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商的运作模式

时间:2023-09-11 17:27:35

导语:在电商的运作模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商的运作模式

第1篇

关键词:B2C模式 电子商务 退货管理 逆向物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物流管理的内涵不断扩大,逆向物流发展起来。而在逆向物流管理中,退货管理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产品退回,尤其是在线退货事件趋于增多。有数据表明,2000年到2004年间,在线退货增加了两倍之多。退货量的增加无形中提高了退货成本,从而降低了电子商务运用所带来的利润。根据市场调查公司Harris Interactive的最新调查显示,方便的退货政策十分有利于网上零售开展。90%的消费者称,网站方便的退货政策和退货程序对于他们做出购买决定起着重要作用;85%的消费者认为,如果退货条款不方便的话,他们可能不会到该店购物;而81%的消费者表示,当他们选择购物商店的时候,都会把退货的方便与否纳入考虑因素中。这些因素使得退货管理成为网上零售商不得不高度关注的问题。

退货管理的必要性

(一)降低退货成本

在电子商务业务量迅速增长的条件下,退货的增长是必然的。然而,退货量的增加伴随着的是在线商家运作成本的增加,这种退货成本必然会冲减电子商务的利润。尽管产品被退回对于商家来说并不是好事,但是如果退货能在逆向物流中处理得当,同样能为在线商家带来正面效应,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利润损失。

(二)提高商家信誉

顾客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顾客作为消费者,其消费需求也随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在选择厂商时,除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是消费厂商的信誉。而良好和高效的退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销售商对顾客满意度的重视,有利于维护和提高信誉,增强顾客忠诚度。

(三)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虽然迅速,但不选择电子商务的企业仍然占大多数,主要原因是对电子商务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网络零售商,二是电子交易的中间人。退货问题关系到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良好的退货管理不仅可以维护消费者自身的利益,也可以增强他们对电子商务的信心,从而可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B2C模式下的退货管理

传统的退货管理运作模式下,大部分在线商家对退货管理不予重视,他们将重点只是放在吸引顾客购买方面,这只能吸引顾客的一次性消费,并没有做到吸引顾客的持续消费意愿。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商家都不知道退货管理的量有多大,更不知道采用何种方法处理,而由于退货来自不同的顾客,其数量、品种、地点都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又加大了退货管理的难度。传统意义上的退货管理是商家并没有系统的规划和准备,遇到退货再逐一解决,这种方式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效率低下,顾客满意度不高。其具体的运作模式是:如有退货,要求顾客填写退货表单,然后等待顾客邮寄包裹,收到包裹后更换或退款,完成一次退货处理后,再进行下一个处理。由于其退货周期过长,降低了顾客满意度,也不利于在线商家的库存管理。而真正意义上的退货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从“源”、“流”到“终端”都要进行管理,从而形成一个适当处理的系统,使得管理更有成效。

(一)B2C电子商务模式及延伸

B2C电子商务是按交易对象划分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即表示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具体是指通过信息网络以电子数据信息流通的方式实现企业或商业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综合服务活动。B2C电子商务最初是要实现消费者在网上简便迅速的订货,提升他们对迅速可靠配送的期望值,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直销模式和B2C亚马逊模式,而其核心是物流形式,即配送体系,并没有延伸到逆向物流层面。在我国,企业的B2C仍停留在传统层面,如我国已经实现在网络上建立虚拟的购物市场,商场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控制和降低营运成本。但是网上购物的最大弊端在于商品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反映,人们在购物的时候没有实物作为参照,由于二者之间的偏离性和图片反映实物的不完全性,在线购物退货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在线零售商损失惨重。可见,传统的B2C电子商务管理正面临着挑战,必须延伸到逆向物流领域,这个过程见图1所示。

转贴于

(二)退货管理运作

1.“源”管理。 “源”管理就是从源头上控制,减少顾客的退货,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必须保证信息对称,这个过程又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商家必须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就理解其退货政策,包括何种商品、何种方式、何时能实现退货,以从源头上降低退货量,维护商家信誉;二是必须为消费者提供完整、有效的商品信息。网上购物的最大弊端在于实物与图片存在偏离,因此,在线商家除了提供真实可靠的图片,同时也要提供计量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以避免偏差过大造成的退货。其次,要尽可能保证顾客权益,这些政策包括:允许顾客及时取消订单,这主要是针对由于顾客的购物冲动,导致购买后又不满意的情况;及时和准确的配送,主要是避免因为货物的配送不及时和配送错误,包括目的地错误、商品错误等导致的退货。第三,要尽可能减少自己的损失,比如要对顾客定制货物退货限制严格的条件,此外退货后可以拆分出售等。

2.“流”管理。 “流”管理主要是针对退货的处理流程,目的在于缩短退货的处理周期,增加其再售机会,提高效率,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退货处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层面。管理学认为,标准化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对于退货处理,商家必须有详尽的可操作性标准,这个标准必须渗透到退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可减少处理人员在面临复杂决策时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处理人员退货处理的权利,培养了其能力。所谓的自动化是指尽量提高退货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比如传统退货管理中,商家在遇到退货时,要求顾客填写退货表单,这些都可以通过网上提交请求的方式解决。整个流程可以简化为:顾客要求退换商品(在线提交退换信息)在线零售商得到信息,顾客得到退货标签零售商做好退款或换货准备,顾客将包裹送达退货中心顾客得到退款或更换的商品。退货管理中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可降低人力的参与程度。

3.终端和后续管理。一次退货成功处理以后,并不意味着退货管理的结束,退货管理中应该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退货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功处理退货,而是为了避免同类退货的再次发生。因此,要有详细的退货管理记录,要对退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又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与传统的销售渠道比较,纵向比较是针对历史记录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发现规律和问题以有效地预测退货的高发期,合理安排退货处理人员和库存量。

退货管理是逆向物流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各在线商家竞争的焦点,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在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商家要把退货管理视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对待。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初始阶段,退货管理更是刚刚起步,目前最主要的是要改变观念,同时做好前期的投入,建立具有兼容性的数据库,选择好的数据交换工具,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实现高效的逆向物流退货管理做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韩经纶,杜培枫.论逆向物流的成因及战略价值[J].经济问题,2004

第2篇

1.“乐购工作室”简介

“乐购工作室”由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自主创立,由企业和校内老师共同指导,学生自筹资金,负责运营管理并对外营业,是一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线下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室。

2.运营思路

工作室成立的初衷是为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提供平台,选取学习成绩中等及偏上同学,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参与工作室活动。

企业和学校的支持是工作室成功的关键。企业主要负责技术支持,比如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协助选拔成员和培训。学校提供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申请并不困难,管理费用也很低,而且便于管理。指导老师选取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专业教师担当,负责和企业沟通,协助学生运营工作室。由学生组成的项目小组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制订营销方案,为客户提供咨询、报价、优惠促销活动及下单、支付、售后等服务。

采用学生自行出资、自负盈亏的方式,学校和企业风险最低,也比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但缺点是启动资金较少,学生筹集到的资金只能购买基本的办公设备,需要企业提供电商平台和后付货款等支持。通过运营工作室,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各种综合职业能力,为自己今后的就业积累宝贵经验。

二、培养目标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了解必要的经济、管理和法学基本知识和理论,能从事国际经贸、跨境电子商务、翻译等方面工作的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个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是商务知识和语言能力,即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与海外供应商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具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按照这个思路,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有四种: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商务沟通能力、电商平台业务操作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见表1)。

三、团队组建

1.前期准备

为了配合以上人才培养目标,此次校内工作室选取的是外国语学院大二、大三年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过自愿报名结合指导教师推荐的方式确定海选名额,然后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选拔最终团队成员。

2.团队组建

组织结构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练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式,是企业的流程运转、部门设置及职能规划等最基本的结构依据。在充分考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的特点及学生团队的实际情况之后,我校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室确立了横向纵向管理并存的矩阵组织结构。其优点是非常灵活,各职能部门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导师的加入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如表2所示)。

3.团队分工

目前在全国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高校大多都成立了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室,同时在全国各地人口较为密集的社区开设的跨境电子商务产品展示中心处处可见,竞争可想而知。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严格把控每个环节,将工作室小而精的特点发挥出来。

(1)运营各部门间的关系

项目整体运营由组长统筹、决策,导师负责提供运营建议,协助组长解决实际问题,组长和导师都能直接与平台维护、客户服务、营销推广、仓储物流四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联系。四个部门执行既定规划,并随时向组长汇报实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运营团队职责与分工

组长作为工作室运营决策制定者,负责制订“乐购”总体计划,管理团队。平台维护部门负责电商平台的日常维护,如产品上架和价格更新等。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售前咨询、订单处理、售后退换货处理和维持客户关系。营销推广部门负责市场调查,关注竞争对手价格,设计促销活动和打印宣传资料。仓储物流部门负责产品库存控制、发货、接收退换货等。

四、管理评价

1.总体运营计划的制订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校内导师亲力亲为辅助组长完成团队成员挑选、团队组建、任务分工,拟订项目总体运营计划。

2.各部门负责人的选择与培养

工作室成员通过竞聘方式担任各部门负责人,这种竞聘机制可以选择综合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他们的职责是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及保证工作完成的质量。

团队组建好之后,企业负责定期对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及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管理能力,又包括沟通、协调、营销等能力。

3.沟通方式

沟通质量决定团队执行力,而高效执行力是提高工作室竞争力的必要手段。QQ、微信等现代化交流工具保证了信息及时送达和队内良好的沟通氛围,云储存、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则在降低工作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4.任务分配

为保证工作室良好运营,每位团队成员都要明确自身的职责。通过“责任书”的撰写,各成员对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有了比较清晰的概念,也建立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5.评价机制

我校的工作室考核评价既考查运营业绩,又考查学生加入工作室之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此外,引入学分互换机制,即学生在工作室所获得的成绩可以抵消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学分,甚至免考免修相关课程。实践证明,这种弹性考评机制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积极性。

第3篇

[关键词] 第四方物流 运作模式 发展对策

一、第四方物流的概念

美国著名管理咨询机构安德逊(Accenture)公司首先提出了第四方物流(4th Party Logistics,4PL)的概念:“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可见,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3th Party Logistics,3PL)的基础上对管理和技术等物流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为用户提供全面意义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与第三方物流相比,第四方物流则能控制和管理整个物流过程,并对整个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再通过电子商务把这个过程集成起来,以实现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二、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第四方物流组织有较大的柔性,根据成员组织的约定和目标,它能够适应不同的组织,反过来也能够被行业结构和行为所塑造,组成灵活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运作模式。

1.第四方物流的协同运作模式。4PL和3PL共同开发市场,4PL向3PL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包括技术、供应链策略、进入市场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4PL服务供应商不直接与企业客户接触,而是在3PL公司内部工作,其思想和策略通过3PL这样一个具体实施者来实现,以达到为客户服务的目的。4PL和3PL一般会采用商业合同的方式或者战略联盟的方式合作。

2.第四方物流的方案集成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4PL为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4PL对本身和3PL的资源、能力及技术进行整合和统一规划,借助3PL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集成的供应链方案。3PL通过4PL的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4PL作为一个枢纽,可以集成多个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和客户的能力。这样企业客户就不需要与众多 3PL 服务供应商进行接触,而是直接通过 4PL 服务供应商来实现复杂的物流运作的管理。

3.第四方物流的行业创新模式。在行业创新模式中,4PL为多个行业的客户开发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职能为重点,4PL将3PL加以集成,向下游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在这里,4PL的责任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上游3PL的集群和下游客户集群的纽带。行业解决方案会带给整个行业最大的利益。4PL通过卓越的运作策略、技术和供应链运作实施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4.第四方物流的动态联盟模式。这是一些相对独立的服务商(如3PL、咨询机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等,由市场机会所驱动,通过信息技术相连接的、在某个时期内结成的供应链管理联盟。它的组成到解散主要取决市场的机会存在与消失,原企业可利用的价值。这些企业在设计、供应、制造、分销等领域里分别为该联盟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实现利润共享和风险分担。它们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外,还具有基于公共网络环境的全球化伙伴关系及企业合作特征,面向经营过程优化的组织特征,可再构、重组与可变的敏捷特征等,能以最快速度完成联盟的组织与建立,优势集成,抓住机遇,响应市场,赢得竞争。动态联盟也有其核心企业担任倡导和协调的作用,一般由咨询机构或3PL担任。

以上是4PL的几种主要的运作模式。应该指出的是:第四方物流不管采取哪种运作模式,都突破了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能做到真正的低成本、高效率、实施运作,实现最大规模的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

三、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对策

1.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做好物流基础建设。4PL对整合社会资源以及物流产业水平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物流产业政策上,要重点投资物流基础建设,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活动,做好物流规范工作,如建立商品条形码标准、鼓励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等。

2.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4PL发展的技术基础在于IT技术,因此IT技术供应商在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中国的国情看,IT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在有关物流的支持技术上有所突破,可以通过其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产业整合,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包括3PL)的资源,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

3.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所导致的没有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使其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我国发展4PL需要大批有系统物流知识、掌握先进物流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在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以便形成一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创造条件。因为4PL是在3PL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的,所以只有大力发展3PL,4PL才有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分散,既有改制后的大型物资流通集团,又有生产型企业延伸供应链形成的专业化物流公司,还有外商和民营企业,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参考文献:

[1]陈建清刘文煌张安廷:第四方物流现状及决策支持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9(2)

第4篇

关键词:国美;物流;运作模式

国美电器一直以来都是竞争力比较大的企业,在市场中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该企业不仅仅能够快速地发展和扩大规模,同时也进一步拉动了市场经济快速增长。虽然目前国美电器的物流运作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十分乐观,目前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企业内部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工作上,成立独立的物流体系,无论是配送还是存储,都由公司的第三方物流部门来完成,同时也需要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使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和稳定地发展,不仅仅能够与各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同时也能够共同承担运输存在的风险,所以,国美电器的物流运作需要不断改进,应该建立一整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物流体系,具备充足的物力和人力,并且拥有一定运作经验,这样才能够对物流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严格地监督,为顾客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

一、国美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国美物流运作模式是具有弹性的物流体系,⒌谌方物流配送方式,自营以及集中配送模式相结合,从库存分类来看,主要分为“小库”和“大库”,它们形成了全国连锁的物流体系的枢纽,其中“大库”作为主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国美在各个地区都会设立一个8000平方米左右的配送中心,主要由该地区和邻近地区共同拥有和使用,而“小库”主要是国美各门店设置的小型仓库,能够存储少量的库存。国美在运输方面主要采用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相结合的运作模式,由“大库”配送到“小库”也是通过自由组建的车队完成的,对于大件电器商品的售后宅配,一部分是通过第三方承运商由配送中心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另一部分主要是由代销厂家直接将货物运送到客户的家中。从整体物流模式来看,虽然大部分是外包给其他企业,但是主要掌控权仍然在国美的手中,严格按照国美制定的相关准则和规范进行配送任务,正是由于能够为国美电器提供物流服务的运营商比较多,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的竞争能够为国美的物流服务提供更好的保证。

国美物流主要外包给第三方运营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和货物损坏成本,而在物流运作模式上,国美电器从“门店存储配送”变成了“集中配送”的模式,比较大型的电器主要由生产厂家在各地的分公司直接送达配送中心,然后顾客进行订货下单,再由配送中心将产品送往消费者家中。国美在门店中放置的基本都是样机或者能够直接购买的产品,对于集中配送的模式也远比传统模式效率高、更科学和低成本。

1.店配

店配主要是指小型物件以及相关数码产品能够让顾客自行带走的产品,也是通过“大库”到“小库”进行配送,国美的各个配送中心主要依据规模的大小来组建车队,大约在每天的下午4-5点钟会发过去顾客的订货单到配送中心,而配送中心则需要根据门店实际情况和现有库存进行协调完成配送任务。在门店的验货,需要在称重签收后方可开箱验机,在对产品入库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称重,只有重量符合才能够进行入库,然后在闲余时间进行开箱验货,验货时需要对准摄像机进行,一旦发现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能够通过产品专用的编码将货品退回,该方式能够提高产品的入库效率以及相关的工作效率。

2.宅配

宅配主要是指一般的传统家电如空调、电视、冰箱等大型物件,其中一部分产品是通过厂家将货物直接送往客户的家中或者其他指定地点,不需要经过配送中心就可以完成配送,该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仓储费用、管理费用、物流费用和人工费用,使运输成本能够有所降低;另一部分产品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配送任务的,在配送工作中也需要按照国美的服务标准进行,以顾客为主要服务对象,确保产品运输的时间和货物的完好率,坚持国美电器的服务宗旨,将产品运送到顾客提供的地点,如果顾客是通过网上交易进行产品的购买,则需要通过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到订单上的具体地址。

二、国美物流运作存在的问题

1.与外界缺乏有效地合作

国美电器的运输车队虽然由公司自己管理,但是其规模比较小,这样会增加第三方物流成本费用,目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企业的销售业绩都有所滑落,那么国美电器就会通过以压低价格为主要目的来与供应商进行合作谈判,在与供应商合作方面,国美电器缺乏有效的策略和管理方式,应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物流产业,通过引进外资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不仅仅能够形成与合作伙伴关系的利益融合,同时也能够降低更多的成本,所以,目前国美电器仍然缺乏与外界的合作,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成本。

2.运输效率较低

国美一般采用集中配送的方式,但是整体来看效率比较低,一方面顾客对于产品的了解不足,只能接触到样机,并不是实际的事实物,同时不能够试机,这就会让顾客从心底里很难接受,增加二次送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与配送中心相关的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水平,成本费用较高,如果广泛应用这些技术,这也为国美电器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国美电器正在逐渐扩大规模,那么配送中心在各个地区的选址也成为了主要面对的问题,选址地区必须方便完成配送任务,这为公司增加了选址难度,所以,从整体来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国美电器的运输效率较低,不仅仅降低了顾客的满意度,同时也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3.缺乏物流专业型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美电器的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是中专、高中以及高职学历的员工,大学文凭的员工只占有其中的5%,还存在一大部分对物流完全不懂的人员,虽然文凭不能体现一个员工的真实能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员工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目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也体现了人才方面的竞争,所以,国美的物流专业型人才的缺失也是企业物流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重点原因,这也是目前亟需改善的问题,对于加强企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成为国美企业重点完成的工作内容,这样才能够有利于物流方面的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

三、国美物流运作的战略性措施

1.树立共同目标,增加合作

目前,针对国美实际的经营现状来看,能够发现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利益方面十分矛盾,这些矛盾将会影响国美电器与其他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从本质上来看,作为企业相互之间的战略联盟,如果想要使国美电器长期稳定地发展和运营,需要处理和解决现有的矛盾,使合作双方能够树立共同的目标,着眼于长久的战略利益,减少相互之间的利益摩擦,这样才能够加强双方的合作,才能够通过合作来强化彼此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同时合作双方需要相互信任,这样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协调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水平,进一步促进国美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利进行,并且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

2.优化物流体系,提高运输效率

国美电器的物流体系必须与其他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形成业务相连和利益相关的供应链系统,在该系统中的各个企业能够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承担风险,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进程,应该充分利用市场中能够利用的资源,优化物流体系,增强国美电器在市场中的地位。国美电器的供应链优化与管理,需要面向整个行业的产业链进行延伸与扩展,使企业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环境中,更要面向外部的市场,在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平台中,不仅仅需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与合作,同时也要重点设计配送中心的建设地点,进一步提高国美电器的产品配送效率,使顾客满意度有所提升,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国美电器的专业化物流人才比较少,员工的专业化水平较低,这并不利于物流方面的管理和发展。国美电器想要加大产品的宣传与生产,建立新型的物流体系和平台,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完成这些工作。国美电器可以通过与众多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广泛吸收高学历的物流专业人才,并且通过企业的实际培养与锻炼,使人才的潜力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而引进人才只是人才战略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培养和留住人才,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使这些员工在掌握基本的技术和工作职责的基础上,仍然能够不断创新和改进,逐渐成为企业的综合型高端人才。

四、结论

通过对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目前国美电器在物流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无论从管理方面还是技术方面,物流运作模式都需要进行重新地定位,国美电器应该成立独自的第三方物流部门,并且与其他企业共同合作管理,为顾客提供优质可靠的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陈雪萍,金鑫.浅析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以国美电器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5,(13):91-92.

[2]周丰婕.从国美熬夜惠看电子商务物流[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7):86-87.

[3]谢会芹,杨明明,郭立宏.国美电器物流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2,(08):19-20.

第5篇

关键词:成本视角;中小企业;共同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3—0054—06

一、引言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MSE)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从我国情况看,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上半年,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1%,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生存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极不相称。IFO项目调查显示,2011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中国有65%以上的中小企业陷入了困境,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成为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通过节约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已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特别是物流领域。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连续增长,物流费用率始终居高不下。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幅达18.3%,高于上年17.8%的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升至18%。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物流费用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困难重重。加上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物流资源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物流成本的上升压力,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得不到根本改善。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新的竞争和成本压力,需要以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导向,突破单个企业的组织边界,在产业集群条件下形成优势互补,积极探索构建共同物流体系,显著降低物流运行成本,拓展“第三利润源泉”。

共同物流体系以满足整个区域经济的需要为目的,由共同物流政策与标准系统、共同物流运作系统和共同物流企业系统构成。从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优化的角度建立有效提升供应链绩效的中小企业集群共同物流服务体系,有助于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物流资源功能、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中小企业集群的相似性使得共同物流成为可能,不同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程度对共同物流的需求不同,实现共同物流的条件也不一样,需要具体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流发展模式,主要研究工商企业如何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物流共享的合作机制,搭建物流信息化平台,提出了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等模式。Ploos van Amstel、Da-vid Farmer(1990)最早提出了共同物流的雏形,通过研究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企业物流带来的新要求,探讨了零售企业需要与上游供应商企业构建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并认为EDI(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重要手段。Patricia J.Daugherty、Alex—ander E.Ellinger、Craig M.Gustin(1996)通过对不同行业的372位物流经理调查显示,认为一体化物流能够显著地改善客户服务和降低成本,更容易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改进协调的信息和材料流动,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相一致。随后,Richard J.Tersine、Albert B.Schwarzkopf(1991),Jan C.Fransoo(1992)等不同的学者都从工商企业发展需要的角度阐述了企业进行物流一体化的重要意义。Huan NengChiu(1995)结合45家台湾零售企业的调查结果,探讨了如何构建台湾一体化物流。Gensh—eng(Jason)Liu、George D.Deitz(2011)从262个研究样本中获得数据,分析了一体化物流运作如何提高供应链制造企业大规模定制能力。综合国外学者研究成果,仅提出了“一体化物流”、“物流共同化”的概念和理念模型,并未提出详细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政府在推进一体化物流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国内学者对于共同物流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王之泰教授(1995)对共同配送的定义:共同配送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共同配送的本质是通过作业活动的规模化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共同配送是指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横向联合、集约协调、以及效益共享。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中小企业或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关于区域共同物流体系的研究。关于城市共同配送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叶志坚的博士论文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共同配送的源起,效益分析、线路优化、收益分享机制等。宣登殿(2006)等研究了基于GIS系统地城市共同配送线路优化问题,赵艳萍(2011)根据利益分配原则针对几种有效联盟建立利益分配模型,利用对策二次规划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区域共同物流体系的研究方面,闰秀霞等(2006)从物流的主体、客体、载体等三个维度,论证了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的问题,并建立了概念模型。黄福华(2007)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共同物流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了中部地区共同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黄福华,周敏(2009)通过分析封闭供应链环境下如何实施共同物流来实现对绿色农产品的全供应链管理,并设计了四种适合农产品需要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综合国内学者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共同物流概念辨析,共同配送线路优化和利益分享等问题,缺乏系统分析;从企业层面,对共同物流模式的研究比较欠缺,对模式选择问题也并未深入。

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方向并不一致:国外学者研究一体化物流的角度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发行为,注重从一体化物流契约和供应链物流信息共同化两方面进行研究。此类研究考虑政府对市场干预能力有限的环境,不符合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政府主导模式。国内学者的研究宏观上集中从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的角度分析,缺乏对共同物流发展模式的认识,体现了我国物流业发展条块分割、行业分割的现实局面;微观集中从企业的共同配送线路优化、收益共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此类研究成果与我国目前共同物流或共同配送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并不吻合,且大多数数理分析模型与国外的相关模型相似度很大,不符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为低级制造型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双重利润挤压,成本压力非常大。共同物流作为一种可以节约全体中小企业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从成本的视角下研究设计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并建立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模型,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设计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物流需求特点,本文设计了四种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

(一)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

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形成供应链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主导下,由一个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形成一体化共同物流信息、一体化共同运输计划、一体化共同仓储计划,最终实现一体化共同物流运作体系,如图1所示。

该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具有明显的产业发展背景,具备实施可行性,是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初级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该运作模式仅仅整合了某一供应链内部资源,对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力度有限;加上产业链内部本身存在利益冲突,该运作模式存在实施效益不明显的风险。

(二)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

同产业的行业协会为组织方,将同产业供应链中的物流业务进行集成,制定行业物流标准和物流操作流程,由一个或多个具备标准化物流集成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同产业物流服务,如图2所示。为避免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存在整合资源太少的问题,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将同产业中的相关企业吸纳到共同物流运作体系,增加了共同物流参与方数量;由于同产业企业的业务类型相似,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基本相同,物流操作工具和物流操作流程基本上可以通用,故该模式在理论上具备可行性。现实中,由于行业协会或其他行业组织对行业组织中的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强制的约束力;而同产业联盟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一旦共同物流信息泄露,将导致参与共同物流体系的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受到损失,因此,该模式存在较大的运行风险。

(三)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

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且集中的某一小型区域内,不同产业之间的中小企业发现了物流运作成本是企业主要成本,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将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由一个或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小型区域的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

该模式有效避免了同产业联盟共同物流集成运作模式所带来的同产业竞争信息泄露风险问题,同时也可以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中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具有较大的优势。该模式的物流参与方属于不同行业,物流需求的特点和要求也将不同,另一方面,该运作模式缺乏组织主体,实际运作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

(四)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

在较大的产业集群区域范围内,由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的物流运作标准和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产业集群配套的共同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产业集群与共同物流体系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局面,如图4所示。在该模式下,政府作为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主导者,引导产业集群下的众多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加入到区域共同物流运作体系下,通过相关政策激励和制度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行为,促进不同产业与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该模式符合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阶段特点,发挥了我国政府在市场发展初级阶段宏观调控的优势能力,集约使用了社会闲散物流资源,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全社会物流运行成本,将极大地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在该模式下,政府将肩负起协调多个产业发展、打造物流产业联动发展平台等重要责任,对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成本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具有抗风险能力差、经营成本压力大、管理水平不高等特点,在参与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体系时,需要谨慎选择。针对当前及今后长期时间内,我国中小企业都将面临较大的成本风险,共同物流模式选择应该从成本视角下进行。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和企业调研,本文认为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成本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作业成本,风险成本,协调成本。

1 应分析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作业成本情况。物流作业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服务产品的相似性等。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由于整合了某一专门的供应链的物流系统,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服务产品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缺点是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弱。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主要集中在同一产业中进行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和服务产品都具有成本节约的条件,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稍弱。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在不同产业中进行物流集成,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较强,但缺乏专业化服务,所服务的产品对物流具有不同要求,成本降低的难度较大。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实现了产业集群的物流服务集成化,具有较好的专业化条件和相类似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兼具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优势,是最低作业成本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

2 应分析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风险成本情况。国内外学者对共同物流运作的研究均表明:共同物流体系可能带来的商业机密泄露风险是参与方不愿进行合作的主要原因。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单一供应链体系内部进行共同物流运作,供应链内部就需要信息共享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信息共享,与供应链本身运作体系并不冲突,不存在增加风险成本的问题。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是在同产业竞争对手之间开展,存在较大的信息泄露风险和风险损失,该模式是风险成本最大的模式。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和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都是在某一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中实施共同物流运作体系,存在风险泄露的风险,但后果并不非常严重,属于风险成本较低的运作模式。

3 应分析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协调成本情况。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单一供应链中协调,难度较小,协调成本最低。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开展共同物流运作,协调成本较低。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缺乏协调主体,且需要在不同行业中协调,难度最大且成本最高。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虽然协调范围较大、中小企业数目众多、涉及不同产业,但该模式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有统一的物流作业标准和制度体系,具有较低的协调成本。

总的分析来看,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风险成本、协调成本上具有显然的优势,且具有较低的作业成本,总的运作成本最低,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倾向选择的共同物流模式。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具有较低的协调成本和作业成本,但却有极高的风险成本,实施成功的难度最大。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具有较低的作业成本和风险成本,但却有极高的协调成本,实施难度较大。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物流产业初级发展水平,是一种具有最低作业成本、较低风险成本和协调成本的运作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五、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实施对策

纵观世界各国对区域物流的宏观管理政策,大多数都是采取鼓励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的共同物流发展。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及相关组织在中小企业共同物流发展中的具体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的运作标准和相关制度。政府在共同物流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市场推进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要建立符合我国中小企业需要的共同物流运作标准化体系,最大限度规避共同物流所带来的风险,提升共同物流运作效率。对参与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体系的企业要给予支持,如用地优先、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技改资助等。要健全现代物流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进一步确立物流主体资格,明确物流主体权利义务和物流产业进入与退出规制的法律规范,调整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行为的法律规范。各地政府要打破地域分割和条块分割,出台的相关政策应协调化和系统化,形成政策合力。政府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物流企业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间的界限,加强横向联合;合理确定现代物流布局,搞好物流网络建设,完善物流体系网络功能与布局规划,并根据物流运作的实际要求,明确未来构建的物流系统网络构架体系的功能定位。

第6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现状;运作模式

跨境电子商务,其发展给物流行业带来一些机遇及挑战。并且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着物流行业的进步,物流行业的进步,更加有利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繁荣。

1.电子商务物流的简要介绍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商务运行模式,改变着传统贸易方式、消费方式、服务方式。基于这个原因,为了让电子商务的服务系统更加完善,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创新,将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电子商务物流应运而生,物流行业受到电子商务的启发,创新了服务理念以及运行模式,主要特征体现为优化物流服务、商品、商品配送,形成了一套新的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将物流、商流、信息流,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是电子商务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重要的地位。

2.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

2.1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强

从现状来看,对于一些中小型跨境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非常明显,这也促进了其进步和繁荣发展,可是,认真详细的研究过后,发现这些中小型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得到了政策的支持,但是一些规模较大的跨境商务物流公司,缺少相对较有力的扶持政策,也就形成跨境类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会显得有些“束手束脚”的局面,很难实现更好地进步。同国外相比,在跨境类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扶持政策方面,其做得比较有成效,进而其物流业发展的相对较好。

2.2运营成本较高

企业发展中,关注度较高的就是成本问题,因为企业最终的目的是想要盈利,当然,跨境类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并且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前背景下,其就面临着运营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运营成本跨境物流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过高的成本,使得这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二是,间接让跨境类电子商务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因为这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未来的发展中,确保跨境物流运营成本的降低,是商务物流业的工作重点。

2.3物流服务的基础设备有待完善

仔细研究现行物流行业下的基础设施情况,发现相关设施急需进一步完善优化,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弊端。从行业整体上看,在跨境类电子商务的物流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基础设施有一些漏洞存在,影响到其自身的发展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国内物流业相比较,跨境物流有其自身的特点,跨境物流有报关这一环节,其是跨境类电子商务的物流面对的最典型问题,想要提升整体物流速度,就必须将这一问题解决好,设置专业的人员和建设专门的基础设施,进而提升报关效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4物流技术水平需要提升

站在物流行业整体上的角度看,不仅仅要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同时应该提升整体的技术水平,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在物流的各个环节,才能促进其整体的发展。跨境类电子商务的物流也应该着重关注技术的掌握,不断提升物流各个环节的科学化水平,进而能将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满足,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发展繁荣。

3.境外电子商务物流优化建议

3.1增强政策的扶持力度

想要促进跨境类电子商务的物流有更好地发展,为其发展打造出更优质的环境,积极有利的政策必不可少,进而增强对其的政策扶持的力度。但是出台的政策应该更具针对性,在关注中小型企业成长的基础上,分析一些政策给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的跨境类电子商务的物流。这样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有底气,跳出发展局限,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3.2减小物流成本

运送成本上,如果说电子商务企业自己实现配送。完成后会花费一些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以及一些并不需要投入的资源,由此可看出,成本在增加,不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想要将这部分成本进行减少,可以考虑同物流的大企业合作,这样将把物流运送上的成本大大减小,省出的资金可以用在企业科学发展上,进而能够在科学技术上花费更多资金,提升科学技术水平。

4.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

4.1“单一服务”的运作模式

“单一服务”,就是单一化服务类物流的运营模式,运作的服务线为:海外供应商-电子商务贸易企业-客户。此类运行模式中,企业不必考虑到报关类问题,所要做的就是,在数量众多的国际跨境物流企业里面,挑选出最优质并且最适合,自身企业的物流公司,就能让电子商务贸易的物流配送服务问题得到解决。

4.2“两段中转”的运作模式

此类运营模式同“单一服务”运行模式相比较,有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为,在“两地中转”模式下,突破了“单一线路的物流服务”阻碍,把国内外的快递物品集合到一起。把个别国家的单件物品,集中到一起,实现统一模式的配送,就会将成本大大降低,提升物流运送的效率,此种模式对国内和国外的物流企业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3“两段收件”的运作模式

此类物流的运作模式,可以总结出的流程为:海外供应商——电子商务贸易企业(收货、分拣、整合)——跨境国际物流配送(整件)——国内物流配送(单件)。这个模式可以将成本降低,可是单从配送效率方面讲,极有可能出现物流配送的时间延长,究其原因为国际物流同国内物流衔接不恰当。

参考文献:

[1]刘勋.探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运作模式[J].品牌,2015(10)

第7篇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农产品的物流,积极采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管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很多发达国家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迅猛发展与政府政策性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世界农产品物流运作主要形成了东亚、西欧、北美三种模式。虽然各种模式特点不同,但成功的背后都隐含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运行稳定、处于成熟阶段的流通模式都具有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一体化的特征,并很好地适应了自身区域条件,适应了其各自的生鲜农产品消费特点对物流发展体系的特殊要求。深入观察和仔细分析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特点,借鉴其发展经验,将有助于中国构建全新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现代化水平。东亚模式涵义。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为代表,是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制为特征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农业生产;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粮食流通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理,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很难与经销商直接对接,批发市场便成了流通的主要渠道,形成了以日本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农协+农户”的东亚模式。作为农产品物流中最大的通道及枢纽,批发市场可以满足买卖双方扩大运销规模和交易空间、节省交易成本的需求,是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矛盾的客观场所。目前,东亚模式对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环境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但随着大的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形成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模式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东亚农产品流通模式如图1所示:东亚模式特点。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特点如下:(1)人多地少,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人多地少是东亚模式的特性,从而生鲜农产品生产分散化、品种多样化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成为该模式的重要特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的主渠道。比如,在日本,果蔬类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的比率高达80%以上。(2)流通环节多,成本较高,但价格公正、公开。日本农产品流通渠道复杂,一般都要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主要包括各类批发市场、供货组织、中间批发商和零售组织等。东京的农产品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尽管流通环节多,但农产品批发市场采用拍卖、投标、预售、样品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开、公正。(3)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程度高、功能齐全。一般包括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服务、委托购销、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功能。(4)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日本非常重视农产品流通法规建设,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农产品流通。日本《批发市场法》(1971年修订)规定禁止中间批发商从事一级批发业务,仅有少数批发商有资格接受产地上市组织等的委托从事一级批发业务,绝大多数农产品要经过多级批发市场的交易。日本《市场实施规则》规定到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当天立即上市,以全量出售为原则,禁止批发商拒绝农产品委托交易,禁止中间商或零售商直接采购农产品,禁止场内批发商同场外的团体或个人展开批发业务,保证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高效率。北美模式的涵义。北美模式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为主要代表。北美模式是主要以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商主导的农产品流通的直销模式,也就是“超市+农场”的模式。形成该模式的原因是北美地区人少地多、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的交易量占绝大多数。同时,北美经济发达,大型零售连锁终端较多。此外,北美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现代化的运输保鲜设施比较发达,从而促进了这种北美产地直销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形成。农产品直销是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在产地将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处理后,直接送进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店或配送中心的一种农产品流通短渠道模式。目前,大多数北美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农产品从生产地经由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流通速度快,成本低,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从实施运行效果看,北美模式的代表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和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图2所示。北美模式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特点如下:(1)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此外,通讯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2)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3)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美国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美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指导农户生产经营。西欧模式的涵义。西欧主要国家法国、荷兰、德国、英国等,除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的生产运作和高度的产业化体系外,有效合理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欧主要国家中,以法国和荷兰工业最为发达。以荷兰为例,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荷兰花卉也是荷兰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荷兰花卉业发展过程中,花卉拍卖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荷兰模式以拍卖方式作为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形式,批发市场和直销相结合,农业合作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荷兰,农产品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化的物流装备;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系统,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使流通各环节紧密相联,形成灵活、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实行产销一体化;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产品标准。这些是荷兰模式成形的重要因素。西欧模式的特点。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欧模式特点如下:(1)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已经建立,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面向全球的广大客户提供服务。(2)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且工作效率高,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过程涉及生产、包装、采购、储运、流通加工、分销、交易等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近年来农产品物流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国外发达经济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技术整体来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流通成本过高,高效的流通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同,造成了农村与农业发展的不平衡。目前,中国存在着多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是“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且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运作模式,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阶段,都属于传统的模式,发展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而现阶段来说,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财政资金、金融机构投资、农民集体投资等融资途径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建设,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底子薄、国土辽阔,且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的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流通设施少且简陋,缺乏相应的仓储、检验、保险、冷藏设施以及冷链设施系统,在车辆进场管理、农产品检验等方面比较落后,效率低下。特别是县乡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落后,没有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大部分乡镇集贸市场还是规模较小的集市市场,其中少数是简陋大棚等设施,多数是露天交易,相当多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场地、出租摊位、自由成交和收取管理费的初级市场经营管理阶段。县城超市少且规模小,营业额占商品零售额的份额较少,并且超市还没有延伸到农村,一般乡镇只有一些小商品销售门店,难以满足农民买卖农副产品以及增收后对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农产品对物流运输设备、储存方法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农产品运输需要大量针对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特性的专业运输工具,而我国农产品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且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中国冷链物流水平落后,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农产品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大量的损耗,物流费用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专业冷藏设备如冷冻库的缺乏是导致中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缺乏规范的、保温的保鲜运输车厢,运量还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在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中国冷藏车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这一比重,在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更是达到了3%。目前,中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中还没有广泛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储存现象,致使生鲜农产品质量和鲜度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先进的粮食散装技术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粮食散货率比较低;农产品冷藏和保鲜技术水平较低,还没有实现从田间采后预冷到消费者冰箱的全程冷链,适应不同农产品特性的宽温度带冷藏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检测粮温、控制粮情变化的管理方式普及率较低;粮食质量检测方式在许多粮食企业还比较落后;对农产品进行规范化、合理化包装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与开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农产品物流的配送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目前中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农产品种类繁多,这就需要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而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方面存在资金不足、投资分散和使用不当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问题。总体看,缺乏全国性、开放、规范、有序的大市场,具有价格形成机制的大型市场数量少、区域分布不均衡,且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主产区,市场功能单一。当前中国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选择-讲价-购买”很简单的原始交易方式,达成长期合同交易的很少,拍卖的现代化交易方式运用更少。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结算主要采用传统的现金收付。由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交易分散,交易方式单一,缺乏公开的竞价机制,市场价格不透明,中国农产品交易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国内频繁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注水猪肉、注水鸡鸭、蔬菜农药残留等,引发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为市场监管部门拉响了警报。这些事件暴露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监管的缺位。由于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正处于探索中,许多制度尚不成熟,因而农产品流通的具体法律制度还未系统建立。首先,没有对在渠道体系中处于中介位置的农村合作社、农业协会以及经纪人予以明确的法律定位与约束。其次,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交易规则缺失,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颁布一部完整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法。此外,农产品采摘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或监管;缺少中立性的产销地农产品检测机构和强制性的规定;缺少产销地不合格的农产品的处理机制;缺少持续性的预防措施和财政预算。现行农产品的一些市场法规不完善,不便于操作和执行,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削弱了法规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思考和选择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流通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如何借鉴成功的经验,构建有特色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将是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运作模式。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载体、纽带和渠道,农业向市场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交易市场的作用。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农产品流通已呈现较为活跃的状态,目前已建立三级流通市场,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和超市、零售菜店。既有流通体系使得生鲜农产品能够较快地聚集到产地批发市场,通过现场的直接交易,转移到销地批发市场,进入零售农贸市场或零售商店,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除此之外,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与厂区直接衔接的直达供应(销售)方式也开始出现,加快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速度。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典型模式如图3所示[1]。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中流通渠道较为复杂,一般通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这样的模式不仅导致渠道环节过多,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信息不透明、不易管理等问题。现阶段,很多人提倡中国农产品物流应该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推崇使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但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层次比较明显,且农产品基本来自农业大省的农村产地,分布比较分散,广大的中国农村,难以实现现代化经济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的构建是通过大规模生产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起来,从而促使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各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实现专业化分工,逐步形成一条产业的供应链。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领域依然属于粗放型,采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的可行性较小,且操作难度大。原因主要有:首先,我国人多地少,且农村幅员辽阔;其次,农村的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现代物流技术普及范围有限;再次,我国农村现在依然还是小农经济意识占据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农产品供应分散,难以集中化、大规模生产;我国农业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民集资难、投资风险大、资本回收周期长等问题较难解决;最后,农产品的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交易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大,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不完善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综合以上观点,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同时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适合现实需要的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几种模式,应该拓展更先进的模式,比如“政府+农业合作社或农户联盟+企业”模式。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目标就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所以,要促使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为农业提供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主要通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等对农业给予支持;而农业合作社和农户联盟是为了实现规模化销售,发挥“1+1>2”的效应,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以互助互利、社会获益为宗旨;企业为农产品提后流通、产前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同时可以为农业注入资金,促使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环节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涉农经济部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农产物流模式应发展成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如图4所示。

第8篇

关键词:体育赛事 奥运物流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804. 8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北京奥运的申办成功给我国体育赛事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给我国体育赛事带来了积极影响,提升了体育赛事开拓发展的空间。我国早在几年前就开放了体育赛事市场,国家体育总局每年一次的赛事招标会就是赛事商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赛事的商业化实质是在我国宏观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而出现的产物,通过对市场效应较好的体育赛事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体育赛事运作的基本模型和框架,体现体育赛事的价值。随着体育赛事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奥运物流多年积淀下来的先进的管理运作模式,对我国的体育赛事合理运作有一定积极意义。因此,在我国的体育赛事中引用奥运物流的先进运作模式是必然趋势。

二、我国体育赛事物流市场的前景分析

所谓体育赛事物流,是指为了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所消耗的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以及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的延伸服务。在我国开展的运动项目大约71 项(其中,奥运项目28 项,非奥项目43项) ,大型国际赛事主要有12 种,将各运动项目和赛事种类进行交叉、合并计算,则会形成几百甚至上千种赛事,这么多的体育赛事都需要庞大的物流体系来支撑。可见我国赛事物流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它的特点具有以下几点:

1. 参赛人员众多,时间紧:仅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种类和数量就非常繁多,各种比赛器材的运送、存储和赛后的返程,涉及到物资的装卸、运输等都需要专业的物流人员来完成。

2.赛事物资运送的种类多:体育赛事涉及面广,物资运送的种类多,比赛和生活用品较多,总的运输量较大,物流运作方式复杂。

3. 搭建赛事设施多,准备工作繁杂:体育赛事比赛场馆有时需要临时搭建的临时看台、停车点,装配裁判桌椅、遮阳伞、临时出入口等不可或缺的各类机构的物流需求相当可观。

4. 观看比赛的人员众多,辅助服务项目广:体育赛事期间所需的餐饮和购物消费非常大,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高。

5. 赛会期间产生的废弃物多:在体育赛事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垃圾较平时多,这些废弃物也需要进行及时处理等。

按照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的速度以及体育物流需求的不断变化,有关体育赛事物流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巨大的需求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在体育赛事中引用奥运物流运作模式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 历届奥运物流运作合理化模式可以借鉴的经验

首先根据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现状、体育赛事物流的需求分析、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目标等基础条件, 进行赛事物流规划。在以往历届奥运物流规划中,多数奥运物流中是以物流外包、奥运物流主管部门与物流供应商协调合作为市场运作模式, 以现代物流技术为基本服务手段, 为奥运物流提供优质的服务。奥运物流的组织和运作是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最关键要素之一,奥运物流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在我国的体育赛事中引用奥运物流先进运作模式,对开展体育赛事活动,提高其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程度,增加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奥运物流运作模式分为物流外包和物流自营两种。从第一届奥运会举办以来,主要采用的是物流自营运作模式, 即所有的奥运物流活动都是由政府自行安排并由政府自行支付奥运物流费用, 而无须市场参与运作, 且所有奥运物流运作不计物流成本。但1984 年Los Angeles 奥运会成功地开创了奥运物流外包的运作模式, 其通过制定一整套严密的奥运物流操作规范认证一批有实力的3PL提供商, 并将奥运物流外包给这些3PL提供商。这种奥运物流的外包运作模式, 既保证了奥运会受到专业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也使得奥运物流产生了长期效益。自从1984 年Los Angeles 奥运会成功地开创了奥运物流外包先河以来, 之后的历届奥运会都在尝试采用奥运物流外包运作模式,Sydney 奥运物流是第一次完全外包给一家3PL 供应商来承办的, 这次奥运会是成功的。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这种外包运作模式也是一种较合理的运作模式。

我国体育赛事目前还局限在专业体育比赛的技术层面, 由于我国体育赛事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体育商业化的认识不足, 使得在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体育设备的购置、体育科研的投入等方面滞后,导致了我国体育赛事基础建设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我国物流企业应该从历届奥运会的物流供应商身上吸取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物流服务水平。北京奥运的申办成功, 促进了体育赛事在体育基础建设方面积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来支持体育赛事的拓展,这将大大促进体育赛事的基础建设,使体育赛事的发展前景一片辉煌。

四、我国体育赛事中引用奥运物流运作的思考与措施

1.政府要统一规划。由于中国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2008年奥运会的高标准, 对中国的物流业而言, 是挑战和机遇共存。国家的体育赛事选择也应当是“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市场运作”。政府成为物流产业发展整体规划的制定者,物流基础条件的创造者、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2.提高物流人员的素质。中国物流业的无序和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紧缺。目前我国的物流业正面临着人才的匮乏,实现体育赛事物流服务现代化是满足体育赛事需求的重要内容, 应对赛事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进行培养,提高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

3.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北京奥运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这也是“绿色奥运”在奥运物流中的体现。政府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一方面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气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弃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的车辆; 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推进“绿色奥运”除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外,还应是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物流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如绿色包装的管理、体育赛事建筑废弃物的处置、体育赛事期间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与处理等。

4.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体育赛事物流运作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与各功能子系统可以实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与高效益,可以灵活运用国际物流领域中较先进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技术,研究开发与当前包装技术、条形码技术和POS系统等相互支持的物流集装化、自动化技术。旨在建设信息系统时要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同时系统建设的时间要充分,并且在系统完成后要进行试运行与调试,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五、结束语

北京奥运的申办成功给我国体育赛事带来了无限的契机,北京奥运给我国体育赛事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并要求奥运的组织工作高效、创新。北京奥运物流一方面是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是奥运会竞赛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借鉴历届奥运会的物流方面的经验,找出解决目前我国体育赛事物流发展缓慢的途径和方法,使我国的体育赛事物流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体育赛事拓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文杰, 黄丽娟.IT 技术在2008 年北京奥运物流系统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流通, 2005,2:58-60.

第9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团购网站;网络团购;信任机制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80-03

网络团购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将有相同购买需求和购买意愿的消费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组织起来(可以是消费者一方自行发起,也可以由专业团购服务网站组织),形成较大数量的购买订单,并借此优势从供应商处以相对优惠的价格采购商品或者以更优厚的服务进行交易的一种消费模式。

作为网络团购的平台,团购网站发展迅速,各大城市纷纷出现了诸如拉手、精彩团、F团、团虾网等团购网站。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0年中国网络团购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8月底,国内初具规模的网络团购企业数量已达到215家。而国内团购网站数量截至2010年6月底也已经增至480家,且仍然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但是到2011年3月,团购网站慢慢显现高下,进入冷清的阶段。拉手网创始人兼CEO吴波曾预测:“团购行业即将迎来大洗牌,全国性的团购网站2011年年底存活下来的甚至只会有5到10家。”可见,团购网站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本文从团购网站现状出发,试图找出团购网站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团购网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团购网站发展现状

(1)团购网站存在的必然性。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网络团购使用团购网站作为交易平台,将有相同购买意向的消费者组织起来,向厂商进行大宗购买从而能以低价格购买到意向商品。网络团购在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电子商务的逐步成熟背景下,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符合消费者,商家,团购网站本身三者的利益。首先,从消费者角度来讲,通过网络集体采购,可以争取到更优惠的交易条件,取得价格上的实惠和服务保障。其次,对商家来讲,其交易成本能够大幅度降低,从而增强了商家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将零散的消费能力和过程集聚起来,能有效降低厂家的交易成本,提高利润。最后,对团购网站本身来讲,它通过商家销售返点、会员企业年服务费、地面活动的企业赞助、城市站点的加盟费用、还有网络广告等方式来赢得利润。

(2)团购网站的运营模式。目前团购网站的运营模式可以归纳为两种:引领运作模式和搭桥运作模式。其中引领运作模式要求团购网作为团购活动组织者,全程参与活动,引领参与成员及各供应商谈判,为团购成员争取有利的折扣价格。引领运作模式的关键点在于要开现场团购会,复杂度较高。如目前的建材团购网一般是属于这种运营模式。

而搭桥运作模式是团购组织者通过专业网站,为团购成员和特约商家“牵线搭桥”,将产品信息如型号、团购价格折扣等放在网络上,消费者的所有购买活动直接和商家联系完成。目前,团购网站主要以搭桥运作模式为主流模式,其运营模式描述如图1所示:

从其运营模式可知,团购网站作为交易平台扮演着“牵线搭桥”角色,它能够规范和制约团购行为并提供相关售后服务、建立诚信机制。具体来说,团购网站不仅负责对商家诚信进行有效监督,并接受消费者实时投诉、维护网站数据库、审批新加盟商家和二级城市站点等。

(3)国内团购网站的运行情况。我国的网络团购复制了美国Groupon的模式,不过因为我国市场更加巨大,居民的消费能力更加旺盛。自2010年1月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上线以来,我国团购网络市场异常火暴,可以说团购网站是2010年我国互联网市场的一个热点,良好的赢利模式和较低的准入门槛令团购行业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据相关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国内的团购网站已经达到了1726多家,平均每天要诞生5.7家团购网站。我国的团购市场需求力旺盛,国内团购网站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2010年国内网络团购销售额已达到25亿元。特别是2011年1~2月临近春节期间,团购网销售额普遍呈现一种上涨趋势,下图(见图2)是2011年1~2月国内团购网站销售额前十名的团购网销售额情况。

2 团购网站面临的问题分析

团购网站作为新兴的产业,发展异常迅速,但是团购网站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据国内独立团购导航网站团800团购投诉区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底,共计收到团购投诉2178起,其中仅3月一个月就增加717起,占到三成多。继2010年3月15日后,各大团购网站均出现缩水现象,其生存受到巨大的冲击。通过团购网站3月15日前(15天)和3月15日后(16天)的日均购买人次和销售额对比,统计的17家团购网站总体上日均购买人次和日均销售额出现负增长的趋势,其中日均购买人次增长率为-17.47%,日均销售额增长率为-11.3%。

据团800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3月份网络团购投诉热点集中在这六大方面:退款难,占到33%;因网站和商家原因无法消费,占17%;发货慢或未到货,占17%;商家不诚信,占10%;商品假货现象,占10%;返利未兑现。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消费者提前支付资金,售后无法保障和退款难。由于团购网站都要求消费者下完订单之后直接支付费用,也就是说消费者在没有得到服务,或者说没有拿到商品之前就要提前付款,所以就会存在风险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实体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与描述不符,服务型商品无法消费或过期未消费等情况出现,消费者退款难。

(2)网站对商家和商品审查不严。由于团购网站对商户或供应商的资质及以往的服务情况未进行详细调查,致使一些劣质供应商或商户进入团购市场,致使商品缩水、服务设限等问题严重。部分服务型商品商家只是出于广告效应而参与团购,商家往往无法很好地履行承诺,有效保证服务质量,最终消费者服务质量被大打折扣,消费者享受不到商家承诺的服务,甚至服务内容更改使消费者无法消费。部分实体型商品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与描述不符,甚至有假货现象。

(3)实体商品物流配送问题。对于实体类团购而言,物流已是团购网站与消费者能直接相互接触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满意度。由于团购商品量大,商家发货人手不够或货源不足等原因,使得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快递速度缓慢,包裹屡屡破损甚至丢失现象严重。

(4)虚假销售构成团购陷阱。为了积聚人气,部分商家采用不道德的手段来促进销售,如:虚假折扣、虚报团购数量以造成热抢假象。部分商家推出邀请好友返利活动但部分商家最终返利未能兑现等。

3 促进团购网站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团购网站本身是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可以通过以下对策获得可持续发展。

(1)保障消费者权益。因团购商品或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而消费者无法保障自己的权益,因此团购网第四方的出台是很有必要的。这个第四方改变目前团购网的支付方式,就像淘宝网站是先把钱打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然后货到之后消费者才付款,而团购更多的是先付款后消费,消费陷阱很难避免。第四方的出台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商品和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另外,对于服务型商品服务期限到而消费者未去消费应把支付款返还给消费者。

(2)定位目标用户。团购网站要专注如何定位目标用户、依据目标用户的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团购商品,提高销售量。各团购网站必须细分市场,走差异化路线,提高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3)严把供货商和团购商品的选择。团购网站要严格审查商家的信誉,对商户或供应商的资质及以往的服务情况要进行详细调查。参与的团购商品要经过仔细审核,网站内部工作人员事先试用商品并给出评价,确实物有所值的商品才能在团购网上进行交易。此外,参与团购的商品要保证货源充足,团购网站应与品牌商、制造商直接合作,或与一级商合作,而不是与二三级商合作。

(4)提高用户忠诚度。团购网站必须坚持诚信为本的服务,重视服务质量,线下的服务能力将是未来团购网站竞争的焦点。团购网站应建立网站服务规则和相关准则,重视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各团购网站要制定用户满意的服务准则,诸如实行7天无条件退款、过期未消费退款及不满意先行赔付等消费者保障计划,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完善的服务,以提高用户忠诚度。

(5)处理好配送问题。团购网站的商品配送环节,应由供货商负责、团购网站联系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此保证商品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满意度评价。另外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效益好的团购网站可考虑自建物流中心,设立多个配送点,同时配备自己的配送队伍,以解决目前团购网站实物团购配送慢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用户团购体验。

(6)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网络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目前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约束。为了使团购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要细化登记备案制度,明确网站的具体负责方,同时建立有效的非法经营网站督查清理制度,使团购网站能够在合法的环境中,公平地展开竞争。

网络团购是网络市场的新兴产物,不仅给消费者群体带来实际利益而且给企业带来新的商机。但是团购网站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本文针对团购网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促进团购网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网络团购最终能克服消费者、经销商和厂商之间的问题,真正实现“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邵平.浅谈网络团购[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7):105-106.

[2]荆楚网新闻办公室.拉手网CEO吴波:团购网站能活到年底的最多10家[EB/OL].(2011-03-24)[2011-03-39]..

[4]团800.2011年3月份中国团购统计报告(2)[EB/OL].(2011-04-19)[2011-04-25]. .

[5]罗茂群.谈谈网络团购模式[J].现代商业,2009(24):55.

[6]徐琳.新型消费合作:网络团购[J].商业研究,2006(18):187-188.

[7]杨树岗,苗泽华.团购业务运作模式的新探索[J].价格月刊,2008(1):92-94.

[8]霍庆华.网络团购项目及风险管理[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

[9]张文飞.团购业务中的几个法律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