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2:20
导语:在经销商经营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盈余管理;经营绩效
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和各大银行来说,会计信息“美颜”现象十分严重而又普遍,在这些美颜过失真信息中有的是属于违规操作而有的则是一些高层管理人士的盈余管理导致。因为盈余管理的操作隐蔽性比较强所以一般不会轻易被发现。如果想要检验商业银行是否存在盈余现象主要方法就是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盈余管理虽然有悖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违背了中立原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世界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中,所以对于商业银行的分析也要从客观角度入手,采取正确的态度。
一、盈余管理认知
盈余管理的面向对象主要是外界,即对外报告,其次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利益,在定义这一概念的时候并不是参照特定的某一盈利概念,而是基于自身财务状况进行讨论;盈余管理的主体主要是高层领导者、管理者,因为他们有权决定信息的披露与否,而且有权决定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信息的不透明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遮蔽,也是非常有利的条件。有很多人将盈余管理和财务管理混为一谈,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盈余管理最终的受益者是真正的高层管理者,受益的表现可以是直接的加薪或者股票赠与也可能是职位的晋升,而财务管理最终是为了使整个公司受益,使所有的股东都能得到财富,且两者的管理手段也是不同的。总结来看,盈余管理是商业银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向外界传递符合自身需要的、有意识和目的财务信息。
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及特点
虽然从客观条件上来看,盈余管理有违商业道德但是在整个金融圈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银行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产生的内在冲动,或者说是契约动机。作为银行,不论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还是众多的债权人,为了维持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钻空子“选用各种不同的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2)会计制度的不完善,虽然现在国家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灰色地带可以让人打球,正是这些“充分的条件”对企业收入和税收进行盈余管理,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利益。
(3)监管政策的外在催化,我国银行部门对各个商业的银行都是有着明确的条文规定,所以一些银行为了达到这些标准通过相关部门的监管评价都会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
(4)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特点盈余平滑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收支制度的规定;贴现利息收入的确认;短期投资盈余的确认问题和大额不确定费用的预提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财会制度的逐步完善,商业银行的盈余平滑性将会得到加强,信息虽然仍存在失真现象,但是有用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盈余管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一)盈余管理对经营绩效的正面影响
盈余管理是把双刃剑,对于经营绩效也是有有利的一面。从契约角度来看,因为契约的不完备性以及长期稳定性,管理层需要一定的盈余管理权限来缓解自身的财务危机,让管理者和债权人都可以获得满意效果。从整个资本市场来看,盈余管理主要是内部进行的一种管理手段,所以盈余管理通过传递内部信息借此影响企业成本。市场上的人常常可以获得一些内部消息而且经常是独家,但是如果选择给委托人那么代价很大而且也不能保障信息质量,从而产生交流障碍,降低了效率。但是盈余管理可以消除这种障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银行通过短期投资得到1亿元的利润但是如果直接向外界宣布的话会使得净收益超过从长远来看能够达到的水平,所以银行管理层可以选择先提出来五千万,从而降低到以后可以达到的水平,这样通过计提准备金就可以验证利润的可靠性。从这方面来看如果银行能够熟练地运用盈余管理那么对于自身发展会起到的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盈余管理对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
虽然盈余管理在银行中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是使用不当也会带来消极影响。究其实质,盈余管理就是一种欺诈手段,如果过度的进行盈余管理,表面上呈献给外界的是一份光鲜亮丽的财务报表,但是却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当外界的投资者选择相信那份华丽的报表而没有考虑信息的真实性,那么就会产生错误投资,随着越多的人参与投资,这份对外报表做得越来越漂亮,倘若银行一旦发生财务危机,那么广大债权人的资金恐怕很难悉数收回。从小的方面看是一部分债权人的利益受损,银行发展受阻,但是如果这由个案变成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将是一个致命的绊脚石。
四、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策略
(一)建立合理完善的商业银行业绩测评体系,盈余管理的滋生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业绩,为了达到规定指标,争取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者无不使用盈余管理,当盈余管理过度使用后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这时如果更换了管理者,那么必然会对银行业绩造成影响,产生大幅度波动,这种现象对于银行和广大债权人来说都是不愿看到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可以平衡计分卡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于非财务指标的考核,以此避免出现盈余管理过度。
(二)改进盈余管理的评价方法,目前来看对于盈余管理的评价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业界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是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主要就是从盈余对未来现金流的一个预测能力。根据这一方法,管理者根据当前的财务信息对于未来发展做出一个预测。除此之外现有的评价方法还有盈余反应系数法和现金流量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弊端,比如忽视了证券市场的风险系数,资本结构和公司规模等等。这些不合理的评价方法容易造成账务不实,大大的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绩效增长。想要改进评价方法可以加强会计人员的从业道德,或者是剔除不良资产,删除关联交易,去掉异常利润。但是因为盈余管理是一个大家约定俗成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一但出现利润操作,就有可能涉嫌经济犯罪,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将是致命性打击。所以想要从源头抓起还是要加强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三)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权利主要是高层管理人员,根据调查资料可以看出来,对于一些独立于董事会的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对来说要弱一些,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自由空间,是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完善治理结构,让内部进行彼此间的监督,这才是管理好盈余管理的切实之道。
(四)加外部监督,除了有内部人员的互相监督,银行还需要来自外部的监督。这里所说的外部主要是银监会,审计署以及相关的证券部门。对于银行对外宣告的信息必须核实其真实性,替投资者把好关,减少银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保障经济的健康的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运用电子商务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已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电子商务在为中小企业创造大量商机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小企业商务活动的方式。电子商务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企业业务嫁接到互联网上,更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些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结构创新
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缩短信息的流动时间来获取价值的增值。在传统商务模式下,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价格和服务三个方面,信息仅起到推动价值实现的作用。但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信息已成为企业蓄积竞争力的唯一动力。在信息的使用上,中小企业可凭借规模的灵活性超越大型企业。而这些又是以组织结构的高效与管理制度创新作为前提与保证的。
(一)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使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
扁平化的网络组织能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方式和中间管理层的作用。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活动实现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使企业的管理组织扁平化、信息化,削减了中间层次,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橄榄型"或"哑铃型",组织的构成单位从职能部门转化成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多方面才能的过程小组,使企业的所有目标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来完成。组织的边界不断扩大,在建立起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能随时把握企业战略调整和产品方向转移、组织内部和外部团队的重新构成,以战略中心建立网络组织,通盘考虑顾客满意和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不断进行动态深化,以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使企业向清晰化方向发展
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规范各项工作的依据。制度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许多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管理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决策者只凭借个人经验实现管理。加强管理,积极推进管理的创新,建立起符合市场发展需要,同时又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必然选择。企业应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对制度建设进行系统全面考虑,建立起覆盖人力资源、财务、资产、安全、质量等多方面的管理制度,要按照管理各个环节的要求,引入适合形势发展需要的新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和组织方式,建立起符合新经济需要的制度体系,使企业分工和责任归属明确下来。
(三)组织结构必须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目前中小企业普遍使用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直线制和直线职能制两种,具有明显的集权特点,使信息以单向传递为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职员的补入,决策者为了对职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必然增加管理的层次,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将更为显著。当然,中小企业并非不能采用这两种组织结构形式,怡怡相反,这两种形式具有的集权特点是中小企业最为适用的,只是决策者必须着手解决信息单向流动的矛盾,如可建立相应的汇报制度。
二、电子商务管理技术的创新
中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除体制因素外,关键在于管理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的管理技术创新不仅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而且还表现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以及应用服务提供商的选择上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网(Intranet),实现企业流程再造(BPR)
企业内部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式,成为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标准体系。其特点突出表现在:以数据库做支持、企业内部网构架灵活,伸缩扩展性无限、有效的内部沟通合作体系等方面,如图1所示。建立企业内部网的意义是提供知识的分享和传播、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促进并实现无纸化办公,同时它也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产品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走向全球的重要途径。
企业流程再造是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可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方面获得根本性的改善。在对企业流程的整个改造中,企业必须对企业各流程进行彻底的反思,找到存在的弊端,并进行完整再造。这种再造不是追求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高,而是要求有质的飞跃。中小企业在实现流程再造时,要通过对网络的使用达到企业信息共享,并以信息共享为动力,最终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同时,企业在流程再造中应树立具有个性的管理思想,打破条块分割的职能管理思想,实现整体流程的再造和管理。
(二)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资源计划(ERP)
ERP的实质是利用企业内部网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管理。资源劣势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小企业以往的做法是形成横向联盟,以集合行业内的各中小企业的资源力量,提高个体的竞争实力。这种联盟是脆弱的,因为它是短期的利益结合,一旦利益达到就必然解体。[4]因此,中小企业有必要尝试纵向联盟,将―件产品利益的可能获得者组合起来,这就形成了供应链。如图2所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趋势就是借助企业内部网,突破部门壁垒,使部门彼此合作,从而推动企业向注重顾客价值的经营模式转化。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是对供应链管理软件的使用。管理软件是用来记录、表示和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计算机程序,它包括会计后勤、人事系统、基本功能和程序工具。使用这些软件的好处是可以整合企业各部门的资源,将生产、分销和会计部门的资料相互连接和交换。因此,企业内部网就成为流程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以企业内部网为基础的供应链软件的使用应注重企业管理的整体效果,而不是任何的单元功能,改变过去在生产、管理等环节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
当然,企业内部网对再造流程的整合并不是仅仅通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来实现,它的核心在于形成信息系统。中小企业可以尝试企业资源计划,提供企业管理、库存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功能,实现与人力资源管理、分销管理、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的整合。
(三)借助ASP,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小企业需要各式各样不同的信息系统,来达到高效、快速反应市场的目的。而通过传统的系统集成商,费用又太高昂,一般企业难以承受。由此,通过网络,提供应用软件租赁服务的应用软件服务提供者ASP(应用软件服务提供商),便应运而生。简而言之,ASP就是要把原来买来用的软件和相应的服务变成租赁来使用。ASP运营模式是服务商通过与用户签订外包协议的方式,将用户的全部或部分与业务流程有关的应用承担下来,保证这些业务流程的平滑运作——包括建立相关的应用程序、保证其维护与升级、对应用系统进行管理、为用户业务流程进行保密及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等工作,所有这些服务的交付将基于网络来实施。
ASP可以说是未来迈向电子商务时代一项相当重要的基础建设,因为它可让企业大幅降低在信息科技方面的投资,只专注于核心信息系统的设置,而且信息科技日新月异,通过ASP企业便不用承担更新与升级的风险了。
当前,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追根溯源,是受制于资金和技术。因此,对于众多资源匮乏的国内中小企业来说,选择ASP提供的租赁服务,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最好方式。通过ASP提供的这种IT资源外包(Outsourcing)方式,企业可以在不必投入大量设备、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公共的Internet通信设施,迅速地、甚至是"自助式地"在Internet上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门户或电子商务环境,将企业的内外部信息交流和资源管理、供应链优化(电子交易)等架构在个性化的企业虚拟办公平台上,使企业具有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的手段和能力,如此一来,企业就能在最经济的基础上,获得与大型企业同样的竞争优势。
三、营销管理创新
中小企业可以在利用网络的基础上,构建营销管理系统,利用传统的营销原理结合现代网络技术与营销理念,科学、合理、系统地构筑互动的营销方式,最终实现现代营销的目标,即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以此为依据,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营销管理的创新表现在:
(1) 直复式营销管理。企业直接利用能够反馈的电子广告、邮件、电话和其他相互交流形式的媒介所实施的大范围市场营销。企业应把握机会,与顾客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根据顾客的建议需求,找出企业的不足,调整营销策略,寻找到能实现企业利润与客户需求相适应的营销决策,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网络整合营销管理。主要是指营销不再是单—的企业营销部门的活动,通过电子商务综合了与企业存在关联的各个企业单位与外部主体,如供应商、客户等的全局性活动。它要求企业整合各种可以利用的内外部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竞争优势。
(3) 实现定制营销管理。通过丨nternet可改善企业和客户的关系。随着企业和客户了解的增多,销售信息将变得更加定制。网络营销发展趋势将由大量销售变成定制销售,中小企业在提供本厂设计的产品外,可以通过网络渠道,生产消费者所需的该系列产品。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改变自身产品,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对该类型消费者的满足;另―方面有利于企业产品的改进。
商品从生产到销售,要经历从产地到销地的转移即流通过程。商业部门必须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合理进行商品的分配。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不同,商品的需要和爱好也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商业工作着认真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掌握各类商品的特点,品种、规格、质量等一系列商品知识,合理组织商品流通。需要指出的是,合理组织农产品流通,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不可缺少的十分复杂而又不可缺少的工作。粮、棉、油、菜、肉、蛋等农副产品,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基本需要和稳定市场的主要商品。由于这类商品具有季节性、区域性、鲜活性和不稳定性等自然特性,给商品流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对商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认真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掌握各类商品的特点,从而合理组织商品流通。
2.加强商品储存,保障商品流通
商品储存是指商品在流通领域的暂时停留和存放。储存是商品流转中的一种方式,是商品流通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商品储存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流通和销售。商品储存中要严格入库验收、根据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安排合理的储存场所,提供科学的储存条件,认真进行商品的在库检查,加强仓库的卫生管理及出库管理,确保商品的质量安全,维护商品质量,保护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要求商业工作者学习和掌握商品储存的知识,搞好商品储存,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需要组织商品生产,合理安排商品储存。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商品积压或脱销,保证市场供应。只有保持合理的商品储存,才有利于社会生产按比例高速度发展,保证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
3.科学商品养护,减少商品损耗
在商品生产和消费之间,客观上具有时间性空间性、集散性、季节性等特性,因此,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储存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商品储存就没有商品流通。商品在或长或短的储存期间,由于自身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将发生各种质量变化,甚至完全丧失原有使用价值(如金属的锈蚀,塑料与橡胶制品的老化,食品的腐败,化工商品的溶解、挥发、燃烧、爆炸等)。商品储存不仅要保持在储商品的数量,还必须最大限度的保证商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发生有损于使用价值的变化。这项任务由商品养护承担。
因此,商品养护是商品安全储存的必要保证。只有搞好商品的储存养护,才能使商品有保障地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商品,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商品养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性强,涉及面广。仓储工作人员要搞好商品养护工作,必须具有专业的商品学知识,即熟悉各种商品性能、特点,研究影响商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加强在库商品的检查和检验,掌握商品质量变化的规律,并认真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发现质量变化的苗头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使之不再继续扩展。通过商品养护,尽量控制和减少在储存期间商品数量和质量变化,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以完好保存。因此,加强商品养护是减少商品损耗的重要保证。
论文摘要: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只有正确认识风险,处理好风险与效益的关系,才能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风险管理和效益追求是协调一致的新理念,并引入RAROC指标,引入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发展到“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成为一种普遍认知,可以说是我国金融界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其意义在于,认同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就不得不认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与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就不得不接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这不仅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而且是我国国有金融资本经营融入全球金融竞争环境的需要。
一、树立风险管理和追求效益协调一致的新理念
所谓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银行经营活动的内在属性,是不可忽视、不容回避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效益相伴而生,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绝对的零风险绝对的零收益。那么,面对效益最大化的市场要求,经营银行就必须树立有关风险管理的新理念。
首先,银行的经营者必须正视风险而不是忽视风险,以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以巴塞尔协议关于风险种类的划分方法,对所有种类、所有机构、所有环节的风险加以识别;其次,不能一味地同避风险,而是要通过分析、淖估、临控、转移、分解等风险控制机制,将与经营活动相伴的内在风险控制在可以用资本进行补偿的范围之内;最后,发展业务、追求效益不能以牺牲风险管理和控制作为成本,而风险管理和控制也不能以牺牲发展与效益为代价。[11事实上,风险管理和效益追求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撇开风险控制的投机行为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其实是摧毁风险管理机制以致最终影响生存的溃穴之蚁;而不能服务于发展目标、不讲效益比,单纯就风险论风险的风险控制,则无异于抛弃了银行生存之本。
总之,银行经营者必须接受风险、容忍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抑制、转移和补偿机制,从被动的风险接受者转变为风险控制者进而进化为风险经营者,并在经营风险的过程中,追求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追求最大效益的新机制
既然银行经营必须接受风险,那么银行在评价一项经营活动的效益情况时,就必须考虑其效益是在承担了多大的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的。如果某项业务的风险过大,则该项业务为消化其风险损失所占用的资本就较多,这样即便该项业务能带来较大的利润,但与其所占用的资本相比,其资本利润率就不见得很高,即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银行应在一个适当的风险水平上追求效益最佳。关于如何衡量扣除风险因素后的实际收益水平,国际上较多地采用RAROC指标,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利润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收入一支出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与传统的资本收益率指标不同的是,资本利润率指标的分母采用的是经济资本,分子中扣除了预期损失。它要求将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业务都视为付出经济资本的风险投资运营,由此计算的资本利润率指标,既考察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叉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资本利润率指标把银行的风险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成果体现为数值。根据资本利润率指标的这一性质,银行管理者可以通过控制资本利润率水平来建立一个高效的、自动运转的风险控制机制。
资本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同时取决于业务发展水平(影响利润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影响经济资本),以资本利润率指标为工具进行风险控制,能够把风险控制工作融合在银行各项业务中。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都可以计算自己的资本利润率指标,并且相互间可以直接对资本利润率指标的高低进行比较。这样,以资本利润率指标为基础,银行可以从过去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单独分析、孤立管理,转变到以经济资本分配为基础,以有效资产组合为纽带,将对各项风险的管理联系起来,在银行总体范围内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在此体系运行的基础上产生的效益,成为真实牢固的效益。
三、引入资产组合理论,保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94-02
股权分置改革将使得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结构趋于一致,内在动力趋于一致。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各种力量又重新进行博弈,由之前的内部博弈到股改之后的市场博弈(吴晓求,2006)。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将带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变革,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变化将作用于公司的经营层面,由此影响到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
1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的文献
最早开始研究公司治理的现论的是Berle和Means(1932)。他们的研究推动了理论的发展。委托理论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就使股东之间、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为了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博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问题。为了降低成本,建立了治理机构,如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来监管管理者的行为。而股东自身的性质,如股权结构、股权的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都影响了这些治理机构的设置和功能,引发管理者行为的变化,从而对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了影响。真正开始研究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应该是Jensen和Meckling(1976)。此后,许多学者研究了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者认为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会使掌握控制权的大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随意挪用上市公司的资源而牺牲了小股东的利益,即“隧道效应”(tunneling)。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则会使上市公司缺少积极股东的监督,引发“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损害股东价值,同样不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Demsetz和Lehn(1985)以美国51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和资产规模、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资产规模之间的关系成反比。系统管制越强的行业的公司股权集中度越低。Ram,Moyer和 Rao(1996)研究了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职兼任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反应并不显著,在控制了其他影响业绩的因素之后,也仅仅微弱的影响企业的长期业绩。Yermack(1996)研究了董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业绩呈负相关关系。Xu and Wang(1997)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之间显著相关,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高,股权集中的效果在法人股控股的公司中最为明显,在国家股控股的公司中次之。法人股比重与公司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而国家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则与公司盈利能力呈负相关或者不相关。Claessens ,Djankov and Lang (2000)的研究中发现在亚洲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公司有交叉持股和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这样就导致控股股东可以用很少的资本获得公司的控制权,更容易产生隧道效应。但是也有的研究认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Millstein,Macavoy1998;Bhagat,Black 1999;Compers,Ishii,Metrick 2001)。对此,Black(2001)作出了解释,他认为,完善的外部治理环境使成熟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接近,因此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然而由于新兴市场的外部治理结构并不完善,致使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有很大差异,因而其治理水平对绩效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hijun Cheng(2008)通过对月股票收益率、年资产回报率、托宾Q等指标的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负相关。
【摘要】目的 研究上肢常见疾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与颈椎的关系,观察针刺颈部对应点治疗上肢常见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将被临床确珍为上述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针刺颈部对应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针刺治疗。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肩周炎总有效率为95.4%,肱骨外上髁炎为97.6%;对照组分别为81.4%,80.5%)。结论 上肢常见疾病与颈椎有关,针刺颈部对应点治疗颈椎病,是治疗上肢常见疾病的关键。
【关键词】针刺;颈部对应点;上肢疾病
上肢常见疾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在目前高校教材中介绍的治疗方法多为局部治疗。笔者在临床体会到,针刺颈部对应点治疗上肢常见疾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有效,颈椎病变和上肢常见疾病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共168例,男75例,女93例,年龄介于18―70岁,诊断标准参照教科书上的有关论述[1],其中肩周炎患者86例,肱骨外上髁炎82例。按病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病种两组情况相似,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l 实验组: 肩周炎患者:平颈4、5椎间隙棘突旁开0.5寸、1寸各取一穴,针刺深度约为0.5至0.8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每十分钟行针一次,每次治疗30分钟。
肱骨外上髁炎:平颈5、6椎间隙棘突旁开0.5寸、1寸各取一穴,针刺深度约为0.5至0.8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每十分钟行针一次,每次治疗30分钟。
1.2.2 对照组: 肩周炎患者:选用肩、肩、肩贞、肩前、腧、天宗、秉风、臂、合谷等穴,每次选穴4至6穴,针刺深度约为1至1.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每十分钟行针一次,每次治疗30分钟。
肱骨外上髁炎:选用曲池、手三里、阿是穴、肩、合谷穴,针刺深度约为1至1.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每十分钟行针一次,每次治疗30分钟。
两组病例要求十次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分析治疗结果。
2 疗效标准及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疗20次后,疗效见下表:
3 讨论
目前的高校教材中,上肢常见疾病被列为单独疾病,发病机理一般认为与年龄、外伤劳损等有关,但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颈椎病患者当颈椎病治愈后,这类疾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等疾病)也随之痊愈,这一现象提示上肢常见疾病的发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与胸腰椎比较,颈椎是脊柱中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稳定性最差的节段,是脊柱最脆弱的部分。颈部在日常活动中,既要维持头颈正常姿势和又要承受颈和上肢活动时的拉力、压力、剪力等,维持颈椎的稳定以实现其正常生理功能,而上肢的任何活动无不牵涉到颈椎,如打球、担提重物、长时间单一工作等都可能对颈椎造成损伤。由于上肢运动和感觉神经绝大部分由颈椎发出。颈椎发病后,相应神经根受压或受到刺激,可能是上肢常见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上肢常见疾病仅局部治疗经常效果欠佳,而针刺颈部对应点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我们发现上肢疾病往往在颈椎有相应的压痛点,触之局部呈条索状或压痛,如:“肩周炎”患者可在其颈椎同侧4/5椎间隙可找到压痛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往往、在其颈椎同侧5/6椎间隙有压痛,这些都与解剖学中颈神经分布规律相一致。从临床现象观察,我们体会到上肢常见疾病的发病与颈椎的病变有关,是颈椎病的一种表现形式,针刺颈部对应点是治疗这类疾病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关键,上肢常见疾病的治疗应从颈椎的检查和治疗人手,否则不能达到最佳疗效。参考文献
[1]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5-156
一、2013年西藏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及盈利情况
(一)西藏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末,西藏有9家上市公司,分布于矿业、制药、旅游等行业,反映了西藏资源型区域经济特色,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西藏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体现为各种资产的周转率,在收入与成本既定的前提下,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资产占用水平越小。盈利能力(获利能力)是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最关心的能力。本文选取以下6个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西藏上市公司2013年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评价如下页表2所示。
评价西藏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的6个指标中,存货周转率的均值为5.8257次/年,最大值是西藏珠峰15.4047次/年,最小值是西藏城投0.0561次/年,主要原因是西藏城投属房地产投资行业,产品生产周期长所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体现出异常的状态,主要原因是西藏发展的异常数值导致,最小值是西藏矿业,仅3.7969次/年。流动资产周转率均值是1.6777次/年,标准差为2.1877,最大值是西藏珠峰,7.2944次/年,西藏城投以0.0822次/年最小。总资产周转率均值是0.8087次/年,标准差为1.0078,西藏珠峰为最大值3.2819次/年,西藏城投以0.0773为最小值。反映西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两个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均值为0.2112,但是9家上市公司差异明显,标准差为0.4398,主要原因是西藏珠峰的净资产收益率偏高,达到1.3733,西藏矿业是最小值0.0117。营业利润率的均值是0.1083,标准差为0.1473,最大值是西藏发展,达到0.4392,反映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强,最小值是西藏珠峰-0.0420,反映其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亏损而净利润较高。
二、西藏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表3中6个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指标的相关系数,由于净资产收益率与流动资产收益率相关系数为0.9538,最接近1,因此笔者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流动资产周转率为自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决定系数0.909814接近1,反映西藏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变动可以由流动资产周转率变动来解释的比例,确保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关系;t-统计变量值反映的是系数有异于零的标准误差是多少,表4中t-统计变量的值是8.403402,尽管不存在大样本,仍然可以肯定,西藏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系数是显著的;由于p值是0.00006649,所以基本上可以100%(实际上是99.99993351%)的相信两个变量是显著相关的。“上限95%”、“下限95%”的两个数字表明有95%的把握相信,1单位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变化所引起的净资产收益率变化在0.1377948至0.24570843之间,当然净资产收益率变化位于该范围之外的可能性也存在,但概率很小,仅为5%。
三、研究结论及提高西藏上市公司营运绩效的措施
(一)研究结论
西藏9家上市公司营运能力与经营绩效差异较大。在评价西藏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的6个指标中,标准差较大,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不平衡,如西藏发展和西藏珠峰在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上反应异常。在利润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均有较好的表现,反映股东收益较好,但是从盈利的可持续性方面考虑存在问题,如西藏珠峰,营业利润率为负数,但净资产收益异常高,可持续性较差。通过对9家西藏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一元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净资产收益率=-0.11048+0.191752×流动资产周转率。上述方差分析及回归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西藏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预测非常有用,西藏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每提高1单位,其净资产收益率将会提高约0.19单位。
(二)提高西藏上市公司营运绩效的政策建议
1.关注营运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关系,通过提高资产管理效率提高西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西藏9家上市公司应该关注营运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可创造利润的流动资产数量,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同时,还应考虑各类资产的匹配性,公司最终持续盈利能力非常依赖固定资产,西藏上市公司必须考虑在企业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实现生产的累积增长,当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得当且结构合理时,就能充分发挥其效率,提供较多的生产成果,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继而提高经营绩效。同时还应考虑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融资政策,利用日趋完善的金融市场及政府等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激励西藏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债券、可转换债券等融资工具,为上市公司的融资工具发行、交易和管理规范化提供基础性条件。
但随着市场向纵深发展,不少制造商直接参与并控制分销渠道,掌控终端、渠道扁平化发展趋势、大型商超卖场的迅速崛起使经销商的地位日益尴尬。渠道变革正向深度分销、现代物流配送方向发展,经销商的辉煌将要走向分化或黯淡。“利润越来越薄,已经沦为厂家的高级搬运工”“大型商超进入门槛越来越高、费用越来越大,结算越来越难”“资金周转越来越慢现金流越做越小”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经销商的感慨。
笔者从事十多年的快速消费品营销管理,也曾为多家知名企业进行营销管理咨询服务,曾和数百家各行业的经销商打交道,对经销商的成长、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具有很深的感受:
什么因素限制了经销商的现金周转?
一、选择经销产品失误,出现推广失败或滞销:由于大多数经销都是私营或合伙经营,经营管理处于家族管理或靠感性决策的初级阶段,选择经销品牌时靠感觉、感情、拍脑袋来作出选择,经销品牌失败和滞销的可能大大增加。 每一次选择的失误都会为自己造成不可想象的经济损失和资金占压。笔者认识的山东的一位做百货经销的朋友,因为早年供职于国营百货站供销科,积累了丰富的百货行业经验和营销资源,在国营百货站解体后,自己经营做经销商,靠经营宝洁、大宝、丁家宜、索芙特等知名畅销化妆品年营业额迅速上升,短短几年积累了丰富的资金和网络资源,一度成为山东百货行业的龙头经销商。但是由于近几年连续引进了几个没有推广成功品牌,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资金流动迅速减慢,经营也出现了很大困难,不得不收缩经营范围。几次交流都感慨万分,“千万要慎重引进品牌,我引进的三个失败的品牌,每个都为我造成了近百万的亏损,现在仓库里还有几百万的库存垃圾还要我不断负担仓储费用”。经销品牌的选择失误已经成为侵蚀经销商利润和造成资金困难的一大杀手。
二、坏帐、呆帐的比例上升:笔者接触的经销商大多没有严格规范的帐目管理规范和财务分析制度。曾经在江西见过几个做百货经销的客户基本没有帐目管理,所有的收货、欠款收据都保存在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不可想象如果不慎公文包遗失,他靠什么去与客户进行结算。还有一位经销商朋友主要为几家大型连锁超市长期供货,由于平时没有认真去分析和管理,在一家超市出现经营亏损倒闭时,自己在里面的几十万货款成了泡影,用他自己的话说,“几年的经营利润又给收回去了”。由于没有完善的客户管理体系和规范财务分析系统和有力货款回笼措施,使得经销商的应收款、呆帐、死帐远远超出企业的正常标准,从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三、零售终端结算期的延长;大型商超、买场、商业连锁的迅速崛起,其零售额已占绝对高的比例,使得零售终端的谈判主动性大大提升。加上各生产厂家推广产品时“占领终端,决胜终端”的趋势,经销商面临厂家深度分销、终端建设的压力,不得不面对占主导地位的零售终端提出的苛刻的进场、陈列、结算政策。具了解绝大多数的零售终端与经销商的货款结算期在45—60天以上,并且还要在关系良好、公关能力强的基础上。很多经销商都面临不愿做大场又不得不做大场的局面,很多经销的现金流也被大型终端所累。
经销商如何突破资金困境
选择品牌失误、呆帐死帐率升高、下游客户结算期长已经成为经销商资金周转,现金流困难的三大主要因素。要突破资金压力造成的经营困境,必须从选择品牌、规范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
一、制定合理科学产品选择评估流程,杜绝靠感觉、拍脑袋决策。根据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分析和自身资源的评估,制定严谨的发展规划和产品引进规划,在引进经营产品时,充分考察和评估其发展前景,减少产品引进失误。如在浙江的一家百货经销商,经营十多个世界知名百货品牌,年销售额上亿,他成功的关键用它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选好了产品,我们经营的产品每个都必须也正在给我们带来回报”;
关键词:工商管理 综合能力 模拟训练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针对社会经济对管理人员需求而产生的应用型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独立作为高等院校专业以来,全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如何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顺利地成为一名成功的经营管理人员,是所有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的共同目标。
然而就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来看,诸多专家学者均认识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严重的与现实脱节,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使得人才培养游离于市场真正的需求之外。因此,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以此次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为契机,以沙盘模拟实训为路径依托,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展开研究。
一、研究思路
基于研究初期的“三阶段”思路,设计相应的具体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以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培养问题而展开。研究过程主要围绕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充分锻炼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如何实现理论向实践转化开展。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实验准备阶段
在实验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基础培训、项目训练方案设计及人员分工安排。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多应聘到中小企业任职,因此我们选择了一家本地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将企业经营情况作为项目后期训练的实践演练的模拟案例。
(二)完全竞争市场阶段
在完全竞争市场阶段,学院主要在ERP沙盘模拟的完全市场条件下进行训练。训练方式为要求由5人分别担任CEO、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生产总监和采购总监,模拟一家经营企业,通过制订创业计划、选择营销战略,调度资金,安排产能等经营策略,在沙盘模拟仿真环境下,自行组织、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并与竞争对手博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模拟经营相关数据分解分析,进行模拟经营方案的设计。
在这个阶段,由于有了准备阶段的教师的讲解,因此除了初次进入市场时在教师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以适应沙盘模拟经营环境和规则外,其他的时间均由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则观察学生的表现并适时地加以引导。
与此同时,我们设计了一份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情况的跟踪调查问卷,分别在起初、期中以及期末结束时分成若干次对学生的训练情况展开调查,作为此次研究及训练的成果分析依据。
(三)企业实例模拟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利用沙盘模拟的实物道具,以本地某个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态作为模拟对象。锻炼学生的综合经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以教师为辅,而以学生为主,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变换不同的未来经营环境,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并形成相应的经营决策方案。
(四)结果分析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模拟经营训练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出沙盘模拟经营训练的成果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
二、研究假设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主要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研究主要基于以下的假设基础上建立的。
假设一: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综合的个体基本素质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以及战略与决策管理综合能力三个方面。由于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跳出本研究阶段范围,故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综合管理能力和战略决策管理能力两个方面。
假设二: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完全竞争市场阶段能够通过ERP沙盘模拟训练的系统成绩得到体现。
此外,在实例模拟阶段,由于只能通过物理沙盘模拟经营,因此没有办法通过沙盘模拟系统进行综合评分。在此阶段主要通过对企业模拟经营后的财务成果进行评价得出相应结论。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数据来源于学生训练过程中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一共26个问题,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战略决策等的相关问题。 能够充分说明学生的经营能力的训练情况。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有效发放的调查问卷合计17次85份。分别于训练初期发放调查问卷3次,15份;中期发放8次问卷40份;末期发放问卷6次30份;其中有效收回问卷合计83份。未收回问卷部分主要由于学员在接受调查过程中问卷丢失所致。有效问卷中,我们将问卷中回答结果前后矛盾的问卷,以及中后期仍然不熟悉经营环境的问卷排除,最终得出实际有效问卷68份。
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分析层次的限制,且影响最终经营结果的因素非常多,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决定,因此我们仅以初期、中期及后期的经营成绩进行对比,评价学生训练情况。而对经营方案则在企业实例模拟阶段,通过企业的经营成果来衡量质量。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经营能力经过训练后确实有明显的提高
根据初期、中期以及后期的模拟经营成果来看,所获成绩达到500分以上的次数明显提高,由初期的21.43%到中期的43.33%以及后期的62.5%。虽然还未到达更高的水平,但是相信可以通过第三阶段的训练得到提高。
1、初期问卷结果分析
初期经营成绩不高,分析其原因可见频率发生在8次及以上,占总次数的50%以上的达到总的影响因素的81%,而对经营过程及经营方式熟悉了解的仅占调查频率的30%左右。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在初期阶段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2、中期问卷结果分析
数据结果显示,最明显的变化是通过对经营环境的了解,基本上同学们都能够了解如何运作沙盘模拟经营,其经营的策略亦逐渐显示出来,学生开始注意到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和民间融资的差异性,不过由于样本量的限制,使得差异不是非常显著。
此外,体现经营成果的最后的系统评分项目得分也显著提高。
3、末期问卷结果分析
末期经营成果从数据结果来看,关键项目经营如P4产品的研发,各大市场的开发,都在进行,根据系统综合评分的依据来看,这些项目的开发,有利于系统评估更高的分数。
(二)学生通过训练,在实例模拟阶段,通过各种条件的变换,得出了不同的经营结果
学生也针对具体的情境设置问题,结合自己所学所练出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修正观点。说明学生通过实例模拟阶段,其各方面的决策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其主要观点综合如下:
1、产品滞销环境下,应加强销售推广的策略,故在广告竞争方面,力求以最有效的广告投入,获得最好的竞单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由于模拟经营的实例公司为一家电机销售有限公司,因此不存在生产环节。在定制销售策略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各种在实例中可以应用的营销方式。比如通过增加销售投入,花更多的销售费用代价以取得更大的收益。比如增加销售代表人员,到各家纺织电机用户单位进行上门推销;通过各种销售价格策略,在价格上获得优势。
2、在周转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应通过各种融资方式的组合,使得融资成本最小。特别有同学提出,由于本企业处于稳定阶段,因此可以适当的提高负债水平,通过债务来融资,利用利息可以税前扣除的影响从而可以达到节约部分税收的目的。
3、利息率过高,财务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同学们认为可以适当的将负债方式进行调整。一方面可以通过赊销的实行增加流动负债的自动供给,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合负债筹资,利用银行的各种利率优惠政策。以及采用滚动型负债的方式,加速负债的周转。再者还可以通过提高资产的周转率,降低资金周转额,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ERP模拟经营途径培养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所设计的培养路径中通过师生相互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希望本文能够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方面提供参考价值。
注:本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振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2]李永强.发展我国工商管理教育之我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