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

时间:2023-09-11 17:27:21

导语:在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

第1篇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源于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提出:知识成了新经济中的硬通货,组成新经济的个体力量应是具有知识的人员。自从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出现以来,关于其定义一直未有确切的说法,但归纳来说,知识管理指的就是:当企业面对日益不确定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时,企业为适应环境、继续生存及谋求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适趋措施。实际上,知识管理也是组织发展进程是体现,它能将人的创新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其实,知识管理是一种内涵丰富且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方向,它不但是一新型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思路或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想,具有多视角性和多层面性。为此,与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在组织原则、管理目标、组织结构等方面,知识管理都有很大的不同。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在寻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创新,它突出的的是知识对组织创新的重要意义。传统的管理模式却并没有把组织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目前,越来越多人开始把组织作为学习和创新的系统,知识正在被用于系统创新。

二、知识管理的特点

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它强调以人为本。

德鲁克不但把人本主义的思想精髓得到了发扬,并使其与知识社会的管理问题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他认为:知识管理人员必须把同他一起工作的人员当成是他自己的资源,他必须从这些人员中寻求有关他自己的职务的指导,必须要求这些人员把下述事件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帮助他们的知识管理人员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要真正充分发挥知识工作者的能动性,就要注重个人知识的挖掘,个人知识的管理,个人知识的应用及个人知识与工作流程的有效整合。

(二)它是以自我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控制的思想。

德鲁克认为,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使知识工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兴趣和价值,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定义任务和成就评价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才是最强的激励。

(三)它是以任务和权变相结合的管理组织思想,他认为组织设计要以企业的宗旨和使命为依据,职能制度和任务小组是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没有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

(四)它是以成就和道德相结合为管理价值观。

德鲁克虽然特别强调企业的经济成就和知识工作者的个人成就,但认为没有哪个组织是为了自身而存在,并以此为目的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顾及和承担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的不断更新,再加上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要求日益曾加,使得企业产品须不断更新以之相适应,同时,这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企业想要在市场立足且取得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的优良素质及企业组织间的有效配合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体现。然而知识管理便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由此可见,知识的管理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的来源。美国德尔福集团执行副总裁、企业知识管理咨询专家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陛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四、以知识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进组织间的配合。企业在管理中运用知识管理的方式,同时不断提升知识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企业知识结构系统的管理。

企业的知识资源是企业拥有的可反复利用的,建立在信息和技术基础之上,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长的资源。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形知识管理。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企业应建立和使用以计算机存储系统为基础的知识库,提供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和知识利用;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企业可以建立知识资源图,提供员工根据需要来查找知识资源图,然后在知识库中检索来获得所需的知识或找到需要求助的专家。

(二)对知识资产的积累和管理。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资产不仅包括各种有形资产,更重要同时更有价值的是企业拥有的知识资产。知识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包括企业的市场资产(品牌、客户信赖)、人力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企业文化、企生管理哲学)等。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认识自身拥有的知识资产并加强对知识资产的管理和积累,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企业应注重对企业品牌的培育,统一对外宣传,注重树立企业形象;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重视对企业的软管理,通过培育企业职工的整体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荣誉感、地位感和责任感,以达到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目的。一个集体、一个企业,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环境,创造的环境,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

(三)教育和激励知识型员工。

德鲁克认为:根据需要和机会的变化,确保企业和每个成员的不断成长与提高,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作。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大形势下,知识型员工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将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而且自身也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为此,他们是非常希望企业提供教育与培训机会。

企业应对知识型员工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性。例如实施结合企业员工实际的读书计划,定期员工推荐新书、推荐好书,要求每一位员工在看完书后,以读后感、讨论等形式对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读书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转变原有的观念,不深化知识型员工的潜意识。企业还可以经常邀请一流的学者来讲学,与国外学校的进行交流。除了要求员工要进行经常性的学习,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变化和企业组织的不断发展,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该在以培养个体知识为核心的基础上,加速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知识运转,促进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的相互融合。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从文化、组织、管理、技术几个方面来促进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劲文,葛新权.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

[2]王玉生.德鲁克知识管理理论论纲[J].学术论坛,2006.

[3]陈长里.德鲁克的"实践人"刍议[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4]王谦修.企业知识管理的知与行[J].施工企业管理,2008.

第2篇

一、任职资格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基础工作之一

1.任职资格管理是实现“人-岗”匹配的前提。企业为实现目标需要构建或不断完善自己的组织机构,作为组织机构单元要素的职位承载着企业实现目标的分解指标,职位管理包括职位设置、职位职责、职位权限、职位关系、职位承载的关键绩效指标、任职条件等,所有这一切来源于工作分析(职位分析)。职位的任职条件是任职资格管理中的标准,而通过任职资格管理提供符合职位要求的任职者,从而满足岗位对任职者的需要。

2.任职资格管理中所确定的任职条件是企业招聘与调配的依据。招聘与调配的依据来源于职位需要和任职资格,即由职位管理确定的人员编制不足时,任职资格提供所需配备任职的基本要求。

3.任职资格管理为培训提供了方向。培训即是“补差”,一方面,新任职者的任职者知识、能力等某一方面的不足以职位需求时就产生了培训需要;另一方面, 岗位的任职条件也会随岗位内涵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微小的变化不可能通过调整任职者来满足,只有通过对现有任职者的培训来实现也才是最现实最经济的。

4.任职资格管理中的任职资格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绩效管理通过目标设定、过程辅导、评价反馈、结果运用四环节来促进企业与个人的提升,绩效目标的来源除企业的目标分解外还结合了职位对任职者的条件要求。

5.任职资格管理是薪酬管理制度制定的依据之一。企业薪酬设计遵从“外部均衡、内部均衡、个体均衡”的三原则。外部均衡,即薪酬具有市场竞争性;内部均衡,即薪酬体现岗位价值;个体均衡,即同岗位不同人员由于工作绩效不同薪酬也应不同。付薪除考虑职位价值外,还应该考虑任职者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是任职资格管理的研究范畴,任职资格管理决定着部分的薪酬。( Zhlzw.com )

二、任职资格管理体现企业战略对核心能力的要求,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来自独特的经营运作方式和员工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与专长以及规范的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企业结构;按业务规范制定的员工行为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出的员工任职资格标准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保证。企业要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以适应战略的要求,就必须及时规范企业模式,即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企业结构及员工行为标准,并按照员工任职资格要求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让具备适应战略要求的人才进入合适的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才能不断地改进绩效,实现经营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当企业的战略作大的调整或重新制定新的战略时,企业需作相应的调整或变革,员工的任职资格体系和标准也须做相应的变动和提高。

三、任职资格管理通过开辟双重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从而留住人才

成功的员

工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企事业单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方面,在人才变动相对容易的现在,许多人将获得能力提高机会的择业选择放于高薪待遇之前。企业的任职资格管理将企业内的职位进行职种、职类、职层的划分,明确不同职层的要求,使员工一目了然自己目前所在位置、自己的选择及今后可能努力达到的位置。

四、任职资格管理可提供人才战略与规划的依据

人才战略与规划是为一个企业机构实现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证的,将人才战略与规划概括为“人才有多少,人才缺多少,人才缺什么,人才何处来”。要知道人才有多少,就必须对现有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进行现状分析,摸清家底;要知道“人才缺多少,人才缺什么”需要对企业机构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分析实现战略需要多少人和需要什么样的人,也需要以任职资格为依据;要解决“人才何处来”,需要制定出人才的甄选、培养、开发等具体方案与措施,这些措施借助任职资格管理工具,就可有效地调配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开发战略所需要的人才,可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开发的经济效益,并缩短其开发时间。

五、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由功能型向过程型转变

传统的企业组织机构是以功能界定部门的,在管理实践中已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迅猛,企业经营强调以客户产品为导向,功能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转变为体现跨部门动作、市场响应快速的过程型管理模式。过程型管理模式:第一,以客户作为近程的输出接受者,使每个结果的执行过程都能够得到评价, 过程透明;第二,过程型管理以目标导向明显,减少部门之间协调,防止了部门间的扯皮,实现以流程为主线的跨部门动作;第三,过程型管理是以关键流程来配置组织机构的,以流程为核心,减少了物料、信息的传递时间,提高了市场响应力。

任职资格管理中的行为管理从行为模块、行为要项和行为标准来建立行为标准,关注工作过程,实现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第3篇

目前,具备一定经营资质的种子企业,大都有了自己商品种子的品牌。“品牌”不单单是给自己经营的商品起个好听的名字,“品牌”的重要商业属性是该商品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誉度,而支撑高知名度和高信誉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品牌产品的高质量。通俗地说,质量是创造名优品牌的基本条件,没有高质量做保证,就绝不会有“品牌”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誉度。因此,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

企业全员高度的质量意识和企业高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的基础,也是创造企业名优“品牌”的前置条件。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企业设备、设施和技术条件不易被改变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和维护企业“品牌”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誉度、使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使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呢?首先,从企业领导到每一名员工都必须提高质量意识,摆正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位置,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各级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把质量意识与质量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不断提升企业商品种子质量的自我检测能力;提高企业商品种子质量的控制水平。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的,贯穿于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工作方针、管理制度及其运行程序。而且不能一劳永逸,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里所说的“全过程”,就种子生产而言,应该包括五个阶段,一是田间生产准备阶段,种子田的选择、隔离区设置、原种(亲本种子)管理和选用、生产人员培训、制定生产技术方案等。二是田间生产阶段,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收获,除执行常规农作物种植技术措施外,要在苗期去杂、花期去雄、收获期去除杂穗、脱水、脱粒等生产环节严格执行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三是工厂生产加工阶段,种子加工、精选、包衣、包装等。四是仓储运输、销售阶段;种子贮藏期间的防霉变、防虫等技术措施,运输期间的装、卸、押运、各类单据的签发等。五是售后服务阶段,跟踪问效、到生产田追踪种子质量等都要纳入质量管理全过程。在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并要把质量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环环相扣可追溯的质量管理链条。

第二,质量管理不是企业中某个部门的事,它应当建立在全员质量意识的基础之上。领导层的质量意识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中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是贯彻质量方针、策略的保证,普通员工的质量意识是质量工作的基础,三者相辅相成。从公司经理到仓库保管员、从生产一线人员到后勤保障人员、从质量管理部门到财务核算部门都要提高质量意识,参与质量管理。

第三,企业领导要重视对员工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突出质量管理部门的作用,特别是突出一线质量检验人员的作用,严肃对待质量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质量管理责任一定要落实到岗位、人头,严肃责任的追究。

第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新标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企业加强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资质管理制度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量、业务能力等进行审查,以确认其承担任务的范围并颁发相应资格证书的一种制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建筑业企业,若继续维持僵化的经营理念、单一的产权结构和陈旧的运行机制,则无法增强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北。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资质管理,可以更加明确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确定企业市场竞争地位、产品结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科技进步水平、人力资源开发等。

因此,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加快自身结构的调整,推进企业改革。由于建筑业行业特点,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建筑企业都是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似的管理方法、管理水平进行着低层次的竞争。按照资质管理要求,大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可以对照资质标准,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企业在不同序列、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资质上就位,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特色的经营战略,进行多元化、国际化经营。

此外,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资信融资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工程业绩、信誉等要素,构成了企业的综合实力,而这些也是企业资质要求的条件。企业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满足了标准要求,才能取得较高的资质等级、较宽的资质范围;而资质的等级、类别、范围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竞争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长远发展。同时,资质管理还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内部施工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外部市场需求的多重性,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的资质管理规定正是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应具备的资质管理要素提出了要求,同时强调企业注重外在市场行为。如果企业在市场运作中出现劣迹,将被跟踪备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在企业资质就位、升级、动态考核时将被清出市场、重新核定资质或暂停承接任务等处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内强素质、外适市场,始终如一强化管理,不断打造企业良好形象,竭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企业资质新标准承揽范围涵盖得更广

第5篇

关键词:语义网;企业知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130-02

1 企业知识管理

1.1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许晓明在《论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一文中谈到;“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出有效、正确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企业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郁义鸿教授在《论知识管理的内涵》中指出:“知识管理并不凌驾于其它管理之上,但知识管理却应该成为所有的管理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

通常,企业的知识管理包括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使用知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这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构成了知识资源在企业运作中的全过程。

1.2 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目前存在问题

2007年《中国知识管理趋势》中指出,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和实施主体的不明确导致真正“落地不足”。相对于已经有76% 的机构具备明确的战略规划而言,只有49.36%的机构表示具有了明确的知识管理战略规划。86%的机构认为有必要制订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但在由谁制订知识管理战略规划方面,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选择,知识管理实施主体的不明确也导致实施难度的增加。

其次,机构仍然面临着“缺乏高层的理解和推动”这个最大的挑战;而“没有融入业务流程” 和“知识管理优先级不够” 也是知识管理实施中必须跨越的主要障碍。

2 语义网及其关键技术

2.1 语义网(Semantic Web)

语义网(Semantic Web)的出现就是要解决文本文档和格式化知识的整合问题。

应用语义网进行企业知识管理,其信息食物链可以形成智能,完成网上自动信息处理功能;同时,语义网基于XML和RDF,并在此之上构建本体和逻辑推理规则,以完成基于语义的知识表述和推理,能够为计算机所理解和处理。语义网的特点为:语义网是对万维网本质的变革,它的主要开发任务是使数据更加便于电脑处理和查找,扩展当前的WWW,使得网络中所有信息都具有语义,将信息孤岛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其研究的侧重点就是如何把信息表示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形式,即带有语义。

2.2 语义网的关键技术

(1)XML 和RDF 在语义网中的角色。

Berners-Lee给出了语义网中的层次关系,它主要基于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和RDF/ RDFS (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并在此之上构建本体和逻辑推理规则,以完成基于语义的知识表述和推理,从而能够为计算机所理解和处理。

XML 是许多软件发展的基础,它主要用于文档结构比较松散的情况,与HTML 相对应(HTML 主要用于结构固定的超文本文档) 。其最大特点就是可扩展性,即它允许用户自己定义标记,是一种完全面向数据语义的标示语言,取消了HTML 的显示样式与布局描述能力,突出了数据的语义与元素结构描述能力,从而帮助人们解决协同工作、信息重复使用中面临的许多问题。

在语义网中,XML不是理想的基础,RDF更为合适。语义单位可以在RDF中自然地转换和表述。作为知识管理工具的RDF ,是一种能实现元数据编码、交换和多次使用的基础结构,它允许组织、关联、分类和注释这些知识,并通过设计一种能支持语义、语法、结构的通用机制来实现元数据的互操作,它是实现元数据互操作的通用语法模型。

(2)两者之间的关系。

RDF 虽然提供丰富的语义描述支持,但对本地使用约束规则只提供有限的支持;XML 虽然提供明显结构、基数和数据类型约束的支持,但是只提供很少的语义知识支持,而这种语义知识对于实现元数据域的可扩展动态变换是十分必要的。

但要实现语义网,并非有XML 和RDF 就行了,更主要的技术难题还在于要让电脑可以进行过多的“思考”和“推断”,所以要基于本体的概念来处理这些问题,在本体的层次上处理系统之间的冲突和整合冗余。

3 利用语义网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克服能力刚性

如何在保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克服能力刚性对企业成长与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成为现代企业所关注的焦点。核心能力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能力刚性的出现又会抑制企业变革,削弱企业创新能力,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知识管理的兴起为我们研究克服企业能力刚性和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已有的核心能力可能成为企业变革的障碍,表现出不易被改变的核心刚性(Core Rigidity)(Leonard-Barton,1992)特征。

(1)能力刚性的含义。

美国学者巴顿对核心能力刚性做了如下定义:核心能力形成核心刚度,其中最普遍但也最不容易被人意识到的原因之一是过分强调目标。

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处理――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应用”这一完整的过程,捕获企业内、外部资源中的知识,并结合产业技术动态和产业竞争动态,将其作为知识源融入到企业内部。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分别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分类处理,形成知识优势,进而达到一种技术优势。最后通过市场营销管理使这种技术优势转化为独特的市场优势,从而使核心能力刚性不断得以克服,有效地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更新发展。

(2)形成能力刚性的原因。

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依赖性是产生能力刚性的基本原因。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受制于其发展历史,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便向一个方向迈进,渐渐的企业能力位势和能力发展路径开始起主导方向的作用(Teece, Pisano and Shuen,1997)。 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是一个内部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时间点上的能力位势都与它所继承的演进路径有关,而能力位势在某种程度上又一次限制了静态中市场战略的决策,从而影响了核心竞争力的演化方向。因此,核心能力是企业特殊进程的产物,企业核心能力呈现出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特征。

其次,主导逻辑(Dominant Logic, Prahalad and Bettis,1986)会给能力刚性的生长提供空间。在核心能力的构建过程中,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会以规则、程序、方法和组织心智模式等方式储存在企业的记忆中,并通过系统化的整理和规范成为组织内部处于优势地位的主导逻辑。主导逻辑为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稳定持续的支撑,并设定了解决企业所处核心业务领域一般问题的可行办法,当企业在以后遇到与此相类似的问题时,企业就会从其记忆之中取回原来的方法与所遇到的问题相匹配加以解决。但是,主导逻辑会阻碍企业的创造性思考和对新知识信息的吸收,并且通过战略、价值系统、权力分配、组织期望等强化组织成员旧有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在主导逻辑的限定下,企业难以识别和利用潜在的有利机会,对外界环境不确定变化的反应能力下降。

再次,片面强调静态效率,会使企业掉入“能力陷阱”(Ability Traps)。为了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往往会一味追求基于当前核心竞争力的静态效率挖掘。静态效率(Static efficiency)是指技术和偏好保持不变时的效率。如果偏离静态效率引起一个更快的技术变化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它们就会产生高于满足静态效率的条件时的消费者满足水平。企业在决策上一般都会依照以往的经验运作,从而忽略了创新,长此以往,企业将渐渐的陷入“能力陷阱”无法自拔。

(3)如何利用语义网技术克服能力刚性。

①能力刚性的评价指标。

组织效率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组织内部结构的设计;二是组织内部的领导与权力机制。组织内部由于存在缺乏科学性的凭个人直觉、经验和个性进行管理的家长制管理以及缺乏灵活性的科层等级制管理等,因而不能适应知识社会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要求,使组织的革新落后于外在环境的变化。这也是核心能力刚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创新组织管理方式使之向有利于知识和信息传播、共享和创新的网状结构发展,促进知识的生产、流动、集成和利用,增强组织的学习能力和革新能力,是提高组织绩效,预防能力刚性产生的有效措施。

(2)利用语义网技术克服能力刚性

企业的知识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按旧的思维获取、处理、传递和应用知识。笔者认为这里的知识管理应该是基于语义条件下的知识管理,这也正体现了其知识创新的灵魂。经过语义网在技术上对知识的处理,在管理过程中的不科学、经验和个性进行管理的制度必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一套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依靠于强大的本体概念和科学的语义网。利用本体的概念使得每一个评价体系都有章可循,用统一的格式来确定需求和目标,这无论在企业内部或外部环境中都是重要环节。之所以提倡企业重视知识管理,重视语义网的建设,目的在于让企业的发展更规范,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真正的高效资产,而不是禁锢管理者的头脑。在信息时代下,企业不仅需要管理经验,更需要一套科学的适应信息时代的信息工具。所以,在处理企业能力刚性这一问题,即过分强调目标问题上,语义网有着突出的优势。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语义网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上。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人本管理;企业知识体系;知识共享

1 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贯穿于知识管理过程的核心是知识。建立企业知识库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从狭义上来讲,企业知识管理就是构建和发展企业的知识库;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招揽知识人才,留住知识人才,鼓励企业的所有员工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建立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并且促进他们之间无隔阂地快速交流,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地快速交流,从而将企业员工的知识内化为企业的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知识管理有其独特性。企业的知识管理存在很强的抽象性,虽然现代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存储和管理一些显形的企业知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传播的成本,但是现代信息系统却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和交流。企业的知识管理必须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这是因为知识创新和交流的主体是人,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

就是促进企业员工的知识创新和相互交流。

2 知识管理的实施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与理念,知识管理的运作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框架,其具体的实施过程根据各个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借鉴国外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建立知识管理制度,促进知识生产率的提高。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其利用效果,充分发挥知识创造财富的巨大价值。目前,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以研发管理部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是公司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其主要任务是将知识资本化。具体职责应包括:①了解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环境,理解和发现公司内的信息需求。②组织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知识的学习、积累、再生和共享的良好环境。③进行全面的知识管理,对产品市场调查、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知识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建立企业知识库,监督和保证知识库内容的质量、深度、风格并与公司的发展相一致。④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转。⑤加强隐性知识集成,激发知识创新,促进知识共享。

建立知识的生产、传播、共享和运用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学习、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存在于个人脑海中的隐性知识被认为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且这些知识与其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待遇紧密联结在一起。通常企业员工用自己所掌握而别人尚未掌握的知识来衡量自身价值,不愿意与其它人共享知识,如果把知识传授给他人,就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稳定性和个人利益。因而,建立知识的开发、传播和应用的激励机制非常关键。

改变传统的与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等之间的关系,建立收益递增的外部网络。传统的管理策略将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视为单纯的买卖关系,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也视为纯粹的竞争关系,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企业必须改变这种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等之间的单一关系,与他们结成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充分挖掘其有效资源,寻求共同发展。将客户和合伙人视为公司外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使公司的收入、利润和股东收益大为增加。

构建有助于企业内部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内部网络。电子信息由于具备饶过在面对面接触中因政治和等级考虑等原因而产生的障碍的能力,从而在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企业内部网络,消除内部知识交流的障碍,使其成为一个不断更新的知识网络。

创造“学习、共享、创新”的内部良好环境,建立“尊重知识、共享知识”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并得到共同认可的群体意识,是形成企业管理风格的文化基础。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企业建立以知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全体企业员工能够共同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高度重视个人经验、专业技术和创新,从而为知识的交流、学习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3 知识管理以人为本

知识管理必须注重三个原则和三个方面。

①人本管理原则,企业应允许员工个性化发展,注重引导性管理,创设一个有利于知识创造的创新的场所,引导员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能。②对外开放原则,指出当今企业多数都必须在动态特征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保持技术的领先。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外部的技术和市场知识,通过知识获取、知识筛选以及知识内部化与外部环境的知识体系连接。③快速反应原则,是指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遵循速度原则,提高知识体系运行速度。

在企业知识体系的管理策略上,主要强调三个方面,①对企业知识员工的管理。知识管理从来就不是信息技术或者软件的解决方案,信息技术只能够起到辅助知识传播与储存的作用。知识管理必须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需要认真对待如何招聘人才、为人才创造好的环境、促进知识人才的提供并且激发其创造力;同时,创造条件减少企业对特定人才的依赖。企业的知识员工的管理首先在于释放其创造能力。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激发知识员工的内在创造动机,这些策略主要有:适当的工作安排、任务型的管理、结果型的控制;其次,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共享以相互信任为基础,所以需要培养企业信任的氛围以促进企业知识共享;最后,要预防知识员工流失带来的损失。②对企业知识共享的管理,分为对明晰知识的管理和对模糊知识的管理两个方面,明晰知识可以被压缩成简单的符号,独立于个人而存在,这类知识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低成本、快速、大面积传播。明晰知识共享的管理首先要激励明晰知识的提供,由于提供知识总是要付出额外的精力与时间,因此,如何鼓励人们作出这些额外的努力需要有一定的驱动力。模糊知识根植于个人,包含个人信仰、观点、本能和价值观等无形因素,只能通过人际交往的形式传播。有的模糊知识是可以明晰化的,但由于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整理这些知识,它就一直以模糊的状态存在着。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将这一类知识尽量明晰化,并存储在容易使用的企业数据库,从而使企业的员工可以跨时空快速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但我们知道,模糊知识一般是很难明晰化的,因此,在模糊知识共享的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对知识员工之间关系的管理,人际关系网络是模糊知识共享的基础。另外,企业需要提供模糊知识共享的机会和场所;③对企业知识创新的管理。企业知识创新的管理一方面需要增强企业内部的知识互动,另一方面必须注重获得和吸收外部的先进知识。可以采取的策略有: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员工来增加知识的多样性、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增加知识多样性、通过与研究机构的联系来增加知识多样性、通过建立与用户的联系来增加知识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常荔,邹珊刚.“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科研管理”[J].科研管理,2000.

[2]彼德.F.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M].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7篇

[关键词] 护士;锐器伤;护理管理;血原性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a)-017-03

The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 preventing professional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WHANG Huiying, XIE Shaohua, XU Yu'na, HUANG Linong, LIN Jialing, CHEN Xiwen

(The Nursing Department of Chenghai People's Hospital,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antou 515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s of occupational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of nurses by car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nd training of 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provid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s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of 104 nurses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itle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7 to 2008, and serv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2003-2004 survey of the conditions of sharp injury of 79 nurses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n detected the effective decrease of professional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of observation group by car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nd training of 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 Results: In addition to hand ampoule comparison, the sum of the other items of 104 nur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9 nur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occupational sharps injury were the sharp injury and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Nurses;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Nursing management; Blood-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护士锐器伤是一种职业性损伤,是导致护士血原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近年来,随着对护理职业安全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刺伤的危害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解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005年我院护理部参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组织的综合医院护士锐器伤调查(汕头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05)结果显示,我院2004~2005两年间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91.1%,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为此,近几年来我院建立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实施管理性干预使用医疗安全器具,执行锐器安全操作规范等预防控制策略,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我院工作2年以上的不同职称临床护士104例,2007~2008年期间职业锐器伤的情况作为观察组,其中,主管护师20例,护师38例,护士46例,年龄22~48岁。再将2005年调查的我院在岗的临床护士79例, 2003~2004年期间职业锐器伤的情况作为对照组。其中,主管护师19例,护师27例,护士33例,年龄18~53岁。两组研究对象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设计采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设计、护理专家审定的护士职业锐器伤调查表[1]并结合医院实际增减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3大类: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②工作条件、科室、工作环境[抢救!繁忙(高峰治疗期),较忙(普通治疗期),不忙(零散治疗期);③锐器伤发生情况。

1.2.2 调查方法2005年参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组织的调查[1-2],调查时间范围是2003~2004年,发放问卷85份,回收84份,其中有效问卷79份。本次调查(观察组)为我院护理部组织调查,调查时间范围是2007~2008年,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8份,其中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94.55%。

1.3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u检验和?字2检验,P

2 结果

见表1、2。

表1显示,调查结果除掰安瓿外,观察组护士锐器伤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锐器伤的职业危害

锐器伤是一种职业性损伤,是导致医务人员血原性传播疾病最主要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锐器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是HBV、HCV、HIV。文献报道,被HBV、HCV、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相应病原感染率分别为6.00%~30.00%、0.40%~6.00%和0.25%~0.40%[3-5],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锐器伤对护士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3.2 锐器伤的原因及分析

预防职业性血原性传播疾病的重点应放在减少锐器伤发生的初级预防上[6],而信息收集及分析则是锐器伤害预防控制策略的基础。2005年(对照组)调查的结果显示,锐器伤发生率高于相关研究报道[7];显示我院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如何防范护士锐器伤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共同课题。笔者通过分析锐器伤原因,发现手掰安瓿是导致锐器伤的最常见原因,同时也发现,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及针头使用后处理不当,将患者的血液、体液标本注入试管也是护士发生锐器伤的高危因素。另外,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针刺伤的频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8]。调查显示,护士发生锐器伤大多数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发生,特别是被污染针头刺伤最多的是工作较繁忙、处于抢救环境下的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对护士锐器伤不重视、培训不到位[9-10]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护士缺乏标准的职业防范知识及不重视等是主要内因[11]。

3.3 重视护理管理干预[12-14]

针对以上因素,本研究认为护理管理的干预是预防护士锐器伤的关键。首先在于锐器伤防范工作的培训,自2005年以来,护理部加大了培训的力度,对每一个新员工都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护士上岗前必须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岗前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后,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疗废物处理办法》的培训,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同时切实加强锐器伤的防范工作,加强管理、强制性使用防护用具,才能降低锐器伤发生率,维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自2005年以来,护理部加强了督查力度,经常到科室检查,指导护士正确做好防护,纠正一些不安全行为,如回套针帽、用手分离针头等工作。管理及教育干预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表1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结果除掰安瓿外,观察组护士锐器伤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3.4 完善锐器伤登记管理制度

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发生锐器伤时立即处理伤口,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护理部,并进行追踪观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秦艳梅等[15]报道,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后,早期给予正确的伤口处理,及时采取免疫方法处理,可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调查显示41例被污染针头刺伤,而发生锐器伤后只有1人报告,经管理干预,本次调查显示被污染针头刺伤9例护士,全部上报,上报率达100%,并按程序处理和跟踪,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

3.5 防范对策的持续改进

本次调查显示,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但104名护士2年共发生锐器伤752次,人均7.23次,其中除掰安瓿外,仍有233次针刺伤,并有9例是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其中急诊5例,并都是低年资护士。由此可见,防范措施仍需加强,必须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培训程序和强制性的防范管理相结合的措施[16-17],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登记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改变不良个人行为和操作习惯,才能降低临床锐器伤的发生率,减少护士的身心伤害,减少由锐器伤而带来的疾病。

[参考文献]

[1]黄建英,蔡丽娜,黄建美,等.综合医院护士锐器伤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5(22):14-16.

[2]黄建英,蔡丽娜,黄建美,等.汕头市5家医院外科护士锐器伤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419-2420.

[3]付韶华.锐器伤的危害和职业防护[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96,199.

[4]谢红珍,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56.

[5]吴安华,任南,吕一欣,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526.

[6]付菊芳,马艳.防治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危害及预防策略的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9):1843-1845.

[7]谢红珍,聂军,白杨,等.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8-10.

[8]谢红珍,聂军,潘绍山,等.广州市护士注射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72-175.

[9]磨琨.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17-18.

[10]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44-45.

[11]黄宇静.急诊护士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防护[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3):111-112.

[12]程宗燕.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182-183.

[13]陈秋霞,白亚华.某院2006~2007年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146-147.

[14]林芳.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03-104.

[15]秦艳梅,曾鸣.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处理原则[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15.

[16]董薇.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49,55.

第8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在电力企业不断改革中,依法治企得到了普遍关注,如何使这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走向系统完善,如何促进电企在依法治企的道路上稳定持久发展成为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新形势对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的几点要求

依法治企就是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各项正当的权益。[1]为了实现企业长远稳定、有序健康的发展,在其经营过程中必须有管理的规范与强化、经营方式的开拓、创新思想的萌发等,这就是依法治企,借此达到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图1 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的必要性与实行措施

新形势下,企业坚持依法治企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要求下的依法治企。企业若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形成条理清晰、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奖惩制、监督制等,这些制度立足于法律框架,针对电力企业做出进一步说明与要求。在电力企业市场化的今天,其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为保障企业管理,必须从内部抓起、坚持依法治企的道路,在经营、管理、预防风险上为电力企业增加一重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电力企业外部环境要求下的依法治企。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首先,国家层面在宏观上对电力企业进行法律规范,调控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电力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依法治企保障企业与社会、政府、公众的协调是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第三,经济全球化大环境要求下的依法治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电力企业在复杂的竞争与国际竞争中若想立足,管理模式上的改善需要提上日程。由于国外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较高,国内企业若要跟上国际步伐、加强与全球电力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必须意识到依法治企的重要性,以此规避国际交流合作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促进电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的几点措施

第一,电力企业制度规范的建立与落实。建立健全并着力落实规章制度是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的基础,也是实行法制优化管理的手段。[2]企业制度规范的建立需要建立在业务实际开展的实际情况上,以此为立足点制定合理、完善的指导性规范,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稳定企业发展、完善企业运营工作、强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目的。制度是对电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作为“电力”主题的企业,在制度的建立落实上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安全。电力企业制度的规范任何情况下都应当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围绕这一主旋律做好推动生产、发展企业的工作。其次,电力企业的规范制定应当符合国家宏观控制,灵活机变地将国家、地方对企业的需求与要求融入企业制度,使企业在制度保障下制度更容易规避风险。

第二,依法开展电力企业生产活动。对于电力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发展和法律约束的日渐严密,国家对该类企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建设项目实施等要求也更加严格地按照法律进行。为保障企业生产运营在法律的把控之下,企业内部应当严格遵守生产秩序,依法展开生产活动,从内部管理到生产活动上遵守依法治企。一方面,我国已有法律如《安全生产法》及《环境保护法》等应当起到引导与提醒作用,电力企业在规范的完善中可以此为依据,使之践行依法治企时保证源头的正确导向,在生产经营中有法可依,这是企业的自我约束。另一方面,依法展开电力企业生产活动中可以采取他方监督手段,将“他律”融入生产活动,例如建立监督机构定期检查机制,使法制允许下的义务监督成为企业生产的另一重保障。

第三,企业文化中依法治企观念的融入。依法治企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运营的必然要求。制定相关企业条例、服从国家法律引导、依法展开企业生产活动固然是保障依法治企的重要与有效措施,通过企业文化引导企业管理则比硬性要求更上一层次。企业应提高普法讲座平率,借此提高企业上下成员的法律意识,为依法治企奠定人员基础;电力企业应当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联系依法治企概念,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在电力企业工作组织中,适当法律工作人员的安排应当得到重视,同时从上到下形成知法、懂法、用法之风,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强化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的思想,能够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持续的发展,积极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3] 企业则应当认识到依法治企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山寨手机与商标权

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了被诉商标与原告商标两者相较“视觉上基本无差别”、“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上边的商品有特定联系的原则。山寨手机的显著特点就是高仿名牌手机,俗称“傍名牌”,其运作方式为山寨手机生产商在其产品上使用与知名品牌的商标相类似的商标,以混淆消费者的判断达到牟利的目的。

通过同具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品牌机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山寨机使用的商标同注册商标在商标主要部分方面,一般为几个英文字母,无论是字母的长度、大小、排列顺序都十分地相似,其区别往往在于这几个英文字母中的一个字母,并且这个字母如果不仔细辨认也很难区别,以一般消费者尤其是众多使用山寨机的中老年消费者的观察水平与注意力根本不足以区分,很容易产生误识。

此外,山寨手机上所使用的“商标”也基本上不能通过商标注册作为注册商标使用,而只能做为商品名称使用。《商标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凡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的商品上已经注册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

另一种在山寨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山寨机使用与国际知名品牌手机的商品名称相同或相近似的商品名称的方法来给自己生产的山寨手机命名,并不会提及品牌机的商标。这类手机往往打着诸如“精装版+品牌机商标”、“升级版+品牌机商标”的旗号,在广告中并不会出现该品牌机商标,然而会在广告中以特写画面显示或者在手机机身明显位置突出显示“品牌机商标”这个手机型号。尤其是当其与电视购物这种销售方式结合在一起时,一般消费者往往基于对公众传媒的信任或者认为出了问题还可以找电视台的心理,更容易将这类“精装版”、“升级版”山寨手机误认为是品牌机而购买。这类情况我国《商标法》并没有相关管理规定。

(二)山寨手机与专利权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一项设计成为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外观设计需要具备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要件。在实质方面上来看,能够获得专利权的外观设计需要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三个方面的条件。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所以,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授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

判断外观设计是否侵权的标准有两点:(1)设计是否相同或者相似;(2)产品是否相同或者相似。山寨机销量较大的原因除了价格低廉之外还有其外观设计,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手机一上市在山寨机市场上就会掀起一阵模仿热,手机的外形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时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山寨机企业甚至仅仅依靠模仿最新的品牌机从而在价格差不多的山寨机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而生存。根据我国《专利权法》,山寨机和品牌机同为手机,是同类产品,并且二者在外观上非常相似,应认定山寨手机存在外观设计侵权。

一般认为,山寨手机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这两个方面并不构成侵权。手机核心技术专利在于手机中的芯片,目前,大多数山寨手机使用的是从台湾联发购买的由其开发的手机芯片,该芯片使用的是与品牌机不同的核心技术。在我国构成权利侵权的依据为全面覆盖原则和等同原则,二者适用于发明专利侵权和实用新型侵权,全面覆盖原则,又称字面侵权原则,是指如果被控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成立,那么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应该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等同原则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无论是从全面覆盖原则还是等同原则来看,这都不构成专利侵权。

二、山寨手机的管理建议

山寨手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不能一味地规制、打击,否则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应当将法律规制和政策引导相结合,一方面应当逐步加强对山寨手机从生产到销售的管理,严格依法惩治“黑手机”、“炸弹机”这类山寨手机;另一方面也应允许并指引山寨机参与良性的市场竞争、接受市场制约与监督,使之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具体建议如下:

(一)完善立法

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立法无法有效地对山寨手机进行监管,为此,必须完善知识产权立法。

第一,我国在对商标侵权的认定上仍以对商标的管理为首要,而没有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混淆”、“联想”或者“淡化”理论。商标立法的滞后,使商标侵权诉讼中商标侵权的认定缺乏准确的法律依据。为此,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商标立法中应当按照国际上商标法的立法趋势来修改和补充现行商标法的规定,在商标侵权的认定上规定尽可能相详尽的标准。

第二,在山寨手机的生产过程之中,我国虽然取消了手机牌照审核制度,但应专门针对手机等相关电子产品制定手机的行业标准。

第三,规定手机必须通过专利申请及质量检验之后方能进入市场。同时要注重降低申请及检验的费用,对山寨手机实行一定年限的特别管理、专门管理。

第四,完善山寨手机的相关税收制度,规制偷漏税现象。

最后,在立法过程中还要注意与诸如《反不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的衔接。

(二)加强监管与引导

首先,知识产权监管机关应当采取措施规范和引导山寨手机的生产朝着良性发展的道路进行。在对山寨手机加强监管的同时,对良性山寨机生产企业可以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对示范性山寨手机生产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树立知识产权观念、鼓励和引导山寨手机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等等。同时,允许和动员条件成熟的山寨手机生产企业转型,使山寨生产企业转向正规生产。

其次,对于确实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山寨手机,相关机关应当采取措施进行限制和惩罚。

最后,由于山寨手机监管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笔者建议视各地区山寨手机市场的发展程度、监管难度、工作量等因素,或成立一个专门机关进行监管,或多个机关联合进行。合理的政府部门设置和职能分工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监管山寨手机的效率。

(三)严格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