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贫困学生资助论文

时间:2023-09-08 17:12:06

导语:在贫困学生资助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贫困学生资助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高校贫困学生 资助工作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79

Discussion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nancial Aid 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ENG Liyue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0201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funded universities working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improved, but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progress, there are always new problems. Articles from the current system of funding policy, analyzes the role of inspirational guide grants funded Universities in present to be strengthened, student loa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of recipient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sues, and the issues related to proposed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guidance to students on a regular basis thanksgiving integrity of education,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fee funding model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funding paid, improve the national student loan system and other several suggestion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financial aid; problem

1 新形势下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助学金的励志引导作用有待强化。我国现行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按照资助形式进行分类,分为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属于无偿资助;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则属于有偿资助。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与学生的课业成绩、在学校的表现等紧密相关,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国家助学金作为一种特殊的资助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庭贫困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只要符合国家助学金评定条件的同学都可以申请,受资助的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受助学生履行任何义务,这就使得受助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受助学生的依赖心理,助学金的激励作用和教育功能有待加强。

(2)助学贷款还款机制不够完善。在我国现行的资助体系中,毕业生的还贷主要依靠学生的诚信、自觉,且欠款学生的信用意识和自觉度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贷款的及时有效回收。在资助工作的实际操作层面,经常有毕业生忘记还款或恶意欠款等情况发生,且目前高校对违约贷款的回收主要依赖学校辅导员催缴,这其中就有较多问题产生。首先,欠款学生毕业后会频繁变换工作单位,这将导致受助学生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等信息的频繁变更,使得高校老师在不能够及时联系到欠款学生。第二,即使高校老师通过其它学生联系到了欠款学生,若学生恶意不还款,高校老师也是无计可施。因此要追回受助学生违约欠款,仅靠诚信显然不能保障银行和学校的利益。国家助学贷款最终要依托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而不是学生良莠不齐的信用意识。

(3)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校园内的特殊群体,他们往往来自农村或经济贫困地区,大都家境贫寒,教育水平落后,他们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背负着较大的生活和经济压力。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低于其它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普遍处于较低水平。现行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往往只重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而忽视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如果不能在资助过程中辅以相应的心理辅导,他们容易产生心理扭曲等心理上疾病,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使得资助工作的功能大大削弱。

(4)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目前,“90后”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的主体,由于受到文化多元化、传统道德教育淡化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普遍缺乏感恩意识。首先,贫困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受到国家社会及学校的无偿资助,部分学生因此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其次,目前国家层面的奖助学金、学校层面的各种补助以及社会捐助,基本上都是以资金补助形式发放,学生获得这些资助的条件,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贫困生身份,缺乏主观的努力,使得学生对所获的资助不知珍惜,感恩意识缺乏。再次,目前高校社会资助的操作模式多为高校根据社会资助单位或个人的意愿推荐筛选受助学生进行资助,高校作为中间人协调资助者与受助学生。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受助学生与资助方较少直接接触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不能切身感受到资助方的殷切关心,因而没有对社会、学校产生感恩之情。

(5)资助数据分析相对较少,资助效能无法检验。现行的高校资助体系较为注重对学生的资助,而缺乏对后期资助成效和数据的跟踪和反馈,无法有效检验资助效能。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率相关数据缺乏。受助率,即实际受资助学生人数与每学年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由于相关数据的缺乏,资助是不是能够达到全面覆盖仍不清楚:其次,有偿资助与无偿资助所占比例等相关数据缺乏。受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资助项目是否合理,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的比例是否恰当,有无部分资助集中或分散的问题。最后,受助额度相关数据缺乏。即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额度与其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是否相当,是否有资助额度不足或资助过度的情况出现;只有对资助工作的作用、成效进行分析、反馈,才能及时发现资助工作中的问题,并适时进行改进和革新,才能使得资助体系越来越完善。

2 对当前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问题相应对策的思考

(1)加强对学生的观念引导,定期开展感恩诚信教育。鉴于受助学生感恩诚信意识缺乏的普遍现状,高校在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受助观念。第一,高校要加强环境建设,努力为受助学生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有责任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第二,加大高校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高校的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可与银行的诚信档案联网,对于恶意欠款者,利用媒体曝光,与税务、财政等部门携手,限制“赖款者”以后进行住房贷款和投资贷等,以杜绝恶意欠款等现象的发生。第三,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征文、主题演讲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定期开展“诚信、感恩、自强”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多管齐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内心深处认同诚信的观念,充分发挥高校的资助育人作用。

(2)积极探索有偿资助模式,增加有偿资助比例。目前高校的资助体系中,无偿资助的比例较高,造成了学生普遍的依赖心理,因而积极探索有偿资助模式,增加资助体系中有偿资助的比例显得十分必要。有偿资助,是一种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劳动和时间以换取酬劳的资助方式,勤工助学就是一种最为普遍有偿资助形式。首先,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企业校园招聘的机会,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来校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同时,积极为在校贫困学生拓展“工作岗位”,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勤工助学岗位需求。其次,高校可试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高校及受助学生三方签订契约,用人单位通过投入经费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受助学生毕业后进入委托培养单位工作,逐步偿还单位先前支付的培养经费,是一个双赢的有偿资助模式。

(3)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我国现行的资助体系来看,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贫困学生的有效手段,因此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信息化,使申请学生、银行、高校和毕业学生工作单位之间的联系能够全部在网上实现。加强银行与毕业学生工作单位之间的联系,以确保毕业学生正常按月还款。其次,建立建全助学贷款违约惩罚机制。对于还贷违约者可采取如下惩罚机制:①授权银行通过用人单位在违约者的工资中扣除相应的助学贷款和滞纳金;②将贷款催缴工作交由专门的追款机构负责,提高贷款催缴工作的针对性;③将恶意欠款者在媒体上进行曝光,对情节严重的拖欠者诉诸法律,由法院强制追回欠款。

(4)加大心理扶贫力度。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资助育人的主体,既要解决贫困学生物质和经济上的困难,同时也要重视他们精神和心理上的困难。只有着力于其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高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种文明、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困难学生在宽松、友好的人际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能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支持,把自己融入到大集体中去。第二,高校要加强受助学生的励志教育,引导贫困学生正视目前的困难,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心态。第三,要培养贫困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抗压能力。通过培养受助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乐观人格、培养认知调整、培养幽默化解能力和培养问题解决技巧等能力的培训来提高贫困学生的抗压能力,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5)跟踪学生受助后发展动态,考察资助育人效果。对于已经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不定期进行关注,建立贫困学生的资助及个人档案。首先,可通过与同宿舍学生谈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以侧面了解受助学生的真实的想法和生活及学习情况。其次,针对现在大学生都有手机这一现状,通过与网络运营商合作或与校园信息系统联网等方式,及时对受助学生的话费及消费情况进行掌握和了解,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和透明;最后,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高校的资助现状进行了解,及时掌握资助成效和学生的需求,动态调整资助方案,确保资助成效。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具时代性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帮助。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学校的作用,协调多方力量,在传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完善的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只有如此,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本文受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庞艳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有效方法分析[J].理论月刊,2010(7).

[2] 王梅姣,王向菊.创新高校社会资助模式,充分挖掘社会资助潜能[J].高教论坛,2014(11).

[3] 李云.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完善与发展[J].科教导刊,2014(8).

[4] 章湘平.高校贫困生受助心理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8(7).

[5] 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报,2008(5).

第2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中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引起了教育界及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加强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

1 贫困生感恩教育的价值内涵及当前社会氛围对感恩教育的影响

知恩图报,投桃报李这种感恩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代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和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种优良的传统应该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浮躁和功利思想在社会上普遍盛行,这种功利思想对当前在校的大学生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各种奖励和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奖励和资助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受到资助和奖励的贫困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把国家和学校对自己的资助和奖励看做是理所应当的,感恩意识淡漠。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普遍关注。

2 构建多层次的感恩教育体系

2.1 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营造和谐温馨的感恩氛围。

感恩,是一条人生基本的准则,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感恩的内涵与重要性,增强学生重视程度,唤起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开展感恩教育班会与讲座,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教育同学们形成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意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加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开展感恩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广大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立足现实生活,引导同学们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此外,学校以奖助学金发放仪式为依托,也可开展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2.2 从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首先从情感方面来讲,一个人的感恩意识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感恩者将感恩的意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心态和品质,进而外化成一种感恩的行为。其次是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的报恩意识。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而受资助者的责任感是衡量感恩意识的重要尺度之一。责任与感恩相辅相成,只有肩负责任,才能心存感恩;只有心存感恩,才会懂得回报。

2.3 在感恩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要条件应使学生具备主体意识。班级、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学生既是学校管理的客体,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学校和教师应努力改变管理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采纳选用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让他们来体验承担责任的甘苦,培养他们关心集体,主动负责的精神。这样他们才能对父母的付出、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关爱予以深切的理解,才能心存感激,懂得感恩。

2.4 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施恩于行,学会感恩。

要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施恩于行。要挖掘重大节日的感恩内涵,让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学会感恩。大凡重大节日的设置,都有怀念和感恩的内涵。学校应充分利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这个契机,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让学生上台讲话,讲解感恩的意义,树立学生感恩的基本意识,号召全体学生用实际行动感谢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准备一个专门记载班上同学所做的令人感动的事迹的“感恩记事簿”,只要是有益于人的行为,不论多么微不足道,都写进“感恩记事簿”里,让同学们看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参考文献

[1]陈海娟,周祥龙.高校感恩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35).

[2]陈怡欣.如何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J].文教资料2010.10.

第3篇

【论文摘 要】文章针对高校贫困生档案信息建立的原则、特点、对策和作用加以分析,探索一条长期有效的工作模式,使有限资金真正用在确实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并为教育教研提供有益借鉴。

一、贫困生档案信息库建立的原则

贫困生档案的建立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坚持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原则;坚持维护学校稳定的原则;坚持学生自愿申报,公开评定,逐级上报原则;坚持动态调整原则。

二、贫困生档案信息特点

高校贫困生档案在学生教育管理档案中占据着非常中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关系着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问题,也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它是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形成的,与其它学生档案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个体性。

贫困生档案信息涉及的是一部分甚至少数仅凭家庭和学生本人无力承担求学费用的大学生,这就决定贫困生档案只记载着部分学生从进学校以来的的整个学习和受教育过程,尤其注重学生在校的生活作风、生活态度、诚实守信及学生本人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等信息资料。这与学生学籍档案的全面性有着较大的差别。

(二)隐私性。

贫困生档案信息记载的贫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本人生活状况,有很多属于个人隐私,如:贫困生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甚至学生家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家庭经济拮据;家庭主要成员的工作性质和单位、职业及收入来源这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甚至是学生讳莫如深的私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关系到贫困生的隐私问题时,注意方式方法,从而保证获得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三)操作难度大。

根据贫困生档案信息所要涉及的内容,就决定了贫困生档案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涉及问题隐私性强、个体性强等特征。尤其是在采集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证明材料时,不能只有学生本人和家人提供,务必有学生所在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和村委会、社区的佐证材料,还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实;同时学生本人在校的生活情况,不像学生的其它档案通过直接的考试比赛等直接明了的手段获得,这个需要调查和听取相关人员的反映,对于采集来的信息资料还要多方论证,去伪存真,保证贫困生档案的真实性,为下一步的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参考。

(四)涉及面广。

从涉及的人员上看,贫困生档案信息既要涉及贫困生本人和家庭,又关系到其他同学;从涉及内容上看,贫困生档案不仅包含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同时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品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也是贫困生在校期间全面的写照。

(五)透明度高。

与普通的档案信息相比,贫困生档案信息原则上每年确定一次甚至更频繁。只要是被列入贫困生的同学必须接受同学和教师们的监督,若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就会立即取消其贫困生资格,学生管理部门设有投诉箱;成立系科、班级二级调查工作网络,定期对已列入贫困生档案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采用民意测验的形式,对其在校期间的生活表现,学习状况,平时消费状况,充分征求同班同学特别是同寝室同学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预,举报或多提好的建议,被举报的同学若有不同意见也可到学生管理部门申诉,加强监管,确保该项工作的真实性。

三、加强贫困生档案信息工作的对策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费用投入增加,尤其是对在校大学生资助范围扩大,资助金额增加,再加上社会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有少数学生采取开假证明、提供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贫困生资格,致使一些国家发放的助学金在评选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公正、不公平的现象,一些真正的贫困生拿不到助学金,学习生活的困难得不到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加强教育,理清认识。

作为教育管理者首先要从思想上理清认识,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义利观、消费观和价值观,重视发扬助人为乐、克己助人的优秀道德品质,不能见利忘义,不顾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一味地只看到钱,不择手段地获得;其次,更要有针对行对个别学生采取针对措施,加以约束;现在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学生社会化意识强,再加上这件事情本身涉及到学生和家庭切身利益,比较敏感,不能让个别学生浑水摸鱼;最后,结合学生的诚信教育,学习学校有关诚信守实的文件规定,让学生认识到提供假的信息资料不仅是道品质德问题,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事情。

(二)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相关学生的家庭资料,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来说,对大多数学生的来源情况是比较容易掌握,一个年级一个专业的贫困生毕竟是少数,在采集资料的过程中既要全面了解大多数同学的经济状况,又要关注个别的特殊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辨别真伪,确保资料来源的可靠性、真实性。

(三)依据相关规定严格管理贫困生档案信息,保证档案信息工作的严肃性。

如何处理手中的信息资料并及时归档是建立贫困生档案的关键一步,我们往往会收集到很多学生提供的证明自己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如何进行界定,只有界定准确,符合实际情况,才能为学校助学工程和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对于收集整理好的档案要及时交付给职能部门有专人管理,不能随意增减和更改,学生管理部门应通过信箱、邮件、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接受举报和进行监督。对弄虚作假申请贫困生资格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性质恶劣的要予以处分。对于把关不严、甚至帮助学生弄虚作假的老师和工作人员,要追究责任,并视情节予以处分,确保贫困生档案工作的严肃性。

(四)贫困生档案要依据学生是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增加其科学性。

每年新生报到后各个院系都要在新生中统计、充实,删掉已经毕业学生的名单。对已经列入贫困学生档案中的学生,若家庭经济状况好转或其他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各院系都要进行调整,对未列入贫困生档案的学生,若是家庭或者个人出现重大事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各个院系都要进行补报,将确认好的新名单报到学生工作部门,确保贫困生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发挥贫困生档案信息的“出口”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服务

(一)为助学工程奠定基础。

贫困生档案是确定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和社会资助对象,以及评定各类优秀奖学金的重要依据,此项工作的落实和开展,使贫困学生享受国家及学校的优惠政策有据可依,同时使得高校的贫困生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近两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数额大,涉及面达到在校学生35%左右,还有参加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的学生,学校的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的学生,人数众多,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学校在贷款银行的信誉度,将贫困生档案信息工作做得扎实准确,是确保有限资金真正用在确实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的前提性工作,不可懈怠。

(二)为有针对性教育学生提供参考。

在贫困生档案记载的学生信息资料中,可以挖掘许多学生教育方面的内容,例如:贫困生人穷志不穷,自立自强;因经济原因致使的学生自卑等心理问题;享受资助的学生是否诚实守信等问题的现象,通过现象看本质,追寻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三)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一手研究材料。

贫困生档案记录贫困生家庭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家庭状况以及基层委员会的证明和个人基本情况、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社会实践诚信评价等方面信息,这就比较全面的反映了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概况,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迹可查的找出其中普遍性的规律,采用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效能。

文章旨在通过对贫困生档案工作建立的原则、特点、对策和作用进行探讨,企图探索一条长期有效地工作模式,为实现学生资助和贫困生成长成才的“无缝”对接,使贫困学生享受社会及学校的资助得到切实的机制保障,也使学校的资助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贫困生档案信息的建立,也为学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提供真凭实据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沈东华.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J]教育评论.2007.3.

第4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

国家为了加快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步伐,实施科教兴疆和人才强疆战略,组织内地各高校(其中部分民办高校也参与其中)实施“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实行特殊政策,他们可以通过民考民、民考汉等形式进入内地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国家根据各高校的办学情况及学生选读的专业,这部分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接收学校就读,各学校分别承担着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教育任务。由于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基础较差,他们更容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各高校对这部分学生既要进行经济上的“资助”,又要担负起“育人”的职责。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精神、思想、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较多,且民办高校的学费标准比公办高校约高出2-3倍,所以对承担合作计划的民办高校来说,对这部分学生的资助培育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此,做好民办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育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办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生产生的原因

1、新疆地区整体贫困。地区整体经济落后是全国范围出现贫困生现象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偏远地区,其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同内地沿海发展较快地区相比滞后很多,很多新疆少数民族家庭生活相对困难,还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上,因此他们用来培养其子女接受教育的费用很低,有些家庭甚至要举债送其子女接受教育。

二、民办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生思想特征

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生大多数来自经济落后和交通信息不发达的地区,尤其以南疆地区的居多,他们与汉族学生相比,其认知方式、心理特征等方面有就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1、依赖心理较强,“自救“意识薄弱

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长期依靠国家的特殊民族政策照顾,很多家庭 “等、靠、要”思想严重。这种思想也严重影响到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寄希望学校减免学费,或从政府和学校那里得到高额资助。但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整体学习基础差,想要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国家高额的奖学金几乎不可能。而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收入,除了能给予少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且表现优异的学生适当的学费减免外,大多数学生还是需通过勤工助学、社会资助或其它方式来减轻家庭经济压力。然而有些学生缺乏“自救“意识,他们碍于面子的问题或其它原因,不愿意参加勤工助学或靠自己的努力摆脱经济困境。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将贫困责任归咎于民办高校学费太贵,他们既不刻苦学习,又不思进取,有的甚至因违反校纪校规而受到学校处罚,有的因旷课或成绩不及格而沦为留级生,这更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三、民办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的思路

如何构建民办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新模式,如何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生的同时使其在精神上自强、自立、自信、自爱与感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要想促进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全面发展,顺利成才,民办高校在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方面实行“两手抓”, 以“经济支持”为基础,以人为本,帮助他们解决由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精神、思想、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

四、构建多元的“经济支持”模式

1、精准区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贫困程度

民办高校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90%以上是贫困生,但是贫困生中有一般经济困难、特殊原因经济困难和特别困难三个等级。要想使极需资助的贫困生获得最及时、力度最大的资助,民办高校需精准区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贫困生的贫困等级,多渠道了解贫困生实际情况。目前确定贫困生的多数做法是让其出示生源地政府的贫困证明,但实际情况是只要写申请的学生都能拿出贫困证明,因此贫困证明不能作为其评判依据。因此,民办高校要与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生的生源地及初中、高中学校进行联系,明确了解和登记好这些学生的家庭贫困情况,包括贫困程度,造成贫困的原因等,如有可能,最好能建立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延续一体的贫困生家庭状况档案。以便于做到资助精准,扶贫得力。

2、以人为本,促进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全面发展

(1)经济帮扶与思想引领相结合。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助学全过程中,实现在助困中育人。为避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对他们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还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品格。如果对他们只是强调物资资助,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将会越来越严重,随着校内贫困生人数的增多,民办学校助困压力也会愈来愈大。因此,学校在给予他们资助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救”,鼓励他们主动参加勤工助学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让通过勤工助学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使他们心理上不再有被施舍的感觉,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2)心理帮扶与自我调适相结合。解决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

}首先是要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心态。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院(系)的心理成长辅导室和班级的心理心理委员需跟踪了解新疆籍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动态,对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疑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励志成才报告等活动,引导他们不以富为荣,不以贫为耻,以平等、自信的心态融入大学生活。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适,把困难当成磨练自己意志和毅力的宝贵财富。

(3)社会实践与全面成才相结合。通过组织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以“感恩、诚信、公益、环保、励志、成才”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引导他们走出校门投入社会锻炼,服务他人,从爱的受体转变为爱的载体,教育他们理解爱、培育爱、传播爱;通过开展“助研、助管、助教”活动,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成长为全面、优秀的成才。

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

一、民办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审的现状

本文根据自编调查问卷(关于民办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审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大连市两所民办高校的500名非受助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调查问卷458份,有效率为91.6%,目的是为了调查了解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的现状,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百分比处理。具体结果如下:

如表1所示,关于国家助学金评审标准,2.1%的学生表示有标准有并很明确,85.6%的学生表示有1-2项简单标准,12%的学生表示没有标准,0.3%学生表示不清楚。关于不同等级的具体评审标准,没有学生很了解,2.4%的学生表示了解一些,18.2%的学生表示以前不了解,本年度才了解,79.4%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具体标准。关于评审的主要依据,48.2%的学生认为是贫困证明材料,占50.1%的学生认为是班级民主评议结果,1.7%的学生认为是日常表现,没有学生认为是特殊情况。从这三项调查结果看出,民办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审没有明确的标准,且主要集中在贫困证明材料、班级民主评议结果和日常表现。对于不同等级的区分,没有具体的标准,这一情况需要民办高校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加以量化和精细化,以保证评审标准的科学合理。

关于受助学金在校遵守纪律情况,64.1%的受助学生反映从未违反学校纪律,3.2%的学生反映曾违纪,一年内解除,31.2%的学生反映一年无违反,1%的学生反映上一年内有违纪现象。由此看出,受助学生遵守纪律情况良好,应将此项作为定性标准,明确规定。

关于学习成绩不及格是否应该参评的看法,12.1%学生认为应该,47.7%学生认为不应该,39.4%学生认为应适当考虑,0.8%的学生无所谓。这表明,对于学习成绩不及格情况是否确定为评审主要依据意见不一致,不应该确定为主要因素。

通过统计结果得出国家助学金评审标准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审标准比较模糊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对于国家助学金的评审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只是遵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确定了本校的基本评审标准,如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学习、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等,比较模糊,没有详细的说明其程度要求。关于助学金等级的具体标准也没有明确说明,在实际贫困学生人数低于名额的情况下,评审主体以家庭经济困难为主要标准,在贫困学生人数超过名额的情况下,评审主体就以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对比之下,成绩差的学生就失去了机会。对于这两种做法,过于强调其中哪一方面都有失公正。过分强调了“积极学习,勤奋向上“的评定条件忽视了贫困学生中的特殊性,使学习精力有限的学生失去了受助的机会。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就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评审标准不详实,不明确,必然造成评审结果的差异。

(二)评审标准单一

在调查中发现,民办高校评审的主要依据体现在贫困证明材料、班级民主评议结果两方面,部分考虑学生日常表现。而实际上,多数学生工作者反映这三方面标准也存在弊端。一是贫困证明材料真伪难辨,学生工作者无法做到与学生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及时联系,了解学生经济情况的真实性,即使有人联系过,当地民政部门也表示只能相信基层的考察单位和部门,无法做到逐一查证。二是班级民主评议过程中出现过学生拉选票,民主评议会程序不合理的现象,民主评议结果的真实性有待核实。三是日常表现不足以证明其贫困程度。很多辅导员表示由于所负责学生较多,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观察力度有限,所看到学生的经济情况,无法辨别家庭经济困难的真伪。由此可见,单一的以其中哪一方面为主要依据都不够合理,影响评审结果的公平性。

二、对评审标准存在问题的分析

虽然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任务,但对助学金更深一层的含义,没有领悟。他们认为助学金发放给谁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得到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困难就没问题。但实际上困难与困难之间是有差别的,对于程度更困难一些的学生,这种想法和认识是不公平的,严重影响了评审工作。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制定的国家助学金评审标准比较模糊。

(二)评审标准体系不健全

由于各民办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的评审标准体系,采取定性的指标较多,定量的指标较少,没能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合理分配权重,没有明确规定出哪些标准为定性指标,哪些为定量指标定性。定性指标单一的集中在贫困证明材料、民主评议结果、日常表现三个方面,且对于这三方面都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分配权重没有明确的规定,完全是执行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落实此项工作,工作效果必然存在随意性。如以贫困证明为评审的主要标准,由于无法全面掌握学生家庭真实情况,也就不可避免学生提供虚假材料的可能。如以民主评议结果为主要依据,往往受评审主体、客体、校情、班情的影响较大,组织不当,评审结果就无法保证。

三、建立精细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标准体系

(一)确定要素

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减少不必要的因素,在评审标准方面可设立两个一级指标即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可设四个二级指标即贫困证明材料、班级民主评议结果、日常表现、特殊情况等,其中前两项属于定量指标,后两项属于定性指标。同时可以设计14个三级指标,详细情况见下表:

接上表:

结束语

评审标准是确定贫困学生是否应该受助的主要依据。如果评审的标准不够科学合理,评审出来的结果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家庭经困难学生也就难以真正获得资助。民办高校更需要在评审标准方面加强研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毛宝胜.高校资助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科技大学,2010(11):15-16.

[2]朱立梧.我国高校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评选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9-10.

第6篇

出身于公安世家的刘晓娟,从医大毕业后分配到公安系统工作,成为一名人人羡慕的警花。可是在她的心中有着自己的梦想,学了好几年的医学专业,和女孩子爱美的天性,让刘晓娟非常渴望从事医学美容行业,用自己的双手去扮美人生、装点世界!于是刘晓娟决定放弃自己的公务员身份,走进仅是区属的长春民族医院,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实现了从女警花到女教授的第一步转变。

就这样,刘晓娟终于走进了她向往的医学美容整形事业。因为喜欢,这么多年来她吃了很多苦却毫无怨言,在最初的10年中,她几乎每年都要工作365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问她放弃了那么好的工作却吃了这样多的苦,觉得累不累、后不后悔?刘晓娟满眼微笑:“不累也不后悔,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

是呀,多么充分而又简单的理由啊!能够实现梦想,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也是一种幸福。于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那些信赖自己的求美者,刘晓娟除了做到专业、专注和专项,还不断地学习,分别到世界二十多个国家进行调研交流。她的研究成果曾获得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先后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出版过《时尚无痕植发术》一书。整形美容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要想技术领先,就要努力专研,所以刘晓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这一点她的家人都知道。过年的时候,刘氏家族的人都要聚在一起,可是无论多少人在家里,必须给刘晓娟留出一间房子,给她读书用,毕竟对于走在事业征途中的刘晓娟来说,学习才是提高技术的硬道理。

第7篇

“天塘有爱”,遍洒孩子。8年来,她奔波于200余个特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家庭,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呵护他们的心灵,关心他们的成长,为留守儿童和贫困生编织了一个个爱的摇篮,让一个个心生怯弱的孩子们变得阳光,振起自信,燃起希望;8年来,她由关注本乡的贫困生辐射到其他偏远乡镇的贫困生,成为了贫困学生的“网络妈妈”,先后为贫困学生筹集资金40余万元,让一个个特困家庭学生走出泥沼,从此不再因无钱上学而流泪。在关注特困孩子和留守儿童的同时,谭兰霞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肯定,她先后被《今日女报》《湖南日报》《郴州日报》《郴州新报》《宜章新闻》《湖南教育》湖南省教育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湖南省政法频道、浙江卫视、广东电视台、郴州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报纸所关注和报道,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郴州市百佳青年、郴州市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郴州市优秀工作者、郴州市优秀教师、感动宜章十大人物、宜章县师德标兵、宜章县优秀班主任。

爱作底色,为留守儿童和贫困生编织爱的摇篮

心香一瓣系孩子,温暖大山的心灵。谭兰霞老师曾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不是装模做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她一直以来都是坚持把点点滴滴的爱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天塘乡地处深山,经济落后,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多,孤儿和单亲孩子多,善良、细腻的谭兰霞一直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经常把他们带回家里照顾。往往天气不好的时候,她家经常挤着十多名大山深处的学生,同事、邻居们都说她家就像是一个“爱心旅馆”,而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学习、嬉戏也如同在家里。学校放假的时候,谭兰霞就把这些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住,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耐心指导他们学习。其中范××、谭××等单亲或孤儿在她家一呆就是一个学期,范××想妈妈时,她还自己掏钱带孩子到郴州看望其患重病的母亲十余次。2012年9月18日,谭兰霞更是把已是9岁但因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而未能入学的柳×接到她所任教的一年级读书,辅导孩子学习,给孩子讲励志故事,帮孩子倒屎尿、梳头、洗衣……两年的精心照顾,一直自卑的柳×一跃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阳光女孩。

“我是山里走出的女儿,作为单亲、贫苦家庭走出来的我,当时如果没有亲朋好友、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已辍学两个月的我就不可能得以重返校园。能当上一名教师,我没有理由不爱这些与我有着相似经历的孩子。”谭兰霞对丈夫说,“爱我,就请爱我的所爱吧!今生我亏欠你们太多,我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在谭兰霞的影响下,丈夫郑文华、年过六旬的婆婆、7岁的女儿也经常帮着为住在他们家的贫困生和留守儿童洗衣、做饭、换药……

8年来,谭兰霞把大部分的双休日和假日都用在了深入学生家里家访上。大山里,幽寂中,一脚高一脚低,一身湿一身汗,一路碰碰磕磕,自己摔倒自己爬起来,害怕时就自己给自己唱歌壮胆,一个弱女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走遍了山里的每个旯旮,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帮着孩子理家务、干农活,记载了山里100余名贫困孩子个人和家庭的详细资料,含泪悄悄为30个特困家庭留下4000余元生活费。一直以来,周边的老百姓都十分敬重谭老师,他们常说:“对于山里人来说,有谭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是一方山乡的福气,更是孩子们的福气。”逢乡里赶集时,时不时有一些年过七八旬的老奶奶、老爷爷巍巍颤颤地提着土鸡蛋、腊肉、小菜等东西来感谢谭老师多年的帮助,千言万语最后却只是流下一排排浑浊的泪水,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是她一路前行的动力。

8年来,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她不但给予他们亲人般的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还时常在经济上支持他们,给孩子送衣服、买学习用品,带生病孩子看病,把无人照顾的特困孩子带回家里照料……3年来,谭老师成了张淑×和张世×、张莎×、张丽×等困难学生家庭的支柱:三家人的生活费、住院费、学费全由她负责安排。8年来,她先后资助60余名贫困孩子,救济40余个贫困家庭,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月光族”。山花开过一茬又一茬,谭老师也不知道为学生垫付过多少钱,护送过多少学生上医院,为多少学生买过文具和生活用品,帮多少生重病的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垫付医药费,丈夫、女儿打趣地说她是学生的“取款机”。“厚德载物,天道酬勤。”2011年,她所带的6年级57班和6年级59班共134个学生都顺利毕业,一个也没有少!2012年至今,她所带的一年级68班和69班共121个学生,一个也没落下!

网络作媒,为每一位贫困生汇聚拳拳爱心

呕心沥血济桃李,圆山里人的梦想。在天塘这个山的故乡,有的学生家庭条件特别困难,再加上有些孩子是孤儿、单亲孩子或父母、爷爷奶奶长年重病在身,让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几乎陷入绝境。为了让这些辍学的苦命孩子重返校园,谭兰霞含泪把他们家庭的窘境写成几万字的材料上传到自己的QQ空间里,发动爱心人士来关心和帮助孩子,并奔波于县民政局、县政府、县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帮助这些苦命孩子的家庭解决低保和大病医疗补助等。2011年,双胞胎姐妹张×君、张×香的父亲患有严重胃病,母亲患有精神病,家庭经济困难,两个孩子都辍学了。谭兰霞得知这一消息后,一边安顿好这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一边联系媒体、医院和爱心人士,免费将她们的妈妈送到郴州市精神病医院治疗,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孩子的母亲得到及时治疗,这个贫穷且充满苦难的家开始有了希望和快乐。孩子的母亲常拉着衣襟、擦着眼泪对周围的人说:“谭老师就是菩萨心,没有她,这两个孩子就糟蹋了呀,世上这样的好人,我是无法报答了,只是让女儿要一辈子记着谭老师,长大后一定要报答她。”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大山的特困孩子,谭兰霞把大部分休息时间都用在了收集、整理和上传特困学生的资料上,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网络空间里用心记录着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利用信息平台传播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字里行间流淌着她与孩子们的浓浓师生之情。《我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我的75 个孩子就要毕业了!》《感恩于心,让爱成河,促孩子成长!》发自大山深处微弱的心声打动了无数网友,其中一名腾讯空间用户以《还好,我们知道得不算晚》为题,推介了谭老师的感人事迹。此文一迅速受到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和转载。当天她QQ空间的浏览量就达到了100多万次,有近万人给她留言,每天能收到上百个爱心人士打来的电话。

为了让这些爱心人士更多地了解孩子的信息,谭兰霞经常与爱心人士网上交流、电话联系,电话费最多的月份得花1000多元。尽管她一个月的工资仅1806元,但是对于这些,她没想太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多收集些困难学生的资料,多跟爱心人士交流,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2012年5月14日,在谭老师的牵线搭桥下,东莞童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发起“首届‘走进大山深处孩子家励志夏令营’大型公益活动”,成立了“成长助学金”,天塘乡38位特困孩子实现了“一对一爱心帮扶”。之后,她又联系上“世界和善小姐大赛郴州赛区组委会”,于2012年5月22日参加“‘唯一风格杯’世界和善小姐大赛郴州赛区启动仪式暨新闻会”,会为特困学生范××筹得爱心善款7500元,有爱心人士决定资助范××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2013年2月22日,受中央电视台《梦想合唱团》栏目组的邀请,谭兰霞带着范××兄妹上北京参加节目,并征集到爱心梦想基金20万元。谭兰霞的爱心和执着,感动了全国无数的好心人,大家纷纷捐钱捐物,一批又一批爱心人士从河北、佛山、东莞、新疆、长沙等地来到天塘乡关心和帮助困难孩子。截至目前,谭兰霞已为大山里的90多位特困孩子寻找到爱心资助,为孩子们筹集爱心善款40余万元、爱心衣物30000多件、生活及文具用品5000余件、爱心图书4000多册。

立足乡土,探索乡村教育教学新路子

潜心笃学练内功,山之女儿的执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谭兰霞始终坚持自己“姓教”的本色,不希望自己仅仅是个照本宣科的教书匠,为使自己有一汪泉水,她坚持不断储备与更新知识和理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参与实践运用的能力。

针对当前农村学校一些课堂教学存在“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继承传统多,自主创新少”的问题,谭兰霞带领教研组一帮年轻人,组织开展自制教具、集体备课、文学沙龙等活动,摸索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的新路子,坚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方法、策略、手段、技术、模式等一系列的优选与创新,切实让乡村教学实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谭兰霞经常对特岗教师说:“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大多文化不高,而且父母经常不在身边,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多花点时间,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四遍。”在她的带动下,学校许多教师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潜心抓好每个孩子的成长,构筑了“面向全体,强基础,抓两头,促中间”的农村教育教学新模式,各类小课题“遍地开花”,各种教学赛事频频获奖,尤其是“感恩教育”成为全县学校的一大特色。近5年以来,她先后有4篇论文获国家级奖,12篇论文获县、市级一、二等奖,34篇通讯在市县主流媒体发表,并获得市县教学光盘应用大赛、健康教育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比武、优秀教学成绩、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60余次。

心存博爱, 愿每一位贫困生都健康快乐成长

大爱无言润心田,爱在路上传递。为让更多的特困孩子受到关爱和帮助,让更多人加入到爱心活动中来,谭兰霞于2013年以来先后自费筹建了“一个都不能少爱心助学会”“爱心助学会志愿者协会”“知心姐姐信箱”,她关注的特困学生、留守儿童也从本班延伸到全乡、全县。采访即将结束时,谭兰霞老师深情地对笔者说道:“2014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愿更多爱心人士都来关注、关心、支持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让全县每一个贫穷学生不再因贫穷而失学、流泪,愿每一位贫困生和留守儿童都健康快乐成长。”截至目前,她已为全县5个乡镇的66名特困学生整理建立了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上传至宜章县教育局、宜章县教育基金会、宜章县民政局和一些爱心人士。这66名特困学生的境遇引起了全县及外省各个层面的关注,一些部门和爱心人士提出了各种帮助意向。义工、老人、小孩、白领、打工仔、本省和外省的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捐资助学队伍中来,涓涓爱心汇聚成浓浓暖流,因为有爱,有你,有我,有大家,山里的孩子们从此不再寒冷、忧郁!

长期受谭兰霞资助的贫困生段××,现已是岳阳某高校的学生,从入学以来她就悄悄地为将来当一名教师而准备着,她发信息与谭兰霞交流,“谭姐,大学毕业后,我想到明德小学当一名教师,想和您共事,与您同行。今生何其有幸,让我有幸遇到您,您帮我圆梦,教我成材,今生何其有缘,长大后我就成了您,注定我们就联在一起!”特岗教师刘杰、谷英波时常与谭老师去家访,深受其感染和熏陶,他们在个人的QQ空间写道,“春风大雅能容物,人间有爱在天塘。”“这里有爱,这就是根,小天地,大舞台。不走了,不走了,这有我的人间天堂。”学校校长、特岗教师、老教师、教师家属及亲朋好友,大家都行动起来了,手拉着手,搭成了一个巨大的“爱心”形。

第8篇

【关键词】自强教育 资助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61-02

随着我国高校以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贴和学费减免(简称:奖、勤、助、贷、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高校贫困生得到了充分的资助和帮扶,基本实现了“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虽然贫困生学习和生活的后顾之忧得到了排除,但如何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从经济上的弱势地位走出来,摆脱完全靠资助的状况,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走出困境,我们的工作方式需要从传统的“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自强教育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强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从家庭困难的挫折中走出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定人人平等的信念,自强自立,通过自己性格上的改变、能力上的提高,改变自己经济上的窘迫状况。自强教育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 自强教育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个人能力

通过对在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虽然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但却非常珍惜学习机会。他们努力刻苦、表现积极,个人能力较强;另外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庭经济上的贫困而显得不够自信、胆小自卑、沉默寡言,性格比较内向。在如今重视个人表现,人际交往频繁的开放型社会中,不够自信、过于自闭的性格显得不合时宜。在毕业之后,他们很难适应社会,更难以在各行各业中凸显自己。“奖、勤、助、贷、补”从物质层面很好地解决了经济困难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问题,然而却很难解决他们性格上的不足。而实施和加强自强教育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自强教育强调从精神层面上对经济困难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出身不能选择,但个人发展可以选择,只有通过自强自立才能改变自己现在经济状况。小L是一个通过自强教育成功改变自己的经济困难生。小L是来自粤东地区城镇的一名贫困学生,父母是普通职工,家中有一个残疾的姐姐的生活不能自理。2011年一场突发事故给这个脆弱的家庭致命的一击,作为家庭支柱的父亲突发脑出血,全家举债抢救还是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因此还欠下几万元的外债。小L是个懂事的孩子,家庭的变故对她的打击很大,她想对家庭做点事情但又无能为力,因此她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事故发生时临近期末考试,小L的情绪影响了2011年上半年的期末考试,她出现了三门挂科,而2010年下半年期末考试她平均分84分,这种强烈的反差进一步说明父亲的去世对她打击很大。我及时介入,解决问题。先从解决她的家庭经济困难入手,因为我系助学金评选条件中规定补考两门以上不能获得国家助学金,小L不能参评国家助学金。在2011年11月份学校有一个临时困难补贴,金额为1000元,经我推荐,系里同意,我把这笔补助给了她。并且专门找她谈了两次话,了解她的个人情况,给她做思想工作,告诉她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家里解决困难,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她也认识到自己意志消沉是错误的,是不负责任的,她通过电子邮件向我表达了自己的认识:“我让很多人失望”“无论如何,我会学着向前看。”“您说的对,人生而平等,我会努力做好自己。”她这样说也确实这样做了,她取得的成绩证明了自强教育对于贫困生的大影响。工作方面,在2012年系学生组织换届选举中,她因表现积极,成功当选了系团总支副书记。学习方面,她每学期的平均分都达到80分以上,从没有出现过挂科现象,并在2012年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现在的小L自信满满,在她身上充满了朝气和希望,经济困难反而成了她上进的动力,她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她成为贫困生的榜样。

二 自强教育有利于减轻助学贷款压力,降低贷款违约率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高校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通过银行向学生提供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重要作用,不少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是高校在实施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无担保信用贷款的风险凸显。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一些能力不够强、就业不理想的经济困难生的偿还能力有限,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在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中,高校要为国家助学贷款支付相应的风险补偿金,高校在贷款中承担连带责任,国家开发银行和高校共同承担还贷风险。这只是从政策上分担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风险和贷款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的局面。要想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催款难、违约率高的情况,需要从源头入手。这个源头就是经济困难生个人,解决贷款风险问题的工作要从贫困生入手。贫困生因为自身经济上的困难,可能会存在自信不足、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等情况。所以当这些贫困生毕业时,缺少社会资源,家庭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而自身能力又不够强,找到合适的、待遇好的工作机会就少很多。当在校有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毕业生就业出现问题时,随之而来的就是还款困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特别重视贫困生的个人自强教育,重点关注贫困生的成长。小Z通过自强教育,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费问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Z来自粤西农村,从小母亲去世,家庭无力供养兄弟两人上学,小Z的弟弟早早辍学外出务工。雪上加霜的是2010年底,小Z的父亲因癌症经过抢救无效去世,留下小Z兄弟两相依为命。小Z是个比较内向的学生,给人的感觉就是缺少自信。小Z父亲去世后,我连续找小Z谈了几次话,在安慰他的同时,我强调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应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现在家中只有他们两个男孩子,应该像男子汉一样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我鼓励他大声说话,勇敢地面对其他人,勇敢地面对生活。虽然经历了父亲去世的打击,但是在经过自强教育后,小Z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更坚强了,他说话的声音大了,参加活动积极了。更重要的是,他明确了责任,也更愿意承担家庭的重任。小Z刚入学时办理了助学贷款,当他父亲去世后,他的生活费是他叔叔给的,但他叔叔也有自己的家庭,能力有限。2011年暑假,当其他人在度假时,小Z找到了一个兼职工作,在暑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挣了4000多元钱。2011年下半年,在申请助学金成功的基础上,他主动提出不贷款,用暑假挣的钱加上助学金缴清了学杂费。小Z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通过生活的磨炼,他更坚强了。2012年小Z主动竞选做了班长,他没有申请助学金,他说要让给更需要的人,他也没有贷款,靠自己的双手挣钱缴清了学费。小Z的自强事迹让人感动,如果在校的贫困生都像小Z这样自强自立,那助学贷款过额一定会逐年减少,如果贷款的贫困毕业生都能像小Z这样自强,我相信他们也有能力找到不错的工作,能够轻松完成还贷。

三 自强教育是物质扶助的精神补充,体现了贫困资助的人文关怀

“奖、贷、助、补、减”在资助体系起着不同的作用。奖学金通过鼓励先进,培养学生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助学金和困难补贴通过对贫困生发放助学金和困难补贴,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减是对特定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特殊的费用减免措施,保证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助学贷款通过借钱的方式帮助贫困生缴清学费,从而完成学业。通过“奖、贷、助、补、减”,基本实现了“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贫困生的物质上基本得到了保障。高校资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学费和住宿费问题,但贫困生的生活费还要靠家庭或个人解决,国家和学校现阶段没有能力解决贫困生的所有困难。仅仅物质上的帮扶还是不够的,贫困生是一个特殊而脆弱的群体,因为物质上的困窘,贫困生在精神上也更加脆弱,不自信和自卑现象存在于很多贫困生身上。给予贫困生足够的物质扶助的同时,更要鼓励贫困生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生活,全面历练自己,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现状。自强教育,对贫困生来说是精神脱贫,贫困生经过自强教育可以树立生活的信心,体现了资助、育人的人文关怀。前面提到的小L和小Z的事例充分证明了“授人以渔”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大于“授人以鱼”,自强教育可以改变贫困生的精神面貌,起到物质帮扶无法达到的效果。

自强教育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自强教育因为其对贫困生帮扶效果的间接性很容易被忽视。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应该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在物质资助的同时,更加强调精神育人,把自强教育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早.对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几点思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

[2]王涛.资助中坚持育人 育人中创新资助——陕西师范大学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第9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择校热”在我国中小学中持续升温,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国禁止择校,然而在美国由于教育券制度的实施,使择校得到政府承认和许可。实施教育券制度有助于个人择校自由、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文章在比较中美教育券制度的实践情况、借鉴美国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教育券制度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为构建适合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实际的教育券制度提出建议,以期为“择校热”找到降温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教育券;义务教育;择校;教育公平;教育资源配置

一、教育券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

(一)教育券在外国的实践情况

20世纪90年代,教育券制度开始在美国实行,在弗里德曼教育券理论的指引下,美国掀起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运动。第一个试行发放教育券的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通过“密尔沃基家长选择方案”调查显示,该市的学生教育成本降低了,而且学生的成绩大部分显著提高。同时美洲的其他国家,如智利、哥伦比亚也引进了教育券制度,欧洲的瑞典也在90年代开始引入教育券制度。这些国家引入教育券制度后学生的辍学率普遍降低,入学率相对提高,学生成绩也有明显进步,而且吸收大量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中等学校接受教育。2004年1月22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华盛顿州一千四百万美元的教育券计划。来自哥伦比亚特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有资格得到面值7500美元的教育券资助,他们可用这笔钱去任何宗教的或世俗的私立学校上学。

可见,教育券的实施,不仅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就学机会,而且教育券制度的实施能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

(二)教育券在我国的试行情况

2001年浙江省长兴县首开教育券试行先河,该县经济较发达,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然而教育资源依然匮乏,尤其是义务教育资源匮乏,优质教育资源更缺乏,仅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人们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2002年,长兴县教育局发放了三种面额不同的教育券:200元、300元和500元。累计发放职业教育类、义务阶段类、扶持贫困学生类三种类型的教育券共计156万元,使3220名学生受益。长兴县试行教育券制度以后,民办职业学校的招生率显著增加,由此可见,教育券制度的实施能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入学机会,对贫困学生更是有益,并有效地保证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权的公平性。

湖北监利县是个贫困的农业大县,教育改革最为突出的是该县推行“义务教育卡”制度,政府设立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账户,把投资于义务教育的经费以“义务教育卡”的形式平均分摊给每个学生,学生凭借“义务教育卡”可以自主择校,学校凭收取的“义务教育卡”到县财政兑换相应的办学经费。监利县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教育卡”制度,评估出优质学校和一般学校,并制定政策允许这些优质学校的收费标准比一般学校高,而其它学校则按照省政府制定的统一收费标准收取学费,这样更促进了学校之间为获得更多教育经费而提升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政府发行“义务救助卡”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同时,政府鼓励社会捐赠,吸取大量民间资金来对教育进行投入。

国内关于教育券的实践活动拓宽了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义务教育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提供了珍贵的经验。

二、我国义务教育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

1、政府未转变教育投资角色

我国社会存在大量弱势群体,政府对他们进行教育资助,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分配方式和规范管理,导致政府资助经费未落到实处,资助资金流失严重,使得“政府——学校——学生”的教育资金分配模式的弊端愈来愈突出。政府用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方式对学校进行资助使学校制度产生“垄断”现象,滋生了学校官僚主义的产生,影响了办学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政府的教育资源配置率。现在,政府需要放权,出让资金配置的分配权,但政府能否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能否接受监督,能否与时俱进是关键所在。如果政府不能尽快转变角色,那么,在我国实施教育券制度必然事倍功半。

2、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现象依然严重

我国各地学生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学生在入学机会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这也是导致教育结果不平等的重要原因。虽然《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但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地学生入学机会仍不均等,这种不均等现象在我国贫困的西部地区尤为突出。 转贴于

(二)义务教育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必要性

教育券制度的实施使政府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从直接控制者和垄断者变为间接调节者,而市场则开始主导教育领域,这就使得教育券制度能够有效治疗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效率低下等社会集权过度症。

1、实施教育券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教育公平

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实现教育公平是公民受教育权得到保障的前提,这与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平相吻合。教育券制度的实施,巧妙地把竞争引入教育改革领域,是义务教育改革的一种值得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有研究认为,教育券体现了教育公平化,保障了学生和学校的公平待遇。这是因为教育券制度的实施优化了教育投资环境,通过教育券制度,政府在教育资源分配时不论学校好坏按学生数平均分配经费;教育券制度扩大了教育选择的机会,特别是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增加了学生选择学校的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

2、实施教育券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间展开竞争,满足家长择校需求

教育券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将竞争引入学校,扩大家长自由择校的选择权。教育券的发放必然引起学校间激烈的竞争,它改变了以前的政府对学校直接拨款的单一模式,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券的好处在于,使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在市场中优胜劣汰,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自由选择权。

(三)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几点建议

1、建立教育券制度相关法规

任何一种制度的实施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准则,这样才能为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要想在我国义务教育推行教育券制度,必须建立相应的法规,迄今为止,人们对教育券的争议尚未停止,还有许多人反对实施教育券制度,我国在实施教育券制度之前,应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以保障教育券制度的顺利实施。

2、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教育的终极目标

目前,在升学压力指挥棒的引导下,家长们往往急功近利,更为关心孩子的升学问题,在选择学校时更多关注升学率高的学校。事实上,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教会学生与人相处的本领,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高的学校,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所以,应引导家长依据孩子自身的个性特点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而不是去挤破所谓的“重点学校”。

3、积极鼓励企业发放教育券

政府对学生发放的教育券毕竟是有限的,要积极鼓励一些大企业以教育券的形式资助学生,这样也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对教育进行捐助,或者以企业的名义对学生发放教育券,既可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又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还可以在各地建立教育券基金会,以教育券的形式募集更多的社会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