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2:19
导语:在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分析与操作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导学来指导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带着地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思维、拓展。一方面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兴趣性,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思维性;另一方面以问题脉络来架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降低地理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与杂乱性,进而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精准化掌握与重点性拓展,全面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多元性与有效性。
1明确问题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积极作用,强化地理教学的方向性与侧重性
1.1问题导学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
在利用问题导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时,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点以及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并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互动性。同时教师以问题创设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地理实践模型以及思维模式。
1.2可以有效利用问题导学来框架化高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实现学生的系统化掌握与拓展
每一个地理问题都可以是对高中地理知识重点的具体性分析与拓展,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所有问题来架构高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框架性认知与掌握,并通过问题模式来细化对重点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的分析与掌握,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1]。
1.3问题导学可以全面落实学生的地理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的构建主动型的地理思维模式
问题导学以问题为蓝本来组织学生积极思维与高效互动,使得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掌握高中地理思维模式以及思维重点,尤其是帮助学生全面适应高中地理学科思维逻辑,帮助学生构建起主动性的地理思维偏好,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在实践思维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核心以及知识逻辑要点。
2以多元问题角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
2.1以多媒体来架构问题导学情境,降低学生对抽象性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在组织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来架构问题导学情境,实现学生在具象性的问题情境中对高中地理内容的精准理解与重点掌握。比如在进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地球公转的三维模型来组织问题导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中掌握地球公转模型以及相关地理知识点,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性与有效性。
2.2以生活情境来实施问题导学,促使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地对接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组织问题导学教学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来组织地理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对接起来,以生活问题来完成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详细理解与重点掌握[2]。比如在组织《自然灾害与人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南方季节性水灾、512地震、台风灾害等的起因、影响、预防等作为地理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相关情节的分析与思维,实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实践性掌握与生活化拓展。
2.3以小组讨论来组织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互动性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问题导学过程中以小组研讨来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与掌握,使得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梳理与分析,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全角度、多方位、细致化掌握。比如在进行《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政策措施、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细致化的分析性梳理,使得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掌握更加全面的地理思维角度以及知识点认知面,进而提升问题导学的教学质量。
3强化对高中地理问题导学的管理强度,增强问题导学的教学有用性与针对性
3.1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分析与运用,实施差异化的问题导学策略
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显著学习差异,需要将教学问题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个性化学习诉求的细致化了解上,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辅导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情况来及时调整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与形式,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中来。
3.2控制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难度与数量,实现问题情境与地理知识点的紧密联系
问题导学的重点就是问题本身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控制好高中地理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难度与数量。一方面需要将问题导学内容与具体的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进行充分地整合与对接,实现问题导学的方向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控制好问题本身的难度与数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学得懂、学得快、用得好,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导学的教学作用与意义[3]。
结束语
问题导学是现代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形式,教师需要立足于问题模式,选择具有思维难度、教学引导、知识点显著的地理问题,通过问题研讨式、结论展示式、归纳整理式、分析拓展式等方式来呈现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细致、精准、高效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要点以及思维模式,进而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焦阳《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8)
[2]徐鑫《探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6(7)189-189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分析
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来说,由于地理比较法的运用范围比较广泛,且适用性也相对较强,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地理比较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地理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比较法的原因
(一)应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其中的教学内容较多而且较为丰富,因此可以将地理比较法运用其中,所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前景。不论是对于数字比较法来说,还是对特征比较来说,都为地理比较法提供了基础。如,学生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地理比较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通过对比地球与其他星球之间的不同来帮助学生掌握好地球的特点。而在学生学习“陆地与海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陆地气候、环境特征以及海洋气候等方面进行对比,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气候上的相关知识。由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因此,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二)应用的类型相对较多
对于比例比较法来说,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数字与特点就可以进行比较的,而是拥有十分丰富的类型。且在地理比较法中,主要可以分为纵比法、借比法以及中心内容比较法等。在开展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也就可以实现高效的教学。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类比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率也达到50%左右。其次,就是纵比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比较方法,以此来将重点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记忆。
(三)在理性地理知识中的运用
在高中分科教学中一直将地理划分到了文科类的科目中,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地理中存在着许多理科的内容,如地理数据等方面。而对于一些擅长学习文科性知识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这方面内容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将地理比较法融入地理教学中,则可以带领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通过地理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理顺逻辑思维,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比较法的实际应用
(一)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对于地理比较法来说,最直接高效的应用方式就是进行数据比较法,尤其是涉及数据与计算等方面的内容时,数据比较法有着极大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经纬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挑选出一些重点的地理位置,并将其经纬度进行比对,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与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已知的数据进行对比,并找出大致的范围,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实现特征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涉及一些需要进行背诵的知识,且在这些知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地理特征,但是学生想要完全记忆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入地理比较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在学习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征时,由于内容较多且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记忆。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不同气候带中的同一属性类型的内容罗列出来进行整理,同时针对其特征进行对比记忆,帮助学生找出原因,从而实现精准的记忆。
(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能力与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就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找出要点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地理比较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综合好地理教材,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好地理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可谓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教师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真实典型性原则
地理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都是自然现象中客观存在的,亦或者是当前、曾经发生过的地理事物。所以,在对地理教学案例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落实真实典型性原则,确保地理案例是真实存在的,若将虚假的案例直接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会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还会对学生价值观造成影响。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亦或者是实地考察之后而得来的,是真实且精挑细选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也应该遵守真实典型性这一原则。
2.学科发展性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还需要遵守学科发展性这一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应用的案例能够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亦或者是规律。案例类型可以丰富多彩,角度与内容也可以多变且不同,可是不管从案例的任何角度来分析,地理教学案例都应该呈现出地理这一学科的特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案例分析与探究过程中掌握地理课程中的学科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综合全局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综合全局性这一原则。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学科独立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综合性。所以,教师在案例设计时,不仅要把握住国外地理走向,而且还需要关注我国历史人文风情,在揭示规律的时候让学生从正面进行剖析,案例涉及最好容纳政治、历史、建筑以及旅行等多方面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综合性这一原则。
4.教育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而非是单纯的知识讲解。所以,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地理教学案例时,最好按照教育原则来进行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从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来进行调度。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意识到知识的传授并非关键,要加强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其能够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来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这样才能让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
5.结合学生实际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在案例设计与选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遵守学生实际情况,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案例设计与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层次性与阶段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时,最好为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亦或者是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来差异化设计案例,这样才能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最好将逻辑性较强、内涵较为丰富的案例作为首选。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与兴趣,让每个学生个性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关键还在于课堂应用实践,笔者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呈现地理教学案例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案例呈现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较为生动且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案例呈现的方式较多,如文字、图像景观、地图以及数据表格等都是常见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大段文字阅读材料的形式来呈现出我国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以及治理情况,教师还可以使用示意地图来呈现其地理位置,或者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案例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积极性。另外,对于案例的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合理把控时机,整个案例呈现时间不能过长,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设置疑问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在为学生呈现案例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思考与探究中,然后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问题设置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好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内化,所以,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时,问题的设计十分关键。首先,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来进行设计,这样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思考中。其次,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紧扣主题,不仅要和地理事物相联系,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后,在完成问题设置之后教师还需要发挥“引路者”作用,做好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例如,教师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为学生呈现出以下教学案例:“中南地区在我国属于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在整个社会经济之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石油、煤炭以及其它金属等资源却因为使用过渡而呈现出了贫乏的现象,如何让其再次腾飞也是现如今发展重要问题。”教师在展示教学案例之后,可以结合案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现如今我国中南地区在工业这一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2)若想要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3)鲁尔区的经验对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在上述几个案例问题中,学生能够先对中南老工业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之后还会对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措施,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就能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要点,从而有效提高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此,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合理设疑的重要性,结合教学案例来设计恰当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3.分析讨论地理教学案例
应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分析教学案例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案例内容与地理知识有效的衔接在一起,以此来揭示地理案例和地理原理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一手段将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深入到案例情境中进行思考与讨论,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积极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讨论环境,激发学生自主讨论与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首先要让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与探究,对案例内容形成大概了解。其次,要求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探究问题,从而有效发挥出集体优势,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升。为了能够让案例讨论有效的进行,教师在分组过程中最好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可以为4-6人,组长则可以轮流安排,同时,要求学生及时对要点和疑难问题进行记录。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集体讨论与交流,即由教师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之中,这样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案例中知识点的把握,促进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真正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1)概念比较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具体地理知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在理解之后再加以记忆,而许多地理知识具有相通性,概念较为相似,在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混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采用概念比较法进行教学,将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加以比较,在了解概念之间的差异与关联之后,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地方时与区时”的教学时(对于地方时和区时,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重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容易将两者混淆,难于理解,从而对整体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将概念比较法引入,将地方时与区时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区时与地方时之间的区别及关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2)同类比较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同类比较法的运用较为广泛。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因素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同环境的地区不在少数,许多地区之间存在着类似的条件。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采用同类比较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带来了优势。
(3)图表比较法。
对于有些地理知识,枯燥的文字概念无法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于影响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图表教学法,运用相关图表,可以使一些理论性的概念不再难以理解。图表比较法,就是使用图表对相关知识概念进行诠释,是一种更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所教授的内容使用图表这一载体进行具体的展现,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科学地运用图表比较法,能够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大气运动”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利用PPT进行教学,使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对大气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规律予以展示,或者使用动态图像进行具体解说。学生在对图片或图像进行仔细观察后,会对“大气运动”的重难点形成初步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学生初步认知之后,教师再对其中的理论知识加以具体的讲授,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二、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的注意要点
(1)将比较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运用。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多,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单一使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难以达成教学目标。除了比较法能够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外,还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当有些教学内容与比较法无法进行有效结合的情况下,将其他教学方法与比较法进行结合运用是明智之举。这种结合,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多重选择,更加保障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在比较法运用之后注重教学归纳与分析。
在运用了比较法教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分析,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是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课后,学生应注重对知识的梳理归纳,使自己建立起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逐步养成课后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不仅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了参考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一、高中地理教学“快乐模式”内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快乐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对教学各个流程环节进行优化,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整合,使其更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满积极的情感,快乐地开展地理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四方面的显著优势。
1.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快乐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感受快乐,热爱地理学习。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会因快乐模式的氛围营造而学得更有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生动活泼。
2.有助于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在快乐模式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消极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学生能在地理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尤其是对于中后位置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其地理学习兴趣。
3.有助于缓解地理学习难度。快乐教学模式侧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演示手法,对知识难点进行分解与突破,学生的理解更直观形象,学习也更具技巧性。
4.有助于提高地理综合素养。运用快乐模式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不仅强化了课堂的分析研究,而且注重了课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综合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快乐模式”实施要点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增强学生积极情感为抓手,对教学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聚合优势,让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学得高效扎实。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有效实施快乐教学。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情感快乐起来。积极的学习情感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意义重大,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一方面,保持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面带笑容、语言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倡导同学之间平等互助,让地理课堂成为最和谐的课堂。另一方面,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始终注重以积极的正面评价为主,多发掘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进步与闪光处,对其进行积极的评价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情感系数。
2.运用信息手段让教学演示快乐起来。制约高中地理教学成效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演示手段的匮乏,挂图、投影等静态演示手段无法完全满足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际需要。随着各级教育部门投入力度的加大,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已经成了基本配置,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信息手段提高地理教学成效。例如在《自然灾害与人类》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演示洪水泛滥、飓风肆虐等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主观感知,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及其防治的必要性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多媒体手段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可以极大地拓展课堂信息容量,让教学活动演示操作更便捷,融生动性、形象性与丰富性为一体,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效果明显。
3.借助专题研讨让思维交流快乐起来。地理学科的许多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较密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感知较近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专题交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中,笔者以江部沿海某市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沿海港口的区位优势,适宜发展哪些产业,同时其存在的丹顶鹤保护区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哪些产业不能在此落户,以及鉴于这样的状况,应当如何确定产业发展规划与思路,更好地定位地区发展的方向。这样的讨论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感知联系较紧密,他们讨论起来更有兴致。结合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有效控制污染产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专题讨论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组织自主探究让学习过程快乐起来。
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始终是整个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平台,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之中,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起来。例如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事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讨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稳定四大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实施背景场面意义,并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阐述。这样的学习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完成,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开展讨论分析。通过数据对比、资料分析、讨论研究等多种方式学习,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是以往教师单向灌输模式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并由全班同学进行补充完善,整个学习过程既让学生有了认真思考、相互讨论的空间,又有了积极发言、补充完善的机会,地理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快乐指数明显提升,知识能力水平也得到同步提高。
5.开展实践活动让能力培养快乐起来。
一、高中地理会考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功能
高中地理会考是在高考停考地理,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严重向“应试教育”倾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因 此,带有纠偏的历史使命。在“应试教育”进一步暴露出弊端的同时,社会各界普遍提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主 张。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就考试而言,大体包含如下内容:考试是一种手段,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 反馈、预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对这种手段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改 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
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考试,我们以为应具有以下四点。
1.各种考试都必须从整体课程计划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的评价因素。
2.要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学习的状况,尽可能地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 学习成绩,并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3.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对高中地理会考的性质、目的和内涵的认识
高中地理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考试。它不同于升入高一级学校所进行的选拔考试,而 是属于以标准参照为主的终结性考试。也就是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的水平考试。其任务在于考核学生地理课 程的学业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因此,它必须严格区别于高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会考的内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考核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所应具备的地理素质。具体说 ,包括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地理思维方法、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意识、 全球意识、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了解的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要强调指 出的是,上述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应属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应 考虑高中地理课在高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我省民族众多、薄弱学校较多等因素,在制定考试目标时,需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允许的范围内,把合格的下限适当下调,合格以上分出若干层次,以激励不同学习状况的学 生产生再学习的欲望。
高中地理会考,要全面贯彻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这是地理会考 的总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通过教研途径,对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抓好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训练;2.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球观念和正确的人 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素质教育内涵丰富,而且随时间、空间而异,要充分体现它,就需要从许多方面作不懈努力。
三、拟订会考命题计划的指导思想及设想
高中会考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会考是否真正反映了贯彻地理教学 大纲的精神,是否真正反映了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命题的恰当与否是关键。然而,命题计划的编制 ,又从根本上控制着命题的质量。因此,在历年会考中,都把编制会考命题计划,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拟订命题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试卷中试题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应在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范围之内。
2.代表性原则。试题的内容,能力要求,应对地理会考目标总体具有代表性。
3.结构性原则。试卷中各种题型的比例设计,要符合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要求。
4.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
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是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根据会考目的,把总体设计定位为 :重点考核学生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考查,既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会考合格要求,又要使及格以上学业水平有一定区分度。根据这 个总体设计,把有关问题作如下处理。
1.内容比例。根据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知识比例,历年会考中,把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分数比确定为1:4:5。在这个框架内,再根据教材知识点的密集程度,确定各单元所占分数的比例。
2.考试水平。设计考试水平的目的,在于用可操作的明确语言,对考核的要点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教学大 纲对教学要求的规定,参照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和教学实际,把地理考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识记 、理解、应用三级。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构想出发,我省从1990年实行中学地理会考以来,一直 强调理解和应用的考核。在进行试卷总体设计时,对此作专门研究。
3.学科能力要求。地理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完成地理学习活动的主要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技 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须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结合我省普通 高中实际情况加以实施,提出三项基本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即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 数值、结构、演化过程等)的记忆或再认能力。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即识读、填绘地图和编制地理图 表(包括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曲线图、景观图等)的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已有地理知识 和技能的迁移,解释、解决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型。根据会考的性质和规模,从试题属性看,以采用学生熟悉的题型为基本题型。把适于考核识记、 理解、应用的客观题和适于考核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综合、评价以及语言运用等的主观题加以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试题结构看,多年来采用了学生熟悉的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和填绘地图三种题型。
5.难度比例。会考命题中,要使试卷符合考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注意控制难度。根据会考的主 要任务和同时兼有的区分性能,地理会考试卷总体难度设计为0.75-0.90,试卷中容易题(难度值在0.80以上) ,中等题(难度值在0.50-0.80之间),较难题(难度值在0.50以下),三者之比为7:2:1。
6.命题力求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考试水平的层次性,并突出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考查。
(三)命题计划表的编制
命题计划表是会考试卷总体结构设计的具体体现,是编制试题、试卷的蓝图。它将不同的考试内容在试卷 中所占的分量,各内容采用的题型,各类试题应占的比重,考试要求的比例等,分门别类地定出量化指标,并 以表格形式作出详细、明确的反映,具体编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以知识内容、题型为横坐标,并按教材的各章内容展开。纵坐标为考试要求和难度值。
第二步 在表格相应栏内,填写出试卷总体设计内容。包括内容分布、考试水平分布、题型分布、难度分 布及合格标准分布。
第三步 确定各章不同考试水平、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分值,即期望值。
总括起来,可以看出,一套试题的产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贯彻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精神,体现素质教 育特征,又要照顾我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四、会考试题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会考试题的特点
我省自1990年高中地理会考以来,共进行了八次。八次试题的特点是:会考的性质、目的、内涵和命题计 划的编制恒定不变;题型结构稳定;1990-1994年,考虑到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知识型试题比例较大。1 995年以后,经过分析,认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试题结构向智能方向转化,其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1.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的灵活度在层次和角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尽管试题内 容都来自教材,解答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但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而需变换方式或重新组合。这样突出 了能力的考查。各大题渗透了逻辑推理、知识迁移、分析地图等能力考查。
2.进一步开发读图题的功能。读图题是地理学科考试特有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分布能力和分析能 力。在1997年试题中,地理图表共22幅,比1994年增加5幅,总计占51分。从考卷看,有寓图于文的试题,有以 文考图的试题,有由静态到动态的试题,也有由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读图题。
3.国情、国策、环境等知识的考核内容比重增大。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载体。高中地理有着 丰富的国情、国策知识,涉及教材中的资源、能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与城市、环境等内容。这部分 是考核的重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会考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逐渐摆脱出来,使学生 在地理素质方面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一定提高。
(二)试题举例1.在下图中,a、b两带的风向应是
附图{图}
(1)在座标图上绘出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折线图。
(2)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____位。
(3)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最东的是____,最西的是____。
3.昆明筇竹寺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反映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这三个试题既包括了基础知识,又包括了基本技能;既有国情、又有省情。它不是直接用书上的现成叙述 作答,而是利用所讲基本原理化文字为作图。题目的深层内涵,既包含着思想教育又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 充分地体现了会考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面的作用。
八年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命题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秩序。对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师生均心中有数,因而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排除了猜题、突击应考等“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正确教学导向,所以,到1995年,虽然试题的灵活性提高了,但考试成绩仍保持稳定,说明素质教育的 贯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增强。
第三,从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卷面考试不是只能考查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考 查学生的基本素质。试题、试卷都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
第四,卷面还清楚地反映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教学差距。这给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指导教 学的有力根据,也为当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出明确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导学策略
课堂导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堂课高效与否与导学策略应用的是否恰当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常见的地理课堂导入策略有质疑、图表、电教、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只有精心设计导语,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课堂的高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质疑式的高中地理课堂导学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质疑式的导学策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教学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切入课题、要点明确和深化教学的目的。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中的“区域的基本含义”的教学为例,提问:“区域的概念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我们上学的所在地属于哪个区域?这些区域又是怎么划分的、划分区域的标志是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图表式的高中地理课堂导学策略
所谓图表式的导学策略,就是新课引入时借助文本插图、教学用图、仪器、图片以及模型等,由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和演示之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期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的导学策略。而且其中的图表式导学策略的作用最为明显和直观,对学生理解疑难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帮组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中的“中国的水资源灾害”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之前由教师展1998年洪灾的相关图片,学生在感受到水资源灾害的同时着力理解导致这些水资源灾害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展示图片,领悟水资源发生灾害时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努力珍惜当前上学
的大好机遇,从而逐步导入新课。
三、电教式的高中地理课堂导学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电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采用电教的手段进行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就显得意义重大。通过电教手段,能将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能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Ⅰ中的“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也可采取视频的方式播放地球公转的过程,在学生观察中帮助其直观而又形象地理解地球公转,从而导入新课。
四、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是学生熟悉甚至亲身体验过的,将这些事物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湘教版“中国气候”一章时,可从本地的气候特征与近期天气导入新课,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亲切,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总之,导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管选取哪种导学方式,都必须以新课改为指导,始终坚持生本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点,为打造一堂生动而又高效的地理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蒋敦杰,杨四耕.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2004-04.
[2]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2004-04.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2004-05.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
前言
对于现代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如何建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界各个老师都较为关心的重点。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跟着教师学,教师的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育环境的需要,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意愿在根据学生最能接受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积极主动的产于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1.从实用性出发,产生参与需要
地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注重地理教学的使用性培养,让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可以灵活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具体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法来进行:第一点,通过在互联网上收集到相关的实时要点和科普知识,让学生了解国际形式的发展事态和人们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并通过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课题,例如:事件,广大学生都比较关注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教师通过对的地理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二点,做好理论基础教育,传统课堂教育过于枯燥乏味,这几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奇设备可以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视听感受,运用直观、生动、丰富的缓慢代替传统的课本教育,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乐趣。
2.用“心”施教,诱发参与情感
想要学生认真学习就需要教师以真心做交换,对教学通过教学中的点滴事迹表现出对于学生的关爱和呵护之情,努力的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使教师的心和学生的心可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纯的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学讲解,抱着一副完成任务的心态完全忽略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其实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哪怕是一个眼神的鼓励和肯定都可以使学生得到巨大的鼓励和肯定,但是如果老师表现的很冷漠那么整个课堂气氛都将陷入压抑的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表现,多用积极鼓励的语态和神情去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讲解“自然灾害的救助与救援”中,借助唐山地震发生情景视频短片,播放地震后救援工作的开展过程,激发学生情感,融入到地震后救助救援的氛围中,加深对于人民高尚人格的崇拜和认可,进而产生救助他人的情感。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上课时候的感受,多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和教师成为一个互相促进的整体。
3.促进成功,激发参与兴趣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百变,教育也在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不断深化改革,所以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成为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引导的积极关系。这样需要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时候,加强对学生学习感受的关心,通过积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舒适、开放、适合的学习环境不断寻找到高中地理的乐趣。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总是希望被关注、被欣赏、被肯定、被理解的。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智十分活跃的时间,更加迫切的需要获得成功所带来的自豪、满足、肯定、欣赏的感受,所以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再地理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被认可的感觉,让这个感觉变成学习的动力。具体要求如下:第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太阳正午高度变化及昼夜长短教学内容中,这个内容对于高中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将昼夜变化及太阳走势,通过连贯的模拟情景展现出来,诱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有效理解抽象知识内容,进而稳固掌握地理教学知识点。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课件内容有效理解教材,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第二,可以让学生自我组织一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集体的辩护和讨论加深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这种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和证实辩论出来的知识,学生对它们的印象将会十分深刻。第三,在进行考试测验的时候,不仅需要奖励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那些进步较大的学生也应该奖励。第四,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优秀的地方,并对其给与最大的鼓励和褒奖,这里是运用了教育理论中的“期望效应”通过教师的鼓励反馈会使学生想要在此得到鼓励,让学生的更加积极努力的去学习。
4.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发展参与能力
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主要就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模拟一项地理科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来收集资料,并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了解,最后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对其研究的方法做出合理的建议。研究型学习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自我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和家庭生活,将身边地理问题如环境问题、工业分布等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5.结语
通过上面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种方法中可以发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这质量都有这明显的拉动作用,所以教师需要更加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可以更加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香梅.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15
[2]朴晶.地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J].才智,2014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 新课程 案例教学法 应用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进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案例教学法也正越来越被广大地理教师所重视和关注。就高中地理新教材而言,许多章节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来编写教材,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整个教学过程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以下是笔者一年多地理新教材教学的经验积累。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要点
1、遵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对案例的选编要对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教学案例本身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因此,我们对案例的运用,其本质就是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性解读,是对课程标准要求加之知识理论的诠释。因此在课堂案例探究中,就需要对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这种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构筑起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概念与理性认识。除了教材上已有的案例,我们在对这些案例进行替换或者改造时,只要遵从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原理的掌握,都是可以的。
2、案例必须具备鲜明特征和突出典型。所谓“案例”必须从案例本身来说,其信息点明确、针对性强,才能实现对学生活动和思考的引导,才能体现案例的价值所在。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如果我们选取的案例蕴含了较多的无关主题的信息,无疑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还致使学生对所需要探求的知识点认识模糊,这既不是教学上的创新,也无法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案例素材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体会来看,地理课程教学案例应该有激发兴趣的元素。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领悟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这就要求我们的案例选材必须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从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乡土地理、热点内容的兴趣度较高。当然来源广泛仅仅指素材,在应用案例材料中,还需要对内容加以提炼,结合课程教学特点来进行设计。
4、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案例的展示过程及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效果及效率;案例教学的实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把握好时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材料有新的感悟,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嗨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1、高中地理知识很多是非常抽象和深奥的,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概括与灌输,是学生获得的都是抽象的以及概括化的生硬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可以获得自己能够驾驭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如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就可以通过一次具有研究性的案例探究,让学生理解清楚。(不详叙)
2、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有培植创造才能的土壤,就不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做出反应,从而也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理论视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着理论如何运用于学习实际,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时间的结合。例如:城市规划问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工农业交通区位问题都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达到教学目的。
4、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情感。阅读那些生动、逼真的案例,往往能牵动学生的情思,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并使认识和情感有机结合,形成坚定的教学信念。
三、高中地理课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创新思考
1、以学生为主体,定位教师角色。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推行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要求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向导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知识。
2、遵循教学普遍规律,创新教学环节。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必须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完整和教学环节的衔接,使得案例在应用于预习引导、要点理解、实践调查等环节时具有较好的衔接性与连贯性。案例教学是课本知识的一种嫁接,尽管与书本的条条框框理论表达不一,但其知识点实质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案例不断变化,仍然需要紧紧围绕课程知识要点进行创新,遵循教学规律,不能偏离教学的方向。
3、创新教学管理,选择优质生活化案例。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来看,目前我们基本上是以教学组为单位来研究教学相关课题。因此,可以从教学团队层面来开展集体备课,交流教学心得,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具体对案例教学来说,教学组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搜集生活案例,定期开展讨论,选取优质的生活案例,确保授课的质量。同时通过协作,建立案例数据库,并能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