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2:22
导语:在金融市场风险控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A2P模式;融资租赁;投资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85 -02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自出现之后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促进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A2P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通过融资租赁债权或收益权转让实现了资产与资金供给方的对接,优化了社会资源分配,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得以进一步细化。A2P模式将融资租赁与互联网相融合,顺应了“互联网+”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推动建设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但是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的成长。因此有必要对A2P模式的风险控制问题做出系统化的研究,这对于推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A2P模式的介绍
A2P模式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投资者,公司提前收回资金,是一种实体资产证券化或资产金融化。它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衍生形态。其中A2P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是指融资租赁公司依据承租人的租赁物需求,自行出资购买租赁物,转而将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融资租赁公司对租赁物具有所有权和租金收益权,承租人只具有合同期限内租赁物的使用权。根据《2015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融资租赁合同额达到4.4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8%;融资租赁企业达4508家,同比增长104.7%。由此可见,将互联网金融与融资租赁相融合的A2P模式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国内A2P模式具体存在两种形态:
一是,A2P债权转让模式。该模式是指融资租赁公司通过网贷平台将自身拥有的债权转让给投资者,投资者从承租人处定期获得租金,而融资租赁公司则提前收回资金,提高了自身的资金经营周转速度。在此模式中还包括网贷平台和第三方资金管理机构。网贷平台作为中介的角色,一方面要债权转让信息,另一方面要对承租人和融资租赁公司尽职调查;资金管理机构则负责资金的运转和托管环节,保障资金的安全性。该模式中,投资者取代了融资租赁公司的债权人地位,直接承担承租人违约的风险。
二是,A2P收益权转让模式。该模式是指融资租赁公司通过网贷平台将租赁物的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在该种模式中投资者依旧定期获取收益金,融资租赁公司也提前收回了资金,第三方资金管理机构负责资金的运转和托管环节。但是融资租赁公司的债权人地位没有改变,如果承租人发生违约情况时,融资租赁公司必须将承担向投资者还本付息的责任,为此网贷平台将重点对融资租赁公司尽职调查。该种模式中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较小,收益保障程度更高。
二、A2P模式的投资风险分析
(一)法律风险
A2P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网贷平台的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存款,表现为网贷平台构建虚假项目,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吸收投资者的资金以用于其他目的,此类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也将危及投资者资金安全和行业前景。此外,在A2P债券转让模式中,债权是一种法律权利,我国合同法规定债权可以进行合法的转让。但是,将一份债权拆分转让给数量众多且不特定的投资者在法律上尚无具体的规定和限制,此方面存在着风险性。最后,在A2P收益权转让模式中,收益权既非物权,也非债权,作为一种新生的转让模式,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二)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分为资金无托管风险和托管风险。因为资金托管成本高,大多数交易平台无资金托管,资金无托管导致投资者的资金直接进入了网贷平台的账户上,资金缺乏第三方托管机构来进行管理,平台一旦跑路投资者的资金将遭受重大损失,无托管平台交易风险很高。在有托管交易中,一般由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托管和资金交易活动,而我国第三方支付公司托管业务能力较低,管理比较混乱,难以确保资金安全;在托管中网贷平台也可以通过虚假项目等手段将资金从设立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上转出。因此,有托管交易的资金安全也不能得到十足的保障。
(三)平台合规性风险
网贷平台的定位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信息中介,不应参与具体的资金交易。但是,目前网贷平台大多已经突破了中介的性质,普遍充当起资金管理机构的角色,本身尽职调查职能被忽视,信息披露不计算,不利于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和金融市场秩序。由于平台经手资金容易形成资金池、自融、关联担保和虚假项目等一系列违规问题,严重者甚至涉嫌非法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根据网贷之家的《2015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网贷问题平台896家,问题平台占平台总数的34.5%,比去年同期暴增了326%。网贷平台的合规性风险阻碍了A2P模式的发展步伐,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承租人违约风险
A2P模式的承租人违约风险是在承租人无力偿付租赁物租金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在A2P债权转让模式中,投资人直接承担了违约风险。虽然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是租赁物由于折旧、资产减值等原因导致其出售价值不足以抵付投资者的投资金额,从而造成投资损失。在A2P收益权转让模式中,承租人违约后融资租赁公司将承担兑付投资者资金的义务,如果租赁物涉及金额较大,融资租赁公司资金不足以及时兑付投资者,投资人仍将面临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性较债权转让模式低。
三、A2P模式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平台合规性建设
加强平台合规性建设首先需要平台明确自身中介的性质,通过对承租人和融资租赁公司的尽职调查来确保项目的安全性,然后才将融资租赁转让信息在平台上,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管,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业务。其次,2015年底国务院颁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网贷平台不得经手资金、不可以对外提供担保、不得设立资金池和自融等,坚决杜绝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以此来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最后,平台还需要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对投资项目和投资对象进行分级管理,保证承租人、融资租赁公司和投资人三方的信息畅通,保障投资者的一切合法权益。
(二)实现资金第三方托管
资金的第三方托管可以交给第三方支付企业,目前较为成熟的第三方托管公司包括汇付天下和双乾支付,两者都实现了账户分离、独立存放,将投资平台和资金剥离开来,保障了投资人资金的安全性。国内采取第三方托管的网贷平台大多数都运用此种方式,但是该种方式由于专业性不强、风险意识差和违规经营等原因导致风险依旧较高。更为安全的第三方托管方式是银行存管模式,《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都要求互联网金融平台选择合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专业业务能力强,管理制度完善,投资者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较高,但资金存管成本也较高。为此A2P模式中运行的资金应该直接转为银行存管或过渡到银行存管模式,金融机构也要为资金存管提供更多的便利。
(三)建立全面的监管体系
一是,创新监管思路要把握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对A2P模式的监管需要保持足够的弹性,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为其健康发展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松紧结合的管理方式,尽量将风险消除在基本环节,实现风险的可控性,达到监管创新的要求。
二是,加强立法监管。国家有必要对其开展相应的立法研究工作,适时推出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法律制定应该以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和降低行业系统性风险为目标。以法律来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性质、准入规则、经营范围、业务模式和风险防范等一系列内容,确保行业发展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三是,强化行政管理。国务院应当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来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范围,根据业务属性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应的监管部门。有关行政部门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力度,防范风险的集中发生。
四是,建立行业自律。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不定期的进行行业内部合作交流,共同管控行业风险,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立行业自律规章,要求行业内公司充分的披露相关信息,加强贷前调研和贷后管理和监控,及时承租和担保公司的消息,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从而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
(四)健全融资担保的架构
A2P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本身具有物权抵押的性质,但是物权由于折旧、价格变动等因素可能导致其抵押额不足以覆盖融资额度,所有有必要引入担保和保理机构。该模式中应当引入大型的担保公司,为投资项目提供担保,保证一定的担保额度和担保能力,构建风险担保防护体系以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也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保理机制,吸引有能力的保理公司来参与债权或收益权的受让,保证投资者的投资安全。由此构建了物权+担保+保理的三层融资担保架构,为A2P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绘,沈庆.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研究 [J].财经问题研究,2015,(01).
[2]沈雅萍.债权转让模式之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及防范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4.
[3]陶震. 关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的探讨[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06).
[4]王宇,姜焕. 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对策[J].财会研究,2015,(01).
作者简介:
邢伟健,男,安徽庐江人,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 风险 监管
1、离岸金融市场
1.1、概念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专门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外汇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具有高度的国际化与经营自由、先进的结算方法和独特的利率体系。
1.2、离岸金融市场风险
1.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离岸金融市场的首要风险,即交易一方或双方因某种因素而未履行合约中的义务而给对方带来的经济损失,即资金的贷方因某种因素不能还本付息,造成资金借方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非居民性的特征导致离岸金融市场存在信用风险。鉴于离岸金融的运行环境比较复杂,离岸金融机构很难对非居民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交易方的道德水平、所借资金的规模、交易方的运营情况和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都会影响信用风险的发生。
1.2.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的风险。市场风险可以通过利率、汇率等波动体现。当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时,外资会抽逃,导致本币汇率下降。为了应对资金外逃,金融当局提高市场利率,增加了离岸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给经济金融的运行造成巨大冲击。
1.2.3、流动性风险
关于流动性风险的概念,银监会将其定义为: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离岸金融机构的现金支支付能力较低;另一种是离岸金融机构不能满足企业等机构的转账需求。
1.2.4、法律风险
市场主体在经济运行活动中因无法满足或违背法律需求,使得市场主体无法遵守合同约定,给市场主体带来的风险就是法律风险。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缺失和制度的不健全进行投机,破坏市场秩序。
1.3、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模式
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包括市场准入、业务准入和退出监管三方面。各国当局根据国情选取了不同模式。根据业务范围,离岸金融监管的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避税港型、内外一体型、内外分离型、分离渗透型。
2、我国离岸金融市场
2.1、1989年,招商银行经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经营离岸金融业务,标志着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始。按照离岸金融的开展情况分为:
(1)离岸金融业务的初始阶段(1989年一1994年)
1989年,招商银行获批成为国内第一家经营离岸业务的银行。初始阶段只有招商银行经营离岸金融业务,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开辟了良好开端。1994年,招商银行的离岸存款为32283万美元、离岸贷款为43766万美元,是1991年对应的3.12.倍、2.23倍。
(2)离岸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阶段(1995年一1998年)
国家外汇管理局积极批准其他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1994年,工行深圳分行、农行深圳分行获准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到1996年,我国共批准了6家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不过1997年12月底,工商银行的离岸逾期率为13%,暗示着资产质量有恶化的趋势。
(3)离岸金融业务的整顿阶段(1999年一2002年6月)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香港的低迷也使得离岸金融业务进入举步维艰的境地。离岸贷款远远超过离岸贷款,银行的呆坏账比例过高。1999年央行叫停了离岸资产业务。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进入清理整顿阶段。
(4)离岸金融业务发展新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6月,央行恢复允许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四家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200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将将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逐渐推广到全国。政策为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2.2、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监管问题
(1)监管内容不全面
我国尚未建立成熟的法律体系,尤其是针对离岸金融机构退出的标准,还没有明确离岸金融机构出现哪些经营问题或者哪些离岸金融机构应该退出离岸金融市场。在业务监管方面也隐藏着一些缺陷。有的离岸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收益,超出标准经营离岸业务,给离岸金融市场带来隐患。
(2)尚未以风险控制为核心
国际离岸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就是风险控制。巴塞尔资本协议更是突出强调了银行监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本充足率高于8%。目前我国还未达到这一安全的国际标准。我国在市场风险方面还没有涉及到资本充足率,信用风险中也只涉及到初级的资本充足率。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关监管部门尚没有法律规定的明确的干预权力。
(3)较大的国际差距
国际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建立了成熟的监管体系。与国际相比,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还有段时间中止了离岸金融业务,因此我国的离岸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手段和技术方法也较为落后。
3、加强我国离岸金融监管的措施
3.1、外部监管
我国外部监管的监管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银监会、社会组织等。离岸金融市场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继续保持离岸金融业务最具优势的特点:优惠的税率。银监会在监管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组织的监管是指具有专业学识的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离岸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我国的监管主体必须加强市场准入监管。对于申请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在网上公布其信息。金融当局可以借助外力更充分的了解金融机构,还可以不定期抽查申办的离岸银行的经营情况。
对于业务监管方面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设立银行分级制度。根据业务的开展范围,对申办银行发放不同的执照。不过根据离岸银行和离岸市场的发展,离岸银行的级别可以晋升,从而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亟需加强离岸金融退出监管。首先需要制定规章制度确定退出监管的标准。比如可以规定离岸银行不同的利润标准,连续几年未达到安全标准,金融当局可以采取劝退的方法。其次需要规范离岸金融机构退出的形式,尽量较少因退出而导致的损失。
3.2、内部监管
离岸银行人员是离岸金融业务的直接参与者。防范离岸金融风险最基本的是提供员工素质。与国内传统的金融相比,离岸金融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隐藏的风险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离岸银行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目前我国银行工作人员还和这一要求有加大的差距。严格规范员工的基本素质,未达到审核标准的严禁参与离岸金融业务。
离岸金融机构自身需要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离岸金融机构要集中更多的精力建设风险监控部门,提高自律水平。建立全面的银行考核机制,实时对机构的资本、存贷款业务、经营利润等进行考核。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行业组织对成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3.3、国际合作监管
国内金融管理当局可以和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结合,更全面的防范风险。在国际合作监管方面,可以借鉴伦敦离岸金融市场的经验。我国监管当局应增加和其他国家监管当局的联系,强化对国际设在我国分行的监管。各国监管法律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加强合作可以共同规避离岸金融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连平.《离岸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第1版,2002.1.1.
[2]沈光朗,宋亮华.《我国离岸金融发展和监管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5.12.
[3]崔光华.《论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监管》,《华北金融》,2008年第10期.
[关键词] 证券公司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高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的固有特性,自从证券公司诞生以来,风险就与之相伴随,并且它已渗透到证券公司业务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各个时点。如何应对证券公司财务风险,不仅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关键课题,也是我国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界定及特征
1.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界定
根据1998年5月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下属的技术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证券公司及其监管者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指引》的研究报告。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将证券公司所面对的风险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和系统风险等六大类型。以上各类风险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财务状况,甚至导致财务危机。从广义财务风险的角度上讲,可以进行财务计量或评估的风险都可界定为财务风险,本文在探讨过程中,采用财务风险的概念采用就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2.中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
(1)盈利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综合类证券公司收入一般结构是:经纪业务收入占50%以上,自营证券收入15%~20%左右,承销业务收入10%~15%左右。国外证券公司经纪、承销与自营收入合计占比不超过50%。可见,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与市场行情高度相关,一涨俱涨,一损俱损。盈利模式单一,使得证券公司的风险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有限。
(2)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链脆弱。融资渠道狭窄一直是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瓶颈”,也是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违规进行国债回购的根本原因。目前证券公司主要的融资渠道有银行间同业市场拆借、自营股票质押贷款、国债回购等。这些融资渠道基本上是短期资金融资渠道,且都有一定的限制或障碍。
(3)净资本规模较小,与其业务规模不相适应。净资本是证券公司抗风险的最终保障。中国证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增资扩股潮,其根本的驱动因素是扩大自营规模,而不是防范证券市场风险。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统计,2008年底我国证券公司净资本合计3584.81亿元,平均每家证券公司不到30亿元,分布不均衡,显然与其业务规模、盈利模式、市场风险不相适应。
二、中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内控机制不健全,使证券公司的财务风险频发
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应有的遵守。目前我国证券公司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但由于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监督机制,内部治理机制虚化,公司治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应有的遵守。
2.金融市场国际化,使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系统风险加大
我国金融的全面开放,一方面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动性增强,证券公司将面对全球性的宏观经济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打开了风险向国内传递的渠道,国际金融市场的“交叉感染”将在国内金融市场上日益显著地体现出来,即使是业务范围限于国内的证券公司,也会因这种交叉感染的性质陷于危机之中。
三、提高我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议
1.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证券公司要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各种性质的战略机构投资者,提升资本实力,促进股权主体多元化,优化股本结构,改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机制,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权限分配、分配收益公平,并职责明确各的制衡机制,为做好风险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会计监督,健全风险内控机制
要健全风险内控机制,首先要求内控机制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及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其次,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要以审慎经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出发点。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要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合理评估和化解风险损失
充分利用VaR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用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金融资产或证券投资组合在既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和可能遭受的潜在最大价值损失。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合理评估风险是基础,关键是要化解风险,一旦风险损失发生,则要降低损失,将损失控制到最低,并能迅速恢复。
4.加强风险意识,确立正确的风险控制战略
证券业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型的行业,除了从组织制度上建设,人的因素也不容忽视,甚至是证券公司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加强公司全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是一个全体员工参与的过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公司所有员工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为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对所有涉及证券业务的人员进行全面的风险意识教育。其次,要认真分析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匹配,确立正确的风险控制战略。
参考文献:
[1]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证券公司及其监管者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指引[R](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Guidance for Securities Firms and Their Superivisors)1998(5)
一、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特性
金融衍生产品是在基础性金融产品如银行信贷、股票、债券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金融产品,如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与外币的掉期交易、债券远期和人民币利率互换协议、股指期货等。无论是哪一种金融衍生产品都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一)杠杆性
金融衍生产品其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全额交易,使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盈利和亏损成倍地放大。
(二)可对冲性(反向性)
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同种商品的期货合约,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三)未来性
金融衍生产品是对未来某一时期内的金融基础工具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交易,在现时交易的获利机会要到约定日期才会产生结果,因此增加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不确定性风险。
(四)契约性
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交易合约,是双方对未来交易的一种约定,合约明确了交易双方未来的权利和义务,并以契约形式约定下来,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五)风险性
金融衍生产品的这些特性组合构成了多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其具备多种风险特征,如交易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营运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二、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
从现实需求来看,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国际化以及贸易形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对于大宗商品、汇率与利率的“套期保值”提出更高的需求,需要借助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控制和对冲风险。所以,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经济主体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具备了一定市场基础,所以,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是我国金融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三、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成因
目前这场由美国次贷所引发的金融危机,超出了人们对市场的预期,同时也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本质提出了质疑。金融衍生产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从来都是中性的,其本身并无过错,而是人为诱因使其逐步演变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超过实体经济需求
美国金融业对从业人员过度激励使其盲目追求金融市场扩张,其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需求。按照2007年底的价格计算,美国只有约10万亿美元的房贷,其中有不到2万亿美元的次级按揭贷款,而以次贷为基础的抵押贷款证券(MBS)、抵押债务权益(CDO)、信用违约互换(CDS)的规模超过65万亿美元,为这场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二)背离了金融衍生产品的本质―对冲风险、套期保值,而是利用高倍资本杠杆率做主体投资
当次贷危机爆发时,美国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美国金融机构的平均杠杆率约为35倍,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只用1美元本钱就可以做35美元的投资,高倍资本杠杆率,使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一旦爆发就造成了强烈的扩张效应和巨大损失。所以,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利用其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可以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但如果过度投机,则金融衍生产品又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风险 。
(三)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是在分业经营时代形成的,自实行混业经营以来,美国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金融衍生产品日趋复杂,资金高度流动。而美国政府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监管功能却疏于治理,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监管形同虚设,金融机构在证券市场上的交易活动,几乎没有监管。由于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功能严重缺失,放任了金融业盲目扩张规模,使次贷等金融衍生产品投机过度,最终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
四、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强化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法规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针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不易控制的特点,制定专门性法律法规。例如;制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风险管理法、交易所法等,以保证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规范,并强化各类规范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二)建立高效协调的监管体系
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应吸取欧美国家监管机构的经验和教训,建立一个统一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机构, 对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实行集中监管, 以此规范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保证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金融业应加强内部约束机制,防范营运风险
1.金融业投资机构应建立独立的投资风险监控机构。为防范出现重大投资风险和操作过失,对交易程序、营运风险进行适时监控,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对投资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度量与评估。通过建立预警机制,设定止损红线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对金融从业人员加强约束机制管理。通过建立各种交易管理制度,强化对交易程序的控制,并对交易员的交易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在内部形成合理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以避免操作过失造成重大损失。
3. 构建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控制度量模型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有必要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国内金融业投资机构应尽快构建符合自身经营特性的风险控制度量模型,及时预测经营风险,设定止损红线,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 费安刚.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及功能[J].中国外资, 2001(01).
[2] 王若平.国际金融衍生品风险的防范及启示[J].华北金融,2006,(11).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风险种类 风险控制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1.银行风险的概念。对银行风险的定义,各家不一,目前,普遍能够接受的定义就是:银行风险是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美国经济学家克罗凯特也曾对金融体系性风险作了如下的具体解释“:由于金融资产价格的异常、剧烈波动,或由于许多经济主体和金融机构负担巨额债务及其资产负债结构趋于恶化,使得它们在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2.银行风险的特点。一般的生产企业相比,国有商业银行有独特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不确定性。人为因素是大多数银行产生经营风险的根源,由于人思想和行为的不确定性,也就决定了其经营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再加上外部环境、企业关系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使得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不被确定而且不断变化。这种特性也被成为突变性。(2)全程性。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经营项目和各个业务环节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不论是信贷和储蓄方面,还是投资方面,经营风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和不断产生。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没有无风险的业务,更没有无风险的资产。(3)风险损失的突发性。银行经营中的许多风险因素即使知道存在,也很难事先把握,而且一旦发生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危害,令银行管理人员防不胜防。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主要存在的风险种类
1.市场风险。市场价格处于不断的变动,就为商业银行带来变动的市场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地对外开放, 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和外部市场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加上很多商业银行开始进行金融衍生交易,又使得商业银行面临更潜在的、更巨大的市场风险。
2.信贷风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严重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质量, 而资本金的质量与数量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的最有力的保证。资本金质量不高就会使原本就自有资本不足的状况更加严重,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
3.法律风险。在银行改革的过程中,常有一些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长期得不到纠正就造成了银行潜在的法律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法律风险的严重性,并着手研究其解决对策。
4.道德风险。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相对薄弱,外部社会环境充满不利影响,致使很多掌握大笔资金进出的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常利用手中的权利牟取私利,而且这种情况在较发达的地区更为严重,成为给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造成重大的风险的又一诱因。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能力控制对策
1.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拓展资本补充渠道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实力的主要方法。只有有高质量且充足的资本金,才能及时弥补各种风险造成的损失。
而且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受到国有财力等限制, 仍处于较低水平,所以需要尽快提高资本金水平,第一是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第二是积极拓展资本金补充渠道。
2.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该警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线索,排除警情,把流动性风险减低到最低的程度。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风险警情指标的预测,使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对未来经营时期流动性风险做出评估,预先确定风险警况。
3.降低不良资产的存在。庞大的不良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这根链条上最容易断裂的一环。由于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银行业在与外资商业银行竞争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降低不良资产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从整体上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贷款的不良比率;二是调整资产的风险分布结构;三是在立法和政策支持上,应为国有商业银行争取更多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和政策保障。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减少风险资产,还要从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和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入手,加强资产安全,盘活存量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
4.建立和加强法律风险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业务来争夺市场资源,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国有商业银行触碰法律风险。
因此,在推出新产品和新业务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法律论证,同时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经常对员工进行严格的法律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条件的银行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作法律顾问。
总之,社会在发展,经济水平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富多样性,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目的。因此银行在策划每项业务时,都到在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阶段,考虑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最大化降低银行风险。
结语:有国有商业银行,就有无穷无尽的经营活动,也就有无穷无尽的风险控制。我们不可能说把风险全部扼杀,但是却能通过现有的资源和条件,把风险控制到最小。本文作者就从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风险种类和风险控制三大方面来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童频 张勇 金静: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J].融研究,2008,(11):11-21
[2] 成善栋 徐 红:金融全球化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研究[J].金融论坛,2007,(10):35-41
衍生金融工具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进而影响世界经济规范。在这期间,各类衍生金融工具逐渐流入我国市场,比如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等等。衍生金融工具对市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是风险源。本文就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给出相关对策,确保金融衍生工具的合理利用。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一)定义
衍生金融工具,又可以称作金融品,简称衍生品,它是根据基础产品而建立的,其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关联性,是受到金融价格变动的影响。国际相关金融组织对衍生金融品有具有明确定向,金融衍生品最终目的是风险的转移,是指交易双方基于现金流量达成合约,帮助交易者进行风险转移,并且在合约到期之后,交易者必须支付相应金额,而金额总数是由基础商品的价格决定。
(二)分类
金融衍生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产品交易分类
根据产品交易,可以将金融衍生品分为四类:分别是合约、期货、期权与互换。
2.金融资产分类
根据金融资产,可以将金融衍生品分为三类:分别是利润衍生产品、货币衍生产品以及股票衍生产品。
3.交易地点分类
根据交易地点的不同,可以将金融产品分为两类:分别是场内金融衍生品与场外金融衍生品。
二、衍生品风险归类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不遵守协议规定,进而造成我方经济损失。企业应该平衡总信用风险,因此必须要评估衍生金融工具价格,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在其利率变动的基础上,进行整体信用风险评估,建立信用管理机制,以此减少交易方的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基于市场价格浮动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可以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出现,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最初目的,但是由于交易风险相对集中,而衍生市场数量较少,如果稍有不慎,风险将以成倍增长。
(三)流动风险
流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对合约无法做到真正实行。在多数条件下,由于企业在出售金融产品时,不能以满意的价格将其售出,进而导致流动风险的产生。因此要想控制风险的大小,就必须对合约标准化管理。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在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是指不适当的制度以及人为错误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交易风险以及程序、限额等的疏忽,都可能引起操作风险。
三、风险成因
(一)衍生品自身特点
衍生金融品形成的主要目的是避险,衍生金融品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它可以有效避免各种风险出现,但是衍生金融品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加速风险的产生。比如杠杆性,衍生金融工具以少量保证金进行交易,就可获得大额合约,或是不同形式的金融工具。交易者在获得大额收益时,同时也承担较大的风险,如果交易基础价格轻微变动,就会促使交易者在大赢或大输之间进行徘徊,而交易本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促使风险频发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市场监管不足
作为一种新型产品,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造成监管力度的落后。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促进各国金融市场开放式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全球内引起重视,相关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与范围,追求高额利润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监管。此外,不同国家的规章制度也有所差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会出现不按规定操作的现象,而市场管理者对此监管力度不够,促使了风险的发生。
四、风险控制
(一)稳定金融市场
根据国外金融市场的实践研究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必须具有规范的市场秩序,而其市场的形成需要以下方面的支撑:一是市场制度适应程度,二是市场交易的公正,三是市场规范化管理,四是投资者利益的保障。只有以上四个方面要求的实现,才能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并且促进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指数提高,进而推动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良性发展。
(二)平衡信息机制
信息会直接影响衍生工具,导致其风险的产生,因此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解决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信息的健全,并且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信息自我披露,而另一方面是信息他人披露。信息个人披露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企业需要及时披露自己的信息;信息他人披露主要是除企业之外的机构,这些机构包括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因此必须依据法律对中介结构进行管理。
(三)政府宏观调控
比如一个金融机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财政上的困难,国家必须通过银行进行宏观调控,采取措施挽救该金融机构,向该机构注入资金,或是可以进行强制干预,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此外,金融的全球化发展也带来其不好一面,促进金融风险的全球化,因此,在金融监管方面,各国之间必须加强交流,共同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风险;VaR;GARCH(1,1)
[DOI]10.13939/ki.zgsc.2017.10.054
商业银行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是风险管理能力,在承担风险的同时获得收益。风险即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为了降低这种可能性需要对风险进行高效管理。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两个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演进,互联网金融的变革,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管理好信用风险的同时,市场风险也成为现今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中国农业银行作代表,运用GARCH(1,1)模型来测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
1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化,使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时所面临的风险。这里的市场价格主要包括利率、汇率、商品和股票价格四个部分。一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可操作性较低,因此,市场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十分有限。但现如今,国家政策支持金融市场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开始逐步开放,主要体现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两个方面,由此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稳定的市场环境。
2 VaR方法原理
2.1 “VaR”的定义
用Vt代表一项金融头寸在时间t的市场价值,L=Vt-Vt-1表示一段时间内金融头寸的潜在损失。定义VaRα=Var(a;h),在置信水平(1-α)下,VaR定义为P(L>VaRα)=α,即VaRα是在一段置信水平(1-α)下的最大损失,VaR是损失分布函数(1-α)的分位数,即VaRα=F-1(1-α)。
2.2 基于正态分布下的VaR
假设市场变量每天的百分比变化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可以简化VaR计算过程。用正态分布代替一般分布,可得到,VaR=μ+σN-,简化可得VaR=σN-,其中X为置信水平,对应于展望期的交易组合价值变化的标准法,N-1为累积标准正态分布的反函数上述公式假设均值为0,在考虑市场风险时,通常先计算一天展望期的VaR然后再推算其他展望期的VaR。
2.3 目标区间的选择
一般来说,银行在计算市场风险时,通常选择1天作为目标区间。文章采用现今银行的一般做法,先计算一天的展望期下的VaR,再计算其他展望期的VaR。基于独立同分布的假设,T-day VaR=T*1-day。
2.4 置信水平的选择
置信水平又称为置信度,是指对样本进行总体估计时,用概率表达事件结果的可靠度。为了严格监管要求,巴塞尔委员会选取了99%的置信度,从而减少银行因流动性问题导致破产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安全稳健的运行。
2.5 VaR的估计方法
2.5.1 历史模拟法
历史模拟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它不需要对市场因子的统计分布做出假设,直接根据VaR的定义计算。历史模拟法的核心在于假定市场因子的历史变化可以模拟未来损益分布,对损益情况由高到低排序,利用分位数给出一定置信区间下的VaR。
虽然历史模拟法是最直接、最简单的计算VaR的方法,但是用历史去反映未来不符合现实情况,因此,历史模拟法估计出的VaR误差较大。
2.5.2 GARCH(1,1)模型
ARCH模型即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由ARCH模型延伸出的广义ARCH模型,即GARCH模型。在测度市场风险时,ARCH模型可以更好地处理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即处理异方差和厚尾的能力。目前在市场风险的计量中,GARCH(1,1)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ARCH(1,1)模型的表达式为:σ2n=γVL+αμ2n-1+βσ2n-1,其中,γ对应于VL的权重,α对应于μ2n-1的权重,β为σ2n-1的权重,因为权重之和为1,所以γ+α+β=1,令ω=γVL,可得σ2n=ω+αμ2n-1+βσ2n-1,α+β
3 基于GARCH(1,1)模型的中国农业银行市场风险测度
3.1 样本的选取
文章采用中国农业银行每日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选中国农业银行是由于其上市较早,是四大国有银行之一,具有代表性。本研究时间段从 2014年1月2日至2016年5月6日(观察值个数为572),时间跨度为三年,数据来源于万得数据库。
3.2 基本检验
3.2.1 正态性检验
原假设为日收盘价服从正态分布,在正态分布的假设下,Jarque-Bera 统计量(JB 统计量)是服从自由度为2的χ2分布。而检验得到的JB统计量=36.05609,大于95%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5.991(P值=0.00),即JB统计位于拒绝域内,认为数据不是正态分布。
3.2.2 收益率分布的正态性检验
由表1可知,收盘价不服从正态分布,从偏度(0.214817)和峰度(1.847499)统计量可以看出收盘价是右偏、高峰。
文章采用对数收益率法,对数收益率:lnPt-Pt-1。其中,Pt为当日收盘价,Pt-1为前一日收盘价。对数收益率的正态性检验,由表2可知,J-B统计量为932.4659,偏度为0.008082峰度为9.254932。所以,对数收益率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具有右偏、尖峰厚尾的特征。
3.2.3 收益率分布的ADF检验
表3中,P=0.0000,拒绝原假设,即收益率序列 R 不存在一个单位根,即认为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
3.2.4 收益率的异方差检验
图1是收益率序列的直线图,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银行的日对数收益率存在着明显的“集群效应”,即认为收益率序列存在着异方差。
4 结 论
VaR 是测度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先进工具,在计算VaR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置信度的选择、目标区间的设定和市场因素的分布这三个重要因素。文章主要应用GARCH(1,1)模型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市场风险进行了测度。
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控制,最重要的是要有精确的风险识别和度量方法。通过对VaR进行计算,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计量结果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度量,对各业务部门进行风险限额管理,从而有效降低银行市场风险。
与传统的风险度量相比,VaR有很多优点,它为银行提供了统一的测度标准,用准确的计量结果刻画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Thomas J Linsmerier,Neil D Pearson.Value at risk [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000(3):47-67.
[2]Franco Bruni,Donald E.Fair.Risk management in volatile financial markets[M].Germany:Springer,1996:184-206.
[3]陈旭辉.基于VaR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度量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4]秦平.基于VaR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研究[D].合肥:江西财经大学,2010.
【关键词】金融危机背景 银行理财 银行风险管理
全球金融危机下,最突出的体现形式就是大范围的金融风暴,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时也对国内的金融业的发展影响深重,对于我国而言,其发展正于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对于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上能否度过次贷危机值得深思,这就需要我们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以及金融风险类的业务中进行资料收集,通过分析找到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控制战略,这对于银行的理财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商业银行理财风险转移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为我们研究银行理财风险提供了案例,从中不仅能够吸取经验教训,还能够通过分析找出应对银行理财风险的策略。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一方面,理财市场产生的条件就是应该具有一定的资产组合,这样所具有的资产组合不仅能够消除非系统性的风险,同时对于系统性的风险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建立一个相对较大的货币池,来满足理财产品的运行。另一方面,研究风险控制的专家对于普通的投资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具有市场价值的金融从表面上来说只是一种体系,因为相关信息费的限制,专家会对私有信息有一定的风险战略指引,通常来说,很多有效的金融市场理论对于银行理财管理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从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些理论性质的金融经验还不足以应对金融危机,相反的还使得理财市场进一步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
当前经济环境下,原有的金融制度与行业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国家在银行理财市场上对于不同的理财产品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认识,因此产品种类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然而从银行的理财产品的运行机制上看,银行作为受托方,其责任就是使得资产最大化,但对于特殊类型的理财产品的资金的筹集不能够仅仅看作是一种负债行为。实际而言,新兴的理财市场所表现出的负面影响是有原因的,因为银行理财产品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其发行机构所涉及的隐藏性的风险模式就会开启,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银行并没有对市场风险足够重视,但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那么参与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或者是国内外的投资者对于这些问题会产生抱怨,这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二、全球金融风暴危机下商业银行理财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银行理财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与制度性建设
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起始于2004年,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以商业银行理财市场为最,而对于这种属于金融创新性范畴的现象的发生的解释则众说纷纭,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商业银行的参与者众多,行业规模发展迅速。虽然当前的金融市场上出现的“零收益”的现象仍层出不穷,但是,这也是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的理财观念以及学习成本不断发展的结果,规范性的发展是当前金融风暴风险下,商业银行应该遵守的,制度性的建设与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则是金融风暴下商业银行做出的应对策略。
(二)做好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
金融风暴下,新型的银行理财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还是未知之数,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下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就是做好银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以求降低政策性风险。目前,新型理财市场出现的负面影响大多数是由于新的理财产品不能适应复杂的境外市场环境,以至于暴露了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在设计模式上隐藏的风险,但是银行并没有针对这种情况做出应对措施。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知道,商业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在风险管理的技术上还存在不足,而国际投资者对此一定会有抱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常胜,众多的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都深陷其中,找不到解决办法。所以,做好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已势在必行。
(三)银行理财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1)理财产品在设计上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双赢。根据以往的经验,行业竞争是银行灾区的收益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因素,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更多的是对预期收益率的考虑,并没有考虑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风险。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大约有151款理财产品被卷入了“华尔街危机”中,其中涉及了五大银行已经过期的理财产品仍处于运行当中,这都是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中没有实现利益与风险双赢的例子,所以,银行在关注理财产品的收益的同时也应该考虑设计中所遇到的风险。完善理财产品的设计制度,按照客户的要求计算其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理财产品的最大收益,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设计投资组合形式以及开发理财产品,另外,使用科学的预算方法计算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设置一定的风险检测系数,以便有效的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控制,实现理财产品在应得收益的同时避免风险。
(2)关注涉及理财产品的基础性资产的风险。通过以往的经验可以分析得出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资产次级贷款主体的违约现象,导致衍生出了高杠杆率的金融工具,产生了风险,最终使得次级贷款出现了证券化延伸的情况。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设计基础资产在信用等级上的高要求,同时,涉及到一定的担保或者是保险费用,另外,设计过程中对于基础资产的证券化的链条不宜设计过长,避免出现证券化延伸的现象,从而引发类似金融危机的情况。
(3)银行及时关注理财产品的市场风险。金融市场的复杂多变是由于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市场在运行中都存在风险的原因,而理财产品的设计中时刻受到隐藏在这些风险之下的市场波动的影响,所以,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中应该合理的分散市场风险。具体的做法有:第一,利率风险涉及到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两个,即:信贷资产类产品和外币理财中的保证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因此,在产品设计中不仅要满足理财产品的基础性信贷资产的有限期限,同时也应该根据市场利率对预期收益进行适当的调整,时刻关注市场利率风险的变化。第二,汇率风险涉及的理财产品有两类,一种是结构型的理财产品,以美元为核心,另一类是外币性的理财产品,以人民币为核心,后者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但是也产生了一定的汇率风险,他们往往会先把人民币兑换成外币购买的理财产品,随后在理财产品到期后兑换成人民币,通过人民币和外币之间的汇率波动产生了理财产品的汇兑风险。第三,股价风险涉及到两类理财产品,一类是运行情况并不好的QDII型的理财产品,它运行情况往往与海外金融市场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另一类是结构型的理财产品与股票、基金等挂钩,同时也与港股和美股的股票走向有一定的关系。第四,商品市场风险主要是结构型的理财产品挂钩黄金、原油等,这些商品主要以美元为计价标准,而商品价格会受到供求关系以及市场汇率市场的影响,是当前金融危机下银行应该着重关注的一类风险。以上这四中关注市场风险的方法应该引起银行的重视。
(四)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服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金融风暴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在营销服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方面:
(1)扩大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金融危机下,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是合理避免风险的重要手段,银行既要在理财产品的营销服务说明书上告知理财产品的风险,同时将理财产品的运行情况、费用收取标准说明清楚,相应的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关条款的调整,对理财产品在运行期间的重大事项以及产品的净值变化进行充分的披露。
(2)对客户风险的承受力进行评估。金融危机下,银行在做好客户风险偏好的评估的同时也应该建立一定的风险检测指标,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以及技术手段保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另外,对以往客户的风险适应度进行记录,并做出风险评估机制。
(3)关注营销团队的执业资格。银行对于结构型这类的特殊理财产品应注入大量的金融工程技术,这对于一般的营销人员来说并不容易,只有具备专业培训的营销人员才能够为客户讲解清晰,所以,关注营销团队的执业资格,对理财产品的营销人员实行准入资格以及执行认证制度。另外,通过建立银行理财师管理机制,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以及跟踪评价、考核等,充分了解从事营销业务的法律法规以及职业操守。
三、结束语
金融危机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需要建立规范化的风险管理制度、做好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从银行理财产品设计过程中以及营销服务过程中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只有充分了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银行才能够对理财产品的风险及时制定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
1、财富资产金融泡沫和被过度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进入21世纪,美国IT业出现萧条,但美国金融市场在经营方面依然在施加刺激需求的模式,并放任市场金融的走势,对金融资本不加约束的做法,使得美联储的低利率等政策纷纷受到刺激。房地产市场的一时兴起让许多美国人“圆梦”,甚至产生了“幻觉”,幻觉美国经济繁荣的长久持续。但是泡沫终究是泡沫,当通胀压力所带来的货币利率与借贷成本持续上升,随之而来的就是贷款风险的持续加大,这使得以高杠杆作为主要经营方式的美国金融市场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时间难以承受,泡沫不在,财富效应对市场需求的拉力不在,在进入后泡沫时期后,美国金融机构就此迎来了“次贷危机”。
2、过度廉价的信用体系
在中国人看来,先储蓄后消费是传统经济形态,但是美国人却不这样认为。在美国,消费信贷机制非常成熟,它鼓励人们超前消费,这也是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所以美国家庭的负债率每年都在提升。在2005年,美国家庭负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00%,到2007年已经达到150%。相对而言,美国社会的储蓄率则只有15%左右,如今已经逐渐趋向于0。所以从该角度看,美国此次次贷危机很大程度是因为过度廉价的信用体系。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境外投资风险加剧
次贷危机后,美国国内多家金融企业宣布破产和出售,这也让我国金融业蒙受损失。像招商银行就在雷曼兄弟拥有高达7000万美元的高级债券,而工商银行更是持有雷曼兄弟1.518亿美元的高级债券。截止到2008年初,中国金融机构所购入的美国金融按揭债券达到了总额1075亿美元,美国次贷危机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我国金融机构所持债券价值的走冷和未来境外投资风险的加剧。
2、对我国股市的“蝴蝶效应”
欧美国家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放弃高风险高收益投资,纷纷为缓解金融流动性不足所带来的融资伤害而撤资保驾,这种短时期大面积的撤资必然会影响中国股市。同时,美国政府为了缓解次贷危机为世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采取“弱势美元”汇率政策向世界示好,以退为进,达到了放缓发达国家经济的目的。但对金融改革、市场经济持续转型增长的我国来说,美元与人民币的此消彼长势必给国际资本以加速流向亚洲新兴市场的理由,这就间接增长了我国资本市场在国际上的风险,打压了我国股市的发展。
3、中国经济出口增长影响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从1997年开始到2007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率从5.4%上升到8.95%,其中贸易存度的上升速率更快,从2001年的3.1%上升到2007年的7.5%。以上增长率说明了我国出口对于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所以当美国出现金融经济波动时,我国的出口贸易必然会出现动荡。另一方面,次贷危机也造成了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它直接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就这一方面,美联储就采取了降息策略,而中国方面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加息。这样的“升降”对比就造成两国基差的不断扩大,也增加了投机套利者的投资机会,造成了美元的迅速贬值。由于我国始终在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次贷危机对我国贸易经济的影响必然巨大。出口产品国际价格的提高、综合汇率的浮动和外汇储备的变化,这一系列现象无法得到解决,综合起来就是美国次贷危机降低我国出口经济贸易额的诱因。
三、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启示
1、保持节奏,注重实体经济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性很大,首先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们依然处于经济增长的上升期,但是随着环境资源红利优势的消失殆尽,包括劳动力成本的日益提高,作为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保持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的平衡并做到增速,如何维护经济金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都是我国金融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保持稳定的节奏,搞好实体经济与日益发达的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即使在经济增速短期下降的状况下也戒骄戒躁,不满足于经济增速的短期效应,就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2、加强金融市场风险控制
即便是拥有完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的美国,也无法抵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导致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拖累。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国应该谨记前车之鉴,努力发展和加强自身的金融市场风险控制,做到对风险资产价值的重估。就目前来看,我国金融市场投机资本现象极为严重,城市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就说明了一切。这种通过按揭资本套利,从而推高房价的行为,使得地产市值占据了国家证券市场的半壁江山。当股价出现较大波动,证券市场出现动荡时,投机资本还是否依然稳定,到时会出现怎样的市场乱象,不堪设想。所以我国金融业一定要消除由投机房市而萌生的内生机制,只有不断遏制过度投机,才能维持我国股票市场的良性发展。
3、灵活货币政策
就货币利率上调这一问题来看,在我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联动影响就是央行预期利率的长期上调,这其中会受到中美贸易的顺差影响。如果汇率保持不变,顺差也会导致央行供给货币增加,利率下跌。而美国方面由于持续保持低利率,资金在全球投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大量炒作,投机人民币和中国房产,这就导致了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利率的抬升。这一状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过热,所以必须抬高利率来打压投资过热现象。同时,也要适时的调整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支持扩大来遏制市场信心下滑和通货紧缩现象的出现。
四、总结
对于金融危机,我们应该持冷静态度,保持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中自由化进程的自然规律,切忌揠苗助长。同时也要居安思危,坚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大力推进金融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并结合实际国情,在自己可承受的能力范围内推进金融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