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经济的现状

时间:2023-09-08 17:12:09

导语:在农业经济的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经济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初探

我国农业经济占据着国民经济主体地位,虽然同工业发展来比起步较晚,但是在改革开放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使得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增多。然而当前在农业经济管理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亟待改善。

1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1农村经济管理方式与经济发展不相符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有效确立及具体实施。但是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上来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并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得到相继改进,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同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相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我国的部分省市区不科学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依然存有,不但直接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手段的有效发挥,而且也严重影响到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及提高。

1.2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严重

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农地流转最具代表的三种方式主要有:村集体统一组织调整及流转、农户自由流转和建立土地银行或是转包公司实行的抵押流转。在这其中,前两种在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后一种因自身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少数地区。农地使用权的转包、转让及使用权互换这三种形式成为了农村自由流转的一部分。村集体组织若想进行协调发展,不断的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城市化的进程,这样一来就使得城市用地极为紧张,出现了要将部分农村土地转化一部分给非农用的情况,再加上我国近几年来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土地价格一路飙升,使之当前我国农户开始将土地当作商品和所有财产,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农户不会将土地进行转让,这种行为使得土地的流动变得更加困难。

1.3农业经济管理力度不够

党和国家在近些年出台的文件中多次提及到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并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农业管理的相关指示,但是在实际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其予以高度重视,执行力度相对缺乏,实际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农业经济管理者自身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没有同当前社会形势相看齐,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因此也无法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准确贯彻及落实国家所制定出的相关政策制度,导致其管理执行力度低下;部分农业经济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二者关系相混淆,从而导致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视度不够。

2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研究

2.1农村管理信息化及产业化

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也在各领域中得到全面应用。在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之中,农业经济管理也应逐步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要将农业生产、具体管理及农业科研成果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收集和处理,以此为农业日常管理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为农业经济未来的决策奠定坚实基础。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态势越发明显,在我国各省区周边建立多个农产品基地,同时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农业合作政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随之使得多家服务中介组织相继建立起来,基于利益政策基础之上,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切实的提高了农业市场化,吸引了更多农民纷纷加入到企业之中,切实的提升了农民收入。

2.2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近几年来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现状导致了其与农业经济发展不相容的现状,同时也使得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严重,因此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尽快的实施规范化管理,提升财务处理方面知识与规范化。相关部门要将财务管理公开化,具体有以下三点:统一规定将具体日期设定为公开日;要求各个村在交通重要地段或是人多的地方安置固定的公开栏;每笔经费都经由具体负责人来严格把关,依照事先的规章制度进行办事,不能徇私枉法,针对所要具体征用农村占地、补偿费用支付、管理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检查出相应的问题,以便制定整改措施。

2.3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为了加快适应现代化的建设需要,需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完善,使农业经济管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调,最大限度扫除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一切障碍。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我国政府也要加大力度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要充分的发挥出宏观调控职能,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大力度的扶持。另外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的调整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增强农业经济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等,从而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3结语

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经济及社会不断发展下,其增长速度十分的迅猛,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却并无法满足于高速发展的农业经济,因此需要农业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适当提升农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农业科技管理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最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梅.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6,(7):127.

[2]王梅.浅析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5,(21):138.

第2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化经营;问题;政策措施;经营模式创新

我国以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具有经营的分散性、盲目性、高风险性和低效益等问题,给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很大阻力。实践证明,农业企业化经营能克服农户家庭分散经营的缺点。因此,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农业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现状与特点

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自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一些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雏形,其中有些企业逐步得以完善和壮大,成为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典型。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主要有五种模式:一是珠江三角洲模式。这一地区依托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带来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当地农业的企业化经营。二是江浙模式。浙江和苏南地区通过改制增强了乡镇企业的活力,提升了工业化水平,带动了城乡一体化,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种植规模化和农业企业化经营。三是上海模式。上海统筹城乡建设,合理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资源的开发,加速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企业化经营。四是北京模式。实行工农协作、城乡结合的办法,由城市工业提供设备、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由乡村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联合创立和经营农业企业。五是青岛模式。采取扩散、渗透和融合而形成城乡多层面的互动,通过城市工业的支持与农业自身发展,为“三农”注入资金、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农业企业化经营。总之,我国农业企业主要兴起于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的郊区,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反映了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一般特点,为我国推广农业企业化经营提供了一些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带动农业企业化经营,农业的发展通过接轨城市消费需求和依托城市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或通过城市工业的支持和帮助来发展农村企业。第二,农业企业化经营与农村乡镇企业紧密结合,其特点是依靠民间资本搞农村工业企业,农村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反哺农业,带动农业企业化经营。第三,从事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微观经济组织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些微观经济组织主要包括专业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企业和农业股份公司等,其组织化程度较高,企业管理制度较完善。第四,农业企业化经营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自给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农业企业实行规模经营和发展订单农业,大大降低了农业经营风险,提高了农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农业的弱质性得以改善。总之,农业企业化经营已成为我国农业微观组织发展的方向和选择。

二、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经营分散和组织化程度低。土地经营分散是制约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业企业经营整体上仍处于经营分散、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的状态。“十五”时期,我国农户平均每人经营耕地面积2亩左右,比“九五”时期的平均2.8亩下降28.6%;我国现有2.3亿农户,户均耕地仅7亩左右,也就是说全国存在2亿多个农业生产单位。长期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仅使农民增收幅度非常有限和农业产出增长速度下滑,而且对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十分不利。“八五”时期,我国农村产出年增长达35.2%,到“九五”时期已下降到13.2%,2000年进一步下降到8.7%。因此,不断推进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促使农业走上企业化经营的道路势在必行。

(二)立法与制度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经济立法工作进程逐渐加快,但在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方面的立法基本上还处于空白,农业企业化经营过程中许多环节还缺乏法律依据。在促进农地流转等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也不健全,虽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明确了土地经营权可以流转,为农村土地的集中经营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也进行相应规范,明确生产要素的拥有主体,为农业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但现有法律制度基本是流于原则性和法理性层面,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保护农地等农村生产资料的有效流转,对农业企业化经营也形成制约。

(三)融资困难。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有大量的资金剩余,另一方面,又存在农民贷款难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金融创新和改善农村投融资环境。据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农村资本缺口一般每年在5000亿元以上,同时,每年从农村流出的资本又十分惊人,仅通过财政和金融两个渠道净流出农村资本每年超过5000亿元,2002年已超过10000亿元,通过价格、投资、教育等渠道流失的资金更难以统计。因此,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农民的素质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整体偏低,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现代经营意识,接受农业信息和技术的能力差,使农业企业的组织松散、经济效益低和缺乏竞争力,阻碍了农业企业化经营持续稳定发展。同时,目前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虽然有些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农民协会、农业股份合作企业等农民组织不断产生和壮大,这些组织将单个农户联合起来,依法从事各种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和按资(股)分红相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但从整体看,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还较低且普遍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目前,农民组织的功能大多集中在产销环节,很少涉及农业教育与科技推广、信息与政策法规咨询、农村金融与保险等服务领域,这种状况不利于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

三、加快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立法滞后,许多经营活动和相关环节还缺乏法律依据,必须加快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我国应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涉及农村土地等生产要素产权界定及其流转的法律规定,作出更明确的解释,制定具体和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规范产权主体,促进产权交易,使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农户参与企业化经营创造条件。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农村制度创新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农村中小企业成长促进法》、《农业企业化经营管理法》等,使农村生产要素在企业这个平台上发挥更大效应,为农业企业化经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二)引入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一是用现代企业标准化经营理念经营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和经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检测手段也不完备,农民的标准化意识不强。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用企业经营理念提升农民的标准化意识,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管理,用国际标准规范农产品认证体系,做好农产品认证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二是用经营品牌的理念培育名牌农产品。农业微观经营主体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千方百计打造名牌和经营品牌,立足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广泛选择和开发能产生较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积极拓展和利用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集贸市场,也可借助期货市场和网络市场等现代交易平台开展农产品营销。同时,建立功能完善的产品分销渠道,注重市场供求信息,促使农业走上企业化和市场化道路。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配套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90-1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我乡的实际和存在问题,作为一名农技推广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得到乡党委、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对农技队伍的领导,切实抓好我乡农业技术推广,形成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此论野租乡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前景。

1 现状

野租乡地处会东县东南面,距县城40km,平均海拨2100m,属高寒山区,全乡总人口3119人,耕地面积3046亩,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其他作物有元根、绿肥、大小春蔬菜。种植品种,种植模式都比较单一。

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自然因素的制约,农业技术推广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民思想意识落后,整体素质偏低

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严重,有求稳怕乱的小农心理,说种庄稼就本分地种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意识淡溥,不敢冒风险,总认为种粮食比较稳当,不敢尝试新技术新品种,有从众心理,缺乏创新意识。虽然有部分农民能够大胆尝试,但是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减产后,就会立即放弃,甚至责怪农技人员技术指导不当,品种选择有问题等。

1.2 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以接受

我乡属于边远偏僻的彝族高山乡,文盲、半文盲居多,虽然前些年办过夜校,扫过文盲,但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导致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在他们之中没有交流的语言,更没有说服的理由。农民获取知识的途径少,首先是培训力量不足,乡级农技人员人数有限,虽然经常深入一线与老百姓面对面进行指导,但山区农户居住分散,工作难度比较大;其次是培训内容因条件限制比较单一,培训多以三干会、群众会主为,以会代训,大大削弱了培训会的作用;再次是对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少,大部分只能利用赶集,发科技资料,办黑板报等方法开展宣传指导,效果很不明显。

1.3 农技推广资金来源渠道少

没有固定的推广经费,很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以实现,尤其是高寒山区一旦因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减产或无收成,将影响全年农业收成。农民群众无法承受全部经济损失,不得不要求赔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也无法承担全部经济损失。从而导致今后的工作难以开展,农技推广也迫切需要资金的支持。

2 前景

针对我乡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工作抓好抓实,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2.1 多渠道多途径,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把初、高中的回乡青年集中培训,他们的接受能力强,容易发挥带头作用。另外,对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

2.2 抓好科技试验示范,以点带面让农民更直接地得到实惠

由于大多数农民都不愿花钱,应用自己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新品种,他们中许多人抱观望态度,认真搞好试验示范,让他们亲身体会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好处。近些年来,我乡在试验示范上做了不少工作,从早期的地膜玉米、高垄作洋芋推广开始,到现在的规范化种植,每年我乡从党委书记、乡长到基层的社长,都各有自己的高产示范片,每个村都有科技示范户,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2.3 搞好配套服务,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第4篇

前言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东麓,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7个乡镇,65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幅员面积258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8000公顷,其中水田5000公顷。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兰平原和布尔哈通河两岸,海兰江和布尔哈通河两条水质优良的河流为其灌溉提供了充足的地表水资源。全市水田黑土面积多,有保水保肥能力,适宜种植水稻。

玉米和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作物,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玉米和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市农业的长期发展方向。我市农业机械发展不均衡,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的改变。特别是玉米N植、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水平还很低,生产收获产机械化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市农机化发展的热点,也是亮点。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1 龙井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2053千瓦,各种农业动力机械684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52台,小型拖拉机3688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种植水稻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耕作技术粗放、落后,用工量大,产量也偏低,所以农业发展速度不快。从80年代初引进日本大棚盘育机械插秧技术,到近年来由于加大水稻和玉米的科技种植栽培力度,采用深施化肥、化学除草等一系列田间管理先进技术,引进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使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也得到提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国家两减免、三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市种植面积表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所以,发展生产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2 龙井市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006年, 我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104335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4896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基本上是空白。经过10年的发展, 农业机械保有量增长了迅猛。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2053千瓦以上,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6840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7731套, 联合收获机械597台。

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耕、播种、收获率分别达到90.48%、90.62%、73.72%;2016 年水稻机收比2005 年提高了51%。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在有关部门大力配合下, 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 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 天增加到一个多月, 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即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 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 促进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 影响龙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劳动力因素,我市朝鲜族人口比重大,达到66.4%,由于本地经济水平低,有大部分朝鲜族人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大量外流,特别是具有高等教育水平和农业户口的人更容易外出。农业生产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空间分散性, 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导致农业不能规模生产,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土地因素,我市属于完整的山间丘岗性盆地,不适宜超大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家庭经营规模狭小,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市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方式很难推广,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一是中小型农业机械多, 更新大型机械乏力;二是动力机械多, 专业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 配套比率低; 四是低档次机具多, 高性能机具少。

4.2 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

我市在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玉米机械化水平太低。我市有23000公顷旱田,玉米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65%,但是由于缺乏适用的旱田机械,玉米生产机械作业率低,机械收获占66.85%,严重地制约了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升,但一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板结现象与机械化严重滞后对粮食产量造成威胁。

4.3 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使用取得效益。但是,我市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其表现为:一是“买不起”。大型作业机械需要10万~20万元,一次性投资大,目前我市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有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二是“用不好”。 农机手的综合素质不高,农业机械的作用未能全部发挥。另外农机部门引导、服务不到位也是农机手用不好农机的一个方面。三是“效益差”。由于部分农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具闲置时间多,造成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更换大型农机的积极性。

5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趋势与发展策略

5.1 龙井市农机化发展趋势

趋势一:农机的升级换代需求强劲。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趋势二:关键环节机械化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

趋势三: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 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水灌溉、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加工装备等机械化技术。

第5篇

关键词:庄河;现代农业;问题;路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庄河确立了“一城两带”的发展格局,北部山区的绿色经济带与沿海区域的蓝色经济带将并肩发展,共同绘制庄河现代农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但是,在庄河,现代农业才刚刚起步,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相互交融,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为庄河经济发展助力。

一、庄河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有顾虑

尽管广大农民知道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内心仍然存在不少顾虑。一是由于对现代农业缺乏整体认知,因此对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心中没底。二是由于现代农业项目成本高,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很多农民不愿意自己发展项目。三是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将来无地可种,因此对其他人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有抵触情绪。这些顾虑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经营理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

现代农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增产的主要手段是靠现代生产要素的综合投入。而庄河许多现代农业经营户却始终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理念的束缚,主要还是把产量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增产的主要手段靠加大劳动的投入,通过精耕细作来提升利润的空间,这是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在这种经营理念的影响下,许多经营户的市场意识也比较淡薄,不能很好把握市场规律,经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部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不容乐观。

(三)规模化经营比例过低

高利润率、高商品率、高技术含量,是现代农业的内在特征,这些特征要求现代农业必须进行规模化经营。但截止2013年底,庄河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农村集体土地只有12.7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8.3%。规模化经营比例过低,难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四)经营粗放,技术依存度过低

现代农业是以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科技依存度非常高,而庄河的现代农业大多是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资源依存型”特征非常明显,草莓、滑子蘑、水产品等农业产业项目皆是如此。在资源依存度过高的氛围下,粗放经营比较普遍,一些先进技术难以应用。

(五)经营模式不合理,成本过高

在庄河,农业大户普遍采取企业化自主经营模式,成本过高。比如,大连来宝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的来宝农业产业园项目,每年的经营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价格压不下来,在市场上,很多产品还竞争不过以家庭作坊式经营的散户。

(六)市场体系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

庄河尽管有许多名牌优质农产品,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缺少大型专业的批发市场和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导致许多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没有很好发挥出来。在庄河,只有一个草莓批发市场,覆盖面明显不够。市场销售体系的不健全,使农业经营户的销售压力过大,许多经营户只能自己联系批发商。

(七)产业链条过短,产业间互动不足

在庄河,大多农业经营户都是单纯放眼于种植或养殖上,只有少数开发出自己的深加工产品,导致自己的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在自身工业化加工组织和商业化销售组织没有很好发展起来的时候,产业间互动也不足,许多经营户与生产企业、销售市场的对接能力较差,导致生产具有盲目性。

二、庄河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加强宣传,增强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

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工作。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当高度重视,通过农校、职校、新闻媒体、农业大集等各种平台或中介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现代农业的内涵、要素、技术、政策等知识;通过典型引领、搭建平台等形式,促进广大农民对具体项目的熟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农民对具体项目发展前景和市场变化的预测能力,增强大家发展现代农业项目的信心。

(二)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技术依存度

庄河现代农业要持续高效发展,必须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理念的束缚,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增加综合要素的投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现阶段,庄河应在不断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含量的同时,广泛应用现代技术,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的技术依存度,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三)提高规模化经营比例,发挥规模效应

小规模经营难以实现现代农业的高利润率和高商品率,也难以为新技术的应用留有空间,因此,庄河现代农业应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比例,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和大户的引领作用,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以规模效应带动现代农业全面发展。

(四)转变经营模式,建立“公司+农户”的连锁机制

农业大户自主经营模式成本太高,许多农业大户在成本的漩涡中被拖得筋疲力尽;散户分散经营,利润率、商品率、技术应用率都难以得到提高,而且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这种经营模式必须加以改变。最好的解决途径是走“中庸”之道,建立“公司+农户”的连锁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大户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实现育苗、品种、技术、收购、销售的区域整合,发挥集团优势,以规避市场风险。

(五)健全市场体系,发挥品牌效应

庄河经认证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共有213个,省级以上名牌共有15个,庄河蓝莓、庄河草莓、庄河滑子蘑、庄河山牛蒡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庄河大骨鸡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地理证明商标。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庄河需要加强专业化市场体系的配套建设,通过专业化的批发市场和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品牌产品的市场集聚和辐射效应。

(六)实行“纵横结合”的发展战略,提高产业竞争力

第6篇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的发展以及进步,现在每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的联系也是越来越密切了,我国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所以说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收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并且现在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中所占有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会直接的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在农业经济当中,农业经济管理是保证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以说我们的国家必须对农业经济进行合理的管理,使得农业经济有着更高的产值。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虽然说我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据着主体的地位。但是我国的农业经济相比较于工业经济来说发展起步的时间是比较晚的,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实行之后,我国的农业经济才取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现在我国的新农村政策的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多,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进行发展。但是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主要问题就是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急需进行解决以及改善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与经济发展不相符合。随着现在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了十分有效的建立以及实施。但是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却没有及时的进行改革以及更新,也就导致了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不相符合的,这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现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制约以及限制。不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使得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方法的有效展示收到了极大的制约,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现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但是其中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现行的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协调是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急需进行解决。

2.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农业一直都是我国的主要产业,并且一直都是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我国政府针对农业出台并且实施了很多的制度,并且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明确的提出了要求以及相关的只是,这也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坚强的后盾。但是在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实践过程当中,很多的农业经济管理问题都没有得到应该有的重视,很多的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度是完全不够的,这也就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效果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再就是我国的相关部门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点主要就是体现在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落后,并且在执行力度上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我国的农业经济进行发展的同时,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是需要进行相关的提升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忽视,是会直接的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产生影响的。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的不断发展,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之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有这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新型的农产品销售体系。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我们在农业经济管理当中需要构建一个新型的农产品销售体系。现在笔者针对新型农产品销售体系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进行简要的介绍。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的主要目标有三个,那就是高效、安全有序以及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想要实现这三个目标,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就应该具有着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个就是营销主体的规模化以及组织化,第二个方面是交易方式的现代化,第三个方面是批发市场的功能齐全,第四个方面是物流配送系统的高效率,第五个是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零售业态,第六个是交易行为以及市场秩序的标准规范化。

2.信息化应用更加的广泛。随着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以及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逐渐的对各个行业的传统工作模式进行了改变。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应该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这样有助于对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行推动。现在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当中信息化的规模在进行着不断的扩大,信息化已经开始逐渐的向着我国农业经济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对于农业技术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变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帮助。推行农业经济管理有助提高现在农业管理的水平,所以说现在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农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进行相应的提高,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于收集以及整理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都是能够提供便利的。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有效手段,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农业可以的开发以及利用。

3.农民合作社的改进。农民合作社就是把农村当中的农民联合起来,这样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于生产成本以及交易费用都能够起到相应的节省的作用,并且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农民市场谈判地位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说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我们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及发展。通过相关的研究,笔者得出农民合作社当中的人力因素、制度因素、物质因素、商誉因素以及关系因素与合作社的发展是有着正相关的关系的,并且对于农民合作社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其中商誉因素以及物质因素对于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是有着更大的影响的。人力因素主要就是有社长的文化程度、担任社长的年数以及是否生产大户决定。制度因素则是由农民合作社当中的机构设置、会议记录、公开财务运营以及盈余分配等相关的情况进行决定的。物质因素有农民合作社的办公场所、服务设施以及注册资金来决定。商誉因素则主要由农民合作社的注册商标以及相关的名牌产品和绿色认证等决定。关系因素则是由农民合作社与政府当中的相关部门以及村里的组织关系来决定的。通过对以上关系的分析,笔者针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大对于社长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社长的专业技能以及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对于合作社当中的组织机构衱利润分配等都是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制定,需要做到让每一户农户满意。对农民合作社当中的物质资源进行适当的增加,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以及自身的服务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支柱产业,随着现在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迅速的,但是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却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农业经济,本文主要就是介绍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薛敏.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06:218.

[2]于果,马秉南,董洁.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J].品牌(下半月),2015,06:12.

[3]朴香玉,崔洙男.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266.

[4]谷尚菊.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漫谈[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28.

[5]谭智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2:12-13.

[6]张莉.浅谈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08:16.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范文二: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的管理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立足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主要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管理内涵;现状

农业是农村得以发展的根本,提高对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农业的合理发展。农业经济既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对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内涵

农业经济管理,就是在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市场经济、劳动力资源等多种条件,对市场资源进行再分配,使农业经济发展逐步步入正轨,积极健康发展的管理活动。农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联,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与科学性,农业经济管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调节手段之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要求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信息化与持续化发展。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2.1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认识不足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求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将目光放长远,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央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为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中央相继出台了多部文件,然而,由于部分农民素质不高,对新农村背景下管理农业经济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响应和配合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很多中央文件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较差,部分农业经济发展仍处于家庭作坊模式,相互竞争激烈,不懂得合作共赢,无法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展进步,无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最大的一份力量,一定意义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尚未形成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管理体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能最大化的发挥农业经济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将农业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新农村的更好建设。为此,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与健全。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执行力较差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较低,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与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就必然导致了他们执行力较差。农业经济得不到有效管理,单纯依靠农民自己薄弱的力量难以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对建设新农村贡献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3.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农业经济也逐渐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已经渗入到新农村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注重食品生产是否安全、是否健康。对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是商家良心的体现。转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3.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信息的现代化也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之中。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经济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农业经济的生产与管理中运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3.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高农民农业经济管理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农业经济也已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与时代同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减少走弯路,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4总结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现代化科技水平,都有利于弥补与完善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缺陷。

参考文献

第7篇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当下农业经济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相结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一系列探索,并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引用相关科学技术、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等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是当今社会建设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求现代化农业经济朝着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对于我国而言,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建设。但是,当前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下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

1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1.1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不适用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依旧是承包责任体系,由于这种体系缺少接耐、创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并不结实。以往的农业经济体系无法满足低碳农业发展各方面的要求,并且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分散,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效益,但是,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低碳农业经济,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造成了部分群众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认可和支持。

1.2农业经济生产理念过于落后因为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的知识普及性比较差,获取相关信息也不够及时,导致目前在农村里许多人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认识不足,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当得知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时,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种事实,由此产生了抵抗心理。

1.3缺少科学技术的辅助在当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缺少科学技术有效的辅助,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对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经济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生产的科学含量,这样才有利于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

2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措施

2.1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在分析了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后,发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不能在农村顺利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并不了解,以及生产理念过于落后。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低碳农业方面的宣传,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安排专业的团队到当地农村每家每户进行宣传,也可以把当地农村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低碳农业理念,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农村的农业经济体系进行创新,在承包责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生产制度,促使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根据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农业经济发展低污染、低消耗等要求,所以在建立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提到要节约水电、合理地用药施肥以及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等内容。首先,在农业生产环节里,应该选择效果较好的肥料和农药,并且减少对化肥农药的运用,根据低碳农业的要求调节农业化肥的使用结构,在保证杀虫和育肥功能的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其次,是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在化肥方面应该大力地推广农家肥、有机化肥以及复合肥等,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在农药方面政府应该加快生物农药的研发,可以使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或者通过选择抗病植株等手段来降低对农药的使用,合理地满足低碳农业有机发展和绿色的要求;最后,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节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目前,人们研发的“养殖-沼气-种植”这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运用和废物的回收,满足了低碳农业低污染、低消耗的要求,所以,应该在我国各个地区大力地进行推广。

2.3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相关制度不完善也是一个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多个角度合理地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针对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政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制度,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地制定。另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政府可以鼓励发展融资,通过相关途径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为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该从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这几个方面出发,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铁.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

[3]匡跃辉.论低碳消费模式的实现[J].消费经济,2010(05).

[4]朱涛.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与中部六省对比评价[J].市场研究,2012(10).

第8篇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制约因素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14-01

近年来,农业经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够让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十一五期间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业经济的现状,提出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同时,也指出了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针对本国农业经济的现状进行改革与发展。山西省是农业大省,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的关注。

一、农业经济的制约因素

1.外界环境的制约

农业经济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生态环境是其中之一,它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气候变暖;空气污染;土质污染,水质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不平衡,农作物的生长得不到保障。

并且农民自身在丰收后为了减少劳动量,会焚烧秸秆,这不仅污染空气,而且破坏了土质,农作物从源头就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给,也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长期焚烧会导致土地数量减少,造成严重的后果。

2.农村劳动力流失,供不应求

农业经济建设需要人力,而从一些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企业需要劳动力,农村健壮劳动力有部分选择到城镇打工,剩下的劳动力不足以支撑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一些特别时期,如收获时期缺少健壮劳动力,收获进程赶不上进度,这样容易导致农作物错过最好的播种时期,得不到正常的成长条件。

在农业建设上要投入人力,土地众多,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改革措施难以持续下去。

3.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致使耕地减少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也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耕地面积减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非农业用地,如:房产用地、城市用地,国家基建用地等;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结构不是单一的,如:林业、渔业、牧业的发展需要用地,因此减少耕地满足其发展;三是有少部分耕地破坏,如自然灾害,不当使用,地区差异等,耕地不能使用。

农业改革缺少劳动力,耕地减少,在最基本的农业经济建设条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

4.农业经济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

三农包括农村、农业、农民。农民素质关系到农业,再而关系到农村,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之本。当前的农业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或者是自然经济,需要高素质人才。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留下的劳动力教育程度偏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在新农村建设上需要新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留守的老年多固守旧观念,难于转变,不利于推进新技术。为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有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劳动力。

5.农村土地难以集中管理

在技术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也是普遍现象,大型机械应用于农业,如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农民的工作量。但是我国的土地经营分散化,土地分布广泛,不方便大型机械的运作,所以虽然地方政府提供了补贴,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但是农业机械化使用方式仍是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土地不集中,浪费工作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农民个人自己劳作,,减慢了农业经济建设的脚步。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

1.提高农业技术

农业机械化也可以看作是农业科技化、现代化的表现,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首要任务是提高农业技术。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购买机械等硬件设备,培养使用新技术的专业人才;另外挑选一批技术人才队伍,普及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适应地方特色的农业种植技术,更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脚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年质量,保障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土地经营集中,产业化经营

由于土地分散导致不能集中机械劳作,而自家劳作的方式工作效率低。所以将土地集中经营,集中管理,在收获播种时能够使用机械。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距离规模化大型化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集中土地后,可以减少运输、存储等方面的细小环节,方便管理,发展为大型化的产业经营。

3.普及知识,整体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农村劳动力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者,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如提供义务教育,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培训机制,优化农业结构。必须提高其素质,充分调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转变固有的传统观念,接受新技术,为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保障。

4.对农业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农产品的深加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度加工,针对市场需求和消费人群的需要,针对性种植生产和加工制作,形成增产――转化――再生产的循环,使之增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农产品加工的力度,在经济效益上有所收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小结

农业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作用,我国也是农业大国,以农为本,农业经济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到多方面罂粟的制约,而且中国地大物博,农业经济建设要因地而异。通过以上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现状,对我国农农业经济制约因素的简要概括,提出了当前农业经济新的发展思路,符合全球化的趋势,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提高综合国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帆.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11:195-196.

第9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优化管理

引言

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应结合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同时,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经济效益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减少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1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积极影响

农业经济管理应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经济效益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推动农业发展创新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当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现代化的农业必然是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旨在推动农业发展模式的改革,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速度。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科学利用农业生产力,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限制。同时,优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创新,在当前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农业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与传统模式,而是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可以推动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农业科技的创新,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

1.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市场经济下,农村不仅仅局限与发展农业种植业,同时还可以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甚至于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势必会大幅提升农业经济的效益,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1人才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直接管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农业经济管理需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做支撑,如果无法有效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很难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人员普遍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较低,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有局限,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管理人员很容易出现缺乏行动力、知识滞后等问题。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诸多惠农、助农政策,但是难以在基层贯彻落实,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受人才因素的影响,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2.2农业生产单位发展能力较低

1)我国农业生产活动长期受限于个体活动发展模式的影响比较深远,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个体与个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规模与发展形式单一,获取的经济效益有限,这不仅导致农业生产单位的抗风险能力偏弱。2)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大型企业的整合资源的支持,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之间不具备资源整合的能力,导致各项生产要素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限制了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发展。

2.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及,促使诸多行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但是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信息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乏相关软硬件设施,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此方面的意识,尚未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现代化农业必然是依赖于高科技手段,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将逐渐被淘汰,因此,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势必会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

2.4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逐步发生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正在被逐步淘汰,农业生产正在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发展,这表明我国已初步走上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不完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的资本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极大的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但是仍然无法有效改善当前的现状,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加强人才培养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需要依靠大量的专业人才方能得以实现,因此,培养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优化农业基础硬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大人才储备,建立强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才能为农业经济管理优化以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有深刻的了解,为此,要加强对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组织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优化和创新当前落后的农业技术,积极与相关高校建立联系,定向培养人才,扩充农业经济管理储备人才队伍。

3.2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模式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整体而言效益不高,缺乏发展的潜力。对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小农经济模式下,个体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发展规模化农业,还有助于机械化作业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以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劳作,还可以全面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多元化就业。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史,规模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已有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积极发展。

3.3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推动了诸多行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创造出了更高的效益,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也要积极尝试,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加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以此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以及学习等方方面面,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各项软硬件设施,不仅可以拓宽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能加快农业生产信息的流通,以高科技手段指导农业生产。通过互联网可以精准了解市场需求,进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推动农业的精准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积极转变自身的认知,接受并掌握互联网发展模式,并积极进行实践。

3.4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以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保障。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在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助农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完善,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障。首先,政府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业项目,适时优化以及调整各项政策方针,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各项便利的条件,推动本地区特色农业项目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其次,要积极引导当地相关企业与本地区的特色农业项目建立联系,推动双方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二者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