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智慧课堂优秀教学案例

时间:2023-09-12 17:09:38

导语:在智慧课堂优秀教学案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智慧课堂优秀教学案例

第1篇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美术;教育情怀;教学案例

一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情怀概念的提出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构建了“纵向三级递进、横向三类覆盖的分级分类认证标准体系”。“教育情怀”这一概念也成为认证标准之一。《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认证标准的第三级也同样有)“二、毕业要求”包含“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大的方面,其中“践行师德”又包含“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两个方面。“教育情怀”是指“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教育情怀首先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即具有从教意愿,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个人对教育职业的高度认同;教育情怀其次体现为对学生的情感,即愿意做学生的引路人;教育情怀最根本的作用在于能够赋予我们的工作以意义。有情怀与没有情怀是不一样的,情怀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教师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没有教育情怀的人,只会把教师职业当作一个可以维系生存的手段,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而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绝不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情怀的有无,对于教师来说意义深远。“显然,教育情怀不是操作层面上的技术特征,更不是肉眼可见的‘量化’指标,但它的存在却丝毫没有被怀疑过。它是一种超验的‘行动意识’,是渗透于教育者教育行动过程中的意念,是对教育者的行动产生深刻影响的精神力量。”总之,培养合格与优秀的教师,教育情怀的有无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如何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情怀成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2]。

二当前高师学生美术教育情怀的现状调查

据一项调查显示,地方高校的美术学专业中只有41.7%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从事美术教师职业,这种择业心理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也是影响其择业心理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一些学生认为教师从事的是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劳动,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和新意,更谈不上乐趣。对事物的认识是决定一个人对待某事物的态度与情感的主要因素,有一种认识我们称之为陈见,那就是当事物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我们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位置,缺乏对这一事物现状的调查与了解。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后,接受的多半是专业训练,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发生在专业领域的事情,比如画展、画家等,而对于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关注很少,除了自己对曾经的中小学经历的记忆外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很难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正确认识。这样就成为了学生今后从事教育职业的一种障碍,消除这一障碍已经刻不容缓。改变学生头脑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成见,重新认识新环境下的教师工作特点,激发其成为教师与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意向应该成为美术教师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最有力的武器即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那些在教改浪潮中涌现出的优秀的教学案例,事实胜于雄辩,这些课例是基础美术教育最形象的代言人。正如艺术的本质规律体现在一系列标志着人类艺术最高成就的经典名作之中一样,美术教学的本质规律也必然体现在那些优秀的经典课例当中。读经典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相同的时间里,其得到的收获和进步要大得多,多读经典才能形成一个人高层次的品味和追求,进而在行动中以高标准来塑造自我。

三优秀教学案例对培养美术教育情怀的作用

教学案例是指“在教学实践、作品(论著、电影和小说)中存在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事件或教学故事。[3]”好的教学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所谓“有教育意义”是指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师范生能够从中理解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方法或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专业要以引导师范生‘做学生成长引路人’为目标,通过参与式课程学习、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主题性教育活动、行动性实践体验、激励性成长评价等养成途径和形式,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在于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和全面发展,加强自身修养,丰富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端正奋发的态度和持续努力的行为。[4]”其中“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都可以通过优秀的教学案例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观、学生观的引导,所以,优秀教学案例对培养未来美术教师的教育情怀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和教师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

观摩学习优秀的美术教学案例,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和教师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一方面是因为:优秀的教学案例首先是充分体现出了当前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改革意识的教学成果,代表当前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普遍现状与趋势,是优秀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体现,因此能形成学生对于基础美术教育现状的正确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发以及新版教材的编写和应用,使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精神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涌现出了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课例。笔者有幸到中小学观摩现场美术教学,对一些优秀的教师和课例感受很深:那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结构谨然流畅的教学组织,踊跃表达丰富情感体验的快乐学习的学生,教学姿态与风度游刃有余的老师,还有孩子们创作出的一幅幅充满童稚和无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品,无不体现出教学已经成为了艺术,聆听一节美术课犹如欣赏一件精彩的艺术作品,使人神情舒畅而愉快。另一方面是能让师范生重新认识美术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为什么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留给大家的是单调乏味的印象,而如今课改后的美术教学则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工作乐趣与价值呢?那是因为教学中的一系列因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新课程观念给予了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大空间,这种空间的获得使教师的工作更具有创造性特点:首先,课程标准只对学生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教师与学生为达到这一结果的途径是多样的、不确定的,这就为教师提供了选择方式与途径的自由空间;第二是教材观念的转变,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其作用只是起到沟通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联系的媒介,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并不局限于教材,可根据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甚至重新设计教学方案,课程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创意,其他教学资料的收集与运用能体现每个教师的特色,这样,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美术教师上其效果都是不同的,都深深地打上教师本人的烙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三个转变是教学过程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单向传授式的,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灌输式教学是最贴切不过的:“人都成了哑巴,只有真理在说话。”教师即是真理的代言人,而学生都被剥夺了话语权。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的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智慧等智力因素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情感、感受、态度、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过程。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场所,从而产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远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教学的呆板与乏味,而充溢着师生情感的交融与共鸣。还有一个转变是教师的作用与师生关系的改变,过去的师生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灌输与接受,而现在的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合作,这种转变也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过分的严肃与冷漠,而增加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使课堂充满愉悦与乐趣。总之,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广泛的自由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营造生动的课堂。通过学习优秀教学案例,师范生能重新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肯定将增强他们毕业后从事教育职业的意向,从而在读书期间注重自身教育知识的储备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态度将得到极大的改变:从不得不学到不能不学和乐于学习。正如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一系列优秀教学案例之后写道:“在我看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原有的单一的教条式教学模式被打破,师生互动,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吸收与学习他人优秀方面的能力,而这次的《优秀教学案例赏析》课程,正是以这样的新式教学,让我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在老师的教学和引导下,我这次课程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案例赏析的知识,也见证并学习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是如何上好的。……在还没有上这个课之前,我其实打算毕业后不从事教育类工作的,我总觉得小孩子太调皮了,我不想去引导和教导他们,但现在我看到这些优秀教学案例后,我觉得教师是一个很幸福的职业,当你把孩子们都教育好,你们相处如一家人,那该是何种成就感能够比拟的呀!所以,我现在应该提高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自我与职业认知,树立高尚的教师专业价值观,向做一名好老师奋斗。[5]”

(二)有利于师范生反思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二、毕业要求”中的第四点是“学会发展”,包括“学会反思”与“沟通合作”两个方面,“学会反思”是指“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尝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6]”一切的教育最终要变成自我教育,而反思正是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与获得进步。学习优秀教学案例能让师范生了解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使其产生紧迫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与改变学习态度。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绘画功底不错,已经足够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了,而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绝非仅仅是能教学生画好画这么简单。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有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广泛地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启发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而这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只教学生画好几幅画,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完善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当师范生认识到这一点时便会在心理产生紧迫感和差距感,这种紧迫感能激发学生抓紧在校时间努力学习的动力,也会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一位学生在赏析了一系列优秀的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后,产生了这样的反思:“由左斌老师上的那堂《品析父亲》的鉴赏课,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让我惊叹,环环相扣的环节设计,生动的语言表达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让未来会成为教师的我深感不足,同时也激发了我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外知识的心理……还有一堂小学美术课《傩戏面具制作》开始导入的环节也让我眼前一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导入方式,但这种表演式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将我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7]”优秀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是一种美的熏陶,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价值与使命,从而产生乐于从事教育的情感与意向。

四以优秀教学案例培养美术教育情怀的方式与途径

学习优秀教学案例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另一种是来自于文艺作品如论著、电影和小说等中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实践中的教学案例主要是指美术教学的课堂实录,学习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现场观摩,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师范生到附近中小学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的好处在于身临其境,感受真切而深刻,课后还可以与上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二是通过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课。比如各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材,教师教学参考书往往都配有教学视频,一般都是由有经验的老师就教材中的某一课题上的一堂完整的美术课。另外还有全国或各省份举办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比赛的一些录像课,都是来自实践中的教学案例。由于时间与空间条件的限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观摩录像课是我们进行教学案例赏析的主要方式。录像课具有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因而可以对某一课例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互联网与现代数码摄影摄像技术的发达为我们进行录像课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优秀的教学课例,也可以自己深入基础美术教学的现场进行拍摄和录制,高校教师应密切关注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与之保持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得到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生动直观地学习其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很多同学都表示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对其微格训练很有帮助,微格训练课程的安排是让师范生学以致用的平台,让她们能从在这些案例中学习到的优秀教学形式灵活改变借鉴于自己的上课训练中,通过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师范生能知道教师应该如何朝着正确的方向培养学生,如何教育、管理学生,及老师教学的不足之处应该怎样避免,这对她们将来的教育实习也能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由于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经典熏陶,学生在进入教育实习后会自动地以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来要求自己,使其教育实践在开始阶段即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为其毕业后选择教师职业提供优势。通过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学习,还可以让师范生领略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位师范生在赏析了人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材配套视频中黄静老师的一堂课后,发表了这样的感慨:“其中我最喜爱的优秀教师黄静老师的教学案例,她给我的印象与众不同,上课风格独特,深深吸引了我。她上的是八年级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这一单元,老师的声音很好听,使我觉得她去配音一定也不差。从她上课的内容、谈吐可以发现黄静老师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她例举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引用了许多中国古典诗词,就连她说话时的肢体语言也如此优雅,板书上的字体也刚劲潇洒……[8]”从中可以看出,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会为师范生学习与前进提供榜样力量。当然,学习优秀教学案例并不意味着盲目崇拜和模仿,优秀的课例也会有其不完美之处,在赏析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教学案例赏析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和改进。

(二)文艺作品中的教学案例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浓缩,如果说美术课堂教学案例能使学生学习美术教学的技法技能、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领略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那么文艺作品中的教学案例则能更多地使学生感悟身为教师,如何以自身的教育情怀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优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去过好自己的一生。如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美术史教师凯瑟琳,她在美术史课的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教学大纲,以现代派的先锋画家作品入手,引导女学生们分析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有何标准等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在引导女学生们思考什么是人生,我的人生究竟谁说了算等人生观与价值观问题,提醒女孩子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自我。“从前很多的时候,人们对于教师的刻板印象,是教师们辛苦传授我们书本知识的人,他们能教给我们的只是专业知识,但是通过几次教学案例赏析,我发现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只是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有更为重大的关于人生的影响。[9]”通过文艺作品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能引导师范生学习如何育人。

第2篇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案例教学有其悠久的历史,于1920年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将商业管理中的真实事件通过案例分享的形式在课堂上讲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颇具成效。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及东南亚国家纷纷开始引进案例教学,我国在1980年代初,与美国在大连联合建立工业科技管理培训中心,开始了最早的案例教学试点,随后全国推广。在理论界,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众说纷纭,比较权威的是来自我国著名的管理案例专家余凯成教授的解释:“案例教学是为了某种既定教学目的、围绕一定的管理问题而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景所作的客观陈述。”简言之,案例教学是在课堂上应用教学案例,提高学员管理能力、解决管理问题的手段。(二)案例教学的特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讲授案例而已,供教学使用的案例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创作小说不同,案例在情节上不能虚构,必须真实可信。基于保密需要,可以对人名或者相关数据进行掩饰,但是一般不对整个案例的结构进行大幅度的虚构修改。为适应专题教学的需要,只要不偏离案例的中心点,案例的篇幅可长可短,但是必须来源于真实事件,这也是案例教学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原因。2.应包含一个或数个思考问题。在农银大学教学案例编写规范中,很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是问题链接,设计开放性问题。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将案例演示给学员、教会学员如何解决问题,因此思考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这样才能体现案例教学的启迪性,提高学员举一反三的能力。3.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这是案例相关性的一个要求。运用教学案例不能盲目借鉴,不加选择。农银大学教学案例编写规范对案例的要求是围绕全行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服务全行业务发展。教师带到课堂上的案例必须服务于教学活动,准备运用于哪些章节,是为了解释哪个概念,还是为了运用哪种工具,必须有其目的性。

二、应用案例教学的原因

经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在农银大学推广案例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成人学习的特征和案例教学的功能进行简单的探讨。(一)成人学习的特征。1.实用主义成人学员不同于在校学生,希望听到的授课内容对其工作能够产生直接的指导作用,简而言之,“拿来就能用”。那么,枯燥无味的概念讲解和产品分析必然不能引起学员的积极性。教学案例来自于真实事件,是各家分行在经营过程中真实发生的事,学员能够快速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非常实用。2.精力波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员对于学习的专注度会有所下降。假定一节课45分钟,对于平铺直述的讲授,大多数学员很难在45分钟内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但是引进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之后,效果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如果配合情景模拟,让学员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学员不仅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对案例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透彻。3.容易遗忘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下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证明,20分钟之后人们对于记忆的东西会遗忘42.8%。农银大学的培训多为银行产品与服务,简单的产品介绍往往很难在学员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生动形象的案例因为跌宕起伏的情节或是身临其境的感受,往往更容易被人记住。4.喜欢变化对平铺直叙的东西提不起兴趣,是成人学员的共性。他们往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看待事物会先以自己的经验去做判断,因此一成不变的讲课形式较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时,案例教学便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方式,有冲突性的情节能够让成人学员感受到课堂气氛的变化,并融入其中,领悟知识和道理。(二)案例教学的功能。1.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通常是把现实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用情景展现的方式描述出来,用叙述性的语言呈现出需要学员解决的问题,激发学员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找出案例中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初衷。2.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老师在台上教、学生在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员充分地讨论、让学员思维的火花去相互碰撞、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讨论教学案例的过程也是学员互相交流的过程,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小组成员,如何解决矛盾,在小组讨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都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学员人际交往的能力。3.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学案例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可以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让学员去死记硬背、全盘接受。它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组成,很多案例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学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去寻求解决方案,去整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案例教学在农银大学的运用

第3篇

一、重新认识自我

教师的发展需要正确的角色定位。当我们把平凡看成平淡、平庸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当我们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挑战者形象,不断超越自我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不断地认识自己。真正有意义的培训必须从这里开始。教师的校本培训要唤醒教师意识,感受为师的快乐与幸福,对新教师开展这类培训活动将更有意义。

教师节,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最好时机,尤其是刚刚进入教师队伍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于是我们开展了《9月10日,这一天》征文及座谈活动,旨在让新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自己初为教师的每一细节及每一句话语,感受为师的神圣及快乐。

校本培训要帮助教师重新认识自我,促进教师的自我觉醒。我们组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调查”。调查包括:教师上的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所有任课教师中所处的位置等等。通过这样的调查促使老师全面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及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等。调查表不要求上交学校,主要让教师自我反思及觉醒,从而能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我们也组织新教师参加“工作半年来,改变你最大的是什么”、“工作半年来,你认为最缺的是什么”等网络论坛讨论。有新教师讲:以前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应该很轻松,但当自己成为一名教师后,才发现教师的责任及压力也很大。当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时自己的心情会随之低落,而当学生的成绩提高时自己也会有成就感;有老师讲:教师工作责任与压力,满足与苦闷共存。在回答“最缺的是什么”时,这些新手们说:最缺的就是像老教师那样对课堂把握的能力及对学生敏锐的洞察能力;最缺的是扎实的理论积淀;最缺的是还没真正学会和学生相处。通过这样的反思,新教师们找到了下一阶段努力的目标及发展的方向。

二、开发教师智慧

一般认为一名合格教师需要有两个因素:学科知识及教学经验。“学科知识”及“教学经验”当然很重要,但现在看来还有一个也十分重要,即教师的智慧,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能力。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设计(预设)的智慧,如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开发;二是发生在教育教学现场的应变与处置能力。后者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智慧,所以有人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教学智慧,迎战变化的课堂”。校本培训核心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校本培训重视开发教师的智慧,要给教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任务驱动式是具有一定激励意义的学习或培训方式,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可极大地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及创造性。如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师培训作业:“寻找一堂好课”,要求教师通过平时的听课评课活动,整理出一学期来所听到的同伴上得最成功的一堂课,并进行点评,发掘课堂背后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智慧。“寻找一堂好课”活动要寻找的其实是听课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智慧,因为人们总习惯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事物的好恶。

我们也给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我爱我校》主题设计。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在课程的实施上,也体现在课程的开发上,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后一种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及革命性,也极大地挑战着广大教师的智慧。我们设计的《我爱我校》主题设计活动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及课程的开发能力。活动要求不同学科的老师围绕着《我爱我校》主题设计出一堂基于本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校校本资源的微型的校本课程。通过活动:生物老师设计出了《环境污染与校园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查与研究》一课,利用生物学知识来关注学校的池塘生态变化;英语老师开发出《Yang Jian Middle School》一课,让学生给外国友人设计一套学校的导游手册;美术老师设计出《校园春天》让学生用色彩来“歌唱”校园等等。

思想是需要磨炼的,通过磨炼可以让思想更鲜明更深刻,“对话”就是思想的交锋及磨炼,所以,经常性地“对话”活动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对话”的方式很多,有会聚一堂的“沙龙”;有主讲与听众相互交锋的“论坛”;有各抒己见的“笔会”等。

校本培训重视开发教师智慧,最主要是教师实践智慧的开发及培养。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事件的处置及应变能力。这样一种能力主要是在实践情景中培养,培训者可以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及分析,通过对教师的现场评课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如我们组织过“一课三人上,三人上一课”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研组的几位老师上同题课。我们也邀请了课程专家及名师到校进行现场评课。经过名师点评过的课,大家都记忆犹深,特别是对亲自上课的老师来讲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开发教师的实践智慧,同样重视教师的课后反思,反思就是革除积弊,改变心智模式。对教师来讲“非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如果教师对“累死人的课”或“回味无穷的课”不作任何反思,那么“教师的生活中只剩下一些零碎或杂乱的片段,失去了整体改进的希望”。反思将有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开发教师的实践智慧,也应重视教学案例的研究与积累。教学案例由于具有很大的情景性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极大的启示与指导性。如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都是“笑声”惹的祸》《一本书的较量》等案例的分析研讨活动。

三、成就教师价值

价值是教师奋斗的结果,也是发展的动力。当人们觉得活得有价值时,或者是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努力工作时,他就会活得精彩,活得充实且有意义,并能不断创生出新的价值。教师是否能觉得自己有价值,是教师检视自己工作业绩的一个至高的标准。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学的成就或研究的成就上,也体现在社会给予的荣誉上,甚至他人的欣赏或追慕上。

教师的价值主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并且能自我意识,但在许多时候也需要别人来发现,及要借助别人评价来体现,这就为“培训成就教师价值”提供了可能。

在教师的价值中,首要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得到学生的肯定上,所以,我们在为教师设计的“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中有这样一些内容,“这一学期中,对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什么?”“寻找老师的三个优点”等,让学生寻找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很有可能是教师成长的动力源。

教师的价值也体现在教学研究之中,对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可以让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学校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培训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让教师参与各类各级论文的评比,鼓励教师在外发表教学论文等。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学术沙龙,并把教师们的发言整理成文,这些文章先后发表在《全球教育展望》《中国教师》《江苏教育》《教书育人》等杂志上。

教师的价值同样应体现在同伴的眼光中,同伴的欣赏及肯定可让教师获得极大的归属感及成就感。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论坛”活动,让不同学科、不同研究志向的教师谈自己的成才体会或研究成果。如我们请部分骨干教师先后主讲了《谈教育教学中的法律问题》《教师心理辅导》《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课程改革》等论坛活动。

第4篇

【关键词】智慧课堂;微课;几何图形;空间思维;数形结合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育者应从基础教育出发,构建符合时展的课程体系,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任务。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建立智慧课堂、培养学生智慧学习能力,成为当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务。

一、概述

(一)智慧课堂概述

1.智慧课堂的含义当前,很多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正在对智慧课堂进行研究,但是学术界至今并未对智慧课堂有一个统一的定论。部分学者认为智慧课堂应该是课堂教育的“效果天花板”,以翻转课堂教学法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核心,以智慧教育为根本授课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授课手段,营造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笔者根据多年教育从业经验,在此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补充,认为智慧课堂应该是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杨斌(甘肃省酒泉市果园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延伸,借助智能学习工具,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载体。通过资源推送智能化,综合运用“云、网、端”(比如微课教学、慕课教学、双师课程、AI课程等),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这一授课方式与传统授课模式有很大区别。2.智慧课堂的优势智慧课堂的优势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录制视频,通过相关教学软件布置学习任务或者发送课件,通过后台数据反馈掌握学生完成情况,完善教学内容和计划。比如,在讲解圆的弦长问题时,可以将直线斜率问题通过视频导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优化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Flas展示立体几何图形的剖面图和截面图,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提升其想象力。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手机应用程序实时推送相关资源,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立足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供在线指导,也可以录制视频推送给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总而言之,智慧课堂以学习环境创设作为基础,以智慧教学策略、管理方式作为依托,让学生真正地实现智慧学习[1]。

(二)微课概述

从本质上讲,微课是智慧课堂教育理论下的衍生品。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微课主要由课例片段、素材课件、练习测试等多个环节组成,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单一的缺点,并具备教学时间短、资源使用方便、主题突出、反馈及时、传播多样化的特点。在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微课的提出是以“60秒课程”为教学雏形,通过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可以简短、集中地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微课在形式上以微视频、短视频为传播载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在内容方面,微课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针对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观看,直到掌握为止[2]。借助微课还可以实现移动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提升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充分借助微课资源获得更好的教学补充[3]。

二、微课的具体应用思路

微课的具体应用可以从讲授型、获取型和智慧型三个方面来阐述。讲授型微课主要针对教师。教师选取优秀的教学视频,利用微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定理和基础知识。在传统课堂下,教师授课时间有限,难免会遗漏一些知识点。利用微课,以智慧课堂作为基础,有机结合多种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为其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获取型微课主要针对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本身存在差异性,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难以最大化地构建思维体系。采用微课教学法,学生可以在课前对要讲的课堂知识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导图、三维动态视图、动点行动轨迹图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课后,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对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反复练习。而智慧型微课在两者的结合下,将信息技术纳入教学体系和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通力配合,发挥出“教”的科学性,展现出“学”的灵活性。由此可见,微课是数学教学教育方式上的革新,对数学智慧课堂的建设影响深远[4]。

三、微课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以“几何图形”为例

为了探究微课的使用策略,笔者以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相关知识为教学案例,探究视频设计的原则和要点,构建并完善微课教学模式,以“课程导入(微课导入)—主课堂构建—教学总结和反思”为教学流程。具体措施如下: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几何图形知识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即“点、线、面、体”“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其中,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三视图、空间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尤其是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更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将微课教学融入日常课程,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立体想象空间,通过“数形结合”降低学习难度。

(二)课程导入

1.课程准备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解读点、线、角、面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微课视频,通过PPT、Flas、3D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比如,A是一个动点,从A出发,引出一条射线a;也可以通过点A,画出贯穿A点的一条直线b,在b中随意选取两点就构成了一条线段,将线段进行交叉即可得到角;如果将射线以原点为中心进行移动,即可得到面,也可以通过3个点来确定一个面;将面按照一定的轴心或者边进行旋转即可得到全新的立体图形,比如,将直角三角形按直角边进行旋转即可得到圆锥体,将矩形沿一边进行旋转即可得到圆柱体。通过立体化展示,突出数形结合的实效性,而且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的。通过微课,即可实现立体图形的构建,学生们通过观看微课,知道平面与立体的关系,且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2.课堂构建在正式授课环节,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摸底。比如将微课教学法与问题式教学法相结合,询问学生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帮助其唤醒思考欲望,回忆相关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调整授课进度。之后,在新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中展示教学楼的立体图(正面、侧面、俯视、整体),询问学生从三维展示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常见的图形。学生们会回答长方体、圆柱体等,并指出此类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未出现在一个平面内,这也是判断立体图形的方式之一。这时,教师可以将一个倒扣的漏斗以多视图方式呈现在屏幕中,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之后再次提问: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漏斗会呈现不同的平面图形?以此激发学生思考,让其通过Flas和3D动画明白人的视觉是有限的,存在视觉障碍—前面的物体必然会遮挡后面的物体,形成视觉“漏洞”。因此,在不同视角下,所观察的图形会有所区别,而不同视角就是数学教学中的三视图,倒扣的漏斗就是圆锥。通过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力、逆向思考能力、思维发散能力。3.注意事项在微课视频制作中,教师必须坚持微原则和通俗易懂原则。微原则是指微课教学时长最好维持在3分钟左右,最长不能超过5分钟。一方面微课教学时间过长,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发挥,师生互动的时间就会减少;另一方面,视频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和视觉疲劳。通俗易懂原则是指微课中的教学案例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视频内容不能过难,如果教师为了展现三视图的神奇,以复杂的立体图形构建作为课程导入,必然会加大学生的认知难度,甚至还会造成微课设计偏题。

(三)教学总结和反思

在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几何图形、三视图的掌握程度,在布置任务时要体现差异性。在微课平台中上传视频资源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有余力生传输A类视频,即难度较大,数学体系较为完整的综合类视频;向学习水平居中的学生传输B类视频,即难度适中的微课资源;向学有困难生传输C类视频,即难度较低的基础类微课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仅可以体现出课堂的智慧性,还凸显了数学教师授课方法的灵活性,全面革新授课思路,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

四、结语

第5篇

一、在实践探索中反思,凝练教育行为

我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和精力是在教学中进行的,主题课、区域活动,都有教学内容。那么,教学反思是不可小视的。从本质上说,反思就是自我发现、自我批评的过程,能唤起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真实问题的关注,使教师始终带着问题意识面对教育现象,促使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探究。

1. 在活动后及时反思。通过一节活动,教师最能直接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行为及反应。在孩子的活动表现中能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对本节教师活动设计效果的直接反射。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少不了课后写教后记、反思日记、课后随笔、教学重新设计。

2. 在对比中反思,交叉中学习。通过听课、评课,观察自己教学录像的反思。在听别的教师上课的时候,要把每位教师的亮点,给人启迪的地方记录下来,课后自己总结反思,提高自己。在大家聚在一起评课的时候,每个人的优、缺点都能被不同的眼光发掘,将这些集中到一起,就是一个宝贵的财富。自己在组织活动期间,有时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要把自己的组织活动录制下来,事后坐下来细细品味、反思自己活动的长处与不足,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发扬优点,避免缺点。

3. 在交流、学习中反思。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内心中专业素质,将理论带到实践中,再将实践与理论相贴近。因为理论是无数幼教先辈通过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与实践相贴近,是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偏离轨道,这相当于和专家面对面探讨。与同行交流,会使我少走很多弯路,同行和前辈,他们有很多独到之处,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值得我反思,从此提高自己。与幼儿、家长的交流学习中,能得到更大的充实,因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孩子们一起,自然对孩子了解很深,看到孩子那种表现及对老师行为的一种反馈,我必须反思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言传身教地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与家长交流可以知道孩子的一些细枝末节,从这里反思,对我的工作开展更加有利。

教师的实践与反思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沃土,因为智慧源自实践。教师的教育智慧包括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的情感,同时也包括个人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立足于个体优秀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主张,并为大家所接受。

二、在教育科研中创新教育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没有教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例如,我们园内前一段时间进行的数学领域教研活动,每位教师都准备了幼儿相应年龄段的数学教研活动。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数学领域的知识点和定律就是固定的那些,可是每位教师设计的活动却各不相同。首先,要根据年龄段来设计,“有规律排序”。然而,在小班的时候,老师要根据故事情节,将幼儿带到情境当中去,然后对故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排序,并且很简单,只做了和的排序。要求也较单一、直观。到了中班,难度加深了,要孩子自己找出教师给出图案的规律,然后进行仿编、创新。到了大班,教师会给孩子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任其发挥想象及能力。同样都是“有规律排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说道呢?如果不通过教研活动,一部分教师不了解其中的缘由,还只会停留在自己的设计世界里。所以,优秀的教师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很有必要。那么,优秀教师应该如何做好教研呢?

1. 理论学习——教研的基石。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发展与培养是不能给予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就我们教师而言,“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就是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师之友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吸氧、补钙”,才有我们的源头活水。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了解教育动态,掌握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也要不断吐旧纳新,通过各种渠道接受更好、更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浪费时间在原地踏步。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跟上时代潮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

2. 教学案例——提升教研经验。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设计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育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在一节教学案例实践过后,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

三、不断奉献,扎根教育事业,争取引领自己的同事成长

怎样引领同伴共同成长呢?

1. 建立帮带组织,相互切磋。

2. 承担教研组长工作,带领一个团队开展工作。

第6篇

一、教育博客成了教师欢迎的一种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是发展主体(学校教师)的校本,而不是物理空间(校园围墙)的校本。教育博客拓展了校本教研发展主体自主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博客作为网络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理念。教育博客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教师与学生个人成长的轨迹。其在学校校本教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区域教育博客的规划设计,整合壮大教育博客队伍,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建设教师的学习实践共同体,构建师生网上工作、学习的家园,把教育博客建成教师广泛参与的教学研究的平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自主学习、专业发展、同济互助的平台,成为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论坛。实践证明,基于博客创建动态、开放、互动、共享的网络教研、校本教研新模式,是教研工作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随着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改善及接入互联网学校的增多,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受到越来越多农村学校及其教师们的青睐。农村小学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的主要优势:一是经济投入少,易于实现。教师只要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如新浪、 网易、搜狐等)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并相应地加入自己喜欢的博客圈,掌握必要的操作方法,就可直接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整个过程“多快好省”,教师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网络流量费用,不再需要支付其他任何费用,经济投入很少。教师家庭若拥有接入互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更多学习、交流、沟通和提升的机会。 二是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组织者方便组织,易于实施;教师无须坐在一起,无须轮流发言,只需短暂的时间便可写上几句;不受场合约束,教师的表达更自信;没有倾听发言的即时性局限,阅读更加随意;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地点。这种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的教研模式,能有力促进教研活动决策者、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的多元对话, 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三是思考更加充分,交流畅所欲言。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教师由于受时间限制,思考不够充分,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往往较为肤浅、片面。但在网上,面对博客,对于一个问题(或者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充分地思考,将比较成熟的想法与其他人交流,使得问题的探讨、研究更加深入。同时,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教师常常碍于情面,出于人际关系等的考虑,往往真正要说的话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严重影响教研效果。 但在网络上, 异时异地交流减少了教师面对面交谈时的心理压力, 而且在博客教研中, 教师可以匿名或使用昵称,发言顾虑少,更能够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陈述出来,并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这样的教研模式有助于形成民主、合作的教研氛围,实现有效的专业引领,使教师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四是交流研讨范围广,教研富有成效。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不受年级组、教研组、所授学科以及区域因素等的限制,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通过博客及博客圈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 参与交流研讨。 同时也可以欢迎校内外教师评说,可以有专家的点评,可以集中各地的专家与一线教师的教育思想,可以相互借鉴教研的方法与经验。相信这种大范围的交流研讨,将会使得教研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二、教育博客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传统的教研活动受活动时空、活动群体的局限,不可能有很多教师参与,不利于团队集体智慧的交互和共享。建立在博客平台上的学科教研、主题活动,增强了教研人员、学者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使传统的教研活动变成了常态的、过程性的、及时的沟通与共享。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吸纳、引导全体教师参与研讨交流是教研走向校本的标志,也是教研走向校本的瓶颈,博客恰好提供了一个能为广大教师接受的便捷的技术平台,提升了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瓶颈,为教研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日常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学习资料、教学资源、网上资源链接等上传到博客,博客成为教师个人的知识、资源仓储地,日积月累,教研博客上汇集了大量原创的、收藏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在教研员组织与管理下,经常性策划举办集体备课,开展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教研、科研或展评活动,在整个网络教研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实用的教学资源系统。教育博客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情感的共鸣,教育教学智慧的共创,教育教学思想的共振。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能使教师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网络资源的共享与循环利用,教师能力的优势互补,网络上的多元化、相互式交流,使参加网络教研的教师在经营共同交流平台的同时拥有了个性发展的自我空间。

教育博客相当于教师的网络日记、个人主页,是教师把教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论文、心灵感受、生活感悟等诸方面的内容,以网络发表的方式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便捷平台。教育博客方便了教师的交流学习,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已经成为教师获取知识技能、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提升自我素养的重要手段。教育博客为 教师们搭建起了一个资源丰富、便利快捷的网上教研平台,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能够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教育博客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博客是一个书写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群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思考的过程,有助于教师逐渐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博客站点与国内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直接对话,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教师在进行知识梳理、实践思考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促进自身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从而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博客中可以开设教研动态、语文天地、数学天地、英语天地、音体美天地、教育随笔、家长学校、班主任工作、信息技术专栏……学校通过教育博客群里的各学科教研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研活动过程与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并且不断更新。 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通过教研专栏向本学科的教师提供学科教研计划,报道本学科的教研活动,与同学科教师一同分析教材、教学内容,探讨破解教学难点的方法,并定期提出研究专题,每位教师可针对网络教研的主题,将自己的想法、疑问提出来,与同行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将自己好的实践经验传到教育论坛上,共享教学收获,共同提高教研能力。学校及时链接教育专家和教研员等人的博客及网站,向教师推荐一些优秀教育案例,为教师们拓宽学习空间,共享优势资源。教师们经常在博客群里与专家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教学困惑,获得专家的支持与帮助,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由于教育博客具备 “、分享、交流”的功能,它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周围的群体交流心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们课后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借助教育博客这些特点,通过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博客站点与他们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与名家大师的交流。在这种不断交流的过程当中,多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产生的新观点、新智慧、新知识、新积淀、新资源,就推动了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教育博客记录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历程,让他们在反思与随笔中时时审视自己的心灵;在博客平台上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随手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在进行知识梳理、实践思考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回头看看自己写过的教育日志,我们会发现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有用的经验蕴藏在其中,发现自己进步了许多,这真是一笔宝贵的个人知识财富。

第7篇

什么是史料?实际上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所发生真实情况的所有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史料就是指经过时间的演变,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所留下的、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演变的过程的痕迹。我们在了解历史时,史料就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途径。

史料对于我们历史教学、研究历史有很大的重要性,因为史料不仅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

二、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在各所高校也掀起了新的。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史料教学被引用到了历史教学中去。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这些优秀的教学案例都是教师对历史史料的选择,通过历史史料,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也提高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

通过对史料的学习,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对历史产生兴趣。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通过史料提供的相关图片或者说文字,将历史转化成真实存在,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历史史料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充分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提高他们自身的认识能力。学习史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促进其探索能力的发展,师生之间在学习史料的时候进行良性的互动。

学生也能在老师的讲解和历史史料的展示中了解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多方面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

三、如何在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中运用史料

历史史料在课堂中要正确使用,否则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排斥,降低教学效率。为了正确地在课堂中使用史料,教师应该做到史料要适量、选取靠近学生知识水平的史料、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史料以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练习和讲解。

1.史料要适量

高中的历史教材在编写时会出现重点和难点的史料不够完整,而这个时候,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查阅相关的材料,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的补充。而补充的材料要适中,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2.选取靠近学生知识水平的史料

每个阶段的人在知识的认知、人生阅历、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高中的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对直观的图片、文物实物更容易接受,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来进行教学,加深他们的印象。此外,还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全面了解历史。

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史料

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历史史料,是提高他们对历史了解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历史的印象。

4.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练习和讲解

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大部分是来自教师的讲解,所以教师在知识的教学之后还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考察,也就是所谓的考试。在试卷批阅之后,教师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讲解。

四、高中新课改下课堂的“史料教学”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1.“史料教学”常见的问题

受新课改浪潮的影响,“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受欢迎。然而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史料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

(2)有许多的不适应。

(3)史料教材编写难度加大。

(4)学生的负担增加了。

2.应对策略

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新课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教师为了不处于被动地位,就应该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从思想上接受史料教学,从行动上积极地响应史料教学。

在编写史料教材时,应该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材料进行编纂。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掌握历史史料,还可以避免教材内容过于冗杂。

要增加历史教学的课时。因为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随之增加了,所以我们应该增加教学课时,使历史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邂逅 航程 探索 品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有一种教育理想叫“生态”、有一种教育课程叫 “体验”。“生态体验”教育诠释着这样的教育理想、教育追求和课程体系。我园立足现状、找准支点,通过理念引领,构建了良好的教育生态;通过聚焦有效课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实践探索,推动学校品牌建设。而“生态体验”与“课堂”就在此美妙邂逅,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谱写出一道华美的篇章。

“十五”期间,我们进行了国家级子课题“生态体验下幼儿园环境教育途径”的研究与探索,继而进行了“幼儿园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幼儿园生态体验教学活动的案例研究”的研究,从“十五”到“十一五”,直至 “十二五”,我园坚持以课题为引领,以生态体验为切入口,使得生态的种子在我们金幼的课堂中生根发芽,从而绿意盎然。

“生态体验”一词要追溯于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老子、孔子、庄子时期,在传统意义的理解上,我们认为是沉浸于原生态自然环境,活动于户内外原生态场地中,感受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之境,领悟生态的多样性,积淀自我生态阅历之意。

那何谓三重生态?三重生态是指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用通俗的话说,自然生态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类生态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内生态是人与心灵的关系,是情感的提升。生态课堂同样也是由这三重生态“圆融相摄”而形成的,它正是师幼生活和生命成长的独特的生态场。

1 航程

生态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幼完美配合的结晶。我们顺应生态课堂的发展优势,以渗透式领域教材为蓝本,结合课题研究,把“生态体验”进行二度创造,围绕儿童发展这个本位,经过精心探索、拓展延伸、深度挖掘等历程,逐步形成了办园特色和教育风格。

1.1 夯实基土 领域渗透

从2006年起,开始使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教材。该教材的内容广泛,具有游戏性、操作性强的特点,难易程度比较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我园以渗透式领域教材为蓝本,以教科研为先导,将生态体验融入到五大领域中,结合我园的研究课题“生态体验下幼儿园环境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积极探索出适合我园发展的园本课程与教材,将渗透式领域中的教学案例重新审视和挖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重组教材、并通过老课新上等教学研讨活动,真正体现了我园自身独有的教学特色。

1.2 以动为本 巧施妙方

多年来,我园已形成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从开学第一天起,直至学期结束,所有常规教学活动都不提前打招呼,推门听课。并利用梯队分层进行课堂教学,让不同梯队的老师进行分级展示,优秀教师起到了先锋引导作用,骨干教师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传”、“帮”、“带”,使得新教师也能迅速地成长起来。利用“青年教师评优课”、“同题异教课”、“教学沙龙”、“一课三议”等教研活动扎扎实实地提高了教师们对生态课堂的把握能力,大大促进了生态课题的研究。

1.3 触角延伸 丰富课堂

我们充分挖掘园内的教育资源,创设了生态体验场、体验操作区,而且还借助周边资源的优势,带孩子走进社区、走进自然,将生态课堂延伸至多方多面,做到让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每一个空间都发挥“润物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因此,我园以省教研重点课题为引领,深入挖掘、积极反思,根据不同幼儿年龄以及各廊、各区、各街的风格,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创设出了“纵横交错生态化”环境,采用了“三结合”原则:将本土与异域结合、现代与传统结合、现实与梦想结合,使得整条体验长廊不再只是外在的美观,还具有纵横上的交织联系和精致的文化内涵。

2 探索

2.1 资源开发 支持原创

生态课堂的生命力也在于我们立足园所特色,不断糅合先进元素,更新教学理念,独创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案例,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让生态课堂走向鲜活。我园以十九项德目(奉献、利他、爱国、和平、感恩、孝亲、尊重、宽容、公正、合作、规则、诚信、自律、责任、知耻、创新、勤劳、节俭、环保)为基础,借助生态体验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为生态课堂注入新的营养。

2.2 低碳有效 巧用体验

我们提倡“低碳生活”、“低碳消费”,那么,“生态课堂”就应提倡“低碳课堂”。课堂的“低碳”是指课堂教学中要坚守以人为本、以体验为主的核心价值,追求简约有效,努力减少教学资源的过度开发、教师解读的过度讲析、教学媒体的过度运作和单项信息的过度排放。也就是说我们所认为的生态课堂并不一定是花哨的,我们的生态体验是有实际意义和内涵的,也就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最大效度地促成幼儿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形成回归自然的教育,造就让幼儿展示生命的“生态课堂”。

2.3 情境润泽 柔性碰撞

生态课堂中情境的有效创设使幼儿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打开内心的心灵空间、提升自我的道德品质,焕发个体的绚目光彩。而生态课堂也正需要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在这样的生态课堂中,师幼的情感达到柔性的碰撞,开启师幼的生态智慧。在常规思维里,大部分老师一般会借助绘本设计成语言活动,而许多绘本中蕴藏的情感表达是我们无法用一两句简单的语言来表述的,孩子们并不能真正走进主人翁或绘本故事中动植物等的内心深处。因此,我们教师乐于思考,善于有效地截取绘本中的某个缩影或写照,进行情境的渲染,使师幼产生情感的共鸣。

3 品牌

在充满挑战、竞争和机遇的现时代,我们“金幼”矢志不渝的走品牌之路,创民牌工程。面对园区规模不断壮大、教育特色逐渐彰显、知名度美誉度日益提高的发展时刻,我们始终在生态体验的实践道路上摸索与创新,将我园生态体验特色的提升作为园所科学跨越、提升办园质量的重要一级,而我们的特色品牌也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奋斗中深深地刻在家长的心中,得到了社会一致的认可。

第9篇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s of moder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various aspects of universities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such as the self-study of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teacher,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 The paper finds that case teaching by micro-video, micro-lecture by video, smart classrooms, modern professional software, simulation software, WeChat and QQ platfor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faculty and students, for teaching and campus safety have been the importa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关键词: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学生;管理

Key words: universities;informatizition;teaching;student;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1-0231-03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更新。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会使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会对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管理方法产生深刻影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近年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数字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学等。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互联网网速和容量的快速提升、无线局域网WIFI使用数量的增大,以及便携式移动设备如iPad、手C和手提电脑在高校学生、教师中的广泛应用,也为不同院校之间、学科之间、专业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图书馆之间等活动的纵向和横向互动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和便利[2]。在这种条件下,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措施。

1 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对策

1.1 采用视频案例辅助课堂教学,建设课程视频教学案例库

早期的视频教学案例主要来自电影视频片段。随着近年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约5-10分钟的视频教学案例,如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实际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视频,法律案件审理视频、立体结构的三维动画视频等,这些视频的应用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4]。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r)的心理实验也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项相加达94%,还有1.5%来自触觉[4]。因此视频案例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目前利用网络视频教学案例辅助课堂教学只是部分教师的自发行为。据文献调查,这些教学视频案例主要来自互联网,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4]:第一来自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相声、小品、动画片和歌曲等。第二来自时事新闻视频,这些视频时效性强、简洁明了、事件真实。第三来自科普类视频,这类视频一般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说明了社会和自然现象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因此学校可以以课程为单位鼓励教师收集和建立课程教学视频案例库,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实际应用时应注意视频的版权问题。

1.2 建设网络课程录播系统,将教学课程有计划的制成可观看的视频文件

据了解清华大学已经成立了专业的视频录制团队、建设了课程录播系统,并从学生中选拔志愿者参与此类课堂教学改革。华中师范大学也进行了类似的教学改革,即整合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优势的混合课堂教学,有些学校甚至打算在三年之内将其变为常规课堂,以便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5]。

因此组建专业视频录制团队,建设网络课程录播系统,有计划有步骤的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优秀的教师将课程录制成可观看的微视频文件(15-20分钟,又称微课)已经引起了许多学校的高度关注。这种课程微视频,可有效配合课堂教学,授课前后,学生可按老师指定内容,利用iPad、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在线或下载观看,进行反复预习、复习或自学,教师在授课前可通过微信/QQ等方式提前收集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进行课堂讲授,以增加课堂讲授效果。这类教学改革中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校网络平台稳定性差、功能不健全等缺陷。因此要想加快此类课堂教学改革,应首先提高网络运行稳定性,当然也应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1.3 加大专业和行业常用软件的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业专业性应用软件不断推陈出新,许多专业软件,如Solidworks、Photo-shop 和Engineer等图形软件也正逐渐成为机械专业的主要制图工具[6];而制图软件AutoCAD、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绘图分析软件Origin、化学绘图软件Chem-Office、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Max、Sketch UP、平面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软件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生产和科研环节。这些软件的使用应纳入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采集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作图分析的能力,图解化学反应及机理的能力,以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图文质量和答辨演示能力[7];因此建议各专业教师广泛调研,将行业实践常用软件纳入专业课教学范围,加大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力度,与时俱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1.4 加大仿真教学软件的投入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在合作企业的实习基地完成,主要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组成。近十年来,由于学校实习经费紧张,企业获利较少、安全风险大等原因,导致高校部分专业的企业实习流于形式[8],但是随着电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仿真教学软件层出不穷,尽管这些仿真教学软件不能完全替代实际生产实践,但是可以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辅助实践教学,由于其完全按照现实生产进行模拟,形象逼真、安全性高、交互性强而受到了不少学校的欢迎。

2 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与对策

2.1 建设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管理信息需要借助现代化设备和软件系统才能快速、顺利、准确地完成,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安排、考试安排、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为此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和与教学管理相关的其它管理系统,其中教学管理系统应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材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学生注册流程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生考勤考核管理等模块,与教学管理相关的系统还应包括招生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学生可以查看自己课程的修读情况、课表、考试场地和时间、成绩、自己的缴费情况、预付书本费和水电费、考勤等情况,也可以在网上下载所有课程的课件、报考各类证书、对任教老师进行评估打分等内容。教学管理人员及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据部门职能权限随时查看学校的课堂教学情况、学生课内外学习情况、教学资源利用情况、学生交费情况、教师和各行政部门的工作情况。

2.2 对多媒体教室进行升级换代,建设智能教室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室信息化建设也在升级换代。智能教室与原有多媒体教室的主要区别是智能教室可以提供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9],如在多媒体教室的每个座位附近外接电源插口、网络接口、教室内加装无线路由和相应的屏蔽系统,这样教师在授课需要时,如专业文献检索授课时,可随时调用网络信息c资源和学生互动学习;学生需要时可利用自己的笔记本、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教室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不需要时则及时屏蔽。再如在教室门外安装考勤机和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入教室的学生、老师等相关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和考勤记录,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教学管理系统及其相关管理系统。此外,还要加强对多媒体设备和软件的维护更新,按使用年限对使用5-6年以上的老旧电脑及时评估更换,否则系统软件和办公软件的更新升级会导致电脑运行缓慢或经常性的死机及电脑病毒增多,使教师教学PPT、教学视频等教学文件在课堂上打不开而影响正常教学。

2.3 校内微信群和QQ群互动平台的建立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QQ群和微信群,因此建议学校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将教师、辅导员、学生甚至家长联系在一起;教师可随时与自己管理的学生通过QQ或微信互动平台[10]进行实时互动,可在课前将课程教学PPT、微视频、作业、国内外发展前沿动态发给学生,课后可以通过微信或QQ获得课堂反馈信息,以便辅助课堂教学;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可以将各类考试信息、就业信息、校园最新资讯传播给学生,辅导员老师也可能通过这一平台加强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管理,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思想动态。

3 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进展和对策

3.1 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11],为学生交流和意见反馈提供平台,并通过动态管理,实现管理信息化,以提高管理效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11]应与教学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联、学生可以通过个人门户在网上办理需要申办的业务,老师在后台按照标准流程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将相关数据汇总到业务数据库,经过综合分析提供给相关决策部门,为学校的学生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3.2 建设平安校园管理平台

平安校园管理平台的建设[11]包括进出校门管理、学生公寓门禁管理、教学楼和教室安全门禁管理和校园安全管理等功能,可以对学生从进入校门后在学校的主要场所活动记录进行搜集汇总。学生则利用智能“一卡通”完成进出宿舍和教室、借书、就餐、超市购物、考勤签到。

3.3 建立校内网络学生社区

建立校内网络学生社区,即通过学校的局域网为学生的网络活动设立BBS门户网站,其目的就是利用网络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高校BBS门户网站是学生信息和交流的大型网络空间[12],其内容可涉及很多综合信息和服务功能,社区内一般设有校园知识、求职招聘、兼职家教、考研出国、旅游信息、房屋租赁、团购信息等栏目。目前我国很多著名大学都设有学生的BBS门户网站。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均设有网络学生社区,网站管理一般由以学生为主,学生和学校共同管理。 4 结束语

以上调查可以发现,不论是教师视频案例教学、微课辅助教学、仿真软件教学,还是智能教室的应用、高效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系统的使用、以及学生利用网络、电脑、手机 iPad 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自我学习和互动均是以校园网络先进和运行稳定为基础的,因此校园网络设备的先进和软件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只有@样才有可能将高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有效推动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质量和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人民日报,2010-7-30.

[2]李永发,田秀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取向[J].高教论坛,2014(7):79-81.

[3]王洁.视频案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97-198.

[4]江安玲.让高科技手段参与到教学中[J].教育探索,2013,4(中),244.

[5]曹阳,万枞,陈锦然.高校混合课堂的实施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81-84.

[6]王鲁燕,孟令强,蔡靖.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民办本科化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6(4):69-72.

[7]何志昌.机械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才智,2015,20,150.

[8]高炳军,董俊华,魏峰.新形式下高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11,118(2):28-30.

[9]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7):5-8.

[10]徐阳.高校课堂的微信互动平台建设工作实践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6(6):24-25.