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

时间:2023-09-10 14:50:00

导语:在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传统;传承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航船勇往向前,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思想的启迪下,小学语文教学别开生面、焕发出新的容光。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法学法上都有新的革新,牢牢把握了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具时代特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如何深化改革,最大化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另寻新途。在现有的新课改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少教师发现一味地摒弃传统教学中可借鉴的、可继承的和可发扬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对于新课改是重大的损失。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毕竟经过时间的检验,在发展中积淀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并不是一无是处,全是糟粕,我们应该坚持“在批判中继承”的精神,实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将优秀的传统教学经验、成果带到新课改中去,新旧相促,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小学语文教改的新征途。下面,我将通过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传统优秀教学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和推动。

一、重新关注“知人论世”对学生认识理解新课的启迪、引领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彻彻底底换了一番新面貌,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在教学中拿捏的恰到好处,教学掌控得到了有的放矢,同时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但是在新课中,关于作品背景和作家的介绍往往是一笔带过,不做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新课往往首先要“知人论世”,先了解、甚至掌握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重要的还需要学生记忆,而新课改后,这一环节明显被人为的抛弃了。新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这部分内容多是学生在导学案中自主了解。其实,经过教学实践发现,“知人论世”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必要存在,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说明,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对这部分稍加改进就能够适应新课改,并且发挥其传统优势。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知人论世”可以根据课文具体情况处理,继承传统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一番革新,做到古为今用。教师在“知人论世”时,可以不采用篇篇在开头出现的惯例,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引出,要注意内容与课文的相关性和内容容量的大小,还要展示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的资料信息,并且不宜太多,把握拓展知识内容的多寡。“知人论世”对于小学生积累语文常识、学习和了解著名作家作品、把握时代相关的知识资料无疑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以读引领学生感受情感,注意把握学生的学情规律

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拥有大把的时间交流、讨论,教师也过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企图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较高的全面语文素养的能力。新课改如春风般给小学语文课堂增添了欢声笑语,学生更加活跃、愉悦地学习,教学活动异彩纷呈,这是传统教学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但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甚至是拔高对学习要求的趋势。小学语文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能够掌握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交际等,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于基础的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有向初中语文教学靠拢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不能有效掌握教学规律,不注重学生学情等因素,小学语文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语文之美,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意识,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大部分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读性强。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深谙学生读的重要性,尤其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作用,这是古人读书之法的要义一直流传在语文教学中,所以不应该弃之不用。朗读可以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可以较好地集中其注意力,同时朗读可带动学生各种感官的运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在朗读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逐步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之美,并且朗读也是帮助学生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朗读回归其中,以读带教,以读促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感受语文。

三、严格书写,规范书写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学和学习受科技的益处,有了极大的便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学习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规范,字写的越来越丑,提笔忘字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学生通过各种打字工具逐渐丧失了手写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这一现象,传承我国悠久的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汉字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笔顺笔画,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教师自身该做好表率,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板书,引导学生动手写。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策略

1.引言

小学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属于工具性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这种结合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该从小学语文课堂入手,让课堂真正变得丰富多彩且有效,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2.相关概念

2.1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问题,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所重视了。尤其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思维与使用最佳教学方法的教学”。具体来说,有效教学中的教学应该是一种认知和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是说有效果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等。因而,有效教学就是说教师应该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开展的一种促进学生进步或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2.2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记录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属于整体语文教学中的初级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教育对象主要是6~12岁的学龄儿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其有效教学主要从两个层面来界定,即基础层面和发展层面。就基础层面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指教师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表述清晰,有效使用教育资源。就发展层面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能灵活安排教学计划,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互动和开发的教学要求,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情境与问题、阅读与思维、互动与引导及练习与反馈。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现状及问题

3.1教师对语文性质认知的误差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的性质界定存在一定的偏差,即过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的结合方面存在认识偏废。这主要是说当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重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而非人文性,他们容易割裂语文教学的文本,从而使学生无法清晰地把握住整体的文章内涵。这种脱离文本的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似懂非懂。此外,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准确把握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合作学习等互动环节流于形式,一些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得不当。

3.2教师对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

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文章整体内容形式的观照,缺乏教学的文学素养,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语文问题的设计无法体现其应有的启发性、思辨性、逻辑性。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对作者意图价值取向的揣摩能力,无法真正参透语文文本中的作者思想与情感,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者创作的时间和空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当然,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读者个性化的阅读心灵体验,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3教师对教学情况评估不够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当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存在模糊学生学段特点的不良现象,各个年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分析存在阶段性不够清晰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教学目标越位或不到位的问题。此外,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关注全体学生,没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力,课堂过多地浮于表面文章,尤其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方面,未起到鼓励学生、指导学生的作用。

4.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4.1制定积极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来说,有着根本性的预期与方向性指导作用,是一切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而,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让这三个方面形成一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螺旋形上升关系。其中,就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生的发展是全面性的,需要教师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性格、思想品德等。小学语文教师在把语文教学当做基础性工具学科的同时,也要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就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行为,而非被动接受行为,注重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而非孤立无援的自学。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高级目标,但也是一个隐性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培养新时期的素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4.2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

我们应该重视对话活动的有效性及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语文教学具有传情达意的基本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说主要是人思维的物化过程,具有迅捷性、针对性和意向性等特征。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时候,还应该对他们进行诵读训练、独白训练等。对话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听,听的本质就是信息的输入,是人对外在内容内化和吸收的过程。它需要倾听者能够接受语言信息,并加以一定的辨识和理解等,从而把听到的语言转换为自己的思维,具有时空性、意向性及感知性等特点。为了训练小学生的倾听能力,我们应该多对他们进行听辨训练、听记能力训练及听解训练,让他们在倾听环境中多多实践。

4.3落实全面细化的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应做到有效教学,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学设计、媒体使用、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具体落实相关教学环节。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设立细化的教学目标以方便落实,体现学科特点分层落实,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弹性预设激发动态的生成。在媒体使用方面,我们则应该避免过多使用课件而限制教学流程,避免课件信息容量过大,而以直观画面诠释文本内容,避免课件过于华美,而根据学生的回答预设制作具有超链接功能的课件,在课件上提出一些具有统领性的问题。在有效教学反思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看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等,并观摩别人的课堂,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基于此做出改进。

5.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改变当前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全面落实细化的教学环节,使小学生不仅学到语文知识,更能参透语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且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瑞雪.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上下位联系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51.

[2]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5):23-24.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态度 “学讲方式” 优越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个性教育的需求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而现行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却出现了如下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满足不了学生对个性教育的需求。

(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探究性,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和表演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有的语文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虽然,讲得很精彩,说得很生动,板书也不错,也不乏师生互动,但一节语文课下来学生却很盲目,不知道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东西是要掌握的。这是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所导致的。

(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

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正真理解和把握自己的主导地位,未能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良性的统一,往往出现干预过度和放任自流的问题,学生在教师满堂灌或者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无法真正完成学习目标。

(四)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顾“教”,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些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课文时,只讲述课文,把目光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点,对学生只“授之于鱼”还未“授之于渔”,没有把相关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预习、听课和复习等习惯,不能掌握学习知识的窍门,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学讲方式”教学实践理论的内涵

以上教学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此,本着解决上述问题的原则,笔者展开了对江苏省徐州市正在实施的“学讲方式”教学实践理论的分析。

(一)“学讲方式”教学实践理论的基本内涵

“学讲方式”主要以学生个体主动积极的自学为学习形式,以师生间合作互动为主要上课学习组织方式,把“学生学进去”和“学生讲出来”作为学生新的学习形式指南和学习目的的归宿。

(二)“学讲方式”的操作要点

1.教学设计。要突出以下几点:首先,要以学情定教学,在充分掌握学生学生学习、心理等各种学习情况下,制定教学程序,设定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教学活动。其次,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各种互动问题要体现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再次,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教师在上课前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加工教材,做到教有所用!

2.教学环节。“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交流提高、解疑讲惑、当堂检测、总结提高。这些基本步骤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学情自主变通,组合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学流程。

三、应用“学讲方式”理论,解决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讲方式”理论的教学方式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我们依据“学讲方式”理论的实际内涵,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两个方面入手,解决上文阐述的普遍存在的四个教学问题。

(一)对待前两个问题,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该做好学情调查和设计好学习目标

1.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实现“以学定教”,避免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学情。调查是“学讲方式”教学实践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工作。学情调查可以在上课前、上课中和上课后开展。上课前的学情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上课中的学情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听课习惯,确认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上课后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是否做课后总结,能否做到知识的融汇贯通,最终形成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构建。

2.小学语文教师要设计好教学学习目标,使教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最终要达到的学习及听课结果和标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依据学生的现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从知、行、情三个方面来设计。具体上讲,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分三个部分:(1)要依据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设定为基本目标和高级目标;(2)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情况,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3)教学目标中也要有情感目标。

(二)对待后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上,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解决

1.实施“学讲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发挥主导作用。

“学进去”和“讲出来”是围绕着学生而设计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对语文课堂的主导、监控作用,让小学语文课堂有序高效的运行

2.实施“学讲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的培养。

(1)在“自主先学”的过程设计部分中:首先,学生应自主预习课文来找出所学课程中遇到的疑难点,明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其次,学生应该有预习笔记,在预习中写出预习心得,预习心得中应包含相关难点、疑点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问题。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教生”实现“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对助学、群学,达成对知识的学习时个体的分工和帮扶。

总而言之,“学讲方式”教学是一种低耗高效的语文教学体系,它适应了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思想,大面积地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受到广大小学师生的一致欢迎。

参考文献:

[1]徐州教育局.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2014.

[2](美)梅里尔.哈明,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皮连生,吴红耘.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11(5).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本课堂 实践 教学改革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教育行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尤其是新课标颁布之后,在新课标的积极引导之下,我们教育行业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大量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涌现,生本教育也应运而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中注重生本课堂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生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我们应该充分注重生本课堂的构建,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生本课堂的研究背景

(一)理论背景

“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西方教育的理念中早有提倡或研究,美国的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说”,他认为教育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同样,罗杰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目标,以创造一种真诚、关心、理解的促进学习的气氛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主张学生“自主评价”,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日本的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教授更是提倡将学校建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学校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是教师作为专家在一起相互学习的场所,是家长和市民参与教育实践相互联系、相互学习的场所。而支撑学习共同体的两条原理是“公共性”与“民主主义”。中国的陶行知也提出了“解放儿童”的观点,对儿童实行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空间和时间的解放,以此来培养儿童的学习创造力和兴趣。

(二)实践背景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标精神的贯彻,目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已经抽出了生本课堂的嫩芽,但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主宰着小学语文课堂,生本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为许多学校所接受采纳,生本课堂的实践势在必行。要转“教案”为“学案”,转“课堂”为“学堂”,创造高效课堂。

二、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设定目标,引导自学

生本课堂一心推动学生自学,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呢?最关键的就是设定目标,设定目标要全面、清晰,既要有知识目标,也要有学法目标。学生掌握知识是关键,但学会学习更为重要,教师出示的学法目标可以是要求学生在品读课文时动笔做批注,也可以是用喜欢的符号将关键的词句画出来,也可以是把觉得有疑问的地方和同桌讨论或者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自然推动自学的进程。在学生自学进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考虑将学习目标进行分解,难度降级,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细小的学习目标,最终完成整个学习目标。

(二)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课堂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点拨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诵课文,可让优等生、中等生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对于后进后,只要求他们读熟就可以了,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儿。

(三)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直接推进者,他们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因此,必须注重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地更新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体系,尤其要注重小学语文教师生本理念的植入,引导相关语文教师学习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本课堂,通过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来促进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

(四)“活动式学习”的引入

生本课堂一定要有自己的结构方式,要有自己的教学流程。当我们热衷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清楚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基本规律。夸美纽斯强调“教学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他把教学过程分为提问、讲解、联系等几个阶段;赫尔巴特超越了夸美纽斯提出的“思想之环”,建构了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杜威又超越了赫尔巴特,提倡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帮助儿童对外界影响作出选择和适当反应;维果茨基则提出了“活动”这一概念,主张活动性学习,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以言语、逻辑为媒体的社会交往活动,学生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当今的课程改革虽然概念很多,但其实质还是要强调学生的学。生本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发展。

(五)优化内容和改善教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本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求知兴趣,否则何谈生本!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优化内容和改善教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其主要是对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授顺序、详略等进行合理安排。要根据课标和教案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以往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课堂上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使其既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又能极大地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有经验的教师都知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无不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般的套路或方法可循,但同时教师又不应该拘泥于这些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盲点,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之中一定要提升相关教师教学改革的理念,引导教师积极构建生本课堂,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以此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萍.以学定教构建生本课堂――小学语文有效学习的点滴思考[J].赤子,2014(11):176.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培养;引导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教学,要求要结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和各学科的特点,切实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这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起着奠基性的关键作用。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落实常规的教学要求之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国家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其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贯彻到学科教学中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其重要的任务,也是重点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意从教学的细节着手来推进。

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兴趣。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文字都很优美,也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对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以此为依托,创设学生喜欢或者是能够参与的情境,特别是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从而顺利地向抽象思维过渡。

2.鼓励质疑,调动学生思维。发现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所以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点之一就在于鼓励学生敢于去怀疑,提出不同的看法。当学生这样去学习时才能够说明学生在主动地思维和探究,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打破常规,拓宽创新思维新视野。学生因为知识积累、认知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答案。但是,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总是试图去参照或者去死记某一个答案,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往往会越来越少,思想也越来越狭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说明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是着急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思维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生成正确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要切实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要转变思想,调整教学方法,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求。

1.尝试解疑,体现合作精神。教师在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后,可以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预习,对于一些基本问题学生是能够自己解决的。在课堂上,学生尝试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来做;教师发挥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即可。

2.角色转换尝试,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思维也容易被禁锢。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角色转换,让学生多参与,多尝试,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锻炼了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

3.提供舞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进行展示自己、实践尝试的机会。特别是要利用好教材,对于那些学生容易理解和参与的学习内容,可事先安排学生在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排演,这样能够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形式,避免单一讲读法带来的枯燥感,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

三、学生适应时代能力的培养

在2016年核心素养这一词汇提出后,各学科都明确了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方向,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的小学语文学科,也有自己的培养重点和方向,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进行方方面面的调整,具体来说,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教师务必要转换思想。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的,既需要学习知识,也需要提升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跳出“应试教育”的狭隘认识,而是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实际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要切实落实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敢于放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积极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2.以目标为导向,改革教学。目标是旗帜、也是灯塔,语文教学也有自己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我们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是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是我们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指南,特别是每一课的学习内容都有三维目标的要求,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必须要在此基础上改变教师的教法,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法,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学生的成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养成。

3.重视实践,知行合一。语文学科的很多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语文也是我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在生活中用语文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体会语文学科的重要价值所在,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在生活中实践中应用语文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实现知行合一的良好效果。

四、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始终有意无意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搞满堂灌,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习惯于多讲与多练结合,搞题海战术,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要么逐渐失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么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两种情况对学生的后继发展都极为不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种状况做些反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这种状况的发生。

1.唤醒自主意识,引导主动参与。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转化为新时代语文教学的示范表演者、学生语言操练时的监督者、复习时的强化记忆者和巩固阶段的帮手。要本着学生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创设自主参与条件,重视全体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小学教育本身是一个人系统地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定要关注每一名学生,重视学生的全体参与,全面育人。

3.构建自主机制,放手自主学习。法国著名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实际上道出了新时代教育的内涵,那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更多的知识。自学能力要从小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作文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是关注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的,但是从出发点来说,很多教师依然是站在应试教育的角度对学生提要求,这往往就导致了实际教学和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之间的相互脱离,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有效提升。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有效推进:

1.以提升能力为目标,有序推进。学生学习成长是有规律的,必须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推进。为此,我每天坚持作文片段练习,具体做法是:(1)由易到难,激发兴趣。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注重学生兴趣的调动,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从基本的小短文训练着手,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写作。(2)作文片段训练不只是为写而写,为遵循大纲关于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听“听、说、读、写”能力三原则,我相应地在课后布置,课堂十分钟内就可以“写、读、听、说”的程序法逐项进行落实,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这样学生都能够受到指点启发,也节省了教师的批阅时间当堂消化,这样的点评相得益彰。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

对于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阻碍性,但是,若老师引入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的只是理论具体化、生动化,还能够将难度大的知识点简易化。而动画、声音与视频都能够辅助学生们的理解,图文结合的方式还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兴致性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帮助的需求,若教师有意识地从网络上选取一些有趣的题材进行本章教学内容的融合,在融入新的知识点才能同学们的各个感官上明确地认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知识体系的囊括和获得。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语文教学流程中,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角和核心,在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多媒体技术的拓展正为此供给了较为便利的前提条件。因为多媒体技术具备多样性、多元化的特征,能够真情实意地将课本上文字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性,还能够模仿实际的情景语言交流,使致学生们能够在在脑海中体现和回顾,并且同时实现了同学们在课程中充当“独角戏”的角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媒体设施设备当作了简易的投影仪。这也是中小学中常有的问题。而某些语文老师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将静态的图形与语言文字照搬到幻灯片上,因此使整个幻灯片看上去缺乏一种新颖性与新奇性,从而显得整个课件没有值得思考和观测的内容,从而无法让学生们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效大量减弱。

2.教师过于追求音频与视频的程度,从而使整节课堂的教学内容过于简易化,也失去了课程的主旨,若学生只是一味地看动漫、听音效,也就容易让同学们分散了对重要知识点的关注力度,从而使致学生们将大量的心思都用于兴趣的画风上,无法认真严谨地听老师讲解,看黑板上的板书内容。

3.幻灯片的容量很大,放映的速率也很快,学生也仅仅使一晃儿过,并没有认真地落实在知识点中,以至于没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臻善自己的笔记,另外,因为课件的放映与教师的讲述是完全同步的,有时候,看课件的同学们无法认真聆听到老师的语言,而听取老师表述的同学们又来不及看幻灯片,对于这种情况而言,学生在一堂课上持续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也不知道是否真正明白课堂中的核心知识点。

三、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所出现的问题的办法

1.建立科学性的多媒体观念,真正解析课堂中老师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联,多媒体也仅仅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方式,并不能完全充当教师的职能,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生能够尽力接受教师的教导为主要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以多媒体的技术为辅,以自己的言语和板书为主,不能“主次不分”。

2.提升幻灯片的品质,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其幻灯片主要以趣味为主要切入点,其主要额目的也就是让小学生们提升对语文的学习潜力,从中也获取到学习方法,才能够给初中语文的学习打下优质的基本功。除了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还需要把控知识的重难点、主次分明,掌握整个章节额中心要素。

3.遵循多媒体教学的原则———“适时、适度、适当”。在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的流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只有在核心的地方找到关键点,才能够增强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从而使课件更具有针对性。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就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这本书的结语中阐明道———数字化的信息时代虽然能够让我们日常生活更为便捷性,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完全依赖。的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古典的方式也就是以板书、老师的语言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体,但是,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科技的进展,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效融入了课程中,但是本质是完全没有更改的,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整个课堂更为生动性、直观性、重要性,但是若使用不恰当,依然会适得其反,而在这之中只有我们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去领悟,才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更加顺利化。

结束语

在多媒体应用在中小学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的教学,是十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的,而且,教师以多媒体进行辅助能够将教学的进程效率加快,还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够得到创新与改善。将课件编制得更为优质性和全面性,才能够让整个课堂打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从而物尽其用,让同学们发挥自主性的学习潜能,整体性地提升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慧敏.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6(14):32-36.

第7篇

 1.务实与求活的统一

 “务实”与“求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务实的角度讲,教师最要紧的要把教学扎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上;从“求活”的角度讲,教师要把知识教活,课堂学习气氛要活跃,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教法要灵活多样。为此,教师要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实活相济。

 1.1 优化教学内容

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与能力的培养。这是务实求活和谐统一的基矗

 1.2 优化教学过程

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多边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主要要抓好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定向。要让学生明确学目标,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要恰当地提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而有方。二是质疑。要设计少而精的问题,激疑启智,让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三是交流。这里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议论纷纷,相互切磋,由"求其对"向"求其好"发展。四是总结。师生要在教学结束时,对本节课输出的信息加以梳理、综合、归纳,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五是反馈。反馈要形成网络,并使各条反馈线路畅通,可通过提问与形成书面练习当堂评改,及时进行矫正。质疑问难也是一种反馈方式,为教师适时调控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可靠依据。这五个环节能较好地完成教与学的转化、教法与学法的转化、主导与主体作用的转化。

 1.3 优化教学手段

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很难为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即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等)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乐学、想学、要学的心理趋势,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能为学生提供许多平时从书本上、生活中所不能直接获得的感性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多种器官的功能。

 2.联系与发展的统一

 联系与发展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年级之间、课文之间与课内外之间的联系,有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有听说读写之间联系,还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我们应从知识点、方法点寻找联结点,使课堂教学构成立体化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联系发展的过程,注意与重视语文教学的联系性与发展性的研究。

 2.1 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

 联系旧知有利于降低新知的难度,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还可以从联系中发现规律,促进知能的转化。

 2.2 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 语文教学不要“让能力与知识关系失调”。学习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能力时,才是终身受用的。例如识字,在进行音形义的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识字方法的传授、习惯的培养、能力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养成了自觉识字的习惯,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这才是识字的宗旨。知识发展为能力,是学习的质的飞跃,没有这个质变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只能是死知识。因此,知识的传授必须以会用、有用为目的。

 2.3 要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

 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既是联系,也是发展。俗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张志公先生对此有切身体会,他说:“我的知识三成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七成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教师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展示阅读效果,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 3.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 任何事物运动都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互相转化的两种状态,我们要运用这个规律来研究与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 3.1 要提高讲解的效度

 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讲解应是学生的需要,当学生对某些新知不了解或不知从何学起的时候,教师要用讲解的方式来指导他们,启发他们自己去探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繁琐讲解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错误地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也会吸收越多。笔者以为,如果教师的讲解不是学生的需要,讲的再多也是无效劳动。

 3.2 “多读”应以有效为前提

 “多读”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课堂上读的频率。这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复内容的讲解而提出的。但多到什么程度,读到什么“火候”?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读的度。读的目标一经实现,就得转移目标指向。二是指课外阅读量。我们提倡多读、博览厚积,这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举措。

 4.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形成的结果,而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方法长于知识形成的结果,而短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乡土教学;教学特色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教育的区域差异仍然突出。当今的农村学校仍然面临着师资、生源、办学条件等严峻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大多数均为迫于无奈而不得不就近就学,且多为留儿童;有的学校的教师大多老龄化,教学设备短缺,部分学校仍有危房。在这样的办学条件下,他们同样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同样在不断的考试中排位反思。新的理念尚未成型,新的精神又要来临。我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一些办学基础薄弱、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如此积极的实施一系列的教学动作,条件容许吗?效果好吗?我是一个长期工作在农村学校的教师,亲历了众多的教育变革及发展,一直关注农村教育。我以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就应立足语文基本功,力避盲目与浮躁,主动打好农字牌,倡农村教学特色,做足乡土文章,维护生态,蓄势待发。那么,我们应倡导怎样的教学特色呢?

一、让生字卡、小黑板、录音机这些土教具重焕生机,让课堂教学实在实效

第一,生字卡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张王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生字卡悄悄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消失了,这对识字教学带来不便,尤其在低年段,没有生字卡的辅助,对教学生字的效果明显减弱。生字卡对每一个生字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都有比较详尽的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它,对所要学的生字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起来更准确。由于教材中没有配套的生字卡,从学生书写的情况来看,普遍出现对汉字字形、结构、笔画笔顺的模糊,书写质量普遍较差,到了六年级,许多学生在书写时前后左右不分,写出来的字失去了汉字的特点,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极为不利。

第二,由于农村教学设施尚未配套、完善,师资缺乏,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尚未到位,同时也缺乏操作人才,在人们的意识里小黑板已经过时,其实不然。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更好的教学辅助设备尚未装备,抑或不能很好地使用,此时既方便又实用的小黑板应积极推崇,充分发挥其便利的作用。

第三,由于大多数语文教师长期在农村教学,会带有乡音、土语,加上朗诵水平尚有欠缺,这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有很大的影响。以前,语文教师还能借助录音机放磁带,以此弥补教学中的缺憾,而今,旧的已故,新的不来,语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认为,农村学校在一定时期内仍应使用好录音机、语音磁带,在课余时放配乐广播,在课堂中放录音,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极为有益。

二、上好书法课,过好写字关

写字是学习上的脸面,是学习的基本技能。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追求着分数中的极端利益,忽略了书写训练,学生书写能力普遍较差。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许多人几乎不提笔写字了。由于语文教学少了练字环节,导致有的六年级学生对持笔的基本姿势、技法一无所知,所写的字不堪入目。与此同时,由于书写能力差,作业格式上的一塌糊涂,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过去的学生,每周都有定期的钢笔、毛笔字训练课,表面上是为练习写字,实质上更是对汉字间架结构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随着现代化的办公条件的改善,手写量相对减少,但语文教学的流程不可或缺,缺少了其中的哪个环节,对语文教学来说都是缩水,有弊而无益。况且,过早的强调分数效益,未免有失重心。

三、农村的教育教学要尽量剔除浮躁的思想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新课改中提到,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新教材更是强调了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方向。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摈弃传统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独占局面,让学生充分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要改变教学理念,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师要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课堂,实施合作教学。创造互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趣,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提出书本上的疑点,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努力的互动过程,既然是“互动”,那就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语文上面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可以找到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非常重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好像航船找到了方向,可以轻而易举在知识的海洋中进行翱翔。客服思维定势,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以提高自身提高素质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和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设立特定阅读课

语文课外阅读非常重要,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但可以实现词汇积累、还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恰当的比喻为语文学习的泉眼。加大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时间,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陶冶情操。语文课上教学覆盖面较窄,学生认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阅读体验有限,那就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加强对在外界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作为语文课,要想要学生在课下拿出专门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为学生制定特定的阅读课,来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拿出每个周五的两节语文作文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有了固定的时间来吸收课外阅读的精髓,就保证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日积月累对学生阅读的提高会实现一定的突破。

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专门为学生推荐一定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看,同龄人的作品可能比成人的作品更能引起共鸣,文中的观点看法也更容易被接受。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读相似的刊物,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阅读的快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勾选出易于理解,有鲜明的善恶曲直之分的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多媒体教学 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若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把多部电影与语文中某一内容相关联的镜头剪切下来,整合成同一情景但不同镜头的电影资源包,作为语文教学创景激情的资源,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接受课本里的知识。而且电影借助形、声、光、色于一体的优势,可以将大量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也拓展了语文课程的范围。

在网络的时代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网络文本与教材文本之间的主次关系呢?这是我们作为老师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还是应该以教材为主体,网络文本为辅,因为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广度,更要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应该围绕教材文本,按照教材的模块有选择的选用网络资源,选取那些对学生学习产生正迁移的材料进行学习。学生应该首先是一个具有主动学习愿望的学习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切实参与阅读教学的整个流程,能够以更为积极的学习状态进入各个环节,而这恰恰是新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但作为小学生,他们的能力有限,思想还不够成熟,所以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我们老师积极正确的引导他们。我们应该时常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要他们意识到这一点。

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学好小学语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写作的帮助和推进,小学作文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首先应该通过阅读与鉴赏,学习和掌握必备的写作技巧,整理、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发展写作能力。我们应该怎样教学生写好作文,作文也好,其他知识的学习也好,学做人做事也好,如果老师缺少读书,缺少学习,想教好孩子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教好学生。把“情感体悟”作为生活实践,让学生在于他人的心灵碰撞中感悟和体验美好的情感、情愫和情意,如:我们可以把周末作业改为“记下为妈妈做事的真实感想,与妈妈做一次心灵交流”,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培养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