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地理学科活动

时间:2023-09-08 17:12:25

导语:在高中地理学科活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地理学科活动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 活动教学 实施策略

虽然当前我国不同地方高校采用的地理教材不同,然而在新课改的号召和标准下,各大高校合理结合教材内容设置诸多特色活动课,广泛开展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本质却相同。主要都是通过加强学生外部实践学习和活动,逐渐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实践解决地理知识问题,充分响应了新课程强调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理念,也使得学生能够广泛积累地理知识,培养并提高其综合地理素养能力。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开发和扩展,同时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手段,是当前教育体制的升华,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就抛砖引玉,简要分析探讨地理活动教学实施策略。

一、见缝插针,合理创造良好活动教学机会

高中地理课程教材内容繁多,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就要掌握了解教材中每个活动设计意图和目的,不断考虑在哪个时候比较适合开展活动教学并且会起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充分掌握不同活动设计所需的有效资源。例如开展一个利用观测日影方法来测出学校所在地经度的活动或者利用所学演示昼夜交替的活动,前者耗时较长,过程复杂,难度颇高,就比较适合在课外分小组进行,而后者简单直观,比较适合在学习与其关联性较强知识的课堂上来实施,这样有助于引发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要学会见缝插针,科学分析辨别教材课程活动设计目的和特点,创造良好活动教学良机,以全面激发教材活动,设计教学效能。

二、精心设计,灵活选定新颖活动教学方案

设计并实施活动教学就必须要设定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案,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和感兴趣的点出发,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锻炼其手、眼、耳、口、心等感官的学习参与性,使得学生充分调动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才能够实现活动教学的实施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般活动教学方案设计都会包括活动主题、教学目标内容、活动实施地点、形式以及相应准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告诉学生这个教学活动的目的、意义,这也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活动教学,从而更加乐于参与,更加主动探究学习。通过种种提问、演讲、质疑、角色互换、合作讨论等探究过程来使得活动教学方案能够完美实施。

三、因材施教,科学选取合适活动教学内容

不同教学班级和学生,其学习氛围环境和学生地理基础能力也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科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组织设计实践教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当前高中地理教材从自然、人文和区域三个地理层面设定了一百多处实践活动,有效扩展了学生地理认知,全面涵盖了自然地理概念、原理、基本规律;人文地理信息、历史社会性和出现原因以及当前现代化区域地理问题。可以说这些知识系统都是紧密相连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较强。因此,教师在选取有效活动教学内容就需要明确该活动教学方向、形式和任务,考虑其接受能力开展递进式、内容串联渐进型的活动,从而使得其活动内容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并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四、相互促进,加强师生活动教学实践能力

活动教学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和相关活动,因此要想全面发挥活动教学效果,在科学设计实施良好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实践和提升能力,促进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我提升,从而综合全面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对于这一点,教师就需要不断根据其活动教学效果反馈来针对性提高、强化其教学手段和教学理论思想。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师生之间感情关系,加大学校对地理活动教学投入力度,让学校看得见其地理活动教学实施效果,这样也能更好地深入开展地理活动教学,使得学校整体地理教学效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五、资源共享,加强学校地理活动教学交流

顺利开展地理活动教学不仅要善于利用其学校本身资源,同时也要充分获取其他高校和当地相关部门机构的支持认可,充分加强高校地理教学内容资源共享,不断寻求活动教学开展实施支持,最大可能提高其地理活动教学实施和交流活动,充分学习其他地理教师教学精华,从而形成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资源脉络网,对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整体素质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环境背景下,有效开展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是响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健康自我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与时俱进融合现代先进教学理念、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需要,是激发师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学习的需要。对此,高中地理师生都必须要积极响应和配合,不断加强地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得高中地理课程活动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智霞.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5).

第2篇

为推进我国高中地理素质教育的改革,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依据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出发,从未来合格公民的素养出发,从地理教育需要出发,提出了新的高中课程基本理念。新的课程理念对高中地理课外活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要求高中重视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学生“学”的作用,要求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要求高中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辅助地理教学,通过收集地理文字与视频等资源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总之,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不仅要重视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而且还要提高活动开展的水平,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地理素养的人才。

“中学地理课外教学活动是地理学科的重要教学形式,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对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中,高中地理课外活动对提高高中地理教育质量具有巨大促进作用。”虽然新课标要求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但很多学校的现状还是和从前差不多,没有根本性地转变。本文以黄石地区为例,选取3所有代表性的高中,其中黄石市内2所,阳新县1所,根据三所高中的学生人数比例发放问卷,主要针对高中地理课外活动开展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样本总数为480个。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64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450份,问卷有效率为97.0%。通过整理与分析回收的问卷,得出了黄石地区高中地理课外活动开展的基本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地理课外活动在黄石地区的有效开展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数据。

一、黄石地区高中地理课外活动开展的现状

1.普通高中极少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注意发挥学生主动“学”的作用;但是,各高中的地理教师整体上还是仅采用课堂教学,而很少在班级里开展过相关的地理课外活动,学生仍是每天待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很难掌握到必备的地理技能。在一项关于“该校是否开展过地理课外活动教学”的问卷调查中,6.7%的高中生回答“不知道”; 75.3%的高中生回答“没有; 17.6%的高中生回答“开展过”; 0.4%的高中生回答“定期开展”(图1)。

2.活动开展的水平不高。目前,一些高中虽开展开展过地理课外活动,但活动类型较少,而且活动缺乏组织性,地理目的性不强。此外,所开展的一些地理课外活动大多只是以娱乐性为主,外出开展活动也只是以学生个人观察为主,并无教师参与,且学生也没作相关的记录。总之,地理课外活动开展的水平不高,效果不佳,学生很难通过活动学到一定的地理技能(表1)。

表1 高中开展过的地理课外活动类型及目的或内容

3.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不同的高中学校之间地理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问卷调查显示: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高中,30.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开展过地理课外活动;经济条件一般的高中,1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开展过地理课外活动;经济条件较差的高中,5.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开展过地理课外活动(图2)。

图1 黄石高中地理课外活动开展的整体情况

图2 三个高中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现状原因分析和讨论

1.应试教育导致地理课外活动开展不受重视。在应试教育指导下,考试结果,尤其是高考成为了评价在校学生的唯一方式。学生考试考得好就说明学生学得好、素质高的理念使得学校追求的是分数,而不是学生的文化素质;追求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教学生考到高分,学生平时学习也是以考得高分为最终目的。

这也导致学校不愿“浪费时间”去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甚至有些学校限制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图3);学生也是“舍不得浪费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教学,一心想待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最终导致学生只会考试,而实践动手能力很差。

在高考指挥棒的长期影响下,地理课程在整个高中课程体系中都处于副科地位,这使得地理课程的学时十分少,为了考试,几乎没有安排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课时极少且要应付考试的情况下,学校的各班级根本无法顾及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因而难以提高其综合地理素养。

高中所安排的课程主要是考试(高考)要考的课程,虽然课程表安排有美术、体育、劳动课等实践性课程,但是通常那只是形式化的课程。然而,美术、体育、劳动等课程对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那些实践性课程影响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进行相关实践性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增加对实践活动教学作用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到地理课外活动教学中。

2.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地理师资匮乏。地理教师是否认识到地理课外活动教学的重要性,是否在地理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教学,又是否有组织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能力及能否在实践中有能力教导学生进行地理技能操作都直接影响一个班级能否有效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地理教师是否认识到地理技能的掌握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地理课外活动在一个学校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期间有一段时间高中地理属于非高考科目,在高中很不受重视,有些中学甚至不开设地理课程,导致大批地理专业教师转教别的学科甚至改行,而大部分大学地理教师专业也大量减少招生计划甚至停招,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高中地理教师出现断层现象。直到90年代末期,地理才又重新成为高考科目,一方面,为了应付高考很多不具备过硬专业知识的教师被充实到地理教师队伍中,另一方面,保留下来的部分教师也因长期无心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知识更新不够,尤其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导致如今中学地理教师师资参差不齐,很多学校仍然长期外聘教师上课。

3.学生缺乏参加地理课外活动的兴趣。高中生是否对地理学习感兴趣,是否对地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是否希望班级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及性格问题都影响他们参加地理课外活动教学的兴趣。在本研究中,20%的高中生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11%的高中生对地理学习根本毫无感觉,49.0%的高中生对地理课外活动几乎没有任何概念,更谈不上知道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教学对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一现状将会对一个班级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效果产生深刻影响(图4)。

图4 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程度

4.地理课外活动教学资源缺乏。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很多地理课外活动在校园内就可开展,这主要依靠高中学校自身配备的、可供开展的地理教学活动资源,如重要的地理图片和视频文件、天文观测仪器、小型气象台站、植物园等。从调查结果看,48.5%的高中生认为自己的学校没有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所需的相关资源和设备。另外,地理课外教学活动还可以利用当地极具特色的山脉、河流、植被、岩石、土壤等自然地理景观,还包括当地拥有的相对系统、完备的可供观测、观摩的系统仪器设备和资源如天文台、动物园、植物园、气象局,等等,而这些离开校园的地理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高中学生几乎没有开展过离开校园的地理课外活动。

三、对策与建议

中学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成功与否,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问题,有不可回避的高考制度、不得不面对的应试教育现状,还有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高中学校在硬软件方面的参差不齐,只有不断完善和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才可能使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实施新课程标准,真正朝向素质教育的目标迈进。

1.不断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现行的高考制度给高中课程深深烙上了“主课”和“副课”的印记,即属于高考科目且分值比重大的就是主课,反之就是副课,可以少开或者不开。这种由高考指挥棒无形决定的课程地位导致了现行一系列素质教育和创新课程的开设很难落到实处,因此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想真正有所起色,一定要通过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学校、家长和师生的眼中这种“主课”和“副课”的角色定位不断弱化直至消失,真正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角度出发开展学习,开展课外活动。当然,这种过程是长期的,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

2.改革和完善现阶段的地理高考命题形式。长期以来,地理高考命题的内容都是理论性的地理知识,很少出现以地理课外活动为前提的探究式地理试题,虽然近些年逐步提倡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但仍然不够。在目前这种地理高考题目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学就自然容易忽视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忽视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现实教育现状下通过高考命题形式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通过在高考命题中体现学生平时参与地理课外活动的能力,即说只有平时参与过各种地理课外活动才能解答出或者说能更好地解答出此类高考试题。

3.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随着技术的变革和知识的更新,现代地理学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科的交叉,这就要求中学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注重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质,把新的知识和理论融入课堂,指导新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同时,要在学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科教学氛围,通过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和年轻教师的勇于改革和创新意识相互结合,使地理课外活动坚持正常开展并不断创新,真正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教学特色甚至教学活动品牌。通过特色或品牌的辐射效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参与地理课外活动,共同推动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

4.充分利用与开发地理课外活动教学资源。地理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网络,收集各种地理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并充分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开展相关的地理课外活动。一方面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放映地理相关的视频可提高地理教学形象性,吸引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教学水平等存在差异,有的学校拥有较多的地理课外活动教学所需的场所、仪器设备资源,而有些学校则缺乏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所需的这类资源。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既可减少教育经费的压力,又可以提高地理资源地利用效率。特别是同一个地级市高中教材的使用和课程安排上具有一致性的特点,所以各个学校同一个年级之间的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区域教研活动和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进行跨校合作交流与科研探讨,制定有效的地理课外活动教学方案,有利于地理课外活动在各学校的有效开展。另外,积极联系校外的有关部门如气象台、天文台、动物园、植物园、展览馆、博物馆等,争取其对地理课外活动的支持,进而提高地理课外活动开展的可行性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家清主编.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杏梅主编.中学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陈泉汝.中学地理课外教学活动初探[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号),1992,(6):108-114.

第3篇

从图1可以看出,鲁教版地理必修三册书中认知类活动最多,达到107个,占整体的62%;操作类活动达49个,占整体的28%;体验类活动在活动中所占比例最少,只占到10%。,49,28%,107,62%,17,10%图1 地理活动系统分类下面将认知类活动、操作类活动、体验类活动进行二级分类。认知类活动中,读图思考类活动达到48个占45%,问题分析类32个占30%,阅读思考类27个占25%(见图2)。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原来单一的思考类型的活动所占的比重较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图表、图形、资料为依托的读图思考、问题分析、阅读思考等形式多样、设计新颖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求知欲望。45%30%阅读思考25%48,45%27,25%32,图2 认知类活动分类操作类活动中,绘图填表和调查研究都有14个,各占29%,动手操作活动10个占20%,收集资料活动9个占18%,计算2个占4%(见图3)。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原来单纯通过数学计算来解决地理问题的活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需要学生独立收集资料、地理信息,通过调查研究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技能,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14,29%,10,20%,14,29%,2,4%,9,18%图3 操作类活动分类体验类活动中,综合活动8个占47%,专题活动5个占29%,研究活动4个占24%(见图4)。体验类活动具有内容开放性、探究过程相对复杂等特点,所以体验类活动在地理课本中较少,但这些活动更有利于考察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索精神。,8,47%,5,29%,4,24%图4 体验类活动分类

二、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式

读图思考类活动主要的功能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图表,分析地理事象、原理及变化规律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此类活动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自主式、图表观察、引导-启发式、地图教学法等。引导-启发式教学具体步骤:第一步创设情境。教师提前向学生展示地图,引导学生对图表进行阅读观察。第二步提出并分析问题。教师依据问题引导学生对图表进行深入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第三步解决问题。学生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回答问题。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修改和完善答案。第四步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整合,得出最后结论。

2.情境教学法

问题分析类活动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处理问题能力。此类活动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式、合作式等。情境教学法具体步骤:第一步创设情境。利用相关资料或现实生活事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步深入情境。教师利用情境,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适时引入所要教授的知识点。第三步分析提炼地理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对以前的地理知识进行必要回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第四步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判断,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发展个人能力。

3.案例教学法

阅读思考类活动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此类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自主探究式、合作探究式、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案例教学法具体步骤:第一步提供案例。教师结合地理知识,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为学生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第二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第三步集体归纳,回归教学内容。经过“思维过程”,教师安排学生回答,组织学生评议。之后教师要再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刻地分析讲解,梳理思维过程,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第四步总结评价,提升学习水平。当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理论知识后,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从阅读、分析案例的能力、合作参与意识、思维拓展情况、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反馈,促使学生查缺补漏,自我改进;另一方面可以创设新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图表比较法

绘图填表类活动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此类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绘图设计、地理图表教学法、图表比较法等。

5.给定方案法

调查研究类活动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地理调查、实际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此类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给定方案法、小组合作式、调查法等。给定方案法具体步骤:第一步提出方案。教师提出明确的主题和实施方案。第二步做好准备。教师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并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三步开展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这一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活动。第四步得出结论。教师组织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享交流调查研究成果,得出结论。

6.角色扮演法

体验类活动主要包括综合类活动、专题类活动、研究类活动三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活动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此类活动教学方法包括自主式、合作式、辩论式、角色扮演式等。

角色扮演式具体步骤:第一步创设情境,提供角色。教师可以提供环境情境或材料情景帮助学生进入角色,还要提供所要扮演的冲突角色,以便进行分组。第二步教师指导,编好“剧本”。教师要在角色扮演活动实施前,明确主题,既然角色扮演要求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围绕主题设计好“剧本”,学生根据“剧本”收集相关材料,以便更好地实施活动。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海洋意识;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5

开发海洋日益成为21世纪各国发展的新趋势,在新形势下各国之间的海洋领土争夺越来越激烈。因此,在维护我国海洋的严峻背景下,各类关于维护海洋的新闻报道争相出版,引起了我国公民对海洋的关注,使国民意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作用。

1使学生了解海洋中的生态环境

在我们生活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认为环境的保护与自己无关,先污染后治理也是后代人的事,因此对环境依旧肆意增加污染。这些观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使部分学生缺乏环保的意识。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高中地理教师应从海洋意识的角度进一步剖析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可通过“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学习了解到我们的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以后,地壳的表面处于逐渐升温状态,在北冰洋的积雪逐渐融化,海洋的面积进一步扩大,这使得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海域的赤潮现象,不得不给我们敲醒了一个警钟。在2011年,我国的渤海湾发生颇为严重的溢油事件,将近五百吨的重油倾入海中,导致海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从这些例子中,可使学生更贴切的认识到环境污染严重程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开拓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地学习保护海洋的相关知识。

2以“海洋权益”为切入点强化国家海洋意识

在《联合国海洋公约法》颁布并于1994年实施以后,沿岸多国得到了原属于公海海域的管辖权,公海海域面积仅次于全球陆地的总面积。管辖权的实施,使沿海国家的权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专门开设了“海洋地理”模块。

争夺海洋权益实际上就是争夺海洋的资源,目前各国之间海洋权益的争夺战日趋白热化。与我国相邻的很多国家,尤其是韩国与朝鲜,多年来存在着渔业利益的争端,而中日韩三国对于东海的渔业和油气资源争端也日趋激烈。在与日本关于归属权的问题上一直纠缠不清,倘若将归日本,那么我国损失的不单单是七万平米左右的海域面积,更是将近十八万吨的油气资源。无论是渔业还是油气资源,东海、南海的争端都无法平息,南海的渔业和油气资源争端也更加尖锐,在南海的南部我国国界线以内的油气资源争议区将近三十万平方千米,涉及到的资源总量将近八十亿吨。我国断续国界线附近的海域周边国家每年开采月五千吨的石油。

3使学生对海洋中的自然资源有所了解

海洋中的自然资源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大多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例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海虾、海鱼、海盐和海带等各类海产品。学生对于海洋资源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一小部分,并没有系统的了解到海洋丰富的资源。

在讲授高中地理知识时,可通过介绍我国海底中天然气及石油的分布入手,让学生深入学习“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开发”这一课。陆地上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已经供我们人类使用了数千年,目前逐渐走向频临枯竭的状态,而这些自然资源大多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再生。因此,海洋资源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由于科W技术的局限,海洋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我国临近海洋地区的天然气盆地经初步探测已经发现了七个,而未发现的宝藏估计还有更多。通过学习海洋中丰富资源的知识,可启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动机,另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所蕴藏的丰富资源。

4培养学生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我国海洋资源具有拥有很强的优势资源、海洋的多产业化经济体系逐渐形成、海域面积较广、海洋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等四大特点,从这些特点中让学生学习“海洋开发”课程,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的矿产、化学、生物等资源开发及利用,以及开发利用的空间和应用前景。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开发海洋资源的意识以及开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人们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在学生的理念中形成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综上所述,高中学习地理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科学、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海洋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一部分,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习海洋知识,以全方位、多方向地培养学生海洋意识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恰当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引入运用,是保障和支持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效果不断改善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

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在具体的课堂讲授式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占据着基于课堂教学知识内容呈现结构,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时间进程层面的绝对控制地位,因而导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性接受地位,无法获取到数量充足的时间资源进行自主性思维体验过程,给学生实际获取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效果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过分侧重于针对地理学科理论性知识内容展开教学讲授,在未能充分关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背景之下,给高中阶段学生群体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效果的改善提升,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在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背景之下,高中阶段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研究性学习策略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运用,为有效改善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应用能力,发挥了程度显著的支持和助力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

(一)针对实际设定的学习实践活动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已经设定形成的学习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还能显著改善提升针对特定课题展开教学呈现过程中的效率水平。比如在围绕《河流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课题组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开展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在具体开展课题教学环节之前,优先督导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围绕如下细节分化性学习项目完成预习探究学习体验过程:(1)被污染河流的种类、引致因素以及污染来源;(2)实地获取的水样样本在实施化验处理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基础技术条件,以及需要运用的技术方法;(3)河流污染治理职能部门对河流污染问题所表现的态度;(4)河流污染问题的发生对普通居民生活状态的影响;(5)河流污染治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策略。

(二)切实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作为高中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要指导者,应当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中地理学科课题研究式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之前,优先为学生设定和提出明确且系统的学习要求。要切实督导学生借由对具体课题活动的参与,明确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体验活动本身具备的综合性实践价值;要督导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实施实地性考察活动,测量活动,以及实验探究检验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并且在此基础上确保实际获取的数据信息要素,能够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在具体形成课题研究性学习结论过程中,应当指导相关学生尽可能保障和促进实际形成的学习成果具备充分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三)切实保障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过程中具备充分实际性

为切实保障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参与地理学科课题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顺利实现自身基础性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的充分改善提升,应当督导高中阶段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在具体设定研究研究新学习课题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和把握研究性学习课题与实际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具体组织开展的研究是学习活动,能够保证和支持高中阶段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不断改善优化。

二、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

以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不仅应当注重于培养和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对基础性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以及地理学科实践应用性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还能切实保障和支持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能够切实全面感知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性学习内容,在日常化生活体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确保高中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写学习体验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综合性素质水平的显著改善优化。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由对适当表现类型的教学场景的设计及和呈现,督导高中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场景之中,具体完成针对特定地理学科知识内容要素的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并且在结合生活实践体验感知基础性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价值背景之下,不断诱导和激发高中学生群体参与地理学科基础性知识内容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主观愿望,切实改善提升我国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能获取水平。

三、结语

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本文选取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15-118.

[2]刘飞.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策略分析[J].中国培训,2015,08:148.

[3]刘丹.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83.

[4]孔祥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以甘肃省靖远县第三中学学生例谈[J].学周刊,2017,15:98-99.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学效果

素质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地理学科,需要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要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可以将地理教学任务顺利的完成。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要提高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地理学科,对其教学效果的提高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其教学效率。

一、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将教学观念进行提高

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策略就是将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提高,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发展高总地理教学不仅要单纯教授学生地理知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明确怎样去学习地理,将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练习起来,使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创新,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将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的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那么教学效果就会随之得到提高。

二、将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进行转变

学生对高中地理具有一定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这就是地理学习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对于具体的学习工具也要可以的运用。地理学科在高中总体学科中被归类为文科,它的学习方法不能只是单纯的去记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去理解。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地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对于图表和具体的图的读取也要熟练的掌握。地理知识中有一些知识是非常抽象难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身边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将思维空间进行发散,在头脑中对相应的知识有一个具体的轮廓,如果学生对于时区、行星的知识只是去死记硬背,对于时区的相关问题他们还是不能去计算。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仅是教会学生怎样去解题,而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对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急性基本理解和运用。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将课堂教学向多样化方向转变,也可以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效果,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现代教学手段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是以书本为主要内容,学生大多数都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显得课堂教学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对地理学科就会逐渐丧失兴趣。这时候就要将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进来,将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使高中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连接,将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充分的进行显示,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起来。素质教育最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因此教师应该将社会实践次数不断增加,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使教育改革的程度不断加深,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去野外进行观察,这也是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一种方式。

四、要增加地理的课堂活动

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过去比较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课标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是利用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尽量多的组织地理教学活动,对于地理课外的活动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在课堂活动中要将课本知识不断进行引入,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进来,大家一起进行合作和探究,促进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这样可以带来巨大的教学效益。地理课堂活动具有很多的形式,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知识竞答等形式。总之,利用地理课堂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积极性,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意义,将书本上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的表现出来,使学生很快就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五、高中地理教学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当代教学非常注重的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可以积极的和老师进行互动,并且认真思考问题,并想出有效的办法进行解决,在学生发言的时候也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或者可以在具体的课程结束之后,做总结性的发言。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具体的策略,可以对高中地理教育起到有效的借鉴意义,促进地理教学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留英.基于探究性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45-46.

[2]孙建慧.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54-55.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02-02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功能定位

1.地理学价值的拓展。

2.高中地理课程的社会需求。

3.高中地理课程在学生健康心理形成方面的功能。

二、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我省被列为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第三批实验省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功能定位

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需从地理学价值的拓展、社会的客观需求和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1.地理学价值的拓展。随着地理学的不断发展,其价值也相应地得到了拓展。当前的地理学研究中出现了以微观研究的方法、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变化机理、以宏观层面的综合研究、解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问题的发展趋势并存的局面。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发生的显著变化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与演变的宏观规律,进而推动地理学科不断发展。此外,地理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如“区域”及“区域差异”、地图及GIS思想、“人地关系协调”等概念正在被愈来愈多的领域采用,地理学应用研究领域也得到了拓展。

2.高中地理课程的社会需求。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及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高中地理课程加强培养学生资源意识、人口意识、环境意识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此外,世界与社会趋同和多样并存的特征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提出了变革要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空间观念,因此地理课程需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全球经济形势,掌握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进而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

3.高中地理课程在学生健康心理形成方面的功能。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应该适应并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学习兴趣方面分析,高中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地理课程价值的认识;在学习内容方面,高中阶段学生呈现出喜欢思辨性和理智性地理内容的特点;在认知心理方面,高中学生已能形成空间表象和空间概念,并善于进行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因此,需充分认识高中地理课程在这些方面的功能。此外,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还必须考虑学生在升学(包括大学或者其他各种层次的升学)和择业需要方面的功能。

根据上述分析,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课程性质的表述是: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也就是说,应充分发挥地理课程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来构建符合中华民族利益、体现国家需求、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我国发展的高中地理课程体系。

(二)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这是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相吻合的。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有三种持截然不同观点的学派,一派叫做社会中心主义,另一派叫做学科中心主义,还有一派叫做儿童中心主义或者学生中心主义。这三个学派的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观点相对比较极端。中学课程的设置必须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不应该绝对化地片面强调一方面。如果说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基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话,那么,素质教育就是这三角形的重心。课程设置应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来求得这三个基点的平衡。而高中地理课程谋求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统一,就能够较好地体现这种平衡,使高中地理课程得以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首先,社会需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但是也不应该采取社会需要什么就设什么课程,而不顾学科体系和学生特点的实用主义的极端做法。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其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同时也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念,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当然,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基础。

其次,学科体系对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是必须的,但是过分地强调学科体系,置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水平而不顾的做法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自身的发展变化也是必然的。所以,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除了要考虑学科的继承性、经典性以外,还必须体现学科的时代性。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渗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时代性很强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顺应世界潮流、紧跟时代步伐,使高中地理课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不仅是指学科,也是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

再次,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其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当然,也不能走只顾学生兴趣爱好而脱离社会需要、割裂学科体系的极端做法。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高中学生比起初中学生来说已经更有能力和兴趣来进行选修。因此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所喜爱的地理课程,课程只有具有了多样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才能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各种不同的学习需要,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从而避免了学生必须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来达到同样的要求。

总之,高中地理课程是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实践能力;高中地理;培养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学习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地理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更新传统教学理念,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

一、地理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传统教学中培育人才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于地理教学,教师现在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地理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对于地理学科中的图表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探索教材中不同类型的图表及相关的题目,并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同学生一起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的比例尺、标注、图注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实践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二、地理实践内容的开放性助推实践能力的养成

地理课程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注重课本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性和互动性,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注重增加开放性的题材,老师更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的束缚,主动给学生补充课外的营养,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带领学生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或者是以观看影片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口的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动手探索的能力更强。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必须重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魏丹丹.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2]赵小漫.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兴趣;学习技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存在规律可循的。地理学拥有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它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能够观察到许多的地理现象,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我们还能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以下笔者从地理教学学习经验出发,对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浅谈下个人观点和做法。

一、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可以引导我们更清晰地认清这个世界。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身边事物,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趣味横生且实用性很强;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和关注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地理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形式,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兴趣,建议大家坚持“图不离手”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地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深深刻入我们脑海里。

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区时计算、太阳高度角、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算得上文科中的物理,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过程中,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应用为主,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多增加些知识训练,多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多思考,多做比较,从而有利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多加强记忆。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教材。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要多加思考,善于总结,拥有独立的见解,有利于答题思路与逻辑的形成。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评价优劣利弊,找到相应对策办法。

三、善于运用图文结合方法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利用地图,识图、用图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的地理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各类型的插图,通过与文字间配合,从而让教材内容呈现出更直观、形象和生动。在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和掌握图的学习和运用,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有效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好记易懂,轻轻松松学地理。我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得出对地图和地理图像的学习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图形分类分析法:将各种地理图像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图所反映的地理信息和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各种图形的读图方法和技能。(2)知识复习和记忆图形化:填图和绘图是记忆地图和图形的最好方法,在填绘图时,可以利用与图像相关的知识点标注在图上或图旁边,达到图文紧密结合的效果。(3)图文间相互转换和图形变式训练:教材中用文字叙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发展、演变过程,许多都可以通过图形表现出来。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图文进行转换和进行图形变式训练,有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有必要适当复习下初中地理的知识。首先,学生可以抽点空余时间复习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巩固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其次,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要善于运用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和融会贯通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要想学习好地理这门学科,提倡同学们多阅读一些课外知识,有利于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从而达到更高更理想的境界。

总之,学习高中地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学好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呢?必须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敢于大胆探究,在生活中多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