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39:52
导语:在财务数字化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煤矿 经营管控 预算 研究
一、煤矿企业全面预算及经营管理的含义
煤矿企业进行全面预算是指根据经营生产指标(原煤产量、挖掘进尺等)对经营生产计划和经营费用进行预算和控制,对成本指标进行责任分解,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煤矿经营管理模式现代煤矿企业依据内部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工作量收购制,依据核定的材料、配件、电费、设备租赁费及工资等内部市场收购价格,对生产单位的产量进尺和生产服务单位的服务量实行逐级收购。收购费用作为各部门单位的应收入,各单位的材料、配件、电费及工资等费用由产量进尺及工作量确定,材料、配件等由各单位通过煤矿企业内部市场进行购买。生产单位的工资和材料配件费用由实际工作量确定,职工收入取决于本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及个人工作量多少。
煤矿经营管理组织体系为了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内部市场化运行效率,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煤矿企业实行行政管理维度和经营管理维度双重管理。行政管理维度是将企业各职能单位进行划分,由矿长、书记、总工程师、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等领导分别管理,如矿长负责矿办、企管科、人事科、调研室等部门的管理,总工程师负责总工办、计划科、通风科、地测科等部门的管理,安全矿长负责安监处等部门的管理。经营管理维度是为提高经营管控水平,在现有机构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成立经营管理领导组、经营管理办公室及经营管理组。经营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矿生产成本预算管理,各经营管理组在经营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本单位的预算工作,现有机构划分为10个经营管理组,分别为:生产经营管理组、机电经营管理组、供应经营管理组、电力经营管理组、运输经营管理组、通风经营管理组、回收复用经营管理组、经费经营管理组、劳资经营管理组、能源经营管理组,主要从财务预算、生产经营指标、管理经费指标进行矿井的经营计划管理。
煤矿经营管理指标体系在双重维度经营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矿级、经营管理组级、部门级III级经营管理指标体系。依据矿级经营管理指标体系以产量或进尺单价收购各部门单位的工作量,将生产经营费用分解到各经营管理组,各经营管理组根据预算,收购各单位工作量,将成本指标分解至各部门单位。
二、基于预算的煤矿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模型
(一)系统目标
结合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在构建基于全面预算的煤矿经营管控体系的基础上,设计经营管控数字化原型系统,通过本系统,预期实现以下目标:
1.健全经营计划管理体系,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建立包括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过程控制、经营状况反馈、监控预警、数字化分析在内的整套经营管理数字化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Plan-Do-Check-Act)闭环,战略目标通过经营计划加以固化与量化,计划的执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同一过程,从而促进战略目标实现,提高经营管控水平;
2.全业务经营计划,体现“全面管理”思想覆盖所有经营环节的经营计划体系,超出传统财务预算的范畴,而是覆盖财务、市场、销售、采购、人力资源、后勤保障、工程施工等所有部门的行动计划和预算;实现销售、生产、采购、费用等业务计划及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计划结果的编制、上报、审批与生效。
3.控制资金,降低成本通过多种控制规则进行合同、借款、付款等经营事项的事前、事中过程控制,有效控制资金支出,降低经营成本,控制的结果作为业绩考核依据。
4.监控经营过程,建立标准规范通过经营过程分析与监控,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实现数据的分级共享与监控。建立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口径、统一操作模式、统一数据源的规范的经营管控系统,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库,为经营分析、控制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流程设计
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是应用网络化平台来辅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管理,贯穿企业的决策管理层、调度层、监控层、生产层,引导企业将预算编制得更为合理化、规范化,为后续预算的执行控制及其分析提供了相应的控制依据、控制标准和相关的对比数据。
(三)功能设计
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功能以预算体系设置模块和年度预算编制模块为核心,还包括系统设置、我的任务、经营过程、经营预警、经营分析、管理看台等模块。其中,系统设置模块实现框架、应用、机构、角色和人员的管理;我的任务模块实现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预算体系设置模块实现组织体系、指标体系等的初始化,支持自定义多级经营计划组织和多级经营指标体系,并进行业务分类;预算编制模块实现经营生产计划和经营费用计划的年度、月度计划编制,支持销售、生产、采购、库存、投资、筹资、资金等全业务经营计划及财务计划的编制,支持多维度、多度量的经营计划审批流程;经营过程模块实现经营过程的资金支付控制和经营过程的数字化反馈;经营预警模块实现对生产和经费使用的监控;经营分析模块是对生产图表、费用图表、部门图表以及经营趋势的预测和分析,管理看台模块实现对系统业务指标数据的综合查询管理。
(四)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基于J2EE的B/S4层体系开发实现,应用基于WebServices(即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平台构建的面向服务架构(SOA)设计,SOA通过以服务的方式和完备定义的接口能屏蔽服务自身的复杂性和异构性限制,可有效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系统的开发实现问题。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即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式管理,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三.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实现
基于上述研究,课题组进行了面向煤矿企业的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的开发工作,并在企业初步实施应用,效果良好。实现矿级经营生产年计划的预算编制、审核及下达功能。
四、结论
通过系统的调研、设计、开发、实施,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切实提高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水平,实现生产组织最优化,成本消耗最低化,管理程序最简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安全和谐数字化品牌煤矿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周光霞.浅谈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经营管理者.2013(1).
[2]张鹤松.煤矿企业生产成本核算.
有一个手机生产厂商,在2003年上半年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期,因为胆大而幸运地掘到了一桶金。当时在做产品规划时,发现市场上全是黑白机和靓彩机,就大胆大量地上65000彩屏机,又采取了买断制的销售模式,销售业绩一度飘红,公司领导开始飘飘然,不重视内部的数字化管理。该厂商从采购材料到售后、网络销售成本,具体的运作情况都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数据来反映。2004年下半年,等销售下滑、市场萎缩下来后,他们开始急了,找财务和审计部门一核算,光仓库和售后的无效库存就分别达9亿和2亿元,老板气得快吐血了,可急也无济于事,还得从头再来。到2005年,老板汲取了此前数据管理不清的教训,大抓资讯服务和数据管理,在生产、销售、售后等方面尽量做到日日清,月月清,并尽量做到各项数据指标和流程管理的合理化。销售的颓势开始逐渐得到扭转。
在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中有一个结论:治理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中国,仅靠儒家思想是不够的,中国必须从一个靠尊卑有序来管理的国家,过渡到靠数目字来管理的国家。一国须数目来管理,一个机构、企业更需要进行数字化管理。谈到数字基础之上的管理,有趣的东西就更多了,无论你是手机的生产厂家还是渠道商,哪怕只是一个大卖场,你都必需学会让数据管理,而不是凭感觉。你每天去分析你的库存数据、财务数据、销售网络、产品生产流程,售后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抱有对数据的科学的态度,以数据来管理国家或者一个机构才是目标之选,我们应该对数字魅力有一种奖赏力,这个奖赏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唐诗赏析,而是能够发现数字自身之美。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潮州人,经常会从包里抽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从进帐到开销,“成本――支出――收入”一条线,活生生的一本工程预算图纸。那就是潮州人的数据预算和数据分析。
数据是真实的
重视数据管理就会加强你的过程管理。你的库存是否合理、财务是否健康、销售网络是否正常、生产流程是否顺利,售后网络是否完善,你都得从重视数据管理开始。根据数据来分析服务流程的重新构想:今天的工作要产生何种结果,由谁来完成,在何处完成,何时完成,完成程度,需要那些信息和数据来帮着处理。数据管理对应于内容管理、竞争情报、知识管理、商业智能、数据仓储,如何权衡效益和成本,综合各个业务子系统的信息,实现良好的数据管理。运用统计学的一些方法来细分消费者,长久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办法,但企业还没真正意识到数据背后的含义。其实,数据的趣味就在于它的变化。它能细分市场的技术,不只是集中在预测客户的反应和销售量上,还应该去尝试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还完全能够支持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适合的产品,了解整个数据的过程,也方便策划更有创意的营销活动。
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2005年1-7月中国大陆共生产了13907.53万台手机,终端总共销售4603万台手机,总共上市新机344款,智能手机14款,MP3手机101款,拍照手机245款,PDA手机38款。这一统计数据,将为手机生产厂商提供一个宏观的市场指南,以便他们即使调整市场策略,更好的规划产品。
赛诺报告同时显示,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占整个移动通信业务的比例是11.4%左右,2005年上半年则冲到13.8%,但与日本、韩国等领先国家20%左右的份额相比,中国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空间仍然有非常大的一个拓展空间。其中2004年短迅发送量达到了2871亿条,增长率仍然高大58.4%,显著高于移动用户的增长率。2005年上半年突破了16000亿条,继续高走。中国手机用户的彩信和彩铃使用率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4和6.1个百分点,达到11.7%和10.8%。手机游戏的使用率也由2004年的6.1%提高到2005年的8.7%。这一应用信息价值的挖掘,就是对信息有一个再增值的问题,这即是我们提到的信息整合的问题。
数据是用来提高管理的
事实上,数据管理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高速宽带网络为纽带,以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框架,将企业及其战略伙伴的各种有关信息数字化,实现其在网上的流通,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指标的实现和不断完善流程服务。目前整个手机产业链上大约有10000家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10000000人以上,这一庞大的队伍更需要数字化的管理, 才能更好地协同运作,促进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
此外,还得注重落实数字化企业管理模式在销售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原则。数字化企业管理是高新技术,不要因为数字化了,忘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和谐社会,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都要注重以人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造就当代新的主人,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一切依靠人,包括数字化企业管理模式也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大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现代文明和现代文化素质。三是,在数字化管理模式推进过程中,深入开展企业数字化管理分析。现在搞数字化管理,通过数字化管理还要进一步进行数字化分析,从而纠正我们在企业建设中“数字不清点子多、情况不明决心大”的不良绩效观。同时要对企业的科学规划、合理建设、民主管理和预案防灾提供有理、有据、有可操作性的咨询和指导意见。
按照企业与客户联系的频率进行细分,和按照客户对企业的了解程度进行细分,艺术级的市场细分也得靠用数据库来精确的决定。例如,对移动电话市场监测、移动电话用户数据、移动通信企业竞争情报等的数字化管理,将检查分析所有的主数据管理进程、得到的经验教训、所走过的弯路以及对目标所做的修正。从而确保数据的共通性以及正确性。数据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体价值链,其中包括数据规划、整合、管理与利用。同时强调数据与知识的相互转换,突出数据价值体现。针对不同的具体应用、存储、传输、等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让数据来帮助我们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庞大的数据,将手机发展史整理于一个线索清晰并且观点客观的脉络之中,从方法论的觉度上讲人们不襟对数据实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重新投以肯定的目光。吃惊于数据的效用和魅力,当人数钱的时候,人对数字的敏感就已经体现出来,考察经济的变化当然无法离开数据,然而,只看数据而不知道这些数据背后的东西肯定会让人迷失方向,因为同一问题你也许能获得方方面面的不同数据,所以,我认为,不重视数据的人成不了好的手机操盘手。让数据说话自然成了手机厂商的偏好。
数据是有性格的
当然数据因人而存在,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样本很智能很重要,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伪造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对每一个手机厂商的决策和分析是很重要的,但数据的真实性要靠人的伦理行为来保证,在人的伦理行为尚不能自觉地成为真实数据的道德保障的时候,也许我们在对数据投入我们的信赖与依靠时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如何以一个适当的概率范围来确证数据的有效性。
目前,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促成了海量数据的积累。根据决策目标,分析海量数据、确立分析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定制应用系统、提供决策支持是数据挖掘技术的原则和目标。数据挖掘技术分为结构化数据挖掘与非结构化数据挖掘。有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企业分析关键因素,发现业务规律,揭示隐藏趋势,预测未知结果,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处于更有利的竞争位置。
一、数字技术发展导致消费者行为变化
消费者能非常容易地接触到更多的商品信息。如对于正在考虑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他们可以轻易地找到先前购买了该商品的消费者的相关评论,只需点击按钮就可在在线零售商的网站上对不同产品的特点进行比较,还可以加入“虚拟品牌社区”来分享某些人的共同兴趣。他们充分应用“智能”来寻求产品或服务的最佳价格,对各种营销提供物进行出价,绕过分销通道和中间商以及根据他们家庭生活的便利全天候地在全球购物。
信息的数字化使卖方可以定制他们出售的产品和服务,并以一个可观的价格将它们卖出去。这也使市场营销者定制面向大多数消费者的促销信息。例如,亚马逊(Amazon.com)向已购图书的消费者发送个性化的电子邮件来预告最新出版的图书信息,这些建议是基于目标消费者的兴趣而给出的,而这些目标消费者又是根据他们先前的购买情况而区分的。类似地,一家网上药店也在变换着当回头客再次访问网站时所见到的产品陈列形式。如果买者先前的购买表明他倾向于购买全国性的品牌,那么他再次见到的是按品牌排列的产品展示。如果买者先前购买的产品大部分属于处理品或者商店自有品牌,那么他再次见到的是按照价格和折扣品分类的产品展示。
传统的广告方式是单向的,市场营销者在大众媒体上投人大量的资金以期接触到大量的潜在消费者,然后通过未来销售量或者市场调研来衡量广告信息是否有效。数字化沟通则开辟了双向交互式的交换,这样消费者可以通过点击网站上的链接或者离开这个网站等方式来对市场营销者传达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因此,市场营销者可以迅速衡量促销信息的有效性,而不是依靠那些滞后的、通过收集销售信息而得到的反馈。市场营销者可以追踪消费者在线的行为,通过要求消费者在享受网站的特性之前先进行注册和提供一些个人信息来收集信息。因此,市场营销者可以有效而又廉价地构建与更新他们的消费者数据库。
二、消费者行为变化正在颠覆以往的思维方式
以大众媒介作为主要载体的广告模式效益日渐下降。广告边际效益递减的主要原因产生于媒体和信息的多元化,大流量的信息导致了消费者信息接收中的零和反应。与此同时由于以承诺和创意为特征的广告,企业和品牌在广告创意承诺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导致广告可信度大大降低,再加上一体化的市场格局,使得众多的品牌在共同市场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品牌与品牌之间的信息干扰也减少了消费者的认同度。消费者对广告信息普遍报有怀疑心态,品牌忠诚感降低等。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工具如电视和报纸的作用今后会大大衰退,而建立在数据库基础上的网络营销将成为更为有力的市场营销工具。数字革命把缺乏鲜明个性的大众细分为存在各种明显差异和高度相关的目标市场成为可能。面对数字技术下消费者行为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学会了解消费者的真实心理与行为,他们是新的消费者还是老消费者,他们是如何消费?需求有什么新的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每一个消费者或者潜在的消费者在财务效果上进行有效评估。简单地说,比如这个消费者可能让我赚更多的钱,在财务上来说他是重要的客户,然后把消费者进行区分,对每一种类型的消费者需求进行更加详细的量化分析。
其次,学会把营销信息有效地传播到目标消费者的脑海中去。当然不仅是需要传统的广告,因为大家一般对广告都有一些成见。关键是要告诉消费者,经营者通过数字化革命所创造产品和价值与消费者交换,能最大限度地以满足其需要和欲望,这些在网络营销正成为现实。
再次,数字革命要求经营者一定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要学会评估一下你对每一个消费者,或者每一种类型的消费者所做的投资是否值得。这就需要通过构建数据库为经营者提供方案,提品,还需要将一些讯息触及到目标消费者的脑海中,简言之,我们要强调一个概念就是消费者在帮我们创造价值,而不是产品在帮我们创造价值。
面对营销环境变化,经营者应将消费者从营销目标变为企业发展价值链上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消费者就从局外人变为企业自己的人。也就是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存在于一个大的合作范畴之内,共同谋求各自的利益,共同发展,相互依存。这一全新“双赢”式营销理念,意味着未来营销将不再是如何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是如何去影响品牌关系利益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面对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思维构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培养所有价值链上的环节或部门都要学会从目标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思考营销与传播,让整个企业都来考虑营销的问题,而不是某个部门的事。
当前,尽管我国有少数领先企业通
过不断深化两化融合,取得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但整体上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进展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支撑我国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要求。2009年初至2011年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等相关司局委托和指导下,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各相关行业协会一起,依据《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工信部公告2011年第39号)构建了总分结合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并分两批在钢铁、化肥、轿车、造船、造纸、家电、棉纺织、肉制品加工和乳制品等17个各工业门类和不同生产类型的重点行业,近千家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测评工作,并得出了重要结论。
“综合集成”成为两化融合重中之重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总体可分为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对17个行业的评估数据进行详细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两化融合对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作用与企业两化融合所处的阶段和水平并不是呈线性增长的趋势,而是大体表现为台阶式跳跃和跳跃后加速上扬的走势。这个台阶式的跳跃点,就是凸显两化融合突破性提升作用的关键之处,正对应于集成提升阶段的进入门槛。企业处在集成提升阶段之前,其两化融合作用和贡献并不明显,一旦有效实现了综合集成,进入集成提升阶段后,其两化融合的作用和贡献立刻呈台阶式跃升。
然而,从17个行业的评估数据来看,约25%的参评企业还处于起步建设阶段,43%的参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22%的参评企业处于集成提升阶段或正在向集成提升阶段加速过渡,只有约10%的参评企业初步进入创新突破阶段。而且,两化融合评估工作选取的样本主要都是大中型企业,其两化融合基础和水平在行业内是相对较高的。由此可知,尽管我国工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近20年的积累,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和成就,但更多的只是初步解决了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内的普及问题,两化融合水平总体仍处于单项覆盖阶段。虽然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综合集成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正在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阶段过渡,但真正有效实现综合集成,进入了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数量和比例都明显偏低,两化融合作用和贡献还远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整体偏弱。这与我国当前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也难以支撑我国工业企业实现由大变强变优。
因此,当前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解决和突破“综合集成”这一难题,尽快推动有条件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迈入集成提升阶段,并进一步带动产业链条上中小企业的发展进步,以此加速实现我国工业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跨越式提升和突破,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以“四化”攻克“综合集成”瓶颈
然而,要破解“综合集成”这一难题,首先必须正视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我国工业属于赶超型工业,重点和路径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亟待通过信息化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我国信息化发展属于“植入式”,工业自动化平均水平低,装备现代化还远未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程信息难以采集、精细化管控难以实现、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低、稳定性不高,综合集成的基础薄弱、实现难度大,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难以获得质的飞跃。因此,要攻克综合集成这一瓶颈,通过两化融合加速我国工业企业变强变优,决不能简单引入和模仿国外先进的相关技术和理念,必须从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不足出发,自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找准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重点和可行路径。
具体来说,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需要着力抓好“装备现代化”、“过程信息化”、“管理集约化”和“市场协同化”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这四个方面之间具有较为清晰的逻辑关系,其相互之间相对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牵引和发展。没有生产装备的现代化,就无从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没有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就很难实现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没有经营管理的集约化,就较难实现业务市场的协同化。当然,每一个方面自身的水平层次也都可以不断提升,因此,上述四个方面之间,以及每个方面自身的不同水平层次之间,还存在螺旋式交替上升的关系。
两化融合发展需首要重点关注 “装备现代化”。这既是影响到我国工业化长远发展,也是事关两化融合深入推进的基础性问题。长期依赖大量廉价劳动力和从事低附加值加工,使得生产装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当前,用工荒、劳动力成本的飞速上升、中低端产品市场的急剧萎缩等都为我国工业企业加速技术改造,弥补工业自动化和装备现代化不足,提供了很好的内外部助力和环境,必须紧抓机遇,加强“补课”。首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国工业企业要高度重视和着力提高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水平,尤其是专用工艺装备数字化水平,并充分发挥数字化装备的使用效率和效能,尽可能减少人为影响因素,从根本上保障生产制造活动的高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其次,在生产装备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网络化水平,从而加强装备协同作业能力,大幅提升生产装备优化调度和使用水平,并能够为上层生产管理提供生产过程数据和信息。第三,需要加强生产装备的智能化程度,从而大幅提升其柔性、自学习性和互操作能力,以满足更复杂、更高层次的生产制造活动需求。
随着“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普及和深化,“过程信息化”是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开始有条件去实现,也是必须要实现的重要内容,是能够推动两化融合取得实质进展的关键性问题。只有实现了研发制造过程数据的源头抓取、自动采集、动态跟踪和分析,才能实现对研发制造过程的精细化管控,才能实质推动研发制造管理优化,提升研发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首先,企业应该大力推进产品和工艺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验证、动态仿真和分析优化,提高产品研发与工艺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从而大幅提升产品研发和工艺创新的效率和能力。其次,应不断加强生产制造工序、生产线的数控化程度,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水平,从而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信息跟踪、优化控制和精细管理。第三,采购、销售等活动中数字化手段的使用也需要加以重视,从而提高采购、销售等业务过程的优化水平和管控能力。
在“过程信息化”基础上,“管理集约化”才有可能真正取得突破性成效,从而凸显出两化融合对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作用。在我国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自动化与信息化分割、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业务管理脱离的现象曾经较为普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信息化深化发展和效能发挥。在两化融合环境下,“管理集约化”聚焦于企业业务综合和集成能力提升,按照企业战略与规划,通过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跨部门、跨业务环节集成中的全面应用,持续推动业务深度优化和高效集成化发展,加速企业业务转型和管理升级。首先,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不断提高产品研发设计、工艺与制造各环节数据集成和业务集成水平,从而大幅提升产品设计、工艺与制造的集成优化和综合创新能力。其次,应高度重视管理与控制集成,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和业务集成,持续深化管理层与控制层之间的业务集成与融合,从而破解当前制约我国工业企业实现综合集成的这一关键掣肘。第三,需要加强产供销集成,提高企业按订单生产、优化排产和动态调度等水平和能力,推进供应链各业务环节一体化运作,从而实现订单全过程跟踪管理和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第四,应加强财务与业务集成,着力提高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衔接、财务对采购和销售流程进行监控、产品完全成本核算和管控等方面的水平,并进一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大幅提升企业财务管控的能力。第五,在企业业务综合集成基本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智能决策支持就有了着力点和立脚点,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企业各方面业务信息采集与分析、知识挖掘与积累,就能够大幅提升企业业务决策、信誉建设和风险管控等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高校后勤;资源利用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95
[中图分类号]G647.24;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1 高校后勤资源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后勤用能范围广,用量大
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用能较大的部门,其使用范围涉及后勤大型工程修缮;小型项目日常维修;教学楼、学生宿舍、办公楼的水电汽暖等能源的使用等。由于范围广、用量大,造成各类能源在使用定量、性质划分、收费标准等方面存在界定困难的问题。
1.2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有效管理机制
在高校内,能源成为福利性消费,高校能源管理一般委托后勤实体负责。然而,很多高校后勤依然没有独立的节能管理部门,更缺乏懂得能源管理、计量、统计、分析和审计等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由于高校的能源使用管理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能耗统计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阻碍对资源使用情况的有效统计和分析。
1.3 节能标准难以有效分解
传统的高校后勤依然包含很多计划经济成分,水电煤气等属于校内“公共资源”,用能损耗由学校统一管理和负责。在能源管理上,存在指标分解不细、落实难以到位的现象。即使开展第三方用能审计和统计管理,但由于缺乏可操作的管理方式和科学合理的能耗标准,能源使用难以有效分解。
1.4 能源浪费现象普遍
由于高校公益性的特征,能源成为福利性消费。学生方面:卫生间长明灯、常流水现象屡禁不止;宿舍内电扇和电灯常转、常亮;在宿舍内使用各类违禁电器等,不仅浪费资源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学校方面:办公室灯常亮、打开窗户开空调现象普遍存在;教室灯常亮;校园绿化用水问题等。
1.5 能源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来看,高校的能源计量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能源计量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存在水、电计量只有一级计量,没有二级计量的现象。导致有时会出现无法计量水电消耗的现象。
2 信息化工具提升高校能源利用率的特点
高校后勤提升资源利用率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工具就是在现有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数据采集、量化分析、实时监控为一体的高校后勤资源使用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全校各个部门的能源使用情况,同时按照用能标准和使用指标的规定,监管全校的能源使用情况,达到用数据说话、用图表分析、用数据平台管理的最终目标。使用信息化管理高校后勤用能消耗,具有以下特点。
2.1 能源使用情况真实,缩短统计周期,实现数字化管理
利用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可有效采集高校的水、电、煤、气等能耗使用情况,数据化采集依托信息平台进行处理,能有效缩短统计周期和人工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2.2 实现高校各类能耗的在线实时监控
根据数字化平台,利用信息化工具的时效性特征,有效实现高校后勤能源消耗情况在线监控,便于快捷、准确、高效地查找任意时间段的数据。同时能及时制作出数据图表,便于查看分析。
2.3 实现数据即时统计和分析
依据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形成实时记录,可进行任意时间段、不同部门的分析,成为高校后勤监管的重要依据,以平台数据为基础,制定校内不同部门的用能标准和指标,为今后的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3 采取合理措施,提升高校后勤能源利用率
3.1 建立长效机制,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能源管理队伍
高校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校园,实现高校节能减排目标,是新时代高校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的能源利用率提升有较大空间,要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字化平台的操作技术的专业队伍。
3.2 加大宣力度,强化信息化节能理念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将高校后勤“三服务,三育人”的理念落到实处,增强全校师生的节约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如通过教育宣讲、组织学生参观后勤数字化平台,通过数据、图表等形象概述校内能源使用情况,让学生切身体验校园能源使量,深化节约意识。
3.3 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节能设施设备
根据高校后勤用能范围广、用量大的特点,要采用现代化工具改善和提升节能设施设备,强化高校节能管理。一方面,结合其他学校的成功案例,参考其利用信息化工具节能的成效;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高校人才优势研发适合本校的节能监控设备。
3.4 建立科学的用能指标
建立科学的用能指标,作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依据。根据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实际用能情况,参考信息化平台统计得来的有效数据,建立以能值分析为依据和基础的用能标准,根据其数字量化性、可操作性等特征,作为各部门日常用能标准。
3.5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高校后勤部门作为校内主要用能部门之一,要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后勤要上至领导,下至职工,统一要求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节能理念,责人先责己。一方面,应成立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修改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和测评。另一方面,成立由机关、学院、学生等组成的监督小组,由外部人员进行有效监管,强化责任意识,有效提升高校后勤能源利用率。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管理 问题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全球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生产要素,这一变化对企业的管理理念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革新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创新改革的关键,对于推动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变化分析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以企业生产的速度、数量以及企业的产值作为主要目标,而主要是以企业的技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通过企业的技术以及知识创新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企业在经营发展的信息传递以及资源共享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的生产、营销手段与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企业的经营结构与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扁平化的特点,对于人才以及智力资源的依赖性更高。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分析
1.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落后。当前部分企业尤其是以技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企业,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金字塔形的管理组织结构,因而导致企业内部的决策以及信息传递速率较低,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效率得不到提高,在管理组织结构上对知识经济型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2.企业营销策略落后。营销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手段。但是当前部分企业对于营销管理重视程度不足,营销手段也较为落后,未能采用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营销手段,导致企业的营销效果较差,对于企业的产品或者是服务营销产生不利的影响。
3.对于人才的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重要的资源,也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现阶段,部分企业对于人才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人才资源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措施研究
1.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的新要求,优化企业的经营结构以及组织方式。传统的企业经营结构已经不适应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经营结构的要求,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必须注重对于企业经营结构以及组织形式的改变。对于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管理结构,应该实行扁平化的改造,即通过拓宽统一管理层的管理幅度以及缩减中间管理级数的方式,来对企业的整体管理组织结构形式进行全面的精简。在实现企业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塑造以后,则应当结合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资源配置进行重新的调整,通过这些措施将企业的经营结构转换为机构设置科学、业务流程简约以及集散程度适当的经营模式,充分提高企业的整体业务经营以及管理效率。
2.革新企业的营销策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已经呈现出了全新的特点,这对企业的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对自身的营销手段进行改变,结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强的特点,逐步形成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营销,通过利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将企业的生产与营销有效整合,同时借助于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拓展物流业务来提高市场营销的竞争力,提高企业产品或者是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3.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发展更主要的是依靠企业内部的人才资源,人才已经成为知识经济企业的重要生产资源,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人力资源采取绩效考核管理的模式,通过这种措施来调动企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与主管能动性。其次,企业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通过塑造完善企业的文化理念,对企业人才的个性以及情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企业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认同感,,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人才、保留人才,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
4.强化企业的风险分析以及控制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较大的波动性,导致企业的风险影响因素也更多。因此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应该注重对风险的防范控制管理。首先,为了避免企业投资风险的发生,企业应该结合投资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投资决策模型,来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概率。其次,企业应该完善风险控制管理流程,通过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财务风险指标的优化选取、财务风险的评价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应对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规避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市场风险问题,为企业投资决策的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新时期企业的扩大发展。
四、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必须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对企业当前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通过革新企业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管理机构以及创新企业管理方式等一系列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革新,推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振,唐亮.浅析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2)
1.高效性信息化技术
对于医院而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复杂数据需要处理,有庞大的信息需要进行分析,随着资金流动速度的加快,其财务管理能否有效进行,已成为医院的重点关注对象。人的力量毕竟的有限的,他无法在短时间精确无误的对所有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引进信息化的技术,从而提高预算制定的效率,降低财务的错误率,从而保证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2.专业性信息化技术
医院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组织,无论是对于机器设备的质量要求,还是对于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都是十分谨慎严密的,因为这关乎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对于病患乃至全社会的有序发展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来,就对医院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至做手术、下至身体检查都需要充分遵循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原则,尊重他人的人身安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医院需要加强细节管理,合理进行运用工作,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信息化技术对于医院财务管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方面能够为医院制定出专业化的预算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对医院的资产流动进行管理,也可以全面发挥其效用确保审计工作的开展。
3.全面性信息化技术
医院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科室都必须对资金进行控制,确保其有效流动,这是保障医院全面运行的根本。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控制,不但可以从细节处进行完善,而且可以上升到整体层面,全面的控制医院医疗系统甚至各个部门的资金流转和运营,结合各个科室的特点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信息化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降低运营成本,制定合理预算
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对药品药物、医疗设备、办公等费用进行分析和合理安排来减少资源的浪费,确保其较高的利用率;一方面通过全面化的管理,对医院整体乃至各个科室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通过智能方式进行精密的分析,确保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对每个部门的相关细则进行控制,通过把这些具体数据输入电脑程序来提高预算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化管理和监督。
2.理清资金流向,促进科学发展
对于医院而言,资本的输出和输入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确保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营,无论是小到药品,还是大到医疗设备,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将每一项收入、每一项支持都记录在案,通过图表的形式清晰直观的展现出来,以理清资金流出流入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也为医院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财务数据的透明化、成本策略的合理化、专业导向的规范化都使得医院全面发展成为可能。财务管理必须要清楚明了,资金流向必须要合理科学,组织运营必须要有序规范,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推进,对于实现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3.记录运营细节,解决遗留问题
财务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医院制定合理的预算,还可以在医院运营的过程中给予细节化的管理,同时,也可以在事后进行全面处理和问题分析——这是财务管理的“事前管理”、“过程管理”、“事后管理”的三个重要因素。因此,从事后管理的角度来看,引进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已经产生的问题和过失进行高速分析,对相关的复杂数据进行处理,对每一种信息进行整合,从而为下一轮的财务管理提供经验,对先行财务管理方式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改善。
三、结束语
关键词:内部控制;煤矿;财务管理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锐减。煤矿企业的发展一直走的是粗放型的传统路子,在现在此号召下,各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社会中的利用范围显著增大,其影响也在日益扩大,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煤炭产能过程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煤炭的地位受到挑战并持续下降。随着煤炭地位下降而来的,便是煤炭价格下跌和现代化社会中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煤矿企业必须要从自身结构开始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改革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首当其冲。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积极的引入内部控制的概念意义重大,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内部消耗的产生,从而为现代化发展提升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内部控制概括
(一)基本含义
所谓的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整体的经营目标,从而在经营的过程中,对经营方案、落实策略等方面进行的调整与控制。就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其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在煤矿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对财务管理的手段、方法以及内部工作人员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优化。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主要利用的方法是资源控制法和人才配置优化法。另外,在具体工作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还包括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建设以,及对基本工作方法的调整。
(二)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是目前企业效益提升的一种主要利用手段,其实施主要遵循两方面的标准:第一是企业效益最大化。实施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减少在经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从而有效的控制成本,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控制过程中,要遵循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第二是管理流畅化与质优化。通过内部控制,企业的管理要实现流畅化,这也是为什么内部控制重视流程建设的原因。通过流程建设,企业运行流畅性提升,效益周期得到强化,发展质量也会更高。
(三)基本方法
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时候,主要应用的方法有三个:第一是资源控制法。此种方法主要从资源利用率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所以在进行具体控制措施实施的时候,往往是通过技术的提升来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从而达到节省资源,控制成本的目的。第二是结构调整法。此种方法重视的是企业的结构建设,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利用此方法的较多。通过结构调整,企业运行的流畅性得到较大改观,各部门结构的配合也会更加突出。第三种方法是人才配置法。在企业经营中,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根据人才优势进行相应调整,使其作用发挥得到最大。简言之,人才配置法是一种提升人才价值的有效手段。
二、内部控制对于煤矿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内部消耗的减少
导入内部控制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便是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内部的消耗。煤矿企业的发展过去一直在走传统的粗放型路子,这种发展方式对于资源的浪费非常严重,在财务管理中同样有着巨大的内部消耗,在导入内部控制之后,可以就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过多的资源配置可以进行取缔,这样,财务管理中的资源浪费便可以控制。在资源浪费得到控制的前提下,企业内部消耗会明显减少。由于企业内部消耗的减少,所以企业在资源节约方面便迈出了重要的一部步。
(二)有利于企业发展成本的控制
煤矿企业在过去的经营中走的是高消耗的传统发展道路,由于过去的煤炭地位显著,价格优势突出,所以即使高消耗存在,企业依然可以获得较为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煤炭地位的下降,煤矿企业的这种经济优势不复存在,而这种高消耗便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劣势。通过导入内部控制之后,可以在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资源控制,这样,过去的高消耗发展模式可以得到有效改观,而由于企业成本的控制,企业经济效益也会发生根本性好转。再者,通过导入内部控制,可以及时的调整生产和销售的关系,避免过度的产能过剩。
(三)有利于企业结构的调整
导入内部控制的第三个重要意义是可以促进企业结构的调整。从过去煤矿企业的经营发展可以发现,煤矿企业现如今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企业结构的不协调造成的。在过去的发展中,煤矿企业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及信息部门、规划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到位,所以信息部门没有及时的将煤炭地位下降的信息反馈,规划部门也没有做出科学的生产规划,导致现在的产能过剩。可以说,企业各个结构的共同作用才能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所以在现如今的煤矿企业中,积极的导入内部控制,并从财务管理入手进行企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使得企业结构更加优化,从而适应现代化发展。
三、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
就目前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表现的现状来看,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财务体系的片面性太强。财务管理要想发挥较大的作用,必须要进行完善的体系建设,要加强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内容的沟通和交流,但是目前的财务管理体系,重点建设在财务管理方面,对于财务优化以及与其他管理的联系性建设方面比较落后。第二是财务监督形同虚设。财务监督的作用就是要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但是在现实管理中,监督制度的作用没有一点发挥,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人员设置,都形同虚设。第三是责任划分不明确。在财务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有具体的责任范围,这样管理的效率会更高,但是目前的这种责任划分十分模糊。
(二)财务管理方法现代化不足
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方法不足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现状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体现,而企业要想提升现代化水平,需要不断地强化新技术的应用。但是目前的煤矿企业财务管理:首先是信息化水平不高,这就造成了财务信息的整体与反馈时效延长,由于财务管理周期的加长,财务政策的调整便受到了影响。其次是在财务管理中,网络技术的利用也较为缺乏。网络技术利用可以打破管理的时空界限,但是目前的财务管理,由于网络化水平较低,所以常常出现管理流程停滞的现象。第三是管理数字化水平较低。数字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的保存管理信息,进而实现问题分析,但是目前的管理,数字化水平较低,所以信息的利用价值严重降低。
(三)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财务管理理念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理念决定着实践工作的基本走向,所以财务管理理念要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理念以及财务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这样,财务工作才能保持先进性。但是在目前的煤矿企业中,由于整体水平呈现出落后的状态,所以财务管理的理念更新显得严重不足。一方面,财务管理的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与社会实际的不符。另一方面,财务管理的理念和相关财务的法律法规发展不一致,这种情况会导致财务管理的不合法现象出现。简而言之,财务管理理念的落后一方面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会造成财务管理风险的增加,这对于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四)财务管理专业性缺失
财务管理的专业性缺失也是目前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之一。就现阶段的表现来看,专业性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由于在煤矿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接受过的专业培训较少,所以管理人员不仅存在着理论认识上的不足,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也存在着专业性不足的情况。第二是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手段方法存在着不专业的现象。专业的财务管理有着完整的流程,环节与环节之间丝丝相扣,联系十分紧密,但是在目前的管理中,流程较为混乱,而在具体管理中出现的漏洞也较多。另外,管理者采用的管理办法以及手段的专业性都较差,所以专业性的失误较为明显。
(五)财务管理价值不突出
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目的便是要突出财务管理的价值。但是在目前的财务管理中,这种突显并不明显。在煤矿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发展规划需要根据财务水平来进行制定,这样的规划才会具有实效性;另一方面,企业发展的安全和稳定需要财务管理来维持,如果财务管理出现问题,那么会直接造成企业风险的增加和稳定性的较低。由此来看,在企业所有管理中,财务管理地位最高。但是在目前的管理中,企业把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工作平等对待,财务管理的价值得不到突显,其重视程度自然会下降。久而久之,这种恶行循环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导入内部控制后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导入内部控制后,煤矿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首先便是要进行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将原本模糊不清的财务管理责任进行细化,然后由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这样,财务管理的责任便可以实现全面化,在具体问题处理上也可以实现效率化。第二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主要作用是对财务管理的漏洞进行补充,所以无论是监督机制还是监督人员,都要进行全面布置,而且要强化其作用发挥,避免监而无效的情况发生。第三是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加强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的有效合作,另一方面要提升体系内部管理的优化性。通过体制优化或者者措施优化,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显著提升。
(二)突出财务管理的价值
财务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突显其价值。而为了突显财务管理的价值,主要需要做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在管理中事项财务优先的原则。通过这样的原则实施,使得企业财务工作能够获得更多企业资源,从而获得较大的发展,也得到其他管理的重视。第二是在企业管理中,各项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都要以财务现状为基础。通过这样不断地强化,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都会得到强化。第三是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时候,各方面要给予积极的配合。简言之,通过不断地在企业中进行财务管理的强化,其地位会得到突显,而这样的工作循环会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越来越高。
(三)改变财务管理理念,突出效率化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也要进行积极的改变。目前,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广泛的确立,而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便是竞争,通过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理念决定着管理策略的实施与管理方向,所以通过导入内部控制,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向效率化和竞争方向发展,那么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水平便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一方面,通过效率化建设,财务管理的内部资源消耗将会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通过竞争的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得到大大地增强。简而言之,效率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可以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竞争性更强,作用发挥更加的积极。
(四)变革财务管理方法,使其具备现代化特征
积极进行财务管理方法的变革也是导入内部控制后财务管理必要的进行措施。财务管理方法的变革主要是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从而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提升。就技术利用而言,首先要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利用一方面是提高财务信息的信息化水平,从而建立更为完整和强大的财务信息数据库,另一方面是提高信息运行的效率,从而缩短信息周转周期。就网络技术的利用而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网络管理手段的建立,打破原有管理的时空界限,从而实现管理的随时性和随地性。数字化技术的利用主要的目的是要提升财务管理信息的数字化分析水平,通过数字化的分类和整理,整个财务管理的分析得到强化,发展规划也会进一步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五)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强化管理质量
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强化管理质量也是导入内部控制后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策略,专业性提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要进行专业化人员队伍的打造。在人员队伍的打造方面,一方面是进行财务理论的专业培养,使其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具备较强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就是进行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以及方法的培训。通过专业化打造提升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而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出现管理问题。第二是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设施的打造,比如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等。通过专业的辅助设备的建设,再配合专业的人员操作,财务管理的质量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五、结束语
煤矿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严重滞后,而导入内部控制之后可以使其在现代化社会中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从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入手,进行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和企业整体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企业现代化的改革,并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作者:李宏飞 单位:于神东煤炭集团
参考文献:
[1]原小玲.浅析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新经济,2016,09:93.
[2]王书金.市场经济下的煤矿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知识经济,2013,02:144.
[3]朱文双.煤炭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以山西汾西矿业新裕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煤炭经济研究,2013,06:47‐50.
通过对大多数企业调研分析得出,企业发展大致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单项目、单产品阶段,对应商业模式为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生存型模式。第二阶段:多产品、共享产品和货架平台阶段,对应商业模式为产品扩展型模式,该模式是企业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第三阶段:以共享为核心面向客户需求的阶段,对应商业模式为运营客户型模式。第四阶段: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关注利润阶段,对应商业模式为集成产业链型模式。第五阶段:持续改进阶段。
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种商业模式的升级,都代表着企业组织和流程发生了变化,集成产品开发模式是帮助企业进入产品扩展阶段的最有效模式。目前,国际一流企业大多处于第四阶段,我国大部分创新型企业均处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而研究院的某些单项处于第二阶段,还有某些单项尚处于第一阶段。
模型框架的构建
针对航天产品研发过程复杂、系统庞大、协作面广、研制周期紧张等特点,研究院基于自身现有信息化能力条件构建了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模型框架(见图1),其包括4个流程、4个支撑体系和2个团队建设。4个流程指产品战略流程、市场管理流程、产品开发流程和技术开发流程。其中,产品开发流程包括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和产品维护管理6个阶段,其对应研究院的产品研制6个阶段。4个支撑体系指项目管理支撑体系、质量管理支撑体系、绩效管理支撑体系和成本管理支撑体系。2个团队指集成开发管理团队(IPMT)和产品开发
团队(PDT)。在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建设中开展产品研发管理体系要注意以下几点:3•2图1 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模型框架图“人”、“过程”和“技术”是集成产品开发建设的基本要素。“人”指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产品研发人员,他们要具备一定的协同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过程”是企业在产品研发活动中所采用的组织管理方式;“技术”是“人”在“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工具,三者相互依赖、相互支持。集成是集成产品开发建设的关键所在。集成产品开发是一种基于知识的实施方式,关键所在是“人”、“过程”和“技术”的集成统一。这里的集成是指管理集成、技术集成和信息集成,“过程”贯穿在管理集成、技术集成和信息集成中。管理集成强调“人”的作用以及集成对象之间的耦合和协同作用;技术集成强调“技术”的作用以及“技术”与市场的集成;信息集成强调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实时通讯等。信息化技术是集成产品开发建设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研发管理模型的关系如图2所示。
协同环境——提供开展跨部门、跨系统协同所需的网络通信软硬件环境,打破地域和专业的限制,共享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支撑产品开发和平台开发。数字化设计平台——利用设计分析工具,通过固化设计经验、知识、流程和模板,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设计与分析系统,有效支撑产品设计虚拟验证和生产线虚拟验证。其中,三维模型是设计、工艺、生产、试验和仿真等专业之间顺畅信息交互所必须采用的数字化模型。产品数据管理平台——用于存储、共享、管理产品开发各阶段的各种数据,使设计、工艺、试验和生产等各类应用基于唯一数据源的数据库进行操作,实现唯一数据源的受控管理,支撑产品开发、平台开发和项目管理。业务管理平台——包括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知识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绩效管理等业务系统,支撑产品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和成本管理,支撑市场管理、产品开发和平台开发。
先进工具——包括CAX、ARIS等工具,以支撑产品开发和平台开发。数字化分析验证平台——包括数字化预装配等,最终目标是仿真结果与试产原形的测试结果一致,以支撑产品开发。通过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牵引,研究院进一步明确了全院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和任务。
实施效果
2009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集成产品开发建设纳入研究院新体系的产品创新子体系建设内容中,提出集成产品开发是产品设计研发的主要实施方式。2010年成立了有关组织,明确了分工、职责与实施要求,并确定分三阶段推行。第一阶段是概念导入阶段,第二阶段是试点运行阶段,第三阶段是完善及推广阶段。目前,研究院集成产品开发建设尚处于第二阶段,各阶段建设工作如下:第一阶段开展实施了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建设的筹划准备工作,研究形成了《集成产品开发手册》,汇编完成了《集成产品开发文集》,并于2010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编制并了单机级货架式产品目录,初步建立了活门装配等数字化生产线。同时,选取典型产品进行集成产品开发试点工作,围绕组织模式变革、流程体系建设、产品化工作、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工作。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引入了集成产品开发理念,通过开展以全三维下厂为目标的设计与制造协同工作,试点产品实现了基于三维数字样机的三维协同设计,打破了传统工艺审查更改设计模式,实现了工艺提前介入设计环节;现场加工、检验人员依据三维模型和工艺规程进行产品加工与检验,改变了传统加工、检验模式,向先进制造模式的转变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期间,工艺人员从试点产品制造角度提出了设计改进建议达700余项,在提升设计质量的同时保证了产品可制造性的大幅度提高。三维协同研制平台建设是实现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关键,但研究院的三维协同研制平台尚处于建设初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试点产品实践进行进一步完善。
二是研究院在建立跨部门、跨系统的团队时引入了集成产品开发两大核心团队建设理念,依据任务要求适时成立了由各类人员组成的柔性化、敏捷化工作组,开展了基于MBD的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重构了产品设计工艺协同过程,为任务实施、问题决策、制度制定、计划监控、技术攻关等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对真正意义上两大核心团队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向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创新转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外,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对于研究院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产品研发模式,而人才队伍培养是集成产品开发成功实施的基础。为此,研究院要求员工要意识到开展集成产品开发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和长期性,并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同时,要培养一批致力于信息化建设,既有丰富的工程专业知识,又懂得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为开展集成产品开发建设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