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0:08
导语:在医药制剂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急性软组织损伤;中医药研究;文献综述
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患,在劳动、运动及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所谓软组织损伤就是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和神经、血管等受到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等所引起的损伤,但无骨折、脱位。中医认为软组织损伤的本质是血瘀,损伤之后脉络破损,血离经而成瘀,瘀而化热,故治则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软组织损伤主要是受损组织的炎症反应,血管活性物质和组织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增加和酸性产物的积聚,使损伤局部发生一系列微循环变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张力下降,血流缓慢甚至淤滞,从而加重炎症病变。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人们对软组织损伤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现将近几年有关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动物模型的建立
1.1 血肿、瘀斑动物模型的建立
庄洪等[1]对大鼠麻醉后,行心脏穿刺取新鲜血液0.12 mL,立即注射于跖底部,形成足跖底部血肿,不同时间观测血肿厚度及血肿消退后瘀斑残留情况。王丽新等[2]则对大鼠麻醉后采用毛细玻管眼眶后静脉丛取新鲜血0.12 mL形成足跖底部血肿造模。丁铭等[3]用老虎钳钳夹豚鼠背部脱毛区致皮下出血,每日观察瘀斑面积,建立模型。
1.2 软组织损伤模型
朱利敏等[4]采用重锤坠落法制备软组织损伤兔模型,并进行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查和肌组织pH值测定。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软组织炎症反应与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相吻合。王丽新等[2]采用自制打击器(接触面积0.8 cm2,高度35 cm,质量160 g)在大鼠小腿中部外侧连续打击3次,造成局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若合并骨折者予以剔除。苏培基等[5]对大鼠右腿去毛,固定在鼠板上,将0.5 kg重的铁块自20 cm 高处自由落在大鼠右大腿上,制作出红、肿可具有创面但无骨折的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
1.3 髌下脂肪垫损伤动物模型
毕胜等[6]对兔损伤组应用水囊在膝关节前方压迫髌下脂肪垫,对所压迫的膝关节进行屈伸运动,可见脂肪垫内小血管扩张、血管内充血及小片状出血;脂肪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可见脂肪垫表面滑膜细胞增生及滑膜绒毛状增生。这说明该动物模型的脂肪垫及滑膜符合急性挤压伤的表现。
2 实验检测的指标
2.1 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炎性介质的检测
邱桐等[7,9-10]通过实验测定动物局部组织组胺、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来说明踝舒能显著降低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受伤局部组胺、PGE2、IL|1β含量(P
2.2 损伤组织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检测
罗毅文等[11]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复方西红花膏能通过调节bFGF mRNA水平,直接刺激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蛋白合成,形成胶原纤维。并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诱导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毛细血管的增生,形成纤维细胞。董莉等[12]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生肌化瘀方能够促进创面修复,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Ⅰ、Ⅲ型胶原的比值来调控Ⅰ、Ⅲ型胶原代谢。陈忆九等[13]研究成年大鼠、新生幼鼠纤维连接蛋白剪接异型体EⅢA、EⅢB体内分布及皮肤切创、挫伤后表达情况, 发现EⅢA+可作为皮肤损伤研究的敏感指标。刘宁国等[14]对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切创Fos的表达研究发现,伤后10 min表达量开始增高,伤后3 h达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至损伤1 d后,表达量与正常组无统计意义,认为Fos为皮肤伤后的敏感指标,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价。黄晓春等[15-16]对大鼠腓肠肌钝击伤的模型,通过火箭免疫电泳测定血浆FN(Fibronection)含量及组织纤维连接蛋白,发现创伤后血浆FN急剧下降后迅速反弹,随后恢复非常缓慢, 纤维连接蛋白阳性区主要分布于变性、坏死区域和小血管周围,得出创伤能导致血浆FN水平低下,软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组织纤维连接蛋白主要来源于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而后期则有一部分来自成纤维细胞的合成。
2.3胆红素、肌红蛋白的检测
李戈等[17]对不同面积软组织挫伤后大鼠血中胆红素和肌红蛋白改变的观察后发现,随着面积的增大血中胆红素和肌红蛋白也在增加。
2.4血清中微量元素的检测
杨莽等[18]通过对不同创伤程度的大鼠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观察,发现创伤可引起血清Zn、Fe、Cu含量的变化,且Zn、Cu含量变化与创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3 剂型
3.1 颗粒剂
杜志谦等[19]发现筋骨痛消颗粒能够显著改善大鼠软组织损伤模型伤肢肿胀程度,减轻肌肉组织瘀血、肿胀及炎性细胞浸润,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全血黏度。从而得出筋骨痛消颗粒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软组织损伤、活血化瘀作用。
3.2 胶囊
宛蕾等[20]采用家兔、大鼠、小鼠实验得出复方龙掌胶囊可使家兔软组织挫伤部位肌组织变性坏死减轻;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提高小鼠痛阈值;能明显降低血瘀证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及红细胞压积,使血沉减慢。
3.3 药液
刘忠何等[21]对家兔外伤后所造成软组织损伤在肉眼、组织学观察及pH值方面的观察,发现陇中消肿止痛液能改善局部的缺氧和代谢紊乱状态,促进损伤组织的再修复,是治疗骨科创伤早期肿痛的理想药物。
3.4 酊剂
邱桐等[7,9-10]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踝舒酊剂对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理,得出该药物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受伤局部炎性介质含量来达到镇痛、消肿的作用。
3.5 贴膏
张乐之等[22]采用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研究发现祛瘀宁痛贴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可能是祛瘀宁痛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作用机理的一方面。
3.6 软膏
雷波等[23]通过动物实验说明三黄软膏能明显降低软组织损伤炎性反应,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能抑制肿胀,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还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3.7 喷雾剂
王丽新等[2]用双柏炎痛喷雾剂对急性软组织挫伤和血肿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药能抑制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消肿散瘀作用。
3.8 巴布膏
庞丹梅等[24]观察万灵五香巴布膏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和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轻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肿胀度;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和减轻打击所致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从而得出万灵五香巴布膏有明显的活血通络与消肿止痛药理作用。
3.9 损伤液化膜
卢敏等[25]通过动物实验表明伤速康涂膜液具有抗炎、止痛作用,优于对照组,无致敏性、无急性毒性,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有良好的恢复作用。得出伤速康涂膜液是在传统方消炎散的基础上经乙醇渗漉液配以高分子化合物制成涂膜剂后的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一种优良的外用药。
3.10 搽剂
王体强等[26]采用软组织损伤模型腹腔注射醋酸溶液,观察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造成动物软组织损伤,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来说明骨肌康搽剂能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能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
4 讨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肯定的效果,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相对成熟,大多采用重物砸伤模型,周国林等[27]通过动物实验认为重物砸伤的动物模型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出血、瘀血、水肿等,接近于临床常见的跌打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中医认为局部的血瘀在治则上大多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的方药,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现代医学的科技手段从组织形态学、血液流变学、血管通透性、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等水平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可以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提供思路,中药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靶点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这将会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剂型多样,但大多以外用药为主。外用药能作用局部,起效相对较快,避免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相对小,但中药的透皮性不确切,所以开发一种透皮性好的,便于携带的外用中药制剂将会成为今后中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庄洪.外用双柏散浸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1992, 4(2): 1-4.
\[2\]王丽新,方永奇,黄可儿,等.双柏炎痛喷雾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 15(4):272-274.
\[3\]丁铭.实验研究田七正骨水镇痛、抗炎、活血祛瘀作用\[J\].中成药,1990, 12(1): 30-32.
\[4\]朱利敏,何忠平,朱欣,等. 软组织损伤兔模型的复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9, 19(4):222-223.
\[5\]苏培基,梁必如.伤科洗方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2, 14(12): 11-12.
\[6\]毕胜,王福根,侯京山.兔髌下脂肪垫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组织病理变化\[J\].颈腰痛杂志,2000, 21(2): 108-109.
\[7\]邱桐,朱换平,许晓英,等.踝舒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组胺影响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 22(4): 12-14.
\[8\]苏培基,梁必如.伤科洗方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2,14(12):11-12.
\[9\]邱桐,朱换平,练维娟,等.踝舒对急性软组织PGE2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4, 16(1): 15-16.
\[10\]朱换平,许晓英,邱桐.踝舒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IL\|1β影响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 20(3): 20-21.
\[11\]罗毅文,孙之镐,谭新华,等.复方西红花膏对损伤组织bFGF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 11(6): 1-4.
\[12\]董莉,李斌,章云,等.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对大鼠创面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 22(3):200-202.
\[13\]陈忆九,刘宁国,黄晓华,等.大鼠Fn剪接异型体分布及皮肤损伤后表达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1,17(4):193-195.
\[14\]刘宁国,赵子琴,顾云菊,等.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切创Fos表达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1,17(4):196-197.
\[15\]黄晓春,李泽兵,唐红敏,等.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在创伤修复中的变化和意义\[J\].现代康复,1999,3(11):1342-1343.
\[16\]黄晓春,李泽兵,唐红敏,等.组织纤维连接蛋白在软组织创伤修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 14(6):260-263.
\[17\]李戈,吕俊苞,朱小曼,等.广泛软组织挫伤后血中胆红素和肌红蛋白的改变\[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 17(5): 282-284.
\[18\]杨莽,姚隆浩,王国民,等.创伤程度与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2,18(3):186-187.
\[19\]杜志谦,周钟鸣,熊玉兰,等.筋骨痛消颗粒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96-799.
\[20\]宛蕾,李淑芳,熊正梅,等.复方龙掌胶囊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 10(3): 22-25.
\[21\]刘忠何,李盛华.陇中消肿止痛液对外伤后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2005,18(8):46-47.
关键词:蒙药 肉豆蔻 檀香 脂状物 提取工艺
肉豆蔻与檀香两味含芳香性挥发油中药材,在蒙医药制剂处方中常同时应用,如冠心七味片、三味檀香颗粒、赞丹-3汤、二十五味驴血丸、十味丛菔散等。现制剂考虑到工艺的简洁性,在含肉豆蔻与檀香的复方制剂中对两味药材进行混合提取。本实验通过对檀香﹑肉豆蔻进行单味和混合(复方)提取方法,对各组分的提取物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成分比较,观察和分析混合提取与单味提取有无差别。
一、材料与仪器
1.药材与试剂 肉豆蔻、檀香购于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经包头药品检验所中药室检验符合药典标准。薄层色谱硅胶(化学纯,青岛海洋化工厂),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仪器 RE-52C型旋转蒸发器(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GC122气相色谱仪(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二、方法
檀香、肉豆蔻单独及混合物的提取。分别取檀香、肉豆蔻各100 g,按2005年版药典附录XD挥发油提取方法提取,至提取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分离挥发油备用。剩余部分水煎提取2次,每次热过滤,滤液密闭处理,静置过夜。在静置过夜的过程中发现在肉豆蔻及混合提取物溶液中漂有黄色脂状物质,这种物质在连续提取浓缩过程中没有发现,因此将其分离备用。水提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干燥,得到水提浸膏备用。药渣用95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热过滤后合并滤液,旋转蒸发仪浓缩、干燥,得醇提膏备用。同时将檀香和肉豆蔻各100 g组成混合物,照前法操作,得混合物的挥发油、脂状物、水提膏及醇提膏。按上述方法均提取2次取平均值。
三、结果
1.挥发油提取率 檀香、肉豆蔻混合提取与单味提取相比其挥发油提取率略下降,推测两种物质混合加热提取时生成沸点较高物质,其不能随水蒸气蒸发。挥发油提取率=挥发油(mL)÷投料药材质量(200 g)×100 %。见表1。表1 檀香、肉豆蔻单味与混合挥发油提取率药材质量(g)挥发油(mL)提取率(%)檀香
2.提取总得膏率 按分别得到的脂状物、水提膏、醇提膏计算总得膏率,总得膏率=总提取质量(g)÷投料药材质量(200 g)×100 %。混合提取总得膏率(33.7 %)明显高于等量单味提取总得膏率(19.4 %),结果提示混合提取时发生了增溶现象,即增加了药物有效部位的溶出。由于中药的起效功用往往在于其复方的运用,因此对于含有檀香和肉豆蔻的复方,可以采用两种药物共煎的提取工艺以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见表2。表2 檀香、肉豆蔻单味与混合提取总得膏率
3.檀香、肉豆蔻单味和混合提取物TLC分析 取檀香、混合物和肉豆蔻的挥发油各0.1 mL,分别用10 mL氯仿溶解,标记1、2、3号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1]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正己烷∶氯仿∶醋酸乙酯(12∶3∶1)为展开剂展开,结果如图1-A;取檀香、混合物和肉豆蔻的醇提膏各0.1 g,分别用10 mL甲醇溶解,照前法点样标记4、5、6,以氯仿∶苯(85∶20)为展开剂展开,结果见图1-B;取混合物和肉豆蔻的水提液脂状物(漂浮物)各0.1 g,分别用10 mL氯仿溶解,点样,标记7、8号(檀香水提液没有脂状物)以环己烷∶氯仿(3∶2)为展开剂展开。
4.肉豆蔻及其混合物挥发油GC测定 GC条件:聚乙烯醇20 %毛细管柱,柱规格20 m;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量40 mL/min;检测器FID,氢气40 mL/min,Air 400 mL/min,温度为100 ℃;进样器不分流,进样口温度130 ℃,进样量3 μL;柱温为恒温100 ℃,保温20 min。
测定方法[2]:用微量进样器分别取肉豆蔻、混合物挥发油50 μL,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3 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结果显示混合提取的挥发油组分与肉豆蔻挥发油组分相比有明显不同。
(A)肉豆蔻挥发油,(B)混合提取挥发油3.5 提取过程的连续与间歇形式结果对比 在中药生产中,提取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单元。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檀香、肉豆蔻药材提取工艺通常是在加热下连续进行的提取操作。在本次实验中,对檀香、肉豆蔻及其混合物分别采取连续提取浓缩和提取液冷却静置过夜,分离浅黄色脂状物后再行浓缩处理(即间歇式)提取。在连续操作浓缩情况下,原本溶解在热水中的浅黄或黄色脂状物质大部分随水蒸气蒸发而难以收集到。非连续操作工艺收取了水提液,冷却后析出的黄色脂状漂浮物,是可溶于热水且密度低于水的脂性组分。将该部分脂状物加入制剂,在大鼠心肌缺血药效学实验中,混合提取加脂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减少心肌坏死面积(P
从上述肉豆蔻与檀香两味药材分别提取和混和提取的对比,以及混和提取过程的连续与间歇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到这两味药在不同的提取方式、方法中结果有很大差别。采用混合提取工艺,总提取率高于分别提取;间歇提取得膏率大于连续提取得膏率;通过对檀香、肉豆蔻单味与混合提取物的TLC、GC分析,可见混合提取后发生了一些明显的组分变化,这些组分的具体结构尚需通过GC-MS来确定。若在质量监测方面仍用檀香单提挥发油来检验复方提取物,则所含组分很难相互对应,尤其在有其他药材混合时更为复杂;所以在对中药材的制剂化研究中应重视混合提取后成分变化问题,不能简单地以单味药物的组分在药剂工艺和标准中作为对照或监测指标,一定要以实际分析结果与监测为依据,确实制定准确合理的工艺与标准检测方法,而细致的实践工作是获得合理工艺与监测方法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 古籍中的避孕法
中医药古籍中可见很多避孕节育的方剂,古籍中称为断产、去胎方,断产、去胎合为一章,很多去胎方药就是断产避孕的方剂。中医古籍都是一脉相承,互相取长吸收,《小品方》《千金翼》《外台秘要》中就有几方相同,其一:“故蚕纸,方圆一尺,酒饮调服,终身不复怀孕”其二:“妊娠欲去胎,并断产。栝楼,桂心各二两,豉一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之。”其三:“附子二枚为末,以淳苦酒和涂右足,去之大良。”其中方一为只服一次的终身避孕药,方二既为流产药又为避孕药,是否与米非司酮有异曲同工之妙,方三为避孕外用药,简便实用。《千金方》中有“油煎水银,一日方息,空心,服如枣大一丸,永断不损入”,古代多有用水银避孕的方法,水银大毒,使用者容易有生命,现代已经不用。又有去胎方“大曲五升、清酒一升,煮二沸去渣,分五服,隔宿勿食,旦再服,其子如糜,令母肥盛,无疾苦。”方中说“其子如糜,令母肥盛”,这是去胎药酒方,而且说“令母肥盛,无疾苦”后代很多方剂都模仿此方作为避孕药用。《广济方》中有“栝楼根四两、肉桂五两、牛膝三两、瞿麦一两,水七升煎二升三合,去渣,温分三服,服后如人五里,又进一服,无忌。”此较之前栝楼、桂心方又多两味牛膝、瞿麦增强了活血行血之功。《小品方》中有赢人欲去胎方,“粉草、干姜、人参、生姜、川芎、肉桂、蟹爪、黄芩,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对于粉草《本草纲目》说甘草中“令人惟以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蟹爪,别录说有破胞堕胎之功。时珍谓其堕生胎、下死胎之效。《新修本草》说菘菜味甘,温,无毒。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千金》中并有熊附稀胎方“四物汤,每服三钱,加芸薹子一撮,于经行后空心温服。又方,升麻葛根汤二两,入瞿麦、土牛膝、栝楼根、豆豉炒,各半两,分作八服,亦于经行后便服,一日二服,更加芸薹子一撮尤妙,则孕育颇疏矣。”其中芸薹子始载于《唐本草》,《本草纲目》记载所谓芸薹子就是当代的油菜籽。古方中多方用此物避孕,可见其稀胎之神效。宋代王惟一的《针灸资生经》云:“针石门则终身绝嗣,共道幽隐岂可侮哉”。《千金要方》中有避孕的灸法“妇人欲断产,灸右踝上一寸三壮”。此二为针灸避孕的典范,比之药物的避孕更加简单可行。《千金方》中也记载了很多的避孕方剂,录如下“下胎方:虻虫三个、蚕蜕七个、红花八钱、苏木三钱、芍药、川归、枳壳、斑蝥、青皮、桃仁、甘草、三棱、莪术、鬼箭大五”,方中皆为活血走行之利品,药性峻猛。“单方:溪螺狮,每一个月一个,捣碎盒中下”,“又方:万年青根,捣汁,冲酒服下。又:黄荆树根略捣,绵裹,入内,下。又:桃恼、鼓槌草、麝香三味,为末,绵裹,入中内,一夜下。欲断妊孕,白面一升,好酒五升,煎至二升,去渣,分三四服,经前晚、次早及五更时各一服,不妊。”其中黄荆根等两剂为外用阴中纳药断产避孕极有特色,首开阴道避孕用药之先河,早于现代医学之避孕药膜。白面方为药酒之类。又有“绝胎方,取银铺上灰尘三钱,绿豆三钱,鸡子十个,以尘、豆二物同水,用砂罐火内煎,鸡子后,经一、二日,食鸡子半个,或下午,或次日又食半个,永决,若全吃,恐经行要腹痛。”这里的银铺上灰尘不知其作用机理,现在已经没有银铺了,此方的作用到底如何恐怕也不能被实践证明了。以上是传统中医药古籍中所记载的方剂。
2 现代传统医学避孕方法
2.1中医药单味药的研究
目前对于植物药避孕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单味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上。
众多药物中对于石榴皮、紫草、陈皮的研究文献稍多,杨丽平等[1]综述,石榴皮有抗病毒、抗生殖器疱疹病毒、抗菌作用,有凝集和体内抗生育作用。孙华文等[2]研究认为石榴皮中的鞣质、树脂、树胶、生物碱等,能凝集,破坏精浆蛋白,具较强抗家兔生育功能;能够刺激家兔阴道壁收缩增加阴道内压力;可以抑止淋球菌生长。他们进行了体外抑止人活力的研究,认为石榴皮对有强烈的凝集作用,破坏精浆蛋白,干扰生存的内环境,使能成为游离的,阻止向前运动。另一个研究较多的药物是紫草。动物实验发现,长期服用紫草提取物,能使垂体、卵巢和子宫的重量下降,但对组织并无损害作用,其抑制作用是可逆的。紫草对大、小白鼠为有效的抗生育剂,无论着床前或早孕期给药均能终止妊娠。 紫草水提取物能终止小鼠和家兔的早期妊娠,对小鼠和家兔的平均抗早孕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1.4%,还能使胎盘的绒毛细胞大量坏死[3]。对于陈皮欧仕益[4]研究发现,橘皮苷能抑制精细胞的透明质酸酶活性,使在与卵细胞结合时不能水解卵泡上的透明质酸,阻止其进入卵细胞,达到避孕目的。桔皮苷不仅无毒、副作用,且在停止服用48h后可恢复怀孕。日服与阴道用药同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橘皮苷还能调节雌激素水平,用于因雌激素不平衡引起的疼痛、炎症和肿胀。有人给94位患有发热潮红和其它绝经症状的妇女每天补充桔皮苷,1个月后53%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方玉复等[5]等通过试管内抑菌实验和临床观察均发现,25%浓度的陈皮对几种常见浅部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疗效与达克宁相当。
除了紫草、陈皮和石榴皮所见的避孕研究文章较多外,学者们还对以下几种药做了研究。
朱红梅等[6]实验研究岗松根抗生育作用,发现水提、醇提剂型的岗松根对鼠避孕率均达到70%以上,说明该药有一定避孕效果,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作用加强。小白鼠离体子宫实验证明其对子宫有较明显兴奋作用。周激文等[7]对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的抗生育活性进行了研究。5批Wister成年雄性大鼠灌服TH5(116mgkg)30天后的雄性抗生育有效率平均为97%。停服TH520天后的大鼠附睾尾部三项参数统计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民族医药避孕的研究
除了传统的中医中药,各民族的民族医药对于避孕新方法的研究也有很大贡献。郑妍[14]用小鼠、大鼠及家兔为实验动物,观察云南民间流传的天然抗生育药物昆丽的抗生育作用,结果表明昆丽口服能获得76.6%-96.3%的妊娠抑制率,宫腔局部用药可获得100%的堕胎率,无论对妊娠期子宫或非妊娠期子宫,均有兴奋收缩作用。其特点是作用时间较PGE1强,不像催产素和麦角那样会引起强直收缩,与PGE1联用且有协同作用。子宫的收缩使宫内膜螺旋动脉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缺血坏死,使囊胚着床及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内外环境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流产。昆丽局部用药后的子宫内膜变薄,腺体数量及分泌反应减少,另一方面,被昆丽作用后的胚胎不因死亡后立即排除,而是逐渐吸收,解剖后可见胚胎液化吸收的痕迹。可见昆丽对囊胚的直接毒性作用也是其抗生育作用的机制之一。该药对全身主要器官无毒副作用,不影响动物的再生育,亦无致畸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生育药物。蛇藤是长期以来广西壮族民间作为女性避孕药(口服或垫睡)流行使用的药物,有报导说印度学者曾用与其同属的两种植物进行动物实验,证实其有口服避孕作用。苏青等人研究证实本品40g生药/kg剂量的水煎剂有抗生育,抗着床作用(P
2.3药酒及针灸避孕的研究
根据《千金方》中避孕药酒的研究,后人延续进行研究进一步对多种避孕药酒进行了研究,张瑜等[17]研究由神曲、山查、麦芽等药物组成避孕药酒的避孕机理,发现给药组幼年小鼠的子宫重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给乙烯雌酚的每克体重的子宫重量比较有极显著差异,同时给予乙烯雌酚和药酒的两组每克体重的子宫重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与阳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避孕药酒无雌激素活性,也无抗雌激素活性。避孕药酒对妊娠和未妊娠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使子宫肌张力增加,收缩强度增加,子宫收缩更有规律,且极量由浓度相当生药1.3×10的负二次方增至2.5×10的负二次方作用强度也随之增加,当剂量增至浓度相当于生药3.9时,兴奋子宫的程度不再增加,也不引起强直性收缩。服过避孕药酒的小鼠停药后能继续生育。张鸥等[18]对患者应用石门穴治疗月经不调和带下病效果很好,并未导致终身不孕的不良后果,认为针刺石门穴绝子是有条件性和特定的针刺方法的,可作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辅助措施,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国外植物药避孕的研究
国外对植物药抗生育的研究也较重视,RAO M V PHYTOTHE RES研究叶下珠对雌性小鼠的避孕作用[19]发现苦味叶下珠(Phyllanchus amarus,PA)在给药期间,动物的动情周期发生变化,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HSD)活性抗坏血酸降低影响体内激素水平,PA醇提物可能是通过影响雌激素水平,改变动物的动情周期,从而产生避孕作用。但其药效在停药后是可逆的。MOATTARF对伊朗不同地区作为避孕用的紫茉莉种子以不同溶剂的提取物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醇提取物有最好的作用,口服给药时,期或前期周期受到抑制。既无毒性,也没有流产作用,不影响哺乳动物的生育能力[20]。
对于中药避孕不光要考虑避孕的效果,还要考虑防止性病传播,提高性生活质量的问题。可以将目光放在古方药的研究(包括断产药合去胎药)、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有抗作用的药、一些中药导致不孕的比较少见的病例、以及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的药物已找到药性相反的一些药物。对于药物的剂型要有所顾及。现代研究多是药物成分的药理避孕的研究,作为临床中医师应该积极研究古代方剂,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认真研究避孕药新药的配伍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杨丽平,杨永红.石榴皮的研究进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4,3(25):45-47.
[2] 孙华文,周江桥,詹炳炎.新型阴道避孕药石榴皮的药理实验研究.生殖与避孕1994,14(5):350-353.
[3]马保华.如何掌握藏獒配种的最佳时刻.甘肃畜牧兽医, 2002.162(1):481.
[4]欧仕益.橘皮苷的药理作用.中药材, 2002.25(7):531~533.
[5]方玉复,魏玉平,于香安,等.1997.陈皮对浅部真菌的试管内抑菌实验及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1 (5):275.
[6] 朱红梅,钟鸣,韦玉伍,李萍.1995.岗松根抗生育作用的实验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8(4):145-148.
[7] 周激文,张宪民,骆毅,潘汝能,刘黎闻,罗宁云,彭林,吴大刚.1997.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对雄性大鼠的抗生育活性.生殖医学杂志,6(3):174.
[8] 袁久荣.1996. 棉酚避孕研究的回顾、思考、展望.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3(9):16.
[9] 王峥屹,郑又铭,郭凯.2004.茶皂素对壬苯醇醚杀精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华男科学,5(10):397-399.
[10] 金鹏飞,郑春辉,裴月湖.2003.中药土贝母研究进展.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20):152-156.
[11] 苗云三. 1998.法定中药药理与临床.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司, 67-69.
[12]傅章才,赵更生,房益蓝,等.1985.土贝母皂苷的药理学研究.陕西新医药,4:49.
[13]郑虎,董泽宪,佘靖. 1999.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六卷.北京:学苑出版社,5505 5511.
[14] 郑妍. 1999. 昆丽抗生育作用实验研究.时珍国医国药,10(10):729-730.
[15] 苏青,黄瑞松,于德泉,张人九.1999. 壮药蛇藤避孕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4(20)33-34.
[16] 文明昌,文江波.2004.苗医苗药单验方应用浅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1:227-229.
[17] 张瑜,马裕袖,赵福民,王世忠,王保全.1994.避孕药酒抗生育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河南中医,3(14):145-146.
[18] 张鸥,韩红.2003.石门穴临床应用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1(37):44-45.
[19] RAO M V PHYTOTHE RES.2002. 叶下珠对雌性小鼠的避孕作用 (英)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4卷2期 2001 15 (3) 265-267.
关键词 红足壮异蝽;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03-02
红足壮异蝽(Urochela quadrinotata Reuter)属半翅目(Hemiptera)异蜡科(Urostylidae)壮异蜻属(Urochela)昆虫。主要为害榆、梨等树木,造成小枝死亡。成虫还为害果实,造成梨产量和品质下降。在安徽省,红足壮异蝽每年发生1代。5月中旬至6月初为交尾季节,约10 d开始产卵。6月上中旬初见若虫,7月上旬成虫开始出现,为害较嫩的叶片、枝梢和果实。10月上旬气温下降后,成虫则陆续寻找越冬场所开始越冬。近年来,在安庆市大龙山森林公园、天柱山森林公园、金紫山森林公园还发现其为害高山灌丛,并在主景区大量群集,骚扰游客,其臭腺散发出的臭味能引起游客过敏,威胁游客安全[1-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防治试验于2013年6月在安徽省大龙山森林公园进行。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庆市城北,离市区15 km,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市)。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32 km2,其中有林地面积120 km2、水域面积12 km2,活立木蓄积7.21万m3。
1.2 试验药剂
(1)1%苦参碱醇溶液。苦参碱是由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的,一般为苦参总碱,其主要成分有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苦参碱的其他来源为山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shandougen)]以及地上部分。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只对特定的生物产生作用,在自然界中能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苦参碱对有害生物具有活性的植物内源化学物质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组化学性质相近、化学结构不相近的化学物质组成并共同发挥作用,因此不易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在防治中,苦参碱不是对靶标害虫完全毒杀,而是控制害虫生物种群数量在允许的阈值内。
(2)3%啶虫脒乳油。化学名称为N-(N-氰基-乙亚胺基)-N-甲基-2-氯吡啶-5-甲胺,是一种新型广谱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施药后啶虫脒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干扰昆虫神经突触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影响昆虫神经系统的神经信号传导,使得昆虫麻痹死亡。3%啶虫脒乳油具有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持效作用时间可以达20 d左右,对人畜、天敌、鱼类、蜜蜂毒性较低,影响小,用颗粒剂还可以做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
(3)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化学名称为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吡蚜酮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口针产生阻塞作用,使害虫“停食”死亡,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蚜酮具有触杀、内吸作用,既可以进行叶面喷雾防治,也可进行土壤处理防治。
(4)5%鱼藤酮微乳剂。鱼藤酮化学名为[2R-(2a α,6a α,12a α)-1,2,12a-四氢-8,9-二甲氧基-2-(1-甲基乙烯基)[1]苯并吡喃[3,4-b]糠酰[2,3-h][1]苯并吡喃-6(6aH)-酮,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施药后,鱼藤酮与害虫的NADH 脱氢酶与辅酶 Q之间的某一成分发生作用,使得受药后的害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最后导致害虫行动迟滞麻痹死亡。
1.3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6个试验区,总面积328.4 hm2。试验区共设置96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面积60 m2,每个试验6个重复。在标准地内,选择3株生长健壮的阔叶灌木作为标准株,分别放置100头健康的活红足壮异蝽若虫,并用纱网将整个植株罩住,以防止红足壮异蝽迁移,同时便于清点红足壮异蝽数量。防治后,每天观测1次虫口减退率,连续观察5 d。各处理对应的药剂剂型和使用浓度见表1。标准地的布设见表2。
1.4 虫口减退率的计算
施药后,每天清点标准地标准株活若虫数,按照下面方法计算防治虫口减退率。每个防治区设立1株对照样株,同样放置100头红足壮异蝽若虫,不进行防治,用于计算校正虫口减退率,然后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校正虫口减退率。
自然虫口减退率(%)=
×100
防治虫口减退率(%)=×100
校正虫口减退率(%)=防治虫口减退率×(1-自然虫口减退率)
1.5 数据分析
为了进行系统统计分析,将施药方式A1,A2,A3,A4,B1,B2,…,D4分别数量化赋值为1,2,3,4,1,2,…,4。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效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1%苦参碱醇溶液1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5%鱼藤酮微乳剂倍800液防治效果较好。1%苦参碱醇溶液500倍液喷雾药后1 d即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与1 000倍液喷雾2 d达到理想防治效果相比,1%苦参碱醇溶液500倍液喷雾浓度过高,增加了防治成本,对环境也会产生不必要的较大的扰动。3%啶虫脒乳油500倍液与1 000倍液喷雾药后虫口减退率没有明显差别,从防治成本和环境安全角度考虑,以选择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较好。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种浓度喷雾,虫口减退率虽然药后5 d均在80%左右,但均未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这可能与吡蚜酮的口针阻塞效应对红足壮异蝽作用不明显有关。5%鱼藤酮微乳剂600倍液与800倍液喷雾药后虫口减退率没有明显差别,考虑到防治成本与环境安全,宜选择5%鱼藤酮微乳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2.2 药液浓度相关性分析
对上述药剂不同浓度的药后5 d虫口减退率进行进一步回归相关分析,采用Excel进行处理。从图1、2可以看出,虫口减退率与选用的4种农药浓度高度线性相关。药液浓度与药后5 d虫口减退率相关性结果为:1%苦参碱醇溶液:y=-6.075x2+17.42x+88.72,R2=0.999;3%啶虫脒乳油:y=-3.275x2+7.265x+96.22,R2=0.988;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y=-3.75x2+13.89x+78.9,R2=0.937;5%鱼藤酮微乳剂:y=-3.175x2+5.865x+98.12,R2=0.976。对4种药剂中防治效果最好的虫口减退率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在а=0.05的显著水平下进行方差分析,F=5.429 623,大于临界值3.238 872,P值=0.009 07,小于0.05,差异显著,差异主要来源于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欠佳。
3 结论与讨论
红足壮异蝽属于偶发性害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造成陕北榆林及延安地区北部白榆人工林成片死亡,蔓延快、范围大,损失严重[6]。因此,红足壮异蝽的防治关键,是按照生物灾害精确管理原理,实行标准化防治。一是要加强监测,及时掌握红足壮异蝽发生动态,准确确定防治关键期。在其发生周期管理上,加强发生初期的防治,以免虫口上升,蔓延成灾;在世代管理上,由于若虫迁移能力弱,因此要加强若虫期防治。在发生初期,采取营林措施,清除林下杂灌杂草,破坏红足壮异蝽栖息场所,以免虫口上升蔓延成灾。据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防治实践,在发生初期,也可以在其栖息场所进行白僵菌喷粉,也有很好的遏制虫口上升效果。在暴发初期,越冬成虫开始活动时为最佳防治期,可以进行化学防治杀灭越冬成虫,以提高防治成效[7-13]。二是以预防为主,充分运用营林措施,改善林分健康状况,保护天敌,提高抗虫能力,如 清除林下杂灌杂草,破坏红足壮异蝽栖息场所,合理修枝,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林木抗虫能力。三是分类治理,分区防治。根据不同发生地的林地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对于果园,以营林措施为主,辅以化学防治或物理防治;对于其他林地,根据虫情采取化学防治或物理防治措施。对常发区、重灾区以及呈上升趋势的偶发区,以化学防治为主,以迅速降低虫口,减轻危害;对于偶发区,以营林措施为主,辅以物理防治措施,防止虫口上升成灾。物理防治措施有孵化前人工摘除卵块,利用红足壮异蝽群集性,人工捕杀,冬季刮树皮消灭部分越冬成虫。
4 参考文献
[1] 徐守珍,孟常孝,吴建功,等.红足壮异蝽观察研究初报[J].山西林业科技,1986(2):26-29.
[2] 李长安.红足壮异蝽的生物学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1990(2):214-216.
[3] DB34/T 1846-2013红足壮异蝽防治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4] 张国庆.有害生物主要防治技术 [J/OL].(2012-05-17)[2013-09-03].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21330,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72034.
[5] 徐传芳.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施药新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61-162.
[6]屈秋耘,贾艳梅,郭中华,等.陕北榆树大量死亡原因探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0,9(2):60-65.
[7] 张国庆.标准学[EB/OL].(2011-07-08)[2013-09-03].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8390,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9416.
[8] 张国庆.生物灾害学[EB/OL].(2012-05-25)[2013-09-03].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74783.
[9] 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0-23.
[10]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
[11] 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3-224.
[中图分类号] R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025-02
肝癌前病变是指病理上易发生癌变的肝组织异常,一般认为在慢性肝病中出现的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增生、肝细胞再生结节、肝细胞小管状化生和卵圆细胞增生,与肝细胞癌变发生关系密切,被认为属于肝癌前病变范畴。如能逆转或中断肝癌前病变的病理进程,则可有效预防肝癌发生。近年来,对肝癌前病变的研究显示,西医仍缺乏理想的阻断或逆转病变手段,而中医药的防治作用倍受期待,并成为目前肝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笔者结合近年来与实验研究有关文献,对中医药防治肝癌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1中医对肝癌前病变的认识
有关肝癌前病变古代中医尚无特异性病名相对应。因其发病特征多归于积聚、臌胀、胁痛、肝着中论治。中医学认为,湿热、疫毒等邪气侵入人体,多先伤及脾胃,中焦失运,痰湿内生,土壅木郁,肝气不畅,气血失和。情志失调则肝失疏泄、气机不利、终至脏腑失和。病久邪势未衰,正气已伤,瘀毒内盛,积而生变,发为肝癌前病变。在整个发病过程中,脾虚作为病理基础之一始终存在,肝脾不调,痰、瘀、毒互结则为其主要病机。
2中医药逆转肝癌前病变的机制
中医药能有效逆转肝癌前病变,与其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阻断致癌物质对正常细胞的诱变过程密切相关。近些年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从发生癌变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对肝癌前病变实施干预,主要涉及抑制癌基因表达,调节和活化被删除的抗癌基因,抑制抗癌基因突变蛋白的高表达和调节抗凋亡基因,进而调节细胞死亡和细胞增殖的平衡。另外中医药还可通过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来抑制肝细胞癌变,也可对端粒酶活性、DNA水平等进行调整。
2.1细胞生长、增殖调控基因及相关蛋白
研究发现,肝细胞在由正常细胞经不典型增生到癌前病变,最终形成肝癌过程中伴有基因表达的改变[1]。中医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抑制异常肝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分化。钱妍等[2]应用肝复健冲剂干预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结果表明肝复健可能通过抑制c-myc、IGF-Ⅱ的表达,阻断肝细胞失控增殖及癌变,延缓肝癌变发生。YIN 等[3]运用清肝化瘀方、苦参素干预DEN诱发大鼠肝癌形成过程,结果显示清肝化瘀方能阻断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和癌变发生,效果优于苦参素,清肝化瘀方能降低MAPKs通路中通路活性,抑制细胞过度增殖。新制抗癌方[4]抗AFB1染毒HBV转基因小鼠肝癌前病变分子机制与该方下调p21ras、PCNA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2.2细胞凋亡基因
细胞凋亡是细胞分化与发育过程中受一系列基因调控而发生的主动性死亡。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来加速细胞凋亡是抗癌变的重要机制。周振华等[5]发现健脾理气方能诱导HAC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为42.6%,与小剂量化疗43.0%相近。TUNEL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发现中药组的凋亡指数较对照组上升1倍以上,同时,中药能上调肿瘤细胞Bax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肝癌发生。杨早等[6]观察番荔枝总提取物对DEN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影响,结果说明番荔枝总提取物能通过调控Bax 、Bcl-2蛋白表达抑制肝癌前病变。邹菁等[7] 研究补肾方对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中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癌模型中p53基因突变可发生于肝癌前病变,参与肝癌的启动过程。补肾方可抑制大鼠肝细胞p53突变,从而延缓肝癌的形成。
2.3细胞周期调控基因
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过程,其循环异常与细胞生长失控及恶性增殖密切相关。中医药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平衡来逆转肝癌前病变。Ahamd等[8]研究发现绿茶及其主要成分茶多酚引起A431细胞G1期阻滞,并且还抑制cyclinE、cyclinD1、CDK2、CDK4 和CDK6蛋白表达,诱导P21WAF/CIPI表达,表明茶多酚能诱导G1期CKIs表达,抑制cyclin-CDK复合物的表达而导致G1期阻滞。贾旭东等[9]采用改良Solt Farber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探讨茶多酚和茶色素对细胞周期因子影响,表明二者显著抑制cyclinD1、CDK4和PCNA表达,诱导P21WAF/CIPI和GADD45蛋白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过度增殖。敖有光等[10] 探讨艾灸对HCC癌前病变大鼠的影响,结果示艾灸可能对减缓癌前病变形成有一定作用,此与抑制cyclinD1、CDK4过度表达有关。肝复健冲剂[2]可降低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DK4、cyclinD1阳性表达,阻断肝细胞癌变。
2.4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能氧化细胞膜上脂质成分、组织或酶中的蛋白质以及糖类和DNA,因此自由基可导致过氧化损伤,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王学江等[11]采用调肝颗粒干预DEN诱发的肝癌大鼠,结果表明调肝颗粒可通过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来阻断肝癌前病变的发展。张学武等[12]观察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GST P表达的影响,以及SOD、GSH Px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肿瘤生长可能是珍珠梅抗肝癌的重要机制。
2.5转录因子及相关蛋白基因
转录因子可通过调节多类基因表达间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恶性转化。Zhu等[13]运用新制抗癌方合剂阻断AFB1染毒HBV转基因小鼠肝癌前病变,结果提示新制抗癌方可降低肝组织NF-κB P65、PCNA、P21N-ras蛋白表达,阻止肝细胞癌变。
2.6端粒酶
端粒酶是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白, 其异常激活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可能阻断癌前病变发展。孟志强等[14]观察健脾理气方药物血清对肝癌细胞SMMC-7721端粒酶活性影响,健脾理气方药物血清在第4天开始对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电泳条带光密度明显降低。孟志强等[15]还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健脾理气方药对端粒酶活性影响,结果显示健脾理气方在体内体外均可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2.7 DNA水平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DNA分子出现量和质的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16]。因此,若能改变DNA水平则有利于癌变的逆转。王修杰等[17]用丹参酮进行体内抑癌实验,用溴脱氧尿嘧啶(Brdu)体内标记,测定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结果表明丹参酮可能参与抑制肿瘤细胞DNA表达、DNA合成达到抗肝癌作用。文朝阳等[18]探讨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影响,应用 FCM检测大鼠肝组织DNA的变化,结果说明槲芪散抗肝癌前病变分子机制与其抑制病变肝细胞DNA合成相关。
3评价和展望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癌前病变在实验造模、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水平以及中药复方抑癌方面实验研究均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中医药防治肝癌前病变研究尚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需要面对:①诊断标准不统一,迄今国内外尚无肝癌前病变的统一诊断标准,从而使用于肝癌前病变的治疗仍多数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②中药的作用环节,尤其是中药复方尚不完全清楚,许多药物作用机制仍未阐明;③中药本身的问题,如中药剂型、部分药物肝毒性皆影响疗效评价。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现代基因及蛋白质组织学的方法和技术优势,以基因及蛋白质表达为指标,以基因调控改变和功能修饰,蛋白质表达特点为主要研究方向,对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进行多环节多靶点调整作用研究,可望对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Chuma M,Sakamoto M,Yamazaki K,et al.Expression profiling in multistage hepatocarcinogenesis:identification of HSP70 as a molecular marker of early hepatocellualr carcinoma[J].Hepatology,2003,37(1):198-207.
[2]钱妍,金岩,李媛,等.肝复健冲剂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形成的机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2):56.
[3]Yin F,Yao SK,Wu XM .Effect of liver-clearing and Stasis-removing Decotion and Matrine on ERK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f Rats[J].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6,12(4):270-275.
[4]朱梅菊,张红,郭振球.新制抗癌方对AFB1染毒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癌前病变组织PCNA等表达的影响[J].中成药,2004,26(8):682.
[5]周振华,宋志明,于尔辛,等.健脾理气方药对小鼠HAC肝癌细胞凋亡和bax基因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2): 78-82.
[6]杨早,章永红,彭海燕等.番荔枝总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脏癌前病变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5):54-57.
[7]邹菁,陈建杰.补肾方对大鼠肝癌PCNA、P53蛋白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4):205.
[8]Ahamd N,Cherg P,Mukhtar H.Cell cycle dysregulation by green tea polyphenol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J].Biochern Biophys Res Commu,2000,275:328-334.
[9]贾旭东,韩驰,陈君石.茶多酚与茶色素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组织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4):225.
[10]敖有光,刘东霞,杨运宽,等.艾灸对HCC癌前病变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D1、CDK4影响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07, 1:46-48.
[11]王学江,钱英,丰平.调肝颗粒剂阻断肝癌前病变过程中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J].肿瘤,2004,24(5):470.
[12]张学武,张学斌.珍珠梅提取物对DEN所致大鼠肝癌前病变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4):33.
[13]Zhu M J,Zhang H,Guo Z Q.Effects of new antitumor formular on expression of PCNA, p21 and NF-κB p65 in liver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HBV large envelope transgenic mice injected by aflatoxin B1[J].Chin J Basic Med Tradit Chin Med,2004,10(7): 58-61.
[14]孟志强,郭伟剑,于尔辛,等.健脾理气中药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8):879-882.
[15]孟志强,于尔辛,宋明志,等.健脾理气中药对肝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3-26.
[16]Deng G,Chen LC,Schott DR,et al.Loss of heterozygosity and P53 gene mutations in breast cancer [J].Cancer Res,1994,54(2): 499-505.
[17]王修杰,袁淑兰,王朝俊,等.丹参酮抗小鼠肝癌作用和机理的初步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1996,18: 413-414.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
Abstract: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is a comprehensiv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involving both soil mechanics in typical strength and stability problems, but also contains the deformation problem, also involves to the soil and shoring structure interaction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foundation pit of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do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everal key problems.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
一、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施工工艺分析
首先必须根据地质资料,分析地质状况。若基坑全线均有软弱土层存在,需要进行软基处理。软基处理采用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完成后,才可以进行基坑开挖工作。
1.1 基坑开挖时应分段、分层开挖,随挖随支,分层开挖深度一般为1~2m,开挖宽度应满足支护作业和边坡临时稳定性的要求,基坑顶3m范围内严禁堆载。
1.2基坑开挖应自上而下地进行,严禁超挖,严禁大锅底开挖,开挖后应及时支护.
1.3钻孔灌注排桩+钢筋混凝土横撑施工顺序:先施工支护桩,后施工止水旋喷桩,待支护桩龄期14天以上强度后,设置挡水高砖墙,开挖基坑,施工冠梁和混凝土支撑,龄期达到14天后继续开挖土方到基坑底,然后马上封底施工垫层、底板,继续施工侧墙、顶板结构直到地面,回填基坑,基坑工程结束。
1.4基坑开挖前应确实查明地下管线和周边构筑物的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施工期间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安全。
1.5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平整基坑,疏干基坑内积水铺设垫层,浇筑底板。
1.6整个施工期间应注意做好基坑内排水措施。
2、旋喷桩主要用于基坑的防水防渗,以双管旋喷法为例说明:
2.1双管法高压水射流的压力宜大于20MPa,提升速度为6~12cm/min,旋转速度8~12rpm。
2.2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可取1.0~1.5。
2.3施工时应保证钻孔的垂直偏差不超过1%,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
二、水泥搅拌桩施工注意事项
水泥搅拌桩要求采用四搅拌喷法施工:水泥掺入比为13%~15%(每米桩水泥和量约55~60kg),搅拌桩施工钻进与提升时,转速宜采用中档,钻至设计深度应原深度旋转喷浆15秒后再提升喷浆,提升速度控制在0.8~1.0m。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注浆压力支0.5Mpa以上,且保持注浆连续,如果出现停电或机械事故而产生喷浆继续时,应采取搭接1.5m重复喷浆搅拌接桩处理。
施工前要先进行工艺试桩,以确定施工参数,用以指导地基处理施工。
三、钢板桩施工注意事项
1、钢板桩采用分段打入法施工,钢板桩打入前必须严格检查板桩锁口完好,以确保板桩止水效果。
2、钢板桩拐角位置应最先打入,拐角采用异形板桩定位。
3、钢板桩与钻孔桩匀界位置,采用高压喷桩封闭。
四、钻孔灌注桩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对桩位坐标、各项高程数据进行仔细核算,准确无误后方能放线施工。
2、施工钻孔时应做好地质层面记录,如发现地质情况与钻孔资料相差较大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协调处理。
3、桩孔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不大于30mm,桩基倾斜度允许偏差不大于0.5%。
4、施工中应加强对两侧便道、周边建筑物的监测,严格控制地表及路面下沉,施工中应及时反馈量测信息,如发现异常或与设计不符合应及时提出、及时处理,以确保施工安全。
五、深基坑支护过程要点分析
1、做好施工过程控制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加强过程控制。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相关规范等进行施工。施工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根据情况的性质和大小,向基坑支护设计人汇报,设计人应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变更,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2、重视变形观测,并注意及时补救
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以及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对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时校正设计参数,对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为此,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如果在实际测量中确实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即时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恶化。而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分析主要原因,做出可靠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研究和应用已有的基坑工程行业的和地区性规范以及当地的工程经验。对于重大复杂的基坑工程目前国内采用专家论证的形式,对保证工程安全、降低造价是有效和现实的一种方法。
3、做好地下水治理
3.1明排水治理法
在填土、浅层黏性土中开挖基坑,经计算和现场试验判断不可能发生坑底突涌或侧壁渗漏、流土,可采用明沟盲沟排水方法。
3.2井点降水治理法
降水治理方法适用以下条件:1)地下水位较浅的砂石类或粉土类土层;2)周围环境容许地面有一定的沉降;3)止水帷幕密闭,坑内降水时坑外水位下降不大;4)基坑开挖深度与抽水量均不大,或基坑施工期较短;5)有有效措施足以使邻近地面沉降控制在容许值以内;6)具有地区性成熟经验,验证降水对周围环境不产生大的不良影响。填土、粉土及含薄层粉砂的粉质黏土含水层涌水量不大时,适用轻型井点降水。黏性土、淤泥质土和粉土,适用电渗井点降水。砂土、粉土地层适用喷射井点降水。砂土、碎石土和岩石地层适用管井井点降水。管井降水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水位降幅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采用完整井或非完整井。
3.3隔渗治理法
采取隔渗措施治理方法适用以下条件:1)开挖深度以上或坑底以下接近坑底部位分布有粉土、粉砂,有可能产生流土时;2)邻近基坑有地表水体(湖塘、渠道、河流),与基坑之间没有可靠隔水层时;3)有承压水突涌可能,且无降水措施时。
4、做好施工监测
深基坑监测是信息化施工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确保深基坑开挖安全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支撑轴力、围护桩位移和沉降变形、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基坑周边管线的位移沉降、基坑周边构建物的位移沉降、基坑隆起、地下水位变化等。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发现监控数据接近或超过警戒值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准确地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步骤,采取相应的对策,便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建航,侯学渊.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中医药疗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主要有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但并非是肌瘤的基本组成部分,故又称为子宫平滑肌肌瘤。中医文献中没有子宫肌瘤这个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属于中医“瘕”、“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等范畴[6],尤其与《内经》记载的“石瘕”颇为相似[1]。现将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肖承[1]认为气虚血瘀夹痰是子宫肌瘤的重要发病机理,本虚标实为其特点。尤昭玲等[5]认为本病乃因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或经期、产时、产后摄生不慎,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或脾肾阳虚,运化无力,痰湿内生,均可导致湿、痰、郁、瘀等聚结胞宫,发为本病。徐福松、莫惠等[6]认为本病当属血瘀。瘀血的形成原因颇多,先天禀赋不足或素多抑郁,或脾胃素虚,或气血素弱之人,处于生育年龄,精神、体力负担较重,在经期、产后等多虚多瘀之时,抗病能力低下,如有致病因素作崇,日积月累,终可致胞宫血瘀气滞,痰瘀交结而成子宫肌瘤。杨家林等[7]认为本病病位在胞宫。初起以实证为主。但瘀血内结,血不归经,常可致暴崩不止或淋沥漏下或崩闭交替,日久则致气虚、血虚,甚则气血两虚;瘀久化热,热灼,阴不足而阳有余,可伴见虚热之象。故病久最终导致虚实夹杂,因果交织的复杂证候。刘云鹏[20]认为瘀血内停,或加痰湿为其主要病机。
2 诊断标准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医诊断、辨证标准(讨论稿)[28]。
3 中医治疗
3.1 辨证论治
尤昭玲等[5]将本病分为5型论治:气滞血瘀用隔下逐瘀汤;寒湿凝滞用少腹逐瘀汤;痰湿瘀阻用开郁二陈汤(《万氏妇人科》);湿热夹瘀用清宫消汤(自拟);阴虚内热用清海丸(《傅青主女科》)。徐福松、莫惠等[6]将其分为5型:气滞血瘀证用行气消瘕汤(《现代中西医妇科》);气虚血瘀证用补气消瘕丸(《现代中西医妇科学》);痰瘀互结证用开郁二陈汤(《万氏妇人科》);寒凝血瘀证用少腹逐瘀汤;阴虚肝旺证用滋阴化瘀汤(《现代中西医妇科学》)。杨家林等[7]分3型:瘀血证方用大黄虫丸(《金匮要略》)等;寒湿凝结方用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等;痰瘀互结方用开郁二陈汤(《万氏妇人科》)合消瘰丸(《医学心悟》)等。邬美萍[8]介绍梁剑波分2型:血瘀内郁方用桂枝茯苓丸;气血两虚方用举元煎。叶玉妹[9]介绍蔡小荪分经间期和月经期两步治疗:经间期,采用桂枝茯苓丸;月经期,方用:炒当归9g、丹参6g、赤芍9g、白芍9g、生蒲黄30g、血竭3g、花蕊石15g、熟大黄9g、益母草9g、仙鹤草20g、震灵丹12g。王娜梅等[10]介绍马春芬认为子宫肌瘤的病机关键在于瘀血内停,治疗采用周期疗法,平时以活血化瘀、软坚消为主,经期以活血调经、逐瘀止血为主,效佳。毛秋芝等[23]分两期论治:月经中期及月经后期:寒湿凝滞证以桂枝茯苓丸加减;气滞血瘀证以隔下逐瘀汤加减;行经期:气虚血瘀证以参茜固经冲剂加减或固本止崩汤;瘀热交阻证以逐瘀止血汤加减或震灵丹;阴虚内热证以清海丸加减。李祥云[24]分5型:气滞证用香棱丸合加乌药汤;血瘀证用桂枝茯苓丸加减;痰湿证用开郁二陈汤加减;湿热证用大黄牡丹汤合四妙散加减;体虚瘀滞证用理气汤加减。钱伯煊[25]分3型与3个阶段治疗:气阴两虚用生脉散加味;阴虚血热用三甲煎加味;气滞血瘀用旋复化汤合失笑散加减;并分三个阶段灵活用药。庞保珍[29]分7型:气滞血瘀用自拟柴胡逐瘀汤;气虚血瘀用自拟济气逐瘀汤;痰瘀互结用自拟导痰逐瘀汤;湿热夹瘀用自拟清宫逐瘀汤;寒凝血瘀用自拟暖宫逐瘀汤;阴虚血瘀用自拟济水行舟汤;肾虚血瘀用自拟济肾逐瘀汤。
3.2专病专方
施今墨[19]曰:“子宫肿瘤良性者,如子宫肌瘤,余习用元胡、没药、紫草、茜草、黄精、益母草、三棱、莪术、鹿角、琥珀、苏木、木蝴蝶、脐带诸药,亦有消去肿瘤之例。”肖承[1]治疗上注重调理全身气血,提出“补消结合”的治疗原则,非经期治疗组方为:鬼箭羽、莪术、丹参、牡丹皮、夏枯草、川牛膝、生牡蛎、黄芪等。经期治疗组方为:党参、太子参、南沙参、白术、枳壳、益母草、贯众、花蕊石、龙骨、牡蛎、三七粉等。为便于服用,肖承[3]又研制出丸剂,非经期用肌瘤内消丸。桑海莉等[11]以康妇消片治疗子宫肌瘤12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后子宫肌瘤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瘤体缩小,月经不调、腰腹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3 针灸推拿
海日罕[12]采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子宫肌瘤:取足三里、气海、太溪为主穴,子宫、三阴交、太冲、曲骨、关元、阴陵泉为辅穴,施以针刺补泻治疗,配合王不留行籽贴耳穴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显示16例中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余蕾等[13]采用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肌瘤62例,治疗组主穴:子宫穴,采用温针灸;配穴: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双)、阴陵泉(双)。对照组口服宫瘤清胶囊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4 中药外贴
辛昕等[14]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所选穴位为关元、气海、中极,药物为三棱、莪术、大黄等。对照组服用宫瘤清片(熟大黄、土鳖虫、水蛭、桃仁、蒲黄等)治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实验研究
肌瘤内消制剂由鬼箭羽、夏枯草、生牡蛎、黄芪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消症,兼以益气的作用, 调节血中雌、孕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ER、PR的表达,可能是肌瘤内消制剂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之一[2]。雌、孕激素负荷可引起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而肌瘤内消制剂可有效抑制这种增殖,改善子宫平滑肌结构,恢复正常细胞周期[4]。季培英等[15]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活血化瘀法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IL-2R、TNF-α水平有调节作用。李勇生[16]研究结果表明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是通过降低患者体内血液黏稠度,降低血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水平来实现的。李坤寅等[17]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及其瘤体组织中的PR水平及其PRmRNA表达可能是橘荔散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机理之一。
5 疗效评价标准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综合疗效的评定标准、疾病疗效(消瘤疗效)的评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28]。
6 小结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大的优势,但必须辨证论治,病久则虚实夹杂,治宜攻补兼施。应采用统一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以利于深入研究与广泛交流。
参考文献
1 肖承.补消结合治疗子宫肌瘤[J].新中医,2001,33(10):3-4.
2 刘文苓,肖承,赵凤志,等. 肌瘤内消制剂对子宫肌瘤大鼠雌孕激素水平及受体表达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3,21(6):867-868.
3 陈艳,肖承. 益气祛瘀法分期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6):68-70.
4 刘文苓,肖承,等. 雌孕激素负荷大鼠子宫平滑肌增殖及肌瘤内消制剂的干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346-347.
5 尤昭玲主编.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503-510.
6 徐福松,莫惠主编.不孕不育症诊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3-162.
7 杨家林,潘芳.子宫肌瘤[M].∥刘敏如,谭万信主编.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45-954.
8 邬美萍.梁剑波主任医师治疗子宫肌瘤经验浅谈[J].甘肃中医,2006,19(9):11-12.
9 叶玉妹.蔡小荪活用桂枝茯苓方治疗妇科瘕经验[J].中医文献杂志,2007,25(1):36-38.
10 王娜梅,崔琳.马春芬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经验[J].中医研究,2007,20(2):56-57.
11 桑海莉,吴葆卿.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3,44(1):41-43.
12 海日罕.针刺治疗子宫肌瘤1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5(9):44.
13 余蕾,张春婷,曹雪梅.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肌瘤32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8-9.
14 辛昕,李艳慧.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子宫肌瘤3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7):15.
15 季培英,孟炜.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免疫学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9):569.
16 李勇生.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其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14.
17 李坤寅,王文君,罗颂平,等.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孕激素受体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J].新中医,2005,37(5):74-75.
18 庞保珍,赵焕云,胥庆华.消宫春丹贴脐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1996,(3):25.
19 施小墨,陆寿康.施今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99.
20 刘云鹏等编著.刘云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68-175.
21 罗颂平.罗元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48.
22 黄素英等编著.蔡小荪[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6-170.
23 毛秋芝,曹玲仙.子宫肌瘤[M].∥罗元凯主编.实用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93-299.
24 李祥云工作室.李祥云治疗不孕不育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3-119.
25 钱伯煊编.女科证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78-82.
26 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25.
27 班秀文.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27-428.
28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国际中医妇科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讨论稿)[S].天津中医药,2007,24(增刊):61-64.
【关键词】 中医药 退热 退热机制
Abstract:Fever is a common symptom clinicall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ertain superiority in treating fever.In recent years,some scholars thoroughly studied the antifebric mechanism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brief review from three aspects about this mechanism was mad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yretolysis;mechanism of pyretdysis
发热是一个症状,可见于临床上的诸多疾病。现代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认为,发热是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目前认为,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是正、负两种调节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体温调节性升高的机制及同时启动的限制发热的机制(体温上升被限定于一定高度,称为热限)[1]。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于发热性疾病的解热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其可在多个环节起作用,充分显示了中医药退热的优越性。作者仅将近几年的研究从三个方面略作归纳,整理如下。
1 中药组方退热的机制研究
1.1 桂枝汤
近年来对于桂枝汤的解热机制研究的比较多[2]。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量研究证明,桂枝汤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退热作用,使发热机体解热。桂枝汤可对抗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源(EP)如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致热作用,实验表明[3],大鼠口饲桂枝汤均能使因脑室注射IL-1、IFN和TNF形成的发热曲线下移,具有解热作用。桂枝汤可调节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5-羟色胺(5-HT)等中枢发热介质和三磷酸肌醇等第二信使及内源性降温物质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实验发现,桂枝汤可使发热动物的PGE2水平下降,脑室注射PGE2可引起快速显著的体温升高,口饲桂枝汤 20 min内即可降低其升温反应[4]。桂枝汤对酵母诱导的发热大鼠(下丘脑中cAMP含量显著升高)可显著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从而使下丘脑cAMP合成减少,继而达到降低该部位异常升高的cAMP含量,导致体温调定点下移[5]。实验大鼠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在引起发热的同时,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也显著升高,而桂枝汤有效部位A(Fr·A)在使动物高体温向正常水平起调节作用的同时,也使下丘脑5-HT含量趋于正常[6]。酵母致热大鼠的下丘脑和隔区AV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内源性降温物质AVP释放增加和利用降低,Fr·A则可促进隔区AVP释放,从而降低其含量,以至接近正常水平,表明脑中隔区AVP释放的增加可能参与Fr.A解热过程[7]。此外,桂枝汤的退热作用还与热休克蛋白(HSP)及蛙皮素等有关,实验结果提示,桂枝汤的解热效应通过干扰蛙皮素受体及其功能起作用[8]。Fr·A对酵母性发热大鼠下丘脑HSP70含量升高有一定的拮抗趋势,表明Fr·A对HSP70的调节可能是其降温作用的机理之一[9]。桂枝汤对动物发热体温降温调节作用的研究报道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关注,有关此作用更多的机制和原理还有待今后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成都医学院学报
1.2 银翘散
组方:银花,连翘,竹叶,芦根,黄芩,石膏(先煎),荆芥,豆豉,桔梗,蝉蜕,僵蚕,大黄。头痛身痛者加白芷、葛根;咽痛者加射干、板蓝根;咳嗽、胸痛者加半夏、瓜蒌;尿频、尿急、尿痛者加滑石、前仁。方中所用的银花、连翘、黄芩、竹叶等均为较强的广谱抗菌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不仅是一味较强的广谱抗菌药,还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而且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石膏可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有强而快的退热作用;荆芥、豆豉有发汗解热作用;蝉蜕、僵蚕有催眠、抗惊厥及抗过敏作用。诸药合用,集西药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退热、发汗作用于一方,故对感染性发热疾病效果甚好[10]。
1.3 荆防散加味
组方:荆芥,防风,板蓝根,贯众,生石膏,知母,连翘,蝉蜕,藿香,薄荷,苡仁。现代药理证实石膏、知母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液、中枢神经内的炎症介质,从而起到退热消炎作用;而板蓝根、贯众、连翘,已证实具有重要的抗病毒、消炎功效[11]。
1.4 加味桑菊饮
组方:桑叶,,桔梗,连翘,杏仁,薄荷(后下),芦根,生甘草,荆芥,黄芩。现代研究证明,寒凉药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主要是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及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而达到退热目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并有广谱抗菌作用。鲜桑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在体外有较广的抗菌谱,对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石膏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在体外培养上,石膏的Hank液能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及发热机理分析加味桑菊饮的退热作用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抑制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释放;抑制炎性渗出;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中枢性退热作用[12]。
(吉林省敦化市大桥乡畜牧兽医站 133700)
摘要:从目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可以了解到,全球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动物市场的交流日益频繁,促使动物疫情的传播概率也在不断增加。如果没有分析清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结构能力要素,将直接影响机构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动物疫病;能力要素;控制机构
从我国当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之所以动物疫病控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主要与控制机构自身建设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我国大部分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无论是从建设方面还是能力的角度来说,都是比较好的,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问题。从最近几年动物疫情的发展状况就可以了解到,目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集中在对机构能力没有很好的定位。因此,为控制机构能够更好地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有必要简单分析控制机构的能力要素。
1 疫病预防与控制
预防控制机构的首要能力就是疫病的预防与控制。这是控制机构所有能力中最为关键与最基本的能力。该类机构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实施疫病预防与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调查、分析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疾病的分布状况,流行趋势与发展规律。从这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就能够掌握基本的疫病发展形势,而这些仅仅是控制机构各项能力中最基本的一项。其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通过调查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的原理,同时展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动物疫病的发病机制。最后,制定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经过之前的分析与检测,能够针对动物疫病的具体情况实行相应控制策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动物疫病发展的规模与具体情形,实施控制方案。
疫病预防与控制是机构各项能力中最基本的,唯有具备了此项能力,才能够实施以后的诸多工作。
2 重大疫情的应急处理
对于动物而言,重大疫情是难以避免的,而控制机构对于重大疫情的处理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在重大疫情应急处理的过程中,控制机构需要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开展应急准备、检测报告、调查确诊等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预测预警、现场处置与效果评估,这一系列的操作是控制机构应当具备的能力要素,同时也是控制机构防止疫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处理,可以充分显示控制机构的应变能力。在完成重大疫情应急处理后,控制机构进行相应的总结,以便后期发生此类事件时可以借鉴。
3 疫情信息的管理
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并不仅仅体现在疫病发生时的预防控制,还体现在对动物疫情相关信息的管理方面。对动物疫情相关信息的管理,就能够针对动物常见的疫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而控制机构在疫情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就包括了收集信息、报告、分析与评价动物疫情与危害因素等相关信息。控制机构根据所管理信息反馈出来的内容,就可以建立相应的预测预警机制,为应急处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与此同时,还可以为社会信息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4 实验室检测与评价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保证疫病能够获得有效控制,并且还能够预防疫病的发生,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实行实验室检测,并根据实验室检测进行相应的评价。而在此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检测动物疫病,对健康的动物进行检测,将动物疫病病原进行鉴定、诊断,进而为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根据评价结果实行,并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