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时间:2023-09-11 17:27:18

导语: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第1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采暖设计;规范;节能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2001)(以下简称采暖设计规范),是在1976年颁布的《工业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l9-75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经国家纪委1987年12月30日正式,并于2001年4月 1日起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95 )( 以下简称节能标准)自1996年 7月 1日起开始施行。现在分析采暖设计规范及节能标准中采暖部分的差异之处,目的是为了找到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为了能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些许的参考。

1 设计规范与节能标准计算方法的介绍

1.1 对于采暖设计规范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方法的计算

计算采暖设计规范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主要是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向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

q = Q/Ao

Q代表着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 W ),

A代表的是建筑面积(m),利用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来确定Q值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1 =aFK(tn-twn):

F指的是围护结构面积,m

K指的是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 m •K ) ;

A指的是温差修正系数;

tn指的是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twn指的是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它主要含有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2

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是

Q2=acpL/m(tn-twn)

a指的是单位换算系数;

cp指的是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L是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1米门缝进人室内的空气量;

m指的是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

twn指的是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tn为综合修正系数

在实施新规范以来,它修订了公式的形式和有关参数的确定,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更加合理和精确的计算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1.2 对于节能标准建筑耗热量指标计算

节能标准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意思是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qH=qH.T+qINF-qLH

qH.T指的是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它主要是计算汇总的屋顶、外墙、外窗、外门、阳台门下部门芯板、地面、楼梯间隔墙、户门等分项。

qINF为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表达式是

qINF =(tj-te) (CPNV)/A0

式中的Cp 、p、N 、V分别为空气比热容、密度、换气次数和换气体。

qINF是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以及各种室内物品的散热等等诸多情况。

[BT1] 2 分析设计规范与节能标准差异

对于建筑物围护结构总耗热量时的计算,设计规范的结果要比“ 节能标准”计算结果大的多,前者基本上是后者的 1.97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采暖设计负荷等指标,也可能是围炉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等等一系列因素。但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2.1 二者在概念上的差异

第一个就是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和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二者是完全不同。前者表达的意思是在设计室内外条件下的能耗量,其值是按设计规范计算得到的为确定最不利工况时达到室内温度所必须设置的采暖设备的依据;然而后者值是按节能标准计算而得到的,值得是在全采暖期间内的耗热量的平均值。它的作用是可用以计算全年采暖能耗量。第二个差异是出现在计算围护结构传热和冷风渗透耗热量时。设计规范中用到的是最大温差,而节能标准中却用到的是平均温差。所以这就造成了二者的不同。第三个差异是采暖设计规范是从纯渗透的角度出发 确定渗透耗热量,而节能标准是从换气的角度出发确定渗透耗热量。

2.2 二者在方法上的差异

方法上的差异第一个就是设计规范是各房间分别计算,单汇总得到整栋建筑的供热负荷;而节能标准是按渗透耗热、围护结构耗热和建筑内部得热三部分分别计算,然后汇总得到整栋建筑供热负荷。第二点就是两者对于热量计算公式的不同。虽然二者的公式很像,但修正系数的选取方法却是的不同;由于计算分类不同.面积的选取也不同,但从整体上讲,计算所用的面积基本一致。第三点就是在计算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时,前者要求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的上限值。而后者却是在选用的传热系数要大一些。

3 结束语

在我国,虽然国家对于建筑采暖与节能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因为我国的国情所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一致,地方政府财政资源有限,所以这就一定程度的阻碍了建筑采暖节能的发展。另外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采暖设计和节能标准对于我国以后的建筑节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在采暖设计规范中认真的研究,并把研究结果用到实际当中的节能领域。开辟出一条节能环保的新方向。还有在采暖设计规范中,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和节能标准中建筑耗热量指标具有本质的不同,当然它们的计算应用方式也有很多不同,还有后者因为节能更好,所以对各项指标都要求要高一些。二者在计算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时,主要是因为温差和传热系数取值的差异等方面才造成了二者差异较大这个结果。以上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等的不同。所以按二者分别计算的渗透总耗热量和围护结构总耗热量的百分比基本相同。所以说研究建筑采暖节能的差异对于以后的节能工作发展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第2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建筑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是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汇,但是深思之余,发现不同文献和报道对其理解有所差异,还有些报道似乎混淆了两者的区别。本文拟抛砖引玉,探讨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求形成科学合理的认识,更好的为落实我国节能规划服务。

1.1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定义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在使用过程中能显著降低能耗的建筑。节能建筑在我国一般是指按照国家出台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

1.2 我国建筑节能面对的形势

能源与环境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两大难题,快速发展的中国问题尤其突出。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产业园区、大型建筑群和小城镇不断涌现,每年新增建筑近16~20亿平米,以这样的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加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43%,每年平均有接近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城市人口能源消耗远高于农村人口。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舒适性的提高,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呈刚性上升的趋势。建筑能耗作为为满足建筑功能和建筑舒适所必需的能耗,目前在我国总能耗中已占到19~20%,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建筑能耗对能耗总量的相对值和建筑能耗的绝对值都面临持续增长的压力。我国的建筑节能势在必行,但任务艰巨。

1.3 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从1998年至今颁布了多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了相对1980年建筑用能水平节能30%、50%到65%三步走的计划。计划到2010年新建建筑分步骤普遍实施节能率为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建筑照明节能标准》。为加强终端能耗管理,正在研究建立我国节能建筑评定体系,即将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及《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近年来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节能建筑已经为广大人民所了解,节能建筑发展迅速。

2、我国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近几年的发展在促进建筑节能的大众认识、推动建筑节能市场化等方面较为成功,但同时也暴漏出一些问题:我国的建筑节能日益得到重视,但收效不尽理想;对节能建筑的本质认识不够,对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关系不清;地方节能标准从节能50%到65%不断攀升但落实不够,一些新建商业项目中滥用零能耗、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名称进行不实宣传等。

2.1建筑节能数字化

节能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不能仅仅是一种口号或装饰,建筑节能需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节能设计是前提、落实施工是基础、用户使用是关键,做好建筑节能需要政府、设计院、施工单位、建设方和用户协同努力。目前我国的节能设计已经成为强制性标准,但落实的情况尚未完全解决。2005年建设部对16个省市3000多个在建工程进行调查发现,施工过程中按节能设计标准施工的建筑中,北方地区的比例为50%,夏热冬冷地区的比例不足20%,夏热冬暖地区的比例不足10%。但同时各个地区尽相提高节能设计标准,按照建设部要求,在2006年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基础上,北京、天津将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可见如果只重制定标准而忽视了具体的落实监控,建筑节能有可能变成数字化的空中楼阁。

2.2节能建筑标签化

节能建筑也出现了一些将部分技术标签化的趋势,具体体现在把一些技术当作节能建筑的标签来贴。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为追求宣传效果而炒做技术,建筑节能体系应是一个整体集成,不可分割开来,采用某一两项技术来代替系统优化是不可取的。比如寒冷地区的外维护结构可以多增加投资做厚,但夏热冬冷地区过厚的维护结构冬天固然可以保暖,但夏天却可能增加空调系统能耗。太阳能在西部地区资源远比东部丰富,但太阳能光伏发电却主要建设在东部。地源热泵在南方无须冬天供暖的条件下无法发挥热泵冷暖两用的优势且容易造成冬夏土壤热不平衡而造成运行困难。节能建筑应该优化选择,发展成套技术。比如适用不同气候条件的保温结构、在当地经济性高的空调冷热源、高输送效率的输送系统、舒适性高能耗低的空调送风方式和末端等等,地域之间根据气候应当有所差别。

2.3限制用能一刀切

建筑节能是否应该设置上限和分段价格这是最近节能法规制订中出现的一个有争论问题。诚然我国的建筑节能必须设置量化指标,但建筑能耗首先是一种满足舒适性的消耗,必须以不降低合理的舒适性为前提。居住建筑的能源消耗是一种消费,代表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已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但没有理由限制使用。对于公共建筑尤其是政府建筑应该首先制订严格的能耗使用限制。从实际范围内看,建筑节能又详细用能指标的都是政府建筑而不是居住建筑。因此对于限制用能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合理区分合理消费和不合理消耗,尊重人的使用习惯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2.4混淆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

建筑节能是以节省建筑能源消耗为目的的系统工程,是节能措施落实得到的能源相对节约量,其单位用KWh/m2。节能建筑是以降低建筑物能耗指标为目的的设计和建造方式,其衡量指标是建筑物的能耗指标,单位用W/m2。前者的单位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而后者是设计值,而节能设计规范中的各项指标是从设计角度提出的,只是对应设计工况的具体指标,和实际的使用是有差异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以上两者关系的混淆造成了一些错误的说法,比如说我国建筑的建筑能耗达到全国总能耗的30%,其实只是我国的建筑设计总负荷达到了全国总能耗的30%,实际的建筑负荷在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另外一种错误的说法是我国的建筑负荷相当于几个三峡的发电量,其实也只能说是我国的建筑设计总负荷相当于几个三峡发电量。

2.5节能建筑贵族化

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近年来营造了许多所谓高端技术路线的节能建筑,依靠堆积的先进技术炒做卖点,将节能建筑所需要增加的成本抬高到数千元人民币。其实同等规模的建筑完全可以在成本投入相同或差幅不大的情况下实现节能,这已为国内外许多节能建筑的实践所证明。关键是开发商如何有效集成各种价廉物美的技术与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只有国外的才能达到技术要求,国内的诸多技术与产品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完全可以做出低价和平价的节能建筑。如此,建筑节能才有生命力。

3、对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建议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耗能大国,近年来能源短缺、电力峰谷差增大、天然气提价、空调和供暖能耗上升导致的、部分省市电力、天然气供应不足,形势不容乐观,建筑节能。基于以上对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辩证认识,我国的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借鉴。

(1)注重节能建筑的落实: 我国虽已颁布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等一系列节能设计标准,但监督管理措施滞后,实施的比例并不高,节能建筑在总建筑中的比例仍然很低。笔者认为当务之急不是急于不断提高节能设计标准,而是要保证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全面落实和达标,既有建筑改造分步落实。应该完善节能设计标准和既有建筑改造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及经济性奖励政策,要完善节能建筑的责任追诉制。只有将随着节能建筑比例的提升,建筑节能才能有稳步发展的基础。

(2)区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分别以限制和激励引导为主加强建筑节能:对政府建筑和用财政拨款建设的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能源管理措施,以政府建筑节能来带动建筑节能。

(3)对于从国外引进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需要分析其对于我国气候、使用习惯、经济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适用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盲目克隆国外的技术到国内。

(4)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的检测、统计、审计和披露制度:目前我国应该尤其重视建立建筑能耗的后期跟踪和披露制度,将建筑寿命周期内的能耗统计和披露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应该尽快制定一套公正规范的建筑节能检测手段,实现对建筑的节能现场检测,将建筑能耗变成国家和老百姓都能看得见、算得清的明白账。这对推动建筑节能落实、政策制定和提高老百姓的认知程度都有积极意义。

第3篇

根据xxx省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通知》(x建文[200x]131号)文件的精神,按照省厅文件的要求,我们结合xxx市"楚天杯"创建,对本市新建和在建的工程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市建筑节能自查情况

(一)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及结合本地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情况。

200x年,xxx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以x建管[200x]003号文转发了建设部(建科 [XX]174号文)和xxx省建设厅(x建文[XX]201号)《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推动了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市的深入开展,加强施工图审查,对执行节能标准,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建筑节能审查工作在我市逐步推开。

加强建筑节能工作领导,重视机构建设,强化职能。为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管理,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我委于200x年7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x建管[200x]91号)进一步规范了节能工作的管理,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同时成立了"xxx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建筑节能领导小组"。积极筹建"建筑节能办公室",5月份调整"xxx市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更名为"xxx市建筑节能与墙体革新领导小组",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申请成立的"xxx市建筑节能办公室"事业编制也获市编办批准并挂牌,使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有了组织的保障。

确定工作方案,把建筑节能工作作为委"xx"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x建管[200x]91号)和《xxx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行办法》(x建管[200x]97号)等管理文件。由于认识到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建筑节能工作得以顺利全面的开展。

重点抓好施工图设计审查管理,设计审查作为关键环节,以节能专项审查促进施工图设计水平的提高。为便于操作和建筑节能的联动管理。我委在《关于加强我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x建管[200x]91号)中将建设部审查备案表分解为《xxx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和《x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登记表》,进一步规范了节能工作的管理,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二)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情况。

20xx年7月建设部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我市通过组织设计人员参加建设部、省建设厅举办的多次培训班,使设计人员和审查人员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了初步的认识,建设部要求加强建筑节能审查工作并实行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备案制度以后,我市从200x年元月以后逐步实行专项审查备案,元至七月份共审查居住建筑50项,通过建筑节能专项审查的共38项,八月份以后,所有审查项目全部执行节能专项审查备案。

(三)XX年以来实施建筑节能工作情况

1、XX年至XX年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各设计单位对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审查人员对强制性条文中建筑节能部分审查也存在差异。

2、由于未实行专项备案,XX年至XX年对设计中建筑节能的执行情况缺少统计数据。

(四)统计填报历年建筑节能调查表情况

200x年项目已按调查表要求填报,但由于XX年以前情况未作统计,无法填报。

(五)项目抽查情况

此次自查共检查十项在建工程项目

1、xxx市宏维置业公司宏维山水明城15#楼

2、xxx市宏维置业公司宏维山水明城17#楼

3、xxx裕华城5#楼

4、xxx集团公司1#集资楼

5、xxx住宅还迁楼磁湖新都a栋

6、江汉庭苑104号住宅楼

7、xxx住宅还迁楼磁湖新都b、c栋

8、市检察院白马山庄b栋

9、市顺佳四季花城水清木华园3#楼

10、市顺佳柳岸闻莺1#楼

抽查项目按要求填写专项审查备案表。

(六)节能设计标准贯彻培训工作计划及落实情况

1、按省建设厅相关文件要求,我们积极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对设计单位主要技术骨干(含建筑、设备专业)、施工图审查人员、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及施工、监理单位技术骨干进行了建筑节能专项培训。

2、组合参加省级培训人员38人,我市于200x年9月9日至11日举办市级节能技术培训,参加人员有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20余人,聘请省内知名专家来黄讲课,培训期间,学员态度认真,秩序井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技术保证。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XX年以前,由于未实行节能专项审查备案,对已完成设计和审查的建设项目,是否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情况不清。今后应加强整改,认真整理管理基础资料,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设计人员和审查人员,掌握节能设计标准尚不熟练,水平不高,部分设计计算数据不够准确,表达不够清楚,今后要加强节能培训,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并在设计标准化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提高节能设计水平。

3、设计中对外墙保温的计算有的项目未计算冷桥影响,未计算架空楼板热工指标以及分户墙热工等热工指标。今后要加强管理,严格施工图审查中的节能专项审查,逐步制定审查标准和审查要点,提高设计和审查水平。

第4篇

摘 要:我国属于能源分布不均衡与能源利用率较低国家, 能源状况充分反映了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建筑行业开展建筑节能的必要性。本文探讨了民用建筑设计理念中贯穿节能思路,探讨了节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整体环保节能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从而为民用建筑的整体节能环保提供了示范作用。

关键词:民用建筑节能设计

Abstract: In China, its energy distribution is imbalan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is low, which full reflects the problems of energy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 indus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penetrating the energy saving idea into the civil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 ways to apply th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and the renewable energy in entir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ivil building, providing exemplary role for the entir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of civil building.

Key words: civil building; design for energy efficiency

当前,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节约资源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已经提升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源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而节约能源问题应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应当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民用建筑设计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当前采用的一些节能技术与设计思路缺乏系统性

目前的节能建筑大都是由开发商和设计院找到一些节能的技术进行拼装, 缺乏系统性。一是体现在片面照搬国外技术而不考虑本地实际条件, 如对于某些日照时数少的地区, 盲目推广太阳能设备, 造成设备闲置; 二是不算经济账,不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盲目推广节能技术, 如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打超深井安装地暖, 造成成本超支; 三是适合高层建筑的节能建筑体系目前发展不够成熟, 外墙表面的材质选用, 保温材料、 防火以及施工和检测的配套技术在这方面都缺乏研究。 如有的外墙处理技术虽然保温性好, 但存在寿命短、 防火性能差、 外装饰受外界影响大等缺陷。

1.2 现有民用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的科学性不足

从我国目前已经制定的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等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其他配套标准看, 一是节能标准规范覆盖面过窄, 由于我国各地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 这些标准远不能满足各种地理气候条件下的各种建筑的需要, 有些标准往往只能适应有限的几个地区; 二是节能标准规范的制定缺乏整体规划, 其中强制性条款和推荐使用的内容界定不够科学。 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之前一直认识不足, 科研投入不足, 使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不足,成果不多, 投入生产的科研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导致节能标准规范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

1.3 现有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与规定未完全落到实处

自 2001 年我国实施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以来,据建设部对 2000-2004 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 按当时在全国抽查的 3000 多个已建和在建项目计, 设计阶段大概有50%左右的项目没有按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区设计,在施工阶段大概只有23%左右的项目符合标准。2005 年,在设计阶段时是53%,在施工阶段时是25%。2007 年专项检查的结果是:在设计阶段已经达到了 97%,在施工阶段达到了 71%。 目前仍有近1/3的建筑未按节能标准建造。随着工作力度的加大, 尽管这个比例在逐年提高, 但是差距还是存在的。从执行情况看, 项目在审批时, 往往没有真正做到对项目可行性计划书中是否包括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内容条款进行严格审查, 使得一些不合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设计得到录用。这里说明的问题是, 节能理念与技术,在设计阶段与执行阶段,都存在着一个有待逐步发展与完善的空间。

此外, 社会建筑节能意识还不强,人民群众对节能建筑的重要性、 紧迫性还认识不够, 建筑节能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节能法规的配套政策未完全建立, 税收优惠政策难以落实。部分地方对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薄弱。行政监管留有死角,规划审查把关不到位, 节能设计变更随意性较大。

二、在民用建筑设计与规划中贯穿节能理念的思路

2.1 建筑总体布局设计的节能理念

总体布局设计是每个方案设计的起始点,是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 关系到整个建筑功能使用方便与否的关键,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同样如此。 总体布局设计应从建筑选址、 分区、 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 建筑方位朝向、 建筑体型、 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 太阳辐射、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 目前建筑方案设计通常已由业主购得土地,其周边道路、 环境等情况大多已经被限定, 单体建筑的选址和主要开口方向往往建筑师无法控制。在此约束条件下, 建筑师应因势利导, 考虑建筑的体量、 朝向、入口方式等方面。比如: 设计中建筑开口应充分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利用夏季凉爽时段的自然通风; 建筑主体朝向应充分利用冬季日照, 夏季避免引起东西晒和眩光; 入口不利条件可以用照壁、门斗等改善。以优化建筑的微气候环境, 利于节能。总之, 尽一切可能给建筑设计一个有利于节能的高起点。

第5篇

关键字: 地下站房 能耗特点 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1提倡建筑节能的必要性

(1)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引发了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建筑节能已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筑能耗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国家的能源增长将不能满足日益高涨的能耗需求。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建设量不断加大,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栋建筑要消耗掉几十亿吨林木、砖石和矿物材料,造成森林的过度砍伐,材料资源的大量开采,带来土地的破坏,植被的退化,物种的减少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因此,提倡并积极实施建筑节能是刻不容缓的。

(2)节能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制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等问题的高度重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我国已经编制并实施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且其正一步步走向成熟。按照节能工作由居住建筑向公共建筑发展的部署,我国编制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于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分析和研究各种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对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2于家堡站站房概况

于家堡站站房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北端,地块东接规划中央大道,南接规划于仁道、西接规划堡京路,北接规划新港二号路且其咽喉区向北延伸至新港三号路北侧,是滨海新区连接天津市区、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主要辅助客运车站之一。随着滨海新区地铁Z1、Z4、B2线三条地铁线的引入以及周边城市道路的建设规划,于家堡站将成为滨海新区商务核心区最主要的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站。

于家堡站站房共三层,总建筑面积约86168O。地面层主要为穹顶的进站大厅(不在此次研究范围内)。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由南向北依次主要布置了设备用房区、南公共通道、南出站厅、售票室及办公管理设备区、售票通道、候车大厅、进站厅、北公共通道、北出站厅、设备管理用房区、公寓用房及公安用房等;地下二层主要为站台、轨行区及位于站台两端的设备用房。

3于家堡站地下站房能耗特点及部位

于家堡站作为地下站房,具有其一定的能耗特点。其主要能耗特点和能耗部位为:

(1)整个站房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看作一个整体,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地下室外墙需进行节能设计。

(2)整个顶板和覆土可看作屋顶,应满足节能规范的相应要求,需进行节能设计。

(3)车站地下一层公寓处为了实现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设置了下沉庭院,此处与室外连通,视为室外空间,其四周墙体及门窗需进行节能设计。

(4)车站范围内所有出地面的疏散口地面部分均为开敞式,其周边与外界连通的墙体和门窗需进行节能设计。

(5)车站顶板多处设置了采光天窗,需要进行节能设计。

4于家堡站地下站房节能计算

针对以上地下站房的能耗特点及能耗部位,进行节能计算。

(1)建筑的体形系数:S≤0.3

(2)节能设计达到规定的节能标准,节能率50%以上。

(3)地下室顶板(按最不利处进行计算,即覆土最薄处)

(4)地下室外墙

(5)下沉庭院及开敞楼梯间处外墙(按最不利处进行计算,即柱和梁所占墙体面积比例最大处,见图3-1及图3-2)

5于家堡站地下站房节能做法

根据节能计算的结果,确定各能耗部位的节能做法。

(1)地下室顶板

地下室顶板按最不利处进行计算,此处主要构造做法为500厚钢筋混凝土上做25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其上为590厚覆土,传热系数为0.54 W/( m2.K),满足规范要求。

(2)地下室外墙

地下室外墙主要构造做法为1000厚钢筋混凝土地连墙,1275厚钢筋混凝土主体墙,内抹20厚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热阻不小于1.5(m2.K)/W,满足规范要求。

(3)下沉庭院处外墙及开敞楼梯间处外墙

外墙采用300厚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圈梁和构造柱处外贴50厚岩棉板,主体结构梁和板3米范围内做35厚超细无机纤维保温喷涂,其平均传热系数不大于0.6 W/( m2.K),满足规范要求。

(4)下沉庭院处及开敞楼梯间处外窗、外门

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6+12A+6遮阳型),自身遮阳系数0.5,传热系数≤2.7 W/( m2.K)。外窗气密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规定的6级。

外门采用三防门(防火、防盗、节能)。

(5)天窗

屋顶天窗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顶板视为屋顶)。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6+12A+6遮阳型),自身遮阳系数0.5,传热系数≤2.7 W/( m2.K)。外窗气密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规定的6级。

6结语

目前,国内地下站房较少,而对于此类建筑的节能设计,可参考和借鉴的例子也为数不多。通过对于家堡地下站房的节能设计研究,可为今后同类型的地下站房的节能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对节约能源政策的响应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庆波,单葆国,世界能源需求现状及展望[J].中国能源,2002(2);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第6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措施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循环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也成为现代建筑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改善建筑热舒适条件是建筑领域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一、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亿㎡~18亿㎡,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倍~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 3白白浪费。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因此如何实行建筑节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我国建筑节能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建筑节能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建筑节能意识薄弱。

因为缺乏对建筑节能基本知识的了解,因此人们并未认识到建筑节能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在选购房屋时,往往更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构造,而忽视了建筑节能对于房屋舒适度和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因此,开发商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外观和结构的追求上,而本应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投入往往被守法意识薄弱的开发商压缩下来。房地产企业的利润无形中增大,而社会责任却缺失。只有强化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需求,增强政府部门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建筑行业对建筑节能的知识普及,建筑节能工作才能够稳步推进,人们才能强化建筑节能意识,也才会真正享受到建筑节能带给人们的成果。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低。

我国绝大部分建筑的能源系统还都依赖于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而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相当落后。目前,中国以水电、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还不够大,这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发电、风能受天气影响大,并网技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生产成本比较高,而生物质能的最大障碍则是资源缺乏,大规模发展不太现实。

3.建筑节能技术落后,服务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在建筑围护结构、建筑设备关键节能技术以及建筑热环境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缺乏专业性的技术和服务支持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服务基础研究尚待深入。建筑物性能评价和能耗评价标准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4.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设计标准、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多个专业和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涉及的政府管理机构也包括建设、经济与信息化等多个职能部门。因此,与建筑节能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仍需进一步修整完善,建立行之有效的节能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体系,确保各环节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筑节能工作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应加大协调和监督力度,使建筑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三、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措施

1.建立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切实履行责任。

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是保证建筑节能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工程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单位,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严格执行规定,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抓好建筑节能工作。建设单位要遵守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工建设、组织竣工验收,并应将节能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报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备案。设计单位要遵循建筑节能法规、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节能要求,严格按照节能设计标准和节能要求进行节能设计。施工单位要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节能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符合节能标准和设计质量要求。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完善的监管体系应包括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监管直至延伸到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等环节。

2.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展示推广会,使建筑节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

3.培养和引进建筑节能技术人才。

我国开展建设节能住宅的时间相对较短,相关技术人才短缺。为此,对口高校可以此为契机,增设相关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节能方面着手较早,节能理论和技术成熟,可以从这些国家高薪引进技术人才,来支持国内节能工作。

4.加强设计深度,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需要贯穿建筑的全过程, 节能措施应该从方案规划设计阶段就介入, 一旦进入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就迟了。比如建筑布局、朝向以及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里, 最重要的是把设计、建材与设备、运行三者相互协调, 使建筑用能源使用效率最优化。而广义的建筑节能设计包括了建筑前期设计、建筑材料及设备选择、以及后期的建筑设备节能运行设计。建筑的整体节能规划设计涉及多个专业, 而建筑设计是整个节能设计的基础。一线的建筑设计人员要进行建筑节能相关法规和标准及节能技术再培训, 形成节能的理念, 在设计的全过程要始终把节能与建筑的观赏性、功能性综合考虑, 逐步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节能设计流程。综合各个专业的技术优势, 整个流程应包括建筑节能规划设计, 建筑采光计算、建筑单体设计、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建筑材料热工设计计算、供热与制冷节能运行设计并延伸到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5.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保障机制。

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机制,增加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保障机制。要创新投资体制,想方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的资金,要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或减少营业税等,不断研究探索建筑节能的发展基金,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的办法,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

6.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信息交流,树立建筑节能试点、示范项目, 加强宣传效应, 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抓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工作;推动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与稽查, 完善工程验收的建筑节能审查备案制度;建立公共建筑节能审查制度;通过召开动员会、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公共媒体的宣传, 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贯彻工作, 把建筑节能的意义、作用和政策、规定讲深讲透,让全社会都重视和支持建筑节能工作。同时, 广泛开展专业培训, 组织建设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审图机构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学习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关政策文件,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建筑节能专业知识水平。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节能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大气污染,减轻温室效应,改善人居环境,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型的工作,它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施工、暖通空调、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政府应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限制能耗水平,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鼓励科研单位对新型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大投入,加强新型节能建材的生产、应用,以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林华玺.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发展述略[J].商场现代化,2010,(18).

2 杨梅兰.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趋势探讨[J] .建筑技术,2012,(2).

3 刘绍军.浅谈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10,(6).

4 王海峰.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5).

第7篇

1优化与创新建筑节能设计体系的重要性

1.1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的理念阐释

建筑是一个复合体,它涉及许多专业和领域。完整的建筑应当包括从规划方案到设计施工,包括运营使用的年份,直至最后不再使用的整个过程。建筑节能优化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性能的设计与规划。在方案设计中,建筑师需要对建筑的方位、体型、朝向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必须对建筑材料也进行优化,对建筑的外墙、户墙、楼板、玻璃、屋面、窗框的设计等进行严格的量化与优化。从而实现建筑设备能效的提高,达到实现建筑材料的使用价值,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

1.2优化设计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上涨,建筑行业的能耗已占我国能耗总量的47%左右,我国节能减排任务日益艰巨,建筑节能现状令人担忧。在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26亿m2。每年新建的21亿m2的建筑中,90%以上依旧是高能耗建筑。国家“发改委”200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21亿m2新建建筑中只有7%为节能建筑。而这些新建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在执行原来的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从而遗留下很大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在我国建筑耗能居高不下、节能技术水平依然较低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用新的节能理念对建筑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努力寻求能源保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使我国的建筑行业的能耗达到最佳经济状态,这是极为必要的,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建筑节能的优化与创新思路的应用体现

2.1建筑材料方面的设计体现

(1)新型玻璃保温窗户的设计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窗户保温设计时,有了更多选择。例如,使用防紫外线胶片制作的光学变色玻璃,可以阻挡98%以上的紫外线。电子玻璃则可以自动改变照射到它表面的光的强度和透明度。

(2)阳光照明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建筑在设计时必须引入足够量的天然光,这是考虑人体健康等原因的需要。当建筑物进深较大时,仅靠建筑侧窗的采光量不能很好地满足内部采光要求,这就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太阳光引入到建筑内部。采光搁板主要是为解决大进深建筑内部的采光而设计的,它从某种意义上满足了建筑需要引入足够量的天然光的这一需求。如图1,采光搁板一般由棱镜或反射板组成,它的入射口起聚光的作用。采光搁板一般设在窗的顶部,与它相连的传输管道截面为矩形或梯形,内表面具有高反射性的反射膜,这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设置在房间吊顶的内部,尺寸大小可与管线、结构等相配合。采光搁板使建筑窗体附近的照度进一步增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内部的照明度以及光线的均匀度,是建筑节能优化设计中的典例。

2.2建筑构造方面的设计体现

(1)热环境的合理分区。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当考虑建筑热环境的不同,根据热环境质量要求相似或类同的建筑相对集中布置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建筑分区。这样,对热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建筑,我们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将它们设置在温度较高的区域;而那些对热环境质量要求较低的建筑,就可以集中设置于平面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从而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辐射,达到保持建筑内部温度的要求,同时又降低了建筑的供热能耗,节约了能源。

(2)工程构造流程的设计。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建筑各部位(楼板、屋顶、门窗、墙体等)的结构、造型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在设计中,当建筑模型设计好之后。我们首先要进行建筑功能、建筑类型和建筑结构的设定,以及其他一些必需的设置,然后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的相关构造。如图2,当完成建筑物的以上构造设定和能耗计算后,就可以进行节能检查并得出数据检查的结论,从而对建筑物相应规定性指标的检查和设施性能的权衡评估。

3现阶段阻碍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的相关因素

3.1主管部门对建筑节能设计监控不当

建筑节能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设计问题,它不是简单地用几项节能设备或节能技术进行一次累加,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节能的优化设计就必须定量化和准确化。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管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部门对设计节能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同时也缺乏对建筑设计方案节能方面的系统的审查要求。例如,有的主管部门仅凭图纸会审然后发现一些表层的问题,或者对一些新材料、新设备或建筑空间的布置等并非实质的条款做一些规定。这明显是对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监控方面的不够尽职。

3.2建筑内部设备的用能设计不合理

建筑设计所营造的环境应该尽量地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然而,许多现行诸多建筑内部环境的设计却没有很好地顾及人的感受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例如,办公、家用、工业和商业等建筑内不切实际地使用过高的装饰标准,忽视了建筑设计时所指定的节能标准。滥用材料和设备,在针对建筑周边的环境变化和设施使用要求的可调节性与适应性等方面缺乏普遍的认识,造成耗能量多、能效低、舒适感差。这些情况,完全与当初的设计标准相悖,成为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优化与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

4优化与创新建筑节能设计体系的措施

4.1提高建筑师的节能设计意识

建筑节能的设计体系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这其中就包括暖通空调设计、建筑设计、水电设计等方面。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建筑设计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而建筑师则处于统筹整个建筑前期规划的重要地位,是协调各专业工种之间的配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建筑师的节能优化设计意识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工种的工作状态。基于以上认识,在建筑设计中优化和创新节能设计理所当然地成为建筑设计师的职业责任。因此,应当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对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建筑能耗分析,以评价建筑设计方案是否合乎节能环保的要求。必须考虑建筑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节能设计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是否达到了节能、环保、低碳的目标。

4.2提高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

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地分隔的做法被称为合理的空间设计。合理的空间设计能够改善建筑内部保温、采光、通风等微气候条件,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例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窗户面积不宜过大,窗墙面积比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不同的地区四季的日照情况、建筑内外空气温度、建筑内部采光设计标准以及外窗开窗面积与建筑能耗等相关因素。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北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24,南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4,东、西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1。一般来说,普通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要比外墙差许多,窗墙面积比越大采暖和空调能耗也越大。这就造成已经建好的或者正在建设的建筑的窗墙面积比远远超过标准要求。因此,从提高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事实也证明,这种需求已逐渐形成一种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

4.3在设计中扩大新能源的应用范围

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对环境无害或有很小的危害。且这种资源分布范围很广,利用方便。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近几年各领域中的热点研究项目。如何在建筑行业中适宜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成为时展的一种客观要求。例如,太阳能作为一种天然的洁净能源,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在建筑节能设计上进行广泛地推广。我们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和技术手段,加强对太阳能资源的采集与应用。可以设计出较好的装置,利用太阳能为建筑提供自然照明,使建筑接受较多的阳光照射。这样就可以做到:在冬天,为建筑采暖提供热能补充;在夏天,为建筑起到除湿的作用。太阳能的推广与应用,也必然会成为建筑节能新的发展方向。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设计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one of our basic state policy.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uild green home" already became the consensus of people,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building research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the key point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cussion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 the main points of design.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rchitectural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对生活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成为人们的共识,纷纷追求“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其研究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但是由于采暖和空调制冷领域不断的扩大,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最难根治的城市病之一,影响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对环保节能建筑的认识

1.1节能建筑的涵义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保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节能建筑是指满足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的建筑。标准包括《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等,这些标准涵盖了我国90%以上的建筑。

1.2节能建筑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能源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四个大问题:⑴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的能源终端利用效率约为34%,与发达国家相比少了10%;⑵能源分布不均匀,主要体现在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和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⑶人均能源量低、能源储备少;⑷能源结构比较单一,依然以煤炭为主。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源也面临着短缺,建筑能耗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的32%,还有每年建筑房屋材料的消耗的13%,建筑总能耗将近45.3%。因此,倡导节能建筑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3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

建筑节能是指包含了建筑设计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其中节能设计起着关键作用,在建筑设计阶段,如果没有节能的设计,就不可能有节能的建筑,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设计一项工程,工程自施工建设开始,设计者就开始对它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

2节能建筑的设计要点

2.1设计上的节能环保

(1)建筑规划上要提高环保节能意识,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用地环境、设计要求及商业价值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使得我们设计人员对环保节能兼顾不够,最为突出的就是建筑的朝向,部分建筑呈东两向,造成了室内热工环境差。

(2)建筑构造要求控制节能设计要求进行设计。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50%目标的需要,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护结构(屋顶、外墙、外门外窗)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2.2节约采暖能耗的主要途径

节约采暖能耗的主要是加强围护结构(包括屋面、外墙、门窗等)保温,以减少传热热损失;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以减少空气渗透热损失。在减少建筑物总失热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太阳辐射得热,达到节约采暖供热量的目的。对于采暖供热系统来说,节能的主要途径是,加强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以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加强管道的保温,以提高室外管网的输送效率。

门窗的保温性和气密性对采暖能耗有重大影响,原来我国广泛采用的单层和双层钢制门窗保温性和气密性都较差,已经不能适应舒适和节能的要求,应尽快以各种保温节能门窗来代替。

2.3环保节能材料

对于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应主要考虑高效、健康、经济、节能的原则。如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不同的装饰材料对能源的消耗不同。一间贴着深色墙纸的房间,需要的照明用电是同样大小贴着浅色墙纸房间的两倍。房间里灯具的选择同样可达到效果节能效果。首先,客厅等较大的房间使用多角度的装饰灯具,保证房间的各个部分都达到照明度;其次,大量使用节能灯具,可以根据自然光线的强弱调节灯的亮度;再次,鼓励住房用户使用多种规格的灯泡。不同材料对能源的利用也是不同的,应尽量选用绿色环境节能材料来建造人类家园。 总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型的高效、节能材料不竭的被研发出来,并有效的应用于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去,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应。

3构建环保节能建筑新的评估体系

德国可持续建筑协会(DGNB)推出了环保节能建筑新的评估体系,关注到了可持续建筑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方面因素,以及建筑功能和建筑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还包含了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量的计算,其目的就是使建筑少排"碳",最终成为可持续性建筑。力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保证建筑舒适度,不仅实现环保和低碳,更将建造和使用成本降至最低。德国DGNB注重生态、经济、建筑功能和社会文化等性能质量的综合全面评估,它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完整、先进的评估标准和质量认证的可能性,使其在各个方面完全超越了第一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成为世界范围内标准最新、规格最高的新一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是中国以及国际上未来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节能和能源在利用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开展建筑节能,提倡“低碳生活”,对推动建筑节能乃至全社会的节能工作均具有重要作用。绿色低碳建筑顺应了这种潮流,受到了全行业的关注。而在诸多的节能技术中,要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推广性的绿色低碳建筑殊非易事。需要设计者在建筑设计中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贺慧宇.建筑节能,从方案设计开始[J].中华建设.2005,02.

第9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 住宅 节能检测能耗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各行各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建筑业也不例外。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逐年增大,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的强制应用,节能材料不断地推陈出新,建筑检测技术堪称是飞速发展,检测标准仪器设备的改进也日趋完善。但是,建筑的能耗并没有降低。例如,采暖能耗分为建筑物本身的耗热量和供暖系统两部分,从建筑物本身的耗热量分析,主要原因:一是节能材料的试验室检测数据与工程使用的数据不同,试验室是在干燥至恒重状态下测试的数据,而工程使用的材料,根据使用环境的湿度不同,会吸收一定的水分,随着吸湿量的增加,其节能效果会有所降低,因而在使用时应考虑其差异。二是厂家送检的材料与工程上使用的材料性能会有一定的差别,如样板制作与大面积旌工的差别、材料性能的差别等。三是施工构造与设计构造有一定差异。同时,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如墙体、屋面等大多数竣工后是隐蔽的,一般看不到内部结构,所以说,在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近期, 评定新建成的建筑是否节能,仅以设计方案对其热工性能进行理论计算评定是不够的,它不能反映建筑物实际状况和施工过程的偏差,更不能满足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广大业主的要求,因此建筑节能检测势在必行,建筑究竟是否节能, 应该用检测结果来说话。

一、建筑节能检测的目的与意义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 热水供应的能耗,即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简单来说,建筑节能就是要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和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率。

一般来说,建筑节能设计只要从源头工作开始作好,严格按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选择使用节能材料和节能产品;在节能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控制好节能材料产品系统的施工,竣工验收的建筑节能性就能完全有保障。然而,现实却不然,尤其在夏热冬冷地区,多数设计人员的建筑节能相关知识比较欠缺,对新的建筑节能规范和标准理解有待提高;同时,建筑的建造周期长,节能施工环节较多;施工方和开发商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施工中常常出现偏离设计和标准的现象;加之利益的驱使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渗入,偷工减料难免出现 针对以上现象,为了确保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必须通过相关的检测,来实施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监督。

二、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2.1 国家建筑节能标准

主要是《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 》(JGJ132―201)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规范》(GB50411―2007)以及JGJ132的修订版JGJ132―200X《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2.2 专业标准

主要是建筑工程上使用的用能设备,其检测依据备个行业的专业技术标准,如采暖锅炉的效率检测标准 《 生活锅炉热效率及热工实验方法》(GB/T10820 ―2002)、建筑外窗三性检测方法(JG/T21l一2007)、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标准《健 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等。

2.3 地方标准

在建筑节能工作进展较好的地方都编制了地方性的建筑节能检测验收标准或规范,如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DB11/T555―2008)、《公共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1/510―2007),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DG/TJ08―801―2004)等。

三、建筑节能检测项目

从检测内容来看,按国家和地方现行建筑节能工程竣工验收规范和相关技术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检测主要是对建筑围护结构各部件(建筑外窗、户门楼面或屋面、建筑外墙和分户墙等)组成各部件的保温隔热系统和系统各组成材料的检测以及采暖空调设备运行效果节能性的检测。

在夏热冬冷地区,只有公共建筑才较多采用集中采暖空调设备来调节建筑室内舒适状态(即室内温度和湿度等) 所以,建筑采暖空调设备运行节能性检测,主要是针对有集中采暖空调的公共建筑以及极少数采用了集中采暖空调的居住建筑。大多数情况下,建筑节能工程的节能检测主要是指对节能建筑物本身,与建筑节能效果密切相关的建筑围护结构各部件(建筑外窗、户门、楼面或屋面、建筑外墙和分户墙等)、成各部件的保温隔热系统和系统各组成材料的检测。

(一)建筑节能实验室检测项目

1.建筑节能材料及产品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的检测

包括保温隔热板(块)材料的检测;保温隔热浆体材料的检测;粘结层及保护层材料的检测;玻纤网、腹丝、锚固件的检测建筑节能材料及产品保温系统组成材料的型式检测,需按其相应产品标准或技术规程全项目检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现场抽样,则需复核保温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强度、收缩与稳定性、粘结层及保护层材料抵抗外拉力的性能、增强材料抗拉能力。

2.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试验

即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有关试验,包括耐候性试验;抗风压性能试验;抗冲击性能试验;吸水量试验;耐冻融性能试验;热阻试验;抹面层不透水性试验;保护层水蒸气渗透阻试验。

3.建筑外门窗的检测,即建筑外门或外窗的有关检测

包括抗风压性能检测;水密性能检测;气密性能检测;外窗保温性能检测。

(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检测项目

包括保温板系统中板材粘贴面积及粘贴强度;保温浆料系统中保温砂浆厚度及粘贴强度;硬质泡沫聚氨酯保温系统中保温层的厚度;固定锚栓件的抗拔强度;外墙面砖粘贴的粘贴强度。

(三)特殊情况下需进行建筑工程节能性现场检测

当对保温施工质量有怀疑或采用保温材料无相关产品认证手续,无验收标准时或保温材料无热工性能检验报告,保温体系无型式检验报告时,需在建筑节能保温系统施工完成后进行现场检测.检测内容是构件或复合构件传热阻的测试及自然条件下内表面温度的检测。

四、建筑节能检测方法

(1)建筑能耗监测

建筑节能检测是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实测来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由于建筑节能的最终效果是节约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因而评价建筑节能是否达标 ,首先要得到建筑物的耗能量指标。目前得到建筑物 耗能量指标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①直接法。在热源 (冷源)处直接测取采暖耗煤量指标(耗电量指标),然后求出建筑物的耗热量(耗冷量)指标的方法称为热(冷)源法,又称为直接法。

②间接法。在建筑物处,通过检测建筑物热工指标和计算获得建筑物的耗热量(耗冷量)指标,然后参阅当地气象数据、锅炉和管道的热效率,计算出所测建筑物的采暖耗煤量(耗电量)指标的方法称为建筑热工法,又称为间接法。

(2)节能材料、产品测试

节能材料和产品主要包括保温材料、涂料和玻璃等 ,其性能测试方法可以参照产品的国家标准。

(3)建筑构件检测。

建筑节能构件产品主要包括门窗、幕墙和外墙保温系统。

(4)节能装置与设备测试。

建筑节能装置与设备主要是为某项节能措施或系统的某项功能而安装在建筑上、需要单独测试的装置与设备,包括遮阳、通风装置和风机盘管等。

五、检测合格判定

5.1 耗热量指标法

耗热量指标法判定的依据是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进行判定。用直接法测量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时,测得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qF)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时,评定该建筑物为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反之为不符合建筑节能设计要求。用间接法检测和计算得到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时,采用实测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房间气密性,计算在标准规定的室内外计算温差条件下建筑物单位耗热量,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时,评定该建筑物为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反之为不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2 节能材料和构件指标法

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符合设计要求时,围护结构各构件的传热系数等指标达到设计标准,则该建筑为节能建筑。主要的部位有:屋顶、外墙、不采暖楼梯间、窗户(含阳台门上部)、阳台门下部门芯板、楼梯间外门、地板 、地面、变形缝等。

结束语

随着近两年来我国建筑节能的强制应用,我国节能材料不断的推陈出新,建筑检测技术堪称是飞速发展,检测标准仪器设备的改进也日趋完善。但个别苛刻的约束条件使检测过程与建筑施工过程脱节,工程界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手段,可以不受季节限制,随时测试或缩短检测周期,随时反映节能效果,以期达到指导、监督工程建设过程中节能措施的落实。现代测试技术发展很快, 相信会有很多技术和测试设备得以推广和发展。作为建筑工程节能检测人员, 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确保建筑节能材料的节能质量,为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建筑节能技术》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