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财经法律法规

时间:2023-09-08 17:12:26

导语:在财经法律法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财经法律法规

第1篇

贵州省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旅游教育的扩张和进步。2016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上,各位专家就贵州省发展山地旅游展开讨论。有关专家指出,贵州省发展好山地旅游要遵循“四部曲”,第一部、要从摸清旅游资源底数入手。第二步,贵州省要加强国内外旅游业的合作。第三步、要借助各项活动,媒体宣传来“推销自己”。第四步、要向游客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措施无不昭示了对综合素质良好的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发展山地旅游与旅游人才培养

(一)贵州发展山地旅游的天时、地利、人和

逢天时:2015年,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发展大会在贵州省召开。2016年,贵州省登上《纽约时报》――“2016年全球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贵州省向全世界展现了原生态的中国山地村寨。阡陌纵横的山地丘陵之间,保留了不紧不慢的舒适节奏和最淳朴的真实感。用世界的维度审视全球旅游产业,山地旅游正当时。

占地利:俯瞰贵州版图,正是“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的景象。雄奇纯净的梵净山、神奇壮丽的黄果树大瀑布、清秀妩媚的贵州大地,给人无限的震撼和惊叹。

得人和: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后,贵州省将全省旅游发展定位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贵州全省各地“聚焦同一目标,下同一盘棋”,以大生态提升大旅游,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旅游发展新路。

(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发展山地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市场需求量剧增。但是,传统的观念下使得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选择旅游这个行业,认为旅游业是一种“服务业”。造成旅游人才培养的生源不景气,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培养的旅游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贵州省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旅游专业教学结构不合理。①纵观当前的旅游类专业教学,其中绝大部分课程为理论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实践课程所占比率太小。②内容上缺乏贵州要素。

2.人资配置不足。①据调查,部分旅游院校没有校内实训条件。而有实训的学校,其设施、设备也有待进一步更新。②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学校单纯向企业提供实习生的层面,虽然一定意义上就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企业的互动积极性不高。

3.师资队伍结构欠妥。目前,我省旅游类专业教师重理论,轻技能,多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兼具教师资格和高技术素质)。

二、发展山地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一)内容上体现贵州特色

适量的增加实训学时的安排,打破魍车难Э平缦蓿在教学内容上服务于贵州省旅游特色。强化反应贵州民族特色的课程,例如《民族乐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明朝汉文化》等等,让学生全面了解贵州特色文化。

贵州山地旅游现有的旅游项目包括汽车露营基地、生态旅游、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及休闲农业等,正是贵州发展山地旅游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水声巫峡里,山色夜郎西”的山地美景,为弘扬贵州文化,打造文化大省提供智力支持。

(二)“走出与请进”模式

旅游专业教师需要定期到旅游社、旅游局、酒店等旅游组织和企业进行顶岗工作,通过切实的参与到旅游业务活动中来熟悉当前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率。校方还可以聘请旅游行业经营管理一项业务精尖人员来校举办讲座或者兼职教师,还可以邀请毕业生回校进行经验交流和职业指导,为培养符合山地旅游发展需求的旅游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为旅游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只有具有良好的就业选择条件,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需要通过开展多项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全省的旅游事业发展前景和旅游职业的供求状况,培养导学生热爱旅游业,爱岗敬业等从业者所需具备的素质要求。同时,要为旅游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通过省级旅游部门和劳动部门举办旅游人才招聘会来增加旅游人才和企业的双向选择机会。或者学校邀请用人单位入校与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就业。

三、结语

第2篇

摘 要:会计监督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会计监督的执行力度并不高,因此,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会计监督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会计监督 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会计工作是一切财务收支的“关口”,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程序,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并在会计上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职能在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真正起到了“把关守口”的作用。

一、会计监督的内涵及其职能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深入,是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

会计监督的职能:(1)通过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来规范企业的日常核算行为;(2)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使用货币度量,并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这些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监督,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资源。

二、会计监督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制度

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会计监督正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各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一切财务收支都要通过会计这个“关口”。因此,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防范和制止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

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同时,符合本单位预算和经营管理的要求,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三)可以对管理者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通过会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比如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等,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现阶段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公正的对管理者做出评价。

三、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企业的会计监督是伴随会计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发展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生活、社会完全融为一体,使得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得到了发展与完善,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我国会计监督法律法规的约束能力与机制还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健全,使得现今的会计监督在监理管理企业的财务时不能够有效的行使其应有的职能与义务,势必导致企业会计财务监督力不够。再加上现今与老旧的会计法律法规相互错杂,使得会计管理更加混乱,增加了企业会计在监督时的困难。而且现在还没有出台任何的相关会计监督的保护与监督的具体内容,使得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监督人员监督观念模糊不清,在执法时又有很多执法机构职责权限不够明确,增加了监督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把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做到最好。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失调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一时不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使得企业的管理在制度上存在一定缺陷,内部控制失调。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使得我国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出现严重缺陷,很多管理制度都形同虚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执行,导致企业会计监督时缺乏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助,以致会计监督管理混乱,的现象常有发生。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领导教唆、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做假账,报虚账,使会计工作陷入僵局,监督工作也得不到应有的施展,破坏了正常的会计监督工作。

(三)企业中个别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就一般情况来讲,企业的虚假账簿都是由会计人员直接参与而导致的结果,所以就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力来说,是保障企业会计监督质量的重要标志。据有关部门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的人员短缺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欠缺、学历参差不齐,甚至有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再加上企业会计人员监督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风险意识低,自我管理意识差,这些都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影响了企业会计的监督力度。

四、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一)加快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法律法规

为了能够有效实施企业会计监督,我们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证,尽量明确行使的权力与义务,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与执行力度;对于触犯法律法规的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给予严厉处罚,还要给相关单位一定的警告。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我们要保障在企业中构建一个完善的企业会计监督机构,参与监督的会计人员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更要各施其能,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三)大力加强外部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

社会上要努力建立完善的外部企业会计监督的检查部门,毕竟仅仅依靠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不能够做到绝对的公正与公开,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外部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来保障企业会计监督的质量。

(四)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会计监督负责人的责任

企业要尽量明确会计的主体,加强会计监督负责人的责任。前者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后者是保证会计机构运营监督责任的保障。

(五)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建设

我们要加强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监督队伍。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管理要想发展的更好,不能只加强法律法规制度,还需要企业与社会各个方面的有效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力度,才能为企业、为国家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婷.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与对策[J].老区建设,2009(02).

第3篇

关键词:物流法律体系加强完善物流法

一、引言

物流法律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物流法律体系是保障我国现阶段物业业迅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而作为调整物流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建设却相对滞后且不完善,这些现状直接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强完善物流法律体系的要求就越来越迫切,制定出台专门的《物流法》也成为了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 目前我国物流法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物流法律、法规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物流在我国还属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对于这个行业的法律规范极为不成熟,也极为欠缺。

1、我国物流相关法律相对滞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相关法律法规需求进一步完善。由于在我国很多法律法规的制定没有与之俱进,大多沿用过去许多年前已经被制定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物流行业来说,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说,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设法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物流行业首先提升自身素质,以此为前提,需要国家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与时俱进,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并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没有完整统一物流法导致责任不统一

目前,我国现有的有关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散于海陆空运输、装卸、仓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法律以及各部委分别制定的有关规章、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等,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的,形成多头而分散的局面,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缺乏物流行业系统专门的法律规定,导致市场机制不健全,秩序混乱、责任不统一。就拿运输阶段物流服务而言,根据目前我国的现有法律来看,每种运输形式的赔偿责任不同,比如一批货物灭失了或者损失了,其在海运、内陆、内河运输的赔偿责任均不一致,就出现了同样的一批货物,发生同样的事故,在不同运输阶段责任方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的情形。

3、我国现有物流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不协调与冲突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行业涉及了很多领域,在这些领域当中物流法律体系渗透到了相关的物流运行当中。物流法律的形成主要是在各级政府机行政机关权衡自己的利益而制定。从交通到工商,航空,铁路等部门都必须考虑在物流法律的范围之内,而由于这些部门的种类众多,难免出现物流法律相关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不够统一,不能协调发展。尤其容易出现不同部门相关法规部分矛盾,不利于物流法律的制定与执行。所以,对于我国现行物流法律来说,弊端的存在依然很明显。因为多数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对我国现行物流法律的认知度不高,无法按要求去遵循相关法规,一定程度上阻碍的物流法律的健康运行。另外,物流行业众多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影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物流法律体系的策略

现代物流业经过不断发展,已经脱离了最初阶段,然而现有的物流法律法规已不能满足我国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物流行业涉及的新业务及提出的新问题,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体系

一方面,我国法律法规的实行必须具备一定的背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物流行业方面体现的也较为明显。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现有的物流相关法律法规无法维持物流行业健康良好的发展,存在很多漏洞,也就是说,物流行业法律体现的完善与健全势在必行。当然,这需要国家作为物流行业发展最强大的后盾,协调市场健康发展。除此之外,物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主要要从物流行业发展的主体出发,明确相关责任。另外,物流行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与规范也尤为重要。总之,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国家调控,让物流行业逐渐呈现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

另一方面,物流行业发展需要技术规范与市场准入标准。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每个行业都需要替身自身水平,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从物流行业在电子信息方面的发展来看,还存在很大缺陷,不具备完整的物流电子认证体系,这将限制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对物流行业来说,改善自身技术水平与整体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物流法律法规的层次水平

从法律的构建到实施,其有自己的目标,而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完善相关法律,补充缺失,改进不足,实现各行业间的法律沟通,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法。提升物流行为的规范性,同时也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

3.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

我国具有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等特点,对物流行业的发展也要求颇高。物流行业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就必须考虑到不同地域的差异性,依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物流法律法规,符合实际发展情况,为物流行业不同区域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相关平台,也为我国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四、总结

物流本身也是一种成本,中国物流是全世界昂贵的物流之一。中国物流的昂贵不是因为像劳力士一样精准,也不像苹果机一样智能,而是由于缺少软实力、缺少柔性纽带,使整个物流链的链接不够有机、不够协调,导致巨大的环节损耗,完善健全物流法律体系在当前物流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丹 《现代物流发展的法制改进分析》,铁道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第4篇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些单位的领导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不过是简单的收付款业务,忽视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任用和提拔,不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削弱了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使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出现漏洞,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大了财务工作的风险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隐患。

(二)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松弛

各单位本来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一套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的、适合本单位实情的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制度,可是一些单位因为种种原因,未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而无章可循,或者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却是执行不力,形同虚设而导致的有章不循。如此种种,使得单位内部管理松弛,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奖惩不公,使得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出现了资金上的漏洞,影响了党风廉政的建设。

(三)内外监管不力,会计市场混乱

会计监管分单位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有的单位对内部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缺乏监管,即使有人过问和监管,监管力度也不大,只是简单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造成对会计基础工作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的缺位。外部监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上级主管和财政部门。由于人员少,业务忙,主管部门很难对所属的所有单位进行定期指导、监督。2.社会中介机构。由于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跨行业的业务区别,中介机构经常会避重就轻,浮于表面,很难深挖和分析实质问题,致使有效的社会监督不到位。

(四)继续教育乏力,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缺乏责任感,不求上进,法制观念淡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同时有些会计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还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不能主动学习国家新的法律法规,没有知识的更新,使知识水平停滞不前。虽然现在每年都要求会计人员要参加继续教育才能进行资格年检,但是多流于形式,效果甚微。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他们不懂制度,或者不认真执行制度,只是简单地想当然操作,降低了工作水平,使会计基础工作不能得以规范。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首先,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仅靠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是不够的,领导的重视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保障,只有领导重视了,会计人员才能更认真地审核原始凭证,才能对不真实、不合法的会计凭证予以拒绝和制止,从源头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运作。其次,应把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到反腐倡廉、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通过加大宣传,狠抓培训,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律意识,使单位领导明确其对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使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不只是简单的收付款业务,这样才能较好地维护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工作氛围。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从制度上预防腐败

各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一套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的、适合本单位实情的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制度,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从制度上预防腐败。1.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明确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明确单位内部相关机构、各级领导和相关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2.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岗位设置、各岗位的职责和标准,明确人员具体分工和轮岗,以及考核办法。3.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明确规范各项会计基础工作的流程,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4.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明确不相容工作之间的分工,明确职责权限,以及各职责权限人之间如何协作,形成相互制约机制。5.建立稽核制度,明确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以及稽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的方法和标准。6.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明确财产清查的期限和方法、范围、组织实施等,以及清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奖惩办法。7.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以及审批人员的责任。8.建立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方法和程序。9.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明确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明确分析的具体方法和编制要求。

(三)强化监督机制,从手段上预防腐败

会计监管体系主要由上级主管和财政部门、中介机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三种内外形式构成,要完善这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单位内部要定期抽调熟悉会计基础工作的专业人员,对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检查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齐全、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是否正确、会计账簿的设置和启用登记是否合规、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可靠;检查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是否合理,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情况是否合规;检查内部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情况是否良好。检查后对与相关规章制度不符的,应予以严肃处理,把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2.不定期接受上级主管和财政部门的收支审计,或者聘请中介机构对单位账务进行收支审计。这样通过第三方的检查形式,可以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检查财务收支的合法和真实性,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3.财政部门应经常组织不同形式的《会计法》执法情况检查活动,通过会计法律法规的专项检查,可以打击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行为,还可以从源头上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从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第5篇

摘 要 本文首先从财务人员应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入手,怎样宣传用法律、法规,进而推进怎样用法律、法规保护财务信息真实,维护财务人员的权益。

关键词 财务人员素质 职业道德

财会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作又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素质及阅历又会影响财 会工作的质量,做财务人员必需德才兼备,所以要做财务会计工作首先必须懂,其次就是用。

懂就是指懂得与财会工作有关的一切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如公司或企业法律制度、金融法规、财政税收法规、会计审计法规等; 财会人员开展各项工作所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是经过法定程序对人们经济利益关系进行协调的规范性文件。财会人员在处理财会问题时,需要协调各种财务关系,必然涉及各种利益关系。财会人员面对这些利益关系,只有做到依法,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办事,并就某些人对自己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刁难、阻碍和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现象,能找到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有的财会人员认为,为了本单位利益,做点越轨的事是应该的,甚至在所难免。出现这样的错误认识,这就是不懂,因为一旦被查处,不仅当事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企业的社会形象也会受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财会工作承担着企业价值管理的重任,更不能脱离法制化轨道。党和国家制定的许多经济政策、法规和制度,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财会工作中。反过来,财会工作因承担对微观主体进行价值核算的任务,理所当然地成为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会计资料、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合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预测与决策。财会人员和企业只有懂法、依法,才能保证整个经济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这就要求财会工作的当事人、利益关系人和监督者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用就是如何用懂的知识来做,会计核算是一项基本的财会工作,但会计核算的对象即经济交易事项是由企业的广大员工完成的,财会人员依据这些经济交易事项的书面记录来进行会计核算,虽然财会人员享有会计监督的职权,但事实上却难以保证其真实性,所以对企业员工要进行必要的财经法规制度的教育,对弄虚作假的员工进行严厉的处罚。要用必须得懂,要懂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经济、金融、财政税务、会计、审计等法律法规。财会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财会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财会人员要做到依法做,必须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财会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是为了依法做好本职工作,做到自己遵纪守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自己的法律观念、政策观念和纪律观念,通过向单位领导和企业员工宣传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以及财会人员的权利、职责,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从而促进单位其他人员懂法、守法。懂就必须得做,就是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如审核各类开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申报纳税等,一定要按照既定的法规制度去做,不要想当然地主观行事。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会计法规体系,对会计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有严格的规定。作为财会人员,要模范遵纪守法,就得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划清是非界限,时时、事事、处处严于律己,自觉地用各项法律法规和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逐步形成依法理财的习惯。严格依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制度去做财会工作,不能片面追求“灵活”,更不能按职务的高低、关系的亲疏去办事。执法必严,首先要求财会人员做到廉洁自律。俗话说:“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财会人员整天与钱物打交道,在工作中时常会碰到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经济现象,没有“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是不行的。如果财会人员自身不廉洁,很可能丧失原则,为了所谓的“业绩”和一些“好处”,随心所欲,践踏法律,不仅自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企业或单位负责人也要程度不同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任何违反财经法规制度的行为和人员,坚决予以纠正,必要时追究其责任。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2014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以党的十精神和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我市“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经济工作重心,深入开展审计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审计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观念和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把审计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我市审计工作更加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普法工作环境。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以及《审计法实施条例》等相关审计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审计人员的审计法制意识以及依法决策、依法审计的水平和能力,正确行使审计监督职权,切实加强自我约束机制,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2.深入学习宣传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会计法》、《预算法》、《税法》、《公司法》、《银行法》、《保险法》、《合同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经法律法规,提高审计人员判断问题的能力;深入学习《公务员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行政法律法规,提高审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

3.组织法律法规培训。充分发挥“金审二期工程”视频会商系统的作用,组织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举办的审计法律法规视频培训班或自主组织相关培训,对全体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及时开展新颁布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能力。

4.做好法制宣传日宣传工作和普法考试工作。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开展以《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向全社会宣传审计法律法规,使全社会了解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按照法制部门的工作安排,组织好“六五”普法的学习和考试工作。

5.结合实际,积极运用报章、网站、电视等宣传媒体,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审计机关普法依法治理和审计工作及其成效进行宣传,以增进全社会对审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完善审计制度体系。

1.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不断总结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研究制定和修订各项审计业务制度,抓好各项业务规章制度的督办落实。不断建立和完善审计机关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严格依法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增加审计执法透明度,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2.积极推进审计执法责任制。合理确定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目标,执法标准,执法 程序,提高审计工作人员依法执审、规范执审的责任意识。

(三)加强审计管理,建立健全审计管理机制。

1.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审计、依法管理,为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充分发挥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改进和完善审计业务会议制度,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2.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严格按照上级审计机关有关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的工作要求,加强对各业务部门本年度实施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进行检查,严格审计执法行为,着力对审计执法行为中程序是否合法、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是否恰当、依据是否充分等方面进行自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不断提高我市的审计执法水平。

(四)合理安排审计项目,促进提升依法执政水平。

要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中心,重点安排民生资金审计、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审计等,要将完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制度机制内容贯穿于各项审计中,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和制度约束,增强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各级党政机关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有关规定的监督,促进提升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全市审计工作质量水平。

(五)积极开展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行政职权目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四川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电子监察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在审计过程中,对涉及到行使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其他行政权力事项时,要按规定上网公开运行,接受公众监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执法水平。全市各级审计机关上下要充分认识依法行政工作的重大意义,通过认真学习有关依法行政的政策规定,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度重视,依法办事,扎实推进全市审计机关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进程。各部门要按照岗位工作职责、任务,始终把普法和依法行政作为部门工作的基本准则,根据各自肩负的工作任务,将普法和依法行政贯穿于日常各项工作之中,努力促进审计机关的政治文明建设。

第7篇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增强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单纯用语言和板书表达清楚抽象复杂的理论很困难,但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很多新的内容,最新的案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内容。例如有关保健食品、绿色食品、QS认证标志等图片,中央财经频道的《食品安全在行动之中国政策论坛》和《每周质量报告》等视频资料,都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样既能弥补教材的不足,又能锻炼学生的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快速、清楚、系统地了解这些教学内容,对食品法规与标准的相关内容形成整体的认知。

2.采用对比教学方法,加深记忆。在讲解国际食品标准组织章节时,让同学们自己分项,将CAC、FAO、ISO等国际组织的职能、目标、总部所在地和成员权利与义务等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比较这些国际组织的不同,而后总结、分析它们的作用和影响,使同学们在记忆时不至于混淆。在讲解国外食品法律法规时,和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相比较,同学们在了解了国外食品法律法规的同时又回顾我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内容,还能掌握未来我国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哪些趋势,加深印象。

3.多用案例分析,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实践性。《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是我国法律法规的章节的重点,单纯逐条学习这两部法规是非常枯燥的。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们应该搜集大量的典型食品违法案例,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案例是违反了法规的哪条哪款,应该怎样予以处罚,如有不同意见就可以进行辩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同学们对两部法规充分了解。

二、教学内容合理化,注重前沿与实用

1.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枯燥的,我们从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入手,例如三鹿奶粉、含甲醛啤酒、地沟油非法加工经营、面粉漂白剂、火锅口水油等,让同学们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从以前存在的食品安全多头分管造成的所谓“十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头猪”引出《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食品卫生法》的废止,由此导出食品法规与标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法规与标准的兴趣。

2.章节内容模块化,有利于整体把握。在讲解食品法规与标准时,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例如将绪论、中国食品法律法规、国外食品法律法规和食品法规与标准文献检索归为法规与标准基础模块;将标准的制定、中国食品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部分内容归为企业资料的编写设计模块,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质量认证归为企业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模块。将相关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工作任务的难易递进方式构建教学模块化课程结构,使教与学有机结合。

3.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时引导同学们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生活中的食品法规与标准。有意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普通生活当中的食品外包装,如纯净水、碗面、牛奶等,看看上面的标签是否规范,从外包装如何避免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导入食品标签与标识标注章节的讲授和学习,使同学们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三、考核方式多重化,注重学生能力评价

只从期终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果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我认为应该增加平时的成绩考核比例,如作业、课堂提问和讨论、课程论文等方式。通过平时考核,老师可以及时了解讲课效果,得到学生掌握了解已学知识的程度的信息反馈;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一些有关内容来丰富自己。我认为平时的作业10%、课堂提问和讨论20%、期终考试70%的考核比例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彤.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M].科学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

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凭借其高效、快捷、开放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体系的规模不断扩张,极大的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互联网金融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网络技术安全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监管力度的缺失都严重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监控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但仍需要借助硬件设施完成各项操作,若硬件设备的维护或保存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另外,互联网金融信息若在传输过程中被盗窃,同样也会引发多种危险;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交易中任何一方出现失误,都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资金损失;系统安全保密技术不完善,一旦被不法分子攻击,将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造成威胁。以远程支付宝为例,在交易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钓鱼、欺诈的风险。2013年9月,网上银行木马病毒“弼马温”就曾对网银数据进行劫持,造成50多万的网银用户感染病毒,部分客户还遭受资金损失。

(二)法律风险。首先,监管法律确实会带来风险。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制定的法律法规较少,存在很多法律监管漏洞,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督。其次,违反法律法规带来的风险。如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套现风险;P2P网贷领域的非法集资风险;电商平台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都会给给互联网金融客户带来风险。最后,跨境司法管辖权法律风险。不同地区,法院的司法管辖权不同,而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具有无国界的特点,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在管辖权方面的风险。在跨国交易中,各国法律规定不同,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司法管辖权的争议就会不可避免。

(三)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主要包括来自资金需求方的信用风险和来自资金供应方的信用风险。

(四)洗钱风险。洗钱是指将违法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通过金融领域洗钱是常见的一种方法,但在传统金融领域,我国已经有健全的反洗钱监管体制,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成为新的洗钱渠道。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技术防御能力。开发有高技术含量,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降低因使用国外技术而引发的信息不稳或信息泄露问题,提高安全防御能力;加大对软、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防病毒和防攻击技术的研发上,更要加大研发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力度;软件方面,可通过限制登陆的方式进行,减少或消除非法登陆;建立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统一信息标准,增强体系的协调性以及对外风险的预防能力。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的法律法规。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为行业发展提供法律保护。市场准入机制方面可设立不同的准入门槛和监管标准,根据商品类别划分行业风险;市场退出法律机制方面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风险的日常监测,明确市场退出的监管主体,各监管机构之间要互相配合;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如互联网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等。其次,完善风险监管主体法律法规。确定P2P网贷平台的监管主体,系统规划监管模式的设立,协调各监管机构的工作;建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日常技术监管标准,监管机构应定期检查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软硬件设施。再次,完善金融业务法律法规。完善客户确认机制、合同约束机制、证据保存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互联网证券业务方面的相关机制,包括交易主体认证、交易信息披露等问题。规范电子支付立法相关机制;制定约束P2P网贷平台的法规,对市场准入、退出和业务交易进行监管。最后,完善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的法律法规。制定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法规,对交易过程中各个环节作出详细规定;设立专门的机构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负责处理相关金融投诉纠纷。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内建立征信系统。通过将具有不良信用记录和违约的借款人信息放到行业内的信息记录系统,可以使同行业的企业更快速高效的审核借款人信息。尽快与央行征信系统实行对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据信息还未与央行的征信系统实现对接,如果能实现征信记录共享,在判断借款人的信用水平、还款能力时将会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的对接,一旦借款人违约将会有更多的机构能信息共享,可以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从而降低违约率。

(四)构建反洗钱防御体系。首先,建立和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建议明确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的责任权利、行业准入门槛、交易行为规范,修订和完善反洗钱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相关立法力度;明确反洗钱的监管主体,理顺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有关涉及洗钱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上明确反洗钱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范围。其次,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实施严格的身份验证程序识别客户身份,加强内部管理流程的监管,防范客户利用虚假信息开立账户,从源头上规避洗钱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最后,完善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机制。完善互联网金融交易的监测手段,设置网上交易金额限制,对超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实行实时监测,实现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加大对通过互联网金融交易洗钱-行为的识别度,为打击金融犯罪创造一个先进的技术环境。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同时也隐藏极大的风险,客观认识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互联网金融要健康发展,需要企业、国家和社会的共同监督,以此构建健康的发展环境,确保我国互联网金融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越,徐超,于品显.互联网金融:缘起,风险及其监管[J].社会科学研究,2014,03:28-33.

[2]李淼焱,吕莲菊.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J].经济纵横,2014,08:87-91.

第9篇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风险 防范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积极地在各类会计工作中发挥着作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随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逐渐趋于复杂,也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但是会计师事务所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应对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现在的工作和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完善,积极应对审计风险来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的积极有效发展。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到很多企业的财会工作,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无法在相应的会计审计工作中发挥相应的约束作用。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来规范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工作,但是都缺乏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应操作特别是对相关的违规和恶意的操作的具体描述,所以在注册会计师发生相应的不良操作时,现有法律缺乏清楚确定的法律条例来描述相关行为,无法准确有效地判定会计师的工作行为是否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由于相关的法律不够完善,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有时候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但是事务所无法有效地利用相关法律发现并解决具体的问题。

(二)会计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时,需要按照事务所中的相应制度来进行,但是现行的相关审计制度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的相关审计工作能够获得的利益减少,所以整体关注和重视程度都不足,会计审计工作整体质量不高。事务所也没有分配专门的人员来对相关的会计审计制度进行完善。由于相关会计审计制度不完善,会计师无法发展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的漏报问题,所以审计工作容易出现公平性和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影响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会计师事务所面临了极大的审计风险,但是事务所没有及时完善相关制度,所以事务所防范和应对相应风险的能力减弱。

(三)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不完善

现在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审计风险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不够完善,长期而且较大的影响了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由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很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参考借鉴国外的相关工作经验。现在我国主要采用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所需要承担较少风险的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多数放弃了合伙制的方式。相对于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制使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承担的责任减少,所以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松懈,在审计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操作增加事务所面对的风险。

(四)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质量除了与相关的制度有关系外,会计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审计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会计人员整体的工作素养不高,导致会计审计工作的能力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对于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无法及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由普遍的会计人员组成,只是有少部分注册会计师。总体来说普通会计师的工作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工作开展不足,所以会计师的能力长期保持为能力不强的情况,影响的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事务所没有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来优化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相应地产生了审计风险。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

会计师事务所所从事的审计工作在很多方面的财务管理中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重视对审计工作中风险的防范工作。引起会计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从这个方面进行优化工作。首先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事务所需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研究工作,根据审计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涉及的相关问题总结出相应法律法规的优缺点。事务所需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在事务所层面对审计工作做出新的工作标准,弥补相关法律中存在的不完善,保证审计工作在相应法律法规和事务所的相关规定共同作用下规范审计工作,减少审计风险。除了完善自身的相关规定来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以外,事务所还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相应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相应建议和改进措施的反馈,推动会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被完善,在合理有效的制度下,审计工作能够更科学规范地开展,可以明显防范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二)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审计工作除了很大程度上与事务所事实的审计工作的制度有关,所以实施审计风险的防范工作,需要从完善审计工作制度来实现。要想控制会计审计风险以及优化相应的工作制度,总体来说可以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自己的审计工作的制度进行优化,从审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审计结果分析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详细规定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规范审计工作,避免因为自身工作不规范而引起的错误而引起审计风险。其次事务所需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监督审计工作,特别是对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的核算,避免因为被审计单位的漏报而导致的审计信息不准确,引起新的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核算工作时需要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完善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通过提高被审计单位的自我规范意识来减少因为错误甚至是恶意的操作而产生的审计风险。

(三)调整事务所组织形式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也是对于所涉及的会计审计风险有重大的影响,针对审计风险来具体调整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进而达到预控财务风险的目的。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使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减少,所以需要从国家管理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两个方面来推动组织形式的优化工作。对于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需要从国家法律层面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时需要承担的责任,使事务所从以前的随意的工作态度转变为更为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避免因为审计质量控制不当而引起的审计风险。其次需要放宽对合伙制组织形式的事务所的工作便利,吸引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由有限责任制转变为合伙制,更加合理地开展审计工作。

(四)加强会计师素质和能力培养

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加强对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提高培养,在这种方式下可以进行更合理的审计工作。现在会计师事务所普遍缺乏注册会计师,整体的会计工作能力不强,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工作开展不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重视会计师的培训工作并提高资金的投入,将会计人员选送到专业的财经院校和单位内进行系统的学习,对审计工作涉及的财经类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事务所需要加强对会计师的要求,对于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措施,通过具体的鼓励措施来调动会计人员自我提高的意识。会计人员的培养还需要与绩效考评制度联系起来,通过引导会计人员完善相应的工作行为,提高会计审计的工作效果。

三、结束语

会计师事务作为参与到各类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单位,为国家整体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会计师事务所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事务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解决措施,所以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效果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会计审计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发现并优化,对存在的会计审计风险做出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姜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