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时间:2023-09-10 14:49:51

导语:在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手术患者538例及手术护理人员100名,将其作为考核组。考核组选取患者中包括

男304例,女234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1.3±9.5)岁,患者手术时间30~260min,平均手术时间(120.1±19.5)min。选取患者手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状况,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手术护理组包括护士28例、护师56例、职称主管16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4.2±2.5)岁。选取同时期本院手术患者436例及手术护理人员6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在患者及护理人员性别、年龄、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考核标准

本次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标准,依照手术室护理要求及护理原则,对护理工作性质进行明确。考核标准选取的过程中要求严格依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证绩效标准与手术室内容完全符合,对内容进行细化,层层深入、层层递进。

1.2.2量化考核办法

①将出勤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可以依照分数制进行处理,出勤一次记为1分,每个月底对出勤状况进行记录、统计。满勤分数为100分,包含法定节假日;②将业绩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对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其中道德共20分,包括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护理态度、工作责任心、工作行为等;能力40分,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理论知识、护理能力水平等;出勤基准分25分,包括护理加班次数、夜班次数、手术次数等;业绩基准分15分,包括护理人员自学考试、、学术交流等;③将工作量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内容进行划分。本次绩效考核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42项,依照护理状况对分数进行扣除。

1.3评级标准

本次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对1年后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确定。本次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本院自制调查表格完成,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越高分数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护理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纠纷率为2.60%,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绩效考核是以目标为导向,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并给予对应奖惩的一项策略。绩效考核可以有效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对体系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量不同、工作难度不一样,但却获得相同的报酬,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益和护理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人们对手术室护理效果的要求逐渐提升,通过绩效考核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在当前的手术室工作中已经势在必行。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以从护理指标出发,依照护理内容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对人员进行激励,有效改善了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效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依照自身结构状况,在原有护理工作基础上构建。护理人员要通过绩效考核分数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对应策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升自身工作效益。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护士长要严格依照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绩效考核能够顺利进行。考核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照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状况不断调整,依照各科室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确保绩效考核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在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考核过程中的各项流程进行分析,观察考核工作是否存在重叠、交叉,要及时对不必要的考核工作进行调整,防止影响工作效益。绩效考核管理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护理人员工作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依照上述四项指标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进行明确,从而将工作内容及工作效益量化,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这种量化指标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加速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本次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本院科室内容为基础,以科室为单位建立了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依照手术室工作指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量等进行分数制考核,由专业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各项绩效分数进行确定。本次绩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专人定期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随时对自身的各项数据记录进行查询。每月定期由绩效考核组织对考核内容进行公布,依照考核结果分数对护理人员的工资、奖金进行调整,并由上述数据的累计确定年终奖金。在本次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差错率为1.86%,护理纠纷率为2.6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仅为(77.2±5.6)分,护理人员满意度仅为(88.4±4.5)分,护理差错率为6.42%,护理纠纷率达到9.63%。考核组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绩效考核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在上述护理操作下,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 在职护士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116-01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12 名,其中主管护师3 名,护师5名,护士4人。我科护士从2005年至2007年进行了在职护士继续教育,使手术室护士树立了要工作就要学习的理念。只有掌握手术室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操作,才能适应手术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我们根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如下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 培训原则及目的

基本功训练与专科技术训练相结合,加强基本功与专科技术的训练;一般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专科手术护士,从而提高手术配合技巧;分层、分阶段进行培养,制定了手术室各级人员培训考核标准,包括主管护师、护师、护士;改善知识结构,防治知识老化,使护理人员不断吸取现代的医疗知识,不断满足新技术开展的需要。

2 培训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3 培训特点

①系统性:制定手术室护士考核标准,按职称、年资进行培训。②连续性:按时间,内容进行培训。③专科性:制定手术室专科护士职称,进行专科手术配合,提高配合质量。④协调性:小组长进行交流与协调,统筹安排科室及专业小组的讲课学习。⑤规范性:手术时进行标准化管理,统一操作,按要求进行练兵。

4 培训形式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教育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教育,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安排。

①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②参加不同形式的电脑、外语学习班。③各级在职护理人员根据个人情况参加自考本科、大专的学习班。④开展科内讲演及读书报告会,定期开展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脱产、半脱产业余学习班。⑤参加院内组织的业务学习、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

第3篇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 质量管理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手术的成败有极大关系,也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怎样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把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使管理工作能科学、高效地进行,是长期以来摆在护理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手术室护士应认清形势,应着眼于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与先进的国家的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应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做到人性化护理及亲情服务,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收到满意效果的目的。

如何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建立质量考核标准: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建立核心岗位职责,如:洗手护士考核评分标准、巡回护士考核评分标准、手术仪器操作质量评分标本,各种手术摆置质量评分标准以及手术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标准,并将核心质量融入绩效考核细则当中,组织本科护理人员对考核内容认真学习、讨论,再经全科护理人员讨论经过,将考核细则做成表格,发给护士人手一份,由护士长负责绩效考核具体工作,发现有不妥之处及时修改,使全体同志均能理解接受,然后具体实施。

重点做好手术物品的消毒及手术无菌质量的管理:①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每一举动,即从入手术室至手消毒到手术台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而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依靠全体医生、护士共同完成。②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的管理:对已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清整1次,过期器械、敷料应重新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物品由器械班每天检查、添加更换、订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③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控感护士每个月必须完成空气培养,手培养以及物品培养,并且记录培养结果,每季度做1次紫外线监测。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性手术后手术间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污染器械、物品后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伤寒、结核绿脓杆菌感染的患者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先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定期对各种消毒(灭菌)后物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如化学消毒剂、高压消毒物品,护士长可根据监测所提供的数据,认真总结消毒灭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对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督导全体人员执行。

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操作技术极强的应急能力等。护士长可根据科室及个人情况,民主地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组织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抓基础护理的同时,要按期组织专业性的业务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掌握各种新手术的步骤,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术中配合时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有了这样高素质的人,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事。

差错事故的防范:⑴术前:对进入术间的手术患者,巡回护士要认真检查。①查术前准备:检查备皮范围是否合格,皮肤是否清洁,皮肤有无破损等。②查患者体质,了解患者心电功能和各种化验结果。③查术间管理:要求入手术室患者换鞋、戴帽,术前要保持无影灯无灰尘。手术间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温度过高患者容易出汗,增加切口污染机会。④查手术人员,注意手和手臂清洁要彻底,浸泡消毒时间要准确,不定期进行手细菌培养监测。⑵术中:患者一入室,洗手和巡回护士就到患者手术床旁。有前1天的交谈和沟通,彼此有了了解,这时边做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边向患者说明术前准备的必要性,给予术前的心理安抚,为术后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等做好宣传工作。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时,巡回护士应给予周到的护理。麻醉后保护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现意外,巡回护士不得离开手术间,注意调节室温防止着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备好抢救药品、物品、氧气和吸引管等。当手术结束时全麻在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或清醒延迟的现象,巡回护士不要先急于去做术后的清理工作,要守护在患者身边,注意观察神态变化、尿液情况,待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向病房护士交待术中情况和注意事项,同时向其家属简单介绍术中安全、患者舒适、配合等情况。⑶术后:第2天下午访术后患者,说明术中你一直守候在他身边,手术成功,患者配合良好等,多数患者特别喜欢听在他处于麻醉状态时的情况。嘱咐患者正确卧位的必要性。手术室护士术后的访视使患者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

加强科室间协调,积极配合手术:做好临床科室的配合,护士长除了领导全体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外,还要注意与各手术科室保持联系,定期向临床手术科室征求意见,以不断改进和协调手术配合的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科室之间的矛盾,应本着一切从工作和患者的利益出发,互换意见,互相支持,以保证工作协调,手术室护士态度要谦虚、诚恳,切忌互相指责,甚至争吵,否则只能事与愿违。

讨 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手术患者的康复。只有从各个方面做好护理质量工作,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才能让患者满意,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淑萍.新形式下如何做好手术室无菌管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22(24):205.

第4篇

1.1研究对象

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底内所有科室手术室的患者为对照组,男性患者380例,女性患者300例,手术例数为680例。将2013年6月至12月底内所有科室手术室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男性患者400例,女性患者320例,手术例数为7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的陈旧的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时间内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种类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后半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2.1强化护理管理

增强优质护理理念,建全护理服务机制健全规章制度,优质服务需要制度管理,全面规范护理工作的所有细节,做到细节化护理。持久性的开展优质服务工作,将个别护理人员的自发行为变为全体护理人员应有的自觉行为。订制各项规章制度如《护理人员管理规定》、《护理管理手册》、《规范化服务流程》、《护理质量标准》等,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护理措施遵守规章制度,保证护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质量标准是评价护理质控和质量的基础,对护理质量实施动态监测,完善护理质量的管理体系,在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护士之间相互监督,科室之间相关监控,并设护理部为总体控制,有效的监控护理服务理念。

1.2.2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做好手术室工作的基础

手术室是一个相对来说含量较高的高技术的科室,随着临床高学历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逐渐增加,手术系统会出现大量精锐,高端的手术设备及技能得到推广和应用,也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带来压力,使他们不得不面对广泛的知识结构。在知识化与信息化的当今,手术室护士必须多方面学习,加强专业知识能力,完善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断地更新新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所涉计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汇集了内外妇儿骨科等众多科室的相关知识及专业内容,包括解剖、心理、病理、生理、人文、伦理学甚至机械学、力学等全方面的知识。器械护士想正确的判断和掌握术者的手术需求和过程,就必须做到保证手术中各项设备器械的有效安全地使用,明确每一台手术的作用及目的及熟悉人体的解剖步骤,要具有较强的预见性来主动配合术者手术的操作,熟练掌握手术室内各种仪器的操作程序和工作原理。

1.2.3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是提高手术护理配合主动性的前提

只有手术室护士在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作强大的后盾时,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才能做到主动到位。例如可以快速的在手术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手术器械在手术过程中的正常使用,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有效地观察,娴熟地使用专业手术的器械,及时的摆好患者的正确手术,准确快捷地为术者传递手术器械等等。这些术前和术后的工作都体现了一个手术室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和专业素质。

1.2.4应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近年临床上越来越深入化的对心理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大多数是探讨因为患者而进行的。在现实中,护理人员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同样需要大家的关注。手术中配合的护理人员心理和精神状态会对手术进展与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同样会来自有社会,家庭等不同环境带来的负担和压力,在工作中应对紧张繁忙的手术,在生活中还要肩负着责任,工作环境的人际关系、晋升和竟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出现心理和精神问题。

1.3考核标准

由科室服务小组进行调查考核优质护理服务;采用我院统一为应用护理部评价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7.0进行统计。

2结果

将两组实施护理管理后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与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调查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5篇

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618000

【摘 要】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采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手术室;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内所有医疗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室,是手术、抢救治疗计划实施的一个主要场所,其工作性质与环境都具有较强的特殊性[1]。本次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9天,平均发病时间(3.2±0.5)天;患者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3.9±1.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8天,平均发病时间(3.1±0.7)天;患者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3.8±1.4)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采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具体内容为:

(1)加强风险意识:鼓励护士之间交流对手术室工作风险因素的认识,特别注意低龄护士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力,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健全培训机制:定期举办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规章制度的学习,手术室药物管理及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是培训的重点内容,鼓励护理人员对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积极、及时地的报告,学习掌握药物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用量、用法、禁忌。

(3)环境管理: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保证严格,卫生清洁工作切实落实到位,使温湿度保持适宜,定期对手术室和相关器械进行消毒,出入手术室应该严格执行登记制度,使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量减少。

(4)责任心的培养: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时,应该首先对其基本信息、疾病信息、药敏结果等进行认真的核实,使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帮助患者选择适宜手术,避免对血液循环、神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选择正确束扎部位,避免神经损伤。

(5)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确定整体目标,明确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细化考核标准,定期召开相关例会,对风险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各级护理人员,提高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细化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奖优罚劣制度[2]。

1.3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手术治疗计划完成患者出院前,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100分为满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超过60分为基本满意,超过80分为满意。

1.4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手术操作时间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有7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17.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2.5%。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中12例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满意,19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77.5%;观察组患者中23例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满意,1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95.0%。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手术操作时间

对照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136.38±13.69)min,观察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95.64±10.28)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内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多科室、跨学科合作,再加之麻醉和手术本身所具有的不可预知性,使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可以对手术室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控制,使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性提升,使手术室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差错、医疗纠纷等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并对手术治疗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保证临床手术治疗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广大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性提高,将“以人为本”基本临床护理服务理念落到实处[3]。

参考文献

[1]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第6篇

[关键词]护生;无菌技术操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097-02

无菌技术操作是护理基本技术操作之一,也是我院手术室护生出科考核的必考项目。为了使护生正确、熟练掌握无菌技术,严守操作规程,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对2006~2007年度到手术室实习的110名护生在入科时和出科时分别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考核对象为2006~2007年度到我院手术室实习的110名护生,实习时间为3周。考核标准依据广东省卫生厅科教处1998年制定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监考老师为手术室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为在手术室工作2年以上、具有护士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护生在转入手术室时进行一次无菌技术操作考核,经过3周的实习后出科时再进行第二次考核,考核成绩以85分为合格。

2 结果

2.1 实习前后考核结果

经过3周的实习,合格率由49.08%上升至95.45%。见表1。

2.2 两次考核中违反操作规程情况

经过3周的实习,仪表不符合要求、物品放置不合理的现象已不存在,其他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也明显减少。见表2。

3 讨论

通过考核发现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持钳(镊)方法不正确甚至污染;操作时污染包布内角;取放物品时跨越无菌区;开瓶倒液方法掌握不好,导致溶液回溅,无菌巾被污染;戴手套卷边污染。针对考核结果,笔者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3.1 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岗前培训

制订手术室带教流程,明确带教老师职责及要求,组织带教老师学习护生实纲的内容,并对带教老师进行理论、操作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3.2 加强对护生的岗前培训

护生入室时学习手术室护生守则,明确护生职责及要求,加强无菌观念宣教,树立无菌意识。

3.3 带教过程中严格要求,规范操作

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示范。对学生操作要放手不放眼,严格要求,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4 规范技术操作,强化操作训练

集中学生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使其正确、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操作。

3.4.1 正确使用持物钳(镊)使用持物钳(镊)时错误表现在:持钳(镊)水平甚至倒置;钳(镊)取放时不闭合;手持钳(镊)位置太靠下造成污染。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手持钳(镊)上端1/3处;保持钳(镊)头端向下,以免消毒液倒流在钳(镊)柄后再流下污染无菌部分;钳(镊)应闭合垂直取放,可避免触及容器边缘。

3.4.2 掌握倾倒无菌溶液技巧取无菌溶液污染表现在:开瓶盖时,两拇指将瓶塞边缘紧贴瓶口向上推,污染的瓶塞边缘触及瓶口造成瓶口污染;倒液距离太高引起水珠回溅,无菌巾被打湿污染。正确的方法是:开瓶盖时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瓶塞边缘离开瓶口向上翻起,使瓶塞边缘不触及瓶口周围,避免污染瓶口;倒液时,瓶口距离盛液容器约10~15 cm。

3.4.3 改进戴无菌手套的方法戴无菌手套时的错误表现在:没对准手套五指即插入手指;已戴手套的手触及另一只手套的内面(反折部)。正确的方法是:先对好手套五指再插入手指;戴第二只手套时,一般是用戴好手套的手(主要是用食、中、环、小指)插入第二只手套的反折部内面(手套的外面),拇指不插入,容易触及手套反折部内面造成污染。改进方法:尽量将已戴好手套的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避免触及手套内面。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2.

[2]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0.

[3]文琼仙,刘正芳.护生的无菌观念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0):75.

第7篇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种类多且繁杂,护理人员又短缺,因此护士长工作繁忙,既要参加手术又要管理全科工作,难免有忽视的方面。现今对手术室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有原先的护士长一人统一抓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质控小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各级护理人员实现了全面考核,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做法

1.1 成立质控小组

组建五个质控小组,即:消毒隔离组、急救药品急救器材组、术中护理记录单书写组、护理安全组、护理质量管理组。由主管护师和高年资护师4~6 名组成,护士长对整个手术室的质控管理总负责,质控小组对本组的质量控制管理负责,形成一个质控管理网络,实现由护士长、质控小组的二级管理。

1.2 明确各小组管理检查内容

1.2.1 消毒隔离组

考核各消毒包内外有无化学指示带或卡,标记是否醒目,有无过期,包布应清洁无污渍、包扎符合要求。消毒包存放柜应干净、干燥,消毒包和未消毒包分室放置。无菌包开启后是否注明开启时间。消毒罐是否每周消毒两次、各类物品是否按其性质消毒灭菌。各类消毒液浓度是否符合要求,定期检测,定期更换。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符合要求。特殊感染手术后消毒处理符合要求。手术床上的床单应一用一更换,床单元整齐。术后手术间及时打扫整理,无污渍。地面用消毒液每天拖一次,拖把分开使用,标记醒目,定点放置。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无菌切口感染率<0.5﹪有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执行,空气、物品、手、内镜培养1 次/月。严格执行一人一管一用一灭菌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毁形、处理符合要求。垃圾分类放置。

1.2.2 急救药品急救器材组

抢救药品、器材是否做到六定。各种急救器材保养妥善,配备齐全,性能良好。根据规范化科室建设要求备有急救包,符合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都应熟悉各种抢救器材的性能及操作方法。药品无过期、沉淀、变质,不同剂量、剂型混放时应有醒目标记。备用吸引器干燥存放,性能良好,非一次性使用管道定期周消。使用中的吸引器储液瓶及时倾倒消毒。湿化瓶周期消毒到位,使用中的湿化瓶每日消毒、更换湿化液。中心吸引器性能完好,每次手术前巡回护士能认真检查。

1.2.3 术中护理记录单书写组

楣栏齐全,字迹清晰、整齐,记录及时、准确、完整、各项记录无遗漏。术中增添纱布、缝针、刀片、器械及时记录。使用植入性材料要在备注栏内详细注明名称、厂家、规格、数目,并贴好条形码。签名规范、修改规范。

1.2.4 护理安全组

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士知晓率100﹪术前、术后护送交接到位,腕带信息核对到位。对儿童、老年、昏迷、躁动、心理障碍患者保护措施到位,不发生坠床、烫伤、烧伤、压伤。三查七对执行到位,每月召开缺陷分析会,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不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各种器材账物相符,定期清点。有常规器械包数目本,包内物品种类、数目与账本相符。护士熟悉常规器械包种类和数目。专科器材分别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清点,定期保养。急救器材齐全,性能良好。植入性材料使用填写登记表,贴好条形码。有气体安全管理制度、标本送检管理制度,并执行到位。各项设施定期检查,确保完好。

1.2.5 护理质量管理组

在安全管理、消毒隔离、业务培训、服务规范、器械管理这五个方面去考核。安全管理考核内容:①规章制度齐全,核心作用制度护士知晓率100﹪。②术前、术后护送交接到位。③术中三查七对执行到位。④标本送检管理按制度执行。⑤术中无难免并发症。⑥气体源管理按制度执行。

⑦手术记录单书写符合要求。⑧每月有缺陷分析记录,定期有安全教育。消毒隔离考核内容:①无菌包管理符合要求。②执行无菌操作规范。③空气、物品、手、内镜培养1 次/月。④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按规范执行。⑤特殊感染手术后预消毒到位。⑥垃圾分类明确规范。业务培训考核内容:①有各级人员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②有三基三严培训考核计划,并落实到位。③有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④有实习同学带教计划,并落实到位。⑤专科操作合格率100﹪(合格分≥90)。服务规范考核内容:①在岗在位,不闲聊。②急诊手术接通知单后15 分钟准备就绪。③择期手术访视率≥95%。④术中沟通到位率≥98%。⑤术后病人满意率≥90%。器械管理考核内容:①有常规器械包数目本,包内物品品种、数目与账本相符。②护士熟悉常规器械包种类与数目。③器械敷料专人管理,定期保养、无积灰。④器械应急完好,责任到人。⑤植入性材料严格把关,有章可循。⑥仪器设备专人保管,使用后登记。

1.3 实施

首先护士长在全科中选拔优秀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她们即要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及洞察分析能力,能敢于指正,不徇私舞弊。然后护士长对选的全体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管理及质控理念的培训,明确标准,掌握方法,质控小组每月按质控标准对自己负责的质控小组的护理质量全面考核,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底再由护士长汇总组织召开全科的护理质量分析会,各小组汇报考核结果,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护士长对各小组工作进行评价,让全体护理人员都知道本月发生的事件,从而吸取教训,提醒今后的工作。质控小组在下月进行质控时不仅要对本月进行质控,而且要对上月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踪质控,并在月底分析会上总结指出且应在指控本上有所体现。对管理好和工作好的小组和同志给予表扬鼓励,但对连续发生的差错要追踪责任人,并与奖金和年初的聘任挂钩。对差错易发生环节应集全体人员智慧,积极讨论和分析,举一反三,指出有效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及时修正考核标准,确保质量控制管理的持续改进。

2 结果

实施了这一质控模式,大大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特别是服务态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护理带教,沟通技巧,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自身修养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如手术室无菌包合格率达10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小于0.05%,空气、医务人员手、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在各种检查中全部合格,巩固了护士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特别是专科配合的熟练程度大为提高,得到了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手术间布置规范统一,杜绝了过去物品用后随意放置使用时找不到却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现象,降低了质控管理难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使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得到了管理,更有效地防范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了护理安全。

3 体会

3.1 实施质量控制,提高了护理质量

科室每位护士都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质控小组每月的检查,将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记录,使其他护士及时了解自己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然后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会采取更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就会使护理工作时刻处于一个受控的状态。不断完善各项质控管理措施,使每位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各项规范要求养成了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会使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完成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最后使得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不断的完善加强,是护理工作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3.2 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参与意识

护士在参与管理后,发挥了她们在质控中的骨干作用,也促进了她们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同时请她们负责培养帮助年轻护士提高业务水平,进行传帮带,能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加强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协作精神,促进了护护关系。同时也减轻了护士长部分繁重事务。通过实施用护士参与管理质量控制的方法,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有利于护士的成长与提高,改变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将质量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和质量持续改进上,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3.3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科室质控组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注重质量的自我控制,保证了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在工作中将病人的满意度来衡量护士工作的标准,能使护士加强责任心,时刻将病人是否得到最佳护理作为工作指标,工作中主动与病人沟通,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使病人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1]。手术室的护理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手术治疗的配合程度,还有可能影响医生的状态,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质护理已经在各大医院全面展开,其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2013年,我院成立手术室优质护理小组,为研究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本院将其与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3月~2015年9月,选取手术室优质护理小组成员共30例,将其归为优质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我院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的人员30例,归纳为常规组。

优质组3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成员与女性成员的比例为2:28,年龄19岁~40岁,平均年龄(28.63±3.34)岁,工作年限1年~22年,平均工作(10.35±1.07)年,其中1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7名护士;常规组3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成员与女性成员的比例为1:29,年龄20岁~39岁,平均年龄(28.94±3.17)岁,工作年限1年~20年,平均工作(10.19±1.20)年,其中1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7名护士。优质组护理人员和对照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护理人员对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包括手术前安排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并向患者讲述注意事项,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的手术流程,协助医生改变患者等,在手术后,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给药治疗,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建议等。

1.2.2优质组 优质组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及手术后护理。手术前护理主要是对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疏导患者的紧张心理,鼓励其安心接受手术;术中护理主要是做好细节工作,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或者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进程,同时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术后护理主要是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等处理,保证手术室的合格。对患者讲解康复知识,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指导,促进患者的康复。

1.3评价指标 调查优质组护理人员及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定期对优质组护理人员及常规组护理人员对应的手术室进行检查,分别检查80次。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例数越多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工作年限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表示患者满意度、合格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P

2结果

优质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医生及患者对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场所,其护理质量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也影响着医院的声誉[2]。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十分必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以下几个要点:①建立优质护理小组 制定优质护理的标准,采取考核的形式,选取出符合优质服务小组的护理人员,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②转变服务观念 转变各护理人员传统的护理态度,接受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不断强化各个护理人员优质服务的意识。③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组织各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培训,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的技能及配合医生的技术水平[3],同时需要加强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的管理水平。④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手术室护理的管理制度,采取奖惩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根据岗位的不同、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工作质量等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达到标准及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未达到标准的护理人员扣除部分奖金。

第9篇

【关键词】五常法;护理管理;手术室

五常法是起源于日本企业的一种先进管理方式,该方式简洁、明了、有效,能全面降低工作错误,提高资源利用率[1-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手术室护理管理必须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迈进[3]。为观察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自2014年后,医院手术室日常护理管理开始采用五常法,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物品准备、手术配合、手术室环境管理等方面[4]。1.2.2观察组:接受五常法护理管理。具体措施:成立五常法管理小组,并积极号召全体医务人员参加。加强小组成员学习与培训力度,使其掌握五常法相关知识,明确管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并分析研究手术室在操作规程、器械、药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与此同时,强化五常法应用重要性,结合手术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目标、激励措施。五常法实施的关键点如下:(1)常组织。对手术室无菌用品、日常用物等进行分类管理,综合物品类别与使用频率,合理摆放位置。并相对固定物品位置,用完及时归位,设置标签。及时清除积压物品,预防误用过期药品事件[5]。护理人员需每天检查器械、设备、物品等完备情况,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补充。(2)常整顿。按照类别标记手术室物品,便于寻找。按照就近原则摆放手术常用器械,例如对于紧急程度高、使用频率高的物品,如吸痰器、麻醉机等应摆在易取、显眼位置。定期检查手术室物品,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取用手术室物品,保证各项物品存放足量,预防出现临时添加问题[6]。(3)常清洁。按照岗位职责分清不同人员的具体清洁区域,责任到人,做好手术室环境清洁工作,尽可能降低手术过程出现感染几率。及时清扫手术室环境,定期进行细菌监测。定期清洁无菌物品柜,定期检查灭菌日期,以防降低灭菌效果。妥善处理手术用物,保证连台手术的顺利开展。(4)常规范。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明确责任,保证各项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及时评估五常法实施效果,并针对性改进[7]。(5)常自律。护理人员积极树立五常护理理念,将该理念贯彻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去。每位护理人员通过实践“五常法”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并自检自控,提高护理自觉性。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护理管理质量,主要包括物品准备情况、器械完备、仪器使用完好、急救物品完好等指标。观察2组取物、补物时间及空气细菌检测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服务质量、护理技能、并发症、护理效果等内容,满分100分,分数超过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低于60分为差。护理满意度=(优+良)/总例数×10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管理质量观察组物品准备完好率(96.2%)、器械完好率(98.7%)、仪器使用完好率(99.0%)、急救物品完好率(98.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取物、补物时间及空气细菌检测情况观察组取物时间(17.5±5.0)s、补物时间(18.2±6.1)s、空气细菌检测指标(29.2±5.9)cuf/m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8,P<0.01)。见表3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