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通信基本概念

时间:2023-09-10 14:49:52

导语:在网络通信基本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通信基本概念

第1篇

在刚刚结束的2005互联网大会上,263强势推出了新一代互联网通信工具ET(全称E-TELECOM),这款集音视频传输等通信方式为一体的全新通信产品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263下一步的战略转型将走向何处?本报记者对263网络通信集团总裁李小龙进行了专访。

今年263会在ET和邮件两方面做出比较大的努力。在ET方面,263正在考虑和电信运营商做更深层次的合作,主要是跟基础运营商合作,这个服务脱离了网络是根本没有可能的。另外一个业务的产出就是通过合作服务,主要是跟合作伙伴,是内容的或者说是娱乐的,不管是任何形式的合作伙伴。

ET是不是就是把原来的E话通的某些功能转化到里面呢?其实ET和E话通最大的差异在于,E话通是聊天室,是以聊天室为核心点的业务模式,ET是一个通讯工具,以通讯工具为核心的业务,而聊天室只是一种通讯工具的应用而已。

263目前推的呼叫式方式只支持到了两方,但是下一版我们就支持到了三方、四方。因为我们一直有一个观念,在宽带的网络环境下,真正被释放出来的通讯能量主要是视频。移动通信的资费也越来越低,但如果你只把它简单的理解为便宜,至少是片面的,要是那样的话,实际上真正的生存今后并不是因为它更便宜了,更主要是它能够带来更多的、更丰富的通讯方式。

做这个业务有什么独有的优势和独有的资源?优势主要在几个方面,一是我们有这个资格。这是首先我们能够进来的原因。一旦这样的分离开始出现以后,两个生意是由两个不同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它有它自身核心竞争的要素,对于这个产品的营销模式是否最清楚以及种种,这跟原来做网络提供来讲是另外一种核心竞争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概念;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TP391.44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内部的信息交换与传输协议,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环境的信息网络化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对象识别、定位、追踪、管理、服务等综合化的网络管理技术。

1 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物联网是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产物,指的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传感技术、服务与管理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将应用拓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狭义上的物联网技术指的是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的功能为物品的智能化识别与管理;广义上的物联网可以延伸理解为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相互融合,实现一切事物的数据化、网络化,在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人与现实环境之间构建起新型的信息交换与传输体系,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万维网”,这是网络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从物联网通信的对象以及技术实现过程来分析,实现物与物之的信息交互、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内容。由此,我们可以整体的将物联网概括为三个方面的技术特征:全面感知、智能处理和可靠传送。结合现代对象识别技术对物体信息进行采集,如激光扫描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通过信息感知、分析、处理与捕获技术是采集的物体信息接入网络数据库,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传输技术、共享技术等,实现随时随地的、高效的、可靠的信息交换、传输与共享;最后通过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管理技术与密码保护技术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与集中化控制。

2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2.1 感知与识别技术

感知与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组成部分,负责采集物理世界中一切“物”具体数据信息,实现对“物”的对象感知与识别功能,目前主要应用的感知与识别技术有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现代智能扫描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等。

2.1.1 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和多跳自组织传感网络技术,来采集待处理对象的物体信息。传感器技术依附于现代信息敏感处理材料、敏感数据采集设备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对基础技术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目前,传感器技术在对“物”的数据采集精度、稳定度和可靠性方面仍存在着欠缺,我国的传感器技术仍缺乏自主创新,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瓶颈之一。

2.1.2 识别技术。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物体识别技术、地理位置识别技术。对物体信息进行识别是实现物与物互联的基本条件和前提。物联网识别技术是以射频标识技术、二维码技术为基础的。从应用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物联网识别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物”的全网内标识问题,需要建议一套系统且可靠的物联网物体标识体系,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数据准确传输与交换。

2.2 网络通信技术

物联网的传感器通信技术是实现信息数据传输的重要方式。而如何对先用的网络体制进行重组和改建,适应物联网的业务开展要求,如实现低数据率、低移动性等要求是现代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传感器的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大体的分类两类:广域网通信体系和近距离信息传输体系。在近距离传输技术方面,以IEEE 802.15.4为代表的近距离传输协议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技术规范,其免许可证的2.4GHZ频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实现通用,为物联网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的实现提供协议支持。就广域网通信技术而言,以现代TCP/IP传输协议,3G网络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为物联网远程信息传输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其中以IPV6信息传输协议为核心的下一代通信网络将成为物联网远程传输的主要研究课题。

2.3 计算与服务技术

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传输是物联网要实现的核心功能。而数据信息的服务与实际应用是物联网技术要实现的根本目的。

2.3.1 信息计算。对海量数据信息的感知计算与大数据的集成化处理技术将是物联网应用普及化应用所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对海量感知信息的大数据整合、云存储、多设备共享、高速率下载、有用数据发现与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的攻克,采用现阶段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与共享技术为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提供技术支撑。

2.3.2 服务计算。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应该以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的应用模式,这对物联网的服务模式和应用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技术路线已经束缚了物联网的发展,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服务的内涵将得到革命性扩展。为了适应环境和服务模式的变化,物联网对行业普遍存在和要求的核心技术进行提炼总结,面对不同的需求,研究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的规范化、通用化服务体系结构以及应用支撑环境等

2.4 安全管理技术

由于物联网终端感知网络的私有特性,网络信息的安全就成为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物联网中的传感节点部署的环境通常不会有人看守或者一些不可控制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传感节点比较容易被攻击者获取,盗取节点中存储的信息,进而侵入到网络。除了这方面的威胁,物联网终端感知网络还受到一般无线网络所面临的信息的泄漏、篡改、重放攻击等多种威胁。从安全技术角度来看,需要加强的相关技术包括:(1)认证技术――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确认;(2)密钥建立及分发机制――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3)数据加密等数据安全技术――以保证数据自身的安全性等。因此在物联网安全领域,上面提到的几项安全技术就成为加强安全管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3 结束语

物联网是在现代网路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体系,在未来的社会生活活动中具有极大的可应用潜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文明朝着更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技术层面仍缺乏自主创新技术,要建设我国的物联网战略规划体系,需要国家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以推动我国的信息化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伟,张益铭.物联网关键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6).

[2]李中伟,金靖芝.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J].价值工程,2011(19).

第3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准备,验收

0. 背景

自从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作为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和战略方向后,智能变电站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以来,宜昌地区多个220kV、110kV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相继投运或进行了智能化改造,而变电站能否成功投运并运行稳定,运维人员在投运前的运行准备和验收工作至关重要。

1.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1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2. 投运前运行准备及注意事项

一座智能变电站从基础建设到一、二次设备安装调试完成,直至验收,作为运维管理部门,需要完成投运前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变电站能够顺利通过验收并投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变电站投运前需要完成的运行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2.1拍摄设备照片,建立台账

当设备运达变电站现场时,即可到变电站拍摄一次设备的铭牌与外观,以及二次设备的铭牌和外观。按照承建单位提供的一次接线图,在PMS系统中,建立完整的一次、二次设备台账,并将一次设备的铭牌和外观照片附在一次设备台账中,以便于以后查找相关资料。

2.2设备资料收集

在一次设备陆续安装完成后,即可与承建单位交接资料,包括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施工图纸,竣工验收图纸,运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运行注意事项,作为指导变电站投运及编制运行规程的重要依据,由于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在二次设备上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必须要求安装调试单位提供运行注意事项,且重点说明软、硬压板、空开的功能以及投退情况。

2.3制作现场设备标示

待调度将一次设备编号下发后,即可制作一次设备标示,并将其按照准确位置粘贴在一次设备上。同时调试人员完成二次设备调试的过程中,会将屏柜前后的空气开关,压板以及装置名称进行标注,之后运维人员按照调试人员的标注来制作分色压板和空气开关标示。

3. 智能变电站现场验收

3.1验收前应具备的条件及验收内容

3.1.1验收前应具备的条件

待验收设备已在现场完成安装调试,报告齐全完整。完成竣工图纸编制。完成现场验收大纲编制及审核。安装调试单位已提交现场验收申请。

3.1.2验收内容

文件及资料审查主要包括:设备清单及相关系统配置清单;设备现场安装调试报告;设计及施工图纸,包括设备调度命名文件、IED设备命名清单、GOOSE及SV配置表、二次逻辑回路图、五防闭锁逻辑表、全站设备网络逻辑结构图、;与现场实际配置一致的SCD文件。设备的功能及性能验收主要包括站内一次设备、过程层设备、间隔层设备、站控层设备,网络及网络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现场验收。由于一次设备的验收与常规变电站差异不大,故在此不做说明。

3.2过程层设备

3.2.1合并单元

验收主要包括下列项目:合并单元自检正常,输出正确,无丢帧。对时精度小于1μs守时精度满足要求。采样数据同步小于1μs,采样报文传输抖动延时小于10μs。 同步/失步时,检测合并单元发送的采样值数据同步指示位应指示正确;投入检修压板,检测合并单元发送的采样值数据检修指示位应指示正确。合并单元电源中断与恢复过程中,采样值不误输出。合分母线刀闸,合并单元的切换动作逻辑是否正确。加二次电压到合并单元,分合断路器及刀闸,检查各种并列情况下合并单元的并列动作逻辑是否正确。

3.2.2智能终端

验收主要包括下列项目:智能终端开关量试验,包括开入量检验、开出量检验。智能终端G00SE通信试验,包括报文格式检查、中断告警及闭锁功能检查、配置文本检查、控制命令记录功能检查、传输时延试验。 智能终端动作时间检验,智能终端从收到GOOSE命令至出口继电器接点动作时间应不大于7ms。GOOSE跳、合闸、遥控命令应在动作后,点亮面板相应的指示灯,控制命令结束后面板指示灯只能通过手动或遥控复归消失。智能终端其他功能试验,包括防抖功能检查、装置告警功能测试、装置电源功能检验、置检修功能检验。

3.3间隔层设备

3.3.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验收主要包括下列验收测试项目:保护定值、版本与校验码核对,应与SCD文件一致,装置回路绝缘正常。通信状态检查:与站控层、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其他保护装置的通信正常;线路纵差保护与对侧装置通信正常。SV采样试验:采样值通信配置、虚端子连接应与SCD文件一致,SV投入压板应与输入的SV数据一致,不一致时装置应报采样异常告警,同时闭锁相关保护。G0()SE通信试验:开入功能、开出功能检查;控制命令记录功能检查;中断告警及闭锁功能检查。装置对时功能检验:装置应不依赖外部对时系统实现其保护功能,装置的采样同步由保护装置自身实现;对时精度≤1 ms;任意修改装置时间,应保证时间显示1秒以内自动恢复正确时间。

3.3.2故障录波装置

验收主要包括下列项目:装置功能试验,包括电流量、电压量、开关量、频率量启动功能、手动启动录波功能、录波文件存储功能、录波文件分析功能试验、录波图打印功能正常。装置对时精度≤1 ms。

3.4站控层设备

监控一体化系统验收主要包括下列项目:(1)数据库功能检查:实时数据库刷新周期检查;历史数据库分类查询功能检查。(2)设备状态可视化功能检查:具备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的展示功能;画面更新、修改和管理功能正常。(3)事故追忆功能检查:可自定义模拟量和开关量触发条件,追忆范围至少保证故障前1 min和故障后2 min的时间段。(4)历史数据(事件库)记录管理功能检查,内容和时间记录完整。(5)打印管理功能检查:事故打印、SOE打印等打印功能正常。(6)保护信息功能检查:保护状态、定值、软压板、遥测的召唤功能;动作、告警信息功能正常,远方复归功能检查;保护的录波召唤、分析功能检查。(7)智能告警功能:告警信息分层分类处理与过滤功能正常,具备多事件关联及快速定位功能。(8)顺序控制功能检查:智能开票应能根据设备状态、操作规则和现场运行管理规程要求自动生成操作票;视频联动、可视化操作、软压板投退、顺序控制急停等功能正常。

3.5网络及网络设备

验收主要包括下列项目:(1)网络交换机性能测试,包括抗干扰测试、吞吐量、传输延时、丢包率及网络风暴抑制功能、优先级、VLAN功能及端口镜像功能测试;(2)网络通信可靠性测试,采用专用设备测试系统在雪崩及正常运行情况下各节点网络通信可靠性,各节点数据丢包率,网络传输时延应满足规范要求;(3)双网切换期间性能检查,数据应不丢失。

4. 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农业发展;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

1.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通信技术在现代化社会中已经十分普遍,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传播数据、语言、图像等信息的传输系统。其按照传输媒质可以分为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1.2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

高科技农业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地的农业领域十分盛行,大大减少了人力的资源和费用,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我国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来说,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对于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研究速度是十分快速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通信系统[1]。但仍有少部分地区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农户思想传统,对通信技术的认识不足,认为其安装成本高、暂时利益小,从而不愿意在通信设备上进行投资。因此,我国要加强对通信技术的研究力度,解决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难题,实现全方面的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

2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有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有线通信技术是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电子设备作为传送数据的媒介,其优势在于传播数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常用的通信技术主要有RS-232/422/485、Field-bus、Ethernet等。RS-232/422/485在农业生产早期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线通信技术受到地势、距离以及环境的影响,其安装以及维修的成本较高,当受到恶劣天气或是环境变化的影响事,容易导致电子通信设备受损,从而降低其传播数据的质量,因此这种通信技术逐渐被农业生产所被淘汰。Field-bus技术在农业发展的几十年间不断研究和创新,在40多种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有CAN、PROFIBUS、FF等。它取代了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了用户的互操作性、网络的开放性、通信网络的全数字化。虽然这种技术可以节省成本及硬件数量,但其受到距离的限制,要依靠Ethernet和信息网的骨干Inter-net进行传送数据,这两种通信技术的融合对实现全球化生产以及精细化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2.2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根据所需通信距离可以氛围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以及无线个域网,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主要采用GSM,GPRS,CDMA,GPS和3G等常见的全球化通信技术;无线城域网采用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通信技术,可以利用天线向地面设备提供高效的互联网连接;无线局域网就是生活中最为普遍的WI-FI,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和小小的投资就能获得良好的网络资源。但是Wi-Fi受距离限制和环境的干扰而产生信号强弱变化,其路由器电子设备耗电量大;无线个域网主要包括Bluetooth,IrDA,RFID等技术,小范围下的个体间传播数据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设中,无线广域网在大型农业设施及其管理领域中获得极大的收获,例如,根据GPRS、GPS、GSM等技术为设计基础的土壤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农田水样数据监测系统、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等。方便农户实时掌握农作物状态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随着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研究的深入,无线个域网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下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基于红外线技术为基础的变量磷肥施肥系统、以蓝牙技术为基础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对农作物灌溉水量的控制系统等。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有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在设备的建设和维护方面的资金更为低廉、组网操作便捷、扩展更为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使用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促进我国农业设施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2]。

3结束语

电子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可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通信技术,在合理使用现有通信技术的同时,加大对新型农业装备通信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精细化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涛,郑承云,张宾.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2010(12):174-175.

第5篇

在研究生阶段,类似计算机网络这样的专业大课相对比较少,教学方法上主要注重课堂讲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通常比较低,考核方式以书面考试为主,学生还是沿袭了考前突击背书的习惯,不利于对知识的真正吸收和运用。因此,笔者探索研究了研究生阶段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了解网络发展的主流技术,并能有效地运用各种网络技术为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服务。下文将详细介绍笔者在研究生阶段高等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的理念、构成和具体做法。

2研究与改进

研究生阶段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网络专业人才,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拉平基础,因材施教,拓宽视野,强化实践”。因此在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教学管理方法上都要与本科教学有所区别,有所提高。

2.1课程体系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本科网络教学的延续与发展,图1是本科阶段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按照TCP/IP的体系结构,介绍了各个层次的主要技术和协议。在研究生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既考虑了学生程度的不同,也考虑了教学内容的衔接与深入,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

(1)根据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将学生的基础拉平。

(2)局域网技术方面从以太网的快速化和交换化趋势入手,介绍千兆和万兆以太网技术,以及网桥、交换和VLAN技术;无线网络也是近年飞速发展的领域,所以重点介绍无线局域网,并衍生介绍无线个域网和无线广域网技术。

(3)在网络层从网络规划开始介绍网络工程知识,重点阐述TCP/IP体系中涉及的相关协议和算法,并围绕IP层深入介绍相关专题,包括包分类技术、移动IP、IPQoS和IP组播。

(4)从网络层向上延伸到应用层,涵盖应用层组播,P2P网络、虚拟专用网。如图2所示,研究生阶段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以Internet的核心结构为主线,既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TCP/IP系统结构,又在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几个重点领域进行了拓展,并将工程实践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教学计划和内容在以上框架的约束下紧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不断根据业界的技术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例如,近几年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应用不断增加,已及时增加了3G等相关内容并将继续增加更多无线技术的教学内容和实验。

2.2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标是因材施教,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网络专业人才。通过产业调研和职业分析,笔者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将教学重点向新技术倾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重点向实用型的内容倾斜。图3显示了研究生阶段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体系。在软件实验方面,主要包含通信软件的编程实验和网络模拟仿真的实现,这些内容是课程必修实验,学生根据自己学号的尾数分别选择不同项目。实验环境为从PC远程登录到小型机,在其Linux操作系统下用C语言编程实现。这样的环境不方便从Internet上下载代码,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在网络工程实验方面,分别开设了两门选修课程:网络通信技术实验和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本科阶段具备了网络通信技术实验基础的学生可以直接选修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无基础的学生可以先从通信技术实验开始。这两门选修课的内容设置参考了CCNA的课程,提供多种实验,学生可根据自身程度选择具体的项目。我校目前具备较完善的网络实验设备,包括思科和华为3COM路由器33台、交换机32台、防火墙8台、网络测试仪和协议分析仪各一套,可支持CCNA的全部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专用的嵌入式开发板,可进行综合的无线通信实验,既需要进行硬件设备的调试,也要对设备编程,更可以选择部分学生进入相应的课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2.3教学管理方式的改进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需要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下列教学管理方式的改进,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

(1)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授课内容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教师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自学的内容。其中,学生自学的内容,由学生代表上台讲解,教师补充。同时学生还可以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包括建议教师增加、删减哪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积极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尽量给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共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

(2)建立开放的课程管理系统。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可以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以支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

(3)与国际和国内的网络设备领先企业思科和华为3COM等公司建立联系,已分别建立了思科网络学院和华为3COM网络学院。为了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跟踪业界最新科技发展,经常利用网络学院平台,请相关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介绍。

(4)建立了开放式的实验管理系统。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讲授与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的灵活教学方法。在图4的实验管理系统中,教师可以查询学生的实验选题、实验结果并进行考核;学生可以通过该网站进行实验预约、选题、课题过程管理、实验结果提交,有严格的流程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过程。

(5)注重和其他专业方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软件实验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管理实验,借用软件工程的Harvest平台管理所有软件版本,使学生能够自觉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网络通信软件的编制。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学生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高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实验和网络安全技术实验的选修人数不断增加。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ZigBee;智能家居实训系统;CC2530

一、智能家居概念

智能家居就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它是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布线和控制技术,建立一个由家庭安全防护、网络服务和家庭自动控制等系统组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防护、便利的通信网络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家庭住宅。

二、ZigBee技术简介

ZigBee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短距离、能实现双向无线通信的技术,由于它具有低成本、低速率、低功耗、低复杂度这些特点,通常被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ZigBee协议框架结构主要包括物理层、媒体访问控制层、网络层、安全服务层、应用层等五个部分。

ZigBee技术自组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树型和网状三种,在组网时可以根据项目自身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网络拓扑结构。与普通网络一样,每个ZigBee网络至少有一个类似于路由器功能的器件——协调器,和若干个终端节点,这样就能建立网络并对网络施行协调功能。

三、智能家居实训系统设计

(一)系统功能需求

根据实现原理及功能来划分,共包含智能网关板、LED灯光控制板、轻触开关控制板、485信号控制板、温湿度光敏采集板、报警监测控制板、节点配置模块、窗磁报警器控制板等八种。系统通过物联网应用上位机管理软件可实现智能照明、智能安防、人脸识别门禁、智能音响、智能冰箱、能耗监测、环境监测、智能窗帘等子系统的功能。

(二)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家居实训系统是以ZigBee技术为基础,综合网线网络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的家居控制系统。本系统需要在家居设备之上安装与之功能相对应的节点模块,这些节点模块包括了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模块。各个节点模块将各自采集的信息经过处理之后通过家庭控制子网传输到家庭控制中心,家庭控制中心将信息上传到家庭网关,家庭网关响应用户远程提交的查询指令通过Internet将结果反馈到用户手中的移动终端之上。用广的控制指令按照相同的路径传输给节点模块执行设定操作。

本系统实现对物联网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全方位技术运用,比较全面的兼顾了物联网所涉及的各类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硬件、嵌入式软件系统、Wifi、Internet端应用软件开发教学,设计提供了智能家居多个子系统的应用实训。

系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以ARM处理器为内核的网关硬件和自主研发的网关核心软件,不仅能完成多种无线网络管理,传感器和射频识别信息处理,而且可以通过不同无线和有线网络路径,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管理平台,并存入数据库,支持远程访问,并运用虚拟技术仿真智能家居场景及设备解决场地及设备制约因素。

(三)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主要包括ARM11 处理器S3C6410和Zigbee模块组成的家庭网关 、无线路由器、Zigbee 终端设备( 如红外探测器、门磁开关和火灾探测器和烟感燃气探测器等)。

系统的内部结构呈 Zigbee 星型网络结构,由传感器获取的相关数据以及各种电器状态的信息,从终端节点模块传送至家庭网关,用户和家庭网关链接到同一个无线路由器,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internet用户界面管理家中电器状态。

1.系统主控制器

智能家居主控制器接收由协调器传输来的各类传感器返回的状态信息,通过事先由用户设定好的各个指标如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等信息的阈值进行综合智能判断,并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发出各类家电控制指令。

家庭网关是以ARM11处理器为核心开发的,管理整个系统的终端节点。实训系统中协调器管理与控制整个Zigbee 无线传感网络,每个终端节点设备都加入网络,并通过此网络进行数据的保存和处理。

2.终端节点

系统中的终端节点采用集微处理器和RF收发芯片一体的SoC芯片 CC2530 作为主要硬件平台,模块不仅具有ZigBee 收发模块,还有一个MCU 内核的单片机,通过继电器采集传感器信息、转发命令和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

系统中的终端节点包括三表计量节点、环境温度湿度监测和控制节点、报警信号采集节点、家电控制节点、灯光控制节点等。主要进行环境中温度、湿度等各种数据的采集、非法闯入、火灾或有毒气体等意外灾难情况的探测以及对各种家电设备的控制。

四、总结

本文在深入了解智能家居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实训系统“设计包括了智能家居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与传统的基于综合布线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相比,存在一些优势,但智能家居实训系统通信质量及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好坏及用户操作的便利性直接影响了智能家居的品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

参考文献

[1]满莎,杨恢先,彭友,王绪四.基于ARM9的嵌入式无线智能家居网关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0.

[2]李强.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设计方案[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

[3]赵雨境.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家居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3,5.

[4]陈良银,李志蜀,等.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08-111.

第7篇

论文摘要:网络多媒体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在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多媒体以及远程教学从未知世界走进并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兴利除弊、使网络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引言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将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提问过程录相后,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传到全国各地,学生在计算机上输人密码后,选择自己当天的课程,按照安排循序渐进地学习。网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者以视听的交互方式进行学习,同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不能把握好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并克服一些不利因素,课堂教学的效果反而不理想。

2、网络多媒体技术

网络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的、跨学科的技术,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种信息科学领域的技术成果,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和最富有活力的高新技术之一。网络多媒体技术包括:1,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介绍并定义了一些压缩编码技术的标准。主要包括音频,图像,视频的压缩编码。2,基本的网络连接与通信情况。包括:数据通信基础,网络的基本概念,OSI分层网络模型,网络通信协议,网络设备多媒体通信对传输网络的要求,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现有网络对多媒体通信的支持情况NGN与多媒体通信,接人网技术3,流媒体技术和网络多媒体应用系统。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都是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学生却是云里雾里,难以领悟其魅力,不知老师所云。而利用多媒体上课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延伸教学空间,突破教学难点,把课本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

3、网络多媒体教学

网络多媒体教学指应用局域联网式计算机室进行教学,它能充分的发挥媒体技术的功能和效果,促进教与学的更加和谐统一,给课堂教学带来高效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它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网络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的原有领域,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上,在众多的教学软件资料中找出适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实际又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的教学软件资料。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适量的、有针对性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充分应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网络多媒体教学即能进行集体协作型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能给学生明确的教学目的、鲜明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由于计算机具有存贮、高速运算、逻辑判断、及时反馈等特点,更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动画、色彩、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集合于一体,信息处理能力强,信息处理速度快,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作用,为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使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优化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不同于以往其他教学形式,在效果上也是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比拟的。由于多媒体教学采用了图形交互操作介面,具有人机交互能力的友好介面,能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调动起来,丰富了感性认识,开阔了视野,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促进个别化主动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也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网络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发展,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育教学的原有领域,提高了教学效果。结合开展多媒体教学,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下,从新的高度、新的深度、新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认真实践和总结新的教学方法,以探索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规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实行网络教学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共享资源,表面看来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事实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件是科学、艺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目前情形来看,高质量的课件往往是由一支规模相当的队伍协同完成的,队伍构成包括教育专家、音乐美术人员、程序设计人员等,作为教师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说未来课件设计的主力军仍是教师。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设计课件时,如果能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及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出集大家的智慧、经验完成的课件,在教学中理所当然会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8篇

关键字:路由器网络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当前基于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用户数量剧增,网络流量每六个月翻一番,比计算机CPU速度每18个月提高一倍还要发展得快得多。为了使网络状况更加适应用户的需要,作为网络核心器件的路由器的不断升级换代也就成为大势所趋。下面就从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入手,对基于路由器的网络技术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

二、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OSI参考模型采用分层结构技术,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分为职责分明的七层,由高到低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目前计算机网络通信中采用最为普遍的TCP/IP协议吸收了OSI标准中的概念及特征。TCP/IP模型由四个层次组成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只有对等层才能相互通讯。一方在某层上的协议是什么,对方在同一层次上也必须采用同一协议。路由器就工作在TCP/IP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主要作用是为收到的报文寻找正确的路径,并把它们转发出去。

路由器的基本构成部分: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

2、协议至少实现到网络层(只有理解网络层协议才能与网络层通讯)

3、至少支持两种以上的子网协议(异种网)

4、一组路由协议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1、存储、转发、寻径功能

2、路由功能。包括数据包的路径决策、负载平衡、多媒体传输(多播)等

3、智能化网络服务。包括QoS、访问列表(防火墙)、验证、授权、计费、链路备份、调试、管理等

按照路由器的接口、处理能力、吞吐量、提供的协议、功能等可以把路由器分成高、中、低多种档次。

1、高端路由器位于WAN骨干网的中心或骨干位置,构成IP网络的核心。

2、中端路由器适合于有分支机构的中小型企业,一般位于路由中心位置上,互连企业网的各个分支机构,并作为企业网的出口,上行接入高端路由器中。中档路由器边缘可以接入低端系列路由器。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中端路由器是其网络的中心。

3、低端路由器主要针对派出机构,接口少,处理能力要求不高等场合。

4、专用路由器:如VPN路由器、加密路由器、语音路由器,通过特殊的附加(软)硬件实现特定功能。

三、主要技术分析:

1、IPv6技术

IPv6是IP的一种新的版本,它同目前广泛使用的的IPv4相比,地址由32位扩充到128位。从理论上说,地址的数量由原先的4.3×109个增加到4.3×1038个。经由IPv6,路由数可以减少一个数量级。

IPv6所以能使互联网连接许多东西变得简单而且使用容易是因为它使用了四种技术:地址空间的扩充、可使路由表减小的地址构造、自动设定地址以及提高安全保密性。

IPv6在路由技术上继承了IPv4的有利方面,代表未来路由技术的发展方向。

2、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技术

路由器的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单位时间内能够转发的报文数,通常用pps(PacketPerSecond)表示。以一个典型的企业网为例,一个派驻机构的上行速率有2000pps就够了,分支的核心路由设备必需具有几万pps的吞吐能力,而公司总部的路由中心则可能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pps的处理能力。

目前主要有下面的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技术:

改造路由表;采用Cache;采用分布式处理;高层交换;硬件(FPGA/ASIC)转发等

交换式路由器(SwitchRouter)就是利用这些技术的结晶。3、可编程ASIC技术

ASIC技术能够使得路由器的速度提高并降低制造成本。由于设计生产的投入相当大,ASIC基本上都用于已完全标准化和固化的过程。为了满足计算机网络各种结构和协议的频繁变化的要求,出现了“可编程ASIC”技术。实际应用中多数采用在ASIC芯片中内嵌入专门处理通信协议的CPU,通过改写微码,使其具有处理不同协议的能力。

4、VPN技术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私有网络就是利用公共网络来构建的私人专用网络。用于构建VPN的公共网络包括Internet、帧中继、ATM等。在公共网络上组建的VPN象企业现有的私有网络一样能够保证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管理性等。

“虚拟”的概念是相对传统私有网络的构建方式而言的。对于广域网连接,传统的组网方式是通过远程拨号连接来实现的,而VPN是利用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公共网络来实现远程的广域连接。通过VPN,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连接它们的远地办事机构、公司出差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企业内部资源享用者只需连入本地ISP的POP(PointOfPresence,接入服务提供点)即可相互通信;而利用传统的WAN组建技术,彼此之间要有专线相连才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虚拟网组成后,出差员工和外地客户只需拥有当地ISP的上网权限就可以访问企业内部资源;如果接入服务器的用户身份认证服务器支持漫游,甚至不必拥有本地ISP的上网权限。这对于流动性很大的出差员工和分布广泛的客户与合作伙伴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并且企业开设VPN服务所需的设备很少,只需在资源共享处放置一台VPN服务器就可以了。

常见的VPN分为三种类型:远程访问虚拟网(AccessVPN)、企业内部虚拟网(IntranetVPN)和企业扩展虚拟网(ExtranetVPN),这三种类型的VPN分别与传统的远程访问网络、企业内部的Intranet以及企业网和相关合作伙伴的企业网所构成的Extranet相对应。

5、QoS(QualityofService)

QoS是两网合一和VPN等应用推广的前提。在融合的推动下数据网上承载的业务越来越广泛,话音、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传统的数据网对业务是不区分的,当网上数据流量比较大时话音质量将急剧下降,某些重要的公司业务流也将受到影响。QoS就是要区别对待这些业务,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

QoS包含的流分类是将接入的用户数据按业务进行分类,赋予不同的优先级;流量整形是指对特定的业务流进行带宽限制,使之符合QoS协定;流量工程则是从全网管理的高度保障QoS。

6、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多协议标记交换

IP的发展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的障碍,这是由IP本身固有的一个缺陷决定的,IP是一个无连接的协议,因此IP网上的应用无法得到很好的QoS保证。由于缺乏连接性,每一个IP包都是单独地发到目的地的,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都无从知晓这些无连接的包中的某一个是如何到来的。与此相比,面向连接的协议如帧中继则需要建立一个固定的虚电路。连接路径上的各个节点以及干线可以先为其预留资源,以提供QoS保证。IP具有其他网络协议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这一点通过Internet已经得到了证明,而面向连接的协议可以保证QoS,因此这两种协议的结合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就导致了MPLS的产生。

MPLS将IP的灵活性和帧中继、ATM等面向连接网络的QoS保证特性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对于IP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7、多播技术

多播(Multicast)主要用于视频会议等应用场合,这种应用需要同一份数据同时发送给多个用户。多播包的目的地址使用D类IP地址,即从224.0.0.0到239.255.255.255的多播地址。每个多播地址代表一个多播组,而不是一台主机。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用于控制用户加入或离开多播组,多播路由协议则用于建立多播路由表,或称多播树。

如果一个局域网中有一个用户通过IGMP宣布加入某多播组,则局域网中的多播路由器就将该信息通过多播路由协议进行传播,最终将该局域网作为一个分枝加入多播树。当局域网中的所有用户退出该多播组后相关的分枝就从多播树中删掉。

多播路由协议有下列几种。DVMRP: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MOSPF:多播OSPF;CBT:基于核的树;PIM:协议无关的多播

多播网中可能有不支持多播的路由器,此时多播路由器使用“IPoverIP”的隧道方式将多播包封装在单播IP包中透传给相邻的多播路由器。相邻的多播路由器再将单播IP头剥掉,然后继续进行多播传输。

8、网管系统

网管在网络运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方便、强大的网管可以协助用户有效地管理网络和降低网络维护费用。网管协议非常多,与路由器产品相关的网管协议主要有SNMP、RMON等,其中SNMP最常见。SNMP采用(Agent)工作方式,设备侧(路由器上)运行Agent,网管站运行管理软件。的作用包括收集路由器统计数据(如端口收发报文总数等)和状态信息(如端口地址等),回答网管站对这些信息的查询;传达网管站的设置命令,如TCP连接复位、配置端口IP地址等;发生异常事件时主动向网管站报告等。

四、结束语

以上对目前最新的基于路由器的网络技术进行了介绍。相信随着上网用户的越来越多,随着宽带网建设的如火如荼,对路由器技术更新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通过业界同仁的不懈努力,未来更加先进、更能适应网络发展要求的新一代技术定将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公忠.《现代网络技术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

第9篇

关键词 公寓通信工程;多网融合技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216-02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长足进步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均形成了实现智能通信系统的有利条件,促进了各个通信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保证了不同网络制式协议之间的相互兼容,使我国在信息系统、监管系统、安防系统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基于这种背景,文章细致分析了多网融合技术在当前公寓通信系统建设中的主要用途。

1多网融合技术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其中通信系统也面临更多的需要,占用了更多的资金。为了有效的实现系统目标,降低开销,很多项目已经引入了多网融合技术。多网融合技术是将不同制式、不同协议的网络,例如监管网络、安防网络等,以兼容互通的方式连接起来,直接或间接并入到宽带骨干网络[1]。一般来说,融合网络是以光纤作为物理传输载体,采用TCP/IP协议,在各个网络之间实现有效的信息传输[2]。

在通信学科中,多网融合技术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融合,一是内容融合,二是接入融合。内容融合是指各个网络之间的信息可以有效的传递,接入融合则是指各个网络采用一致的网络通信协议。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层协议是IP协议,目前的网络融合技术一般也是基于该协议进行的,通过在路由层之上设计合理高效的控制协议,实现不同网络间传输时信息格式的转换和兼容。在完成网络融合的两个目标时,一般是基于接入融合,通过软件协议栈的设计实现内容融合,保证整体网络系统高效、准确运行。

2多网融合的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引入某一项技术能为该工程带来什么样的经济价值。同样的,对于一个通信工程,我们需要去评估多网融合技术对于工程带来的利润。通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实践统计分析得知,在通信项目当中引入多网融合思想能够有效地节省30%左右的成本。这街巷一方面源自于铜都网融合,的高效性和避免了,不同网络之间不兼容带来的信息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源自于减少了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其所需场地的成本开支。

3多网融合技术的工程意义

3.1 多网融合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了系统功能

通过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系统建设中有效的保证了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形成了集成管理效应,基本实现了在某一事件产生之后,相关网络能够及时对该事件做出反应,并以联动的形式相互配合,采取一致措施。此外,对于原先的通信系统来说,很多同一功能的网络内部也不是集中管理的,例如安防系统,在传统的工程项目中,很多采用了以楼为单位建立安防网络,且这些网络之间相对独立,不易于实现同意管理。而多网融合技术能够把将这些具有同一功能、但相对独立的网络融合起来形成一个集中式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同时这种方式通过减少基础设施的配置以及减少用地能够有效的将低成本开支。对于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管理系统,不需要在一个阶段全部建成,可以在建设过程中灵活地进行拓展,这就允许将管理系统分成多个阶段进行建设,还可以灵活的进行及时调整和重新部署,极大地减轻了开发商的成本压力。

3.2 多网融合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了工程价值

在传统的通信网络建设中,网络一旦建成集功能和价值也就固定下来了。这种特点一方面提高了对项目建设涉及环节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很容易造成通信网络无法实现最优化。而通信网络给予数字化的多网融合则允许网络在建成之后,仍然可以再进行重新部署和进一步的升级,且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再建造新的网络并入到原有网络当中,提供更多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的功能,实现功能的拓展和价值的提升。

4多网融合的安全性分析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多融合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应用于很多通信工程的建设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虽然面对觉得都没融合技术的诸多优势,很多网络特别是涉及到安全信息的网络,仍然对采用该技术持谨慎态度,这种谨慎态度主要源自于人们对于多融合技术安全性方面的疑虑。很多网络运营商自身的网络对于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互联网上有很都难以防范的病毒和黑客攻击。此外,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容易放大相关管理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造成更大的损失。目前,应对网络威胁的主要手段一般是通过入侵告警、部署防火墙等方式,这些方式经历了长时间的检验,能够比较有效的防范网络威胁。对于有安全需要的终端来说,可以采用NTM系统来降低风险。该系统革新了病毒防范领域的一贯思维方式,不再采用被动防范的方法,提出了主动防御的思路。这种思路是基于不管何种病毒最终都会形成能够影响系统的程序这一事实,建立管理机制,对每一个试图运行的程序进行审查和批准操作。这一系统在设计方面已经不再对传统封堵病毒传播的途径以及查杀病毒的特征被动方式,而是采用了主动防御这一理念。类似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机理一样,都必须要经过网络管理者对其进行安全检查以后,检查合格的程序才能够获得NTM的系统认证通行证,只有获得了通行证以后才能够很好的在网络终端上面运行。

参考文献

[1]徐尧.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问题探析[J].电子测试,2013,12:50-51.

[2]王大勇.关于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A].OFweek光电新闻网.OFweek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OFweek光电新闻网,2013:1.

[3]于大鹏.全数字化小区建设方案.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11).

[4]董荣贵.关于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3).

[5]吴金鸣.关于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8).

[6]周彬.浅议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2002(6).

[7]芮凤阁. 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1(20).

[8]项洪印,鲍慧.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平台化互动型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