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八年级地理期末教学反思

时间:2023-09-07 17:39:49

导语:在八年级地理期末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八年级地理期末教学反思

第1篇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效率优先”的原则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以落实推进2011年八道江区的“教学十项工作”为中心,细化教学的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档次;以校本教研、片区教研和课堂教学为载体,细化教学研究的主题、创新教学研究的模式、推进我校“问题教学研究”的进程,扎实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我校的办学声誉。

二、工作目标:

1.夯实并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备、教、批、考等教学工作的环节,尤其是集体备课环节,设立学科单周备课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档次。

2.夯实并细化教、科研工作,尤其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设立双周教研日,从而拉动科研的方向。

3.全面深入课堂,加强九年级平行推进的监控与管理。

4.改进八年级两级分化现象。

5.加强七年级学科的衔接和各班级均衡发展的管理。

6.加强学籍和档案的规范、科学管理。

7.科研工作和师资培训工作要加强计划性和有效性。

8.加强新、老三室的利用率与规范管理。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夯实并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备、教、批、考等教学工作的环节,尤其是集体备课环节,设立学科单周备课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档次。

1、加大上学期修订的有关《备、教、批、考等常规教学制度》的执行力度,将这些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

2、夯实并加强集体备课的细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本学期设立单周集体备课日,并对集体备课制定出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加以具体的约束和奖惩要求。集体备课日的具体设置为:

每月单周周二至周五为集体备课日,备课的时间为两节课。

周二下午是语文组,负责人为陈平、赵光荣。

周三下午是数学组,负责人为王永发主任。

周四下午是英语组,负责人是单丽华主任。

周五下午是理化生組,负责人是王霞主任。

周二上午政史地組,负责人是杨福荣主任。

周三上午是体音美組,负责人是姜秀任。

上午的备课时间是三四节课,下午的备课时间是七八节课。

(二)、加强学科教学的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质量监控与分析。

1、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本学期仍然要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监控与调研,与教师一道深入课堂,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实施、反思、效率的“分子”的提高策略,使课堂教学向着集约、创新、高效的轨道不断运转。

教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80节(含上课节数)。

2、为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等的提高。各年级主任要调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参与教学管理的微观管理,把单元过关、章节检测工作落到实处。组织好月考工作。

七、八年级本学期搞好两次月考一次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工作,九年级搞好3次月考工作。具体为:

七、八年级:第一次9月26、27日;第二次11月14、15日。

九年级三次月考:第一次9月27日;第二次11月15日;第三次12月27日。

七八年级思品、历史、地理、生物同时纳入月考检测,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务处要组织好每次的检测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改善不足,促进提高。

(三)、突出抓好九年级毕业班的平行推进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确保在11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提升我校在河口片的办学声誉。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课堂授课质量的监控。

主管教学领导和主管九年级领导在现今上级部门对延长课时时间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严控情况下,我校应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加大深入九年级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与教师一道研究九年级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问题。教学校长本学期九年级听、评课不少于30节;负责年部教学的主任听、评课不少于40节;教导主任听、评课不少于40节。

2.加强边缘生的潜力挖掘。

①树立边缘生的信心;②加强对边缘生的学法指导;③挖掘边缘生的非智力因素;④加强边缘生的个别辅导;⑤抓家校结合。总之挖掘各种潜力提高边缘生的成绩。

3.加练习题的精选控制。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对习题要精心筛选或设计,力争同学科的练习题是学科教师共同协商的成果。

4.九年级本学期进行三次月考:第一次9月27日;第二次11月15日;第三次12月27日。

每次月考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与总结,为下段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改进措施。

第2篇

关键词: 赏识教育 农村中学 地理课堂 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实施四年了,进一步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农村中学地理课堂中,受到教学条件、生源素质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仍然沿用以考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面临上课没人听,考前搞突击,成绩上不去的寰场L乇鹗窃谌粘=萄е腥绾吻〉钡亟行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成为影响地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一大“瓶颈”。

2014年5月,笔者有幸参与“赏识教育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实践与研究”区级课题研究工作,对周弘老师首倡的“赏识教育”有了深入理解。以往一提到“赏识”,笔者就把它和“表扬”画等号,认为孩子不应当表扬太多,一表扬“尾巴就翘上天”。其实周弘老师认为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表扬加鼓励,在操作方法上分四个层面: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笔者尝试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念融入地理课堂中,以完善评价方式为切入点,通过激励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指导性评价、差异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赏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指出学生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一、以激励性评价赏识学生学习的结果,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

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必然让一部分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赏识教育认为赏识学生学习的结果,在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获得持续上进的动力。因此,笔者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以“全纳的爱”给予学生更多正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开发学习潜能。

2015年9月,笔者承担八年级某班的地理教学任务,这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较弱,合格率只有50%左右。从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开始,笔者就告诉学生“我相信,你能行!”,每次单元考后都当面表扬某某同学“你真不错,比上次考试进步了,下次能不能再进步一点?”“你很认真,选择题只错了几题,下次能不能再少错一两题?”同时,笔者让学生搜集中国各省份的地理资料,开展课堂演讲比赛,当每一位学生站到讲台前发言时,笔者都会投以赞许的目光,给予激励性的点评,还会和同学们一起致以热烈的掌声。半个学期后,这个班级的合格率达到80%以上,比之前有了显著提高。

这些做法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源于教师的真诚赏识,都会让学生从中收获满满的自信心与正能量。通过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二、以形成性评价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有一个过程性的积累,即形成性评价。这样,教师可以总体把握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轨迹,提高评价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赏识学生学习过程的核心就是赏识细节,即“闪光点”。为了记录这些“闪光点”,笔者利用Excel表格给每一个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搜集他们一个学期的成长信息,例如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单元考试情况、探究任务完成情况等,并且赋予一定权重,最终结果作为学期总评的“加分”部分。在形成性评价的引导下,同学们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不再等到期末“临时抱佛脚”,而是全力融入学习过程中,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探究,明显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

三、以发展性评价创造浓厚的赏识氛围,指出学生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农村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学习这一项艰苦的劳动,出现了兴趣不浓、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恰当运用发展性评价,营造浓厚的赏识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并适时指出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八年级地理教学中,笔者布置学生利用假期观看CCTV4的纪录片《远方的家》,搜集图文资料,以“谁不说俺家乡美”为主题,制作PPT或手抄报,介绍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人文特点。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能力的平台,学生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同时指出学生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学会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学到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四、以指导性评价适当提醒,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周弘老师认为“真正的赏识教育是无条件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赏识的权利”,教师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赏识的心态、眼神、言语对待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对待不良行为的学生,就不能歧视、斥责、体罚,取而代之的应是善意的、和悦的、平等的、协商式的提醒和疏导。

以往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后,笔者都要求学生写一份反思,批改时就写个不带感彩的“阅”就了事。如今,笔者都会认真地阅读每一份反思,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得与失。并且写上“业精于勤,荒于嬉”、“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等指导性评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学生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这种转变,源于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要通过指导性评价适当提醒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五、以差异性评价包容个体差异,让赏识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师不顾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一味地“逼鱼学爬树,而后判定失败”,就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引起他们的消极抵抗。差异性评价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它充分体现了赏识教育的“包容”原则,承认、尊重和包容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一定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搜集资料介绍“世界各国风土人情”这一探究任务有一定难度。笔者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用PPT课件展示成果,也允许能力较弱的学生用手抄报、口头汇报等形式展示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变“我不行”为“我能行”,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通过差异性评价,笔者真诚地赏识每个学生的努力过程,引导他们体会到“我要做最好的自己,在自己最好的方面”,帮助他们跟上队伍。

虽然“赏识教育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接近尾声,但是通过这两年的研究过程,笔者更加坚信“教学是一种劝说”,“真正的赏识教育是无条件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赏识的权利”,将继续把赏识教育坚持下去,通过不断完善多元评价方式,与学生建立起情感上的良性互动,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相信老师,跟随老师,不放弃学习的旅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实现智慧与品德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第3篇

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镜子,不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现就我校七年级在2019--2020-2学期七升八期末考试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

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是由县教研室组织人员统一命题,试题难度适中,纵观各学科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成绩分析

学生成绩:全年级总分最高分694.5分,最低分65.5分,差距很大。语文最高分107分,最低分4分;数学最高分115分,最低分6分;英语最高分119分,最低分10分;生物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分;历史最高分97分,最低分6 分;地理最高分98分,最低分6 分;政治最高分93分,最低分4分;各样统计最高与最低差距较大。

年级成绩:语文平均分84.07分,排名全县第3名,三率和185.26,排名全县第4名;数学平均分75.07分,排名全县第3名,三率和156.67,排名全县第3名;英语平均分72.71分,排名全县第5名,三率和153.77,排名全县第5名;政治平均分66.16分,排名全县第6名,三率和155.81,排名全县第6名;历史平均分59.73分,排名全县第3名,三率和133.1,排名全县第4名;地理平均分60.52分,排名全县第9名,三率和131.53,排名全县第9名;生物平均分68.32分,排名全县第4名,三率和169.81,排名全县第5名;总合格率32.84,排名全县第3名;总均率和1085.95分,排名全县第3名。

前2000名成绩:总分212人,所占率62.72,排名全县第4名;语文227人,所占率67.16,排名全县第2名;数学228人,所占率67.66,排名全县第2名;英语191人,所占率56.51,排名全县第6名;道法216人,所占率63.91,排名全县第5名;历史197人,所占率58.28,排名全县第4名;地理202人,所占率59.76,排名全县第8名;生物218人,所占率64.69,排名全县第4名;

上一级七年级成绩:

年级成绩:语文平均分86.6分,排名全县第3名,三率和202.2,排名全县第3名;数学平均分77分,排名全县第3名,三率和168,排名全县第3名;英语平均分72.2分,排名全县第6名,三率和146.1,排名全县第6名;政治平均分73.7分,排名全县第4名,三率和200.3,排名全县第4名;历史平均分58.5分,排名全县第12名,三率和120.1,排名全县第18名;地理平均分62.4分,排名全县第9名,三率和139.9,排名全县第11名;生物平均分64分,排名全县第5名,三率和152.7,排名全县第5名;总合格率35.6,排名全县第5名;总均率和1129.3分,排名全县第7名。

前2000名成绩:总分218人,所占率59.7,排名全县第6名;语文245人,所占率67.1,排名全县第2名;数学241人,所占率66,排名全县第1名;英语192人,所占率52.6,排名全县第6名;道法250人,所占率68.5,排名全县第5名;历史193人,所占率52.9,排名全县第12名;地理205人,所占率56.2,排名全县第11名;生物245人,所占率67.1,排名全县第4名。

同期比较,语数英学科与上一级七年级比较略有落后,政史地生有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

1、急功近利,轻视习惯培养。

语文教师对一些很重要基本功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长期的、反复的、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学生基本功较差。试卷中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理解都出现较多的错别字,老师们应持之以恒的坚持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多记、多问,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的成绩,提高语文素养,必将指日可待。

2、计算不细心,没有检查的习惯。学生在做数学试卷时,遇到计算或者求解的问题,计算能力不过关,细节上不注意,缺乏检查的习惯,导致计算题有很多失分。

3、学生审题不严谨。部分学生缺乏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拿到题目后往往想当然,凭主观意愿来解题。学生没仔细观察,分析题目要求,错误较多,这种情况反映出学习学生思维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

4、教师本身教学要求不严格。具体表现有:做图方面,学生画图不用做图工具,画完后不标相关数据;卷面方面,学生书写不规范,卷面任意涂改,字迹潦草;答题方面,内容颠三倒四,杂乱无序,不写单位名称,不写答语等,这些细节还需要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逐步规范。

5、记忆性的内容及学科掌握不熟练,记忆不牢靠,回答问题答不到得分点上。

四、改进措施及奋斗目标: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时候,学生偏科现象会加剧,所以遇到这些问题,年级组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新的学期里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好育人氛围的营造。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次考试的平均分、合格率,全体教师将分学科、分层次将学生包抓到人、包抓到底,使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高。

3、抓严抓实各项常规工作。

(1)严抓各学科教学计划的落实,开学后,我们要严抓各类计划的制订,要求各学科教师在第一周内制订好本学期的各项工作计划,要保证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可行性,做到每项工作开展时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同时制定各类教学计划时,要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

(2)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在新的学期,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促使各学科教师进一步把握好教材,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3)抓实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一抓备课。教师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各课质量的关键。年级组将对全体教师要求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及时。每一节课都力求做到,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同时年级组也将加大教师备课的检查。

二抓课堂。如何上好一节课,需要授课教师课前不断修改自己的备课,了解学情,钻研教法,力求课堂环环相扣,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年级组将不定时走进课堂,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改进,课后询问学生掌握情况,并做好记载,提出建设性意见,敦促整改,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抓落实。对于教师,每月大规模的检查一次教师备课,查看是否按照计划及年级组要求备课;检查学生作业批阅情况,查看教师是否详细批阅,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对于学生,要求全体教师抓好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该做的习题、该背的内容必须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的学生要做好跟踪督促。

4、继续组织开展好每一次考试质量分析活动,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再下功夫。

学校组织的每一次考试,年级组将组织全体教师及时分析所带学科的教学成绩,并做好分析记载。同时将组织各班及时召开班级质量分析会,寻找差距,树立目标,及时调整后期奋斗的方向。年级组将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树立榜样,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潜力。

5、继续发挥团队作用,各备课组加强交流研讨,步调一致;年级组做好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力争全年完成以下目标:

(1)所有学科的平均分、三率和均能位居全县前5名;语数英三科争3保4;

(2)前2000人所占比率位居全县前4名;

(3)合格率位居全县第3名。

第4篇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期初二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为79.88,合格率为97.40%,优秀率为57.14%。略高于东莞市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三十八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三十八分种分成三份:前三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分种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第5篇

上学年,我校领导务实管理,教师奋力拚争,学生认真学习,使我校的初中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体而言:七年级抽考科总分居镇第一,抽考总成绩位居县前列,语数外三科总分居镇第一,七科人均总分居镇第一,七科中有五个单科居镇第一;八年级的八科中除外语和生物外的六科均居镇第一,优势明显;九年级成绩喜人,二中上线16人(比07级少了3人),单科进入县前十位的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和体育5科,进入10至20位的有历史、生物、物理3科,只有两科在21位后,但都在25位以前,人均升学总分居县第八位。

二.问题反思

成绩虽好,值得我们高兴与自豪,但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与不足,值得在新的学年中改进与解决:

从管理看:学校教导处由于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的不足,使管理上在实施精细化、人文化、制度化上做得不够,不能真正使学校的管理目标在教师层面得到内化,因而也无法形成部分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奉献、自我奋争、勇夺第一的内驱力。特别是年轻教师和年轻班主任的成长与培养上,还存在较大问题;在对一些老教师的引导与督导上,也存在打不开情面等问题;再就是在教研、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年级组的协调、平时教学的督查、薄弱班科的督导和毕业班的春期后期管理上,都还有许多值得深思与总结的地方。

从教师看:教育理念与实践相脱节,价值取向与实际现实不相符,付出时间与收获效果不成正比,教学效率不太高。从个别而言,表现为:有的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存在问题,不好学,不努力,得过且过,直接导致成绩不好,中考成绩该科无一优生,影响学校整体成绩,影响学生的升学和学校的总体目标实现;有的老师虽然向往课改,但研究课改不够,上课时老是不注意课堂的组织教学,年轻教师自我陶醉、自我表演,不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学生的知识接受,造成吃夹生饭,总是回头再补;积极备课,钻研教法学法不够;在例题的选择,作业的针对性方面把握不到位;部分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在工作的领导上未达要求,备课组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头无尾甚至根本没做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在试题的选编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差距,浪费纸张和学生精力的现象严重;班主任很负责,但在关心差生上做得不太好,家访工作不到位,学生流失的现象严重等等。

从学生看:留守儿童太多,隔代老人哺养,与学校、教师沟通成问题,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不好,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够,没有集体荣誉感,去做与学校规定不相符的事情。

新学期计划与打算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务处将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及工作总目标,结合本学期实际和镇教育办公室精神,继续倡导“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和“敢说真话,敢下深水,敢于碰硬,敢于管理”的理念,苦练内功,夯实基础,伏下身子,提高教学规范管理能力与执行度,狠抓班风和学风建设,搞好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力争再创佳绩,形成我校办学特色。

二.主要工作

(一).教导处处室文化方面。

1.加强处室团结,避免内耗,践行“求是、创新、高效、和谐”的工作作风。

2.树立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思想,注重情感管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尽量让每一位教师都支持理解教导处的工作,尽最大可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教师也一样。应蹲下身子,站在普通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做到真正意义上从内心的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人格;建立博客网,把教导处的工作安排、管理措施等公布有网上,让教师们积极留言,便于收集教师们的意见与建议,为教学管理提供借鉴;教导处真诚地希望与教师交流,做到尊重老师的合理建议,积极思考教师之所需,及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二).制度建设方面。

1.完善各类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落实,做到制度制定与有效管理的结合:完善推行公示制度,打开情面,对事不对人,实行公示制;进一步探索教学六认真的有效管理模式,改变《潮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量化管理方案》中不实用、不宜量化操作的地方,使之更科学、合理,实用;强化集体备课制度,排课程时专门考虑,加大检查力度,不走形式,注重实效;继续推行月考制和学科联考制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实行推门听课与领导听课日相结合,检查教师教学情况;建立制卷、考试制度,规范学校考纪考风;与科研室协作,规范完善教研工作、新教师的成长工作,落实教研制度,新教师的成长制度;与德育处合作,完善学生的考核、评价、奖励制度等等。

2.公布了就实施,一项一项落实,不光说不干,光布置不检查考核落实,以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运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方面。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严格教学秩序。进一步明确初中音、体、美教学的目的的任务,初三及早抓好体考训练项目。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坚决杜绝旷课现象。有早自习和辅导课的相关教师应准时到岗到位,完成本职工作。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的教师应协调好课程并告之行政值周或教务处,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出问题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2.坚持教学六认真,实行集中查、分科分人抽查、联系领导平时查与推门听课制(一学年至少要听每位教师一节课),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力度,严禁无教案上课,坚决杜绝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上课期间禁止随意进出,严禁接、打电话。由于明年普九迎省检,今年接县检,备课暂不作变动,不满35岁的青年教师要求详案,并要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对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必须做到“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差必补),教务处将对上述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有问题的根据《潮河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量化理实施细则》实行扣分制管理,建立教师个人专项档案,学年折算后计入教师的年度考核,特别是要加强艺体科、信息、综合、电教室、图书室和实验室的相关教师管理。

3.实行对薄弱科、班的跟踪制,根据平时反应和学月、学科联考成绩,学校和教导处亲自督查,采取问学生、听讲课、查作业、查备课、谈心得等方式,指导帮助,改进提高。

4.加强考试管理工作(具体参见《潮河镇学校考试和管理办法》)。本学期仍实行学月考试制(如有可能实行九中片区十校联考制)和学科联考制(特别是语、数、外、八年级生物、地理、物理及初三各学科)。制定制卷、监考、阅卷、统计、分析、上报的考试制度。认真做好学月、期中、期末及各种模拟考试的命题、制卷、印刷、保管、批阅及试卷分析与抽样调查,加强质量分析。

5.规范教师的两操和中午、放学行为,要求体育教师训练学生的出操和对两操检查学生进行规范培训,为班级考核提供准确依据。

6.培训并利用好各班的学习委员,对教师的出勤、纪律、老师听课、调课及班上其它情况进行记载,为教导处各方面的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7.定期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及部分教师座谈会,及时了解各年级的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调整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8.工作不满五年的年轻教师和新学科教师的要求按科研室要求进行。

(四).教研与学科组建设方面。

1.提倡务实,严格教研纪律,对违反者从严处罚。

2.由教导处、科研室共同商定教研导向,和相关负责人及教研员开好协调会,统一要求,再分学校统一和教研组自主活动制定教研计划。

3.各教研组根据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工作,不搞花架子,不走形势,不走过场,学校领导层中各学科各组联系人直接下深水参与教研。

4.充分发挥年级学科组、备课组的作用,强化集体备课制度。每次活动要定时进行并上交资料,要有主题,有中心发言,并能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活动要有记录,同一备课组力求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进度,学目的、要求,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主要的基本练习测试习题,从而缩小班与班之间的差距。

5.加强听课评议制度,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教师。三年级以上教师每周听课一节,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三年以下年轻老师每周听课两节,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老师相互听课由学习委员签字,杜绝不听课作假的现象,听课要有记录,做到及时、公正、客观,必须要有过程与综合评价,否则视为没听课。

6.搞好与镇内兄弟学校和县内外先进学校的教学联动,加强教学交流,学以至用,共同提高。

(五).班级管理方面。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创造性;观念

1.教学中做好角色转换,更新观念。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如七年级数学(上)的第一章P13,T・6,让学生以给定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最后由兴趣小组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并展示评奖,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拼出了名为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蜜蜂”“二零零八”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迭起,真正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1.2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新课程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激励他们探索与创新。如八年级函数部分教学中,要求学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于是在《实践与探索》中,我借助多媒体,从学生熟知的《乌鸦喝水》故事出发,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实验:以量筒代替玻璃瓶,以玻璃球代替小石子,探讨数量关系,并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教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中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教师创造和加工的对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选取更好的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素材,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时代色彩,符合学生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如初一数学(上)P14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P122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3.教学中更新评价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同的机会,增设了许多弹性内容,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只注重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应的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3.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3.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如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结合具体情况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意识等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第7篇

2009年,北京市房山区学生参加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PISA中国独立研究,以此为契机,房山区教育委员会成立“阅读能力提升项目研究”项目组,对PISA概念、理论及思想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对本区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思考和诊断,以推动本区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经过数年的尝试与摸索,PISA语文阅读教学在房山区发展态势良好。

一、PISA阅读素养内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创造性地以“素养”为核心,测试学生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它突破以前学界对“素养”内涵的界定,将其界定为:“阅读素养是对文本的理解、使用及反思,其目的在于达成个人目标,发展其知识与潜能以及参与社会。”可见,其对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素养”是PISA中国独立研究中最具变革性的理念,其将个人“素养”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建立起紧密的联系。PISA所测评的“素养”不仅局限于学生在学校课堂中的表现,而且要让焦点离开学校,拓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运用都建立在社会性背景中,而非传统语文试卷中的那些单薄的字符及文本。因此,教师必须面对那些与他们具有直接或潜在关联的地点或情境,发现字符与文本在情境和目的中的特殊意义,进而掌握参与未来社会的能力。

所以,素养不再是一种孤立的认知方式和技能形式,更是一种基于不同情境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参与能力。而PISA注重在功能性、社会性、高阶性和文化性等多个维度中,测试和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与文本阅读中的阅读素养,能运用已有知识背景对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强调阅读本身是文本与主体发生互动交互的概念,因此,阅读主体必须反思,通过反思激起个体对自身主体性存在的认识,发现学生具体、现实的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房山区语文阅读教学状况分析

北京市房山区历来就比较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然而由于学生的阅读素养较为欠缺,与PISA所要求的能力相差甚远,这和房山区之前的阅读教学状况存在密切

关系。

首先,语文阅读教学所用文本较为陈旧,多依赖于传统课本与配套阅读教材,阅读内容往往与现实社会脱节。且语文阅读考查方式题型化明显,应试模式较为突出,相比PISA的阅读文本,房山区阅读教材文本的社会参与度明显不够,不符合阅读教学的基本发展趋势,导致学校课程开设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其次,经典阅读严重匮乏。无论是对个人文化素质的提升,还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经典阅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课外经典阅读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课业压力,学生可用于经典阅读的时间有限,一些学生甚至连课标要求的经典著作都无法完成。而且,因为城乡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课外阅读资源极为欠缺,学校图书馆资源严重不足,不仅图书数量较少,且大多陈旧,真正适合学生阅读的不多,不能满足学生现实的阅读需求。

再次,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房山区地处北京远郊区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家庭文化背景与经济水平也相对较低。一方面,家庭无阅读气氛,大部分学生的家中藏书较少,家长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较低,不知或没有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有些学生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无法对其阅读进行积极引导与管理。另一方面,学生缺乏阅读意识,因为没有给予有效引导和管理,加之年龄较小,很难抵御电视、电脑和通俗读物的冲击,渐渐地对文本阅读丧失兴趣。久而久之,导致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缺乏。

最后,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的与读书方法。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遣娱乐。对所阅读的书籍或文章,没有准确清晰的认识,很难具体表述出文章内容及阅读感受。导致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这些学生既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对要精读或略读的书籍也没有什么概念,更不会做读书笔记。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严重制约学生的阅读质量。

因此,针对房山区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匮乏、阅读教学内容亟须改善的状况,本区教育人士以PISA教育素养为导向,进行大胆探索,以期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三、观念、理论和实践引领的多管齐下

根据房山区阅读教学的现实情况和具体问题,本区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

1.重视阅读,观念引领

目前房山区的中学生整日忙于题海,应付各种各样的作业、考试,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阅读。别说经典,不少学生连课本都没有进行深度阅读,甚至有些学生连浏览都没有做到。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也反对学生读“闲书”,认为这是耽误时间。面对这种现状,阅读能力提升项目研究项目组成员一致认为:要让学校领导及师生重视阅读,必须让其转变观念,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及阅读能力提升对其他学科的正向相关影响。

从世界读书日的确立到语文新课标和《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对阅读的相关要求中,让本区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可以说阅读是人生最基本的技能,阅读能力提高了,其他学科凭着这种基本的阅读能力也能读懂绝大部分内容,因为所有学科的教材均以文字形式呈现。阅读能力越强,意味着记忆力和理解力越出色,学习力就越强,越利于终身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教书、育人;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求知、做人。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

房山区各校以阅读为突破口,积极开发阅读课程,鼓励各学科根据学科特色开展相应的阅读研究活动,形成大阅读的理念,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形成大教育观,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让学校成为真正的“书香圣园”。

2.开设阅读课程,理论引领

阅读能力提升项目研究项目组教师通过认真研读相关资料,发现PISA阅读素养水平等级及要求与新课程标准、中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要求有较高的吻合度。其明显的区别是,PISA阅读素养更加侧重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考查,突出体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强调阅读在生活中的运用。

因此,房山区教委安排语文教师使用专门编订的材料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阅读素养。2011年12月,房山区编写“阅读能力培养”专项课程材料,经多次修订,形成校本教材《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约16万字,于2012年5月始在4所试点学校开设“阅读能力培养”课程,进而在全区35所学校的八年级全面开设此课程,在学期末组织全区的统考统阅。接着,陆续在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开设阅读课程,每周不少于一节,进行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训练。

3.组织读书活动,创办刊物,实践引领

传统语文教学阅读大多停留在名著阅读、美文欣赏阶段,阅读面极为狭窄。此外,房山区地处远郊,农村学生阅读积累极为薄弱。因此,组织读书活动首先应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2012年10月,项目组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着手编订适合房山区中学生的“房山区中学生阅读指导书目”。编写团队由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等各学科教师组成,推荐书目包括经济、哲思、军事、宗教、地理、医学、心理学、伦理学、自然科普及社会观察等作品。在书籍之外,我们还推荐一些报纸杂志和影视作品,供学生选择。

2013年2月,房山区教委在全区范围内组织评选“房山区阅读推广实验校”。2014年3月19日,韩村河中学举办“房山区阅读推广实验校”授牌仪式,两所高中校、两所完中校及6所初中校,共10所学校接受授牌并组织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活动主要包括:项目组安排区内阅读名师在实验校间进行巡回读书讲座;开设名家讲坛,邀请钱理群、苏立康、凸凹等知名作家学者来区开展讲座。2011年,我们固定在每学年的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组织“诵经典美文,润书香人生”诗文朗诵会,在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组织“阅读经典,感悟人生”的读书报告会,以及在非毕业年级举行读书征文活动。

2015年寒假过后,项目组创办的刊物《龙乡新芽》与房山区师生见面,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他们积极投稿,反响强烈。我区本土作家凸凹先生评价说:“刊物办得好,朴素的面貌,充实的内容,令人敬佩。”房山区将充分利用该刊物,引领学生与教师的阅读方向。

四、语文阅读教学成效

通过数年的努力和发展,房山区通过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影响整个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变革。从2011年起,房山区开始组织的诗文朗诵会、读书报告会和读书征文活动已经固化形成常态,成为特色。在阅读能力提升项目的引领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长足进步,语文素养明显提升。自2013年开始,房山区中考语文成绩取得较大进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PISA 2012传来喜讯,区阅读成绩提升67个点,位居全球之首。

校本教材《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顺利编订,在全区推广,其所体现的语文素养观与中高考改革方向一致,房山区第一次走到北京市教育改革的前列。房山区的各个阅读实验校随之受益,南召中学、韩村河中学是房山区较为偏远的农村学校,经过三年的发展,其教学成绩已超过房山区的平均水平,获得骄人成绩。

“房山区中学生阅读指导书目”由一本小册子发展到一本厚厚的大书,不但为区中小学阅读和学校图书馆配书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区县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范本。房山区语文教师掀起阅读,打造出一只由初高中语文教师读书讲座的团队,力争让每部名著有人讲,一部名著多人讲,讲出特色,讲出品味,形成自己的品牌。

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和角色,重新定位课程理念,切实关心学生成长需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逐步提升对现代教育思想与改革方向的认识,开发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和培养健全人格的课程,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同时,进一步突破应试思想的制约,让阅读教材更纯粹,更富有思想性,彻底摆脱中高考模式化影响,开发出满足学生需要、顺应时展的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科技的魅力,形成自己独特的体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学到知识,提升阅读素养。

第8篇

    俄国教育学家赞可夫在他的《新教学论》中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这也和我国倡导的新课程改革精神相吻合:教育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分数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农村学校,大多数教师只顾埋头教书,“一言堂”、“满堂灌”而不注意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课上的越多,学生的学习效率越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低,学生的考试成绩越差,并且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现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过去,初中地理是一门“非中考学科”,学校不重视它,老师不愿意认真教它,学生不愿意认真学它。人们一提到“初中地理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一提到“考试”,往往就被片面地认为“就那么回事”,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现象,从而忽视了地理学科的自然性和人文性,忽视了地理学科的应有的地位,对高中地理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2. 初中地理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协调体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去完成。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这些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二、地理教学中几种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

    1.类比法

    地理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密切的联系。如:天气与气候,火山、地震、海啸,长江和黄河的治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等。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时,注意分组、结对,并且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2.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练习,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提示),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归纳法

    地理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如:在讲述地质作用时,注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八年级教材地理下册中,以我国分区地理为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是气候为主,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是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为主,从而区分它们在自然和人文上的明显差异。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4.科学记忆法

    地理概念和用语(术语)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强记后巩固”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学生在记忆时,应该先把知识点强记清楚,课后有时间的时候再把内容多读几遍,这样就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方法之二是编制记忆口诀。如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用“青川陇,宁内蒙,晋陕河南和山东”或者是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也可以用“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海洋”,学生容易记住,并且长时不忘;

    方法之三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我国地理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和淮河,它是我国冬季0摄氏度的分界线,也是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分界线(水的结冰点是0摄氏度),还是我国温度带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我国温度带按照积温划分的);秦岭和淮河,它是我国降水量800毫米分界线,也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还是我国粮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的种植分界线(水稻是需要大量的水)等等,这样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

    方法之四是利用绘图,形象记忆法:例我国新疆地区的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就可以先画个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上三条山脉和两个盆地,并注上名称,还有我国台湾岛的位置,也可以简单的画个南北向的几何图形,赤道从它的中南部穿过,然后标出岛屿的东南西北方向的地理事物,这样不要求学生画得多好,主要是生动形象,便于记忆。

    5.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小学和初中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即: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而忽视了其它环节,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写作业、做练习的不良习惯,结果是上课听课效果差、练习难以顺利完成,使得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只有努力培养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掌握。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中考复习;自主命题;四项能力

复习是一种总结与回顾形式,在中考复习阶段,浙教版科学学科存在复习内容题材广泛,信息量大,语言知识丰富等特点。如何做好迎考的复习工作,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寻求一套积极有效的复习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笔者在初中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在中考复习阶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学生自主命题、强化能力训练的做法,该做法对于提升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自我查漏补缺等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实践研究的具体措施

1.自主命}与训练策略

(1)学生编制习题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它没有固定的教材,复习课要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现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教师自己能编制习题,更要引领学生也能编制习题。

以一次九年级复习教学课为例。在课前,围绕受力分析学生编制的习题如下:

【例】2012年国庆前夕,杭州地铁1号线将正式通车。在列车减速进站过程中,对该列车和坐在该车座位上的技术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技术员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该技术员在水平方向不受力

C.该列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在逐渐减小

D.该列车在进站过程中受力不平衡

(2)读题中的思考

该生出示题目之后,我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过了半分钟左右,有很多学生举起了手,在不少学生的脸上还表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色。我从中让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

学生:我选择D

教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其他答案不对吗?

学生:当然能!因为题目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列车是减速进站的,那坐在座位上的技术员也和列车一起减速进站,所以A、B是错误的,由于列车进站时,列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列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答案C是错误的。

教师:说得对!那么大家在解决题目的时候有没有固定的方法与技巧呢?

(3)回答后的反思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般的思路和方法是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

①审题要清晰,留下审题痕迹,即把关键词圈出来。比如,此题目中列车减速,把“减速”两个字圈出来,还有坐在列车上的技术人员。把“坐”字圈出来,这个字体现技术员与列车是一起减速的,解题非常重要。

②审题过程中,应该重视题目的考点。比如,此题的考点有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审题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直接影响对题目的解答。

③挖掘题目中的一些隐性条件。比如,此题目中列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列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④根据审题过程提取信息,通过分析、整合、联系,最后解答出题目的答案。

(4)小结后的巩固

下面由同桌四人小组互测,谁出题谁负责解决。学生学习的劲头更大了,这种巩固比老师出示一个题目更有效,因为学生一定会想方设法弄懂自己出的题目,不然同组的同学不会做的话,他也没办法解释清楚,而且这样做学生很有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增。

从前面的练习中学生已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这样的题目在经过几分钟的解答,学生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在解题中,学生引发更深层的思考,以及对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顺利并自然地实现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这种活动让学生能自然地运用所学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接受最佳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讲和练的效果。

2.复习技巧能力的训练策略

复习课主要是靠回顾、练习、归纳小结、反思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它与新课、练习课有本质的区别。笔者对八年级和九年级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根据其侧重点的不同进行复习技巧的分项训练。内容包括:典型练习,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自查能力;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1)典型练习,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复习不需要“题海”,但是需要一个“题盆”,题盆中装的是考试的重点题、典型题,学生要从这些重点题、典型题入手,争取在短时间内巩固复习的内容,建立可能的信息框架,缩小信息结构范围,它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所做练习题的类型,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练习题的问题等对练习试题进行有效的知识网络构建。

【例】上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过程①是依靠 实现的。

(2)人体通过C、D、E等系统、器官向体外排出物质,这些物质中都有 (填物质名称)。

(3)图示中,物质b浓度最低的部位是 (填字母)。

(4)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组织细胞内发生了一系列转变,有些能重新合成人体特有的蛋白质,还有一些能发生怎样的转变?(写出l种转变即可)

通过练习,教师多引导学生对相关联系较多的知识构建一个网络结构,并在这个网络结构上标注一些必要的说明,学生在使用或理解时能更加清楚。而且构建知识网络结构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2)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自查能力

复习课主要功能是查漏补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课堂上大家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揭示学生的难点、易错点,这是复习内容的重难点,应围绕这些展开。复习时抓住关键内容(重点、难点、易错点等),有利于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提高复习效率,上课时复习重难点和不易理解的内容是极其重要的。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①学生复习思考后,提出问题

我的课前5分钟是对上节课复习思考后提出问题的解答,主要由学生来交换意见,如果答案比较合理,就鼓掌通过;如果答案欠佳或没有说服力,由我来修正。如在中考专项复习过程中,上节课复习了新陈代谢,其中有两个过程,分别是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学生通过复习思考后,对植物的同化作用与光合作用是否相同以及人体内血糖合成糖元是否是同化作用进行了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进行了知识漏洞的补查,提高了学生的自查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②同桌或四人小组互问

学生使用的资料比较丰富,适合同桌(或四人小组)的题目,大家一起解决。教师在课堂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或收集好的题目。

(3)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规范答题也是复习课重点要做的事。不少学生审题时只看到了部分条件,没有理解全部信息,因粗心而出错。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加强对规范答题的训练,逻辑关系书写清晰,步骤准确到位。

审题是解决题目的基础,而审题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在没有老师椭的情况下,根据通读题目是审题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①默读――审题清晰的基础

默读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默读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其中关键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着重符号批注,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读过后要四看:一看已知条件,二看所求问题,三看重点字词,四看括号内的提示或要求。

【例】在“区九年级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中对物理失分点的分析”这一专题复习公开课中,我展示了试卷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原题如下:如图所示,O为杠杆AB的支点,A端挂一重物G,图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的拉力是( )

A.F1 B.F2 C.F3 D.F4

可以说,这个题目并不是因为难度大而导致学生做错,而是学生审题不清楚而导致,做错的学生都是选D。后来我了解到一些成绩较好与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只关注杠杆平衡中,力臂长,力就小这一些解题技巧,却忽视了在杠杆平衡条件中还需要注意力的方向。所以学生在审题时,不仅要关注显性的条件,还要注意隐性的条件。

②学会分析――审题的关键

要求学生会思考,知道如何分析、梳理自己从各个知识点所获得的信息,正确理解和把握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对已知条件各个知识点展开联想的同时对所要求解的问题也展开联想或猜想,猜想它可能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来帮助解决,逐步寻找已知和求解联想中的共同点,从而解决问题。

【例】在中考复习计算题解答规范中,我展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回老家过年,看到爷爷在卖毛竹,因为没有足够大的秤称毛竹,爷爷把一捆粗细不规则的毛竹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质量:在毛竹根部用一杆秤竖直向上刚好能提起毛竹称得质量为M1,在毛竹梢用杆秤竖直向上刚好提起毛竹称得质量为M2。爷爷说毛竹的质量M=M1+M2。小明很好奇,请你帮忙证明。

首先要根据题目所给的一些信息,分析出此题的知识考点是杠杆平衡条件。从我对没做出此题的学生中了解到,他们都清楚此题的考点。

其次要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这对于解答题目是非常关键的。我从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的作图来看,其实他完全可以做对,但是我觉得他没有很好地理解“刚好”这两个字。其实,此时的杠杆仍是水平的,不然不会出现解答时力臂用错。

(4)总结反馈,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及时反馈与总结,能将学习到的一些关键信息记录下来,并及时消化,转化为自己的方法与技能,这是科学复习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中多做一些思维变式题目的训练,做题后多归纳总结,形成新的迁移能力,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强化感悟能力及创新能力。

上题中应该通过分析最后归纳:只要杠杆是平衡的,不管是倾斜平衡,还是水平平衡,我们在解决时都可以将它作为水平平衡来对待。

【例】2010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中有这样一题:如图,长为3米的匀质平板的中点能绕固定的支点转动,平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在板上站两个小孩。已知20千克的甲小孩位于平板的中点,30千克的乙小孩位于平板的左端。现两个小孩均以0.1米/秒的速度同时向右慢慢移动, 秒时间后平板开始转动;乙小孩在这一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瓦。(g=10牛/千克)。

很多学生在解决第一个小题时,都是用倾斜画力臂,这样做就会在算力臂时涉及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如果把这种平衡情况看成水平平衡,那力臂不就在杠杆上了,学生这样解答准确率就会高很多,而且也更容易理解。

通过练习或复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拓展能力。

二、课题研究实施的效果分析

(一)成功的方面

1.对学生的影响

经过将近一年的科学复习课四项能力训练结合的教学实践,学生对科学复习课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都能主动地学习。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查中,学生对科学复习课的喜欢程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喜欢占75.6%。不仅如此,大多数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复习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复习理解水平。在2015年萧山区九年级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中,笔者两个班的85位考生中,有24位考生科学复习理解题得了满分,26位考生只错了一题,高于平行班级。很显然,新的复习课模式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最优化的发展。

2.对教师的影响

本人在将近一年的复习课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这种“默读中理解,解题中归纳,小结后反思迁移”的复习课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在备课还是上课过程中,都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中重视了对学生科学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对教学的影响

复习课不再是死板机械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复习为主线,在必要的时候辅以听说写和技巧培养等内容,使复习课的教学活泼生动,事半功倍。

(二)不足的方面

1.选材不够精准

在进行复习训练前,教师选择的练习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要与教材的复习章节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教师搜索大量的课程资源,找出最佳的复习资料。由于备课时间的仓促和教学资源的有限,本人未能在每次选材时都找到精最准的资料,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快地抓住要点,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

2.教学节奏不当

由于学生的科学基础相差很大,对知识的领悟和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步伐的快慢难以把握。比如,在反思小结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就能推测出来,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一段时间。节奏快了,一部分学生就产生了焦虑的心理,不利于有效地输入。节奏慢了,另一部分学生就感觉无所事事,渐渐地失去了耐心。因此,本人对教学节奏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复习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育洪.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功夫[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