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特色农业市场分析

时间:2023-09-07 17:40:05

导语:在特色农业市场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特色农业市场分析

第1篇

一、53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1 农业产业结构仍不协调,资源未能充分利用。53团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种植业比重过高,林业、畜牧业、渔业发展相对滞后。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结构不利于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并且降低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2 产品结构雷同。在自然条件相似的垦区,其农产品结构基本相同,农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基本上未摆脱“一瓶酒、一袋面、一桶油、一箱水果”的局面。团场在追求利益时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因而在资源配置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一上俱上,一下俱下”的状况。

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和速度不同。再加上远离市场、信息闭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调整的步幅较小。

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科学规划和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特色不突出。一是忽略了自身的客观条件和资源优势,农业结构调整趋同。二是片面围绕市场变化进行结构调整,缺乏科学的市场分析与预测,调整缺乏前瞻性。

二、53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根据兵团、农三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结合团场的实际,53团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是:由“1432”工程(即棉花10万亩,粮食4万亩,果园3万亩,蔬菜和瓜果2万亩)向“十一五”末的“8455”工程(即棉花8万亩,粮食4万亩,果园5万亩,饲草5万亩)推进,打破“三个一统天下”,形成棉、果、畜“三足鼎立”,粮、经、草“三元结构”的新格局,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逐步推进林果业发展。一是制定林果业发展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群众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2009年,53团拿出300万元补贴建园承包户,在果园间种、套种、复种上增收。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兵团、师、团的政策、决策和部署,营造促进林果业大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大林果技能培训,围绕林果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尤其是林果承包户开展大规模、大范围的实用技术培训,尽快培养一批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现代林果生产管理技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新型职工队伍。四是强化管理,坚持“六统一”战略(统一果园承包制度、统一农资采购投放、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加工销售)。五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提高科技含量、推广优良品种、优化栽培模式、推广高密度栽培技术。六是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技人员定期为承包职工开展果树的技术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七是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完成计划种植面积、果树成活率和果品产量质量。八是规范合同文本,签订承包合同书。九是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十是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兵团、师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 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一是保证粮食自给有余,种植粮食4.44万亩,平均单产343公斤,2009年总产1523万公斤。二是继续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棉花产业,通过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新科学、新技术,提高单产,确保总产,皮棉单产160公斤,皮棉总产1280万公斤。

第2篇

在和农民打交道中,他深深的感觉到农民因为不懂技术、又缺文化,有时候眼瞅着地里的蔬菜,圈里的猪马牛羊呀、山里的山货呀要么被贱卖,要么就坏掉。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决定辞职下海,在农村经济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刚好那个时候,旬阳县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在大力发展“菜篮了”工程,吴群军觉得这是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于是立即在城关镇承包了几亩菜地,种起了蔬菜,还通过一些外地的朋友,积极推销陕南的药材,做中间贩子,

在收购药材的过程中,吴群军发现,山里的许多农民都不知道外面的市场情况,更不用说要改进落后的生产技术了。于是他想办一张有自己从各个方面搜集来的资料的“小报纸”,向农民发放。

经过一番努力,吴群军的小报终于弄好了,报纸一问世就引起了广大农户的兴趣。报纸每月一期,主要刊登农业政策、农业信息、市场分析、市场前景、种植技术、新品种推荐、供求信息、致富经验等,成为旬阳农民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种养业技术、稳步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随后,他还成立了旬阳县农产品协会和中药材协会。到2005年,农产品协会会员达156人,中药材协会会员达102人。协会聘请职16人,设立了农产品开发办公室、信息处理中心、购销办公室等机构。协会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帮扶农民致富为目标,积极发挥组织、引导、协调、培育、中介职能,无偿提供农业市场信息服务。

为了提高当地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吴群军还以报销车费、提供住宿的方式、吸引会员参加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让农民开阔眼界。会员们很是高兴,通过走出去,许多会员都增长了见识。在2003年11月的农高会上,许多农民看到了寒冬腊月中长势正旺的西瓜,目睹了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改变。还有一次农民在农高会上看到一个石榴卖到了50块钱,这在当地都能买100斤玉米,许多农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随后大家对中药材协会更加信任了。

走出去的方式让许多农民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像桐木乡一农民就是典型代表,他不但自己发展得好,而且还带动了周围的100多人,发展知母种植。如今这个村已经成为药材示范村了。而这些会员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种植大户了。

由于吴群军的努力,旬阳当地的药材生产已经走上了订单种植,实行了“公司+协会+基地+会员”的发展路子。协会现有中药材50亩以上示范基地5个,发展桔梗等中药材1000余亩,有特色蔬菜基地3个,发展洋火1000多亩,建设育种基地3个,面积410亩,并无偿提供种子。

第3篇

【关键词】旅游总体规划;休闲农业;金源文化

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一直以来是其支柱产业,农业生产环境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方式多样,再加上北方多民族的地域文化为黑龙江开展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成为国内旅游产品开发上的优势资源[1]。

双城市金满农家观光园的旅游开发顺应了时展需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依托金源文化背景,本着突出黑龙江生态休闲农业的方向发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观光园。

1 旅游地点概况

1.1 自然概况

金满农家观光园位于历史名城双城市五家镇双井村附近,东侧靠金兀术运粮河,西面靠近五家镇双井村,北面临近哈大铁路专用线,南面靠近去京铁路专线。旅游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无霜期为140天,年降雨量为481.5mm,大于10℃以上的积温为2798℃,生育期日照时数为1220小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典型的黑钙土区,适宜农作物及果树的生长。

1.2 旅游资源概况

双城市是金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满族风情浓郁,人文历史景观丰富。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来分析,本景区内目前具有如下旅游资源:金兀术运粮河、影视基地、地主大院、杨树林、农田、菜地、果树、垂钓池、冰雪资源等,景区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远离噪声,适合开展采摘、参与体验等活动,是不可多得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场所。

2 客源市场分析

目前,金满农家观光园主要客源市场为国内游客,其中省内游客占了绝大部分。省内游客中有50% 来自哈尔滨市区,50%来自双城、阿城及周边地区。可见该景区的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是以哈尔滨地区为主的近距离客源市场。

3 规划原则

3.1 坚持生态性原则。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对已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要采取治理的措施;保证金兀术运粮河的水质;道路铺装采用砂石等天然材料;使用太阳能、风能、电能等清洁能源。

3.2 坚持经济性原则。房屋的建造,要力求符合东北的实际。景区中的部分休闲度假建筑采用可移动、可拆装的木屋。不搞大量的人造景观和硬质铺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景观营造。

3.3 坚持参与性原则。乡村旅游内容丰富,极具参与性特点。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亲手制作豆汁、果汁、果酱、烧烤、采摘及垂钓等活动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多层面地体验到乡村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满族文化氛围。

3.4 坚持突出特色原则。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要明确金源文化和乡村生活体验的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本景区的旅游特色更加鲜明。

3.5 坚持多样性原则。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组织、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有多种方案可供游客选择,让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2]。

3.6 坚持注重细节原则。景区在建筑材料、地面铺装、滨水风光、特色餐饮、参与体验等方面都要注重细节,使之与环境协调,宛如天然。同时,也要在细节上突出以人为本,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游人需求。

4 功能分区

4.1 管理服务区

占地面积约7.8公顷。资源依托:金源文化、防护林、百米瓜廊、现代建筑等。主要功能:展示景区形象、游客接待、停车、游人集散等。

4.2 疗养区

占地面积约7.6公顷。资源依托:现代建筑、防护林、菜园等。主要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能住宿,能回味农家生活,有活动场地的休闲度假区域。

4.3 互动游乐区

占地面积约4.1公顷。资源依托:游乐设施、金兀术运粮河、健身器械等。主要功能:开展参与性娱乐活动、亲水休闲、水上娱乐、体育健身等项目。

4.4 木屋休闲度假区

占地面积约2.8公顷。资源依托:木屋、山林野趣等。主要功能:用于休闲度假、生态防护等。

4.5 棚室蔬果采摘区

占地面积约4.7公顷。资源依托:温室大棚、仿古建筑、水渠等。主要功能:为游客提供一个瓜果、蔬菜采摘、品尝,游憩休息的场所。

4.6 露地蔬果采摘区

占地面积约11.7公顷。资源依托:瓜菜园、现代娱乐设施、水渠等。主要功能:用于水果采摘、蔬菜采摘、滨水体验、戏水等。

4.7 影视基地区

占地面积约3.3公顷。资源依托:影视拍摄、山林野趣、现代娱乐设施、地主大院等。主要功能:能为拍摄剧组提供一个摄录影、化妆拍照、住宿、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能给游客提供一个回归大自然,与土地、阳光和水源亲密接触的休闲空间。

4.8 垂钓区

占地面积约2.7公顷。资源依托:养鱼池、湿地等。主要功能:用于冷水鱼养殖、垂钓、休闲、餐饮等。

4.9 戏雪区

资源依托:微地形。主要功能:为游人提供一个冬季戏雪的场所。

5 旅游形象定位与策划

5.1 旅游形象定位

金满农家观光园的旅游形象定位鲜明,主要体现为:回归自然、享受乡村原始风貌、金满特色、农事体验。就哈尔滨的整体旅游产品而言,生态旅游是时尚,乡村旅游方兴起,金满文化是内涵。

5.2 旅游形象策划

5.2.1 理念识别系统(MIS)策划。一级理念为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绿色餐饮:观光农业的胜地;二级理念为金满文明、民俗传统、回味乡村:文化体验之乐土。主打宣传口号:走进金满农业观光园,感受乡土气息,体验农家乐趣,找寻自然之美。

5.2.2 视觉形象系统(VIS)设计。在符合MIS的一、二级理念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系统[3]。景区标准色,以绿色为主调,象征自然生态;以天蓝色为背景,象征环境优雅;以浅灰色为配色,象征金兀术运粮河之水;以金色代表金源文化。

6 旅游区环境容量估算

环境容量测算主要有3 种方法:线路法、卡口法和面积法。本次测算主要采用面积法。测得结果显示,目前日旅游环境容量为562人次/日,年环境容量为67440人/年。旅游区环境容量远大于现在的游客规模,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强环境容量的调控,是能够保证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和提高,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4]。

7 结论

双城市金满农家观光园作为一个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必须坚持生态旅游开发的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使其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景区建设中,挖掘并开发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并将这些传统文化与景观设计相融合,打造出具有民俗风情的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园,顺应了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时代大背景,使园区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桂兰,刘敏,张序强.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及战略[J].北方论丛,2003(04):26~30.

[2]陈宇.论观光农业园规划的原则和手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98~300.

第4篇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88-1

梨树县县域土地总面积3757平方公里,地势从南到北逐渐降低,南部是山地丘陵,中部是波状平原,西北部是科尔沁沙地。南部是森林暗棕壤,中部是栗钙土,西北部是风沙土。项目区有耕地面积281.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9.9%;林业用地面积98.9万亩,占17.55%。

根据调查结果得知,项目区内共有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6.116万亩,适宜能源林营造的面积有3.02万亩,适宜种植中草药的有1800亩(详见表1)。可进行沟系开发进行绿色养殖的沟系面积有6800亩。

1 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现状

梨树属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县,近年来通过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粮食生产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之而来的养殖业也蓬勃兴起,猪、牛、羊等多销售到南方大中城市。白蘑、榛蘑等天然食用菌供不应求,生物制药项目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有年产6.1万吨食用酒精的九丰酒业集团公司和年产8万吨的新天龙酒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的天成植物油厂等。农产品加工业年总产值为280288万元,年实现利税17318万元。杨木为主的工业原料木材每年产量7万立方米;加工成成品和半成品近6万立方米,年总产值达2440万元,年实现利税170万元,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市场分析,通过考查论证,结合本县的土地资源特色,确定了发展以紫穗槐为主的能源林营造基地,以野猪、梅花鹿、山鸡、林蛙为主的绿色养殖基地,以香菇、草菇、白蘑、榛蘑为主食用菌培育基地,以培育紫穗槐、毛榛为主要树种的种苗繁育基地等后续产业发展规划。

2 产品市场条件

新造紫穗槐能源林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升紫穗槐价格,刺激林农营造和管理紫穗槐的积极性,能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生物能源林是目前新兴的工业原料林,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也是生物发电的主要能源,在国内外能源短缺的市场条件下,发展可再生的能源是大势所趋,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3 建设内容

3.1 木材加工

根据项目区丰富的木材资源,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选择项目区内木材产量较多的乡镇建设木材加工厂,使所有的木材加工厂在技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规模上名列全省木材加工业前茅,质量上达到产品过关。

3.2 沟系开发

利用县内项目区现有的优越的气候资源、自然条件,选择条件适宜、交通便利的区域进行沟系开发。建设适宜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以白蘑、榛蘑、蕨菜等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以养鹿、养野猪、野鸡和林蛙为主的养殖业基地;建设以黄芪、桔梗、地龙骨等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3.3 基地建设

利用现有的退耕还林有林地进行林下开发,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能源基地,营造以紫穗槐和毛榛为主的能源林;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种苗基地,实现苗木的自产自销,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以满足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需要。

3.4 职业技能培训

计划培训退耕农民1500人,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4 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4.1 经济效益

根据当地农林业生产的调查数据及市场价格,木材加工、生物质能源林(紫穗槐)、沟系开发、种苗基地等产量产值测算如下:预计总收入63221万元,年均收入21073.7万元,年均成本1354.8万元,年均利润748.9万元,覆盖退耕农户户均年增收1176元,投资利润率22.3%。

4.2 社会效益

项目覆盖退耕农户3024户,农户覆盖率50.1%。据测算,后续产业建设中工程直接费用达3194.35万元,其中约有50%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劳务费,共计万元,按劳动力50元/工日计算,可为当地群众提供的劳动就业机会63.9万个,实现农民增收64万元,退耕区农民每年人均增收98元。

第5篇

2003年,杭州市委提出了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农业功能拓展,高产、高效、优质得到体现。

1.1形成都市农业布局

通过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城市、平原、山区“三个农业圈层”基本形成。在城市农业圈中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园艺、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在平原农业圈中,接受城市农业圈产业的转移,重点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配套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在山区农业圈中,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茶、桑、果、林、中药材、畜禽、蔬菜等名特优新产品基地和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

1.2建成优势特色产业

根据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围绕杭州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进50条农业产业带建设。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技术支持,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竹业、节粮型畜禽、水产品、水果、干果、蚕茧、药材、蜂业等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蔬菜、花卉苗木、畜牧、蚕茧、茶叶、淡水产品、竹业产量产值已在全省名列前茅。2010年,全市实现优势特色农业产值219.56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69.4%,在农业产业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1.3推进农业产业化

建成都市农业专业村1000个、主导产业状元镇(乡)20个、省级高新农业示范园区2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9个、特色优势产业强县14个、产业强镇(乡)18个,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89家,出现了“南有传化、北有森禾”的农业示范企业。在全国率先启动高产稳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程,完成项目183个,实施叶菜应急储备基地建设计划,建成叶菜基地5000亩,粮食、蔬菜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

1.4提升农业生产基础

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立市级示范方444个,面积34.39万亩。土壤地力等级、抗灾能力明显提高,种养结合、立体种植、农牧循环的产业发展模式得到推广应用。新增农机具7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315万千瓦,工厂化育秧、节水灌溉和大棚作业机械得到推广应用。

1.5发展物流会展产业

搭建农产品物流平台,发展农业会展业,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为提升杭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夯实了基础。构筑了杭州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与浙江新农都物流中心两大农产品交易平台,每年举办迎新春农展会,参加京、沪、粤、港、台等地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打响杭产农产品品牌。

2统筹发展难点分析

农业现代化滞后是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直接表现,虽然杭州都市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要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还存在诸多难点。

2.1结构分析

2.1.1产销结构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要求农业生产者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笔者对余杭区的种养销大户调查发现,从事传统种植业的占50%以上,而农产品经营和加工比例都在20%以下;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调查,从事种植业的接近80%,从事农产品经营、农产品加工在20%以下,从事农机、植保在10%以下。这说明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分析、市场预测、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1.2产业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三二一”的产业结构顺序正在加速形成。如杭州一二三产比重由1978年的22.3∶59.6∶18.1、2000年的7.5∶51.3∶41.2逐步变成2010年的3.5∶47.8∶48.7,农业经济比重迅速变小。在“三二一”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政府如何稳定农业生产、发挥农业城市绿肺的作用、有效保障应急状态下的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的收入成为统筹城乡中亟需关注的问题。

2.1.3就业结构随着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劳动力的素质状况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笔者对余杭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的250位从业人员调查,年龄在39岁以下的有41人,40~49岁的120人,50~59岁的77人,60岁以上12人;研究生9人,本科17人,大专53人,中专21人,高中72人,初中66人,初中以下12人。资料显示,在种养销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比例占40%以上。

2.1.4技能结构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升生产经营主体的知识技能。而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技水平总体较低,与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上述被调查的250位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为18人,中级70人,初级45人,无职称117人。资料显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专业技能相对缺乏,对于先进科技的掌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2瓶颈分析

2.2.1资源禀赋不足杭州市农业资源严重不足,全市人均耕地不到全国平均的1/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1597立方米,仅为全国的2/3强,人均拥有的森林面积、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14。然而,在如此严峻的资源禀赋下,仍然存在冬夏两季农田抛荒多、夏秋茶利用率低、土著鱼种急剧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等现象,已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现实威胁。

2.2.2发展空间有限杭州自然地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农业用地面积有限,生产方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不高。加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被蚕食,农业用地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业发展“落地难”现象存在,并趋加剧的态势。

2.2.3基础投入不足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江河湖泊治理与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上,对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则是杯水车薪。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失修,有些设施连正常状况都很难维持,更难抵御旱涝灾害。再加上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建成的大项目和线形工程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排灌系统雪上加霜,农民仍在“靠天吃饭”。

3统筹发展对策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自觉”,强化政府责任;需要“民本自发”,尊重农民意愿;需要社会共谋,把握统筹的重点和力度,注重实效、量力而行。

3.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要坚决改变过去城乡规划各自为政的二元格局,统筹用地规划。抓住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和其他村镇规划修编、新编之机,设定发展规模,明确中心镇、中心村位置,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腾出空间发展农业。要统筹产业规划,在认同三二一产业比重演变规律的前提下,仍要以保证“米袋子”、“菜篮子”安全为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守住230万亩粮田,建设100万亩吨粮田、10万亩市级蔬菜基地。

3.2强化农业功能区建设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菜篮子生产功能区,以明确的土地功能来达到稳定农业产业。加快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推进产业向优质特色区域集中,形成集约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标准化管理、集群化发展格局。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培育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3.3培育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县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乡级现代农业特色园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鼓励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现代农业领域创业,着力改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外部条件。加强县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3.4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优先”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田水利、地力培肥、农机(技)推广、种子种苗、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安全体系、绿色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涉农企业产权登记工作,增强农业企业融资能力。按照“省市合力,共同分担”原则建立财政支农机制,推动县域现代农业的发展。

3.5积极创建区域品牌

引导杭州农业产业集聚性建设,打响杭州农产品品牌。要着力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严格按产业标准进行生产销售;积极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和高标准的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区域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产业集聚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影响力,让居民了解杭州优质农产品品牌,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双赢”。

3.6注重生态循环可持续

农业作为城市的绿肺起着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要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性利用等环保技术,探索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等资源化利用途径,促使农业实现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第6篇

办对农节目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坚持把节目办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怀农民,才能办出地域特色,才能符合当地受众的口味,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

一、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县级电视台必须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真正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播农民所需。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渑池县也是一个农业县,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民的生活状况、农村的社会面貌,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下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增收幅度减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农业的发展,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县级台,要针对农村经营比较分散、农民信息相对闭塞的实际,及时宣传农业信息,进行市场分析、介绍供求行情,为农民进市场牵线搭桥;要及时传播农业新技术,为农产品提高品质、农民增收提供渠道;要及时宣传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典型,使广大农民开阔视野,学有榜样。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合作

办好对农节目,必须开门办节目,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合作。渑池电视台在办“三农”节目时,和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科技局、烟草局等涉农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电视台为这些部门提供宣传窗口,涉农部门为电视台提供报道线索、专业指导,把农技专家、种养能手请进演播厅,通过农业技术讲座、现身说法,增强对农节目的针对性、贴近性。电视台还可以与涉农部门联合开办栏目,播放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资料,使这些部门通过电视台这个窗口指导工作,推广经验,扩大影响;使农民通过观看对农节目,获得致富信息、典型经验,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找到致富门路,尽快增收。

三、对农节目力求平民化

对农节目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这就要求节目必须平民化,充满乡土气息,切不可“洋味”十足,模仿“作秀”。强调对农节目平民化、乡土味,不等于天天板着老面孔,年年唱着“四季歌”,而是强调要根据形势,立足地域实际,摸准当地受众的口味,使节目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充分反映本地的经济特色、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农村的发展变化,报道农民的致富经验和农业的规模效益,为农民传递技术、品种、市场等多方面的信息,使对农节目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

四、增强对农节目的可看性

要想使对农节目具有可看性,必须巧妙编排,认真构思,精心包装。但作为县级台的对农节目,既不可十几分钟的节目一味地解说到底,又不可过多地开设小栏目。渑池电视台在“农业、农村、农民”节目里开设了“金色田野”、“农村百科”、“寻常百姓”三个小板块,对它们分别进行定位,细化主题,配以相应的小片头进行点缀。通过主持人的串词,承上启下,把几个板块有机地串连起来。另一方面,在剪辑上要精选素材,做到声画和谐统一,如果采集的素材不够丰富,可利用平时积累的画面,采用上图表、打字幕,运用多媒体以及动画效果,形象地、灵活地体现主题,同时可用音乐、音响、特技等多种手段强化内容,增强可看性。

五、提高对农节目的可信度

办对农节目最怕的就是说外行话,违背常规,误导生产,这不仅会给农业农村工作造成损失,还会降低农民朋友对节目的信任度。因此,有必要请农业技术人员为节目把关,关于新品种、新技术、防病治虫、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稿子,播出之前,都要请农技人员审稿、修改。要办好对农节目,记者、编导、主持人都要有较为丰富的农业知识,不懂农民的“土话”、“行话”就无法与农民交流沟通。“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对农节目摄制组成员,要通过剪报、订阅农业技术杂志、拜农技人员为师等多种形式,给自己“充电”,这样才不会说“白”话,说外行话,才能使对农节目在百姓心中保持较高的可信度。

六、练好对农宣传的基本功

第7篇

关键词:廊坊市,乡村旅游;问题;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成为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

一 廊坊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廊坊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

(1)廊坊乡村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旅游项目以农业旅游为主,农业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体现了“农游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2)乡村旅游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主要包括观赏、品尝、购物、劳作、娱乐、农技学习、乡村文化欣赏、农民生活体验等。旅游功能比较单一。

(3)乡村旅游主要分布在特色农业区和风景名胜区。体现了乡村旅游靠近发达地区和“靠天吃饭”的特点。

(4)乡村旅游呈无序管理状态。如观光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游、娱乐休闲游等旅游集散地,其经营管理,既不归农业部门管理,也不归政府部门管理,成为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其生存状态完全取决于经营者驾驭市场的能力。

2 目前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认识。有些干部认为乡村发展旅游只是“山山”、“水水”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风景,有啥“看头”。因而对发展乡村农业旅游不重视、不支持。旅游的投资建设都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方面,而对开拓乡村旅游新天地缺乏认识和行动。也有些人对乡村旅游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而有的经营者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单纯搞旅游,靠卖门票来维持,结果越办越差,最后关门停业。更有甚者,开办农业旅游,大兴土木建设,过多地搞人文景观,把农业旅游区变成文化娱乐区,结果游客少,处于半停业状态。

(2)缺乏整体规划。近年来,一些地区的领导或经营者急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凭着一股热情,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既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互相竞争,效益低下。还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农业旅游富起来,自己也忙于搞旅游,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规划设计,就利用现有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搞起旅游来,结果因低层次开发,产品品位不高,配套设施和环境较差,逐渐衰落而停业。

(3)缺乏市场分析。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来自城市,所以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目前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没有全面调查和分析城市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客流规律、游客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等情况,也不了解周围相邻地区有无竞争的同类旅游项目,就盲目上项目,搞乡村旅游,结果是相互竞争,游客稀少。

(4)旅游产品单一。目前,廊坊乡村旅游尚未成熟,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民俗文化没能得到有效的挖掘,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农家乐”游客大多数只进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5)基础设施不完善。廊坊乡村旅游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旅游区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正常,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难留住游客。

(6)经营不规范。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一是旅游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很多项目没有申办报告,没有经专家论证,没有一定的审批手续,自发、盲目发展;二是旅游项目尚未纳入旅游部门的正式管理范围之内,其开业、停业都较随意,有的村、户根本不具备经营条件也开张经营;三是价格不合理,任意定价,甚至有懵客、宰客现象;四是管理和导游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五是对旅游项目没有严格的考察和动态跟踪管理,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制度;六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纳入政府行政职能,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管理不协调,扶持和支持力度不大。

(7)资金投入不足。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开办观光农业园区,虽是以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但园区建设和市场营销等都需一定的资金。然而,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又得不到政府的扶持,招商引资更困难。所以,发展乡村农业旅游,资金缺乏是一个重要障碍。

(8)缺少政策和法规保障。目前,农民群众具有兴办旅游的积极性,但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尚未制定优惠政策,也没有制定乡村旅游管理、观光农业管理、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农家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

二 廊坊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近年来,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多次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围绕“五个统筹”抓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国家旅游局也强调:在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和发挥农业的旅游功能,高度重视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在抓好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开辟乡村农业旅游的新空间、新天地。廊坊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规范发展会展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创办农业旅游专业村,发展农业旅游专业户。通过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乡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2 因地制宜,搞好规划

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搞好整体规划,突出特色。规划的原则包括:(1)区位优势原则。尽可能靠近城市及旅游区,以便就近吸引更多的游客;(2)资源优势原则。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发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3)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4)综合效益原则。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规划的内容有:①调查分析当地资源条件、农产品优势和市场客源条件;②科学地确定乡村旅游业的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③划分旅游功能分区,搞好旅游项目和景观布局;④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⑤制定营销策略,加强促销措施,扩大旅游市场。通过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和农耕文化,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突出自己的特色,增强吸引力。

3 坚持科学发展观

乡村旅游业是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城市,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的新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利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以提高农民收益为出发点,服务于城市游客,最终发展农村经济。二要坚持以农业经营为主。乡村农业旅游坚持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三要重视生态保护。乡村农业旅游属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范围,发展农业旅游必须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环境质量,防止农业污染,杜绝“开发性”破坏。四要重视农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文化品位,要实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五要实施城乡旅游开发一体化战略。将乡村旅游开发纳入城市旅游大系统中统一规划和建设,可以科学开发和合理布局区域乡村旅游项目,避免近距离的雷同和重复建设,减少投资失误,提高开发效果;可以使城乡之间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旅游淡旺季平衡,市场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资金、技术等优势条件,加大投入,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4 加强规范化管理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采取政府主导、各方支持,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指导和管理方法。成立乡村旅游领导机构,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规划、土地、税收、道路、通讯、水电、门票收费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实行优惠扶持政策,以促进发展和壮大。三要多方集资。广泛发动和吸引社会上各种投资者,实行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四是每个乡村旅游项目必须实行经营者申请、专家论证、领导审批等手续方可经营,防止随意、盲目发展。五是经营者申请开办乡村旅游项目必须四证齐全,包括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安全许可证、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证。六是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分类和评估。一般从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基础设施、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价格标准、游客反映等多个方面对旅游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不达标者停止营业。七是加强从事乡村旅游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八是制定相关法规,使乡村旅游的运营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章程和法规,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8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FuJinShi two LongShanZhe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northeast rural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nd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 use, this article first through the two LongShanZhen town development condition, choosing the leading industry,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and study, puts forward two LongShanZhen should play their own advantages,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 of FuJin eastern town center,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town of thought. The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wo LongShanZh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 use, this paper to the la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min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land use,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township, standard.

Keywords: the land; Resources; Industr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二龙山镇是黑龙江省确定启动的百镇建设试点镇之一。作为富锦市属乡镇中人口规模最大的城镇,一方面它作为富锦市东北部的交通枢纽及经济、文化和集贸中心,另一方面它担负着吸收从农村向城镇迁徙的人口,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功能。可以说,在二龙山镇的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二元体制的冲突与变迁在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方面的矛盾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本文以二龙山镇为例,探讨城乡统筹背景下富锦市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特色产业的构建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问题。

1 二龙山镇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1.1 城镇发展的优势与外部机遇

(1)富锦市是黑龙江省二级发展轴哈同公路线上重要的节点;是省重要的对外窗口之一,是佳木斯市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三江平原北部地区德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这些都是二龙山镇发展的潜在的资源市场。

(2)富锦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城乡统筹进程。同时将二龙山镇确定为城乡统筹建设试点镇,全面实现农村居民向镇区集中,工业、加工业、畜牧养殖业等向园区集中,为二龙山镇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3)随着富锦市域经济的片区经济增长中心划定,二龙山镇与富锦市之间各项联系将更加紧密。

1.2 城镇产业发展过程中忌待解决的问题

二龙山镇是一个农业重镇,日前包括大量的农田、村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一是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的比重过大,畜牧业比重小,养殖基础资源再生利用率低;二是第二产业发展滞后; 三是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2 二龙山镇城镇定位与产业发展对策

2.1城镇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以产业体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

二龙山镇的城镇产业发展应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减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成本的浪费,制定符合本地区优势的产业体系方案,发展地方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形成地区繁荣的、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2.2城镇发展整体策略:以“企业兴镇、特色富民”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经济强镇建设。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扩大“两色”(绿色、特色)种植面积,兴镇富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格局。

(2)加强内引外联,巩固场市共建的成果,着力发展民营经济。确定“依托资源、强化服务、启动四闲”的民营经济发展思路。

(3)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全面建设城乡统筹,把二龙山镇非所在地的村屯及新建居民委的居民分批次整体搬迁到镇所在地,并将二龙山镇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良的小城镇。

2.3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运用。

2.4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二龙山镇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应体现以下几大特点。

(1)加快绿色、特色食品工业的发展,形成市场竞争强势。

(2)调整产品结构,把握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3)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规划指导,进一步规范市场,避免出现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4)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业,完善城镇服务功能。

3 土地资源整合与利用策略

3.1城镇土地资源整合的目标与策略

发展小城镇,推动城镇化进程,是一个土地利用集约化的过程。对于像二龙山镇这样的小城镇,粗放式的平面扩张用地方式极不利于小城镇自身用地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土地资源的整合来引导地区的有序建设,从而保障国有和集体土地的合理、集约、高效利用,落实城镇发展目标,提高城镇实力,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资源整合的具体策略方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点:

(1)保护基木农田,确保粮食生产首先应严格执行基木农田保护政策,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应结合耕地保护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内部挖潜,实现镇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耕地的侵占。

(2)构建绿色开敞空问,营造环境生态体系

对广阔的绿色开敞空间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梳理,使农田、林地、园地、水域等绿色空问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按照整体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逐步建立和发展观光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种植、园林生产以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促进农村发展建设、吸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以村庄改造促进农村建设发展,以土地资源整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通过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整合,可以解决土地资源浪费和使用不合理的问题,达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的目的。同时,使集体土地参与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显化集体土地的资产特征,使集体的产权体系趋于完整,而且,可以改变单一的征用土地配置方式,避免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低价失去土地,高价用地”的不合理现象发生,从而减少农村城镇化的成本,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同步[1] 。

3.2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方式

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与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把镇非所在地的村及新建居民委的居民,整体搬迁到镇所在地,将二龙山镇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良的小城镇。将搬迁村的原址,建设成农业生产服务区、畜牧小区、工业园区、对俄贸易园区、农贸综合市场和生态园,剩余土地退耕。坚持配套建设,把城镇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进城乡统筹功能布局,整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4 结束语

以发展农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及其相应的土地利用模型本身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探索性,尚需进一步的市场分析和论证。但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出城镇及产业的特色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并通过对集体土地、国有土地的资源整合,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实现镇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及相应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涉及农村城镇化方式、城镇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城乡统筹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牵涉范围广,复杂程度高,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或引入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和用地评价体系,才能在制度和机制上确保产业体系健康发展、城镇建设实质性推进和土地资源有效利用。

第9篇

风和日丽时,走到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节约街,可以看到整条街挂满了各式风筝;随便找一个铺子问问,老板都会告诉你,2006年就流行它――布艺卡通风筝。尽管相比纸质风筝,贵了不少。

产品特色

与常见的风筝多用纸制成不同,布艺卡通风筝一般以布料、绢、降落伞布料为面料;主题及造型多取自人们比较熟悉的卡通形象,如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等。无论从质地、图案、形状、色彩、保存等各方面来讲,布艺卡通风筝都有突出优势。

加工效益

布艺卡通风筝价格视其面料成本及制作难度而定,5元到120元这个区间的最畅销。加工、销售布艺卡通风筝,利润空间非常大,零售价5元/只的风筝,成本不到1元。

操作提示

1.投资前,先走访风筝批零市场,在产品的面料使用、款式设计及定价等方面多听所经销商的建议,并为往后的销售疏通渠道。

2.密切关注时下流行的卡通形象,为风筝寻找主题,并为款式及造型设计提供灵感。

3.风筝市场季节性非常强,其黄金期集中在每年春季。

投资规模:3万元左右可启动。

适合人群:风筝加工户及城市小本投资者。

银杏馒头片

新闻链接

新华网报道:江苏泰兴市与南京农业大学日前在南京邀请各界人士现场品尝两家共同研发生产的“银杏系列馒头片”。该系列产品由泰兴市有关部门在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合作下,借鉴英国某食品集团的工艺经验研发而成。新品一问世就受到市场青睐,目前已经形成日产4000公斤,6种风味的订单生产规模。

项目概述

能有银杏系列,为什么不能有金银花系列、枸杞系列呢?我国植被丰富,各种有着极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的植物种类非常多。江苏有银杏,湖南、山东有金银花,宁夏有构杞……食品厂家及投资者大可放开手脚,将自然资源的食用和保健价值在日常饮食领域进行充分的挖掘。

操作提示

1.中小投资者宜借助外部技术资源来进行产品开发,最好找一家或几家在相关领域比较权威的科研单位。2.初次投资食品行业且资金有限者,还可考虑挂靠一家食品厂家,借用其设备、技术乃至销售网络。3.重点开发方便早(主)餐和休闲食品系列,产品类型可以扩展到馒头、面包、糕点甚至日常面食等。

投资规模:15万元左右。

适合人群:中小型食品厂及对新兴食品感兴趣的中小投资者。

骨灰盒

市场分析

据有关部门统计,沈阳每年要火化5万具尸体,如果每位逝者入土为安之后平均要花掉1万元左右的费用,沈阳殡葬业每年的市场总额高达5亿元。其中殡葬用品的市场份额就在亿元以上,而骨灰盒作为殡葬用品的大头,市场份额应在数千万元。一个沈阳就如此,可以估算整个中国市场之大。

利润分析

一个普通的骨灰盒,价格最低的400元左右,最高的1~2万元不等。而实际上,一个低档的骨灰盒成本也就是几十元,骨灰盒的利润可达1000%~2000%。

操作提示

1.骨灰盒一般以各种木材(普通的红木、昂贵的紫檀等)或玉石(川白玉、米黄玉、蓝田玉、阿富汗玉等)为原料;还有棺材型、大盖龙风、八仙鹤寿、富贵盒、思念盒、龙凤盒、双人盒等有着不同寓意的款式供选择。

2.骨灰盒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殡仪馆、丧葬用品市场以及最近部分城市新出现的丧葬用品超市。

3.一些地方对丧葬用品、殡葬设备的生产销售,仍然利用行政审批手段进行限制,投资者必须先咨询当地的民政部门,办理必要的手续。

投资规模:3―5万元。

适合人群:城市下岗工及小生意人。

蔬菜香肠

项目概述

将蔬菜科学处理,脱水制成菜粉,添加到灌肠中,或者将蔬菜制成菜泥添加到肉馅中,可生产出肉、菜混为一体的新产品――蔬菜香肠制品。

产品特色

蔬菜香肠既有普通香肠动物蛋白含量高,风味鲜香,食用方便的特点,还富含普通香肠缺少而又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营养成分: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有利于调整膳食营养结构。特别是厌食蔬菜的儿童,可以在享受火腿肠的同时,补充蔬菜的营养。

操作提示

1.选择蔬菜时,主要以两个标准来衡量:一个是营养构成及含量高低(一般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另一个就是蔬菜中含有凝胶类物质(可以使产品有较好的凝胶状态和良好的口感)的多少。苋莱、西红柿、胡萝卜和洋葱等蔬菜皆可用于加工,胡萝卜和南瓜在这两方面均比较理想。

2.在产品包装上注明所用蔬菜种类,并对其口味及独特的营养价值作扼要介绍。

3.可采取紧贴普通香肠渠道的方式销售,学校及医院食堂、超市为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