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27:30
导语:在创意海报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图形与表达
图形是视觉符号表达的形式语言之一,可以直接准确地表达出海报设计的含义。在文化与信息的传播中,图形起到不可忽视的传达与影响的作用。在图形创意中,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能直接影响图形造型和思维的表达,它的存在也使图形创意的形态造型与思维表达更加明确,表达的形式语言也更加鲜明和具有互动性。
(一)图形
对图形的研究,包括图形的定义、图形的功能分类两个方面。
1.图形的定义
图形是一种承载着特定信息的视觉符号,是运用载体传达线条和符号及含义的信息,它反映了事物各类特征和变化规律的表达形式。图形的狭义概念是指一种具有创意性并能表达某种概念或阐释某种思想的视觉符号;一种是用形象和色彩直观、准确地传播信息、交流思想和含义并被大众所理解的视觉语言;另一种是不同于语言和文字,通过不同的造型手法进行视觉信息传播的视觉形式。图形的广义概念,主要是由平面、立体、动态等图形结构将图形运用到设计学的各个学科中,图形的来源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将大千世界作为创意背景去认知、解读图形语言的表达,进行形态发现和对造型的研究与斟酌,会创意出美的图形符号,更好地服务社会,引导人们更快、更准确地认知和解读图形的象征与含义。
2.图形的功能分类
图形能达到文字所不能及的视觉效果,更可以在视觉中体现信息的主体含义,即是视觉中心。其功能性明显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体现。第一是图形的传播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传达个性化的信息,它作为一个载体,在传播的时候主要是针对目标受众群体和市场,通过图形的视觉语言准确传达出某种观念,或表达某种含义和诉求。在受众的理解与接受的基础上实现图形信息的传播与互动,体现着图形的信息价值和作用,达到预期的视觉传达效果。第二是图形的社会功能,图形在传播某种观念或某种文化价值,在传播了某种文化观念的同时,价值体现了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状态。运用图形符号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审美观念、行为准则和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概括的图形,使人们更容易记忆,最终成为一种识别的习惯和一种社会表象,文化要素融入信息传播的活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承担着社会的责任。第三是图形的审美功能,在理解不同文化的深层含义时,反映文化心理结构与时代精神的审美是图形的又一特征,针对不同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来进行图形创意与审美的表达,注重图形外在形态的优美性和内在感情及性格的审美特征,这将有助于受众对图形信息传播过程中,审美造型带来的愉悦感和心理美感认知度的产生,用欣赏的思维与心态去阅读视觉符号信息传达的含义,是图形功能传承的目的。
(二)表达
对表达的阐释,主要以图形语言的表达与绘画语言的表达为中心。
1.图形语言的表达
图形语言是以特定的造型方式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感情世界,再加以个人的主观意识的融合。运用特定的形象,即具象、抽象、意象等图形语言要素为媒介。通过非固化的外部形式语言来传达人们思想与感情的诉求形式。它是形象化设计创意活动,是建立在形象要素基础上的图形语言结构,是感情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是将自然形象进行概括和提炼的过程,使图形语言上升为理性的认知与表达的高度,成为抽象化、精炼化的符号语言。它借用逻辑秩序的手段来进行思想与感情的交流。构成图形语言的基本要素是图形的视觉形象和寓意功能,就是“图”与“意”。“图”与“意”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图”可以表达“意”,设计师可以通过图形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并融入主观意识、观念、审美概念。“图”也可以产生“意”,受众通过自己的经历对图形含义加以深入感受与联想,并通过丰富想象的思维进一步充实和拓展图形形象的寓意,使图形表达更加具备美的形式和极富感染力的视觉效果。
2.绘画语言的表达
从审美角度分析,绘画语言是人类得到生存宇宙的启发而创造出的以自我为心中的一个小宇宙。它是对人们的智慧、能力、意志、情感的自我内涵和自我肯定与否定,表达出设计师对真、善、美的追求,寄托了画家的情感和意识及情操的体现。绘画中最重要的就是形式语言,然而营造形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绘画语言的表达。它包括表现形式的构成元素、构图、肌理、视觉心理、形式美的语序与规律等。因此,绘画是以画家的直觉感受去表达直观形象为特点的视觉艺术,绘画语言是产生在视觉艺术的基础上,无论具象、意象还是抽象的表达形式。可以说形式语言是创造者思想与感情转化为具体表达形式的一座桥梁,也是最终实现视觉效果传达的载体,运用的过程交织着画家的感情和理性、继承与创意等方面的因素融入。
二、创意与海报设计
西蒙·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意识之外的升华。这种观点也适用于海报设计,它最终是将设计师的各种意识升华展示给人们;任何设计都离不开好的创意,虽然形式语言是设计师独创性的表达,但是海报创意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反映,而是要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体现特点的内涵,它具有独特的创意形式和表达方法,不仅要依靠设计师的个人阅历,还要借用绘画语言的效果,更要综合文化的多元素,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形成新的创意思维。
(一)创意
创意的内容,它包括创意思维、创意表达两方面,下面分别阐述:
1.创意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与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为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颖并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成果,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创意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关,是多种思维活动的统一与结合,但是发散思维和灵感思维在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创意思维一般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其主要的创意思维模型是斯滕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一般创意思维涉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是各种思维的综合过程。创意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主观的意识、情感融入设计师所见所闻提取出设计的目的和宗旨,创意思维往往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由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等相互参透、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结果。
2.创意表达
图形创意的思维常常是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思维的表达则完全是依附于图形创意设计的表达,即是依据形式美的原则与规律。通过具象、意象抽象、具象或结合的创意表达,将创意思维转化为可视的图形语言。
具象表达是现实创意设计最基础的方法,设计师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等思维过程,将其创意思维付诸实践,转化为写实造型或风格的视觉形象。运用现实化的表达手法,更明了地体现设计师的想法。抽象表达通过点、线、面等造型元素的拆分、组合及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不仅仅是表达现实的事物,而且是通过对几何造型、分割构成等规律融入想象力与联想力的创造。然而,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则是主要体现在形象的从繁到简、典型性与概括性,图形构成与升成的过程。从整体角度分析,在点、线、面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综合具象的生动、形象的性格化与抽象的理性寓意,得到新的具象图形和某种设计的构想。
(二)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包括海报的崛起、海报的要素,即图形的应用、文字的应用、色彩的应用。
1.海报的崛起
“海报”一词演变到今天,它的范围已不仅仅是职业性戏剧演出的专用张贴物。如今,海报是为面向广大群众报道或传达有关戏剧、电影、体育比赛、文化信息、报告会等视觉信息的招贴,有的还加以艺术化与科学化的设计。因为它同其他媒体一样,具有向受众传达某一物体、事件的特性,所以海报又是媒体的一种。但是海报具有在放映或演出场所、街头广场张贴的特性,加以艺术化与科学化设计的海报,海报又是电影、戏剧、体育宣传画的一种,招贴也称为“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形式,分布在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区、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因此,国外又称之为“瞬间”的街头艺术。招贴相比其他广告形式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的特点。海报是人们极为常见的一种视觉信息形式,多应用在电影、戏剧、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中。海报中通常要传达清楚活动的性质、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详细内容。海报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视觉形式语言要做到新颖美观和概括准确地传达视觉信息。
20世纪,海报的制作是众人皆知的宣传手段,无论是企业宣传某种商品,还是社会团体策划某种活动,在准备阶段都会向受众张贴一张相关的海报。相对单调的宣传页而言,海报所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大,因而也深受人们的注目。我国最早的海报出现在北宋时期,那时主要以商业海报为主。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60年代的宣传画,无疑都是特定时期海报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到20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我国香港设计师和内地设计师海报设计作品的展览与传播,中国海报设计才真正被世人所关注。2003年,在中国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对中国海报设计的发展动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即便如此,我国海报的发展与国际上的设计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需要现今的设计师不断努力,争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世界范围内分析,海报设计经历了百年的历练与蜕变。或许有人会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海报将会被新的宣传媒体所替代,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海报设计与新型媒体的互融、互补性。由此可见,海报仍然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传达作用。相信在未来,海报宣传仍然是一种主流的方式进行传播,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海报已经进入了数字设计与数字印刷的科技时代。
2.海报的要素
海报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媒体,具有其他媒体无法代替的特征。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媒体的宣传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与多维化,而海报设计与表达则受到设计构思、方法、视觉传达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创意思维是优秀设计的开始和成功传达的保证。
(1)图形的应用
图形是海报设计中最重要的基本元素,它可以是自然界中形状与形态的元素,也可以是人们长期观察和积累的视觉产物;它可以是独特的造型,也可以是个人情感、主观意识相结合后产生的独特创意思维结果。图形因其具有创新和特殊的造型,被融入到海报创意设计中。具象、抽象、意象是海报设计的主要形象因素,它们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的信息都彰显着自身的优缺点。所以,具象、抽象、意象经常以相互融合的方式表达。具象图形是通过形式美的原则和设计手法来表达海报设计的主题是以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态。一般是对现实事物的特征与艺术化的展示,在海报设计中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营造出不同的信息意境。抽象图形是利用造型元素的符号化,通过重复、发射、均衡、特异、对称等构图方式进行重组重构的排列,最终达到具象图形无法达到视觉符号化的效果,这也是一种高度概括化与概念化的表达形式。抽象图形不受任何对象和时空的限制,是一种极具科技感和现代感的符号形象,相比之下具象图形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而抽象图形突破了具象图形繁琐的表现,拓展了图形的表现力,使海报设计中图形联想的延续性更加丰富和寓意深远。
(2)文字的应用
海报中的文字是表达创意主题和抒发感情的直观信息符号,具有举足轻重的引导和解读作用。不管中文还是外文,文字都是信息传播的直接载体。海报中文字性表达体现为文案和字体设计两个方面。文案具有清晰的表达海报主题的作用。字体设计是在文案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海报内容的创意型设计。文字可以说是海报设计的核心,任何其他的视觉元素都是为其服务的,同时文字也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如果以字体设计为主的海报创意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应用字体独特之处吸引和感染目标受众群,相对文案来说不仅突出了主题,更重要的是具有形象的表现功能,极大地拓展了文字表达的空间外延,更加深化了字体承载的重要含义。
(3)色彩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复杂而又直观的语言,比其他任何形式都更容易与人交流,兼有远距离和近距离的观赏与阅读的效果,是海报最直观、最具有影响力的视觉诱导因素。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色彩内涵,能引起人们的注目和生理及感情上的反应。同时,海报通过鲜明的颜色形象给人以美的传递。强化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选择,发挥了色彩在海报传达中的视觉引导作用。
三、海报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形式语言表达
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形式语言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设计师融入主观意识和自我情感创意出独特的图形整合到海报设计表达中,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形式语言。图形创意不单单可以表达海报表象的含义,还能表达出其更深层的内涵,也可以使海报更具有记忆性、传播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传达宗旨。
(一)形式语言的定义
形式语言是为了特定的应用而构成的设计语言。而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形式语言是抽象的、感性的,它与人类的语言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具有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用,传达给受众的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实物,还可以传达给受众它们存在的意义与意境,海报不仅是物质的传播,更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表达与传递。
(二)海报中图形创意的形式语言表达
形式语言的特点为高度的抽象化,是一套演绎系统,具有转换的特点。形式具有语言特征,其本身有一定的内在信息,形式是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设计的特殊语言系统,而这种表象式的分割系统不能分割解决。现在设计以复杂、多元、混沌的状态呈现,形式语言也呈现出相应的状态。所以,当代设计师也要重新审视形式语言的发展趋势,使海报能充分发挥作用和影响力。使现代海报设计不只停留在观觉的表面,而是要去关注海报内在的含义传达。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迭起,给图形创意设计在海报中的表达带来了一片新天地。数字化冲击着传统海报的创意思维与表达、传播与技术的方式。设计师可以通过软件和计算机更完整和精确地表达出海报主题的形象、图形以及丰富的色彩与变化万千的字体。补充传统手绘方式不能表达的形态和色彩,海报表达更具有鲜明性和生动性。设计师也可以在形式语言表达过程中寻找更多的灵感和创意思维,创意出特征鲜明的图形,使海报设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使海报设计不再只停留在形式美,而是要通过更丰富和生动的创意图形开发,使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具有更深层的寓意和象征。
结语
由此可见,海报设计进入了只注重表象,缺少注重内在含义的瓶颈时期。本文对图形创意在海报设计中的形式语言表达的研究,结合海报中形式语言的表达,阐述了图形与表达、图形的定义与图形功能分类、图形语言的表达与绘画语言的表达以及海报设计与创意思维等问题。重点论述了创意思维与图形创意设计的表达、海报设计创意、形式语言等问题。因此,设计师需要发挥潜在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创意出具有独特性的图形造型,通过设计师形式语言的表达应用在海报设计中,使海报设计表达除了可以快速传播信息外,还可以使设计师和受众的内在意识形成共鸣,产生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注:本文为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图形创意知觉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035)
参考文献:
[1]王田明.招贴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志华.图形创意与应用[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3]周成军.图形创意[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4]卢景同.形式语言及设计符号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兆强.创意空间[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十月末的一个周末下午,我漫游在各大设计网站上――阅读设计新闻,欣赏设计作品,浏览设计比赛信息。突然,我被首届杰士邦杯产品包装暨远离艾滋和谐生活公益海报创意设计大赛的一个广告吸引住了(见下图)。
“啊!总奖金奖品超过50万元,不会是忽悠人吧!?”我曾参加过多次公益海报设计比赛,可以说,利用业余时间思考并创作公益海报是我的爱好,但从未想获奖拿钱,每次参赛都是抱持找机会多加历练的心态,因为我深知作为初涉这一行业的一员,自己需要锻炼的机会,可以说多多益善。
看着“杰士邦杯大赛”的广告,我想,锻炼的机会又来啦!如果好运来了,拿个入围奖什么的岂不是一箭双雕吗?
于是我决定参加这次首届杰士邦杯产品包装暨远离艾滋和谐生活公益海报创意设计大赛。我已经做过许多关于预防艾滋的公益海报,有的也获过奖,最高的是一个“最具人气奖”。决定参加这次首届杰士邦杯产品包装暨远离艾滋和谐生活公益海报创意设计大赛之后,我想这次要有所突破,找出以前作品的不足,争取拿出比以前更好的作品。于是,我抱着一个平和的、锻炼的心态,以“比以前做得更好”为目标,开始了参赛的准备。
从收集资料、画草稿、上机制作、反复修改、写设计说明,到上传作品……经过20多天的“奋战”,作品终于搞定了!
截稿时间一天天临近,网上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从几百件到上千件,到3000多件,最后到6000多件,看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心想这次又是纯粹的锻炼,不会有戏了。
不料,12月中旬,杰士邦大赛组委会发短信通知我:“作品通过初选”。我的希望之火又被点燃了。
12月24日平安夜,我接到了杰士邦大赛组委会的电话,通知我的两套作品入围前三十,并让我12月28日参加现场各奖项评奖活动和颁奖仪式。但是由于年底工作太忙,没能抽身去广州参加这些令人向往的活动。我心里庆幸:这真是意外的、令人惊喜的圣诞礼物!
12月29日,我刚到公司打开电脑,杰士邦组委会QQ跟我说:“你获了一个金奖和一个铜奖”,我说:“别忽悠我了”。杰士邦组委会说:“是真的”,至此我才相信。我想杰士邦组委会不可能“忽悠我”。我又一次“惊喜”。
我本想在这次比赛中“比以前做得更好”而已,没想到却入围前三十,更没想到能获得首届杰士邦杯产品包装暨远离艾滋和谐生活公益海报创意设计大赛的金奖和铜奖。对此,我是“大大地惊喜”。
对于这次获奖,我体会颇多。我坚信:奋斗不一定有“大大地惊喜”,但是不奋斗就一定没惊喜。
我的创意的心得是:
1、海报设计主题要鲜明
海报设计总是具有特定的内容与主题,因此图形语言也要结合主题,绝不能无的放矢地随意表达,应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以独特的视觉元素富有创意地将思想表现出来。
2、海报设计视觉冲击力要强
海报设计一般是放在户外的,广告效果的好坏与作品本身能不能吸引观者的眼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幅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会使得人们情不自禁地停住脚步,有耐心地去关注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流连忘返。
3、海报设计要让图形说话
海报设计中图形语言追求的是以最简洁有效的元素来表现富有深刻内涵的主题,好的海报设计作品无需文字注解,只需看图形后便能使人们迅速理解作者的意图。
4、海报设计要有内涵
一幅优秀的海报设计作品除了能成功传达主题内容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与观者产生情感与心灵上的交流,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5、海报设计要形成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从古至今,无数艺术家都在不懈地追求艺术的个性化表现,正是如此才使得他们在艺术造诣上有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使得艺术本身向多元化发展,更加繁荣昌盛。海报设计的个性往往体现在创意的独特,图形的新颖到位、版式构成形式的引人注目等。
从“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内涵分析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为“综合素质”核心课程与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海报设计>为例,论述了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程相关竞赛获奖作品的探讨和分析、设计竞赛实训和展览等三个阶段实训内容;从学生受益方面对“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以赛代练、以展代考”适合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以赛代练” “以展代考” 课程体系 海报设计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102-02
纵观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陈旧、复杂,尤其是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部分专业教师仍然存在大锅饭现象,教学任务不明确、规划模糊、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另外,部分缺乏相应社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进入高职教学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从学生来说,在旧的课程体系下,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参与到企业第一线的工作,往往要经历1-2年的实践才能完全与市场接轨。此外,学生在校期间的作业练习多为模拟项目,设计作品没有得到市场的检验。
鉴于平面设计专业的相关设计竞赛众多,本文以理论学习结合实践,推行“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来探索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并以海报设计课程为例具体来分析其实施过程。
一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内涵与课程体系建设
1.“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内涵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赛代练”指的是在课堂学习中组织学生组成参赛设计团队,在坚持学生主体定位的同时,选择具有大赛经验的教师进行教授和专门辅导,实现专业教师资源共享,并根据专业优势,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参赛思路。同时系部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技能赛事,并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
“以展代考”指的是课程结束后课程作业将在系部展厅以展览的方式呈现,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课程成绩将由本专业教师组成评分团对学生课程作业展览效果进行打分,学生成绩取自专业教师所打分数的平均分。
2.“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课程体系建设
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以赛代练、以展代考”分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两个模块。
“综合素质”核心课程由“品格育成与人生砺炼”、“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等课程组成,结合平面设计专业行业的特点,对原有的公共基础课进行整合,实现与高职院校现有公共课程有机融合,与后续专业技能培养课程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在技能培养中育成素质”的育人思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锤炼学生职业素养。
专业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上。“以赛代练、以展代考”主要课程有“设计基础”、“图形语言”、“编排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对于没有设计竞赛支撑的课程采取“以展代考”,如“设计基础”、“图形语言”、“编排设计”等基础课程。
二 专业课程贯穿“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案例分析
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海报设计>为例,本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院校第四学期,每周20课时,共六周计120课时。
《海报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二阶段主要是对课程相关竞赛获奖作品的探讨和分析:第三阶段主要是设计竞赛实训和展览阶段。三个阶段应遵循按部就班的学习原则,不能颠倒或排除某个阶段。
第一阶段――海报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学内容提纲如下:
(1)海报设计基础知识学习。在《海报设计》课程中,基础知识包括海报设计的概念、历史、分类以及重要的发展阶段。通过本阶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基本常识和概念。
(2)海报设计表现手法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海报设计的表现技法,其中包括:直接展示法、合理夸张法、以小见大法、运用联想法、富于幽默法、借用比喻法、以情托物法、悬念安排法等,并通过实训对每种手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3)海报设计原则学习。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海报设计的原则,并通过海报设计原则实训,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
第二阶段――海报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解读阶段。
本阶段的学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欣赏各大赛事的获奖作品,共同探讨作品的设计内涵和深意,目的是培养学生更高的理性视觉欣赏能力,为后期的实践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让学生自主赏析,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获奖作品资料,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扮演教师角色与其他学生进行作品分享。
具体的教学实践设计如下:在第一部分中,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对获奖作品进行全面的赏析,赏析类别涵盖公益海报、意识形态海报、政治海报、商业海报等,教师主要讲解和分析获奖作品的设计背景、设计思路、表现手法、设计内涵等方面。同时在讲解作品的同时应将作品设计者进行详细介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自行制作玩转课堂视频,同时也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循环使用。
在第二部分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每位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搜集和整理获奖海报及设计者简介,制作成PPT且不少于20张,每位学生用时不能少于8分钟,每天抽取两名学生上台进行作品赏析。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作品的赏析能力不仅得到很好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第三阶段――设计竞赛实训与展览阶段。
著名台湾籍平面设计师蔡仕伟先生说:“海报设计的学习原则应该遵循多看、多想、多听、多问、多做”的步骤。“多看”指的是看一些作品展览、优秀设计师作品以及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多想”指的是在看作品的同时要懂得思考和品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多听”指的是多听老师的授课掌握基本知识、多听大师的讲座或视频拓展自己的视野:“多问”指的是在看或听的时候对于自己不解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或身边的同学;最后才是“多做”通过不断的练习让自己的技能得到训练。
通过第一、第二阶段的学习积累,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得到提高,对于原有的审美思维方式进行重新的定义,所以在第三阶段的设计实训可以很好避免一些低级设计方案和方案撞车情况。第三阶段主要是参加国内外的一些专业的海报设计竞赛。具体步骤如下:
(1)竞赛主题解读。竞赛主题解读非常容易让学生忽略,所以在前期竞赛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地分析比赛要求,而不是把竞赛要求直接扔给学生。尤其重要的是对竞赛主题的分解。例如安徽省科普创意设计大赛主题是“科普创意”,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科普创意”进行解读,“科普创意”包括多个方面,如环境问题、安全问题、人权问题等。环境问题又可以分解成水污染、雾霾污染、噪音污染、森林破坏、垃圾分类等;安全问题又可以分解成食品安全、酒驾安全、安全施工等;人权问题又可以分解成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尊老爱幼、关爱残疾人等。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学生很容易找到创意的切入点进行头脑风暴。
(2)相关竞赛获奖作品资料搜集并共享。相关竞赛获奖作品资料的搜集主要是两个目的。第一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目此竞赛相关获奖作品的质量,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特别独特的手法或创意,学生在设计的同时可以借鉴。第二避免学生作品出现抄袭或“撞车”的情况。
(3)头脑风暴。头脑风暴阶段要求每位学生不少于10个创意方案,且创意角度应不同。方案制作成PPT在课程上进行汇报,只有进行大量的头脑风暴创意方案,才能有最好的设计方案诞生。
(4)方案筛选与修改。在头脑风暴进行的创意中,选择合理充分的创意方案进行完善和修整,通过学生方案的调整和完善,来培养学生的创意筛选和方案确定的能力。
(5)方案设计与调整。方案确定后主要是后期的执行,教师在方案的设计制作中应及时跟进,尽量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出现的技术问题或其他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进行。
(6)交稿。按照竞赛文件的要求,仔细填写报名表等相关文件,并按照递交要求进行作品格式调整,最后完成交稿。
(7)展览。在对创意概念的执行完成后,所有学生按照授课教师的要求挑选三件海报作品,尺寸调整为120x80cm并打印,按照学号顺序排列在展厅张贴布展,标签贴在作品右下方。在展览的过程,由授课教师进行海报作品讲解和评价,将课程的效果再次升华。
三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教学效果评价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设计水平不仅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发展。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而且作品获奖不仅给学生带来一些收入,还可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作品集,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当然得奖的机会可能会特别小,所以声誉和奖金是伴随成功随之而来的额外奖励,而不是你的目标。“以赛代练”更是一种自我技能的修炼,通过“以赛代练”课程的实践,学生在国内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包括威尼斯双年展最佳国际设计奖、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奖、河南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方正字体设计竞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安徽分赛区一等奖、乌克兰哈尔科夫“四方块”国际环境海报三年展优秀奖、第二届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大赛二等奖、第二届亚洲生肖设计大赛全场大奖等,学生在国内外获奖累计达100余项。“以展代考”有利于促进各个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实践督促了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及时掌握设计动向。通过“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有利地提高了教师教学课程质量,带动了教师们的干劲,让教师真正把心放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上,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最终锻炼出一支干劲十足、业务熟练的教师队伍。
怎么才能突破我们固有的定势思维去创造一个既简又繁的独特视觉,是我们一直要探究的重要课题。打破受众对常规完美形象的需求,制造视觉残像,让受众产生联想;打破正常的视觉次序,运用倒置错位等方式,引起受众的高度注意;打破视觉要素的常规运用,进行有意的删减,让受众产生悬疑,这些都是设计师创造“破图”常用的方式。这些图形和画面在震撼受众视觉的同时,也使受众与作品产生了心灵的互动,达到信息传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通过对现代海报设计中的“破”形象、“破”次序、“破”原则的视觉表现形式和打破风格有“破”有“立”的创意思维的分析和总结,倡导现代设计师应在“有破有立”的创意思维里良性成长。
一、打破形象,补足视觉
说到残缺,我们无不想到美学世界最负盛名的残缺之美《断臂的维纳斯》。断了一只手臂的维纳斯似乎是令人遗憾的,艺术家们也曾试图让其完美无缺,续接的手臂或举或抬、或屈或展、或空或实,诸多方案均不理想,最终艺术家们放弃了至善至美的完美姿态,保存了维纳斯的残缺……人们发现残缺本身也是一种美。也有人认为,维纳斯没有了手臂,她的体态、容貌、神情和笑容仍然很美,甚至更美了,这正体现了设计师“别有用心”的衬托。所以恰到好处的“残缺”处理,正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它应该是美的,是感染内心的视觉塑造。在海报设计中适当进行“残缺”处理,可以打破人们心里完美的视觉形象,用不完整的视觉元素引起人们对美的想象。此外,调动大脑思考以及视觉的补足也应当是视觉形象运用的突破形式。
岗特・兰堡为德国嘎赫尼・S・菲舍尔设计的海报,是由一个巨大而不完整的书和无数的人们浑然一体而组成的广告。书有3/4部分都被人群替代,但书的本质“缩影”部分完全能让观众正确地理解和“填充”。这种视知觉的“完结效应”运用得恰到好处,充分地表现了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起始于人、亦终结于人,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这一主题。这种视觉残缺与视觉补足也正是现代海报设计简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满足了信息时代信息传达的简化需求和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需求,是海报设计中视觉元素运用的突破。
二、打破次序,错位图形
人在观看过程中,视觉会存在某些天生的惯性,它是有一定的规律、次序和节奏的,这种次序通常是规范的上、下、左、右的先后顺序。在没有太多外界干扰情况下,视觉总是先把握对象模糊而整体的形象,然后根据需要选择想要注意的地方。但若视觉上出现了倒置、反向、错位等特别的“破”像时,视觉会被意象思维牵引,更倾向于感性的直觉表现,而非逻辑推理。这种给人快乐、趣味、刺激的视觉不仅满足了现代主义受众的感性心理,还成功地让设计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与受众之间得到交流感悟。
2008埃德蒙顿方程式赛车广告中,看赛车的人物表情非常夸张,同时采用剪切、错位、反向的图形表现手法,非常幽默地表现出赛车“速度这么快”的主题,致使看车的人如此惊奇。打破常规的视觉次序不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充满了幽默、诙谐的情趣,在博众人一笑之余留下深思的效果。
三、打破原则,空缺要素
海报设计的构成元素即设计的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人们通过视觉载体能够识别的语言内容。这种语言在画面中以不同的形式反映不同的主题,传达信息给受众。海报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包括具象要素(固有视觉要素)和抽象要素(人为理念要素)。其具象要素包括插图、色彩、文字,三者融为一体,相互联系,相互和谐都为表现同一主题服务。作为三要素之一的文字要素在海报设计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Fedex》的海报中,作者打破常规设计原则,直接空缺海报设计的重要元素文案,整个广告只有一个元素:画面。画面中把印有竞争对手DHL快递公司标志的包装箱装在印有自己快递公司标志的包装盒子里,这不仅表现了快递公司快递业务的特点,还更高明地攻击了竞争对手,同时通过遮叠省略的手法让画面显得单纯,又很有说服力。省略文案的设计是海报设计的一种突破,《Fedex》海报无疑算是设计的精品。其美妙的创意、充满诱惑力量的魅力,让一切文字和LOGO都显得矫饰和多余,这让我们看到真正创意的力量,并为之感到惊叹。
四、打破风格,超越自我
20世纪60年代,鼎盛于具有浓烈商业气息的美国并深深扎根于美国商业文明的一种形式主义叫波普风潮。其主要特征是提倡大众化、通俗化,追求新奇、怪异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风靡一时的波谱设计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最终成为商业、艺术、设计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产物,主要代表人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也随之成为了过去。学者分析其深层的失败原因为“为形式而形式”,只单纯“破”,却没有“立”。
在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靳埭强先生在海报作品中把汉字、书法、水墨等传统元素与西方设计相结合的独特风格无疑是破而立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和深究。
靳埭强先生个人风格的形成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探索和发展:1967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时,在注重民族文化和本土意识结合的同时,更注重与现念的融合,他广泛地摄取欧美、日本的先进经验,积极演化为自己的风格。在20世纪80年代,他将水墨运用于招贴,尤其是文化类招贴,采用书法性线条、水墨特效和清晰的文字在视觉空间上造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高雅的情怀和东方文化的神韵风格。靳埭强先生的“破”而“立”不仅是对自己设计风格完美的突破,更是置身于中国文化庞大根基上的心灵释放,含蓄、优美、人性而又不失现代感。靳埭强在为他中央美术学院个人展所创作的一幅招贴《勇破陈规》中,用一把珍贵的古董尺和两个半圆组成“B”字(代表Broken突破),又把这把珍贵的尺子折断了,更表现出他打破规矩和禁忌的决心。
毕加索说过:“创造之前必先破除。”破除传统陈旧的观念、规则,破除头脑中的思维定势,在海报设计中图形的创造也应遵循这一 原则。突破常规的视觉形象、次序、表现形式是值得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探究的,同时建立独特的风格有“破”有“立”,才是我们发展创意思维的根本。当然作为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师,我们在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同时不能盲目借鉴,为破图形而破图形,为破视觉而破视觉,为破风格而破风格的创作方式在现代海报设计中会显得十分苍白。
参考文献:
[1]潘志琪.图形创意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宋新.《二泉映月》与残缺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黄晴.浅谈不完全形在海报中的运用[J].硅谷,2008,9.
[4]徐佳.平面艺术大师靳埭强[J].风云人物,2001,4.
[5]蔡涛.同“语意”先生探讨语意[J].美苑,2001,4.
[6]Fedex联帮创意广告.省略/1645.html
关键词:公益海报设计多维思考
一.关于公益海报与多维思考
1.什么是公益海报
公益海报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所表达的内容是以宣传公共道德、公共修养等以全民公共信息为主题,同时具有非商业性的一种海报形式。其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是张贴于各种公共场所,通过印刷的形式进行展示的一种形式。通常能让观众产生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关注。公益海报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视觉传达艺术形式之一,不仅从美的角度来表达主题,同样也强调创新手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地域性。
2.什么是多维思考
多维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多个维度上面进行思考的方式。理解多维思考,还需要明白“维”是什么。其原是在数学上的一个概念,在文章中可以理解为“维度”,即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公益海报设计。
二.公益海报设计的多维思考
1.从社会维度思考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冲击。不同的国家、地区、组织等在进行公益海报设计时都会对当时的社会热点和热门话题进行元素提取。例如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繁荣,伴随而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就会成为公益海报设计的热点。包括靳埭强设计奖活动也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活动。同样,“中国梦”成为时代热点,各种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公益海报也涌现出来,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从社会维度去选择公益海报主题,是符合公益性质以及社会要求的。其是以海报的形式,对社会民众正确认识时下的社会思维起到关键的作用。通常具有反思、警示、宣扬、监督的意义,也反映了民众的愿望,可以引起全民的共鸣,对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2.从创意与表现的维度思考
对图像、色彩、字体等进行重新的组合,是视觉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如何通过元素的选择、主题的选择和设计创意表现来达到提升公益海报的感情渲染力,起到广泛的宣传效果,是设计师在创意与表现中思考最多的问题。图像的设计常常会大量用到,因为读图时代使其具有极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对信息的传达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表现手法上,留白、比喻、借代、联想等都作为创意的思维思路,以创新性的视觉表现来突出公益主题。文字是可以直接传达具体信息的一种形式,在公益海报设计中合理与图像结合,对公益海報的表现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色彩的创意也是对人的感官甚至是心理都有明显的暗示作用,纯度高的色彩让人感到热烈,而纯度低的色彩却让人感到清静,正确应用不同的色彩对比,对引导受众对公益主题的思考起到联想与暗示的作用。数字媒体的时代,各种创意层出不穷。强烈冲击受众的工作与生活,也同样影响着设计师的思考方式。各种数字绘画技术、数字绘画屏、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手段都会应用到公益海报设计之中。
3.从艺术特性维度思考
虽然通过招贴的形式来宣传是公益海报的形式,而网络技术、影视媒体的发展也对印刷类的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再由于公益性而非盈利性,使其发展处于尴尬的地位。常见的都是时事热点为主题的公益海报作品,政府部门主导较多。从艺术特性的角度来看,设计师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视觉分析,做到有侧重点的画面安排,努力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时代的发展,媒体的变迁,多元化文化元素的整合,使公益海报也在不断更新它的艺术特性和视觉表现。如何加强对公益海报艺术性的把握,成为设计师思考的维度之一。为达到丰富多彩的视觉艺术感染力,又切合公益主题,打造出受众认可的作品,方能有效表达公益的主题,起到公益海报特有的艺术宣传功能。
4.从设计要素维度思考
公益海报富含太多的社会理想,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因此,如何让一幅公益海报恰如其分地体现其设计内涵,就要对设计要素进行思考。首先是其设计方案要考虑生活化,体现时代与普通大众性,切勿与商业设计混为一谈。公益海报应该是设计师、社会大众之间互相平等的沟通。生活中常见的公益广告都可以体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特点,例如禁烟广告,用简单的手法保护不吸烟的公共利益。其次,公益海报的取材应该往细致化去发展,要明确表达的主题和属性,提炼出能起到一针见血的要素。例如图2所示的绿色出行的海报,蓝天、白云、绿色、鸟语、花香,不都是现社会人民所期盼的环境吗?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说明,也不要五彩缤纷的色彩搭配,也不需要精致的图形刻画,便出色地展现了公益的主题。看似简单却能让人过目不忘。
5.从类型维度思考
公益海报可以说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其设计结构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么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脉络——公益性。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有:
“社会热点”类公益海报,通常是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例如“留守儿童”、“城市交通”、“老龄化”等。
“社会道德”类公益海报,一般以宣扬社会美德为主题,例如“尊老爱幼”等,在城市农村都随处可见,这也说明公益海报是大众化的视觉艺术,对人们道德意识和社会美德的形成与提高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环境保护”类公益海报,当人们在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捷与快乐时,由于对环境的过度破坏,“保护环境”类公益海报也经常在各种各样的公共场见到。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更是随处可见。
“理想与信念”类公益海报。这类公益海报通常是以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为主题,生命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信念是人们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因此,“理想与信念”的公益海报更具深刻的意义,是国家、社会、公民对生命和梦想的重视体现。
三.结语
海报这一词演变到现在,已经从单纯的戏剧张贴物变成的具有商业性的广告海报。如同广告一样,具有像受众传递信息的功能。因其形式比较简明,得到了广大设计者的力捧。由简单的招贴海报到现在的海报设计,其种类和形式层出不穷,多形式的当下,立体海报、浮雕海报、3D海报等等层出不穷,在这种多视觉形式的设计下,设计者也可以另辟蹊径,以嗅觉为一个突破点进行海报设计画龙点睛的一笔,以嗅觉吸引,再用视觉锁定受众。
二、海报设计的五大基本元素和新元素香味的介入
1)海报设计有五大元素,图片、文案、企业的标示、创意点、色彩。这五大类是海报设计的必备元素,是一张海报的基本艺术素养,是其成为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其自身主题鲜明,画面精美,艺术内涵丰富,成就了自身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气味是一种具有诱惑力的东西,它刺激嗅觉神经,通过远距离将气味分子传播出去,抓住了嗅觉远感的特点。就像食物相对于饥饿的人具有诱惑力;香水对于女人具有诱惑力;雨后青草对于动物具有诱惑力。气味能够很好的抓住人们的吸引力,即使是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也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海报设计引入嗅觉感官这一新形式是比较具有可行性的。
2)一张好的海报设计出炉时,最先吸引观众眼球的是在画面中最抢眼的图片,然后才会观察到海报的内容,文案是海报中对主题进行阐述的文字解释,图片将视觉吸引住了后,正统的文字信息对这一事物或事件的重要信息的补充;企业标示则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代表,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造型传达企业的文化理念,也是海报设计上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创出新意,也指所创出的新意或意境,可见一个好的创意点在海报设计里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是当光线照射到物体后使视觉神经产生感受,而有色的存在,比喻某种情调或思想倾向,海报选择的色彩会影响作品的情趣和人们的回应程度。3)这里我们主要探究的是一种新形式:香味海报。香味海报作为海报设计的一个比较新颖的形式,一改过往视觉海报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它跟一般的海报展示有所不同,所呈现的不止是有视觉上的画面,它在视觉的基础上,给海报增加了一种气味,兼备嗅觉吸引的功能,不仅不会忽略海报设计基本的要求,还会另这张海报在展出的同时香气怡人,这种海报设计的新形式充满玩味而却又优雅兼备,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攻击,来达到海报宣传的目的,或许有的时候正是这些没有形质的东西,往往会给受众于不觉间在心上留下不可察的印痕。相信香味海报的推出会受到大众的喜爱,就像在长沙的古街“太平街”有一个叫“CHARMKAISER”的小店,它出售的是很特别的东西,它共收集了上千种气味,有长沙臭豆腐、糖油粑粑的气味,还有榴莲、粽子、糕点等各种美食,蔬果以及生活、自然、心境等上千种常见的、罕见的、难以想象的气味。这些气味都被收纳在一个个小小玻璃瓶中,很是奇妙,这便是称之为气味的博物馆,是运用嗅觉提出气味体验的新概念。这和我们提出的香味海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实记录了事物或东西本身的味道,并能把这种气味传递到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气味是植根于社会背景当中的,它对一个社会的文化政治和人类神经学研究都有深远影响,将它运用到海报设计的形式中,是对视觉传达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新的进步。
三、海报设计的新形式香味海报的探索
1)嗅觉是人类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它反映我们的现实、泄漏我们的欲望、激发我们的回忆、构成我们周围的环境,香味海报的广告营销便是利用这一特点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视觉和听觉的新型营销方式,将人体的嗅觉功能挖掘出来,通过嗅觉刺激使人心情舒畅,或使人兴奋开朗,在此基础之上,再与视觉画面相搭配,可以结合成一个很好的海报设计形式,并且有待于发展成未来设计行业的新形势。通过将事或物本身具有的气味提取或再现在海报上,将产品的功能性放大,直接展示在宣传的海报上,类似于营销手段中的直销方式。这对于具有气味的产品,例如香水、鲜花、餐厅、蛋糕甜点、女士内衣、婴儿用品等等之类的店的户外招贴海报展示是比较具有新意的。
2)让我们来进行一个案例的设想,女性内衣店的海报设计成气味展示海报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将香味海报招贴在一些人流经过的商圈门口,用自然的风吹散气味来进行吸引。展示的高度可以是一米以上的高度,在我们的嗅觉范围之内,将气味的功效最大化。女人对于气味具有天生的敏锐度,内衣又是每个女人必不可少的东西,香味的海报对于女性内衣之类的产品是比较具有可行性的。可见,同样具有味道的一些产品也是可以运用香味海报进行招贴的。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之一,香味海报的出现完善了海报设计的形式,通过版面的构成在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再加上香味的诱惑并获得嗅觉瞬间的刺激,从而达到了传播的目的。相信香味海报只是海报设计中众多形式之一,然而设计者们在气味海报设计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四、香味海报未来的发展
1)海报设计不仅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逐渐的演变成为一种艺术品。海报因其画面大、远视强、艺术性高等特点,分布在各街道、商业闹区、车站、展览会、公园等公共场所,国外也称之为“瞬间”的街头艺术。香味海报设计是海报设计的另一种类型,设计包涵的范畴比较广泛,形式也比较新颖,在一点的程度上具备优越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东西和事物都是适应香味海报的,本身具有气味的东西或事物会比较适合使用香味海报。利用香味展示来将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通过嗅觉吸引可以直接将大众的脚步挽留,这样的形式为气味海报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数字媒体的语境下,通过感官性,娱乐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来诠释海报语言,将“动”的概念融入“静”的海报当中,从而使艺术设计的传统课程——海报设计焕发出新的魅力.
关键词 :数字媒体;互动参与;海报语言;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68-03
海报又称为招贴画,是运用文字、图形、色彩、版式等视觉元素根据一定的创意主题进行编排的一种街头广告,一般是贴在室内或室外的墙体上.其最大特点就是平面化和二维性,靠好的创意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新媒体时代人们更多注重的是三维甚至四维效果的体现以及人性化的交互体验.艺术设计课程中的海报设计也应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从“危机”中找寻“机遇”.互动式海报设计在传统平面海报当中融入感官上的互动,使它突破二维形态的局限,从静态表达转为动态,让平面海报变得亲切而又富含创意.
1 数字媒体时代下的互动式海报设计
1.1 互动式设计
新媒体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便捷,每一天,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感官体验同身边的事物进行互动交流.交互设计是近些年在设计界提出的较热门的设计理念,它多用于产品设计,以人与产品的互动为主,旨在让顾客有效而愉悦的使用产品.
目前,互动式设计在新媒体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网页界面的图标设计、网页广告互动等,在街头也有很多广告融入各种媒体技术,集声、像、互动于一体,表现出其震撼的广告效果,如图1是加多宝自动售货机,只要路人在其机器前大喊一声“过年来罐加多宝!”声音的分贝数达到售货机的标准,加多宝售货机就会自动掉下一罐加多宝.这种通过互动就能得到奖励的广告吸引了围观的路人,一罐饮料可以换来那么多行人的关注,其广告效果成几何倍数增长.得到很多群众的赞叹:竟然有如此有创意的宣传方法.这个有趣诙谐的创意来自于澳大利亚的“人体实验自动贩卖机”,在参与者按照机器的指示操作之后,就可以获得薯片.自然的将广告融入生活,吸引顾客与其互动,在引起顾客兴趣的同时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这就是互动式设计的魅力所在.
1.2 数字媒体互动式海报设计
互动式设计追求视觉表现和传播方式上与人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将成为当代海报吸引人群的关键.而传统海报主要是以平面的二维方式展示,大众看来,传统海报是静态的、简单的、二维平面的,不易联想到其动态效果.因此如何将二维静态的平面海报转化为能和观众互动的动态形式,是设计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互动式海报不是“呆板”的陈列品,它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去陈述,而是通过从图形、文字、色彩等编排,将原来二维转向三维甚至四维,再结合不同的材质及人的听觉、嗅觉、触觉等,使人和海报产出互动和交流.而传统的艺术设计平面海报作品是运用图形设计元素来传达信息,这种信息是从一个方向传达出的,由图形本身来告诉给观众,观众只会被动的接受这些信息.这种平面的展示效果,不能同观众互动交流,其传达效果就会弱化很多.海报仅仅贴在墙上所获得的注意度不高,很难吸引观众;平面型海报单方面的去表达情感信息,不一定能引起观众共鸣,容易被人遗忘;平面海报只能对某一地点某些受众有作用,在发展上有局限性.这种单一的海报作品已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和人的感官体验.
如图2由巴西声乐公司制作的《互动声音海报》,海报中心图标表示此款海报能发出的声音.其海报材质就是电影后期特殊配音材质.普通人也许不了解电影电视音效的制作,这一系列海报让观众了解到部分音乐制作过程.使观众在触碰的同时把听觉也融入其中,打破传统平面广告单一靠视觉传达的局限性,使海报的信息传递手段由生理感受上的被动接收转向满足心理感知的主动获取的层面.
2 互动式海报设计的特点
2.1 感官性
现代社会人们在无形中已接受了各种形形的信息,因此,一般的传统平面海报已不能给受众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以留下深刻印象.平面海报主要通过对作品的空间认知、材料运用、造型肌理等元素实现对观众感官上的刺激,达到其表现的主题.
如图3国产惊悚悬疑电影《林妹妹》,首次使用了互动式电影海报,开创了国内运用互动式海报设计的先例.画面中出现的是男主角,毫无表情的脸隐藏在黑暗当中,背景音乐若有若无,搭配上时而一闪而过的光效,当参与者使用鼠标翻转拼图,拼图下若隐若现一张女人的脸孔,整张海报惊悚恐怖的气氛让人不寒而栗.海报通过恐怖的音效和诡异的气氛体现出影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如图4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年度海报设计,其巧妙地将海报一分为二,贴在墙面的拐角处,人们在墙的一边只能看到海报的一部分,一眼看上去并不能看清楚整张海报,也就无法得知海报上全部信息,观众会用一种疑问的眼光来审视它,而当人们转过路口后心中的疑问便豁然开朗:“S E E BOTH SIDES OF THE STORY”,译为片面的看待事物会影响人们正确的判断与理解,BBC的责任就是为观众提供全面的报道,这种展示是通过这个转角完美的表达出来.
2.2 参与性
观众与作品互动产生的情趣表现也反映出人们的爱好、需求和价值观等.互动式海报站在观众角度,将感受、互动过程作为设计表现方式,它满足了参与者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选择与参与的互动愿望.看重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在引导参与者的过程中发挥感染力和影响力,然后引起参与者的共鸣.
如图5《接吻互动海报》由日本某大学的设计团队制作,当你亲吻海报上的女主角时,女生就会做出例如脸红的反应.事实上的,海报是通过探测参与者头部与海报距离的感应机器来实现互动,当参与者与海报非常接近时,海报就会将预先设置的图片切换过来.这种简单的设置,引导参与者去理解“爱”的主题,从一个良好的互动沟通,达到海报传播某种信息的目的,比平面海报更打动人.如图6麦当劳户外拼图游戏海报,参与者要通过拼图才能复原海报原貌,激发路人的参与感,从而注意到海报宣传的产品.如图7《解码》互动海报实验,来自荷兰设计师Trapped.原有的海报内容隐藏在白纸之下,由行人自己去撕开上面的障碍,才能品味到下面的秘密.
2.3 娱乐性
互动式海报的娱乐性是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指引,实现观众与海报互动,旨在过程的有趣体验,使观众的大脑在体验中保存了这段记忆,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互动式海报以游戏的方式出现在海报中,参与者有选择的进行观看和互动,通过诙谐的娱乐效果对受众产生吸引力.
如图8《生肖鼠》使海报与包装融为一体.这个作品展开为海报,按要求折叠后变为生肖玩具形象的复合形态.通过有趣味性的折叠过程,实现了二维与三维形态的转换.大众在折叠过程中品味到了中国传统的“年”文化的乐趣.该组海报还设计了包装的延伸产品,如把海报拆成贺卡、说明书等.折叠,拆分等手法体现出后现代设计的游戏心理,更贴近时代.如图9趣味瑜伽互动式海报体现了以柔韧性为主的瑜伽运动.在这一系列广告海报中,当路人将海报抚平时出现的是运动中的人们,接着以海报的垂坠感顺势通过瑜伽动作来体现瑜伽过程中人体惊人的柔韧性.无独有偶,图10海报按照人们平常运动时手指在各种不同的运动身器材上的位置留出了圆孔,受众出于好奇而在不自觉中完成了健身的动作,也理解了海报中的巧妙构思——“健身其实十分轻松”.这种互动式的海报更符合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心理需求,参与者在与海报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轻松接收海报中的信息.
2.4 主动性
互动式海报与周边路人主动互动交流,人也能成为海报的一部分,从而在过程中诠释海报的真正意图.图11《灵感来了》是一系列表达灵感类主题的路牌招贴,独特之处在于海报中装置了电灯泡,每当电灯泡下有路人经过就会被感应到.当路人行走到灯泡下面时灯泡就会发光.用诙谐可爱的方法主动与路人互动并使其领悟到海报中的信息.图12,是某音乐网站的车站海报,海报中有一个黑色的圆形图案,当等车的路人坐在海报前,就会在无意中与海报融为一体,黑色的图形很快使某个路人成为有着“爆炸头”型的潮人,显示出海报中黑人音乐的主题.
3 数字媒体互动式海报设计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交互的性质是互动式海报发展的前提.当代互动式海报设计虽然处于萌芽状态,但随着我国互动式产品设计的推广,互动式海报的感官性、参与性、娱乐性和主动性将在海报广告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数字媒体时代下互动式海报的优势就在于交互性,摆脱单方面的传递信息,用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受众对相关信息的理解.随着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的发展,互动式海报设计将加快与传统平面海报的融合,成为海报设计的主流.
4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潮流下,海报设计不断进行自我形态的进化,互动式海报在传统海报创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互动设计的感官性、参与性、娱乐性和主动性,使作品更有说服力,易引起参与者的共鸣,创新的表现形式有记忆点,最大化的让海报与参与者进行沟通互动.这样便达到了海报宣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清.媒体艺术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阿茹娜.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趣味性[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纸艺;海报设计;空间
1 纸艺和海报设计融合的必然性
首先纸艺与海报的融合,有利于纸艺的发展与传承。这里的传承是在有所蹄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有利于推动纸艺不断更新,创造出属于当下文化的新形式。将纸艺融入海报设计空间的表现,可以帮助设计巩固加深对于海报设计主体的理解、评价、认知的能力,更加鲜明地展现海报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深入理解设计作品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遍地商业设计的今天,纸艺融入海报设计中可以为其增加很多艺术气息,文化修养。并且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满足消费者更多的品位和文化的需求。
2 海报设计中纸艺空间表现形式
海报二维平面表现在形式上给现今的社会审美带来了一定的疲惫,空间的概念注入到二维平面中可以带来很多新的体验和突破。
2.1 “加法”
二维到三维添加融合式“加法”的方式,为海报形态空间由平面向立体转化增添新的形式表现和视觉效果。在二维的基础上寻找立体融合的诉求点,通过纸艺对其加工处理,巧妙的增强海报的视觉效果,并对受众加深印象强化主题。例如“文字飞千里”立体海报,折千纸鹤送祝福是人们寄予美好祝愿的一个习俗,广为流传,当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以后,设计师将立体千纸鹤的祝福引入海报当中,十分巧妙地传递人们心中的祝愿。千纸鹤的加入不但没有显得特别突兀,反而加强了文字的主题与整体感。
2.2 “减法”
通过纸艺用“减法”的方式使得海报空间形态从二维到三维形态延伸,为其注入新的视觉立体形态。纸艺的加工方式有很多其中剪纸、纸浮雕、刻纸等对于纸材的“减法”方式应用到海报设计中,可以使海报呈现半立体效果,更具吸引力。例如,Sulian Legendre为法国吉他大师Pierre Bensusan专辑《MUSIQUES》设计的海报,这组音乐相关的海报作品曾为他金奖。这张专辑融入了多种音乐元素,有中东、美国民遥、拉丁等。这一系列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将纸艺的折叠、剪切、穿插等手法的融入用“减法”的方式在变化中统一视觉形象,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形态丰富造型各异的海报招贴。纸艺可以使海报的层次感更强,在不同角度观看可以带给受众更强烈的空间感和趣味感。纸艺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在海报这种绝对静止的画面中看到“时间”传达动态的信息,赋予海报新的竞争力和独特的气质。
2.3 “互动”
纸艺参与到海报设计中,并将受众加入海报的传播与交流中完成设计,是一种新的体验式的设计思路。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受众变成主动方,参与、触摸、真实感受都可以迅速拉近设计师和受众的距离。不仅可以增强对海报信息的记忆,还是一次与设计亲密对话的过程。设计师黄炳培先生的“父女”“母子”海报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式海报,通过纸艺的折、叠、翻的过程,让观者触摸到海报,并和作者一起完成海报信息的传递,将海报的诉求点直接放入互动环节中,和传统的海报对比,信息传递的深度更加生动,为观者带来更多真实的体验和内心的触动。
3 海报设计的纸艺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融合
海报设计的纸艺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融合,出发点当然是海报的诉求点为基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艺术性必然要服从于实用性。任何革新都不能离开信息主题的传达。海报空间二维到三维的过度延伸是为其提供更多的新的思维的碰撞,开辟新的设计道路,有利于海报在表现形式上的不断深化。设计的灵魂是创新,对已知的海报陌生化处理,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打破传统平面静态的束缚,并对其空间进行革新处理,增强受众真实感受,为海报设计带来全新的思考方式。
实用性是产生海报设计的根源,以受众者为目标和向导,一张没有实用性的海报也是没有它价值的。艺术性并不是表面的标新立异,而是可以增强受众的注意力,更加有趣生动的把设计展现出来。使海报能更加生动、形象的传达主题意图,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日本著名设计家田中一光先生曾说:“海报是一张充满信息情报的纸作为世界各国人士之间交流的海报,具有设计上独特的普遍手法和情感,优秀的作品可以跨越国境,促膝谈心,相互理解,近年各国招贴为人收藏,正因为有它的时代性和永久性。”纸艺与海报融合不仅可以将纸材加工运用道其中,还可以与设计融为一体,充分地把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
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纸艺与海报设计的融合不再局限于二维空间的设计思维中,大大地扩展了设计领域。无论对于表现形式上的变化还是思维方式的更新,无论对于视觉方面还是触觉方面,设计师都可以从一个全新的方向去探索。
4 结语
无论纸艺使海报的形态空间向立体融合还是向动态空间延伸,纸艺最大的形态特点就是其不仅可以看到并且可以让受众在触感上真实地感受到,而就是这里的真实感给平面的空间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使受众对海报宣传的真实性有了更多的更深层的感触。而无论对于商业还是公益文化的宣传而言,“信任”“真实性”是打开受众的最直接的钥匙。
参考文献:
[1] 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 陈琳琳,邬烈炎.现代纸艺[M].中信出版社,2003.
[3] 石原义久.创意之道120位日本当代设计大师的创意现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系列化电影通常由于分期推出,时间跨度较大,例如第一部《007》电影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其系列开始风靡全球,到今天历经50年长盛不衰。未来可以预计的是,《007》系列电影还会继续与时俱进并推陈出新,如此长的时间跨度,相对于导演和明星职业周期的有限性,系列化电影不可能长期固定地依靠单一的导演和明星来形成品牌认知度(《007》系列电影已经使用了6任演员来主演詹姆斯?邦德),必须通过其他因素来建立有效公众识别形象并不断强化并进行传播,而作为电影前期宣传的首要手段和后期公众话题的典型媒介,电影海报设计时建立品牌化思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一、创造高度概括的差异化识别符号
作为海报设计师,不仅应该是电影海报的设计执行者,也应该是电影内容本身的洞察者和受众的传播者,当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和消化,预判电影未来有可能进行系列化运作时,设计师设计海报就应该考虑到,这类电影海报,不仅仅是要表现出华丽的视觉画面,也必须在设计中考虑为其建立有效的视觉识别符号系统,通过差异化的识别来建立公众辨识度,以便于受众在今后的电影系列推出时能较快地接受。所谓符号化传播,就是将繁杂的信息进行压缩及提炼,并通过策划和设计把这些信息表现为一种人们更容易认可、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记忆的视觉或听觉符号。因此海报的设计不能追求单一的画面创意,除了要考虑其一部电影在多个场所、地区传播的系列化,更要考虑其多部系列化电影前后承接的系统化,为其建立一目了然的VI系统(Visual identity,品牌形象识别系统)。VI作为建立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手段,其精髓可以有效地运用在“系列化电影”的海报设计中。国际著名的品牌研究专家艾克(Aaker)对品牌识别的归纳是“品牌识别是品牌战略者们希望通过创造和保持的能引起人们对品牌美好印象的联想物”①,这一思想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也应该充分体现。
Logo作为VI系统的核心符号,是现代品牌建立识别的符号基础。通常在企业Logo设计的调性、风格和创意内涵中都暗含企业的文化、特点、性质,这一点可以借鉴运用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当然,电影海报不能直接等同于广告,过于直白的商业目的有时会适得其反。其海报中类似于Logo的视觉符号既要能概括系列化影片的核心思想,又要巧妙融入在海报画面之中并醒目突出。像《侏罗纪公园》系列,公众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电影中活灵活现的恐龙特效,让人能仿佛真实地置身于侏罗纪时代一般,因此画面的海报图形要素中恐龙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但只是在海报画面上出现恐龙是不够的,虽然具有了吸引受众的基础,但还没有建立差异化的品牌识别,因为关于恐龙话题的电影不胜枚举,像《恐龙计划》(The Dinosaur Project,英国)、《失落的大陆》(Land of the Lost,美国)、《恐龙世纪》(Dinosaur,美国)等等,这些电影的海报也都出现了大幅引人入胜的恐龙图形。为了能区别于其他与恐龙有关联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必须有更具识别性的视觉符号,《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海报设计上,围绕主题片名设计了一个醒目的Logo符号,红色的圆形之中结合一只暴龙的侧面剪影,再通过片名的横贯破立,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识别符号,通过这一符号的建立,可以使受众轻易地区分《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和其他关于恐龙话题电影,这也契合了鲍德里亚所说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符号消费社会”观点。
此外,通过提炼影片内涵以高度概括的标志形式,结合片名文字进行图形创意也是重要的手法。例如《007》系列电影,在观众群体形成了符号化的印记,几乎只要是看到“007”这个数字就会联想到电影的主人公詹姆斯?邦德,甚至“007”号特工的知名度要高于“邦德”的原名,“007”就是票房的号召力,以“007”这个主人公的数字代号来作为电影最核心的识别符号并加以设计成为必然。在《007》系列电影海报设计中,其最突出的识别符号就是以数字“007”中“7”与手枪设计而成了一个别具匠心的Logo识别图形,因为作为受人喜爱的谍战动作片,观众对“007”枪不离身、身手不凡的高超本领印象深刻,以最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图形和最熟悉的数字代码来设计并加以强化是再合适不过的了。《007》这个有意识的符号化设计也成为了结合电影海报进行传播的急先锋,而且不会与其他的谍战片搞混淆。虽然从视觉美感角度来要求,这个“枪形007”的字体在50年的漫长时间里为了顺应时代审美也几经细节调整,但这个符号作为007的代表在观众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二、提炼原著故事中最具典型代表的视觉要素
一部电影,能够成为经典并持续地进行系列化推陈出新,除了依靠高超的商业化包装运作,其本身也必然具有吸引公众的故事内容和话题要素。有些电影是通过故事或漫画改编搬到银幕的,这些故事在读者群体中已经有了良好的市场支持度,再顺其自然地搬到屏幕后,成功几率很高,也适合系列化运作。当代文化研究大师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在关于影像话语的“编码”“解码”概念中提出,影像话语的“意义”生产和传播在流通领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影像话语的“意义”生产,即影像专业工作者对原材料加工,即所谓的“编码”阶段。第二阶段是“成品”阶段,即影像作品已经完成而成为一个开放的、多义的话语系统。第三阶段是观众的“解码”阶段,即观众依据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影像作品的“意义”进行解读。而这种“解码”的结果可能和“编码”的本意是相对一致的,也可能是纷繁芜杂的,如像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美国)通过对原著的“解码”进行电影创作的二次“编码”,因为其电影隐喻的表现和开放的结尾引起了观众在网络上的解读热潮,这种持续的发酵作用甚至超过了李安当初的预计,有些解读是导演在“编码”阶段根本就无法考虑到的。同样,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电影海报设计师也会有自己的“解码”方式,但作为一个商业品牌的创作执行者,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解码”来设计海报,而应该从公众“解码”中提取引起共鸣的信息来设计突出“系列化电影”海报的品牌元素。
像《超人》系列电影里主人公身上的那件标有“S”形氪星族徽的衣服和变身后内裤外穿的典型特征成为影迷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它不仅是个形象要素,也成为观众对故事好奇的“解码”来源,而这个形象本身也是在DC漫画公司创作的原作中就有体现的,再以真人亮相于电影,所以这个视觉特征本身就是很好的品牌化创意元素。在《超人》系列电影海报设计中,无论采用何种风格,或写实手法,或插画风格,抑或是三维科幻,这个“S”形族徽都是视觉突出的重点,对于这类电影,海报设计师就必须洞察原著,并做一定程度的市场调查,从市场中来了解公众对故事的口碑和偏好,进而找到最具典型的视觉要素,作为品牌化识别符号体现在系列电影海报设计中。类似的海报设计品牌塑造理念,在以《超人》为代表的奇幻类型电影里屡见不鲜,像《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佐罗》等等,这类以塑造英雄为代表的系列化电影,通常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主人公,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外表特征,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等众多英雄的独特装扮;或者是具有与众不同的行动方式,如佐罗在行侠仗义之后都会用剑刻上一个“Z”字的象征符号,所以《佐罗》电影海报设计中把片面“Zorro”的”Z”字置换成佐罗用剑刻出的符号,这也吻合“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关于形式和概念》一文中认为单纯的形式不具备象征性,而只有变成为‘某个概念的促成者’时‘姿势就成为借用的工具’”的思想。②这些来自故事中的要素提炼,需要设计师能够通过对原著故事的阅读并领悟后在海报上加以突出设计,当这些视觉符号通过海报强化设计后展现于观众时,很容易打动观者引起共鸣,也符合品牌营销大师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提出的品牌USP③(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论,即“独特的销售主张”。
三、对国产电影系列化海报设计的启示
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排名全球第二,达到1703亿,预计今年总票房将超过200亿,④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电影市场,相比于好莱坞电影成熟的商业运作,国产电影的商业化时间很短;与好莱坞“电影系列化”的大数量、长时间的品牌运作相比,国产电影的系列化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起步,目前很多电影还只是通过二三部的初始尝试建立一些市场口碑和在观众心目中留有了一定的印象,但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电影系列化”的题材品牌。相信在未来,国产“电影系列化”的题材品牌会日益增多,而电影海报作为商业运作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国产电影海报设计,除了要通过画面华美的视觉效果和图形上的创意来达到吸引受众,更需要建立商业品牌的系统化思维来建立可持续的电影品牌目的,因为“单从功能主义角度来看,形态、色彩、结构等因素都处理得十分得当,那么它则称为是个好设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某个品牌所需要的好设计”⑤。 电影海报设计,需要从建立品牌系统角度来构建,为国产电影的题材品牌商业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注释:
① David Aaker:BuildingStrong Brands,The Free Press,1996,p35。
② [法]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屠友祥、温晋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 页。
③ Rosser Reeves:Reality in Advertising,1961,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