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27:16
导语:在高端医疗的市场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虽然刁钻棘手,8万家县级和乡镇医院带来的市场需求仍值得GE医疗这样的巨头从高端市场上俯身。
2012年5月,通用电气(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在成都成立,G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如此解释它的任务:“过去10年,通过位于上海的GE中国研发中心,我们已经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现在正是我们扩大在华创新活动范围的好时机。”而这一所谓“扩大创新”中最重要的一项,便直指以二甲及以下基层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民营医疗机构为主的中国基层医疗市场。
在始于2009年的新医改的刺激下,中国基层医疗设备市场的“刚需”激增。报销比例的提升极大地释放了乡镇农民的就医需求,也刺激了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添置和升级。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县级和乡镇医院达到8万多家。这一市场规模使得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几近垄断地位的“GPS”三巨头——GE、飞利浦、西门子也开始虎视眈眈,弯腰淘金基层医疗市场。
早在2006年,西门子便启动了“SMART”下乡计划,目的是设计出简单易用、维护方便、价格适当、可靠耐用和及时上市的产品,就此打开中国基础医疗市场的大门。GE的步伐稍迟,但重视程度不逊西门子,2010年GE医疗集团总裁兼CEO约翰·迪宁公开表示:“GE医疗在中国的高端医疗产品和基层医疗产品目前的销售比例是8:2,未来可能是5:5。”
但无论是西门子的“SMART”计划,还是GE的“5:5”目标,在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复杂性面前,都不得不感到棘手。
如果说高端医疗市场比拼的是“GPS”最为擅长的研发实力和服务能力,那么基层医疗市场考验的便是这群大象在胡同里跳舞的技巧了。
山东省胶南市某一级甲等医院的一位医生并不认为自家医院有购买“GPS”产品的必要。这家医院的年营业额为几百万元,在同业中属于经营状况普通者。在此类医院,最常用的医疗设备有B超(黑白)、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x光机,大约10万元一台的B超机已是该医院购买的比较昂贵的设备。其他诸多小型医疗设备(如血液黏度计),则大多由江西南医药、北京宏润达等本土医疗设备制造商提供。“GPS”占据绝对优势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如CT、彩超等),医院几乎没有想过进行采购,除了自身无法负担之外,政策上也并不支持一级医院采购CT机这样的医疗设备。胶南市目前包括公私营在内的一甲医院大约有21家,二甲医院有3家,“像CT机,一个县有2-3台就够了”。
基于基层医疗环境的现状,很多县级医院在选购医疗设备时,尤为重视产品的多功能性。由于预算有限,设备最好身兼数职,一台机器同时满足各个科室的多样需求。这并非在高端医疗市场上以功能精专取胜的“GPS”的传统优势所在。
基层医院不仅对于功能的定义与高端市场不同,对性能一词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基层医院更为看重设备的稳定性,要在乡村电力环境下保持长时间运转不宕机,结实好伺候。此外,基层医院往往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交通体系并不完善,例如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如果采购的CT机出现故障,即便当地的GE工程师赶到现场也要1000多公里,如需GE资深工程师赶到可能需要2-3天的时间。因此,医院期望要么设备不易损坏,要么易于自行维护,要么便需要厂商建立一个特殊的维护服务体系以保证及时反应。
医疗人才和技术等软件的匮乏,更是为设备等“硬件”市场带来了难以控制的变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医院医生对记者坦陈:“即使医院购买了CT机,让原本检查无果的患者能够成功检查出病因,事实上我们往往也医治不了,最后患者还是得去二级、三级医院就医。”购买了功能强大的医疗设备却缺乏能够使用的专业人才,或者能用其做检查,却无法进行相应的治疗,这些都使得医院对高功能医疗设备兴趣寥寥。
近年来,关于医疗设备市场的分析报告大多不利于“GPS”:在低端医疗设备市场,本土品牌更具价格优势,比较了解基层医生的操作习惯和知识,因而竞争优势明显。这些国产设备尽管鲜有一统天下的领导品牌,但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术业有专攻,已经能够满足这些医院的需求。且医疗设备的购买频率低,习惯性强,一旦医生习惯使用某一品牌的设备,便不愿更换,市场先入优势明显,易守难攻。
一方面,是“GPS”因基层市场的独特与复杂而暂缓脚步;另一方面,则是东软这样的国内厂商在CT、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上不断获得突破,逐步向上移动,开始挤压巨头们的利润空间。“GPS”对待基层医疗市场的态度已经从寄予厚望,变为始见真章。
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选址成都,便是GE医疗“下乡”战略的关键一环。
此前,GE医疗在北京和无锡均有研发机构,但并不能满足GE“贴地研发”的需要。国内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沿海城市三甲医院密度相对西部城市更高,整个社区服务端的体系也更完善,西部的基层医疗环境更为典型。而成都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点,四川农村人口的基数较大,同时也是全国在城乡统筹医保走在前列的地区,基层医疗市场的增长更为明显。同时,成都亦能够辐射藏区、川西等地区基础设施(包括医疗资源)仍然比较匮乏的地区,有助于GE医疗针对这些地区设计低成本、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便设置了西南地区基层医生的培训基地。
在GE中国创新中心,记者见到GE针对基层医院研发的各种新设备。这些设备大都并非“原创”,而是在GE高端产品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这些机器都有各自的改进方式,但通常来说,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功能会被去掉—基层医院对此并无需求,有助于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以Brivo CT 325/315产品为例,项目组将其控制部分全部整合到特殊定制的计算机工作站,同时用数字倾斜技术取代机架倾斜,这些改造都以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复杂度为目标。
GE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马加宁如此概括其改进原则:“东西再好,价格太贵是不行的。原来我们出售给三甲医院、科研机构、大学的产品,到了基层就一定要调整。但如何调整是一门学问,并非把所有的功能加进去就是最好的,也不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减掉功能就最好,我们更愿意‘按需定制’,根据区域情况考虑相应功能的设置。”
医养结合运营成本定向服务
一、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深,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高龄老人、失独老人、慢性病老人等不断增加,其对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而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服务的重大发展与转变,是应对未富先老状况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与失能化的重要措施,这也是一种有效运用企业存量资产、发挥企业医疗资源优势、实现企业服务社会、创造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而该养老机构往往经营活动的资金回报率较低,投资需求相对较小,流通过程中成本较高,利用国家政策的灵活度较低,这给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
二、民营养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投资回报率低
养老行业本身具有前期投资大,见效慢,资金回笼率较低的缺陷。按照目前养老产业普遍较低的投资回报率计算,普通养老机构收回成本至少需要10-15年。并且,与公办养老机构不同的是,民营养老机构没有政府提供免费的办公大楼,也没有稳定的财政拨款支持,因此,民营资本为主的养老企业生存更为艰难。
2.民间资本投资较小,以观望为主
由于当前的民营养老机构有着之前提过的投资回报率低的现状,并且在各个方面仍然比不上公立养老机构,市场认可度较低。对民间投资者来说,投资是为了获得回报,使手中的资产不断增值,所以投资养老机构这种低收益的项目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较低。一些主动将资金投入养老机构的资本所有者的目的甚至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慈善行为,但仅仅从公益性的角度出发并不能够很有效的促进民营养老业这一产业的发展。
3.成本管控力度不足
长期官办养老机构的行业主导形成对成本的管控力度不足,事实上,如果想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成本控制。民营养老机构与公立养老机构不同在于,民营养老机构最终目的还是尽可能的获利,也就是利润最大化。在市场价格没有很多优势的情况下,企业通过直接控制成本能够直接明显改善盈利质量。
4.缺少对国家扶持政策的创新应用
当前政府对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持鼓励与支持的态度,各级政府也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但是,由于国家准许民营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的政策出台时间较短,一方面,大部分有关部分没有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导致政府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当前民营养老产业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不深入,在利用国家政策方面灵活度较低,忽略了对国家扶持政策的创新应用。
三、民营养老业经营管理方式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1.加强民营养老机构与公私立医院、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行业合作。
在政府相关负责人的监督下挑选合适的合作厂商,形成“投资―分销―均利”的合作模式,拓宽引资渠道。同时了解国家政策,购买有相应国家减免或补助的医疗药品以节省开支。,同时与医疗器械供应商合作,通^网络等相关渠道购买医院更换淘汰下来功能齐全的二手设备,在保证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功能的同时节约资本。
2.运用适当的营销策略维持并且逐步增加民营养老机构的客源。
民营养老机构要想盈利就不应该仅仅考虑从成本上进行控制,减少开支,还应该主动招徕顾客。如,运用人员推销策略,聘用合适的老年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人口相传地向其同龄人宣传入住该养老院的优点好处。运用广告策略,在老年人汇集的老年文化中心设立广告牌宣传,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当地政府合作,定期组织参观医养结合型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以提高养老机构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3.探索“以高养低“分步骤的定向服务模式
针对目前大部分民营养老机构依然照搬公立养老机构较为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提出“以高养低“分步骤的定向服务模式。结合目前国内,尤其是重庆市经济仍处于较为快速的增长期,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中服务类,尤其是高端服务类消费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同时中产阶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赡养老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断加重,而公立养老机构为主体的现有养老机构仍主要提供的是中低端的养老服务,高端养老服务较为空白,所以主要前期将主要的资金、资源投入到高端养老领域,从养老院设施和人员服务两方面入手,养老院设施主要参考国外较为优秀的民营养老机构的规划建设,同时与重庆市南岸区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价格定位于高端市场,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在形成稳定的现金流之后,利用良性的资金周转,早日实现盈利。
在本市高端养老市场初步取得具有竞争性的市场地位后,有稳定的现金流的前提下,可以将盈余资金投入到中端养老市场。适当扩大养老院的占地面积,购入质量较优的内部服务设备,并对中端服务客户限时开放高端服务设施的使用。同时,扩大服务人员队伍,适应中端养老服务市场的形成。在建设中端市场时,也要注意维护高端市场客户的核心利益,开放的高端服务要有计划和限度,防止高端客服的流失。
四、结语
总之,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缓解依赖于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民营养老业是我国养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养老行业起步较晚,民营养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发展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在一些现有的好的基础上,比如医养结合模式下,民营行业积极参与和了解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并且灵活运用民营资本的优势,利用现代管理知识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民营养老行业会获得飞跃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晔.浅谈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协同发展.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
[2]肖云,陈涛.老龄背景下民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队伍的优化.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
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9
[摘要] 医疗器械是基本医疗机构的必备硬件设备,直接象征此医疗机构的医疗和技术水平,不仅关系到所在地方群众的身体诊疗状况和社会效益,而且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占有范围较广阔的市场,并且从长期方向看存在良好市场前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逐渐扩大和拓展,其水平逐渐趋向先进化,并且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是市场模式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必然出现相关不足和问题,本文主要以浙江医疗器械市场为代表,分析我国整体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其市场状况。
[
关键词 ] 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192-02
医疗器械是所有医疗机构的诊疗必备方法,并且随着诊疗要求的日益增高,而不断更新和发展,我国医疗器械的生产水平也逐渐从单纯模仿发展至主动创新,增加医疗器械的先进程度。我国医疗器械的生产以及销售模式向发达国家跟踪借鉴,并且根据我国基本情况而演变成为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形成多个聚集区,其中浙江市场为聚集之一[1]。为进一步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拓宽市场前景,应不断分析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了解其市场状况,不应忽视医疗器械产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本文以浙江医疗器械市场为代表,分析我国整体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其市场状况,报道如下。
1 医疗器械产业介绍和重要意义
医疗器械所涉及范围和理解各国之间存有一定差异,普遍认为其是一种工业产品群,由各型产品聚合成医疗器械产业。医疗器械具有多种特点,多设立在卫生机构用于医疗保健活动,其产品类型复杂,所涉及技术范围较广,对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自身作用对人体达到一定预期效果或者辅助效果。我国医疗器械的生产以医用电子工业、机电工业、精密仪器工业、材料工业等几个部分组成。
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柱,致使医疗器械产业具有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其对卫生产业的经济效益上,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人类贡献的社会效益方面。医疗器械重要性存在于多种方面,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从分子生物学方向、生化物理或者化学角度微观分析病因,从根本机理角度诊断和治疗疾病。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器械辅助作用下,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增加一定工作时间内的诊疗病人数量,增加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器械产生依赖性是必然趋势。为突出医疗器械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浙江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平均每病床占用专用设备金额进行评估和整合,2010年平均34589元,比2009年增加25.3%[2]。同时,对浙江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行调查,近10年死亡率明显降低,市民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均与医疗器械有一定关系。
2 浙江市场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2.1 现状分析
浙江市场医疗器械产业从历年发展形势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从无到有,再从小型发展扩大,最终发展成为产业,培育多家骨干企业。浙江市场也逐渐发展为重点生产区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逐渐扩大,其构成包括原系统的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本省的科研等从业人员逐渐扩大,每年开发新产品数量递增。目前,已有上万个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并且已经开始更新换代,生产一大批高科技品种,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
根据作者调查,截止到2013年底浙江省共有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92家,其中有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5家,无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51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19家,职工总人数26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00多人。第二类企业602家,第三类企业224家,共826家,职工总数为49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00多人,其中杭州和宁波合计510家,占全省企业数的61.7%。
目前,全省第二、三类企业涉及的产品品种主要集中在口腔科材料、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医用光学内窥镜设备、手术室和急救室设备、病房护理设备、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体外诊断试剂等七大类产品。其中有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01家,无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33家,体外诊断试剂企业85家。
经调查和分析,浙江市场医疗器械市场存有一定特点,浙江市场医疗器械产业存在多层次化,主要受医疗机构层次化影响,从省市区医院到地方疗养院,各层次卫生机构医疗水平不同,造成其所需医疗器械水平不同,形成多种层次和档次。医疗器械市场中以医院,尤其省市级医院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最全面,多需求高档诊断治疗器械,不过此类医院所占比例较小。因此,不同档次的医疗器械所涉及的医疗机构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决定医疗器械市场的层次化。再者,经现状分析,由于医疗器械工业基础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较薄弱,因此常规医疗器械,尤其中低档次医疗器械占医疗器械大部分比例,可达90%以上[3]。但是其整体结构存在一定合理性,因为现有手术器械较齐全,基本能够满足和符合手术操作需求,即使精密器械的生产水平较低,但是临床所需要的诊治器械以及保健器械基本均有生产,并且逐渐依据临床患者需求得到更新换代。但是为满足医疗器械市场动态平衡变化,应不断扩大和调整整体结构,使其更符合医院装备标准和需求。
对浙江市场医疗器械市场进行分析,还存在的一种现状,表现在生产集中化较弱,程度较低。首先对于一次性产品的生产规模较小,勉强满足相关需求。其次,如MRI等医疗器械生产家较少,多需从国外进口,市场份额较少。为将省内医疗器械工业发展扩大,浙江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以及政府对其在医疗器械开发方面抓紧培育,不断促进医疗器械设备销售收入,推进全国医疗器械整体水平。因此,应充分发挥医疗器械设备发展潜力,将其推进高速发展阶段。
2.2 存在问题
医疗器械设备发展同时,仍然存有多种不足,影响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和正常运转,主要因素体现在:①医疗器械设备技术水平较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医疗器械设备,尤其是精密仪器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综合多种技术含量,复杂和综合化。不仅浙江产业,甚至全国水平均较低,器械生产水平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将近20年差距。产业结构中,以低水平基础器械为主,占据主要市场,并且存有明显重复化,缺乏创新等设计,使市场整体水平发生滞留[4]。过度依赖进口产品也是器械市场结构中的显著现状和问题,据2007年调查研究中心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专项调查显示,约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CT市场、80%的中高档检测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所占据。国外医疗器械市场过度瓜分沿海浙江等城市器械市场。国产率较低,难于发展,而医疗机构采用进口机器,也加重了患者看病负担,增加看病难、看病贵的发生可能性,对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②人才不足 医疗器械产业和生产机构中缺乏创新性人才,致使企业处于仿制和改进水平,不能进一步满足和符合市场需求。由上可知,截止到2013年底浙江省共有392家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其中351家无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5家有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9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职工总人数可达26000人多,而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500多人。第二类企业602家,第三类企业224家,共826家,职工总数为可达49000多人,而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8500多人,由此,国内对于医疗器械设计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尚不能完全满足,主要受教育体系以及人才培育体系的整体影响,因此缺乏相关专业性人才,并且造成人才流失。③资金短缺 医疗器械的研发,尤其是精密度较高器械的研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医疗器械市场上大多数被国外品牌所占据,而一台进口CT的价格从200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价格昂贵,由此资金不足可明显增加器械开发难度,使生产水平出现滞留状况。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31个品种进口额达到亿美元规模,但是由于市场结构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本身资金投入能力有限,资金需求的长期持续性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但是银行等地方获取资金存在一定困难,增加了投资风险,加重医疗器械研制开发的困难性。另外,缺乏力度较强的监督的法律也是影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3 市场状况以及发展前景
经2010年对中国浙江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进行调查,容量水平达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但是其与药品比例仍然较小,因此,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和前景具有广阔的范畴。医疗器械的需求水平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而不断扩大,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牙种植体年需求量逐渐增大,现存的医疗器械生产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国家政府加大关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力度,实施相关政策, 2006年和2007年分别出台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5],将重点领域设在群众健康方面,将攻克大型医疗器械, 推进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和促进新型企业发展。到近三年的《“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已经将多种高端医疗设备研究化为医疗设备领域重点开发对象,为中高端产品的研制打下一定后备力量,培育多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扶持相关企业的开展。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医疗器械产业逐渐受到国家重视,并且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领域。
为支持医药卫生事业,政府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降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难度。但从浙江省内相关资金投入分析,2011年省内医疗卫生支出较2006年增加23%,已经达到100多亿。并且为相应国内新医改实施,医疗体系在省内广泛增加,卫生体系得到全面覆盖,增加地方医疗机构中医疗器械的需求量[6]。以上政策均使医疗器械产业存在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增加吸引力度,吸引投资企业的加入和联盟,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至2011年,单纯浙江医疗器械市场中,医疗器械行业融资案例数新增4例,投资机构加大对医疗器械投资的兴趣,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器械产业资金问题,加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步伐[7-8]。
政府提倡的医疗改革增大了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支持,很大程度上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一定机遇。使卫生事业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要求愈加严格。为规范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技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装备水平 ,应大力引进优秀创新型人才,扩大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形成良性循环,以自主创新为原则,打造新型化医疗器械产业,提升整体研发水平,避免低水平器械的大量重复化,增加中高端器械的研发力量,降低高端器械的进口数量,从整体增加我国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水平和力度。
[
参考文献]
[1] 杨涵,王晓炜,刘洪伟,等. 从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监管[J].中国药业, 2012,21(2):7-8.
[2] 李军.提高陕西省医疗器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J].中国药业, 2010,19(4):9-10.
[3] 曾蓓.关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分析[J].医学信息, 2013,(11):542-544.
[4] 欧阳昭连,池慧,杨国忠 . 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力专利因素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16(2):34-35.
[5] 吴郦媛.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探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45-46.
[6] 李玉衡.医疗器械产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原国家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祈耀教授谈医疗器械产业现状与未来[J]. 首都医药, 2010,(17):365-366.
[7] 余元骏 .国产医疗器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3,(10):145-146.
在没有竞争的市场上发展,是一种什么感觉?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专注于做养老地产的开发商寥寥几家,且都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几个指头就能数过来。在这个“容积率”很低的地产圈子里,大家生存得都很“舒服”。作为目前湖南唯一一家大型养老社区的康乃馨来说,没有劣势一方的追赶,也没有优势一方的竞争,可谓是“独霸一方”。
在目前中国养老地产市场普遍处在“模仿国外+自身探索”阶段的时候,立足湖南市场,打造标准化运营体系的康乃馨,不仅率先赢得了竞争先机,也为布局全国夯实了基础。
打造湖南首个高端养老社区
104万老人,141家养老机构,1万余张床位,养老机构床位数供不应求,无一家高端养老社区,这是2010年康乃馨正式进入长沙养老市场时所面临的状况。在传统养老方式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要求的情况下,建设一座适合老人居住的高档养老社区,为老人提供最好的晚年生活方式,成为康乃馨董事长李重九的最大愿望。
“我们的项目不是单纯的养老地产,而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民生工程。”李重九对康乃馨的定位更倾注了一份对养老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亦是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写照。
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老龄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是开发商进入养老市场不可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责任与市场的双重吸引下,康乃馨在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养老地产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加入了探索中国养老地产发展的大潮中。
和很多刚刚进入养老地产开发的企业一样,到国外“取经”是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步骤,这不仅能够使自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还能让自己吃一颗定心丸,更加坚定这份事业的美好前景。
历经3年多时间,康乃馨派人考察了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台湾、新加坡运营成功的同类项目。经过艰苦而长期的论证和设计,康乃馨提出了包括建筑、医疗、护理、商业、文化在内的一整套适老化解决方案,总投资10亿元打造湖南首个大型养老示范项目“康乃馨国际老年生活示范城”,预计将能为5000名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康乃馨项目共分三期开发,一期建设医院、呵护中心和配套设施,二期建设养生型住宅和疗养型公寓,三期是更高端的养老社区。时至今日,康乃馨350亩原生山水上已经矗立了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和老年呵护中心,同时还配套建成了10000平米翠湖和8000平米秀山以及园林景观,而10万平米专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养生型住宅和疗养型公寓已经封顶。“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成后,康乃馨将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环境最美、配套最全、服务最优的综合性高端老年社区。”李重九对康乃馨的未来充满希望。
开创“医疗+养老”的新模式
养老和医疗,一如硬币的两面。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在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的需求迅速增加。据统计,目前亟需康复医疗服务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如何实现养老与医疗的无缝对接?如何让高端医疗资源服务于老龄事业?成为养老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月6日,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探索与实践,康乃馨积极响应中央“优先发展护理康复服务,加强老年护理院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的政策,充分利用本省优势资源,率先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办康乃馨老年病医院,由湘雅三医院的经营管理团队和医疗专家全面运营,打开了国内大型公立医院与高端养老机构首次合作的大门,将有效提高湘雅三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快速建立完整的医疗养老服务体系,为更多有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需求的老年群体服务。
对于康乃馨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开创性的飞跃。“这一全国首个‘医疗+养老’的新模式,不仅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更能提高康乃馨品牌的综合实力,使其成为康乃馨布局全国养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李重九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的重视,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身体需要,为他们免去了后顾之忧。
打造全新老年生活方式
最美不过夕阳红,在不可逆转的岁月流逝中,人们都会渐渐变老,而变老并不意味着就不去享受生活。老人需要完整的居住街坊,需要一个适老和宜老的社区,需要以优化老年生活为前提的优质养老场所,要有园林、有活动场所、有朋友聚会……
“从外景来看给人以规模和气势很大的直觉,全新的建筑和环境色彩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印象中的‘养老院’。”这是老年人对康乃馨建筑外观硬件的普遍印象,而在李重九看来,养老社区的硬件并不是难点,每一个做养老地产的开发商都可以做到,而做好服务、为老年人打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打造一个阳光、温馨和充满活力的晚年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养老社区的建设商和综合运营商,不只是建好养老社区的硬件,打造运营养老社区的标准化体系和管理流程,形成独有的养老社区运营管理体系,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李重九介绍到,为了服务好老年人,康乃馨创造性地引入国内首例中心供氧入户、24小时中央空调、中央热水、紧急呼叫系统、GPS定位、宽大医梯、防滑设施、智能化社区、色彩记忆等科技设施,全园均设无障碍通道,每层特设护理工作站,营养餐厅有专业的营养师根据老人的饮食差异,配备无糖餐、无盐餐等。
同时,康乃馨还开办有老年大学、文化俱乐部和老年艺术团等。一方面为老人提供学习、娱乐、休闲、游玩等机会,建立属于老年人自己的圈层,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己朋友。另一方面充分尊重老人的精神追求,开创互动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创造更大的人生舞台,如义工联盟、养生客座等职务,发挥余热。让老人在此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静待时机 蓄势待发
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营,目前老年呵护中心入住率已经达到了80%,康乃馨的服务在运营中得到了检验和提升,项目的硬件设施、服务水平也得到了社会和老人的广泛认可。
伴随着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起步的康乃馨,正在探索中逐步成长,但是李重九也坦言,康乃馨虽然在区域市场上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但在中国养老地产运营的大环境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一线城市养老地产开发商是一样的。
李重九介绍,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发展不充分,主要在于:1、政府缺乏政策引导和支持;2、养老的固有社会观念难以转变;3、整个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4、医疗护理人才缺乏;5、大多数进军养老产业的只想做高端,中低端无人问津;6、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比较少,运营模式都还在摸索之中。
“体检第一股”之争尘埃落定
爱康国宾上月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此次公开募股规模约为1.53亿美元。同时以公开发行价向中司旗下投资机构进行了私募配售,总计4000万美元。上市首日开盘报16.50美元,较14美元的发行价上涨18%,首日收盘报收于15.2美元,较发行价涨8.57%。
按照盘中15.6美元的价格计算,爱康国宾市值已达到了10亿美元,市盈率近35倍。
这支股票在当天的表现,让市场分析人士的观点分为两种,一种认为重资产模式之下,仍能获得较高的市盈率,体现了市场看好中国健康产业的积极态度,同时也提振了多支中概股。另一种则认为是表现平平,此前的财务造假风、做空机构攻击曾令中概股在纳斯达克的形象大跌,因此爱康国宾能否真正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还有待观察。
尽管前途未卜,但当董事长张黎刚在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钟声时,便标志着一场关于中国“体检第一股”的竞争已经尘埃落定。不知道看到张黎刚喜悦的笑脸时,慈铭体检的创始人胡波与韩小红夫妇是什么心情,毕竟原本这个“第一”的称号曾经离他们如此之近。
早在2012年3月,慈铭体检便公布了A股IPO招股书申报稿,7月首发申请过会。今年IPO开闸后,本来打算最后冲刺,但受到“奥赛康”事件的影响,1月13日凌晨,慈铭体检了“暂缓发行”的公告,原定当日上午举行的网上路演,也暂时取消,但并未给出发行暂缓的具体原因。几天之后,证监会发言人表示调整发行进度,原因是慈铭的路演推介材料需进一步核实。在成为此次IPO开闸后医药板块第二家宣布暂缓发行的股票后,分析人士指出,根据慈铭的发行方案,老股套现资金所占的比重甚至会可能超过奥赛康。随即企业便被爆出资金链紧张,扩张速度慢于竞争对手等负面消息,至今尚未重启发行程序。
对比看来,爱康国宾的上市之路就显得轻松不少,3月4日企业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申请,仅一个多月后,便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最高级别的交易板块全球精选市场。而与爱康国宾同日宣布IPO计划的还有美年大健康,同属行业巨头的这家公司表示将于2015年在A股主板上市,以此进一步拓展体检上下游产业链。但此前从企业高层透露出来的信息还是“未来2-3年实现上市,目前尚处于准备阶段”,上市日程并不是很清晰,但突然毫无征兆地对外公布上市计划,被业内看作是“被逼急了”。
竞争对手的成功上市与步步紧跟,让原本最先出手,但如今卡在中间的慈铭着实有些焦虑,总裁韩小红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体检机构上市的目的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发展起来,把企业做强做大。但上市时间过长,不顺利,遇到很大阻力,这让企业当初对于上市的动力变成了现在的压力。”而据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集团上下仍在为A股上市忙碌。
业务模式创新各有其道
此前这三家企业在业务上差别不大,均以大众健康体检为主在全国扩张,但单一的业务结构使得商业模式存在风险。爱康国宾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对于募集资金的具体投向,张黎刚表示,70%将用于投资或并购体检与医疗中心;15%将投资或并购齿科中心;15%用于升级IT系统以及营运资金和其他用途。对于拓展齿科业务,他表示目前国内私营齿科业务增长非常快,中国排名第一位的齿科连锁机构目前年收入只有3亿元,拥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因此未来几年内爱康国宾很有可能成为行业主导者。
对此,爱康国宾其实早已布局,庇利积臣北京医疗中心便是其投资的一家以口腔医疗护理见长的专业诊所。庇利积臣医疗中心1958年始建于香港,如今已发展成为顶尖的多元化私立医疗服务机构,在进入北京市场之后,将诊所地址选在日坛公园的使馆区核心地带,医护人员来自中国、香港、英国等地,能用多种语言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一下就为自己贴上了高端化、国际化的标签。
提到高端诊疗领域,慈铭同样有份。2012年3月在北苑路附近建造的奥亚国际健康管理医院便已开业,首创中国私人医生定制服务高端会所,生命健康管理体系包含定制深度体检、私人医生一对一健康管理、保健养生、就医绿色通道等,定位于向社会精英人士提供私密、专业、系统、长效的私人医疗保健服务。相对于慈铭各家体检中心拥有从百元到万元不等的各种体检套餐,奥亚体检套餐的起步价是两万多元。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普通体检结果是亚健康,在奥亚通过进行两天一夜的深层体检后,则可以高精准地排查出常见病和高发病,更早发现潜在的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记者看到,在这间被布置得如酒店一般的医院里,每一位体检者身旁都有一位医护人员跟随引导。而要想享受私人医生健康管理、无限次深度体检、会所专家门诊等更多个性化的定制健康服务,则需要成为会员。“3年会费55万元,还有5年、10年、20年和终身制可以选择。”这名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如果在入会期间出现心脏病、肿瘤等重大疾病,将全额退款。会员面对的是一名私人医生,但背后为他服务的则是专业的全科医生团队,作为具备专业医学背景,原301医院肿瘤内科医师的韩小红,也披挂上阵,成为“首席私人医生”。
奥亚的出现让慈铭跳脱出体检机构的常规业务模式,在解决高收入群体健康管理需求,创新盈利模式方面找到了一条新路,并很快成为发展重点。根据此前慈铭体检IPO招股说明披露的信息,其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便是奥亚这一品牌。据悉,慈铭在其他城市复制推广这一业务模式的计划目前也正在进行中。
同场竞技,慈铭的每一个动作自然都被对手看在眼里,去年年底爱康国宾在CBD核心区推出爱康君安健疗国际北京旗舰中心,将其定位为“亚洲顶级的高端管理与医疗中心”,虽然只在写字楼里占据了不到一层,但开业当天声势浩大,请来众多企业和文艺界知名人士,同时宣布聘请哈佛医学院前副院长Tom Fox教授为中心院长。
相比之下,美年大健康则坚持要为大众服务,“我们的竞争对手现在走的是高端路线,通过购买高端体检设备来满足一部分人群的需求。”董事长李文罡表示,经过多年积累,美年大健康已经拥有了海量的健康数据,能够分析和筛选出许多慢病人群,可为他们提供更进一步的医疗服务。因此在2015年上市之前,将通过大数据、差异化等手段来提高公司利润,让现有的连锁体检业务拓宽至更广泛的医疗生态链。
扩张之外的新思路
近年,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健康体检的需求也迅速增长。目前这一行业所隶属的预防医学国内总体市场规模已超过500亿元,体检机构超过6000家,行业每年的平均增速在20%至30%,总体平均毛利率则在15%的水平,其中民营机构约占10%。不少民营连锁体检企业凭借舒适度与专业化,拥有可与公立医院直接抗衡竞争的实力。但从另一方面看,国内体检市场渗透率为19%,美国则高达72%,因此发展空间巨大。
2012年,在经济阴霾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市场境况堪虞、企业规模增长放缓、各个细分市场的订单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总体而言承接前几年的高增长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下降势头,但是,这并不代表市场没有增长空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热潮未退,下游消费电子刚性需求仍存,也对中国PCB制造业形成较强支撑。
2012国际线路板及电子组装展览会(2012 HKPCA & IPC Show) 于11月28-30日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及5号馆拉开序幕。作为华南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业界交流平台,本届展会以“行业盛典 共创未来”为主题,规模再创新高。展会期间,《印制电路资讯》特别走访展会主办方,并对会长钟泰强先生(以下简称钟会长)及名誉会长黄燕仪女士(以下简称黄女士)进行了采访,两位来自港资大型PCB企业的高管,分别分享了他们对新兴消费电子热潮、经济走向以及人力成本增加等方面的精彩观点。
《资讯》:2012年已经接近尾声,请谈谈今年中国PCB产业的发展现状,港资企业2012全年的市场订单是怎样的状况?
钟会长:由于欧债危机迟迟不能解决,欧洲仍在衰退边缘,美国经济复苏缓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成本上升,而中国仍紧随其紧缩政策,全球经济环境仍未明朗,这在2012年影响到与全球PCB有关的业务。2012年第二季以来整体的市场环境未如理想,全球PCB厂商的业务均有下降的迹象。就细分市场来说,多层板逐渐收缩,而HDI和软板等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带动而有不错的成长。新兴电子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每9个月左右就已经面临更新换代了,终端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推动了上游PCB制造供应链的可观增长。就长远而言,中国内需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非常强大,厂商绝对不能看得太悲观而有所松懈。
黄女士:值得一提的还有汽车电子和医疗电子的市场,最近几年仍然稳定增长。5年之前,汽车上的电子装备还不是很多,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车上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对深耕这一行业市场的PCB企业有很大利好。虽然在全球整体市场份额中比例不是很大,但其稳定持续的小幅增长,对软板、软硬结合板的需求将稳步上升。此外,随着国民健康产业的发展,作为医疗辅助设备和工具,应用在医疗领域的电子产品未来增长可期,这些行业市场都可以关注。这些市场对PCB制造的可靠性要求相对较高,较早切入这些市场的港资PCB企业,在其它电子市场不尽如人意的情形下,仍能获得不错的市场份额和获利空间。
《资讯》:全球经济走势不明朗,而国内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请谈谈PCB产业近年来受到了哪些影响,PCB企业又是怎样面对这些挑战的?
钟会长:受惠于中国线路板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事实上,PCB的发展与上游供应链及下游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PCB行业的发展成就了国内设备材料供应链。目前中国的PCB产业链尤其是华南地区最为完善,各种基材、原物料及辅助材料、化学药水、专用设备等都有很多优秀的供应商,他们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不仅质量提升稳定、可靠性得到验证,且由于自行开发品牌产品,PCB制造的成本也因此大大降低,成为国内外越来越多PCB企业的选择。下游电子产业,一批国内大型电子公司如中兴、华为这几年都有不错的成长,对PCB制造业也有相当大的带动。
黄女士:国内劳动法已经出台,条例在工人加班时间方面有了一些限制,作为制造工厂,意味着需要招募数量更多的工人,以满足产线需求,加上国内人工成本最近两年来大幅提升,企业遭受的压力更大;此外环保方面的政策越来越严格,上游板材、金价、铜价等物料价格变动频繁,还有政府税收政策在不断调整,PCB工厂既要考虑人工、环保的成本,在上下游产业的挤压下,议价能力也相对较弱,制造业的生存环境确实更加艰辛。不过,我们仍然相信产业的前景,危机中的企业也有发展和提升空间,比如在专用设备的自动化研发方面,更多的机械化将抵消部分成本上升的压力;汽车产业虽然有中日事件,但本地品牌成长很快,汽车电子也不断有新品推出,另外医疗电子要求越来越高,这些产业持续稳定的需求还是带给行业一些希望和空间。
《资讯》:从2010年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市场成为PCB产业不多的几个亮点,能否谈谈您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对应的PCB市场变化的一些看法?
钟会长:全球PCB产业发展至今,多层板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不仅国际大厂可以做到,国内大部分厂商也都能满足客户要求,而在当前经济环境的收缩形势下,普通多层板需求萎缩,给PCB制造工厂带来一些影响;而反观微孔板方面,因工艺流程与多层板迥异,整厂需重新规划,且设备、技术、人才等投资比较大,所以现阶段仍以国际品牌厂商为主,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旺盛需求带动下,仍有相当大的空间和利润率。
新兴市场对高端PCB如HDI、Anylayer等的要求不断提升,现在业界已可以做到10层,不久还可以做到12、14层,构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适应电子产品轻薄短小趋势,PCB不仅越做越小、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当然价格也水涨船高、获利可期。2013年一旦欧洲环境改善,加上4G的推动,高端PCB还将迈上新台阶。内销方面,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一直在坚持不懈的进行着国际化的进程,如中兴、华为、小米等不仅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而且在国际化市场中不断拓展,市占率得到提升。
在全球化市场中,中国和东南亚优势都很明显,制造和组装成本相对很低,而由于产业链完善,对客户反应迅速,目前全球绝大部分PCB包括欧美高达30、50层的高端板都是在中国采购,彰显中国制造、本地组装的巨大优势,而这也刺激外资、台资、港资等在大陆竞相设厂扩建,预计2020年中国PCB市场份额上升到50%以上,而且PCB生产技术越来越走向高端,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也将越来越大。PCB企业方面,港商由于对4G应用等尖端应用把握得较好,仍然占有一定优势,但内地也追得越来越近,中国的PCB市场竞争更激烈。现在的PCB制造不仅要求反应迅速、制造速度快、技术要求高,板材方面也有很多特殊要求,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策略,PCB企业应根据市场寻找发展机会。
《资讯》:2012即将成为历史,您怎样看待2013年的行业前景?
以刚刚出台的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简称“新基药目录”)为研究背景,以外资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新版基药目录实施后外资医药企业市场定位影响因素的变化,试图为外资企业市场的重新定位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新基药目录;外资企业;市场定位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8001
1 引言
2013年3月15日,卫生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宣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本次新版目录分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三个部分,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共计520种,较2009年版扩容超过六成。
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指出,新版目录出台后,各地均需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基药使用比例,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外,二级医院基药使用量和销售额应达40%-50%,三级医院基药销售额要达到25%-30%。
新版基药目录的扩容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使得基药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这对于一直以来较少参与基药市场竞争的外企来说,是一个重新选择战场的机会。
2 外资药企市场定位现状
外资药企在国内市场中素来以生产和销售原研药为主要业务。原研药因其研发投入成本高、风险大以及安全有效性高而价格不菲,这导致外企与国内大部分仿制药企业拥有不同的市场,外资企业以高端的二甲、三甲医院为主要目标市场。
国家对列入基药目录中的药品监管较严,品种进入基药目录仅仅是入围,企业还要考虑到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不被发改委大幅降低,另外,现有的招标政策“唯低价中标”使得药品的价格在各省的招标中也大幅度降低。上一轮基药制度实施后,由于无法满足国家发改委对基药的最高限价以及招标中的压价,除默沙东的调节血脂用药舒降之(通用名辛伐他汀片)通过降价进基药市场外,大部分外企都退出了基药市场。
3 外企市场定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外资药企市场定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一般性,包括产品属性及功能、产品的性价比、使用者、产品类别和竞争者。
3.1 产品属性及功能
每个产品都有其不同的属性和相对应的功能,企业可以依据产品鲜明的属性和独特的功能特征定位。外企的药品主要是专利药,专利药以其疗效好见长,以其价格高著称,这使得专利药与仿制药有不同的细分市场。
3.2 产品性价比
产品性价比是一种产品区别于另一种产品的重要特征,基于产品性价比优势进行市场定位是一个有效的战略选择方式。外企的产品主要是高端的专利药和原研药,虽然其单价较仿制药贵,但是从疗程总费用和获得的健康效果看,专利药和原研药具有一定的性价比。
3.3 使用者
关注使用者的个性特征和类型,可以有效的对产品进行定位,不同的用户类型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专利药因其价格昂贵,一般情况下属于非医保产品,即患者使用该药品的费用不能报销,所以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使用较少,专利药在二、三级医院使用较多,这使得专利药的市场定位在中高端市场。
3.4 产品类别
企业也可以根据产品类别的不同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以突出不同产品种类的差异。产品类别和特定需求直接能够产生品牌联想。外企在国内本身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因其产品的疗效好和学术推广好,医生和患者对该企业以及主打产品的认知度较高。专利药作为竞争性较小的品种,在某一治疗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提到某一疾病的时候,就能让人联想到该企业的相关药品。
3.5 竞争者
针对竞争者对手的定位去确立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也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方法。对外企而言,由于专利保护期的存在,专利药的竞争者较小,竞争者主要是其他外企生产的具有相近疗效的其他产品,但是不属于同一个通用名。因此,竞争者之间同异共存,企业此时可以采用产品差异化战略进行市场定位。对于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而言,其竞争者除了同类药品外,还有大量的仿制药。仿制药与原研药相比,价格低廉,可报销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大部分普通收入家庭的患者而言,仿制药更适合。因此,原研药的市场定位需要考虑到仿制药的优势和弱势,进行差异化定位,寻找不同的细分市场。
综上所述,外资企业需根据产品的属性及特殊功能,是否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其使用者的经济条件、病情严重程度等,产品的类别以及不同竞争者的优势劣势等因素进行市场定位。
4 新基药目录出台的影响分析
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新增了大量通用名,我国基本药物主要在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在二三级医院的覆盖率相对较小。这对于外资企业而言,能否进入基药目录将会影响外企相关高端用药在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可及性。在旧版的基药目录中,大部分外企放弃了基药市场,面对新版基药目录,如果外企继续放弃该市场,其药品的使用者会减少,最终失去基层医疗机构这个终端。”
如果产品进入基药目录,则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基药招标,在该过程中,药品会被压价,从而性价比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消费者的可接受程度提高,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率会上升,产品和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份额扩大。
对于外企而言,专利药产品的竞争者较少,在基药市场的竞争就更小了。但是,对于原研药而言,基药市场的角逐可谓血雨腥风。专利药到期后,国内企业就会大量生产仿
制药,仿制药在研发投入、研发风险等方面的费用较少,审
批程序简单,因而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价格也较低廉。在我国现有的招标制度中,普遍存在着“唯低价中标”的现象,因此,如果外企进入基药市场的话,其原研药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除非愿意牺牲价格来获得市场占有率。
5 外企市场的重新定位
面对日益扩大的基药市场,任何企业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基药市场的竞争异常的激烈(不包括独家品种),在质量方面,外企的专利药和原研药都毋庸置疑,然而,基药市场中价格因素也是关键,在价格和市场占有率的抉择中,外资企业需要重新定位,找好平衡点。
5.1 放弃基药市场
放弃基药市场是绝大部分外资企业一直以来的策略。专利药和原研药的成本高、定价高,主要目标市场是二三级中高端医疗机构,在同类产品竞争较小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就很高;如果进军基药市场,则其价格就会下降不少,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份额不一定能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外企可以选择继续放弃基药市场。
5.2 与仿制药企业兼并重组
近年来,外企专利药密集到期,不断有外资企业和国内仿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消息公布:辉瑞和浙江海正药业共同投资组建了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诺华制药与华海药业签订战略协议;默沙东先后与先声药业和华东医药分别组建了先声默沙东和杭州下沙新厂等,合作方向都是是专利到期的药物。这些举措都是外企准备加入仿制药市场的体现。加入仿制药市场,在华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企的成本,这为外企成功角逐基药市场增加了可能性。
5.3 降价进入基药市场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已成为中国人群主要死因,加之我国正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对药品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基药市场将会成为外企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外企可以考虑通过降价进入基药市场,获得市场份额的扩大。
参考文献
[1]科特勒等.市场营销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摘要: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当司机出现误操作的时候汽车会自动报警;下雨时,窗户会自动关闭;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美国权威资讯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因此,物联网将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给社会、经济各方面带来跨越式发展得技术变革,已引起了各国各领域的密切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物联网;高科技;技术变革
1.引言
然而,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机遇更是挑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产业链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实现上下游产业及跨产业的联动,形成产业的联盟,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深层次发现和解决物联网中的关键理论问题、攻克技术难点及将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应用与实际,则我们就可以再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挑战中获得发展得机遇。否则,我们只会在物联网研究和开发上浪费时间和资源,又一次错过了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机遇。
2.发展现状和目标
2.1发展现状
无线射频识别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机器到机器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
2.2发展目标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十年目标是把我国初步建成物联网技术创新国家。教育部工信部授权理工科高校开设物联网课程,为学生传授物联网相关课程,但凸显劣势的是,师资相对缺乏。可喜的是有华清远见这样的物联网工程师培训机构。总体来讲物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令人期待。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有以下三点。
(1)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重要话语权,初步实现“两端赶超、中间突破”即在高端传感、新型RFID、智能仪表、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感知识别领域和高端应用软件与中间件、基础架构、云计算、高端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领域实现自主研发,技术掌控力显著提升;在M2M通信、近距离无线传输等物联网网络通信领域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RFID、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设备、等物联网制造产业,通信服务、云计算服务、软件、高端集成与应用等物联网服务业,以及嵌入式系统、芯片与微纳器件等物联网关键支撑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从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应用到测试仪器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创新性产业集聚、门类齐全、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及空间布局。
(3) 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物联网示范应用重大工程,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物联网先导应用全面开展;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全面启动,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形成。
从网络发展角度看,今后10―40年发展物联网技术的第一要务是要建设让大众快捷获取信息和知识、能有效协同工作、生活更加高品质的信息网络。网络技术经济宽带化、移动化和三网融合,走向下一代互联网,进一步向后IP时代的新网络体系发展;物联网从监视、控制、反馈一体化,向泛在网络发展;在网络服务方面基于物联网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普及。网络媒体进入主流媒体,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联合构建媒体舆论引导的新格局。云计算平台为物联网提供支持环境;物联网科学将从交叉学科融合,向完善的网络信息论发展。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服务将相互影响,实现人类向往的充满智慧、更加美好、幸福的物联网时代。
3.主要任务
(一)大力攻克核心技术。(二)加快构建标准体系。(三)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四)着力培育骨干企业。(五)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六)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七)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4.前景分析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W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
2011年12月,酝酿已久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将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工程、标准化推进工程、“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其中,重点领域主要涉及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
从物联网的市场来看,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必将有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进入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软件和通信,通过电子产品标识感知识别相关信息,通过通信设备和服务传导传输信息,最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存储信息。而这些产业链的任何环节都会开成相应的市场,加总在一起的市场规模就相当大,可以说,物联网产业链的细化将带来市场进一步细分,造就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产业市场。
据思科最新报告称,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未来1/3的物联网市场机会在美国,30%在欧洲,而中国和日本将分别占据12%和5%。
示范工程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圈定9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分别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20-03
一、医疗健康产业的概念
狭义的医疗健康产业指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总体分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其中,医药工业包含五大子行业,医药服务包含医药商业、研发外包、医疗服务(见图1)。
广义的医疗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2016版)》(以下简称《蓝皮书》)详细的分析了2015年我国医药、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行业细分市场的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上化学药物的销售额达到8 880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66.5%。从未来趋势看,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运营规范的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化学药领域的兼并重组,特别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将很可能明显改变化学药市场竞争的格局。2015年,国内中成药市场增长趋缓,总体市场规模约为3 379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25.3%。《蓝皮书》预测,从发展趋势看,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未来行业仍有着明显的增长机会,而这需要各大企业进一步对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中国市场上生物药物的销售额为1 095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8.2%左右。预计未来我国的生物制药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二)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医疗器械市场方面,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推算,近几年来,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2010―2014年,市场规模扩大了1倍以上,市场总量从2010年的1 200多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 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19年行业规模将再翻一番,达到6 000亿元左右的规模。影像科设设备、检验科设备、心血管设备、骨科设备、信息科设备是医械行业最大的5个细分领域,《蓝皮书》预测,国内产品将向高端领域突破,产业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信息化和大数据将成为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新的助推器。
(三)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医疗服务市场方面,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40万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约2.20多万亿元。基于国家卫计委的统计,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338万亿元。目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78%,社区基层与私营医院所占比例仅为11%和8%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私营医院床位数将翻三番,届时,私营医院医疗服务收入所占比重将大幅提高。
三、“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
在“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必须进行创新,实现互联网医疗,弥补传统医疗模式的缺陷,帮助患者更好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疾病,实现治未病;使优质医疗资源进行跨时空的最佳配置,优化患者院内就医流程,帮助病人免去不必要的到院就医,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给患者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购药体验,促进医患沟通,使医生价值最大化、服务最优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创新健康管理方式
健康管理包含保健食品、器械设备、健康追踪、体检、健身养生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是预防医学的思想。近年来,健康管理已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热点,作为一般医疗服务的“升级版”,未来将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医疗下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能够有效促进疾病预防,医病于未病,帮助降低医疗机构压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传统医疗环境下,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病症才就医,这种健康管理方式通过互联网医疗会变为主动进行疾病的预防。首先,人们可通过穿戴先进的医疗设备将生命体征指标数据化。通过穿戴设备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实时获得数据,及时筛查、预防疾病;将获取的身体各项体征数据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寻找疾病与日常生活行为的关系,并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其次,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致病基因,预估疾病发生风险。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积极运动等方式尽早进行预防,减少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见图2。
(二)创新就医方式
互联网问诊平台通过在线问诊、诊前咨询,初步了解用户的病症情况,引导其科学、合理就医,推动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倒三七模式向正三七模式发展,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因而将成为分级诊疗的有效手段。而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为“四面墙加一张检查台”,患者必须亲自前往医院就诊。由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出现了挂号难、医疗效率低、医疗服务质量低等诸多问题。
图2 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
互联网医疗环境下,不需要政府重新建造医院、诊所,只需要通过“虚拟化”的医疗体制和系统,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控,管理患者的信息即可。这样就会将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的患者。跨时空的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将极大改善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就医体验。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的就医路径对比见图3。
图3 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的就医路径对比
(三)改善就医体验
“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及医生问诊时间短”这一“三长一短”使就医体验饱受社会诟病。互联网医疗的出现使得“根治”这一“顽疾”指日可待。与传统就医体验相比,互联网医疗就医过程更加快捷,减少排队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在互联网医疗环境下,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进行挂号,大大节约时间;同时,医院根据不同科室的预约可以提前调配医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缓解医院的看病难问题。在候诊环节,患者可以通过科室导航服务快速找到相应的科室;在缴费环节,可以通过网络支付,如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节省了到窗口排队缴费的时间;在获取检验报告环节,患者可在手机上查看报告,不需要再到医院提取;在院外康复环节,通过在线问诊或者远程医疗设置,患者可以与医生随时咨询,针对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办法。
(四)创新购药方式
传统医疗行业购药环节存在诸多痛点:处方用药不透明,购药方式多为医院看病购药以及实体零售药店购药,取药时间长且路途用时长。互联网医疗通过医药电商,可以实现让用户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购买药品。方式主要以B2C和O2O两种方式。例如,O2O模式通过实体零售药店的快速物流配送,实现在1个小时内完成药品的配送,为用户带来更加快捷的购药体验。B2C模式则通过互联网药店或者第三方医药平台,对药品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比价,查看是否支持医保报销,用户在网上完成下单,药品在1―2天内就能收到。
随着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放开,医药分离的状况愈加明晰,互联网医疗销售的药品种类将迎来大幅增长,医药电商的购药方式正在加速重构传统的购药方式,为用户带去更好体验。新医改的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是破除“看病贵”问题的针对性改革措施(见图4)。
(五)重构医患生态
当前,医患冲突不断升级。互联网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会得到改善。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健康管理、自诊等方式在线上与患者进行沟通咨询。通过在线问诊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的不对称,优秀的医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更多患者提供诊断,收获口碑和名誉,恢复“白衣天使”称号。互联网医疗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导诊、释疑、咨询等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使传统医疗的“三长一短”现状得以缓解,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给患者带来更加温暖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唐克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情况分析[J].时代金融,2015,(11)
[2] 熊翔密.医疗健康产品发展数字营销的策略研究――以Z公司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