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

时间:2023-09-11 17:27:19

导语: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

第1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在十以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较大的不完善之处,比如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难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干预过多,难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不足;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难以有效遏制寻租等行为等问题较为明显。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强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

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难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在仅仅的几十年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使得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在仅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其对市场经济的服务能力十分有限,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工商监管等方面,相关的审批程序过多,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其进行了完善,但是其制定和实施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全面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甚至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很多中小企业也难以借助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显得举步维艰。

2. 法律法规干预过多,难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必须要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才能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各项思想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十分严重,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严重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力度较大,难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还没有全面得到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因此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暂时得到不充分的发挥。

3. 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不足。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又存在诸多的弊端,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督,以此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其在市场经济监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但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因此其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各地区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紊乱现象,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使得市场经济自身的诸多弊端不断显现,最终不利于提升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

4.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难以有效遏制寻租等行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重在执行,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政企不分现象依旧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其借助于自身所掌握的垄断权利,不断出现寻租等违反市场经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这不仅使得社会资源受到浪费,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十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强化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但是寻租行为依旧难以得到遏制,这是当前我国政企分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

1.更新理念,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进行法律法规的建设。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完善和发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必须要全面更新理念,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完善。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思想,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使其全面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经验,并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2.减少法律法规的过多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职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判断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给市场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全面借助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思想,以减少政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其能够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服务职能,减少相关法律法规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干预,使其能够充分有效的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为理念和方向,全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设,以有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3.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职能,一般而言,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诸多弊端,因此要想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强化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充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使其能够在合理的法律框架下取得自由的发展,避免各地区为了提升经济发展总量而出现膨胀发展,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健康有序进行,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应有的作用。

4.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遏制违法行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难免出现一些违法行为,比如寻租等。因此,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增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等发展的监督管理职能,使其能够在公开、公正、透明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下取得一定的发展,尽量实现政企分开,避免国有企业及其个人出现寻租行为,这不仅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要求,因此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第2篇

一、我国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问题分析

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产业统计状况看,政府统计与产业统计具有同样的目标,产业经济统计是国家统计的重要基础,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优化,市场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产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转换经营模式,改变经营体制,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因此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会做相应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经济统计模式,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我国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是一个必然过程,同时也是现阶段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统计报表制度指标体系存在不完善之处,统计的内容比较陈旧、调查方法单一化、专业分割不明确、统计标准不统一,这些问题都是产业经济统计过程中的弊病,需要从模式角度进行根本性改革,才能完全改变当前产业经济统计中的问题,当前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需要明确目标,统计部分需要不断组织协调产业经济统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产业经济统计质量和实效性角度出发,转变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实现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深层次矛盾问题。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政府统计目标与产业经济统计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需要从根本上摆正政府统计与产业经济统计的位置,调整好政府统计和产业经济统计之间权、责、利之间的关系,从当前情况看,产业经济统计的核心问题需要优化,国民经济统计核心是建立在产业经济统计基础之上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多产业经济统计过程中不愿意承担此项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愿意提供更多的材料,造成二者之间很多问题无法得到顺利解决,报表统计过程中很多问题由此产生,甚至会出现矛盾激化的现象。

从我国产业经济统计自身发展模式角度看,产业经济统计最终目标是促进产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推进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提升产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产业统计管理理念,不断调整生产经营决策思想,促进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升产业经济自身的价值。从现实情况看,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市场信息问题,市场信息直接关系到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是迫切的,但是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又不重视市场信息的统计,因此二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传统模式下通过上级检查获取相应的市场信息,同时进行统计模式转变,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下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发展的要求。当前情况下我国产业经济的经营形式和经济类型都呈现多样化的状态,经营决策呈现多层次的发展模式,经济利益处于多元化的状况,因此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必须要为利益主体服务,只有按照这个主旨进行模式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产业统计需要建立在产业经营机制基础之上,因此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对我国产业经济统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经济统计模式目标需要改变,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经济统计信息系统,解决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统计问题。

二、市场经济下产业经济统计模式需求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产业经济需要不断调整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产业经济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主要需要两类信息,一类是市场信息,市场信息可以促进产业经济进行经营决策,提高产业经济综合服务水平,另一类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内部信息,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部信息可以更好促进产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提高产业经济综合竞争力。

这些信息的获取需要完善的统计制度,只有建立产业经济统计模型,才能更好的获取优质的信息资源,促进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和模式调整。产业经济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市场经营环境信息、市场商品需求信息、市场商品供给信息、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信息、与产业经营相关的宏观经济信息参数等。市场经营环境信息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技术环境、自然、社会人文环境和政治法律环境等。市场商品信息主要包括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社会商品购买总额与投向、市场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结构、市场总体占有率、商品需求价格和消费者偏好等。市场商品供给信息主要包括潜在商品资源量、商品资源量、商品资源供给渠道等信息。同行业市场竞争信息主要包括行业之间的经营策略和方针、行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市场占有状况信息等。

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对产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其主要包括产业生产、销售、存储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还包括产业发展过程中劳动、人事、物质技术、财务、燃料、原材料等方面的生产要素信息。产业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统计基础工作信息,产业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对产业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对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产业经济统计模式还包括各个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相关信息,产业运行状况信息。只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产业经济才能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市场经济模式下,国家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同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统计市场供需总量和结构优化平衡,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市场状态,对市场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把握,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与市场供求保持一致,推动产业层次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市场信息统计过程中需要对国民经济生产消费、积累及结构比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进行统计,可以更好的分析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状况,推动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促使市场管理更具组织化。

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经营决策二者综合作用,最终才能促进统计模式创新。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建立完整的产业经济发展市场信息,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整理、调查、传输、分析相关统计参数,统计过程是任何单位和部门都无法代替的,从根本上保持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后借助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错综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从而能够分析复杂的市场环境,推动产业经济不断发展。通过产业经济统计模式的转变,可以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系统,制定科学有效的统计策略,能够更好的获取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市场是连接产业经济和政府的纽带,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市场信息调整自身的行为,不断履行市场职能,通过市场的有效机制带动产业经济统计模式转变,实现产业经济统计模式创新。

三、产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权、责、利关系调整研究

第3篇

(一)物权制度。首先,产权制度的构建需要依托物权制度,并以物权制度为基础,构建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市场是交易关系的总和,为构建完善的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其前提条件是明确权责和产权,进而保障各项交易活动的顺利展开。其中,物权制度将各类物权进行了明确和规定,为确保市场交易活动的有序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物权制度中,明确了平等保护原则,这对于维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该原则,无论是市场主体行使权力还是享有权力,都需要严格遵从这一原则。同时,该原则也是市场经济内在本质和具体要求。最后,为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保障市场交易的安全性,需要物权制度的保障。当前,市场交易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或者交易安全问题,究其原因是物权制度的不健全。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物权制度,并在制度中明确规定所有权转移规则、公式原则等,进而保障市场的稳定、安全运行。(二)债权合同制度。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即产生了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较大。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之间通过履行合同这一方式,形成各种交易关系。假设这种交易关系得不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就会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民法从诞生之日起,其主要责任和义务是调整商品经济。并在民法中明确、详细规定了各类合同制度、原则、程序、条款、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在这一定程度上为促使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另外,债权合同制度也是规划合同交易关系和交易行为的一种有效法律制度,主要围绕财产流转这一内容。[1]债的关系由当事人自行设定,在交易关系构建过程中,其债权也随之发生。因此,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债法是其基本规则,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规范市场交易关系和行为的重要依据。(三)民事主体资格制度。依据《民法通则》第三条中的相关规定,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具体而言,这一平等原则包括四层含义。其一,主体资格平等;其二,主体地位平等;其三,主体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平等;其四,民事权益受法律保障。这些关于主体的法律规定,既可以确保商品交换与流通的顺畅性,又可以促使市场的稳定发展。[2]

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增强民法观念

从整体角度来讲,我国民法观念较为薄弱。自古以来形成的“重刑轻民”和“重经轻民”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为此,针对这一问题,要想促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对民法的重视。首先,加强对民法观念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国家加强对人们民法观念的培养,使民法所宣扬的平等、公平等精神深入人民群众思想意识中。这样可以使人们更加尊重民法、热爱民法,为进一步提高民法的社会地位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其次,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确保参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并在进入市场之后促使他们展开良性竞争。这样既可以使市场主体如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促使贸易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市场主体交易过程中,政府不应该采取不当干预,而是应该放宽政策,推动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最后,尊重市场主体的权利是推动市场经济稳定、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和基本职能。要进一步落实市场经济交易活动,其前提条件是确保权利到位和法律制度到位。无论是搞活市场经济还是参与市场经济竞争,都需要增强人们的民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只有使人们明白权利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一切法律法规,才能促使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第4篇

    第一,经济学的影响要素发生改变。经济学既是一门社会科学,需要使用抽象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经济现象非常复杂,研究时总要忽略掉一些“次要因素”,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经济学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色进行分析。首先,要看其是否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特色,例如中国晚近30多年经济表现就可以分析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特色。其次,要分析市场经济学内容还要结合其他经济学理论,包括影响经济要素的制度因素外,人口结构、与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比较优势、教育和人力资本积累、储蓄和投资和空间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经济增长表现。例如在研究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增长表现,不能放弃包括产权制度变革的体制变量。

    第二,经济学的教学形式也相应发生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我国高校的经济学内容逐渐与社会接轨,进入信息化时期,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和技术训练尤其重要,需要在基本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运用基础理论方法的直觉,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对象基础上,精细化研究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很多经济现象都没有一个基本准确的描述和概况,而利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工具则体现更多的局限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经济学教学方式,更加需要建立基本的逻辑框架和直觉,基本逻辑、基本假设,对基本变量和关系的处理和定量描述,再加数学方法分析等方式都现代市场经济学中的关键方式。

    二、我国高校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分析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在经济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量经济学通过采用多变量回归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分析技术,为我国高校的经济学提供了一些具有竞争性的理论解释工具,并且能够较好的检验和论证其市场特性。

    随着市场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加强,很多经济学分析推论,获得广泛市场经验的支持。在“食物消费的收入弹性较低因而“恩格尔系数”随经济增长而下降,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会如“配第-克拉克定理”预测得那样表现为农业劳动力占比持续下降趋势,需求定理描述的物品相对价格与需求量反向变化等等。”经济学逐渐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加强了与社会科学的紧密性。

    另外,随着市场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经济学的预测开始逐渐建立在特定的分析机构和程序基础之上,但是其预测的科学规范性也逐渐加强,但是由于市场发展过程还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市场经济学的发展也开始呈现一定的不可控性,但是总体趋势还是呈现市场化。

第5篇

【关键词】中国 改革开放 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是更高层次的问题,是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才能解决的问题。

低效的传统计划经济逼迫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倒退没有出路

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传统计划经济是低效的,它诱发了改革。这是因为:首先,经济运行中潜在的规律与人们认识这种规律的能力之间存在差距。事实证明,相对于给定的条件,人们(包括计划者)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当人们按照自以为认识了的规律去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时候,会受到远未认识的、潜在的规律的惩罚。而市场经济的成功则在于政府只管自己的事,把日常的经济运行交给市场去解决,让当事人直接决定干什么和怎么干。亚当・斯密曾经指出:“关于可以把资本用在什么种类的国内产业上面,其生产才能有最大价值这一问题,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正因为市场经济让当事人自己去判断,而且“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才更贴近于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从而才更有效率。

其次,社会经济运行的组织成本问题。组织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收集和传递成本,二是社会动员成本。计划经济下的信息收集成本一是时滞,二是失真。时滞的原因在于纵向传递且层次太多,使得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信息在漫长的传递中丧失生气。而所谓失真则是由于计划经济特有的从属关系,使得取悦于上级成为并不鲜见的行为选择,报喜不报忧成了相对普遍的现象。相比之下,市场经济下的信息是横向传递,因而很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掌握了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就可以决定自己的行动。至于社会组织成本,由于计划经济都是大公无私的假设,与实际情况存在着距离,因而必须通过巨额的教育投入使人们的行为一致,其社会组织成本较之于市场经济承认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追求并加以严格规范的社会组织成本要大得多。

由于在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以及在信息收集和社会组织成本方面的先天不足,计划经济是低效的,并且只要不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就难以改变这样的低效。低效的计划经济体制诱发了改革。

市场经济魅力的中国证明和世界证明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为世人所瞩目的成就。我国GDP的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使得中国人民有力量面对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各种突如其来的事件,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来没有如现在这么美好。就物质生活而言,人们告别了长期的短缺,消费结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也与世界接轨,与市场经济同步变化,对健康、形体、服饰、行为的看法发生了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完全不同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政治民主进程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例如言论自由、舆论监督、差额选举、公开招聘、依法行政等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市场经济不仅在中国展示了魅力,而且在率先选择了市场经济的国家展示了魅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这些较早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无疑是经济强国。然而在1700年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经济基本上没有发展,人均收入年增长率只有0.11%,630年才增长一倍。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当人类步入市场经济之后,这些率先步入市场经济的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820年-1990年这171年间的人均收入增长,英国翻了10倍,德国翻了15倍,美国翻了18倍,日本翻了25倍。

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无与伦比的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表现在生产力的质的飞跃上,作为这一判断的生动例证就是三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市场经济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由率先步入市场经济的英国领导,美国、德国以及后来组成德国的地区也紧随其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40年-1950年,出现在美国、英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美国、日本、欧洲。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经济或知识性工作的兴起,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服务业中的从业人员超过了其他行业人员的总和。发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引领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的长波。

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改变了人们的常识,即那些资源并不丰富的地方只要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经济同样可以得到发展。我国浙江省就是虽然缺少资源,但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因而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典范。浙江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现在浙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却稳居全国前列。在这里,资源的缺乏造就了商业精神,铸就了百折不挠的气概,诞生了千千万万的企业家。

市场经济魅力的中国证明和世界证明说明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只有开放才可以了解世界,了解当今世界最新的发展,才可以有比较、有借鉴,才可以有选择地汲取人类文明的成果为我所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开放就可能很难发展。发展中国家所以欠发展,就是因为信息、知识、资本、技术、企业家及管理经验的短缺,仅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发展起来的。而选择开放,选择走出去引进来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改革与开放是不可分割的,要改革就必须开放,要开放就不能不改革。

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去解决

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社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关键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问题的时候。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例如经济体制低效、贫穷、落后、愚昧等。发展有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最初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更多,然而经济毕竟发展了,人们毕竟富裕了,国家毕竟强大了。如果必须面对问题,必须在问题之间选择,我们当然宁肯选择面对发展中的问题,而不选择面对不发展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和完善,因而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去解决。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原因主要有:一、价格不能有效反映环境污染的成本,污染企业把污染成本转移给了社会。二、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污染企业合谋的问题。三、个别环境监督部门的不作为或寻租。显然,这个问题并非改革带来的必然后果,是一个价格未能准确反映污染成本,未能明确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改善对干部的考核和选拔标准的问题,因而是一个进一步的改革问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首先,贫富的零差距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一定程度的差距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的机遇及面对机遇的能力不同),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差距才有激励和奋斗。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不能没有差距,但也不能差距太大,差距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度之内,使之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持社会稳定。人们认同多大程度的差距,不仅在于差距的量,而且在于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在于富裕者的财富是否干干净净。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是导致当代中国的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例如劳动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劳动的权利没有得到切实保护。初次分配中的另一个不公平现象是由于垄断,由于不能平等进入和平等竞争形成的收入差距的问题。这显然是对劳动权益的保护和消除垄断的问题。显然,分配不公的原因还包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不到位的问题。至于城乡差距,既有历史因素,也有政策因素,更有在市场经济下由于市场配置资源而形成的马泰效应,即所有的资源都流向回报相对丰厚的地区和产业。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少带有必然性的问题,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去解决的问题。

第6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管理,政府,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就。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效地解放了生产力。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明确定位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管理职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科学规定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边界,按照市场运行规律来进行经济管理是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目标。当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还存在着严重的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在今后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要不断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定位。

一、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界限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前提,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科学有效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明确管理职能的界限。这是重新定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政府必然是有限的政府,政府的力量不是无穷的。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不能干预到企业主体自身的决策。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界限:一是要制定完善的规则,要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最大作用而提供制度保障,还要重视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国家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于那些违反经济秩序行为要坚决查处,要保证市场经济平稳有效运行。四是要做好收入再分配。在市场经济中各个主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可能逐步拉大,此时就需要加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人均收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水平的发展。

二、加强宏观管理

宏观管理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做好宏观管理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必须要加强宏观管理,努力提升宏观管理水平。未来政府的宏观管理主要着眼点在于战略引导、保护企业;平衡协调等。所谓战略引导主要指的是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大力倡导企业从事新兴行业的行为。

政府的科学引导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把着眼点放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要致力于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是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新兴行业的引导。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产业,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把更多精力放在第三产业中。所谓保护企业主要指的是在国际竞争中我国企业会遭遇到各种国际化风险,此时政府就需要为企业提供更多地信息支持和政策支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保护我国企业的成长。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我国企业的保护对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很有帮助。所谓协调平衡主要指的是合理把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会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合理地制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强调控的针对性对于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弱化微观管理

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市场主体本身充满活力能够自由竞争,在市场经济中当前政府的微观管理还非常严重。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不断弱化微观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政府加强微观管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的简政放权,要把审批权,制约权。管理权逐步取消。政府对微观主体的干预只有在市场失灵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盲目的微观管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推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未来的国有企业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要努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要进一步做好政企分开,要减少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干预,而加强对其监管。要通过各种措施来壮大公有制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未来改革的方向,在今后的发展中重新定位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详细分析了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三条措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这三个措施来做。

参考文献:

第7篇

工商行政管理是对市场加强管理的常用手段,其在维持稳定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转型已进入成熟阶段,在这一趋势下,企业和消费者,深刻意识到工商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手段,其对推动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且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加剧,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在经济发展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逐渐彰显出来,需予以足够的重视。

2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2.1对经济的管理操作。经济领域内的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而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即是广大企业。针对企业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其所开展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困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及时予以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协调社会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范或督促企业的经济行为,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2.2协调服务。协调服务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所具备的一项特色行政服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将企业与消费者联系起来的枢纽,其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这种服务性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具体做法为:对企业与消费者各方的需求进行明确,并通过整合当前的市场资源来满足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以为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2.3建立良好的信誉制度。新时期,应将我国经济结构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在企业与消费者进行市场交易的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商品质量或其他纠纷问题,对企业信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还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威胁。此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发挥其相应的职能,对双方在交易活动中所产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

3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在于监督和服务,同时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还要完成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从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保障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新时期,经济结构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思想进行了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和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基础和动力,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监督和服务这两大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由此可见,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补充、共同存在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自身调节,还应借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具备的制度调节、政策调节、管理调节等,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以促进和保证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市场经济结构主动转型的目标。

4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4.1强化市场监督。强化市场监督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比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对企业实施市场监管制度和商标注册等级制度来规范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行为,充分体现出了这一基本职能的价值。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给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实施了市场竞争管理办法和商标注册管理办法,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企业由于自身利益问题而破坏市场竞争规则,造成市场秩序的不稳定。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垄断不公平的交易或竞争行为。在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采取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竞争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针对这种情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和处罚,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2)保护企业商标权。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商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若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商标进行保护,则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采取有效手段对企业商标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完善分类监管制度,进而促进整个监管体系的精细化发展。(3)加大打击违法广告行为。广告是企业常用的宣传手段,但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广告的信息或作用进行造假,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净化整个市场环境,应加大对违法、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稳定发展。4.2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水平、信誉程度等的主要指标,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向消费者宣传有关的法律知识,并确保消费者能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自身维权中,以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稳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意义,有效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4.3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可实现市场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经济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这对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操作主体,是将政府与市场联系起来的桥梁,政府可通过调整价格、改变供需关系等形成价格机制,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督。4.4强化了企业管理的力度。企业应真正意识到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下,企业需在结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财会等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以从管理层面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有效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序、公正地进行,故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基础。

5结论

综上所述,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合理的干预与介入下,对市场秩序与经营环境进行规范、管理,使其自身执法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确保其自身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以做好市场经济发展的服务者和监管者。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F203.9;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2-0144-01

工商管理不仅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市场,同时还能监督所有企业的经营和交易过程,从而促使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工商管理还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消费者不会受到伤害和欺骗,从而促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整。

1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

1.1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就是商品交易的发展。市场经济具有调节职能的作用,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而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使我国市场范围不断扩大,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市场的自我意识,促进了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进步促进了工商管理的发展,同时工商管理的发展又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2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

工商管理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它主要对商品经济的市场主体以及一些市场交易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维护并规范市场的经济秩序。因此,可以说经济的发展是工商管理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此外,只有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才会使整个市场以及相应的经济管理走向成熟和完善。

1.3工商管理促进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及经济的发展,生产关系得到了优化,但是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利益主体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且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不足,在对经济进行调节时,如果仅仅只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则会影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必须要将工商管理与市场机制进行协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工商管理机制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有效发挥出其监督、维护与管理作用。

2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1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因为市场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是否良好。工商管理工作实施的直接对象便是市场,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对市场各个方面进行控制、监督、调整,使市场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如此必然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限制了恶意竞争情况的发生,为企业在市场中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

2.2协调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企业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在经营的过程中就必须要知法、懂法、守法,切不可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不然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在企业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工商管理能对企业和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节,这样能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遵守社会所规范的秩序,确保企业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使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需要工商部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服务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

2.3强化市场监督

为了确保市场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而工商管理部门正好能对市场起到非常好的监督作用。在进行市场交易的时候,工商管理部门不仅能够对交易的主体活动进行监督,防止交易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工商管理还能有效避免我国市场出现垄断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从而为我国市场经济提供更好的运行环境。除此之外,工商管理还能对相应的商标注册管理进行监督,使企业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商标,并且确保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会被别人侵权,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从而推动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

2.4有效控制经济发展风险

社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风险,一定程度的风险能够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而当所遇到的经营风险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将会给各个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而工商管理能够对这些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2.5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法制监督机制

工商管理在对市场机制进行监督管理时,虽然具有非常大的权限,但是对于这些权限需要合理的进行使用,在进行执法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进行,不能恣意妄为,损害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工商管理部门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督的时候,对于不正当的企业经营和竞争,在进行行政教育和行政处罚时,主要对这些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相应的规范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整个市场经济发展更加规范化,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最后,为了确保工商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还需要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工商管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琴,谢润梅.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5).

[2]李国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8).

第9篇

一、正视品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品牌是国家权威部门和社会对一种产品的公认度,集中体现在“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等荣誉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品牌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然的产物和经济发展赖以推动的重要力量之一。

⒈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来讲,品牌是市场经济趋向成熟的必然要求。计划经济不存在竞争,品牌不能显示它的价值;物质贫乏时代消费的选择空间很小,品牌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两种情况下,品牌都难有用武之地,不能显现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竞争往往是一种无序的竞争,人们的品牌意识也很淡薄,品牌也只能处于萌芽状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趋向成熟,各种因素都有了发展变化,品牌逐渐成为必然的追求,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现。其一,市场竞争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品牌竞争作为市场有序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也逐步走向市场的前台;其二,丰富的物质世界扩大了消费选择的空间,消费者的选择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感性变为理性,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追求好声誉、高品质、有档次的品牌产品成为消费的主流和方向;其三,企业在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也将改变竞争手段,打造品牌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理性选择;其四,政府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必然把另一着力点放在引导企业注重品牌竞争上面。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市场经济越完善越发达,品牌就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