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0:12
导语:在茶文化的重要价值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茶文化;音乐教育;教育价值
音乐教育的开展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家,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影响人的思想与情操,为社会培养更加全面的综合型人才。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音乐教育领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更好地开展文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1茶文化与当今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直以来,茶文化和音乐关系密切,在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是以茶文化为载体进行的。茶文化中蕴藏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在音乐教育中也得到彰显,不仅使得我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得到延续,还承载了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一方面,茶文化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始终以一种日久弥新的文化形式存在着,而音乐一直以来都兼顾信息交流与情感传递的作用,在历史的进展中两种文化不断磨合、融合与发展,关系日益密切。茶文化吸取音乐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利用音乐来进行情感释放,陶冶性情。而茶艺凝聚着茶文化的内在部分,在实际过程中也需要投入情感,要求修身养性。另一方面,茶文化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文化载体,很多音乐作品都是建立在茶文化基础上的。我国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音乐文化的内涵需要借助多种形式进行承载,茶文化便是其中一种。正如茶艺赋予音乐更多形象化的东西,音乐也塑造了茶艺的内在灵魂,茶艺与音乐融合,音乐就有了更丰富的形式与内容,更具有魅力。
2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2.1增强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无论是采茶歌还是茶艺表演,将茶文化与音乐结合不仅需要掺入丰富的审美内涵与茶道精神,还要有意识地增强其中的韵律与美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茶文化的内涵。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开展,学生的音乐知识不断系统化,有了更多的认知提升,能够更好地认知音乐作品中的茶文化,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2有效拓展想象力
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为想象创造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能力进行自我情感表达,比如在学习《十二月采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词曲中蕴含着茶农的积极乐观的情绪,还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想象,感受到茶园中茶农辛勤劳动的画面,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拓展。
2.3建立健全高尚人格
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尚的人格与情操,无数的文人学者都是在茶的陪伴中知人事,懂世事,茶文化已经演化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代音乐教育过程中引入茶文化,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音乐作品,读懂茶文化与音乐的内在,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3.1增加教材的茶文化内容比重
一直以来,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都被摆放在副科的位置,教学地位呈现边缘化发展趋势,经常发生音乐教材缺乏创新,与时代脱节等现象。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音乐教育是一直在变化发展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动,如果教材不相应地进行调整,依然采用过去的老教材开展音乐教学,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作用,需要及时针对音乐教材进行调整,不断进行创新,适当增加教材中茶文化的内容,将茶文化相关知识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有效提升对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使得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音乐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作用。
3.2发挥多媒体的音乐教育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大范围的应用到教学中,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时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改变过去单一的唱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用更加专业的方式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将图片、文字、声音以及影像结合在一起的优势,提高教学的示范性与专业性,借助多媒体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换个角度来看,在音乐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内容展示,将与茶文化相关的音乐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播放出来,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到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巨大影响。
3.3开设茶文化相关的音乐欣赏课程
在开展茶文化音乐教育时,离不开相关的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相关的音乐欣赏课程,选择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与茶文化相关的音乐作品,比如以《茶哥》、《茶中杂咏序》等舞蹈、歌曲作为欣赏课程内容。当然,茶文化相关的音乐作品不仅仅只有这些,还包括由文人墨客整理之后在民间传唱的歌谣以及从事茶相关工作者创作的民歌,这些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茶文化音乐,提升个人学习效率,更深刻地感受到茶文化在音乐中妙不可言的魅力。
3.4组织茶文化音乐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茶文化音乐。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音乐能力,提升个人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比如音乐茶会、茶音乐竞赛等形式都能够帮助学生开展系统化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的参与到音乐教育过程中去,还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个人展示机会,更好的实现学生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审美力的提升。
4结束语
蕴含有茶文化的音乐是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音乐教育中积极引入茶文化,合理借助茶文化音乐,不仅能够更好地辅助音乐教学的开展,丰富教学形式,还能够有效丰富音乐教育所具备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中实现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晓盈.略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的价值维度和负面影响———基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6,(03):38-41+7-8.
[2]吴璐岑.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及应用[J].福建茶叶,2016,(05):316-317.
[3]张磊.浅谈燕赵音乐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审视与发展路径[J].大众文艺,2016,(08):212-213.
[4]许嵩,晋瑾.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理念刍议[J].艺术教育,2014,(05):64-65.
[5]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功能探析[J].中国音乐,2012,(03):25-31.
[6]冯国蕊.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当代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8):102-103.
关键词:茶壶制作工艺;陶艺教学;影响思路
引言
对于陶艺教学体系来说,其不仅需要完善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与学生具体学习需求相匹配。但是从目前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状况看,由于缺乏合适的教学载体,其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茶壶作为陶艺产品在饮茶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元素,无论茶壶设计理念,还是茶壶具体应用表现,都能展现陶艺技术的具体设计内涵。因此,融入茶壶制作工艺对陶艺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1当前陶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尽管当前我们认识到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并且逐渐开展了有关陶艺技术教学的相关教育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对陶艺教学的体系化认知,以至于整个陶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想要完善开展陶艺教学体系,实现其学科价值,需要认清其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首先,陶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脱节。陶艺是一门技术,因此其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的技术理论融入,同时也必须体系化开展实践活动。想要实现陶艺教学目的,就必须将陶艺实践教学与陶艺技术理论教学进行融入。但是目前在该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多只是将整个陶艺教学活动停留在技术理论教学状态,忽视了陶艺技术实践理论的全面有效融入。正是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脱节,就使得整个陶艺教学实际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其次,忽视陶艺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理念融入,过多强调其技术体系,没有认识到陶艺的文化载体属性。虽然陶艺在生产初期,其是以生活应用为出发点,因此,整个塑造过程中,更多是一种塑造技术的体系化融入。但是随着当前陶艺技术发展程度日益提升,加上陶艺生产理念日益成熟,如今我们在开展陶艺教学活动时,需要认识到其中具有值得被我们继承的文化元素。而只有将这一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实现整个陶艺教学的价值。目前陶艺教学不仅是技术上的传承,其同时更是对陶艺文化内涵的全面有效认知。事实上,无论是陶艺制品生产,还是陶艺制品的具体融入,其整体都是一定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所以,一旦缺失文化内涵的融入,就很难实现其理想教学目标。最后,陶艺教学缺乏实质性载体,学生认知不具体,同时陶艺教学理论体系较为单一,整个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之间缺乏完全有效的融合。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学生感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陶艺教学,其作为一门应用性技术,因此其需要有相关载体作为铺垫。而当前,多数学校开展陶艺教学都是通过抽象手段和方法具体实施的,因此,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认知效果都不理想。
2茶壶制作工艺的具体内涵
茶壶是整个茶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用于饮茶、泡茶之外,整个茶壶也可以被用来自饮,因此茶壶是对饮茶文化有成熟而体系化的融入。通常情况下,茶壶由四大部分组成,壶盖、壶身和圈足以及壶底这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茶壶基本形态多样,将近200多种,当前使用较多的茶壶,其质地主要为紫砂陶艺茶壶和瓷器茶壶两大类。在整个茶壶质地中,其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系统性和体系性。在进行茶壶加工制作时,其通常主要有以下过程:首先,确定此次茶壶加工制作的设计立场及核心,也就是该茶壶主要阐述什么内涵,表达什么理念。通过确定设计需求之后,进而确定茶壶加工设计方案。其次,在结合茶壶制作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揉泥、制坯、印坯、利坯、添釉、上色、画坯从而完成茶壶的陶艺坯胎制造,进而通过烧制技术,从而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茶壶。最后,必须认识到想要实现理想的茶壶加工制作,最重要的就是在整个茶壶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融入完善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只有整个茶壶中能够展现和阐述相应文化内涵,才能最终实现其茶壶加工制作工艺的具体要求。陶艺技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需要和值得被体系化继承的重要元素。当前随着陶艺技术这一传统文化和技术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陆续开设了陶艺教学体系。
3在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茶壶制作工艺的具体思路
在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针对以往整个教学过程中文化内涵缺失,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缺乏传承载体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将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到整个陶艺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陶艺教学的理想目标。而将茶壶制作工艺应用到陶艺教学活动时,应该做到:首先,体系化探究茶壶制作工艺的具体流程及规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陶艺技术生产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对于陶艺教学来说,想要实现其教学目标,就不能简单将其当做一门技术,而应该将其当做技术生产与实践应用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开展陶艺教学时,想要完善应用茶壶制作的具体工艺,就需要将整个茶壶制作过程体系化和规范化,通过完善实践应用,从而实现陶艺教学目的。其次,丰富研究茶壶加工制作过程中所融入的文化理念和内涵,从跟本上实现陶艺教学活动的人文素养目的。陶艺教学是以陶艺技术为切入点的教学活动,但是想要深化和升华整个教学活动,则应该注重赋予其中丰富完善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往陶艺教学活动开展时,只是将重点放在了技术教学上,忽视了整个陶艺中的文化元素和内涵,因此其整体教学效果被大打折扣。通过将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到陶艺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整个陶艺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最后,完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元素,体系化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当前在开展陶艺教学活动时,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陶艺艺术的理解和认知,通过引入具体的陶艺加工实践环节,从而增强学生对陶艺教学活动的理解和认知。茶壶制作工艺作为当前陶艺技术与传统茶文化体系化融入的工艺,其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体系化融入了陶艺文化,同时也有着必要的茶文化内涵,因此,要结合茶壶制作工艺,挖掘陶艺技术背后的故事,加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对与陶艺教学活动来说,引入茶壶制作工艺不仅能丰富整个陶艺教学活动的内涵,同时也让整个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融入。
4完善探索茶壶制作工艺对陶艺教学开展的具体影响
我国是茶文化大国,在长期以来的饮茶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除了具体的茶叶之外,饮茶的茶壶,描述采茶、饮茶过程的音乐、舞蹈、文学等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是传统文化正在经历较大发展压力,如果我们不能寻找到良好的切入点,那么很容易造成传统文化的失传。与茶文化一样,陶艺技术也是我国极具生产应用历史的具体技术,在几千年的陶艺加工过程中,其也与饮茶和茶文化实现了成熟融合。因此,整个陶艺技术与茶文化的共同点在与茶壶这一饮茶工具。所以选择茶壶做为了解陶艺技术及陶艺文化的重要切入点,极具现实性。因此,茶壶制作工艺能够为陶艺教学体系化开展提供重要切入因素。对于陶艺教学活动来说,其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教学,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陶艺技术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更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陶艺文化的核心和内涵,从而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陶艺教学活动的文化传承价值。结合茶壶这一器具的独特特点,因此当前在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选择茶壶制作工艺进行切入,通过有效融入,从而增强陶艺课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丰富陶艺教学的具体文化内涵。通过陶艺教学文化内涵的融入,从而为陶艺教学活动效果的优化和目标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帮助。选择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到陶艺教学活动中,是实现陶艺文化与茶文化在新时期传承价值目标的主要方法。随着多元文化传播日益加快,如今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传承压力,由于缺乏体系化的文化内涵传承,加上时代化的价值理念日益多样,因此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而对于陶艺教学活动来说,如果能够将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有效丰富陶艺教学的教学过程,同时也能为传统文化传播寻找到合适的载体。让学生在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有效认知陶艺文化和茶文化。此外,随着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陶艺技术、茶文化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如今陶艺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能够有效提升茶壶制作工艺水平,优化茶壶加工制作过程,从而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
5结语
虽然当前我们认识到陶艺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陆续开展了陶艺教学体系。但是目前在该教学活动开展过程时,由于缺乏成熟的教学理念和完善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活动并不理想。尤其是当前更多教师将陶艺教学当做技术类教学活动,忽视了陶艺教学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随着现阶段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成熟,尤其是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融入借鉴合适的教学元素,推动陶艺教学活动优化。茶壶作为陶艺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将茶壶制作工艺体系化融入到陶艺教学活动中,将为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寻找到合适的传承载体,从而丰富陶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沛雪立.传统与当代———探讨学院式陶艺教学的当代特征[J].装饰,2006(7):86-87.
[2]毛文青.现代陶艺教学课程设置思考—以钦州坭兴陶艺术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2(2X):119-120.
[3]王楠楠.对我国现代高校陶艺教学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3(9):27-32.
[4]汪冲云,汪阳坤.论茶文化影响下的瓷制茶壶演变历程[J].农业考古,2015(5):70-76.
关键词:紫砂壶;装饰;刻绘;刀法
1 前言
品茶是我国民间自古而来的雅事,自唐代以来,它已在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演绎成格调高雅的茶文化。泡茶需要茶具,因此起于宋代兴于明清时期的紫砂壶逐渐受人青睐,紫砂壶原产宜兴,属陶器,比之瓷器更具古风。它无釉饰、无彩绘,以手工捏制烧成,造型别致、古朴典雅是其艺术特色,而且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适宜泡茶,香味醇郁。
2 紫砂的历史
紫砂壶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手工制品,其灵魂可以说是文人趣味。宋代诗人苏轼住在宜兴时,就喜爱一种提梁式砂壶,即“东坡壶”。至明代出现了“供春壶”,供春原是文人吴颐山的书僮,多年侍读,受到文人习气的濡染,创制出造型新颖、胜似金玉的“供春壶”。时大彬则改前代的大壶为精致的小壶“干奇百状信手出”,风范一变。这也是与时大彬游历娄东时,多与陈眉多、王世贞等文人名士交流有很大关系。清代名手杨彭年干脆与文人陈曼生合作,由陈曼生设计式样,杨彭年来制作,再由陈曼生于壶身刻制书画,最终入窑烧制成壶。难怪后世将杨彭年所制壶称为“曼生壶”,此后不少书画名家都有亲镌书画的壶器,紫砂陶刻兴盛一时。
3 紫砂刻绘艺术
紫砂刻绘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著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赏趣味,再用钢刀进行篆刻作为装饰。紫砂壶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留下许多切茶、切壶的壶铭,因而陶刻铭文内容丰富多彩,使紫砂壶一跃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文房用品。
紫砂刻绘常见刀法有:双刀直人法、单刀加刀法、三刀法(由双刀直人法和单刀加刀法演变而来)、沙地法、冲刀法等等。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刻画出绢秀瓢逸的神韵。深厚苍劲的金石味内涵装点于紫砂陶上,让人赏心悦目、倍受青睐。
紫砂刻绘装饰有别于其他陶瓷雕刻,紫砂壶的器表非平整的表面,通常具有较大弧度与倾斜度,及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刀法来说,要充分表现在紫砂壶泥坯上刀痕的质感,不求雕琢的多么工整,但要突出字体的明快质朴,线条的流畅自如、气韵生动。在掌握了传统雕刻技法的同时,紫砂刻绘艺术更是融合金石、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等诸多学问的综合艺术形式。
看紫砂刻绘艺术的优劣,不单仅看刻工如何,更要看刻绘内容与壶整体造型的协调性,表达主题是否统一,文化、韵味、情趣等多方面是否更具艺术的价值。所谓“知其白,守其黑”,正是说处理某一部分时,要考虑到其未处理的另一部分,把握事物的整体,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紫砂壶是陶刻的载体,陶刻是壶的附属,两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才能相映生辉。徐秀棠大师叙述他的陶刻观时说道:饰壶时要随壶撰写切茗、切壶、切情的铭文和寻求逸趣横生的款识以外,还得考虑入壶、入铭、入格的画面安排。如此,陶刻艺术不仅有它本身独立存在的表现形式,透过意境的追求更能体现陶刻艺术存在的价值。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只是,就今而论常被一些笔者或紫砂业者漫无边际的喧染曲解,不去就事论事地理解壶与字间的内涵关联。总以为一件陶器,只要经名家一书一画便能壶随字贵,欺哄紫砂玩家漫天要价,这一错误的概念误解了陶刻的存在价值,也阻碍了陶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总之,陶刻艺术不但要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榆林四合院;吕氏宅院;保护设计改造
由于近几十年以来的“破四旧”和“建设性破坏”,雄峙数百年的古代建筑,充满特殊艺术韵味的榆林四合院,所剩无几。不仅仅是四合院建筑本身被无情破坏掉,就连四合院的各种建筑构件也没能幸免并且大部分已经停止了生产。四合院躲得了人祸却不能躲不过大自然循环规律——天灾,风雨的侵蚀、虫鼠的啮搜,现状不忍直视。传统四合院民居如何在现代完整保存,如何更好地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就成为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本设计方案为榆林吕二师下巷四号吕氏宅院,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同时进行。主要包括:水电改造、墙体固化、消防体系的建立、植被分析、道路优化、空间规划、空间装饰、空间改造等方面。现在快节奏的状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假期出游成为人们放松与消遣的一大方式,旅游体验空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本着继承榆林四合院的传统文化,弘扬榆林四合院的民族精神为出发点,同时推动榆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空间总体规划
吕氏宅院的空间规划方案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榆林民俗博物馆,通过实地测量和与宅院户主的沟通交流,最终将吕氏宅院被破坏的部分建筑进行还原并进行可持续改造。设计通过对该院的墙体改造、空间区域划分、家具材料分析、色调分析、墙体表面维护、软包设计等一系列改造,将其打造为可产生经济作用的“一站式旅游体验空间”。
二、空间改造设计
吕二师巷4号吕家大院为二进式四合院,原榆林总兵吕氏宅院。规模宏大,形制独特,大门建造及其精美讲究。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四合院的大门是主人身份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四合院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大门空间入口处主要以恢复原貌为主,官绅富豪府邸的广亮大门高大而宽敞,门洞两侧坐落着石狮石鼓,大门上悬挂着御赐的牌匾。油漆净亮的门扇上镶嵌着金钉,大门外笔挺高耸的旗杆展示着院落主人曾经的身世显赫,威严和神秘。空间上将原有倒座房改造为吕氏博物馆,地面设计将钢架结构以及钢化玻璃进行完美结合,在地面的间隙加入一些古董,柔和的灯光投射到锈迹斑斑的古董上给人一种淡雅的美。整个博物馆的空间围绕着吕氏丰勋的历史为背景进行设计布局。方案中“东西厢房旧址”和“学堂”主要作为参观体验空间。室内布局采用轴线对称形式,色彩尺度、装饰,都依次分出高低、大小、明暗、繁简,以表现出主次以及秩序。厢房为三间,色彩装饰以明清家具为主、装饰色彩以黑、红为主。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其中包括:竹编、花被、陶壶破旧实木人字顶,以显古朴之风格。因吕氏家族清康熙乾隆年间出现过榜眼,因此固增加了学堂的设计。现在书房位置已是现代建筑,因此将原来书房的位置恢复旧时学堂的样貌。室内家具的摆放采用成组或成套的对称布局形式,配以成组的橱、柜、椅,成对摆放,力求严谨。白天采光充足,晚上灯光柔和舒服,射灯、灯筒也是由实木制作暗藏到顶内,毫不影响顶部结构与视觉效果,地灯灯架采用弯曲树干制作,自然、有趣味,打破了直楞直角桌椅造成的古板的氛围。中央挂有孔子画像,墙壁上挂饰古老字画,增添了儒风韵味。一部分设计为了使其产生经济作用更加强调功能,强调结构和形式的完整,更追求材料,技术、空间的表现深度与精确。主题体验房在设计中没有改变空间结构,符合了保护古建的要求。利用现代技术、材料、将其设计打造,正堂两边椅子摆放依然比较对称但是装饰了抱枕靠枕的软装部件,靠枕、坐垫的布纹采用了红花绿叶式陕北特有的图案,和卧室被子统一了风格。灯光较为柔和没有了浓墨重彩的红光与黄光。对于现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生活来说,清清淡淡统一柔和的环境更适合他们。墙上装饰采用了,明清时期名人字画、保留了人字顶结构,采用仿古吊灯,但新加入了现代地毯、书架和射钉,使其符合现代大众的居住条件与审美。中国有很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品茶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享受,茶文化的渊博精深就要求对茶馆的设计、茶馆的装修要讲究内涵,这样才能与中国的茶文化相迎合。此餐厅座位搭台是4人方台或者是6至8人的圆台或长台,同时加入2人台。散座设在一个特别宽敞的空间,视觉空间的大小放置了合乎比例的桌椅,每一桌有四到六张椅子。之间的距离为两张椅子的宽度,以方便顾客出入自由。餐厅内全部由单扇或者多扇中式屏风隔成的一个个小包间,古色古香的环境,淡黄色的灯光,在灯笼内散发温和不刺眼,安逸的氛围适合旅途劳累的游客,使人用餐舒心。包间与包间中间的两扇屏风中间填充了隔音材料,保证包间的隐秘性。半开的大窗使阳光充分照射进室内,加上屏风隔断形成的阴影,给人一种温馨感。
三、总结
设计采用中国北方传统民居风格,以陕北传统四合院为主要依据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榆林民俗博物馆空间结构的内部装饰与家居风格,保留其独特的民俗、民风、民情,以及以旧补旧的方法与手段达到充分展示,还原我国北方传统民居独特风貌的目的,同时达到推广一站式民俗旅游体验的效果。为了使其四合院具有时代性、实用性,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此次设计改造实现四合院的有效转型。
作者:慕云舒 陈鹏 单位:榆林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榆林民俗博物馆,2006,榆林规划设计院.
关键词:绿色廊道;遗产廊道;昆明;文明街
1.遗产廊道概念及研究进展
遗产廊道作为线性文化景观,可以是具有文化意义的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也可以指通过适当的景观整理措施,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绿色通道。[1]由此可以看出,遗产廊道是由绿色廊道发展而来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绿色廊道的概念在美国逐渐成熟,[2]我们通常可以将绿色廊道理解为绿色的、中至大尺度的线性开放空间。遗产廊道的构成要素包括:遗产实物和潜在的连接这些遗产而形成廊道的景观元素。
俞孔坚认为遗产廊道是服务于一种新型休闲方式的生态基础设施,这便是以遗产和乡土文化景观休闲活动为核心内容的休闲方式。关于这种休闲活动,他认为以下因素是关键性的:(1)保护遗产;(2)遗产休闲:亲近自然、亲近地方历史的游憩休闲方式;(3)非机动车出行。[3]
2.文明街概况及现状
文明街历史街区指现昆明市盘龙区华山南路以南,正义路以西,景星街以北,五一路以东大约占地21公顷的地域。街片内共有文明街、景星街、光华街、甬道街、市府东街、文庙直街6条主街道,有东卷洞巷、西卷洞巷等15条巷道,占旧城面积的3%。
现存的传统风貌建筑主要分布于文庙直街、文明街两侧地区,其中大部分已年久失修、结构破损严重,保持相对完好、质量较优的主要位于文明街两侧。现状中,光华街路宽约12m、文庙直街路宽约12m、云瑞东路路宽约11m,均为汽车单行线,文明街路宽约12m、甬道街路宽约8m、景星街路宽约12m,均为步行商业。内部巷道大部分成曲折枝状小巷,宽约118~310mm,仅能供自行车、行人通行。片区内停车场地严重缺乏。
通过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文明街历史街区具备了营建遗产廊道的条件,包括遗产点(历史建筑及构筑物)、历史道路等。
3.对文明街遗产廊道营建的几点建议
遗产廊道作为一种线性景观廊道,它的营建应当以下几项保护原则:(1)整体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风貌完整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5)均衡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4]
3.1遗产点的建设
文明街片区内的遗产点包括整个遗产廊道内的历史建筑及其构筑物。对它们的保护,笔者认为应当从形态保护、更新修复、恢复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
在形态保护方面,可以针对现有遗产点的不同现状情况,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①保养和修复
对于己经维修好遗产点,不对其进行整体结构的变更,只进行日常的保养,比如:文庙、抗战纪念堂。对于年久失修但现状质量较好的遗产点,只进行一定程度的维修保养,不对其进行整体结构的变更,比如:胜利堂两侧弧形建筑。对于现状较差的遗产点,在保持完好性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复,并保留原有整体结构。此措施对于建筑的保养和修复主要集中在交通组织、开窗、内外装修与设施。
②改造
根据新功能的要求重构空间,常见的包括化整为零;或者通过垂直分层、水平分隔等设计手法将内部结构划分为符合功能要求的小空间,从而化零为整;或者通过建筑间封顶连接、加连廊等设计手法,将相对独立的建构筑物连接成可流通的连续空间。对建构筑物局部拆减、局部增建、局部重建,从而适应新功能,提升环境质量。
在更新利用方面可以开发文化旅游,充分利用云南大普洱茶文化和特色民居建筑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特色文化展示;也可以结合原建构筑物,设立主展厅、纪念馆等,比如像抗战纪念堂前面的弧形建筑也可以作为展示文明街乃至整个昆明发展史的展示馆使用;或者可以对原有建筑进行内部改建、空间重组,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成为众多中小型创业企业的新聚集地,给它们注入新的活力,这一点可以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经验;改造为独具特色的商业设施,如餐饮、茶楼、酒吧、舞台剧场等;像文庙这类已经形成一定社区氛围的可以改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或者其他配套设施。
对于重要性突出并且遗存完整性较弱的遗产,应当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现存建筑、景观和环境的特点和价值,进行行恢复重建。
3.2游览路线的建设
文明街片区游览线路的建设主要是内部交通的构建。对于片区而言,巷道文化是该区域内的一大特色,所以游览线路的构建应该在原有巷道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廊道的构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游览线路,以吸引更多市民的眼球。同时片区内分布有景星公园、纪念广场、五华公园、文庙公园,这些大的绿块可以作为绿色廊道中重要的景观节点,通过道路绿化系统将几个节点串联起来,以道路绿廊、景观节点组成网络,连接遗产、城市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组成以历史建筑为背景的城市绿色廊道。
重点完善文明街历史街区内部遗产廊道道路交通体系,形成层次清晰、快慢结合的完整旅游交通网络。突出徒步观光、自行车观光等慢行交通方式;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改造,结合历史建筑和构筑物的建设修整两侧植被。加强对街区内交通方式转换及静态交通的管理。道路的旅游线路规划,在原有道路和土地基础上改造,拆除、整治沿路建筑,结合景点和设施建设,局部可适当拓宽。设置自行车租赁点,设置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速交通道路。局部地段发展电瓶车观光,轨道观光等特色交通方式。
结合区内游览路线,合理安排各段遗产廊道的出入口、人流疏散和停车区域。园林建筑的设置应体量小且分散布置,并且以具有地域特征的轻盈明快的现代建筑为主调,要注意与遗产保护区的协调性。铺装材料应选择与当地风格相协调的建材,区内雕塑小品应体现昆明历史文脉的特点,从而起到保护遗产、构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进行绿色廊道建设时,尽量化整为零,通过分散式处理,为运用植物景观措施进行景观恢复创造条件。
4、结语
昆明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如今保留下来的文化古迹却少之又少,而文明街历史街区可谓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本文给出文明街历史街区遗产廊道的营建的几点建议,以期保护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迹。
参考文献:
[1]Z u be E.Greenways and the US National Park System.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17-25.
[2]S earns.R.M.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3(1995).65-80.
[3]俞孔坚等.快速城市化地区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探讨――以台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5,(1):69-76.
关键词:传统文化;留学生教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01-02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致可分为“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与“民俗文化”三个部分。“物质层面”主要指语言文字、文化典籍、工艺建筑和科学成就等;“民俗文化”主要包括婚丧嫁娶、各类节庆、衣食住行等;“精神层面”则涵盖了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思想等不同方面。伦理思想是中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崇尚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取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来华留学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一向具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与影响贯穿于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甚至成为了中国教育的一种特色。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为国际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也是培养国际交往合作者的教育。在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通过日常教学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技能的掌握,还需要注重留学生素质的培养,推动留学生文化建设的进程,帮助留学生更为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为日后宣传中国、促进民间友好、发展两国间经贸关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来华留学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按照程度深浅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帮助留学生熟悉、了解中国文化,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来华留学生文化建设中最基本、最浅层的作用,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方面。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重视中国国学概况、中国人文地理等公共必修课的开设。此外,还应积极开设其他文化艺术类课程,如书法课、京剧欣赏课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能帮助学生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认同感,减少文化隔阂与冲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知华、友华的留学生
我们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较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隔阂与冲突,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文化休克”。这不仅会给学生本人带来不利影响,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埋下隐患。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贵和谐,尚中庸”。“和”的观念有助于化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族与宗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样也可以运用于来华留学生文化建设中。利用“和”的观念,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让留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增进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外国学生之间的友谊,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文化比较,更理性、宽容地正视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修正自己原有的对待不同文化的偏激观念,更容易入乡随俗,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产生亲近感与“自在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学生的人格
“大学之道,在明明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的传统教育主要不是知识教育,而是伦理教育,“德行”构成了文化教育的中心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德行”、“讲修养”的部分用于来华留学生文化建设,则对于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其人格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来华留学生文化建设中较高层次的作用,也是最重要、最难实现的作用。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范畴,我们可以赋予其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容,为我们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服务。
在当今社会,提倡“仁”,就是强调尊重与平等,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待。如果能帮助学生理解并践行“仁”的思想,互相理解、尊重、帮助,则会大大减少留学生中的摩擦和冲突,在留学生群体中营造出愉快和谐的氛围。提及“义”,则必然要涉及“义”与“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教导留学生的是:追求“利”,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应该适宜有度,不能以“不义”的手段追求“利”,这样能减少学生的某些不适宜的行为,如作弊、倒卖、偷窃等。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在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加强“礼”的教育理所应当。培养留学生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还可以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甚至是中国的国际形象。在此不得不提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师重道”,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部分留学生“尊师重道”的意识较为淡薄,在课堂上表现随意,遇到问题与老师沟通时随意打断老师说话,态度恶劣、脾气暴躁等等。加强“尊师重道”的教育,可以改善这些问题,并且可以由此推及到尊重、孝顺父母和长辈,给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来华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的是追求知识、掌握技能,然而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玩心重、自控能力差、较为消极懒散。培B留学生“智”的观念,能帮助学生找寻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诚实守信的道德传统,也流传着许多诚实守信的动人故事,用这些传统与故事对留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某些“失信”行为,如在约定的开会、活动中常常迟到、找借口欺骗老师、个人资料造假、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等。
三、如何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来华留学生文化建设
(一)对外汉语课堂教育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传播中国文化,还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水平。此外,我们可以开设专题文化类课程,还可以利用中国元素的实物如书法作品、中国结、工艺品等来布置装饰教室等。当然,课堂教育受时空限制,效果相对有限,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效,还需要开展各种文化体验活动。
(二)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文化体验活动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利用中国优秀文化为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实地考察,如参观、游览等,可以使学生与体现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市井民俗等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但这种形式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果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就会变成走马观花的游玩活动,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定期、有计划地举办文化专题推介活动也是常见的方法,如传统乐器表演、茶文化体验等,将老师的讲解、表演与学生的参与、体验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效果。此外,作为教育者,我们还应该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中外学生的交流活动,如开展中外文化节、组织中外学生的“1+1”结对活动、举行由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足球赛、晚会表演、社团活动等。
(三)建设高素质的留学生教学、管理队伍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言传不如身教”,也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说法。作为教育者或管理者,如果我们仅强调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加强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而忽略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那么我们的教育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为人师表,我们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对自己严格要求,通过实际行动让外国留学生亲身感受到被儒家文化浸染的中国人的文明,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决心。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张伟.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