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传统文化笔记

时间:2023-09-12 17:09:33

导语:在传统文化笔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传统文化笔记

第1篇

【关键词】笔墨 传统文化元素 设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在这其中,笔墨是最富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之一。

笔墨时常伴随着书法、中国画一起出现,是书法和传统中国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在书法和中国画中,笔墨通常是灵魂。千百年来,人们赞颂笔墨,是因为它的美。笔墨美是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的结晶。笔墨运用在设计上,不仅仅是一种材料,它代表的是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体现。

西方的设计,大多注重生理感官的刺激。而中国的设计注重对作品神韵、味的内心体验。这种精神层面和文化底蕴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东西方设计的不同审美方式。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强调形似、逼真、直观的感受。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态是偏重于内蕴的,强调艺术品对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许多中国的设计作品总是显得淡雅、平和,在静美之中给人以无限的意境,含而不露的形与色让人咀嚼不尽、回味无穷。

笔墨具有表现力和文学性,内涵非常丰富。笔墨具有文化的属性,中国书画的笔墨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之所以说笔墨是灵魂,是因为笔墨通常决定一幅作品的优劣成败。不论是一根线,还是一点墨,都代表着文化品位。点的大小、方向、浓淡,线的长短、粗细、软硬,都能显现作者的品位和境界,这也是中国笔墨的境界。境界,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衡量标准。所谓“境界”,是指人的精神所达到的万物归一的状态。境界最为关键的思想是“天人合一”,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自然的规律是衡量的标准。世界上或许只有中国才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笔墨的创造无疑也遵循模拟自然这一法则。

笔墨虽依附于形,但并不追求体现物体,而是笔墨相生,化成气韵。中国很多艺术讲究气韵。气韵超越了笔墨,笔墨断了,气仍然不断。西方注重形式和精神,中国注重气韵和境界。西方注重的精神是崇高、神圣的理性精神,中国注重的是淡泊、宁静、致远。中国人以淡泊的态度对待艺术,对待生活。

中国艺术重“气”。优秀的设计作品往往能摆脱形与色的束缚,以形而上的“气”贯穿于作品之中。西方文化是一个实体世界,形成了以模仿为基础的艺术特点,重再现、重形式。中国艺术追求“气”的模糊性与西方追求“体”的清晰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中都能体会到设计者对气的追求。这种极富有民族特色的设计,让观者在流动的视线中,感悟到“气”的运动,感悟到一种虚灵气韵之美。

说到笔墨,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空白。笔墨与空白总是同时出现,它们是相互衬托的。空白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而且也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趣味。空白的出现,增加了笔墨的魅力,提炼了主题,开拓了意境,丰富了内涵,因而包含了很深的文化哲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设计作品中,它也反映了一种版面构成的意识,可以用具体的形象,也可以用抽象的形态去表现主题,吸取笔墨的特点来丰富自己。

例如,在招贴设计中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背景开阔,增强了作品的深度感,突出主体。招贴设计运用空白意识,利用强烈的虚实对比来突出视觉形象,而且融入了中国艺术特有的言简意远的意境。巧妙地运用虚与实的关系,在版面中,空白和空黑都是虚空。虚空使人宁静,同时产生无限的意境。虚并不是无,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相融会而形成的意境。“计白当黑”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虚空的地方,无象而有象,无笔墨处有无限的内涵和寓意。这种意象使实体形象与虚空部分融为一体,画面显得静中有动,貌似无意的余白,正是“虚无”无限丰富的境界,这是单纯的“实”所无法表现出来的。作品如果具有了意境,就会看起来有味道,看后再思考又有余味。这是中国人历来讲求传意在设计中的体现,在追求形式感的同时,又传达了更多的意。不像很多西方的作品只注重形式,文化内涵显得不足。我们从很多中国优秀的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版面主题以外的空白部分的存在,造成了一种虚实互动的抽象造型,使作品更富有耐人寻味的意味。

空白意境的创造,对于作品的空间结构具有很大的意义,不仅在空间结构中体现出节奏美,而且在空间的处理上予以丰富的联想。这样,观者在看过之后,能联想到超越其本身的更深刻的东西。巧妙的空白运用使观者体会到言外之意。西方的版式设计,往往是运用纵横交错的网格,文字、图形均沿着网格排列,在空间上的思想内容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调动不起观者的联想。中国人空白意识的运用,将版面主体之外的空白部分融入主体,将虚实空间融为一体,传达出中华民族含蓄和谐的艺术精神和生活追求。因此,中国的许多版式设计往往显得很平和,不会过于前卫、怪诞,追求和谐统一,这也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

第2篇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余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深厚的文化传统,然而今天,传统文化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其基因在民间从未断裂缺失,但它越来越像一个形单影只的孤立事件。而相反,在多种文化激荡中,外国文化的价值观正在侵蚀我们的文化内核。怎样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视,是一个很大的议题。此次话题的参与者,他们带着各自行业的独特深入领悟,从现代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回归力量。

本次的宴会相约在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的玉餐厅。这是一个在喧嚣繁忙的城市之中,却能独享一份古典和幽静的地方。宴会所处的房间有着金碧辉煌装饰,璀璨的华灯、中国传统雕花与摆件,中式与西式在此完美融合。在这里嘉宾们品尝了玉餐厅特色的“松茸炖极品花胶”、“花雕蒸澳洲龙虾”、“顶级海虎翅捞饭”⋯⋯

在宴会开始前,嘉宾们通过戴尔Alienware M14x笔记本电脑欣赏了熙・珠宝和徐梓峻的艺术作品,璀璨华美的珠宝,风格鲜明、绚丽多变的艺术作品在戴尔Alienware超高清显示屏下一一呈现,犀利的显示技术让艺术品纤毫毕现、活灵活现。这款世界上最强大的14寸高清晰笔记本,可自由选配搭载英特尔® CoreTMi7 CPU、超高清显示屏以及8GB 1600MHz DDR3内存,强悍的配置使得戴尔Alienware笔记本电脑在做作品演示时是如此游刃有余,而极具个性的外观设计更与艺术作品交相辉映。在餐厅柔和的灯光下,戴尔Alienware笔记本显得分外夺目,独特的LED灯光系统设计,让灯光能产生亿万种分区自定义组合,从机身、键盘到音箱,流光溢彩、瑰丽迷人。此刻,奢华、艺术、科技,完美交融⋯⋯

王静:文化的回归跟国家的强大密不可分

(中国品牌资产评估协会总经理)

从1995年开始,我们就致力于“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的工作。这些年我们的体会是,中国文化的回归跟国家的强大密不可分。我们希望国内的公司,能更多的出现代表我们传统文化底蕴的品牌。现在常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寻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该是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让自己的好的产品去承载这种文化的一些属性,出现在世界面前。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样一个趋利的时代,在座各位不以利益为前提,去主导这件事情,这是中国文化回归的前提。

董梦阳:学会推动传统文化的回归与重建

(艺术北京博览会总监)

因为战争,我们国家在最近这一两百年落后了,但是我们有优秀的古代文明,我们这一代有使命去推动传统文化的回归与重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有我们文化烙印的艺术。巴塞尔博览会三百多家画廊,只有一两家中国的,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不是西方歧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要学会“推动”。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好的方向。从具体的层面看,艺术就像我们的孩子,我们不能陪到老,但是希望他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在中国文化重建的过程中,我们最好的姿态是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王富斌:酒和饮食也有博大精深的文化

(北京名特洋酒贸易公司副总经理)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我们公司很注重酒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挖掘,这里面就涉及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回归到文化的层面,酒和饮食会显得如此博大精深。

咸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与世界接轨

(金威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金威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喜欢喝老茶,因为老茶有回味,有文化,尤其是有传统文化的韵味。但是如何把茶文化推广到国外,这是一个问题。比如,光普洱茶就有很多种,我们很难和中国文化背景之外的人去解释。在推广中国茶文化方面,我们具体的就是要做标准模式。

王翔:中国传统文化很微妙

(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人/总监制)

说到茶文化,我想到了“看茶”两个字。古人常说“看茶”,但其含义因时而不同,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微妙与复杂。好与不好,全在语气中。戏曲当中这种特点也有很多表现。我所主导的事情中,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有很多,戏曲是一个重头。在北京东二环皇家粮仓那里,我们的昆曲已经上演了500多场;在正乙祠,我们主推的《梅兰芳华》也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和很好的反馈。

阮熙紫:我们任重道远

(戈琅美珠宝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艺术总监)

我自己的感慨是“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我们任重道远”。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发扬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故事:我们公司事业起步之前,曾经满北京去找皇宫里出来的宝贝,后来转变思路,设想找人重现那些美的设计。等我们终于找到这方面的工艺大师的时候,却发现其生活非常落寞,并且好多传统工具也缺失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挑战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定陵挖出来的万历皇帝用过的帽子。我们用了400多克黄金,9个月的时间,值得欣慰和高兴的是,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和原来的完全一样。带着这样的精神追求,我们更多的产品都赋予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因此作为唯一一个被看作为艺术品的珠宝,参加了法国时装周。

华山:文化的回归需要阶层来支撑

(奥运会华天团队负责人)

文化是需要社会生活中有这个阶层来支撑的。我在胡润的杂志上有专栏来谈论生活格调,常有读者问我关于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的问题。因为我的孩子在英国练习马术,我会自然的想到英国的贵族阶层。他们有这个阶层,所以他们敢于谈论很精神层面的东西。英国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中国呢?说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中国要怎样追溯?怎样才算到达呢?需不需要一个阶层在支撑呢?这些都是最实际的问题。

尤雁子:从新锐艺术家开始

(美籍华裔歌唱家、“雁巢收藏”创建人、2010年度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形象大使)

我在去年九月份开始做新锐艺术推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中国年轻的艺术家是一个很好的群体,在他们创作中,常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启示和元素。

徐浩然: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有三种

(远东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江苏省品牌学会会长)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我的理解是三个“回归”。第一,文化之外回归到文化之内。物品本身都有文化,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是两回事。现在我们太多关注文化带给我们的效益。第二,文化之利回归文化之义。把文化革掉,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保留的文化基因貌似比我们内地的还多。第三,文化之媚回归文化之美。牺牲美誉度获取知名度,在这个时代很容易,但需要的是建立在美之上的情感、智慧和体验。

第3篇

(一)西汉末年传统装饰纹样传统

自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植物装饰纹样也随之而来,在与中国传统的植物纹样相互碰撞与融合中,产生了许多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新颖的、具有特色的植物纹样。正如《云冈石窟基本装饰纹样——引言》中所说:“传统艺术产生之始,就伴随着强烈的美术装饰意味和画面布局中的纹样式样创作。这种装饰意味一方面来自宗教本身对特定纹样的崇拜和热爱,另一方面来自于具有社会性的人(创作者)对美感的追求和自身的审美取向。而这种审美取向往往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创作者所处的环境的直接介入。”

(二)南北朝时期传统装饰纹样

总体上来看,到了南北朝时期,传统纹样装饰艺术大致可概括出以下特点:一是大量吸收,一些外来的植物装饰纹样的题材和形式甚至直接引用。二是此时在传统植物装饰纹样的题材和内容上,花卉元素增多,是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三是产生了对思辨智慧追求的时代审美特征,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背景。

(三)隋唐时期传统装饰纹样

隋代在传统的发展历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南北朝时代装饰纹样的特色、题材和内容在隋代得以延续,不过也不难发现,趋于向民族化风格发展的传统纹样在这一时期已经逐渐开始,缠枝式组织的纹样增多,显现出优美与灵巧的发展趋势,用活泼的忍冬、莲叶、人物组合替代了盛极一时的忍冬纹。题材方面也有摆脱前一时代比较单一的趋势。唐朝是我国传统艺术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植物装饰纹样的转折时期。确立以人为本的主体地位,以审美主体为中心的审美对象也由此诞生,可以表达愉悦心情的花卉题材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植物装饰纹样当中。卷草纹是唐代最受欢迎的植物装饰纹样之一,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优美的线条而受到人们喜爱。作为传统象征物之一的莲花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多与其他花卉元素组合出现,从而演变出了独具特色的宝相花纹样。唐代植物装饰纹样造型更趋于写实,与当时世俗装饰纹样雍容华贵的风格完全一致,体现了唐代的整体审美取向。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

(一)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设计”是一个大范畴的概念,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独立学科。设计如果单从其构成形式、构成法则、形式美感、审美需求等手段上寻求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其他文化、其他艺术形式的认识与理解也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心所在。传统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方面,是其文化的精髓。作为文化的精神财富部分。赵朴初认为“传统的核心思想是缘起论……人类是一个因果相续,自他相依的整体。”这些说明了由人到物,由物到人相依的整体性,恰恰符合了设计系统观的整体性理论。

(二)传统装饰纹样在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自传入中国以来,至今已两千余年,大多传统图形符号都已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成为现代设计当中用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元素之一。

1.莲花纹样

传统把莲花视为圣洁、崇高、吉祥之物,受到了极大的尊敬与爱戴。传说释迦牟尼降生便走七步,而且“步步生莲”,可以说莲花是与传统形影不离的重要题材之一。莲花纹也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了众多现代设计师的喜爱,成为了最具代表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元素之一。

2.忍冬纹样

忍冬,又名“金银花”。忍冬纹装饰大量运用于早期的石窟寺中,隋代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唐代后几乎消失。在装饰形态上,主要有单列式延续、环形、波线型等,其主要结构线都是以S形的基础上变化。忍冬纹在中国古代装饰图案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在现代设计中也给中国装饰艺术注入了催化剂。

3.龙形纹样

龙是护法天龙八部中之第二部,因此在传统装饰题材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云冈石窟、莫高窟中都出现了大量的龙文装饰,如天人乘龙、九龙灌顶等。同时,龙也是中国传统典型装饰内容,具有民族代表性,因此,龙形纹样成为当代设计师们追捧的装饰元素也是理所应当。

(三)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视觉设计

1.商品设计中的传统元素

现金,当代设计师已经逐步认识到运用传统传统装饰元素来表现中国形象符号的重要性。联想笔记本电脑的宣传广告海报,主体形象由产品和佛塔组成,“以牲灵之技而工者”作为广告语。佛塔的特点就是,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远远超出了古今文人墨客的笔端。笔记本电脑的影子化为佛塔倒映出来,显而易见意在诠释商品就如佛塔那样,以牲灵之技而工者为前提,具有精湛的工艺造型和良好的性能,将商品的卖点充分展现出来。设计者将两个本无联系的事物巧妙的联系起来,主观上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客观上则启发了众多设计师对于传统文化元素上的新思维。

2.传统文化在视觉设计中的审美价值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传统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必修课。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中的“意境”和“境界”,美感论中的“妙语”,艺术创作中的“神思”、“现量”等等,正是这些美学范畴才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主干,而这些理论当中,恰恰包含了很多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点,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不懂传统文化,就很难真正的读懂中国美学。

三、传统文化中的装饰设计

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64-01

在世界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中,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新的生存环境和考验,促使人们对其命运进行新的思考。2007年起,教育部等启动了“中华诵”系列活动,旨在借此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此后,全国掀起了学习中国经典的热潮。为进一步推进经典诵读活动,2009年5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联合启动“中华诵”进高校校园工作。“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官方网站强调,此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能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契合高等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引领校园文化;也能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

从开展方式、参与主体及范围上看,经典诵读活动在高等教育层面所取得的反响与成绩远不能与初等教育层面相比。中小学生正处于积累知识、锻炼技巧的重要阶段,“中华诵”系列活动的开展能引起中小学师生和初等教育部门的重视,并及时改善相关教育环境条件,易于收获教育效果。同时,中小学生的爱好兴趣容易引导和塑造,经典诵读大赛、中小学生夏令营、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古辞新韵创作大赛等系列活动与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更为接近,易于激起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的热情。以经典诵读为例,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认为,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绝,保持诗文吟诵的传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工作。因为如果只是应付考试,只是写论文、敲一敲电脑,搜集很多资料,它与你的生命不发生真正的关系。可是吟诵就不一样。中国的语言,它有一种节奏,特别是诗歌的语言,它有平仄、格律、韵字,而声音能够感动人、打动人的心灵,你如果透过这种声音,是可以跟生命结合起来的,所以我觉得要从小养成吟诵的习惯,这样才能与古典文化真正接轨。她指出,诗歌吟诵的重点在于诗歌本身情意的感发,从小让老师带着这样吟诵,我觉得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这样,将来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才不是肤浅的,而是有修养的。这才是重要的。很多人认为自己现在仍能背诵一些古诗词文章得益于早年的背诵,这些记在脑中的诗文会时常给自己带来新的领悟,让自己对生活有更美好的感受。可见,经典作品的诵读,尤其是古典诗词的吟诵,是初等教育阶段打好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基础的重要方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在初等教育层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预料中的。

在高等教育层面上,经典诵读活动的优势并不突出。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思想性格、文学素养、书写习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已定型,且重新培养文学艺术兴趣直至有较高水平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在大学,非专业学生,除了自学,一般能通过文学艺术类通识教育选修课来提高自己的相关素养。但是选修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自选课,那要以兴趣为前提,如果是必选课,没有兴趣的学生则以得到学分为学习的最低限度。有的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讲文学作品和文学及写作常识,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在补课。另外,由于手机、电脑的普及,用纸笔写信、做记录的方式慢慢淡出了中国人的生活。大学生用钢笔写字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即使是做课堂笔记,很多大学生都选择拍照或直接拷贝课件等新方式,与传统以纸笔抄写笔记的方式相比,各有好坏优劣,但对汉字书写来说,基本没有益处。这导致大学生在规范汉字书写方面,不仅达不到书写美观,有时连正确书写都做不到。事实是,相关专业之外的学生,对学习由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缺乏动力和兴趣。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压力,对与自己就读专业、就业无关的事物不大关注的现象较为普遍。

还需注意的是,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往往采取比赛的形式,但激发学习兴趣要比参赛或获奖更重要。一般而言,各个学校会为自己最好的选手提供训练指导,而忽略条件水平一般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一些普通院校或各类职业院校,意识到自己的水平不足以在全国或省内大赛中获奖,往往只在本校内作一般宣传,不组织相关系列活动或消极参与。总之,“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在高校存在形式化、成效小等问题,经典诵读进高校的意义未能很好地体现。

国家教育部门在让经典诵读起到亲近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引导作用的同时,急需早早营造社会氛围,进一步积极谋划汉语文化在中国初等教育中奠定坚实地位,确立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对在校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等方面兴趣薄弱、缺乏基础的情况,高校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倡导经典诵读活动的契机,采取补救措施,提供多样化学习途径和有效的考核办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通过标本兼治,让年轻一代的大学生,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并成为其真正的精神需要。

参考文献

[1]赵贤德.大学生坚持诵读经典名篇有利于培育健全人格[J].商业经济,2009(5)

第5篇

关键词:氛围 直观 主动 作业 拓展

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对导游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旅游系导游专业的学生需要开设专业基础课《中国传统文化》,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浩繁,受课时所限,如何使学生适度、够用,并掌握一定的研究能力,为将来从事导游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呢?笔者承担该课程的授课10年,进行了传统文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目的是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要点,从旅游文化的视角,结合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及旅游业发展实际将之分门别类归纳为十六章,结构合理,视野开阔,兼顾知识的全面性与实用性。

一、结合导游工作实际归纳梳理教学内容

提纲挈领,才能抓住中国文化的根本与精髓。结合导游工作的实际,我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制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表,如下: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开设一学期,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涉猎较多的内容,重点章节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部分章节列出思路,学生课外自学,课内与课外积极联系。表格的内容在第一节课开课的时候即向学生说明,便于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规划有个全面的认识。学期最后课程结束之前安排2个课时的分享课,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表格所列的教学内容中,《中西文化概论》讲授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别,《诸子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讲授儒、道、法、墨、杂、纵横、阴阳等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学说。《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是重点章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它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影响。把这三者的知识融会贯通,就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整体的把握。绘画、书法、茶、戏曲、音乐、建筑、饮食、陶瓷和导游的工作息息相关,这些部分作为主要内容课堂讲解。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酒、舞蹈、节日、服饰等内容列出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二、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众所周知,学英语有语音室,学物理、化学有实验室,学法律有模拟法庭,同样道理,学习传统文化也需要有古色古香的氛围,但现实条件不具备,只能把普通的教室花些心思略作改动。

为营造学习气氛,我精心选择了《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高山流水》等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上课时使用多媒体播放,音量调控恰到好处,飘渺悠远,以不影响讲课的声音为宜。有时,点燃一支檀香,学古人焚香读书。讲茶文化时,把茶艺请到课堂,邀学院的学生社团茶艺表演队表演清妆宫廷茶舞和乌龙茶行茶法,幸运的学生喝到了冲泡得法的铁观音,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上了几节课后,学生们受到感染,自己动手装饰教室,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有的班级窗户上贴了学生们自己的剪纸,有的班级在教室里养了几盆兰草,还有的悬挂了学生们的书画作品。

笔者还尝试大胆革新,春暖花开时,曾经露天上了两节课,在桃红柳绿的草坪上大家席地而坐,沐浴着春日的阳光探讨传统文化,深受学生们欢迎。

三、创新直观教学手段

如何讲授才能提高效果,引人入胜?把抽象的文化用易感知的方式讲解。在讲中西文化异同时,我使用了音乐欣赏的方法。选择中国古典名乐《春江花月夜》和欧洲古典名乐《命运》作为对比让学生欣赏。听完曲目之后,让学生回答欣赏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感受。《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贝多芬的《命运》则意境开阔,曲调雄浑有力,旋律优美流畅。随后介绍了中国的音乐评价标准,哀而不伤,乐而不,和为贵。由音乐欣赏导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以内蕴、柔婉、深沉为特色,西方文化则外张、阳刚、激越。然后从休闲方式、宠物、服饰、建筑、民间故事、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等方面详细讲解中西文化的异同,使学生对中西文化有初步认识。

中国文化的千姿百态与盛大气象,是儒释道三家互相渗透、综合作用的结果。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是我所讲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点内容。如何才能形象地说明儒、释、道的密切关系,向学生解释中国文化的根本与精髓呢?我收集到一幅少林寺《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的拓片,碑正面有明代朱载育绘制的线刻人头像,整幅图看上去是佛教圣人释迦牟尼的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中线一边,左面则显现出道教圣人老子的侧面像,右面则显现出儒教圣人孔子的侧面像,碑上部还有唐肃宗李亨写的题赞:“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百家一里,万法一门。”圣像一侧是根据东汉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刻出的九流的名称: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此外,我又请书画社的学生书写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客厅的条幅: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碑刻拓片和书画作品的课堂展示,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互融互补的格局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直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使抽象的概念例证化、具体化,为学生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此外,还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刺激认知和提高兴趣的功能。我围绕授课的主题搜集教材以外的书籍和图片资料、实物,并按照学生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制作本门课程的教学课件,运用电脑、实物投影仪、VCD光碟等多种手段结合相关章节的内容进行教学,加强了学生对所讲内容的认知,避免了空洞无物、纯理论化,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我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公布自己的电子信箱,推荐学生浏览相关网站,利用学生对网络的积极性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传统文化知识。

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话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我注重课内与课外

的积极联系,为检测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尝试着把课堂的前5分钟交给学生,作为传统文化论坛或文化展演台,让学生们就某个问题各抒己见,或做传统文化才艺表演,学生们很积极,因为时间有限,很多学生在每次下课后预约下次的课前时间。

用学生参与的方式改革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成就感,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学生自己从各种书籍、报刊、网站上寻找、加工传统文化知识,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习兴趣。如在讲戏曲文化的前3周我先布置“京剧的起源发展”和“昆曲的发展繁荣和衰落”两个问题,要求学生们分组课外准备,上课时为大家讲解。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收集了图片、音像资料辅助解说,比被动听讲感知更深刻。

五、合理布置多种层次的作业

作业类型分为思考题、课外阅读、资料收集、专题研究、实地考察等项内容。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自己能够自学,更多、更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第一节课开课的时候我即向学生公布传统文化阅读书目,这些书籍在学校的图书馆都可借阅。让学生突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尽多地阅读有关课外读物,形成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学生记录读书的时间表,并交两篇读书笔记。资料收集也是检验学生课外自学的方法,前些年学生在期末结束的时候经常交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都是摘抄、剪贴的传统文化知识。近年,我逐渐要求学生交电子版作业,并分门别类建若干文件夹。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多年的实践表明,喜欢茶文化的学生占大多数,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还是有吸引力的。在书本学习之外,我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去读无字书,参观郑州市内的河南博物院、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茶叶市场等;假期回家,考察家乡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并作SWOT分析。

六、拓展延伸课堂学习

本课程一般每周两个课时,时间有限,远远不能保证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必须引导学生自学,变传授灌输为自主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应精益求精,善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尽力使自己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更深入一步地掌握某项传统文化的内核。学生奠定了优秀旅游从业人员扎实的人文基础,才能传播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满足旅游者较高层次的求知需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优秀的校园文化也是传统文化教学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01年,导游专业的学生自发成立了旅游爱好者协会,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宗旨,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模拟导游,组织学生出游,现在已经有成员200余人。04年成立了茶艺表演队,吸收有器乐和舞蹈特长的学生,自编自排了5种表演方式,多次和专业表演团体切磋技艺。这些社团活动大大拓展延伸了课堂学习。

七、教学相长对教师业务能力的促进

第6篇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尊重,也唤醒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大势下,中国要完成从有形的“中国制造”到无形的“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设计的创新,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又是一个创新的渠道,使“中国创造”更具特色、更具民族性。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其传统文化更是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在现代的各个设计领域,如包装设计、产品设计、舞台设计、园林设计等等,已经有很多设计案例成功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设计具有一种浓郁的文化底蕴。设计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得益于文化的滋养,同时也传承着文化的理念,因此,对于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和研究来讲,如何清楚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涵盖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总而言之,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看到它就能联想到中国,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思想文化,无论是材料还是颜色,无论是建筑还是服饰,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供借鉴的设计资源。

1、动植物类,包括麒麟、龙、凤、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松、柏、牡丹等等,由于印刷工艺技术的提高,在外观上很多工业产品都会有一些画龙点睛的图案,这样不仅使得产品外观更具个性化,也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品位。

2、服饰类,唐装、深衣、襦裙、直裰、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伪唐装、肚兜、斗笠、皇冠、凤冠、丝绸等,还记得阿莱西的设计师StefanoGio—vannoni设计的“TheChinFamily一清宫系列”吗,这套设计作品是设计师根据清宫的人物服饰和肖像设计的调味瓶、计时器、研磨罐等,使得中国历史文化与时尚家居完美融合。

3、乐器类,包括筝、笛子、二胡、鼓、锣、古琴、琵琶、箫、埙、唢呐、芦笙,还有一些板类乐器,如响板、梆子、木鱼等。这些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很多乐器的形态都是经典之作,现代工业产品的外形设计可以加以借鉴。

4、琴棋书画类,琴棋书画在中国古代常用来形容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需掌握的技能,现在来表示人的文化素养。棋类包括中国象棋、中国围棋、麻将以及与棋类相关的对弈、棋子、棋盘等;书包括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等;画包括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等。很多现代的平面设计和影视设计作品都从古代的绘画中汲取灵感获得成功。

5、器物类,玉(玉佩、玉雕等)、瓷器、中国结、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兵器、青铜器、古玩、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罗盘、八卦、司南等,这些器物的形态都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6、民俗民风类,对联、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中秋月饼等。

7、民间艺术和工艺类,如剪纸、风筝、中国刺绣、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回纹、祥云图案、风眼、千层底、檐、鹫、脸谱、皮影、武术等。最经典的一个设计便是祥云火炬了。

8、建筑类,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等。

9、思想文化类,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孔盂思想)、道家(老子、庄子)等思想对现代产品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庄子阐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教育人们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就应该讲求绿色设计,讲求简约为美的理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为产品带来高附加值,也已成为本土企业打造高端品牌的重要武器。

2008年方正推出的卓越$2008就以中国红和牡丹的图案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在我国,兰花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同样是方正2008年推出的卓越i500台式机的机箱前滑盖处印有兰花图案,给人以典雅的感觉。与此相仿的,2008年初,联想公司了一款奥运会火炬典藏版笔记本电脑,这款产品的外壳以中国印象的“漆红色”色彩与“祥云图案交相辉映,蕴含着吉祥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视觉效果冲击力十足,整体机身小巧、轻薄、精致。笔记本表面仿漆盒工艺,更体现了华贵高雅的品质。

在形态上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案例也有很多,比如TCL女性品牌蒙宝欧(MBO)“旗袍”系列手机,该系列是意大利设计团队专门为中国女性打造的,以古典民俗的旗袍元素为核心,集合了中国特色元素比如灯笼、折扇、中国结、窗棂、丝绸等,手机的外观非常个性非常女性化。手机的背面有的还采用了旗袍上面的盘扣式样,很是新颖。

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应用广泛,在国外的设计中也备受推崇,这也说明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06年度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中,最受瞩目的红点设计概念至尊奖授予了源自德国制造而又蕴涵着“八卦”理念的“阴阳”椅。中国传统的阴阳八卦与家具设计相融合,不仅时尚美观,在人机和功能上也较为完善。

在材料方面,瓷器、竹子等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材料在产品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

此类产品设计案例不胜枚举。国际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说:“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深厚,将其精华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将使产品设计具有很好的文化支撑。

三、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在表面堆砌,既不能刻意追求或者硬贴在产品造型上,又不能把传统文化泛滥使用;而是应该从符号学的角度从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产品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创作。在外观设计上,在深入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符号的基础上逐步对其挖掘、变化、改造,结合产品的特点,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成为时尚的设计;

在形态设计上,在对产品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借鉴中国传统的器物的形态或部分形态加以改造,从而成为产品的一个有特色的设计元素。如诺基亚6108,笔化作剑,构思巧妙,整体像一个背剑武士,造型有气势,另外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祥云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对物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比如墨子的“非乐、节用”思想,阐明了对物的设计不能过于繁杂,庄子的“返璞归真”思想,阐述了生态自然、绿色设计的思想,韩非子的“物以致用”,强调了产品的功能最大化的思想,等等。所有这些先民的造物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针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但对现在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四、总结

第7篇

关键词:传统元素;现代设计;传承与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设计正朝着一个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潮流此起彼伏。而作为设计师来说,如何设计出一个优秀的作品,是现代设计师所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所追求的不仅仅只局限在物质上的追求,更多的却是精神上的享受。正因如此导致了现代设计上出现了更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的存在,从而文化在现代设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大多数文化却受益于传统,是在传统和民族的基础上积累沉淀而来的。走在现代设计的今天,更多的设计师把设计创意瞄头指向了传统元素,并在传统元素与民族灵魂中不断的继承与再刨新的过程中。

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积累沉淀出了传统元素并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有的代表含义。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经典的才是时尚的。可见,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传统元素如何体现在目前各个现代设计当中的呢?怎么样恰到好处的把传统元素融和到现代设计中?下面,笔者就不同领域的设计针对传统元素的再设计与体现做出几点分析。

一、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平面设计的表现手法多样,民族化表现手法也许是个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传统的元素在平面设计中,不仅体现了本民族性,还渗透了文化底蕴与内涵。设计师应该对自己的民族传统艺术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这样在设计中才可以从容地应用与表现。现代的平面设计中包装设计可以说在商品时代的今天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大量的商品包装为商家营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而就在备类的包装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也为整个商品增添了不少的文化内涵,也更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现实生活中的茶叶包装,酒类包装和月饼包装等都是怎样运用传统元素的,其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是怎样体现的,谓此,曾有一些人士专门做了消费者心里调查问卷,其最后的调查结果为这样,被访问者对现代包装设计元素成分的认知比率统计为汉字起主导地位的在包装中的运用占56%,以国画作为主题图形的包装占11%,印章及篆刻占包装设计的占4%,有寓意传统图形的占17%,其他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中占12%。可见,传统元素在包装上的应用在消费者的心理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例如,中国的酒有着悠久的历史,酒的饮用和礼仪有着密切关系。明末的黄周星在《酒社邹言》记述:“酒以成礼,酒议和欢”。可见自古以来酒与礼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酒类包装设计中也集中体现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像我们众所周知汾酒系列包装设计灵感便来自于民间青花瓷的色调,蓝色为主调,在展现扮酒的久远之外,还体现了传统元素有的儒雅和广远。

二、传统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相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仅只局限在它的基本使用功能和它本身的性能之上。在人们的精神文明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产品的审美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传统吉祥图案具有如此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与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情感表达方式密不可分。也正如此2008年的火炬设计恰到好处地把中国的祥云图案结合在里面,在祥云火炬中“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整体的设计灵感都取决与我们中国的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时,要活学活用。联想集团就在成功祥云火炬之后用奥运火炬设计的理念设计了一款笔记本,联想这款与奥运火炬相结合的“奥运火炬典藏版笔记本电脑”的外壳象征这千年中国印象的经典“漆红色”色彩和“祥云”图案交相辉映,视觉的冲击力很强。还有诺基亚在2004年推出了一款手机6108,被称为“背剑武士”。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兵马俑。诺基亚这款手机产品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利用的中国元素紧紧围绕消费者群体的生活形态展开。

三、传统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完美结合

现代室内设计形式多样话,其中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以及家具陈列方面等吸取了“形”“神”的特征。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审美的特征。随着房地产事业的兴起,买房人的浪潮不断的冲击着室内设计的风格,然而,当前的室内设计,是文化积淀,经验积累的过程,它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很深的认知才能创造灵感。对于传统元素的喜爱不仅仅只表现在设计师的创意里,更体现在了住房人拥有个性设计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法。例如,原物陈列最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把一些剪纸,陶罐,泥塑等成品物品直接陈列于室内,使传统与现代之间构成直接对话的桥梁,形成一种细腻的,原始的情调。还有古题今才这种表现手法需要在原有元素的基础上,辅之以现代的材料与技术,在不失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科技美,创新美。从而保持着新与旧,古与今,传承与发展的高度契合。例如饕餮纹本是青铜器上的纹样,当我们把它利用在有如镜面不锈钢,拉丝金属等材料上时,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传统元素总有不少值得我们来继承与发扬,传承不是一味的继承,现代社会的我们是在更好传承的基础上而进行传统元素的再设计过程。随着中国传统元素的广泛应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经典的才是时尚的等理念在大众心中得到了广泛的共识。设计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寻找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思维方式,特有的审美心理,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交融后的结果正是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寻求个性化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强,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烬索》,2006-10,(4).

[2]朱景羡,在室内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2010-03-29/2010-9-10.

第8篇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是学生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三方面阐述了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包括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丰富、作者思想和生活的关注以及专题教学的组织等,最后以实际教学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剖析,这对于现阶段初中生传统文化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

初中;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与意义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其中的精神内涵对初中学生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能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深切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怀,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充分体现了作者为国奉献的赤胆忠心。其次,传统文化学习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困境中仍体现出的乐观积极的思想,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这种轻松愉快、宁静闲适的生活态度的写照。最后,古诗文中的民俗文化和节日文化学习,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分抒发了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这些古诗文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使得我国传统节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至于被淡忘。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1.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丰富的古诗文教学形式和内容是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前提。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多组织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包括古代文化、对联比赛、成语接龙、名言名句默写、文言文常识和讲典故比赛等。在古诗文教学中适当地穿插这些小竞赛,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通过竞赛来深入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特长,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常规的授课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名著名篇,如《诗经》《礼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并根据自己的感想来写读书笔记,相互交流。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来了解家乡的文化古迹、名胜风景和名人轶事等,并写出调查报告,在教学之余进行分享和交流,如此一来,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关注作者思想和生活,帮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内涵。对古诗文作品的学习离不开对作者思想和生活的解读,每一部作品的诞生都与作者的生活境遇和思想情感密切相关。在古诗文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作品置于作者的生活背景下去了解和考查。例如,杜甫作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圣”。因为杜甫经历了唐代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所以和“诗仙”李白相比,杜甫的作品更多地体现出了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的诗作沉郁顿挫,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充分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诗言志,即古诗文体现着作者的内心感情。所以,要学习好古诗文,一定要先对作者的思想和生活进行关注。

3.组织专题教学,加强传统文化渗透。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时间,组织一些专题教学,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充分表露了爱国诗人屈原的伟大情怀。教师可以在端午节临近时,组织“走进屈原”的专题读书系列活动,对屈原的重点作品进行分类阅读,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屈原的生平经历,对屈原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古诗文名句进行分析,对其中的文化故事进行研究等,如此一来,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才能全面、具体,教学效果才能显著而持续。

第9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 文化意识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点之一。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文化是民族特色的体现。语文科目是初中阶段的基础科目之一,它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载体,承载传播和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的观念,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历史,体现民族精神,更可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广大教师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使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文化意识的概念及体现

1.文化意识的内容

文化意识产生于对文化思想体系的独到和整体的认识,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属于群体的认识。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认识活动,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人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文化的内涵,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简单来说,文化意识就是对群体认识的认识。但是文化又是随着群体的变化和改变而不停成长变化的,文化不会失去对自己本身的认同。

2.文化意识的意义

培养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吸收文化成果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自觉提高文化品位。培养文化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健全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且有助于人格的形成。初中学生属于少年一代,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责任。青少年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掌握非常重要,只能在认同的基础上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并教育学生认同我国的文化,把他们培养成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人,使他们找到文化归属感。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文化意识

1.在语言文字教学中体现文化意识

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从最基本的汉字来说,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之一,汉字可以呈现出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学习和培养文化意识融入到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去,在语言的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汉语的意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对于汉语的学习要用心去领悟,仔细去体会和理解。引导学生领悟汉语文字的内涵,以词语和句型结构为基础,看似浅显词句要深刻推敲,找出其中的文化意识。在诗词教学中,可以介绍诗词的发展历史及文学派别等。这些基本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例如在讲授李清照的词后,可以谈一下她的人生经历和作为女性词人所特有的命运,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了解传统的文化。

2.在阅读训练中体现文化意识

通过熟读和背诵课文,摘抄记录阅读材料,既可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又可达到积累文化的目的。如阅读名人名言警句,可以积累人格文化;阅读古典诗歌诗词,可以积累典故文化等;阅读抒情散文,可以积累情感文化,等等。通过大量阅读训练,学生能学会走进作家们精神境界中,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含蓄深沉的艺术特征。随着文化积累不断增加,学生们的文化意识也就会逐渐随之增强。总的来说,初中语文教材涉及的文化领域十分广泛,包括自然文化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有很多课文涉及艺术、风俗、美学、生活哲理等方面,从这些优秀作品中,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来挖掘作品的内涵。

3.在写作练习中强化文化意识

在写作方面,孔子说过:辞达而已矣。辞达,就是要明白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孔子又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也就是说,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不能传播得远。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加深对社会发展认识的同时来培养关注热点文化的写作意识,时间久了学生就自然感受到了文化的味道。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应该少些限制,多给自由,让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深层含义所在,通过自由写作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他们的文化意识。

三、通过文化意识的渗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中华民族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具有深层的心理积淀。初中语文课程中有关传统文化内涵、外延的内容都十分丰富,这些对于学生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以其独特而强大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和领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的养料,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学会如何做人,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利用课外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例如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名著,并强调记录读书笔记和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刻和系统的了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增加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既属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化,又可以挖掘出教材的人文特性。文化是复杂的问题,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时,可以解放观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培养文化意识的同时增长智慧,弘扬个性,完善人格。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个人成长和日后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傅丽霞,厉复东.语文教育文化底蕴的价值取向及培养策略[J].山东教育,2003,07.

[2]靳玉乐,陈妙娥.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J].教育研究,2003,03.

[3]戴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文化传承意识[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