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6 15:44:41
导语:在舞蹈课程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青少年 啦啦操 课程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啦啦操运动自2000年在我国开展至今,已渐渐成为了一项风靡全国的体育文化运动。在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啦啦操这一观赏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身的运动项目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啦啦操项目包括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两种。舞蹈啦啦操更适合于青少年体育课程。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青少年啦啦操课程内容。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考与青少年体育与啦啦操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作为本文理论依据。
(2)访谈法。对多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体育及舞蹈教师进行访谈。了解现今青少年体育的课程内容。
(3)综合分析法。通过访谈和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青少年啦啦操课程内容的相关建议。
3舞蹈啦啦操课程内容构建
经分析研究,青少年舞蹈啦啦操课程内容可包含:准备部分、热身、舞蹈基本功训练、素质训练、新动作的学习、组合的连接、表现力练习。
3.1准备部分
可进行韧带的拉伸(杆上),舞蹈基本功训练(站姿、坐姿)、音乐冥想(轻松舒缓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与学生有肢体接触,以便于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和课堂状态)。
3.2热身部分
3.2.1韧带的拉伸、柔韧性训练
韧带的拉伸和柔韧性训练有区别,韧带拉伸主要防止运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幅度。主要包含肩带部位、髋关节周围等。柔韧性训练是指除韧带以外的肌肉、肌腱等其他组织的弹性和活动范围。所以我们主要锻炼的是肩带柔韧性训练、下肢柔韧性训练、腰背柔韧性训练。除相应关节部位韧带拉伸之外,主要肌肉拉伸包括:颈肩部位肌肉、肩带肌群(三角、肱三、肱二)、腰背肌群、大腿肌群(前侧、内侧、后侧)、小腿后侧肌群。
3.2.2关节灵活性训练
舞蹈啦啦操动作想在完成的同时要有力度和美感,首先关节要灵活。所以在课程当中要有关节灵活性的练习,同时通过不同的速度、力度、数量及节奏锻炼相应的关节周围肌肉的控制和爆发力。主要包含:颈部(上、下、前、后、左、右、平移)、肩部(上、下、前、后、绕环)、脊椎(含腆与复原、波浪、横移)、髋(前、后、左、右、绕环)、上肢(波浪)、下肢(蹲)。
3.2.3路线练习
将本学期所学内容较重要或较复杂的动作融入到斜线当中,进行路线训练,进行加强训练。同时练习学生方向感及舞台掌控能力。
3.2.4本节课需所学新动作
在热身中提前进入课程内容,让学生对动作有初步了解,提高学生学习新动作速度。
3.3舞蹈基本功训练
舞蹈啦啦操对舞蹈基本基础要求很高,同时舞蹈技巧能提高学生基本身体能力、舞蹈感觉以及身体的直立感,蹲、半脚尖、擦地、单吸腿、各种旋转及跳跃、软开度训练。
3.4素质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素质训练能提高学生在舞蹈啦啦操时的完成。
3.5新动作学习
将组合中较困难复杂的动作进行筛选,进行单独的学习。将需单独教授的动作运用不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完成。
3.6组合的串联
将组合进行串联,同时要保证完成。
3.7气场及表现力训练
可通过走秀、摆pose、表演组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及自信心。舞蹈啦啦对青少年的自信和表现力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8结束部分
要有结课总结,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所学内容。要有课下练习部分和复习部分的作业。
4结论与建议
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对啦啦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和运用,对于青少年啦啦操课程的更好完成起到了有效帮助。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青少年啦啦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备部分、热身、舞蹈基本功训练、素质训练、新动作的学习、组合的连接、表现力练习。
青少年体育对青少年身体塑造和人格塑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啦啦操这一项目更是非常适合学校体育。啦啦操作为国内的新兴项目,较美国等啦啦操发展成熟的国家,不管是研究和实践都尚在发展阶段,青少年啦啦操课程的相关研究则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广大研究者对此项目运用于学校体育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Dan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ANG Junjuan
(Yunnan Jiangcheng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Center, Puer, Yunnan 665900)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art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appearance, shape, styl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udents have an irreplaceable role, so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rt of danc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t education,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art education research significance. Danc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an important basic part of art education, but also a comprehensive ar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primary school danc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promotion of school quality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art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dance teaching; dilemma; strategy research
中小?W舞蹈课程正是学生们学习舞蹈的基础,为日后学生们的艺术风貌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舞蹈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这样使得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理论研究上也没有得到理想的成果。本文首先结合当前中小学舞蹈教学的策略,归纳在当前中小学舞蹈教育面对的困境,最后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对策的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舞蹈教学参考策略,共同促进中小学舞蹈课程的进步。
1 中小学舞蹈存在的意义
舞蹈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具有着极大的文化传承价值。以人体为工具,以音乐等因素为背景,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丰富人的肢体动作。舞蹈教育主要表现为对舞蹈教育的培养和舞蹈艺术的感受,能够让学习者通过对舞蹈的认知与学习丰富文化生活,在了解舞蹈艺术文化、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能将艺术修养与精神境界得到提高。舞蹈教育的普及,对提升全民舞蹈水平非常有利,对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审美水平、创造能力等方面以及开发广大青少年的多种智力潜力具有着重要意义。
2 中小学舞蹈教学的自身价值
2.1 对中小学生肢体发育、气质培养的价值
何为肢体发育?肢体发育包括体能与体格的发育,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体格是指人的形态结构。促进体能与体格的良好发展,能够为身体形成较好的气质提供基础。而我国的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些国人的气质的确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应该从小注重形体、气质的塑造以及优美体态的培养。通过舞蹈形体的训练,可以进一步纠正不良体态,塑造优雅气质。长期而系统的进行舞蹈训练对人的生长发育十分有益,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青少年处于发育的黄金阶段,通过长时间的进行舞蹈训练,有利于保持理想的体重与形态,对优美体型的塑造十分有利。
2.2 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价值
舞蹈教育可以使得学生的意识指向性与集中性得到培养,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的记忆与理解,可以让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变得细致,扑捉事物与接受事物的能力变得敏捷。教师在向同学们讲解舞蹈动作时,学生为了记住每一个舞蹈动作,就必须专心致志的听教师的讲解,包括动作、规律、节拍、流动路线等。学生通过专心的听课过程,捕捉舞蹈教学信息进而输入给大脑,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表达。
3 中、小学舞蹈教育面临的问题
3.1 舞蹈硬件设施的缺失,教学设备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中,舞蹈并不处于重要地位,而是扮演着辅助的角色,同时灌输的“学习书本知识”理念使得学生没有对舞蹈树立良好的认识,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学校的舞蹈硬件缺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优秀的学习平台,没有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以及学习舞蹈相关的设施,甚至没有一间可以训练的舞蹈教室,一些学校不允许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教室外”的舞蹈课程,只是让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而更多的理论学习属于自习部分。这让学生对舞蹈课程可望而不可及,仅仅依靠课间的活动时间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是单一而不可行的。
3.2 舞蹈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导师,无论涉猎哪个专业知识层面,都对学生起着引导作用,作为一名中、小学的舞蹈教师更应该具备专业的舞蹈技能,学校在招聘舞蹈教师时,应该树立严格的招聘制度,树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竞聘原则。杜绝“关系门户”的任职现象,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效率。与此同时,对于在校任职的舞蹈教师学校要定期进行舞蹈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舞蹈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加强舞蹈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但是在一些中、小学中,舞蹈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并不明显,一些教??没有足够的资历与技能,只能教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得学生对舞蹈课失去兴趣,身体素质在不同程度上降低。
3.3 人们对舞蹈的认识存在误区
舞蹈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舞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今,舞蹈教学已经深入到各学校之中,但是人们对舞蹈的认知还是存在着误区,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在长期的传统观念束缚之下,并没有真正的和时代进行融合,一些家长甚至学校对舞蹈教学没有正确的认知。这是制约着中、小学舞蹈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们的思想认识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但是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的灌输之下,人们只注重对于专业课知识上的培养,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对于舞蹈课等艺术方向的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无视的情况。这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中、小学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的压抑身体缺乏合理的运动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人们的主观观念主导着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心态,才能全方面的对舞蹈进行认识,而不是片面单一的理解。
4 解决中、小学舞蹈教学问题的策略
4.1 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舞蹈技能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肢体的模仿与表演的自主编创,这是普通学校中舞蹈教学浅层次的基础教学,因此,为更好的推动中小学舞蹈教学,应该注重动作与内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舞蹈与文化的融合学习。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不只是依靠教材的内容,在大多数的舞蹈教学中,教材为主要力量的情况屡见不鲜,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实际的操作与训练,学生的肢体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也不能提高。因此,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不仅仅是固定的形体课、舞蹈课、艺术课等形式,也可以将舞蹈课程多样化,从不同形式上加强舞蹈的教学,比如在体育课上寻找契机,找到与舞蹈课相关的内容与结构进行结合。也可以将舞蹈更合理的融于课间操,设计课间操的舞蹈游戏等,了解实时动态,尤其当今的中、小学生都属于零零后,那么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更应该了解零零后这群富有生命力的少年,了解学生喜欢听的音乐风格,或者是“偶像”来进行舞蹈的环节安排。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得大家重新对舞蹈进行认识。
4.2 进行与舞蹈有关的艺术课堂教学
与舞蹈有关的课程教学是指将舞蹈融入到其他相关的艺术课堂之中,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如在音乐中的舞蹈教育,美术中舞蹈教育等,在音乐课中融入舞蹈教学,可以更好的将音乐与舞蹈的艺术性体现出来,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舞蹈,在舞蹈中聆听音乐,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操。如在学习社交舞中的伦巴舞时,可以了解到伦巴舞与西班牙舞有着一定的联系,舞蹈的音乐曲风哀伤而慵懒,催眠曲式的演奏使得伦巴舞更加具有罗曼蒂克的风格与韵味。多种艺术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增加,学习的层面也得到不断丰富。
4.3 加强课间课中的舞蹈教育
加强课间、课中的舞蹈学习,是对舞蹈课程的进一步普及,让每一位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都能参与其中。也可以开发出课间的互动舞蹈游戏,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的阶段,好动是每一位青少年的特质,那么教师就应该将“被动”化为“主动”,制定出符合学生喜好的舞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快乐,也能够拉近自身与舞蹈的距离,打破“三大主科”的传统观念,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一个简单的舞蹈游戏,同时也是有氧运动,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加强课间、课中的舞蹈教育,需要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舞蹈环节。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实际情况制定出舞蹈环节,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学生的运动需求,对于中、小学舞蹈课程更是一种全新的突破。
4.4 提升舞蹈教师的素质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舞蹈教师应该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对自己的技能进行不断完善,树立开放性的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充实自己的文化素质。舞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要把知识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应该更加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在教学方式上要对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才能为学生塑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并且要与时俱进,在良好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教师自身应该不断的丰富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对舞蹈学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与鉴赏,及时的总结课堂经验,将心得进行记录,以便于日后的归纳与总结。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学生与教师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应该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舞蹈的教学,产生合作互动的效应。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展开自我反思,勇敢的对自己进行科学否定,只有在不断的否定中找出解决方案,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找出新的符合当下潮流的学习方案,从而更好的推动中、小学舞蹈教育。
关键词:舞蹈 作品赏析 方法
目前,全国各个舞蹈专业院校或非专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大都开设了《舞蹈作品赏析》这门课程,而且很多高校的舞蹈专业的硕士招生也要求考《舞蹈作品分析》这一科目,因此,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作品赏析》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目前学生针对这门课能够参考的资料和著作虽为数不少,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著作类对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评述,这对于指导学生欣赏和深入了解作品,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对于如何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或者说分析舞蹈作品的方法是什么,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却涉及甚少。这类著作如:刘青弋主编的《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六卷;1冯双白著的《舞蹈鉴赏》;2江玲、陈鸿、毛毳主编的《舞蹈鉴赏》3等。另一方面,目前发表的论文中虽涉及到舞蹈作品赏析课程。但大都关注于舞蹈赏析课程的设置4及美育功能5,对于分析舞蹈作品的方法也涉及甚少。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有关于舞蹈作品赏析课程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帮助学生找出舞蹈作品分析的有效方法。
问题一:赏析与欣赏的区别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舞蹈作品赏析”的理解仅处于“欣赏”层次,而不是“赏析”这个层次。看完一个作品,学生只是抓住了某些动作、舞蹈中的人物角色、服装等视觉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讨论“赏析”和“欣赏”的区别。“欣赏”,简单的说就是观看,指观赏者对于一个舞蹈作品的视听觉的感受过程,主要是关注舞蹈本体的某些元素。舞蹈的本体指的是舞蹈动作、舞蹈语言,包括姿态造型、步伐、律动、技巧、构图等内容。其次还包括音乐、服装、灯光、舞美、表演者的表演效果、编导所采用的形式、手法等因素。6这些都是视觉感官的直接接受到的审美体验。而赏析则是比欣赏更深一层次的“鉴赏”,其实。它更强调“分析”。它通常是以舞蹈的本体为基础。对舞蹈作品以及表演者专业能力方面去评判,例如作品的选材是否符合内容的表现,是否具有深刻内涵、各要素能否完美地融入舞蹈表演等。不仅如此,还要对舞蹈整体进行细致入微的探讨,对作品和表演者在意境表现、文化语境、艺术特色、形式手法等方面深入地分析思考。从而提出见解。让创作和表演者更好地完善作品。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舞蹈作品。从而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指导和促进舞蹈艺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问题二:抓住分析的着重点
我们要分析作品,就需要从舞蹈动作语言的表面层次进入艺术形象的内在层次里去。才能更好地分析并理解舞蹈作品。而对于舞蹈形象的把握,是舞蹈作品分析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舞蹈形象是指由舞蹈动作构成。并在音乐、服饰和舞台美术等因素辅助下。负担着表意抒情的艺术任务,创造着舞蹈之美,并作为鉴赏舞蹈的主要对象而存在。6舞蹈形象是作品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舞蹈形式结构的核心。比如芭蕾舞蹈《天鹅之死》中受伤的白天鹅形象,它是编导和演员要表达的——与命运极力抗争的生命赞歌。这一主题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作品的关键所在。舞蹈表现了一只受伤的天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努力作最后的挣扎。不断地挥动着受伤的翅膀,试图要重新回到蓝天。但是越是挣扎,伤口就越是让它更加的衰弱。一次次的努力之后。天鹅最终还是倒下了,在生命结束的最后一秒,它的翅膀还在微微地颤动。似乎还不甘心这样悲惨的命运。该舞蹈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天鹅形象,阐释了动人的生命主题。
除舞蹈形象之外,围绕主要形象所展现的主题思想,也是舞蹈作品分析的重要内容。“主题思想是舞蹈家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而得出来的思想结晶,也是舞蹈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6比如舞蹈作品《海浪》,是贾作光编导从他长期的生活体验考察中,萌发的创作有关表现大海形象、并借以大海形象抒发时代感,讴歌祖国和人民的舞蹈创作思路。其中的爱国情感和时代主题。也是整个作品中最为打动人心的东西。
问题三:抓住舞蹈作品的“独特之处”
对于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它必然有着它的闪光点或者是感人之处,这也是我们在做舞蹈作品赏析时必须要分析的一个方面。这其中就包括编导或演员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特殊的手法、特殊舞蹈语汇等。如特殊道具、特殊音效、背景灯光的对比变化、音乐节奏的对比变化等,这些都是取得较好艺术效果的有效手段。比如舞蹈《庭院深深》中使用了一把太师椅作道具。象征着封建男权社会对女子的禁锢。而舞蹈中背景灯光由蓝色变为粉色。使得舞蹈表现的意境一下子从冰冷的现实变成了美好的憧憬或回忆。再比如《昭君出塞》中所用的舞蹈动作“半脚尖圆场碎步”和“水袖”就是有效表达人物形象内心矛盾情感的有效手段,也是这个舞蹈的创新和闪光点。而朝鲜男子独舞《残春》则是通过男舞者的反复跌倒复起,以及身体的扭曲,手臂的伸缩,这种独特的人体动态,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逝去美好青春的记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抓住舞蹈作品“独特之处”。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舞蹈作品的形象和情感主题。
问题四:分析舞蹈作品的段落层次
要深入分析一个舞蹈作品,还必须对它的基本段落结构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于情节类舞蹈,根据情节的发展。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各个段落所表述内容。而非情节类的舞蹈作品,我们要对的它段落层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情绪的变化:特别是音乐节奏的变化,是分段的一个依据。一般的舞蹈作品大都是慢板一快板一慢板的节奏变化模式。比如舞蹈《母亲》、《书韵》等。都是以慢板展现主要形象。然后以快板展开,抒发主题情感,然后回到慢板,揭示主题。这也是符合我国传统的渐变的音乐审美观念。2、关注舞台背景灯光的变化:灯光的渲染。一般是处理作品场景变换的有效手段。例如现实到幻象的虚实场景的转化。就可以用不同的灯光色彩来完成。如前面提到的舞蹈《庭院深深》,舞蹈中背景灯光蓝色和粉色的变换。使得舞蹈表现的实景与虚境得以很好地变换,并且符合人物情感的心理变化,也是分析段落结构的一个有效依据。3、特殊音效的使用,一般这种时刻都会出现转折。如舞蹈《胭脂扣》中的钟声,电影原声音乐的出现。表现出情绪、情节的转变,使主要形象从执着追求爱情的幻想中不断清醒、并绝望。而这里特殊音效的使用,使得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楚的分割,因此也是分段的一个依据。
以上,针对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从舞蹈作品分析的实践中总结出几点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分析舞蹈作品的有效方法来用。希望能给舞蹈专业的学生一点帮助,对于不到之处,还望同行学者给予指正。最后,还需指出的一点是,要学好这门课程、要掌握舞蹈作品分析的有效方法,还需要舞蹈学员们作到勤看书、勤搜集相关资料、勤观摩优秀舞蹈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不仅如此,还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不断培养自己对舞蹈艺术问题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冯双白.舞蹈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江玲,陈鸿,毛毳.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朱红琪.浅谈师范院校舞蹈赏析的设置[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关键词]艺术推进 舞蹈教学评价 过程档案袋
“艺术推进”(Arts Propel)是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为主要依据的一项艺术课程的研究。该课程对美国的艺术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许多国家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在不失时机的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着教育改革,其中舞蹈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的发挥在舞蹈教育改革中显得日益重要。笔者尝试从“艺术推进”项目与高校舞蹈教学评价中找到契合点,以更新舞蹈教学评价观念,进行评价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探索以评价目标、内容、方法的多元化来培养整合学生的多种智能。
一、“艺术推进”课程的评估理念
霍德华-加德纳在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对“智力”作出了如下定义:“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智力的核心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以多元方式存在着,他提出了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或更多的智力存在,其中最主要的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同时他还认为上述七种基本智力中至少有四种与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这些是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有研究者甚至强调说“加德纳提出的八又二分之一种智能本身,几乎都与艺术有关。”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将人的潜能的开发、促进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当作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它为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艺术推进”就是以多元理论为主要依据的艺术课程,它提倡学生以广泛的艺术媒介和资源对艺术进行感知与欣赏,同时对艺术及艺术创作进行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的过程种进行艺术表现与创作。这是一种新的艺术课程和评估方法,它在教育评估方面体现出与以往艺术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以四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1)创作能力――学生创作时体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技巧、创新、自身情感的抒发及坚持艺术创作的恒心与决心。(2)感知能力――包括精细鉴别领域内作品的能力、对环境的敏感体验、对艺术材料的敏感体验等。(3)反思能力――对他人的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理中肯的评价,虚心并能积极听取、采纳他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意见与建议等。(4)工作方法――学生在进行艺术学习与创作时所投入的程度、独立工作与合作的能力、运用各种资料的能力等。同时评估者由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家长等组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采用领域专题、过程作品集、个人反思、同学的评价、自我评价、创作过程的录影录像、家长的评价等。这一全新的评估理念与方法,给高校舞蹈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视野。
二、“艺术推进”课程对我国舞蹈教学评价的启示
(一)重塑舞蹈教学评价目标
我国当前高校的舞蹈教学比较强调技术教育和德育的功能。因此注重舞蹈技术技法的训练,常以学生技能达到的程度来评价舞蹈的教学质量,这种单一、主观、片面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综合舞蹈能力与舞蹈素养的培养,极易造成学生学习与创作兴趣的降低。同时也违背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主体发展的根本目的。
英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简・罗素说:“我们关心的不是培养出技巧表演者,而是怎样通过表演来教导学生认识开发自己的身体,使学生热爱舞蹈,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及培养敏锐的洞察力。”这也告诉了我们教学不只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的基本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艺术推进”课程提出了以创作、感知、反思三种艺术能力为教育目标,它扩展了传统的艺术教育目标定位,明显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更接近于素质教育的理想。这在当前的艺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法训练的现状下尤其有现实意义。这一理论也启示了我们舞蹈教育者舞蹈教学评价的目标应当是多纬度的,不仅是相关知识的掌握,也不应仅是技能技巧的形成,而应以学生人格发展为本,注重人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的舞蹈要真正实现舞蹈教育的本质,首先要重塑教学评价目标,围绕以创作、感知、反思三种艺术能力为教育目标,呈现出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从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促进舞蹈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二)拓展舞蹈教学评价内容
长期以来,高校的舞蹈课是以学生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水平作为舞蹈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而忽略
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具体的学业评估,这样的舞蹈教学评价大多缺乏全面性。“艺术推进”的评估理念为我们高校的舞蹈教学评价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总结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以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来改变当前评价的单一性。
(1)创作能力
舞蹈的创作能力是学生进行创作时体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舞蹈构思、动作编排的创新能力、自身情感的抒发及坚持创作的恒心与决心等。它决不仅是体现在课堂中的练习中,更重要的是课外的实践锻炼。如:课堂中可通过音乐即兴舞蹈、命题即兴舞蹈、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不同种类舞蹈的组合编创来提高舞蹈的创作能力。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小学校的舞蹈排练,参加各项文艺演出与比赛…使学生在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创作中提高舞蹈的表现欲与创造欲。
(2)感知能力
舞蹈的感知能力主要包括舞蹈技能技法的接受能力及舞蹈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中基本的技能技法可通过舞蹈课堂训练来实现,而要培养舞蹈理解力和鉴赏力,舞蹈教育必须开辟“第二战场”,即通过舞蹈史、舞蹈评论、美学等舞蹈艺术的知识,通过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个体的思维方式来获得对舞蹈艺术的整体理解。比如:汉族舞蹈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各类汉族舞蹈组合技术的考核,而且要有汉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汉族舞蹈的美学特征等知识的感知。
(3)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自己对舞蹈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反思,是自我指导艺术学习的能力。主要 包括对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要领的分析与比较、错误动作的辨别、在创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的反思等等。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一生的艺术学习与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每位同学在阶段性的训练之后及时反思,了解进步之处、找到存在的问题、明确下阶段的学习目标。这样的自我评价可以充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增强自信与动力。
(4)、工作方法
舞蹈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学生在舞蹈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兴趣与态度、课堂纪律、个性与情感、交流与合作、运用各种资料等各方面的能力。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态度、饱满的创作激情、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等都是舞蹈学习与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完成一段民间故事等即兴舞蹈设计,可由善于交往的学生担任负责人,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编写,由空间智能发达的学生来画,由肢体动作技能熟练的学生担任主角等。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与创作过程中各自发挥其特长,在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中能力得到提高。
(三)革新舞蹈教学评价方法
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大多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因而在评价的方式上也显得比较单一,以终结性考试评价为主。“艺术推进”课程提出了在教学中使用多种评估方式和手段,注重对过程的评估。因此笔者总结认为只有终结性考试评价与过程评价融合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能改变当前高校舞蹈评价单一的现状。
(1)、过程评价
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研究人脑记忆和遗忘规律实验表明,评价在学习上效果之显著,在于及时评价,时时评价。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转、翻身、跳跃等动作的技巧或感觉的形成需要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学习与创作中采取随堂即时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考试等各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对练习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避免走弯路,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2)、评价主体多元化
由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主持的集体与单个评价等方法的结合。通过自评与他人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动作概念和正确的感知评价。让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了解自己在发展中的需求,在认识自我中建立自信,激发自我的主体意识,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过程档案袋
它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记录习舞者某一时期在学习、思想、成长等各方面的情况。它能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技能,有效地展示由学生自己所完成的书面成果,促进学生加深对学习的理解。笔者认为其中可收集包括舞蹈作品展示、文本记录、评价表格等。总结如下:多元模式评价表(姓名日期)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对于幼儿的舞蹈技能课程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的加深,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研究,从而进行更深程度的改革。对我国幼儿舞蹈课程进行全新的设计,并进行彻底的改革,改革主要以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基础,通过改善高职教学学前舞蹈课程,从而在根本上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体系。
关键词:
学前教育;幼儿舞蹈;高职教学;课程设计
作为一门可以培养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专业课程,学前教育的舞蹈技能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舞蹈专业课程。舞蹈课应当以培养学生教学为前提,并从实际角度考虑该舞蹈技能课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从而对舞蹈技能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从而实现舞蹈教学技能由“继承性”向“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发展。通过有效的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提供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舞蹈的平台并且满足当代社会的就业需求,应该对舞蹈技能课程的改革道路进行全新的探索。
1我国舞蹈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逐渐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关注。该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从事幼儿舞蹈教育方面的人才,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将来都将有可能从事幼儿舞蹈教育工作。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成立了该门可以培养学生舞蹈才艺与技能的专业课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对幼儿的舞蹈进行教学,以及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应当了解到的理论知识。所以舞蹈教学课程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专业课程。
目前,我国出现了舞蹈教学课程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需求问题,由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水平提升较快,而舞蹈教学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因此出现了舞蹈教学落后与幼儿教育的水平的现象。由于教学的对象均为幼小的儿童,其在选择要学习的舞蹈类型方面也是多种多样的,这种现象导致我国高校中的舞蹈教学课程远远落后于幼儿教育行业的转变速度,因此满足不了快速变化的幼儿教育行业的要求,所以高校培养出的幼儿舞蹈教师适应不了幼儿舞蹈教育行业的发展速度。舞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使得学生不能与幼儿舞蹈快速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是固定的,所以十分枯燥乏味,缺少创新,使得教学脱离了教育的最初目的。学前教学的舞蹈教育专业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幼儿舞蹈教育行业,并有效的训练孩子的舞蹈技能。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课程所学习的基本为现代舞蹈,对于幼儿的舞蹈教学方面还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自身的才艺技能方面没能有效的提高。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一定的优势。
2如何对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进行改革
近年来,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舞蹈基础,其对舞蹈的认识也相对较为浅薄。较少部分的大学生对舞蹈方面的接触也相对较少,因此这些大学生在以后的舞蹈授课当中将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的课程有些许的差异,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传授学生舞蹈技能,同时还为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因此,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1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某些高校中的舞蹈教学模式相对较为落后,影响学生对舞蹈教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现状进行改革。首先,应当对现代的舞蹈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只有真正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为我国舞蹈教学课程融入新的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面对十分激烈的幼儿教育工作,不断的对舞蹈课程进行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教学技巧。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2舞蹈基础训练。在对于我国学生舞蹈基础的训练方面,应该针对各种舞蹈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训练。通过舞蹈基础训练课程,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肌肉能力的锻炼,还可以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由于我国高职学生的肌肉与骨骼形态几乎已经成型,所以适当的降低了训练的难度。对这些高职学生可以坚持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的训练原则,在其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律动与元素,并结合标准站姿来锻炼自己。在动作训练方面,可以先从单一的动作做起,在逐渐练习组合动作,从而不断完善舞蹈训练体系。
2.3幼儿舞蹈的学习能力与编排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对于该能力的培养主要因素有组织、创编以及指导幼儿进行舞蹈活动。该舞蹈技能培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引导学生对幼儿舞蹈编排的能力。有效的与典型舞蹈相结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肢体特点进行分析,从而组织与编排出最为适合幼儿舞蹈的短剧。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幼儿舞蹈的理解,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教育潜能发挥出来。
2.4幼儿教育理念中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由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思想理念相对较为落后,因此如何才能够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成为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难题。由于落后的舞蹈教学思想,所以许多较为前卫、新潮的舞蹈没能及时的引进,因此对于这种弊端应当采取适当的科学的改进措施。研究表明,通过对其他国家的舞蹈进行学习或者引进一些国外的新型教学理念,可以为我国舞蹈教学专业注入新的思想与理念,并且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舞蹈教学水平。在我国传统的舞蹈技能课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的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工作特点。在对学前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这一特点并确定好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学习态度与目标。
3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对学前教育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国教育事业应当秉着以“舞蹈教学操作性”为首要原则,并时刻根据市场需要对教学过程中的缺点进行调整与补充,从而不断完善我国学前教育中的舞蹈课程教学体系使得我国可以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廖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2).
[2]施大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3,(16):64-65.
[3]石剑侠.《幼师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06).
[4]李春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2010,(04):143.
【关键词】课程设置 基训 民间舞蹈 教学实践 舞蹈创编
作为培养学前教育舞蹈师资的舞蹈教学,属于学前艺术教育的舞蹈技能课它既不同于舞蹈专业院校舞蹈教学,也不同于普通中学的舞蹈美育课,而是以培养幼儿园师资为主要对象。要求舞蹈师资具备表演、创作、编导、教学的综合能力,它要求学生不仅能较为规范的示范、教授舞蹈基本训练方法和几大民间舞蹈,还要掌握舞蹈教学及创编舞蹈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这样的要求对于幼儿师范类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如何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摸索一条最适合高等学前舞蹈教学的思路,一直以来是很多舞蹈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一、舞蹈课课程设置的原则及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前教育舞蹈专业中的舞蹈教学其目的不是培养演员,是为了让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学时,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育及舞蹈特长的启蒙与培训。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也可以说,要求学生毕业时要具备会跳、会教、会编的能力,要扮演几种角色,演员、教师、编导,甚至是幼儿心理专家。
(二)舞蹈课课程设置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比照舞蹈专业院校的错误倾向,幼师舞蹈教学曾长期将舞蹈动作技能作为基础的认识,将专业动作技能和表演性组合删减作为舞蹈教学内容。而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要求和幼师学生的实际要求差距太远,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是完不成这些基础的,更何况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演员,而是幼儿教师。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设计上应以“舞蹈基础、舞蹈教学和舞蹈创编”三个层面的内容作为课程基础,以此来构建符合幼儿舞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结构。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应为:
1.基础训练课:包括芭蕾基训与古典舞基训。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舞蹈基本训练,使其掌握基本技能、专业素质、基本技术技巧,同时还要了解有关肌肉的训练意义和各部位身体训练的运动路线,为将来对幼儿的舞蹈形体训练打好基础。将古典舞身韵融入基础训练课,使学生掌握古典身韵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把握好古典身韵的六大元素提、沉、冲、靠、含、腆、旁移极其特性,外在形象,内在意象,做到神形兼备,为以后的中国舞学习打下基础。
2.民族民间舞课: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由于生活、历史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也产生了风格各异的舞蹈种类,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舞蹈表演水平,同时又为学生今后的舞蹈创编积累素材。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我国的几大民族民间舞,如:藏族、东北秧歌、蒙族、维族、傣族舞蹈等。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材的教学,如、胶州秧歌、海洋秧歌、朝鲜族舞蹈等。民族民间舞实行渐进式的组合教学,也就是说各舞种之间前后顺序的开设,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明显的层级之分,同时各舞蹈内部也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动作到元素到组合,难度逐渐升级,环环相扣。
3.幼儿舞蹈教学实践课: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一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设计情绪,大胆而且富于新意,二是让他们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将关注的焦点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课的内容可以以北京舞蹈学院的中国舞考级1-3级为教材,在学习教材的同时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动作及队形改编,为以后的幼儿舞蹈课教学与幼儿舞蹈创编打基础。
4.幼儿舞蹈创编课:幼师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通过知识技能联系实践的学习。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础教育的基础。由于学生今后面对的舞蹈对象年龄偏小,要克服和避免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这意味着舞蹈更加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独立编创舞蹈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二、不同舞蹈课的授课方法
教学,是一切学校工作的中心,没有教学,就不能成其为教育。教学将教师与学生紧密的连为一体,教学成果的好坏,所体现的仍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成果,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在教育中的这对主体,它们应该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舞蹈艺术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舞蹈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其他专业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舞蹈是一种人体动态艺术,具有“立象尽意”、“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特性,“口传身教”的教学方法历来为舞蹈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示范能力,能按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及讲解进行授课,学生对每一动作的准确模仿、领会及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对于民间的舞蹈中的风格韵味、古典身韵及一些技术技巧的授课,都只能以“以身授法”的方式进行,学生必须从教师的一招一式,基础动作开始学习,而对这些技能技巧方法的掌握,需要学生们大量的训练量的积累方能获得。
(一)基础训练课
注重身体基本能力训练,以芭蕾基训为基础。以古典舞基训与身韵为辅助。芭蕾基训包括身体软开度练习、跳跃练习、芭蕾手位等基本训练;古典舞身韵注重元素训练及气息训练,训练学生的舞蹈感觉。授课方式以示范、教授为主,让学生不仅自己要会做动作,还要知道如何教,如何教幼儿。每节课学完新动作后,让几个学生边讲要领边示范,其余学生针对示范学生的错误表述和动作予以纠正,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这样让学生在复习动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会做,还学会了教。
(二)民族民间舞课
民间舞训练的精粹,在于让学生轻易而准确的掌握风格,她首先应该是“节拍”,然后是舞蹈的律动。在民间舞教学中,我们常用“心理节奏”、“呼吸节奏”的术语,这二者是指什么呢?实际上心理节奏的指向,一方面是说对其具体节拍的感应,另一方面即是指舞蹈风格的体现。而要把握、表现风格的最关键一步是“心态的体验”。而心态体验在课堂训练中最直接的熏染便是节奏的把握过程。而“呼吸节奏”则是人体对这一个心理节奏把握后使动作构成这一个舞蹈律动体现的主要传导方法。针对民间舞的这一特点我们进行民间舞教学首先要创设民间舞的学习环境,音乐和服装道具是首要的,有条件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民间舞的教学演出光盘。进入到学习过程,以组合教学为主,如体态动律组合,风格组合,表演性组合等,学生有了组合的基础才能为以后的成品舞学习打下基础或是为舞蹈创编积累素材。民间舞的学习要让学生多想多练,才能真正掌握民间舞的不同风格。
(三)幼儿舞蹈教学实践课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以示范学习方式与合作、探究、综合学习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让大家模拟幼儿舞蹈课教学。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提出意见,教师做总结性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在回课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经常给学生用多媒体观看一些优质课录像,学校也应与幼儿园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优质课观摩学习与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幼儿舞蹈创编课
创编课教学主要采用回课模式,针对每节课学习都有课下作业,第二节课回课。比如队形回课,舞段回课,成品舞回课等,以渐进的回课方式,逐步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的创编步骤和技巧,同时在上课与回课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首先,我们应培养学生独立编创舞蹈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学生对舞蹈创编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她会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因此,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前提。其次,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创作。曾有位国际著名的舞蹈编导曾说“要想编好一个好作品,你必须先编一百个糟糕的作品”。在我们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避免了学生在创作时过于程式化,我们也才能培养出“脑子灵活”的学生来。只有学生的思维活,才有可能去创编出好的舞蹈作品并且引导幼儿大胆的想像和创造。
舞蹈教育应该是在一个平和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充满热情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因此,严格要求与诱导、启发、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态度,将是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法。学生只有在尊重和爱戴老师的基础上,才会自觉的投入到艰苦的学习训练中,愿意和敢于与老师们进行交流、探讨,积极、努力去配合老师的教学,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充分施展才华、各显其能。因此,舞蹈的课程设置、内容的安排及授课方法的选择应该始终坚持科学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淡化技术难度,强化概念意识,在基本训练、教学实践与舞蹈创编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不断探索幼师舞蹈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1]林长瑛.舞蹈基本功与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舞蹈教育领域充斥着两种权威观点:教师决定论,名言为“名师出高徒”、“师不高弟子拙”和学生决定论,论点是“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
“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水平和学生发展存在依存关系。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水平,教学、教学质量是由教师、教师水平而决定的。在舞蹈教育中,舞蹈教师主要依靠自身的示范来进行教学活动,示范的准确到位与否则直接决定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中心论”认为自我努力、自我激励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天赋、智商是学生发展的“基因”,学习的质量、学生的发展是由学生自身决定的。我们在舞蹈教育教学中确实这些特殊才俊,他们天资聪慧“悟性”极高,也有一些勤奋学生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出色的成绩。
笔者认为,过分强调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容易产生相互排斥走向极端,从哲学上讲也容易把教学引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误区。从现实角度思考,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除了“人”的因素以外,“物”(教材)的作用则更为突出。
二、中小学对舞蹈教材的需求
(1)学校需求
中小学舞蹈教育迎来了春的美好,各大小学、中学争相开设舞蹈课程,迫切需求完善的、与之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舞蹈教材。一个没有教材或不依赖教材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质量也就没有了依据,没有了根基,舞蹈教学同样如此。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为例,2004年展开舞蹈艺术教育探索和实践,12年来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校本特征的教材,总结摸索出与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法以及建构出相对完整的教学结构,并成立金帆舞蹈团隶属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舞蹈教育之所以能够发展和延续至今,归根到底在于教材。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拟定实施舞蹈教育发展之路,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应于自身的舞蹈教材,舞蹈教材体现特色办学,并能够在长达10多年的实践和检验中逐渐彰显其独特的价值,这对于舞蹈教育教学的适用价值和风格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主体的需求
教师是“教”的主体。现阶段中小学舞蹈教师的构成主要分两个层次:专业舞蹈教师和非专业舞蹈教师。在没有具体舞蹈教材为指导的情况下,专业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水平较高,会不由自主的选择难度较高、技术性较强的教材进行教学,这些教材对中小学生来讲是极不相符的,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跳舞的积极性;其次,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加之非专业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局限性,往往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所偏差,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建构科学的、系统的、特色分明的中小学舞蹈教材是满足教师教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是“学”的主体。虽然在舞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需要手捧教材上课的,由舞蹈教师通过语言教学和肢体示范教学来完成教学内容的,但是,教材作为“隐身的存在”它始终存在于教师课下的备课中和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中;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不但界定教师教的任务,也界定学生学的任务,教材才是教学过程真正的核心,必须以教材为中心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舞蹈教材是每位学生的需求。
三、加快中小学舞蹈教材建设步伐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1-0074-02
少儿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且最关键的时期,他们天性都是那么的纯真与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好奇心很大,并且喜欢模仿身边事物,对一切未知的新事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针对这个时期少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他们喜欢且感兴趣的情况下培养他们将舞蹈作为一项特长。作为家长如何挖掘和培养孩子在舞蹈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这一点是少儿舞蹈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而如何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这个的问题就归结到了教师身上,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至关重要。少儿舞蹈教学的创新教学法值得我们深入的去探究。因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使用节奏感较强且对比明显的音乐编排出少儿喜欢且愿意学习的舞蹈动作,就成了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三年的少儿舞蹈教学工作,我在这里通过以下的几点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否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个良好的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之所在。语言上要具有启发性、情感性和语言艺术的感染力,这样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就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有利于我们找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也是在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之间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纽带,可以很快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做一件事情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已经预示成功一半了,老师在授课时言语上稍加润色来吸引学生,激发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对学习舞蹈动作的兴趣,不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动作产生思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舞蹈最好且最佳的状态,是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每一个教师在课后应当时常斟酌考虑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中维吾尔族舞蹈手位组合练习,我先给同学们讲讲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方式和风俗习惯。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在日常生活中或者遇到盛大节日时他们会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我会通过这种方法让同学们联想维吾尔族人民在节日时载歌载舞欢乐的场景。我还会准备一个视频短片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讲述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画面,让学生们可以根据视频深入详细的了解维吾尔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习惯。当学生们了解了维吾尔族民族的生活方式的特点后再进行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教学。在教学中我用言语来描述并引导学生再跳维吾尔族舞蹈时上身整个体态挺拔高傲的感觉。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维吾尔族人在节日上欢乐的心情与对于舞蹈的那份热爱。在一个热闹且场面宏大的节日上,几位维吾尔族姑娘梳着长长的辫子,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进人群中心,她们美丽的容貌和甜美的笑容还有挺拔的体态,干净热情的动作让人向往。现在我们双手放于下巴下方,双肩打开整体体态向上拔起。运用这样简单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带领到课堂内容上面来,使学生对民族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欲望增强,更想要和老师一起学习维吾尔族舞蹈动作。通过教师的正确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大幅度提高,在心理欲求上由学习舞蹈变为我要学舞蹈,发生一个质的转变。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提高有促进作用。
二、舞蹈课程中增加情感基调,吸引与调动学生兴趣
许多教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都认为,根据教材上最科学、最系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开、绷、直练习以及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程度练习,针对芭蕾中站姿与各种各样的脚位训练。但是让孩子们像专业的舞蹈演员一样用大量时间的进行单一动作的重复训练,可能使一大部分孩子很快就会对舞蹈失去兴趣,我们要达到的训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针对少儿这个阶段一些心理特点,教授孩子们学习舞蹈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内容具有风趣性,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别奇怪的的意识倾向,能够显著提高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针对少儿舞蹈课程,现在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就是将舞蹈动作大量重复进行训练,老师没有必要在激发兴趣上面多花心思,其实事实与其正相反,少儿在上舞蹈课时和他们在学校学习其他课程是一样的,都会在孩子们口中说出感兴趣与不感兴趣。要提高每一堂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教授的内容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表演很多蕴含细腻情感和韵味的动作时,老师会常常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句话。根据本人多年从事舞蹈表演与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点就是在舞蹈教学中必须添加感彩。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进行单纯性的动作示范和让学生直观的去模仿他的动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会缺乏感染力。很多教师不会使用加入情感色彩的授课语言来对舞蹈动作的要领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较差,导致这种效果的出现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所教授内容的技术性与知识性同孩子们是否真正感兴趣相结合,整体的课堂氛围调动不起来略显枯燥,学生们不愿意去集中注意力学习。那么如果更多的老师能够从吸引学生兴趣出发,为整个教学课堂增加情感基调,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音乐选择与动作编排进行深度探究和挖掘,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与动作基本的运动路线的同时,还能够亲身体验都舞蹈的美与艺术的灵动性,通过长期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并深入每一堂课,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视教学反馈,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
少儿舞蹈课堂的教学,是授课老师与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内容传授与学生学习的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相互配合的活动。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与感染力,解释动作难度要通俗易懂,这样以便与学生进行沟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新动作后给老师的教学反馈。只有经常性的收集学生的建议与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授课方式才能使学生得到进步。每一天舞蹈课的教学目的都是为教学质量服务的,只有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水平才会提高。必须设计合理科学严谨的教学过程,最佳的教学内容,教师简单易懂地把所要教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提早把学习内容进行反馈,有时候可以给学生们多一些时间,这是在教学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要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多多关心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当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指导。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少儿舞蹈课中的基本“脚位”动作时,首先需要老师做到的就是在学生面前做示范,然后学生会根据老师的动作进行模仿,最后学生大致掌握要领的前提下去自己练习,作为教师我会在旁边悉心指导与观察学生的每一个所做动作的准确性,在我的多次观察中可以发现有个别几个学生脚下动作总是分不清楚、做不清晰,而且自身的身体协调性也很差,动作的快慢程度与节奏也配合得不是很好。在做动作时不舒展流畅,脚下步伐路线不清晰,没有掌握老师所说的要领。为了使学生能够放松身心全心全意投入训练,我决定进行舞蹈动作练习,我随机给学生一个主题音乐,让学生自己在理解音乐的前提下随着音乐的律动进行即兴舞蹈表演,在把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舞蹈动作穿插在即兴舞的动作里,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且不会有太多压力,身体上与心理上都达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动作流畅度提高,不用刻意强求,所以身体的协调性也随之增加。但是,有些学生由于自尊心很强,因为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不够而不敢去做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单独的指导。最后还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表演组合让各小组之间相互欣赏与相互评价的方式去巩固这堂课老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反复练习加深印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对知识最深刻的印象,教师才能保证每堂课有较高的教学质量。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少儿舞蹈教学中使用正确方法在课堂运用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舞蹈课程中增加情感基调,吸引与调动学生兴趣、重视教学反馈,提高课堂效率这三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秩序性更加深入,效率也同时大大提高。少儿舞蹈教学之路任重道远,作为一名从事少儿舞蹈教学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能力、不断思考与总结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并且积累丰富的经验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美萍.如何提高少儿舞蹈教育质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
[2]巩静洁.关于少儿舞蹈教学的一点思考[J].兵团工运,2003(11).
[3]张露娜.浅谈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4).
[4]崔清.儿童舞蹈应以快乐为本[J].教学交流,2008.
【关键词】舞蹈;基础教育;表演意识;开发培养
一、引言
舞蹈作为美与力的表现形式,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大众欣赏与关注的焦点。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舞蹈技巧、锻炼形体技巧,而且还能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塑造正确价值观、提升坚韧不拔与团队精神。因此,针对舞蹈课程开展研究,以更高质量的课程培养模式来影响当代教育,将可有效促使现代舞蹈艺术形式更为广泛的传播,从而满足当代社会大众欣赏美、学会表现美的教育需要。
二、舞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舞蹈表演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舞蹈基础教育阶段通常是指每个学生初步接触舞蹈课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学生通常会走过认识舞蹈课程阶段、熟悉舞蹈课程阶段,以及对舞蹈课程产生兴趣阶段。在不同阶段中,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都将会决定未来学生是否能在舞蹈这门艺术上渐行渐远。舞蹈课程是一门具有多元化体系的综合课程,其中不单单具有基础的舞蹈动作学习,而且还会包括对不同门类舞蹈基础知识、理论,乃至类型的讲解,从而使舞蹈课程的教学需要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以使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对舞蹈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理解。这种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未来学生的发展戚戚相关,也就是学术界经常提到的舞蹈意识。其实,对待每门学科的教学实际上最后想要达到的目的都是意识教学,使学生养成学科思维习惯、认识事物能力,从而使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记忆的层次之上,而是逐步付诸实践,使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能够利用这种能力来解决问题,或是获取生活中的快乐。因此,可以看出,基础阶段教育对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其所处于的初级阶段教育层次将会成为未来学生舞蹈意识成长的基石。
三、舞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舞蹈表演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在当前舞蹈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内教育对待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一方面没有从舞蹈课程教育中分离出舞蹈表演意识培养的内容,从而对这一意识的教学并未加以重视,另一方面在对过于死板的教学方法与要求,从而使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以至于意识形态较难形成。然而,鉴于舞蹈基础教育阶段中对学生舞蹈表演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就应当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方法及工具,将舞蹈表演意识培养带入到现代学生的培养当中。主要可采用的方法如下所示:第一,舞蹈意识的培养需要注重过程。舞蹈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就可实现,其需要通过长久的培养才可得以形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学生尚且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要想提升学生舞蹈意识主要应采用兴趣培养的方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舞蹈及欣赏舞蹈的兴趣,使学生逐渐了解到舞蹈表演的实质,理解舞蹈表演动作与技巧的展现形式。在不断提升对待舞蹈兴趣的基础上,形成对舞蹈表演艺术形式的掌握,并从中激发学生自身模仿舞蹈动作、展现舞蹈艺术的潜在表演欲望。兴趣培养的方法需要注重“视听一致”,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让学生不断欣赏表演动作及技巧,而且还需要播放与舞蹈相互匹配的音乐,使学生达到借助音乐提升舞蹈表演意识的层次。通过持久的练习与欣赏,使学生逐渐掌握基础舞蹈表演意识及能力,从而可利用不同的音乐节奏与渲染氛围实现对舞蹈表演意识的创新。第二,舞蹈教师应积极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舞蹈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特点及形式往往来自于生活。因此,为了更有助于学生开发舞蹈表演意识,就应当利用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使学生习得利用舞蹈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并学会从社会生活之中找到舞蹈艺术,使其凝练为舞蹈动作或技巧的能力。中国作为历史悠久、民族多样的世界级大国,不同民族都会拥有不同类型的舞蹈形式。而这些舞蹈形式之间所具有的巨大差异,给中国舞蹈赋予了更为强大的探索魅力与生命活力。为此,在进行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就可积极挖掘国内多民族舞蹈多样性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借助对不同舞蹈形式的了解,以更为多样的舞蹈意识表现形式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例如:在进行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对不同舞蹈表演艺术形式的进行理解,并可采用模仿、锻炼、发散等方式,让学生产生与这些舞蹈形式的共鸣,从而将舞蹈中的每个动作更为精确的把握,以使学生在处于舞台表演环境时,一样可以将舞蹈中所赋予的感情表达的更为真切与淋漓尽致。
四、结论
舞蹈表演意识的习得是一个持续过程,利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将会有效带来表演意识的提升。在本文中作者在对舞蹈基础阶段重要性进行分析基础上,对当前舞蹈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有利于改进的对策与建议。谨此希望,通过上述对策与建议的提出为国内舞蹈教育水平及质量的提升做出自身贡献。
参考文献:
[1]冷英嘉.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