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0:04
导语:在医学基础常见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口腔医学专业简介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医疗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预防工作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和较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诊治口腔医学领域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能结合口腔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为了缓和医患供求比例失调的现状,鼓励私人开办口腔诊所应是大势所趋。现有的私人诊所鱼龙混杂,虽说其中也有部分退休的老口腔医师,但更多的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江湖游医,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广大群众就诊,也不利于在中国推广普及口腔保健。因此,国家将会出台相应政策,整顿私人诊所,加强引导,使其步入正轨,以确保广大群众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口腔保健。
有了国家相应政策的保障,毕业于正规医学院校,接受了严格培训的口腔医生才更容易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较丰厚的回报。
目前说来,口腔专业的毕业生只要不是对工作单位及条件要求过高,就业一般不成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想往大城市、大医院挤,便会相对过剩,造成就业难的情况。
口腔医学专业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3.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
4.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般操作技能;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1课程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目前考核现状目前我校临床医学概要考试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采用闭卷方式,侧重诊断与内外妇儿的基础知识,注重与影像、康复、口腔、检验、药剂学等专业的相关性应用。题型主要以客观题和选择题为主,所占比例为60%,评分量化。考察内容涉及各学科,知识面广,可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其中多项选择题,考核要求较高,答题必须准确全面,为历年失分较高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病例分析题,所占比例分别为8%,16%,16%。名词解释、简答题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知识的把握,要求较高,需要准确记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病例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各问题之间有序贯性,要求较高,失分亦较多。
1.2考核存在问题(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难度较低,单项选择题中病例型题所占比例较低,历年考题重题率较高,变化较少。各重点章节所占试卷比例缺乏统一量化。(2)本课程基础知识相对简单,未开设实训课程,缺乏实训考核。(3)平时成绩计算缺乏量化标准,客观性不强,出勤率、练习、问答所占成绩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所占成绩尚未完全纳入总成绩。(4)执业助理医师考核成绩尚未纳入现有考核体系。
2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2.1课程设置该课程为研究临床内外妇儿等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与防治的概要纲领,偏重于疾病的最基本知识,涉及疾病种类繁多,应将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注重广度,弱化深度,力求精简,加深其他专业的比例,增加学生对临床知识的了解。缺乏临床技能方面的相关项目及要求规定,须通过调研,进行补充完善。
2.2考核内容和方式考核内容分布上应以诊断基础、内外妇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适当增加其分值比例,达到85%左右,少见病、疑难病尽量少涉及。考核难度中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控制在90%。在最后的病例分析题中,应选择典型病例,适当变换新题。在考核形式上单选题中可增加病例式题型,侧重实际应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减少多项选择题,可尝试病例组、病例串型题,适当引入一定比例的执业助理医师真题。具体措施有:(1)建立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概要题库,选好题,选精题,把握准重点,尽量实现题型多样化。平时为学生提供章节针对性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指导与巩固。无实训考核,缺乏临床技能方面的相关项目及要求规定,须通过调研,进行补充完善。(2)对考核结果进行严格复核,充分注重考试后的成绩分析环节,并及时反馈,真正体现考试的价值,达到有效指导与合理调整后续的教学与考核过程的目的。(3)过程考核中出勤率、练习及课堂问答较随机,应规定出准确的成绩所占百分比,要求授课教师严格遵照执行,并进行有效监督。(4)对毕业学生的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成绩进行汇总分析,纳入考核体系,真正实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3课程考核预期效果
通过对临床医学概要课程进行考核改革,使理论考核试卷真正达到题型多样,覆盖面全、侧重重点,兼顾难点,难易适中,能最大程度的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实际掌握水平的目的,真正提高考试质量,实现考试价值。尝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训技能考核模式,实现考核的多样化。切实完善过程考核,实现全程化并有效实施,真正实现考试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步与现代化考核方式相接轨。并最终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真正达到以考促学,以学促考,用考核引导学生学习,用考核检验学生学习的考学相结合的目的,实现考学的良性循环,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及适应将来职业岗位对临床专业知识的需求。
口腔医学考研专业推荐:
1、口腔医学。着重培养掌握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以及从事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相关的工作。
2、口腔基础医学。本学科毕业生要掌握较广的口腔基础理论、相关科学理论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把握口腔基础医学尤其是研究课题领域的现状、发展方向及国内外深入研究前沿。毕业后从事与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相关的工作主要到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也可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常常承担多重工作,临床、科研、教学,用于临床实习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科室设立专门的教学秘书,详细制定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强化教学意识,建立统一考核标准,包括出科、操作技能、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梯队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负责八年制实习同学带教,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作为补充。由于主治医师常常不参加一线值班,更多负责门诊及二线会诊工作,因此如果能够注意培养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的教学意识,作为临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住院医师本身的发展。此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教师是初次接触的临床医师,从医习惯、对患态度、工作作风都将从临床带教老师身上学来,并可能影响未来从医生涯;因此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医学知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非常重要。
2重视床边教学,注意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查房质量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3]。日常三级查房时,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日常收治病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能培训,虽然八年制实习生经过诊断学学习,对于查体、问诊的规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应根据各个患者的疾病特点,一一强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问诊特点、鉴别诊断思维及病例书写,这样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系统规范实习医师肺部体格检查手法,提高查体水平,并针对不同疾病强调相关阳性、阴性体征所提示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开检验、检查单、下医嘱等具体工作,特别重视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呼吸科是一个操作较多的科室,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抽气(液)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这些操作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老师应该做到在术前讲解、术中指导、术后点评,增加操作规范性。此外,以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教学查房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临床工作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包括基本理论、临床知识等方面,学生围绕病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史资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师因势利导提供相应指导和补充,同时注意增加指南、循证医学方面内容,作为书本的有力补充。带教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治的认识[4],同时有利于学生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学习有益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专业知识
在呼吸科实习时间不长,接触的病例有限,单纯靠查房所见,往往会遗漏一些典型的病例、体征、影像学、病理资料。如果每次仅针对呼吸科实习同学开展讲座,听课人数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如果能够在整个内科实习的时间联合其他科室老师一起针对内科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每次常见人数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呼吸科应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机械通气、抗生素临床应用、常用解痉平喘药物、GOLD、GINA等方面,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相关知识。
4充分利用PACS系统等教学资源进行影像、病理教学
呼吸内科实习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胸部影像学的学习,这需要解剖、生理、影像、临床等多方面知识的结合,而且需要对实物的观摩,我院近年新建的PACS系统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利用这种系统老师在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及时浏览患者的胸部影像图片、病理图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片,又能够按照疾病种类随时调阅并向学生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影像学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此外,选择典型病例制作教学媒体,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复习。
5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组织读书报告会,培养文献检索分析能力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做出。八年制医学生大多具备一定文献检索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他们出科前1周,可以根据病区病种和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一批学生布置论题,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出读书报告,组织读书报告会,请老师讲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教会他们怎样提出一个可回答的临床问题,怎样利用学过的文献检索查询最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对获取的信息按照EBM标准进行评价,怎样用评价结果解决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检索结果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医学期刊是医学科研、临床经验的载体,能及时反应医学研究的新进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医学期刊,尤其推荐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进修查房等栏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大有帮助[5]。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省上饶市 334000
【摘 要】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类学科,具有知识量大、内容繁杂的特点。在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方式存在学生积极性差、依赖性强的问题。为此要深入医学微生物理论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能力及实验教学效果,培养更符合就业要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本文主要是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理论效果,并注重知识理论的更新,加强与临床学科的紧密关联,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致病机制和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其具有知识量大、内容繁杂、逻辑性差、知识面广、易混淆等特点,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基础医学中很重要又很难学。本文主要是对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实验进行研究,从而推动医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科的高速发展,使得医学领域内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得到更好的转变和优化。
1 改进理论教学实验内容,提高基本操作技能
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实验对医学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对多数医学院而言微生物实验在内容设置上多是采用经典传统的实验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尽管能够做到内容规范,逻辑性强。但却缺乏灵活性和系统性。使学生不能够在实验中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术,这也会降低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首先要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和工具:菌种、染色液、玻片、生理盐水、酒精灯、接种环等,如图1 为接种针和接种环的结构,还要不断改进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以下为本实验研究需要包括的内容。
正确维护和使用油镜。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下,学生要正确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做好使用后的维护工作,这些也都为医学微生物实验中观察细菌奠定了基础。
学生还要掌握细菌观察和常见染色的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之中。要学会细菌涂片的制备(如图2),并能够运用悬滴法来观察细菌,掌握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一些特殊的染色方法,这样也是为医学微生物实验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各种培养基的制备。教师要对常见的一些培养基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来训练学生对培养基的制备,让学生树立无菌观念,更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整合实验内容,强化基础理论知识
学生在教学实验中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可以验证经典理论,并对一些经典的理论有更好的理解。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注重教师对原理、目的和步骤的讲授,学生只能进行机械化的操作,按部就班的根据实验指导完成操作。这些模式化的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所掌握,但却脱离了理论,实验也没有办法应用于以后的工作实践之中。实行综合性实验,将3 个以上互相独立的知识点串接形成实验项目的试验任务,这可以帮助学生能够从整体更为系统的把握医学微生物理论。根据医学微生物的知识体系来把相关的实验进行整合形成三大综合性实验,从而使得其与教学内容更好的衔接在一起。而这三大综合性实验是指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和创伤感染微生物检测。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其包括肠道菌的分离培养,常见肠道细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对伤寒及副伤寒的血清学鉴定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有关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将这些实验方法灵活的运用于对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的检测之中。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包括血凝抑制实验、血凝实验和结核杆菌抗酸染色实验等。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的实验技能。最后一个创伤感染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血浆凝固酶实验、临床标本厌氧菌分离实验等。这使得学生能够对相关实验的原理、步骤有所了解。
3 对实验内容扩增,提高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由于大多数实验都是对经典实验的一次又一次的验证,是书本知识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发散科研创新思维。而且因为技术发展飞速,这些也实验往往也都落后于现代微生物学技术研究。因此只有对实验内容进行扩增,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并增强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从而使得科研工作可以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严谨科学的态度。
在设计性实验中,要严格按照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并遵循实验步骤,还要结合客观的误差分析法,从而根据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实验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情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设置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带领学生做课题,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和平台。从而拓展学生的微生物科研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结束语
在近些年来,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实验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加速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也将向着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有添, 王小丽, 吕军华.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05) .
[2] 雷迎峰, 杨敬, 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发现史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 基础医学教育,2011(02) .
1.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阶段的学习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实验及实习两个阶段的学习。所以,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理论环节的教学质量,是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验及实习两个阶段教学的重要环节。
1.1教学内容上
教学内容上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如王跃|2]等将临床检验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标本的检验。在第一部分,首先结合当前临床检验微生物学中的热点问题(如临床感染性疾病类型和病原体特征的变化、新现和再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等)介绍临床检验微生物学的性质与任务,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然后着重介绍微生物检验的思路与原则以及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检验方法。使学生对如何进行微生物检验有了基本的了解。第二部分是在掌握了第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临床意义及其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临床常见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检验。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及其检验方法。第三部分则根据临床检验工作实际,以临床标本为主线,介绍各种临床感染性标本的采集、处理原则及基本检验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对各种临床感染性标本进行检验及程序的设计、微生物学诊断。
1.2教学模式上
教学模式上推陈出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与学,即在医学课程教学中,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塑造学生独立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数较少、专业课程也相对较少,便于实行PBL教学。另外,导师制也是医学检验本科教学可以尝试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实施辅导员制度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导教师的制度。一名好的教学名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专业知识具有很深的造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师制对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拓展专业领域知识,报考硕士研究生以及就业等都有很大的支撑作用。
1.3教学过程中
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加人英语的元素,将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如很多学生记不住一些检验项目的英文缩写,而现在大多数医院采用的信息系统,检验仪器,试剂盒以及发出的检验报告都涉及到常规检验项目的英文缩写,学生不能解决这种最基本的问题,将无法胜任今后的检验工作。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讲解这些英文缩写的来历,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如红细胞压积,英文缩写PCV,直接记忆这样的英文缩写很困难,而其全称PackedCellVolume,字面上解释为浓缩的细胞体积。从英文层面上不但方便记忆,而且对红细胞压积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各大医学院校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不断尝试。
2.1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
研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定的项目,主动参与探究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教学重实践、重过程、重思考,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过程性的特点。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2.2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
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实验训练后,对学生进行的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特点的教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3.实习教学环节
实习环节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将面临着步人社会由学生变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此时,他们的心情比较复杂,也比较浮躁。如何做好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张娜娜等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工作进行探索指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阶段带教面临的新挑战包括:指导学生适应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系统化;培养学生与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应对毕业前的多重压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中需要重点提高的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习中需要着重培养的意识包括: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全面质量控制意识;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法律意识。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宜”言传身教,“忌”言行不一;“宜”与时倶进,“忌”坐吃山空;“宜”疏,“忌”堵。安哲等指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阶段教学存在的薄弱环节包括:缺乏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系统化教学培训;忽略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口腔;临床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43-03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则是整个口腔医学教育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口腔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通过临床实践而形成的,它是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医疗卫生活动必需掌握的基本能力。目前我们国内的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模式还是按照第一年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第二年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第三年口腔专业实习的培养模式来进行口腔医学教育的。近年来,我国医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口腔医疗保健要求的提高,使口腔医学教学模式的缺陷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临床技能学习时间过短、缺乏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等。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创建培养口腔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组成以训练临床综合技能为主的临床口腔医学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这是目前本院口腔系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加强口腔医学新生的专业社会实践
口腔医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对口腔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及提升他们的这种兴趣。经过我们口腔系教师的一致决定,在《口腔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师安排上,从口腔的各个专业及医学基础方面选择了7名教师分别教授这门课程,以期对口腔医学新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普及,加深他们对口腔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这是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能力阶段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扩大口腔临床能力的知识面,这是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探索点。由于第一学年的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口腔医学的专业课程,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兴趣降低,也为了从学生一入校就培养口腔临床技能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医生荣誉感,我们采用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包括每一年的“爱牙日”活动,在每年的9月20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零距离的接触口腔病患者,并从口腔预防保健和口腔检查的方面对前来的咨询者进行服务,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医生荣誉感,为其进一步加大专业学习提供了动力。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社区、企业和学校进行龋齿危险因素调查、社区牙齿保健等活动,所有的调查表及活动的安排由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口腔病患者,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本院举办的全国口腔涎腺病学术会议及口腔医学会成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口腔医学的教育改革。
二、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临床技能培训
口腔专科的学生在第二学年起就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口腔医学的临床能力教学模式做了少许的修改,主要加强了口腔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这其中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合了口腔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考虑到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临床诊疗技能较多,而且是口腔医学的核心学科,因此把这三门课程组成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达到培养能胜任基层的口腔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口腔全科医生。我们根据调整后的口腔教学计划和口腔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设各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将数字化教学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大对口腔临床操作的视频文件的播放及讲解,现场提供牙齿、模型等实物来引导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口腔实验室中的教学,我院口腔实验室利用教育部的专项资金购买了14套口腔仿真头模临床模拟教学系统模型,大大提升了本院口腔实验室临床教学的效果,目前可以开展离体牙标本模型和高度仿真头颅进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各类洞型的仿真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备牙操作、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手术操作及牙周病等操作为主的临床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口腔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
为了加强对口腔实习医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学校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角色转换,我院每一年都对实习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安排资深医师就医德、医风进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医务、质控、院感等科室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防范、病历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知识等内容,为实习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由基础及临床理论教学转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阶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各科室按照口腔实纲要求制定各种口腔疾病的详细的要求,在保证临床操作质量的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处理危重和疑难疾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口腔医师。我们对各科的实习要求进一步细化:(1)口腔内科学:通过实习能初步掌握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发病率低的疾病有大致了解。(2)口腔颌面外科学: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稍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做出较合适的解释,实习结束后能完成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3)口腔修复学:通过实习能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修复治疗,了解修复学涉及的其他知识和范畴。(4)口腔正畸学: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手段,对发病率低、分类较复杂的错畸形有大致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内容既有口腔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也有病例跟踪报告、专题讨论、读书报告等。每一轮实习结束后,由科教科和口腔科统一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口腔基本检查占10%、病历采集书写占20%、病例分析占20%、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占50%。
四、新型口腔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们连续五年对这种新型的口腔临床技能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教学改革系统,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通过学生第一年的社区实践作为临床实践的早期教育、入学第二年的口腔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和入学第三年的系统且直接的接触患者学习口腔临床技能,逐步引导学生对标本模型、仿真头颅、动物实体、实际病人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下进行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训练,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比如学生在实习的一个月后,经过我们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知,学生基本上对口腔科常见病能独立做出诊断和基础的治疗;半年后,对较复杂病例,如后牙管治疗、烤瓷冠修复的牙齿预备、全口义齿的关系测定也大体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在全科的质控检查中,口腔医学生所做的后牙根管治疗X片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对五届实习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在口腔医学生的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我们摈弃以往的考核方法,通过检测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中重视能力测试,严格进行临床实习的出科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三站式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1)考核的方法包括:①毕业临床技能考核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②考生在指定考核地点,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核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核;考核过程中由考生互相检查。(2)考核的内容包括:①第一站:口腔检查5项,其中一般检查4项,特殊检查1项,口腔检查记录表一份,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和治疗设计,测试病种20个,由考生随机抽取一个,包括浅龋、中龋、深龋、猖獗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边缘性龈炎、坏死性龈炎、成人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白斑、感染性口炎、牙齿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②第二站: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及基本急救技术,包括无菌操作测试项目2项:洗手、戴手套、口腔粘膜消毒,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包括测试项目4项: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龈上洁治术(一区段),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其中龈上洁治术和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开髓术由考生在离体牙上操作;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由考生在下颌骨或颅骨模型上操作。基本急救技术:测试项目4项,包括血压、吸氧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含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和考生对模拟人操作,通过这些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发现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用人单位的反馈良好。
总之,在我们数年的口腔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教学讲座较少、临床实习考核制度不严谨、现有的实习基地不足和实验室的临床教学系统数量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坚信可以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顺应口腔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宁,李谨,杜详永,等.医学生口腔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3-255.
[2]李旬科,王忠义,郑欣绢,等.接诊艺术与口腔医学生接诊能力的培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56-57.
摘?要: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的城乡社区基层医务人才,笔者学校对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系统,取得了明显成效,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 :面向城乡社区?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课?题:课题系河北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GJJG037。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国家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适应基层医疗的实用型医学人才。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的城乡社区基层医务人才,笔者学校自2013年以来对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现将学校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如下。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按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需要,新的培养目标应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培养能在城乡社区提供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综合卫生服务的实用型医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实用特色,着重加强“三种意识”“三种能力”“三项技能”的培养。“三种意识”即专业思想意识、服务农村意识和综合卫生服务意识;“三种能力”即健康教育能力、预防保健能力和卫生管理能力;“三项技能”即基本诊疗技术、基本护理技术和常用仪器操作技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中,把城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兼顾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设和删减,重组后分为四个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对基础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急救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农村社区常见疾病防治与管理、中医学概论、预防医学、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常用护理技术、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增设了适合工作实际的急救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城乡社区常见疾病防治与管理等课程;增加中医学概论和预防医学学时,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年病、慢性病的防治和预防保健等方面知识的深入学习。增设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常用护理技术等实践课程,以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学等课程,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教学模块即顶岗实习。
二、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专科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以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原则,筛选和优化教学内容。基础课理论教学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根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要求和专业课的需要,删除基础课程中与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关系的内容,整合、重组课程;实验课减少不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在实验内容上注重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学则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突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实践能力,强调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增加临床实用操作实训课,如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快速末梢血糖测定、常见病的X线片拍摄等。
三、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1+2模式。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设计问题或病案,运用案例式、讨论式、演示法、模拟法等方法开展教学,实施早期接触临床,让学生在第一学年到医院见习。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区卫生实践,熟悉城乡社区卫生环境和城乡社区医生的工作程序。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医疗卫生调研、健康咨询宣教,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二、三学年专业课教学以工作描述为基础,基于工作过程重组教学内容,以患者来院诊疗的临床场景或病案分析方式导入授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仿真医院场景中,模拟临床医疗工作岗位,以“准医生”的角色与患者沟通,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案分析,并作出初步诊断,制订治疗方案。临床课以附属医院为基地进行临床现场教学,实行工学交替,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做”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学校丰富的实验、实训资源,加强各学科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训练;引进了标准化病人技术,强化诊断学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操作练习。顶岗实在医院学习外,必须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习两周,了解城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学习城乡社区常见医疗问题的处理技巧,训练城乡社区卫生工作的各种能力,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在城乡社区胜任工作。
四、改革教学评价系统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为此制定出符合城乡社区临床医学专业的考核方案及考核评分标准。以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大纲、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大纲为导向,设计考核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理论考核内容加大了临床思维题和辨析题的比例,以突出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考核内容则加大了基本技能操作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删除以往验证性实验、实训的考核,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方式分知识考核和实践考核。知识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各占50%比例)来进行,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的学习态度、到课率、平时作业、实践技能操作等;终结性考核采用笔试进行。实践考核单列,并将实践技能的考核成绩纳入毕业考试总成绩。成绩不合格者补考或重修。
五、改革成效
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在学校2013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对2013级740名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初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过的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满意率为98%;在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学生满意率为100%;学生对实验、实训教学满意率为97%。经教学管理部门统计,学生各课程知识考核成绩及格率均达95%以上(以往各课程理论考核成绩及格率均在80%左右),实践技能考核合格率均达98%以上。通过对专业课教师、医院专家和基层医务工作者调查,认为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上看,由于医学教育的目标同卫生服务需求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对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探索,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教学改革方案,为城乡社区培养更多实用型医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卢东民,张 红,沈志坤.“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2]赵锡荣,程卫兵.农村社区医学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PBL教学模式;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是目前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产生于1960年,由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现在,PBL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主要有构建了临床应用知识系统,提高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本文就PBL教学法在本教研室病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和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传统口腔医学教育改革分析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是老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反馈和自学。倾向于教学生记忆事实,获得一些技能,忽视了对临床论证过程的理解。而且理论性内容没有与临床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学起来单调无味,很难记牢。较少强调学生对学习应负的责任。临床及临床前学习阶段是分科学习,缺乏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临床前阶段只能看到简单的问题处理。由于分科教学的结果,使得学生面对患者时只是考虑某一专科的临床表现,不能对患者作出全面诊疗。目前对在校学生只是强调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不具有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不具有口腔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2.PBL教学改革初探
2.1PBL教学方法
PBL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国内教学对于PBL应用仍有盲区。笔者事先对一班学生进行PBL基础知识培训,将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8人,各小组围绕一个病案,进行3次PBL讨论课,讨论以设计好的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归纳、整理和吸收。学生围绕病案展开讨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当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搜集资料,下一次课时和同学一起讨论、补充学习内同;每个病案结束后都有一个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
2.2PBL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标准的提升,各医学院校纷纷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PBL模式教学将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它要求师生之间全面的互动,甚至每项活动都是师生完全互动的结果。与传统的教师相比,应该表现为更多促进,较少教导,更多指导,较少直接教学,改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让学生在讨论中独立分析,加强指导作用。
2.3教学计划的改革
口腔医学院调整教学计划,减少理论课的学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临床上常见的进行讲解,而对于本学科的前沿和进展则放在PBL中进行学习的讨论。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去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资料,锻炼学生自主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与培养科研能力。另外,理论课主要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原则进行重点讲解,增加实验课和临床操作的学时,并且增加了选修课,以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和动手能力。病例对于PBL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在PBL中学习是基于散乱的复杂的问题的,这些问题非常接近现实世界或真实情景。在PBL中问题必须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发展学习者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这样就能确保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习者的能力有效的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讨论
PBL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实践中显示出了优越性。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熟练的技能,能做到知识的更新,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和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PBL中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在PBL中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计划顺利地进行。
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法势在必行。PBL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同时,学生在讨论前还要查找相关资料做理论支持,这可以可锻炼学生们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能力,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将PBL模式引入口腔医学专业实习是教学上一种新的探索,对实践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周忠信,陈庆,林艺雄,赵善超,周杰.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医学与哲学,2007,28(8):72-74.
王婷,于淼,刘琳琳,李天娇.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中国高等医科教育,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