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2:21
导语:在投资决策与项目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忽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既定的投资项目,中小企业缺乏一定的项目管理意识。为了节省成本,大多数企业不会用专业人员进行项目监督,只是任意派两三个人员进行必要的管理。由于企业派出的人员非专业,缺乏项目管理素养与整体项目规划思路,导致项目建设的安排不合理,出现不该有的延误与延期,从而增加了项目的后期投资,使项目成本进一步增加,项目建设质量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投资风险大对任何企业来说,投资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主要分为市场风险和公司风险。市场风险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外部宏观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威胁,即不可分散性风险;公司风险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决策错误等造成的利益损失,即可分散性风险。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人员素质有限、资金有限、投资较随意等一系列管理缺陷,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对市场风险和公司风险的应对能力较弱,这就导致其比大企业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
二、中小企业投资问题解决对策
1.企业投资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意识是投资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企业战略管理的形成需要进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与行业环境分析。SWO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企业战略分析工具。通过对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关键要素进行定性分析,构建SWOT战略分析矩阵,通过对相互影响各个因素间的关系的比较分析,找出影响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以及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扬长避短,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进而形成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
2.重视项目投资的管理在投资决策阶段,需要全面收集项目投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投资方案,尽可能使投资决策程序规范化,做好投资可行性分析工作,并聘请专家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获得最佳投资方案,做好投资风险的前期控制;在投资实施阶段,把握最佳的投资机会,加快实施投资计划,尽快进入投资回收阶段;在投资回收阶段,重点做好整个投资的监理工作,集中精力关注投资相关信息的反馈,及时进行投资方案的改进;在投资收尾阶段,主要抓好残值变现和项目经验总结两个工作,为新一轮投资做准备。
3.重视投资风险管理中小企业本身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比较复杂,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又有限,导致其面临的市场风险与公司风险都比较大。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做好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在维持一定的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风险,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损失。有效的风险规避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重点做中短期投资,尽量减少长期投资的风险;二是投资决策方式简单化,主要使用简单易行的投资回收期法和投资报酬率法;三是通过投资风险预测小组的建立来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三、结语
关键词:基础建设园区项目管理现状
某工业园区位于某市的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11.7平方公里,启动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自2001年建区以来,该工业园区本着“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发展高速度”的原则,全力推进软、硬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使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式管理到先进管理方法逐步应用,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管理手段逐步完善,管理能力逐步加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全面开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从2002到2007年先后完成两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但是,客观来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工作不够理顺,管理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初级,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项目管理模式。面对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面对日益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和质量不仅关乎园区整体形象,而且直接影响招商引资。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至关重要。
1、我国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简述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城市基础设施相同,有些开发区实际上就是新城区的建设。因此,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而且有些先进项目管理方式方珐就是在开发区最先引进并实施的,可以说开发区是基建项目管理改革的先导区和实验区。
总体而言,按投资主体来区分,目前国内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大体可分为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化模式两种。
(1)政府主导模式。即由政府统一建设管理,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资金和以土地开发收益抵押获取的银行贷款。如北京经济开发区、南京河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就是政府主导模式的典范。
(2)市场化模式。主要依靠社会投资来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政府职能则主要体现在制定新区整体规划、项目运作及社会投资人的选择和后续监管上,常见的运作方式有BOT、PPP、BT(或工程总承包)以及委托管理等。浙江省慈溪经济开发区是市场化运作比较成功的案例。
两种模式的基本比较
政府主导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的建设能迅速见效,并百分之百地体现既定的新区发展政策;其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政府或计划经济的色彩过于浓重,原体制的所有弊病完全继承,与目前建立市场经济的大方向不吻合。
市场化模式的突出优势有:(1)解决政府建设资源不足的问题。(2)借用社会投资人的决策机制,避免政府决策的盲目性。其主要问题表现为:(1)如果新建园区的基本面(主要指发展前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实力等)差,则市场化运作无社会投资人捧场;(2)项目的运作周期长,成本高。前面重点介绍的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基本模式,以及国内现行主要基建项目管理模式,都代表了当前基建项目管理发展的一些先进趋势,应该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向。
2、工业园区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现状
2.1 管理体制
(1)决策机构
工业园区最高决策机构为园区管理委员会,它代表区政府对园区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
(2)日常管理
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称管委会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代表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管委会办公室内设机构为:招商部、企监服务部、综合事务部、资本运营部、工程建设部及创业中心。
为保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成立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和实施。
2.2 管理方式
(1)项网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指经营性建设项目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的一种项目管理制度。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项目建设与经营体制,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我国建设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在项目建设与经营全过程中运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措施。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进行运作。
2.3 工程监理制
所谓建设工程监理制,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建设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建设工程的投资、工期和质量;进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的工作关系。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可以分为监理的工程范围和监理的建设阶段范围。目前,园区所有在建项目均实行工程监理制。
2.4 招投标制
招标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有组织的特殊商品交易行为,是竞争最为充分的采购方式,是实施项目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招标投标的任务是为招标人择优选定中标人。它是应用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和市场竞争机制,有组织地通过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投标竞争,从众多的投标人中择优选定中标人并与其签订合同,以达到节省投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工程、货物或服务的目的。目前,园区基建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和重要设备与材料都是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服务单位和供货商。
2.5 工业园区基建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2.5.1 存在问题
(1)项目管理模式落后
现行管理模式属一般社会业主管理模式,即按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进行。即管委会成立建设指挥部,成立综合、工程等内设机构,从政府抽调干部兼任负责人。所有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等都由业主确定,协调任务重、效率不高、施工进度不快。人员整体水平不高,达不到专业化管理,项目管理水平低。
(2)项目管理效率较低
质量、进度、成本是项目管理的金三角,是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三项目标的实现,要有相应的技术方法给予保证,而园区在这方面却存在一定管理缺陷,建设单位完全依靠经验,而非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管理,使这三方面的控制失调,进而导致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问题。
(3)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
园区基建项目管理处于粗放状态,缺少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缺少先进的项目管理方式、方法,在项目决策、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项目实施、项目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都缺乏一套科学可行的运作程序。此外,项目管理的监督、评审等工作也没有达到实际效果,导致项目实施无法实现既定目标。
2.5.2 成因分析
(1)政企不分,政府主导弊端多
虽然成立建设公司,但和管委会属一套人马,其经营管理也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进行,造成政企不分。在融资和贷款上多以政府财政为担保,没有形成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最终是政府兜底,承担建设风险,实际上没能发挥建设公司的作用,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成问号。
(2)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
管委会职权过大,造成条块分割,管理不畅,效率低下。虽成立了法人机构,但基本上仍以行政指挥为主,工程指挥部和项目法人并存,关系不清,职责不明,项目法人无法独立履行职责。
(3)没有实行项目全过程管理
一方面项目前期准备方面工作不到位,问题较多。如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实地勘测不细,设计质量差、实施中擅自改变建设内容等,这为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等埋下了祸根。另一方面项目的竣工验收走过场,缺乏项目后评价,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3、工业园区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3.1 实行项目投资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旋,把工程项目建设发生的全部费用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投资估算、设计概预算和竣工决算等管理目标的实现,达到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最大投资效益的目的。基于工程项目投资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差噬,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其基本控制原理为: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不同投资主体的控制;合理设置控制目标;以主动控制为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控制。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最首要的一点是全过程控制原则。这种全过程具体体现在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决算等阶段,而且每一阶段都是缺一不可的。以往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只是片面地强调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但事实证明,施工阶段对项目投资进行控制的影响程度在全过程控制中仅占很少的一部分,只有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控制才是关键。
3.2 规范和完善园区建设项目决策机制
(1)制定科学严密的基础设旋建设投资计划
要根据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基础设施长期建设计划,对一定时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要制定近期执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采用科学投资评估方法,对项目的选择、评估以及项目的实施计划进行统一安排。
(2)完善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过程
逐步建立一个参与广泛而又协调的基础设施决策机制,综合考虑政府、专家、用户和有关利益群体四方面的意见;科学设立合理的决策程序,可采用专家听证会、公众听证会、设立基础设施委员会、书面意见书等不同方式;尽快建立投资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础设施投资信息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加投资项目决策的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投资决策程序化、公开化、规范化。
(3)加快建立投资决策咨询制度和建设责任制度,实现市场化和竞争机制对于达到一定数额的建设项目,要通过竞争形式引入社会投资管理顾问机构参与。建设全过程应该推行招投标制度,各种购买行为应该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投资建设各阶段和终结应该建立信息制度,真正实现投资和建设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责任约束。
(4)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
审计遵循的原则是在确保园区基建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使投资资金的使用做到成本低、效益高。严格实行投资基建项目的预算、期中、决算全过程跟踪审计,保障建设资金的合法使用,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5)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通过建立项目后评价等手段建立建设项目决策问责制度,对于因主观原因造成决策失误的,应追究主要决策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另外,还要对相关技术、经济、设计方案的选择评估过程,建立责任到评估咨询机构、到责任人的跟踪评估反馈体系。造成投资项目决策失误和损失的咨询机构和个人,给予罚款、取消资格等相应的处罚,以促进其提高咨询评估的水平和责任心。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 问题 措施
一、项目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项目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作为一个法定程序在我国各类项目的投资活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减少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钓鱼工程”,杜绝“拍板工程”,有效控制投资,保证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出问题:
1.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
2.不重视多方案的论证和比较,可行性方案单一,无挑选余地。
3.调查研究浮浅导致项目投资收益的计算失真。
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对内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5.研究分析中不注重对敏感性问题和风险因素的分析。
6.投资单位重咨询轻评估,追求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过程的高“通过率”,造成不小隐患。
二、解决对策
1.健全项目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的咨询机构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勘察设计及工程咨询单位必须实现两大转变:一是改企转制,由过去的隶属于部门的事业单位,转变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转变经营机制,由过去局限于特定行业开展单一业务的职能型机构,转变为面向投资建设全过程服务、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的社会中介机构。在当前加强工程咨询勘察设计企业内部改革,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工程咨询设计机已进入中国市场,这就要求我国工程咨询设计单位要勇敢地走向市场,使科研与设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感。设计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图纸上每一条线、每一个点和数字都代表着技术责任和一定数量的资金,设计质量的优劣与工程建设有直接的联系。科研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从事科研的人员要真正树立为国家、为项目建设业主服务的精神,熟悉国家和地方对项目建设的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准确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真正做到科学、独立、不受任何干扰地把握好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科研的深度和质量,为社会提供质量精良的产品。
2.进—步提高对科研作用的认识
大量国内外投资项目建设实践证明,即使耗费一定资金进行的科研证明项目不可行,也胜于不做科研就盲目进行项目建设投资。对项目整体效益的影响而言,项目前期进行的科研其费用投入较少,项目的主要投入在施工阶段;项目前期科研对项目生命期的影响却最大,稍有失误就会导致项目的失败,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而施工阶段的工作则对项目生命期的影响很小。可见,项目前期科研工作对投资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因此,不断提高对投资项目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扎实地做好投资前期的研究论证工作十分必要。科研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讲,科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微观上讲,科研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成败,企业的成败。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科研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手段,所有的投资项目都要进行客观、公正的可行性研究,通过科研来取舍项目。
3.改革经济体制和项目管理体制,增强主体宏观经济效率意识
要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培育完善的市场,疏通生产要素各流通环节,使生产要素能够自由、迅速流动,使整体生产要素与局部生产要素的流动突现出来,使人们意识到项目分析,如果忽视宏观经济资源配置就会失败,建立一套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效益并重的项目管理体制,在“四大体制”尤其是“项目法人负责制”中,加入项目参加者对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负责的内容,确立其法律地位,把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纳入项目分析、审批、实施和验收等项目管理环节中。
4.探索项目科研的方法,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
建立对拟建项目科研内容进行审计的制度容,包括经济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做到完善项目分析和验收规范,突出经济分析和国民经济效益。在项目分析规范设计方面,要改变目前只规范性分析结论,以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结论为基础,主要以经济分析结论为依据。在项目验收规范设计方面,要设立和完善考核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指标,明确项目验收时应考核项目国民经济效益指标的达标情况,以促使项目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项目国民经济效益。
国内曾有不少人认为,搞了投资项目科研,又做了项目评估,前期工作就算做到家了。实则不然,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其实还存在一个对投资项目科研结论进行再审计的问题。这是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不规范经济分析的做法,国家有关项目分析的文件中要增加经济分析内容。
5.决策支持
决策是项目审计管理关口前移进行决策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放弃或忽略这个环节都有可能给拟建中的投资项目带来隐患。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从“支柱产业”逐渐沦落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去除泡沫、稳定房价、压缩房地产商利润空间成为政府的政策导向,房地产业将很快会告别暴利时代,行业利润将会理性回归,行业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只有那些极少数具备卓越的精细化管理优势,拥有强大资本和畅通的融资渠道,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地产商才会脱颖而出,做强做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独立评价机构,应积极创新审计思路,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和诊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增加价值。
一、开展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开发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等特点,建设过程中的投资决策、设计、销售、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效益。因此有必要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
长期以来,开发企业对项目的全程审计不很重视,审计部门的精力主要停留在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以及项目终结后效益的分析考核上,这样做往往是亡羊补牢。这种事后审计,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有的已无法整改,或不具备整改的条件;有的整改起来比较被动,通过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就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二、对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内容及审计思路
开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根据项目开发流程和工作特点,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终结阶段。
(一)项目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的审计。
1.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是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审计中应对可行性分析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查,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分析项目的投资环境、项目定位、市场前景、资金运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等关键内容。
(2)复核可研报告中的基础数据、相关参数、经济指标等,确定项目建设在经济上的效益性和经济性。
2.设计阶段是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环节,据有关研究表明,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以上,显而易见,优良的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项目的工期、质量能否保证,投资能否节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设计质量的优劣。该阶段审计应关注:(1)是否建立完善的择优机制选择设计单位;(2)审查是否采用了“限额设计”法,各专业指标是否分解到位,是否设立了较强的设计审查小组,是否有相应的奖罚机制来确保设计质量;(3)分析设计方案是否运用了价值工程进行优化,设计选用的材料设备是否符合项目定位。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
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审计的思路就是依据项目目标,定期审查项目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分析项目执行是否偏离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具体来讲,应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审计工作。
1.审查项目目标。项目开发的目标大体分为:销售目标、进度目标、成本控制目标、质量目标、融资目标、费用控制目标。审计中应对项目目标的编制深度、目标的可落实性、可考查性,可行性进行审查,从而形成项目实施过程审计的目标评价体系。
2.实施有效的评估。分阶段对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审计中应主要集中于分析实际绩效与目标的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审计的内容分两个方面:一是量化的目标完成效果,这方面的审查比较客观;二是审查责任人对偏差产生后的应对措施,以及纠正行动方案的合理性,即评估责任人应对变化的能力。
3.发现偏差,立刻督促项目管理组织予以纠正。在定期的项目管理审计中,若发现当前的工作可能影响阶段目标的完成,从而影响到项目总体目标,就必须立刻督促项目管理组织提出纠正行动方案。
4.对项目目标调整的审查应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的重点。既要允许项目管理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工作目标,又要防止项目组夸大客观事实、随意调整项目目标。在审计工作中,要重点把握调整目标的程序性、出现偏差与目标的关联性以及项目责任人员的主观努力性。(三)项目终结阶段的审计
项目终结后,要集中审查项目的实际结果和决策目标是否一致、偏差是否合理;对项目的投资决策、实施过程等环节进行事后审查,以全新的角度审计项目的全过程。
1.重新审查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尤其要审查投资决策的预见性。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必须认真分析,哪些是应该能够预见的,哪些是无法预见的。
2.重新审查对预见的风险因素采取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即审查企业的变化管理中的防范风险的能力。
3.重新审查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审查项目责任人在项目实施中职责履行情况,项目完成情况与项目决策目标的偏差,项目绩效指标与房地产行业平均水平的偏差。
三、对开发项目关键环节的审计
众所周知,开发项目投资构成中,建安投资占的比重很大,在建安环节中,尽管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而要对建安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在审计中,侧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程招投标的审计。应当注重审查工程建设项目在勘察、施工、供货、监理等合作单位的选定时,是否实行了招投标制,是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审计应重点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审查投标单位资质和条件的有效性,审查招标小组评标办法的合理性,审查工程标底的合理性。通过实施项目招投标的审计,从源头上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二)项目合同的审计。建设合同是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有效依据,也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的关键文件,因此审计应重点关注项目工程建设是否遵守“先订合同,后施工”原则,有无无合同施工的现象,合同是否响应招投标文件,合同条款是否齐全严谨,如定额套用、费用计取、材料供应、工期进度等主要条款是否明确等。
(三)工程造价控制的审计。应当注重审查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情况,主要包括审查合同的执行情况;现场签证及设计变更等引起的索赔情况;工程的竣工结算和财务竣工决算情况;以及总体造价的控制及构成等。审计中应重点审查工程造价超控的情况,如设计概算超可行性研究估算、施工图预算超设计概算、工程竣工决算超施工图预算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尹贻林主编,建设工程项目价值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企业 投资 项目管理 探讨
所谓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是指企业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本文所说的项目管理主要指工程项目管理。
目前,在企业投资管理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估算超概算、概算超预算、预算超结算的“三超”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投资决策缺乏约束机制;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疏于管理等等。
1.项目前期科学管理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项目前期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60-70%,显然这一阶段是投资管理目标的核心环节。因此,在企业投资以前应当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认真研究,仔细了解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未来收益,而不能单凭管理者的主观臆断,进行盲目投资。项目前期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
2.项目过程控制管理
如果项目一旦实施那么过程控制管理是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企业投资项目是否能够完成、预期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这主要包括招投标与合同签约管理、变更与索赔管理、竣工结算管理、内部审计管理以及责任与奖惩管理等。
2.1招投标与合同签约管理
招投标与合同签约制度是企业多年来强化过程控制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队伍、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和大型机械设备必须采用招投标方式来确定、参加投标单位不得少于三家,实际工作中项目不按招投标规范流程操作,就难以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从而影响到项目的效益。2、工程招标应尽量采取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不得任意压低单价和背离计价依据,坚持合理低报价中标的原则。3、签约方式尽量避免留有活口,对于能够包干的项目尽量采取包干方式,对于无法包干的项目应明确约定单价,防范施工风险和结算风险。4、建立合同评审程序,由项目经理部拟定合同后,应先由项目相关部门进行评审,之后上报公司进行评审。同时附带招标有关资料,严格合同评审流程,要求各部门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发挥各自的专业性,既要明确了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又发挥合同的法律效力,可以有效地遏制弄虚作假、损公肥私、“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
2.2变更与索赔管理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工程变更比较多,经常出现工程量变化、材料更换等不可预见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给工程投资带来不利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控制工程材料的变更,强化对工程变更的控制和监管。
2.3竣工结算管理
竣工结算管理是在工程项目完工,经验收合格后,项目管理者对施工企业提供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等经济文件进行审核管理的过程。竣工结算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竣工结算审核,它是企业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环节,是对竣工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理性进行一一审核。
2.4内部审计管理
内部审计管理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它是目前建设项目科学化管理的一种尝试,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程管理,是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监督和管理,在工程建设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有着其他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大规模工程建设中审计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显得更为重要,它包括对投资规模、技术方案确定、设计标准选用、监理作用发挥、建设单位控制投资的自觉性、设备材料价格、工程结算与决算等各方面的监督。
2.5责任与奖惩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为了保证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项目管理的责任制度与奖惩制度,其内容包括: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及总包与分包方、设计方、监理方、供应商等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
3.项目后评价分析管理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是企业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延伸,是项目管理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重点项目在项目完工投产后6-18个月内应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简称自评报告)。
3.1前后对比法是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用以直接估量项目实施的相对成效。
3.2有无对比法是指在项目周期内“有项目”(实施项目)相关指标的实际值与“无项目”(不实施项目)相关指标的预测值对比,用以度量项目真实的效益、作用及影响。
3.3横向对比是同一行业内类似项目相关指标的对比,用以评价企业项目的绩效和竞争力。
项目后评价主要服务于投资决策,是企业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
事实表明,现阶段国有企业投资仍然存在盲目投资、资金使用效益低和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项目管理者可以通过后评价从企业投资项目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在未来的项目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结束语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的理财专家,掌控着工程建设项目每一阶段的工程项目造价和成本,始终贯穿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管理。
一、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包括确定目标标准、检查实施状态和纠正偏差三个步骤,工程造价控制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阶段性地收集目标的实际数据,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对设计和施工进行评价,尽量减少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工程造价控制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设计、发包和施工。
土木工程各阶段造价控制的目标和任务
土木工程分为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土木工程各阶段的造价控制要根据总体的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和建设费用,进行多方案必选和可行性研究,最终确定合理的建设方案,运用技术经济方法评选设计方案,使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具体化,认真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文件和控制价,使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具体落实到承包商,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将工程造价控制目标通过工程实体物化地体现出来,对承包商提出的工程量和竣工决算进行审核,如实体现工程造价。
二、土木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不够重视造价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是整个项目最初的环节,决定了项目的性质及项目的未来发展方面,虽然单纯的投资阶段所涉及到的资金数额并不大但是却对整个项目的资金起到了把控作用。由于工程施工项目一般周期较长,并且投资风险较大,最重要的是对企业的收益影响较大,所以在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工程造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决策阶段往往一言堂的现象较为严重,这对这个项目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每个施工项目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项目建议书通常不能将所有方面考虑进去,存在很多漏算的项目,然而这些漏算的项目又是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又会对预算的执行造成负担。投资决策阶段所做的预算可行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建筑施工企业不会在投资方的立场上来进行估算,更不会对工程施工项目进行有效控制,这种因素决定了可行性分析阶段的准确性,对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预算造成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2、主管部门对设计监控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审核和评价标准,只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管理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力度不够,越级、无证设计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大工程造价控制难度。
3、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后一环,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竣工决算对整个工程师的实际造价进行核算,通过与预算进行比对可以发现发包方与承包方对工程造价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各自的责任及预算外费用的分摊等系列问题。
三、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优化的有关策略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管理
项目投资决策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决定项目能不能投入建设的关键,如果在投资决策阶段对项目进行了否定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剩下的几个阶段的存在,也就谈不上其他几个阶段的控制,可以说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是整个项目最重要的一环。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两个问题是必要考虑的:首先,就是这个项目是不是有必要存在;其次,如果其有存在的必要性的话是不是具有可行性。只有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后才能决定是否建设这个项目。这个阶段对于工程造价影响比较大的有三个方面:首先,就是项目规模的问题,项目的规模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基础成本;其次,就是工程的建设标准,工程的建设标准主要表现为要把工程建造成什么规格的,这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高规格的建筑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技术的资金投入都比较大,相对低规格的要求就要低一些;最后,就是项目所选择的地点,地理因素也是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把工程建在交通、经济等状况都比较好的地点投入就会比较大,如果在一些地理位置不是那么好的地方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相对的投入就会降低,但是其相对的其他优势,诸如交通、经济等,就会减弱,这实际上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
2、项目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整个过程造价控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设计阶段是土木工程项目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土木工程项目设计中,如何将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与投资有机结合已成为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其对投资的影响巨大,且控制效果显著,同时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效率较高。设计费一般虽低于建设工程全部费用的1%,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却基本决定了几乎随后的全部费用。因此应大力推行工程设计招标制度,进行公开、公平的竞争,找到真正优秀、美观、安全、经济的设计方案,尽量以最高效、节约的方式对整个方案进行布局调整和重组,尤其可以重视对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运用。或者推行土木工程限额设计方案,所谓限额设计就是资金确定的情况下来设计具体的施工方案。这种方法虽然不尽合理,但是对于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来说,是一项极其有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出来的设计方案,既能够满足各项工程应有的水准,同时在资金的投入上也更加有效。
3、应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
在土木工程的项目管理中,要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科技,创造有利于科技正面作用的社会环境,增加项目决策者的科技责任。土木工程项目要围绕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科技水平,工程决策者也要关注科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广泛应用和传播新科技,利用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
4、工程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程竣工就是工程的施工阶段已经结束,但是整个工程并没有完全终结,还需最后的清算工作。工程的清算就是对各种已经发生了的费用与设计阶段的工程预算进行对比、审核,统计出最终的实际施工发生费用和设计阶段预定的各项费用之间的出入和差距,这个阶段的工程造价已经不能再进行实际性的控制或压缩工作,这其实也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总结性阶段。通过审核,来检测整个工程控制管理具体的实施效果和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是建设单位的当务之急,所以不论从工程立项、设计、招投标、开工到竣工投入使用,都要坚持按基本程序办事,进行全面的工程投资估算,准确的工程造价预算和完整的竣工决算,才能减少项目建设中的失误,避免建设资金无谓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我国造价控制工作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摸索,应吸收借鉴了国外土木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相信通过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造价控制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造价失控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凌,探析土木工程中的造价控制管理[J],建筑科学,2013年第14期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管理
当前房地产项目的管理方法主要分为四种,就是部门制、公司制、事业部制以及专业管理。作为部门制度的项目管理方式,其是最为普遍的管理方式,主要设置一系列的管理部门,用来管理各项工程。公司制度的项目管理方式,主要管理单一项目。而事业部制,从开发到工程施工,都必须参与管理,参与财务核算,以及参与工程的具体经营。专业管理运用比较少,主要承担设计后的一般管理工作。然而,当前形势下,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形势不容乐观。
无论是从项目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到房地产施工以及竣工阶段,每时每刻都涉及到工程造价,优化项目成本管理,意义重大。在决策阶段,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因错误的决策,导致工程投资增多,有形和无形的投资比例肆意增加。在招投标中,有的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造价,忽略了实际建设中的问题,导致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签证变更量大,施工进程无法保证,从而变相地增加的工程成本,影响房地产投资效益。
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来规避相关风险,用来减少房地产开发相关的隐蔽损失,维护投资方的利益。风险防范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风险回避,所谓风险回避指的是在风险超过投资方心中的底线时,必须采取放弃投资决策相关措施,这样能有效地规避相关风险。但是风险回避必定是一种消极的方法,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因为采用风险回避的手段,必定使房地产开发不能获得任何可能的利润。②风险转移,所谓风险转移就是运用一定的防范,将一种特定的风险以其他形式转移到无形。在当前的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中,这种形式运用最为广泛。通常风险转移是以两种方式来完成,首先是签订合同,即以合同的方式,来转移相关风险,在签订合同后,无论发生相关风险,都有乙方来承担。然后便是保险,即通过买保险的方式,将不能预知的相关风险来转移给保险公司,虽然这样会增加部分成本,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最为有利。比如当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在房地产施工中因意外而产生相关的赔偿等。
2.全面完善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任何房地产开发投资方关注的重点。作为房地产工程,必须加强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必须从决策出发,再控制设计中的造价,在施工中全面实行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中的造价管理方式,按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原则,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所谓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管理,其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招投标阶段、项目建设阶段以及竣工经营阶段。在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中,必须按照成本影响因子的程度大小来选取相关比例的措施来控制项目成本,不能一味贪图小便宜而忽略了整个项目中的重点控制的相关内容。纵观整个项目全过程,决策阶段和施工阶段是控制的重中之重。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必须把握成本的关键因素,从定性和定量量方面来控制造价成本。所谓定性分析,即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大体研究项目成本相关影响因子。所谓定量分析,是全面把握效益成本,注重资金投资与效益比例,研究工程价值走向,从可行性报告中合理做出相关预算,对各个施工量进行确定的核算。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实施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控制造价,最有必要。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因为每一次的工程变更都会严重影响工程成本的控制。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讲,必须严格监督建设单位,使其严格按图纸施工,按程序办事。对于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必须严格把握,详细审查,对于不需要变更的内容,坚决驳回,对于确实有利于加快工程进程,而且工程中必须要变更的内容,予以批示。然后是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必须委派施工监理,在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于施工材料、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进度,层层把关,对于不符合工程需求的材料予以清除,对于施工方案必须严格审核,提出有利于施工的相关措施,用以控制工程造价。尤其是施工进度这一方面,必须加强监管,使建设单位能如期完成施工相关内容,若有拖延进度的现象发生,必须做出相关处罚。
3.项目质量管理
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完善的项目管理来保障项目建设实施的质量。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工业产品在流水线上生产,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相对较少,同批次产品质量较为稳定,而建筑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环境等均会对建筑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此外,项目建设管理涉及了多种学科,如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造价、管理学等等,需要与监理等合作单位及供电、供水等社会关系的协调处理能力,需要对新型建材、新型施工工艺的学习、接受、应用的能力。房地产企业正逐步从资金密集型走向资金密集型加人才密集型。可见,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管理,范畴比施工、监理等企业所涉及的内容要广泛,考虑问题要更深入,因此对开发企业应注意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素质必须得到保证,这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基础。
关键词:国有企业;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对企业而言,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投资收益,从而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走,提高核心竞争力,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投资对于企业的整体规划布局及未来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稳健而优质的投资,可以盘活企业资产,促进企业经营、延伸产业链或者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企业发展的前景,扩宽了利润空间,降低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1]。而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在自身的发展和的过程中,通过投资项目获得,可以实现国有企业的顺利改革和产业升级。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环节,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投资项目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但仍存在企业制度结构不健全、可行性研究不深入、投资风险高、过度负债投资等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科学详尽分析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加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能够确保企业投资项目良性发展。
一、企业投资的意义
1.投资是企业创造财富及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优质有效的企业投资活动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投资对于企业而言,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通过投资,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投资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投资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前提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创造价值、实现盈利,而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项目。在投资项目过程中,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资本,如现金、股份、实物等,并且通过对各类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来实现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发挥投资项目的具体作用,以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只有投资项目形成一定的运营规模,企业才能实现盈利空间的扩大。
3.投资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产业链前端原材料价格浮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存货风险、资金周转风险、政策风险、价值波动风险等。而通过投资,企业可以对资产进行重新分配,把有限的资产投入到企业的薄弱环节,使企业的生产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产业链,一方面实现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资产的调整,“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降低了运营风险,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得到提高。
二、国有企业投资现状
1.投资决策面临更多机会同时伴随着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逐步向国际市场靠拢,市场发展空间逐步扩大,市场运作形式趋向于多样化,为国有企业投资带来了更多机遇[2]。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生产装备更新、产品及生产工艺升级换代,也给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选择。但对于国有企业投资对象选择多元化,及投资方式的新型化同时给国有企业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2.市场信息把握不够准确有效,导致投资风险加大
没有做好前期市场调查及未来风险预测,急于扩大经营规模,造成国有企业现金流的紧缺或者投资的失败,国有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财务风险提高。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同时加大了存货风险和产品设计、开发风险。
3.投资规模扩大,机遇和挑战并存
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其投资不再限于国内市场,而是逐渐走出国门,市场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其投资项目的抉择就越发困难,因此,国有企业在国外的投资项目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国际市场的风险、国际条款约束、产业多样化风险、投资回报率不高的情况。
三、加强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
1.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确定投资方向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注重投资的长远效益,将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企业在每一阶段所做的投资,都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3]。科学详尽地分析比较计划与实际、国际与国内同行业的市场信息资料,探求和寻找合适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提出可供选择的战略投资方案,进行筛选、评价与决策。
2.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部分国有企业投资立项前,本身缺乏合理的规划,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对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流程进行深刻的认识,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通过对可信性的分析,来提高对未来市场环境的了解,充分考虑自身的资产、技术条件,分析投资项目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
3.投资项目慎重选择
国有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情况,明确投资项目的方向、资金回报率、潜在风险等,并且严格按照规定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查,对于不符合投资规定的项目,国有企业一律不得进行投资。另外,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金额不得超过自身资产的一半,通过对投资风险的有效把控来实现风险的规避。
参考文献
[1]邵素梅.加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的建议[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5(2):69-71.
[2]田世彬.国有投资项目管理中的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10,(8):233-234.
关键词:项目投资 评价
一、充分认识项目投资后评价意义
(一)项目投资后评价在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改进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的项目投资大部分都能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但也或多或少有一些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时就有必要通过项目后评价,认真地研究、分析项目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确定哪些是由项目决策造成的、哪些是由项目实施中管理不善造成的、哪些是由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化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并提出适当的纠正措施。同时,通过后评价,将有关信息反馈到投资管理和投资决策部门,为改进和改善项目投资政策提供依据。
(二)项目投资后评价在保证可行性研究和先前评估客观、公正性的需要
近年来,项目投资虽然建立了项目法人制度、资本金制度和招投标制度,但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完善,投资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在实际中,可行性研究并没有发挥作用,虚假可行性研究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价方法和制度,对先前的评估进行较全面、客观的检测和衡量,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制度,可以促使项目投资的先前评估人员和有关部门在进行先前评估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确保项目前评估的客观、公正。
(三)开展后评价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项目投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大系统中,客观地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科学管理机制。进行项目投资后评价,通过运用实际数据、资料来检验、分析项目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究项目各阶段变化的内在联系和促成因果,形成科学的评价结论。运用评价的结论和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指导新的项目建设,从而能达到不断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合理界定项目投资后评价内容
(一)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主要通过对决策目标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项目投资是否与达到预期目标。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根据后评价时点以前各年实际发生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这些数据重新预测得出的项目计算期内未来各年将要发生的数据,综合考察项目实际或更接近于实际的财务盈利能力状况,评价指标包括投资成本控制、投资收益、销售收入实现、成本费用控制等,据以判断项目在财务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并与项目先前评估相比较,找出产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从非财务指标角度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决策时预计的业务协同、财务协同、研发水平提升、管理资源共享等战略指标,判断项目投资的成功度,并提出后续战略协同调整方案等。
(二)决策评价
决策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决策过程是否合规性、决策依据是否充分、决策目标可行性、落实决策目标的措施分解及执行是否到位等进行分析,主要评价决策过程是否科学性、决策依据是否充分、落实决策的资源和措施是否恰当等方面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投资决策管理体系,提高决策水平。
(三)合规评价
合规评价包括评价项目投资管理全过程是否遵从现有制度相关规定,以及对当前的投资管理制度体系本身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一方面通过合规评价,严肃制度纪律、明确责任,为项目投资奖惩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合规评价,发现现有制度体系的不足,提供完善投资管理制度体系建议。
三、选用适当的项目投资后评价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项目投资后评估的基本方法,它包括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和横向对比法。
1.前后对比法
将项目投资实施前与项目投资实施后的实际情况加以对比,测定该项目的效益和影响。在项目后评估中是将项目前期阶段,即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前评估阶段所预测的建设成果、规划目标和投入产出、效果和影响,与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实际情况相比较,从中找出存在的差别及原因。
项目投资后对各指标以原预测指标数为基准,评定实际实现指标数值。变化和差距等于实际实现指标减去原预测指标。
2.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法是指将项目投资前后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同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投资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由于项目投资对企业的影响不只是项目本身所带来的作用,而且还有项目投资以外的业务协同、财务共享、资信提升、研发水平和管理提升等许多其它因素综合作用。因此,这种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这些影响中项目投资的作用和项目投资以外的作用,评估项目的增量效益和机会成本。
项目的有无对比不是前后对比,也不是项目实际效果与预测效果之比,而是项目实际效果与若无此项目实际或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对比。
3.横向对比法
横向对比法是指将本项目投资与本企业、本行业其他企业类似的项目投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绩效水平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项目投资的实际绩效。
但因横向对比法,需要收集资料难度大,一般来说,企业仅收集本企业已投项目进行对比分析,而不去收集行业其他企业或其他地区及国外的类似项目,以降低项目投资后评价成本支出水平。
(二)逻辑框架分析法
逻辑框架分析法是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间的关系,从设计策划到目标等方来评估一项活动或工作。逻辑框架分析法为项目投资计划者和评估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并通过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手段进行逻辑关系分析。
1.项目投资目标
体现为企业发展计划、规划、政策方针等对项目投资提出的目标要求,往往是企业投资决策的整体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项目投资必须与国家发展目标、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自身规划等要求相联系。项目投资目标往往需要多个具体目标的贡献才能实现。
2.项目投资具体目标
是指“为什么”要实施这个项目投资,是项目投资达到的直接效果和作用,是项目投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一般应考虑项目投资为企业和社会群体带来的效果。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投资决策机构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评估确定,往往一个项目有多个具体目标。
3.项目投资的产出
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干了些什么”,即项目投资的建设内容或直接产出物。一般要提供可计量的直接结果,要直截了当地指出项目投资所完成的实际情况。各项成果是为实现项目投资目标必须达到的具体目标。它们从其效果来看应是合适的、必要的、足够的。
4.项目投资的实施
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包括人、财、物和时间等的投入。投入活动要详细到可以运作的程度,要做到可行性和可信度的结合。
(三)成功度分析法
成功度分析法是对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的成败程度给出一个定性的结论。成功度就是对成败程度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说,成功度可分为四个等级,各个等级的标准如下:
1.成功的。用A来表示,表明项目的各项目标都已全部实现或超过预期;相对成本而言,项目达到了预期的效益和影响。
2.部分成功的。用B来表示,表明项目实现了原定的部分目标;相对成本而言,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和影响。
3.不成功的。用C来表示,表明项目实现的目标非常有限;相对成本而言,项目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效益和影响。
4.失败的。用D来表示,表明项目的目标是不现实的,根本无法实现;相对成本而言,项目不得不终止。
在测定各项指标时,通过指标重要性分析和单项成功度结论的综合,采用打分制并借鉴EFE矩阵思想,按评定等级标准A、B、C、D四个等级来表示,从而作出最终综合评价结论,以便不同项目投资后评价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四、恰当运用项目投资后评价结果
项目投资后评价结果包括项目投资绩效、经验、教训和措施建议。项目投资后评价工作的成果,它可以用作对项目投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同时,项目投资后评价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项目投资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并预防可能产生同样的教训。措施建议既可以用于完善投资管理体系,也可以用于改进本项目后续投资管理实践。
总而言之,项目投资后评价是项目投资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成功的项目投资后评价工作即是对项目投资的总结,也是改善和指导项目投资日常管理、完善项目投资管理体系和不断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冷明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的思考[J].贵州化工,2011,(2):51-53.
[2]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中国投资项目申报审核管理文件汇编(《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发改投资[2008]2959号).
[3]郭红.项目后评价的意义[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1,(8),54-56.
[4]赵君榕.浅谈投资项目后评价[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5(4).
[5]王广浩,周坚.项目后评价方法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