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第二课堂概念

时间:2023-09-08 17:12:15

导语:在第二课堂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二课堂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 第二课堂 教学体系 可持续发展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教育与社会的接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搞好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打造出一个管理机制健全、活动形式新颖、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鼎力支持、学术风气浓厚、教育效果显著的第二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二法门。

一、高校第二课堂研究现状及不足

近年来,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对第二课堂进行了研究,但时至今日,针对第二课堂这一概念,尚未出现占据绝对优势的论断。在我国,最早提出第二课堂这一概念的是朱九思先生,他认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1]其后,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对第二课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国存先生对第二课堂作了如下定义:“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2]任永方先生基于人才资源开发原理,立足于共赢理念,将第二课堂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他认为,“广义的第二课堂是以大学生成功力建设为纲,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的成长需求进行系统化的培养,达到毕业生拥有并能够胜任‘打工’、创业、深造等基本综合素质的一个管理过程;狭义的第二课堂是针对‘打工’而言,它是为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以追求相关利益者‘共赢’为目标,针对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纰漏,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的成长需求系统化成长指导和训练,促动他们面向职业自我开发并有效提升职业素质的一个管理过程。”[3]在国外,虽然没有直接的“第二课堂”的称谓,但却有与其意思表述相近的“开放课堂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的第二课堂教育理念借鉴了西方开放课堂活动的某些成分。结合已有的文献及论述,笔者将第二课堂的定义作如下概括:第二课堂是在理论教学之外,立足于学生能力培养需求而单独开设的以实践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促使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

第二课堂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它的内容具有量多、面广、评价难的特点,这使得第二课堂的合理建构举步维艰。许多高校开展了第二课堂,但教育效果与活动投入不成正比,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对于第二课堂的研究及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内容设计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轨,活动目标不明确,带有盲目性;第二,研究领域上,停滞于框架的构思,在具体内容上缺乏细化处理,没有对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进行模块化、专业化划分,致使第二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第三,第二课堂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很难实现规范化管理;第四,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在人员建设、制度建设、经费投入、设施建设、网络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第二课堂的发展,同时也是高校第二课堂流于形式的症结所在。总之,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合理建构离不开教学内容的细化、活动目标的明确、评价体系的健全以及保障机制的完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建构

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概念是我国高等院校划分的一个分支,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本科院校,它主要用于区分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介于二者之间,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归纳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应用型大学的含义,大致可这样表述: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4]因此,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既不能缺乏自信,妄自菲薄,也不能眼高手低,盲目向研究型大学靠拢,而应该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探索出一条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第二课堂道路。玉溪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办学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笔者通过研究,立足于玉溪师范学院实际,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构设想。

(一)第二课堂教学结构系统

第二课堂教学结构系统由“三大教学平台、九大教学模块”构成。公共基础教学平台主要从思想道德、人文陶冶、职业体能三大模块展开,以奠定学生基础素质为目标,在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中属于公共必修部分;从业技能教学平台主要从职前教育、科研创新、社会实践三大模块展开,以培养学生从业技能为目标,在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中属于专业必修部分;专业扩充教学平台主要从文史类、经管类、理工类三大专业模块展开,以扩充专业技能为目标,在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中属于专业选修部分。根据九大教学模块的不同,又配以相应的课程,共计33门。具体论述如下:思想道德模块下设国防教育、国情教育、爱国教育、三生教育、党校教程、团校教程、正德讲坛7门课程;人文陶冶模块下设玉师讲坛、名人讲坛、美育讲坛、名著概论、三笔书法、棋类竞技6门课程;职业体能模块下设体育基础、心理健康2门课程;职前教育模块下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学堂、公共关系、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礼仪讲坛、法律讲坛、未来教师8门课程;科研创新模块下设科学研究、创新意识2门课程;社会实践模块下设志愿服务、暑期实践2门课程;文史类、经管类、理工类专业模块则根据各自侧重点的不同分别设置综合演练、信息精英两类课程,共计6门课程。

(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系统

在教学内容层面,依据上一层级中的33门第二课堂课程,分别进行细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现有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共计300多项。主要包括:军事训练、精英论坛、时事讲评、专题讲座、学术交流、感恩教育、党员论坛、影视展播、礼仪盘点、模拟法庭、庭审观摩、监狱参观、教学试讲、教育实习、志愿者活动、社区挂职、兼职体验、“跳蚤”市场、创办虚拟公司、微电影制作、电子沙盘制作、证书培训、英语模拟社区、英语文化节、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艺术文化节、体育竞技、素质拓展游戏、心灵成长手工坊、职业生涯导航大赛、模拟销售大赛、未来教师素质大赛、 “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ERP沙盘模拟竞赛、数学建模大赛、“未来校园”规划大赛、“睿智杯”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模拟招聘大赛等等。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细化,可以进一步明确二课堂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根据第二课堂课程的不同,分别设置相应的课时和学分,并将学分细化为课程学分和创新学分。在考核过程中,坚持以课时换学分为主,其他方式并存的原则,确定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学生修满相应课时即可获得课程学分。在创新学分授予问题上,依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各类实践活动,由专家考评小组根据学生自评、专家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三个要素对活动效果作出综合评定,推出成绩优异者,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对于竞技比赛,将获奖情况作为创新学分的获取依据;对于职业资格证书,将证书等级作为创新学分的获取依据;对于科技创新成果,经专家组考核通过后授予创新学分。

(四)第二课堂教学保障系统

1、建立高素质的第二课堂师资队伍。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成败,因此,学校必须加大对高素质教师的引进力度,如针对外语类第二课堂活动,可加大外籍教师的引进力度。同时,对现有师资队伍要进行第二课堂专题培训,让全体教师达成共识、提高技能,进而更好地从事第二课堂的指导工作。在教师配置方面,应切实推行第二课堂导师制度,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咨询、辅导平台,以确保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

2、建立并不断完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

(1)在组织建设层面,应设置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各级管理机构,各级管理机构下设不同部门,分别负责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

(2)在经费来源和管理层面,首先要坚持自身投入为主,校政企合作为辅,拓宽第二课堂资金引入渠道;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费预算、申报、支出、结算机制,将第二课堂经费用到实处。

(3)在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制度层面,首先,要将第二课堂纳入大学生教学管理系统,有效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制;其次,要编写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丛书,用于辅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4)在奖惩制度方面除传统的颁发奖状、荣誉证书等奖励手段外还应设立第二课堂专项奖学金以及第二课堂奖教助学金,前者授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后者授予在第二课堂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学生则采取扣除第二课堂学分、通报批评以及重修第二课堂相关课程等方式作为惩罚手段,同时,将教师的第二课堂工作成效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挂钩。

3、培育优质的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运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将其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学生社团极大的支持,同时,要不断创新社团管理机制、培训社团干部、提升社团成员素养,实现学生社团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凸显学生社团在第二课堂中的育人效果,力求打造一批精品社团和特色社团,通过增加学生社团的育化力和吸引力,提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并在其中实现自我素质的升华。

4、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是大学生步入职场的敲门砖。指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第二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不断涌入、师资能力参差不齐、培训费用不合理、学校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松散等现状,学校必须制定并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制,依靠师资优势,建立系统的校本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构,有效遏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实现培训机构的良性运作及正当竞争,降低学生的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5、建立专门的第二课堂网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因为具有传播及时、沟通便捷、资源共享等特点,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第二课堂作为高校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自然也离不开互联网的运用。学校应该开辟专门的第二课堂网站,建构一个系统的第二课堂信息平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第二课堂难题,为师生之间、高校之间、校政企之间在第二课堂领域的合作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三、结束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其拥有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大尝试,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一员,玉溪师范学院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308

[2]刘国存.论第二课堂教育[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3)

第2篇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学好第一课堂专业课的基础上在课外活动时间里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创业课堂学习。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第二课堂”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和提高创业主体综合素质为总计目标,培养其米来从事创新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品质等素质教育。   

二、现状与背景分析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国家创业优惠政策的利诱下,许多高职学生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激情,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主要来源于书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创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创业技能培训,导致很多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在创业中存在急于求成,没有系统的创业计划,对创业风险没有合理防控等问题。   

2.研究现状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张建国在文章《论高校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体系的建构》中分析了“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提出了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和丰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的内容,通过创新“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活动形式,提供组织和物质保障,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等构建高校“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体系。    余彦蓉和燕艳在《i高职院校引人创业教育的初步探讨一一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第二课堂创业营销人才培养为例》中认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研究尚米形成体系,但高职院校引人创业教育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率、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都有着积极作用。郑州轻工业学院的郭涛在文彰“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中提到在社会转型期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确面临着一些思想混乱、道德困惑和就业压力。   

与国外相比,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尚米成熟,仍处在借鉴和模仿阶段,主要表现在:“第一课堂”创业教育内容不够全面、体系不够完善、成效不够明显,而“第二课堂”这一实践性强、灵活度高、覆盖面广的形式并米有效地发挥作用。木课题试图打破“第一课堂”创业教育的局限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探究“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第二课堂”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的方法   

1.确定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通过走访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了解创业所需素质和能力;查找创业“第二课堂”相关文献,开展“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理念研究,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创业课堂教育活动方向和教育目标,拟定课堂教育计划,制定创业“第二课堂”活动大纲。   

(2)基于高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教学理念的研究,探索具有实用价值的创业知识,研究创业知识融于“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模式,编制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活动方案。   

(3)在研究“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理念结合课堂组织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具体活动细则以及“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与能力培养成效的评价方式。   

2.确定研究目标   

(1)通过“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理念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创业课堂活动大纲,让理论与实践教学进程合理化、系统化、一体化,达到有学有练有成的效果,以期望能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教学。     

(2)通过对创业知识融于“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模式的研究,编制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创业教育活动中感悟、总结、内化创业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和检验创业知识,逐渐转化为素质与能力。     

(3)通过对课程实践成果的分析和对高职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理论的检验方式研究,推动高职创业教育创新与改革。   

3.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解决创业教育“第一课堂”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时间固定的问题,通过“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有效解决“第一课堂”创业教育的不足。   

(2)解决“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组织模式与内容的问题。     

(3)解决创业“第二课堂”教学成果评价的问题。   

4.拟采取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等方面的论文,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建设与实践、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为木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3篇

关键词 第二课堂;第一课堂;职业师范院校;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6-0061-03

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职业精神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学校都非常重视第一课堂教学,学校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师、经费、场所、实验室等都以保障第一课堂教学为主,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处于边缘化状态,许多活动的条件得不到保障。本文通过对全国范围的同类职业师范院校进行调研,使用定性分析评价法与定量分析评价法,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掌握我国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现状,找到自身发展不足,有的放矢地寻求提升方法。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

第一课堂侧重于系统知识的学习与传授,是教学的主阵地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严谨性等特点。第二课堂侧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拓展和补充,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寓教于乐等特点。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第二课堂即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信仰、价值观、标准、假说、使命以及物质环境、办学实践等众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在相互影响之下形成的一种模式[1]。校园文化结构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鲜活肌体。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活动主要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新词语大词典》中解释是: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拓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2]。

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从教学内容上看,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第二课程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能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是一个文明、健康、科学、结构开放的个人成长空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利于服务的综合制度结合体[3]。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系列开放性活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共同构成了大学人才培养系统。

二、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现存问题

此次调研走访了安徽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和部分中职学校,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800份,教师调查问卷400份,回收调查问卷1189份,有效问卷1162份。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师生座谈交流会,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占比较小。如学校的第二课堂都会组织六大类别的活动,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科技学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其中,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占比较小,仅为26%,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占比为35.6%,而其他四项活动则能达到一半以上,具体见表1。

二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与参与程度不够。调查显示,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视程度不高,比例为65.8%,见图1。相对而言,教师不重视第二课堂的比例则更高,占40.6%,见图2。在问到学生“你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时,53.4%的学生选择“较少,有时”,29.5%的学生选择“经常”,5.5%的学生选择“极少”,6.8%的学生选择“从不”。在调查教师“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时,选择“经常”的教师占35.9%,选择“较少,有时”的教师占10.9%,说明教师参加第二课堂的机会不多。

三是制度规范程度不够。高校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完全发挥受到阻碍。不少教师对待第二课堂的态度不端正,不能正确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偶尔去或者很少去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很多教师即使参加,也把第二课堂看做硬性任务或被动受邀,没有理解第二课堂的真正内涵,见图3。

四是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存在脱节现象。调查分析可得出,目前把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的高校很少,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大学生数量倍增,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很多学校都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设施都首先保障第一课堂,认为理论教学相比校园活动重要得多,而忽视第二课堂,其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

(一)内容:分模块、分主题,有针对性开展活动

第二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分主题、分模块开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时间安排选择各自的活动模块,通过开展不同类别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素养。通过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活动,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活动,加强心理品质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形成健康心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学术与学科竞赛类活动,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形成较为深刻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活动,形成完善的理念和思维,发挥才能特长,提升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增强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形成奉献社会、投身公益的优良品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类活动,熟练专业技能,激发个人潜在优势,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二)形式:推动创新,突显学生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趋向多元化,新形势下的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形式也应呈现多样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增加阅历,成为参c活动的主体。

高师院校第二课堂活动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本要求与多样化发展相统一,按模块设置第二课堂活动,并将第二课堂学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类别、分层次加以推进,坚持约束与激励结合,科学制定考核方法,努力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实效。对于职业师范院校来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多举办贴近学生专业发展趋势要求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知行合一。

(三)途径:拓宽渠道,探究多方位发展空间

积极开发网上资源,如教学课件、媒体素材、学习手册、专家讲座、学生作品、文献资料、经典活动案例、校外实践等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资源,为校园文化活动探究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以寒暑假社会实践基地为主,通过日常组织的学生长期社会帮扶志愿活动、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方式进行社会体验活动。积极为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课题研究、专业实习、海外游学等创造机会,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学校可依托学校科技园、综合实验室等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四)评价:完善制度,做好监督认定

为更好地落实好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可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学生人手一册,作为在校期间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考核评定成绩的唯一依据,通过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分类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筑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各院、系要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年级特点,对每个学期的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出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参加人、指导教师等,使每个年级在固定的学期有固定的活动内容,并成为本单位的传统和特色,通过不断创新,使第二课堂活动逐渐系统化、制度化,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实效。

参 考 文 献

[1]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0(10):59-62.

[2]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洛阳:洛阳大学出版社,1997:1-3.

[3]郭广银,杨明,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41-42.

Study on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l of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Yuan Dandan

Abstract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s to launch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that are the proportion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social work is smaller,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is not enough, the second classroom content is disjoint with that of the first classroom.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first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consciousness for self-management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n to establish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l with the content modular, form diversification, resources enrichment and system perfect.

第4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是由学者众多的研究逐步发展而来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正是这种教学设计理论日益盛行,受到教育学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他们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者要实现的不是单纯、被动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要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是鲜活的,能够被学习者灵活使用并用于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目前,第二课堂的教学计划已经开始在一些高校中陆续实施和建设,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在师资、教育设施、教材内容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大学英语的第二课堂的建设成效不太明显,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了,同时也出现出了很多弊端,这对第二课堂的实施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一、我们在构建主义的理论基础上,重新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确保能够真正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自主学习的动机

我们通过第二课堂和建构主义的概念可知,建设和实施基于构建主要的英语第二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项:第一,通过教师的引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第二,在学生取得成效时予以鼓励,对于学生的努力和提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实现较长远的目标。

2.规范和多样化组织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

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平台,但是自由学习并不等于无组织、无纪律,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规范统一和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这样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有利于不同教师间的经验交流;第二,规范英语第二课堂的秩序,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很多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师的讲课内容大多数是关于语法知识的讲解,内容比较枯燥,为了充分体现英语第二课堂的优势,需要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利用一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电影、组织文化节等等,使得学生在第一课堂无法锻炼的能力,能够在英语第二课堂中得到充分锻炼;第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创造一些新的活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积极建立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

通过跟踪调查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效率,通过分析英语考试成绩、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等,来测试和检验前述四个方面工作实施的实际效果,并根据评估效果不断完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各项建设措施。实施第二课堂英语教学的学分制建设。例如:参加省级英语竞赛获奖持证同学可获得选修课程学分1-2分等;明确指导老师的工作量量化目标和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奖励措施等。

二、在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将建构主义的思想融入到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过程中,使得英语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了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实行英语第二课堂的学习前后状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进一步发挥了第二课堂的效果

以往的单纯的英语第二课堂,只是以辅助英语教学为目的,其实并不然。英语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开设目的,都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而设置的。所以,在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第二课堂建设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和培养,真正地做到了把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进一步体现了学生主人翁的地位,从而将其灵活和开放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

2.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增多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时间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很少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英语的学习时间相对来讲比较少。但是,基于建构主义的第二课堂可以允许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学习方式、不分时间和地点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可以使得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及时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等等。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大量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供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和条件;创立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构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6)

[2]周久桃,谢利民.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英语教学探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06( 1): 103- 105.

[3]滕玉梅,金辉.建构主义学习观和英语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探索,2006(03)

第5篇

关键词:中职生 “工作室制”第二课堂 学生管理

目前,在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中职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严格的挑选,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不然就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这是一个现实的情况。那么目前的中职生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一 、中职生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生的情况不容乐观。他们在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上中职是走投无路的选择;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动力,厌学情绪严重。很多学生在初中就不好好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厌学情绪。在学习方式上,职业技术学校讲究动手、实践,灵活运用。那些已经习惯了中学由老师安排一切的学习方式的同学,对学习较难适应,有的同学开始对学习感到无所适从。行为的典型表现:纪律懒散、自卑心理严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难发现,我们中职校教师也面临许多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实际,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我们教授的内容,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深深的思考。

我们学校是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其中之一,学科专业很多,有特色东盟语种、信息技术、商务类专业。面对这三大科,二十一个专业,可以说是教学软件资源丰富。如何更好的整合我们教师的资源,让学生动起手来,同时思维更加的开阔起来?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同时更爱上创作呢?如何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或者更能适应社会的生活呢?

二、在大教育背景下,建立“工作室”制第二课堂

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我有幸参加的《“工作室”制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这个教改立项,并在这个项目中负责文书、信息搜集、联络教师及学生管理等工作。

首先我们在开展第二课堂之前还必须了解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 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是一种综合理念,即现实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国家与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个体的理想相融合的理念,建立教学与交付科学关联,发挥交付工作的积极作用;“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共同设计来推进学生工作;“第二课堂”又是一种学生成才标准和人才培养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课堂”又是一个文明、健康、科学、结构开放的个人成长空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光利于服务的综合制度结合体。

“工作室”制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有形的空间里建立企业管理模式下的课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实践进行指导。其建立原则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拓展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结合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是第一课堂常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引申与延续;二是规范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引入和执行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又保留了充足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潜移默化成长为“职业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三是规划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配备相对稳定的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领路,活动侧重于计划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四是实践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运行模式以导师指导与自我实践相结合,以自我实践为主;技师示范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以团队合作为主。

目前,项目一共开设了两个“工作室”制第二课堂:一个是cosplay形象设计工作室;另外一个是动漫衍生品设计制作工作室。主要涉及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工作室的守则,及工作室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完成工作。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合理地、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动手完成一件成品,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使教学具有延展性,并且合理的整个了各个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交流,更增强了学生的沟通技能。作为中职校的学生,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技能。例如cosplay形象设计工作室便是结合了动漫知识、化妆技巧的一个典型工作室,除了对已有动画角色的扮演之外,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新的动画角色,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

三、对“工作室”制第二课堂中学生的管理

那么如何管理“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学生呢?

参加我们“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学生来自我们实验的四个对象专业,但前提是自愿参加我们的项目,并且了解、遵守我们工作室的工作守则。作为项目中这一内容的主要负责人,我也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经验:

1、 企业式管理责任人

我们“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参加对象是在校的中职学生,对他们的管理最基本的,也是较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灌输团队概念,让他们把工作室当成自己的家,认识到自己也是工作室的成员之一,要热爱这个集体。同时,他们也是工作者之一,逐渐建立工作角色。那么在这个集体中,同样有一个责任人,管理他们的日常工作。但是这非常有别于我们意义上的“中职班主任”。 中职班主任的工作繁琐,也常被称为“保姆式”的工作。在这个团队中,要求学生更独立,更自觉的完成工作。“工作室”制第二课堂中的责任人,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在工作室中不再单纯是一个学生,更扮演着一个工作者的角色,身上更带有一种使命感。让学生在“工作室”制第二课堂有种社会责任感。提前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生活。

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工作室”制第二课堂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作出对学生的要求。我们所建立的两个工作室中,都参照企业的管理制度,从纪律、产品品质要求、操作章程、安全等众多方面建立起来。让学生更有身在企业的感觉,也让他们更适应这个工作环境。

关于建立具体的工作室制度,我们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选人标准工作室岗位设置工作室日常管理准则工作流程标准

(1) 选人标准 参考企业用人的标准,从学生进入工作室前就做好挑选工作,让学生提前知道优胜劣汰,也让他们知道单位对用人是有选择,只有变得更出色,才能让用人单位满意;

(2) 工作室岗位设置 根据工作室需要设置日常岗位,岗位有明确的职责。一是我们更好的管理学生,让学生更好的管理自己,二是让学生在其岗位上模拟角色,真正的融入这个工作室。例如我们的cosplay形象设计工作室就设有技术总监,设计部,演示部,会计部等,每个部门都分工、协作完成每一个任务。每个部门也设有部长等职务,让学生“身在其位,谋其职”,管理好本部门;

(3) 工作室日常管理准则 为了让工作更有效率,让团队气氛更为和谐、积极,我们队工作室有日常的管理准则,加强成员的日常管理;

(4) 工作流程标准 一个工作从策划,设计,完成演示都需要工作室成员的参与。工作流水线上的每一步都要有工作的具体要求。例如设计部讨论设计角色时要有演示部、会计部的工作人员参与,以便对角色的造型实际操作有所了解,对不能完成的操作进行修改处理;会计部的主要核算成本、预算并做控制成本。设计部完成设计图纸之后,交由演示部完成cosplay角色造型。演示部的工作人员的在完成造型的后,上交开支清单到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统一记账。

3、 完成“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工作记录

在“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中,要坚持做各项工作记录,作为研究的重要凭据之一,包括工作室工作人员花名册、任务内容、任务时间,工作流程完成情况等(具体图表参照表一、表二示例)。为了突出研究的目的,工作室负责人要对成员的思想情况有了解、跟踪。积极应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了解学生参加“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感受,并能及时对项目实施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

4、积极了解社会一线资讯

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同时也是立项的参与者之一,也是学生的指导教师之一,应该积极了解各种资讯,尤其是校企合作方面的资讯。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我们学生到企业之后的感受是什么,对什么方面特别不能适应的,我们结合我们下企业的经验,积极对教改项目做实际经验积累。针对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引导做有方向的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也真正的完成教改。

四、总结

在我们项目开展的一年多期间,两个“工作室”制第二课堂从无到有,并且到今天的正常运作,学生完成多个任务,并且在任务中迅速的成长起来,动手实践能力有所提高,也逐渐有了“职业人”的思维。学生有的提高,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目前,“工作室”制第二课堂还在起步阶段,所以在“工作室”制第二课堂中学生管理方向还是初步尝试和实践阶段。如果有一天“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得以推广,推出更多不同的工作室,到时候的管理方式应该有新的改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学习成绩 课外活动 第一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Correlation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First Class and Second Class

HE Yusong, DAI Tingting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Abstrac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first class activities both promote each other, and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the formation of complex organic combin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improve. Understand the relevance of providing mor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and two second class first class between. In this paper, academic and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s an indicator of time and frequency crossover study of first class and second class complex relationship to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faculties of engineering for the survey, and ultimately identify between the basic relationships and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of ideas and methods.

Key words engineering students; academic;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irst class

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传统课堂、实验、实习和设计等课程①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教育手段已不足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课堂作为有力的补充,为大学生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平台,同时,第二课堂也与第一课堂形成特殊的矛盾冲突,②并对第一课堂教育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总的来说,大学教育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复杂有机结合体。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第一课堂教育的理论性较强,有可能会脱离实际,③第二课堂的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但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众多类型的课外活动如何选择也成为学生的困惑。要找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平衡点,就必须对直观反映课堂效果的指标或参数进行调研,并对它们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学习成绩是检验第一课堂教学成果的主要指标,而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和频率是反映第二课堂教学情况的重要参数,这些指标和参数之间的关联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以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的本科学生作为调查主体,研究不同成绩分布下的学生参与各项课外活动的情况,希望能够解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复杂关系,将第一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调查对象分析

本文调查主体为综合型大学中的工科院系的学生,调查对象的学习成绩在60分以下到90分以上均有体现,60分至90分之间的分数以每10分作为一个分数段进行研究。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70分至90分之间,60分以下和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较少,这样的学习成绩分布情况和调研学院学生的总体成绩分布基本一致,这也为本次研究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不同成绩分布下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

本文用平均每次参与活动的时间和平均每周参与活动的次数两个参数来表征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分别用两个表格(表1和表2)来反映不同成绩分布下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

如表1所示,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每次参与各项课外活动的时间均在1小时以下。当然,调查对象中平均分低于60分的学生人数较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个群体的学生,但是这些被调查的学生的确有相似的地方,表现出共性,因此,我们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是有一定价值的。平均成绩在60分至80分之间的学生平均每次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2小时以下,接近这个分数段调查总人数的90%。而随着平均成绩的升高,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有所增加,平均每次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小于2小时的人数接近分数段调查总人数的80%。这一数据显示,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平均每次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越长,同时也说明了,参与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接下来用平均每周参与课外活动的次数相对宏观地分析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如表2所示,随着学生平均成绩的增加,平均每周参与课外活动0次的比例越少,平均每周参加课外活动1~2次的学生比例增加,即是说,成绩越好的学生越愿意每周花一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同时,平均每周参与3次以上课外活动的学生比例也基本随着学习成绩的升高而增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表1和表2的分析看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次数和时间上都相对较少,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来。

表1 不同成绩分布下平均每次参与活动的时间

从学生参与每项课外活动来看,更多的学生在文艺和体育类的活动中参与的次数较多,而其他方面的活动次数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文艺和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加之大多数学生从中学开始就广泛的参与到文艺和体育类的课外活动中,因此扩大了参与的比例;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在文艺和体育方面的活动开展得比较丰富,资源和平台都比较成熟,而其他方面的活动相对处于一个发展的时期,开展的难度以比较大。但是对于工科的学生来说,科技类和实践类的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并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参与这些类型的活动相对较少,时间较短,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调查对象中大多数是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上都比较欠缺,目前我们已经实施一系列工作加强学生的科技和实践类第二课堂的建设,但由于这些工作还处在一个较初期的阶段,目前效果尚不明显,但是可以预见,当这些工作形成一定规模时,一定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另外,志愿者活动和创新创业类的活动也是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④⑤而这些类型活动的参与情况,在调查对象中的反映情况也比较少,这并不是因为学生对这类型的活动不感兴趣,而且这方面的活动建设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大,甚至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这个概念不够了解,而这类的活动恰好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加大对此类活动的投入和建设,完善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体系,才能实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表2 不同成绩分布下平均每周参与活动的次数

3 不同分数段学生吸引和限制其参与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以上分析显示,不同成绩分布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确有不同,那么吸引和限制他们参与课外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下面将通过一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表3中不难发现,成绩较好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扩充人际关系等原因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并且对第二课堂的活动是有兴趣的。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示无目的,打发时间,兴趣使然排在最末一位。这恰恰说明,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规划和处理自己的学习生涯是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性的,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规划和目标。

从表4中可以看出,限制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原因并没有一个规律性的排序,各分数段的学生都认为时间不足和兴趣不足是导致无法参加到课外活动中的主要原因。时间的把控和安排是处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主要矛盾点,低年级的学生在处理这一矛盾时,往往无法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所以大部分的同学认为限制自己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不足。兴趣不足则是另一主要原因,兴趣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就缺乏动力,因此在课外活动的设置上,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这就促使了校园社团文化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社团文化,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解决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根本问题。

4 结论与展望

从本次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次数和时间上都相对较少,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并且为第一课堂活动提供了补充。其次,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习生涯规划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性,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规划和目标。这也是导致他们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外,各个成绩分布的学生都表现出在分配第一课堂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上不够合理,这也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存在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规划自己的人生,将第二课堂活动充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加强学生的科技和实践类第二课堂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能多实践和动手的机会,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大力发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活动是丰富和完善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保障。只有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所在,发扬学生的特长,才能开展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课外活动,并且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最终使学生从第二课堂中获益,进而影响第一课堂的学习情况。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大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注释

① 何昌珏,周学锋.论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地位和作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95-97.

② 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45-46.

③ 李延,王福忠,闫有运.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和实践的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324-328.

第7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育人;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5-5689-02

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非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和多维度的感染作用。第一课堂以教学为中心, 以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教学为主体, 教学方式比较固定。相对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的形式就灵活多样,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 调动学生个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化发展,为第一课堂活动的深化生成一个特殊学习场。

1 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全面地理解教育质量的深刻内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十二五”规划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对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内涵给予了清晰的表述。首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观,就是说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要使质量提升惠及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其次强调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再其次强调能力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

第二课堂活动是针对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言,它与第一课堂相配合,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是另一个课堂,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实践表明:健康有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参与活动的主体—学生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非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和多维度的感染作用。它可以促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构建学生综合技能的活载体,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第一课堂活动的深化生成一个特殊的学习场。也就是说,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和第一课堂并非可有可无,它是以多种活动形式来消解第一课堂面临的障碍,为第一课堂的深化拓展提供动力保障,反之,第一课堂的全面提升又为第二课堂延展了活动时间和空间,增强了活动的技术基础,使第二课堂活动获得了发展的条件。

第二课堂的建设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项目为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着眼于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面以三维设计类课程的第二课堂为例。

2 三维设计类课程第二课堂建设

1)引入企业及国赛、区赛项目,丰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在第二课堂内容的选取上主要针对具有实际需求、实效性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主要解决“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在内容的设计方面:一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三维设计第二课堂的学生都是对三维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引入企业及国赛、区赛项目,一方面避免与第一课堂上知识的重复学习,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个能有效上升的阶梯。二是: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操作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项目策划、分析、优秀作品学习、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三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原则调整课程内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具体涉及工作任务、技术实际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技能考核要求、学习时数等等。把职业岗位环境引入课程的教学环节,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裁剪理论知识体系,突出实践技能操作。

2)设计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所选择的三维设计知识内容,将第二课堂的教学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以设计和应用三维设计所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具体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行动以项目设计的工作情境为导向。

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样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将实训室变成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等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也可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点领的方法,学生不明白的地方“点”一下——关键的知识点,再“领”一领——相似案例分析制作)使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倡导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引导学生依据项目目标和各模块的任务,小组团队配合,写出方案。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通过项目化的实训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项目的分析、设计与解决方案之中,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培养学习与人交流合作技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潜能,有助于学生提出创造性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二课堂的学习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分工学习等方式。根据第二课堂人数确定小组数,并由学生选择设计项目。学生每3-4人分为一组,每组以一周至三周完成一个项目为任务。学生在进入设计前必须要有项目分析和策划报告,方能进入设计阶段,学生必须要遵守严格的考勤纪律以及微机室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如爱护设备,及时打扫卫生等),体验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体验生产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进行记录并不准进入机房。对在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过程中可以公布。以锻炼学生遵守岗位职责、协作团结、克服困难的社会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立第二课堂并在第二课堂中进行探索实践,尝试项目教学的新模式,结合第一课堂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完善,学生学习的环境更多样,由被动的接受开始向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转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达到培养较好的“问题解决”的能力目的。

当然,第二课堂的建设还需要通过规章制度促进各种措施的有效运行及通过过程、结果反馈, 不断调整与完善计划,构建第二课堂创新成才的良好外部环境,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当远. 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

[2] 邓云洲. “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5(14) .

第8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 第二课堂 学习模式

引言

近几年,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着重突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服务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为了达到更高的培养目标,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然而,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完全的培养和锻炼,这就使得教师要加强课外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语言环境,更多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二课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进而实现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1]

一、第二课堂的涵义

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王道俊,王汉澜,1992)。因此,第二课堂是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日常的教学计划之外,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实践活动,是相对传统的正常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既是对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又是学生步入社会实践的重要准备。

二、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意义

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包括了高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等,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都有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但没有找到正确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学生习惯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而高职高专则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高职英语作为公共课,每周4学时,而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教与学的效果都不够理想。[2]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通过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第二课堂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置身于一种良好的英语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英语应用能力;第二课堂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原则,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擅长去选择不同的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二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所有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参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学生在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合作意识得到极大的提高。[3]

三、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本着“优化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做好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将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学习模式划分为三个模块:自主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和竞赛式学习模式。

1.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特色,教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或其他网络资源,按照课堂教学要求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搜集材料、开展讨论、进行实际的口语或书面训练。在校园网的交流平台上,安排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学习经验。针对参加全国英语等级水平考试的学生,设置专栏进行考前辅导和专题讲解。英语角活动由英语协会负责,在校园内定期举行,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或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主题,供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

2.协作式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协作式学习模式主要通过情景模拟、辩论赛、英语短剧表演等形式展开。情景模拟把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实情景或现实话题引入到第二课堂中来,比如,学生毕业时面临的求职面试、企业间的商务谈判、外出旅游或出差时涉及到的酒店服务等;辩论赛则需要在主题适当的情况下,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充分表现出他们的语言能力、敏捷的逻辑思维和彼此的团结合作;英语短剧表演中,学生可以自编剧目或是对原著进行改编,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

3. 竞赛式学习模式

竞赛式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学习新内容获取新知或复习旧内容巩固旧识,并对优胜者予以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动机很明确,就是有力地挖掘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锻炼他们思维反应的敏锐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团结协作的互动意识。竞赛式学习模式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世纪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话剧比赛、写作比赛、单词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通过各项竞赛项目,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同时,为校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学习模式的评价体系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合理的评价体系。第二课堂评价体系以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多层次、多角度地考察学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受到激励,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评价体系主要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方式:自主学习参与度评价,以量化考核表的形式记录学生通过校园网络资源所进行的自主学习情况,并对学习内容和任务完成情况做相应的记录;学分制激励评价,根据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各方面表现和最终成果进行具体分数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参与第二课堂的表现度、创新度和团队合作情况等做出自我评价。[5]

结语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

[2]杜文贤.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第14卷,第5期.

[3]杨咏波.浅谈第二课堂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第9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 校企合作 模式探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大门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而且也必须重视学生业余课外活动锻炼与能力提升,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训,要从广度和深度上努力,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结合实际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培育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1 第二课堂教育定义

第二课堂的概念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答案。总的来说,高校第二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在学校规定的教学时间进行的,由学校统一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娱乐活动、公益活动、有酬性活动和学生工作等。

2 高校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

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仅靠课堂教育难以实现,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导向功能

高校第二课堂对学生的人生起到导向功能,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社会实践。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发掘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今后发展目标与方向。在对自身有清晰认识,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坚定信心,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2.2 凝聚和激励功能

在实践中学生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在接触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能力。激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统一思想。这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来说有莫大的激励作用,把自己的能力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在激励中完善自己。

2.3 素质拓展功能

由于传授的单向性和主体的被动性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综合素质所包含的许多内容很难在第一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只能通过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来实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2.4 自我教育功能

古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重要的多,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教育中不断学会自己学习,开发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其自主性。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允许学生试错,在反复实践中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独立的社会主体。

2.5 媒介功能

在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中,学生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能力培养延伸到社会,活动过程中通过寻求支持、整合资源等方式加强同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将社会经验引进课堂,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带出校园,从而搭建起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为教育的创新提供新的参照物。

3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是专科层次教育,入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跟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进校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状况、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明显的不同。表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特点:

3.1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教育孩子,大部分进入高职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能力差,但其他综合能力较强。

3.2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期末考试合格就可以无忧无虑的度过校园时光,毕业到社会上才发现知识浅薄,因此在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增强自身素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3.3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较低,学习文化基础差,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各方面素养差异较大。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毕业后融入到社会中,因此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第二课堂的模式探讨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有益和必要的延伸和补充,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模式主要有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工作四种模式,通过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第二课堂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第二课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益和有效途径,也应与时俱进,从培养途径、开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等多层面和角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职业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多样,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形式。

4.1 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学校和企业为了实现共同培养人才目标,基于资源优势互补原则,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同建设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育人环境和资源,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职业院校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类型较多,有校企出资共建模式,企业赞助模式,企业投资模式等,按照所处的位置,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还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学校场地建在学校校园内,有仿真实训室和生产经营等类型;校外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实践教学内容以学生顶岗实习为主。如大多职业院校以“2+1”模式教学,即学校学习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与学校、与产业“零距离”对接,实现双赢。合作促进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实训基地的设备数量和设备水平,促进了学校的资源建设和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在共建实训基地学习和训练后,很快就掌握当前业界最新产品的应用和技术,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这样的学生无论在哪就业,都会得到社会的欢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管理系与浙江海宁龙祥大酒店的校企融合、共同育人的“共建共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4.2 项目教学

所谓的项目教学是指结合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整的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通过省级示范建设中,完善了“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强化第一课堂的同时,加强与企业共建校企实验室;如旅游管理专业,按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构建两大模块,每个模块由4个项目构成,通过岗位任务和岗位能力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证,组织项目化教学,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院新建培训中心为依托,实施实景教学,通过理论加技能的双重培养,实现学生“德(职业道德)、技(职业技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位一体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4.3 “传帮带”模式

传帮带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技艺教授方式,是指前辈对晚辈/老手对新手等在工作或(和)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这种方法在职业院校中被广泛采用,学生根据专业兴趣组成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建社团,老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综合性项目的指导,而低年级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则由高年级学生传授。如雅安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雅安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经济管理系于2005年创办了茶技社,旨在传承蒙山茶艺、茶技,历届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行“传――帮――带”的训练模式。结合学生的自主管理机制,该模式运行至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语

第二课堂教育在某些地区的高校发展的不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同时,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教育界工作者们继续探索,高校人才质量的提升需要教育改革先行。要在尝试探索中总结经验,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应当代社会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重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课题组.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2001年1月.

[2]蒋学斌,丁伟.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

[3]彭彦城,王岩琴,叶小倩等.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4).

[4]薛美蓉.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20).

[5]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5).

[6]杨晓坚.试论白族饮食文化在现代餐饮中的开发与利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8(2).

[7]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