有着并不长久的历史,但它的发展业绩却是每个人所看到的,追根溯源还是在教育问题上,美国教育倡导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自信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产生自己的见解,发明自己的方法。相反的,在中国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典型的好学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着先人思想精髓,同时也使人们被许多传统和习俗所约束着。古人有“学而优则仕”,以至于出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现象;现今中国虽对外开发,但教育问题上仍然有待引进先进教育观进行改进。
1. 中美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美教育发展水平及差异也是相当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底蕴的不同而带来的结果。此外思维方式上、情感态度上都有出入。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教育反映出的是不同社会文化内涵。笔者认为,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向来深植于美国文化里,美国宪法清楚地表明:个人尊严的重要性、人的自由和正义之权不可剥夺。所欲美国人强调个人主义、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自由。而中国人“国治而家”,安更崇尚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强调集体精神。
②独立性。通常美国人的独立性较强,甚至也不一定乐于接受父母的帮忙;而父母亦鼓励子女自立自强。而我国的青少年缺乏独立性甚至独立意识。
③竞争性。美国社会的发展依靠竞争来作为推动力。大部分美国人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事“努力工作”,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意识。而中国人一般遵循古人的谦虚,礼让。
一种社会文化会形成相应的教育观,正是由于这种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从而构成了中美不同形式的教育观。
2. 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
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这是一个关于中美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典型的例子。“一个能够管理一个国家和世界的。人一定是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能成功地支撑起自己家庭的人。”这这句话正体现了家庭教育是兴国安邦的基石。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足以体现父母的引导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的重要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世上每个父母的心愿。但中美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首先是教育的目的。什么样的目的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发张展方向。美父母重在于锻炼孩子独立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去体验来发现生活中的规律;而中国父母不会把孩子的独立性放在首位,相反的,还要时时为孩子精打细算,甚至规划未来,对他们在生活太过限制,而经济方面又太过放纵。其次,教育的内容。美国家庭教育内容广泛,体力、交际、情感等获得全方面的发展,而中国父母偏于智力的开发,特别强调孩子的成绩,相对忽视了生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最后,家庭教育的方式。美国家庭重视个人权利,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而中国,父母更具有权威,孩子在家的表决权很少,甚至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要受限于父母的管制。
3. 中美学校教育上的不同
美国学校从小尊重孩子,崇尚个性的发展。学校力求教育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学生随时可以同老师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主要起引出问题的作用,而发现结果是要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关键,更主要是要有思考问题,探索结果的思维。课程上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可自行编订。课程设置灵活,内容广而不深,强调生活中的基础,注重实践、思维的培养。同时,美国大多数学生都有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之得到充分的教育资源,但美国高等教育以“宽进严出”来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
而在中国,学校形成一定的静态教育模式。尊师重道,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强调的是问题最终答案,而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问题结果的过程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以及严谨的精神。此外,中国的教育资源比较稀缺,使得高等教育形成了“严进宽出”的整体局面。
4. 分析总结
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都各有千秋,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在当今快步调的世界,竞争越演越烈,归根结底各国综合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我国逐渐一步步走入国际化的大舞台,备受瞩目的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这要求我们国家人才的储备有待增加。我国近十几年来,一直对教育进行不懈的探索、改革。教育的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课堂是改革的主心场,而思想上的转变则是真正改革的关键。
美国的教育模式相对于我国来说可能过于松散,但就我国目前的教育,追求快、难、多,很多东西不得不省略和舍弃,而省略和舍弃的确实却包含着很多对增长智慧和发展创造力来说最需要的条件、最根本的基础。所以,美国的一些教育方法还是可以拿来参考借鉴的。现在教育改革正迎面一步步进入我们的课堂,这是对教育的一个挑战,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相信今后中国的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也能获得学生时期的欢乐,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探索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蓝. 从教育观念的不同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文化纵横谈.2012(5):18
[2]徐瑞华,刘 丰.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学术论坛.2006(7):150-151
[3]袁玲,杨琦. 从中美教育的差异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 2009:72-73
[4]张玉銮. 论中美教育的差异[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9):92-95
一、用同情心对待孩子
同事受伤了,我们会去探望,并且给予安慰;朋友工作出了差错,被扣工资,我们会给予关怀。但如果孩子因为与同学玩受了伤,作为家长的我们会怎么做呢?送去医院、责骂一番,或者,不闻不问,我们的同情心在孩子身上一点也没有体现出来,这种不同情,深深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和自尊心。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是“我的”,所以不同情。在自然界,幼小的动物尚且因为身体和感知能力的弱小而被其父母照顾,何况人类。常以同情心去体会孩子生活中的不快乐,你会发现,同情心是一道神奇的阳光,使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从而使教育变得顺理成章。
二、让家庭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对于家庭成员,我们熟知的是对方的名字、长相,父母常常只注意现实的家庭琐事或家庭开销,而没有时间和兴趣去探知自己及孩子的感情。试想我们曾有几次和孩子坐下来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又有几次向孩子询问:“你担心什么?你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是什么?”我们总觉得这会浪费时间,因此我们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即使最忙碌的家长,每个星期也应有一两个晚上和孩子轻松地用餐,这时请千万不要数落孩子的不足。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越来越亲近。每天晚上大家聚在餐桌前,一起闲聊,应该成为孩子记忆中最美好的生活片段。适当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请他的朋友来家做客,这样,父母可以认识孩子的朋友,也可以使孩子感到在家里受到尊重。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合作完成一件事,比如做水果饮料,种植植物,养小动物,这样做会使参与活动的人心情为之振奋。我曾和女儿一起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从买菜、烹调,到装盘上桌,都是我俩共同操作的。当我们坐在饭桌前分享美味时,女儿兴奋地叫了起来。家庭能传递给孩子巨大的力量,什么不快乐都被克服。同时,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会逐步形成不同于一般儿童的价值观。
三、父母的品行是家庭中的宝贵财富
由于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的家庭尽管清贫,地处偏远,但和睦的气氛和淳朴的家人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有的家庭总是充满各种矛盾、冲突、斗争,各种自私、虚伪、狡诈充斥其间,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子女的道德和品质受父母影响很大,倒不是说遗传的原因,而是因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每一点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品德,以及整洁、勤劳、节俭的习惯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些品德和习惯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像星光一样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里。每一件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每一个原因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一个虐待自己父母的人,在年老体弱时可能会受到同样的待遇;一个太自私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会变得很自私;一个懒惰、游手好闲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会变得更加懒惰。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不断增加,同时受来自书本和其他人的影响,自我教育能力会不断增强,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但把孩子从恶劣的环境中拯救出来是艰难的,他需要一位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老师,需要社会的帮助和支持。有责任心的父母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失败,他们的孩子也同样会顽强地生活。父母善于谅解,他们的孩子也会学会宽容。父母经常看书越来越平静、快乐,孩子也会由于受到良好的影响而变得有教养和智慧。所以父母的品行不仅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而且在造就孩子的人生。父母不要期望孩子天生就具有大量的美德,高尚的品德和高尚的智慧一样,要经过缓慢的形成过程。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会有很多缺点,偶尔会犯一些错误,父母要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可能经常表现出的缺点,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先教育自己。
四、避免过度教育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探讨青少年教育问题谈到最多的就是“子弟教育”问题,都归责于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功夫,而家庭、社会教育完全不去谈及,甚至政府、公安部门都这样认为。把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一切不良问题全都归结于学校教育的失误和不是,包括学生生活习惯、家务劳动、人身安全、犯罪行为等教育,把责任都推卸给学校负责,这样的教育就等于学校教育。这是夸张和泛化了学校作用,把沉重的任务都推在学校身上,让其负担本身压力和外力压力。怎样正确看待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下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充分注重家庭基础教育
教育在人有生命之后就开始了征程,从婴儿出生到上学,最先进入家庭,他们成长的摇篮是家庭,是实行教育全过程中进行最根本、最起步教育的家庭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这是学校和社会教育都很难做到的根本功能。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培育人才需求,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和其他年长成员依照国家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对孩子实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所以,正确对待家庭教育应该依照国家教育目标,参看园、校教育教学规划、要求进行,以配合园、校教育完满完成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有早期性、根本性、长期性、持久性特征。家庭教育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起来更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分辨对错、善恶、美丑等使人终生受益,为今后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不应把家庭教育单纯等同于协助老师促进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要看作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体系工程。教育本身重点是应以品德教育为主的,培育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家务劳动、生活习惯、青春期教育、个性意志形成等方面,这样才能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自古以来,有很多名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时期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后才成为大家、名家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的看法对孩子成长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功能。
二、大力发展学校主体教育
在上学阶段的青少年受到的教育是最系统、最集中、最牢固的,它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学校教育优势诸多,所以青少年教育的核心在学校。当前学校是对孩子实行专门教育的机构,实行对孩子知识、技能、品行等全方位的补充教育。在校学生由于受教育时间几乎聚集,一天当中除睡觉、吃饭外,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进行全部时间的学习和活动,因此,学生们不得不全心接受学校教育和各种知识传播。雅致的校园、完整的校舍、洁净的楼道及各种教学设备、环境布置等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也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不断向上。在这样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里,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们对外部优秀环境的创新。学校育人作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学校教育起着主体作用,对个人起着动力、导向、保证作用。
三、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继续
社会教育无所不在,既是全方位的也是终其一生的。它对学生思想影响颇为广泛,提出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只要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人际关系等都会给学生渗透很多的影响力。特别是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侵入、安全诚信、不良文化因素等,都对学生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冲击,因此,对各种社会信息要积极引导学生并及时反馈,在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让学生不断加强应变和分析能力。在社会大课堂中,学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则,增进社会交际,适应现代社会。学校面对社会,社会投入教育。只有把学校和社会教育联合好,才能使教育切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需求,也使人的智慧、潜能能够全面展现。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担教育责任,互相促进,紧密相连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同时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一名在校学生、一个社会人。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成长都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开来,在具有一定教育的基础上走入学校进行继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引申、补充和完善,是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当然,优秀的家庭教育也对学校教育附有某种程度的影响、补充和促进。同时学校也需要积极与社会沟通,使社会了解学校情况,发动社会力量为学校教育施与积极帮助和除去不良隐患。家庭教育让人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学校教育使人知古鉴今、博览群书;社会教育让人知书达礼、和谐共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需要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尽管具备一定分工,但也要密切连接、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忽略任何一方教育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后果。需让孩子多方面健康成长,一定要树立完整教育思想,体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自然平和。
总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建“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极为深远地影响着我们。一个人成长、发育与发展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构成,往往教育成效全是这三方面综合的效果,假如三方面教育协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会被削弱。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董泽芳.教育社会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