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27:25
导语:在科普知识小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加强科普教育管理,使科普教育规范化
1.健全机构,强化领导
我校继续坚持由校长亲自分管教务处负责协调的科普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科普教育的领导工作。组织信息技术、美术科组、物理科组等学科组老师参与到科普教育工作,充实科技辅导员队伍,提高科技辅导的水平,对科技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
2.加强组织和辅导,提高竞技水平。
学校制订详实的科普活动方案和科技教育计划,班主任老师兼任班级科普辅导员,认真组织日常的科普活动,同时依托学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科普实践能力,尤其是计算机、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中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层层落实,定期检查、评比与奖励,在全校形成浓厚的科普氛围。
本年度我校将在积极开展科普教育的基础上切实抓好科技竞赛,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使学校科普竞赛水平再创新高。
3.鼓励学习,支持研训
去年,我校争取名额,派出两名教师参加市科技教师培训。今年,我校将一如继往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科普教研活动和培训。
二、创设环境,建立共识,浓厚科普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为此学校要把校园环境建设、创设科普教育氛围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普教育手段摆上重要位置。
1.加强校园建设,提高科学素养 校园绿树成荫、花草植被、文化景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然中的各种花卉草木及其科目属性,增长自然知识意识。
2.重视校园科普文化建设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聘请校内外有经验的老师,讲授创造思维和方法,用科学知识分析身边的自然现象;充分利用科普教育网、学校阅览室、宣传板报等提供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信息资料,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的渗透,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使科普知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4.充分发挥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的作用,增添系列图书,为学生科普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5.抓好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艺术月,为学生提供广阔舞台,引导同学锐意创新,展示自我。
三、工作重点
1、在市住建局地震办的支持下,结合我校新校区建设重点跟进新校区地震观测台和地震科普中心建设。
2、继续开展一年一度的“防震演练”和科技活动月活动。
3、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比赛和小发明、小创造比赛,为科技大赛做好准备。
开展生命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命,懂得生命,珍爱生命。我校也开展了多样的生命教育形式,如:认识,交通法规,防震减灾等方面的生命教育。由于我校是上海市地震科普特色学校,因此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是我们学校生命教育中的一个常规项目。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因为他们正处于于接受教育和发育身体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能否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对于稳定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校,农民工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接受着同样的教育,但是无论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
有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行为偏差,敌视社会,漠视生命,有着很大的因素是在于对于他们生命教育的缺乏和不重视。因此,校园里开展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命教育科普知识普及,对学生明确生命的可贵、提升人格的尊严、凸显人本的价值、注重抗力的增强等方面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目前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半左右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其中也有不少同学来自四川、贵州、河南、河北等地,这些学生中也有一些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这场浩劫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以及面对它时的无能为力。
中国是地震多发地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惨痛经历已经给了很多人深痛彻骨的回忆,又一次唤起了中国人民即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时隔34年的悲痛。虽然上海地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没有防震减灾的忧患意识,古语有云:居安思危。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惨剧恰恰给了我们一个警示,也更深切地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本着对生命教育的任重道远,我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防震减灾意识,从课堂,校园乃至街道小区等范围各个方面渗透普及,具体做法如下:
1依托课堂教学,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地理、生命科学等科目中,适当的加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如日本一课中的介绍,说到日本近现生的一些地震,日本人防震减灾的方法,又如海陆的变迁一课中了解地震集中高发的地区,地震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来了解地震。
我校开设了防震减灾拓展课,每个学期向各个年级的学生介绍地震方面的知识,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大小,国内外著名的大地震,同时介绍地震后自救互救等等科普内容,并随时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实时发生的地震,同时为配合拓展课教学,编写了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地震。
2开展校园防震减灾活动,加深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单纯的课本知识其实并不能满足防震减灾生命教育的深化,还需要从感官上、行动上进一步体验。
我校从2007年起,与宝山区地震局联合建立了校园防震减灾的鹦鹉观测房(见图1),配备了相应的观测仪,常年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际了解地震发生前动物的反应。2011年更是从北京请来了相关的专家和老师,安装了一套新型的防震减灾设备(见图2),指导学生进行鹦鹉喂养、电脑数据采集等工作。每学期组织不定期举行防震减灾演习活动,模拟地震来临时的状况,让学生身历其境的感受地震发生时候的紧张,并且组织迅速撤离活动。
每学期组织学生出一期关于地震科普知识的黑板报评比、地震科普小论文等竞赛,每年5月12日进行校园科普宣传工作,观看地震影片,纪录片等,并建立校园防震科普网站,有专人定期维护和更新网站内容,扩大影响面,提升学生对地震的认知。
3进行社区街道科普宣传活动,扩大影响力
我校除了在5月12日在学校内进行宣传活动外,每年暑假的7月28日,与宝山区地震局联合行动,组织学生在街道社区等人群相对流动比较大的地区,向周围居民进行地震科普活动的宣传和介绍。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了有关于地震的科普宣传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约5年历史了,成为我校一项生命教育常规活动,在周围地区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并致力于将防震减灾变成一种全民意识。
课堂、校园、街区三个层面的扩展,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融入到校园生命教育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命意识。
这几年来,我校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获得了较大的反响,地震科普网站和地震监测房也在区县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当然,我们做的这些对于生命教育来说还远远不够,防震减灾只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部分,是让学生树立生命教育意识的一个抓手,通过防震减灾,认识生命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意识,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亲历现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组织学生参观地震展览馆,发生地如汶川地震区遗址,或者是其他生命教育相关的校外活动,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活动,让学生能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亲自去体验生命的重要和可贵。
(2)深化演习。由于某些因素,相对而言校园演习活动相对较为简单,笔者认为可以开设相关的医疗救护学习班,设立相关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点简易的医疗操作,如:包扎、止血、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等紧急医疗手法。向学生普及常用的医疗救助知识。也可以成立学生的医疗救护小组,深化演习方式。
(3)借鉴国外。不少学校现有的课程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我们也可以借鉴在这方面做的相对较好的国外生命教育的内容,如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生命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4)教师队伍。生命教育其实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对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生命教育不仅是学生的教育也是老师的学习。教师队伍中可能也有个别的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存在着蔑视和不尊重,因此完善教师的人格,加强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也是我们需要的。建立一支有着生命教育意识的教师队伍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方面。一支有着生命教育使命感的教师队伍,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
(5)心理教育。汶川地震后,不少专家前往灾区为了重建孩子们的健康心理进行心理援助。可见,心理教育对生命教育而言的重要性。强健的体魄是需要的,而完善的人格更是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也要适时的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和教育。
⑹家庭社会。当然,光有教师,学校进行生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生命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合力。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组织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与我们的生命教育活动中进行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
如果说第一代的农民工进城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讨生活,那么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有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而这个城市对他们的接纳度,他们在这个城市的存在感,以及在城市能否立足能否被容纳,更是他们在意的方面。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何仁富.生命教育引论[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 朱永新.灾后,教育需要做什么[EB/OL].新华网
[3] 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21).
[4] 李晓东.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5] 杨润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政策及其执行中的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8).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扎实有效
为了开展好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我协高度重视,由江兴枝主席亲自把关,按照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立足迎江区科普工作“大科普”的实际,部门间相互配合,突出社区和青少年科普特色,制定了“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明确了以创新引领新常态和创新成就梦想为活动载体,全面部署了活动安排,将各种活动部署安排的责任落实到相关单位,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广泛参与,认真组织,为开展好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二、全面动员,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我协以创新创业为指导,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开展公众参与的创新科普活动为抓手,围绕“万众创新 拥抱智慧生活”的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居民的科普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
一是营造科普社会氛围。集中展示我区在创新创业、科学普及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突破,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各类主题科普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在南水回族社区举行迎江区2016年度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暨 “同谱民族团结曲,共建美好新家园”文艺汇演,展示全民共同参与创新、拥抱文明生活的良好科普氛围;区人武部开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为主题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市民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宜城路街道组织社区党员、群众和工作人员观看《反优秀文艺节目展播》,增强抵制的意识;滨江街道各社区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电子滚动显示屏、设置咨询台解答居民疑问、发放科普资料和科普志愿者在行动等多种形式,向居民普及科普知识。
二是营造科普长效氛围。结合“互联网+”、健康科普、校园科普等主题,面向周围各单位,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学校及社区的职能和作用。根据各自的实际,开展一系列活动,致力于打造“创新创业、科技惠民”的理念,营造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及大众创业的长效氛围。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平台作用,成立安庆市社区科普大学迎江区分校“科普讲师团”并开展相关课程、发放相关科普宣传资料;组织参加2016年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更新迎江区科协网络平台,传播科普知识;炮营山社区举行“促和谐,光明进万家”公益活动,进行眼睛测试和免费配眼睛,宣传健康科普知识。
三是营造科普舆论氛围。在辖区内悬挂标语,设立科普宣传牌,纷发宣传单页,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站等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宣传,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营造了有利于科普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光荣社区开展以“科普教育、寓教于乐”的科普宣传活动;程家墩社区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参观科技馆,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南水回族社区开展科普大讲堂活动,由科普志愿者向居民群众对科普知识进行生动详细的讲解,扩大了科普工作在居民中的影响,增强了居民对科普事业的关注度;双莲寺社区党委携手双莲寺小学组织开展国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展板、举办课程和开展演练,进一步激发社区群众和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强化了国防观念;秦潭湖社区在碧桂园山水云间小区开展科普知识现场宣传,组织碧桂园物业公司、大发物业公司及滨江街道卫生服务站等多家单位的科普志愿者参与活动,同时号召居民通过微信扫描参加安庆市电视台举办的“一站到底”有奖科普问答活动。
三、紧扣主题,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多层面的科普活动
(一)华二小开启“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师成长新模式: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深入应用,华二小多媒体教室上演首届新时期教师基本功大赛在,传统的“三字一画”(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被电子备课、课件制作、模拟上课、白板运用、日志写作和超级演说等“信息新元素”所替代,“电子备课+课件”突显教师信息化水平,“模拟上课+白板”彰显教师专业化技能、“超级演说+表演”尽显教师综合化素养。此外,人民路小学新建成的录播教室9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使学校的校本“研、训、教”活动如虎添翼。
(二)举办新型职业农民禽类养殖专业培训班:全区从事禽类养殖产业的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及部分龙头企业的代表等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基层农技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本期培训班。培训教学计划邀请省农科院、安农大、上海穗农科技等禽类生产方面的权威专家和知名企业家开展集中讲座5天,另组织现场实训10天。通过这次培训,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禽类养殖产业新型职业农民,能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进一步壮大自己,示范并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致富,为打造具有迎江特色的现代畜禽养殖板块经济作出积极贡献。此外,迎江区顺利通过2016年部级棉花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项目测产验收。
(三)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团区委、区就业局联合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吸引了辖区30人报名参加。本次培训为期10天,通过系统学习帮助学员进一步认清市场形势和创业环境,掌握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创业知识,从而造就一批创业主体,以创业促进就业。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号召,给有创业意向的青年提供服务,帮助更多的有志青年实现创业梦想。
(四)迎江区掀起第13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热潮:在市、区文明办和区教育局、区科协的精心准备下,在懒悟艺术馆开展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美德好少年”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画展,孩子们以饱满的激情,将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创新成就梦想的理解作了精彩的诠释,小中见大,充满童趣;在华中路一小开展了2016年“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暨“1584政风行风热线走基层”活动。活动旨在积极培育、践行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区干群道德素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慧墙”。
近日,上海市科协将“科普智慧墙”送到17个区县的部分社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科学,体验科学的乐趣,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从而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该项目也是上海市科协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在游戏中体验科学
石泉街道的张先生最近时常带着儿子去社区文化中心,他说:“那里装上了‘科普智慧墙’,让儿子去玩玩,看看和课本的知识有什么区别,还挺有意思的。”
“科普智慧墙”展板是在一块砧板大小的纤维板上,通过科学实验的形式展现原本枯燥的物理、数学、地理、天文等知识。让科学走近百姓,以实现科学与公众的对话。像前面提到的“人体发电”实验就是通过双手接触展板上的铜板和锌板,接通电源后,在电流表显示出产生电流的大小。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的人发电量不同,手的潮湿程度对电流大小也有影响,手与金属板接触面积也会影响电流的大小。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把一连串有关电流的知识交代明白了,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过程中普及了科学知识,体验了科学方法。
科普试点显实效
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的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安装“科普智慧墙”已有近一年的时间。社区居民王阿姨边玩着实验展板,边对记者说:“这些装置挂在墙上挺新鲜的。很多科普知识我们略知一二,但是你让我说我又说不上来,现在做做实验,看看原理还是能学点知识的,科学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
“科普智慧墙”展板有别于以往的科普画廊和科普电子屏,它更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展板面积不大,而且比较薄,一般可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不会影响人们正常通行,适合社区室内场地紧张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科普智慧墙”不但适用于中心城区,更适用于郊区。该项目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科技馆,有益于向更多人群普及科学知识。
吸收民意再创新
“这个实验真的不错,但是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如果加点生活常识方面的内容那就更好了。”一位社区居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活化石;小学;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们学校围绕“课程与课堂”这个教研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在多次学习资料、研讨交流后,我从思想上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理论,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这样才会收获惊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进行了多种尝试,的确有一些教学活动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特别是“答记者问”式的课堂,学生兴趣极高,学习效果也好。
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开始选择这样的方式时我也有很多的担心与顾虑,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道的知识又少,采取这种方式会不会白白浪费一节课的时间,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啊,那我岂不是真的误人子弟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进行了初步尝试,没想到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课堂上令我意想不到的回答一个接一个。比如,学习《活化石》,板书课题之后,我就问学生:你们是不是有很多问题要问啊?齐刷刷的小手告诉我,学生真的有好多问题。我先强调纪律:“有问题的同学指名谁谁说,同学能回答的举手回答,不能回答的我们再一起想办法,好不好?”学生齐声回答:“好。”赵××是比较内向的小女孩,看到她举手了,我把第一个提问题的机会给了她。她慢悠悠地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问题:“化石是什么?”几个想回答问题的小男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指名魏××回答,他f:“化石就是很多年前的动植物死了,他们的骨头被土埋了起来,后来人们又把它挖出来了。”尽管他说得不很准确,但是二年级的小孩子能这样理解“什么是化石”已经很不错了,我又问赵××和其他的孩子:这个问题理解了吗?他们都点头回应理解了。提问,回答,课堂在有序地进行着。
王××:“银杏树为什么叫白果树?又叫公孙树?”
宋××:“银杏树的果实是白色的,所以叫白果树。爷爷种的树,孙子才能吃上果子,这种树长得很慢,所以叫公孙树。”
窦××:“我想知道,大熊猫的祖先是大熊猫吗?”
魏××:“我们的爸爸妈妈生了我们,我想熊猫也是爸爸妈妈生的,所以他们的祖先是大熊猫。”
赵××:“熊猫的祖先吃肉,现在的熊猫为什么吃竹子?”
张××:“原来森林里小动物多,后来小动物少了,竹子多了。”
崔××:“这些化石活了这么久,我们可得好好保护它们。”
李××:“大熊猫还是我们的国宝呢!”
真想不到原来学生的知识这么多,思想教育目标也在你一言我一语当中实现了。我们原来不敢放手,总是害怕孩子学不会,这种课堂模式的尝试使我放心了,课堂上孩子们想知道的才是我们应该教的,不是我们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答记者问”式的课堂比较适合科普知识类题材的课文。介绍科普知识类题材的课文,科学知识丰富,课文内容比较新奇,深受学生喜欢,小学生好奇心又强,接触这样的课文往往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问,如果不去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只注重去介绍课本知识,那样学生就会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答记者问”式的课堂基本是这样的模式: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问答环节(学生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老师问答环节(老师问,学生答)―感情朗读环节―学习生字环节。
这种课堂模式对我来说还是一种尝试,现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教学反思之我见[J].新课程,2012(9).
[2]潘建雷.生成的结构与能动的实践:论布迪厄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张聪慧.语文教学反思,反思什么[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著名科幻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说,科普读物对于青少年,尤其对于儿童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大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把科学变成可见的、文学化的、形象化的生活,将其用更好的形式展现到孩子面前,这是少儿科普图书要走的一个道路。随着人们对科技知识的愈发重视,科普书籍也受到热捧。出版社要抓住这一契机,出版更多优秀科普图书,满足读者需求。
重磅产品大量涌现
科普读物具有其他少儿图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有效传递科学知识,用温和而中性的语言为读者建立一个充满趣味的文字空间,并使这个空间不失童心的魅力。让少儿阅读科普读物,是引领他们走进科学世界,接受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开卷少儿类畅销书排行榜一般以少儿文学类图书为主,兼有少儿卡通类图书,其他类别的少儿图书很少能够上榜,这也表现出了少儿类畅销书品种的不足。2008年7月,属于少儿科普类的《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榜,并取得第8名的不错成绩。本书是霍金的“儿童科普三部曲”的第一部,描述了一个普通少年如何开始对科学感兴趣,并成长为科学家的故事,是科学大师写给孩子们的启蒙巨著。
通过8年努力,海豚传媒终于将“什么是什么”科普系列丛书引入中国。“什么是什么”伴随着德国几代孩子长大成人,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多元开发的百科知识品牌,如今在德国以至欧洲已是家喻户晓,其知名度堪与可口可乐媲美。该系列丛书共有120册,海豚传媒将分为12辑于2009年陆续推出,第一辑已经与读者见面。与《十万个为什么》不同,“什么是什么”系列中有很多科学家给小读者提问,先提出一个问题,再用非常有趣的方式进行解答,读起来更有趣。海豚传媒今年还将推出《101史上强兵》《21世纪儿童知识百科》《全景大百科》《我的动物朋友》等一大批少儿科普图书。
此外,包括《听动物讲故事》《听恐龙讲故事》《听昆虫讲故事》《听海洋生物讲故事》4本书在内的“动物王国大探秘”丛书(广州出版社),以第一人称讲述关于动物、恐龙、昆虫和海洋生物的相关知识,语言风趣俏皮,知识全面细致,图画精真。
《万物简史》(接力出版社)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使读者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该书销量已经超过15万册,目前还在动销中。
被科普界誉为“中国第一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青少年课外阅读权威科学读本”的“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湖北少儿出版社)也于今年与读者见面。该书系具有权威性、高质量及开创性3大特点,是目前国内最权威、最大规模的少儿科普经典文库。
书网互动融入少儿科普书
现代图书在出版中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科普图书的营销手段也日趋多元化,与读者的互动性得到强化。继“电视书”、“电子书”之后,出版方又将目光瞄准了网络,让图书与网络“联姻”。《中国少年儿童最喜爱的自然百科》《e时代少儿网络版十万个为什么》等都出现了“网络版”。
《e时代少儿网络版十万个为什么》共分“生命与环境”、“科学与生活”等4册。书中每页以图文形式详解一个问题,每本书上都附有一个网址,点击网址可进入“十万大课堂”,这个专为该书而设的网站,不仅包含书中全部内容,还设置了提问环节,可让小读者参与互动。一位儿童图书策划人表示:“‘网络版’将书本从书架延伸到数字世界,这在儿童读物领域是个创举。”
图书借网络进行普及与传播,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会更好地开阔孩子的眼界。禹田翰风文化公司引进的“权威探秘百科丛书”系列首次把3D建模和CGI成像技术运用到图书制作中,以大幅图片和逼真图像再现了真实的前沿科技;独特的设计和编排方式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书中在图片、图表、曲线图旁边都配有最新含有丰富科学知识的图解文字,通过“权威”独特而详细的结构解剖图,让小读者们能看清每个复杂物体从内部到外部的各个细节特征。这套丛书的互动性强,与图书配套的网站提供给读者一个交互式多媒体平台。小读者们可以下载书摘简介、插图照片以及屏保图片;更可提前预览本系列其他即将出版新书的精彩片断。
“‘妙趣科学’立体翻翻书系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具有超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是让孩子眼前一亮的立体科普书。如《地球》含有世界地图拼图游戏,《时间》含有模拟时钟指针,《宇宙》含有星空转盘等等,富有变化和趣味。这套书以一种非常好玩的方式回答了孩子们大大小小的问题,如果孩子还想知道得更清楚,他甚至可以“钻”到书里面去。
漫画科普有新作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可是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过于偏爱课内阅读,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于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不厌其烦地遣词造句。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如何把语文阅读教学延伸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光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还得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我就此谈一谈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策略。
一、得法课内,受益课外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阅读的教学中探索出“三结合阅读法”。就是以课内知识、方法为经线,以课外知识为纬线,让经纬不断延伸,纵横交错。
①读书笔记和写作结合。学生在进行阅读过程中,不断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针对于此,组织学生经常进行读书笔记交流会,举行作文竞赛,还成立了“小米奇文学社”,真正把读和写结合起来;②读书和听说训练结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利用各种课外活动的时间开展了故事大王擂台赛、小诗人朗诵会、科普知识竞赛。小话剧表演等。让学生把课外书中的故事、诗歌、科普知识通过口来讲出来,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③读书和课文资料结合。在苏教版的语文书中,有的课文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有的课文是古诗的意境描写……针对于此,我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去课外书中寻找课文的“空白处”。
如此周而复始的训练,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后,在课后的阅读中就不是随心所欲、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了,而是有的放矢、刨根问底式的汲取。
二、鼓劲激趣,热情不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少年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少年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孩子的热情只能维持3分钟热度。那么怎样让孩子的这股读书的热情一直维持下去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孩子读书行为进行不断地鼓励和高度的肯定。外国人的一些做法就颇有童趣,《中国教育报》曾报导: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位校长为激励孩子4个月内读完图书馆里的3000册图书,竞当众亲吻一头小猪。
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课前自习课给同学们讲一些有兴趣的故事,以此来送给昨天阅读量最大的学生。针对学生喜欢奖励的心理,在学生读完一些书后,评选“读书之星”,把一些书签、橡皮、小刀、书等物品作为奖品送给他们。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曲折有致的情节及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受到感染,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在各种小奖励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实施激励教育,学生才能放下“包袱”,解放思想,保持良好的阅读心境。
三、筛选优劣,照顾差异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极大地影响。如今,电脑普及,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开通,电子书刊以全新的面貌走近阅读视野,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一览古今中外事。读物的数量多了,内容也多了。从对小学生的教育价值来看,读物多了,有其积极的一面:读物数量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个比实际生活更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也有消极方面的:部分读物存在着凶杀、暴力等不良内容。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好读书的基础上,再择好书呢?我引导学生做到“一分两荐”。
“一分”――针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我常根据情况分层次指导,低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图为主的书籍,初步培养起爱书爱读书的习惯,中等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文为主,辅之以图的童话、神话、寓言等书籍;对高层次的学生,则开始指导其阅读中外著名的童话集、短篇小说集,并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注重层次的指导,能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关键词:科技特色;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87-001
学校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新区的发展实际,围绕“以科学模型为龙头,努力打造学校科学特色”这一目标,积极开展科学活动,脚踏实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继2004年成功创建为无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后,再接再厉,成功创建为江苏省十二五期间首批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一、加大投入,优化条件,营造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浓厚氛围
校园氛围是学校精神的外显,在形成办学风格、推动学校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创建学校特色工作中,良好的氛围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量,我校十分注重创设“科学教育”环境。一是建立校园科学教育阵地,设立校园科学走廊,悬挂中外科学家画像,宣传科普知识,展示国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利用红领巾电视台进行科普讲座,传播科学知识;二是社校共建,建立校外科学教育基地,学校现有:无锡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江溪街道睦邻中心、尚德太阳能公司、索尼(无锡)分公司、无锡市博物馆等校外科学活动基地。师生定期到校外基地参观实践,感受科学,实践科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三是加大学校科学活动室建设力度,除开设规定的专用教室外,学校还开辟了机器人工作室,消防安全教育室、心理健康辅导室。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电影,科学小制作,组织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学生置身于浓厚的科学氛围中,受到了良好的科学教育,有力地促进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搭建平台,培养兴趣,提高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品味
学校在科学教育中,依托学校传统特色,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多学科、全方位渗透科普教育,创造性地开展科普活动,做到“四个结合”。
1.科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科普意识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挖掘学科中的科学素材,从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问题入手,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分析内隐的科学含量。通过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做一做,去探究、领悟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培养了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和观念。
2.科学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
科学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内的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学校每周都有科学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全员参与。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开展不同的科学活动。为了使科学教育有本可循,有本可依,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编写了《插上理想的翅膀》《机器人》等科学教育校本教材。我们通过校本教材,将科普知识系统化、校本化。
为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认知水平,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低年级掌握简单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科学家的成就,参与“四个一”(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小设想)中的科幻画活动;中年级主要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外国科学家的成就,参与科模制作活动;高年级主要掌握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并能讲给同学听,参与小论文、小发明和机器人制作操控活动,同时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活动。由于学校系统性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
3.科学教育与艺术劳技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艺术劳技教育中蕴含着科学教育,而科普教育又促进艺术劳技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因而,学校提出了科学、艺术劳技相结合,开展科学绘画和科学制作比赛,开发学生创新的大脑,培养学生灵巧的双手。在科学绘画比赛中,同时举办科学幻想画创作讲座,绘画展览,展出构思独特、画面丰富的作品。这样,通过一个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相互渗透、互相促进,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4.科学活动和社团建设有机结合,培养科学活动骨干
科学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必须培养出有一定科学水平的骨干。为此,学校在课程设置、兴趣活动、社会实践上进行了系列安排。
(1)每周开展校级兴趣小组活动。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校选择一批对科学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科学苗子,开设科学模型制作、手工制作、VCT项目活动、机器人活动、摄影、计算机等科学兴趣小组。
(2)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在历年的科技节期间我校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每人做一件科技小制作,画一张科幻画,讲一个科幻故事,读一本科普书刊,同时举行形式多样的比赛。
三、成果显著,特色鲜明,拓展科学教育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给予优先注意并促使他们积极去研究和领会。而兴趣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多种不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潜在的乐趣。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广大教育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利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开始进行的。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手段,通过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运用正规仪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合适时机,充分运用课堂中的常见物品来表演一些活灵活现的小实验,这样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感。比如,在讲到“动量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一支粉笔从某一个高度自由落到地上,粉笔粉碎。然后在地面上放一个软的物件,让粉笔从相同的高度自由落到软物件中,粉笔完好如初。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体动量的变化不仅和其受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
二、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身边
物理中研究的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给物理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知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动能和势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过山车的例子进行引导,过山车在运行的时候,是依靠机械装置的推力作用到达最高点,但是在第一次下行之后,就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而过山车能够沿着轨道快速行驶的唯一动力就是引力势能,它是在引力势能逐步转化为动能、动能又逐步转化为引力势能的循环往复中运行的。
三、介绍科普知识开阔学生认知视野
高中课堂教学一般比较紧张和严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抽出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介绍和讲解一些科普知识,不仅能够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寓物理知识于趣味之中,还能提高教学质量,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如,在讲到“万有引力和航天”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飞船系列号、载人航天成功发射与回收、它们各自的任务。如,“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奔向月球,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里程碑,“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梦想成真,这也标志着我国在航天事业自主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这样不仅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认识世界以及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四、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当前,许多高中学生过多依靠书本知识,创新精神明显不足。和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几年以后,所研究的科研成果却比外国学生少了很多。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上比我们中国学生要强很多。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制作以及课外小发明等,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在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准备制作的材料。完成以后,教师要注重对那些好的作品进行表扬,甚至可以在校内举办一些小型的展览会,将学生的制作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研究和学习,增强学生的信心。
五、培养观察能力深化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对物理的内部规律产生兴趣,逐步由直接兴趣转变到间接兴趣当中。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特征,为学生创设一个物理图景,把物理的现象以及物理过程展现出来,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抛体运动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在课外将石子抛起,观察石子的斜上抛运动,并把其运动特征描述下来。尽管学生都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但每一个学生描述的现象却不一样,对物体的运动规律都不是很了解。为了让学生彻底地掌握斜上抛运动的规律,教师可以用闪光照相的方式得到一张照片,依照照片来对物体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学生很快掌握了斜上抛运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投影的特征,并将这两方面积极结合起来,对运动合成的方法有了充分的了解与掌握。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就可以对学好物理充满信心,从而克服物理不好学的思想,开始喜欢物理并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雷星.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J].文学教育,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