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2:18
导语:在财政风险防控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按照我局定制的《县财政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在认真强化宣传发动、深化廉政教育、排查廉政风险、确定风险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再造工作流程,规范权力运行,建立监督机制,加强重点监控,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实施流程再造,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发生
我们在认真查找分析廉政风险点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审批、执行、监督检查三个关键环节,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政府采购、基本建设、投资评审等需重点防控的廉政风险点进行了全面分析,优化再造工作流程,规范权力运行,堵塞制度漏洞,防范人为故意,最大限度地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廉政风险。 一是突出清理规范审批服务项目。我们根据局内各科室职能职责,对以往的服务和审批项目再一次进行了认真清理。二是突出制定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局内各科室本着优质、高效、监督、防范的原则,以“内容合法、程序规范、形式简明、操作方便”为标准。三是突出精简办事环节主动服务。在优化业务工作流程中,局内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本着方便服务对象、缩短办理时间、符合有关规定的原则合理精简了办理环节,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我们结合创先争优为目标,进一步树立了财政干部“务实、为民、清廉”的良好形象。四是突出及时固化工作流程。局内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及时编制了工作流程图上墙公示,并在财政局外网,方便服务对象查询。
二、建立督查机制,保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效运行
一是增强制度的执行力。认真落实《《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二是完善情况通报、社会公示,以及涉劳问题的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机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确保决策科学性。三是认真落实社保基金年检制度和开展社保基金的非现场监督,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四是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或暗访,及时发现和防止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行为,促进了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保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效运行。
1.高校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既是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单位治理的基石。实施好内部控制,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推动廉洁高效、办好人民满意高校;有利于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财务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财政部颁发的《单位内控规范》第三条规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这一定义包括了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高校内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高校的实际相结合,梳理业务流程,瞄准高校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强化机制建设,把制衡机制引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制衡是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关口前移”是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治理结构优化是实施高校内控的关键。
2.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廉政风险,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即在行使权力的部门、环节、岗位客观存在发生腐败行为或不廉政行为的风险。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廉政风险普遍存在于社会和组织之中,会对组织存在负面影响,尤其是高等级廉政风险会对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廉政风险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是能够防范和避免的,只要不断关注自身和运行及组织的内外环境,通过风险识别来识别预警信号,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就能使组织处于安全状态。高校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创新内部控制,反腐倡廉的方法。高校廉政风险防范防控,是把现代管理理论和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对接融合,紧紧围绕高校容易滋生腐败的风险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和减少廉政风险的发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所决定的,是规范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预防高校腐败的有效手段,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3.开展高校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的内容是统一的、协同的高校是一个系统庞大的组织,实行的是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套管理机制,在领导体制上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涉及的内部控制领域既有教学、科研、招生、学术等管理内容,也有与其他事业单位相同的财务、基建、物资采购、校办企业、后勤等部门;人员既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也包括教辅人员和服务人员。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目的是抓住学校在决策、执行、监督环节的权利运行特点,控制内部各个管理部门、管理领域、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的权力运行,确保学校的各项内部控制管理职责明确,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涵盖高校内部控制的基础,一个是从校长控制角度执行,一个是从党委的角度执行。把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结合起来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大创新,要把二项工作统一部署,统筹推进。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控风险的协同防范管理
1.高校财务部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1)预算管理岗位:涉及学校资金的调配,具体体现在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指标控制与监管等环节。(2)财务审批岗位:涉及国家政策法规和学校对财务审批制度的执行,决策程序、收入分配、大额资金使用、特殊款项支出等的把关等。(3)财务分析岗位:涉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关系和影响学校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财务监督岗位:涉及财经秩序的维护和财经制度的执行,违反财经政策和纪律行为的协同防范与处理,学校经济利益的维护。(5)收费管理岗位:涉及各种收费项目标准及制定,收费的实施,收费票据的管理,收取资金的入账,收费规范、学费减免的协同监管等。(6)票据管理岗位:涉及各种发票、收据、支票等票据领购、印制、发放、使用、登记、注销等。(7)资金出纳岗位:涉及现金收支、支票开具、票据出具、现金管理、资金安全等。(8)资金运作岗位:涉及银行存贷款的相关业务、银行的选择、存贷利息的结算、存贷资金的安全等。(9)银行对账岗位:涉及学校存款及资金往来状况的监管,特别是对学校已收银行未收、学校未付银行已付款项的实时监控,关系到学校资金安全。
2.主要防控方法与措施(1)营造财务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控文化环境。对在风险点岗位工作的党员干部及财会人员,加强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的思想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构筑党员干部及财会人员自省自励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财务文化”建设,营造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协同的观念与文化环境。(2)规范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控协同的财务决策。对高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实行集体议事,有效集中群体智慧,集思广益,减少财务决策失误,提高财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确保财权运行的规范化,使决策过程中的权力扩张和腐败行为从源头上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有效进行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3)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按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协同的工作整体要求,按查找的风险点制定相关风险防范的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尤其是对权力运行监控,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防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4)完善综合监督机制。完善综合监督机制,主动接受分管领导、纪检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全面覆盖,使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监督全面覆盖,行之有效,加强对风险岗位、风险事项的的综合防控。(5)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从高校内部控制的廉政风险防控的高度,重视财务队伍建设。严格进人标准和选聘程序,及时补充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研究生充实财会队伍,解决财务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以避免由于合格财会人员数量不足和队伍素质欠缺导致财务内控缺失和廉政风险防控不利,造成学校财经受损。提高人员的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近期,驻省科技厅纪检组针对“新时期科技计划管理的廉政风险防控问题”组织开展了重大专题调研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约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调研了厅系统和市州科技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现状、存在问题、意见建议等方面的情况,结合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就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廉政风险防控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我国反腐倡廉具有积极作用,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中,加强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从根本上解决廉政风险问题,就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当前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失灵的困境,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等特点,这就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使制度建设适应新形势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际,完善相应的配套和细化措施,不断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制度链条”。比如,国家级科技项目支持方式大多采取无偿补助形式,且没有明确地方科技部门对国家级项目的监督管理职责及责任追究措施,导致项目申报企业为了利益弄虚作假、地方科技部门归口处室(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权力寻租,建议科技部对科研项目支持方式从制度层面进行改进,对基础研究和重大、尖端科研项目以无偿补助的形式进行支持,对生产性科研项目可以采取有偿支持的形式,有效解决权力寻租的问题。同时,地方各级科技部门要切实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全过程, 善于依靠制度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具体到湖南省科技厅,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两个责任”实施办法、“两个责任”追究办法、省本级科技计划管理经费使用管理规定等一批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规范科技项目与经费管理、监督检查、廉政谈话、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制度。
二是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强化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选人用人有关规定、个人事项报告制度等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并强化责任追究。
三是清理完善制度规定。积极开展规范性文件和内部管理制度清理完善工作,在2010年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共梳理规范性文件63个、内部管理制度48个,按照“废除一批、新出台一批”的思路分类处置,不断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内部管理。
关于“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路径,凸显了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根本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是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2015年初,厅党组以机构改革为切入点,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对内设机构设置和职能进行调整、优化,厅机关14个内设机构中有10个进行了职能调整,将内设处室按三类进行划分,即综合与监管处室、业务执行处室、管理与服务处室,将原先一个部门一条龙从头管到尾的权力切割成了3段,形成了权力相互制衡的体制机制。新设立监督管理处,将原各处室的经费监管、评估、验收等职能整合,牵头负责科技项目中期评估、结题验收、绩效评价和内部审计等工作。开展权力责任清理工作,省本级行政权力事项保留8项,厘清责任清单40项,已分解落实到处室、责任到人。
二是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省级科技计划评审立项工作实行“五统一,三分开”运行模式,即统一组织评审、统一管理平台、统一服务机构、统一集体决策、统一信息公开,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设、相互制约”。对国家级科技计划申报推荐类项目纳入决策监督范畴,实行“1+5+N”管理模式,其中“1”为牵头业务处室,“5”为政策法规处、规划财务处、监督管理处、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机关党委,“N”为与项目相关联的其他处室,分管厅领导为会议召集人。
三是优化整合省级科技计划。通过撤、并、转等方式,将原来的41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优化整合,形成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平台和人才专项等5个类别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2015年度省级科技计划立项项目预计较上年减少40%以上,单个项目平均支持经费额度增加50%。创新经费支持与管理方式,对技术创新引导类项目主要采取后补助、风险补偿、创投引导等方式投入。
四是推行阳光行政。主动向社会公开非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确保立项过程“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今年7月,湖南省科技厅对2015年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798项拟立项项目进行了网上公示,涉及经费11242万元,首次对拟立项的面上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进行集中公示。
三、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做到全过程监督
一是创新项目评审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新设立
一、重要意义
建立和形成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中央《工作计划》和省、市委《实施办法》确定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目标之一,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是省、市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开展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圆满完成。
二、主要任务
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三项机制”,即:建立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防范机制、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机制、行政权力运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要按照中央和省的明确规定,明确治理范围,主要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为重点),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控链条。
三、实施步骤
(一)学习动员(5月8日至5月18日)。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增强班子成员抓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安排部署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及工作。召开相关处室负责人会议,进一步落实会议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召开机关全体人员动员会,传达全市会议精神和领导的重要讲话,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推动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组织实施(5月19日至12月30日)。
1、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风险防控,是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通过查找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实行分级管理、开展预警防范等工作环节,建立一套处学的、系统的、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行政权力风险防控模式。(1)全面查找风险点(5月19至6月10日)。把所行使的全部行政权力纳入风险点查找范围,通过岗位自查、处室自查、处室间互查、领导评查等方法,查找单位、处室、岗位每项行政权力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点。(2)确定风险等级(6月11日至6月30日)。根据权力的大小和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机率等内容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大小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发改委“行政权力廉政风险等级目录”。按市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填写《风险防控表》。风险点和等级目录以及班子成员《风险防控表》要报委党组审定,由纪检组、监察室备案。(3)制定防范措施(7月1日至7月20日)。根据在不同的岗位行使的不同行政权力及形成的不同等级风险,分别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强化对风险点的预防,逐个提出化解风险的具体办法。(4)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廉政风险的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坚持动态管理,根据形势变化和权力项目的增减,及时调险等级和预防措施。(5)开展预警防范。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动态的廉政风险预警、风险分析、信息沟通和交流及快速反映处理系统。
2、规范运行机制。(1)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根据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工作的要求,及时对每一项行政权力的运行流程进行重新审定和调整,不断完善和优化流程,使其步骤更加清晰,程序更加简约,监督更加方便。(2)强化行政权力运行动态公开,把动态公开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结果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和我委门户网站进行公开,推行OA系统无纸式办公模式,同时创新动态公开的载体、途径和形式,积极推进网上审批、网上公开、网上监督。(3)严格规范审批行为,进一步加强对消减下放审批事项的管理。
3、建立考核追究机制。结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评议、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行评议考核,重点考核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和行政权力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根据考核结果,做好奖优惩劣,对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重点要求。在全面查找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的基础上,把项目谋划、审批及管理等环节,作为行政权力监控的重点,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办法,针对谋划项目的手段、审批项目的程序、项目实施的效果等方面,运用项目管理和行政监察的手段,确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监控措施,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监控。
(三)健全制度(7年21月至12月)。要建章立制,有序推进。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例会制度,处室负责人列席班子例会制度、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行政权力记录制度、行政权力绩效考核制度。推行重大事项决策和重要权力行使“会审会”制度、“委务会议制度”等相关制度。
(四)加强监督检查。纪检组、监察室要认真履行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领导
一是明确责任。党组书记、主任袁志刚为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相关责任人。监察室、机关党委、办公室负责人负责日常工作。
地方债,理性看
《新理财》: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已经到了一个非说不可的程度,您是怎么看的?
张德勇:对于地方债务的关注始自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地方债务又到了一个不得不关注的时点,这与此轮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政府的刺激政策密不可分,地方政府的借债行为,可以说达到一个“饥不择食”的程度。较之亚洲金融危机,此轮地方债务压力可谓空前庞大,且逐渐显示出向下游基层政府转移的趋势。
《新理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成了地方债务的“催化剂”,那么这样的债务会不会进一步恶化,导致如希腊债务危机这样的情况发生?
张德勇:我感觉,尽管中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形式严峻,地方财政面临还债难的问题,但整体讲,还不会构成如希腊债务危机那样的局面。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地方政府也曾大肆借债,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发了地方政府自身的重视。这几年,陆续出现地方政府对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进行研究,一些积极地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从政府之间的关系来看,下级政府债务出现严重问题,上级政府不会“见死不救”,从全国角度去看,中国的财政收入还是有稳定的保障的,从全球水平看,中国政府仍是令人羡慕的“富政府”。
再有,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制度决定了政府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所谓政府“破产”是指资不抵债,国有资产可以说是地方政府的最后一道防线。
现在所谓的地方债务“隐患”,其实是现金流的问题,我认为,只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债务问题不是不可解决的。
风险防控薄弱
《新理财》:地方政府具备风险防控意识吗?
张德勇:目前地方政府更多地是考虑建设的需要,对偿债机制和债务风险还没有系统化的管控,尽管在项目申报审批的过程中有一些文件,但多流于形式。投资风险预警和债务的实时监控处于缺失状态,财政风险意识相对薄弱,融资规模与偿债能力是否合理,以及“坏账”风险概率均没有系统和精细化的考虑。
银行通过融资平台向地方政府放贷,其自身的放贷依据其实仍存在不合理性。目前《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直接向银行借贷或参与担保,贷款以政府授权和财政承诺还款文件为依据申请贷款,这种简单的书面承诺,是不具备完善的法律效应的,不正规、不合规。《预算法》进一步修改,除了考虑是否给予地方政法发债权,还应明确融资平台所涉及的债务,算不算地方债?一旦出现风险,谁来承担,如何承担?
《新理财》:尽管法律不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做得不到位,银行仍然愿意贷款给政府?
张德勇:银行作为一个趋利机构,在金融危机的非常态情况下,比起把钱借给企业从而承担高风险,更愿意借钱给政府。因为企业可能面临倒闭破产,而政府不会“没了”,即便地方政府入不敷出到了悬崖边缘,它还有上级政府,还有国有资产,这无异于背上了“降落伞”,总能“安全着陆”。
合理花钱,科学控债
《新理财》:由于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感觉到了空前庞大的偿债压力,那么地方政府钱不够花,怎么办?
张德勇:好,地方政府钱不够花。那么,我反问一句,究竟地方政府要多少钱才够花?你挣五千块不够花,你挣一万块,还是不够花。所以,财政体制是一方原因,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扩张和需求,还有出于政绩的考虑,让政府对资金的需求永无止境。一个病态的现象,就是以支定收,而不是以收定支。在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不足的时候,就会通过借钱来满足支出上的需求。政府支出是刚性的。只要是政府,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收入总难满足支出需要。所以关键不是够不够花,而是要去想,该怎么花?
《新理财》:据我们了解,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其目前的债务总额和偿债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不容乐观。河南省焦作市推出了一套预算控债机制,说明地方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债务风险的防控。
张德勇:是的,焦作试编债务预算的尝试在全国层面上属于走在前列的。同时,像北京已经开始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债务,实行网络实时监控,而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体系。在我们的调研工作中,已经发现很多地方都在这方面开始了探索,只是目前还未公布。目前省一级的政府已经初具相对成熟的债务管理办法。对于负债经营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债务规模与还本付息情况,都应进行预算控制。每年的债务融资规模,要根据当地可支配财力的情况设置上限,防止过度债务融资;根据债务还本付息情况,建立健全与当地可支配财力相适应的偿债机制,在每年的预算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偿债基金,避免偿债高峰期时无足够的财力可动用。
《新理财》:据您了解,地方政府在制定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机制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难处在哪?
张德勇:我感觉,在制定债务管理机制的过程中,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具体额度的制定都比较主观,都是根据一些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很难有说一个唯一可行的办法。例如,风险的一个警戒线,很难决定设定在一个什么程度上,即便定了,也难说超了警戒线就一定有风险,不超就没风险。地方与地方之间,自身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也无法制定统一的标准。就像欧盟现在很多国家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很多都超过了警戒线。
《新理财》: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上,这些钱投下去,怎么收回来?
张德勇:这是让地方政府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地方融资平台目前存在经营性质不明确,经营性资产缺乏,经营收入少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增强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能力,将大量道路、桥梁以及公园等公益性资产注入地方融资平台,由于这些资产无法产生收入,因此往往导致地方融资平台缺乏经营收入,部分区级和县级地方融资平台甚至完全没有经营收入。这些问题现在已经逐渐暴露出来了,一方面说明了地方政府举债存在一定盲目性和过度性,另一方面,亟待出台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制度,加强监管,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地方融资平台不应再从事融资业务。
没钱还债的窘境
《新理财》: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这种没钱还债的局面怎么解决?
张德勇:我认为,政府借债行为出现“坏账”、“死帐”、“跑帐”的现象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借新帐,还旧账”。
《新理财》:那是否会造成债务“滚雪球”,越来越大,迟早会有一天无法负荷?
张德勇:当然,这只是一个地方政府缓冲的办法,而非长久之计。但从目前的统计数据分析,虽然中国少数地方政府面临着巨额的偿债压力,但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良好。如果少数地区发生债务危机,中央政府应当有能力通过财政拨款或转移支付等方式对这些地区进行支援。
【关键词】“一带一路” 金融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风险的主要特点
(一)资金需求量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市场不完善
通常因为涉及的国家地区经济情况较复杂,并且大部分是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资源和能源的开发、交通基础设施等各领域均存在投融资期限较长、未来收益不确定、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的问题,绝大部分需要采取“先期扶持、长期获益”的开发理念。其次,涉及的国家多数市场环境欠缺,制度不完善,商业贷款不愿介入。
(二)跨境金融合作层次较低,集中度较高
目前,中国与东盟和中亚等国的合作缺乏长远规划及分阶段的具体措施。各国进行货币互换等合作时,更多是迫于当前防范金融危机的需要,对长远的金融与货币一体化目标考虑不足,具体步骤需要进一步磨合。同时,大部分国家的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油气资源开采、管道运输等能源领域,其他行业并未形成真正满足银行要求的有效现金流。较为单一的信用结构会造成贷款集中度过高,对贷款风险的缓释带来不利影响。
(三)金融需求迫切,需考虑金融的长期可持续性
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国家属于低收入国家,本国尚未启动工业化进程,金融基础设施缺乏,本国经济金融缺乏良性循环的条件。与这些国家开展经济金融合作,既要注重开发性投资的特点,同时也要避免陷入简单“扶贫”的陷阱。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状况
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状况一定程度上在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投融资运作过程中得以体现。因此,了解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投融资定位和投融资的构架特点至关重要。
(一)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投融资定位
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是一个范围甚广的定义,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银监会相继的有关政策里,各自的评判方式并不一致。在2009年,巴曙光把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概述为:“大范围涵盖地方政府建立的不同种类的城市建设投资企业、城市建设开发企业、城市建设资本运营企业等不同种类的企业,地方政府透过划地拨土地等方式,建立的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概能够达成融资标准的企业,在必要的时候以财务补助作为还款保障,融入的资本主要投入市政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等工程。”地方政府对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因为负担市政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构成的金融而不可以推卸责任,但是不应该对投融资平台本身投资、运营损失造成的金融承担赔偿或者担保责任。对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负债率的防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统一规划,并使之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相关联。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在拓展融资投建的进程里,不管是发行债券还是上市融资,都需要对资本情况、负债范围、贷款费用使用情况以及偿款能力等进行信息展露;需要加强金融治理,使地方政府金融更加透明,使金融从隐性变为显性。对经济风险或者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行径转移的政府金融需要提升地方政府债券的催促缴纳的力度,透过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渠道催促缴纳金融。当前,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一般融资形式是通过银行贷款,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为了应对全球经济风暴,放宽了银根,所以,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得到银行贷款变得容易许多,并且贷款成本也比较低.其次是因为我国相应政策和规定的局限,使地方融资平台不可以选取比如发行城市债券等融资途径展开融资。地方政府和投融资平台在资本运作、项目运营和管理部分应该有一种授权委付、监管和被监管的联系。地方政府不需要过多地去负担本来应该市场负担的职责,应该让投融资平台受到市场监管,使它的运作管理得到提升。
(二)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投融资的构架特点
一是从地域构架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政府投资平台投资总值的增幅与全国相比较低,但仍然占据着最多的新型金融资源。据数据统计,仅仅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银行金融余额就达到了融资平台贷款的60%。西部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但是它在新型金融总额里所占据的比例却不足15%。
二是从投融资平台隶属的行政级别来看,县级投资平台虽然占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组建的投资平台总量的12%,可实际上得到银行金融的范围比例很少,它的金融余额只占据比例的30%。
三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在各个银行系统间的融资分散程度比较大。参照2014年银行业的消息,国家开发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金融占据比重较多。其中,仅国家开发银行的比例就占据70%,城市商业银行占据比例的14.4%,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的所占比例比较低,只有12.9%和11.6%。
三、“一带一路”建设运行模式与地方政府金融构成和增长的联系
(一)土地资本化的运营模式形成了“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构成的基础
1.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推进了土地资本化和土地金融的构成。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持续发展致使大家对土地的需要成倍的增长。土地价格,特别是城市土地的拍卖价值,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翻倍提升。渐渐上涨的土地价格大幅度提高了土地资源抵押借贷的价格,所以促使把控着城市土地提供的地方政府掌握了利用投资平台把已经资本化的土地拿来高额放贷的前提。并且银行也发现了被政府抵债的土地有着极高的价值和获益高的特征,土地资本化的运转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高额金融融资夯实了经济底基。
2.土地流转制度的构造和健全也为运用城市土地资产展开杠杆融资奠定了市场基石。在中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已经较为健全,这为银行对土地资产抵押的价值估测给予了丰富的参照根据。此时,与土地增减相关的措施灵敏性使地方政府拥有了盘活城市周围的农村土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运用权流转的可行性。可以透过每一年在预算里安排部分资本,或者是已经建成的预防应对经济风险的预备资金、政府和它隶属机构的专款资金里提出来部分资金建成偿付预备资金。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农民集体居住和把结语土地展开集体治理发展等政策,地方政府使用土地增减相关措施的制衡原则,为城市发展用地的拓展、提升被资本化的土地总量,从而扩增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比重和范围提供了前提。
(二)特许权的资本化是推进地方融资平台金融猛增的主要因素
许多地方政府把城市基本建设分成如下两个个方面:
一是全面运用市场化运营、以社会投资为主要的项目,比如电子通讯、高速公路等。
二是运用公私联合运营,以市场化运营作为重要形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体育场地建设、污水治理等。
在以上两个方面里,第一个方面自身就拥有固定的经营性效益,所以,地方政府常常以给予工程收费权为抵押的方法交付“一带一路”建设中展开市场融资,并且以项目的日后收入来偿还借款和利息。第二方面就更多地需要政府提供撑扶。“一带一路”建设中代表地方政府主持项目的全面操作。一般地方政府对于资本需要量小的项目运用政府直接拨付预算的形式展开建设,但是项目的实际操作依然通过投融资平台展开;而对于资本要求较大的工程,地方政府就完全交付投融资平台以工程贷款额形式获取建设费用,地方政府则透过财政补贴利息的形式辅助投融资平台偿还一部分本金和利息,余下的资本和利息通过投融资平台依据本身的资产和运营利益来偿还。对地方政府来说,此类融资一般带来的是或有金融。
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防控
(一)整合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当前,关于地方政府投资平台金融,特别是隐性金融和或有金融的整体预估和评测非常匮乏。应该尤其注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金融风险会引起的金融风险和财政担保风险,预防地方政府金融风险变成大规模的经济风暴,乃至是财务风险的传播链发展成金融风险的引发条件的产生。应该建设地方政府金融范围把控和警戒制度,对地方政府大量负债、盲目投资的行为展开监控。不管是地方政府透过投融资平台展开贷款建设,还是以暂停的形式寻找发展契机,有需要地方政府的金融范围和财政相配合。这部分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财政管理的标准和措施,比如负债利率、金融收入比例、新增金融利率、偿债利率和资产负债利率等,全方位地权衡测评各级地方政府的金融支付能力,并把地方政府负债标准归入地方官员的考核制度里去。
(二)提升财务和经济管理层的交流协作
提升财务和经济管理层的交流协作,逐渐构造和健全“政府债券”、“产业投资资金”、等更加透明,市场化的地方融资路径。
依据银行贷款是现在国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途径,银行系统应该施行更加严谨的风险管理手段,提高对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贷款的贷前审批和贷后追踪,对地方政府的全面负债情况和偿债情况展开监督和防控,防止金融和经济风险。经济监督管理组织应该提高和财政部以及地方财务机构的交流和协作,建成信息共享制度,提升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的透明性。同时,因为我国现在面对的通货膨胀率即将招致的货币政策趋于紧张,地方政府投资平台“以债养债”的渠道依存即将受到较大的局限,所以,不管是考虑到工程融资的稳固性海水考虑经济和财政风险,地方政府投资平台都亟须追求市场化、透明化的融资途径。具体需要解决“财政分开”的制度性矛盾上,学习发达国家“政府债券”、“企业投资基金”等地方政府组织的融资解决办法,需要先试点后推广,逐渐建成规范化的地方政府融资途径。
应允地方政府发放“政府债券”或者是“企业投资基金”,是实行分税分级财政制度国家一贯的方式,同时也是把地方政府的隐藏金融显现出来,从而更易于监督和预防地方政府金融风险的高效路径。从长期来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基础、发展能力、财务情况、偿债能力、经济生态环境和财政支持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决定了不同地域和不同层级的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资本,包含信用率差和流动率差等。在“政府债券”的试点期间,应该注重构造和健全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管理制度,从债券的发行价格、市场流动、到期偿还等各方面展开严苛的监督和管理,包含对举债权的把控和对发债范围的确立、市场准入机制、信用评估系统和融资项目的监督与估测、市场流动性的建设等。
(三)在划清风险界限的基础上加强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内部管理
地方政府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因为负担市政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构成的金融而不可以推卸责任,但是不应该对投融资平台本身投资、运营损失造成的金融负担赔偿或者担保责任。具体如下:
1.坐实资本,防控负债率。对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负债率的防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统一规划,并使之和地方政府财务收支情况相关联。
2.完善管理制度,对投融资平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一带一路”建设中在投资和融资这两个部分都需要专业管理人才,需要加强对目前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运营素质;转换现有的“官僚式”选取制度,从专业市场聘用专业经理人,提升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管理水准和运行能力。
3.健全平台信息展现制度。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在拓展融资投建的进程里,不管是发行债券还是上市融资,都需要对资本情况、负债范围、贷款费用使用情况以及偿款能力等进行信息展露。
4.建立完善“一带一路”建设中信用评估机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信用评估,促使它的融资构架从以简洁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换,从而改进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资金运转效果、健全企业内部防控并且提高全面盈利型水准。
(四)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防范
地方政府和投融资平台在资本运作、项目运营和管理部分应该有一种授权委付、监管和被监管的联系。地方政府应该遵照“疏堵联结”的准则,规整融资平台的运作,确立投融资平台的职责范围和运作制度,建成地方政府和投融资平台的警戒线。地方政府不需要过多地去负担本来应该市场负担的职责,应该让投融资平台收到市场监管,致使它的运作管理得到提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需要加强金融治理,使地方政府金融更加透明,使金融从隐性变为显性。
(2)对经济风险或者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行径转移的政府金融需要提升地方政府债券的催促缴纳的力度,透过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絮叨催促缴纳金融。此时,还应提高对有苦难的县、区级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管理力度,进而使其退市,并且对于催促缴纳的资金展开强化保管,及时消除金融,较少财务偿付承担。
(3)应该量入为出,在保证社会经济稳固和保证社会事业发展的条件下,削减项目,整合财政偿款能力。
(4)可以透过每一年在预算里安排部分资本,或者是已经建成的预防应对经济风险的预备资金、政府和它隶属机构的专款资金里提出来部分资金建成偿付预备资金,预防因金融危机导致的财政风险。
参考文献
[1]赵志刚.“一带一路”金融区域化路径[J].中国金融,2015,05:39-41.
[2]王敏,柴青山,王勇,刘瑞娜,周巧云,贾钰哲,张莉莉.“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国际金融支持战略构想[J].国际贸易,2015,04:35-44.
[3]张红力.中国金融业前瞻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09:28-36.
[4]张红力.金融引领与“一带一路”[J].金融论坛,2015,04:8-14.
[5]马昀.“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管控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04:189-203.
[6]田惠敏,曹红辉.“一带一路”的动因与挑战[J].全球化,2015,06:66-77+132.
[7]姚东.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访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J].中国金融家,2015,06:46-47.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民主评议的渠道,构建更优政务服务环境。
二、评议对象
市财政局、各县(市、区)财政局、乡镇(街道)财政所及服务窗口等。
三、评议内容
(一)改进工作作风方面。是否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加强调查研究,改进会风文风,厉行勤俭节约,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
(二)加强资金监管方面。是否切实转变职能,依法履行财政管理职责,财政资金尤其是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有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是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规范资金拨付的控制、管理和审核。
(三)优化工作流程方面。流程优化、效能提升是否到位,能否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入研究解决民生诉求,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水平有无提高。
(四)推进政务公开方面。是否坚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涉及群众、企业切身利益的事项能否做到应公开尽公开,有无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等问题。
(五)执行清正廉洁方面。是否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做到干部清正、部门清廉,有无以职以权以业谋私、、吃拿卡要等问题。
四、方法步骤
根据统一组织、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全面评议、综合评定的要求,严格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一)动员部署(5月—6月)。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局和各县(市、区)财政局都要成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分析排查本部门(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对策措施;制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要统一思想,深入发动。召开局评议政风行风动员会,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部署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积极参加市纠风办集中组织的向社会作“改进作风、优化服务”公开承诺活动,通过声、屏、网、报等载体广泛宣传、深度解读,在服务大厅、窗口岗位张贴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充分运用财政门户网站、办公局域网、财政简报、行政服务中心财政窗口等载体,深入宣传政风行风评议的目的、意义,及时报道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开展情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对开展评议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三要强化督导,整体推进。加强对局机关和基层财政所政风行风建设的督查指导,做到评议工作有方案、有措施、有督导、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采取召开评议汇报会、组织检查等形式,对各市(区)财政局及局属各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检查督促,确保评议工作扎实推进、富有成效。
(二)自查自纠(6月—9月)。一要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问卷调查、走访服务对象,设置民主评议意见箱、公示栏,开设热线电话,完善投诉机制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系统内部及服务单位、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梳理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二要深入开展明察暗访。深入局机关、窗口单位和基层财政所,通过明察暗访、跟踪随访等方式,重点检查中央、省市改进作风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以及依法办事、高效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指导整改。三要抓好问题的整改工作。坚持边查边纠、查纠并举,认真抓好各类问题与不足的整改工作,重点解决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四位一体”热线平台群众诉求答复处理工作,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切实提高诉求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
(三)集中评议(10月—12月)。根据市纠风办的统一部署,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单位)要积极配合各级政府纠风办开展集中评议工作。按照乡镇(街道)—县(市、区)—市的次序,自下而上逐级开展评议,下级评议结果在上级部门综合评定中占60%的权重,本级群众满意度占30%的权重,日常考核占10%的权重。市(区)充分利用已有政风行风热线平台开展集中评议,通过广播和网络直播、电视录播或报纸、报纸深度报道的方式进行现场公开评议。各县(市、区)财政局根据当地纠风办的要求认真准备,做好预案。
(四)整改反馈(12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查找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逐条逐项分解到具体处室(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对经过核实、有条件整改的,督促立即整改;对整改条件不成熟的,研究解决办法,制定整改方案,有序推进整改工作;举一反三,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充分运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引发不正之风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制度创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构建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五)突出工作重点(全年)。在密切配合各级纠风办开展民主评议活动、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拓展“自选动作”,推动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与财政业务工作融合开展,同步提升。一要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积极探索实施部门内部全员绩效管理,不断提升机关效能;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增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二要深入开展风险点排查和制度建设。以“法治财政建设”为主线,结合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持续深入开展财政风险点排查,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努力以法治化促进规范化,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三要深入开展“规范化财政所”创建活动。以“提升服务能力”为主线,突出“机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加强、硬件设施完善”三个重点,将其作为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载体,以达到机构队伍规范化、业务工作规范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基础设施规范化的水平,确保各项民生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四要深入开展阳光财政。今年除部门外,市级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全部推行预算信息公开,同时选择10家市级机关部门推行部门决算信息公开试点,做好“三公”经费逐步公开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促进权力运行规范化、公开化、程序化。五要深入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深化政府投资评审机制,加强绩效评价工作,强化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监督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深入发动。在局党组统一领导下,建立市财政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领导小组。各处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结合各自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保证评议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二)深入排查,扎实推进。围绕政风行风评议行动的重点,通过函询、开通投诉热线、设置网上(实体)意见箱、在服务窗口设置满意度评价器,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深入查找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本处室(单位)今年要重点解决的1-2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6月30日前及时报送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排查问题表,针对这些重点,认真梳理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11月30日前形成评议活动的总结报告。每月20号之前报送本处室(单位)当月评议政风行风开展情况的工作信息,扎实推进政风行风评议的各项工作。
一、新能源企业的概念
新能源企业主要是指从事新能源相关经营的法人组织,即从事新能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服务的所有企业,是新能源产业中的具体微观单位[1]。按照不同的方式及标准可以将新能源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按照从事新能源的类别划分企业,可将企业分成太阳能企业、生物能企业、地热能企业、核电企业以及风电企业等。当然这种划分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划分方式。因为新能源企业处在不同的产业链条中而且具有不同的类别,所以对于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政风险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本文主要是研究国内的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政风险控制。
二、融资的概念
企业融资是指为企业生产经营、项目投资以及债务清理等事项筹集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2]。企业中有很多种融资方法,将不同的融资方式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使风险成本和可操作性各不一样,企业进行融资需要符合两个条件:其一要与资金结构以及资本结构的要求相一致,其二是要对资本的成本以及融资的成本密切关注。
三、财务风险控制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企业中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可以分为比较常见的几类即包括纯粹因为财务活动引起的财务风险、由非财务的其它活动所引起的财务风险和由宏观环境引来的财务风险[3]。
四、对新能源企业融资中所遇到的财政风险进行控制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财政风险控制的流程
新能源企业的建立及完善财务风险制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财务风险的控制流程加以明确和理顺。总得而言,建立并完善财政风险控制流程要从以下五个步奏进行:首先是设计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对于组织架构的设计重点在于建设以公司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并依靠风险管控部、内部审计部、操作合规部以及战略发展部等部门的协助,且需要各种职能部门配合的架构体系。其次是要设定财务风险的控制目标。公司总体风险的控制目标主要是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结合公司发展的战略需要进行制定。新能源企业作为新兴的领域需要更多的进行尝试和探索,那么新能源企业就必然需要适当的将风险控制目标放宽一些,当然,放宽风险控制目标并不是无视风险,而是要求新能源企业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融资方式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财务风险的出现。第三是评价并预警财务风险。事先预报财务风险可以提前洞察到融资运营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偏差与风险隐患。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作出评价,能够有效的控制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这一阶段,新能源企业一定要制定一套财务风险的定期报告制度,要定期的将企业的风险状况汇报给上级的主管部门并且要将风险的大小、类型以及诱因等都详细的记录在报告中。第四是执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决策。在全面分析风险隐患与偏差的诱因之后新能源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将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在具体的操作中,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应该带头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的决策,并且由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监督落实。第五是要监督与反馈财务风险的管控情况。在实际的操作中,新能源企业要根据风险管控的具体目标来科学的评价预警风险和实际的风险存在的差距,进而识别出风险管控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终维护并完善现有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2.对偿债和现金流风险进行重点关注
资金的短缺是阻碍新能源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新能源企业往往会为了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而忽视偿债风险,不惜用高额的成本来融资。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新能源企业遇到的所有财务风险之中,偿债风险是最为常见、涉及范围最广且破坏力最强的风险之一[4]。所以,新能源企业必须将偿债风险当成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管控和防范的重点对象。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要对现金流量进行及时的预测,以便加强防控现金流风险的力度。资产负债持续上升、存货积压以及应收款项徒增等信号都反映了财政危机,这些信号体现出的最直接的内容就是企业的现金流量入不敷出。新能源企业必须将现金流的预测放在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首位。新能源企业对于现金流的预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建立日常核算现金流的系统。第二步是合理预测现金流。第三部是纠正错误的现金流的预测结果。
第二,新能源企业要对偿债风险进行重点关注。新能源企业要做到对偿债风险进行重点关注,首先要在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置专门的小组对偿债风险进行管控,使管控小组成为管控工作的导向性支持以及必要的资源支持。其次新能源企业要配备专业人员给偿债风险管控小组,这样的专业人员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在配备专业的风险管控人员时,必须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这样一来可以保证他们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再次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工作上要积极配合偿债风险管控小组,以此来提高决策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最后新能源企业要在财务风险中凸显偿债风险的地位。除此以外,新能源企业还应该树立起偿债风险的管控理念。
3.定期的测试和修正财务风险的控制流程
财务风险控制流程的时效性特点是由财务风险的变化性以及不确定性决定的,也就是说财务风险的控制流程会随着企业或者是行业的不断发展成熟而变得过时和难以执行。所以新能源企业适时的测试财务风险控制流程,并根据测试的结果对财务风险控制流程作出动态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新能源企业要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流程作出定期的评价和预测。新能源企业在评价和预测财务风险控制流程的时候,必须重点测试流程的合理性、健全性以及有效性。其中,在测试财务风险控制流程的健全性时,就应该重点关注风险控制流程的完整性,主要包括:是否完全具备应有的财务控制流程、是否全面覆盖了企业的财务经营活动;在测试财务风险控制流程的合理性时,就应该重点关注执行风险控制流程的经济型与适应性,这主要包括:执行是否顺利、有多少执行成本以及各部门是否协调配合等;在测试财务风险控制流程的有效性时,就要对现行的风险控制管理效果进行重点关注,这种管理效果主要包括风险控制决策的既定目标、落实情况以及能否实现等。其次,新能源企业要根据测试的结果来调整和修改财务风险的控制流程。新能源企业要在测试财务风险控制流程的同时认真分析现行的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找出原因。新能源企业要在分析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来改进财务风险控制流程,比如流程改进的大体方向、流程改进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调整方案的改进以及激励措施的建立等。
一、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把强化监督检查作为严明纪律、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综合运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定期检查、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一是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把维护政治纪律放在首位,把执行党的群众工作纪律贯穿始终,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各自为政、阳奉阴违。二是保障工作落实。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商务部门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惠民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商务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保障改善民生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积极会同县监察局、财政局等部门通过例行监察和专项执法监察,对中央和省、市、县专项资金等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贪污、挤占、挪用资金等案件线索,及时报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切实维护商务服务对象利益。三是推动政策施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政策,主动受理群众举报,积极加强监督检查,不断强化责任追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
二、规范权力运行,构建科学有效的惩防体系
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及有关实施办法,结合商务工作实际,切实抓好商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和任务分工,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惩防体系。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的要求,进一步分解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明确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和其他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各自的工作责任,细化举措,传递压力,各负其责。二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按照纪检监察机关统一部署,结合商务工作实际和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县商务系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党纪国法、廉政法规和从政道德教育、案件警示教育。组织开展好“5·10”思廉日教育、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等活动,组织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创建活动。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本着有效、管用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查漏补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进一步细化公务接待、经费使用、物资采购、民主决策等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四是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根据县纪委部署,组织开展商务系统廉政风险排查和权力节点监控管理工作,完善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工作,把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商务各项业务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