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50:05
导语: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档案,作为国家历史文献中的精品,作为社会历史记忆的承载着,能否实现安全性的保管和有效的利用,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信息资源的控制能力,以及国家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程度。档案的安全主要包括档案实体的安全和档案信息的安全两个方面。目前我国的自然灾害和群体性灾害经常出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存在很大危险,为了能够竭尽全力保证档案的安全,管理档案的相关部门应该采用全面的、系统的、有效的措施,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建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一、加强对档案库房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安全建设
档案库房是长期保存档案的场所,不同于其他的办公用房,它对能否使档案永久性地保存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进行规范档案库房的建设,有《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档案馆建设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等。
首先,档案必须存放在密闭、干净、适宜的地方,所以档案库房要根据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的选择好位置。如果选择了地质条件较差、地势较低、排水不通畅的地区,则容易发生水灾;如果选择了离海岸线较近的地区,则容易发生台风或海啸;如果选择了离山体较近的地区,则容易发生泥石流等灾害;如果选择了离油库或者加油站较近的地区,则容易发生火灾。其次,档案库房建设在设计和选材方面一定要考虑抗震、防火和防水、防盗等因素,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突如其来的一些自然灾害,人类是无法抵抗的,如果发生了,对档案会造成具有毁灭性的破坏。所以,档案库房的抗震设防烈度一定要比普通的公用建筑的设防烈度高;要选用防火的建筑材料来建造,同时要安装自动消防的报警装置和其他的一些防火灭火装置。
在设备和设置方面,档案库房还应该具备安全的装备,比如空调设备、湿度计和温度计、杀虫设备、消防器材等。《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副省级市以上国家档案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就规定了门禁、温湿度监控、消防、视频监控、计算机安全等系统建设的安全标准。各地方的档案馆应该严格按照通知执行,尽早尽快地确保档案的安全。在库房的内外部环境方面,加强档案库房周围的绿化,一些绿色的植物可以吸收周围的有害气体,还可以有阻挡和吸附灰尘的功效。所以提高绿化率,既可以美化库房的外部,也可以净化空气,降低污染物对档案造成的破坏,延长了档案的寿命。
二、提高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
我国档案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大多数的档案员只能说是一个档案业务工作者,而不是一个管理档案的行家。缺乏全面系统的档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现代化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缺乏对档案部门的未来发展的前瞻性眼光。而且地方的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来源背景也比较复杂,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因此要大力加强档案安全的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根本上重视档案的安全性。首先,加强对现有的档案人员的教育与培养,定期地进行进修、培训、实习和实际演练操作等,经常开展档案的安全培训,提高并强化档案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普及保障档案安全的常规知识和技能。其次,再选择一些政治觉悟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精通,有一定专长的档案人员组成档案安全管理小组。只有这样提高档案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增强档案人员的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最后,要加强档案人安全意识,构筑起坚固的思想防线。要树立“档案安全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思想;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树立“安全问题无所不在”的思想;要树立“安全问题人人有责”的思想。档案工作者应当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引言
实验室是我国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服务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场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体系,是有效提升院校的综合实力,构建体系完备的研究型院校的主要内容。在高校办学要求与教育理念得到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传统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弊端日渐突出,进而使其成为实验室主要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储存多种辐射、有毒、易爆、易燃等化学物品及容易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子仪器及设备设施,加之实验室的工作环境,通常处于超低温、高压、高温及微波、强磁、真空、高转速、强电、辐射等危险环境中,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存方不当等情况,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严重地威胁着学生与教师的财产与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验室管理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同时也是推动实验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支持。
1.实验室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
首先,责任压力增大。我国相关政府机关对实验室安全核查的力度与频率逐渐提升,国务院在《安全综合管理方案》中指出:增强实验室安全治理工作,能够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高校师生命财产的安全。2015年,教育部在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上,明确规定,高校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性,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学校将作为重点单位进行深入检查。2018年中旬,教育部先后落实“飞行检查”机制,每个高校平均检查一天,并在检查过程中对待检院校不作提前通知。由此可见,我国教育部及相关政府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大,学校所面临的压力和责任也得到明显提升。其次环保意识提升。安全事故是严重威胁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子,在追责体系日渐完善及安全检查力度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实验室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普遍的强化。2015年教育部的安全检查活动,也从侧面充分反映出高校在实验室管理层面上的变化,并促使高校逐渐构建出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使安全管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破解,现阶段我国有部分院校已经建设了技术安全课,构建了相应的专项基金,全面落实教育部对季度、月度安全检查的要求,提升了高校的安全环保理念。最后是健康要求的增强,西方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健康组织部门,譬如牛津大学的安全与健康委员会,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制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政策与方针,与此同时牛津大学还设立了健康咨询部门,由各专业的学生组成,以此为安全与健康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出策略。而香港大学也设有类似的管理部门,即环境、安全与健康事务处,并在实验室管理机制中拥有监督与咨询的功能。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日渐提升。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来讲,构建温馨、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的需求,基于此,实验室不仅要满足环境舒适、湿度温度、分贝适宜的基本需求,还要构建出良好的健康保障机制,满足高校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健康环境的需求。此外,在新形势、新挑战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管理制度的弊端与不足日渐突出,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责任主体模糊、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是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且主要由不同职能的学院或机关承担,责任不清、政出多门的现象较为显著。部分院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设备管理处、学校实验室及国资处进行负责,而部分院校的实验室管理责任主要由科研处和教务处按科研分类、教学实验等形式进行管理。表面上,实验室拥有较强的管理机制,然而由于多头管理的问题,导致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无法满足新形式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发展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缺乏专业人员。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并且在职人员普遍缺乏专业背景,在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层面上,差强人意,难以推动安全管理体系的顺利发展。其次,无法可依。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安全领导小组,相关管理手段及理念较为落后,致使不规范的处理办法与事故认定,不完备的应急预案与监督机制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实行,进而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2.2管理经费不充足
我国高校管理部门普遍面临着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过于注重科研领域的资源配置,从而忽视实验室资金的匹配,具体表现为,高校实验楼及实验设备设施相对老旧、建设资金及成本有限,并且大部分实验楼主要是通过其他房屋的改建与调整形成的,进而造成,烟感、监控、洗眼器等安全设施设备不到位,燃气管道、水电布局不合规,电线乱接私拉现象严重,此外办公区与实验区混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楼的安全隐患。在化学实验室层面上,我国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实际存储库房,导致大量危险试剂存放或储存在实验室内部,既不符合相关存储标准,又提升了实验室的危险系数,导致气瓶性质相冲、不固定的气体混放在一起,一旦出现任何电火花、电压紊乱等现象,将导致实验室火灾及爆炸等安全问题的发生,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而在相关安全设施的投入上,由于经费的不到位,使气体泄漏、燃气报警等报警设施没有充分地应用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环节中,特别在民办高校院校中,经费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
2.3监管机制不严谨
首先,在购买审批层面上,实验设备及药品的采购管理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且大部分销售市场不具备实验物品经销许可证,加之部分院校在选购化学品时,对采购物品的质量及价格存在较高的关注度,从而导致其对经销商的资历及许可证的重视程度不足,此外,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先上车后购票”的问题,致使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当被动,难以根据实验物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安全管理。其次,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在记录物品台账的过程中,存在简单记录或不记录的问题,造成管理者难以准确把握实验物品的应用明晰,影响了物品年度使用登记及统计工作。此外,实验室物品的使用时间不明、库存规模不清、随意取用现象严重,为校园治安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最后是废弃物处置问题。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师生环保意识欠缺、废弃物处置不当、随意倾倒化学物品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且大部分实验室的废弃物管理程式混乱,没有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记录,标签、包装不合规,造成废弃物难以得到有效运输与转移。
2.4安全意识的缺乏
首先,培训不到位,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然而由于安全教育工作的不深入与不细致,导致完整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计划与成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机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院校甚至出现教材与师资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教育体系下,高校学生将难以深入地掌握并理解安全教育知识,导致安全教育表面化、形式化、内容空泛,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实验教学中。其次,技能培育不到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由操作不当、物品存放不当等因素造成的。由于高校管理人员缺乏设备操作、设备使用、事故应急、三废处理等理论知识,导致事故发生后,实验室管理人员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实验设备、设施及物品受到严重的损害,极大地威胁了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所以构建安全培训机制,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增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康发展。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实践策略
3.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
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需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支持,制度建设贯穿了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构建的全过程,需要高校相关负责人在全面梳理安全管理问题的前提下,结合对实验室制度的研究与分析,补充并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构建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通常来讲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建设。首先,加强安全管理的理念设计与顶层设计,构建出相应的工作小组或职能部门,负责各项实验室管理的实施、组织及领导工作,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落实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等管理理念,即全面深化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再次,引入措施有力、奖惩分明、责任明确的评价体系,提升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落实隐患通报机制与隐患约谈体系。最后,加强实验室物品采购的处理、使用、存储、采购的监管制度,并要求高校在各项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形成中,应参考地方或国家相关的法规法律体系,全面规范实验室管理的制度体系,使其有法可依、有据可依,使各项操作流程更具规范性与操作性。
3.2加强实验室配套资金的供给力度
为有效培养高校学生的环保与安全意识,规避实验室违规操作、随意排放危险废弃物问题,高校应构建出基于废弃物处置的管理经费,并根据实验室发展情况及废弃物处置规模,对专项经费进行动态化调整,以此实现合理利用实验经费的目标。在经费来源层面,废弃物的处置经费可由院校部分承担转变为全额承担,满足教育部对废弃物排放的相应要求。除此之外,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应创立废弃物存放库房,并由二级学院的管理人员作为库房的管理者,使其在定期回收或整理散落在实验室中的危险物品及设备设施的过程中,规避高危废弃物对实验教师及学生的威胁。而在宏观层面上,高校应设置安全管理专项费用,其用途主要有,对实验室进行监控覆盖,改善气瓶房设备设施,购进并完善防爆设施,置办急救药品与洗眼器等设备等,以此在紧急情况出现后,最大限度地确保高校师生及实验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然而在专业人才匮缺的问题上,高校可将专项经费应用在专业人才引进、培训及奖励的层面上,提升高校安全管理团队的质量,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3.3构建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为有效提升实验物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高校需要构建出集实验物品使用、存储、采购、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实验室物品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应通过招标的形式筛选出优质的经销上,并以此作为高校实验室实验物品的供应商。在实验教学阶段,高校教师和经过授权的学生群体,能够通过登录信息管理平台对所需要的实验物品进行检索与筛查,并在订单确认后,将数据信息共享给校级监管机构进行审核,随后由供应商安排送货,进而完成实验物品的筛选、采购及审核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控实验物品的采购流程、应用流程,从而为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课题组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库存台账进行及时地更新,把握库房的存放量,提升库房的存储效率。与此同时,管理平台的数据统计模块,能够有效实现实验物品的回收统计、存量统计及订单统计的目标,使实验物品的“流向”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对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3.4深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培训体系
实验室的安全培训工作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实验室的安全系数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及制约,导致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对此,高校应在提升实验室管理者安全教育意识的基础上,加大安全教育力度。首先,实验室教师应在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制定安全手册,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或网站,利用安全讲座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更具规范性、实效性与有效性。其次,高校应将实验室操作规范作为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重要抓手,使学生在获取实验知识的同时,深化安全教育的内容,提升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的重视。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明确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评价比例,如果比例较大,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课业学习质量,如果比例较小,将难以引起学生群体对“规范操作”的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将操作规范与各项评价内容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构建
一、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概述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以计算机为媒介,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合,以实现政府部门工作的进行以及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从而及时向社会及公众提供全方位、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工作领域,打破了政府工作的地域及时空限制,降低了政府的运作成本,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但是,随着计算机运用日臻成熟,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数据经由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从而给政府安全带来威胁,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发展现状
(一)在基础建设方面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在地域方面差异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东西部的差异上,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较为成熟,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地、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城市的网站建设的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二)在市场方面
在中国的市场化经济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的发展可谓商机无限。在未来几年内,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的投资将继续加深,据专家估算,中国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的投资将达到2000-2500亿人民币。这将吸引更多的IT企业服务政府,我国的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在法律建设方面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正处于摸索时期,期间出现的一些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此,国家开始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立法全面化。2001年8月,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成立;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的发展纳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公布实施,直接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法律法规方面的逐步健全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方面的保障。
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在技术方面
1.网络安全规划不到位,造成网络结构不合理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局限性,使得网络流量存在多个瓶颈,广播流量的可控性差,IP地址缺乏统一规划,子网的故障隔离性差。对于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只能在运行中进行修补,但这种修补只是暂时性的,解决一个问题后,往往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2.缺乏核心技术的掌握
对发达国家的计算机设备及技术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例如,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中所需的部分硬件、软件、服务器等的高端产品是国外公司的,国内缺乏高端自主知识产权硬件产品;在系统安全和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同样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较强。这就会使得我们的电子政务工作方面的主动性差,网络的安全性能也大大降低。
(二)在网络方面
网络脆弱,使得电子政务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着隐患。掌握了一定技术的人可以轻易获取服务器上的用户名和口令,进入系统修改、删除、窃取一些重要的数据资料;除此之外,网络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网络黑客非法侵入重要信息系统,修改数据或破坏系统功能,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从而给国家造成重大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三)在管理方面
1.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一方面,传统的政府工作使得政府工作人员习惯于保留着陈旧的管理理念,不容易适应信息化的办公模式;另一方面,对于网络这种新生事物的认识不足,在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上存在着认识盲区。
2.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管理漏洞。例如,政府忽略管理体制的建设,只是在技术上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未从管理体制上落实安全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出现责任的互相推诿,追查原因困难等问题。
3.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在立法方面,我国的电子政务相对滞后,整体的法制环境较为薄弱,这就加剧了信息安全的隐患。电子政务系统与国际互联网系统相连接,因此受到不法侵害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以及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都会形成障碍。
四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网络安全技术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入侵检测、漏洞检测、接入检测、补丁管理、防火墙、系统访问控制以及身份鉴别与认证等。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尤其是操作系统技术和计算机芯片技术,并使之尽快的产业化和具体化。
建立稳固的基础安全服务设施、完善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有强大的安全技术支撑平台以及科学合理的恢复机制,这些是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坚强后盾,政府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实行风险评估制度和等级保护制度
电子政务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缓解措施,选择和实施安全控制,将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实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可以为电子政务系统建立良好的安全保护环境,从而有可能采取一整套的应对措施来保障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为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信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使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掌握常规的信息安全自我防范技术,树立安全管理网络系统的意识,从而深入而全面地了解电子政务,更好地融入政府的现代化电子办公。
(四)培养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
电子政务的开展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应成立一些专门针对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技术研发机构,组成核心团队,及时解决电子政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由于电子政务的工作内容会涉及到国家秘密与核心政务,它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公共利益,因此,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由国家立法机关及政府以必要的法律形式加以解决和固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使得电子政务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保证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一项关系多领域的综合工程,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同时着手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在对电子政务系统有了充分的认识后,需要各级政府、社会以及技术人员多方面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马海群,宗诚.电子政务的立法状况、法律框架及核心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
关键词:构建;建筑;监督管理体系;意义;障碍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一直以来,安全问题不仅是建设工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还是影响建筑使用寿命的罪魁祸首。并且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建设工程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因此建设工程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构建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视,并制定完善的构建措施,才能将监督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到实际应用中,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但是,构建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项目,所以必须要详细的了解构建将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障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才能为建设工程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一、构建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
安全生产是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由于建设工程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且影响建筑质量安全的因素非常多,所以造成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体系是针对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建立的管理体系,所以对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建设工程的安全隐患[1]。此外,由于监督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立在科学、严谨、规范的基础上的,同时还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所以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建设工程的施工秩序。所以说构建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对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构建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障碍
(一)、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等局限性,且相关法律条款比较抽象,所以操作性相对较弱。并且大多数法律法规的时间过久,因此许多条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设工程的施工要求,从而导致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处于“名存实亡”的现状[2]。但是由于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因此一旦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现不完善,就会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另外现行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且《建筑法》中对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等内容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使得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能重叠严重,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还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损失。
(二)、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普及,部分偏远地区和城市还没有设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监督执法人员,从而导致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完全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并且大多数建筑单位对建筑安全技术的法规和标准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从而使得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无法正常的执行。且很多地方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掌握的实权过小,所以,很难发挥监督职能。并且由于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措施和专业的人才培训机制,导致监督安全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的现象。且没有专业的安全监测设备,致使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在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从而严重制约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式落后
先进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式是构建建筑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因为科学的建筑监督安全管理方式,可以为建筑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实践基础,因此落后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建筑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造成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式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监测设备落后、监督管理技术落后、监督实践能力和执行能力薄弱等原因造成的。并且由于监督管理的理论不健全,以及资金不到位导致监督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依然沿用传统保守的管理理念,使得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要求[3]。
三、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
(一)、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必须要融入标准化、体系化的法律法规框架,才能更好地适应建设工程监督管理的要求。要想构建健全的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就必须要将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为重中之重,才能为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法律保障。因此,必须要将监督管理体系与行政管理独立开来,才能避免行政管理过多的进行干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的对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更新,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才能有效地靖江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到建筑监督安全管理体系中,才能为保障建设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奠定基础。
(二)、强化建筑单位(企业)监督管理机制
建筑单位(企业)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因此只有加强建筑单位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从而为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创造条件。所以要想强化建筑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就必须要合理的分配安全监督任务,并承担相应的安全监督责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管理的实际价值。并且监督管理机制是构成检制度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监督管理重视,并积极的发挥监督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价值,才能扩大监督管理机制的影响力,从而使得监督管理深入人心[4]。
(三)、优化监督管理队伍素质,提高监督管理力度
监督管理制度是监督管理人员制定的,监督管理措施也是监督管理人员实施的,因此必须要保障监督管理队伍的质量,才能提高监督管理决策的准确性。所以必须要将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并加强管理人员正确的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精神面貌和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建立考核机制,便于更好地帮助管理人员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养成自我学习、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最后还要建立严格的人才选拔招聘程序,并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和选拔门槛,才能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
结语:综上所述,建设工程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并且由于建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以必须要强化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安全隐患,从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总的来说,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正视目前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才能为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体系的开拓全新的发展空间,才能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走的更高、更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宏伟,姚清,杨修明,张廷斐.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15期
[2]郑琳.建筑施工管理安全问题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年06期
关键词:四违;安全闭环;管控体系
1 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管理人员责任不到位,诚信履职意识淡薄,对隐患源及三违现象疏于管理。
(2)现行管理机制存有缺陷,没有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3)安全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形式化,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不系统,不科学。
(4)信息化技术支撑不到位,企业主要负责人虽然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但在信息化建设上还只停留在理念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 建立责任链追究体系
肥矿集团在推行层级管理、逐追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类问题“责任链”追究范围。区分四个层面:集团公司层面,按照问题所属管理责任,追究到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公司处室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公司处室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追究到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二级单位层面,追究到科室、区队、车间主要负责人;区队(车间层面,追究到班组、岗位。根据问题性质,确定“责任链”范围:一般安全隐患问题,实行岗位――班组――区队“短链”追究;较重安全隐患问题,实行岗位――班组――区队――单位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中链”追究,重大安全隐患问题,实行岗位――班组――区队――单位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处室有关负责人“长链”追究,力戒标准不清、追究不规范。
3 实现“四违”、隐患闭环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理念逐步提升,将原有的“三违”上升到“四违”新理念。“四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责行为”,“违责行为”是指上追下联出现的违反管理规定的不负责行为。“四违”、隐患管理实现标准化管理,建立了“四违”、隐患标准数据库、考核标准,对安全管理人员检查的“四违”、隐患数据,录入系统可自动进行分类,联责考核,并对隐患未按规定标准、未按时间整改的将实现升级联责考核,联责问题落实整改,与人力资源管理考核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安全管理、检查、帮教、考核闭环管理。
4 建立质量检查点管理机制
对各作业区域的工作条件和设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故障及可能存在的隐患,提出安全质量检查点的基本概念,对安全质量检查点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制定检查点的检查内容,并制作成检查样表,以供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填写。
5 建立安全隐患处理闭环升级管控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理念逐步提升,将原有的“三违”上升到“四违”新理念。“四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责行为”,“违责行为”是指上追下联出现的违反管理规定的不负责行为。从集团公司到矿井管理部门以上的管理人员在现场所查处的安全隐患,一律实行层级升级闭环管理。首先根据专业、施工单位、安全隐患类别和性质固化标准数据库、考核标准,固化层级联责责任、考核标准。其次是检查人员针对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间、整改单位、整改负责人、联责负责人,监督复查责任部门,接下来整改负责人应该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处理安全隐患,并积极申请复查,复查合格即可消号,如果到期未整改或经验收达不到要求,即可升级到相应联责负责人,由联责负责人督促并进一步落实整改,否则将继续升级并联责上一级负责人,只要隐患升级将自上而下联责考核。
6 建立安全隐患、“三线”正负激励机制
安全隐患管理在实行闭环升级管控的同时,对于责任单位负责人实行“警戒线、帮教线、安培线”“三线”管理。“三线”以分数形式体现,首先也是根据安全隐患类别和性质确定并固化分数值,其次根据矿井管理水平确定“三线”分数值,“三线”分数值可以随着责任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降低,原则上“三线”管理的是少数单位,否则,“三线”分数值需要及时调整。再者责任单位管理人员查出的安全隐患为负分,集团公司到矿井管理部门以上的管理人员查出的安全隐患为正分,两者相互增减实现正负激励。分数值达到警戒线值,将给责任单位管理人员尤其是主要负责人提出警告,意为现场安全隐患较多,单位管理未跟上。分数值达到帮教线值,则由矿井帮教部门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帮教,并记录“黑名单”,一年或半年内有三次帮教,主要负责人将受到降级处罚。分数值达到安培线值,意为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将被停止工作、停发工资,进入安全学校进行不少于10天的安全管理培训,一年或半年内有两次安培,将受到撤职处罚。
7 建立安全管控信息系统
信息化支撑是管理制度、规定,有效落地的有效手段,首先将各种信息(主要包括人员、设备、隐患、四违、安全质量检查点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并进行统一编码,建立标准数据库。再就是按照层级管理模式,根据专业管理、单位管理方式,将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录入数据库。然后按照闭环管控理念设计功能框架,利用短信方式进行报告、警示。最后该系统与人力资源考核系统、安全培训系统对接,实现考核、安全培训自动才生成、告知。这样无论哪一级管理人员按照检查地点的检查菜单进行检查并对问题进行录入、选择相应的联责责任人员即可,有关考核问题或升级考核将会自动生成。通过信息化支撑实现程序自动化、职责清晰化、考核无私化、联责透明化,确保了制度的严肃性。
8 结语
【关键词】 电网建设 安全问题 解决措施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逐渐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各个不同行业所需电量的飞速增长,而这也促进了电网的不断建设,其工程规模愈来愈大,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压力下,速度也越来越快,而电网建设中的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了重中之重,面对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建设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迫在眉睫,在确保工程速度、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在多年的实践中,虽然已经摸索出许多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建设模式与管理模式,但是仍出现不少事故。针对这种现实状况,本文在分析现有电网建设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以及对应的举措。
1 电网建设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只重效益,不重安全
企业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问题,在经济问题与安全问题相冲突的时候通常选择经济效益,唯经济至上,就造成了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有时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视安全于不顾。比如,将本来是用于安全建设、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环节中去,或针对安全建设方面敷药了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论是在人员配备上,还是在资金投入,产品投入上,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抱有较强的侥幸心理,没有做好安全方面的准备。而负责安全管理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实践中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也很少有正规的业务知识水平考核体系,缺乏安全意识,在安全管理中只是凭着自己的判断和表层的认识来开展工作,依据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忽略安全管理的问题,给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1.2 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电网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对施工队伍的实际需求急剧增长,而施工队中施工人员很多都是临时上阵,素质良莠不齐,缺乏专业化素质较高的施工人员,很多专业素质较低的也跨入电网建设工程队伍中。由于这些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较为缺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纰漏,造成较多安全问题。他们在施工中缺乏安全意识,会对很多存在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同时在具体操作时专业技能也不达标,造成工程建设不合格,离标准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在上岗前技能培训的时候,他们对于专业知识接触的时间短、吸收的能力差,最终导致工程建设不合格,拖延建设进度,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会造成事故频发的现象。
1.3 管理措施不到位
电网的建设随着经济大发展的不断进步,在这些年来对电网建设的安全要求也愈来愈高,安全管理方面也不断提升,采用的技术也愈来愈先进。但是我国地广人稀,有很多偏远地方在电网建设方面就有所欠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细节上的疏忽,小错虽小,但是很多大悲剧都是由小错酿成。再加上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不到位,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队伍松散,随意性较强,造成很多安全隐患都未能得到及时的排除,电网建设工程的安全性也就难以保证。
1.4 工程监理不到位
工程监理涉及的方面较广,贯穿于电网建设的全过程。它不仅包括对电网建设工程的监督和管理,还对电网建设工程的安全性实施全面监理。工程监理在电网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电网建设中,负责电网建设工程监理的单位对工程的监理认识存在较大的误区,他们觉得在监理中,施工单位负主要责任,而监理单位只负部分责任,而将注意力都集中在电网建设工程的质量上,而忽视安全方面的监管,殊不知电网建设的安全性是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监理单位忽视安全方面的监管,导致监理单位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具体的认识,对于涉及安全方面的技术标准也是模模糊糊,这种对安全监理的忽视降低了监理单位在电网建设安全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影响了工程的安全。
1.5 工程安全责任制不完善
对电网建设工程中安全管理的忽视造成了工程安全责任制不完善,不论是总体性的安全问题还是各个部分的安全问题都缺乏专人负责。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无人监管,施工人员随意散漫,缺乏约束。而出了问题后也无人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施工单位在安全方面的基础工作并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也缺乏较为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在电网工程建设之前,有些施工单位根本没有进行建设技术交底,所以相应制定的安全保护措施也就更加无从谈起。另外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有些施工单位将安全建设的施工权层层转包,将施工权转至给某些资质较差或者毫无资质的施工单位,这种违法行为给电网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强化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在电网工程建设上存在较多的安全管理问题,上述几个问题都具有普遍性。电网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建设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电网建设这个基础性的工作做好了,才能给我国经济建设添砖添瓦。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的局势下,电网建设的安全管理问题迫在眉睫。下面我在如何加强安全管理、进行安全管理创新方面提供几个较为可行的建议。
2.1 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完善安全责任制
加强电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创建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平台,确保电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科学性,保证其施工安全。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都要在电网建设工程中贯彻“以安全为核心”的理念,在施工过程中要将这一核心理念落实到实处。要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完善建设工程中的安全责任制。各个领导和员工都应把安全管理作为电网建设工程中的第一要务。安全管理的目标要明确,各级单位或者施工企业的工作界面要清晰、明确。由于现有的安全责任制较多是针对单位领导和人员而言,而对施工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安全责任制,应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就各个班组、各级岗位直至延伸至个人的安全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具体的规定,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做到分包到实,对岗位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在电网建设中造成安全事故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2.2 完善电网建设安全体系
在电网建设中安全管理往往较为薄弱,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体系。一套完备的电网建设安全体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安全监督体系,另外一方面是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就是在电网建设过程中依据电网建设的具体特点、抓住弱点,做好从上至下、从点到面的监督工作,并在实际的电网建设工作中确保得到有效执行。安全保证体系就是在建设过程中,从各个参建单位出发,要求其组合成一支有力的队伍,有效保证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得到贯彻实施,保证施工现场各种安全工具、安全防护和保障措施能落实到位,各个参建单位组成一个安全执行体系。
2.3 “三欣”标准评价体系
“三欣”标准评价体系是借鉴多种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结合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实际特点,针对我国电网建设具体项目的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而认真制定编排而成的。“三欣”标准评价体系借鉴了南非NOSA五星安全健康环保综合管理系统定量管理的优点及有效框架还有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应借鉴科学有效的“三欣”标准评价体系对施工企业进行系统细致的评价,确保电网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2.4 明确权责,发挥职责
在电网建设施工工程中,各个部门都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相应的职责具体发挥:如安全监督部监督程建设部和设备运行部等部门,都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不仅要观察定期施工方动态,同时也不要忽视不定期施工方的动态。如果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可以暂时代表电网建设单位,具体行使安全监督、安全管理的职责,促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安全问题才能得到较为彻底的整改。
应将工程项目管理的负责人具体的权责进行明确。每个项目管理人在施工过程中全程跟进,对自己所负责的施工领域进行全面监督、监查。同时在工程建设场所内,实行“谁管理,谁负责”的机制。在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中,成立专门的运行班组,对设备进行最为直接的管理。专门的运行班组在具体实施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对人员的管理和设备的管理维护都进行管理。实施运行班组制有利于保证安全第一、保护第一的原则。
3 结语
经过对现存电网建设中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和提出的相应建议,说明我国电网建设中去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各部门都应提高电网建设的安全意识,整合各个部门的综合力量,规范电网建设的统一体系,加大监督力度,做到责任到人,切实做好电网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源头上做到杜绝安全事故的隐患,用心用力地把各项措施运用到电网建设的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去,才能更加良好地保证供电企业在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陈伟强.论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6).
关键词 电力工程;原则;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071-02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重特大事故承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建设主管部门的大力整治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颁布,工程施工安全有所好转。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也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中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笔者从我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出发,并详细的分析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则和五大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 我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工程项目逐年增多,由于工程量大施工时间紧,施工企业往往忽略了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这在我国的电力工程施工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时,因施工项目较多,混杂着一些非电力施工企业,其安全管理和施工工序较为模糊,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重特大事故。因此,我国主管安全部门加大了安全施工的整改力度,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颁布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条例,提出了以安全促生产的方针政策,极大的保障了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电力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施工事故影响的范围也较大,有时重特大事故影响会达到数千里,虽然我国近几年没有出现电力工程的重特大事故,但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安全管理薄弱,安全责任制无人问津的现象,行业安全生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技术措施上也存在着安全问题,有些施工技术根本没有得到安全论证,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笔者认为,电力工程必须要做好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此来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
2 电力安全管理模式的原则
2.1 安全第一
电力工程施工中也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现象,在施工中主管领导提出安全第一,管理人员马上就开始做安全管理工作,如提出质量第一就开始抓质量管理,这就会造成安全问题没有长期的保障,安全和质量都很重要,但从实际出发,还是要以安全为第一进行施工的管理,掌握好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关系,做到互不影响,通过安全管理来保障质量管理。
2.2 优先原则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与工期也是需要管理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安全措施会与施工进度产生一定的分歧,从施工工序和安全措施来看,施工中有些工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安全措施的施工,例如:防护网,脚手架,隔离架等,这就无形的增加了施工企业的工作量,多少会对施工进步有所影响,而不进行安全措施的施工,又会对施工的安全带来影响,可以说是一个针对性较强的矛盾问题,在此笔者认为从电力工程的施工周期来看,往往都是时间较长的建筑工程,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以此缩短施工周期,达到安全促生产的目的。
2.3 安全与投入资金
安全与投入资金是指电力工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来购买安全设备,但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支出,不购买安全设备,这就增大了施工的危险系数。一般电力工程的安全设备费用都包括在投标价中,如果不购买安全设备,施工企业就可以增加的自身利润,但从较长的施工周期来看,这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非常不利了,如果出现了事故,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施工企业也要承担巨大的责任,所以安全与投入资金还是要以安全为主。
3 电力建设中的五大安全管理体系
3.1 安全责任体系
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筑工程必须进行安全责任制的下发,电力工程施工依据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规定的内容,来进行安全责任制的下发,主要以承建单位和施工单位来分别进行的,一般是以各专业、各工种、各分区的项目负责人为主要对象,通过项目负责人来落实施工人员具体的安全责任,及时的掌握现场的施工情况,建立三级目标管理措施,从区、组、人来进行安全工作的检查,把安全工作抓实。
3.2 安全监督体系
电力工程项目要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负责人,以全面的安全监督体系为基准点来做好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督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成立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以少而精为主,主要负责日常施工的安全巡检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安全巡检日志,把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的上报到项目经理,使主管负责人能够做出整改计划和方案,有效的协调好施工进度与整改的工序问题。施工中承建单位还要定期的组织各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例会,因施工周期较长,自然环境会逐渐变化,安全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定期的安全例会可以帮助各施工单位有效的控制好施工安全,同时承建单位还要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对各分包单位的安全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3.3 施工安全控制体系
施工安全控制体系主要是以三方面为主: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机械安全。电力工程的安全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因为电力系统不同于其它的建筑工程,其施工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进场人员必须要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才可以上岗,这样可以避免因人为原因而引发的现场事故,同时做好与平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保证施工人员懂安全、会安全、做安全。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是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交底来体现的,在技术上施工人员一定要以规范为标准,来进行施工。施工机械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合格后放可进场施工,使用者也要具备上岗证件,并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保养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3.4 奖惩考核体系
工程项目应设立安全奖励专项基金,建立安全奖惩及考核制度,实现安全与经济收入挂钩。安全奖励包括定期奖励、特别嘉奖、安全施工积极分子及先进班组奖励等,安全奖励应体现重奖重罚的原则,重奖安全责任承担者。安全考核包括安全目标考核、管理考核。
3.5 应急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部应根据施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及专项处置方案,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如医疗器械、救援设备等,加强员工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演练。形成有效的应急响应体系。在隐性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要快速做出反应,优先保证人身安全,尽量将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traffic safe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task,which requir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ublic traffic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syste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nhance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safety system construction.
关键词:科学管理;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
Key words: scientific management;public transport;safety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59-04
0 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大城市的命脉,这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关系到城市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公益事业。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相继发生了多起公交车辆燃烧和安全生产事故,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加之近两年在雾霾治理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各城市分别采取不定期限行政策,无形中增加了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压力,其中安全管理无疑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
本文首先主要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继而通过引入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来对当前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和安全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
1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现状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活动息息相关,其安全性直接决定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我国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整体的运营管理状况并不乐观,其安全管理和日常运营管理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难度,加之近两年来雾霾治理政策实施过程中,全国各大城市不定期限行,客观上加大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此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 安检措施缺乏
我国公共交通具有公益、大众以及便利的特征,这部分特征的存在,则使得公共交通运行安全处于公共安全范围内,即需要能够做好相应的安全检查工作。安检措施方面其经常应用在铁路运输、民航以及公路运输等公共出行方式中,在这几类安检工作中,安全检查措施可以说是对出行安全进行保证的基本前提。而在目前的公交车出行当中,很多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安全检查措施,即在城市公交车中,任何人都可以乘坐,不仅在乘坐时没有专人查验,且没有专人值守,根本无法判断乘客是否携带危险品上车,而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事故高发的一项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较多的乘客携带汽油乘车、报复社会导致公交车爆燃的情况,因此导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伤亡情况,该种情况的出现,同现阶段我国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安检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
1.2 管理不到位
在公共管理安全体系建设中,科学管理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管理,则会因此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如在前些年成都发生的一起公交车爆燃事故中,当事故发生之后,无法找到公交车安全锤,乘客在危险情况下不能够破窗逃生,同时,公交车存在较为严重的超载情况,进一步加大了事故后果。厦门BRT发生的一起公交车爆燃事故中,当公交车已经发生着火情况之后,司机却没有立即停车疏散乘客,而是坚持将车开到站台位置停靠,在着火情况下,该种操作方式无异于火上浇油,对事故的发生以及扩大起到了加剧的作用,并因此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此外,当厦门BRT完成建设之后,就已经有市民对BRT快线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向政府提出了解决建议。可惜的是,在建议提出之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对问题进行积极的采纳,并最终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可以说,这部分情况的存在,同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具有直接的关联,正是管理方面不到位情况的存在,不仅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以及后续的救援,且因在事故情况下没有做出正确处理导致事故向着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
1.3 公共交通安全教育缺失
在公共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公众往往会进入到一个慌乱而无助的状态,在该种情况下,良好的公共安全常识可以说是保证公众自救的关键依据,而在现今城市交通当中,公众在基本公共交通安全常识方面却存在十分缺乏的情况,如即使公交车已经满员,仍然要挤进去,并使得公交车达到了饱和,乘客在车上即使连正常的移动都无法进行。在该种状态下,如果因各类因素的存在发生爆燃事故,可想而知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在拥挤的公交车当中,乘客逃生将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而从安全角度考虑,如果在公交车的运行过程中就做好最大载客量的限制,那么即使事故发生,乘客下车自救的机会则将增大,也将有效降低事故后果。对此,就需要能够积极加强公众在公共交通安全方面的意R,通过意识的加强做好日常出行防范、以此对交通事故以及事故后果的扩大起到积极的防范作用。
2 完善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对策
2.1 构建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网络科技加强安全监控
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遵循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企业通过自筹资金负责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集群调度系统、智能场站建设和公交站点信息服务系统等的建设与维护,以及员工培训等投入,并纳入企业经营成本。提倡由第三方机构参与公交信息建设和服务,政府对涉及公众服务和行业管理等信息内容购买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以提高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效率。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细节虽然因城市而异,但是都有一个通用的模式,见图1。
■
2.2 加强安检
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乘客积极开展安全检查,是实现我国交通安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够在从源头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基础上实现对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在所有交通工具当中,飞机事故率最低,除了飞机自身可靠性以及较高的飞行技术保障之外,安检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在乘坐飞机时,其所开展的安检工作十分严格,不仅需要在过安检时要做好包裹以及自身携带物品的扫描,甚至是一瓶矿泉水都不允许带上飞机。而同飞机相比,公交车基本上不存在安全检查,乘客是否携带危险品上车,谁也不能够掌握,而这也可以说是影响公交运行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此,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就需要能够对公交系统的运行安全引起充分重视,在城市公交系统当中强制安检。而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安检技术十分成熟,通过在不同公交车上做好安检设备的安装,则能够从技术层面对不法分子作案的可能性进行杜绝。同时,在对安检设备安装时,也将会因此提升公交车的运营成本,对此,政府则需要能够加大城市交通安全方面投入,在该方面加大补贴力度,或通过对公交运营价格适当提升的方式抵消安全设备带来的成本负担。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同人的生命相比,设备成本负担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2.3 科学管理
管理的科学与否可以说是对社会现代化情况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志,要想真正实现安全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科学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之前我们提到的公交车爆燃事故当中,公交车超载情况既是对管理缺位的一种充分体现,也是对公共交通事故后果的加剧。作为城市公交公司,不应当不加变化的对公交车辆进行安排,而是需要根据城市不同时段人流情况对公交车辆进行合理的调配,以此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动态管理,即在对本城市交通情况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流、增加运力以及科学规划等方式避免出现超载情况。而除了做好公交超载情况的科学治理之外,也需要能够在城市公共交通当中做好运行方面的强化管理,即在做好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的基础上对公交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将公共交通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其逃生工具、安全门以及卫生消毒等方面的维护可以说是对公共交通安全进行维护的重要措施,虽然这部分工具从外观角度看来并非关键内容、甚至在平时交通运输当中很少用到,但却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4 加强公共交通安全教育
在城市交通安全工作当中,做好公众的交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该类安全教育的开展,则能够帮助司机以及乘客都能够形成好的交通安全常识,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够形成基本的安全考虑,在外出以及工具乘坐之时就能够做好各类安全内容的防范。在事故发生中,不会惊慌失措,在临危不乱、科学有效开展自救的情况下,在保证自身安全、避免此生事故发生的同时做好帮助协作作用,降低事故后果。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有序逃生,降低灾害伤亡,可以说,这部分能力非常重要,也绝非依靠乘客的自我认识就能够形成,而是同长久的公共交通安全教育分不开的。在该项工作实际开展中,要充分重视、严格落实,避免该项教育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需要在公众当中经常开展,无论是普通的乘客还是司乘人员,都需要定期的接受这方面教育。同时,交通部门也需要在城市当中定期开展交通事故演习,加大媒体如报纸、电视对该演习活动的宣传,通过该种方式使公众能够在心灵深处对公共交通安全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共同实现公共交通事故发生情况防范的基础上提升自我自救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公共交通事故发生所引起的危害。
2.5 构建良好的社会安全网
在整个社会当中,公共交通安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一项内容,而同社会上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建筑、医药等各方面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并共同形成公共安全。虽然在公共安全这个较大的领域当中,安全的不同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时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如在前些年贵阳公交车爆燃事故中,携带汽油上公交车、点燃汽油导致公交车爆燃的犯罪嫌疑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举动,即是因为其在生活中怀疑其妻子出轨,为了对心中愤怒进行发泄所作出的报复社会举动。而在厦门公交车爆燃事故中,犯罪嫌疑人作出犯罪举动的原因,即是到当地派出所更改年龄遭拒,在诉求无门的情况下决定以此方式报复社会,并因此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这部分案例的存在,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安全网对交通安全事故预防方案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事故当中,犯罪嫌疑人自身因素固然重要,但试想一下,如果这部分不法分子心中的诉求以及不满能够得到满足以及释放,则可能会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对此,就需要政府部门能够秉承为民服务的原则,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使具有诉求的民众具有申诉的渠道以及途径,则不会因诉求无门导致绝望、不会因绝望而做出报复社会的行为。除了做好群众正常诉求的满足之外,政府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民生的改善工作,对普通民众的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方面做好保障,在使普通民众具有生活保障的情况下形成好的社会安全网构建。
3 实践研究――上海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
2013年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推进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以巴士集团、浦东公交两大集团公交信息化示范工程和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目前已基本建成集行业监管决策、企业运营调度和公众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公交行业信息化体系框架。按照“掌握现状、找出规律、科学诱导、有效指挥”的总体指导思想,以一机三屏的方式,全面、实时整合、处理全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领域车流、客流、交通设施等多源异构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实现跨行业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交换,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交通综合信息应用服务体系。
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一体化车载信息系统全覆盖(如图2所示);完成150个公交首末站的RFID基站建设,2000辆公交车安装了RFID电子标签;完成2111个POS机改造工作;完成945辆公交车的智能投币机的改造安装工作,试点265套客流采集仪对上下车客流进行采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道路交通状态判别与实时展示,以可变信息标志,展示道路交通状态等实时信息和交通视频(如图3所示)。通过车载信息系统,畅通了数据的采集渠道并实时传递,与公交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公交站亭建成1600块LCD55寸显示屏、1700根太阳能电子站牌实现了车辆实时到达信息的,继而通过客流量监控界面(如图4所示)实时调控车道信息。4600余站点通过手机扫描设置的二维码标识,获知该站经停公交车的信息。基于智能手机“上海公交”APP的个性化服务,除了具有出行规划、线路站点查询等功能,目前已实现965条公交线路的实时到站信息,并具有公告和线路评价等互动功能(如图3所示),为新一轮智慧公交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总体来看,公交监管系统可对企业服务质量、运营安全、运营成本进行动态监管和定期评价,实现对人员、车辆、线路的过程化管理,增强行业优化配置车辆、优化公交线网布设的能力,提高了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
4 结语
在我国现今城市发展建设、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于交通安全也具有了更高的诉求。在上文中,我们对科学管理加强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安检工作的加强,能够避免不法分子有机会实施犯罪;通过科学的管理,有利于实现公共交通安全隐患消除的基础上提升交通工具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通过公共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公众在形成较高危机意识的情r下掌握自救知识,减小事故伤害;通过良好社会安全网的构建,则对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在未来工作中,需要交管以及城市管理者能够从上述内容着手,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切实提升公共交通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纪志龙.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J].人民公交,2014(01):46-49.
[2]胡杏.浅谈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理念[J].青年与社会,2013(12):44-46.
[3]章继光.城市公共交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J].交通与运输,2013(03):55-56.
[4]吴晓武.广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1(09):106-111.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施工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为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加强建设工程法规建设。国家先后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规,并制定修改了相应的配套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各项规定。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初步健全。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意外伤害保险开展缓慢。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市场准入制度脱节。此外,政府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违规生
产处罚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未能及时对违章责任主体实施处罚。信息管理展开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的建设市场安全生产的管理需要。
2.部分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为赶工期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前擅自开工。这给政府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增加了难度。少数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对工程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认为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事,未能及时督促其它参建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部分建设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不按规定支付安全生产措施经费,造成施工单位在安全防护投入方面经费保障上的困难,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
3. 少数设计单位未能对复杂地质构造、不利的自然环境和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危及施工生产安全,需提出专项安全措施。对建设过程中安全状况实施跟踪管理,出现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不能从技术支持上提供安全保障
4. 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普遍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只抓进度不管安全的现象持迁就态度,怕处理不好关系影响今后工程监理任务承包和其它工作的展开;有的监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出的整改意见针对性不强。未能有效指导施工单位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工作。
5. 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企业,对有些工程项目部管理松弛,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近年来建筑领域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75%以上为农民工,企业安全教育和施工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需要。多数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滞后。大多项目部编制的应急预案、施工用电、消防方案可操作性不强,未能有效指导施工,未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一旦出现险情无法按预案展开排险。部分项目在高支模搭设和基坑开挖中未按施工方案实施。安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进行检测。绝大多数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千方百计降低安全生产成本,减少安全生产防护方面的投入,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强行生产。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监管重点
1.建设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建筑行业“诚信制度”的建立。完善建筑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采取信息化手段记录监理、施工企业(含项目经理、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在建设过程中安全和文明施工情况及不良市场行为,并进行曝光。在工程招标和资质年审中进行量化扣分,从建筑市场准入上严格把关。理顺处罚的渠道,建立联动处罚机制,按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及时实施对参建各方违规行为处罚,确保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积极推进“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立劳务管理机制。组织参建人员安全生产教育,使员工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施工现场执法监管人员要认真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安全生产交底工作。建设过程中加大抽查力度,督促参建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危险源。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杜绝群死群伤等重大事故。①严把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关。针对监督员在工程监督中监督工程量大、范围广,只能对工程安全生产实施宏观监控的特点。监督人员应认真总结各类工程的安全生产的监督经验,按不同工程的特点分析危险源,根据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我县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管预案。在安全生产施工许可条件审查中,就建设、监理、施工各方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参建人员的安全教育,毗邻建筑物、地下管线、架空高压线的防护,安全生产专项方案、安全措施费使用计划、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等编制和审查、审批。②在工程建设过程的日常巡查、抽查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开展工作:首先,抓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督促各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按规定选配有较强责任心、敢于管理、有安全生产实践经验和资质的人员担任专职安全员。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将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形成全员管理的格局;第二,严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作业。劳务工人特别是新进场的工人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从事相关劳务;第三,抓大型设备、机具的使用安全检测。对塔吊、物料提升机和外用电梯一律要求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安装后进行登记备案。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验收,保证施工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杜绝设备运行中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确保施工设备和机具的使用安全;第四,抓好防高空坠落。严格检查楼梯口、进出口、洞口、井口和预留管道口、井字架进出料口等的围蔽情况。脚手架搭设外立杆内侧必须设置密目式安全立网,1.2m高防护栏杆和0.18m高、厚度不小于10mm的挡脚板。施工作业层须满铺固定脚手板。结构施工层楼面、电梯井内应每隔三层并最多隔10m设置一道安全平网防护。在个人防护方面,要求施工单位给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配安全带;第五,高支模安装必须符合规范并保证现场搭设与方案相互。高支模安装后,必须组织经有关建设各方进行专项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钢筋绑扎中堆料不能过于集中;第六,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履行审批。施工过程中每天在工人下井施工前,必须对井下气体检测,方可下井施工。开挖过程中要严防塌孔事故的发生。当设计孔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采用跳挖的方法施工,发现流砂应停止人工开挖。同时,注意临时施工用电安全,施工现场配备应急抢险器材;第七,深基坑工程。开挖前必须检查围护结构是否经检测合格,入岩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基坑深度超过7米的工程项目,施工专项方案必须通过建设主管部门认定有审查资质单位审查,并有应急措施后方可施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深基坑实施动态监测。同时,基坑临边负荷要符合设计要求、坑边、坑底应有组织排水、护壁止水要达到设计要求。
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中通过定期、不定期联对重要部位重点检查、危险部位进行反复抽查,督促参建各方切实执行建设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条文,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