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历史课外知识拓展

时间:2023-09-07 17:40:04

导语:在初中历史课外知识拓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历史课外知识拓展

第1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初中历史;教学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众多优秀教师的思想结晶,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把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由学习与讨论。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将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几个重要方面入手,对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

一、初中历史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担任课堂主体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较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只能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大胆摒弃和改革,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除此之外,在开放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地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想法、困难与发现说出来,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开放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上的体现

开放式教学是新课改下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决定了开放式教学模式应用的第一步,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开放式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教师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在学生完全吸收教材上的知识后,教师还要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除此之外,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师还要适当地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或者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等,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历史真正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放式教学模式还要求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就要求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放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和评价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大都是以封闭的方式进行,即教师问、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它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具体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例如历史剧的表演,教师在进行一个历史事件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表演的形式将所学的历史故事表现出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化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开放式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多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要不吝啬地进行表扬,对学习成绩差或者犯错误的学生不要加以训斥,而是应该耐心地进行指导。

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以及课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还没有正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学习内容公布出去,让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课外资料,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在各学科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其与政治等一些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教会学生寻找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还能够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

总之,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经之路,这项改革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历史课堂氛围的优化,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要以吸引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使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2篇

    历史,是一门思辨性较强的科目,然而却常有将其看作单纯重复性学科的,只强调记忆的普遍观点存在。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若干城市中14到28岁的青少年,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状况体现为高兴趣度、高重视度与低认知度的“两高一低”现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机械性、少探究、少分析、不开放的历史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急需教学方式与学习模式的有效转变,开放探究式学习模式正是满足了初中历史课堂这样的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当代教学论,高度突出了思维教学的观点,正所谓:没有思维就没有收获。它立足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真实了解,成就动态的初中历史课堂。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由古及今、以古借今,成为有思考、有情操的人,获取真正的智慧与启迪,转变传统以重记忆与理解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进行开放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初中生的年龄普遍在13-16岁,正处于其人生观、价值观等的逐渐形成时期。当今社会的物质与文化条件促进了其智力的早熟与发展,其突出表现在形象思维发展为逻辑思维的过程。所以开放探究式学习模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其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兴趣,引导其主动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满足其探索求职的欲望,有效形成自学能力与探究精神,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与知识。

    2初中历史课堂开放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2.1倡导历史课堂开放化,善于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主动进行

    探究式学习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更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可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转变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致力于“开放式”课堂的建立,善于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的产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设想,并主动进行历史谜底的揭秘,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百家争鸣》这节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对教材中描写的当时情况进行模拟与再现,选取几位同学来扮演诸子百家的代表性人物,针对某一主题如“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等进行激烈的讨论与辩论,鼓励其各抒己见,以达到对历史教材的内容形成更深刻理解的目的;此外,历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剧的表演,为学生编写合适的历史剧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演出,为枯燥的历史知识增加一些趣味性,促进初中历史课堂的开放性,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2.2培养初中生知识联系与运用的能力

    历史学科的综合特征比较明显,其横跨古今,知识结构也比较复杂,涵盖了国家、民族、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与运用的能力,促进其进行开放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将其有效应用到学习之中。例如:在《中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地理知识,了解《》规定的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在两次前后的不同;也可联系相关文学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主体发言或演讲,比如爱国诗人黄遵宪创作的诗歌《哀旅顺》和屈原的《国殇》等,合理进行历史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掌握知识,并触发其心灵与情感的共鸣。

    2.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应用

    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诸如多媒体软件等高科技工具与手段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更好地营造了课堂的开放氛围,将历史内容与知识更为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其历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主动参与历史知识的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不拘于预设教案、教学方法等的约束,赋予历史课堂以涌动的生命活力。例如:历史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视频或图片,用形象生动的资料引入新课,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引导学生利用电脑等网络技术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预习,比如“”这一历史事件,可引导学生在课外观看电影《甲午大海战》等,了解那段历史,充分感受那段历史时期的革命情怀等。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开放探究式学习状况及时进行科学的评价,正所谓:有批评与赞赏才能有进步,教师的观察与合理评价,有利于学生向着正确的学习方向的长久发展。

第3篇

一、重视问题创设在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中的问题创设是依据教学目的、内容、要求而进行问题的创设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符合新课改的发展需求。详细一点来讲,由于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不同,教师所采取的问题创设的方式和途径是不尽相同的,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教学质量的增强提供更多的活力因素。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渲染法的问题创设形式,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政策》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情景模仿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良好媒介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争的年代,引导学生在“假如自己是秦始皇,在刚刚统一的国家中如何进行巩固和稳定民心”等的问题思考和讨论中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兴趣大增,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为历史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打好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有效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历史这门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和乏味,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积极性,教师就要灵活地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注重历史活动课的开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尝试将历史课程与其他科目以及生活资源相结合,使得学生认识到当地的风土民情、名胜古迹、日常听过的歌曲、背过的诗词等都可以成为促进历史学习的资源和内容,而这其中乡土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发掘家乡所存在的历史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历史内涵和家乡传统。还有,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和发挥,而且促进初中历史教学与新课改的步伐并驾齐驱,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就在我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通过请教长辈以及查阅资料等形式掌握有关历史内容,并且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了解自己所选取的历史知识点的有关文物建筑以及文化寓意等,在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知识不仅得到潜移默化的增长,而且增强了热爱家乡、尊敬长辈、热爱祖国的情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需要注重的是,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之前,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最新思想动态以及感兴趣的历史内容闪光点,并且以教学的需求不断地调整策略,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进展提供更多有力的保证。

三、发挥教学情境的独有魅力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开展进程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将会获得良好的成效。首先,教师无论是借助材料还是多媒体等进行情境创设,都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并且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为情境的生动性和知识性打好坚实有力的基础。其次,情境的创设除了以学生的成绩提升为目的外,还要注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为目标,如在学习有关《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内容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血战台儿庄》的电影片段,在学生兴致盎然的观看电影之时,教师可以借机提问学生诸如“日军向徐州进军的目的是什么?徐州战略要地在哪里”等问题,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不仅大大地带动了学生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热情,而且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在激发爱国热情的前提下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和完善时,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群体中汲取更多的优秀建议和意见,并且向其他科目的教师借鉴和学习,为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作好坚实而有力的铺垫。

第4篇

1.当前中考考试制度的影响使历史成为“豆芽学科”

历史学科长期以来都不被大家重视,在中考考试中历史学科只占五十分,又是开卷考试,相比一百五十分的数学、英语、语文,历史学科的地位就显而易见了。在中考分数比例中的弱势直接导致了学校安排历史课程很少。课时量少、中考分值少、学生认为开卷考试简单是直接导致历史学科成为“豆芽学科”的根本原因。

2.受当今时代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人才的培养就是培养他们的挣钱技能与本领。而历史学科是了解过去事情,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人们认为学习历史与人才培养几乎无任何关系。也有许多人认为学习历史很容易,他们认为学习历史就像背语文课文一样,只要机械地记住了历史知识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历史意义就等于学好了历史,就万事大吉。

3.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滞后的影响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问题的空间。”虽然对教师明确提出要对以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但绝大多数的教师依然停留在“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教学观念没有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不科学,使历史教学课堂更是没有生气,学生自然对历史学科不太喜欢,以至不感兴趣,以至学习历史没有多大激情。

二、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办法

1.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学习能力、人生价值观、人生发展观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唐太宗曾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可见历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占有极高地位,对人的自身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首先应端正态度。学习历史不单单是记和背这么简单,我们应该懂得学习的目的。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使“前车之鉴”成为“后事之师”,做到真正的“以史明智“”以史为鉴”。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讲解历史知识时,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尽量讲得生动形象起来。比如,在讲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这段历史时”,我先介绍“焚书坑儒”这句成语的由来,通过故事引入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不断更新,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采用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起历史的时空观念、动态概念,激活其思维,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

3.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处于思维快速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兴趣是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源动力。因此,作为历史老师的我们首先自身要开拓视野,广泛阅读各类历史知识丛书,从中搜集与历史教学有关的知识素材。在课堂上可以偶尔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话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又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历史课上也可以偶尔放一些和历史有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主动学习历史知识,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提高学史效能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提升教学成效 创新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中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许多师生对历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与此有着必然的联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学素质化程度,从情感、能力、思想与知识等方面形成合力。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学成效。

一、强化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情感

在许多学生的眼里面,初中历史学科和地理、体育等科目一样,是“二等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情感。首先,让学生明白,对于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具有一定的认识,是最基础的要求,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增强责任感。其次,通过生动的实例来教育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判断明天,“知古方能前瞻”,我们可以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汲取到丰富的规律,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强化手段提升,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得到普及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也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成为初中历史课堂的重要辅助手段,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相当比例的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甚至认为没有多大必要。对此,我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导入都是教师的三言两语,难以对枯燥的历史教学课堂产生激趣作用,我在新授教学之前,结合教学内容,播放一段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为深入开展历史教学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其次,针对历史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的实际情况,我运用多媒体手段,从网络上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片片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一方面将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影像,提高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对历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优化历史教学活动。

三、强化模式创新,提升师生教学互动质效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机械模式,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意识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一点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学生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也难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探究能力。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师,我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作为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促进师生互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强化课前预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开展新课学习之前自行学习教材,对照预习目标进行尝试性努力,并适当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基础性资料,为课堂研究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课堂教学之中进行自主探究模式创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单向传授的方式,将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为一组研究提纲,向学生揭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深化集体研究学习的成效,我还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编组,按照不同学习能力层次人员均衡的原则,实施人员分组,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基本控制在8人以内,保证探究学习活动秩序井然,深入高效。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笔者主要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帮助解决,对具有共性的问题集中辅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探究题纲的突破能力。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成果梳理,给予指点,学生自行完善补充,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学习目标。另外,在每一节课教学结束之前,都要开展历史知识点当堂检测活动,将本课中的教学要点进行简要测试,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调整教学安排,促进整个历史教学活动深入推进。

四、强化主题活动,深化学生思想引领作用

历史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科,不仅承担着历史知识传授的目标,而且要对学生的人生理念产生引导作用。在贯彻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载体,整合各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初中历史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主要依托辩论、交流、演讲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初中历史教学空间,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更加有效,理解更加深刻,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在教学第二次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等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在演讲中得到升华,有效深化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再如在教学内容的时候,我在班级开展了“感动中华”主题活动,要求学生每人搜集一个和有关的英雄事迹,在班级进行交流汇报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的信念。

五、强化教学拓展,构建全面立体教学模式

第6篇

关键词:历史学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16-01

现在中学阶段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功能。据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2-18岁即中学阶段是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换言之,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呢?

1.认清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特点

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1.1 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电视机等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近年来电视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节目相当多)。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用的严肃性, 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1.2 轻理解、运用而重记忆。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名称等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固地记住,但更多的时侯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掌握知识上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空间,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会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能正确解释历史现象,这才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

2.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途径

2.1 以激发课堂学趣为抓手,灵活采用丰富教学方法,努力攫取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情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也是有效性教学活动的核心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兴奋剂"、"膨化剂"、"剂"、"黏合剂"的正强化功效。而课堂则是基础教育和课程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有效性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积极开展情感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2.2 取循循善诱的实际效果。"赠人以鱼可供一餐之美,授人以渔可保衣食无忧"。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化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根本指向。作为未来社会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学校及教师要本着教育战略眼光和长远目标规划,积极有效地开展"鱼渔教学"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等手段,善于主导并引领课堂活动和学习思维,不断培养学生在质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全面联系、温故知新、综合辨析、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如在评价隋炀帝的功过是非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课堂学习、辩论梳理等活动,让他们既看到隋炀帝残暴昏庸、国破人亡的一面,又看到在"修建东京迁都洛阳"、"开创科举重视教育"、"开发畅通丝绸之路"、"开疆拓土四方来朝"等方面的历史作为,尤其是"修建开通京杭运河",在当时的确是为满足一己之需而穷奢极侈、劳民伤财,但是客观上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为唐朝的快速恢复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又如学生在弄清"我国历史上纸的发明过程"等问题中,既加强历史知识的汇聚和积淀,前后贯通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2.3 以深化情感意志为追求,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努力攫取开智益能的实际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情感和意志是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弱渐强的积淀发展过程,而且只有进入情感意志的深厚层面,才能有效发挥"思想指导行动"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唯情趣论"、缺少责任意识与自控能力的初中生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历史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实践活动"重新演绎"历史,让学生历史学习的情趣意志得以逐步发展和渐趋深化。

第7篇

现如今教学方式不该再是简单的听说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悬念式教学法或者故事性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愿意独立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初一的历史课本中出现的“社会变革和国家产生”这一章节,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参与课本教学,比如向学生提问:“在你们的心里什么可以称之为孝?”并让学生讲讲自己身边关于孝的故事,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的时候,顺便拓展课外知识将春秋时代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教授给学生,由此让学生对郑庄公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时再进行书本知识教授,学生自然会牢牢记住关于春秋小霸王郑庄公的各种相关历史。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文章分析中常常会出现“融情于景”这四个字,而对于历史教学,我们也主张融情于书,将学生的情感与初中历史学习紧紧相融。例如,学习中华民族这段历史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并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那段历史内容的相关资料,然后在下次课上,让学生分享自己查阅到的历史资料。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又能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刻直观的感受,促使学生思考的发生原因以及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残酷局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才是真正的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思想传递给学生。

三、搭建对话平台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美育 熏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04-01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美育元素,有助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贯穿美育熏陶。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要求我们的历史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责任感、使命感,更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意识,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我们的教师要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氛围、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进行美育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一 营造良好的美育熏陶氛围

美育教育需要在特定的氛围下实现,因此历史课上教师要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为美育熏陶提供条件。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课外拓展、作业评价等多个环节和角度去进行美育渗透,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一,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多采取一些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讲故事、情景扮演、玩游戏、听音乐、观看纪录片、辩论比赛等等。这些教学形式本身就比较生动活泼,将枯燥的历史内容演绎得趣味十足,同时也将历史知识美化,给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感官上以美的享受,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充满美感的学习情境和氛围。第二,在教学手段上,善于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本身具有多样化、多彩化的特点,其中声、形、影、像、图、画、光、彩相互交融、互为一体,给学生一种直接、形象、丰富的感官刺激,利于学生的接受。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出一个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历史课堂世界,也给学生们带来无限的美的感受,营造出良好的美育环境。第三,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要一改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以历史知识为节点进行发散、扩展、延伸。历史与文化、艺术融洽地结合起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留给学生一个提升审美素养的空间。

二 把握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元素

俗话说,文史一家、政史一家、史地一家;历史涵盖了古今中外的文化、科学、政治、地理等多种知识,饱含了各种美育元素。另外,历史教材中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精美图片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素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历史教材中的这些美育元素,加以合理利用,将历史与美育恰如其分地链接起来。

例如:教材中有关古代历朝的丰富文化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各个朝代所盛行的音乐、雕塑、绘画、文学、诗词、歌剧、舞蹈、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不同区域的文化繁荣状态,了解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这些都给学生们以艺术美的感知和享受,有助于美育教育。历史教材中还有各个朝代,从古至今我国的对外交流史,近现代的外交成就、和平外交政策等等。这些都是政治史,充满了政治学的因素,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同时,也了解到政治文化。又如在讲到、、、法国大革命等战争史时,这其中又包括丰富的军事题材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素材。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段历史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此外,历史教材中还有大量的精真的图片:有雄伟的建筑,如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也有地球的地理地貌、巍峨高山、大川河流等;还有婀娜多姿的雕塑壁画,如敦煌壁画、莫高窟雕塑等等。

总之,初中历史教材就是一幅漫长的历史画卷,里面有人物、有事件、有景物、有场景,彰显出人类的劳动与智慧、体现了人类的发展和创造,可以说是一幅极具生命之美的历史画卷。我们的历史教师,善于把握教材中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

三 组织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创造美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几个时间、几个人物或几个事件即可,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以史为鉴。所以教师要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历史思维看待问题,学会以历史的角度去感受美、创造美。

例如:学习完中国古代历史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历史文化”为主题开展一些兴趣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尽可能以各个历史朝代为主题,贯穿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特征、艺术特点,并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以加工,变成新型的活动形式。学生们既能从中巩固历史知识、感受历史文化之美,又能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历史之美。又如针对历史上的经典典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模拟表演。学生们通过对历史典故的了解,加上自我的理解和想象,改编创作出新的“作品”,重现了历史画面之美。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收集从古至今的货币图片,了解不同时期货币的特点、历史,从而体会到人类经济的逐步发展、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总之,利用课堂这个小舞台,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引导学生将历史与文学、艺术等各个学科结合,去创造出更多的美。

正所谓“美可启智、美可辅德、美可健体、美可促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美学元素,通过历史教学去熏陶学生的美学素养、进行美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综合探究活动课 有效方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108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初中课程,教材每一单元都设有探究活动课(以下简称探究活动课),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如何开展好这些探究活动课是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探究活动内容形式化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比较多的探究活动设计,这样有为“探究”而设“探究”的嫌疑。探究活动重复大部分课堂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与课堂内容相互矛盾,有的将一些不具备探究特质的教学内容罗列到探究活动之中,让人感觉探究活动内容没有太大的意义。

2.探究活动答题化

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着力点。目前有不少教师将探究活动演变成问题解答活动,“师问生答”成为探究活动开展的主要模式,提出的知识训练型的问题比较多,启发思维类的问题太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教学。

3.探究活动浅层化

探究活动在内容上的形式化以及形式上的答题化导致探究活动的浅层化。如果学生不主动探究问题,只是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来学习,那就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

二、解决初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存在问题的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应向何处去?这已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师,基于自己与同行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策略,试图提高探究活动课的实效。

1.恰当运用探究活动课强化知识重难点

新课程《历史》教材的知识点多但往往是概括性过强,跳跃性过大,甚至是一笔带过,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感觉有难度。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探究活动课来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

2.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设计开放多维的问题并加以正确引导

探究活动课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毕竟学生参与的兴趣直接影响其参与的程度与效果。加强启发诱导,设计开放的、多维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应该是教师在上探究活动课时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3.充分利用家乡历史文化资源,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课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将综合探究内容与家乡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比如可以辅导学生阅读和整理出家乡历史变迁过程,收集整理家乡历史文化名人资料,了解前辈的光荣事迹和生活情况,参观山西地区的古运河、桥梁、寺庙、书院等历史文化古迹,并了解其破坏程度和保护情况。

4.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运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方式打造民主的课堂

在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感觉到是和老师平等交流,开展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共享,让学生收获探索历史的成就感。

5.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探究活动课,积极拓展学生视野,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