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

时间:2023-09-07 17:40:02

导语:在医疗健康产业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疗健康产业分析

第1篇

[摘 要] 健康产业是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改变,健康产业的发展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我国健康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健康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人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目前,健康管理的概念已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单指疾病诊治方面,疾病预防、营养保健、娱乐健身、休闲旅游等都属于健康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健康产业也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文章将针对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关键词] 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现状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92

[中图分类号] R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07- 02

0 前 言

据调查显示,我国超过70%的人口身体素质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快速的生活节奏、巨大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生活、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因素都是造成人体亚健康状态的根本原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体各项器官的机能,对于人体健康存在着严重的潜在威胁。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健康管理逐渐被人们接受与认可,健康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1 健康管理理念的分析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任何其他幸福。我们几乎所有的幸福都取决于健康。” 健康管理的概念提出最早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当时,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人群和医疗成本的不断上涨导致了高额的医疗经济负担,从而催生了新型的,即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模式。目前,我国对健康管理理念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所给出的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比较权威的是由陈君石和黄建始在《健康管理师》一书中给出的定义:健康管理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与评价之后,为个体或群体提供相对比较完善的健康咨询和指导,从而有效避免危险因素对其健康的干扰。健康管理的主旨就是通过调动个体或群体的积极性,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达到健康管理的目标。健康管理的范围十分广泛,像是生活方式管理、健康需求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等都属于健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城市开始进行健康管理的实践[1 ]。

2 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是指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提、学、研产品与相关健康服务的行业总称[2 ]。近几年来,健康产业凭借其独特的自身优势获得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般情况下,健康产业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医疗性健康服务,另一种是非医疗性健康服务。同时形成了以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和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为主的四大基本产业群。目前,在老龄化社会和亚健康人口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势如破竹,虽然还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其发展前景是无可限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也开始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积极进行健康管理的资源整合,构建全新的健康管理机构,加强健康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注重健康管理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的数据信息服务技术对健康产业进行管理,建立标准化的健康管理线上和线下的评估与分析,建立电子数据信息档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作用。

3 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措施

3.1 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管力度

从医疗服务的角度来看,家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对健康产业的服务项目、工作流程、质量标准、经营模式和从业资格等方面内容作出进一步完善,在健全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与管理,从而推动健康产业的有序发展。企业管理者要明确健康产业在社会中的行业属性,重点了解健康产业中各项服务所涉及到的范围与内容,尤其是医疗服务范围和非医疗服务范围的界定,不断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健康管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2 加强健康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

健康产业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健康管理的实际效果,还要注重健康管理的服务情况。要想提升健康管理的服务,促进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培养更多优秀的服务类高新技术人才。健康产业应该积极的与各大院校进行合作,尤其是针对高职专科技术学院健康管理类服务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健康产业的服务质量。另外,国家卫生管理部门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岗位准入标准,大幅度提升健康管理领域的准入标准,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积极的考取证书,持证上岗,在相关政策法规的保护下,促进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 ]。

3.3 深化健康管理机构与保险机构的联系

健康管理机构和保险机构的投资主体具有多元化、竞争性的基本特征,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化与保险机构的联系对于提升健康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提高健康管理机构的竞争意识,不断的进行推陈出新,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思想观念,帮助健康管理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我国健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支付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健康管理理念的推广与宣传,深化保险机构与健康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全面推动健康产业的稳定发展。

4 结 论

健康产业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 国民健康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健康产业,构建普惠健康的医疗保健体系,同时着力于打造一个适应我我国现状,既适应医学进步,又保障公民健康权利的新型健康关系体系,全面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实现内生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季梦菁.苏州市吴中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5.

[2]朱晓卓,米岚,赵凌波,等.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2):141-143.

[收稿日期]2017-02-28

第2篇

《行动计划》在介绍总体思路时提到: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提质增效支撑作用,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模式,坚持政企联动、开放融合,促进F有医疗、健康、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满足家庭和个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其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基本普及,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显著提升。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制定50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标准,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行动计划》还列出了推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推广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见表一、表二);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加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五大重点任务。

同时还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重点发展方向。

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重点发展健康手环、健康腕表、可穿戴监护设备等,对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参数和健康状态信息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即时管理和预警。

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重点发展用于家庭、家庭医生、社区医疗机构的集成式、分立式智能健康监测应用工具包,便于个人、医护人员和机构在家庭和移动场景中实时监测各项生理指标,并能借助在线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健康管理等功能。

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重点发展用于社区机构、公共场所的自助式智能健康检测设备,便于用户在不同社区、机构中随时、随地、自助地完成基础健康状态检测,提升用户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水平。

智能养老监护设备。重点发展用于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智能轮椅、监护床等智能监测、康复、看护设备,开发预防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的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终端,实现自主自助的养老功能,提高用户自主养老、自主管理的能力,提升社会和家庭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

家庭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满足个人和家庭家居作业、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残障辅助、安防监控等需求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提供轻松愉快、舒适便利、健康安全的现代家庭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慢性病管理。重点发展病情监测、档案管理、个性化评估、趋势分析、诊疗建议、异常预警、紧急救助、康复服务等。

居家健康养老。重点发展健康体检、居家环境监测、远程看护、亲情关怀、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反馈等。

个性化健康管理。重点发展信息采集、健康计划、健康教育、健康跟踪、病情诊断、风险筛查、健康信息查询等。

互联网健康咨询。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诊前指导、诊后跟踪等。

生活照护。基于互联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配餐代买等智慧便民服务和关怀照料等养老互助服务。

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重点发展机构内老年人的无线定位求助、跌倒监测、夜间监测、老人行为智能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防走失、视频智能联动、门禁系统联动、移动定位、消费娱乐等。

此外,工信部还提出,将基本普及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突破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等核心关键技术,推进健康状态实时分析、健康大数据趋势分析等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丰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等。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健康养老信息共享系统,并加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

可以看出,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以及养老形式,政策上鼓励通过转型创新,建立养老产业的新模式。同时鼓励利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手段促进新的养老产业链的升级。逐渐形成示范基地,树立行业及服务标准。养老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在几年前就已经收到关注,但市场效果却一般。从近几年对政策的观察可以发现,我国已经将智慧养老列为新的未来产业来发展了。

养老的产业化虽然早在1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却并没有得到市场以及社会资源的关注,也没有得到实质意义上的认可,产业发展也未得到突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发展以及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通过产业及市场解决社会问题,逐渐重新得到了重视。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正在扶持智慧养老产业。并连续多年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2016年3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就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任务中,已经提出重点发展面向老人照护需求,具有智能感知识别、自主移动等能力,与用户进行交流,辅助老人进行家务劳动,提供多样性的护理服务智能护理机器人。

2016年4月,工信部、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三部门联合召开“信息技术和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论坛”,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的推广,做大做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并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11月23日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养老、健康等领域关键标准制修订,完善养老服务。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服务规范,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风险投资;模式;发展趋势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又被成为创业投资,是一种投入到新兴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权益资本,具备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是风险投资青睐的对象。风险投资公司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在进行投资之后,一般会通过参与创业企业董事会、对创业企业进行实地经营和管理、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使企业的运营更加顺利。纵观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目逐年提高,被投资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风险投资风靡全球,因为它有以下几个优点:1.促进创业公司技术创新。2.促进信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高科技领域的公司成长,增强竞争力。3.促进高新技术成果有效投入实体经济,主要是由投入的风险资金填补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出现的资金缺口实现的;4.激发高新技术研究员的创业动力;5.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科学化合理化。

一、医疗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存在很多问题,设备落后、体系不完善、服务水平严重滞后等问题众多,已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医疗消费需求,医疗端、医药端以及医保端等环节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伴随我国不断出台的政策支持,医疗健康行业涌现大量投资机会。具体表现为需求增长、技术支持和行业政策支持。

(一)需求增长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使未来在养生保健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其次,我国迈入人口老龄化进程。调查统计,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9.7%,这对推动医疗保健服务发展有积极作用。第三,人口结构与健康需求变化,增加需求。因此,未来我国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二)技术支持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新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先进技术、商业模式能很快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更加高效、个性化。

(三)行业政策支持

医疗服务弊端日显,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模式更新等方面着手出台政策,仅2015年就出台10多条相关政策,昭示对医改的决心。互联网医疗伴生重大机遇。特别选择与之联系密切的六条政策,如下表1-1所示。

二、我国互联网医疗风险投资现状

资本快速布局移动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数据表明,在2013-2014两年时间里,我国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共发生66起创投事件,投资机构共计活跃91次,披露融资额有5.8亿美元之多。2015年上半年,国内该领域风险投资总额就实现了近8亿美元,在该流域的投资总额就超过了前两年全年投融资额。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29.5亿元,预期的2015年的市场规模是42.7亿元,增长率达44.7%。

2014年总共发起的58起互联网医疗项目主要分为四类:穿戴式设备类(16起),医疗服务类(10起),移动医疗应用类(13起),健康应用项目类(6起)。随后,几乎每隔两月,投资机构就向互联网医疗,特别是比较成熟的企业投入大笔资金,并且主要集中在C轮。与此同时,2015年BTA巨头也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比如腾讯就在丁香园C轮中投入7000万美元,随后又向挂号网投入1亿美元。马云参办的私募基金云峰基金,出资3200万美元,购买医用成像设备制造商华润万东的股份。

三、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模式

按照“控端―导流―变现”的思路,我国互联网医疗模式大致分为:医疗端、医药端、健康端这三种模式。

(一)医疗端

医疗端模式是指把医院资源、医生资源充分利用,通过提供诸如远程医疗服务,如网上问诊,形成一个医疗生态链的闭环。通过销售医疗产品,实现盈利。这个模式中,医院及医生资源居于核心地位,谁的资源越多越有优势。

其代表企业有春雨医生。作为我国首家基于手机终端的医疗品牌,春雨医生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用户就医难题。主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建立移动医疗体系。其合成伙伴包药商、可穿戴设备厂商等企业,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健康大数据实验室,能够实时监测使用者数据,特别在慢性病方面,能够提前提醒,降低发病率,为客户提供更加适合的医疗服务。

(二)医药端

随着《关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中药品采用电子监管码的实行,以及网上销售处方药的政策放开,医药电商业务、医药O2O行业直接获得很大提振。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医药馆是典型代表,实现由过去单纯的药品提供商向健康方案服务商的转变,使其医药的生态链更加完整。

(三)健康端

健康端指把依托大数据平台的APP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端,通过分析整合海量数据提供医疗服务。目前,体检健康平台、医疗服务平台是健康端的主要载体。代表企业有专注于运动社交平台服务和软件开发的咕咚,天猫医药馆。

四、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1.医药电商实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处方药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和监管模式不断打破原有规则,未来处方药网售权限开放值得期待。医药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能有更多采购、销售的途径,利于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医药电商有望爆发。

2.软、硬件结合更加充分,数据价值进一步放大。随着医疗设备、配套技术的完善,医疗服务通过软、硬件结合可以实现更迅速、更高效智能的服务。未来对数据价值利用得越充分,比如在精准医疗等方面,谁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3.线上、线下整合增强。具备线下整合能力、能够更好融合线下资源的健康医疗类应用的竞争力会更强。企业通过加强线上线下整合能够更具优势。(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易宪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5(2):1-10.

[2] 孙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医药行业投资评价》,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第12-18页,21-29页,33-37页,42-29页

[3] 张卫华,戴淑芬,《风险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分析――导入期风险企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技术经济》,2000年

[4] 吕雅娜,曹阳.以风险投资解决医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J]上海医药,2011(04):195-197.

第4篇

报告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市场环境、产业格局、商业模式、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分析。

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群体增长、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公共医疗费用攀升等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寄希望于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医疗行业的痛点。此前,美国咨询公司弗罗斯特- 沙利文公司就曾提到,“人工智能可将医疗效果提高30% 到40%,减少多达50% 的医疗成本”。

在中国,医疗人工智能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一方面,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医疗数据,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石。另一方面,中国足够大的医疗市场也为人工智能企业创新提供了动力。

不负人们所期,近年来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数据显示,自2013年到2017 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共获得241 笔融资。其中,2017 年国内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公布的融资事件近30 起,融资总额超过18 亿元。

2018 年,医疗人工智能市场火热依旧。一方面,资本热情不减,大额融资频发,医疗人工智能融资总额再创新高,仅2018 上半年就有18 家公司获投,总金额超过31 亿元。另一方面,已然成熟的互联网巨头,如BAT 等,以及传统医疗相关企业,如飞利浦等也早已重金布局医疗人工智能,大手笔向产业链扩展业务。

作为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已经覆盖了医疗产业链条上的四大环节。其中,医疗环节以服务患者为主,针对患者提供一系列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而医药、医保、医院环节则更多是为B 端的医疗机构、企业等服务。并且,医疗人工智能在经历过火热的发展后,迎来了商业化的关键期,目前绝大多数医疗人工智能的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且其产品多在医院进行试用,但他们已经通过不同的业务模式实现了付费收入。

第5篇

关键词:健康;体检;旅游;产业;发展

作者简介:张胜利(1977-),男,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F592.3;R19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1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29-03

医疗旅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衍生出的一类新兴旅游产品。由于其新兴性,国际上不同组织与学者对此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世界旅游组织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1]。现代的医疗旅游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三个方面,擅长的医疗项目有心脑血管、器官移植、口腔等[2]。医疗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健康体检旅游异军突起。如何在竞争中找准优势、保持优势、发扬优势、宣传优势,使体检中心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体检旅游的路径、意义、优势、推广等方面,探讨福建省健康体检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体检旅游路径及意义

(一)体检旅游路径

体检旅游是指把健康体检和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健康体检为特色的主题旅游项目。把健康体检有机地融入到整个休闲旅游过程中,让客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专业的健康检查,在旅游过程中能充分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游程结束后还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健康顾问服务。让人们的健康、旅游双重需求愿望得到更好的满足,也就是说,花更少的钱,享受超值的服务。

把健康体检嵌入到休闲旅游行程中,与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检旅游路径可如图1所示(为简化图例,娱乐、购物、疗养等内容也包含在“景点”中)。

在游程即将结束时重返健康体检中心,对每一位体检旅游者尤为重要。不只是可以拿到准确的体检总结报告书,由体检中心专门的保健医生针对每个人的体检结果,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来分析其健康状况,而且由具备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健康管理经验的专家团队贴心服务,提供疾病、营养、心理、运动等全方位的健康建议,按需为体检客人量身定制合适的健康干预方案,还可以参加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健康素养。针对各种常见慢性病及体检中发现的身体隐患,安排知名专家进行会诊,提供最便捷的就诊、就医绿色通道,为患者的健康排忧解难,使开发体检市场与开发医疗市场相辅相成。

(二)推广体检旅游的意义

健康体检是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受检者提出预防、治疗方案或健康建议。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个人的健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随着经济条件、生活质量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更加意识到保健养生的重要。旅游无疑是保健养生的一条捷径,休闲旅游明显使人活得更潇洒。在旅游中进一步突出“健康”功能,开拓体检旅游,既有必要也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把健康体检和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丰富了旅游内涵,提升了旅游新概念和健康新理念,是健康时尚化的一个新里程碑。

体检旅游是一种以健康体检为特色的综合性新兴旅游产品,内涵较传统旅游更为丰富,它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小旅游格局,使旅游者得到“体检+传统旅游六要素+其他”的多种体验。旅游产业主要关联方有旅游者、旅游公司(旅行社等)、宾馆酒店、旅游景点运营机构、旅游产品(如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供应机构、交通工具运营机构。根据体检旅游产业经济网络图(图2),可见体检旅游具有很大的经济放大效应。

综上所述,发展健康体检旅游产业,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还是一项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们健康素养的文化教育活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福建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发展体检旅游的优势

(一)健康旅游资源丰富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属海洋性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2度,四季常青,花木繁盛,冬天也比较温暖,一年四季适合旅游。

“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是福建旅游的鲜明特色。迷人的武夷仙境、浪漫的鼓浪琴岛、神圣的妈祖朝觐、奇特的水上丹霞、动人的惠女风采、神奇的客家土楼、光辉的古田会址、悠久的昙石山文化、神秘的白水洋奇观、壮美的滨海火山构成了福建独具特色的十大旅游品牌。温泉旅游,融保健与休闲于一身,又添奇葩。

(二)发展闽台合作,具有地缘优势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代诊疗技术水平已有很大进步,较之发达地区也不逊色。福建人力资源成本等价格较台湾低廉,与台湾隔海相望,同台湾地区有经贸、文化往来,具有语音、文化相通和费用相对便宜的优势。

据厦门日报报道[3],2008年8月5日,首个台湾健康体检旅游团抵达厦门。团员此行,交通、旅游、体检的总花费,才相当于他们在台湾做同样体检项目的费用。团员们除了在做健康体检,还在厦门、泉州、永定观光旅游,整个行程5天。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相对低廉的体检费用,是台胞选择来厦体检旅游的三大主因。

(三)初具规模,潜力巨大

福建省几家大型健康体检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设备设施比较完善,医护技术力量雄厚,业务量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尝试开展健康体检旅游项目。以福州市第一医院为例,其依托具有113年历史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现已拥有美国GE超声影像系统、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全自动血压仪、CHEST-肺功能仪、欧姆龙动脉硬化诊断装置、尼德克非接触眼压计、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德国拜耳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医用直接数字成像X射线摄影系统、一站式体检床、大型车载体检设备系统等一大批高档体检设备;建成了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全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体检系统,尊贵的五星级VIP客户中心,完全一站式医检分离、规模化体检中心。

健康管理(体检)中心,除提供入职体检、公务员体检、高考体检、研究生体检、征兵体检、中考体检、教师资格体检、从医(药)人员体检、驾驶员体检等一般性专项体检外,还设有VIP体检系列套餐、商务/白领体检套餐、女性体检套餐等中、高档套餐体检,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源;还组建、培养了一支具备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健康管理经验的专家团队;为健康管理(体检)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技术和人才基础。

推广体检旅游,为健康管理(体检)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使中心再上一个新台阶,是完全可期的。

三、健康体检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

优势并不能天然形成市场,国际医疗旅游起步早的国家都认识到对医疗旅游进行宣传推介的重要性[4]。健康体检旅游同样如此。除了有关部门要意识到健康产业发展的重大前景,从宏观上布局、政策上支持外,对于体检旅游产业相关的行业、部门,更应顺应发展,积极宣传,充分挖掘这一市场所蕴含的藏金量。

(二)树立风险意识

这里的风险既包括医疗风险、旅游风险,也包括跨域健保(医保)和相关法律风险。医疗体检和旅游固有风险的叠加,新风险的产生,时刻惊醒相关产业部门既要看到机遇也要看到挑战,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三)发展中医药保健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将中医传统养生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一起,突出以“养”为中心的各具特色的保健养生旅游项目。使旅游者亲身体会药食同源、药膳调理功效、气功、武术、针灸、按摩、推拿、刮痧、盐浴、泥疗和温泉等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并将中医所倡导的环境养生、精神养生、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很好地相互融合,使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从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5]。

(四)多元化推广体检旅游

体检旅游按主导者不同,主要可分为:旅行社主导下的体检旅游、医疗机构主导下的体检旅游或体检送旅游、体检旅游辅助服务机构(如体检旅游中介)主导下的体检旅游。发展体检旅游业务,“走出去、请进来”多元化推广乃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以第180医院体检中心[6]为例,该院地处泉州市郊区、交通不便,且与地方交往联系少,在地方上知名度低。通过主动走出去,深入到各个单位去走访、面谈,其中也包括晋江、南安、惠安、永春等泉州周边地区;请相关负责人来体检中心参观、体验,积极开拓体检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检中心也从年收入几万元增长到年收入近5000万元。

所谓“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推广体检旅游,就是要主动走出去,深入到本省及邻省周边地区各县市的旅行社,积极宣传本中心的优势和品牌特色,推广健康体检文化;请有意向的旅行社负责人来本中心参观考察、亲身体验,最终确立合作关系。之后,帮助旅行社制作“体检项目及对应临床意义”的相关资料,对导游进行体检知识培训。协助旅行社一起规划体检中心与景区。可推荐面向公务员、教师等群体的“深度体检”,面向银发族的“银发体检”,面向肿瘤易发人群的“肿瘤排查”等体检旅游项目;针对台湾来的体检旅游团,还可仿效江东庆熙大学医院健康增进中心的做法。

综上,健康体检旅游产业顺应了人们追求健康的新理念,有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能够带动诸多关联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经济活力。福建省发展体检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只要旅游线路和体检套餐项目规划得当,突出特色,体检旅游产业必将成为新的经济活力点,对于提高人们健康素质、健康素养、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推动文化建设等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Health Tourism 2.0 .World Health Tourism Congress, Retrieved on 2007-04-13.

[2] 张文菊.我国医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 楚燕.台海新闻[N].厦门日报,2008-08-06(16).

[4] 罗艺文.中国医疗旅游发展现状与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1):1681-1684.

第6篇

当中国A股市场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从6124点一路跌到1665点时,资本市场对医疗行业的态度也就格外明了。2009年一季度共有53家企业获得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总金额为3.20亿美元,与2008年四季度相比减少了79家,投资金额下降61%。风险投资大多将注意力放在了教育、消费品等受危机影响较小的行业,医疗健康行业则被定义为“冷门”行业。

然而在新医改方案出台的刺激下,医疗健康行业成为如今投资最热门的行业之一,似乎迎来“最好的时代”。自2009年二季度起,医疗健康行业获得风险投资总额1.3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风险投资总额的20%。vivo ventures以250万美元认购李氏大药厂6.79%股份、软银赛富投资南通联科药业2500万美元、鼎桥投资注资归真堂7650万元、达晨创投增资晨光生物4900万元、火箭资本5300万港元入股龙发制药……而在桂林三金药业、保龄宝、奇正藏药陆续IP0之后,国药控股更是成功在香港上市,并因发行5.457亿股而成为2009年医药板块的“大事件”。

这一系列投资、上市,无疑昭示了资本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再度认可”。

但资本市场的逐利并不意味着医疗健康行业整体“解冻”。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获得资本青睐的公司大都来自医药与医疗器械两个细分领域。这两个细分领域如同两把锐利之剑将寒冰破开,展露着医疗健康行业的“春天”。

“寒冬”之后,尽管料峭依然,但寒冰之下的资本已经开始暗涌。融资、并购、IPO、PIPE,资本正在通过每一条路径进入医疗健康产业。

相较于其他行业,医疗健康行业有着较为稳定的抗风险能力。只是由于对投资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商业运作经验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医疗健康投资在中国发展得一直很缓慢。“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资本的避风港和全球经济亮点。医疗健康产业更是因其抗周期性而成为亮点中的亮点。”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陈立实如是说。

未来十年高速发展

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与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与一个国家的GDP成正比,即GDP越高,医疗健康产业的投入就越多,医药、器械等细分领域的投入也会增加。”美国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施毅表示,“因此可以说,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产业增加值也占到国家GDP的10%以上。然而在中国,该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远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也决定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在未来至少10年之内仍然会高速发展。”施毅表示。

当新一轮医改方案面世后,资本就没有停止过对医疗健康市场的关注。“从目前中国医改的内容可以看出,医改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为大众消费者提供医保。”陈立实表示,“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虽然医改并没有直接有利于新药研发等的政策,但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地方还是中央,政府将更多资金投入到与新药研发相关的领域中,这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而美国风险投资基金Vivo Ventures医学博士赵晋也有相同的看法:“尽管医改对于投资人、企业的具体支持仍然比较少,但是却能够给企业一定的指导方向,整个行业是机会与挑战并存。”

医疗健康产业在受到医改与市场的双重影响下,整体市场出现了细分化,风险投资人对于这种情况也十分乐见。“市场的细分化才能成就巨大的公司。”施毅表示,“每一个细分领域中的机会都是我们要发掘的,不过从市场规模上来讲,仍然是医药大于器械,器械大于诊断。”

虽然前景被认可,但位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至今依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分散的小公司缺乏有生命力的产品,质量也不过关,它们的存活都是通过商业手段维持,这样的企业妨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好的医药企业也不能够正常进入市场。”施毅表示。

第二是中国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不仅限制了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导致了国内医药企业只能够通过大量的仿制药寻找生存空间。第i则是跨国医药企业产品对国内产品形成竞争威胁。由于药品进口关税降低、价值跨国医药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加大,都迫使国内医药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

医药的壁垒与风险

医药与医疗器械处于整体行业市场规模中之首,因此也备受资本的青睐。

刚刚募集了一支总额30亿元、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的建银医疗基金,就非常看好医药行业。建银国际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胡章宏博士表示,医药行业的竞争壁垒非常高,一般的竞争者很难进入。“首先是政策性的壁垒。中国对医药行业的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法规以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不论是医药生产企业还是医药经营企业都需要获得许可证方能运作。”胡章宏博士表示。

其次是资金壁垒。医药行业是高投入行业,其新产品开发具有资金投入高、项目研发及审批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药品生产使用的厂房设施需要专门设计,药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重要仪器设备需要依赖进口,费用昂贵;而且产品销售渠道复杂、环节多、资金周转偏慢。“因此,该行业的新进入者通常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胡章宏博士表示,“再加上医药研发的技术壁垒。”

“不过,建银国际在这些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竞争优势,也是我们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的主要原因。”胡章宏博士说道。

医药研发能够拥有足够宽的“护城河”来阻断竞争者,还源自国内一些非常高质量的研究机构在做着不懈努力;随着一些海外学者、技术人员回到中国推动新药研发、政府投入很多研发资金大力支持,中国新药研发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目前中国医药领域还是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因此仍然具有投资风险。“这个行业的风险主要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也是不可控的风险。”陈立实表示,新药研发的风险首先是技术风险,这一点在中国及外国都是一样。想要降低这个风险,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团队。“富达亚洲通常会寻找非常有经验的团队进行研究,这些人在国外积累了相当多的研发经验,也在失败中学会了很多教训,他们将这些经验教训利用到研发中,是能够降低技术风险的。”陈立实认为。

对于投资了药明康德、诺凡麦等企业的富达亚洲来说,陈立实认为要关注两种医药企业

的风险:第一种是以研发为主的医药公司,它们的风险在于技术风险和产品注册的风险,如何避免技术风险,以及如何度过漫长的产品注册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种是以药品销售为导向的企业,尽管它们有一些药品具有注册风险,但是这种企业的风险更多来自于市场,由于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中,能否建立有效的销售团队、形成良好激励机制就是风险所在。

若要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团队永远都排在首位。“对于新药研发企业,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团队是否有过研发的经验,其次是他们所从事的研发技术平台。我们不是看其某一种新药,而是要看通过其技术平台能不能衍生出多种新药产品,毕竟单种产品非常不容易规模化。”胡章宏博士认为。而富达亚洲在投资时,除了考虑团队及产品外,还会考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资金支持。由于新药研发的周期很漫长,所以在投资这样的企业时,富达亚洲希望能够做一个多种资金与资源组成的投资组合,比如政府资金的支持、投资者的专业资源等,有了这样一种综合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新药研发公司才能够走得更远。

器械的潜力与隐忧

医疗器械市场近年来加速扩张的趋势,已经引起资本的关注。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15%,相比较于2001年,医疗器械行业产值仅为药品产值的20%,到2008年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33%左右。

“在中国,医疗器械目前还是一个没有被充分发展的领域。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格局中,美国占40%以上,欧洲大约占30%,而中国仅占全球市场的2%。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医疗器械的行业规模还远远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陈立实认为医疗器械的发展潜力很大。

“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是资本关注医疗器械的首要原因。”陈立实表示,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看好医疗器械领域还有两个原因。首先,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还都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尽管中国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海归们创办的本土企业已经开始向着产品的研发方面发展,通过产品的创新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众多企业中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还是非常少,因此在投资这样一家企业后,短期时间内很难出现同质化或者过多的竞争者。”其次,陈立实表示,“在中国本土企业中,医疗器械是在生产制造中占比例比较大的行业,因此中国很多企业有潜力走进国际市场,比如迈瑞、威高都是很好的例子,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的研发在国内占领市场份额。”

尽管聚焦在医疗器械行业的资本逐渐增多,但是这个行业的风险仍然存在。美国Vivo风险投资基金医学赵晋表示,行业的风险主要有三点:“第一,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周期太长,从最初模型的建立到调试成功再到批准,最后上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很多科学家投人很多精力,包括很多的资本投入。”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如果从零开始投资,可能投资周期需要五六年甚至十年。

第7篇

医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中心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仍然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家忽视了新药上市后走向市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缺乏在新药市场转化环节上的延续性政策扶持。对于一个新药来说,给予市场更为重要,让创新型药品有市场,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简单地将药品市场划分为医疗保险市场和非医疗保险市场两大部分,无疑医疗保险市场对药品的销售起着决定性作用。医疗保险市场已成为制药企业所不能忽视的重要药品市场。要促进我国医药企业的药物创新,必须有来自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要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加以完善,以适应鼓励企业药物创新的需要,发挥医疗保险制度对企业药物创新的促进机制。

2药物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药物研发旨在生产出在疗效上优于现存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程度低的新型治疗药物,是全球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医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增加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对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的医药产业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数量有余,而质量不足。我国已经成为制药大国,医药制造业总产值逐年增加(见图1),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我国并非制药强国,一直以来我国医药企业都是以仿制式的研发为主,企业进行药物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整个医药产业的新药研发能力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自主开发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2个,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青蒿素还被其他国家医药企业注册了专利[1]。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2],我国目前生产的药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到3%,而97%以上的国产药为仿制药,并且外资药及合资药基本占据了原研药市场。因此我国的医药企业要强大,医药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专注于药物创新。

2.2人们健康的需要

健康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同时健康也是一个投资物品,健康可以提高个人生产力,提高个人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3],进而可以促进整个国家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药物是开启现代医学之门的钥匙,保健服务者促进健康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药物[4]。创新药物研发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高额回报,还意味着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创新药物的研发成功往往成为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国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如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等,忧郁症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5],因此药品作为一种维护和改善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物质,药物创新对实现公民的健康权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医药市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3当前医疗保险政策在促进药物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3.1新药不能立即进入医保目录

在现代社会中,医疗保险作为医药市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广泛为世界各国认同和利用。随着医疗保险体系的日益健全和发达,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对药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新药品种如果顺利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利用新药保护和市场先机,差不多可以拿下市场60%以上的份额[6]。另有数据显示,一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市场销售和医保销售两个渠道的比例悬殊高达2∶8[6]。可以说,医疗保险市场是制药企业不能忽视的重要的药品市场,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也是众多创新企业的目标。当前我国企业创新药物在医疗保险政策中,遇到的最重要障碍就是新药不能立即进入医保目录。我国的政策中对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规定是,新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必须有“超过2年的临床使用时限”。

3.1.1新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的原因

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新药有充足的临床数据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医保费用控制与鼓励创新难以协调。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是按照“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医保基金总量有限,要控制费用,只能是价格低的药品进入目录,而新药往往价格高,进入医保目录没有优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要对促进研发和保障消费者进行权衡取舍。

3.1.2新药不能进入医保目录导致的后果

但事实上,新药没能进入医保目录也会给企业的药物创新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研发的新药大多数都是处方药,因此医院是这些创新药物主要的终端市场。新药没能进入医保目录导致在医院的使用率不高,就难以获得足够的临床数据,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就更加难以进入医保目录,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新药无法进入药品市场的销售主渠道,并且企业在推介产品、做宣传时也都会遇到阻力,研发企业更是无法赚取利润,甚至无法收回新药的研发成本,导致企业创新投入和市场回报失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3.2当前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不利于促进药物创新

除了新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这个政策限制外,当前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药物创新。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影响医生的处方行为,而医生的处方行为,则决定着药品的使用和销售。可以说,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间接影响着新药的临床使用,从而影响企业新药的市场前景。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是按照服务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约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定期上报的医疗服务记录,按每一个服务项目(如诊断、治疗、化验)等向服务提供者支付费用。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不能约束医生的行为,医生没有成本意识。尤其是在“以药养医”体制下,医生偏向于销售利润空间大的药品,而很少考虑具有更好效果、更低成本的新药。临床使用决定企业研发,只有医生愿意开新药,企业才会愿意研发新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会有动力去积极研发具有更好成本-效果比的新药。另一方面,按项目付费的机制不利于控制医疗费用,这对医保基金也形成了压力,从而使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难度增大,打击了企业进行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4关于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建议

4.1尽快将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鉴于进入医保目录对新药销售的重要促进作用,虽然出于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的考虑,政策规定新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要有超过2年临床使用时限,但执行政策不能一刀切,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有弹性的政策体制。首先应建立我国本土重大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的评价机制和“绿色通道”,尤其是那些治疗重大疾病、罕见疾病有更好疗效地新药,允许其优先进入医保目录。一方面可以鼓励研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许多患者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满足其健康的需求。其次,针对鼓励新药研发与保障有限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之间的矛盾,为更好地兼顾二者,建议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时,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进行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对药品临床价值以及总体治疗成本进行总体衡量的方式思路,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有效评估模式。对任何一种新药而言,评价其价格高或低,都无法简单地从成本利润的角度进行分析,而要通过其对患者整体康复时间是否缩短、治疗费用是否降低的角度来分析。对那些价格略高,疗效更好的新药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比较新药与原目录同种药品的增量成本-效果,预算新药进入目录后,对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以此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4.2改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

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使医生偏向于使用利润空间大的药品,同时也给医保基金带来很大压力。如何实现既满足医疗保险基金的总体经济性,同时又有效地促进药物创新,可以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即在确定病种医疗总费用的前提下控制用药总费用,不具体规定能否使用什么药品,医生和病人可在规定的医疗总费用中,选择需要的药品,按规定报销。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选择的药物组合必须让整体的治疗费用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且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因此很可能会选择虽价格会高于传统药物,但在总体治疗费用和患者康复时间上都显著优于传统药物的创新药物;而企业会根据临床的需要不断研发确实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整体治疗费用的新型产品,同时会更加考虑药品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将产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以疾病本身与费用挂钩进行报销的疾病相关诊断报销机制,对于药物创新更为有利。

4.3鼓励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以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医保目录严格规定了报销目录的品种和适应证范围,主要保障基本用药和低收入群体用药的需求。而对于一些具有更好疗效、价格更高的新药,基本的医疗保险不能给予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药的临床使用,缩小了新药的市场范围。商业医疗保险为主的补充医疗保险能很好地适应创新产品的普及和使用。由于不受医保目录和国家医保基金的限制,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更加灵活地与企业建立谈判机制,共同确定产品价格,可以率先将部分优质高价的创新型产品普及到部分需要高端医疗服务和医药需求的社会群体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覆盖面仍然很低,尤其是美国,85%以上的人口拥有商业医疗保险[7]。所以我国应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例如在税收方面给予商业医疗保险政策支持,对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公司,保费收入减免营业税;对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8],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级别患者对药品的使用需求。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 医疗保险 商业保险

一、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由第三方机构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08.8亿元,2015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170亿元。而通过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公布的数据可知,2015年我国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投总额已经达到7.8亿美元。

但不同于线上购物简单的支付模式,移动医疗产业想要获得盈利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实现与医保支付结合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由于医疗服务需要保险的介入,具有第三方付费的机制存在(即他人为自己的消费买单,而非网上购物自己消费自己买单的支付机制)极易发生道德风险,加上互联网自身隐蔽性、虚拟性和复杂性,若简单的将医保与其相结合,将诱导很多的骗保行为,如过度检查、无病购药、过度远程医疗、过度开药等,将造成医保基金巨大的流失与浪费,甚至引发医保基金的崩盘。

因此,必须找到有效的防范该风险的办法,否则政府医保管理部门难以允许移动医疗开通医保支付,移动医疗将无法获得核心业务的盈利,更难实现其解决我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初衷。

二、传统的医保给付模式

医疗保险的给付,是指社会保险机构按照实现规定的待遇标准向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或补偿其医疗花费和收入损失的过程。不同的给付方式会形成医疗服务的供给者、需求者以及医疗基金经营者之间不同制约关系。

传统的医疗保险给付模式分为:总额预算制、按服务项目支付制、按人头付费制及按病种付费制(DRGs)。现有的4种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各有利弊,其中按服务项目付费作为事后费用补偿方式,弊端明显,已趋于淘汰;其他几种方式作为预付制的不同形式,虽代表了国际上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趋势,但仍然解决不了医疗服务供给不足、重复入院、分解服务等弊端问题。

由此可见,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亟需找到适用于移动医疗产业的支付方式。

三、移动医疗产业与商业保险、医保结合的实践

目前,我国移动医疗产业主要采用与大型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专门的医疗商业保险产品和与当地政府合作进行小范围内的医疗保险试验两种方式来探索最佳的支付方式。

2015年11月 18日春雨医生与中国人保低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舂雨医生根据人保财险客户群体的特点及不同层级,提供基于线上健康咨询、舂雨诊所、权威医疗机构以及春雨国际的分级诊疗体系服务,提供分级别、标准化的服务内容,支持人保财险进行健康服务型保险产品创新。

随后,腾讯联合众安保险、丁香园联合了智能硬件“糖大夫2.0”。在此次合作中,众安保险推出了针对患者的康复激励保险服务“糖小贝计划”。该计划提供糖尿病并发症保险支持的同时,还根据患者的测量习惯给予相应的保额奖励。而丁香园在合作项目中则通过打造护理中心来对病患进行管理干预。可以看出,不同公司的合作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大型的集团公司如平安集团的平安好医生拥有自己的医疗体系,可以同时提供线上的医疗服务及商业保险。而春雨医生、丁香园等则只提供医疗服务,在保险上采用合作的方式。

当然,除了与保险公司合作之外,互联网医疗行业还可以选择与当地政府合作,用医保进行支付。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采用“预授权”与“垫付返还”相结合的方式与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进行合作,实现了“医保准实时结算”。即,使用医保的患者,在使用支付宝钱包挂号之后,医院会冻结该支付宝账号一定额度的费用,若就诊过程中,冻结的余额不足,则会有信息提醒患者进行追加冻结额度。就诊完成后,医院对剩余部分进行解冻。医保患者在预约挂号、诊中等产生医药费用通过移动支付先行垫付的费用,在离院前到医院收费窗口插入医保卡,对医保费用进行拆分,扣除患者的自付部分,剩余的即可实现费用返还。

通过与试点医院的合作,阿里未来医院发现实现医保支付仍旧存在许多障碍,在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骗保行为依旧存在。由于支付流程过于简化,报销金额可能人为放大,甚至出现虚假报销的行为。

四、总结与建议

总的来说,无论是采用与商业保险合作的方式还是依靠医保进行支付的手段,都存在很多障碍。我国商业保险赔付支出在医疗卫生总费用中占比仅为1.3%,美国则高达37%。这意味着虽然移动医疗公司找到商业保险买单,但实际上能够支付的部分非常小。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最大的支付方还是政府主导的基础医疗保险,第二大支付方是员工个人,商业保险占比很小。这样的格局导致商业保险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支付作用受到限制。

而基础医疗保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收支比例将难以平衡,更加无力为移动医疗等非核心需求买单,并且由于道德风险过高极易发生医保基金的过度滥用和浪费,造成基础医保基金缺口的扩大。因此,在基本医疗需求之外,我国的医疗保障必须依靠商业医疗保险来进行补充。经过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针对慢性病采用按病种付费的给付方式

商业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慢性病的种类和程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组别,对照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单机确定相关每一组疾病的费用,按这一费用向医疗机构支付。再结合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大数据支持,运用可穿戴设备等对慢性病进行垂直化管理模式。

(二)实现健康保险机构与下线医院的互通

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包括BAT互联网巨头在内的所有健康保险机构,通过新建或购买、兼并现有公立和民营医院、药店,建立线上与线下、医院与医院、医院与药店之间互联互通;构建从网上挂号问诊和药品配送,到远程医疗和线上慢病管理,再到网上费用结算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全国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三)构建结算与监管兼容的医保网络信息系统

一方面进行医保制度统筹区域内整合,统一规范支付范围、支付标准、支付方式;另一方面,在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上寻求突破,实现医保即时结算报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卡,实现全国就医“一卡通”。同时采用大数据跟踪、风控引擎和人脸识别防作弊等技术进行多重安全控制,追踪药品流向,对库存和实时消费进行监控,避免出现滥用医疗资源的现象。

第9篇

关键词:产业划分 健康产业 范畴 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已从诊治疾病扩大到预防、保健、康复等更为广泛内容,健康观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经济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产业活动。美国当代经济学家Paul Zane Pilzer认为,“健康产业”是以健康为中心,为全部人群提供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1]。国内有学者[2,3]认为健康产业是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提、学、研产品与相关健康服务的行业总称。也有学者[4]将健康产业活动概括为制造经营和健康服务两项活动。陈建勋等[5]认为健康产业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包括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医疗、医药、保健品业、健康管理服务。本文尝试借鉴产业划分的理念,探讨“健康产业”的范畴,以期抛砖引玉。

一、“健康产业”定位

2012年国家统计局将国民经济行业分为三次产业96个大类。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归入服务业),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归入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参照此分类,“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的范畴,它涵盖了三次产业的诸多产业活动,属于产业群或产业链。所以,要理解“健康产业”的范畴就应以健康观为核心,以维护人类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剖析产业部门贡献率来确定“健康产业”的范畴。

二、产业剖析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适用于在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等国家宏观管理中对经济活动的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这里所谓的行业(或者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划分行业的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即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按照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确定其行业性质:当单位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时,则按照该经济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当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则按照主要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根据上面的阐释,我们可以按照三次产业的模式对从事健康相关产业的行业活动进行剖析,初步界定“健康产业”的范畴。

(一)第一产业剖析

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当仁不让的占据了健康产业的头把交椅。没有种植业、养殖业、渔牧业等第一产业部门的原料,二三产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健康原材料生产,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当中除了以维持基本生存条件为主要目的以外的产业活动,比如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保健功能原材料种养等。

(二)第二产业剖析

采矿业除了对地热资源、矿泉水资源的开采,其他采矿业活动与健康产业活动关联度较弱。制造业与健康产业关联度相对较强,特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医药制造业、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日用塑料制品制造、陶瓷制品制造卫生陶瓷制品制造日用陶瓷制品制造、金属制日用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等,各种健康相关产品都来自于工业生产。至于建筑业,布局合理、功能舒适、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无疑增添了健康的元素;至于新型健康地产、养老地产、保健地产等更是脱离不了健康的理念。

(三)第三产业剖析

第三产业门类众多,与健康更是息息相关。服务业中涉及健康产品的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健康保险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诸多产业都可以全部或者部分的纳入健康产业的范畴,功能主要是帮助第一、二层次产品价值的实现或者转移。

三、“健康产业”范畴及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的医疗卫生产业外,发展潜力较大的健康产业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年健康产业值得关注

老年人口的增加,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产业需求剧增。这类产业包括老年照护、养老服务等,以及一些关联性产业如保险、保健、营养、康复、康乐、心理、旅游、地产等。2006年调查数据显示有5%的老年人有住养老院的愿望,而入住率仅仅有0.86%。仅就健康护理而言,如果当成一个产业做起来,在产业政策上给予一些倾斜,将会有400万人投身到这样一个产业当中来 [6]。

(二)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包括保健品产业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

民以食为天,食品营养与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由于工农业污染,食品原材料污染以及营养成分的损失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对营养、安全、健康食品的产业和产业链条的需求与日俱增。

(三)健康休闲娱乐成为了人们愉悦身心的重要选择

随着人民健康观乃至生活观念的转变,旅游、健身、休闲、娱乐业等成为了健康产业的一大亮点。与之相关的周边产业――交通运输、信息传媒、保险等也产生了新的需求。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健康体检旅游,让人们的健康、旅游双重需求愿望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还是一项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们健康素养的文化教育活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

(四)健康保险业也正焕发着蓬勃的生机

健康保险业范围很广,除了医疗保险外,还包括各种寿险、疾病险、意外险等。随着人们风险意识的增强,健康保险业务发展迅猛。在2004全球卫生筹资总额中,商业健康保险已占份额的15%[8]。2011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仅为1.5%,以社会保险为主导的德国等,商业医疗保险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多在10%以上;美国占比更是超过35%。我国实行的是“广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潜力巨大。

(五)健康信息化产业在未来的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不容忽视

健康信息化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云计算技术和健康物联网的崛起推动健康信息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医疗健康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已成大势所趋,数字健康也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六)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业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下早已被广为诟病,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培养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这也预示着相关产业如营养咨询、心理咨询、健康管理咨询、保健康复咨询服务等,以及衍生的服务业和产品制造业即将迎来发展的美好时期。

“健康产业”涵盖了诸多的产业部门,应该看作是“健康产业”的理论范畴。但各产业部门与健康的关联密切程度却不尽相同,目前在实践当中尚无确切的划分“健康产业”的方法。可以借鉴数理统计的方法,采用相关系数法、回归系数法或者聚类分析等来划分;或者也可以采用德尔菲专家判断的方法,从产业划分的角度去研究、确定“健康产业”优先发展的实践范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水平的不断追求,“健康产业”必将成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 Paul Zane Pilzer. The New Wellness Revolution:How to Make a Fortune in the Next Trillion Dollar Industry [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2007

[2]白书忠.中国健康产业体系与健康管理学科发展[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2)

[3]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 卫生经济研究,2012(10)

[4]宫洁丽,王志红,翟俊霞等.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河北医药,2011(14)

[5]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1)

[6]张振忠.健康产业任重道远[J].中国卫生产业,2011(10)

[7]张胜利.福建省健康体检旅游产业态势研究[J].经济视角,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