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39:50
导语:在急诊医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急诊外科;诊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42-01
急诊外科是外科工作的一部分,其诊疗和护理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病患能否在最短的时间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同时,急诊外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其工作方法会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评价。因此,近年来,我国的绝大多数医院都十分重视急诊外科工作方法的使用,并加强了对其研究与分析。一般来说,普通外科往往会通过问病史、做体检、写病历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进行患者病情的处理,但是由于急诊外科接待的患者常常时间紧迫、情况危急,所以其诊疗的过程不同于一般外科,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急诊外科更加注重的是在第一时间控制患者的病情并尽量减轻其病痛,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1]
1 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方法
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既能够对病患病情进行有效处理,又能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工作方法的探讨。
1.1 加强急诊意识:对于急诊外科医生来说,加强急诊意识是最基本的工作素质。急诊外科的患者其病情的情况往往比较危急,时间就是一切,作为医生要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病情询问并进行迅速诊断,以此来降低患者的病痛。面对急诊病患,医生的主动和反应快速不仅是职业的需求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同时,医生要理解患者及家属的焦急心理,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急诊外科的医生来说,心理治疗与生理治疗同等重要。
1.2 强化时间观念: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外科最能得到体现。作为急诊外科医生,加强时间观念,赢得时间进行生命的挽救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生在进行诊疗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程序。如,通过体格检查就能进行确诊的就不必进行辅助检查;能简单辅助检查确诊的就不必使用复杂辅助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够节省有效的时间进行患者病情的处理。因此,急诊外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一定要牢记救人观念,以最简捷的手段进行病情的准确诊断,以此来最大程度的缩短就诊到有效治疗的时间。
1.3 提高自身急诊素质,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高自身急诊素质,不断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做好急诊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急诊外科医生要能够对常见的非本专业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迅速做出诊断和处置。这就要求医生要加强对相关医疗知识的研究,扩大专业知识面,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使自身的医疗素质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急诊病情进行科学的处理,做到临危不乱,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1.4 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是做好急诊外科医疗诊断工作的重要保证。由于急诊外科往往接待的是病情危急、情况复杂的患者,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做好医疗文件书写工作,既能够了解病人的病情,明确治疗,又能够起到法律文书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出现。因此,作为急诊外科的医生来说,重视医疗文件的书写与规范尤为重要[2]。
2 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中的工作方法
急诊外科的抢救护理工作能够对患者病情的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能够对医院服务质量以及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衡量。因此,注意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中的工作方法,对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对急诊外科抢救护理工作的方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重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作为外科急诊中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以及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因此,医院要重视急诊外科护理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以此来保证人员护理水平的增强。例如,医院可以定期派遣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培训与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等方式对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进行考察。这些手段都可以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应急护理能力。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这是急诊外科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作为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才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对患者需要进行了解,让患者及家属体会到护理人员的重视与真诚,从而能够使患者更加信任医院的治疗水平,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同时,加强与病患的沟通,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急救抢救工作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检查准备以及治疗注意事项的说明,以此来帮助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意向进行了解。
2.3 促进护理行为的规范,增强心理素质:做好急诊外科抢救护理工作离不开对护理行为的规范以及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增强。在急诊外科中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和法制观念,做到护理行为的规范,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上级进行处理,要避免因个人承担过多工作量而导致操作简单化出现的护理质量下降或护理纠纷等问题。同时,作为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面对各种突况进行沉着冷静的应对与分析,做到临危不乱。急诊外科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应急能力也能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进行治疗配合。[3]
总而言之,急诊外科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外科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提高急诊外科工作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必要保证。因此,我们作为急诊外科医生,要不断提高自身医疗知识的积累,拓宽专业知识面,使自身能够在患者病情诊断中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最大程度为患者争取治疗的时间,以此来保证患者病情的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皮亚川. 急诊外科诊疗的程序和方法[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2011
[论文摘要] 急诊科患者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经常出现输液意外和医疗纠纷等问题。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意外和医疗纠纷等问题,在夜间特别安排专职巡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了医疗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和投诉。
急诊科昼夜开放,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最多、最集中的科室。急诊患者起病急,因素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患者及家属对急诊诊疗要求高,就医心切。由于夜间常有急诊患者入院就诊,夜班医护人员除负责留观患者的诊治外,还需要处理急诊入院患者及危重患者的抢救,而且值班者多为低年资医护人员,工作量较大,同时加上夜间身体和心理健康因素,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和投诉,我院自2008年4月开始安排夜间专职巡视工作,现报道如下:
1 急诊科夜间意外事件
急诊科夜间意外事件主要是静脉输液意外和医患纠纷。
1.1 静脉输液常见意外[1]
①药物外渗;②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③发热反应;④急性肺水肿;⑤空气栓塞与肺栓塞。
1.2 医患纠纷常见原因
①患者病情危急,就医心切,容易急躁。医护人员如果抢救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静脉输液意外,容易产生矛盾。②患者及家属不了解就诊顺序,就诊过程多,等候时间长,不了解医学常识,不理解夜间护士的护理方式。③医护人员不了解患者的心理,患者多、工作忙,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耐心解释和说明,或者说话语气生硬,对患者缺乏人文关爱、体贴等服务态度问题。④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遵守操作规范,不认真执行查对、核对制度,导致输错液、漏输液,操作不规范导致输液反应等。⑤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巡视病房不及时,未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诊治,导致患者发生意外。
2 防范对策
2.1 设立专职医护人员巡视,并认真作好记录
巡视分为常规性巡视与检查性巡视。
2.1.1 常规性巡视,目的是掌握病区及患者的动态情况,以查看病区环境、患者的情况为主。要求:①值班医护人员巡视,每晚3次,交接班时进行;②专职巡视护士巡视,每小时2次,在下午接班后到次日早晨交班前进行;③各值班护士不定时巡视。
2.1.2 检查性巡视,目的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各项治疗的进行情况。主要是实施护理操作,按护理级别巡视:①特级护理24 h专人负责;②一级护理每15~30分钟1次;③二级护理每小时1次[2]。
2.1.3 专职巡视人员每次巡视都要认真作好巡视记录。巡视记录作为工作考核、考查的依据,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医护人员可根据巡视卡记录的内容做好患者的解释和说明工作,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2.2 巡视的重要作用[3]
2.2.1 发现问题是巡视的主要作用之一。巡视时注意每位患者的精神状态、液体的悬挂牢固和合理高度、输液的速度等情况;如果是儿童患者,还要认真注意头皮针穿刺的部位情况、年龄、体重、病情、哭声,对其所使用药物都要了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2.2.2 解决问题是巡视的主要作用,也是巡视的目的。医护人员工作的优劣、素质的高低,都与患者康复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现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品质医疗的质量要求更高,这给巡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巡视要切实地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问题,才能让他们满意。
2.2.3 分诊、咨询作用。急诊科的疾病,其病情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其中,有患传染病的患者,也有病情较重需要立即转院的患者。巡视者要运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敏捷的思维作出判断,给予分诊,耐心地回答咨询。
2.2.4 抢救患者。按照就诊患者病情的轻重、需要处理的迫切程度和健康状况,处理急诊和抢救患者。急诊患者均为发病紧急、病情危重、变化快。巡视者与患者的距离最近,最易发现,并且又能准确地报告值班医生和护士,积极配合抢救,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安排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护士进行巡视,充分发挥巡视对抢救的作用。
2.2.5 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疾病康复。指导患者如何活动可避免液体渗出,活动度多大、什么样的不影响输液,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护士不能及时赶到时的简单处理方法[4]。平时由于医护人员少,患者多,做治疗的护士和诊断疾病的医生没有时间做细致的健康教育工作。而巡视护士就在患者和患者家属中,接触机会多,也更有时间和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在患者输液过程中简要地说明所使用药物的知识、使用效果、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并及时提供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患者感觉到输液过程是一次医患交流,是一次健康教育,把人性化服务落实到实处[5]。
2.2.6 监督指导作用。由于急诊科患者多,陪护及探视人员也多,其医学知识以及素质都不一样,随地走动、乱扔垃圾、喧哗、吵闹、说笑等,给患者的安全带来隐患,使就医环境不和谐。巡视发现后及时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保持清洁及安静,并指导卫生管理员及时清理。
3 小结
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是医生,特别是护士的基本职责和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较好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还必须要加强医疗安全,增强防范意识,注意自身的医德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同时,医护人员在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时要有耐心,观察患者要细心,对待患者及家属要热心,对孩子要有爱心,对本职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巡视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的发生,努力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良好的就医环境,使医院服务更加人性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患纠纷[6-8]。
[参考文献]
[1]张景龙.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田秀云.高效率巡视病房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6,27(6):656.
[3]吴宏赞,陈华,于会霞.谈巡视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家庭护士:专业版,2008,6(19):1770.
[4]郭连荣,赵延英.静脉输液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66-67.
[5]石坤峰,黄维兰.医患关系的沟通及事故防范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21-122.
[6]孙晓玲,王忠心,吕振荣,等.门诊注射室输液巡视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1963.
论文关键词:急诊室 医院 危重患者 转动 观察 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328例中男204例、女124例,年龄2~94岁,颅脑损伤患者56例,脑血管意外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胸腹部外伤36例,刀砍伤患者12例,急性中毒15例,心力衰竭患者25例,慢支及呼吸衰竭患者30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55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53例,10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2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 3例在入院后1 h内死亡。
2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B超、磁共振、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急诊护士与当班的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当班医生一起护送,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当班医生一起护送。
3.3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处理 转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昏迷病人给予带上手腕带,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护理记录单或病人交接单),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 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后送入。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特殊药物用微剂量输液器或微泵。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袋供氧,因为氧气袋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4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3.5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的护理记录单或转运病人交接单,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1院党委高度重视疗养工作,时刻关注疗养首长身体健康
来院疗养首长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在职与否,他们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作为军队疗养院为他们服好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院党委高度重视军队干部疗养保健工作,始终坚持“姓军为兵”的服务方向不动摇,牢固树立“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的思想。在全院人员心中树立起“疗养院不是宾馆饭店,而是医疗保健机构”的观念,激发大家主动钻研疗养医疗技术的热情,用先进的医疗保健知识为疗养首长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疗养首长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一点是对突发急诊能否及时正确处理,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的使用上。面对卫生专业技术干部缺编严重、人才断层的现状,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业务技术与急症处理要求的矛盾。一是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爱才惜才的氛围。制定了院业务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学术科研成果奖惩暂行办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全面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引进与保留等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二是从严落实疗养医疗规章制度,科学合理调配人员岗位,精心制定急诊抢救预案,有急诊时院主要领导要深入临床一线组织、动员全院专家实施抢救,确保万无一失。
2广招贤才,解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缺编问题
2000―2009年,我院卫生专业技术干部缺编一直比较严重;长期在外读书、进修学习人员多,占总人数的5%~10%,主要是医生岗位缺编。人员结构不合理,高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少,硕士以上高学历干部难留,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人才队伍现状与疗养医疗的技术要求矛盾突出:一方面是医务人员长期在疗养科工作,接触的康复疗养和保健疗养人员多,长此以往对急症的处理就显得生疏,有点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是高职务、高龄病人多且易发急诊,对医务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同一般。不仅处理方法要科学,而且技术要娴熟。针对这些现状:一是返聘退休老专家,既解决人员少的问题,也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二是通过招聘广告、参加高等院校的人才招聘会,广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目前,我院聘用医务人员(含非现役文职人员)占全院医务人员的46.96%。三是大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走出“能者上,庸者下”和“想干的给机会,能干的给岗位,干好的给地位”的新路子[1]。积极为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及时将优秀人才选拔到科主任、护士长等领导岗位上来;积极为医务人员排忧解难,努力解决住房、职称等实际问题,积极为员工子女入学入托和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努力增强疗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让在院人员能安心本职,去院外深造进修人员愿回院工作。
在院人员能安心本职,去院外深造进修人员愿回院工作。
3搭建业务训练平台,促使人才快速成长,提高临床急救能力3.1选好学科带头人,实施重点培养,达到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科的目的作为临床一线科室,医疗急诊问题处理的好坏关键在科主任。科主任既是一线指挥员,也是学科带头人,还是技术带头人。无数事实证明,如果科主任素质很好,水平很高,这个科发展就很快;反之,这个科就很难发展[2]。我们将热爱疗养医疗事业、安心本职、勤奋好学的专业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培养成既懂管理,又懂疗养康复技术,能够熟练处理临床急难问题的行家里手。将思想作风好、技术精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起到了以人带科,以科带院的作用。3.2搭建业务训练平台,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专业技术水平,着力打造一个技术过硬的人才群体疗养疾病涉及多学科,受人员编制所限,要想在一个科每个专业都很强,是很难的。我们采取“人有专长、科有重点”的人才培养路子,努力使全院技术力量能涵盖疗养医学的各专业,尤其具有能够处理各类急诊的专业人员。一是送学深造。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人员参加学历教育,2000―2009年有39人参加专科、本科学习,23人参加研究生学习(博士3人)。二是进修学习。2000―2009年选送了109人外出专科进修、培训学习。三是学术交流。院里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凡是国家、军队正规的学术会议,有大会论文交流或担任有专委会职务的都支持参会。有97人次参加院外学术会议,交流论文45篇。四是参观见学。我院每年在疗养淡季都要组织机关干部、科主任、护士长到兄弟疗养院参观学习,2000―2009年有84人次外出参观学习。五是举办院内学术讲座。平时每月有1次学术讲座,淡季每月有2~3次学术讲座。每年召开1次学术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和总结学术科研工作。2000―2009年举办学术讲座358次,10 530人次参加。六是邀请院外专家作学术讲座。为了加快我院的人才培养步伐,提高解决临床急难点问题的能力,我们与军区总医院建立了帮带关系,院里有计划地选派医务人员到军区总院进修学习,平时有问题可以随时请教,总院也派专家来院讲学辅导,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我们也主动邀请来院疗养的医学专家给我院医务人员作学术讲座,共计45次。七是院内轮岗工作。我院非常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在人、财、物上给予重点倾斜。抓住口腔疾病治疗、理体疗康复、糖尿病诊治、老年病诊治、健康体检发展的良好势头,及时成立了口腔、理体疗康复、糖尿病诊治、老年病诊治、健康体检中心,拔尖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心负责人。展开住院病床36张,主要接诊地方伤病员。疗养科医务人员与门诊部、住院病房医务人员定期轮岗,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临床技能。八是利用远程教学网进行业务学习,采取院科组织的方式进行。九是大力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用科研促进疗养医疗质量的提高。2000―2009年发表学术论文380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三、四等奖共7项。
4及时添置、更新急救设备,以适应急诊医疗需求
必需的急救器材是保证急救成功的重要设备。我们给疗养科、门诊部配备了心电监护除颤起搏仪、心电图机、急救包、抢救车、吸引器、洗胃机、吸氧装置等急救器材,平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心肺脑复苏及急救演练训练,一旦有急诊,要求医务人员人人会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小兵,罗夫,常虹,等.实施创新发展工程,推动军区医院又好又快发展[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1):810-812.
××同学,女,36岁,汉,大学文化, 1995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曾多次评为卫生行业先进工作者。 现任××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二、主要事迹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同学同志深深懂得“学海无涯,医无止境”的道理。参加工作14年来,她一直辛勤耕耘,不断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先进经验,搜集、总结民间秘方、验方,多次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争取培训和进修机会,及时掌握医学新动态,将最新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小儿急惊风辩治》、《心脑联通治疗冠心病》等论文和论著。随着业务上的迅速提高,很快成为医院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受到广大职工与病友的一致好评。20xx年9月被评聘为主治医师,20xx年9月被评聘为副主任医师,并先后擢任医院内儿科副主任、急诊科主任。
(二)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甘于吃苦
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负有重大责任,××同学同志深深明白这一点。在她的心中树立起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她牢记“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神圣誓言。有一天深夜,一位病人胆绞痛,她在酣睡中被电话铃叫醒,二话没说就赶到医院,经仔细检查后立即给病人施以治疗,25分钟后病人的胆绞痛就解除了,病人感激万分!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平时上班,她总是提早上班,推迟下班,由于病人较多,她不仅要为病人看病,还要满足病人的要求,亲自为病人操作治疗,每天上班,她就像是上战场打仗一样,忙忙碌碌,没有歇息,真正做到上班一分钟,工作60秒!她把治愈病人当作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在工作中甘于吃苦,体现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美德。她经常说,“金杯银杯,比不上病人群众的口碑。”
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奶粉事件“甲流”等疫情和突发事件中,打乱了科室正常工作,各项防治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同学同志出于对工作、对医院、对病人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义务,主动请缨,始终工作在疫情防治一线,吃住均在医院。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往往白天、晚上连轴转,从无怨言。她一边组织疫情防治工作,一边抓急诊科日常工作,做到疫情防治与正常工作两不误,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给地各项任务。今年3月,她因过度劳累而诱发胆囊炎、胆结石而住院,但因工作需要,在病情刚有所好转,她又投入到工作中
1.1整合医学的提出背景
就人类的医学发展史而言,已经历了3000余年。前期医学的发展呈现出“合”的特点,可叫做“最初的整合医学”。在探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现代化医疗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医学亦呈现出分科日益细化的格局。由原始的基础、临床以及预防性的主要医学区分,逐步地过渡至三级的医学科,当前,又出现了更加细致的区分。专科的细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医治的效率及其精准度,促进了医学的迅速发展,然而,也导致了医学学科知识日益琐碎化、零散化,从而加大了临床学诊断的难度。同时,医学范式的变革、民众的健康观念持续性地强化,诊治开支的递增,致使愈来愈多的医学工作者意识到现代医学应再次进行“合”的改善。
1.2整合医学的概念问世
17世纪时的西方“整体论”哲学观念可以说替整合医学的提出打下了理论的基础。医学范畴主要体现出多个学科的医治情况。“替代医学”(alternativemedicine)通过“关键词”的方式首次发表于FamilySystemsMedicine刊物上(1975年)。上世纪80年代晚期,《柳叶刀》(Lancet)刊登了题为“ComplementarymedicineintheUnitedKingdom”的论著,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由此,替代式医学日渐普及开来。不久,美国的医学界便通过官方平台了此概念,并成立了“美国补充替代医学国家中心”(NationalCenterfor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NCCAM),目的在于通过现代化主流的医学系统将传统的医学精华加以有效性地整合,从而冲破医学界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束缚,进而获取防治各类慢病效果的目标。美国整合医学委员会(AmericanIntegrativeandHolisticMedicalCommittee)的成立(1996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合医学发展的进度。国内整合医学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其后,《医学与哲学》刊物在2009年的11月倡议、国内六家学会共同创办了第一届“医学整合”的相关主题大会,鲜明地公布了医学整合的概念,主要涉及到临床学和基础医学、预防性医学、公共卫生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另外,也将医学和人文加以整合。2012年12月,樊代明院士在北京举办了有关整合医学的论坛会议,构建整合医学系统的思想逐渐成型,同时,还提出了整体整合医学(holisticintegrativemedicine,HIM)的定义,即基于人的整体性视角,把医学范畴中最为领先的医学理论内容以及临床学各个专科中最具实效性的经验进行有机的整合,且基于现实性的人的心态、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展开整修、调和,从而使其与人类的健康要求以及病灶的防治目的相吻合。也就是说,整合医学不单单提出如何看“病”,而且更应是看“患者”的一种方法论。它的理论前提为基于医学观、整体观以及整合观等多个视角,把人看作自足完整体,且把人放置于更为宏观的总体境遇下(涉及到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态等维度)展开分析,从而把研究医学所获得的数据及其证据还原为本相,把诊疗实践所获取的结果提炼、总结为临床的经验,把临床的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技艺凝练为医术,通过实际、经验以及医术等领域进行反复性的临床实践,据此构建起整合医学体系[1]。
2整合医学和急诊医学的关系及其价值分析
2.1源于急诊医学的整合医学
从当前学术界的观点来看,广泛性的共识是整合医学应起源于急诊医学[2]。不管是病理的生理学领域,抑或是临床学症状,病症的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存在着差异。很多病症的预后情况均决定于起初的几个小时时间段的诊断效果。不少的病症类型有医治的时间窗,比如,患有急性式心肌梗死的患者,在3h左右的时间段内进行溶栓或是12h之内开展干预式医治所达到的疗效会更加明显,超出医治的时间窗,则会导致已经坏死了的心肌无法复原;脑梗死患者则应在3h之内及时将血管打通,不然患者容易发生终身偏瘫的后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早在一战之际,学术界即已出现了拯救急性病创的“黄金一个小时”的声音。又如各种休克等疾病,都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尽可能地争分夺秒。实际上,从医疗的角度而言,抢救急性式心肌梗死患者即是在进行“整合”,即将导管室、急诊科以及心内科等加以整合起来处理,从而确保诊治心肌梗死患者处于无缝隙式的最短流程状态之中,不拖延救治的宝贵时间,尽可能地规避出现坏死的心肌进一步恶化的后果。又如,患有急性高血压病症的患者,也许他原先便患有冠心病、肾衰以及脑出血动脉夹层等数项症状,至少关涉到3个专科,医治的对策依照基础病变的类型而出现一定的差异,部分病症诸如动脉夹层以及脑出血等类型若无法尽快地降低患者体内的血压,那么预后效果是极为不尽人意的;对于患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而言,过度降低患者血压的话,也许会造成脑缺血症状加重的后果。急性阶段的病症类型大部分和危重病属于并发症,而治疗这一类患者始终都并非属于全科式医学的领域,而从属于更为高层次的医学类型。对急诊医学进行整合主要是在病症的紧急危重阶段,把最为领先的医疗理论内容及其措施加以合理地整合,最终达到院前—院内以及急诊ICU的三个流程的无缝式连接的诊疗模式,从而为整合医学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的借鉴范式
2.2串联式、并联式、交联式的多元化关系及其价值
2.2.1将症状还原成疾病,将器官还原成患者,强化串联式的整合价值
病症与体征被视作诊疗的关键性线索,然而,病症和疾病并不是等同的。急诊医学体系中,还须将其还原为病症。急诊医学须充分地意识到器官出现的畸变可能仅仅为全身病症的局部性体现,受到体内外数项因子的影响,因此,还须把器官还原成患者[3]。在临床学中,病症—体征—体检—诊治—医治—预防形成了串联式整合模式,而此模式又是临床医学实践最为频繁的一类整合模式。比如,胸闷且气急的患者,也许患有气胸、肺炎或是胸腔的积液等症状,然而,也许还患有急性冠脉的综合征、休克式微循环受到障碍时对应的酸中毒患者机体出现代偿式反应[4]。急危且病情严重的患者一般急性症状比较多,变化迅速,临床的症状多元化,这就对急诊科医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即不可以仅仅诊治局部性的病变,同时还须从患者多样性的病症之中,发现关键性的症状以及核心的问题,展开全方位的诊疗,据此展开辨证施治方案,及时地实施有效性的对策缓解患者的病痛程度。
2.2.2由检查至临床,由药师至医师,强化并联式的整合价值
急诊医护工作人员在诊治患者时,不可以仅仅借助于化验以及影像的检查情况,须基于患者的病史、疾病、体征以及辅检查的结果展开综合化的研究,且针对性地加以取舍。同时,亦不可以只是开药方与处方。和前文所提及的串联式整合相比,采取并联式的整合方式所关涉到的因子更加多,关系亦更加复杂化,因此,急诊处的医护工作人员须具备更全方面的思维系统,诊治的对策也应更具有层次性,如此才能够体现出整合医学在急诊医学中的价值[4]。比如,在诊治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时,须综合性地顾及到某个血气的研究指标是否出现了异常现象,所体现出的是患者机体的功能变化,且基于整体的层面上对呼吸的功能及其病理情况加以分析,据此精确地发现测试报告内存在着错误的数据,在综合研究后,确定适宜的临床方案。急诊医生应强化临床学的程度,必须强化具体看病时的几个核心步骤,包括看、摸、叩与听等最为基本的临床学基础功,做好必要的培训和实践工作,尤其是新手必须跟着上级医生认真地学习。潜心研读医学教材以及最新的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积极思索,通过临床的实践切实地提高自己,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真正地形成整合医学的系统思维[5]。另外,循证医学要求急诊医生须意识到把数据还原为现实的关键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保持着思考的态势,把零碎化状态的经验表现为能够参考和借鉴的宝贵经验,且总结为经验指南,再通过更高层次的实践、思索,形成良性循环,构建全方位的理论知识系统[6]。可见,通过并联式能够凸显出整合医学的价值所在。
2.2.3密切观测,快速行动,强化交联式的整合价值
急诊医学通常会碰到病情非常复杂化的患者,尤其是急危病例时,对病症所产生影响的各个因子会出现一定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复杂性,甚至可以说是杂乱的,此时,即要求急诊医护工作人员拥有一定的交联式整合能力,尽可能地强化形象方面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整合医学的一个重要价值[7]。事实上,只有这样,才可以掌握抢救的流程,从而确保诊断的成功,此可以说是整合医学所达到的最高程度。出于实时提供便捷而又高效性的急救方面的资源,当下国内不少急救机构中心处都设置监护危重疾病的病房。至于国外很多发达的国家地区医院所安排的急诊室复苏床单元均设置了系统完善的监护型设施,可以同步地对患者的重要体征及其器官展开监护及评价[8]。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危重疾病医学的主要特点如下[9]:①若患者患病程度严重,应在“黄金时间段”内进行及时的诊疗,尽可能地规避残疾甚至是病亡的后果;②与内、外专科的工作者相比,通过危重疾病的特殊训练的医护工作者,能够更为迅速而又高效地处置危重疾病的患者。急诊患者病情具有多样性,同时处于多变的状态,而急诊抢救本身强调的是时限性,即尽量地要缩短院前以及院内进行诊疗时间上的延误。因此,医护工作者须密切地关注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快速地采纳高效性的诊治方案,在开展串联式或是并联式思维之际,应在头脑里快速地构建起患者的结局及其总体性的形象,据此采纳高效性的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2.3整体性的医学架构体系及其功能价值观
人体中所有的器官是一个互相影响与协调的统一整体[10]。临床学上不少的综合征与病症均会关涉到不少的组织器官,若无法基于整体的视角来对病症的实质进行认知的话,极有可能造成诊疗上的遗漏、错误甚至是诊疗时间的贻误。以往医学的专科区分前提为解剖体系。形成对比的是,现代医学的专业区分愈来愈细致,但是,分得过细又会弱化不同体系病症内部的交叉关系,必然导致专业医学理念与思维模式存在着欠缺,即基于各个专科来分析急危病重并不能促进医疗的质量[11]。在化解急危重症疾病比较复杂化的医疗难题之际,急诊医生须凸显出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特征,借助于综合化的分析填补专科型医生诊断所存在的不足。多个器官就功能方面本身而言,存在着欠缺综合征,其病亡率非常高,因此,须积极地进行医治,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这也为急诊医生提出了树立整体观的要求,尽量全方位地进行精确推断。医治时,医生应基于患者具体的病情程度进行对症下药,应有重点地展开,规避顾此失彼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比如,检查急性胰腺炎时,除却腹部的体征、血钙以及胰酶等一系列指标之外,还须对肝脏、心血管、肺部以及肾脏等主要的脏器功能进行评价。
2.4与时俱进地凸显出医疗的技能价值
当前,医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趋势。民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了疾病内在的规律,同时医学界也不断地研发出了效果更佳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部分诊疗措施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原先的理念[12]。比如,在传统的观念看来,若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症状时,应输入的是等张晶体液或是胶体液,目的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恢复有效的血容量,从而让患者的血压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从而确保脏器与组织的及时、必要灌注,规避出现休克的进一步恶化。然而,在临床学实践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医学界又有新的认识,即前期迅速而又大量地输进晶体液之后,会进一步地加大患者呼吸功能上的障碍,同时也会导致凝血功能出现紊乱,造成出血量递增,从而诱发氧输送欠缺以及低温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液体的复苏比没有复苏或是积极性复苏能够显著地降低伤员再出血量及其死亡率。此即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在自己的工作之余自觉地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及其技能,更新自己的医学观,以整合医学理念来取代以往的医学观,凸显出与时俱进的医疗技能价值。
2.5基于组织的管理渠道借助于整合医学促进急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知,整合医学具有突出的价值,因此,应大力倡导急诊科室设置多个学科联合式的会诊体制,组织各个专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开会探讨,化解存在着的医学难题,把医学的专科及其专业区分过于细化以及医学的理论内容过于琐碎化的格局加以扭转。例如,某家医院在急救多人砷中毒的案例时,医教科通过急诊科的会诊机构中心,联系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一同会诊,涉及到消化科、急诊科、呼吸科、神经科、血液科、检验科等多个科室的讨论,同时还包括病理生理研究室、院外的有色金属研究所的相关专家,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了一整套完备的检测医疗的计划,进而由急诊科室的医护人员马上采取急救的措施,从而尽快地挽救了大家的生命[13]。可见,整合医学的价值是不可小觑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来参加竞聘的各位科主任,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院中层管理不可缺少的人才,都是德高望重、名扬洛水的专家、教授级别的人物,你们在某些方面的专长造诣是我一辈子也达不到的境界!我不敢和在座的各位中的任何一个来竞争,说实话,我对这次竞聘确实没有信心,因为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自知竞聘是班门弄斧,但为了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和-
显示自己对急诊工作的热爱,我今天还是拿出了十足的勇气站在了这个竞聘台上,也显示了自己一贯追求进取、永不言弃的风格,希望大家给予多多鼓励和支持。
下面我就从科主任的重要性、科主任的基本素质、我院急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急诊的发展方向及我对急诊科的管理细则
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次科主任竞聘的认识和具体管理方案。
一、科主任的重要性
科主任在医院的地位举足轻重。从某种意义上讲,科主任的角色就相当于一个小医院院长;甚至很多科主任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不低于院长。因此,科主任的管理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也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目前医院普遍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的体制下,科主任作为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因此,理想科主任应由年富力强、学术地位较高、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人来挑这个大梁。
二、科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理想的状态下,科主任只需抓好学科学术发展、人员梯队建设这两件事就可以了,但目前的现实是经济运营、绩效分配以及行政事务占用了科主任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所有这些事情又不能置若罔闻、不去理会,这常常使得科主任疲于应付,难于招架。如何平衡这些复杂的关系,把经济与学术管理、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是对现代科主任的起码要求。科主任必须要从繁杂琐碎的事务中巧妙脱身,把精力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科主任必须明确,学术发展是指挥棒,人才建设是核心,而经济状况则是学术、人才发展的支柱。副主任或护士长责任就是为科主任分忧解难。很多情况下科主任的威信高低不仅取决于其学术地位,还要看他对科里同仁们切身利益关心的程度。科主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能只顾眼下挣点小钱图个实惠而不顾医德及社会影响,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科室及医院的长期发展。要发展,首要的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必须依靠严格管理来保证。只要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就必须严格执行,在制度贯彻落实之中,科主任要敢于做“黑脸包公”,毕竟管理工作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永远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科主任在管理上必须公正、严格,要用制度约束人。当然在严格管理下,科主任挨骂在所难免,但总有一天,同志们感觉到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自己论文得到了发表,获得的收入越来越高,有了成就感的时候,就会从心底里感激科主任的严格管理。当然,为了革命工作经常让人骂也不好受,因此科主任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肚量和心胸。需要一些自我放松的技巧,管理做到该宽即宽,该严即严;工作中一丝不苟,8小时之外可以搞些业余文体活动。
另外科主任必须具有人格魅力,要有高瞻远瞩的境界。魅力之一在于奉献。要在科里创造团结奋进的环境,首先自己要勇于奉献--奉献出自己的精力去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奉献出自己的经验去为年轻医生做铺路石;奉献出自己的敬业精神去影响科室的文化气氛。魅力之二在于民主。科主任不能把科室当成自己的一言堂,特别是在学术问题上更要百家争鸣,鼓励多交流、多反馈。
【关键词】 护士;分层;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院建设的现代化不断推进[1],护理专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医院护理管理经验,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我科自2010年4来,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相关要求,对工作人员实行分层级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年资,工作能力和各层次岗位工作内容要求,设置总责任组长,责任组长,高年资责任护士,低年资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
1.2 各层级护士资质要求
1.2.1 总责任组长 主管护师,大专,具备本专科5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本专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护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技术操作成绩优秀(95分以上),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够独立组织科室临床护理查房,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担任临床带教工作,每年至少完成护理论文2篇,总责任组长竞聘上岗,每季度考评一次。
1.2.2 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本专科工作5年以上,经验,德,勤,能兼备,具有解决本专科一般疑难护理问题和技术的能力,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带教能力,竞争上岗,任期六个月,每季度考评一次。
1.2.3 高年资责任护士持有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具备本专科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勤、绩、能兼备,能够独立完成班内工作,熟练掌握本本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1.2.4 低年资责任护士持有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本专科工作1年以上,能够独立完成班内工作,对本专科常见病护理措施掌握较好,护理技术操作熟练。
1.2.5 中专学历,未取得护士资格证或有证但到科时间不满一年的护士、能够独立完成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尤其是生活上的照顾,对本专科常见及多发疾病的护理有一定的了解。
1.3 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
1.3.1 总责任组长 总责任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仪容仪表符合要求,参加早会,每周一对上周工作做简要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强调本周内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参加床头交接班,了解全科患者夜间情况,床旁交接班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根据科室危重患者的数量分管3~4位危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书写整体护理大病历,处理疑难护理问题,参加科室疑难护理问题的讨论,参加医生临床查房,根据医生的查房,指导责任组长的护理工作,提出工作重点,熟悉本科当天大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给予术后指导及心理护理。检查责任组长的工作落实情况,定期或不定时检查科室护理质量,考评科室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并给予相关指导,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认真听取住院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患者所指出的问题,工作,总责任组长在护士长的指导下,根据护理带教大纲要求制定科室带教计划,定期组织实习学生,科室新聘人员,进修护士上课,考评带教情况。积极撰写护理论文,每年至少完成3篇护理论文,指导责任护士撰写论文,在科室护理文化建设上起积极带头作用。
1.3.2 责任组长岗位职责 责任组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仪容仪表符合要求,参与所分管患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事故的发生,参加晨会,床旁交接班了解所分管患者夜间情况,检查受压处皮肤有无异常,带领责任护士为人实施全面护理,整理床单元,督促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工作,如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按时巡视病房,翻身叩背,检查卧床患者卧位是否正确,肢体是否摆放在功能位置等。为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指导,了解术前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术中基本情况,根据手术的大小准备相应的物品,根据患者术后疾病的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锻炼计划,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床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熟练掌握危重一级护理患者的十知道,分管本组危重及一部分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治疗,健康教育,康复锻炼等,对本专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病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根据危重患者目前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单和护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责任组长定期组织病区住院患者上大课,讲解本科近期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接受急诊患者,协助医生处理急诊患者,指导责任护士及时为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及24 h卫生整顿,承担临床实习及进修的带教工作,并组织实习同学上课,每月一次,检查责任护士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其改正,为当日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下午5点检查班内责任护士工作落实情况,并作出讲评。
1.3.3 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责任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仪容仪表符合要求,服从责任组长的工作安排,分管一部分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工作,负责临床各项有创治疗,处置等,与总责任组长,责任组长一起讨论并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及护理措施,认真为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尤其是能快速准确的为急诊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争取手术的最佳时间,按时巡视病房,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协助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在低年资责任护士或助理护士的帮助下能够处理突发事件,带领低年资责任护士完成二三级患者的所有护理项目,积极参加基础护理,及时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负责分管军人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参加夜班的倒班工作,夜班当班期间负责病区所有治疗护理及患者的安全工作,承担科室新聘人员的夜间带教。
1.3.4 服从责任组长的工作安排,工作当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在责任组长及高年资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工作,分管二三级护理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及时为患者落实基础护理,参加夜班的副班工作。
1.3.5 助理护士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仪容仪表符合要求,工作作风严谨,在责任组长及高年资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工作,不能执行对患者的有创操作,负责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包括为卧床患者洗脸,洗头,擦澡,口腔会理,会阴冲洗,翻身,更衣,更换床单,处理排泄物,协助患者进食,床上大小便等。
2 结果
通过对科室护理人员的分层级管理,明确了各层级护士资质要求和岗位职责,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病区护理质量较以前有所改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住院的满意率。
3 讨论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时护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各层级护士的能力标准,资质要求,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各层级护士各负其责,充分发挥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责任护士的临床技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稳定了护理队伍,同时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保证了患者安全和改善护理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参 考 文 献
1.1岗位绩效
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结合我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的考核标准,以及抢救室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技术难度、工作风险等要素,制定抢救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把护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内容包括:①护理服务质量(含德、能)占40%,德(15分)主要指病人、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等;能(85分)主要指护理人员抢救病人的工作质量、急救专科技术操作水平等。②勤与绩占30%,主要指出勤情况(40分)、各班完成工作量(60分)等。③护理岗位占30%,高职护士系数1.2,专科急救护士系数1.0,助理急救护士系数0.8。④其他奖惩即上述未涉及的一些考核盲区,如突发事件、表扬信、科研论文等。护理服务质量分值=护理服务质量(含德、能)合计分值×40%;勤与绩分值=(出勤班次分值+工作量)×30%;岗位分值=岗位分值100分×30%×护理岗位系数。绩效考核总分=护理服务质量分值×40%+勤/绩分值×30%+护理岗位分值+其他奖惩分值。
1.2效果评价
实施岗位管理前后对急诊科工作质量及医、护、患满意情况进行比较,了解实施效果。抽取2011年1月—12月和2012年8月—2013年1月护理部对抢救室各项护理工作检查考核平均结果对比,各项工作质量标准依据《河南省医院综合评价细则》临床护理质量管理要求制定,以合格率计算。设置简易问卷,分别对抢救室护士、医生及就诊过的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率及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率的比较应用χ2及U检验。
2讨论
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结果显示:实施护理成组管理模式后抢救室各项工作质量(合格率)均有所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护理服务满意度实施护理成组管理模式前后,病人、医生及其相关科室对抢救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对高职护士要大胆授权,放宽管理
信任是驱动护士工作的一种动力,管理者越信任,护士越感到欣慰,工作也就越努力。高职护士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协调沟通能力,护理层级管理模式通过合理授权,充分发挥了高职护士的管理才能。他们承担了中午、夜间、节假日护士长的组织、协调、指挥、质控职能,避免了这些时间段管理上存在的盲区。同时,高职护士与大家一起倒班,参与急诊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更容易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及时上报,护士长检查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实施成组管理模式以来,高职护士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有效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控制与持续改进。同时也使护士长从繁忙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使管理工作更有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业务管理和学科建设之中,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
2.2对专科急救护士要适当授权,参与管理
专科急救护士为工作5年~10年的熟练护士,积累了一定的急救经验,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生活中处于恋爱或婚后没有太多负担的阶段,有着充沛的时间、精力,成组管理模式给他们提供了施展个人知识、能力的空间以及独立承担工作的机会。专科急救护士主要负责危重病人的急救配合,病情记录单的书写,指导低年资护士参与急诊病人的抢救,高职护士不在时,能代替高职护士完成协调工作。负责科室每月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及实习护士的带教。经常带领参加院外讲座、培训和交流。在提升专科理论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
2.3对助理急救护士要适当约束,教练式培养
助理急救护士在急诊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为减少在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负责急诊病人的登记、病情相对较轻病人的治疗、配合医生进行清创工作,在急救护士或高职护士的指导下参与抢救治疗。工作中适当给她们增加压力,预设一定的目标,使其有目的、主动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要求熟练掌握科室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做到勤学、多看、善思。掌握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急救护理措施,重在夯实基础,在高职护士及专科护士的带教下快速成长。
3小结
实施岗位管理下成组护理模式后,低年资护士能在小组内得到具体的来自高年资护士及专科护士的指导,成长较快。另外,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由于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水平。小组团队精神有所加强,提高了互助意识。在遇到突发事件护士长不在或人员不足时,高职护士能及时启动科室人员应急调配方案,使人员快速到达科室参与抢救,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了科室医疗护理安全性。成组管理模式能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分层管理拓展了护士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为专科护士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各层次护士为自己制定3年~5年职业规划努力的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及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