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3-09-08 17:12:12

导语:在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手机媒体 网络媒体 学风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

[作者简介]高存福(1978- ),男,山东济宁人,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学生管理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田兆富(1969- ),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淄博 25504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042-02

新网络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信息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负面效应。沉迷于网络和过分依赖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和厌学的主要原因,因“网瘾”“手机瘾”而导致学生学业无望、退学回家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有些学生无法抵制非法网络的诱惑,陷入网络传销和网络犯罪。智能手机等新网络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诚信教育和校园优良学习氛围的营造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辅导员要充分意识到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稳定有序、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手机媒体降低了大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信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手机日益强大的网络功能,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和喜爱,校园里专注于手机的“低头族”随处可见,他们甚至连上课的宝贵时间也不放过。学生上课时经常用手机看微博、小说,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看视频、玩游戏、网上购物,把原本完整的课堂时间割裂化,分散了课堂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有的学生还利用手机上的搜索引擎查阅资料,应付老师课堂上的作业,不仅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对辅导员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网络媒体造成大学生诚信素养的缺失

有的学生借助网络随意性、虚拟性的特点,不负责任地转发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辱骂诽谤,有的学生甚至在个人欲望的唆使下从事网络犯罪活动。在期末考试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大学生利用手机等网络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不断翻新,以致一些学生被开除学籍,令人扼腕叹息。网络媒体为大学生寻求各种各样的学习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严重依赖网络信息的惰性思维,许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专业实习报告等材料仅仅经过网络下载简单拼凑就完成了,根本未进行任何实践和调查;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连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都原封不动地从网上复制、粘贴。大学生诚信素养的缺失已成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网络媒体冲淡了大学校园里的学习氛围

目前,网络和电脑已成为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伴侣”,宿舍里几乎人手一台。一些学生由于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将大量的休息时间用在了网络游戏和娱乐上,使其逐渐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下降等问题,从而导致宿舍学习氛围淡化。大学生逐渐习惯了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学习信息,依靠论坛、微信、QQ等网络工具进行学习交流,把情感移植到网络中,忽视了近在咫尺的老师和同学,造成大学生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忽,进而影响自己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交流障碍或交往恐惧症,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学生宿舍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严重的主要症结所在,需要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予以重点关注。

(四)网络媒体给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带来挑战

就业工作是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学风建设是就业工作的有力保证。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过分表现自我、贪图享乐和道德失范等现象严重,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更注重功利性,待遇好、收入高的企业成为理想的奋斗目标,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生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还有一些毕业生过分依赖网络求职信息,渐渐忽略或不愿参加校园招聘,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受网络习惯的影响,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和同事有效沟通,导致同事之间关系紧张,为了获得“解脱”,一些大学生选择了“辞职”这一逃避方式,频繁跳槽。这对高校在社会的影响以及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暴露了新时期大学生信用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需要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加强教育和引导。

二、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推进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注重宣传教育,严格规范课堂秩序

1.加强课堂网络文明教育。新网络媒体给大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强大冲击,辅导员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课堂网络文明教育。例如,通过主题班会、文明修身沙龙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分辨是非,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进一步净化课堂学习风气;通过开展“课堂六害”漫画大赛、网络文明短信作品大赛等活动倡导大学生文明使用手机,理性使用手机,自觉做到上课不玩手机、不开手机;同时,要占领网络教育阵地,积极营造文明课堂氛围,通过飞信、微博、QQ群、人人网等网络载体宣传上课玩手机的危害,提倡让手机远离课堂,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2.严抓课堂管理。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严格监管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倡导建立“课堂手机休息室”,上课前让学生自觉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统一保管,以免一些自控性差的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建立重点学生档案,加强对手机依赖和网络成瘾学生的监督管理,开展与这些特殊学生群体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逐步调整心态,自觉抵制手机等网络媒体的诱惑,从而将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辅导员要加强与任课老师的交流,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齐抓共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二)加强宿舍管理,提升宿舍文化育人功能

1.加强对大学生宿舍使用电脑的管理。如今电脑已广泛进入学生宿舍,为广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厌学、人际交往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为方便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初期的“断乳期”,辅导员应严禁大一新生将电脑带到学校,大二及以上学生若要使用电脑,必须向学院提出申请,在签订《宿舍电脑使用协议书》后方可在宿舍内使用电脑;同时,辅导员要不定期地对使用电脑的宿舍进行检查,对违背承诺协议者严肃处理,严重者取消其寝室电脑使用资格。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精神生活,善于发现并妥善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帮助他们将情感从虚拟世界转到鲜活的现实中来,减少对手机、电脑等网络媒体的情感依赖。

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环境。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发生率大于80%,特别是宿舍同学之间在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辅导员要加强学风建设,就需要在优良舍风的培育上下功夫。要通过优良学风宿舍的创建和验收,激发宿舍成员的学习热情,增强宿舍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营造学风建设人人参与的氛围;通过宿舍文化艺术节,营造整洁有序、室雅人和的宿舍环境;设置如名言警句、名人或校友画像及生平介绍等,形成积极奋进的寝室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公寓为单位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手绘板报大赛、诗歌朗诵比赛、宿舍英文短剧表演等,形成“人人关注学风建设、人人参与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开拓创新,努力营造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

1.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风范和学术的魅力;邀请著名企业家、社会精英做行业发展报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握行业需求;组织师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设立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定期组织专业老师为大学生进行考研辅导、就业指导、发展咨询等多项服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网站上开辟“学风建设专题”,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优秀成果和典型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立手机短信平台,定期将与学习、考试有关的信息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务;依托校园网站构建交流平台,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共同对学校学风建设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网络交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2.努力打造主流的校园网络文化。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给辅导员传统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由此形成的新型校园网络文化对学风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辅导员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推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通过组织科技下乡、专业实习、科研立项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和科研热情;通过“挑战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组织IT校园行、网上冲浪等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学习活动,在网上为大学生提供名著点阅、名师课件、科研成果评析等资源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营造浓郁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就业指导,进一步夯实学风建设的基础

就业指导作为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之一,对学风建设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要利用有效网络资源,不断扩充就业网络功能,积极搭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及时、便捷地将就业信息发送到学生手中;要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搭建集信息、指导、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优质舒心的服务;积极通过网上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另外,辅导员要积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通过人人网、微博、QQ群等网络方式及时了解毕业生离校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这既是对就业工作的检验,也有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影响学风建设顺利推进的不利因素,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金芳,王蔚.网络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6).

[2]周海燕.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对学风建设工作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4).

[3]龚克,毛晓红,范婷雅.浅议网络时代的高校学风建设[J].魅力中国,2010(6).

[4]张守参,王军.辅导员工作与学生学风建设[J].华章,2012(11).

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视角;农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73-02

学风是大学精神元素和高等教育状态表征,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学风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不仅直接体现着高校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并最终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1]。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从辅导员工作视角对农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科专业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科专业学风问题与其他学科总体相似,在学生身上体现为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纪律散漫,缺乏自律性等[2]。此外农科专业学风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对全国800名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建设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呈现出“农”的特色和“农”的内涵缺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缺乏“三农”情怀,学习目的功利化。农科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应该具有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然而,当前很多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目功利化,不能合理地将学习目的和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农科专业和肩负“三农”使命结合起来,而是仅作为实现就业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缺乏远大理想。调查中仅38.5%的学生个人发展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2.专业认同感匮乏,学习兴趣不浓。由于受高考分数限制、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以及专业调剂,“入错行”等情绪在部分农科专业学生中存在,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仅35.4%的受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浓厚。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不能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厌学、倦学[3]。有高达60.9%学生认为他们曾经受到过社会舆论和世俗偏见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同样也有24.6%的受调查者表示,高年级学生的负面引导是造成他们对所学专业丧失信心的重要原因。

3.理论与实践脱节,服务生产能力欠缺。农科专业实践性强,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但部分农科专业学生不能正视基层等工作环境,参与实践活动意愿不强,眼高手低、敷衍了事等现象经常存在,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服务能力。有36%的学生明确表示,他们对学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和活动存在应付心理。

4.国际化视野不足,国际竞争能力不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等农业院校需要培养一批立足国际前沿,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精英人才。然农科专业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及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留学意愿不足、外语水平欠缺、专业知识不能达到要求,严重影响了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仅有8.3%的受调研农科专业学生有出国的意向,但根据各高校公布的就业数据,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出国深造率总体低于5%。

二、农科专业学风问题成因分析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态度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在因素,此外,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学习问题的重要成因。

1.思想教育成效不足。一些农业院校对学生思想教育不重视,集中体现在没有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备专兼职辅导员,导致思想教育力量薄弱;没有贴近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形式化,实效性低;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不足,“三农”意识强调的少。这些原因都导致学生未能认识到学习农科专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塑造。

2.育人机制未形成合力。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全员性工程,需要学工、教务、学院及后勤保障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需要教师、行政管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的通力配合。但一些农业院校认为学风建设仅为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未将其纳入学校重点进行统筹安排。导致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后勤保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能树立,学生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不能体现,而辅导员及班主任由于事物性工作繁多而对学风建设力不从心,引导效应不能实现。

3.监督约束机制落实不到位。尽管各个农业院校相关的学风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齐全,但落实效果不明显,成为阻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学校教学环境宽松,对教师管理不严,致使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投入不足;学生考试作弊等违纪违规事情处理难度大,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警示作用。

4.学风建设载体不完善。学术讲座、科技创新项目、学术社团、学科竞赛活动、专业技能实践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部分农业院校讲座数量不多,讲座层次不高;科技创新项目少,专业教师指导不足;学术社团缺乏有效的指导,活动层次低;技能实践基地不足,学生参与实践锻炼机会少。

三、农科专业学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是学风建设的引导者、监督者。从辅导员的工作视角对农科专业大学生进行学风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在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思想是行动先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农科专业建设优良学风的基础。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名家讲坛、专题报告会、校友风采展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强化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认识“三农”、了解“三农”,把个人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2.借助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力量,形成学风建设合力。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员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实施效果。辅导员在推进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应该充分扮演好学风建设策划者、引导者和协调人的作用,充分借助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力量,形成联动机制。要与任课教师密切联系,即时掌握学生到课情况和课堂表现,对重点违纪学生予以惩处;应及时向班主任传达学风建设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共同分析研讨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具体有效措施;要在学生干部中建立学风建设联络人,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即时了解班级学习状况。

3.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的学风建设,是营造良好风气、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1]。辅导员应从学风建设的高度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建设。要把学习文化作为班级和学生组织的重点文化培养,要利用日志、网络等方式宣传推进学习型班级和学习型组织建设。要有严格的班委会和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把学业指标作为重要选拔指标;要实施淘汰制,对挂科、逃课、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干部实施淘汰,形成正确导向。

4.完善约束激励机制,让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良好的学风需要一系列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要奖惩并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辅导员应该强化制度建设,让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农科专业来自农村和家庭贫困的学生较多[4],对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困的学生要优先给予助学金、校园兼职、就业等资助和帮助;要对学风建设先进个人、学习标兵等学生及时表彰,树立典型,带动后进。此外,还应落实日常教育管理,尤其是对考试作弊、逃学、迟到早退等学风违纪现象进行重点查处,达到约束效果。

5.搭建好学风建设载体,形成学风建设保障机制。学风建设载体是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应搭建平台,形成学风建设保障机制。要搭建职业规划平台,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学;要完善学术交流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提高学生求知欲;要完善赛事平台,多组织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丰富第二课堂的学习自主性;要与企业联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搭建实习平台;要拓展外联,邀请企业家、杰出校友等担任就业指导师、兼职班主任,提供智力平台;要构建出国留学信息交流平台社团,营造鼓励留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展基,陈建平.农业高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现实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54-55.

[2]易晖.农业院校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2,(2):203-204

第3篇

【关键词】学风;考风;影响因素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地处株洲市的二本院校,在校学生近3万人,学校对株洲和湖南的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风和考风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

1 调查数据和模型的建立

(1)问卷设计。本文假定影响学风的因素有学习态度、课堂教学质量、专业认知和兴趣、学校管理、就业预期、兼职情况、整体学习氛围、考风等,影响考风的因素有整体考风、学风、监考情况、违纪处罚情况等。围绕这些因素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

(2)调查对象和方式。为反映真实情况,调查选取了78名老师和17个学院的875名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此次共发放问卷1025份,回收问卷951份,回收率93%,其中信息不完整或不合格问卷8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943份,有效回收率92%。在调查中我们采取了电话、邮件、现场发放问卷等多种方式,以保证问卷真实反映我校大学生学风和考风的现状和原因。

(3)模型的确立。我们通常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属于概率型非线性回归,能通过模型各系数的确定,有效的反映各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数据依据。

2 分析结果的说明

根据调查数据,运用SPSS17.0的Logistic做二值分析,得出关于学风的回归模型方程:

Logit(P)=ln(p/1-p)=-1.880+0.148X1+0.232X2+0.433X3+0.041X4+0.522X5-0.672X6+0.451X7+0.511X8

X1表示学习态度,X2表示课堂教学质量,X3表示专业认知和兴趣,X4表示学校管理,X5表示就业预期,X6表示兼职情况,X7表示学习氛围,X8表示考风。以上回归方程表明,学习态度、课堂教学质量、专业认知和兴趣、学校管理、就业预期、兼职情况、整体学习氛围、考风等因素都对学风产生了影响。其中,学习态度、课堂教学质量、专业认知和兴趣、就业预期对我校大学生学风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学校管理对学风影响相对较小。与学风产生相反作用的是学生的兼职情况,其他因素与学风作用方向相一致。

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关于考风的回归模型:

Logit(P)=ln(p/1-p)=-1.350+0.126Y1+0.364Y2+0.428Y3+0.021Y4

Y1整体考风、Y2学风、Y3监考情况、Y4违纪处罚情况。以上回归方程表明,整体考风、学风、监考情况、违纪处罚情况都对我校学生的考风产生了重要影响,除违纪处罚的影响较小外,其他因素的影响显著。

3 全面提高湖南工业大学学风、考风的建议

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提高我校学风和考风,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风、考风管理制度,严格奖惩机制,加强贯彻落实,营造公平良好的氛围,以管理促学风、考风。首先,学校应加强学生学风制度的制定,完善考风制度漏洞,同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其次,加强日常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团学会要组织好每天考勤检查,将检查结果整理汇总并与任课教师反馈点名结果一起,定期公布,并记入年度评先评优考核指标中。同时,强化服务育人。班主任应加强与任课老师、辅导员联系,及时了解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每学期初与班上学习成绩差,表现差学生谈话,每月到自己班上听一次课,作好相关记录。学工办应关注学院贫困生、后进生和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思想上负担,解除学习后顾之忧。

(2)加强专业知识和就业前景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专业教育要通过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学院及学科专业的情况,激发新生的求知欲。要让新生充分了解学校、系(院、部)的情况,特别是专业情况,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增强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让学生清楚本校特色、学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对往届毕业生的客观评价,明确提出学校对他们的培养目标。每个人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明确自己的特长和最有可能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和清晰地长远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层次。

(3)提高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教风督学风、考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引导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纪律、学生听课情况的管理,纳入学生平时成绩。

(4)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严肃考试纪律。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诚信做人的观念,认识考试作弊的严重性。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坚决抵制作弊行为,争当诚信典范。树立优良学风、实现零作弊尽到自己的义务。加强考风建设活动促学风。在每次考试前,学院应切实抓好考风考纪教育动员工作,召开专题班会,树立“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的思想,对少数违纪违规的同学按规定及时处理。

(5)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以活动带学风。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积极鼓励参加各类竞赛。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组织的各类各级别竞赛活动,所获成绩可作为评先评优,推优入党加分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与撰写。鼓励学生自主联系专业教师或自行参与科研活动,课题结题或可作为评先评优,推优入党加分项目。

(6)以榜样树学风。学工办认真做好年度评先评先工作,及时树立典型,扩大宣传,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实行评优评先,推优入党学风检查违规一票否决制。考研,考公务员代表经验交流座谈会。定期在每年六月份召集当年考研、考公务员优秀代表,就业,创业优秀代表给大三年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培训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蔡.如何通过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J].探索与争鸣,2008(5):11-14.

[2]唐立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煤炭技术,2005(7).

[3]黄斌.民办高校大学生作弊现象分析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1(8).

[4]汪萍.加强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第4篇

2010年是我校的学风教风建设年。为了进一步深化“党旗领航工程”对大学生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在全校本科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学生工作部特制定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活动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选树优秀典型 营造良好学风

二、活动时间

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

三、活动内容

1、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各院系须于4月15日前组织全体本科生党员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学工组领导要在会上强调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本科生党员积极配合本院系做好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并鼓励其为推进学风建设向前发展建言献策。

2、党员“一帮一”活动

定期开展党员“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每名学生党员至少要对一名本院系的非党员同学进行帮扶,并形成帮扶记录,每两周向所在党支部进行汇报。帮扶对象范围可为: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生活困难学生和行动困难学生等。

3、学习经验交流会

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各学生党支部应针对积极在专业学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与本院系其他支部、其他院系进行交流。各院系成立学习报告小组,组织学习优异的学生党员典型,面向本院系和其他院系召开学习经验报告会。

4、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

各党支部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要认真分析本支部所在班级、年级或本院系的学风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向本院系汇报。同时,各党支部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互动,及时与专业教师沟通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广泛收集和反映同学们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加强学风建设的同时促进教风建设。

第5篇

针对大学生公寓开展立体化管理,可以说是完成学风建设使命中的必经路程。可是透过实际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上还存在诸多弊端。在此类背景下,本文探讨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学生建设的作用,以及日后公寓立体化管理的具体策略内容,希望能够借此加快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速率。

关键词:

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学风建设;作用

1引言

高校如若想要实时培养复合型人才,避免和社会需求产生任何冲突迹象,就必须竭尽全力进行学风建设。相比之下,大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交的核心区域,更是他们彼此交流最为频繁的场所。特别是在经过高校学生和后勤管理体制持续改革之后,公寓在学生成长环节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如今已经成为高校后勤和行政管理的结合点,同时更是检验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果的关键环节。而所谓的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就是要求以公寓为载体,将爱心管理、部门联动、制度护航、学生参与等多元化管理模式融为一体。所以说,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于学风建设有着积极辅助效用,值得深入探讨。

2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于学风建设的具体作用

2.1令学生在参与公寓管理事务中树立上进心态,这是优良学风衍生的基础

安排学生参与到公寓环境建设事务之中,能够激发出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满足不断提升的成才需求基础上,令他们凭借更加高超的实践应用技能,改善公寓管理方案的针对和实效性。秉承教育和自我教育交互式融合理念,可以说是强化和调试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原则,有助于避免学生在步入高校生活之后产生懒惰、不思进取的问题。与此同时,经过公寓管理事务顺利参与之后,可以令大学生及时树立起助人为乐、踏实肯干的行为习惯,为该类群体今后愈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前景绽放,奠定基础。

2.2改善公寓管理人员行为模式并为学生树立榜样,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前提

高校公寓管理的主要内容,便是进行公寓环境规划建设,归根结底,其属于一类养成教育的系统化工程项目,因此需要管理主体予以精细化培育,唯独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养成正确生活和待人接物习惯的积极主动性。在此类背景下,对于高校公寓管理主体明显提出愈加严格的规范诉求,毕竟他们日常生活和管理活动中的任何举动,都会被大学生关注。所以说,今后作为现代专业化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务必要时刻展现出优质化的管理和生活模式,树立起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并借此促进大学生绝佳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结果。

3借助公寓立体化管理途径强化学风建设实效的细节

3.1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促进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融合

这里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求公寓管理中的不同内容都要以学生学习、生活、发展、成才为基础加以布置拓展。其中学习的内容将细化为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社会公德等,为了令公寓尽快转化成为大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就必须考虑在公寓内建立起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令学生在公寓中的一切行为表现都能够和今后综合测评结果相互挂钩;而指导教师也可实时观察学生心理状况,保证定期组织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学生今后能够快速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各类我呢提,并且养成妥善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实践技能等,为日后成为国家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至于在公寓管理过程中,则要注意明确职责,尽量保证物业和学生管理的分开进行。因此,可以考虑安排后勤机关承担物业管理事务,而学生工作部门则负责处理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同时要求两类机构在特定时期内借助协调会进行工作通报,保证大学生公寓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3.2树立管理和服务交互式融合的理念,构建专业化的公寓管理团队

公寓可以说是大学生群体的第二课堂,而公寓管理人员则是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作为一个优质化的公寓管理主体,尽管不能在课堂上授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尽好传道解惑的职责,令学生能够豁然开朗并且至此积极向上。想要达成这类目标,就必须确保这部分管理人员时刻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可以考虑进行学生意见箱设置,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保证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需求和建议,将学生的监督作用发挥到极致。再就是定期开展工作点评和例会活动,强化对公寓管理团队的指导力度;最后就是针对不同公寓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机制匹配,同时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借此将各级公寓管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予以全方位调动。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于学风建设的确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效用。因此日后需要校领导能够不断强化对该类工作内容的重视力度,及时聘请一些素质较高的人员来担任学生公寓管理者职务,并利用他们合理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人性化管理服务模式,校正大学生群体思政意识和日常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发挥出各级公寓管理的联动效用,为日后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保障。

作者:郝菊生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为春.学校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31(03):118-130.

第6篇

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将把学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学风建设工作。学院成立由院党政领导、系主任、教学秘书、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学风建设工作督导组,负责督促学风建设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以各项制度为依托,不断完善加强学风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1、逐步建立起“院党政领导,专、兼职辅导员督促,系专业任课老师指导,学生干部、党员为主体”的学风建设工作网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导。院领导负责全院学风建设整体工作;专、兼职辅导员负责加强班级管理,关心学生生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引导、督促工作;系专业任课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协助认真抓好日常性事务管理,落实各项学习制度,积极组织本班同学参与学风建设活动。

2、建立教学、学工联席会议制度。由教学副院长和总支副书记牵头,每月召集1次教务办和学工办成员的联席会议,通报和研究学风建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制定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3、建立辅导员和班主任责任制度。辅导员是分管年级学风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分管班级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加强对分管年级、班级的管理和指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充分发挥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建立学风情况通报反馈制度。学工办会同教务办在每学期开学初和期中各召开1次全院学习委员会议,通报上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有关情况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学风建设的工作要求,并做好向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反馈和沟通解释工作。

5、建立学生学习成绩通报谈话制度。学工办每学期初将重修和不及格课程超过14学分的学生情况书面或电话告知学生家长,要求学生家长配合督促教育学生,凡重修和不及格课程学分达到学籍警告或退学要求的,要求学生家长必须到校面谈或办理退学手续。对于一段时期内学习有明显退步或学习存在困难的同学,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及时与他们谈话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和思想困惑,督促学生不断进步,防止学生出现课程考试大面积不及格情况。

6、建立学生骨干参与学风建设工作制度。把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学生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与学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全院范围内实行党员联系学习困难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以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提高成绩。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搞好自身学习的同时,应积极投身到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同学发奋学习。

二、强化学生教育和管理,深入开展优良学风创建系列活动

1、抓好大学生生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成才。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奋斗目标,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大学生涯设计,做好人生和职业规划。通过学生的自我比对,以及和周边同学的比较,教育和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和完善生涯设计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涯设计的长效作用。

2、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有效解决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立院领导接待日等措施,加强学院领导、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班主任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及时了解学风状况;各班长或学习委员定期向班主任报告班级学风情况;学生党员定期向学工办反馈所在班级学风情况。

3、以班风、宿舍风气建设为重点,大力促进学风建设。把班风建设和宿舍风气建设纳入班级和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营造积极进取、好学上进的班级和宿舍文化氛围。以班集体建设为中心,切实开展好“互帮互助”学习帮扶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以学生宿舍为阵地,认真落实学生宿舍各项管理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不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降低补考率、违纪率等负指标,提高考研录取率、英语四级、软件考试通过率和学位授予率为工作目标,强化目标导学,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专业学习上来。关注转年级学生的学习,落实好帮扶制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毕业。举办考研知识讲座,提高学院考研报考率,通过考研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5、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立项申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第7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大学生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在高等教育 “大众化”的趋向下,高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之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良好学风的培养必须多管齐下,涉及到学校的制度建设、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工作,同时还要加强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把握学风现状,定期分析学风变化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本文以北京部分二类本科院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样本开展调查,并利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高校的学风现状进行了合理分析,并提出通过开展体系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1 调查对象、方法、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以北京部分二类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大一到大四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47份,扣除不合格问卷12份,有效问卷共435份,占问卷总数的96.7%。以所有统计均在有效样本的基础上进行运算为前提,采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问卷主要从学风现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习目的和动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风总体状况一般

调查数据显示,27.3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学风状况良好,59.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学风状况一般,5.73%的大学生对自己学校学风的总体评价是差,另有5.10%的大学生选择“说不清楚”。在分析“学风建设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时,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厌学,为考试而学 ”是主要原因之一。

2.2 相当数量学生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但学习动力相对不足

关于“学习目的”调查结果显示,45.22%的大学生认为其学习是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23.57%的大学生则是要“拿更多的证书等硬件,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18.47%的大学生选择“为今后的深造做准备”。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但在对自身学习状态的评价上,调查结果令人堪忧。仅有28.0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动力充足,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选择“学习动力一般,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大学生超过半数,达到51.59%;另有17.20%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学习动力不足,得过且过” 。

2.3 大多数学生比较看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73.25%的大学生认为其重要。因此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46.8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选修,另有43.9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已经选修,两者合计超过九成。关于“选修这门课的原因”,80.14%的大学生的回答是“希望学习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更好地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2.4 在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的确定上,多数学生希望获得校方帮助

据调查,82.17%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在大学的历练中,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未来职业方向”。而在确定人生目标和找准职业方向的过程中,78.98%的大学生“希望得到学校老师或相关部门的帮助”。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分析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学风状况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识。此次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学风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厌学,为考试而学;学习和学术氛围不浓厚;学习浮躁,存在考试突击现象;学习纪律意识不强,迟到旷课现象严重。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就学生而言,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根据调查,有51.59%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动力一般,为学习而学习;有17.20%的学生直接表示自己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荒废光阴,蹉跎岁,也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导致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降低。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高校学风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对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的调查中,数据显示44.44%的学生表示自己厌倦学习,40.74%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成就感,无抱负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22.22%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及后大学时代认识不足,缺乏规划,由此导致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究其原因,根本的就在于不能及时树立人生目标和对自身职业生涯缺乏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准确分析和评估自身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在此基础上,确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并据此制定详实的行动计划。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问题,也就是帮助大学生在科学、全面地认清自身主客观状况的基础上,及时树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人生目标和确立通过拼搏可以实现的职业理想。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实现未来人生目标及职业理想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只有通过在校期间积极主动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为未来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解决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机问题,即“为什么学”的问题。只有将这个问题解决,大学生才会去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渐在校园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由此才能使得学风建设走上良性轨道,良好的学风才能得以形成。

4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进学风建设

基于上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分析,因此,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为实现未来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而积极主动学习,以推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1)引导大学生科学树立人生目标、确立职业理想。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看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进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根据人生目标确立职业理想;另一方面,要通过多途径的教育让学生认清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现在的专业学习。专业学习不仅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必要途径,也是个人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找准目标和明确途径的基础上,激发学习主体的内在积极因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一举扭转学风状况。

(2)引导大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并围绕专业适当拓宽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职业类型、职业性质、职业构成要素、职业发展趋势以及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大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地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培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3)形成体系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获得持续的教育。即使对于一个成人来说,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大学生而言,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更是一个需要反复摸索和不断修正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形成体系,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以为学风建设提供一个不竭的动力源。具体来说,首先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二、三年级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强化专业学习。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侧重于帮助毕业生实现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形成终身学习习惯。

本文受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10000200 200)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第8篇

摘要:学风是一所大学的命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独立学院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开展和加强学风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特殊性入手,提出形成良好学风的措施及渠道,给出促进学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 措施 建议

一、学风的含义及实质

1.内涵: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学风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和根基,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

2.实质:从本质上说,学风就是学校的一种整体风气和精神面貌。一方面体现出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师德师风、治学态度的全面反映。

二、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特殊性

1.独立学院的自身特性

(1)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约束力不强。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学习的兴趣不高,欠缺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缺乏主动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2)独立学院发展历史短,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较弱。独立学院办学历史比较短,其培养目标体系、教育质量、教学水平,毕业生的素质如何,这些被社会认可都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社会影响力仍较薄弱,认可度不高。[1]

(3)校园文化内涵不足,学校品牌尚未形成。独立学院一般比较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内涵的培养和引导,与公办高校相比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欠缺软实力,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办学理念。

2.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1)学风建设是学生综合能力和气质的集中体现。进行学风建设能提高学生内在修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消除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利因素;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学习动力以及使命感和责任感。[2]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拓宽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气质,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2)学风建设是学校整体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和精神风貌的窗口。开展学风建设是学校整体人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立足实际,确立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人文素质教育格局,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精神风貌和形象。[3]

(3)学风建设是衡量一个学校毕业生素质和潜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养成良好的学风是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成才和发展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学生跨进大学,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在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对其一生的发展是非常可贵的,使得终生受益。

三、开展学风建设的措施及渠道

1.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院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学风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协调,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总结、研究、解决学风建设的具体问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形成“教、学、管”三管齐下的良好育人局面。

2.开展思想引导,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开展学风建设,首先要从学生思想工作抓起,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增强成才意识,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加大教育教学管理,以教风带学风

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调动其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做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和水平;加强教学管理和监督制度,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严格课堂出勤,提高教学质量。

4.增强信仰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理清人生发展的思路,使学生以成才为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5.弘扬校园文化精神,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风建设。坚持开展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营造严谨、好学、善思、进取的学习氛围,使学风建设得到深化和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对此,给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全员化的育人理念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良好的学风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独立学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提高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多管齐下,齐抓共管,逐步建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和机制,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强化过程管理,重在落实,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体制

以体制引领学风,加强对学风建设过程的监管和督促。建立学风督导队伍,落实相关人员和工作职责。构建主管院长定期教学巡查制度、分管教学副院长听查课制度、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辅导员抽查课制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以及学生信息员反馈的一个立体监控体系,为学风建设的持续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大力强化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以教风促学风

推进学风建设,教师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进一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教师要严格要求,狠抓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以班风、考风促学风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恒的主线,促进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中心。寝室文化、班级建设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和基础,要营造班级、寝室良好的氛围和风气。同时,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诚信做人,诚信考试,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和思维定式,这样才能得以传承,从而推进学风建设。

5.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工作机制

加强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精神和传统,科学整合各类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建设创新、和谐向上的大学文化,形成全方位的共同工作目标。增强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凝聚正能量,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竟永华.高校独立学院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4):44.

第9篇

【关键词】 延安大学;大学生;学风;现状;原因;对策

学风是高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支柱。良好的学风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及规范作用。学风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学风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整体校貌,通过学风可以看到一所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水平,教学传统和教学质量。学校的学风状况,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延安大学学风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延安大学学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培养高质量人才。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延安大学的大学生。调查共发出500份问卷,收回480份,回收率是96%。参加答卷的学生中本科生占98%;一年级学生3%,二年级学生47%,三年级学生41%,四年级学生7%;男生36%,女生64%。

问卷共30个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试题涉及学习目标、上学目的、课堂学习情况、学习兴趣、课余时间安排、作弊情况和对学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延安大学学风现状

39%的学生对延安大学的学风氛围感到满意。54%的学生对延安大学的学风氛围满意程度感到一般。学生认为延安大学学风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61%的学生认为创新性不强,缺乏实践的能力。56%的学生认为是缺乏学习的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习。46%的同学认为是缺乏团队精神,没有学习、学术气氛。38%的同学认为是满于现状,进取心不强。

1、大学生学风整体较好,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积极

(1)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比较端正。在“您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中。43%的学生选择的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13%的学生选择了“为继续深造打基础”,48%的学生选择了“为了找个好工作,提高社会地位”,20%的学生选择了“为了报答父母”,21%的学生选择的是“为了应对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

(2)大多数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您对待学习?”这一题中。12%的学生选择了“勤奋刻苦”,57%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努力”,23%的学生选择了“随大流”,8%的学生选择了“懒散”。在“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主动的学习?”这一题中。40%的学生选择了“经常”,10%的学生选择了“总是如此”,48%的学生选择了“偶尔”,2%的学生选择了“从不”。64%的学生“总是准时上课”。只有3%的学生“经常迟到”和“总是迟到”。40%的学生“从不旷课”。只有5%的学生“经常旷课”和“总是旷课”。

(3)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好课后学习。80%的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基本能按时交作业”。56%的学生平时每天课余时间自学时间为“2小时以上”。64%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适当的放松自己,同时也不落下学习”。37%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像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60%的学生“经常去教室或图书馆学习”。

2、大学生学风状况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在“您是否认真考虑过您的大学目标,对此您的大学目标明确吗?”这一题中。4%的学生选择的是“没有考虑也没有目标”,68%的学生对大学目标“考虑过但目标不清晰”。只有28%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目标“认真考虑且目标明确”。

(2)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只有27%的学生周围的同学绝大多数对学习很感兴趣。53%的学生周围的同学差不多有一半对学习很感兴趣。部分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35%的学生旷课的原因对该课程不感兴趣,46%的学生上课不能用心听讲的原因是对课程没有兴趣,64%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是对课程不感兴趣。

(3)课堂教学吸引力不大,上课不能用心听讲。6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旷课经历。旷课的主要原因是有其他事情,其次是对该课程不感兴趣,还有就是老师讲的不好。对于大学生迟到旷课现象的看法,57%的同学认为虽然是错误的行为,但是可以理解。部分同学上课未能认真听讲,20%的同学上课会与同学聊天,34%的同学上课会自己看书,5%的同学上课睡觉。在“您上课玩手机吗?”这一题中。87%的同学都有过上课玩手机的经历。

(4)不能很好地利用资源以助于自己的学习。45%的同学对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设施、设备满意,但不能利用好以助于自己的学习,28%的学生对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设施、设备是不满意的,只有27%的同学既满意又能利用好。在“您是否经常听学术讲座”这一题中。只有6%的同学经常听学术讲座。94%的同学只是偶尔或者从不去听学术讲座。

(5)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考试,对考试作弊存在侥幸心理,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关于作弊动机的内在因素,49%的同学对所学的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应付考试。46%的同学认为虽说学习努力,仍怕考试不及格。关于作弊动机的外在因素,43%的同学认为是重修制度的压力,33%的同学认为周围存在不少的成功的作弊现象。关于触发考试作弊动机转变为行为的原因,62%的同学认为考场管理不严,给作弊者有机可乘。50%的同学认为作弊手段的隐蔽和高明,作弊容易成功。

二、延安大学学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性不强

学校没有很好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部分老师仅忙于一般的教学工作,未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事情,从而疏忽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学科的前沿性和国际性。课程结构不合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学校重视必修课程而忽视选修课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涉及面过于狭窄,缺乏理科和文科的综合和互相渗透,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教师缺乏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学水平和责任心都会影响到学风。部分教师忙于其他的事情,缺乏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不能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和学术上进行有效指导,缺乏与学生的交流。部分教师不懂得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导致所教的课程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的形势,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课程不能够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4、未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不够丰富,使学生没有把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缺乏动手能力,创新性不强,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活动的类型不够多样性,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时候只告诉学生举办讲座的时间和地点,并不告诉讲座主题和主讲老师,而且强调进行考勤,导致学生会对听讲座和学术报告产生反感,影响效果。办学的硬件跟不上学校的发展速度,未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和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5、考试制度不完善

未能营造良好考试氛围,使学生考试态度不够端正。考试制度落后,考试管理规章不健全,考试的环节不能找到相对应的依据。不能对考试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作弊容易成功。不能够严格执法,坚决惩治作弊行为,有的监考教师监考不负责任,对作弊现象听之任之。这些都影响着良好考风的形成。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根据调查问卷和多方面的意见,加强和改进延安大学学风建设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加强学风建设就要从学生抓起。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风的反映,那么加强学风建设,首先就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目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大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尽快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2、合理设置课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高校的课程设置一定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通过该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能够获得该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应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学校在课本的选择上应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使其所展示的专业知识既成熟又与时俱进。除了专业基础课程之外,可以增设指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鼓励、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倾向选择学习、研究方向。

3、提升高校教师素质,以教风促学风

教师是学风建设的统帅,在学风建设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前,不仅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以便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创新,学会诘问,学会学习,使学生不仅仅获得的是书本知识,更是一种学习能力。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师及学生评价机制,将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一个评价体系来操作,形成教风、学风相互约束的机制,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保证教师所教的课程能够适合当前的形势,与时俱进,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让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树立良好的榜样。

4、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和环境。一是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各种社团的管理,营造出一个凝聚人心,积极向上的校园学风和文化氛围。二是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和各种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新的知识,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前沿,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优化学习设施和环境。改善图书馆和教室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文明、舒适的学习环境。

5、完善考试制度,形成良好考风

严肃校规校纪,健全考试制度,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纪律,用纪律约束学生。一是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使广大师生对考试违纪行为的危害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端正考试态度。二是完善考试制度,避免考试制度的落后。建立健全的考试管理规章,使考试每一个环节的进行都能够找到相对应的依据。三是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强对考试过程的有效监控,严格执法,对考试作弊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理,坚决惩治,使广大学生引以为戒。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优良学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良好的学风需要长期的洗练和实践。高校应重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魏广东,蒋文云,刘凌.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9.24-3.

[2] 缪娟.大学生学风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26-1.

[3] 位芳,王雪琴,曹刚强,田保明,司艳红.对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3.3.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